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 頻炒不聽話注會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0606/02584954238.shtml每經記者 古暘 發自上海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日前發佈2007年報審計情況快報透露,2007年年報審計期間,共有147家上市公司變更了會計師事務所。這幾乎占到深滬 兩市公司總數的1/10。其中,有20家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後,被出具的審計報告意見類型發生了變化,其中8家2006年年報被出具了非標意見審計報告, 2007年卻被出具了標準審計報告。 上市公司為何頻換會計師事務所?從非標到標準,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每日經濟新聞》為此展開調查。 更換“注會”成風 “找一家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總比找一家不聽話的要來得實際。”一位券商評述。 目前,不止擬上市企業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甚至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已上市公司也已通過行動來表達了他們同樣的願望。 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最新的年報審計快報顯示,2007年年報審計期間,共有147家上市公司變更了事務所,幾乎占深滬兩市公司總數的1/10。而在2003和2004年,這一數字是75家和86家。不過,2005年和2006年則驟然升為142家和154家。 該數位連續三年維持高位,可見上市公司“炒注會”已蔚然成風。 “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現象,其實並不奇怪。”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教授錢逢勝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他認為,現在大部分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行為,屬於正常調整。 根據中注協公佈的快報顯示,事務所變更的主要原因包括:按照國資委要求,國有上市公司實行招投標選擇事務所,中央企業集團統一財務審計機構,審 計機構滿5年強制輪換事務所,有40家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約占全部變更事務所的1/4以上;由於地域(距離遠、溝通不便)、時間(前任事務所繁忙)等限 制更換事務所,約15家;由於公司重組、大股東變更、實際控制人要求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的有13家;專案審計人員轉所引起的事務所變更,例如,中准所吸收 海南從信大部分審計人員,承接了海南從信12家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其他原因中,包括前任事務所連續審計多年,聘期屆滿,A、B股審計統一審計機構變更 事務所等。 事務所競爭慘烈 “但是,現在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狀態不容樂觀,競爭導致的更換也不在少數。”錢逢勝說,“四大事務所(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國際)進來 以後,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衝擊很大,他們還和優秀的內資事務所合併,搶奪我國客戶資源。由此,國內事務所丟失了很多客戶,生存狀態堪憂。當然,這跟國內事 務所自身的實力和能力也有一定關係。” 雖然“四大”的收費遠高於內資事務所,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擁有最優質的客戶資源,來華的跨國公司、大型國有企業和其他優秀本土公司都傾向於把業務交給“四大”。那些打算上市的企業請了“四大”後,上市之路相對就要輕鬆許多,畢竟市場對他們的認同度將大為提升。 “現在的國內事務所,兩極分化很嚴重。好的事務所忙都忙不過來,客戶自己找上門來;沒有品牌的小事務所則是到處挖客戶,甚至不惜靠打折、返點等手段來搶單。”上海某上市公司董秘這樣形容。 可以說,“競爭慘烈”是當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 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會計師事務所將近5000家,執業註冊會計師超過5萬人,非執業註冊會計師超過7萬人,而上市公司不到1600家。雖然事務所還有其他生存途徑,但A、B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業務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從中注協最新披露的資訊顯示,截至4月30日,為1570家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出具了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只有64傢俱有證券資格。可見,集中度還是比較高。這樣,其他事務所的生存空間更小了。 為了生存,那些實力偏弱、品牌度較差的會計師事務所,只好通過其他非正規手段來達到招攬生意的目的。而擁有著眾多選擇餘地的上市公司,則可不緊不慢地找到自己“滿意”的事務所。“狼狽為奸”、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事情,就在這種供需不平衡的土壤中逐漸生根發芽。 公司收買會計政策 “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很多很複雜,比如事務所之間競爭激烈,上市公司與事務所的合作‘不愉快’,大股東要求更換等。但是,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則是一個普遍的原因。”PWC(普華永道)的一位審計經理說。 據瞭解,在目前的審計市場上,由於牽涉到各方利益團體,因此這些具有關鍵作用的方面有時候卻有著非正常的需求。他們有時候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不是高品質的而是低品質的乃至虛假的審計報告。 “用我們的行話說,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收買會計政策。這個意思就是指,上市公司更換與其在會計政策上意見不一致的事務所,轉而聘用意見一致的事務所。”錢逢勝副教授說。 DTT(德勤華永)的一位做過多家上市公司IPO和年報審計專案的審計經理則向記者分析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上市公司的收買會計政策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當我們按照慣常的審計原則和審計方法進行審計時,客戶可能會提出他們自己的一種想法或審計方式。這時,能說服客戶的,我們就儘量說服,如果雙 方溝通不了,我們往往會兩種方式都計算。如果計算結果相差不大,不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原則問題,我們會通過流程進行適當的變更;如果改動的結果會產生很大的 風險,我們則會拒絕客戶的要求,甚至拒絕這個項目的繼續更進。”該審計經理說。 浙江杭州的一家內資事務所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四大”因為有著自己的品牌和優質客戶,所以在碰到上市公司收買會計政策時,往往不會處於弱勢低位。但是,內資的小事務要被動很多,有時候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還表示,上市公司需要虛假的審計報告,其實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著同樣的需求。有時為了政績或其他利益,一些領導人甚至會直接干預,於是,事務所就只好按上市公司要求,出具一份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公司與事務所的博弈 “說到底,這實際上是上市公司與事務所之間的博弈。”錢逢勝副教授說:“上市公司有自己的要求,而事務所為了聲譽,則想把審計報告儘量做到符合標準。所以,誰最先妥協,這就要看誰最退不下去了。” 就在這場博弈中,上市公司的“炒注會”數量在逐年增加,雙方抗衡的格局也顯得愈發具有火藥味。“從提高風險意識方面來說,這可能是個好現象。”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丁瑞玲教授如此評述。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實雙方並不想頻繁“分手”。 隨著管理層對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越來越透明和制度化,上市公司“炒注會”的隱行成本和風險也在提高,畢竟管理層並不想看到頻繁更換事務所。 事務所也不太願看到同行被解聘,如果無正常理由就解聘,就意味著有審計風險,一般也不願意接手。 證監會幾年前就已明確表示,上市公司不按規定程式就更換事務所,或要求事務所出具指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等行為,均屬違規之列。 綜上所述,不到萬不得已,雙方都不會輕易“分手”。 “這就要看雙方各自的底牌在哪里了。比如已經兩年虧損,第三年審計出來還是虧損就要被退市的上市公司,他們的底牌就是,第三年的審計報告認可該年度扭虧為盈。否則,在出年報之前,可能就要找個理由炒掉事務所。”錢逢勝副教授說。 博弈的結果,就是讓會計師事務所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對於上市公司,帶來的也許就是公司治理上的一定進步。這何嘗不是廣大投資者所願意看到的呢? 中注協:密切關注 中注協發佈的快報顯示,在出具的非標報告中,帶強調事項段的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中,有60份審計報告是針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 重大不確定性的;有19份是針對上市公司存在的關聯方擔保、訴訟等不確定性事項;有11份是針對上市公司受到相關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及要求整改的。 從保留意見的內容來看,主要是審計範圍受到限 制,無法就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專案實施函證,無法確認應收款的可收回性;無法核實長期股權投資及 投資收益專案;存在訴訟等不確定性事項;無法就壞賬準備、子公司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合理性做出合理的判斷;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等。 從無法表示意見的內容來看,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審計範圍受到限制,無法判斷公司按照持續經營能力編制的財務報表是否適當,無法證實公司債務重組、資產重組能否成功,無法判斷關聯方佔用資金的可收回性、預計負債計提的充分性等。 中注協表示,將密切關注事務所變更情況,要求後任事務所在發生變更後5個工作日內向協會報備,並向9家未及時報備的事務所發出了提示函,要求事 務所及時向中注協報備變更情況,謹防“炒魷魚、接下家”的行為。涉嫌“炒魷魚、接下家”行為的事務所,中注協將在2008年執業品質檢查中重點關注,並將 對2007年年報審計情況進行更深入分析。 案例·擬上市企業 找個聽話的事務所,難! “沒想到,花錢找會計師事務所還這麼費事。”昨日,上海一家從事新能源開發和生產的民營企業董事長老葉告訴記者,他為了能儘快上市,正四處與各 類仲介機構談判。“我和不下十家會計師事務所談過了,能答應我一些條件的事務所,可惜沒有做上市審計的資格,有資格的事務所,卻不願意輕易答應。” 老葉的企業是典型的家族式民營企業,主營業務轉到新能源開發和生產還不到兩年。現在趁牛市還未遠去、創業板即將推出的大好時機,老葉加快了企業上市的步伐。 不過,相關政策規定卻阻礙著他快速上市的腳步。“雖然企業已存在了近10年,可擬上市那塊資產的主營業務需要至少連續三年的盈利經營資料,而我轉到新能源上還不到兩年。急啊!”老葉私下向記者訴苦。 他告訴記者,他已經找好了一家據說“能量很大”的財務顧問公司幫他實現上市夢。不過這家公司暗示說,他必須有一份拿得出手的財務審計報告。言下之意,便是要找一家“聽話”的會計師事務所。 這正是令老葉最近頗感頭痛的事情。“雖然現在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會計師事務所,但我想總會找到,大家都是受益者,何樂而不為呢?” 案例·上市企業 連夜趕制財務報表,忙! 一位交往多年的券商朋友,私下向記者講了一個他曾經親眼所見的故事。 那還是在幾年前的某個傍晚,他正好有事去找某上市公司證券部的領導朋友。湊巧的是,第二天就是這家公司上一年度年報的公佈日。他走進辦公室,看到裏面一片繁忙。因為都是老熟人,對方也沒回避他。 “明天就要出年報,今天再加加班,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一開始也沒特別在意。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我就看到他們在不停打電話,又不停修改各種財務資料。我就隨便問了一下朋友,都什麼時候 了,還要改那麼多數字。朋友直接告訴我說,主要是為了把去年的年報和今年的一季度報表都同時做好,把相關賬目調整好,前後都能對上就行。我們也並不知道很 多,反正這是老闆最新的意思。” 他又問:“那審計報告怎麼辦?” “今天他們也要加班了,直接發傳真給他們確認就行了。審計報告只是一個形式罷了,問題不大。”對方回答。 第二天,一份修飾過的財務報表就出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

兩岸三地:看長線訂政策 因念

2008-09-26  AppleDaily

這 場金融動盪,資訊媒體已有詳細報道,筆者無意也無能加上任何「高見」,皆因連過去擁有頂尖財經人才的雷曼和貝爾斯登,都執笠收場,再作推測和估計,只會貽 笑大方;但另一方面,亦可預測未來,已沒有專家之分,不管是千萬工資的財金專才,或是星斗市民,成王敗寇,還看今朝!筆者有此慨嘆,不是妒嫉財經界超高人 工而落井下石,是擔心國家對於未來的政策制訂,會否在大風大浪中,失去方向。從年初的「雙防」(防經濟過熱、防通脹),到7月份的「一保一控」(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到今天相信又要調整到「保增長」這環節上,政策跟成王敗寇不同,豈可只看今朝?

方針搖擺不定

所 謂「保增長」,可以說是源自中國出口增長持續放緩,國內有報告顯示,今年1月到8月份出口實際增長率只有3%左右,假如這個情況繼續,到發表全年統計時, 有可能會食零雞蛋。這個現實的發生,看官應該非常清楚箇中原因:周邊經濟因素、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和工資猛漲、新勞動合同法執行、收緊稅務優惠和銀行流動 資金等,大部份是國策因素。有說此時應讓國家三頭馬車重新洗牌,是把內需拉動增長的好時機,要配合這行動,相信政府要平衡和考慮的事情更多,兩面不是人的 風險也更大。要增加內需,先要讓人民的消費意識改變,願意把金錢變成物件,如減少儲蓄、刺激需求等,但這些是造就通脹的先決條件。

難改消費習慣

此 外,中國人的消費往往帶着人群心態,看見人家買,自己就想跟,還有就是人民對將來的預期,好像筆者廣東友人提過,現在廣東人喜歡把積蓄(一千幾百萬算是普 普通通)存進銀行,每月拿他幾萬,喝茶吃飯,怎樣都夠啦!所以要增加內需,談何容易。今天的困局,國家如只考慮今時今日的形勢,作出短時間的政策配合,只 會讓人有消防員的感覺,當一次又一次發生這種心態,日後政府再出謀訂策時,市場的反應往往背道而馳。要把政策的釐定和執行能夠達到原意,的確需要高瞻遠矚 的眼光,以及洞察先機的能力,這又豈可與千金萬銀的財經專才雙提並論呢!因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

利好政策與市場熱炒 王雅媛

2009-03-27   上海證券報




  筆者上周的文章中推薦了因與可口可樂分手而股價大跌的匯源果汁,理由是大盤已經跌了那麼多,如果一些有實力的公司因某單一事件而大跌,買入它們的贏面是十 分大的。前天匯源果汁果然大漲10%以上,股價重回5港元之上,原因是市場傳言匯源有可能再次賣盤或引入境外投資者,這實在有點幸運的成分。除了匯源果汁 之外,另一隻可以印證筆者理論的是合生創展,從傳言其主席被查的那天起,到昨天,股價已經上漲了一倍以上。

  最近一些朋友談起這波升浪會 持續多久,筆者堅持認為這波升浪只是反彈,逢高應該賣出一部分籌碼,逢低則應吸納。但這兩天的漲勢出乎筆者的意料,比想象中強得多。市場上又開始出現有關 牛熊的言論,牛市要來了嗎?素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鄧普頓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麥樸思表示,新的牛市行情已經展開,法巴更是預期恒指有望在上半年見 16000點。近日看了那麼多的上市公司年報,十家公司中有九家的業務都在經歷熊市,大盤怎會那麼快再次步入牛市?目前還看不到業績好轉的跡象,市場熱炒 的熱點似乎總是圍繞著美國和中國所推出的利好政策。

  筆者曾說投資者如果想買指數基金,不要買盈富基金,而要買恒生H股指數。筆者認為如 果去杠杆化完成後,基金的錢都會買內地企業而不是買香港企業的股票。回過頭去看這一個月中它們的表現,恒生H股指數從低位上漲了25%以上,盈富基金只上 漲了大概18%左右。另一個有力的例子是陸續有國外大型企業趁股票市場大跌收購或入股中國企業,尤其是在內地的食品市場上,先有可口可樂欲收購匯源果汁, 後有在紐約上市、經營多個餐廳品牌,其中包括肯德基、必勝客的Yum!Brands Inc.入股小肥羊。與之相反,香港的企業則無人問津。

   2008年之前因為木漿價格狂漲,導致維達國際的成本躥高。木漿是維達的主要成本,這個成本占了營業額的一半,只要木漿成本下跌一點點,盈利的增長可能 是成倍的。目前木漿比去年高位時已經下跌了50%,再看維達近期股價走勢,似乎也印證了這個觀點,其股價從去年11月低位不到1.6港元一路直上漲到現在 的3.3港元,上漲了一倍多。

  其實,與維達相同概念的還有一隻股票,那就是群星紙業,群星的主要成本也是木漿,下星期的專欄會談一談群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7

隔牛打山──思想混亂導致政策進退失據(2010/03/06)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1344


小魚兄上期《據實的客觀質疑》,點出集體創作財經界名人前言不對後語,此現象筆者亦有留意,比如有人曾說買三百萬匯豐正股風險仲大過買三萬元匯豐窩輪,又或者炒窩輪學做CEO。同一個人講野都會自相矛盾,何況是「集體」?

筆者有時也會前言不對後語,大家可以看看筆者2004年前的網誌仍然是看淡的,看錯市不要緊,最緊要識得改,不可死撐。市場是因某些因素而出現走勢,而非跟隨某君的指導而行,強如股神也是看到鐵路的前景而投資,而非自以為點石成金而亂點鴛鴦。人誰無過?但有些「始終如一」的人,亦不見得值得欣賞。

某發展商屬下的電子傳媒,無論是財經節目,還是地產節目,所有主持人都是始終如一地看淡樓市,連現在的大旺市,他們也有辦法在千頭萬緒的消息中發掘利淡的觀點。又如某大代理集團的隱形大股東,也是無論任何市況都是看淡,我們作為讀者真不能不寫個「服」字。

進行分析時要抓著重點,筆者以前因看淡香港的長遠發展而看淡樓市,但後來發覺 這點是無關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樓宇的供求、資金及信貸的鬆緊度,對於次要甚至無關痛癢的因素,看得越多,只會自亂陣腳。某些人居然想到用美匯指數預測香港 樓市,就算圖表併出兩者有關係又如何?根本難以解釋兩者的因果關係。同樣地置業決策,首要是究竟可以買多大金額的樓宇,偏生人人都想著自己的Dream House,列出一大堆條件,然後說樓價太貴,筆者只有一句:「萬丈高樓從地起。」

最近的樓市政策,亦有此款傾向,簡單如究竟現在樓市有沒有泡沫,金管局與政府 一個話有,一個話無,皆因所謂「泡沫」根本就沒有公認的定義。那麼政策應該是防止泡沫形成,還是防止泡沫爆破?更滑稽的是所謂「豪宅價會否傳染到中小樓 宇」,特首說沒有,林鄭月娥卻在上周說,要推出好幾幅豪宅地,若能紓緩豪宅供應,亦可紓緩中小型樓宇的價格。

我們的政府思維主次倒置,連那個是山,那個是牛都分不清:究竟政府應該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還是去幫市民去置業?方今政府要負責幫市民讀大專、幫市民創業,甚至肯去搵工送你五千大元,連甚麼是應該做的事也混亂起來。

而近半年來,政府都是以各種方法打壓豪宅市場,以免中小市場跟升,實踐的結果 是豪宅市場的確冷卻下來,但中小市場一樣照升!歸根結底,豪宅與中小樓宇的「用家市場」是分開的,但是對於「炒家市場」卻沒有這個防火牆,市場上有的是資 金,同時銀行體系放出大量貸款,兩者並行引發了物業市場的投資動力,偏生豪宅市場被打壓了,炒家還不在中小樓宇市場尋寶?

以筆者觀之,香港樓市的真正問題,是有些人明明只有能力買二手市場的中小單 位,卻想去迫政府提供一手的上車盤。就當政府硬要把市民置業責任攬上身,在居屋二手市場的補地價政策入手,可即時提供大量的中小單位的樓盤及租盤,比如容 許居屋先賣樓後補地價,或者未補地價居屋只需交市值租金的三成代替補地價之類。總好過以為增加豪宅供應(卻未必影響樓價)可以控制中小樓宇的樓價(而非供 應)。一如某財經爛gag:「由於恆生指數太多中資股,所以標普500指數更能反映香港經濟。」

隔牛打山,死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69

政策受惠股 看長不看短 王雅媛

2010-03-13  TET





幾個月前,曾寫過一檔香港上市的內地空調股-志高控股(449);志高為大陸第四大空調生產商,僅次於格力、美的和海爾。前三位都是A股市場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海爾,業務只是包括洗衣機及熱水器而已。

當時寫志高的理由是認為估值不高,業務又剛好受惠於節能惠民工程。近日中央便推出新國家標準,新的能效標準將定頻空調能效等級劃分為三級,相比起舊能效標準的五級劃分制度少了兩級。

這項措施把一些還集中生產舊有標準三級,甚至四級能效的弱勢企業趕出市場,把市場占有率進一步集中到前幾間龍頭企業。大陸頭幾位的生產商如美的、格力、海信科龍、志高、長虹等,一年前就已停產二級以下能效空調,它們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空調產品均可成功過關。

國美及蘇寧也發布2010年國內空調銷售看法。兩者白皮書有相同也有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在同時看好2010年空調的銷售,原因是空調換代進入高峰期、宏觀政策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火爆、空調產品重新定位等因素。新能效標準的發布,將讓二級以上節能空調成為市場絕對的主導者,蘇寧更認為85%市場將被蘇寧占領。

國 美及蘇寧分化之處在於空調價格走向。國美認為,空調價格將繼續下跌,蘇寧堅持看漲。國美看跌的原因是國美在2009年逐步改變與供應商的合作模式,在賣場 管理、規範合同、進場費方面進行整合和修訂,降低供應商的管道推廣成本,從整體上降低空調售價。蘇寧認為,空調價格在去年下滑後,將出現急劇反彈,原因是 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明顯。

上星期五,志高錄得了一手大成交量的交叉盤交易,股數剛好跟新世界(17)所持有的一樣。相信是新世界以港幣5.3元賣出給一些機構投資者。買這類政策受惠股最害怕的便是政策突然停止。

我認為,節能惠民工程政策屬迎合環保大趨勢而推出,推行時間應比一般刺激經濟的措施來得長。即使新世界以5.3元賣出,只要它估值夠低,我還是持有得比較放心。(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2007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拿下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44

看大股東持股成本與股息政策挑選個股以關大戶致富心法嚴選當前好股

2010-8-9 TWM




透過關大戶的絕對低價投資法,在當前股市中能夠找到不少大股東仍被套牢的金融股,在兩岸金融市場相互開放後,這些低價標的值得追蹤。

此外,每年穩定配息的高股息傳產股,也是投資人長線投資的好標的。

撰文‧周岐原

「會買股是徒弟,會賣股才是師父。」這句股市名言,充分表達賣股時機的重要性。然而,即使適時退場,獲利程度往往不是由賣出價格決定的,反而在買入時就已決定。也就是說,買進成本才是左右投資股票能否賺錢的關鍵。

投資經驗長達二十多年的關大戶,就利用「股價低於大股東成本」這一記簡單招式縱橫股海,為自己賺得二億元的可觀財富。由此可以看出,跟隨大股東腳步行動,進而發現股價被低估的標的,確實是長線投資者重要的參考指標。

讓大戶為自己抬轎

《財訊》雜誌創辦人邱永漢曾說,「股票獲利,是耐心的報酬。」以台股來說,大幅崩跌的歷史經驗幾乎每十年會重演一次,當風暴來臨時,投資人若能做好基本研 究,確定公司沒有倒閉或下市的危機,那麼盡量壓低買入價格,便可避免在「你丟我撿」的資本市場中,成為大股東高價倒貨的對象。

進一步看,透過觀察籌碼面的價格趨勢,幾乎篤定能帶來獲利,甚至能賺到數倍的價差。因此,學習如何研判一檔股票的「絕對低價」,是投資人該好好練習的功課。

衡量股價的高低程度,資本市場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等數據。但四十五歲才開始做股票的關大戶,將這些指標全數捨棄,專心從研究大股東投資成本著手,得到驚人的績效。

關大戶的核心理念是,散戶對公司經營實力、獲利前景的了解,絕對不如公司大股東;但散戶只要在股價劇烈下跌時,用低於大股東的成本買進,那麼就等於搭上必勝列車,讓大戶為自己抬轎。

還有一種情形,是當上市櫃公司引進策略性投資人時,私募的成本價格是公開的。只要在公司體質完成調整、獲利能力開始顯現前,用低於私募的價格吃貨,也能達到「絕對低價」買進的效果。

當前,大盤的位置比十年線所在的六千三百點高出甚多,更有許多個股持續大漲,想找到股價低於大股東成本的標的,已頗不容易。

但換個角度,從歷來公司透過私募、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的價格來看,還有許多金主正被套牢在高點。透過這個方法找到的特定標的,可作為投資人選股的比照參考。

低於私募價格的好標的

若從低於私募價格的條件來篩選個股,可發現金融股是上榜家數最多的產業,族群性相當顯著。

過去曾有許多金融股,引進國外避險基金或壽險投資,然礙於國內金融政策變遷,及○八年猝然爆發的金融海嘯,金融股互相整併、出售的進度並不順利,這些意在獲利的資金,只好繼續停泊。其中,就有許多投資案的大股東,至今仍處於套牢狀態。

從一般散戶角度觀察,這些股價低於大股東成本的個股,顯然存在著超額利潤;如果能擇優買進,以兩岸金融業開放的潛在機會,加上金融股長期股價盤低累積的爆發力,長線持有的利潤,將以倍數計算。

例如國內的老字號行庫彰銀,就是這波金融股大漲的領頭羊之一,即使近來股價由十二.三元爆量漲到十七.四元,足足漲了四成;然而在大股東的眼裡,這筆投資還是嚴重套牢,原因是台新金控在○五年吃下的彰銀二二%股權,是以每股二十六.一元高價買進的。

即使以波段高點計算,目前股價仍只有台新金出手成本的六折。由於大股東套在高點,加上彰銀被金管會列為可率先設置對岸分行的四家金融機構,投資人趁回檔布局彰銀的風險,確實小得多,未來上檔也有龐大的想像空間。

另一方面,台新金自己也算是被低估的標的。○六年入股台新金的日本野村證券及新橋資本,買進的成本是十八元,這和目前的十四元股價還有一段距離,投資人也可觀察。

在金控股中,日盛金與兆豐金值得留意。當初看上日盛金的日本新生銀行,在○六年投資一百億元,因減、增資影響,原始成本為七.二五元,仍比目前約五元的股 價高出近五成。另外與建群投資吃下的增資股則定在四元,只獲利二五%,也還沒達到滿足點。對照日盛金月KD值出現突破、即將逼近五○臨界點的情況,股價表 現大概還沒走完。

至於兆豐金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初買下一五%股權的中信金,成本價約在二十二元,如今股價僅十九元,也比大股東成本還低,未來走勢同樣值得追蹤。

除了金控股,銀行股中與兆豐合併不成的台企銀,目前股價仍不到兆豐買進的成本價。此外,私募基金進駐的萬泰銀、大眾銀和安泰銀,都在大力調整體質;今年第一季大眾銀和安泰銀的營運,更是率先回到獲利的行列。以這三家銀行大股東尚未回本的情況來說,爆發力相當可觀。

關大戶心法其中一個原則就是不買電子股,只投資產品簡單、股東能夠徹底了解的傳產、金融與中概股。儘管如此,投資人還是能在眾多電子股中,篩選出現價低於大股東成本的例子。擅長操作電子次族群者,也可將找到的標的當作參考。

例如聚光片廠嘉威,當初被友達入股的價格是三十五元,但目前股價才三十元不到;更明顯的例子是受華映資金挹注的矽創,當初私募價格高達七十五元,目前股價才五十四元。

至於引進華碩及仁寶集團資金的類比IC公司迅杰,當初認股成本是在五十元,如今股價約五十五元,比大股東的買價只多一成,未來若跌破五十元,也可算是不錯的買點。

買進成本比大股東低,需要長時間耐心等候才能驗證投資眼光;相對地,為了穩健獲利,關大戶也透過投資高股息的標的,每年穩穩收取現金股息。

例如,關大戶持有熱門的未上市股上海商銀,除了今年配發二.五元股息,還是連年配息的優質標的,如此長期持有下來,也能賺到可觀的股息收益。

不碰電子股 選高股息個股關大戶選擇高股息標的的原則是,產品應有獨特的競爭利基,且股利政策最好以配發高現金為主。在此原則下,長年配發穩定股息的大統益、永記、中碳、台橡、明安、豐泰及中保等,可以考慮投資。

綜觀這些高股息傳產股,可以發現二大共通特色,就是產品具有獨特性,又能保持穩定的獲利能力,因此才能在利基市場中生存,並配給股東優渥的股息收入。

例如具有寡占性的中興保全,在國內市場競爭者不多,因此能占有近六成比率,是最大的保全業者。而中興保全的配息水準不錯,近四年來每年都配發至少三元的現金股息,算是一檔相當穩健的定存概念股。

生產油漆塗料的永記造漆,也是一家長年配發高股息的老牌傳產公司,每年的股息都在二元左右;即使是金融海嘯當年,仍配息一.八元,獲利能力頗為穩定。

近來永記為了進一步擴大產品出海口,已經與台船合資成立台船防蝕科技,目標是切入每年近百億元的塗裝市場。未來投資效益能否為股東帶來更大的股息收益,值得持續追蹤。

關大戶致富心法嚴選

股價接近大股東成本的標的公司代號公司名稱大股東大股東每股成本(元)第一季稅後

EPS(元)收盤價

(07/30,元)

1441大 東陳建州等6.25/5.90/5.80-0.047.28 2801彰 銀台新金26.120.2916.90 2834台企銀兆豐金12.680.099.47 2837萬泰銀奇異資融14/私募16-0.667.10

奇異資融、

SAC13.26

2847大眾銀凱雷17.000.137.71 2849安泰銀隆力集團21.000.4212.25 2884玉山金保誠集團20.000.2914.85

淡馬錫21.00

2886兆豐金中信金22.000.3619.15 2887台新金新橋資本18.000.3614.30

野村證券18.00

3557嘉 威友達集團35.000.0829.60 4703美克能寶嘉機構7.500.097.37 5432達 威所羅門集團3.800.153.99 5820日盛金新生銀行22.800.124.99

新生銀行、

建群投資7.68

6243迅 杰華碩、仁寶集團50.000.7453.10 8016矽 創華映75.001.1654.60 8941關 中頂新集團11.00-2.1111.60 資料來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

關大戶致富心法嚴選

長年穩定配息的傳產族群

公司代號公司名稱98年度

股息(元)第一季

稅後EPS

(元)前六月

累計營收

(億元)累計營收

年增率(%)收盤價

(07/30,元)

1232大統益3.000.9672.24.638.90 1465偉 全0.500.246.65.614.50 1717長 興2.200.5393.332.531.90 1723中 碳5.601.7937.385.296.30 1726永 記2.501.2229.313.343.60 2103台 橡3.200.9973.353.146.55 2412中華電4.061.24917.71.667.90 3045台灣大5.031.21288.01.463.20 8924大 田2.500.4821.837.541.70 8938明 安3.601.5652.034.257.50 9910豐 泰1.800.8158.115.928.90 9917中 保3.000.9528.90.049.10 資料來源:財訊智庫、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1

兩岸三地:政策市下中央地方角力 因念

2010-9-9  AD




 

上周剛剛講過中央政策「放暑假」,本周初即刻出台《關於促進企業兼併重組的意見》,部份受惠行業的龍頭,例如鋼鐵、煤炭等,AH股價齊升,政策市依然!

單 看這次國務院的《意見》(看官應明白,所謂意見即是下令,中國人客氣點嘛!)中央主要為企業在兼併和重組的工作上,嘗試打通資金和地方配合這兩個關節。前 者,中央主動拍心口,包括相關的重組和兼併稅務優惠,還有增加財政資金投入,雖然都是間接的「水源」, 如技術改造所產生的利息補貼,兼併後的職工安置補助等,但這種老大請客,兄弟陪着送禮的意義,跑不掉。

冀保護主義變妥協主義

所以《意見》要求地方假如沒有直接能力作出補助,可推動當地商業銀行代勞,方便企業在兼併或重組過程的貸款需要。

為 了解開地方保護屏障,《意見》主動要求地方廢除各種不利企業兼併重組和妨礙公平競爭的規定,取消各地區自行出台,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企業實施兼併重組的條 例。由於國內徵收利得稅,以企業註冊地為依歸,地方為保護稅源,往往特別關注企業子公司的去留,《意見》試圖打開區域間協商重組兼併後的財稅利益分配之 門,讓各地方能在有根有據的情況下,把保護主義變成妥協主義。

看似簡單一份《意見》,背後中央與地方矛盾,隱隱可見,不談國企間的明爭暗鬥,在推動產能調整和技術提升的國策過程中,中國這個任何事都以黨為依歸的國家,可會是「成也黨,敗也黨」?

對於投資者來講,政治只會是飯桌上的魚米,還是一如既往,政策市上找點吃好?!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5

闲置土地动工缘于政策压力?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8/zNMDAwMDIwMzIzNg.html

被国土资源部点名的“囤地”企业,泛海建设和新世界的北京项目,已于近期开工。其背景是,国土部的土地清查行动效果一直备受舆论质疑。

在政策和舆论的压力下,闲置土地开工速度在加快。

今年8月,一份从媒体传出的《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表》中,泛海建设、新世界中国等大型一线房地产企业赫然在列。其中,泛海建设位于北京朝阳区东风乡土地被指捂地5年。一度令泛海建设(000046.SZ)紧急停牌。

10月20日,泛海建设东风地块即泛海国际居住二期传来开工的消息。

囤地风波带给泛海建设的不仅仅是舆论的压力。事隔两个月后,泛海建设一位高层提起该事件,仍难掩委屈之意。

按照这位高层领导的说法,致使该地块闲置5年的原因主要是规划调整。“泛海国际居住区一期建成后,朝阳区政府更希望泛海国际这样一个上市房企在这个地块上增加公建,而不是纯住宅。”

据 介绍,根据2004年的土地出让合同,泛海建设所获得的东风乡地块全部为住宅及配套商业用地,规划总建筑面积87.31万平方米,但朝阳区政府以及东风乡 希望增加公建部分,减少住宅部分,“2009年12月31日,项目公司与北京市国土局签订了上述地块土地出让《补充协议》,虽然建筑规模不变,但原来为纯 住宅的东风乡1#地改为商业、办公、酒店等综合用地。”

但这并不是该地块闲置的全部情况。据了解,泛海国际居住二期之所以闲置6年经历5次规划调整,还与泛海建设的土地获取方式有关。

“由于不是从土地市场上招拍挂所得,而是通过资产重组方式,泛海国际居住二期当时的地价仅为5000元/平方米,而当时周边的地价都要高出一倍。”接近泛海的知情人士介绍说,“如果是通过招拍挂,根本拿不到这么便宜的地块。”

据公开信息,泛海建设旗下地块多以股权收购方式所得,不完全统计约计7块左右。尽管泛海建设拿地成本都很低,但每块地都经过了曲折的产权转让过程。泛海建设东风地块二期亦是如此。

再 以今年同期开工的泛海建设武汉王家墩地块为例。该地块从2002年的政府口头承诺,到2003-2004年签订土地预出让合同,随后的土地交付过程,还经 历了从军队用地转到地方政府再到泛海建设手中等等复杂的过程,直到2007年,泛海建设经过再次资产重组,才获得该地块80%的股权。

泛海 建设上述高层透露,泛海建设通过资产重组获得的每块地,都有着复杂的前期规划问题。泛海拿到手后必然要调整规划,调整的过程又是漫长的。“公司这边流程就 得至少走一个月,政府那边再走个一年半载,几年就这么晃过去了。”该人士无奈地表示。泛海建设东风地块就是这样被卷入囤地风波。

令泛海建设 苦恼的是,自2007年以后,泛海建设被指开发速度慢,股价一直处于低位。而潘石屹也表示,为了通过土地储备获得更多的市值,上市公司更有囤地动机。“如 果这样,为何泛海建设股价一直很低?”上述高层认为,公司股价低迷就是因为泛海建设开工量过小,而泛海目前最着急的事情就是,加大开发速度。

据了解,泛海建设今年的开工量约在20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100万平方米。

被点名囤地的开发商,正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土地违法问责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审核确认工作,国土资源部不会爽约,年内将严格问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64

十二五系列 – 農業政策轉向, 大興水利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676983

見博友柴娃娃寫十二五寫得咁開心, 我也寫埋一份, 大概三至四篇,畢竟產量實在少了一點。看完這篇長長的十二五規劃, 大定預先估到的東西也無謂講了, 這個系列只講新的東西, 套用在CANSLIM 投資法上。 新野先好炒, 還記不記得當年的國策鐵路股幾多倍PE?

 

 .

大陸既十萬字公文, 排序、字數、加強語都很重要。先講排序, 開局第一段一如所料講胡總既科學發展觀, 不可謂政治不正確也。次序很反映政策的重要情度, 有時亦代表了資源投入的力度。字數次數這些大家都明, 就不講了。加強語就需要詳細一點講講, 大力、大幅、加快、改善、擴大、不斷、堅持等等都是加強語, 當然是越多越好。字眼的強弱也有明顯分別, 大力、大幅等當然要注意; 加快、擴大等都是現有的, 再加力的意思, 自然沒有這麼強, 但也是強;堅持就即是沒有加力, 又弱一點。還有一些叫做逐步、趨向d 就叫佢收皮吧。 

我睇左篇洋洋十萬字既十二五規劃全文3 (請見柴娃娃blog) , 只係見到一個政策係四重加強語, 仲要係新野, 這就是水利。第9 :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重點、大幅、增加、投入。請注意, 政策優惠有好多種, 有的是稅務優惠, 25%稅變15%; 有的是補貼, XX下鄉; 有的是政府自己比錢買, 就即係現在說的投入。我認為, 投入的效果最大, 補貼次之, 稅務優惠最小, 所以投入是加強語。 農業概念股, 以往例必炒一拖, 不如現在看看農機支持的位置? 8 : 加 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 力。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推進農業 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第一是增加糧食收購價, 第二是幫助復墾, 跟住是搞水利抗旱抗澇, 第八才是加快農業機械。 

.

看次數, 全篇除了以上的一段, 再沒有提過農機了。相反, 水利就多次提及, 除以上, 還有第8: 「發展節水農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第9: 「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第26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強城鄉防洪能力」第24點:「高度重視水安全,建設節水型社會,健全水資源配置體系,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有償使用,鼓勵海水淡化,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還有這段和農業無關的,但也算是水利的第20: 「推 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路化發展」你看,篇章之多,不但農機是完全沒法相比,和農業無關的大國策也難以相比。我相 信,在一年之內,水利股會取代農機股成為農業概念的農頭,因為背後還有一個名稱很勁的大概念,南水北調,這個一會再講吧。 

.

以上講的各點,可歸納為供河水、供食水、節水、排污水、建提防洪等。以上種種有什麼可食得最多? 我認為是水管。節水農業,如何節水? 鋪水管,避免太陽蒸發;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種田的農藥有多污染,污的是畜牧業的便便污水,就要鋪排污管;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即是鋪食水管到農村;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就是把河的水引到田,邊挖到咁多渠,又係鋪管。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又係鋪供水管、排水管、電線管。我認為,水管將會是吃得最應的。水泵也是食得應的,可惜只佔重機一部份。 

.

講 回南水北調。說起阿爺的大工程,十個人有十個說高鐵,卻沒有人提起南水北調,這也是一個千億計的大工程。總共分為3條線,西線工程將由長江上游天河引水到 黃河的西北地方,工程膠著沒有進展。東線由華東引長江水到天津,中線經河南引水到河南。我們要說的就是中線工程,因為中線工程最快完工,2013 全面打通,2014 北京收到水,更重要的,是途經農業大省河南。雖然南水北調水道是打石屎(河南水泥絕對值得留意), 但農業大省通水後,加大灌溉帶來的威力會在2013 年開始顯現。到2014年,通之後還有大量的排污配套要用,水行了半個中國,總要清潔一下吧。我認為當南水北調去到係人都識講的時候,水利股是不會平過二三十倍PE的。

.

除河南之外,另一個要特別要講的省是新彊。新彊實在太重要,重要到要另寫一篇文專門寫佢。點解咁重要?因為阿爺告訴我們「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援加大支援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區發展力度」睇唔明? 唔緊要,就劃公仔劃出腸。大家都知道新彊有人搞獨立,小小的釣魚台被國際化後居然被美國佬差到隻腳埋黎,如果新彊步釣魚台後塵就大鑊。記得香港50萬人大遊行嗎?阿爺的政策就是放水,用錢塞住你把口,現在新彊也是。我相信, 就算你由十二五數到二十五, 也不會有一個國策比領土完整更重要, 不講太多了,下一篇再講。 

.

我想提的是,新彊未有十年有529項水利工程,叫「富民興牧」http://www.xjtvs.com.cn/news/newslist.aspx?id=107004&classid=46 , 而之後5年既部份工程已過百億http://www3.xinhuanet.com/chinanews/2010-10/25/content_21218908.htm。「富民興牧」個名真的不得了.何解? 我地個水利工程叫興牧,即係搞水利比新彊既牧民養草放牧,新彊牧民多,牧民也要收買人心,駛錢養野草, 這種事只有在新彊才會發生。一句講哂,志在駛錢,收買人心,不問回報。不過,都唔可以有痛腳比人搞,我地去第26:「增強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能力」,保持水土,抗沙漠化,這個名目妙,完全冇得measure,不似建咩大樓,偷工減料房倒了就大鑊。我敢肯定,新彊收買人心錢中,一定有好多走左去搞水利,而且仲係非常積極果隻。

.

十二五另一個講得較多的要點,就係多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和上面搞水利相比,依樣就冇官肯做,不過總會做多少。這些房當然是小戶型(不是和香港的相比),每戶都係一個廚一個廁,理論上用水管量一定比商品房多,又有一個看好的理由。

.

香港有一隻水管股,叫聯塑,是全國龍頭,成本是煤化工做的PVC, PE都是10倍多一點,主要做的是食水管和污水管。半年計毛利率由19.5%上升至26.5%,  原因是economies of scale但比起國內同業還是低。你看看國通高新管業,毛利由上半年的11%增到Q319%,偉星維持在39%, 聯塑下年還有大量產能投產,形勢應該還是很不錯的。 還有一隻新彊股,做節水的,財務實讚不出口,不過行政開支佔毛利1/3, 如果新彊大興水利,應該食得最應。風險高,買小小當彩票,博大贏,也無謂開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5

買樓兩頭賺──量化寬鬆政策下物業成為理想投資(2010/11/21)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7193

量化寬鬆政策引發投資市場的變化,美元及相關資產弱勢已成為自我完成的全民共識,很多人但知所謂「買實物抗通脹」, 或因為港元與美元掛勾,便以存人民幣作為另一種出路。此處出現兩個考慮:首先,所謂實物,可以是黃金、物業,甚至有人去囤積商品甚至農產品,究竟選擇那一 種?第二是,所謂商品貨幣如澳元紐元,或甚囂塵上的人民幣投資,牌面上表現比美元強,又是否理想?

市傳國內炒賣諸如大蒜、蔬菜、肉類之類農產品,甚而有人煞有介事說因為各地冷藏設備發展起來,有利囤積居奇云云。而香港亦有一鼓收集諸如紅酒、名錶、錢鈔、茶餅作為投資標的。筆者不敢說類似的操作不能獲利,卻難以視之為投資,因為他們面對流通性及異質性的問題,導致難以大額進出,以及定價困難。相比之下,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就無此弊,不過相比之下物業金額大,而且高透明度的成交紀錄令定價較易,可以判斷估值水平。

此外還要考慮槓桿此一因素。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均可以高槓桿方式運作,而被人目為高風險投資;可是以按揭買入物業, 其實亦是槓桿,比如七成按揭是用三倍多,如按到九成則高達十倍,然則何以少人批評?說穿了,物業市場較少出現斬倉情況,即使物業市價低於按揭額,出現負資 產情況,只要按時供款,往往銀行亦不會收回物業拍賣抵償。至少在金管局網站看到負資產的統計數字,即是金管局亦默認此種現象的存在。反而其他商品,未跌到 負值,經紀行已經call margin追加保證金。因此物業投資的安全系數比其他商品高得多。

而另一被人忽略的因素是除了現金會貶值,其實債項也會貶值,美國政府深明此道,因此不惜大印銀紙製造流通量,今天的 債去到若干年後已貶去一截。借錢買物業,動輒十年、廿年甚至卌年,其間銀行欠款所代表的購買力亦隨通脹而降低。過去數十年樓價輾轉上升,債務購買力輾轉下 降,無論地產商或小業主,均是兩頭賺錢。

至於不買實物資產,改存商品貨幣或人民幣投資產品又如何?其實所謂人民幣升值,是購買力下降速度較慢的假象。美國政 府會印銀紙,難道歐洲、澳紐或中國不會做?至少中國政府亦是大量放水進入市場,而不會坐以待斃,國內物價上升已成普遍現象。據報導甚至出現國內居民回流香 港購物的現象,在流動性海量之下,各種貨幣只有爭相貶值一途,用那種貨幣只是程度上的分別。

租或供物業,往往佔家庭支出的一大部份,即使不以投資視之,能鎖定或控制居住支出已是自保。尤其在當今時勢,誰人會低價出售自住物業?樓價大跌又從何說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