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盈和TCL的淵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6/LTN20090826005_C.pdf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08-28/56534577.PDF


上星期,TCL作為持有38%的公司,向長盈注入阿根廷一礦,作價3,341,520,000元,代價以下列方法支付。


(1) 8.4 億元以1%年息的承兌票據支付。


(2) 其中1.9億以發行10億股,每股19仙的新股支付。


(3) 及剩餘的2,311,520,000元,以每股換股價20.5仙無息的可換股債券支付,可兌換11,275,707,317 股。


此外,亦有一項增補代價:


(i) 倘經更新技術報告顯示該等油田區之石油探明儲量(定義見PRMS)不少於2.90億桶,本公司須於經更新技術報告發出後14 日內,向賣方或彼等各自之代名人發行本金額為500,000,000 港元之額外可換股債券。


(ii) 倘經更新技術報告顯示該等油田區之石油探明儲量(定義見PRMS)不少於5.075 億桶,本公司須於發出經更新技術報告發出後14 日內,向賣方或彼等各自之代名人發行本金額為1,000,000,000 港元之額外可換股債券。


若因油田存量增加,即增加10億可換股代價,即最高代價為4,341,520,000元,較公司市值1,218,747,828元多約2.56倍,可謂是一項蛇吞象的逆向收購,使新主黃先生控股比例大降,為其退出埋下伏線。


該油田的資料如下:
該等油田區包括Puesto Pozo Cercado 油田及Chañares Herrados 油田,兩個油田區相鄰,位於阿根廷門多薩省(Mendoza) Cuyana 盆地,佔地約210 平方公里。


根據阿根廷法律顧問所編製之法律意見初稿,根據阿根廷國民政府經濟及公共工程部頒發並獲第1276 號政府令批准之日期為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六日之第782 號決議案,Chañares 獲授Puesto Pozo Cercado 油田區之碳氫化合物開採權。


Chañares 亦獲先前之擁有人轉讓Chañares Herrados 油田區之開採權,而該轉讓已於一九九六年獲阿根廷國民政府內閣首席部長之第21 號行政決策之授權。兩項開採權分別由一九九二年及一九九六年起計為期二十五年,可能獲延期十年。根據本公司取得之有關阿根廷法例之法律意見,延長該等開採權之年期取決於若干因素,包括開採權持有人根據授出開採權之文件及適用法例履行其責任,以及開採權持有人與門多薩省(Mendoza) 政府就延期之條款(如將作出之投資額)達成協議。


有成於該等油田區之經營權益
於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四日,Maxipetrol 與Chañares 訂立合營協議,以發展該等油田區增加之產能。根據合營議,Maxipetrol 將負責新油田鑽探及石油生產相關之投資。合營協議範圍內之鑽探油田所生產之石油以及根據合營協議進行開採工程所獲得之任何其他利益將按照28% 及72% 之比例分別分配予Chañares及Maxipetrol。根據合營協議,Maxipetrol明確獲允許就該等油田區之石油生產,單獨與資金及技術投資者訂立技術及財務援助協議,惟該等資金及技術投資者不得成為Maxipetrol 與Chañares 根據合營協議所創立之合資企業之成員。


但是,其實在第二天的TCL的公佈中,已經有公司的估值報告: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08-28/56534578.PDF


以下是公司的新聞:


From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609


每经记者  姜艳艳


        TCL集团(000100,收盘价3.63元)今日公告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TCL峰胜投资出售所持有的有成投资38%的股权。有成投资因持有阿根廷油田项目51%的股权而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据 悉,此次交易最早于8月26日由香港上市公司长盈集团(00689,收盘价0.295港元)对外公布,具体内容为长盈集团的子公司 MissionCentral以总计33.42亿港元的代价,向TCL峰胜投资和港骏寰宇投资收购这两家公司所持有的有成投资100%股份。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作为上市公司TCL集团并未与买方同步对该消息进行披露,而是选择今日补发公告,该公司发言人表示未能及时公告的原因是公告当时仍在审批当中。

        TCL 峰胜投资此次出售相应股权获得的对价为;长盈集团向TCL峰胜投资以0.19港元/股的价格,发行6.2亿股份,以及面值为8.33亿港元  (转股价为 0.205港元)的可转换债券。如果在交易完成后两年内MissionCentral取得阿根廷油田地区的石油蕴藏量达到约定指标的专家报告,则此次换购 的对价比例还会向上调整。

        资料显示,TCL峰胜投资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是有成投资的发起者和第二大股东,占有有成投 资38%股份。港骏寰宇投资是有成投资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其62%的股份。截至去年底,有成投资资产总额为6630万港元,即此次交易的阿根廷门多萨油田 51%股份,且有成投资年度内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呈负增长状态。

        TCL集团表示,目前项目对公司股价和总体影响尚不明朗,主要是因为对价公司的股价和债券价格都有变化空间,具体进展公司将进一步公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755


9月2日TCL集团公告,公司9月1日的董事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召开2009年第 五次股东大会的决议,在这次股东大会上将审议TCL Peak Winner Investment Limited转让手中的 Have Result Investments Limited(以下简称HR)38%股权的议案。

记者了解到,TCL实业全资子公司Peak Winner(即TCL峰胜投资有限公司)2007年投资1.1亿港元持有了HR38%的股权,而HR目前持有间接参与于阿根廷门多萨省总共面积约210平方公里的石油矿之投资、开采、运营权以及51%石油产出的收益权。

然 而TCL峰胜投资的这次投资至今没有带来实际的收益,而且由于对阿根廷油田的前期投入,到2008年底HR公司的净资产已经为负993万港元。TCL集团 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何陟华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本来目的就是要放弃这部分与公司主业无关的业务,但是由于交易对象不能支付现金,而选择了以上市公司股权加 可转股债的方式来交易。

何陟华告诉记者,“在HR中真正的控股股东是港骏寰宇投资有限公司(City Smart),而这次与香港长盈集团的交易也是City Smart提出的,作为小股东的TCL峰胜是在大股东的建议下选择了出售股权。”

然 而由于阿根廷石油项目的不确定性,长盈集团并不愿意现金交易,长盈集团最终选择向 TCL Peak Winner发行62000万股(发行价每股0.19港元)股票及面值为83,277.76万港元可转换债券(转股价每股0.205港元)作为其购买 TCL Peak Winner持有的HR38%股权的对价。

按照TCL集团的公告,在这次转让完成后,TCL峰胜将持有长盈集团(0689.HK)28.22%的股权,何陟华表示,“最终TCL峰胜可以通过逐步出售长盈的股权和兑现可转股债来回笼资金。”

当然如果未来两年内HR投资的阿根廷油田有更高的收益,TCL峰胜的可转股债兑换价格将相应提高,TCL最终也将获得更高的回报。

记者了解到,TCL集团过去两年一直在回笼资金,从2006年开始先后出售了TCL电工、TCL电脑科技、TCL低压电器、TCL数码无锡工厂、TCL惠州彩电工厂一基地等资产,回笼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

其實,21世紀的報導亦未講清TCL及長盈這段20多年淵源。下週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9

長盈(689)和TCL的淵源(2)


上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099


這個故事有點遙遠。首先我們說說長盈集團(689)的前身-長城電子。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085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4-01-05/16445545.PDF


長城電子創辦人及主席為已故的蔣志基先生在1969年已在香港開始從事電器零售,由經營一家電器鋪逐步擴張,在1981年正式創立長城電子。


同 年,TCL的前身TTK,即惠陽地區電子工業公司在廣東惠州成立。該公司號稱為全國12家合資企業之一。創辦人張濟時,為惠陽地區農機局電子科技術人員。 他初為學習 電影出身,1970年代全民搞電子,他因此轉行。當年(1981年),他和幾位工程師向惠州市政府借5,000元人民幣及農機局的舊倉庫作為股東,搞起錄 音磁帶,至於TTK,亦有部分是抄襲自日本名牌TDK。


次年,現時TCL的掌舵人李東生加入TTK,他在文革時仍是一個中學生,故曾「上山下鄉」,曾在惠州的農村工社生活2年。1978年,中國在文革後首次恢復高考,他成功進入了華南理工大學,其後進入TTK工作,展開了近三十年來與TCL的職業生涯。


1985 年,TTK和長城電子合作生產電話機,分佔30%及70%的股權,取名「Telephone Communication Limited,即「TCL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即後來在1993年深圳上市的實體(編號:000542),亦為TCL集團(深圳上市編 號:000100)上市實體的前身。


創辦當年,李 東生亦在當年擔任TCL通訊設備公司的總經理,當年他還只是28歲。但因為壓力大,加上他因怕蔣志基多佔他們的利益,對他產生抵制的態度,使蔣志基不滿, 於是把不滿轉報政府的報門。亦因此,李東生亦被調離TCL通訊設備,轉任惠州工業發展總公司引進部部長,結束了9個月的總經理職務。同年,長城電子亦退出TCL通訊。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12

長盈(689)和TCL的淵源(3)


上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812


經過4年多的歷練後,李東生重回TCL,並打理他在惠州工業發展總公司拿回來的通力公司,合作方就是長城電子的蔣志基。李東生在這兩年間則組建了通力在上海、哈爾濱、西安、成都、上海及武漢的5個銷售分公司,形成了後來TCL的行銷網絡的雛型。


而這幾年間蔣志基的長城電子,則進軍音響及大屏幕電視機,並主要以「樂華」的品牌行銷,並成功將公司在1991年上市。


1992年,TCL前身重組,組成TCL通訊,房地產及電子集團,李東生則為電子集團總經理,負責該部分的業務。因電子集團無拳頭產品,所以當時他積極尋找,終於發現他多年的合作夥伴長城電子的大屏幕電視機利潤率達45%,況且電視市場亦非常分散,大屏幕電視機亦甚少人生產,於是李東生決意把電視機作為電子集團的拳頭產品。


當時,他面對兩大問題,一無生產許可證,二無資金建生產線。於是,TCL和蔣志基組建TCL電器銷售公司,分佔49%及51%股權,這樣蔣志基的長城電子才能賒貨給這合資公司。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13

讀書劄記141121政治起源(四) 法治淵源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1/21/%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1121%e6%94%bf%e6%b2%bb%e8%b5%b7%e6%ba%90%e5%9b%9b-%e6%b3%95%e6%b2%bb%e6%b7%b5%e6%ba%90/

讀書劄記141121

政治秩序的起源(四) 法治淵源

掌門執筆

 

福山教授認為現代社會有三大組件:A國家state; B法治rule of law和C 負責制政府accountable government. 前面三篇文章撮要了國家的起源和性質,本文介紹「法治」.

 

國家,甚或是現代國家,不必定行“法治”, 但必然要有法律.*** 擁有及實施法律不等同「法治」, 專制國家,如中華帝國,法律嚴明高效,但並非法治國家. 然則

〈何謂法治?〉

依字面義Def. “rule of law” 即是“法律本身施行統治”****;而不是“rule by law統治者制訂法律以遂行施政”。此二者,主客之別也。

「法治」是依據法律治理國家,其意正好是 “不由人治”.*** 乾隆曰 “惟以一人治天下”, 點出了「人治」之精髓, 君權無上, 法律是 “王法”, 即「制定法」. 如此, 主權者, 即統治者(無論其為君主或國會) 不受法律之約束; 或者可以任意變更法律.**** 人治效益可以極大, 效率可以極高, 然而並非法治.

 

這裡引出兩個有趣的問題: a主權者(在現代即是國家) 出現之前必先有 “法律” 的存在,**** 這樣他才有可能成為法律的臣僕, 而不是其反面.  在於現代,即先有憲法或基本法, 後有國會,政府和法院等國家建制.  eg. 新中國是依據全國政協制訂的憲法而生成的.

b法律, 準確地說是憲法, 既然先在, 必有源流. 然則其源頭又是甚麼?

合併a與b, 得出: 一個法治國家, 理論上必先認定社會上早已存在著一套 “法律”, 而這國家是依據該套法律生成的, 並由之獲得合法性. 所以, 國家之施治絕對不可以違反該套法律, 否則將失去正當性.*** 這個 “先有法,後有國” 的想法違反直覺, 由奧地利經濟學家 海耶克所提出, 稱為「法律至上主義」.*****

 

〈法治的歷史淵源〉

為甚麼主權者要相信法律至上主義? 或者這套 “至上的法律” 從何而來? 是個法律淵源的問題, 只能從歷史中窺其究竟. 法律的最初了解, 必然是來自神授, 或者是來自自然. 來自神授則接收者是先知或祭司, 如此將形成神權或教會; 來自自然則必成為古老生活的常態, 即是部落的習俗和慣例.***** 所以, “至上的法律” 源出宗教法或慣例法.

 

福山提出古代印度、封建西歐和 伊斯蘭中東 三者均有法治傳統, 其源頭亦不出於宗教則出於習俗. 相參照的是傳統中國, 國家早熟, 社會和宗教力弱, 欠缺法治.***

朝日君頃從學於人類學家 科教授, 師曰:「傳統中國有 ‘社’ 有 ‘會’, 但是沒有 ‘社會’; 有 ‘法’ 有 ‘律’, 但是沒有 ‘法律’. 」此說驟耳聽來是語言遊戲, 其實內涵深意, 可作福山理論之註腳. 費正清在《論中國》書中也有此說, 中國社會欠缺中層組織, 除了鄉村宗親會作為統治的延伸工具得到扶掖之外, 一概被朝廷封殺,以利施政. 所以中國的社會力量極其薄弱, 而國家的力量則極其強大, 如此王權不受制約,易生專制和暴政, 而沒法生成民主和法治.

 

相比之下,古代印度是對立的極端, 婆羅門教源流深遠, 社會滲透力極強. 婆羅門 (祭司) 階層失去政治優勢之後, 仍牢固地掌握著基層社區; 反之,剎帝利(武士貴族)階層雖然掌控了政權, 但對社區的影響力若存若亡. 基於濃厚的宗教氛圍, 政治屈從於社會和宗教, 國家力量極其薄弱. 孔雀之後天下分崩, 一千年未歸統合, 不為無因.

婆羅門教承傳古老的宗教法典, 本土的統治者怎樣強大, 都不敢拂逆聖典,恣意行事, 從這個意思上說, 印度具有法治傳統. 但是婆羅門教出世思想濃厚, 沒有組織過大一統和科層制教會, 所以也未能對王權生出實質的反制力量,*** 如西歐的羅馬教廷那樣.

 

西歐之所以生成現代的自由民主國家, 歷史原因是羅馬帝國毀壞之後, 漫長的黑暗時代基層社區由教會接管, 大一統和科層制的教會建立了完善的宗教法. 另一方面, 入侵的日耳曼蠻族行慣例法, 建立封建主義國家. 封建的本質為軍閥割據, 於是國家數量多而力量弱. 蠻族政權亦必改宗基督教, 除了利用 “君權神授” 說法外, 還因為基督教是普世教, 包含反部落血緣的因素, 合乎建設國家的需要.*** 基督教與封建主義相互加強, 西歐於是兼有宗教法和慣例法, 在法治上面得天獨厚.****

西歐和印度相同之處是政教分離, 宗教和社會強於國家; 不同之處是西歐的教會強大得多, 制衡國家的能力也強大得多, 所以法治的發展也有利得多. 再看東歐, 同屬基督宗教的東正教會從東羅馬時代起即已臣服君權腳下, 欠缺自主能力, 國家力強而專制, 與中國情況近似, 不利法治.

 

伊斯蘭中東的狀況較像印度, 人民篤信宗教,教士主導社區, 教法學(單是遜尼派便分為四大家)極為興盛, 由於政教合一,政權屈從宗教律法, 反而具有法治傳統. 福山認為當代中東政權之所以暴虐無道, 並非伊斯蘭教之過失, 反倒是上世紀西風東漸,政教分離的過程中, 軍人簒權, 無法無天, 有以致之.***

 

〈法治的意義〉

法治的實踐程度, 不僅取決於理論上的認可, 還依賴於立法和執法的建制化. 法治需要某些條件:

a權威的文本, 即法典或憲法;

b法律內容不由政治當局, 而由法律專家確定, 即專業釋法;

c法院獨立, 擁有自己的資源與任免權.

此三者實是一者:廣義的「司法獨立」是也. *****

 

「法治」的真義是 “司法”超脫 “立法”與 “行政”的覊絆, 甚至淩駕兩者之上, 在仲裁社會紛爭上面擁有 “最終話語權the last word”. 如將立法和行政統稱之為「政治」, 則「法治」便是政治的制衡器, 歷史上與政治對著幹, 從而發展出來的一套社會理念, 其用意乃是對當政者的不充分信賴.

結論:法治是以 “廣義的法律” 規範政治生活, 而不是以 “狹義的法律, 即法規” 處理政治問題.****

就算 包青天(加上南俠展昭) 才德足以伸張社會的“實質正義”, 但那不是法治; 反之, 普通法法庭對嚴重刑事罪行的舉証要求, 達到 “全無合理的懷疑” 高門檻, 經常有損“實質正義”, 但那才是法治. 「法治」的本質是 “程序正義”, 盡可能不涉“實質”, 實質正義要在政治層面解決.

法治的終極真義是不相信世上有包青天, 或者不相信他有能力解決所有社會問題!

 

 

《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2011) 福山Francis Fukuyam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54

我與武俠的淵源


  武俠,對於今日的八十後、九十後而言,可能已是一個相當老土和out的名詞。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其實可以數出一大堆:傳統價值觀的轉變,社會潮流的演變,以至包括武俠小說在內的文字傳媒的式微等等等等。

  先說武俠中的吧。古人嘗云:俠以武犯禁,多少反映出在大部份古人心目中,武者通常都是帶有點不安份的份子。在古時法令不彰,法制不全的環境底下,低下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一向無甚保障,此所以才有崇尚武力的風氣產生,也是因此才逐漸衍生出中國獨特的武俠文化,文學。然而,時至今日,人類的人權和法制相對已得到完善,自然已開始不再有太多用武之地了--雖然,在某個社會的暗角裏,仍然是有一定的市場的。而所謂有一得必有一失,的光輝亦從此暗淡,被壓搾到了只剩下強身健體,以及表演藝術的功能層次。

  從來都像一對兄弟,雖然真正俠者不一定練武。的命運是如此,的命運更加好不到哪裏。隨著功利自私已日漸成為社會主流價值,以利他為主要功能的,也不得不一步步黯然退下了歷史舞台。世人已經不再需要--縱然我們每個人在面對危難之時,總盼望有一個俠者會跳出來無私地向我們伸出援手,然而若是真的捫心自問一句,在現實中,作為平凡渺小的我們不但已變得越來越犬儒,越來越難以相信會有這種人和事,即使偶然真有這種人和事出現了,試問我們中又有誰真正願意去擔當這種被視為呆子的角色?更何況,在太平盛世之中,本來就是寂寞的。(在昨晚剛剛播完的一套電視劇集結局裏,我看到了其中一個有趣的角色,他本來是滿懷異志的反政府組織頭領,最後卻因為組織中人都受到招安,加上抗爭亦失去了目標,竟落得個眾叛親離下場,甚至居然淪為瘋子,在街頭為了雞毛蒜皮瑣事,也強行要為別人出頭一番,其動機大概為了要可憐地向自己證明,自己畢竟還能有一番作為--這角色可說是相當程度地成為在今日社會中的處境寫照。)

  現實中的武俠既已無多大生存空間,文學藝術中的武俠自也隨之面臨日薄西山之境矣。武俠文化,一向以小說為主要載體,迨自六十年代以降,武俠小說一度如雨後春筍,風魔海內外華文讀者,及至七八十年代,在電視電影工業蓬勃發展下,無數武俠作品紛紛被搬上熒光幕與大銀幕,更讓觀眾看得如痴如醉。如今一切卻已是明日黃花,只成為聊供後人唏噓緬懷憑弔的一番景致。

  筆者正就是在那樣一個年代成長起來的,為此更與武俠結下一番不解緣,也不知是幸與不幸。記得猶在初中時期,兄長由圖書館借來一些薄冊單行本裝的武俠小說,便成為我與武俠結緣的緣起。那主要是由偉青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名字今已不見經傳,還留在記憶中有印象的,只有風雨樓主林夢江一明幾個名字。而梁羽生作品當時也是主要由偉青出版的,由此我也漸漸開始接觸了其人作品。然而,起初我並不能太領略其中趣味,只因梁羽生作品一般情節顯得較為平淡,且風格比較文謅謅。及後,又漸漸接觸了金庸作品,但仍然未培養出閱讀的耐性。

  真正令我後來一新耳目,驚為天人,開始上了癮,而至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去追看的,倒是當時得令,如日中天,完全進入黃金期的古龍作品:楚留香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等等。記得其時古龍作品多由台灣桂冠出版,印刷特別精美,更令我倍添迷醉。而古龍完全顛覆了傳統中國章回小說的寫法,以其生動的文筆,散文式的精鍊行文風格,偶而雜以新詩式的瑰麗句式,再成功揉合了傳統武俠和中國文學的浪漫詩樣情懷,更加入天馬行空的詭奇情節元素,端的完全征服了無數讀者,自然包括了少年的我。記憶中我第一部看的是三少爺的劍,自始就不能自已,一部部追看下去,直至絕代雙驕,簡直叫我嘆為觀止。古龍本來就是武俠作者中的異類,而這部作品簡直又是其作品中的異類。雖然今日看來,此書瘕疵不少,處處可見沙石,情節更如天方夜譚,荒謬牽強絕倫,實非古龍最佳作品,唯古龍作為寫作天才,正憑此書就可見出端倪:全書承襲其一貫寫到哪裏算哪裏的遊戲式作風,然看似漫不經心之中,偏能寫得有首有尾而又趣味盎然,使作品不失一種超現實成人童話的娛樂功效。對於一般讀小說只為追求娛樂的普羅讀者而言,這就很足夠了。就連大作家倪匡先生也曾在電視節目中直言不諱,說自己的作品根本毫無價值,只希望讀者看完就算。說真的,若論到寫作的文采,遣詞用句的功力,古龍看來只怕還在倪匡之上,當然,兩者皆有相同的令人讚嘆的豐富想像力,不失為一對鬼才也。

  從此,我感覺武俠的精神已開始溶入了我的血液,我的生活。也從此,我對中國古文學和歷史產生了啟蒙的興趣,特別是詩詞,開始搜羅涉獵很多這方面入門書籍。同時我對武俠寫作亦產生了無比熱情,開始不知天高地厚地執起筆來,斷斷續續寫下了一些並不完全的零碎幼稚作品。

  那年頭,還沒唸完中學,幾乎已飽讀遍了金庸、古龍的武俠作品了。因為這兩位大師的作品,在圖書館十分搶手,不易借到,我開始光顧租書店。當年位於中區的森記書局,我就是常客。後來,就連梁羽生和衛斯理作品都不放過。由於過份沉迷武俠,學業自然有所荒廢--不記得是哪年將放暑假之時,我曾跟某位資優同學豪言壯語是年暑假要把圖書館的所有武俠小說完全讀遍,結果卻引來對方一番不屑已極的冷嘲,令我十分不是味兒。

  七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方興未艾的黃金年代,除了小說之外,我亦漸漸開始愛上電影。而在香港電影中,動作片和武俠片一直是屹立不倒的其中一大主流,兩大公司卲氏和嘉禾都曾生產了大量這類影片,到七十年代末已呈開到荼靡之態。卻在這時,港產片突然平地冒起一朵奇葩,那就是新浪潮的誕生,一時竟為日漸走進困局的港片平添了一股強盛的生命力,並殺出了一個嶄新局面。而就在這群新浪潮的生力軍之中,竟出現了一位武俠怪才大導演:徐克先生。

  徐克導演早在佳藝電視時代,已憑執導金刀情俠而技驚四座,一鳴驚人。而金刀情俠我認為正是古龍寫得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此之前,在卲氏公司已出現過一位憑著專拍古龍武俠電影而成名的楚原導演,據云其作品亦深受古龍賞識,被古龍譽為最能拍出其小說神髓的一位導演。然而,囿於卲氏的山寨生產模式,楚原導演作品雖然頗為賣座,畢竟漸漸淪為千篇一律,了無新意的工匠式商品(其中某些作品更明顯受到卲氏商業掛帥主導的作風影響,刻意生硬地加插了一些女性裸露鏡頭,令影片的整體格調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直到徐克的金刀情俠令人眼前一亮,憑藉其豐富熟練,而又變換多姿的嶄新電影語言,以及緊促明快,叫人喘不過氣的電影節奏,向觀眾重新作出了一次示範:原來古龍作品可以以一種這樣新鮮而有活力的拍攝方法展示出來的。我曾經這樣認為,以徐克的導演風格,是最為適合改編拍攝古龍作品,在圈中是不作第二人想的。

  金刀情俠之後,徐克馬上受到電影名監製吳思遠賞識,跳進了電影圈,拍出了香港新浪潮代表作之一:蝶變,居然又一次驚世駭俗。這次他雖然捨棄了古龍小說題材(大概單純改編古龍作品已不能讓他感到滿足),但在影片中所演繹出的,卻是一個甚至比起古龍作品更青出於藍,更為出格大膽的詭秘離奇之極的故事。影片一開首,就以無邊荒漠襯托出主角踽踽獨行,由遠而近的身影,配合旁白交代出故事發生的一個天馬行空,讓人聞所未聞的超新派武俠背景:武林新紀某某年,天下大亂,江湖中冒起七十二股不同勢力,互相爭霸殺伐,名為七十二路烽煙--亦由這部作品起始,以亂世亂局來作為影片故事的基調背景,就成為徐克一種特殊的情意結。而影片中的主角方紅葉更被設計為一位古代記者式人物,堪稱別創新意。然後,以毒蝶殺人為引子,帶出另一個難分正邪的梟雄式主角:田字號大老板(以商號形式作為幫會及幫主稱謂,又可謂別具一格),為了調查此案真相,他要率領手下冒死涉險,進駐陰影重重,詭異莫名的沈家堡...當然到後來,案件峰回路轉,出現了越來越匪夷所思的一連串變化,一切一切原來牽涉著一個與秘密生產火器有關的驚世陰謀。這件火器威力奇大,外型幾乎酷似現代機關槍,此外,片中還屢屢刻意向觀眾展現諸多古代科技的奇特景觀,如居然出現刀槍不入的鐵甲人,這鐵甲人還能憑吊索凌空飛騰;又有一個專以雷火彈殺人的火器高手,到了影片結尾,甚至異想天開,借題發揮地呈現了古書中確有其物的神火飛鴉‧..

  整部作品意象奇幻豐富,立意把傳統武俠與荷李活式科幻片作一全新溶合,可謂匠心獨運,野心非小。這也從此奠定了徐大導後來一系列成功作品走向,大概他對這意念一直情有獨鍾,有所執迷,一直到了他的蜀山,才總算臻至渾然天成,如魚得水。第一次進影院看這部片,已叫我看得眼花撩亂,眉飛色舞,讚嘆之餘,又買票看了第二次。後來徐克的好幾部電影,我也曾經創過連續翻看三次的紀錄。

  電影以外,其時的本地電視工業,亦正進入一個輝煌鼎盛時期。早在徐克在佳視拍金刀情俠以前,金庸,古龍的多部作品已先後被改編成電視劇,主題曲更加唱得家喻戶曉,街知巷聞--電視業與本地流行曲創作業,在那個百花齊放,碩果纍纍的時代中,正好相輔相成,互為滋養,一同迸生出一股蓬勃不已的生命力。

  可以說,武俠的最後一抹光芒異彩,就是在那個年代中,有如流星那樣,綻放得最為燦爛奪目,讓人永遠無法忘懷的。可惜,夕陽無限好,已是近黃昏,或許那就叫迴光返照,正如古龍透過流星蝴蝶劍所帶出的一個訊息:世間但凡最美麗的事物,生命都總是那麼短暫。

  少年時代迷上古龍,但隨著年紀日長,對武俠作品又漸漸有了更深一層的體味與追求,到如今偶爾回頭再翻看古龍作品,早已有點味同嚼蠟,有乏善足陳之感。這頓令我憶起一闕有名的宋詞之境: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我常常有這樣一個譬喻,如若把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人不同寫作風格比作武林三大宗派,那麼金庸就可比作少林或武當正宗,而古龍就可比作華山派(因華山有天下險之稱),甚或可比作海南或青城(因在古龍筆下武俠世界,此二派武功均擅走險譎詭奇一類),至於梁羽生,則比作峨嵋就最合適了--只因峨嵋天下秀也,梁氏作品,予我個人感覺,可以一字概括。

  執筆時,梁氏已於去年不幸仙逝,深深令我這位粉絲惋惜悲悼。筆者已打算另行撰文對這位一代武俠宗師懷緬致敬一番,此處暫按。

  到了三大宗師作品,已通通給我看得差不多後,沒奈何只有另行旁驁其他作品了。但也不知是否先入為主,抑或是隨著年歲及世故相增,興致業已減弱的緣故,此後已經再沒有一位武俠作家的作品能深深吸引我了。這裏試著大膽品評一下:黃鷹作品只得古龍其形,而獨缺其神,且文筆有欠通暢;溫瑞安早年某些作品立意不俗,也頗能推陳出新,但漸漸下來,感覺他有些稍嫌過份標奇立異而至走火入魔,不時寫得凌亂不堪,下筆隨意之風竟比古龍有過之而無不及,偶而更離奇破格地採用一些新詩般意象式的矇矓夢囈句法,多看未免令人生厭倒胃,到後來就連書名也改得稀奇古怪,不倫不類,連甚麼殺死你好嗎,甚麼牛肉麵也用上了,簡直已到了為求出格無所不用其極,胡亂堆砌的地步,可以休矣。倪匡的武俠作品,雖云中規中矩,然大多又顯得索然無味。他如台灣的諸葛青雲,臥龍生,柳殘陽,雲中岳等人之作,亦多嫌新意欠奉,我亦從來看不下去。至於黃易諸作,觀其結構及文筆頗佳,唯個人觀點,總嫌有點拖沓雜亂。
 
  有陣子我連民國時代的諸家作品也曾涉獵,唯對他們的傳統筆法均又未免有點不感耐煩,這其中只有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俠義英雄傳是看得最感興味的。因其採用的是水滸式章法,以人物與人物,一個個小故事串連成篇,讀來不太費力,寫得曲折跌宕有致,寫的主角又是一向透過無數戲劇作品而廣為傳誦熟悉的宗師人物霍元甲。除此之外,還有白羽,鄭證因,朱貞木,顧明道,還珠樓主,王度廬等等都是那時期各自自成一派的名家。坊間一般評論武俠小說,講述武俠小說史的著作,大多對他們推崇備至。但這些人的作品大多動輒是百萬字以上之鴻篇巨構,頗難消化,特別是還珠樓主名作蜀山劍俠傳,不但卷帙浩繁,且寫來文白夾雜,描寫筆法冗長,涉及的又是讓人不易看懂的仙佛道領域,若非好此道者,又怎能讀得下去?

  其中尤以王度廬,筆法累贅絮叨,婆婆媽媽,每每述及主角身邊瑣碎小事,也動輒鋪陳上大段大段文字,以現代節奏讀來自是叫人難以忍受,唯寫情筆觸確實細膩感人,惜已近乎所謂舊派鴛鴦蝴蝶派文藝言情小說多於武俠。而白羽的風格,則有點與他相似。

  要特別一提的,倒是鄭證因,據說此人本身便是一位武學名家,故其筆下人物一招一式均其來有自,鉅細無遺,甚有真實感與電影感。然而過份沉溺其中,便難免令到小說過於冗長,難以符合今日讀者閱讀節奏。

  回說當代,坊間近年仍有不少新進作者冒起,如李涼,周顯,西門丁,辛棄疾,敖飛揚等等,但大都難以卓然成家。其中猶以李涼君,率先以輕鬆武俠之名別樹一幟,唯觀其某些作品,不但不時加入一些色情情節,而且竟然更有寫到古代人玩啤牌賭博之類情節,遊戲態度似乎略嫌過火。當然,我說過我不反對小說純為讀者提供娛樂功能,但若兒戲與不負責任到這個地步,看來已不能令人接受了吧?

  稍能入眼的,倒是周顯作品。不過,自從筆者稍看過他的五胡戰史之後,就有點不敢恭維矣。觀其風格略似溫瑞安,頗有拉雜蕪亂之感,難以讓人印象深刻。然而,筆者據聞此君另有一部近作面世,是為碳六十之劍,是企圖以科學取向去寫古代武俠,大概是嘗試採用現代科學角度去闡釋所謂古代寶劍,武功等之類概念,倒是個有點新鮮的不俗嘗試,與徐克電影的一貫取向可說一脈相承,叫人有所期待。惜直至今日,此書尚無緣一讀,實深有憾焉。

  那麼究竟,是否當代武俠,已經是後繼無人了呢?曾經有不少人悲觀地斷言,武俠小說已死,即使有望重生,那已經脫離了武俠小說的本質,將會異化為另外的一種東西了。我卻並不太贊成這種說法,皆因我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根本無時無刻都在演變之中,而除非我們頑固地堅持,並且嚴格而狹窄地定義,只有寫得像金庸或梁羽生風格的這樣作品,才能算是真真正正正宗的武俠小說,否則為何我們就不能接受武俠小說的某種演變過程呢?

  假如我們相信有輪迴之說的話,那就好比一個人死了之後,投胎輪迴,成為另一個人,這時候,若從嚴格的意義來說,這個新生的人已經是另一個人,然而我們又何嘗不能認為,那只是死去的人生命的另一場延續呢?

  更何況,說到武俠小說已死,其實若要再悲觀一點來說,作為包含武俠這個子集在內的小說總集本身,在這個已漸次淪為以圖象文化為主流的社會潮流中,豈不是早已面臨死亡淘汰的命運了?

  古龍曾不止一次在作品序言中言及,武俠小說未來的生存之道,是要不斷求變。任何事物一旦出現質的變化,就不會再純粹是原來的東西。我們又憑甚麼一定要堅持死守,抱著武俠小說一定要是這樣,一定要是那樣的立場?如果一定要死守這樣一種立場,那麼嚴格來說,古龍的武俠小說,早已不算是純粹的武俠小說了。

  不過,我至少還是同意梁羽生的見解的,他認為,武俠小說不能脫離兩個基本元素:即。然而,我也認為,廣義的,絕不應只限於傳統的中國武術表現;廣義的,也絕不應只局限於甚麼見義勇為,或者為國捐軀””盡忠報國的層次。我認為,對人文的有所適當關懷,對人性的透徹反映以及同情,對人性真善美的歌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應可歸入的廣義層次範圍。因為那正正才是的精神本質所在,是建基於對人的一種悲憫及憐愛之心上的。而對俠義的精神逐漸消失的嘆喟,反諷,在某程度上亦可說成是反面的對的一種表彰。

  時人興起說所謂fusion,甚麼也fusion一番,正如今日的揚州炒飯,早已跟揚州毫無關係一般,所以武俠小說為何也不能加入各種fusion?強要事事追本溯源,尋根究柢,加以正名考究一番,那只是酸儒學究的事。

  有幸,在云云當代武俠作家之中,我到底終於找到了一個出類拔萃的異類,這就是喬靖夫先生。嚴格來說,在其作品中,根本只有,而欠缺傳統意義上的所謂的。然而,他卻偏能藉著那一種獨特瑰麗玄奇的細膩筆法,有如工筆一樣,鬼斧神工地精心為讀者描畫出一幅幅生動的小說圖景,敘述出一個個情節詭奇,令人目眩神迷的故事。據知他既是一個技擊迷,也是一個槍械迷,動畫迷,尤其對於槍械知識更如數家珍,相當博學,而亦因此之故,其筆下對動作的描畫,有如在讀者眼下呈現出一個個細致的電影分鏡頭,其功夫之獨到,簡直只有民國時的技擊作家鄭證因可差堪比擬。他的作品可讀性極高,既能為讀者帶來一定的官能刺激,和娛樂功效之餘,亦不乏一份文學審美的價值。只可惜他一向惜墨如金,產量不多,且以慢工出細貨,作品貴精不貴多而知名。

  而在電影編劇方面,則另有一位筆下深具武俠神采的知名前輩奇人張炭。此人參予影視作品數量一向不多,唯每作均可見出其獨特風格,絕對可謂武俠界中的異數。可隨著電影--尤其武俠片的日走下坡,已是越難發揮其人光彩。

  傳統的文字媒介雖云息微,一直卻也有人提出,那只是印刷書面媒介的息微而已,今日的小說文學,早已成功移植到了另一媒介,並正在彼處方興未艾,逐漸生長茁壯,那就是力量無遠弗屆,無邊無際的廣大網絡空間。此說不可謂無依據,且看今日網絡時代,為有心投入寫作行列的大量人才,和無數讀者,都提供了一片開放自由的遼闊天地,由此亦造就了無數新秀寫手作家,雖然由於良莠不齊,作品水準未免沙石俱下,然有心讀者自能從中慢慢淘沙鑠金,各取所需,豈云不善,亦豈不快哉。


  誠然,及至今日網絡時代,網上寫作名家輩出,紛紛各領風騷,堪稱臥虎藏龍。武俠小說,可謂又已呈現出了另一片嶄新面貌。縱然也許那不過只是一片小小曙光,唯只要有一線生機,即有無窮希望。我絕對相信並期待著,將有更多武俠文壇的彗星會隨時破空而出,劃破這沉寂的一片夜空!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84

李小龍功夫的淵源

李小龍功夫的淵源

「葉問 3」電影加插了李小龍單獨上門,先試功夫後拜師的情節,拍得好看。陳國坤飾演十六七歲的李小龍,本人已經是四十歲,比劇中的李小龍大了一大截,但是造型和小動作竭力模仿像真,成績令人滿意。

電影中的少年李小龍,已經有他後來功夫自成一家的模樣,大演他的招牌旋風腿,這個當然沒可能是真的。到底李小龍的功夫,是怎樣由幼苗長大成為大樹的呢?


李小龍自小很頑皮好動,尤其是和同輩男孩打架,亦因此屢次被學校處罰。他的真正學習武藝,第一個師傅是他父親李海泉。李海泉是粵劇丑生,不是武師,只懂一點養生太極拳,他也傳授了若干招式給李小龍這個「百厭星」。

軟綿綿的太極拳,當然不能令愛好打架的小龍滿足,李海泉沒辦法,就把他送到邵漢生師傅(經常客串黃飛鴻電影)那裡正式學北派功夫。邵漢生是賣魚燦(馮榮標)的徒弟,黃飛鴻的徒孫,不過他在香港很少教黃飛鴻的洪拳,而是教他另外學過的北派功夫為主--例如功力拳、硬錘、捷拳(李小龍「截拳道」明堂的由來?)等等。筆者阿松也跟過邵師傅學過功夫。

李小龍幾乎年年被趕出校要找新學校,最後在九龍聖芳濟書院讀完中學,這家學校容得下他,因為辦學的天主教修士,竟然是西洋拳愛好者,學生打架,他們不但不處罰,還說孺子可教,教他們正式的西洋拳,在他們督導之下比試!

小龍跟隨修士學西洋拳,也曾參加全港學界西洋拳賽。他在電影之中對敵的彈跳挪移閃避動作,的確有其淵源。

聖芳濟書院一個同學叫彭錦發,已經是跟葉問學詠春,二人相當投契,講口又講手,於是發仔做介紹人,帶他向葉問拜師。阿松在80年代與發仔在香港政府同事一個部門,這段因緣由他親口告知。

葉問當時已經有大批徒弟,其中有個最喜歡實戰的師兄叫黃淳樑,比小龍大五歲,經常指點小龍的拳技,還帶小龍步上自己的路,約其他門派的拳手切磋!黃淳樑別號「講手王」,贏多輸少--他也是阿松和子昌的師傅。

葉問教功夫,有不傳統的一面,不講「學武宗旨是强身健體,切勿好勇鬥狠」的老話,而是鼓勵徒弟實戰比試,看自己的功夫到底行不行,「師傅有無搵你笨」。

小龍19歲時往美國留學,之前學詠春的時間只有兩三年,拳套和兵器還未學得完全,便離開了香港。好在詠春拳著重原則而不是複雜細微的招式,他憑已經學過的融會貫通,在美國也琢磨出很多與詠春不謀而合的拳理,幾年之間就開館授徒,拍攝照片和影片、又著書立說。他拍攝的照片,沒有八斬刀和六點半棍的演式,木人樁的招式也屬自成一格而已。後來他把握回香港的機會,曾經向葉問一再請教以前未學的詠春拳技。

他在美國接觸大量外國武術,如空手道、跆拳道、柔術等等,又熟讀中西哲學,終於以自己一套「以無法為有法」的截拳道,開宗立派。

有個菲律濱人依魯山度,擅長耍一雙菲律濱「魔杖」和空手道的「兩節棍」,他拜師學小龍的拳術,也反饋小龍他的棍術,在小龍去世前完成了部分的電影「死亡遊戲」最後的搏鬥場面,有兩師徒打得燦爛的片段遺留下來。

我與徒弟Pak示範詠春「拍手衝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12

特朗普敲定艾奧瓦州州長為駐華大使人選:與中國淵源頗深

7日據新華國際官微消息,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打算提名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出任新一屆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現年70歲,曾於1983年至1999年擔任艾奧瓦州州長,2011年再次上任州長並於2014年成功連任。

布蘭斯塔德

據悉,布蘭斯塔德與中國淵源頗深。1985年,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率石家莊市玉米深加工考察團訪問艾奧瓦州時,就曾與當時擔任州長的布蘭斯塔德會面。

2011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再次會見了布蘭斯塔德。2012年習近平赴艾奧瓦州故地重遊,再次受到了布蘭斯塔德的接待。

2012年2月,在愛荷華州,習近平再次受到了布蘭斯塔德的接待。

2015年,擔任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在美國西雅圖舉辦的中美省州長論壇發表講話時,布蘭斯塔德也作為美國州長代表之一出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63

有緣機:歌后視后淵源深

1 : GS(14)@2015-03-22 22:37:02





一個是歌后,一個是視后,容祖兒與黎姿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二人淵源早在容祖兒出道時已經開始。一九九九年祖兒剛出道就有機會客串由黎姿擔任主角的電影《心猿意馬》,二人相識後不時有聯絡。黎姿曾在博客大讚祖兒很好,覺得她很有潛質。直至祖兒成為樂壇天后,黎姿表示替她感到高興。


【05年 亮相演唱會】電視圖片


二人變成好友與已故「富豪御用風水師」陳伯有莫大關係,陳伯生前跟楊受成私交甚篤,常邀他為英皇娛樂看風水,所以容祖兒經常找陳伯指點迷津,黎姿則是陳伯的契女,因而二人常常見面。二○○三年陳伯因肺炎入院,祖兒不時前往探望,在陳伯臨終前,黎姿更一直在旁守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322/190850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79

屬「嶺南幫」與國力有淵源

1 : GS(14)@2016-03-19 22:06:19

【本報訊】新任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是嶺南大學社會老年學講座教授,早前不少「嶺南幫」捲入國力書院醜聞,陳亦是其中一間菲律賓大學論文導師。接連有嶺大人獲委公職,陳指情況偶然,但就承認嶺大前校董會主席陳智思有份向他面試。



「梁粉」陳智思屬遴選委員


特首梁振英由1999年至2008年擔任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出任特首後繼續委任曾做嶺大校監的陳智思,擔任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曾任梁振英競選辦顧問的嶺大校長鄭國漢更被指是「梁粉」。陳接受查詢時指再有嶺大人接掌重要公職是偶然,不相信因梁振英曾任嶺大校董會主席,或因他是嶺大人而獲委任;不過他承認嶺大前校監陳智思是平機會遴選委員會成員之一,有份向他面試。嶺大早前多名高層捲入國力書院的學歷造假醜聞,陳章明與國力亦有淵源,他是菲律賓太歷國立大學推薦的香港論文導師;他亦與被指推前入學日期的國力學生、民建聯區議員鄭琴淵關係密切,先後為鄭在太歷及嶺大的論文擔任導師,又與鄭合著書籍,鄭並在陳任總監的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任研究員。■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19/195363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35

與港淵源深 女兒曾和梁錦松傳緋聞

1 : GS(14)@2016-07-12 03:19:21

■葉靜子(左)曾與伏明霞關係甚好。


【家世顯赫】葉劍英有六名有名份的妻子,昨日去世的葉選寧是葉劍英第三任妻子曾憲植的兒子。曾憲植家世顯赫,是清朝名臣曾國藩九弟曾國荃玄孫。葉選寧的女兒葉靜子,在香港星際文化集團擔任董事總經理,其夫是中共開國上將王震長孫。葉氏家族在政商界均甚有影響力,紅色基因甚為濃厚。葉劍英有三子三女,葉選寧是次子,由曾憲植所生。曾憲植出身曾國藩家族,本身甚具聲望,1927年投身革命運動,後來擔任宋慶齡秘書,文革後出任全國婦聯副主席及婦聯黨組副書記,1989年在北京去世。葉選寧妻子錢鈴戈也是革命先驅之後,在內地是著名的抽象派畫家,亦傳她多年來在港澳化名「林戈」活動,是澳門葡京賭場的主要投資人。葉劍英在廣東土生土長,有「南天王」之稱,葉家與香港淵源深厚。葉選寧在香港出生,他的女兒葉靜子早年相當有名,登上報章新聞;2002年葉靜子是中國跳水皇后伏明霞經理人,當時伏與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公開戀情,葉靜子後來與梁傳出緋聞,並出現在對方新入伙的財政司官邸,後來傳出葉靜子與伏不和,辭任經理人。葉靜子後來與中共開國上將王震長孫王京陽結婚。兩名「紅三代」雖結成姻親,但有指因王震家族代表人物、王京陽的叔叔王軍,被視為與江派及薄熙來關係密切,故遭挺習的葉選寧疏遠,兩家來往不多。



姪女葉晴晴在港當歌手

葉選寧的姪女葉晴晴則是香港出道的二人組合「Robynn& Kendy」其中一名成員,前年參加內地節目《中國好聲音》被內媒起底,其姊是名媛葉明子。《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1/196900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