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企業債券市場的新風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25

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債券市場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在危機之前,諸如美林證券、摩根大通和雷曼兄弟這樣的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一直利用其龐大的交易部門做市,“潤滑”債券購買者和出售者之間的關系。然而危機以後,受監管新規等因素的影響,投資銀行自身持有的債券數量已經大幅下滑。Marketwatch寫道: 交易商(做市商)賬戶上持有的(債券)數量減少意味著它們不能無條件地購買投資者嘗試出售的債券,特別是大批量出售。但另一方面,危機後經濟低利率環境這個主要特征,已經導致很多新發行者湧入市場。新企業債的發行量已經大增,因為發行者急於鎖定仍然吸引的利率水平,而投資者也在尋求相對較高的企業債收益。 (綠線代表投資級和高收益共同基金凈資產和債券ETFs規模,藍線代表交易商持倉) 交易商持倉的減少加上未償付企業債規模的上升,意味著持倉轉手量的上升和願意操作這些交易的機構數量的減少。交易商資產負債表上一度持有約4%所有未償付企業債券,而現在的持有比例已經跌至接近0.5%... 畢竟債券和股票不一樣,一家公司一般只有一種股票,通過股票交易所,股票投資者可以廉價快速地交易所持有的股票。然而,一家公司可能有數十種未償付債券,每只債券都有各自不同的條款,債券的多樣性增加了公司的融資靈活性,但同時導致難以保證其流動性。雖然不少大型金融機構(包括貝萊德和高盛)希望打造象股票一樣交易債券的電子交易平臺,但暫時尚未收到實質性的效果。 這導致了保護價值6.6萬億美元企業債市場免受沖擊的“緩沖器”正在消失,成為了債券持有者新的風險: 同時,新債券的發行已經大幅增加了市場的規模,盡管作為幫助債券在二級市場轉手的關鍵助推器交易商(做市商),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願意操作這些交易。結果是,債券市場充滿了新發行的證券,但在首次出售以後,它們的定價和交易都變得“不流暢”。金融危機導致的流動性蒸發,已經改變了大型資產管理者持有和交易債券的方式,進而影響了投資共同基金和ETFs的散戶投資者。其中的利害關系為: 買家為持有具有流動性的債券支付溢價; 需要緊急出售債券的投資者發現債券價格並不穩定; 來自債券市場的無序拋售可能導致收益率大漲,而投資組合價值大跌。 而在今年年中美聯儲開始討論縮減QE的時候,當前債券市場的弊端已經顯現: 夏天的債券拋售促使了企業債市場出現伴隨大規模價格波動的短暫回調,雖然投資級別的債券價格很快就恢複了。如果一個信貸事件或利率市場再次引發另一次恐慌性拋售,在沒有交易商作為緩沖的幫助下,這可能會嚴重擠壓市場,並進一步加劇價格的波動。令人擔憂的是,一場溫和的拋售都可能導致崩潰,並把抵押貸款和企業債券的融資成本大幅推高。 ...在金融危機以後,投資者已經連續數年把大量資金投入到企業債中,但如果市場情緒突然逆轉,這可能變得一片混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