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許家印豪買畫粉碎水緊傳聞 李華華


2011-2-28  AD




 

近排市場傳出恒 大地產(3333)資金短缺,唔能夠按時繳付內地部份項目嘅建築費,又話要配股集資;之前更有傳聞話主席許家印(圖)財政狀況惹人關注。不過,傳聞還傳 聞,內地富豪嘅資金問題從來都係撲朔迷離,好似內地傳媒報道,上月舉行嘅迎春拍賣會,許家印就豪擲261萬人仔,投咗嶺南派大師周彥生3幅作品。報道仲 話,其實舊年9月許家印已經用咗1120萬人仔,買周彥生嘅畫作。許家印對周彥生特別青睞,原因係大家都喺河南出生,然後喺廣東開創一番事業。除咗感情因 素,據拍賣行嘅人講,富豪涉足藝術品投資市場,主要係睇中藝術品嘅升值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79

粉碎政府萬能的神話


2011-8-4  NM




《壹週刊》出版之日,美國參議院理應順利通過先前已得到眾議院以269對161的壓倒性票數支持的提高借貸上限、削減開支議案,由是化解美國無法支付國庫債券利息而可能觸發的金融危機。危機迫使美國人面對財赤現實,設立超然於政客的架構機制,恢復財政健康有望矣。

通 過議案的即時效果是提高借貸上限9,000億美元(下同)至21,400億元,與此同時,將在未來十年削減9,170億美元開支 —— 削減的幅度高於提債額度。此外,民主、共和兩黨的參眾兩院議員組成的十二人委員會,在今年年底前提供方案,在未來十年進一步削減15,000億元開支。

先 提債後削減開支是司空見慣的政治掩眼法嗎?不是。在「茶葉黨」的壓力下,方案以削減開支而非加稅為恢復財政健康之道。換言之,事到如今,美國上下已有共 識:政府規模膨脹已到了極限,為了防止進一步擴張,乃有必要制止政客重施故技,藉加稅擴充開支。整個方案不提加稅二字,那無疑是狠狠摑了奧巴馬一巴 —— 到了最後關頭,他尚要向坐私人飛機的高收入人士開刀加稅。

除了制止政客以掩眼法加稅,方案更廢掉政客的武功,令他們無從諸般妥協、交換利 益,以遂一己之私。國會要麼便接受委員會削減開支的建議,要麼便全盤否決,此外別無討價還價、利益妥協的餘地。與此同時國會更要在年底前通過「平衡預算憲 法修訂案」(Balanced Budget Amendment)供五十個州公投確認。

萬一委員會不能達成共識,或不能通過「平衡預算憲 法修訂案」那又怎麼辦?不要緊,那將啟動一刀切的自動削減開支機制(trigger),在未來十年砍掉12,000億元開支 —— 國防及社會福利醫療開支各砍6,000億元。這是個「不經人手」的「自動機制」,同樣不容許政客有討價還價交換利益的餘地。

不管是十二人委員會或自動削減開支機制,其設計都體現了一個基本現實:美國人普遍體認到事情已沒有轉圜的餘地,不迫政府老老實實修身,美國將不難像希臘、西班牙等「歐洲小豬」那樣在沉重的債務負擔下沉淪。

說到底,美國能否恢復財政健康,靠的既非削減開支的兩大機制,亦非「平衡預算憲法修訂案」,而是民心取向。奧巴馬自上任以來,即以增加公共開支、刺激經濟為施政取向。可是投下過萬億元刺激重藥,而經濟了無起色,失業率依舊貼近10%的水平。

「茶葉黨」的冒起,反映美國人認識到不減少干預,多重的刺激藥亦是徒然。即使經濟停滯不前,最終奧巴馬亦不得不向民意低頭,着實削減開支。這當然等於承認政府既無刺激經濟的本領,更非萬能。粉碎政府萬能的神話,那是朝着復元經濟邁出了一大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9

《糖果粉碎傳奇》的瘋狂賺錢傳奇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0271268
$King.com(KING)$ 最近筆者在手機上瘋狂玩著一個遊戲,名叫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一個消除類的休閒遊戲。周圍的朋友都很奇怪,問我怎麼會去玩一個女生才玩的消除遊戲?作為一個重度的遊戲愛好者,頂著朋友們的嘲笑,花時間在這樣一個玩法簡單、色彩豔麗的小遊戲,實在是因為該遊戲本身有著難以抗拒的魔力,也促使我在今天談談這款風靡全球的作品。

2011年中,遊戲開發商King.com旗下一個五人團隊著手開發一款實驗遊戲,取名叫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而目前,以糖果主題包裝的這款遊戲,已經穩坐App Store收入榜頭的前三,並傲居Google Play遊戲下載榜冠軍和收入榜亞軍,甚至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策略遊戲Clash of Clans!創造了遊戲史上的一個不小的奇蹟。

在談這款遊戲前,我們先看看這款大熱的遊戲的開發商King.com的驚人業績,最近這家公司首次發佈了季度財報,201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95%至6.08億美元,其利潤同比增長了142%至1.27億美元,一個單季的純利竟然超過了一億美元!目前,作為一個手機休閒遊戲廠商,其市值高達65億美元,而佔該公司絕大部分營收的功臣,就是這款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一款消除類的休閒遊戲,能做到現在的成績,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究竟有什麼魔力?我們不妨一同思考下。

首先,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是一款免費遊戲。或許,很多人都會花99美分購買一款付費遊戲,但是有多少人會花錢買一款毫無來頭的休閒遊戲呢?所以Candy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的開發廠商King.com明智地把它定位為免費,也就是說,它沒有進入門檻,任何人下載了就能玩。那如何賺錢?別急,只要玩家玩上癮了,總有賺你的錢的方式,我們接下來詳談。門檻低,吸引用戶數也就變得容易,該遊戲目前每個月的活躍用戶已經突破了5000萬,每個月總計會玩超過20億次遊戲。70%的用戶沒有為它支付任何費用!但是沒關係,還有剩下30%呢!

從視覺效果上來將,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非常的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該遊戲帶有精美的角色,閃亮的顏色以及悅耳的音樂。這些都使該遊戲對大多數人來說都顯得非常友好。看見這款遊戲豐富多彩的畫面,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有玩一玩的衝動。遊戲中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讓人覺得「粗糙」,每一個視覺元素,無論是光鮮的糖果,還是可愛的卡通人物,都是精心設計和製作的,畫面上的衝擊力,先幫Candy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在用戶心中打下好印象的頭陣。另外,別小看這個遊戲的音效,玩家的每個動作都伴隨驚喜與刺激,看一顆顆糖果被消除,不時還有「sugar crush!」、「tasty!」等鼓勵的聲音,令人暢快充滿成就感。其背景音樂輕鬆愉快,常聽不厭,給玩家帶來聽覺上的享受。

從為Facebook定做遊戲起家的King.com充分地意識到社交對一個遊戲的重要性,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從一開始就與Facebook賬號綁定,玩家可以看見親朋好友的成績。每通過一關,玩家都可以看見好友在這關的表現,如果覺得自己的更勝一籌,可將成績一鍵分享到Facebook,炫耀一番。而且在一些新環節,必須獲得朋友給的援助道具才能通過,這種限制性條件成了遊戲病毒式營銷的重要元素。目前,在蘋果iOS上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約為2美元。如果Candy Crush被交叉推廣至100個用戶,其中有10%的用戶嘗試遊戲,那麼King.com公司就省下了20美元的營銷費。當然,對於不願意分享的用戶,King.com也絕對不會放過你,我清楚地記得,我在玩到某一關的時候,遊戲提示我,如果想繼續玩下去,你有三個選擇,第一,去Facebook上和你的朋友分享這個遊戲。第二,直接花錢買接下去關卡的門票。第三,完成三個特定的任務,但每天只能完成一個任務,要三天後,完成全部三個任務後才能繼續接下去的關卡。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無法登陸Facebook,但又不願意白白等待72個小時才能繼續玩下去,所以立即選擇了付費。由於和Facebook的賬號綁定,在King.com的所有遊戲中,PC端和移動端都能實現同步,你在PC端所購買的物品可以用到移動端,且在移動端可以接著PC上通過的關卡繼續玩,這樣用戶玩的時間更久,也更方便。社交性,是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成功的關鍵因素,如何設法讓玩家彼此之間能談論遊戲,利用遊戲機制讓玩家之間彼此競爭、互利,進而延長遊戲壽命,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賺錢的錦囊妙計。
查看原圖

King.com公司沒有架子,特別懂得尊重玩家。舉個例子,由於遊戲的第 65 關太過於困難,導致了部分玩家的流失,於是,對於惡名昭彰的 65 關,King傾聽了玩家的聲音並修改了部分遊戲內容,適當降低難度,大幅度挽回了用戶。除此之外,Candy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也秉持著公平對待每個玩家的態度,不管有沒有付費,所有的玩家能玩到的關卡數量都是相同的。而遊戲中有時候會出現的閃爍提示功能,也是隨機生成的,並不會因為付費的關係獲得較多的提示。另外關於遊戲中生成的糖果,也是完全隨機的,讓玩家每一次挑戰都可能會遭遇到不同的驚喜。完全不付費的用戶,只要玩的次數多,總會因為某次狗屎運好,而通過一個極難的關卡。

那麼最後說說大家最關心的該遊戲的盈利模式。總的來說,該遊戲有三大盈利模式。如果把用戶比喻為金字塔,那麼高達七成的用戶處於金字塔下面,他們不願意付費,所以就促使他們進行病毒式營銷來擴大遊戲的影響力和傳播範圍。第二層的用戶喜歡在沒有廣告、不用等待、不用邀請的情況下繼續玩遊戲,他們捨得花錢購買道具。針對這部分玩家,King.com出售有使用次數限制的道具幫他們突破具體的每一關,從而實現盈利。在金字塔最頂尖的是重度玩家(core users),他們不僅玩的時間長,也擅長玩這個遊戲,King.com則通過銷售法術包吸引高消費人群,法術包雖然極度昂貴,最貴的法術包「條紋特效」高達39.99美元,相當於用 250元人民幣去解鎖一個法術!但重度玩家花得心甘情願,因為法術的存在降低了每一關遊戲的難度,而非特定的關卡。如果玩家購買了法術包,那麼他們很可能可以避免為之前的那些有次數限制的收費道具買單。不過,這些法術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合理運用的,法術能幫助這些技術好的玩家,而技術不好的玩家即使用了法術效果也不大,只能乖乖地在每一關買道具過關。不僅是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King.com的其他遊戲也是使用這種區別對待玩家的盈利模式,本質就是把市場營銷學中所謂的分層定價用到了極致。

King.com有許多類似的休閒益智遊戲,其遊戲戰術和團隊協作方式也值得借鑑。該公司喜歡海量遊戲戰術,三五人一組,每三個月一款遊戲,失敗成本小,利於創新。別忘了,現在最紅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最開始的開發團隊也才5個人!剛開發出來的遊戲首先發佈到King.com,靜觀其變,如果反響好,那麼就增加更多玩法和更多關卡,然後將之移植到社交平台。當移動互聯網盛行的時候,移動端成了King.com的戰略制高點,所以公司複製從King.com到Facebook的成功模式,當遊戲在Facebook上成功以後,公司再將之移植到移動端。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就是通過這個過程被篩選出來的。創新需要實驗,而實驗總有失敗的時候,這種多個團隊快速開發的方式,使得失敗的成本很低,且一款遊戲失敗之後,還有別的遊戲。而其競爭對手,比如Zynga會投入兩年多時間,動用100多人,投入1000萬美金去開發Ville系列遊戲。對創新來說這個風險太大,因為一旦創新失敗,就損失慘重。而在King.com,之所以能創新,是因為如果失敗就只損失三五個人三個月的時間,完全可以接受。憑藉這些戰術,King.com成功推出了許多休閒遊戲,King.com現在每月活躍用戶數量為1.08億。
查看原圖

在一次採訪中,King.com的首席運營官Alex Dales將該公司的成功部分歸結於休閒遊戲用戶的增多,更多用戶現在尋找的是休閒類遊戲而不是資源管理類遊戲。這個變化的確幫助了公司崛起!我們回顧下,2010年的Facebook的 Top遊戲榜,前10位幾乎都是資源管理類遊戲,而到了2011、2012甚至2013年,你會發現情況發生了重大轉變,休閒遊戲代替了資源管理遊戲的位置。許多人其實都沒有時間去玩資源管理類遊戲,所以一些高度休閒,無需思考太多的益智遊戲反倒更受歡迎。在這個大潮下,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擊敗Clash of Clans(部落戰爭)絕對是順理成章的事,不得不佩服King.com這個順勢而為的弄潮兒。

哦對了,不得不提下King.com的股價,那麼好的輕資產公司,那麼暢銷的產品,那麼多的用戶,那麼實打實的盈利,那麼好的移動互聯網的遊戲企業的概念,參照A股的估值,市盈率沒有50倍也應該有30倍吧?

恰恰錯了,該公司目前的市盈率僅僅為10倍,而華爾街的多數分析師甚至認為10倍還是高估,繼續看衰該公司。比如,Eilers Research公司的分析師Adam Krejcik說:「King.com對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的依賴將會不可避免造成在某個時間節點出現收入大幅下滑,我們目前看到該遊戲的收入勢頭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跡象,很少有公司能夠持久成功,尤其是在手游領域,雖然King.com的表現遠遠超過其競爭者們,但只靠一款遊戲顯然不是一個可持續的長期策略」。

的確,手遊玩家們是多變的,如果他們發現了新的遊戲,King的收入會快速下滑。之前Zynga在Facebook遊戲平台也非常成功,似乎投資者們至今仍有陰影。FarmVille開發商Zynga在2012年IPO之後價格一度達到了14.69美元,但隨著活躍用戶的數量不斷減少,股價也一路下跌,目前只有3.10美元了。

理性地回到A股,我們不得不指出,A股市場中大量的高市盈率的手游概念公司,遠遠配不上他們現在的市盈率,手游很美,很賺錢,但任何一個大紅大紫的手游,都有很大概率被證明是個「短命鬼」。參照King.com在美國市場的估值 ,還請大家多一份冷靜吧。如果上面的文章你沒仔細看,沒關係,希望這最後一段話,可能幫到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30

普京“失聯”後首現身,精神矍鑠粉碎政變謠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6641.html

普京“失聯”後首現身,精神矍鑠粉碎政變謠言

第一財經日報 閻彥 2015-03-17 06:00:00

昨日在聖彼得堡,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了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這本是一次尋常的外事會見,卻成為了眾多國際媒體的頭條。

昨日在聖彼得堡,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了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

這本是一次尋常的外事會見,卻成為了眾多國際媒體的頭條。因為自3月5日在莫斯科與意大利總理倫齊會面後,普京已有10天沒有公開露面。

從2000年開始,普京就從來沒有這般淡出公眾視線。這10天的“消失”,引發了國際輿論的眾說紛紜,包括政變在內的陰謀論紛至沓來。直到普京昨日現出“真身”,才粉碎了所有的謠言。

普京昨日對阿坦巴耶夫說,一些媒體有關他身體狀況的報道“純屬謠言”。

為了打消媒體的猜測,阿坦巴耶夫特意說:“剛才弗拉基米爾(普京)親自駕車帶我在康斯坦丁諾夫斯基宮兜了一圈,為了坐得不那麽擠,他還自己操控了方向盤。”

謠言四起

在普京“消失”期間,關於他的各個版本傳言不絕於耳。

比如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俄羅斯總統身體抱恙,患了感冒。甚至有傳聞稱其已身故;還有外媒稱,普京“新添一女”;也有人將普京的“消失”,與2月27日俄羅斯反對派人物涅姆佐夫在克里姆林宮外遇刺一事聯系在一起。

更有西方媒體認為,普京的“消失”代表了某種俄羅斯國內的政局變化。據美國媒體報道,普京顧問圈子中的兩個人曾對外界稱,在普京的長期密友、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做出了讓他惱火的事情後,普京“正在變得更加謹慎”。一名普京的傳記作者也認為,克里姆林宮內部的權力鬥爭正變得更加清晰,尤其是“老二之爭”正在“爆發”,這關乎梅德韋傑夫的總理寶座。

對於這些傳聞,俄官方堅稱普京身體狀況“絕對健康”。新華社則援引了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的說法:他否認了關於普京“新添一個孩子”的傳言。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還報道了俄羅斯“政變”的傳聞。

就在“政變”謠言流出之際,有網民稱克里姆林宮近日某個晚上曾突然停電3小時,莫斯科市長辦公室外更出現坦克及裝甲車,毗鄰紅場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外也停泊有多輛來歷不明的大貨車。不過,由於3月16日俄羅斯將紀念克里米亞公投入俄1周年,也有人指出紅場邊的大貨車只是為紀念活動準備的。

對於各種傳聞,俄官方一直盡力澄清。

3月13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與美國媒體的對話中表示:“沒有理由對他的健康狀況表示擔心。他一切正常,與往常一樣超負荷地工作著……有時他會更頻繁地出現在公眾面前,有時會少些,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在偷懶。一切都和往常一樣,他有著非常充實的工作日程。很奇怪為什麽大家對他的健康情況有那麽大的興趣。不過,我們還是要感謝所有的這些關心。”同日,俄國家電視臺還曾播放新聞視頻,顯示普京在莫斯科州新奧加廖沃官邸與最高法院院長列別傑夫洽談工作。

駁斥傳聞

種種傳聞發酵之下,3月16日成了舉世矚目的一天。一年前的2014年3月16日,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準備就此舉行紀念儀式。同時也是在這天,普京原定將在聖彼得堡與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進行今年以來的第2次會晤。

因此,也有觀點認為或許這就是普京的本意——把全世界搞得一頭霧水,抑或是他正在幕後默默實施某些“驚天計劃”。“他喜歡讓人們保持等待和猜測,這是一種‘展示權力的遊戲’。”美國歐亞集團總裁伊安·布雷默表示。

不過,更多的觀點認為,普京的“消失”不太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戲碼——因為克里姆林宮一直表現得非常躊躇。“我想這不太可能是一種密謀。坦率地說,這使得克里姆林宮看上去很不體面,也給俄羅斯帶來了過多的關註。”紐約大學專註於全球事務和俄羅斯、斯拉夫研究的學者馬克·加里爾蒂表示:“是的,克里姆林宮非常善於偽裝和戰略欺騙,但我不認為目前有任何理由這麽做。”

加里爾蒂認為:“在我們得到普京健康狀況的真實、可信證據之前拖延的時間越久,懷疑的聲音就會越多,那麽這位總統健康嚴重受損的可能性就越大。”

總之,在外界看來,假如普京的這次“消失”確實是他在全球舞臺上一次深謀遠慮的天才表演,那麽3月16日將會是“王者歸來”的最合適時機。而普京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莫斯科時間3月16日14點,據俄塔社報道,普京在聖彼得堡與阿坦巴耶夫進行了會談。普京告訴阿坦巴耶夫,關於他身體狀況的許多傳聞“純屬謠言”。

從俄塔社提供的會見照片來看,普京確實西裝革履、精神矍鑠,看不出任何“抱恙”的跡象。

也是在16日,普京還突然下令北方艦隊進入完全戰備狀態,展開軍事演習。同時進入戰備狀態的還有空降部隊和西部軍區的個別兵團,它們都將接受突擊戰備檢查。

俄國防部人士稱,戰備檢查涉及約4萬名士兵、超過55艘艦船和潛艇、110架飛機和直升機。其主要目的是檢查北方艦隊在北極保衛俄軍事安全的能力,為此將加強軍隊在新地島和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的部署。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89

Uber的10億美元粉碎滴滴的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733.html

Uber的10億美元粉碎滴滴的夢

第一財經周刊 楊軒 2015-06-20 10:21:00

想用補貼擊垮對手?如果能奏效,這當然好,但如果對手很強,雙方陷入消耗戰,這場遊戲就會變成煎熬。

三天前,我的一個朋友在念叨了幾個月後,終於接了人生中的第一個Uber訂單。他在微信群里展示了被打了5星、顯示車資29元的手機屏幕截圖。他的第一位顧客是一個從一家club里出來的小夥子,跟他聊了一路的嘻哈樂和90後們覺得in的事情。“完美。”他這麽形容這一單。

就這樣,Uber的司機大軍又大了那麽一丟丟。而一封剛剛泄漏的、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發給投資者的郵件,顯示我身邊這些對打車和專車的不息討論絕不是幻覺。Kalanick說,僅在成都,Uber自2014年以來就吸引了2萬名駕駛員,而紐約自2011年以來也只吸引了2.6萬名司機。中國城市業務的增速遠快於紐約業務開展後的同期水平。

以訂單量看Uber在中國的成長速度則更嚇人。在成都開展業務的頭半年,Uber的訂單量是在紐約頭半年的46倍。“在Uber業務量最大的10個城市中,有4個在中國,這讓中國成為Uber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市場。”在這封郵件中,Travis Klanick寫道,Uber的中國客戶上個月每天能完成100萬次行程—這相當於去年年底Uber全球的每日行程量。

Uber因此決定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也就在情理之中:Travis Kalanick說,Uber計劃今年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約合62億元人民幣),這錢還不包括如果並購會花的錢,並在本月晚些時候為Uber中國業務進行新一輪融資。

對於年初剛剛合並的滴滴快的來說,現在的Uber是個可怕的戰略攪局者。當時的滴滴快的認為國內不會再有明顯的競爭對手,而合並後的公司也可以在燒錢之後推動一些更長遠的戰略。

中國互聯網行業近年來傾向於看輕進入中國的外國同行,在最開始的時候,Uber也在被看輕之列。Uber剛進入中國時,看起來頗為謹慎,構不成什麽威脅。最開始,Uber的車型多是奧迪、寶馬,似乎這家公司的胃口很小,只瞄準了小眾高端市場。

那時,滴滴和快的的競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它們爭奪的焦點是出租車市場。這是個很現實的策略。相比更像Uber、主要以私家車為主、價格偏高的易到用車,滴滴快的切入的出租車市場離大眾消費者更近,這使得這兩家公司的App裝機量和使用率快速上升,最終裝機量都超過1億,而易到用車的用戶量在2014年3月剛超過100萬人。

雖然在出租車市場上很難賺到錢,但當時滴滴創始人程維對我說,滴滴如果從一個大用戶量的市場去切入細分市場,比如專車市場,簡直太容易了。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4年年中,滴滴和快的都加入了專車市場的競爭。

在滴滴和快的撒錢教育好市場之後,Uber開始變得激進起來。這才是Uber在國外一貫的風格。它推出了價格略低於出租車價格的人民優步的服務,沒有像滴滴快的那樣對低價這件事遮遮掩掩。過了一陣,Uber又開始車費7折,如今,人民優步的正常價格已經長期比出租車要低1/3。

60億元這個數字還是很驚人。過去兩年,即使滴滴和快的的燒錢大戰已經激烈到街知巷聞的地步—每次我出門吃飯,飯館里總會至少有一桌在討論滴滴和快的,以及它們瘋狂的補貼—並且有阿里巴巴和騰訊同時給予金錢和流量支持的情況下,根據程維在去年10月的說法,作為“最燒錢的創業公司”,滴滴兩年間也只是燒掉了15億元。

面對立誌今年撒出60億元的Uber,滴滴快的的苦海顯然還沒有到頭——這次合並並沒有中止競爭和燒錢。滴滴快的也隨之推出“快車”業務,價格與Uber相當,並且前幾周剛推出周一對乘客免兩單的推廣活動,號稱斥資了10億元來補貼司機和乘客。

有消息稱,滴滴快的正在打算再融一次資,金額為15億美元。出租車行業的抗議者和釣魚執法的民警們—尤其剛在武漢鳴槍的那位—我覺得也可以歇歇了,大勢所趨,且沒完呢。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84

第三方支付新規粉碎了什麽夢想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114

第三方支付迎來最嚴厲監管。 (東方IC/圖)

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是在風險和經營之間作出權衡,在中間關鍵的是兩點:一是創新是不能抹殺的,是要鼓勵的,二是風險是用來管理的,不是用來消滅的。

金融創新是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權衡。金融的風險管理,不僅僅是對行業風險的管理,也包括金融業壟斷給全社會帶來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對監管者而言,如何利用現有新興技術對金融業變革帶來的契機,值得深思,因為稍有不慎,可能就錯失了百年不遇的良機。

2015年7月31日,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個管理辦法的實質性內容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

“支付機構應根據客戶身份對同一客戶開立的所有支付賬戶進行關聯管理。個人客戶擁有的綜合類支付賬戶的,其所有支付賬戶的月付款交易(不包括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賬戶轉賬,下同)年累計應不超過20萬元。個人客戶僅擁有消費支付賬戶的,其所有支付賬戶的余額付款,交易年累計一個不超過10萬元。超出限額的付款交易應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同時,規定每個客戶的第三方支付賬戶每日累計金額不能超過5000元。

當你打不過對手的時候,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對方的手腳捆住。以上規定讓第三方支付從事的P2P資金托管業務的可能性破產,事實上廢除了第三方支付的清算功能,所有清算只能通過央行設立的機構進行。這還意味著第三方支付不能擁有存款業務,最多20萬,第三方支付只能是小額、消費的通道,大額的最掙錢的業務必須通過銀行,存款的業務最終交給銀行。

第三方支付做資金托管業務的核心問題是形成了存款業務,盡管資金存放在銀行,但是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名義存放的,按慣例利息歸第三方所有,而且虛擬賬戶還可以給每個客戶開子賬戶。子賬戶之間轉賬劃款,不通過銀行,在央行清算系統的視野之外,銀行不能掌握這些資金的去向。

簡單歸納,管理辦法徹底粉碎了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化和銀聯化的夢想,從客觀上鞏固了商業銀行的既得利益。

從目前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勢頭和前景看,其便捷的服務、低廉收費甚至免費、創新的模式,完整而高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尤其是其利用新技術在商業場景中的運用,極大便捷了互聯網交易。客戶、資金蜂擁而至,第三方支付機構如雨後春筍,央行也適時對第三方支付發放了官方牌照,但是在具體的業務開展方面,卻出現了極大分歧。

這分歧表現為,一個是賬戶的存款功能,一個是賬戶的托管清算功能,這也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業務實踐中順應市場的趨勢、客戶的需求以及技術發展能力的需求而實現的。而這些功能的進一步拓展則侵害了既得利益,一個是商業銀行系統,一個是以銀聯為代表的支付系統。

支付賬戶余額如果沒有限制,事實上就成了銀行,就是銀行的存款。現在在金融機構的準入方面,門檻最高的還是銀行。銀行業務的核心基礎是存款,而存款是資金市場配置的關鍵所在,因此銀行牌照資源如此稀缺珍貴。

從現有的商業銀行系統來看,依然是以國有銀行為主,但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銀行體系的資源配置功能卻難如人意。國有銀行把老百姓低廉的存款收集來之後貸給大型國有企業,後者形成了龐大的過剩產能,或者貸給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形成中國經濟龐大的債務。這些成為威脅中國經濟安全的毒瘤。

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自身通過存貸利差,維持了高額利潤暴利。如今在中國經濟增速變慢的形勢下,銀行不良資產不斷攀升,利潤增速下滑。

可以這樣說,在經濟面臨周期性下滑的情況下,中央高層一再進行除弊革新,希望實現萬眾創業和全民創新的新局面,為中國經濟培養新的增長點。可是固有的金融體系,作為經濟的心臟系統,對創新的動力和動機不足,創新基因也稀缺。

今年4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工行召集23家商業銀行負責人開會,四次敦促商業銀行降費,幫助企業爬坡過坎。四個月過去了,效果寥寥。

如今,在經濟下滑、中小企業哀鴻遍野的形勢之下,是誰幫助了中小企業們融資?筆者覺得是新技術。第三方支付和P2P平臺接連興起,不僅僅方便了消費者,也方便了中小企業,但卻動了商業銀行的奶酪。

許多輿論對這次央行的管理辦法叫好,認為控制了風險,因為銀行業風險有較強的外部性,必須嚴格監管。這是筆者同意的,金融業在任何國家都是嚴格監管的,但是嚴格監管不等於管死,或者制造籬笆不讓進來。

新技術在金融業運用的確帶來了風險,但是新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也為金融業的風險控制帶來了新手段。比如阿里金融創造的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方式,就利用客戶經營信息進行風險評估,這是傳統的金融業難以做到的。

如果監管層不利用技術創新的成果,不是去管理風險而是消滅風險,那就是背道而馳。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是在風險和經營之間作出權衡,在中間關鍵的是兩點:一是創新是不能抹殺的,是要鼓勵的,二是風險是用來管理的,不是用來消滅的。

所以為了使金融市場不發生風險,就不要新技術或者把新技術的使用圈定在一個有限的範圍,這是鴕鳥政策。

當中國經濟周期性還在下滑中時,有一點需要厘清:落後的金融體系已經嚴重地影響到經濟複蘇和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唯一的出路是對這個金融體系動大手術,而這個契機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帶來的。

可以這樣說,中國經濟目前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方面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甚至是自己有創新的,而P2P和第三方支付正是用這個新技術為中國老邁的金融體系帶來了曙光。目前一系列的政策出臺,是否讓我們正在失去契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11

無畏股市恐慌:BAT戰端再起 粉碎O2O寒冬謠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7/151703.shtml

今年以來,互聯網頁面上諸如《潮流解析:O2O為何走向沒落!》之類唱衰O2O的文章不斷湧現,加上近日全球股市遭“血洗”,從新興市場到國家全線下挫。美股更是遭遇“黑色星期五”,創下3年來最差的單周表現。中國股市也進入寒冬,資本市場震蕩不安。這些直接影響到了互聯網的那些創業群體,在O2O戰場上,許多評論人士,乃至從業者都開始唱衰O2O。近年來風投正盛的O2O行業迎頭撞上了“O2O迎來資本寒冬”等聲音不絕於耳,遭遇冰火兩重天的O2O,事實果真如此嗎?劉曠以為,用上述論調論證O2O行業不但使從業者大批遭受挫敗,更使行業的金主們遠離等“事實”。但是,只要運用邏輯能力推論分析一下,我們就能知道這些事例未必能推導出O2O唱衰者們急於見到的那個事實。

現象一: O2O創業敗多勝少無礙行業壯大發展

在O2O風行的這幾年間,美甲、洗衣、推拿、送餐、出行等各個領域都將O2O概念玩了個遍。由於多數O2O存在於生活服務行業,入門門檻比較低,許多初次創業者將創業方向選在這里。雖然入行門檻低,但創業本身風險大過機遇的鐵律永遠不會改變。大部分的O2O創業者都在較短的周期內因為資金鏈斷裂、市場難以開拓等原因折戟沈沙。

如前所述,互聯網創業的便利性使得不少創業者在缺乏深思熟慮和足夠資產做後盾的情況下殺入O2O行業。白手起家、沒有任何不動產資產做後盾,指望項目運作起來之後坐等投資人等O2O創業的不成熟現象比比可見。許多80後,90後根本不懂互聯網行業特性及項目團隊的管理和維護,僅憑發熱的頭腦就期望早入行,賺快錢。可想而知這類缺乏科學運營,客戶體驗極差,又缺乏持續穩定資金支持的項目能支撐多久。

O2O的發展決定了資本高度集中,技術擴散無地域限制等獨特的行業屬性。傳統行業發展過程中,由於信息傳播的局限性,每一個區域都能讓多個同類型的傳統公司存活;但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發展背景的O2O則不同,任何一個O2O產品都能夠通過移動終端無限擴展用戶,這必然會導致無地域屏護效應的競爭存在。在這個行業中,贏者通吃,弱者消亡是殘酷的競爭發展規律。老大吃肉,小弟喝湯的傳統行業現象幾難出現。較低的行業準入門檻和嚴苛的生存環境下,90%甚至更多的創業者被逐步淘汰並不為奇。只有資本、人才和技術集中運用在少數成功項目中,O2O行業才能更好發展。

現象二:資本冷靜旁觀意味著市場更加成熟

今年年中以來,氣溫的高攀和O2O市場上資本的冷對呈現出反比。有觀察家指出,資本對行業投註的減少乃至停投,意味著O2O的降溫。資本市場的冷靜意味著O2O的寒冬來了?當然也不是。

資本對行業的了解與認識,如同我們從戀愛到成家廝守一樣,也經歷著初遇時的狂熱到熟悉之後的冷靜。在O2O剛興起之際,行業、媒體和公眾對這個行業充滿了驚喜、好奇和期待,對O2O的鼓吹和浮誇宣傳在所難免。資本有時也很難冷靜下來。此時,資本的高速大量是進入是行業概念熱炒的必然結果。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隨著行業規律、準入制度、受眾口碑及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的建立和傳播,行業洗牌現象開始顯現。資本也會借著行業調整時期審視自己的投資行為和結果。重新定位、選擇甚至收緊投資渠道和項目,是資本自我調理的重要功能。許多看不見收益、樹不起品牌,賺不到口碑,尋不到未來的項目,必將隨著資本的拋棄自生自滅。

其次,O2O行業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給用戶補貼的燒錢模式是項目運作初期效果最好的推廣模式。一定時間內的補貼行為能很好地傳播品牌,培養口碑,維系用戶消費習慣和活躍粘性。但資本投給品牌的錢是期望獲得回報而不是做慈善的。在將理想的活躍用戶固定住之後,逐漸減少投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所謂資本在O2O行業中冷卻或抽身,無非是諸多項目不再獲得資本的超額註資。這顯然與資本逃離,行業衰敗的某些O2O唱衰論完全不符。

最後,我們也要看到資本隊伍中同樣有不專業和不冷靜的投註。當他們把錢投給沒有打贏競爭,難以走向成功的項目以後,最終將不得不選擇從行業中抽離資金。這種缺乏辨別能力和指引能力的資本撤退下來,對O2O行業是一件幸事。這意味著許多本不應該存續的項目將不再被盲目的資本填充進幻想和野望。也就是說資本冷靜下來,行業內的優勝劣汰自然會加速,一些優質的O2O企業在做好產品的同時,要想獲得快速的發展,抱腿BAT則無形之中成為了他們更好的一種選擇方式。背靠BAT快速實現彎道超車,這也迎來了O2O較量真正的開始。

股市寒冬加速O2O企業上岸BAT 三國殺較量伊始

BTA三家巨頭不僅把持著國內搜索引擎、互聯網金融和即時通信技術的頭把交椅,其四下延伸的戰略觸角也沒有放過O2O這個新興行業。許多業內初創的品牌在拓張期都曾一頭撞上BAT三巨頭。許多有特色,占據細分市場較明顯份額的品牌被BAT選擇投資、收購或戰略合作。BAT三巨頭之間圍繞O2O之間的大戰也越來越激烈。

1、百度:自營+生態+共贏

對比BAT三巨頭在O2O上面的布局,百度是三者之間發力最猛的一個,甚至可以這麽說,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寶幾乎全部都押在了O2O上面。電商支撐起了阿里1600億美金(截至8月27日市值,作者註)的市值,O2O則完全足以支撐萬億美金的公司市值,如果百度能夠在這場大戰中獲勝,未來的市值規模是相當可怕的。對於當前百度的O2O戰略布局,劉曠認為百度采取的是一種自營+生態+共贏的方式,並配合百度的幾大強勢產品與核心技術,形成一個圍合之勢。

1.1三大入口+技術立身

Robin敢一擲億金豪賭O2O戰略必然是有資本的。百度地圖、百度糯米和手機百度這三大引流攬客的入口就是百度殺入O2O市場中最堪用的三大法寶。從各種數據總結來看,百度地圖占據了地圖導航市場70%成的份額,月活3.04億,並在界面上集成了餐飲、Uber、順風車、e代駕等不同性質服務的接口;手機百度移動搜索的月活用戶已經達到了6.29億,日活用戶也已超過1億。集成在手百app上的的“生活+”頻道,匯集了電影、團購、外賣、打車等各種生活服務。過去用戶需要通過百度去搜索服務,如今直接點擊“生活+”各種服務應用盡有,方便、快捷、直觀;最後,百度糯米新獲註資200億,成為了百度索引真實世界的又一利器。

此外,以搜索引擎、語音和圖像識別技術立身的百度擁有國內最好的互聯網技術基礎。不論是LBS技術還是語音、圖像識別技術,百度都能將新穎而穩定,用戶體驗良好的技術集成進上述各項百度的O2O產品中。這些技術的運用是百度O2O戰略得以實施發展的根基。

1.2自營產品三強

百度目前所采取的是一種自營+共贏+生態的O2O布局戰略,在這個戰略中,百度擁有的三個主要自營產品是其核心品牌。

第一個是百度糯米。李彥宏公開表態斥資200億給百度糯米,足見百度糯米在百度集團戰略中的重要地位,8月23日,國內媒體曾報道,前一日的七夕促銷活動中,百度糯米單日流水超過4.5億,比去年同期增長20倍以上,據推算,市場份額已在生活服務網站三強中名列第一。

第二個是百度外賣。7月28日,李彥宏宣布百度外賣將拆分獨立發展,並將完成2.5億融資,足見百度集團對於外賣的重視。通過借助手機百度、百度糯米、百度地圖的導流,眼下百度外賣在外賣O2O市場地位僅次於美團外賣和餓了麽,領跑白領外賣市場,占有率39.33%全國第一。

第三個是去哪兒。去哪兒網目前在機票網上訂購領域已經取得了絕對的市場支配地位,並在酒店領域窮追猛趕攜程。百度地圖、百度糯米、手機百度都已經打通了去哪兒的酒店業務。

另外百度作業幫也日漸成熟,與百度投資的其他教育O2O相得益彰。加之百度知道、百科文庫等一系列知識體系的鼎力支持,百度在知識、教育內容上的積累已足夠充足。假以時日,作業幫或將榮登百度自營產品四強的寶座。

1.3共贏盟友

百度曾經堅持以控股地位統治自己投資的公司,但是現在Robin改變了這個做法。百度如今的投資戰略布局偏重於占小股,培養生態,擴大盟友圈,目前百度的盟友站隊陣容也已經非常強大。

1.4生態

百度的O2O棋局在於謀劃在整個O2O生態圈中占據與百度品牌與體量相符合的份額。Robin認為所有垂直細分領域都會出現不錯的O2O平臺。所以百度正全面開放自身平臺,以圖真正實現大百度“連接3600行”的戰略構想。

手機百度通過推出直達號服務成功吸引超過70萬以上商客入駐,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各個垂直領域的O2O平臺。很明顯,手機百度所采取的戰略與58到家一樣,手機百度除了酒店、外賣、團購等少數幾個自營產品之外,其他大部分的生活服務都將通過投資與合作的方式來擴大生態圈。

2、騰訊:把半條命交給盟友

雖然說目前有很多的O2O服務平臺都在通過微信公眾號打造自有O2O入口,但是這些微信公眾號都需要O2O們自己運營,大都跟騰訊沒有投資與合作上的關系。試水微生活失敗之後,騰訊放棄了自營O2O,引用騰訊副總裁湯道生在一次O2O公開大會上的講話就是“騰訊不擅長做O2O,所以把自己的半條命交給合作夥伴”。通過微信和手機QQ兩大入口作為支撐,騰訊全面戰略投資布局。

回顧騰訊近兩年來在O2O領域所下功夫,團購方面,騰訊在去年正式入股大眾點評,並占股20%,同時將大眾點評接入微信平臺。但是接入微信平臺之後,大眾點評並沒有獲得自己想要的效果,隨著與美團的差距越來越大,被百度糯米逐漸追上,大眾點評多少有些被前後夾擊的感覺。

出行O2O方面,眾所周知滴滴打車背後的大股東是騰訊,同時也接入了微信入口。在打車方面的投資,雖然燒了不少錢,但是對於騰訊來說,卻也賺了不少。最終滴滴與快的合並之後,稱霸整個打車市場。

購物O2O方面,騰訊則通過給予京東微信入口,並把電商交給京東運營,同時投資2.14億美元獲得了京東15%的股份。通過對京東的投資,騰訊則成功地完成了在購物O2O方面的布局。

外賣O2O方面,騰訊則於今年年初領投了餓了麽平臺,目前餓了麽在外賣市場的份額排名第二,與美團外賣相差甚少,幾乎持平。不過騰訊投資餓了麽之後,並沒有給予入口上的支撐,今年還將面臨來勢洶洶的百度外賣挑戰。

本地生活O2O方面,騰訊於去年6月份以7.36億美元購買了58同城19.9%的股份,隨後在9月份,騰訊又購買了58同城1億美元的股票。58同城在生活O2O方面的布局可謂野心勃勃,尤其是旗下58到家,其戰略野心與手機百度一樣,要成為O2O綜合生活平臺。

除此以外,騰訊在O2O方面的投資主要包括:

3、阿里:自營為主,盟友為輔

與騰訊把O2O命運完全交給盟友不同,阿里除了多方位的戰略投資布局之外,自身對於O2O的打造也頗為上心。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淘寶、天貓商城是螞蟻金服崛起的秘密武器,而O2O則是其為守護支付寶地位的看護神,如果阿里O2O地位不保,微信支付與百度錢包定將會為支付寶構成威脅。O2O這一戰對於阿里來說,也是至關重要。

1.1自營產品

淘生活:其實說到淘生活,都是過去那些在淘生活里面開生活服務網店的一些商家。由於這些商家都是自己跑到淘寶上來開店,並非淘寶通過地推方式來運營的,所以整體會顯得有些雜亂不堪,而每個城市的生活服務又不成規模,比較零散。

口碑外賣:又是阿里一個充滿悲劇性的產品。口碑外賣的前身就是淘點點,從淘生活里面獨立出來以後,增長勢頭相當之猛,但是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2015上半年專題研究報告》卻顯示,淘點點的市場份額卻只有3.51%,已經掉出了外賣O2O市場第一梯隊。

口碑網:其實對於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增資口碑網60億,很多人都非常不解。阿里不是已經有淘寶生活服務,有美團了嗎?為何還有重新打造一個生活服務平臺?大家不知道的是,阿里雖然占有美團10%-15%的股份,但是美團王興卻並不怎麽聽馬雲使喚;而淘生活就像上面所講,每個城市的生活服務都不成規模,最重要的是缺乏地推團隊,而口碑網在這方面則恰好可以彌補。

喵街:喵街是阿里進軍購物中心O2O所打造的平臺,對標百萬騰聯合打造的飛凡。目前喵街已經在杭州、上海與10多家購物中心達成了合作,通過這一布局阿里將打造一個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購物體驗式吃喝玩樂服務。

淘寶電影:看電影是一個消費頻次相當高的O2O切入口,雖然阿里投資的美團有貓眼,但實際上貓眼跟阿里自有生態又是競爭關系。面對競爭對手紛紛重拳出擊電影,淘寶電影也加速了擴張進程,並對電影的互聯網發行權進行了鎖定。

阿里旅行-去啊:旅遊生活服務是整個O2O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去啊實際上是淘寶旅行改名過來的,也是阿里集團對旅遊服務的重視,將淘寶旅行升格為阿里旅行,阿里航旅事業部升級為事業群。去啊來勢相當兇猛,剛上來之際就推出“未來酒店”正面挑戰行業老大攜程。

1.2入口

支付寶:支付寶9.0版本推出來之後,增加了兩大新的元素,一個是社交元素,另一個則是生活服務場景元素。目前支付寶錢包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了2.7億,通過支付寶錢包可以實現淘寶購物、叫外賣、旅行以及周邊生活服務等。從阿里和螞蟻金服戰略增資口碑網60億來看,阿里是要通過支付寶為口碑網提供一個強大的入口,同時口碑網也是在補充支付寶的消費場景生態。

手機淘寶:手機淘寶作為淘寶的移動端,其用戶基數也不小。目前淘生活的服務還沒有形成規模,難以實現最後一公里突破,但是未來如果淘生活的服務都得到完善之後,不排除手機淘寶作為阿里O2O生活服務的重要入口。

UC瀏覽器:作為第一大移動互聯網瀏覽器,其入口優勢自然不用說。與手機百度采取的戰略一致,UC瀏覽器近日也推出了一個生活頻道,非常類似百度直達號。稍微有些區別的是,UC瀏覽器把戰略重心放在了新聞資訊上面,而生活只是其中一個小部分,而手機百度則主要是兩個,一個搜索,一個生活+。盡管UC瀏覽器目前還沒有把生活入口放在非常明顯的位置,但其入口優勢還是不可忽視。

1.3盟友

說到通過戰略投資來擴大O2O盟友陣營這一大塊,阿里則稍稍要落後於百度和騰訊。由此可見,阿里在O2O方面的布局實際上采取是自營為主+盟友為輔的戰略思路。

對比BAT在O2O上的布局,百度平臺與生態上最具優勢,加上三大入口的全面包圍,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支撐,形成了一整套為O2O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而騰訊在盟友的布局上最猛烈,不過未來可能會導致騰訊在O2O大戰上過於依賴盟友,不具備足夠的主導權,同時力量比較分散;阿里呢,在自營產品上投入力度非常大,不過阿里把重心放在了購物中心O2O上,在整個O2O生活服務方面,如果阿里未來不能控股美團,其口碑網將很難抵擋住團購三強。

總體看來,未來幾乎所有的領域都會湧現出一些優秀的垂直O2O,傳統企業也將借助這些平臺實現漂亮轉型,O2O的前景無限,我們不能因為一些O2O失敗者就否定了整個行業的價值。從O2O興起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大部分人湧進去最後都會被淘汰,“自己做不成,就說它不行,就說它的寒冬來了”這是弱者表現出來的行為。而從BAT三巨頭的布局來看,劉曠認為O2O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近幾年來,O2O行業經歷了好幾輪不同方向的品牌洗牌大戰。其本質是資本的無情角逐和排他之戰。在行業風險接近臨界點時,資本本能的趨利避害本能會促使其放緩進入O2O市場,客觀上起到市場洗牌,驅逐劣幣的作用。O2O市場的發展今後只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大。到頭來,實力不足的品牌將真的會被所謂的“寒冬潮”洗刷出去。

當然,號稱“改造傳統行業”的O2O,一定不能忽視每個行業的規則和玩法,只有進去之後才能體會到水深水淺,才能看到風景優劣。除了抱BAT大腿這個正確姿勢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問題等待著O2O創業者去解決,如何避免大批量的同質化競爭?某個生活場景或領域的O2O但凡有人涉獵,瞬間就會出現不止一家且實力相當的競爭者。而跨過低門檻,排除那些“偽需求”,抓住用戶真正的痛點才是王道。 任何一個O2O項目背後都是一個產業鏈條圍繞一個中心點來服務,選對好的需求點無疑就選對了起飛的滑行道

想起來李彥宏的一句話“越是熱的東西越要在自己腦子里面過一遍,看看這個東西是不是真是你的機會。”市場變化很快,機會太多,在這樣喧鬧的環境中,創業者千萬不能被表面的熱鬧所迷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優勢,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劣勢,埋頭苦幹。在當下的O2O時代,很多人天天想著依靠語出驚人就能技驚四座,而他們勢必會輸給那些“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的人,輸給那些懂得鬧中取靜、埋頭苦幹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礦,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25

粉碎政治忌諱有望晉身國會

1 : GS(14)@2016-03-15 15:07:59

德國經歷過由納粹黨管治的黑暗歷史後,右翼民粹主義成為被邊緣化的政治忌諱,但另類選擇黨打着反難民旗號崛起,粉碎了傳統政治光譜,甚至有望在明年晉身國會。美恩茲大學現代史教授勒德(Andreas Roedder)表示,自難民危機出現後,德國與歐洲各國一樣,右翼民粹主義運動變得常規化,但因德國人背負着二戰歷史,對右翼興起尤其敏感。事實上,今次並非德國在二戰後首度有右翼政黨躋身地方議會,如德國國家民主黨就先後在1960及1980年代當選;德國共和黨在1990年代也曾在議會中佔一席位,但每次右翼崛起僅是曇花一現,從未扎根主流。不過,另類選擇黨現在的聲勢卻比過去的右翼更浩大,《法蘭克福匯報》形容它已成為全國性政黨,民調甚至顯示該黨有望明年大選中,成為首個贏得聯邦議院議席的極右政黨。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5/195296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08

踩3吋鞋粉碎有喜傳聞 李嘉欣︰恭喜我肥咗?

1 : GS(14)@2016-03-19 22:16:36

很久沒有出席活動的李嘉欣,前日現身Tory Burch銅鑼灣利園新店的開幕活動,早前有報導指嘉欣再度懷孕,嘉欣穿上春夏系列的淺綠金線floral飄搖長裙,鬆身大露背設計,就好有夏天度假feel,不過她的肚皮就平坦,沒有隆起,而大露背設計就好性感,大騷玉背。現場記者上前恭喜嘉欣時,她說:「恭喜我肥咗?不知為何會這樣傳,大家太多心。」嘉欣表示見到別人的BB好cute都想有,不過生兒育女就耍隨緣,生BB並不是容易的事。更多時尚新聞,即上: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9/195364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5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