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操盤手坑殺勞退金 離職就沒事?

2013-10-28  TCW
 
 

 

投信代操出包又一例!十月十六日,特偵組以背信罪及違反證券交易法等罪名,起訴日盛投信前投資長陳平、寶來投信前協理瞿乃正兩名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違法獲利約七千萬元,卻造成委託他們代操的勞保與勞退基金因此虧損逾八億元。

若以勞退月領平均五千元估算,投信代操造成勞退基金等逾八億的虧損,等於吃掉十六萬名退休勞工的一個月退休金。這個虧損數字,還不包括去年底安泰ING投信前基金經理人謝青良涉嫌炒作盈正豫順股票,竟讓勞保、勞退基金在短短一個月內慘賠超過兩億元。

過去一年,投信代操政府基金接二連三爆發炒股弊案,經理人透過炒股與收受回扣方式中飽私囊,卻導致政府退休基金賠錢,財務困境雪上加霜,更引發民眾擔憂退休金不保。

「寧願少領也要先領」,自去年十月勞保基金傳財務危機來,許多民眾寧可減額,也要提早請領勞保年金,截至七月底最新數據,減額請領人數十個月內暴增一倍,明顯對政府管理退休基金投出不信任票。

荒謬一:炒股定罪難一拖三年,仍在偵查中

目前國內投信替政府基金代操資金部位,約四千七百六十億元,然而一旦發生炒股弊案,造成勞工權益大受影響,基金經理人卻往往只被解職,無須負起司法責任,更無須賠償等三大荒謬現象。

炒股案第一個荒謬現象是,在現行法規下,涉案的基金經理人往往難以起訴或定罪。以盈正案主角謝青良為例,炒股案在二○一○年九月就發生,二○一二年被列為被告,但遲遲未偵結或起訴,一拖就三年。

至於陳平等人的案子,竟出動了最高偵查單位的特偵組來偵辦,起訴書洋洋灑灑五百多頁,罪名為背信罪及違反證券交易法,但投信界卻認為,從起訴書來看,違反證交法等罪名恐難以定罪。

事實上,昔日投信界天王級人物、群益投信前董事長葉志勇,在一九九七年曾被查出他母親的帳戶裡,持有與群益基金相同的股票,形成利益輸送疑案,最終葉志勇辭掉所有職務,當時的證期會對葉志勇祭出最嚴厲處分,也僅是禁止執行證券相關業務五年。

按現有規定,主管機關的金管會只能透過行政處分,勒令基金經理人解職,三年內不准任職投信業,對基金經理人約束有限。至於涉及投信,也僅罰款約六十萬至一百二十萬元了事,相較於造成政府基金或投資人的虧損,顯然不成比例。

荒謬二:全民埋單代操賠錢,國庫補足缺口

投信炒股弊案帶來的第二個荒謬現象是,投信出包,全民埋單。退撫基金監理會前委員吳忠泰指出,投信代操的資金部位,一旦賠錢,政府基金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收回並交由其他投信操作,未來基金若出現財務缺口,則由國庫撥補。

即使發生炒股弊案,政府基金只能禁止涉及投信在五年內不得再爭取代操業務,向投信求償的機率也不高,因為代操經理人雖違法被起訴,但要等三審定讞、賠償損失,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雖然投信業者對旗下經理人設下層層防弊關卡,但每次弊案爆發,投信只能逼迫出事經理人離職,然後發表聲明,指涉案經理人的違法行為屬於「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金管會除了罰錢,頂多是禁止投信在一或兩年不得發行新基金。

相較下,花旗集團台灣分析師張凱偉在出具研究報告前,先將內容透露給客戶,結果花旗遭美國麻州政府重罰三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億元),事後張凱偉遭花旗開除,無論個人或金融機構,都付出慘痛代價。

荒謬三:劣幣逐良幣虧不得賺要多,人才求去

投信炒股弊案衍生的第三個怪象,就是引發優秀的代操經理人離職,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代操基金的操盤人,幾乎就是明星基金經理人,因為投信要爭取政府基金委託案,必須端出過往的投資績效。然而,受到弊案打擊,許多經理人士氣低落,加上政府委外代操或私募代操等金額變少,基金經理人收入和風險不成正比,造成許多優秀經理人紛紛離職。

此外,政府基金委外代操的制度設計不良,也讓優秀經理人寧可放棄代操工作。曾在一年多時間就替政府基金賺到二八%報酬率的經理人指出,代操既要達到政府基金規定約八%至九%報酬率,又要超越其他代操經理人的績效,「壓力太大了!」

從成績單來看,勞保基金委託投信代操績效大部分優於大盤,以去年七月發放的一百億元委託案為例,至今年八月底的報酬率約一四%,同期大盤漲幅為九.二一%。

代操基金經理人無奈的透露,政府基金由公務員監督績效,對於虧損不能容忍,賺少也不能接受,然而,每當行情不好或發生股災時,代操經理人又銜命護盤,一旦被套牢,卻面臨部位被收回的窘境,讓經理人大嘆難為,寧可求去。

「就算把『謝青良們』都抓光了,最後只會出現很多平庸的操盤人。」吳忠泰指出,主管機關為了防弊,設下更多操盤限制,卻也壓縮了經理人的操作空間。

而這三大現象不改善,無法遏止代操基金經理人藉由老鼠倉牟利,一個基金經理人為了圖求他一家的財富,侵蝕了十六萬個勞工家庭的生計與幸福,類似的案例還會再發生。

【延伸閱讀】代操弊案偵辦進度慢、索賠難

時間/事件:2012/11盈正案虧損金額:逾2億元涉案經理人:安泰ING投信前副總謝青良、德盛安聯投信前經理人、凱基投信前經理人司法進度:台北地檢署將謝青良列為背信罪的他字案被告,目前仍在偵查中

時間/事件:2013/3普格案虧損金額:約2,000萬元涉案經理人:第一金投信前經理人喬仁傑、許弘政、許訓誠司法進度:台北地檢署依違反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等罪起訴

時間/事件:2013/10代操弊案虧損金額:逾8億元涉案經理人:日盛投信前投資長陳平、寶來投信前協理瞿乃正司法進度:特偵組依違反證券交易法以及背信罪起訴

註:*為共同基金,其餘為政府基金資料來源:金管會、特偵組、台北地檢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34

勞退借鏡》私校平台上路一年 暴露兩大問題 國內首次平台試驗 逾九成沒「自選」

2014-05-26  TWM
 
 

 

若進度順利,勞工退休金明年起將走入自選平台的新階段,但從上路一年多的「私校教職員退撫儲金投資平台」實施成效來看,自選平台若要發揮功能,其實還有兩大問題待解決。

撰文‧蔡曜蓮

《勞退條例修正案》預計六月送進立法院,若進度順利,最快明年正式上路,屆時,勞工每月自行提撥的勞退金將可自選投資標的,堪稱是台灣退休金制度近年最重大的變革之一;此外,由於改革目標是希望拉高勞退金的所得替代率,藉此減緩「降低勞保年金給付」的衝擊,因此執行效果也攸關台灣整體年金改革的進程。

事實上,自去年年初開始,台灣的六萬多名私立學校老師已經透過「私校教職員退撫儲金投資平台」,為自己選擇適當的投資標的。這群人過去一年的經驗,就像勞退基金走向自選平台的一場先行試驗,足以作為勞退改制的借鏡。而在這場試驗中,至少看見兩大問題。

問題一:參與程度不足

靠政府心態作祟 自選僅八%首先,全台灣總共六萬二千名私校教師中,至今仍有超過九成未曾使用自選平台。主管機關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祕書賴俊男表示:「這畢竟是國內退休制度的新舉,大家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私校投資平台的運作流程,是教職員須先填寫一份書面登記表,完成風險評估後,再登入由中國信託承辦的投資平台,以選擇理想的投資組合。平台依不同的風險承受度分三種組合: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其中,保守型可以得到政府兩年期定存的收益率保障。未完成風險評估、未登入平台的教職員,則一律被分配到保守型。

據統計,目前尚有五二%的教職員連第一階段的風險屬性評估都未完成,而在完成風險評估的四八%中,有近四○%的成員還沒有上網登入投資平台;也就是說,總計有九二%的私校老師根本沒有「自選」。賴俊男直言:「如果連教職員的推動都充滿困境,未來要推廣勞退平台的難度可想而知。」某位私校教師表示,一三年平台推出時,除了舉辦多場座談會,也發給每位教職員一本宣導手冊,「教育部該做的都做了!」但成效不彰是事實,背後的問題,恐怕是台灣社會仍擺脫不了「退休靠政府」的心態,至於解決之道,則是更加全面的理財教育推廣。

考量政府的資源與效率,與其指望政府一手包下推廣理財教育的工作,不如依賴市場機制,思考如何改變現有平台架構的設計,增加投信投顧業者的競爭,讓民間業者在逐利的動機下,自主扛下推廣教育難題。

宏利投信投資長王彥傑就表示,以目前的私校自選平台只能「三選一」的架構,基金業者不能直接面對客戶,也就沒有動機進入校園提供宣導或諮商服務。「若能進一步開放老師自選個別基金,業者『動起來』的意願就會比較高。」此外,以去年四月到今年四月底的三類型組合績效來看,保守型為一.八六%、穩健型八.二八%、積極型二.六四%;保守型的表現雖然高於兩年期定存一.三九%,但只略高於過去一年的一.六五%物價漲幅,對年輕族群來說,透過這樣的報酬率來累積退休金並不合理。至於表現較佳的穩健型與積極型,各自只有三%的私校教師選擇,合計受惠者不到四千人。

問題二:自動選項不完備

考量人生階段 應隨時調整歸根結柢,保守型組合之所以佔到九成,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自動選項」的設計:只要未完成風險評估、未登入平台,就會自動加入保守型。那麼,自動選項應該如何調整?

業者認為,若參考國外經驗,如「生活形態基金」及「生活週期基金」等,都可考慮作為自動選項的方向,前者是依投資人自我選定的風險屬性,投注於一檔相對應的基金中,自動為投資人做好積極、穩健或保守的資產配置;後者則是依投資人預定的退休時間,隨時間推移自動調整資產配置。

簡單地說,政府應該重新思考「自動選項」的意義。在「自動歸為保守型」的思惟中,本意在於「確保未表態的投資人不會虧損」,但在二○○六年,美國已對四○一K計畫(類似國內勞退制度)進行修法,將僱主對勞工的最大責任,從原本的「保證無風險」,轉變為「盡力保護退休金不致匱乏」。

對此,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表示,私校平台受限於資金規模不足,增加基金選項上有先天困難,但未來的勞退自選平台將規畫把「生命週期基金」設為投資標的之一。若未來勞退平台發展良好,或許私校平台可以考慮與勞退平台整合,除可提供私校成員更多投資標的外,也能降低私校基金自主投資的成本。

逾九成「被動」加入保守型,這樣的自選有意義嗎?

私校自選上路一年,93.8%參與者屬於保守型,仍由政府保障「不虧損」。

投資組合 積極型 穩健型 保守型總人數 1944 1926 58297 人數比率(%) 3.1 3.1 93.8 基金績效(%) 2.64 8.28 1.86

風險屬性

風險自負

風險自負

享有政府兩年定存利率保障註:統計截至2014年3月底,績效以2013年3月底至2014年3月底計算資料來源: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6

勞退自提六% 懶人理財的保本首選

2014-12-15  TWM

 

根據本刊「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發現,國人在退休理財的規畫上普遍存在「太晚投入」、「心態保守」兩大問題,影響所及,累積退休金時不僅「本金偏低」,同時也有「報酬率不足」的困境。

撰文‧周思含

所謂投資理財,就是「本金乘以報酬率」的結果,當本金與報酬率偏低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這正是國人退休理財的危機所在。在專家眼中,這樣的危機並非無解;「針對投入退休金規畫意願偏低、獨重保本這兩大問題,第一個動作,就是加入勞退自提六%的機制。」專精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葉崇琦說。

先打造一張理財安全網

據調查,目前各年齡層普遍以「定存」作為主要的退休理財工具,詭異的是,「有本錢承擔風險」的年輕族群,選擇定存的比率甚至更高,葉崇琦就建議,「與其把錢放定存,不如提撥部分投入勞退帳戶。」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國人對政府退休金管理的信賴感普遍欠佳,理由之一是「勞保基金恐將破產」,事實上,「勞保」與「勞退」屬於完全不同的機制,前者是「現在的工作者付錢給現在的退休族」,後者是「現在的自己,付錢給未來的自己」;也就是,勞保破產危機來自於「未來工作者數量減少,不足以支應未來退休族的數量」,但勞退制度沒有這個問題,現在投入,存的錢就是自己未來能拿到的錢,沒有破產問題。

除此之外,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勞退的好處還包括保障收益率達到兩年期定存利率,繳交的費用可以免計入所得,「整體來說,勞退基金不需要手續費、管理費,甚至也不會有資本利得稅,既無費用收取、可節稅,保本還保證收益,這樣的資產管理平台真的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了!」葉崇琦說。

從理財與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勞退帳戶等於是「建立強迫儲蓄的保本部位」。葉崇琦分析,勞退帳戶是「每月固定投入,且須等到退休才能領出錢來的戶頭」,如果對自己的投資紀律缺乏信心,參與勞退自提是絕佳的解決之道。

在建立基本的「強迫儲蓄保本部位」之後,相當於為退休金理財規畫打下基礎,接下來的資產配置方向,應是「思考如何加速累積退休金」。

葉崇琦強調,在投資世界裡有一法則:「一百減去年齡,就是你應該投資於股票的資產配置比例。」這裡所謂的「股票」部位,在退休金規畫的議題上,可延伸解讀為「非保本、報酬率較高的資產部位」。

再建立非保本投資組合

那麼,「非保本」的工具又該如何選擇?宏利投信總經理張維義表示,「退休金理財不宜追求短期的高收益,掌握長期而穩定的收益才能確保晚年生活無虞。」因此,雖然「非保本」,但在選擇工具時,仍應把波動風險視為首要考量,避免投入漲跌幅度過大的商品之中。

「投資報酬率要比通貨膨脹率高,至少應達到三%至六%左右。用這樣的邏輯反推,選擇投資標的的波動度就應控制在一五%左右。」也就是,若以基金為累積退休金的工具,在選擇時,不妨留意這檔基金的「年化標準差」,標準差在一五%左右應可視為「及格水準」,超過這個數字,則風險較大。

另方面,根據《今周刊》調查,多數民眾在選擇作為退休理財的基金商品時,最希望該基金能夠主動達到「分散風險、資產配置的目標」,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確也不乏具有這種功能的基金。張維義舉例,如所謂的「生活形態基金」,通常是在一個「傘型基金」的架構底下,讓投資人選擇「保守」、「穩健」或「積極」的投資組合,「這種基金在國外已行之有年,且被證實是理想的退休金理財工具」。

此外,如「生命週期基金」,原則上是以投資人「距離退休的時間尚有多久」為依據,主動調整適當的資產配置。

依據時程,政府積極推動的「勞退基金自選投資平台方案」可望在二○一五年通過立法院三讀,並將於一六年正式上路;屆時,上述各類基金均有可能成為國人在勞退自提部分的投資選項。如果你是屆退族,自然可持續選擇以「保本」為主的投資工具,但若距離退休仍有一段不短的時間,選擇報酬率較高且風險有限的工具,或許更是加速累積退休金的理想選項。

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

各年齡層都優先選定存,愈年輕、比率愈高最主要的退休理財工具是什麼?(選擇「定存」的占比)距離退休5年以內 40% 距離退休6~10年 43% 距離退休11~15年 44% 距離退休16~20年 46% 距離退休21年以上 47% 民眾最希望能達到分散風險與資產配置目標勞退自選平台將提供多種商品,何者是你的主要選擇考量?(複選)能方便靈活地轉換、調整投資標的 55% 退休金產品選擇多元且完善 54% 能分散風險、達到資產配置目標 60% 退休產品提供者之專業度 27% 手續費等相關成本 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36

活化退休金 七成年輕人贊成勞退自選 獨家調查》年金改革的共同負擔 如何變共同獲利?

2016-06-06  TWM

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與《今周刊》合作,進行「退休規劃投資態度調查」中發現,多數人贊同在國際潮流趨勢下,勞退新制應開放自主選擇投資標的,讓收入更多元是關鍵。

今年三十五歲,在科技公司上班的李任青(化名),除了參加勞保、勞退新制外,月薪五萬元的他,每個月還會透過勞退新制的「勞工自願提繳」機制,把自己六%的薪水(約三千元)提撥到退休金帳戶裡。

自提六%

未來退休更添保障

經常加班到半夜的李任青,對於退休理財既沒時間、也沒多餘的心力研究,「剛進公司時,會計突然提醒,問我要不要自提。」李任青說,雖然只知道自提是要「自己提撥一部分的薪水存退休金」,其他意義一概不知,但就這樣,他還是加入了只有少數人的「勞退自提俱樂部」。

他也萬萬沒想到,這個小動作,讓他在勞保瀕臨破產、人心惶惶之時,心中比別人多了一份安心。

目前政府提供的勞工退休金制度,除了屬於社會保險的「勞工保險」(簡稱勞保),尚有第二層退休金保障,稱為「勞工退休金」。在新制勞工退休金中,除了雇主強制提撥六%的薪水,勞工還可以自主性提撥一%至六%進入個人退休帳戶。

簡言之,對大部分人而言,若沒有自行準備退休金,光靠政府的退休制度,主要來源僅包含強制繳交的勞保及雇主提撥的六%勞退金。根據行政院年金改革小組計算,一般勞工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退休金收入占原本收入的比率)只有五成左右(勞保三成、勞退二成)。

不過,對於三十歲進入職場時,就開始自提六%退休金的李任青,按照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的精算,假設工作三十五年、每年退休金報酬率三%,在他退休時,退休替代率比沒有自提的人增加一七%。因此,他可以有近七成的退休替代率。

「而且,後來我才發現,提撥金額不納入所得稅計算,所以一年少繳近五千元的綜所稅,發票要中多少張才能賺到啊!」李任青笑著說,「我自己也沒去想退休理財該怎麼辦,只是先走一小步,心裡也比較踏實。」

乏人問津

報酬率太低是關鍵

而這正是政府設計員工自主提撥時所期盼的效應,只是像李任青這樣採取行動的人,少之又少。

根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顯示,全台超過六百萬採用勞退新制的勞工中,僅三十八萬人選擇自主提撥勞退金,人數只占勞退制度中的六%。

既可免稅又有保證收益,為何乏人問津?為了找答案,《今周刊》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合作,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全國一○七○位民眾,進行獨家「退休規劃投資態度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人對自己的退休財務,可說人心惶惶。在年金制度搖搖欲墜之際,已有近八成民眾深知「勞保破產」危機將在二十年內爆發,五成民眾沒有信心能在退休前準備足夠的退休金。而這次的調查也卻顯示,八成四民眾深信勞保加上雇主自提部分的勞退,無法滿足心中退休金的目標金額。這樣的結果,更暗示勞工自主提撥勞工退休金的重要性。

但根據本次調查,高達近八成的受訪者未提撥,而原因相當分散,包括認為政府投資收益太差、希望自己做投資理財、覺得薪資太低不夠用,甚至有四分之一的人不知道可以提撥。

如何增加勞工自提的誘因,讓更多民眾為自己的退休做好準備?開放「勞工自選平台」,將會是有效彌補目前勞工退休金制度不足之困境。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就指出:「未來的年金制度不能單靠第一層的社會保險,一定得靠確定提撥制的職業年金、鼓勵民眾自提,透過商業保險彌補政府制度上的不足。」同時,她也指出,現在的自主提撥雖然好處多,包括自願提繳的金額可從每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減除,享有稅負遞延優惠;且該金額存入退休金專戶後,享有兩年期定存利率收益保證。但是,「主要先進國家都已經開放更多選項,讓勞工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更安全,或是更高報酬的商品。台灣這一步,走得比較慢,對一般民眾的誘因自然更低。」王儷玲說。

開放自選

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

觀察今年四月通膨率就能發現,在通膨率一.?八八%之下,對照目前國內銀行所提供兩年期定存利率僅在一.?一%上下,就讓人驚覺退休金所提供的保證收益仍不敵通膨幅度。其實目前全球許多國家的勞工退休金都已交由勞工自己投資管理,例如美國四○一K、香港強積金等。

在國際潮流趨勢下,這次調查也發現,其實高達六成六受訪者也贊同勞退新制中,保留政府管理的保證收益基金外,多出一種選擇,開放勞工自主選擇投資標的。

而觀察勞工自選投資標的觀念在各年齡層中接受度,以年輕族群最為普遍。十五到三十九歲族群中,贊成比率高達七成,贊成比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可見勞工自主投資對年輕人來說,更有吸引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邱良弼指出:「社會保險是基本需求,應該要用像現在勞保這樣的確定給付制;而企業年金可選擇穩健型、自選可選更積極型的投資方式,以不同的投資效果互相支持。

相反的,如果三個綁在一起,像社會年金與企業年金綁在一起,績效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而當利率走低,政府操作基金的績效又趨於保守的狀況下,情況絕對不是大好。邱良弼認為:「今天我們勞退可說是單一基金,對年輕人來講並不公平,雖然現在是保本,但現在利率越來越低,有保等於沒保。」呼應邱良弼的觀察,本次調查也發現,年輕人不但贊同開放勞工自選平台,且超過七成七年輕人表示,如果該平台開放,將願意在「自負盈虧」的情況下,投資其他不保證收益的投資標的。這樣的贊同比率遠高過其他年齡群,其中六十歲以上族群贊同率僅四成四。

面對不同世代如此懸殊的投資偏好,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也指出:「三十歲和六十歲的人,本來就擔負不一樣的風險。若勞退自提開放自選,民眾就可以衡量自身風險承受力,選擇他要的產品,透過時間複利,差距就會很大。」「年輕人現在根本沒有累積太多金額,(政府如果開放自選平台)這的確是一個機會。」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副總李大華觀察現在職場上的年輕人認為:「首先,基金經理人能經過政府評選,已經過第一關,比在外面投資風險低。」

不可或缺

讓決定權回歸勞工

雖然政府規畫多年,但勞退新制開放勞退自選投資草案,卻在去年九月被行政院打了回票。部分立委質疑,開放勞退自選是「讓勞工用血汗錢去賭」、甚至是「官商勾結」。

對此,王儷玲指出:「金融機構在建立平台時,要花相當大的成本。而且在政府平台上操作,手續費等成本都會比市場上便宜,我們還怕他們賠錢不想做呢!」邱良弼也指出:「其實,開放自選,今天是給勞工多一個選擇,你可以自己決定提撥多少、要用什麼方式投資,決定權不在金融單位,而是在勞工自己本身。」事實上,私立學校的教職員退撫,目前就是採用自選平台的方式,老師可以自由選擇保守、穩健、積極型三種不同基金。以去年的報酬率來說,分別為一.七七%、三.九八%與三.九八%;而勞退僅有負○.○九三%、勞保負○.五五%,私校退撫的表現讓人眼睛一亮。

參與調查民眾也透露,如果目前立即開放該平台,將有超過六成六的民眾將願意主動提撥退休金,可見退休金自選開放的急切性與必要性。

新政府上任,年金改革成為民眾最期待的政策,如何在永續制度下,又能保障民眾的退休收入?開放自選平台,讓收入更多元,將會成為關鍵。

撰文 / 黃家慧、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