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叔:平民樓炒唔起

1 : GS(14)@2012-07-20 16:22:0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0/16530578
他以屯門樓為例,道出建築費飆升的嚴重程度。10年前屯門樓盤每方呎建築費只需600元,但時至今天建築費已升至3000元,升了5倍。他指今後「唔係樓價貴,而係建築費貴」。
建築費貴 樓價難大跌
建築成本飆升的背後原因,他歸咎於工人短缺。「不是太多人願意入行,唔肯做辛苦工……曬到背部燶晒!」加上澳門又大興土木發展,政府又興建居屋、公屋、發展基建,搶走很多工人。現時建築費每呎3000元,將來會升至4000元。建築成本不斷上升,未來樓價「唔會點跌!建築費起,樓價會起,唔跌得!建築費已去一大截。」
另一方面,新政府上場後,公屋、土地供應亦將增加,他再搬出「貨多市不爽」,呼籲投資者「唔好買普通樓(中下價樓)」,1000萬元以上豪宅則不受影響。」
貨源供應不絕,他坦言發展商賣地取向亦變得保守。近期有兩幅政府土地流標,北角地皮又低於市價出售,四叔直認發展商投地意欲低,因為「將來市道好極有限!建築成本又貴,個個穩穩陣陣,出價唔會好高。」至於政府將會推出的兩幅土地,他表示恒地也會參與,只是「出價會低啲,值10蚊嘅出8蚊,睇吓有冇着數,出價冇咁積極。」
事實上,撇除競投項目,現時以恒地及新地(016)農地土儲最多,難怪梁振英擬收回農地,恒地反應最強烈。四叔昨強調,恒地擁有很多土地儲備,舊樓重建項目又有數十個樓盤。他又透露恒地擁有很多農地,可以發展3、4個衞星城市,「每個10萬、8萬個單位隨時有」。
批評舊樓重建審批慢
對於新政府構思「港人港地政策」,他強調只會是個別土地加入條款只限港人購買,並非所有土地,「講出嚟好似嚇親人」,其實「好閒啫!」情況就如公屋居屋只限於港人購買一樣。
被問及政府能否達到每年推樓2萬個單位這目標,他認為政府也很緊張推樓。而發展商方面則可完全配合,他指起樓好簡單,「我個鄉里碧桂園一年起樓,700呎單位都起成10萬個!」問題只是香港需要多少個住宅單位。他又批評現時舊樓重建審批進度較前緩慢,要全部完成收購才有資格入則進行審批,較之前嚴謹很多。
2 : GS(14)@2012-07-20 16:22: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0/16530579



林鄭月娥上月以發展局局長身份表示,有意透過收地發展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昨日四叔談及此話題,算是首位回應此「梁策」的發展商,皆因恒地(012)新界土儲為發展商之冠,不排除四叔希望引起更多的討論,為與政府「交手」時取得更多籌碼。
覆蓋坪輋及古洞北

據了解,林鄭的「收地論」一出,農地最多的恒地內部即時就此事作研究,準備政府一旦「出手」而作出的應變措施。不過由於現行法例容許政府根據土地的地點、面積、發展潛力等因素,去釐訂一個收購價予土地擁有人,因此市場早預期政府收地勢引起連場官司。有分析指,四叔不避嫌談收地,不排除恒地與政府「摸底」後效果不理想,希望藉此引起更多的討論。
據恒地最新年報數字披露,去年底集團新界土儲達到4190萬平方呎,為發展商中最多,當中包括坪輋及古洞北。除新世界不評論有否與政府洽商「收地」外,新地(016)、長實(001)及信置(083)截稿前未有回覆。
3 : GS(14)@2012-07-20 16:23:0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0/16530580


對於政府擬向發展商收回新界農地,業界及學者多表反對。中信證券研究部房地產行業執行董事顏偉洪直言,政府能否收回,價格是關鍵,「如果地產商願意交地,將會加快土地供應,因為地產商發展一塊地將有排搞。不過實行過程有一定難度,凡事都係錢作怪,政府如何釐定收回價將成關鍵。」
張一鳴:加快補價更實際

NeutronPacific創辦人張一鳴指政府涉足農地,發展時間更長。「政府要買返邊啲農地,會出乜嘢價錢呢?如政府要用好多公帑買地,會被人認為係利益輸送;另外政府要用長時間同發展商談判,要等好耐先可以真正興建發展。所以我認為直接加快私人發展商開發土地需要嘅時間,例如加快補地價程序,就更加實際。」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同意,新界東北不適宜建公屋。「政府收回土地會興建邊類房屋呢?如果用嚟建公營房屋嘅話會有問題。因為大部份市民,就算低收入人士,都唔喜歡搬到新界偏遠地區,因為會搵唔到工作同車費貴。就算現時公屋輪候冊上排隊嘅人,大部份只想搬去市區。所以真係收回新界農地建公營房屋,可能會出現一個資源錯配的問題。」
瑞銀發表報告,將本港住宅樓價由跌5%調高至升5%,預測從現在至年底樓市再升3%至4%,因政府無意推冧樓市,將香港發展商股評級由中性升至增持。
4 : GS(14)@2012-07-20 16:23:1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0/16530581

薦地產股 1000萬變4000萬

他指現時買股好過買樓,而他亦「買自己股份買咗好多次」;以股代息時,他都寧願收取股票。他指會繼續買地產股,「隻隻都抵買!」
所謂高風險、高回報,四叔今次「吹雞」叫投資者借孖展買地產股,講明好彩的話,「1000萬可以變4000萬!」他詳細分析:「(假設)資產100蚊,拆散佢都賣到100蚊,但放喺股票市場只賣得40蚊,少咗一大截,將來正常返,100蚊(資產)去番80蚊,都有一個開……借孖展、按揭,可賺多一個開,1000萬變4000萬。」
上月5日,四叔曾表示「家個市好危險」,但又力薦地產股,認為股價與資產值折讓大,將來會「升好多」,仲建議朋友買地產股不買樓,認為「1000萬只可以買到普通樓,而普通樓將來嘅供應將會增加,升幅有限,1000萬最多咪升到千幾萬。」
一個多月後,四叔好自豪咁話:「上次我講到家,地產股都起(升)咗10幾個巴仙,將來去到20%至30%,造按揭及孖展都唔使驚,五成按揭變咗三成,唔使驚跌價時人哋叫你補倉,用1000萬賺4000萬唔係好艱難。」翻查資料,上月四叔發表買地產股論後,本地地產股平均漲逾一成,最標青為新世界發展(017),飆升24%,恒地亦累升17%。
借錢炒股一向是投資大忌,四叔今次豈非叫投資者「鋌而走險」?他坦言:「風險係有,但你夠膽的話真係可以發達,呢條橋無走雞……賭一賭,歐洲冇乜大變動,有好大希望,賭得過。只怕歐洲有大崩圍,大家估唔到嘅意外,有少少風險。若果你睇中就好犀利,到時一變四。」
散戶應否即刻飛身入市?四叔又突然「縮沙」話:「唔敢講家係咪時候,睇你運氣,你睇得通就唔怕,家(地產股)係最平。」
5 : GS(14)@2012-07-20 16:23:48

聽講有人買緊票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0/16530582


【本報訊】政府上月宣佈將新界東北發展區的「公私營合作」模式,修訂為由政府「先收地,再規劃」的傳統開拓新市鎮模式,引起早已囤積大量新界農地的發展商不滿。恒基地產(012)主席「四叔」李兆基昨率先開火,狠批梁振英政府主導收地只會「事倍功半」,拖慢整個新界發展。
李兆基昨被傳媒問到邊境農地發展計劃時稱:「聽聞政府想收回所有新界地,然後再公開投標。」雖然未有明言,但據知他是指政府於上月修訂古洞北、粉嶺北和坪輋打鼓嶺三個新市鎮的發展大綱圖,將原有公私營合作發展方式,改為由政府斥資400億元收購業主及發展商手上農地,在統一業權後再規劃發展。由於恒地在馬屎埔一帶早已收購了大量農地,政府的修訂令集團大失預算。
「畀政府搞就有排搞」

李兆基認為,由發展商收購農地自行發展的舊有模式,一向有效快捷,「唔使時間咁長先起到樓出嚟,一補地價就起得住宅出嚟,變咗快好多。」他以菜園村收地為例,指當年因個別村民反對令工程項目成本暴升,「貴咗幾十億,使多好多錢!」力陳由政府主導收購農地只會事倍功半,「如果畀政府搞就有排搞。」
他表示發展商經年努力,將不少分散的業權統一起來,「一幅地幾十個業主歸埋一齊,一啲霸佔嘅亦都離開。」但他批評當發展商花了多年心機,準備將農地變成接近熟地「收割」時,政府卻出手想收購,「唔好我哋搞到七七八八先至收……有啲商榷(餘地)!」他強調希望讓地產商自行發展所擁有的農地。
李兆基又批評梁振英政府準備源源推出公屋、居屋及新增土地,將造成「貨多市不爽」,慨嘆如今「地產商好惡做。」他聲言地產商已「唔係霸權,掉轉係地產冇權,係為人民服務。」並因為勞工短缺及建築成本不斷上漲,「地產商冇乜錢賺!」
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三個新市鎮,預計佔地700多公頃,當中五成屬私人土地,由恒地、長實(001)及新地(016)等大型發展商持有。發展局表示,新界東北發展正進行公眾諮詢,會考慮收集到的公眾意見,在新發展區研究最終審定前,恰當地改進建議發展方案。

雖然梁振英欲增加土地供應,但發展商近期縮沙,不願承擔長遠的高風險投資,就算大型優質地產項目也不敢搶攻,致令近期大圍上蓋流標及北角邨地王低於預期價成交。
6 : 健次郎(29109)@2012-07-21 02:21:01

炒平民樓,政治不正確.
7 : GS(14)@2012-07-21 11:31:22

點解呢?
8 : 健次郎(29109)@2012-07-21 12:25:31

而家D平民樓,特別係上車盤係住宅問題核心所在,炒起左即係同政府制做難題.
9 : GS(14)@2012-07-21 12:26:56

咁又是,一定要炒唔起先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