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強勢挑戰者》砸百億元送機上盒 壹電視再掀媒體新風暴? 黎智英獨家告白: 我砸錢做好的節目, 肯定有機會!

2010-11-15 TWM




黎智英一手打造的壹電視,證實將自十二月開始免費贈送電視機上盒,直接進入台灣家家戶戶的客廳。

在電視數位化的潮流裡,黎智英率先開了第一槍,勢將掀起電視圈的一波戰火。《今周刊》特別專訪黎智英,請他一談對於創辦壹電視的想法,以及壹電視要如何超越其他電視台,贏得觀眾的青睞。

撰文‧劉俞青 攝影‧吳東岳、林偉凱

繼《壹週刊》、《蘋果日報》之後,不管你喜不喜歡,接不接受,「壹電視」就要來了。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砸下超過百億元,將於十二月開始,挨家挨戶免費送電視機上盒;他說,壹電視一定成功。黎智英有備而來,勢將引發一場電視戰火!

二○○一年《壹週刊》首度登陸台灣,○三年,《蘋果日報》也來了,就此掀起台灣媒體的狗仔風氣,從此「黎智英」三個字,讓許多台灣人又愛又恨。

但無論多少人罵他,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如今的《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在台灣報紙與雜誌發行量的排行榜上獨占鼇頭。根據發行公信會(ABC)今年上半年 的發行統計,《壹週刊》一期平均發行量是十萬本,《蘋果日報》日平均發行量估計約五十萬份,更遑論有多少媒體轉載、沿襲壹傳媒報導的新聞內容,讓人不得不 正視「黎智英」這位港仔對台灣傳媒的巨大影響力。

黎智英說他愛台灣,賭台灣大好,這幾年來他在台灣置產,從北市內湖、北縣土城,一路買進台北市中心,二年前,《今周刊》專訪他時,他已大買超過一萬坪土地,如今他說他還在買,而且,一筆都沒賣過,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台灣還會更好」。

如今黎智英發下豪語,要進軍電視!今年七月,壹電視已經搶先在網路上開播,十二月,他決定送全體台灣人一個耶誕大禮,就是免費的電視機上盒(set top box)。

機上盒到底要送多少?一直令外界好奇。但根據透露,黎智英打算讓台灣挨家挨戶都能收看得到壹電視,台灣家戶數共有五百二十萬戶,黎智英是否也準備了同樣數目的機上盒?黎智英笑笑,不願正面回答。

比《蘋果日報》進軍台灣報業還要狠!

他不只要送機上盒,而且,免費收看壹傳媒提供的頻道內容,這種強迫放送的方式,比起九年前,《蘋果日報》以每份五元的方式進軍台灣報業,還要更狠。

據傳,壹電視的電影台已與美國八大電影公司簽約,未來新的強檔影片只要一下映,觀眾在最短時間內就可以看到;而其購物台業者也將與國內網購龍頭 PChome合作。電視圈正彌漫一股風雨欲來的緊張氣氛,黎智英這一次出手,讓所有台灣頻道商嚴陣以待。但對於這些有關壹電視內容上的傳聞,黎智英不願正 面證實,只說「保證讓大家耳目一新」。

無論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怎麼擋,黎智英以實際行動力與百分百的投入,首次對外界證實:這一次,他玩真的。

你當然還是可以不喜歡他,但無論如何,你應該正視他。

以下是他首次破除外界疑慮,在媒體面前暢談他對壹電視的想法與擘畫:頭一次有跳下來做電視的念頭,是三年多前,因為你只做平面媒體,真的很怕,怕有一天沒得做了。

而且台灣電視節目這麼爛,製作成本這麼低,我砸錢做最好節目,肯定有機會。

談投資

我砸錢,一集成本五百萬元沒問題!

我們不能用現在去想像未來的電視,時代不一樣了。第一,媒體不同了,有網路、有iPad、手機;第二,市場也不一樣了,以後是大中華的市場;第三是內容也 不一樣,以前的節目是做給歐巴桑看的,將來有了互動之後,是要做給所有人,例如上班族看的。媒體要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你問我會變成如何,我也不知道,但 我知道總之要變了,新媒體時代來了!

電視要怎麼做?一開始我估計大約花三十到五十億元,買頻道來做,後來看了幾家例如八大電視台等,機器都是舊的,人也是舊的,腦袋也是舊的,花幾十億去買這些舊東西?當時,我就決定跳下來自己做了。

後來NCC的事情則是意外,但我說NCC幫我們指路啊,本來以為是幾年後才要做的事,因為NCC,逼我們提前做,所以我說NCC給我啟發,這一啟發,把我從幾十億元的投資,一下子拉高到百億元以上,光是機上盒成本就超過一百億元,反正早晚都要來的,就做了!

我的機上盒是送的,看壹傳媒的頻道包括新聞台、綜合台都是免費,但此外,還會有國外的電影頻道等等,這些要看就要錢;另外,如果你要隨意選取,例如八點要看七點的節目,這部分也要付費,大約是一天五元。我一開始不向觀眾收費,只賺廣告商的錢,相信我,這樣就夠了。

我是生意人,這筆投資回收沒問題,不用擔心。首先,我砸錢,一集製作成本五百萬元沒有問題(許多談話性節目,一集成本只要十萬元),我們已經在做了;第 二,我百分之百全心投入,我是認真做事的人,每天晚上八點就睡覺,凌晨一點起床就開始想,用什麼資源可以做到最好?看哪裡不對就改,我是可以接受失敗的, 一直在錯中學,錯了就改,失敗就修,怎可能不成功?不可能的。

只要把節目品質做好了就不用怕。很多人說「content is king(節目內容最重要)」,我說不對,是「quality is king(有品質的節目才最重要)」,品質好,觀眾就自然會轉台,不用擔心收視習慣的問題,品質好就不怕沒市場。

談獲利

至少三年內一定賺,而且是很多錢!

我剛剛說了,現在是大中華的市場,現在大中華的黃金時段需要二萬多個小時內容,但現在市場只有五千個小時,你說好品質的節目會怕沒市場嗎?

我不是神仙,什麼時候才會賺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定賺錢,至少三年內一定賺,而且是很多錢。

我不是很多錢的人,我對錢其實沒有感覺,我說過我是生意人,我知道這絕對是一筆好生意,但你要問我會賺多少錢?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做事情沒規畫的,我只是每天解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我是傻孩子個性的人,方向對就認真做,賺多少錢不是我最在意的。

但你放心,我知道電視的重要性,它是直接進入家庭的,因此對家庭不適合的內容,我絕對不會做。壹電視畢竟不是《蘋果日報》、《壹週刊》,這些刊物你可以選擇買或不買,但電視不可能,它直接就進來了,除非我瘋了,否則這些不適合的內容一旦放進電視,我只有死路一條。

做和社會對立的事,有什麼好處?電視不能超越家庭倫理,這一點我很清楚。

但不做這些,我的壹電視還是和現在其他電視有很大不同。你看看(指向背後正在播出的壹電視畫面),光用眼睛看,就有很大不一樣,畫面多乾淨。

一年多前有一天,我在看台灣的電視,但我發現我背對電視,光用聽的,就完全懂,這不是電視,是廣播。我的新聞不一樣,它讓你用看的,就知道這條新聞在播什麼,這才叫電視。

比方說,一則火災新聞,我們會告訴你當時火場是什麼樣子,怎麼逃出去,讓你完全了解,這和現在的電視新聞完全不同。

我的壹電視一共用了七百個人,其中新聞的投入最多,也是最快可以創造營收的部門,綜藝也會很快,比較慢的是戲劇,這需要時間。但我們找來陳玉珊(三立「命 中注定我愛你」編劇)、蔡岳勳(「痞子英雄」導演),我們也和知名製作人王偉忠合作,製作費是目前他在其他台的五倍以上。我的錢當然不會白花,你等著看, 王偉忠將來肯定不得了;這樣的團隊怎麼可能不成功?

我現在全心投入做電視,做品質最好的節目,我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其他的包括《蘋果日報》、《壹週刊》我都不管了,其他競爭者我也不看,我一個人都不認識。

談人才

台灣有最好的人才,這就是競爭力!

這十年來,我對壹傳媒在台灣的發展很滿意,但賺的錢,眼前都要先虧給電視了,沒關係,我還年輕(黎智英六十二歲)。

最後我要說,未來十年最大的困難有二,一是頻寬不夠,不夠空間承載更多傳輸內容;另外一個則是不夠資源去做更好看的內容。前者不是我能控制,但後者,我必 須說,這市場太大了,需要有更多的人才匯集。本來台灣有很多很棒的創意人才,現在都跑到中國去了,這些人應該要回流,台灣有最好的條件做創意內容的製作工 廠,壹傳媒率先號召,希望這些資源趕快聚集過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在香港做電視?語言是最大問題。台灣說國語,才有中國市場,台灣還有最好的人才庫,所以我把我的動畫團隊三百人全設在台灣,因為台灣有遊戲產業,台灣人要知道自己擁有最珍貴的資源,這其實就是最好的競爭力。

找來沒有電視經驗的人擔任壹電視董事長黎智英、朱華煦為何一拍即合?

朱華煦是誰?在2008年之前,這三個字只在食品業的相關資訊上會看到,例如百事可樂、桂格食品,但如今,他是壹電視董事長。找來沒有任何電視經驗的人做電視,黎智英在打什麼算盤?

過去從來沒接觸過與媒體相關的職務,朱華煦在57歲「高齡」,接下壹電視董事長一職,應該說朱華煦「膽識過人」?還是起用他的黎智英勇氣可嘉?

「兩者都是吧!」朱華煦說,過去30年的職場生涯,他從事的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行業,身為美籍華人的他,在美國獲得工商管理碩士,曾任惠而浦大中華區總 裁、孟山都大中華區總裁,1998年進入百事中國,之後出任百事中國區總裁,這些經驗,讓他充分了解消費者的想法與行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特質,讓向來最 重視觀眾(或讀者)感受的黎智英頗為讚賞。據了解,黎智英相中朱華煦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電視正邁向新的時代,只有找來沒有電視經驗的人,才能有創新的作 法。

08年秋天,兩人初次見面,一談就是4個小時,再經過一個多月,黎智英就拍板,由朱華煦出任台灣壹電視的負責人。

朱華煦其實與台灣頗有淵源,1994年到96年曾在台灣桂格工作,是佳格的一號員工,與佳格董事長曹德風是好友。這一次回到台灣,他說,台灣變化不大,但這正是壹電視的機會,壹電視一定給台灣觀眾全新的感受,請大家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8

黎智英大虧十七億 也要拿下壹電視新聞台執照 壹傳媒 再掀台灣電視產業新風暴

2011-8-1  TWM




最晚年底前,打開電視,就可看到黎智英製作的節目。繼十年前壹傳媒引發的台灣平面媒體革命之後,一場台灣電視史上最大的顛覆與風暴,恐怕也將來臨。

撰文‧劉俞青

今 年六月,香港壹傳媒(○二八二;HK)去年度財報一公布,因為大舉投資台灣壹電視,導致去年由盈轉虧,全年度小虧二千萬港幣,當時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就宣 布,不僅今年不發股利,同時,由於壹傳媒還會持續擴大對壹電視的投資,未來幾年,很可能也不會發股利。黎智英這席發言,等於正式對外宣告,無論還要投注多 少成本,他對這張台灣電視執照,是要定了!

果不其然,七月二十日,黎智英赴國家通訊委員會(NCC)親自報告,企盼四年之久的新聞台執照,終於到手;算算從壹電視成立到拿下執照,黎智英狠虧超過十七億元,才取得這張「鑲金框銀」的執照,這可能是台灣電視史上最貴的一張。

黎智英的拚勁,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國內長期研習新媒體時代的博理基金會架構長賴麒宇直言:「我想不出他(指黎智英的壹電視)有什麼理由不會成功!」

提高戲劇製作費

自認新聞台才可快速有成績繼二○○一年台灣《壹週刊》創刊、○三年《蘋果日報》也跟著來台,如今,壹傳媒登台整整十年之後,這位台灣沒有人不認識的「狗仔大亨」,終於正式宣告:壹電視要來了!

黎 智英想從平面媒體跨行做電視,已經很久了,他在壹傳媒的年報上,「主席報告」一欄親筆寫下,「我們現在將目光轉向台灣的電視產業。寶島電視產業的情況,與 壹傳媒登陸當地前的印刷(即平面)媒體產業相似。明顯地,當地的電視產業素質欠佳、技術落後、缺乏優質頻道提供觀眾挑選。換言之,時機已到,壹傳媒繼改革 報章及雜誌行業的生態後,現要一舉革新電視產業……。」黎智英的主席報告絕非僅止於報告,事實上,早在去年十一月,《今周刊》專訪黎智英時,他首度對外大 談他對壹電視的想法,當時開出的理想、擘畫,都一一實現,包括從去年底開始大送機上盒、他的電影台播的影片要比HBO頻道更快更新,而且壹電視不怕別人抄 襲,黎智英打開壹電視大門,歡迎參觀,一組三百多人的動畫團隊,品質絕對不輸好萊塢電影製作,其中光是一個用三千顆LED燈描繪真人臉部動態的設備,要價 七十五萬美元,他甚至揚言要把戲劇節目每集製作費提高到新台幣五百萬元(目前台灣高成本的偶像劇,一集不超過三百萬元)。

事實證明,他已經在做了,目前還在線上播出的「拜金女王」,每集製作成本新台幣四百六十萬元,但這些,都還不是黎智英最想要的,他說:「新聞台才是最快會交出成績單的頻道。」如今,千呼萬喚,新聞台頻道終於到手,外界都等著看,肥佬黎要如何出手。

搶時間也要搶位置

未登場 枱下交易已熱呼呼台灣電視產業生態特殊,有線電視長期被系統商連手把持的惡質產業環境,就像一條馬其諾防線,整個電視產業因此停滯多年,一動也不動。如今,黎智英來了,他要來突破這道固若金湯的防線,能不能做到?

截 至目前為止,壹電視已經送出四十萬個機上盒,根據壹傳媒表示,平均開機率大約三成,換言之,如今壹電視的新聞台已經在全台約十二萬個家庭播放。接下來,拿 到執照之後,很快地,根據壹傳媒內部評估,最快在八月底、九月初,壹電視就可以登上中華電信的MOD(Multimedia on Demand,中華電信多媒體內容傳輸平台),按照目前MOD約裝設八十幾萬台,開機率二五%計算,約有二十萬個家庭可以收看,這個收視人口換算下來,大 約有○.一的收視。

但肥佬黎的算盤當然不僅於此,畢竟登上有線電視系統,讓民眾打開電視就可以收看,才是壹電視眼前最重要的事。

壹 電視總經理王子云直言,「接下來這個禮拜(指七月下旬),有好幾場硬仗要打。」目前已經有幾家系統商主動上門來探詢合作意願,而和凱擘、中嘉等大型系統商 的談判,也將在近期內登場,壹傳媒的談判有兩大方向「是要搶時間,還是搶好位置?」王子云的答案是:「兩者都要。」所謂搶時間,是指不管頻道位置,能上就 先上,目前有線電視新聞台的區段是從五十台到五十八台,但壹傳媒一時半刻要介入的難度恐怕相當高,因此眼前即使是後面七、八十台的冷門位置,在搶時效的前 提下,無論是購買或租用頻道的方式,能上就先上了。

但明年一月,國內所有頻道將有一次換約潮,屆時壹傳媒無論如何,要卡進這個「黃金區段」,要怎麼卡位?要付出多少代價?誰會被擠出去?將高度考驗各系統商如何看待壹電視帶進的收視率價值。

「放 心,系統商不會對壹電視築起馬其諾防線。」一位系統商大老斬釘截鐵地說。在「利」字當前下,儘管壹電視絕對是所有頻道商可敬可畏的對手,但只要壹電視能夠 帶進亮眼的收視率,「誰會和銀子過不去?」壹電視重金製作的「拜金女王」,已經賣到其他頻道上映,而目前許多三立電視台的節目,也都已經賣給壹電視播出。 此外,中天、緯來都已經和壹電視有業務往來,壹電視還沒正式熱身登場,但枱面下的交易已經熱呼呼。

預計今年年底前,打開電視,觀眾就會看到黎智英精心製作的新聞台、電影台。肥佬黎的媒體就要直接從平面,躍上電視頻道,更直接走進每個台灣人家庭,這一次,黎智英會怎樣顛覆台灣電視產業,值得觀察。

壹 傳媒登台10年,從平面轉戰電視2001年 台灣《壹週刊》創刊2003年 台灣《蘋果日報》創報2007年7月 壹電視成立2009年 壹電視正式向NCC申請成立綜合台、娛樂台、電影台、體育台2010年3月 NCC發給電影台、體育台執照2010年7月 壹電視新聞台網路開播2010年12月 機上盒開播2011年7月 NCC發給新聞台執照

製表: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94

美顧問業新風潮 「打工仔MBA」搶市

2013-11-18  TCW 
 
 

 

十月份,《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指出,顧問業生態大轉變,小型顧問公司為搶市祭出「租用MBA」的手法,已經為整體產業帶來結構性影響,市場老大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等產業龍頭恐無法等閒視之。

上市專案接案價差十二倍

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考量。《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舉例說明,一般顧問公司接下新產品上市定價計畫專案,一開口就要價兩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萬元),但租用MBA卻只花一千五百美元就搞定,兩者相差逾十二倍。

所謂租用MBA,概念源自哈佛商學院的課程「鐘點書呆子(HourlyNerd)」,今年二月才成立,至今已吸引來自各大名校九百多位MBA駐站服務,主要是提供「價廉物美的鐘點顧問諮詢」,舉凡新市場進入分析、財務模型建立等,採取鐘點計費的MBA統統都可一手包辦。

根據英國倫敦的臨雇管理協會(Interim Management Association)統計,去年全球企業界對短期的臨時管理諮詢需求增加,業務量成長約一三%,吸引不少MBA加入搶錢一族:根據《彭博商業週刊》,時薪區間低自數十美元,上看百餘美元,勤快一點的接案者月平均收入甚至高達五千美元。

對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的阿札(Abe Azar),和哈佛商學院的慕薩卡雷卡(Marta Mussacaleca)來說,加入租用MBA,除了打工賺外快,更重要的是獲得實戰經驗,充實個人履歷,為將來職涯鋪路。

開創離職婦女就業第二春

此外,租用MBA這類平台也成為離職婦女二度就業管道,像是今年五月才由華頓商學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畢業生創立的技能橋(Skillbridge),執行長潔雅庫瑪(Rajeev Jeyakumar)說,除了正在攻讀學位或初出校園的MBA外,也有一成到一成五的「麥肯錫媽媽」(McKinsey mom):曾經回歸家庭養兒育女,如今正計畫復出職場。

《哈芬頓郵報》觀察發現,無可否認,像低價提供等值服務的租用MBA模式,對業界來說是具有顛覆性的做法,因為雖然目前租用MBA的客戶多為中、小企業,但是大企業面對價廉卻等值的服務,遲早也會跟進。

不過,《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卻相對保守,像麥肯錫這種全球頂尖的顧問公司,即使曾經深陷安隆(Enron)事件的假帳醜聞,但它扎根業界的深廣人脈及長期累積的專業,對企業客戶而言,仍是一塊深具魔力的金字招牌,短期內難以被超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24

美國企業債券市場的新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25

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債券市場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在危機之前,諸如美林證券、摩根大通和雷曼兄弟這樣的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一直利用其龐大的交易部門做市,“潤滑”債券購買者和出售者之間的關系。然而危機以後,受監管新規等因素的影響,投資銀行自身持有的債券數量已經大幅下滑。Marketwatch寫道: 交易商(做市商)賬戶上持有的(債券)數量減少意味著它們不能無條件地購買投資者嘗試出售的債券,特別是大批量出售。但另一方面,危機後經濟低利率環境這個主要特征,已經導致很多新發行者湧入市場。新企業債的發行量已經大增,因為發行者急於鎖定仍然吸引的利率水平,而投資者也在尋求相對較高的企業債收益。 (綠線代表投資級和高收益共同基金凈資產和債券ETFs規模,藍線代表交易商持倉) 交易商持倉的減少加上未償付企業債規模的上升,意味著持倉轉手量的上升和願意操作這些交易的機構數量的減少。交易商資產負債表上一度持有約4%所有未償付企業債券,而現在的持有比例已經跌至接近0.5%... 畢竟債券和股票不一樣,一家公司一般只有一種股票,通過股票交易所,股票投資者可以廉價快速地交易所持有的股票。然而,一家公司可能有數十種未償付債券,每只債券都有各自不同的條款,債券的多樣性增加了公司的融資靈活性,但同時導致難以保證其流動性。雖然不少大型金融機構(包括貝萊德和高盛)希望打造象股票一樣交易債券的電子交易平臺,但暫時尚未收到實質性的效果。 這導致了保護價值6.6萬億美元企業債市場免受沖擊的“緩沖器”正在消失,成為了債券持有者新的風險: 同時,新債券的發行已經大幅增加了市場的規模,盡管作為幫助債券在二級市場轉手的關鍵助推器交易商(做市商),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願意操作這些交易。結果是,債券市場充滿了新發行的證券,但在首次出售以後,它們的定價和交易都變得“不流暢”。金融危機導致的流動性蒸發,已經改變了大型資產管理者持有和交易債券的方式,進而影響了投資共同基金和ETFs的散戶投資者。其中的利害關系為: 買家為持有具有流動性的債券支付溢價; 需要緊急出售債券的投資者發現債券價格並不穩定; 來自債券市場的無序拋售可能導致收益率大漲,而投資組合價值大跌。 而在今年年中美聯儲開始討論縮減QE的時候,當前債券市場的弊端已經顯現: 夏天的債券拋售促使了企業債市場出現伴隨大規模價格波動的短暫回調,雖然投資級別的債券價格很快就恢複了。如果一個信貸事件或利率市場再次引發另一次恐慌性拋售,在沒有交易商作為緩沖的幫助下,這可能會嚴重擠壓市場,並進一步加劇價格的波動。令人擔憂的是,一場溫和的拋售都可能導致崩潰,並把抵押貸款和企業債券的融資成本大幅推高。 ...在金融危機以後,投資者已經連續數年把大量資金投入到企業債中,但如果市場情緒突然逆轉,這可能變得一片混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56

環保風將起:從環保產業變革看環保新風口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06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1 09:47 編輯

環保風將起:從環保產業變革看環保新風口

作者: 鄔煜

導讀:明年是規劃的大限年,同樣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預熱年。展望2015年,對於環保產業,由於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會出現集中上項目的情況,同時再疊合“水十條”、“土十條”以及“十三五”規劃的準備,未來1年的時間將出現項目投資和政策出臺的小高峰。目前看來,產業的變化正在沿著我們構建的趨勢前進(G2B→B2B→B2C),環保產業本身也正處於變革的浪潮中。伴
隨著2015年的臨近,我們認為綜合目前的市場情緒以及產業變革的進度,風將近!
跳出常規邏輯,從產業趨勢的演變角度,我們仍然從重構角度出發,推導出下一階段環保的最大風口所在,供朋友們予以參考!環保風將起:從環保產業變革看環保新風口


邏輯推導

1、三方關系的重構→政府關系的削弱,導出第三方治理、PPP以及國企改革的機會

2、商業模式的重構→傳統環保制造業的升級,導出智慧環保的機會

3、資本行為的重構→門口的野蠻人蓄勢待發,導出平臺型企業的機會

明年是規劃的大限年,同樣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預熱年。展望2015年,對於環保產業,由於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會出現集中上項目的情況,同時再疊合“水十條”、“土十條”以及“十三五”規劃的準備,未來1年的時間將出現項目投資和政策出臺的小高峰。


自環保被列為“十二五”戰略新興產業之後,近幾年受到市場的關註度極高,同時加入資本市場的環保企業也大幅提升,從早期僅有的桑德環境等少數企業拓展至大氣處理、水處理、固廢處理以及環境監測等全部細分領域。


環保板塊的市值占比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提升的因素一方面是環保企業的擴容,另一方面在於企業本身市值的提升,從二級市場投資角度看,我們更為關註後一種情況。


從這幾年的環保板塊表現看,市值波動除了少數企業之外,還是比較大的。波動的原因一方面是業績,但是更為明顯的是估值波動,而影響估值的要素呈現出明顯的主題特性,也就是風。

縱觀這幾年的環保板塊走勢,風起風落:

  • 從 2010 年9 月環保被國務院列為七大戰略性產業之首後,市場對於環保的關註度也空前提高,導致了環保股的估值普遍不低,這個階段主要反映了市場對於環保政策的預期。
  • 進入2011年後,在整個悲觀的市場情緒以及相關環保個股的業績普遍低於預期的雙重影響下,環保行業持續走弱。
  • 進入 2011 年7 月後,環保股又迎來一波小行情,同樣是市場對於環保政策即將出臺的預期,尤其是對環保大會召開以及環保“十二五”規劃的政策預期。
  • 進入2012 年後,情況和2011 年類似,在悲觀的市場情緒和業績大幅低於預期的影響下,環保板塊同樣持續走低,並且在上半年政策真空期期間,環保板塊基本處於估值消化階段,很少有超額收益。
  • 2012 年5月後,自總理表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將投入5萬億之後,一些環保細分行業規劃陸續出臺,帶動了環保板塊持續走強,這同樣是市場對於環保政策出臺的預期。
  • 進入2013年之後,在霧霾圍城遍布全國的背景下,國家對於大氣治理的力度和決心空前提升,並且伴隨大氣十條的出臺,更是直接推動了大氣板塊為主導的環保板塊行情。
  • 進入2014年之後,環保板塊整體處於估值消化階段,在其他主題層出不窮的背景下表現並不明顯,僅有少數企業由於並購等原因出現較為獨立的行情。


在這幾年環保股風起風落之際,我們明顯看到政策、事件等主題對於風起的推動作用,但是在風落之際,往往伴隨著業績低於預期或者政策真空期階段。


但是我們發現在2014年,情況不同了,當年其實並不缺政策預期,水十條等更是預期了近一年,但市場給出的答案卻是風不在了,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在前期已經反複強調過,並且為此構建了環保產業的關系論以重構投資邏輯。目前看來,產業的變化正在沿著我們構建的趨勢前進(G2B→B2B→B2C),環保產業本身也正處於變革的浪潮中。伴隨著2015年的臨近,我們認為綜合目前的市場情緒以及產業變革的進度,風將近!


在風將近的當下,如何布局環保產業,我們並不建議按照之前的政策預期邏輯,而是根據我們結合產業和市場情緒構建的環保關系論以及以此為基礎構建的環保痛點論的方向去布局,這是最為符合產業趨勢,同時也是最具投資機會的幾大方向。


以下是我們的邏輯推導↓↓

1、三方關系的重構政府關系的削弱,導出第三方治理、PPP以及國企改革的機會

關系是環保企業繞不開的一道坎,尤其是中西部的環保市場更甚。目前環保的最大買家仍然是政府,即使客戶是排汙企業,政府在之間的話語權也很大,因此在政府直接決定訂單的時代,政府關系自然就成了產業最核心的資源。

在當下,根據之前的分析,在環保各參與方的關系中,政府的層級在逐漸削弱,如公開購買服務、PPP模式的試點、甚至通過反腐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效率等。這些變化我們認為從根本上講都是為了逐漸改變作為環保大買家政府的權責,逐漸從老爺向服務轉變,這個轉變直接導致的就是企業-政府關系的改變,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但是趨勢不會變。因此對於環保企業,完全可以抓住政府對環境需求變化推動的產業變革進行業務拓展和布局,傳統的老思路可以變一變。

這層機會導出的布局領域為第三方治理、PPP以及國企改革的機會。

第三方治理:大氣-國電清新;水-萬邦達、中滔環保、海拓環境;固廢-東江環保、雪浪環境。

國企改革:菲達環保、城投控股、低估值國企水務企業。

PPP:康達環保。


2、商業模式的重構傳統環保制造業的升級,導出智慧環保的機會

目前環保企業仍然多屬於傳統制造業和工程範疇,雖然蛋糕在放大,但是由於壁壘並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在加劇,因此企業分得的蛋糕其實並不一定多,並且在大幹快上的產業慣性背景下,容易出現錢花了、但環境仍壞了的怪現象。

在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如何規避和改正這樣的怪現象,我們認為也必須將環保產業逐漸融入產業升級的大趨勢下,至於如何升級,我們構想大數據+雲計算+環保構建的智慧環保體系在未來將逐漸鋪開,成為產業升級的大趨勢,目前已經有不少環保企業在著手做準備。

因此,在商業模式重構這條主線,我們看好環保制造業升級這一大趨勢和方向,導出了智慧環保的機會,這同樣也是估值重構的機會。

智慧環保:雪迪龍、桑德環境、浩澤凈水、聚光科技。


3、資本行為的重構門口的野蠻人蓄勢待發,導出平臺型企業的機會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投資行為也在多元化,背靠上市公司的資本合作以及一二級市場的聯動行為日趨增多,門口的野蠻人已經蓄勢待發,一級市場投資者逐漸下沈以定增、並購基金以及市值管理等方式間接進入二級市場的行為已經成為業內常態。

在這個背景下,考慮到環保產業在國家戰略中的特殊定位,未來長時間都將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因此環保產業也就成為野蠻人們蓄勢待發的對象,而從一二級市場聯動的角度看,規避單純的股價訴求,我們更為看好資本方以上市公司作為環保整合平臺的資本運作,憑借資本方的資金和資源優勢,加上上市企業的平臺優勢,具備市值持續提升的潛力。

門口野蠻人:中山公用、國中水務

(來自 CleantechWatch)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37

搶外賣打車軟件之後的互聯網新風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10

2014年11月13日,在鄭州會展中心,百度外賣派出促銷人員舉著“免費領午餐”的牌子。 (CFP/圖)

互聯網投資的風向已經發生了變化。幾年前,大家搶的是入口。現在,搶的是場景,哪個公司提供的服務被用戶使用的頻次高,就投資哪個公司。而外賣顯然是用戶使用頻率較高的領域。

繼打車軟件大戰之後,外賣網站成為互聯網公司紛紛涉足的新風口。但如何避免重蹈團購網站混戰後大批倒閉的覆轍,對這些外賣網站是一個重大考驗。

自從四個月前餓了麽這家外賣網站獲得新一輪3.5億美元的融資後,外賣網站突然成了各家互聯網公司的心頭肉。

互聯網巨頭們也早已押註外賣市場。阿里推出了淘點點,百度上線了百度外賣,騰訊、京東和大眾點評則聯手投資了餓了麽,團購老大美團網也上線了外賣業務。

其實從打車軟件開始,互聯網投資的風向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幾年前,大家搶的是入口,哪個公司吸引的人多,就投資哪個公司。現在,搶的是場景,哪個公司提供的服務被用戶使用的頻次高,就投資哪個公司。而外賣顯然是用戶使用頻率較高的領域。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多年來一直在尋找風口。團購網站火的時候,他投資了拉手網,但後來被美團打敗。幸運的是,餓了麽成為當下站在新臺風口上的公司。這家外賣網站的第一輪融資100萬美元正是來自金沙江創投。

在這一輪外賣競賽中,餓了麽和美團外賣走在前面,被業界稱為雙寡頭。兩家公司都宣稱自己拿下了大概1500家左右的高校,平均每天銷售100萬份左右的外賣。

但隨著新玩家紛紛出現,這個行業也在重演當年團購行業混戰的局面。想想團購網站大批倒閉的舊事,外賣網站會否重蹈覆轍?

兩個85後

2008年,兩個85後——張旭豪和康嘉——在上海交通大學制冷與低溫工程專業讀研究生,兩人住一個宿舍,經常因為打遊戲而叫外賣。後來兩人幹脆自己做起外賣生意。

一開始是做上海交大的外賣市場,他們打敗了一個自己師兄創辦的外賣網站“小葉子”,然後拿下了上海市高校市場,最終做到上海市外賣市場第一名。創辦餓了麽之後,張旭豪和康嘉分別擔任這家外賣網站的CEO(首席執行官)和CSO(首席戰略官)。

最早的時候,他們是給美國的訂餐網站GrubHub發郵件,想要對方投資,但被告知不投中國公司。最後,這個項目到了金沙江創投的面前。

朱嘯虎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他第一次見到張旭豪和康嘉,是在他擔任評委的一次科技創業基金比賽上。當時,還在上海交大讀研的這兩個年輕人獲得了第一名。比賽結束後,朱嘯虎給他們發了名片,說歡迎他們找他融資。

2011年,朱嘯虎再次見到兩人。當時外賣行業沒什麽人關註,投資圈都在投團購網站,他提了好幾個刁鉆的問題,比如餐館老板通過網站接單是需要給提成的,很多餐館就私下跟用戶對接,你們怎麽辦?兩人給出的答案是,取消傭金制,實行年費制。這一回答讓朱嘯虎很滿意。

“我當時覺得,他們幾個20歲出頭,能有此眼光,很不容易。而且我自己也是上海交大畢業的,就支持了他們一把。”朱嘯虎說。

在上海市場站穩腳跟之後,這家外賣網站開始向全國擴張,先期進入的是北京和杭州兩個城市。

進入北京時,他們選擇複制上海的成功經驗,從清華北大附近一家日本料理店下手。因為地理位置不好,這家日料店快撐不下去了,他們建議它專註外賣,結果餐館起死回生。康嘉說,這個餐館老板後來結婚的時候還請他們去喝喜酒。

在盈利模式上,康嘉表示,目前網站收入主要是三塊:一是餐館的競價排名,二是網站給餐館提供的IT系統和軟件方面的服務,三是配送費收入。

在他們現在所覆蓋的250個城市里,跟商家大多數的合作模式是充當商家和顧客信息橋梁的角色,即用戶通過他們網站下單,訂單給到餐廳,餐廳自己送餐。過去他們向餐廳收取的是提成,後來改成了年費制,現在基本是免費模式。

朱嘯虎認為,做外賣應該是先輕後重的節奏。一開始集中資源擴張,做成一個全國性的平臺,具備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之後,就必須把模式做重一些,比如提供自配送服務,這樣才能把用戶的忠誠度做出來,並形成市場壁壘。現在,餓了麽只在北京和上海兩地有自配送隊伍,大概1000人左右的規模。

不過,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做一個移動的商業平臺。“李嘉誠說過,對服務業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地段、地段和地段。我們要建立一個一小時的服務圈。你希望一小時送到的東西,我們都會提供。”康嘉說。

外賣網站的送餐車在街頭越來越多。 (CFP/圖)

新風口

當年就跟踢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的外賣網站,在今天成了投資人和互聯網巨頭們眼里的香餑餑。

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王慧文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2012年底的時候,美團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開始考慮開發新的業務增長點,考察了五六個行業後,最終鎖定外賣市場。王慧文是美團網創始人王興的清華大學室友。

2013年美團上線外賣業務的時候,發布了一篇《出師表》,提到外賣是一個比團購還要大的市場,所有不參與這場戰役的團購網站都將在這一波O2O浪潮中出局。

康嘉也對南方周末記者預測,目前外賣占據中國餐飲業市場的10%左右,三年後預計將達到30%左右。

在國外,在線外賣市場已經出現了成功上市的公司。2014年4月,美國在線外賣網站GrubHub在紐交所上市,上市一年來,股價比較穩定,目前市值38億美元左右。同時,外賣也成為美國互聯網巨頭爭奪的對象。2014年6月,美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Priceline就以26億美元收購美國領先的網上訂餐平臺OpenTable。

到今天為止,圈內公認的在線外賣市場的前三名是餓了麽、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不過,目前沒有數據統計機構給出具體的排名順序。更多的對手還在路上。

2014年,餓了麽狂飆突進,2014年初只有20個城市,一年後是250個。人員從200人擴充到4000人。這像極了當年團購網站的光景——很多剛大學畢業沒幾年的人,管理著一個城市的站點。

當年這些管理問題讓很多團購網站倒下,對於外賣網站來說,如何避免重蹈團購網站倒閉的覆轍,是一個重大考驗。

對消費者來說,能從外賣網站們的競爭中占到的便宜估計不會太多。餓了麽和美團方面都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外賣行業跟打車軟件市場有很大不同,未來外賣市場的競爭,補貼等價格戰手段將很難奏效。因為坐出租車的用戶體驗都差不多,但外賣不一樣,用戶在意的是飯菜是否好吃。

而且,補貼對於高校市場可能有效,但對於寫字樓市場和社區市場來說,補貼效率很差,特別是白領們,更關心的是服務體驗而非價格。所以,擁有多少優質餐館資源以及送餐速度,是一家外賣網站能否立足的關鍵。

王慧文說,外賣行業從需求來說,高校市場需求最大,其次是寫字樓,最後是社區。從市場空間來看,社區最大,寫字樓次之,校園市場最小。但校園市場雖不大,卻容易進入,最難做的是社區市場。

在高校市場,兩家的優勢都很明顯。餓了麽起家於高校,王興做美團之前做過校內網,對高校市場十分熟悉。對於白領市場,美團有商家資源的優勢。而在餓了麽的投資人里,京東和大眾點評等都在白領市場有不錯的口碑和影響力,能幫助他們發展白領用戶。

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社區市場。寫字樓附近的餐館店小顧客多,就餐環境擁擠,飯菜也不那麽可口,大家願意接受外賣。社區的餐館則占地比較大,飯菜也相對可口,所以人們更願意去社區餐廳直接點菜,要讓他們待在家里用外賣網站訂餐,就得要求外賣網站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

餓了麽和美團都把提供自配送服務當做提升服務體驗的重要手段。但正如王慧文對南方周末記者所說的,對於外賣網站來說,自配送以後將是一個標準化產品,是外賣網站的標配。

但要真正建立一個能覆蓋一小時配送圈的自配送隊伍,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長時間的等待。這點,京東建立自己的配送隊伍所花費的資金和時間,已經證明了這項工作的艱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07

每年兩萬億, 環保成投資新風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5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0 08:29 編輯

每年兩萬億, 環保成投資新風口
馬維輝

剛剛結束修改30多稿的“水十條”,環保部環境規劃院還沒來得及喘一口氣,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又來了。

在2015第十六屆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環保“十三五”規劃最大的變化就是改變了過去以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思路,轉而以質量改善為核心。

編制的最大難點,則在於對“環境小康”的理解。吳舜澤表示,2020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不可能,也不現實,“十三五”期間保基本、保底線才應是“環境小康”的核心思路。

不搞“環保大躍進”

“十三五”規劃可能是近幾次五年規劃里最特殊的一個,因為中國經濟全面進入“新常態”了,想從“十一五”規劃、“十二五”規劃平推過來已不太可能。

無獨有偶,環保“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思路也進行了調整。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誌全歸納為三大轉變:從總量控制導向轉向質量改善導向,從防治一次汙染轉向防治二次汙染,從單獨控制特別汙染物轉向多向控制多種汙染物。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從總量轉向質量。過去抓總量控制,每年核算一下數字,比前一年減了多少,結果最後常常演變為“數字遊戲”。減排年年超額完成任務,但公眾的實際感受卻是環境越來越差。現在改為質量目標,與公眾感受更加接近。

不過,總量目標仍會保留。吳舜澤說,“十三五”期間會繼續把總量控制作為約束性指標,再適度增加一些質量控制的約束性因子。

眾所周知,2020年我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理解“環境小康”成了環保“十三五”規劃編制的一個難點。吳舜澤表示,大家對此可能有些誤解。在他看來,2020年很難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系統平衡,總體判斷要到2050年才能實現。

據吳舜澤分析,短板還是在生態環保和農村,而且全國960萬平方公里、31個省、300多個地級市,不可能同步進入“環境小康”,一定有一部分城市或地區要掉隊。在這種情況下,保基本、保底線才是“環境小康”的核心思路。

至於保底線的內容應包括:治理重度灰霾天氣,消滅黑臭水體,切實保障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安全,還要健全環境風險全過程管控機制,及時應對突發環境事件,保障群眾健康等。

吳舜澤表示,基於小康指標的環保“十三五”規劃目標應該是:到2020年,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土壤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系統完整,生態文明水平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

例如,到2020年,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率先達標,長三角達到目前珠三角的水平,京津冀達到目前長三角的水平;到2025年,長三角達標,京津冀達到2020年長三角的水平;到2030年,包括京津冀在內的全國80%的城市都要達標。

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環保“十三五”保底線,既是現實的選擇,也更加合理。因為環境問題是幾十年快速發展造成的,治理起來也需要“歷史的耐心”。

在他看來,發展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前不久,他到英國倫敦調研,發現英國能夠克服霧霾不是因為放棄了工業化,而是由於開采到更加清潔的油氣田,能源結構發生改善,才使得汙染下降。

“特別要警惕‘環保大躍進’,如果是以犧牲發展換來的,就有可能發生大問題。”常紀文說,如果跨越不了“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各種“十條”都將是水中月、鏡中花。

企業如何分享盛宴

即使不搞“大躍進”,新政策的出臺對環保產業發展的利好也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吳舜澤的計算,近年來,我國每年的環保投入約為一萬億元,而“大氣十條”、“水十條”和“土十條”頒布後,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上升到每年兩萬億元左右。

以上海為例,環博會高峰論壇期間,上海環保局局長張全表示,過去15年,上海已經實施了5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政府承諾每年的環保投入不低於GDP的3%。就在今年,上海市又推出了新一輪的“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在空氣、水源、土壤、工業等八大領域安排了230多個重大項目和中小項目,3年累計要投入1000億元左右。

這其中,很多都是環保企業的機會。張全舉例說,上海的VOC總量還比較高,相當於十年前的二氧化硫,遍布於工業的各個領域。重點企業大概有2000家,都需要進一步改善治理,環保企業可以“積極跟進”。

另外,上海市政府還打算把原先一些體制內的業務讓渡出來,例如一些環境監測和環境咨詢業務,將從事業單位讓渡給市場,這樣還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

企業嗅到了商機。臺灣仁維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專員呂奕良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相比中國臺灣地區,大陸“更有錢”,環境治理的力度也更大,所以非常希望能與大陸的地方政府或企業合作。

本報記者在中國環博會現場采訪,幾乎所有的受訪企業都表示,生意比以前好了。常州金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雪琳表示,他們企業不做廣告,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客戶主動找上門購買他們的設備,主要原因是政府對排汙企業要求更嚴了,過去,排汙企業只需要買一套“假設備”,檢查來了應付一下,平常都不用開;現在,治汙設備不但要有,而且必須運行。

不過,在常紀文看來,企業有些過於樂觀了:環保產業要想發展,還有一個瓶頸就是“缺錢”,因為環保是要“花錢”的,而地方政府目前普遍負債累累,民眾為環境服務買單的意願也並不高。政府希望通過PPP的模式引入社會資本,解決資金問題,但社會資本目前仍處於觀望階段,積極性不高。如果不解決資金問題,環保產業還是發展不起來。(轉自:微信號:馬維輝(chinatimes))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00

當談論“金融+”新風口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6/152818.shtml

導讀 :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11月5日,由天風證券與創業家集團聯合主辦的“金融+,風已來”首屆跨界金融同學會在北京798悅·美術館成功舉辦。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樂蜂網創始人李靜、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翟晨曦等十余位重量級嘉賓展開了一場金融領域的思想碰撞! 

“金融+”的提出,一方面是順應宏觀經濟變革趨勢,即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要求金融機構能及時洞察、發現、並積極整合服務和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在互聯網等多種業態交叉融合帶來的沖擊下,企業在面對轉型過程中會出現方向和需求上的困惑,金融機構需站在企業的角度,從實際問題出發,幫助企業理清方向和需求,從而真正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

本次同學會現場,嘉賓們圍繞“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跨界服務融合”,這兩個“金融+”的核心要素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從多個視角解讀了“金融+”的本質。

下面讓我們快速回顧嘉賓精彩觀點。

1、打通融資需求與理財需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創業已不僅是創業者的事務,而是屬於整個社會的財富機遇。

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

金融公司未來要打通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理財需求,以及龐大的年輕創業者的融資需求,成為中間的橋梁。一旦打通,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業大國,也是最大的金融創新國家。我們國家這些年從B2B,到互聯網券商,到互聯網私募,慢慢都在打通。

創業者要學會通過類似黑馬會、牛頭網等平臺完成互聯網眾籌,融到創業中的第一筆錢。從過去依靠天使、投資人和VC到今天依靠眾籌+新三板的模式,而這樣一個金融制度的安排,是適合大眾創業時代的。

filehelper_1447668014108_78

2、金融體系為何變化如此之快?

從互聯網金融到P2P理財,從央行雙降到利率市場化、國際化,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變革,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的。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益平

第一,中國金融體系規模雖然很大,但以銀行為主。而銀行則極其不適合支持創新創業的活動,所以從經濟轉型來說,我們需要金融轉型跟它配合。創業活動很活躍的地方必定有很多金融創新在發生。第二,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幹預很嚴重,市場沒有發揮全部作用。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限制和管制將逐漸取消,這也將加劇金融體系的競爭。第三,以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革命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成為了金融領域很重要的工具。

filehelper_1447668022053_72

3、當“跨界女王”遭遇跨界金融

從國內最具風格主持人到成功的商界女性,再到投資人。身兼三重身份的李靜在娛樂界及互聯網行業之間遊刃有余,其個人經歷更是有著跨界般的傳奇色彩。

東方風行董事長、樂蜂網創始人 李靜

我今天回想起來,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你的好奇心和命運的安排。我大學學的是手風琴獨奏,非常難找到專業的工作,所以畢業以後進了電視臺。29歲時因為感到在央視熬不出頭,各方借錢成立了傳媒公司。在這期間我才了解到什麽是融資,什麽是券商。後來又碰到了紅杉,創立了樂蜂網,首次將觀眾變成了我們的用戶,完成了即看即買的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第一次感受到跨界的力量,感受到了跨界的能量。

filehelper_1447668033060_62

4、從“互聯網+”到“金融+”

2012年,易觀國際創始人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理念。而金融+則跟互聯網+有很多相似性,他們都是以跨界的形式完成產業的融合。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 楊彬

“互聯網+” 十五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投關鍵詞,十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賣貨,五年前意味著你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做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金融+”要想真正落地,一定是要把我們企業的創新金融化,把我們的業務金融化,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基於互聯網的創新。我經常愛講“互聯網+”它表面上是縮短了我們跟互聯網的距離。你要想完成基於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是跟互聯網發生化學反應,而“金融+”就是這個化學反應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

filehelper_1447668045643_61

5、說文解字,在歷史尋找金融的足跡

讓我們懷舊中國文化,從“金融”這兩個字去剖析它的本質。

天風證券副總裁 王琳晶

“金”字象征著覆蓋,也有資源的屬性。“融”字左邊它是一個炊具,把固體變成液體,反映出來是液化的過程,即流動性。

把“金+”和“融+”形成“金融+”的時候,它意味著什麽呢?如果說“金”代表數量,“融”就代表了速度,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資金和更快的資金流轉速度。“金”和“融”後面加上一個“+”,即和實體產業去結合,就會給產業帶來規模的擴張,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個超前的發展,在與金融結合比較好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超過加、積的效應,會成為冪的效應。

filehelper_1447668055006_42

6、“金融+”,“+”出怎樣的關系?

“金融+企業運作”、“金融+跨境”,每一個維度都將在未來產生新的變化。

天風證券副總裁  翟晨曦

什麽是“金融+企業運作”?我們有很多互聯網企業,他們除了知道有天使和PE,不太知道還可以發債券,可以上新三板,可以在初期不要賣那麽多股權,也可以融資;比如,你可以發優先股,當存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完全可以用類似債轉股的模式發行債券。所以,金融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為大家提供服務的。

“金融+跨境”又是什麽意思呢?中國的利率正在市場化、國際化,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由傳統行業資本支撐的密集型經濟體,轉型成為不需要太多資本但更依賴人與智慧的這種成長類企業來提供服務的經濟體。對於初創期的企業,可能拿到錢最重要,慢慢地如果你走向成長型的企業,在哪里拿錢,拿什麽幣別的錢就很重要。當你有錢了,拿著不同幣別的錢是不是要做不同的資產配置,也成為你要考量的問題。所以說“金融+”正在邁向跨境全球化。

filehelper_1447668075296_25

聽完學長們的精彩分享,你是否已經對“金融+”的未來趨勢有了全新的理解,並開始對跨界金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下面讓我們以Q&A的形式,用最接地氣的問題為你剖析當今的創資環境。創業者們千萬不要錯過哦!

提問:

創業公司上市,納斯達克、A股、新三板,如何選擇?

回答: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表示作為創業公司選擇上市地點、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與發展階段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企業客戶基數規模已經確保在行業當中處在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而且增長相對穩定,收入和利潤也達到了納斯達克要求的基本指標了,便可以考慮主板。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初創企業,有了兩年實際的運營能力,處在爆發成長初期階段或者是在爆發成長的階段,則是可以積極考慮一下新三板。

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則提出除了以上提到的資本市場外,私募正在成為融資新藍海。通過私募的方式來融資,甚至可以把券商機構放在一邊,直接跟投資人對接。並且他認為互聯網時代,股權眾籌和債券眾籌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在此影響下甚至券商在股權融資當中起的作用也會下降。

filehelper_1447668105646_89

提問:

中小企業投融資,寒冬果真到來?

回答:

天風天睿總經理韓雨佳首先表態,他認為所謂的資金枯竭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基本面或者說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路徑和資本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當美國市場融資已經不是主流,資本路徑的選擇便造就了短期資金層面的稀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往O2O公司估值被炒得過高,現在只是回歸理性而已。

而博潤通董事長萬君堂則從創始人的心態入手,表示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的融資困難本就是常態。他還告誡創業者不要想著只憑一個創意或者一個好項目,就能拿到投資人的錢。創業者的第一筆錢往往是從自己或者家里的親人、朋友忽悠到的,這才是市場的真實情況。

2個月融資7億,住百家CEO、黑馬會副會長張亨德同樣感受到了資本的壓力。其發表觀點提到,互聯網行業是“快魚吃慢魚”的行業。公司同樣創業一個年度,中間融資結構還有你的一些數據增長如果跑得慢的話,結果就是被兼並收購,或者有些公司就死掉了。

提問:

關於實體經濟結合互聯網金融,你們怎麽看? 

回答: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高級副總裁鐘文明認為現在中國整個電影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一是IP崛起。第二個是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新受眾,以及運作模式的不同。第三就是金融+。同時他表示中國現在電影市場目前只有400億,但未來會達到600億並超過美國,衍生品和金融+上以後也會起來。

動域資本VP範殷良則通過開設50萬健身房的案例闡述了小微企業貸款的現狀。他表示很多小微企業能采取的金融手段因各種現實行業現狀有巨大限制。而互聯網金融則是打通這些離我們生活最近的微小經濟體之間高壁壘的方法。

體育bank CEO、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安福秀道明了體育產業核心的兩塊發展空間,一個體育競賽業、一個體育建設業。其中賽事IP,目前看起來不賺錢,但是未來機會還是蠻多的。她也表示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也會對體育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其間的機會比電影產業還大。

劇角映畫CFO韓禹茗更加直接,他認為所有行業都是互聯網金融的衣食父母。因為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讓所有客戶的錢變成企業的錢,由此助推企業和產業、甚至項目的發展。他舉例與“甜菜金融”平臺合作的眾籌案例,在完成票房銷售的同時還免費做了網站的宣傳,便是一種極好的跨界金融方式。

天風天財董事長張梁坦言,“甜菜金融”平臺上有10萬忠實用戶,這些用戶認可甜菜,因為他們不是投機者而是真正的投資者,他們願意判斷投資真實的價值。而未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真實投資的價值告訴願意投資的投資者們。

filehelper_1447668112806_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7

當談論“金融+”新風口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6/152818.shtml

導讀 :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11月5日,由天風證券與創業家集團聯合主辦的“金融+,風已來”首屆跨界金融同學會在北京798悅·美術館成功舉辦。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樂蜂網創始人李靜、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翟晨曦等十余位重量級嘉賓展開了一場金融領域的思想碰撞! 

“金融+”的提出,一方面是順應宏觀經濟變革趨勢,即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要求金融機構能及時洞察、發現、並積極整合服務和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在互聯網等多種業態交叉融合帶來的沖擊下,企業在面對轉型過程中會出現方向和需求上的困惑,金融機構需站在企業的角度,從實際問題出發,幫助企業理清方向和需求,從而真正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

本次同學會現場,嘉賓們圍繞“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跨界服務融合”,這兩個“金融+”的核心要素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從多個視角解讀了“金融+”的本質。

下面讓我們快速回顧嘉賓精彩觀點。

1、打通融資需求與理財需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創業已不僅是創業者的事務,而是屬於整個社會的財富機遇。

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

金融公司未來要打通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理財需求,以及龐大的年輕創業者的融資需求,成為中間的橋梁。一旦打通,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業大國,也是最大的金融創新國家。我們國家這些年從B2B,到互聯網券商,到互聯網私募,慢慢都在打通。

創業者要學會通過類似黑馬會、牛頭網等平臺完成互聯網眾籌,融到創業中的第一筆錢。從過去依靠天使、投資人和VC到今天依靠眾籌+新三板的模式,而這樣一個金融制度的安排,是適合大眾創業時代的。

filehelper_1447668014108_78

2、金融體系為何變化如此之快?

從互聯網金融到P2P理財,從央行雙降到利率市場化、國際化,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變革,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的。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益平

第一,中國金融體系規模雖然很大,但以銀行為主。而銀行則極其不適合支持創新創業的活動,所以從經濟轉型來說,我們需要金融轉型跟它配合。創業活動很活躍的地方必定有很多金融創新在發生。第二,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幹預很嚴重,市場沒有發揮全部作用。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限制和管制將逐漸取消,這也將加劇金融體系的競爭。第三,以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革命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成為了金融領域很重要的工具。

filehelper_1447668022053_72

3、當“跨界女王”遭遇跨界金融

從國內最具風格主持人到成功的商界女性,再到投資人。身兼三重身份的李靜在娛樂界及互聯網行業之間遊刃有余,其個人經歷更是有著跨界般的傳奇色彩。

東方風行董事長、樂蜂網創始人 李靜

我今天回想起來,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你的好奇心和命運的安排。我大學學的是手風琴獨奏,非常難找到專業的工作,所以畢業以後進了電視臺。29歲時因為感到在央視熬不出頭,各方借錢成立了傳媒公司。在這期間我才了解到什麽是融資,什麽是券商。後來又碰到了紅杉,創立了樂蜂網,首次將觀眾變成了我們的用戶,完成了即看即買的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第一次感受到跨界的力量,感受到了跨界的能量。

filehelper_1447668033060_62

4、從“互聯網+”到“金融+”

2012年,易觀國際創始人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理念。而金融+則跟互聯網+有很多相似性,他們都是以跨界的形式完成產業的融合。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 楊彬

“互聯網+” 十五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投關鍵詞,十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賣貨,五年前意味著你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做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金融+”要想真正落地,一定是要把我們企業的創新金融化,把我們的業務金融化,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基於互聯網的創新。我經常愛講“互聯網+”它表面上是縮短了我們跟互聯網的距離。你要想完成基於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是跟互聯網發生化學反應,而“金融+”就是這個化學反應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

filehelper_1447668045643_61

5、說文解字,在歷史尋找金融的足跡

讓我們懷舊中國文化,從“金融”這兩個字去剖析它的本質。

天風證券副總裁 王琳晶

“金”字象征著覆蓋,也有資源的屬性。“融”字左邊它是一個炊具,把固體變成液體,反映出來是液化的過程,即流動性。

把“金+”和“融+”形成“金融+”的時候,它意味著什麽呢?如果說“金”代表數量,“融”就代表了速度,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資金和更快的資金流轉速度。“金”和“融”後面加上一個“+”,即和實體產業去結合,就會給產業帶來規模的擴張,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個超前的發展,在與金融結合比較好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超過加、積的效應,會成為冪的效應。

filehelper_1447668055006_42

6、“金融+”,“+”出怎樣的關系?

“金融+企業運作”、“金融+跨境”,每一個維度都將在未來產生新的變化。

天風證券副總裁  翟晨曦

什麽是“金融+企業運作”?我們有很多互聯網企業,他們除了知道有天使和PE,不太知道還可以發債券,可以上新三板,可以在初期不要賣那麽多股權,也可以融資;比如,你可以發優先股,當存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完全可以用類似債轉股的模式發行債券。所以,金融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為大家提供服務的。

“金融+跨境”又是什麽意思呢?中國的利率正在市場化、國際化,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由傳統行業資本支撐的密集型經濟體,轉型成為不需要太多資本但更依賴人與智慧的這種成長類企業來提供服務的經濟體。對於初創期的企業,可能拿到錢最重要,慢慢地如果你走向成長型的企業,在哪里拿錢,拿什麽幣別的錢就很重要。當你有錢了,拿著不同幣別的錢是不是要做不同的資產配置,也成為你要考量的問題。所以說“金融+”正在邁向跨境全球化。

filehelper_1447668075296_25

聽完學長們的精彩分享,你是否已經對“金融+”的未來趨勢有了全新的理解,並開始對跨界金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下面讓我們以Q&A的形式,用最接地氣的問題為你剖析當今的創資環境。創業者們千萬不要錯過哦!

提問:

創業公司上市,納斯達克、A股、新三板,如何選擇?

回答: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表示作為創業公司選擇上市地點、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與發展階段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企業客戶基數規模已經確保在行業當中處在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而且增長相對穩定,收入和利潤也達到了納斯達克要求的基本指標了,便可以考慮主板。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初創企業,有了兩年實際的運營能力,處在爆發成長初期階段或者是在爆發成長的階段,則是可以積極考慮一下新三板。

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則提出除了以上提到的資本市場外,私募正在成為融資新藍海。通過私募的方式來融資,甚至可以把券商機構放在一邊,直接跟投資人對接。並且他認為互聯網時代,股權眾籌和債券眾籌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在此影響下甚至券商在股權融資當中起的作用也會下降。

filehelper_1447668105646_89

提問:

中小企業投融資,寒冬果真到來?

回答:

天風天睿總經理韓雨佳首先表態,他認為所謂的資金枯竭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基本面或者說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路徑和資本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當美國市場融資已經不是主流,資本路徑的選擇便造就了短期資金層面的稀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往O2O公司估值被炒得過高,現在只是回歸理性而已。

而博潤通董事長萬君堂則從創始人的心態入手,表示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的融資困難本就是常態。他還告誡創業者不要想著只憑一個創意或者一個好項目,就能拿到投資人的錢。創業者的第一筆錢往往是從自己或者家里的親人、朋友忽悠到的,這才是市場的真實情況。

2個月融資7億,住百家CEO、黑馬會副會長張亨德同樣感受到了資本的壓力。其發表觀點提到,互聯網行業是“快魚吃慢魚”的行業。公司同樣創業一個年度,中間融資結構還有你的一些數據增長如果跑得慢的話,結果就是被兼並收購,或者有些公司就死掉了。

提問:

關於實體經濟結合互聯網金融,你們怎麽看? 

回答: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高級副總裁鐘文明認為現在中國整個電影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一是IP崛起。第二個是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新受眾,以及運作模式的不同。第三就是金融+。同時他表示中國現在電影市場目前只有400億,但未來會達到600億並超過美國,衍生品和金融+上以後也會起來。

動域資本VP範殷良則通過開設50萬健身房的案例闡述了小微企業貸款的現狀。他表示很多小微企業能采取的金融手段因各種現實行業現狀有巨大限制。而互聯網金融則是打通這些離我們生活最近的微小經濟體之間高壁壘的方法。

體育bank CEO、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安福秀道明了體育產業核心的兩塊發展空間,一個體育競賽業、一個體育建設業。其中賽事IP,目前看起來不賺錢,但是未來機會還是蠻多的。她也表示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也會對體育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其間的機會比電影產業還大。

劇角映畫CFO韓禹茗更加直接,他認為所有行業都是互聯網金融的衣食父母。因為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讓所有客戶的錢變成企業的錢,由此助推企業和產業、甚至項目的發展。他舉例與“甜菜金融”平臺合作的眾籌案例,在完成票房銷售的同時還免費做了網站的宣傳,便是一種極好的跨界金融方式。

天風天財董事長張梁坦言,“甜菜金融”平臺上有10萬忠實用戶,這些用戶認可甜菜,因為他們不是投機者而是真正的投資者,他們願意判斷投資真實的價值。而未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真實投資的價值告訴願意投資的投資者們。

filehelper_1447668112806_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8

當談論“金融+”新風口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6/152818.shtml

導讀 :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11月5日,由天風證券與創業家集團聯合主辦的“金融+,風已來”首屆跨界金融同學會在北京798悅·美術館成功舉辦。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樂蜂網創始人李靜、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翟晨曦等十余位重量級嘉賓展開了一場金融領域的思想碰撞! 

“金融+”的提出,一方面是順應宏觀經濟變革趨勢,即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要求金融機構能及時洞察、發現、並積極整合服務和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在互聯網等多種業態交叉融合帶來的沖擊下,企業在面對轉型過程中會出現方向和需求上的困惑,金融機構需站在企業的角度,從實際問題出發,幫助企業理清方向和需求,從而真正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

本次同學會現場,嘉賓們圍繞“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跨界服務融合”,這兩個“金融+”的核心要素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從多個視角解讀了“金融+”的本質。

下面讓我們快速回顧嘉賓精彩觀點。

1、打通融資需求與理財需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創業已不僅是創業者的事務,而是屬於整個社會的財富機遇。

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

金融公司未來要打通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理財需求,以及龐大的年輕創業者的融資需求,成為中間的橋梁。一旦打通,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業大國,也是最大的金融創新國家。我們國家這些年從B2B,到互聯網券商,到互聯網私募,慢慢都在打通。

創業者要學會通過類似黑馬會、牛頭網等平臺完成互聯網眾籌,融到創業中的第一筆錢。從過去依靠天使、投資人和VC到今天依靠眾籌+新三板的模式,而這樣一個金融制度的安排,是適合大眾創業時代的。

filehelper_1447668014108_78

2、金融體系為何變化如此之快?

從互聯網金融到P2P理財,從央行雙降到利率市場化、國際化,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變革,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的。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益平

第一,中國金融體系規模雖然很大,但以銀行為主。而銀行則極其不適合支持創新創業的活動,所以從經濟轉型來說,我們需要金融轉型跟它配合。創業活動很活躍的地方必定有很多金融創新在發生。第二,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幹預很嚴重,市場沒有發揮全部作用。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限制和管制將逐漸取消,這也將加劇金融體系的競爭。第三,以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革命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成為了金融領域很重要的工具。

filehelper_1447668022053_72

3、當“跨界女王”遭遇跨界金融

從國內最具風格主持人到成功的商界女性,再到投資人。身兼三重身份的李靜在娛樂界及互聯網行業之間遊刃有余,其個人經歷更是有著跨界般的傳奇色彩。

東方風行董事長、樂蜂網創始人 李靜

我今天回想起來,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你的好奇心和命運的安排。我大學學的是手風琴獨奏,非常難找到專業的工作,所以畢業以後進了電視臺。29歲時因為感到在央視熬不出頭,各方借錢成立了傳媒公司。在這期間我才了解到什麽是融資,什麽是券商。後來又碰到了紅杉,創立了樂蜂網,首次將觀眾變成了我們的用戶,完成了即看即買的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第一次感受到跨界的力量,感受到了跨界的能量。

filehelper_1447668033060_62

4、從“互聯網+”到“金融+”

2012年,易觀國際創始人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理念。而金融+則跟互聯網+有很多相似性,他們都是以跨界的形式完成產業的融合。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 楊彬

“互聯網+” 十五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投關鍵詞,十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賣貨,五年前意味著你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做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金融+”要想真正落地,一定是要把我們企業的創新金融化,把我們的業務金融化,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基於互聯網的創新。我經常愛講“互聯網+”它表面上是縮短了我們跟互聯網的距離。你要想完成基於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是跟互聯網發生化學反應,而“金融+”就是這個化學反應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

filehelper_1447668045643_61

5、說文解字,在歷史尋找金融的足跡

讓我們懷舊中國文化,從“金融”這兩個字去剖析它的本質。

天風證券副總裁 王琳晶

“金”字象征著覆蓋,也有資源的屬性。“融”字左邊它是一個炊具,把固體變成液體,反映出來是液化的過程,即流動性。

把“金+”和“融+”形成“金融+”的時候,它意味著什麽呢?如果說“金”代表數量,“融”就代表了速度,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資金和更快的資金流轉速度。“金”和“融”後面加上一個“+”,即和實體產業去結合,就會給產業帶來規模的擴張,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個超前的發展,在與金融結合比較好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超過加、積的效應,會成為冪的效應。

filehelper_1447668055006_42

6、“金融+”,“+”出怎樣的關系?

“金融+企業運作”、“金融+跨境”,每一個維度都將在未來產生新的變化。

天風證券副總裁  翟晨曦

什麽是“金融+企業運作”?我們有很多互聯網企業,他們除了知道有天使和PE,不太知道還可以發債券,可以上新三板,可以在初期不要賣那麽多股權,也可以融資;比如,你可以發優先股,當存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完全可以用類似債轉股的模式發行債券。所以,金融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為大家提供服務的。

“金融+跨境”又是什麽意思呢?中國的利率正在市場化、國際化,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由傳統行業資本支撐的密集型經濟體,轉型成為不需要太多資本但更依賴人與智慧的這種成長類企業來提供服務的經濟體。對於初創期的企業,可能拿到錢最重要,慢慢地如果你走向成長型的企業,在哪里拿錢,拿什麽幣別的錢就很重要。當你有錢了,拿著不同幣別的錢是不是要做不同的資產配置,也成為你要考量的問題。所以說“金融+”正在邁向跨境全球化。

filehelper_1447668075296_25

聽完學長們的精彩分享,你是否已經對“金融+”的未來趨勢有了全新的理解,並開始對跨界金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下面讓我們以Q&A的形式,用最接地氣的問題為你剖析當今的創資環境。創業者們千萬不要錯過哦!

提問:

創業公司上市,納斯達克、A股、新三板,如何選擇?

回答: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表示作為創業公司選擇上市地點、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與發展階段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企業客戶基數規模已經確保在行業當中處在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而且增長相對穩定,收入和利潤也達到了納斯達克要求的基本指標了,便可以考慮主板。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初創企業,有了兩年實際的運營能力,處在爆發成長初期階段或者是在爆發成長的階段,則是可以積極考慮一下新三板。

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則提出除了以上提到的資本市場外,私募正在成為融資新藍海。通過私募的方式來融資,甚至可以把券商機構放在一邊,直接跟投資人對接。並且他認為互聯網時代,股權眾籌和債券眾籌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在此影響下甚至券商在股權融資當中起的作用也會下降。

filehelper_1447668105646_89

提問:

中小企業投融資,寒冬果真到來?

回答:

天風天睿總經理韓雨佳首先表態,他認為所謂的資金枯竭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基本面或者說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路徑和資本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當美國市場融資已經不是主流,資本路徑的選擇便造就了短期資金層面的稀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往O2O公司估值被炒得過高,現在只是回歸理性而已。

而博潤通董事長萬君堂則從創始人的心態入手,表示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的融資困難本就是常態。他還告誡創業者不要想著只憑一個創意或者一個好項目,就能拿到投資人的錢。創業者的第一筆錢往往是從自己或者家里的親人、朋友忽悠到的,這才是市場的真實情況。

2個月融資7億,住百家CEO、黑馬會副會長張亨德同樣感受到了資本的壓力。其發表觀點提到,互聯網行業是“快魚吃慢魚”的行業。公司同樣創業一個年度,中間融資結構還有你的一些數據增長如果跑得慢的話,結果就是被兼並收購,或者有些公司就死掉了。

提問:

關於實體經濟結合互聯網金融,你們怎麽看? 

回答: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高級副總裁鐘文明認為現在中國整個電影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一是IP崛起。第二個是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新受眾,以及運作模式的不同。第三就是金融+。同時他表示中國現在電影市場目前只有400億,但未來會達到600億並超過美國,衍生品和金融+上以後也會起來。

動域資本VP範殷良則通過開設50萬健身房的案例闡述了小微企業貸款的現狀。他表示很多小微企業能采取的金融手段因各種現實行業現狀有巨大限制。而互聯網金融則是打通這些離我們生活最近的微小經濟體之間高壁壘的方法。

體育bank CEO、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安福秀道明了體育產業核心的兩塊發展空間,一個體育競賽業、一個體育建設業。其中賽事IP,目前看起來不賺錢,但是未來機會還是蠻多的。她也表示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也會對體育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其間的機會比電影產業還大。

劇角映畫CFO韓禹茗更加直接,他認為所有行業都是互聯網金融的衣食父母。因為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讓所有客戶的錢變成企業的錢,由此助推企業和產業、甚至項目的發展。他舉例與“甜菜金融”平臺合作的眾籌案例,在完成票房銷售的同時還免費做了網站的宣傳,便是一種極好的跨界金融方式。

天風天財董事長張梁坦言,“甜菜金融”平臺上有10萬忠實用戶,這些用戶認可甜菜,因為他們不是投機者而是真正的投資者,他們願意判斷投資真實的價值。而未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真實投資的價值告訴願意投資的投資者們。

filehelper_1447668112806_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