ZKIZ Archives


“虛華”的公募排名:沖規模當道百億凈申購頻現

基金公司2016年度排位爭奪早已落定,但競爭背後的“虛華”仍值得探究。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公募基金資產合計9.16萬億元,創出了歷史新高,相比此前一月增長了4200億元。在委外業務發展迅猛的背景下,刨除基金自然的申贖情況,對基金公司排名起關鍵作用的主要是兩大因素:一為委外定制型基金的首發募集資金份額及其後的追加資金規模,二為年末集中性引入大資金的沖量規模。

定制基金泛濫現象早已見諸報端。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查詢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後發現,去年末基金行業沖規模現象頻繁出現,單單一個季度獲得百億以上凈申購的情況多達20起;申購比例超過500%的情況超過100起。

昂貴的沖規模

2016年度的基金公司最終排名出人意表,誰曾想到在三季報公布沒多久,公募年末的排名發生了較大的起伏。

基金公司排名變動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基金公司在去年四季度狂發新基金提振資產保留量提升,每個月均有百億新基金問世,且9只百億新基金累計募資金額超過了1600億元。其間,一家銀行系基金在去年11月連發3只規模均為248億元的“巨無霸”基金震驚業內。

然而,公募2016年度的最終數據除了新基金發行的因素之外,相比三季報與此前的公開數據仍有較大出入。截至2016年11月,108家機構累計管理公募基金資產8.74萬億元,但到了12月底公募增長至9.16萬億元。這意味著去年最後一個月整個行業體量增加了約4200億元。Wind資訊顯示,去年12月213只新基金成立,累計募資規模約1638.4億元。這也就是說,除了新基金外,最後一個月整個行業仍獲得了約2600億元的凈申購。

公募基金如此發展態勢似乎有悖於當時的市場環境。景順長城基金在去年的一份四季報中如此解釋了當時的市況:“受制於美國加息、人民幣匯率承壓、國內資產價格泡沫高企等因素,貨幣政策始終保持緊平衡,導致資金成本持續擡升且波動加大,(去年)年末資金面緊張尤其突出。”

如此市況之下,公募市場仍有逾2000多億的凈申購實在出人意料。來自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一些基金產品迎來了大資金的凈申購。去年四季度,份額增量超過100億份的基金數量有20只,其中15只貨幣基金,5只債券型基金。凈申購量排名前三的是大成基金旗下的交易貨幣(511690)份額凈申購571億份、博時悅楚純債基金凈申購318億份、上投貨幣B凈申購316億份。份額凈申購超過200億的還有建信基金旗下的建信現金添利A280.7億凈申購、國投瑞銀旗下的國投貨幣B217億份凈申購、銀河基金旗下銀河銀富B210.3億份凈申購。上述幾只基金中,申購比例最低的為22.37%,最高的達到15908.73%。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張峰(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道了為何基金公司年末會出現集中性大資金申購。他稱,每年年末都是各家基金公司集中沖規模的時點,貨幣基金體量暴增,到了次年一季度末規模又會出現較大的縮水。張峰所在的公司旗下兩只貨幣基金在去年12月初恢複了大額申購,引入了機構資金來進行沖規模。其中一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凈申購了11個億,另一只基金凈申購超過32億元。

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也證實了張峰所言。去年四季度,多達104只基金的申購比例超過1000%。申購比例最高的達到20031284.49%的海富通養老收益C去年四季度初僅80.33份份額,到了去年年末體量暴增至1600萬。另有65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的申購比例超過500%。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募年末沖規模花費的代價是不菲的。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商業銀行一向是資金的投放者,去年四季度在通脹苗頭顯現、人民幣匯率貶值等因素作用下,央行罕見在公開市場進行資金的投放,這使得一向不缺資金的商業銀行一下子變得缺錢了,於是開始贖回貨幣基金為主的固定收益產品。這也引發了後續市場資金緊張的循環效應。

去年末資金利率高企,滬市隔夜逆回購利率最高上漲到了33%,且經常性地在5%以上,這一成本大幅高於貨幣基金收益率。在銀行帶動效應之下,眼瞅著資金成本與收益倒掛,並不缺錢的保險資金也跟進贖回貨幣基金,轉而把資金投放進入更高收益的地方。

這樣的情況直到央行在年底期間再度釋放流動性,市場才得以喘息,收益率稍有修複。張峰稱,他們公司在去年末沖規模的申購資金超過了50億元。“在市場資金面最緊張的時候,有些公司沖規模的成本超過了萬分之一。比如放兩周度過年末,機構叫價萬二、萬三,一到2017年資金就可自由抽離。”

在委外業務瘋狂湧入公募基金的2016年,除了貨幣基金在年末成為沖規模的選擇外,一些債券型基金也遭遇了體量的暴增。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稱,在監管申收緊新基金發行後,殼資源變得緊俏,通常一家基金公司會先發個2億或者數億份額的基金保成立,後續再讓大資金進來。而在年末爭排名的關鍵期間,大資金湧入債券型基金也並不少見。

硬幣的另一面

在一些基金公司高價沖規模的同時,另一些基金則未參與其中,而後者的排位顯然並不樂觀。

在去年四季度資金面異常緊張的背景下,與那些年末大肆沖規模相對的則是,部分基金公司遭遇了大資金無情的拋棄。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24只基金遭凈贖回百億份,其中贖回量最大的基金凈凈贖回份額近千億份。上述24只基金22只為貨幣基金,2只為債券型基金。另一方面,多達376只基金贖回比例超過50%。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研團隊認為,去年四季度金融去杠桿成為市場主旋律,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同業理財監管加強等信息不斷沖擊市場,配合央行持續凈回籠,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利率大幅上行引發貨幣基金和債券型基金被大規模贖回。

“在2016年,選擇不沖(規模)或者沖不起、沖的少,那這樣的公司的資金保留量和排位將一起下滑。”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基金規模與排名是多數基金公司一年一度非常重要的一項考核指標,打機構牌年末沖規模也成了行業發展多年的一個潛規則。在委外資金蜂湧公募行業的2016年,這樣的情況更加突出。

“基金公司規模與排名是總經理的KPI考核指標。”國內某中型基金公司華東區域渠道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自己之前跟機構談好了條件,約定了退出的方式與時間點以及相關的費用。這些情況也跟總經理匯報過,也得到了他的默許。

“9萬億公募在發展中時常也需要糾偏。”在上述副總看來,基金公司受人委托管理資產,核心應該是對客戶負責,做好業績給投資者滿意的交代;銷售驅動規模增長應該放到次要位置。未來不排除監管的方向會引導公募基金回歸業績本源的初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