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看長線訂政策 因念

2008-09-26  AppleDaily

這 場金融動盪,資訊媒體已有詳細報道,筆者無意也無能加上任何「高見」,皆因連過去擁有頂尖財經人才的雷曼和貝爾斯登,都執笠收場,再作推測和估計,只會貽 笑大方;但另一方面,亦可預測未來,已沒有專家之分,不管是千萬工資的財金專才,或是星斗市民,成王敗寇,還看今朝!筆者有此慨嘆,不是妒嫉財經界超高人 工而落井下石,是擔心國家對於未來的政策制訂,會否在大風大浪中,失去方向。從年初的「雙防」(防經濟過熱、防通脹),到7月份的「一保一控」(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到今天相信又要調整到「保增長」這環節上,政策跟成王敗寇不同,豈可只看今朝?

方針搖擺不定

所 謂「保增長」,可以說是源自中國出口增長持續放緩,國內有報告顯示,今年1月到8月份出口實際增長率只有3%左右,假如這個情況繼續,到發表全年統計時, 有可能會食零雞蛋。這個現實的發生,看官應該非常清楚箇中原因:周邊經濟因素、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和工資猛漲、新勞動合同法執行、收緊稅務優惠和銀行流動 資金等,大部份是國策因素。有說此時應讓國家三頭馬車重新洗牌,是把內需拉動增長的好時機,要配合這行動,相信政府要平衡和考慮的事情更多,兩面不是人的 風險也更大。要增加內需,先要讓人民的消費意識改變,願意把金錢變成物件,如減少儲蓄、刺激需求等,但這些是造就通脹的先決條件。

難改消費習慣

此 外,中國人的消費往往帶着人群心態,看見人家買,自己就想跟,還有就是人民對將來的預期,好像筆者廣東友人提過,現在廣東人喜歡把積蓄(一千幾百萬算是普 普通通)存進銀行,每月拿他幾萬,喝茶吃飯,怎樣都夠啦!所以要增加內需,談何容易。今天的困局,國家如只考慮今時今日的形勢,作出短時間的政策配合,只 會讓人有消防員的感覺,當一次又一次發生這種心態,日後政府再出謀訂策時,市場的反應往往背道而馳。要把政策的釐定和執行能夠達到原意,的確需要高瞻遠矚 的眼光,以及洞察先機的能力,這又豈可與千金萬銀的財經專才雙提並論呢!因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