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數央企負責人將降薪 有的“幅度還會比較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892

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采訪時表示,薪酬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監事長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企業。 (新華社/圖)

南方周末前述報道,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

“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媒體公開采訪,詳細解讀了薪酬改革的適用範圍、薪酬確定方法和監督落實機制。

72家央企負責人面臨降薪

誰會降薪?

邱小平表示,這一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黨組書記)、總經理(總裁、行長等)、監事長(監事會主席)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

同時,按照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系統性要求,其他中央企業負責人、中央各部門所屬企業和地方所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也要積極穩妥推進。

而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按照此標準,受到新的薪酬制度約束的負責人將包括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以及其他金融、鐵路等19家央企,通過市場化選任的企業負責人不受新制度調節,即72家央企負責人多數將面臨降薪。

此外,一位央企人士指出,按照這次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可能受沖擊更大的是金融領域的央企負責人,降薪幅度會非常大。據了解,針對薪酬改革方案,包括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張雲在內的多家銀行負責人均作正面回應,一些銀行已經開始部署降薪。

基本年薪根據職工平均工資確定

央企降薪多少、工資如何定?

對此,邱小平介紹稱,將目前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兩部分構成,調整為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

其中,基本年薪是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年度基本收入,根據上年度中央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一定倍數確定。為體現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不同企業任職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在原則上均確定相同的基本年薪。

績效年薪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根據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的不同等次,結合績效年薪調節系數確定。而任期激勵收入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根據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的不同等次確定。年度或任期考核評價不合格的,不得領取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人民日報消息,此前國務院國資委公開的資料顯示,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央企,其高管平均薪酬與央企職工平均工資的倍數,在2002年為9.85倍,到2010年擴大到13.39倍,之後趨於平緩。此次改革方案實施後,央企負責人薪酬與其職工的倍數將低於目前水平。

“與現行政策相比,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邱小平強調。

而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家本次的薪酬改革中可以看出,央企目前存在的兩極分化情況將發生變化,整體而言,金融等高薪領域的負責人薪酬將基本平衡,另一方面,通過績效年薪、任期激勵等方法,企業虧損高管拿高薪等情況也會發生變化。

李錦認為,和2009年的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相比,此次開始觸及政企分開這個根本,但僅限於提到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要與選任制度相結合,做到差異化,要達到真正改革的目的還需要三五年,最終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配權分開。

隱形福利仍存在? 禁領其他福利性貨幣收入

南方周末報道,審計署公布的11家的審計報告中10家國企或央企都存在以不同形式違規增加員工福利的行為,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交通、通訊費補貼或節日福利支出、業務支出等受到公眾的質疑。

而針對目前不同中央企業的福利項目和待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並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和繳存住房公積金等,納入統一薪酬體系統籌管理。

同時,規定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不得在企業領取國家規定之外的任何其他福利性貨幣收入。

央廣網消息,針對多年來部分中央企業職務消費制度不健全、業務招待鋪張浪費的情況,這次改革出臺的《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首次將央企負責人履職過程中的必要花費,統一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兩大項,以前的所謂“職務消費”的提法,從此取消。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解釋:“這個文件合理界定了國企領導人履職過程中必要的支出,履職待遇就是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和必要的業務培訓;還要發生一些費用,我們把它規範為業務支出,就是四項,國內的差旅費,臨時出國出境的費用,招待費用和通訊費,除了國家規定的這些,國企領導人不能有其他的公款職務消費。”

徐福順強調,對央企負責人的各項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都將設置合理的上限標準和禁止性規定,比如:“企業用公款為負責人辦理的理療保健、運動健身和會所、俱樂部會員、高爾夫等各種消費卡”“為企業負責人個人設置定額的消費”等,都將成為不可逾越的政策紅線:“像用車的問題,辦公室面積的問題,都已經量化了”。

此外,目前,一些央企負責人在下屬公司兼職。邱小平對人民日報表示,確實需要兼職可以,但兼職不能兼薪,不可以再領取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41

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7eg.html

    股市連續猛漲,我周圍出現這麽兩種現象:1、有一部分人,平時死活不肯增倉或對股市不屑一顧,這會兒不知哪來的那麽多錢,有的動輒拿出幾十萬或上百萬或上千萬的資金沖進股市!2、另有一部分人,苦熬熊市,這會兒都紛紛拋出股票,急於落袋為安。真是“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對於第一種現象,沒有多大價值可談,現來談談第二種現象的問題。

    可不是麽?青年朋友小H耐心陪伴熊市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手上的中信證券(600030)開始揚眉吐氣,漲勢如虹,但他怕跌,覺得它漲得很高了,於是把它拋掉,不料這股當天午盤又封漲停板,小H楞掉!

    做股票,不宜走在市場的前面,為什麽?因為市場是不可預測的,而沒有誰會比市場更聰明。你熊市地獄都陪它過來了,為什麽不陪它瘋漲到天堂呢?不然,陪跌多而陪漲少,你怎能多賺?由於A股投機性很強,造成“熊長牛短”的格局,所以讓你最賺錢的正是這段快速上漲的短暫時期。“閃電打下來,你必須在場”,比喻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鑒於上述原理,我們是否可以這麽來應對呢?你既然在它熊途中左側下跌時買入,那也就不妨等到它漲到階段性頂部之後,在它左側下跌階段時拋出(至於下跌到什麽程度拋出,雖說需要依靠主觀判斷,但這時多少有了拋出的客觀依據),即“左側進,左側出”(左側交易),這樣就把自己估計不到的那部分不確定性變數交給了市場來決定,更何況股票漲得最猛時段往往就發生在最後階段呢。你幹嘛急著把正在好端端地上漲的股票拋掉呢?你主觀性的“左側進,右側出”的操作,顯然是“賺不足”而劃不來的吧?

    另外,對於股市近期波瀾壯闊的行情,不少人對其“反常”走勢說三道四,預言如何如何。這不禁讓我納悶:股市是你家開的?莫非你比市場更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22

沒人會比市場更聰明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7eg.html

    股市連續猛漲,我周圍出現這麽兩種現象:1、有一部分人,平時死活不肯增倉或對股市不屑一顧,這會兒不知哪來的那麽多錢,有的動輒拿出幾十萬或上百萬或上千萬的資金沖進股市!2、另有一部分人,苦熬熊市,這會兒都紛紛拋出股票,急於落袋為安。真是“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

    對於第一種現象,沒有多大價值可談,現來談談第二種現象的問題。

    可不是麽?青年朋友小H耐心陪伴熊市多年,好不容易熬到自己手上的中信證券(600030)開始揚眉吐氣,漲勢如虹,但他怕跌,覺得它漲得很高了,於是把它拋掉,不料這股當天午盤又封漲停板,小H楞掉!

    做股票,不宜走在市場的前面,為什麽?因為市場是不可預測的,而沒有誰會比市場更聰明。你熊市地獄都陪它過來了,為什麽不陪它瘋漲到天堂呢?不然,陪跌多而陪漲少,你怎能多賺?由於A股投機性很強,造成“熊長牛短”的格局,所以讓你最賺錢的正是這段快速上漲的短暫時期。“閃電打下來,你必須在場”,比喻的就是這個道理。

    那麽,鑒於上述原理,我們是否可以這麽來應對呢?你既然在它熊途中左側下跌時買入,那也就不妨等到它漲到階段性頂部之後,在它右側下跌階段時拋出(至於下跌到什麽程度拋出,雖說需要依靠主觀判斷,但這時多少有了拋出的客觀依據),即“左側進,右側出”,這樣就把自己估計不到的那部分不確定性變數交給了市場來決定,更何況股票漲得最猛時段往往就發生在最後階段呢。你幹嘛急著把正在好端端地上漲的股票拋掉呢?你完全主觀性的“左側進,左側出”的操作,顯然是“賺不足”而劃不來的吧?

    另外,對於股市近期波瀾壯闊的行情,不少人對其“反常”走勢說三道四,預言如何如何。這不禁讓我納悶:股市是你家開的?莫非你比市場更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52

未來展望 十年內兆元生技產業不是夢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 第二波創業會比第一波更精采



2015-08-24  TWM

經過一年來的劇烈修正,生技產業如今醞釀另一波成長動能,生技股王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認為,第二波生技創業潮將遠比第一波要精采,十年內生技業創造兆元產值不會只是夢想。

口述.張念慈 整理.林宏文編按:生技新藥股王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儘管稱自己早已退休不管事,不過,在浩鼎OBI-822臨床試驗數據即將揭曉前,仍接受本刊專訪,除了 關心台灣生技業的發展,對於過去一年來生技股股價修正,以及第二波的創業風潮,都有深入的觀察與分析。以下是張念慈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整理內容。

近年來生技產業在台灣備受重視,有人還喊出「兆元生技產業不是夢」。若三、五年間就希望台灣生技業產值達到兆元,這一定是個春夢,絕對達不到。但若把它推到十年後,也許會有一點機會。

我對台灣生技業很有信心,因為看台灣生技業第二波創業潮已開始。在新創事業中,包括新藥及醫材兩大領域,至少各有十幾家新創公司,不論品質與水準都不輸第一波企業,咸信三年後興櫃市場一定有很多好公司準備掛牌。

期待產業躍進

一定要做對的四件事

我預估,在過去十多年成立的第一代生技企業中,應該就有幾家公司可衍生成「大樹」,就是市值達到三十億至一百億美元之間的企業,當然還是要透過國際購併才行。至於近幾年成立的第二代企業,亮點也很多,未來若接替上來,會讓台灣生技業發展愈來愈精采。

不過,生技業要達到兆元產業,有四件事很重要,一是專利(IP),二是選題,三是人才,四是資本市場。

在專利部分一定要夠強,用西方術語來說,就是要能夠登在橘皮書(美國FDA具治療等效性評估之核准藥品目錄)上;專利當然也不是拿到就好,還要能夠用來打仗;另外,經營團隊還要想辦法把專利保護期延伸到最長,目前台灣產業界都還缺乏這些概念。

選題更是重要,選題一定要精準,尤其要打全球品牌時,時機、題目、銷售團隊、對市場需求的了解等,都必須考慮在裡面,尤其如何選一個台灣比較有優勢的題目更是重點。

至於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目前台灣有海歸與本土人才,但長遠來看,年輕一輩在高階經營管理策略與國際接軌上還是很缺乏。過去台灣的人才政策相當保守,例如沒 有營收的公司不准聘請海外人才,限制了很多新藥公司,這項政策到今年六月才拿掉。目前台灣對中國人才也限制嚴格,都有改進的必要。

如何管理生技公司不同專業的人才,也是一門大學問。從研發、臨床、製造,到行銷、授權、法規,一家公司內有七、八種不同專業的人才,當公司發展到不同階段,要讓不同的人來帶頭,或是再從外面找人……。這些事,台灣企業目前還待加強。

至於在資本市場部分,也是投資人最關心的議題。過去一年,台灣生技股跌幅很重,當然是因為先前炒作太厲害,下跌才會那麼猛,若要再漲回去,一定是體質好的企業。

投資時間放長

生技股才有安定力量

台灣生技業的資本市場雖活絡,但散戶比重太高,就像「流寇」一樣,一千多億元的游資在市場竄來竄去,這樣的資本市場很不健全。美國投資生技業的都是大型專業機構,很少有散戶。持股時間長,才能形成一股安定的力量。

至於外資為何還沒進軍台灣投資生技股?那是因為專業外資會買在關鍵轉折點,以美國市場為例,若有公司產品開發成功,或許股價已大漲三成至七成,外資才會買,因為後面可能還會再漲三至四倍,他們的投資策略相當慎重,沒必要去搶短線。

很多人擔心生技業泡沫化的問題,覺得生技業很燒錢,成功機率又低。以美國來說,二○一○年美國大約有六千家生技公司,其中上市公司不到三百家,而三百家中 真正有產值的只占一半,裡面真正賺錢的又不到五十家,也就是說,六千家企業中真正有淨利的其實不到二%,這會是一種常態,但仍然可以造就一個很大的產業。

我不擔心泡沫化的問題,套一句麥克阿瑟「老兵不死」的話," Biotech never die, they only merge with each other."─生技不會死,即使失敗了,最後還會融合到產業之中。因為有太多失敗是因為設計錯誤或資金無以為繼,但人才、智財與題材,最後都會重新找到 出口,振奮再起。

不過,台灣與美國生技業若遇到失敗,處理方式確實很不同。美國公司習慣失敗,產品不成功,由於股東通常是創投或法人,很習慣就結束或賣掉;但台灣老闆即使一個產品失敗了,都會想辦法再多設幾個產品事業部,想辦法再活起來,絕不輕言退縮。這沒有對錯,投資人要自己判斷。

浩鼎目前已進入關鍵時刻,很多人問我,為何浩鼎選擇走研發銷售一條龍的方式?我要強調,這條路很難走,不一定是台灣生技業最好的商業模式,但浩鼎抗乳癌新 藥OBI-822的創新療法,在主動免疫療法中打開新領域,當然要冒很大風險,我希望浩鼎能做示範,證明台灣有能力做一流的生技企業。

張念慈

出生:1951年

現職:台灣浩鼎董事長

經歷:美國Cinogen及Pharmanex創辦人、美國Optimer公司董事長學歷:麻省理工學院資深研究博士、美國布蘭戴斯大學有機化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91

本世紀末中國人口會比現在減少一半?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到本世紀末,還有多少人口?到底是10億還是6億,甚至更少?一場爭論正在人口學界展開。2100,看似遙遠的未來,卻在今天大勢已定。

2100年中國人口:10億還是6億?

社科院人口學者鄭真真近日在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的發言引發這場爭論。她在發言中表示,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減少到1980年的水平,也就是10億人。

在接受第一財經的采訪時,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學者、《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人口和統計學者黃文政都表示,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不可能維持在10億的水平;即使立即全面放開並大力鼓勵生育,中國人口到2100年也難以超過8億,更大可能是低至6億甚至更少。而且,人口萎縮不會到2100年就停止,在此之後將進一步快速萎縮,除非生育率恢複到更替水平(即2.2的生育率,統計顯示2015年生育率為1.25)。

北京大學人口學者李建新早在1997年就做過不同政策選擇下中國人口數量的預測。根據他當年的預測,如果實行生育政策晚調方案,中國人口在2100年的總量為9.52億人。中國在2016年初放開全面兩孩,接近李建新設定的晚調方案。

李建新向第一財經表示,當時設定的是,生育政策調整之後,總和生育率將回升到2,但從世界各國尤其是東亞的經驗來看,回升到這個水平幾乎不可能。因此,他認為最終實際的人口數量將大大低於他當年的預測結果。

易富賢2015年在《大國空巢-圖文版》中預測,2016年中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後,生育率只能從2015年的1.25上升到2017年的1.4,然後會沿著韓國和臺灣地區過去的老路繼續下降到2035年的1.1,假設此後的生育率能不斷回升到2056年的1.30,然後保持穩定到2100年。那麽2100年中國的總人口將只有5.6億。

黃文政假設全面放開後的自然生育率比2010-2015年的實際生育率高出20%,然後再假設中國未來生育率以及人均預期壽命隨社會發展水平上升的變化,遵循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路徑。在考慮到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及2017年全面放開生育之後的堆積反彈,在不鼓勵生育的前提下,他預測中國到2100年的總人口為5.8億,到2150年則會進一步降到2.8億。

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統計學者王廣州認為,對人口數量做30年以上的中長期預測,更重要的是預警意義。這樣的預測應該註意兩點,第一最好是給出一個區間的概念,而不是高、中、低的概念。第二,這樣的預測只是一個趨勢判斷,而且是目前認識條件下的趨勢判斷,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生育率被嚴重高估

第一財經查詢資料顯示,鄭真真的預測與聯合國人口署的中方案一致,而中國人口減少到6億的預測則與聯合國人口署的低方案比較接近。

2015年7月底,聯合國人口署發布《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預計中國人口到本世紀末將回落到10.04億。這是聯合國的中預測值,其低預測值是6.13億,高預測值則為15.55億。

(摘自聯合國《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

黃文政認為,聯合國對中國人口的低預測值比較合理,而中預測值嚴重高估,更不要說高預測值了。

人口預測的關鍵假設是對未來的總和生育率的設定。根據聯合國中預測方案,中國2010-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被假設為1.55,2015到2020年為1.59,2020-2030年為1.66,2045-2050年為1.74,2095-2100為1.81。

李建新、王廣州認為,這組數據明顯高於中國的實際生育率水平。易富賢、黃文政則認為即使強力鼓勵生育也不可能將生育率提升到如此之高。

中國現在的生育水平到底是多少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18、1.04、1.26、1.24。2015年,中國1%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25。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官方統計數據並沒有被衛計委等相關部門充分采信。

黃文政分析,聯合國在2010年報告中對2010-2015年中國生育率的低、中、高預測值分別為1.31、1.56、1.81,即使是其低預測值1.31,也比中國國家統計局從2010-2013年數據的最高值的1.26還要高4%,比這4年的平均值要高11%。

人口學者梁建章、黃文政針對聯合國的該預測曾撰文《聯合國不應嚴重高估中國未來人口》稱,聯合國長期高估中國生育水平和人口增量。比如,在2000年聯合國預測中國2010年到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9,2015年預測中又調低到1.55,但中國實際生育率水平僅為1.2左右。

易富賢也註意到這一問題。他表示,聯合國對中國的人口預測一直以來都不準確。比如聯合國2012年版《世界人口展望》預測2015年人口會達到14.0159億,但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只有13.7462億,三年的預測就誤差了2697萬。

不光是預測,《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對當前人口數據的估算都出現較大誤差。比如,其對中國2015年的0-14歲占總人口比例的估算為17.2%,高於中國官方的16.5%,而對60歲和以上占人口比例的估算為15.2%,低於中國官方的16.1%。

 

人口學者何亞福認為,高估中國生育水平的不光是聯合國,中國相關管理部門和人口學界對人口形勢的估算和預測也一直傾向於保守。他分析,在控制人口數量的基本國策下,保守體現為寧願高估而不是低估生育水平。單獨二孩政策實施時對出生人口數量預測的巨大誤差就是一個明證。

本世紀末人口降到6億有多可怕

中國人口在2100年可能跌至6億, 這意味著不到百年時間內,中國人口將減少一半。對於這一判斷,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絕不可能。

黃文政認為這種反應是非常正常的,因為人口數量是指數變化的,而人們的直覺往往是線性的。用線性直覺去判斷指數變化的趨勢,自然會高估短期效應,低估長期效應,而且對長期效應的低估會遠勝於對短期效應的高估。

人口變化是一個典型的慢性問題,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段,幾乎看不到變化,但放在幾十年乃至百年區間來看則是觸目驚心。因此,人口政策最忌只看眼前,而是要從長計議,至少要前後各看百年以上。

黃文政提醒,中國人口正在接近峰值,而在峰值附近的一二十年,人口的上升和下降都會非常緩慢,這個特性更讓人們難以認識到之後是雪崩式的衰減。

如何才能撥開人口總量的迷霧,看到人口未來變化的洶湧暗濤?多名人口學者建議要聚焦於每年出生人口的變化。中國目前每年出生人口不到1700萬,在未來10年,中國處於生育旺盛期23-30歲的女性數量將萎縮40%以上,而中國生育率即便按1.5計算也只有更替水平2.2的68%。

“這兩個因素疊加意味著在一代人左右的時間里,中國出生人口會降到700萬以下。再放寬一些也就800萬。即使到時生育率能夠提升到更替水平,出生人口不再下降並且每個人都活100歲,總人口也不過8億人。”黃文政說。

在提到本世紀末的人口減少時,鄭真真還強調,有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那就是減少的是年輕人、新出生的人。這意味著,未來人口總量減少的同時,結構並沒有優化,老齡化的挑戰更加嚴峻。這一觀點得到受訪人口學者的一致認同。

根據易富賢的測算,中國20-64歲勞動力與65歲以上老人之比將從2015年的6.5下降到2030年的3.3、2050年的1.7、2100年的1.1,人口結構不斷老化,經濟活力持續下降,而這些反過來可能進一步抑制生育水平。

人口學者姚美雄判斷,中國未來人口將呈現嚴重少子化疊加快速老齡化、適婚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結構扭曲狀態,這將導致勞動力供應減少、消費和創新能力減弱、養老壓力加大、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60

獵聘網戴科彬:資本市場的寒冬期會比想象的要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2/157346.shtml

獵聘網戴科彬:資本市場的寒冬期會比想象的要長
王亞奇 王亞奇

獵聘網戴科彬:資本市場的寒冬期會比想象的要長

“要給團隊準備足夠的錢去為未來的打仗做準備。”

i黑馬7月12日消息 日前,中高端人才招聘網站獵聘網宣布完成D輪超1億美元融資,估值近10億美元。這是繼2014年初獵聘完成C輪7000萬美金融資後的最新一輪融資。

“無論國內資本市場還是國外資本市場,看上去寒冬期都比我們想象的要長。要給團隊準備足夠的錢去為未來的打仗做準備。”獵聘網CEO戴科彬在接受創業家&i黑馬采訪時表示。

他認為,未來6到12個月資本市場不會有明顯好轉的跡象,這帶來的最大影響是,沒有企業願意砸錢為未來買單,而企業人員擴張,發展速度受限時,第一個影響的一定是招聘領域人員的流動性。因此,如何在招聘領域持續創新產品,優化服務是獵聘網當前的重要命題。

但是,在資本寒冬與人才招聘領域激烈廝殺的雙重壓力下,獵聘網是如何完成D輪一億美金,成為互聯網招聘領域第一支獨角獸的?戴科彬對如今的互聯網招聘市場又有何看法?

 口述/獵聘網CEO戴科彬                                                            

“資本市場的寒冬期會比我們想象的要長”

獵聘本身是做招聘的,我們能很直觀的感受到企業對招聘需求量的旺盛程度。

去年底,我們在預測2016年企業招聘需求指數時發現,很多企業是很艱難的,尤其在TMT領域。

我們甚至做過一些簡單的測算,10家A輪公司有5家會跟我們說,他們的招聘跟以前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不會增加,有3家告訴我們招聘會減少,還有2家告訴我們沒有招聘需求。實際上,A輪公司應該是非常高速成長的體系,但是從招聘需求很明顯看到他們現在的狀態後,我的判斷是,這個寒冬期會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它對中國最大的影響是,企業對創新科技的投資會出現問題,沒有人願意砸錢為未來的時候,瞬間就會影響招聘領域人員的流動。另一方面現在國內國外資本市場的狀況也不允許公司快速走上上市的路子,所以我們需要盡快的融資,經歷資本市場的寒冬。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希望公司在一個非常安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真正思考資源的創新。當企業面臨非常強的生存壓力的時候,創始人都在想如何把業務、收入如何搞起來,一定不會對產品、技術人員增加投入,因為沒有足夠的錢。我們現在兩層都是產品和技術人員,不夠錢的時候是不敢養這麽多產品、技術的。

上一輪融資之後,我們還在天津建立了一個全球職業發展中心的總部,後來又延伸了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的分中心,里面又拓展了人,這對公司來說成本增加了不少。但我很認同雷軍說的,要給團隊準備足夠的錢去為未來的打仗做準備。這個全球職業發展中心讓獵聘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加強了,我們不在僅僅是一個在線的互聯網產品。

一個在線互聯網產品,要被別人複制是很快的。雖然他抄不到核心的東西,但工具畢竟還是可以被模仿的,但是當你把互聯網的線上和線下結合在一起,尤其把產品和服務綁在一起,結合大數據的匹配體系,競爭壁壘會變得非常大。別人再做類似的產品,通過大量導流都沒有用,因為這里面有很多人、匹配和服務的東西在里面,都是需要資金的,尤其在經濟不好的時候,你還想投入這個事情,就更需要資金了。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做了這輪我們認為很有必要的,在上市之前的融資。

我們吃的是中國最願意花錢的80%的人

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做的是市場存量,他們的信息交易模型,企業可能只有10%到20%的預算在這上面,當58趕集等流量很大的公司進入時,他們會存在威脅。

獵聘做的是市場的增量,我們吃的是中國企業最願意花錢的70%,80%的部分。原來這些公司要花很貴的錢去招一些高層或者中層的人才,通過信息交易模式效果肯定不好,用獵頭又太貴。今天一家企業在北京招一個15萬到20萬左右的技術工程師或者財務經理、HR經理,如果用獵頭招要付20%的服務費,大概在3萬到4萬之間。中大型規模的公司一年要招十幾到二十個這樣的人,服務費就需要三四十萬,還不算這些人來了半年之後做不好就走了,企業還需要重新招人。

獵聘做的是基於信息廣告和獵頭高端服務中間的這塊市場,把原來未被滿足的企業需求拉起來,把原來付了很貴的錢,但是又不是獵頭服務的變成通過獵聘產品和標準化服務可以解決的事情。

去年下半年開始,經濟環境很糟糕,但獵聘去年一年保持了125%的增長,你去看前程無憂、智聯,他們2015年的增長可能20%都不到,而且我們的體量差不多只是他們的一半左右。

很多人說一個公司能多持久的保持持續性增長,如果去研究所有公司增長的模型會發現,曲線有一天可能變平緩或者下降,這個時候需要另外一條曲線代替它,這個叫做非連續性創新,獵聘還遠遠沒到那個瓶頸。但是當我們規模是1億的時候,翻3億很容易,5億想變成10億的時候,如何尋找到更好的增長點,讓公司在健康增長,而不是拉伸性增長,這是對我們團隊的考驗。 

“目前的招聘模式不能代表完全的未來”

這兩年人力資源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低端藍領市場以前相對來說不那麽受待見,但是隨著58、趕集的興起,藍領變成了一個量非常大的市場。

白領市場里面,又分為初級白領和中高級白領,中高級白領獵聘是一個互聯網產品+流量+服務的模式,壁壘很高,初級白領靠平臺效應和流量,這個需要很大的資本力量。

我個人認為在人才招聘市場再造一個大平臺的可能性不太大。就像今天你要再造一個智聯出來,花的錢遠遠高於它當年的投資,為什麽?當年他們用一千萬美金砸到CCTV,全國人民都知道了,今天你去砸,可能一個省的人都不知道,這就是變化。

但是如果你去看美國、日本、歐洲,你會發現美國的勞動人口是4億,我們是13億,他們能夠出很多人力資源服務的優秀公司以及相關產業,但在中國,目前為止只有兩家上市的招聘公司,這個市場還有很多空隙和未被滿足的需求。

在這種環境下,這個市場一定會產生很多細分的,小而美的東西,比如只服務於某一類公司。我並不覺得目前已有的模式就能夠代表完全的未來,還會有很多新的東西是能夠持續的幫助這個領域創新和改革。

比如以前我們認為,低端領域派遣是最有效的,因為低端人群就是靠老鄉關系,到目前為止這種模式在世界範圍內還是很流行。但是智能手機普及以後,很多中間環節是可以跳過的,或者另外一個中介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成為一個更大的中介,他們通過手機端直接聯系所有的藍領工人,並把這個功能輸送到企業,這種中介是信息化中介,比原來的以人為主更有效。

趨勢是在不斷發生的。現在中國越來越多人崇尚自由工種,尤其是女性,有了家庭瑣事之後更多的希望時間靈活安排,這些都是趨勢。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是會改變雇傭關系的,獵聘也要保持持續對技術和創新的投入才能保證未來在競爭中不會被落後,否則突然一個新技術產生的時候,你可能就沒掉了。

獵聘網 戴科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397

王功權:消費升級會比想象的更快 如何開發2.3億新中產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207/167269.shtml

王功權:消費升級會比想象的更快 如何開發2.3億新中產市場?
創業黑馬學院 創業黑馬學院

王功權:消費升級會比想象的更快 如何開發2.3億新中產市場?

2015年,吳曉波和當時的互聯網思維唱反調,反“屌絲經濟”,提出2016年是中國“新中產消費元年”。此後“消費升級”、“新零售”的陸續崛起,這一趨勢被不斷驗證。

來源 | 創業黑馬學院(ID:heima_ying)

2017年,當青普旅遊對外宣布獲得2億元A輪融資,大家才發現,在2015年有一個人不僅有同樣的預判,而且已經下手布局新中產消費。

他就是中國創投界教父級人物、青普人文度假董事長王功權。

出於多年企業和投資經驗積累的“對機會的職業敏感”,王功權認為:新中產消費的市場機會到了:

1、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已經嚴重落伍,互聯網經濟已經進入第3階段。

2、整個產業和社會在被全面震撼和沖擊之後,已經完成了全面對接,接下來將是傳統經濟的全面登場。

3、新舊交替推動了產業的變異,也勢必產生消費升級,新物種會雨後春筍一樣出現。整體上,“屌絲經濟”已經衰落,主流人群會回歸。

4、消費升級會比我們想象的快。追求高品質、好服務,買貴的東西是一種光榮,買好的東西是一種榮耀,這些將成為主流的消費價值理念。社會開始回歸提供優秀的產品。

5、品質生活,不是簡單的物質炫耀,而是尊重內心深處的渴望,並且尊重生活本身。產品和服務要滿足新中產對品質生活的內在訴求。對創業者來說,這一切都提出了要求和挑戰。 

2018年,創業實驗室特邀王功權擔任導師,首開新中產消費實驗室,梳理該領域創業的核心問題和解決方案,幫助學員企業準確捕捉用戶需求,成為新中產消費的引領者。王功權老師的實驗室現已開放招募,限額15-20人,報名詳情見文末。

課前我們與王老師深度溝通了課程主題,以下為部分精彩內容,與各位共享。

微信圖片_20180207161512

王功權

著名投資人、企業家

青普人文度假董事長,曾任萬通實業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執行董事、萬通國際董事長。原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高級合夥人,原鼎暉創業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 。他先後參與投資了著名的騰訊、民生銀行、亞信集團、易趣網、奇虎360、3721、金融界、創聯萬網、框架傳媒、弘成教育、展訊、攜程、 如家、漢庭、驢媽媽、江西賽維等,這些企業後來均在國內或國際資本市場成功自主上市或通過並購上市。

2017:互聯網經濟進入第3階段

投資界的絕大部分人還沈浸在兩年之前的互聯網時代思維,但這兩年已經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所以差不多兩年前的投資邏輯,包括在互聯網行業很有經驗的一些從業者,他們的思維方式已經是嚴重落伍,並且成為現在進入新階段的障礙。因為時間太短了,比如說經過十年、二十年,大家把這個認知放棄是可以的。但這兩年變化太大,之前還做得熱火朝天,馬上又出現了新的東西。新東西到底是什麽,他們還沒有轉過來。

大家一般談新經濟,總體來說是圍繞著互聯網,不管是大數據也好,區塊鏈也好,除了智能、生物工程是另外一塊,基本上是圍繞著互聯網這一塊,這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互聯網的第一個階段是三門戶時期,就是新浪、搜狐、網易。到全球互聯網破滅,市場縮水了90%,那個時代就結束了。

等到過了幾年,在2004年左右,再起來的時候,互聯網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on line的事了,這個時候已經有off line了。假如說把第一個階段理解成是空中的雲,第二個階段是雲中調和出來的雨。2014、2015年的時候這個階段基本上就結束了,伴隨的就是O2O的泡沫破裂。

2017年,互聯網經濟進入第三階段,這個時期主要的特點是原來的空中的雲開始往地下落雨,實際上是互聯網人士拼命地把互聯網跟應用結合的過程。這第三階段會是雨後春筍,我認為差不多就是這兩年。

巨頭壟斷下的“屌絲經濟”已經衰落

所謂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是第二個階段主要的特點。這個階段對不屬於互聯網的傳統產業和傳統產業的企業家構成了巨大的壓力,業態上在迅速地進行融合,但是這種融合主要表現出來的還是網上對網下的壓力。

再一個特點,你可以把互聯網時代理解成中國制造的粗放時期,真正優秀的服務、很多主流的消費和服務,很多還沒有完全上來,但是已經在催生。所謂的“屌絲經濟”,以及幾個壟斷性的大平臺形成是這個階段的代表性標誌。所謂的“屌絲經濟”就是網民機制,這一塊兒基本上是以便宜、方便為特點,人群以年輕人或者低收入階層為主。

為什麽會這樣呢?

1、互聯網是一個新生事物,年輕人會比較反應快。

2、涉及到使用方式、使用技術方面的事,年齡大的人也都不太會用。

3、它表現出來的是網絡上迅速的互相聯結和溝通,以及信息的傳遞,使原來社會的非主流階層獲得了一次解放。他們的力量很大,大家聚合在一起,就可以團購,消費者和廠家就開始進行博弈。只要粉絲到一定的量以後,立刻就變成強大的生產力。但是總體來說,人均消費是上不來的。

對用戶迅速地擴展和壟斷,這成為互聯網經濟第二階段的主要特點,形成了壟斷的大平臺。阿里巴巴和京東就是這個時期的典型平臺。在這個過程中,龐大的用戶群體對上下遊開始進行打壓,把產業鏈中有些人打得很厲害,大家只好走便宜的路線,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戰略。

由於人上去了,所以商務也上去了,形成了年輕人為主的網上社會。他們消費不高,但是數量龐大。項目只要有流量,誰都不怕。模式本身不掙錢,但是仍然做保險、做數據、做金融,橫跨。最後發現在這個階段里,根本容不得小型平臺的生存。

O2O是大家最後一次夢想,找幾個人或者是委托別人20、30、40萬搞一個系統,然後就是on line幹,幹的人太多了。我那時候就提出這件事壓力主要是在地面,地面這個O如果不能有成體系的保證,實際上是沒辦法的,最後我們是兩個O都沒有了。最後事實不幸被言中。

timg (2)

傳統經濟登場,品質消費回歸 

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轉換的一個主要的表現,我認為就是所謂的“屌絲經濟”開始衰落。

為什麽會是這樣呢?上面這場雨來得太大了,整個產業和社會全被震撼和沖擊了,迅速就開始反應、迎接。如果說,前些年傳統產業還在考慮“我怎麽跟新的互聯網經濟對接一下”,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是對接的問題了,而是傳統經濟登場。沒有人再懷疑互聯網的應用,各種設施也迅速完善和配套,國家的法制法規也迅速開始跟進了。

由於大量的青年跟上去了,大量的商務跟上去了,社會也跟上去了。這種沖擊導致老人也要上網,因為孩子在網上,網上的信息太多了,很多東西太方便了。後來已經不是80後、90後了,70後、60後、50後,連我爸爸88歲都上網,因為他平時見孫子困難,在網上家里有一個群,他老在那個群里,我們一出現他就問我們吃飯了沒有。這個時候一些社會服務也有給老年人的最簡單的智能應用。所以,很快全社會就上來了。

到第三階段的時候,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經跟整個的經濟社會、傳統產業全面對接了。所以我說大雨落到了地上,新的消費升級和新的東西才上來。

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主流地看都不是物美價廉的,都是追求高品質、好的服務。買貴的東西是一種光榮,買好的東西是一種榮耀,這將成為主流的消費價值理念。

當整個融合開始的時候,會跟原來的那種屌絲經濟不同。你可以理解成是升級了,來自於傳統產業的主流經濟體系、主流消費體系、高消費群體全面推進。這個時候它就迅速地開始細分,然後需要垂直的、優質的服務和品質,對網絡應用的全面占領。

現在人們不再追求自己的用戶是幾個億了。以前有一個時期,用戶不過千萬大家都不好意思說。你有1000萬用戶,但是只能從一個用戶手上拿到錢,從其他的用戶手上只能拿到很少的錢。這樣的話,除非在品牌聚合的大平臺上,否則獲客成本很高。這個獲客成本你可以理解成是雜耍現象。我在大街上,開始雜耍,用磚頭往腦袋上砸,用刀什麽的,搞了半天,折騰半天一身汗,一幫人說好,等到一收錢人都走了,就剩兩、三個人給錢。為了獲客把肚子都砍了,這個成本是很高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用戶,為了維護他們我費了太大的努力。

你會反思,如果說我剛開始就找了這兩個給我錢的就好了。我就不用砸腦袋什麽的,我就談我自己苦難的童年,他就又給吃又給錢,沒準還拿錢讓我上學去。也就是說,收入對象變了,我的服務方式不一樣了,服務內容不一樣了,我的收入結構也不一樣了。

現在的問題是誰能夠精準地找到內容,給他提供感動他的高品質的服務,使他付更多錢。做到了,你就會發現你的服務內容、服務模式做得不多,但你的收入比那個還高。這個你可以理解成主流經濟的高品質的服務和高品質的產品,也就是說消費升級的東西,開始在網絡世界中出現。各種優秀的產品全會上來。

最後還是你的產品、服務要好,要找對你的客戶,回過頭來,網上的手段和方式只不過是成為原來經濟的一種應用的手段而已。像最初我們做生意的時候,大家都是點現錢,後來刷卡的時候覺得好先進,現在你就理解成整個互聯網的應用,無非是原來傳統經濟的算法而已。

最後在互聯網融合和使用的過程中,真正崛起的東西就會像雨後春筍一樣起來。這就是馬雲說的,互聯網的經濟消失了,已經變成了融到生活中的應用。追求品質的產品在這在這次打擊中,不僅沒有被狂風驟雨摧毀,反而因為大地土壤肥沃,生長得更加茂盛。

u=3665860089,2437963381&fm=27&gp=0

現在是新物種誕生的巨大機會

新經濟的第三個階段有非常重要的特征。中國的傳統經濟在迅速重構,新經濟也在迅速重構。這兩個又在迅速融合。你可以理解成是變量對變量,還在運動中結合。新經濟、舊經濟整個重構和結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巨大的一個新機會。很多新的物種就誕生了。這些新的物種實際上是一場技術革命沖擊和融合的過程。

新經濟這兩年的重構,最明顯的是自媒體帶來的顛覆。想當年三大門戶何等囂張,你要想向市場推廣,不把幾大門戶拿到手,你是推不開來的。現在就不一定了,現在一個小孩搞20、30萬粉絲的自媒體,有可能就引爆了。你那邊請了20幾個人到現場體驗,記者還得給500塊錢的紅包,回過頭來效果還不行——你發的東西好多大家都不看。天天傳的都是自媒體的東西,而自媒體的東西完全取決於你這個東西的圖文被認可的程度。大家傳播是自發的,鬼才知道哪篇文章一下就引爆了。

落實到我們的青普來說,你是旅行社嗎?不是,你是酒店嗎?也不是,旅行社、酒店都是按照原來的方式劃分的,實際上這些東西按照原來這樣劃分,有的時候管理就出問題了。如果說一個企業、兩個企業可以理解成是管理的問題,如果整個行業,那就是產業的問題:產業不成立,或者是產業在商務上是自己不能自洽的,或者是陷入困境。就意味著產業必須要變異或者是融合,說白了就是需要重新定義邊界,形成新的行業概念,這當然就得重構了。

兩年前在投資界和互聯網行業特別活躍、天天說的那些話,我之所以說是過時了,就是因為這個重構的速度太快了。

找到新中產

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和希望 

在重構過程中主要的問題是主流經濟的增長、高品質經濟的增長。互聯網中的主流社會在增長,消費自然就升級了。新中產當然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群。

新中產我更願意這樣理解:

他們是靠智力、勞動、才能在創造自己的財富,這是一個挺重要的特點。因為這倒不是說他們比上一代好多少,是因為上一代好多是歷史機緣,現在沒有。由於他們基本上是自己努力工作和自己去創造的價值,所以他們對財富和資產的理解會更加積極、理性、正向。不會一下子就掙了2個億,然後隨手就揮霍3000萬。

他們去爭取的時候不會那麽兇狠,獲得了什麽也不會那麽傲。過去的富豪階級,他們是在一種生活有很大壓力、沒有財富積累的情況下自己打出來的。但是新中產不是這樣的,他們從出生下來受教育已經在享受著改革開放、人們生活富裕的成果,是在一個經濟狀態比較自給自足,或者是富裕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所以他們沒有那麽強的不安全感,不像那一代人,有多少錢都覺得心里不安全,想著更加穩定一點。

新中產還表現出很強的向上的、學習的、上進的態度。新中產平均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至少是大學以上的,不像上一代的,還有沒文化的。新中產說白了,你自己想不上大學都很難。同時他們還要再成長,所以他們學習、上進、提高自我、豐富自我,包括社會的資源、人脈的關系、各種知識。所以好多人就讀了長江商學院或者是黑馬學院等等。你看成熟的大腕,他們好像什麽都懂,但是還表現出這樣的一面。

總的來說,新中產對很多東西看得更加積極,更註重的是現在和未來。他想要再努力,能夠使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網上說中國有2.3億新中產,這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同時也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和希望之所在。

王功權 新中產 新經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