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码IT服务业整合完毕 郭为再施MBO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17/HTML_XO9NU4W71C1H.html


过去五年,对于柳传志指定的两位接班人杨元庆与郭为而言,是脱胎换骨的五年。当杨元庆在国际化道路上艰苦奋斗时,郭为则在产权改革的道路上上下求索。

继2007年引进软银赛富等战略投资者,对神州数码成功MBO,郭为个人持有神州数码10.29%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第一大个人股东后,郭为的产权探索再次取得进展。

9月16日凌晨,神州数码控股公司(00861.HK) 公告,向公司主席郭为控股的北京神州信息,出售所持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以下简称神州信息)19.5%股权。

本次交易的价格因支付方式不同而不同,分期付款为4亿人民币,转让协议签署后90个工作日一次性付清则为3.28亿元。据神州数码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上述价格为出让方神州软件与受让方北京神州信息双方协定的价格。

2008年5月,神州数码成立神州信息,这是郭为布局未来落下的一枚棋子。这家公司有两个使命:一是主导神州数码转型IT服务,整合神州数码现有软件及IT服务资源;二是独立IPO,实现公司价值增值的同时,回馈神州数码现在的高管团队。

神州信息成立时,引入了苏州创投与旗下投资公司华亿集团,此二者计划共投资5亿元人民币。按当时规划,采取“4+1”的投资模式,即先期投资4亿元,再投资1亿元。

记 者采访获悉,首期4亿元于去年神州信息成立时即已经到账,苏州创投与华亿集团因此获得了神州信息23.25%股份,神州数码控股的全资子公司神州软件公司 持有余下76.75%。神州数码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原计划,余下1亿元到账后,神州软件将继续减持,苏州创投与华亿集团将增持。

经过此轮交易后,苏州创投与华亿集团持股比例不变,仍为23.25%,神州软件持股比例降至57.24%,北京神州信息持股19.51%。

北京神州信息是神州信息管理层注册成立的一家公司。其中,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兼CEO郭为是控股股东。除郭为外,还有另外11名自然人,均为神州信息管理层。

业界最关心的是经过此轮交易后,郭为个人在神州信息中持有的股份。上述负责人称,因为还有一些法律程序需要走,北京神州信息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及持股比例目前还无法公布,法律程序完成后,将专门公布。

按公司原来规划,神州信息将独立IPO。此轮交易十分重要,因为以郭为为首的管理层持有神州信息股份是独立IPO的关键步伐。

IPO之前的另一步骤是重新组合旗下资产,目标是将现上市公司神州数码控股公司内的IT服务业剥离,整合进入神州信息。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整合已经基本完成。

2004年,根据麦肯锡制定的战略,郭为战略调整为“三级火箭”:分销、系统集成、IT服务分别作为短中长期业务重点,短期为长期打基础。按照郭为当时的计划,根据未来发展:软件IT服务独立上市,做中国的IBM。

2008年神州信息成立时,旗下业务包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新龙科技、国信北方网络等。近一年来,神州数码已经展开一系列运作,将神州数码IT服务,软件外包与自有品牌服务装入神州信息。

已经整合的IT服务包括神州数码与Emerging、Kaloke合资的金融咨询公司,与日本GE、TIS合资的软件外包公司;软件外包服务公司包括神州数码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与软银合资)、神州数码网络系统有线公司,自有品牌业务包括神州锐行服务。

 

经过此轮交易,郭为“定调软件与IT服务战略,剥离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已经全然清楚。而通过北京神州信息公司,回馈高管团队的路线也已十分明晰。为了实现这一切,郭为至少花了五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4

海尔电器收购海尔物流 欲向服务业转型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7280.html

海尔电器(01169.HK)总经理兼执行董事周云杰昨日在香港记者会上表示,未来将努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公司将积极拓展三四线城市网络以推动业务增长。

据悉,海尔电器8月末以7.6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青岛海尔物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完成收购后,后者将成为海尔电器全资附属公司。事实上,海尔电器在8月底有两项重大变动,除收购物流公司外,还与母公司青岛海尔旗下子公司海尔股份达成7.866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

联想到今年以来公司一系列股权变动与内部资产重新配置,业界普遍关心海尔电器的战略发展方向,特别是是否会步联想等企业后尘,从制造业转向资本控股 与投资业。就此,周云杰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公司目前并无考虑要转向资本控股方向,此次收购海尔物流主要是基于深化海尔电器渠道综合服务业务的考虑, 而通过可换股债券募集到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综合服务项目。

他强调,公司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努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由原先的单纯卖硬件产品转向向客户提供服务解决方案和渠道综合服务。而要发展综合服务,物流很关键,公司此次收购意在为综合服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

同时,周云杰认为,这次收购将深化海尔电器作为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平台的角色,收购之前海尔物流的主要业务是面向海尔自己的产品,收购后海尔物流将增加非海尔的业务量。除电器外,也会涉足一些快速消费品,比如饮料和食品。

据海尔提供的资料,现阶段海尔物流的运输及物流中心已拓展至三四线城市,有9个供应商管理库存中心及36个零件中心。周云杰表示,未来公司有意继续扩大三四线城市的营销网络以推动业务增长,海尔物流计划数年内管理超过91个运输物流中心。

当被问及未来是否有进一步的融资计划时,周云杰表示,公司要发展综合渠道服务业务,一定要同时拥有营销网络、物流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为发展上述能力公司可能进行收购,也可能委托第三方代理。现在正在进行研究规划,目前还无结果。

近期国美内部的股权纷争使得海尔这个国美最大的合作伙伴也同样受到关注,昨日,周云杰就此对本报表示,海尔作为国美电器第一大供应商,希望国美将来 仍可以发展得很好,海尔对其内部事务不作评论,但希望国美对消费者的承诺没有变,也相信海尔作为国美的最大合作伙伴的地位不会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53

台灣麥當勞總裁談服務業人才關鍵六力 李明元:熱血是推動夢想的引擎

2011-6-6  TWM




據統計,在台灣,曾在麥當勞打工或正職的「麥胞」超過二十萬人;麥當勞培養的人才更獲得不少企業主青睞。本期今周論壇,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分享如何培養服務業人才的關鍵六力。

撰文‧林筱庭

鮮少人知道,台灣每一百人中,就曾經有一人擔任過麥當勞的計時員工!就連SBL超級籃球競賽台啤教練周俊三、台積電研發部副理王憲程、王品集團訓練部副總 經理王勝鄉,他們都曾經在麥當勞服務過,很有可能你就曾從他們手中接下熱騰騰的漢堡及薯條!麥當勞有什麼神奇之處,可以讓這些人爭相來此取經學習?

在一場政大企管系與信義房屋合辦、︽今周刊︾協辦的「政大企管信義CEO論壇」中,由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以「CEO的第三堂課:沒有倫理的新鮮人out!」為題,同時邀請知名媒體人王文華主持,與政大企管的同學們分享如何培養服務業人才的關鍵六力。

論壇甫開始,李明元一上台隨手脫掉西裝外套,露出裡頭印有麥當勞商標的藍色POLO衫,「大家知道麥當勞已經幾歲了嗎?答案是五十七歲,但我們仍然要 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李明元說,麥當勞目前在全球遍布一百七十七個國家,擁有三萬兩千個門市,每天服務六千七百萬人;在台灣則有三百五十個門市,每 年服務近兩億的消費人次。

然而一個五十七歲的企業,要如何與消費者的需求及偏好與時共進?靠的就是李明元口中的人才關鍵六力。

集體作夢的企業

李明元指出,第一個就是「夢想力」,「麥當勞有三成加盟商是懷著夢想加入的。」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日,一名南投埔里的加盟商剛從李明元手中接下加盟經營 權,然而相隔不到二十四小時,就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震毀剛開幕的餐廳。「一星期後,我們馬上把另一間埔里的餐廳交給他,讓他繼續作夢。」李明元說,公司自 己承擔了損失,因為我們是集體作夢的企業。

把每個步驟做到完美

「夢想力」可以讓自己清楚要什麼,但光有夢想是不足以實現未來的,「接下來就要有執行力與修煉力。」李明元解釋,廚藝本身是個複雜的工作,麥當勞透過流程 管理及流程標準化,把複雜的事情化成一個個簡單的步驟,然後再把每一個簡單的步驟做到完美,這就是「執行力」。而修煉力就是要如何在遇到挫折的時候,還能 維持三十秒做出一個漢堡。

「二○○一年麥當勞在紐約交易所的股價從九十美元跌到九美元,當時公司彌漫被購併或即將倒閉的危機,○三年九月我們開啟品牌再造計畫i'm lovin' it。」李明元說,麥當勞順應改變作法,股價也逐漸起死回生,「○三年至○九年期間我們加入得來速、歡樂送及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營業,餐點改成現點現做,將 產品與服務做更完整的結合。」知道問題是什麼,才有找到解決的機會,這叫「修煉力」。

然而光有這樣是不夠的,李明元坦言,會做事也要會做人,廚房工作時時要與櫃台點餐服務配合,既要與時間競賽又要團隊合作,「競合力」絕不可或缺。「因為真 正偉大的事業絕不是靠個人就能完成,之前周俊三在麥當勞工作時說過,餐廳服務就像打球,該你傳球的時候給一個好球傳出去,但機會來的時候就不要放棄,轉身 投個三分球。」麥當勞曾有位學歷最高的計時組組長王憲程,從念台大化工系二年級開始,在餐廳裡面工作了十四年,現在是台積電研發部副理。李明元說,當時王 憲程覺得自己與其他工程師能力沒什麼不同,但為什麼可以擔任副理?「曾在麥當勞學習的經驗讓他具備﹃領導力﹄,讓他比其他人具有表達能力,比他們有機會做 協調的工作。」李明元環顧全場,舉起手臂說:「夢想是拉力,但有拉力還不夠,我們需要推動的引擎,然而引擎能夠長遠續航,就要用熱血推動。」李明元笑說, 麥當勞的人都帶點瘋狂,對工作都很有成就感,工作本身舞台就能給我們快樂,每件事在執行時都有推動的力量,加上你做事做人後面再加上一個引擎,讓你有持續 往前的動能叫「熱血力」。

整場演講座無虛席,現場提問十分踴躍且深入,李明元也被問及面對肯德基與摩斯漢堡速食業者來勢洶洶,又有統一超商推出漢堡商品夾擊,麥當勞要如何應對?

完整產品鏈鞏固市場

李明元一一舉出麥當勞的產品,「各位想想看我們的牛肉策略,有雙層的、三層的、大麥克,還有無敵麥克,甚至季節性的田園培根漢堡,另外在雞肉產品上,從低 價三十九元的麥香雞到高價的板烤雞腿堡,完整的產品鏈讓同業很難進入這塊核心。」李明元坦言,當初看到統一超商推出漢堡時,其實是非常興奮的,因為這代表 漢堡這項產品非常吸引人,甚至異業都想競爭。

李明元樂觀看待麥當勞發展,計畫將台灣從現有的三百五十家餐廳增加至二○一七年的五百家餐廳,「我們一直試圖在紅海中找到藍海,提供全面而多樣的服務,以 滿足各種外食族群的需要,同時藉由創新厚實我們在產業中的競爭力。」從品牌策略到人才培育六力,麥當勞不斷追求「forever young」,築起一道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高牆。

李明元

出生:1958年

現職:台灣麥當勞總裁

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兼任教師經歷:麥當勞服務員、麥當勞人資經理學歷:德州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7

三大吸力 台商服務業揪團再西進


2011-12-12  TCW




直飛里程一千五百多公里遠的重 慶,最近很台北。

從江北機場往城區高速公路旁的T霸,是地產開發商找來名模林志玲代言的廣告;台灣服務業連鎖品牌王品、曼都,也陸續敲定在當地展店;就連首次跨進中國的美 麗信酒店、德安百貨,亦決定在鄰台商科技業聚落的西永,投資人民幣十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八億元),試中國服務業市場水溫。

不只以上品牌,十一月中旬落幕的渝台連鎖加盟高峰會上,總數五十一家的台商服務業品牌,也簽訂進軍重慶意向書。曾任上海台商連鎖業聯誼會「久如會」會長的 夏智亮即表示,台商服務業登陸向來多單打獨鬥,但以打群架的模式,抱團搶進大陸一線城市,重慶是首例。

有三股力量,是促成台商服務業品牌,吹起二度「西進」號角的關鍵。

高經濟力去年GDP成長全國第二

快速成長的經濟力,是服務業發展最重要引擎。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重慶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達一七‧一%,優於北京一○‧二%、上海九‧ 九%,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天津);今年前三季則為一六‧五%,遠高於全中國九‧五%的平均值。

重慶台商協會會長黃錦勳指出,不只GDP成長快速,重慶地理區塊大,長住人口總數近三千萬人,更勝二千三百萬人的上海。且過去四川、重慶是沿海工廠主要勞 動力來源,但隨惠普(HP)、富士康等科技龍頭大廠落腳重慶,打造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生產基地,重慶人口持續回流,也開始帶動外來人口移入,打開過去因處 內陸區域,相對封閉的消費市場形態。

重慶台資地產商旭陽國際執行董事林志亮認為,資通訊產業這兩年大舉西移內地,但到目前為止,重慶GDP總產值,來自外銷貿易貢獻的比例尚不到一成,幾乎完 全靠內需帶動經濟成長,快速增長的GDP成長率,既反映了消費市場的續航力道,也顯示其絲毫不受全球經濟風暴衝擊。

黃錦勳舉例,去年九月,打著「中國麥當勞」旗號,第一家在紐約證交所掛牌,吸引近三十倍超額認購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鄉村基,即是重慶本地品牌,四年前不過 九家連鎖店,但去年上市前,即已快速拓展到百店規模。

另外,提早卡位重慶的賽博數碼廣場、遠東百貨等台商通路品牌,也正坐享其地利,尤其是分別位在解放碑地鐵站出口,以及主城區觀音橋的太平洋百貨和遠東百 貨,去年兩家店營收金額,勝過上海三家遠百體系據點的總和。

事實上,網路化帶來快速資訊流動,中國各城市的時尚消費幾乎是零時差,重慶台商服務業積極鎖定的,也是最具消費實力的八○後消費族群。

高消費力八○後人口數高達六百萬

萬事達卡(Master Card)曾調查,中國超過六成的富裕消費者,是年齡介於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之間的八○、九○後。兩岸咖啡重慶分公司總監張凱翔形容,大陸年輕人的消費力 遠超過所得能力,如果說八○後是存不下半毛錢的「月光族」,那麼,更晚出生的九○後是「半月光族」,領薪水隔天,不是大肆消費採購,就是通宵泡網吧。

宣布募資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創投資金,投入重慶服務業市場的華威國際董事長張景溢,在渝台高峰會上發表演說,看好的正是重慶有總數六百萬 的八○後消費群,這個世代樂於擁抱品牌的消費經驗,成為擅長經營文創風格的台商服務業,絕佳的市場切入點。

以複製台北三井菜單、重慶年輕人心目中的潮店—— 上井日本料理為例,儘管每人平均消費要價新台幣千元,但用餐時段天天座無虛席,就是以台式客家大紅花布,當作主視覺元素,呈現濃濃的台灣味。

同樣是台商經營,目前在重慶有八家連鎖店的阿利與艾德,不但菜單上推出蚵仔煎新菜色,還在旁加註「轉角遇到愛~熱門商品」,吸引收看台灣偶像劇的消費族 群。

高群聚力台商科技大廠已相繼進駐

在重慶經營資訊賣場超過十年的台商林恩慕觀察,從衣著打扮可以發現,全中國最敢穿的人在重慶,而非上海。重慶位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會,碼頭文化生活步調 之快不輸沿海城市,在這裡,越新越潮的電子產品越能被接受。

剛結束重慶考察行程,也計畫「西進」投資的台北商旅董事長劉季強認為,重慶服務業發展條件俱足,特別是在離城區五十分鐘車程,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緯 創,以及仁寶等,台商科技大廠相繼進駐的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極有機會複製二十年前,台商製造業大舉湧進上海昆山,吸引大量服務業進駐,發展出台灣鎮的超 大聚落,且以目前進展,不出十年應該就能成形。

劉季強認為,雖說服務業是靠贏得消費者認同建立品牌,但台商服務業在中國發展,單打獨鬥勝算一定沒有抱團來得高,形成群聚的好處是,不管爭取政策優惠,或 取得地方政府的審批立項,人數越多意見越能得到官員重視,如同台商在昆山要見領導,一定比在其他地方容易許多。

在重慶看中國服務業市場,商機滾滾而來,但看來,台商服務業若要築起如三峽大壩般水閘,攔截來自內陸的這道洪流,比起天時和地利,此刻,還須人和幫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3

接任中國汽車售後服務業龍頭執行長 張瑞展 網路金童變身洗車業CEO

2012-2-6  TWM




他,三十歲就成為上市公司執行長的網路金童,卻在二次創業時因誤判情勢而幾近破產。張瑞展,這個在台灣網路發展史上不會被忘記的名字,歷經十年峰迴路轉, 攀向人生另一個高峰。

撰文‧方沛晶

少年得志,究竟是幸還是不幸?

張瑞展,曾經叱咤科技界的網路金童,二十七歲回台創辦和信超媒體(Giga Media),三十歲帶領和信成為台灣第一家赴那斯達克上市的公司;隔年,他被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二十五位「企業新星」之一。

但在兩座高峰之間必然有低谷,隨著和信超媒體在一年內市值縮水九成,甚至因股價低於一美元而收到要求下市的通知書,二○○三年底,他悄然離開自己一手創辦 的和信超媒體,也徹底揮別網路界。

暌違八年,再次出現台灣媒體前,張瑞展已是汽車售後維修服務業大廠新焦點集團執行長。剪裁得宜的西裝,搭配做工講究的法式襯衫與精緻袖扣,他仍維持十年前 在台灣科技界掀起旋風時的英挺外形,當時未婚、不到三十歲就當上網路上市公司執行長,曾被視為「鑽石單身漢」。

網路泡沫 黯然離台

如今,四十二歲的張瑞展,已是一對六歲雙胞胎的爸爸,在事業上的衝勁依舊,但明顯少了以往的霸氣,取而代之的是沉潛過後的沉穩,對於昔日「網路金童」的稱 號,因為中文不好,以前常聽不懂成語的他形容,這是「用詞不當」!

「老實說,我現在對網路根本不懂,我沒有微博帳號,甚至連剛申請的Facebook都不太會用!」張瑞展笑說,自己現在一點都不科技。網路,對他來說,已 經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夢想」,零售業才是他現在要深耕的領域。

離開和信超媒體之後,當時張瑞展並不如外傳到eBay或協和國際,而是捨棄台灣政商界所有人脈,隻身前往對岸找尋發展機會,那時經由朋友介紹,他幫全球最 大的辦公用具廠商美國史泰博(Staples)收購一家上海當地公司。

「那家公司沒有實體店面,僅透過型錄和網路,只經營上海市場,一年就有七八千萬美元營收,那時候我發現,哇!中國的零售行業絕對可以做。」但當時中國連寬 頻都沒有,電子商務發展並不成熟,於是他決定把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台的「電視」,作為非實體零售通路,進軍才剛起步的電視購物。

投入陌生的電視購物,張瑞展重新開始,他到美國買一支商品廣告片,簽下一家健身器材公司踏步機的中國代理權,買下重慶衛視廣告時段,沒想到影片才開播,客 服中心的電話就打爆了。

「廣告才播十分鐘,一台要價上千元人民幣的踏步機,就是幾百、幾千套的賣!」大陸消費者的驚人購買力,讓張瑞展決定投入全部家當,包括父母的養老金,甚至 還找了好友辜仲立和邵逸夫侄孫邵在純共同注資,總部就設在香港。

「當時訂單多到電話根本來不及接!前六個月做得很好,心就野了,覺得什麼東西我都可以做。」張瑞展坦言,從和信出走的確對他是一大打擊,從小凡事都要拿第 一的他,想藉由電視購物搏翻身,讓那些當時不看好他的人跌破眼鏡。

轉戰中國 幾近破產

但最後,跌破眼鏡的卻是張瑞展自己。「真的沒料到,接到訂單很容易,後續一大堆的問題才複雜。」當時電視台的廣告時段是三個月談一次,對方看他的商品大熱 賣,不斷調高廣告價格,而大陸山寨風氣盛行,一星期內商品就被仿冒,加上物流配送僅能透過中國郵政,成功率只有六成,其他的不是商品摔壞,就是根本不見蹤 影。

「到了○六年,我幾乎快要破產!」幾百萬美元一年多燒光,他自覺沒面子,根本不敢回來台灣。「那是我人生的最低點,看不到出路,唯一能做的就是禱告。」從 小就是基督徒的張瑞展說,上帝是這麼告訴他的:從哪裡失敗,就要從哪裡起來。

張瑞展決定帶著老婆、孩子回到上海,「那時香港搬家公司問我上海的地址,我根本答不出來。」而他的第三次創業,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負開始」!

好強的他不敢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窘境,一個人跑到剛通過電視購物頻道核准的山東電視台敲門,對方要求湊足一千五百萬美元才肯簽約,於是張瑞展找來耶魯同窗 張文傑,兩個人拿著創業計畫書到處找錢。

曾在國際投資人面前,說過無數次網路創業的成功故事,但這一次讓他找到錢的,卻是自己的失敗經驗。「我很坦白地說,我已經幫你們先繳了幾百萬(美元)的學 費,學到在中國做電視購物最重要的三堂課,一是要和電視台綁在一起、二是貨品要寄賣、三是自己做配送。」順利從英特爾、光速投資和德同資本籌到資金之後, 張瑞展和同學一起成立山東樂拍,以「電視百貨公司」的概念銷售聯想、海爾等知名品牌商品,短短八個月就開始賺錢。

○九年,樂拍已是中國第四大電視購物公司,隔年屆滿創投資金回收期,以一億六千萬美元高價賣給韓國樂天集團和日本伊藤忠商事。「對我來說,電視購物到這裡 就是過去式了,我習慣關掉這扇門徹底離開,再開另一扇窗,然後把學到的經驗帶到新的領域。」當時打算返美發展的他,在鄰居新焦點總裁洪偉弼的延攬下,原本 要擔任董事,沒想到愈談愈投契,洪偉弼乾脆直接把營運重任交棒給張瑞展。

收斂霸氣 東山再起

靠著洗車、打蠟、換機油,洗到在港台兩地上市的新焦點,不僅是旗下擁有超過一百家大型直營門市的中國汽車售後服務業市占率龍頭,還吸引包括國際投資大師馬 丁‧可利(Martin Currie)、統一高清愿、裕隆嚴凱泰等人投資,法人預估去年合併營收較前一年增長四○%,達六十六億元新台幣。

不過,張瑞展認為,台灣每年新車銷售不到四十萬輛,但中國有兩千萬輛,很多人有錢買新車,但他們卻連五千公里要換機油都不知道,「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全世 界最大的市場,但成熟度並不高,就像幾年前我開始做電視購物一樣,汽車售後服務業還有井噴式的發展潛力。」他計畫三到五年間,對外繼續購併壯大版圖,對內 進行資源整合,將目前子公司獨立運作,改成統一品牌、系統和SOP的快速展店模式,除了大型旗艦店之外,還會拓展精洗、保修、貼膜的小型連鎖店,讓新焦點 為汽車售後服務業的7-ELEVEn。

不過,大刀闊斧改革,難道不擔心引起子公司反彈嗎?張瑞展坦言,「我不是圓滑的人,年輕時做事情比較霸,覺得對的事,就算被打得頭破血流也照樣衝,當時辜 啟允告訴我,談判時不要為自己想,而要為對方考慮,這句話我過去不是很了解,但現在我完全能體會了。」他說,管理不能硬來,與其一個人帶頭向前衝,不如找 到一個雙贏的方式共同前進,這樣腳步才踏得穩當。收斂起年輕時的稜角和自負,現在的張瑞展態度謙和、樂於傾聽,卻不失自信,或許就是因為少年得志,走過十 年峰谷後,他更能體認到,當人學會放下小我,無論身處高峰或低谷,其實都能看見幸福。

張瑞展

出生:1970年

現職:新焦點集團執行長

經歷:和信超媒體創辦人、Pacific Media執行長、樂拍集團創辦人學歷:紐約大學政治、經濟學士、耶魯大學管理學碩士、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博士班肄業

張瑞展人生大起大落

少年得志

13歲 小學畢業隨父母移民美國,在當地完成中學、大學、碩士學位。

24歲 暑假實習回台擔任和信集團辜啟允助理,得到賞識。

26歲 就讀哈佛博士班期間,興起利用有線電視cable傳輸網路訊號的念頭。

叱咤網路

27歲 放棄博士學位,返台與四位合作夥伴創立和信超媒體(Giga)。

29歲 Giga獲微軟投資10億美元,隔年即赴那斯達克掛牌。

30歲 Giga股價大縮水,被迫將經營權移交給新任執行長張安平。

33歲 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Giga。

轉戰中國

34歲 合資成立Pacific Media,經營中國電視購物時段。

36歲 因營運失利而結束公司,幾近破產。

37歲 靠1500萬美元的創投資金創立樂拍,經營電視購物頻道。

沉潛後再起

40歲 樂拍以1.6億美元高價賣給韓國樂天與日本伊藤忠。

42歲 2012年2月1日接任新焦點集團執行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63

軟件服務業的強盛時代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0ys79.html

《下一個大泡泡》的作者,美國著名預言經濟學家哈里·S.登特曾說,企業的中年強盛時代是投資者最值得期許的黃金投資階段,這個論斷,對照另一個投資名家歐奈爾所總結的CANSLIM 七字法則,其內涵其實是一樣的。

 

週末作一週的市場總結,發現了近期的市場熱點的清晰脈絡,那就是軟件服務業在多個細分市場集體發力,成為資本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其中,有致力於醫藥健保體系的的SXC Health Solutions Corp(SXCI);有架構金融與企業互動,企業與客戶,企業與企業之間商務交流等交互中心的云系統的Netsuite公司(N);有提出新概念新理念的 Tangoe公司(TNGO),它的on-demand communications lifecycle management (CLM),意思是基於用戶要求的交互式產品生命週期管理;還有縱橫於非盈利機構網絡的CRM軟件服務商Blackbaud公司(BLKD),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戶關係管理,很多軟件服務商的核心業務就是這個,活躍於北美和部分歐洲國家的Broadridge Financial Solutions 公司(BR),是在金融業的CRM軟件服務商,有點類似於中國的上市公司東華軟件;另外,提供企業信息與技術智能化安保體系服務的Sourcefire公司(FIRE),服務於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軟件公司Tyler Technologies公司(TLY),近幾年也不斷獲得美國當地各州政府的訂單;市場與工程仿真軟件技術龍頭ANSYS 公司(ANSS)也在航天、汽車製造、泛製造業、電子半導體、生物醫藥、能源等生產製造業,設計業和學院等多個領域全面開花結果;企業數據採集與服務的軟件供應商 CommVault Systems公司(CVLT),其業務覆蓋面已經幾乎遍及五大洲,以及在酒店,醫院和特殊零售業軟件管理上具有一定霸主地位的MICROS Systems(MCRS)公司,上述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名稱叫軟件服務商,他們在近期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他們的股票價格,全部創出了歷史新高。

 

軟件業,總的來說是一個新興行業,但按照我的分法,大致可以分為行業應用與服務類,云計算類,較新潮的SAAS系統(就是軟件即服務模式,是基於互聯網 的),這三大類其實是互有滲透的,只是從發展的時間和成熟的程度上,我個人的一個大致的分法,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從資本市場的視角看出去的,上述所列舉的那 些公司裡面,大多數還是屬於第一大類,就是行業應用與服務。

 

從投資上來講技術股其實不好把握,蓋因為技術的變遷與被取代在現實現代實在太快,令人目不暇給,如果在學習上稍有懈怠,或者瞭解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那麼一 旦迷戀了某項技術,相信了它可能創造的美好未來,進而去抱牢它的股票作所謂的長線投資,而於其下跌的慘烈事實不顧,最終很可能非常的悲劇,在這個背景之 下,軟件業似乎是技術類企業中比較好的,風險度較小的一類,因為軟件類企業,技術只是立足點之一,服務和運營這個服務體系更為重要,一般軟件企業總是依附 於某一產業,逐漸滲透,和該產業共同成長,他的服務性在中後期的重要性逐漸顯現,越強的,粘性越大,越是穩固,所以這類企業,一旦成功,後勁是很大的,容 易獲得資本市場的高估值。

 

哈里登特把企業的成長比喻為一個人的一生,青壯年期無疑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黃金時段,企業也一樣,對許多行業來講,也是遵循這個規律的,這次軟件服務業 大批個股創出歷史新高,也說明了這個行業目前正處於青壯年期,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軟件服務業從起步到發展壯大也不過十多年時間,從行業成長的時間上來 看,他現在進入強盛期完全符合規律,各大產業的發展也印證了軟件服務業的充分必要,不管醫院,酒店,餐館,還是我們不能直接看到的銀行,保險,企業管理等 等,軟件服務的快捷,效率和方便是我們每一個消費者都切身感受到的。

如果上一個十年全球資源大漲價是人們對世界人口發展和消費規模上台階的恐慌表現,那麼最終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能再是戰爭之類的非人道手段了,除了加 大資源的勘察和研究,更重要的在於人類是否可以高效率的使用現有資源,這種高效率,很大部分就來自軟件服務,這也是軟件服務業得到大發展的最重要的實業支 撐點,是解密資本市場對軟件服務業給於正面追捧的最好答案。

 

未來,在現在的基礎上,傳統的軟件服務商和互聯網平台再加上今後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整體上形成一個新的服務構架,SAAS只是這個大構想的一個初步的 命名,未來的以云計算為基礎的體系,是軟件服務業的終極形態了吧,正在向這條路上前進的企業,現在也有不少了,他們是軟件服務業的年輕人,同樣在近期的市 場表現不俗,只是他們還缺少業績支持,但從給出方向這一點上,已經足夠了。

 

世界產業是一體化的,在美國發生著的故事,很快也會蔓延開來,軟件服務產業進入壯年期,應該不是一地一國的事,就如同幾年前的資源上漲,很快就成為世界共同面對的事實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8

雲視頻服務業---BCOV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1025.html

BCOV 是詳細研究的第三隻美國新股,這間公司或許意義非凡,值得重視。

 

建制歷史

 

1995年,Jeremy Allaire與他的兄弟J.J.Auarie共同創辦了阿萊爾集團公司, 2001年3月Macro media公司收購了阿萊爾公司,Jeremy 變成了新公司的技術總監並且幫助開發了宏媒體MX Flash平台。2003年,他離開了Macro media公司,先是加入了風險投資公司General Catalyst,之後到2004年,傑瑞米 阿萊爾創業成立了Brightcove公司,專注於寬帶視頻領域,資金來源於他先期參與的風險投資,公司地址位於美國馬塞諸薩州坎布里奇市。

 

商業模式

 

YouTube是用戶自制視頻內容上傳共享,短視頻為主,是視頻界B2C模式的代表;Brightcove則不同,他將自己定位於一個在線視頻平台,主要 是向視頻內容生產商或者節目製造商提供更專業的視頻製作和特別服務,更為不精於視頻製作的企業製作和量身打造專業視頻,同時也是其他數字媒體的發行和發佈 平台,實際上,這一模式,就是視頻界的B2B模式,是專門面向企業提供服務的一個視頻服務平台。

 

這種新的視頻業務模式被業界稱為視頻化專家,在網絡甚至移動網絡等新媒體的技術環境下,各類傳統媒體為爭取受眾市場而主動求變,通過技術融合了傳統與新 潮,打造出一個新媒體,無論廣播,報紙,網站,電視等等,都可以在這個新媒體上以視頻形式得以傳播,不僅不會為受眾所遺忘,甚至還會更熟悉,這樣的傳播平 台,就是Brightcove所提供的,集各種媒體大成的「內容發佈平台」,這個新商業模式的核心詞是:云技術服務平台。

 

媒體內容生產商、網絡出版商和廣告主可以通過訂製Brightcove相關技術服務平台,來傳播自己的內容,所有的內容都是以網絡電視的形式傳播出去;同時,消費者或者受眾可以通過Brightcove觀看、發現、分享並參與到內容中來,和相關企業形成互動。  

 

具體運營

 

在整個Brightcove在線平台上,「視頻云」扮演大腦中樞的角色,並通過以下服務來體現其具體功能:

 

1)視頻上傳和編碼

Brightcove視頻云也可理解為視頻解決方案,或者SaaS(軟件即服務)。對於客戶上傳的視頻,Brightcove視頻云可以利用其視頻編碼技術對視頻文件進行質量和大小的處理,然後利用第三方內容傳輸網絡將內容傳輸至終端客戶。

 

2)內容管理

客戶可利用Brightcove視頻云對上傳的內容進行分組以及對視頻播放地點和時間進行設定,從而決定他們的視頻在何時何地被收看。

 

3)定製播放器

Brightcove視頻云滿足了客戶對視頻播放器的定製化需求,客戶借助視頻云提供的工具可對視頻播放器進行按需設計(如播放器風格、構架、顏色和圖案)。Brightcove視頻云還包含了一套標準化功能,如全屏播放,社交媒體分享以及區域播放控制。

 

4)社交媒體

Brightcove的客戶視頻可以出現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熱門SNS上並進行分享,從而增加觀看用戶數量。如Brightcove與facebook合作,在facebook好友動態中支持視頻切入播放。

 

5)跨平台傳輸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其他移動設備的興起,Brightcove視頻云還向客戶提供跨平台視頻發佈和傳輸解決方案,如針對移動網頁體驗的自動設備檢測服務

 

6)視頻分銷

 

是指視頻購買方或者擁有者,將視頻的播放權分銷給其他合作夥伴。基於這一點,Brightcove視頻云允許客戶在他們自己網站、合作夥伴網站或者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Youtube上分銷他們的視頻內容,以此來增加客戶網站流量、提升品牌認知度和增加觀眾數量。

 

7)廣告和貨幣化

視頻內容製造商一般通過視頻中加載的廣告來獲取收益,如何實現視頻內容與廣告的融合也是Brightcove視頻云所考慮的。Brightcove視頻云向客戶提供現成的廣告格式,並通過一系列工具幫助客戶來設定廣告插入模式,如前置式廣告、中間廣告、後置式廣告。   

 

Brightcove除了向客戶提供較為容易操作和使用的視頻云服務外,如果用戶想要更多的定製化服務或者操作幫助,可以向Brightcove購買其他專業服務,如視頻內容遷移、播放器優化、網頁視頻優化等,這些服務都是按數量來收費的

 

8)客戶細分

 

Brightcove視頻云產品分作——極速版、高級版、企業版,針對不同客戶群,Brightcove對產品進行了細分,推出了視頻云極速版、高級版和 企業版三個不同版本。極速版主要是面向中小企業客戶,包含了最基本的專業視頻分銷功能,但在視頻傳輸量和觀眾數量方面有限制(客戶可以購買更多容量)。高 級版(包含企業版)主要是針對需要定製服務的客戶,高級版包含了更多和更全服務和功能,以及更多的視頻傳輸量和觀眾容量,高級版的客戶一般訂製週期都在一 年以上。

 

盈利來源

 

從以上的業務分析中可見,Brightcove的營收來源主要分兩部分:基本視頻云服務訂製和定製後的多項專業服務,兩者中,云視頻訂製為其主要營收來源,2008年至2010年三年營收佔比分別達到92%、89%和93%。

 

市場表現與拓展

 

2008年至2010年,Brightcove三年總營收分別為2450萬美元、3619萬美元和4372萬美元, 2009年較2009年增長48%,2010年較2009年增長21%,營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該公司客戶數量的大幅增長。截至2011年6月30日,Brightcove的客戶數量已超過3000家,涉及各類數字媒體公司、金融、零售 、政府、教育、非盈利性機構以及科技公司。

 

取得這樣的市場表現是Brightcove商業理念的結果,他希望創造的一種能夠通過經營製作視頻收取或分享收入的模式,而不是以視頻為中介獲得廣告客 戶;他的客戶本身就是媒體,再通過獲取流量而獲得廣告這個策略上,他不想成為和客戶搶食的競爭者,視頻行業最為被人們詬病的就是盜版問題,如何平衡內容製 造商與平台提供商之間的利益,Brightcove終於找到自己的路,一系列的運營動作告訴客戶,它不是搶食者,它是幫助客戶擴大影響,獲得更好收益的共 贏者。

 

那些視內容版權如命根的媒體公司,完全不必擔心這些內容會因為與Brightcove 合作而不安全,對於那些規模不大的中小製作公司來說,Brightcove幫助他們在互聯網上擴大影響,樹立品牌,增加盈利;對於有自己廣告網絡的大媒體而言,Brightcove又可以幫助他們在網上建立交易市場,選購或者出售視頻節目。   

 

Brightcove的這一經營模式迎合了客戶對其內容版權保護的需求,這使它在網絡江湖上贏得了信任,獲得了一連串來自傳統媒體的青睞:先是華納音樂宣佈使用Brightcove的技術在自己的網站內嵌播放器軟件。接著,華爾街日報在線、MARKETWATCH和 BARRON′S在線以及道瓊斯在線也決定和BRIGHTCOVE合作,通過前滾視頻和橫幅廣告的方式來發佈新聞與評論視頻等內容。

 

一句話,做媒體或者所有有需求企業的視頻服務商,成為幫助這些客戶增加盈利的助手。

 

有人會問,媒體公司為什麼不自建網站來分銷他們的視頻內容,而非要把白花花的銀子送給Brightcove?這一點,除了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緻是趨勢之 外,在美國,用戶自制視頻內容市場已被Youtube為代表的短視頻分享網站所佔領,而還有很多專業、半專業的媒體製作機構,因實力不夠,無法建立自己的 網上分銷渠道,即使像其他如紐約時報、華爾街等不差錢的媒體大佬,他們也不一定在視頻分銷渠道方面佔據優勢,因此把這部分業務交給專業的 Brightcove來做,比自己親手操刀更為划算,而Brightcove們瞄準的正是這個市場;2006年10月,美國的《廣告時代》雜誌將 Brightcove的創始人傑裡米·阿萊爾評為商業領域2006年度十大創新人物之一,同時也對他作出一個大膽的稱謂—— 「下一位媒體巨頭」。

 

  幾年過去後,隨著網絡帶寬不斷提升,視頻成為未來互聯網主導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而且移動終端也隨著蘋果電腦的巨大成功而鋪天蓋地,到了2011年5 月,Brightcove適時宣佈推出「應用云」服務(App Cloud),此舉被外界認為是該公司進軍移動市場的一次全新嘗試。開發者通過Brightcove App Cloud工具,只要使用HTML5、Javascript和CSS這些開放技術,就可以開發出基於iPhone、iPad、Android手機和平板的 應用。Brightcove高調進入移動應用領域,儘管這個市場已經有至少三家質地不錯的競爭對手,Brightcove依靠自己在移動終端上投放廣告的 技術優勢,來幫助客戶更快的適應移動視頻市場,這個新市場的未來,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僅從數量上來看,移動終端比起個人電腦,是大大的上了一個量級。

 

IPO 上市與未來發展

 

YouTube每月發佈視頻流數十億個,這樣的數量級比所有其他視頻網站服務商都高很多,而Brightcove公司代表了專業視頻服務網站,網上有很多 這樣的服務商,而且增長都很快。在過去6個月中,Brightcove的發布商上傳到服務器的視頻數量跟之前五年的總量一樣多。目前每分鐘 Brightcove可以編碼5小時長度的視頻內容,而在18個月前,Brightcove每分鐘編碼的視頻只有1小時的長度,公司目前每月傳輸的視頻流 高達7億,在所有在線視頻平台中擠身前五名。

 

這樣的發展,公司的資金要求自然看漲,同時其遠大前景也被資本市場所看好,終于于2012年2月18 BrightCove在納納斯達克上市,上市首日大漲35%, Brightcove此次上市共發行公眾股500萬股,融資5500萬美元。上市後,總股本2600萬,目前市值4.8億美元,Brightcove在 2011實現盈利2330萬美元,營收6360萬美元,其上市當天收到市場追捧,再一次證明了國際資本市場對視頻云服務行業的高期待。

BCOV是屬於主業發展迅速,營銷在上市前已經開始快速增長的企業,融資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個助推器,公司已經走過盈虧點,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再上一層樓的可能性是極大的,值得關注。

 

Brightcove也曾來中國發展,因為水土不服撤退了,但是它卻留下一個新的創業團隊,也做了一個類似的公司「視訊天下」,也許不久中國投資者可以在創業板上見到他的身影

 

最後也提一下中國上市的視頻網站樂視網,在2012年3月31日的樂視峰會上,樂視網提出要打造平台級視頻企業,具體是指在成為擁有海量影視、娛樂內容, 具備為樂視網和更多同行提供超強視頻傳輸能力,並為用戶提供極致視聽、應用體驗的平台級視頻企業之後,還要成為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存儲、傳輸平台,一站式為 用戶提供云視頻服務的更大規模和量級的平台,不僅僅滿足視頻網站的視頻傳輸需求,非專業視頻網站如門戶網站、新聞網站、電商網站、企業網站等也將逐漸實現 信息傳輸的視頻化。而視頻傳輸對於CDN佈局、編解碼技術有著較高要求,樂視網的平台戰略,正是為樂視網及其他網站和企業提供視頻存儲和傳輸服務。

 

這則消息由於主要表述是圍繞影視平台,很多人理解就侷限於影視娛樂,實際上從上面的表述不難看出,對於像Brightcove這樣的商業模式和市場運營, 樂視網也已經領會並表述在企業的發展戰略裡面了,有句話是有多大的心,拿多大的天下,這樣的視頻平台級遠景規劃目前只在樂視網團隊聽到,說明這個團隊對視 頻業界的最新發展趨勢的敏感和跟進的動作都是前衛的,所有能夠以視頻為賺錢的資源模式都儘可能的植入到自己的產業規劃中去,這樣做的效果怎樣暫可不論,只 是這種奔騰的虎狼之心,不容小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20

服務業搶市 該走標準化或客製化?

2012-5-28  TCW




到底該標準化好?還是客製化好?這是速食連鎖業者的兩難。選擇前者,服務速度快,容易複製,可以創造經濟規模。選擇後者,則比較能夠顯現出特色。

二十二年前,東元集團引進日本摩斯漢堡時就遇到這個兩難。究竟該選擇向產業龍頭麥當勞看齊?還是犧牲效率,遵循日本強調在地食材,美味現做?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的二兒子黃尚仁接任安心食品(摩斯漢堡)執行副總經理時,為此,還在社內掀起了一場「要速度,還是美味」的辯論,他與台大管理學院副院 長暨EMBA執行長黃崇興對談,摩斯漢堡找出區隔競爭對手的定位,在二○○八年店數超越肯德基,登上台灣市場老二。從下述對談中,可以發現,摩斯漢堡打破 服務業要做標準化,就要無止境追求效率的迷思。以下是對談摘要。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黃崇興(以下簡稱問):從製造業的觀念說服務業要標準化,那就代表了好像製造出來的東西,就是缺乏變化、不精緻、速度快。摩斯漢堡在速食市場標榜好吃、現點現做,你們怎麼找出與另外一家美國速食業大亨不同的定位?

安心食品執行副總經理黃尚仁(以下簡稱答):過去印象,速食就是垃圾食物,我們剛開始很辛苦,大家也不相信會有精緻速食,後來大家也多吃了幾次,水準比想像中的高,那這樣的定位就成形了。

我全部食材的等級都挑比我的同業高一等,或是高兩等就好了,但是我同樣追求在那個等級當中的標準化。我為了這樣的水準,多付出了一些成本、代價,因為要培養供應商、農友、加工廠,得提早花力氣做這些事,例如,光是生產履歷,我們就花了五、六年,弄得比較完整一點。

農產品良率難掌控?利用生產履歷控管品質

問:餐飲業一定要透過標準化才能做大,但是農產品的品質很難掌握,這跟一般製造業不同,你有太多是天然食材,我想聽聽你在這塊怎麼標準化?

答:我們推行在地農產品用(標準化)這套,確實有瓶頸。台灣沒辦法像美國等農業大國工業化生產,過去都是小農,量不穩定,且為了維護安定的品質,我們在規 格上比較龜毛一點,一批貨進來只挑選(符合摩斯漢堡規格的食材),可能打掉二○%、三○%(農產品),這很浪費成本。

二○○四年我們開始做生產履歷,導入企業化的種植技術或方法論,去找願意這樣做的農友,例如甜度、用藥期間、揮發期都有規定。其實在精緻一點的農業國家是做得到的,我們現在就是把這些觀念導入台灣,希望他們用這樣比較科學化(的方式),可以去控制參數。

比如說番茄,有分十層,一層一層長上去,每一層都會結果,因為我要求甜度和大小,例如,漢堡用的番茄直徑要八公分,這樣前提下,其實第一、二層都不能用,栽種時一開始就要把它剪掉,第三層、第四層讓它長果。

這樣種,符合規格的產品就多,被我們篩選掉的就少,以製造業用詞就是所謂的「良率」會提升。

美味就得犧牲效率?簡化點餐加快出餐速度

問:你講得很對,美國大食品公司,他們連種子都控制。像康寶濃湯,很早以前就有科學化方法,能把不同來源的馬鈴薯,配出相同甜度,(讓)煮出來的湯味道一樣。製造業一定牽扯到一定程度的科學化,因科學化,你才有辦法把系統知識(放)進去,把它製造業化。

但,另一個問題,你用比競爭者更好等級的食材,這會拉高成本吧?

答:我的食材和人事費用,一定是比同業高(編按:摩斯漢堡人事成本高於同業五%),套餐我們平均比人家多五到十元,這部分可cover掉一些。我們整個成 本結構不一樣,我的廣告預算是同業的二十分之一,我的租金,因為沒辦法把黃金地段租下來,所以我的租金可能是它的四分之一,或一半而已,用這種方式 cover掉。

我們費的人工較多,因我的廚房不是那麼工業化生產和效率導向。我的同業是一排就排十二個(肉排一起煎)。我們是一個(餐點)弄到好,然後包起來,再做下一個,都是單一作業。

這個是日本人給我們的一個觀念,我們很用心的去製作每一份餐,每個都是,他們講的「把心放進去」,所謂吃東西的幸福感,就是by order(訂單)生產。

問:買速食的客人就是要快速,速食業標準化的理由之一也是速度。你改以餐點美味列為主訴求,你覺得顧客能夠分辨得出差異嗎?

答:這就是掙扎與取捨。六、七年前,其實我也挑戰過內部的人,我們的用心會不會客人說so what(又怎樣)?而且還被罵,「動作這麼慢。」

後來我們自己試,一個隨便做,跟一個用心做出來的,絕對有差別。因為肉(溫度)就是(要煎到攝氏)七十五度,菜就是要(溫度)四到八度,組合後才有層次。我們就發現熟客吃得出來,摩斯漢堡有六○%、七○%都是熟客,所以這是有value(價值)的。

其實,對於速度,我們內部也有debate(爭論),我們這麼慢,會被客人罵。現在客人就是要快。中午只有一個小時可以吃飯,他願意等你尖峰時間的出餐嗎?後來客人只要看到我們店排隊,就放棄了,就去吃別家,損失很多生意。

後來,我們透過提升前後台效率,降低等待時間,廚房設備升級,以前煎一片肉四分鐘,但現在兩分半就好了,調整廚房動線配置。但是調理食物,去煎、炸,永遠 需要兩分鐘或三分鐘時間,我們只好想怎麼把前面的時間(指點餐)省掉。電話點餐,將收銀台簡化,或者用科技補強,例如用卡片(摩斯卡)結帳。用網路點餐, 今年四月剛推iPhone App點餐,你只要一進來(門市),就可結帳、取餐。

服務品質該標準化?啟發員工思考客人需求

問:你的標準化是「唯一顧客」(one customer)的概念,以此概念為核心,所有產品的製造流程,都要配合這個事情。許多人認為製造業的觀點,就是簡單化,把步驟省掉,成本就會降低。

但你的方式是用複雜的手法,解決複雜的問題。你沒想說,乾脆放棄一個個包的做法,讓出餐速度快點,反而是以儲值卡、App把點餐、付帳先弄好,有效縮短候 餐時間,這個叫作複雜事情用複雜的手段,處理得很漂亮。但是,服務品質這塊,也是一直標準化,還是讓員工隨興去發揮?

答:餐飲服務業有兩點要顧,一、要有好的餐點品質,二、服務品質要夠好。餐點品質可以滿高度的標準化,服務這方面,我覺得不能太過度的標準化,因面對的客人形形色色。

我們在餐點的製作,公司的手冊、SOP(標準作業流程)就非常多。可是在服務的話,我們只講原理、原則,告訴他要觀察客人需求、大部分會有什麼需求、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時間進來,大概會有怎樣的需求。

服務,我們也有標準化流程,一些該講的你都要講,但你要額外去想,要做什麼讓客人滿意開心?能超過他的期待。

這個部分我認為要用啟發的方法去領導,所以我們要不斷塑造情境,透過很多個案分享,我們一個月兩百家店長一起開會的時候,會做個案分享,店內會議時,包含計時工讀生,都要一起讀兩個服務案例。

服務,我們不是只用大量SOP,我們強調原理、原則,告訴員工,要去觀察客人的需求。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 標準化不僵化,得繞著核心能力

服務業的標準化,是為了追求品質一致,提升效率,但是每次訂立標準化流程時,都要回頭想,太重視標準流程將導致僵化,是否會讓消費者的使用意願降低。

因此必須把握兩點原則,第一、在服務的過程裡頭,永遠思考保持人性的部分,對於與顧客接觸的介面,以原則去規範較好,而非絕對標準化。第二、思考標準化出 發點應該是繞著核心能力做標準化,例如,摩斯就是堅持「現做美味」,所有標準化都為了這個價值。最重要是要把這些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用心」傳達給顧客,否 則是白忙一場。

口述: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暨EMBA執行長黃崇興

【延伸閱讀】每月交易筆數增3%

透過電話點餐、儲值的摩斯卡結帳,將顧客點餐時間由7分半鐘縮短到4分半鐘,每個月交易筆數提升3%。

【延伸閱讀】年營收2成來自摩斯卡

為縮短顧客點餐時間,摩斯漢堡推出摩斯卡(儲值卡),如今每年營收有2成來自於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1

為數據服務業熱身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13/100410588.html
謝文

  自蘋果公司先後推出iPhone和iPad,全世界進入了若干產業被顛覆、被重組、被幹掉的大亂局面。以近來谷歌和微軟相繼推出平板電腦為標誌,加上它們在手機操作系統以及手機製造上的努力,可以說傳統產業劃分和商業模式分析需要重新來過了。

  今天再把網絡業、IT業、電信業和軟件業分開看已經什麼都說不清楚了。傳統的TMT概念(電信、媒體和信息技術業的統稱)更是應該被扔進歷史垃 圾堆。一個重新定義過的大網絡業概念可能會更加貼切地反映高度變動中的世界和日益模糊的產業關係。這個大網絡業的上游,領軍和驅動力是傳統意義上的網絡 業,中游是IT業、電信業和軟件業,下游是新聞出版業、影視業、娛樂業、零售業和物流業。之所以把它們統統劃歸一個大產業概念,是因為它們都已經或正在互 聯網化,彼此形成了共生共榮的緊密關係。

  從正在到來的大數據時代的角度看,大可不必糾纏於大網絡業和小網絡業如何區分的官司之中,乾脆重新定義一個新概念:數據服務業。這個產業的核心 資產就是電子化網絡化的數據,無論數據來自哪裡、什麼組織或個人,什麼產品或服務。世間萬物都可轉化為由0-1代碼組成的數據字節。整個產業鏈由數據生 產、數據傳播、數據獲取、數據存儲加工和數據交換與出售等環節組成。各傳統產業可以分別屬於一個或數個產業鏈的環節。例如,新聞出版業和影視業主要從事數 據生產,電信業和網站主要做數據傳播,數據終端製造商幫助用戶獲取數據,軟件商專攻數據存儲加工,大家一起捲入數據交換和直接間接的出售業務。公司大小的 區別主要在佔有和利用數據量的大小,甚至電子商務也不過是通過出售附著在某種具體商品上的數據而謀利。

  數據服務業和現有相關產業的根本區別在於其商業模式是數據驅動型,是對大數據的深度分析加工,是對大數據的多重利用和深度利用,是對現有簡單直 接商業模式的增值服務。一個理想的全產業鏈數據服務業公司應由全系列數據終端的設計與銷售、通用型開放平台的開發與運營、云計算後台的開發與支持、數據存 儲與使用後台以及數據分析與數據產品平台等部分組成。這樣CIO或CDO(首席數據官)將扮演重要的領導角色,僱傭大批數據科學家、數據工程師和數據產品 經理。實際工作中數據以TB為最小使用單位,業務討論中最常使用的名詞是「最小數據集」(Minimum Data Set 或MDS)「元數據」(Metadata)「數據集市」(Data Mart)和「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或IaaS)。同現有網絡業商業模式相比,這個公司的商業模式具有鮮明的精準性、智能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色,具有高出若干倍的投入產出比和性價比。

  如果從這個邏輯去看蘋果的iPhone和iPad,就不會僅僅歎服其精美的設計、強大的功能和驚人的市場征服力,而會思考蘋果怎樣從一個IT公 司轉型為走向未來數據服務業的領軍者。同樣,谷歌推出開放式手機操作系統和平板電腦,甚至過去很難為人所理解的企業行為,包括發射衛星、研製自動駕駛汽 車、投資綠色能源和各種傳感器的研發,都可理解為這些不計成本的行為是全方位增加生產和獲取大數據的種種努力,是在為走向數據服務業爭取先發優勢,為未來 的領先地位下一盤很大的棋。同樣,對微軟的平板電腦和手機操作系統,亞馬遜的電子書和Facebook推廣自家的數據中心設計,都應歸結為大數據時代前的 熱身。

  至於一些國內的網絡業公司,如果不去努力學習和思考即將到來的大數據時代,不去未雨綢繆地爭取孕育中的數據服務業的戰略機會,而只是機會主義地 邯鄲學步,也去做什麼手機,那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如果自身沒有配套的操作系統、開放平台、云計算後台和數據分析加工平台,單兵突進只做手機,也許 在某個時段能賺點錢,長遠看是沒有前途的。那些在手機首頁集成一點自己的服務,高呼搶佔網絡入口口號的伎倆,在滾滾而來的大數據洪流面前顯得那麼蒼白無 力。何不捨棄雞肋重新定位,爭取不在大數據時代掉隊呢?

  作者為互聯網資深評論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27

汪小菲遲發薪水 犯了兩個服務業大忌


2012-7-23  TWM




中國川菜餐廳知名品牌「俏江南」爆出欠薪風波,七月十三日執行長汪小菲跳上火線,回台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澄清,強調只是撥款延遲作業。

儘管汪小菲無辜表示「躺著也中槍」,澄清俏江南並無「發不出薪水」、「將要熄燈歇業」等情事。但細究撥款延遲一事,其實今年初俏江南在台展店初始,就曾經發生過。

這回,俏江南一下子解釋是因不熟悉兩岸撥款流程,不知道台灣的銀行有「三點半」行規;一下子又說是汪小菲與明星妻子大S在雲南參加「希望工程」,才沒簽到撥款公文。

這看在業界人士眼裡,汪小菲犯了兩個服務業大忌。一來,頂著「台灣女婿」頭銜來開店的汪小菲,過大半年了,連台灣流程都還搞不懂,顯然沒「入境隨俗」。再者,夫婦倆寧願到處捐款做公益,卻忘了台灣還有近百位員工苦等薪水,可說連「內部客人」(指員工)都沒服務好。

據說這次會爆出欠薪風波,就是自家員工看不過去,而對外爆的料。汪小菲多次強調將在台灣開出第二店,但光看「第一店」的發薪狀況,這位台灣女婿的挑戰不小。

(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