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一歲那年怪手拆了他的家 流離二十年 一碗花生湯重溫街坊情

2013-01-21  TWM
 
 

 

海安路重生,六十年老字號花生湯回來了,中藥房老厝也變身成咖啡廳,從流離失所到注入新生命,這條街的恩怨已盡付風中。

接下來的故事,要以新世紀的曲式,繼續傳唱。

撰文‧賴筱凡

「老闆,一碗花生湯加湯圓。」只見老闆熟練地將花生湯舀進碗裡,快速又準確。這個動作,他已經做了超過二十年,守著這家從祖父母流傳下來的六十年老店,他是莊世滄。

小小一塊不到四坪大的店面,周六下午人潮洶湧,讓店員舀湯的手沒停過。一杯四十元的花生湯,裝載著一甲子的老味道,背後卻有個顛沛流離的故事。「我媽媽一講到海安路,到現在還是怨嘆啦!」在揉麵團的空檔,莊世滄坐了下來,雙手還沾滿白白的麵粉。

這裡,曾是莊世滄一家三代的居所,他們的花生湯店從這裡興起,也在這沒落。莊世滄十一歲那一年,怪手拆了他的家,媽媽忙著找店面、打包,「我們那時都小,哪裡懂那麼多(指海安路地下街興建案),只知道有新家了。」童稚無知的莊世滄,直到連續搬了五次家,才懂得為什麼每次媽媽講到海安路,就是一陣咒罵。

他們,顛沛流離借了四十萬,才重新回到這裡時而望向遠方,時而緊盯眼前,「我媽媽哦,講到海安路地下街,她一定會用台語罵施治明(台南市前市長),『施治明、施治明,你要死為何要拖著我們台南人一起死?』……海安路拆遷,最累的是我媽媽,要找店面、要做生意。」儘管事過境遷,莊世滄的話裡依然充斥著怨懟。

在祖父母那一代,莊世滄一家落腳在海安路上,雖然已經不明白當初為何會選上海安路,海安路上的生活回憶,卻深刻地烙在莊世滄腦海裡,「我們家的店面沒有很大,可是生意很好,大家都知道海安路上有一攤花生湯很好喝。」繁華似錦,彷彿昨日,猛然回首,卻驚覺已經二十年。

「我們搬過康樂街、國華街…」莊世滄用手比畫著,「搬了五次,生意都不好,因為老客人都不知道我們到哪去了。」莊世滄一家怎麼也沒想到,祖父母家傳的生意,卻敗在一樁荒謬的開發案,「我們每搬一次,就是一筆錢,租金、裝潢、設備,這些都要錢。」台南市政府把他們的店面收走了,剩下的是一塊不過兩坪的斷垣殘壁,他們只能四處找店面,以求家傳生意能延續。在海安路,店面是自己的,在外頭卻得付租金,生意不好,收支難打平,只能一直搬。

直到二○○二年,海安路傳出了可能開通的消息,莊世滄一家向阿嬤的友人借了四十萬元,決定重回海安路上開店。「那時,聽說海安路快開通了,反正生意也不好,想說乾脆搬回去,還能省一筆租金。」莊世滄說,儘管原本的店面已被徵地拆除,只剩下兩坪畸零地的產權,但前方兩坪公有地,他們擁有優先承租權,租金也相對便宜,才讓老店重生。

說也奇怪,再度來到海安路後,莊世滄兩兄弟接手經營,花生湯的生意就此起飛,加上藝術造街帶來大批遊客,許多人走累了,都會在這個街角歇息,喝上一杯古早味的花生湯。

他們,延續家的記憶年輕人創業,老中藥房的新生命花生湯店面的隔壁,綠意爬滿整個小花園,仔細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家咖啡廳,還取了個很有意境的名字,叫作「隨光呼吸」。

多數人不曉得,這個用老屋改建而成的咖啡廳,前身其實是家中藥房,「這是我家中藥房的店面,這是診療室、調劑房、廚房。」二十年了,老家的結構在陳鋕銘腦海裡,清晰如昨。

不僅是陳鋕銘在海安路長大、娶妻、生子,他父親也在這寫下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我爸爸年輕時是中藥房的學徒,娶了我媽媽後,才在海安路開這家中藥房。」後來陳爸爸又順利考到了中醫師執照。「這裡,算是我們家的福地吧。」陳鋕銘對這個家的情感之濃烈,溢於言表。

老家被拆,陳鋕銘縱使心中有些難過,但為了地方繁榮,他們家沒有抗爭、沒有不理性的激情,而是靜默地遷離了這塊承載他們一家回憶的地方。

○二年海安路鐵皮拆卸後,陳鋕銘是最早動手整頓這片廢墟的人,他親手種下那一株株綠意,「還拿到市政府補助的兩萬元。」他不好意思地搔了搔頭,對他來說,家的記憶一直都在,那應該是美好的,不該是殘破的。

因此,當杜昭賢開始推動藝術造街運動時,陳鋕銘二話不說,力挺到底。五年前,海安路藝術造街已經進行到第二期,也算小有名氣,陳鋕銘卻不輕易將房子租給他人。直到他因友人介紹,認識了一群想創業的年輕人。

「他(指陳鋕銘)很有想法,不希望這塊地方太商業化,希望多點藝術氛圍。」隨光呼吸創辦人之一的陳昭彣說,他們想創業,找了很多地方,感覺都沒有海安路上好,最後打動陳鋕銘將老屋出租的關鍵,還是在於經營理念,「我們也不想做商業氣息太重的店,要有藝術氛圍,又能保留老屋風味。」從中藥房到了咖啡廳,陳鋕銘的老家有了新生命,每逢周末,隨光呼吸裡幾近客滿,不論是想坐在沙發上享受片刻清閒,抑或是坐在窗邊,感受從窗外灑落的陽光,在在都讓隨光呼吸成了海安路上熱門店家。這是陳鋕銘替老家寫下的一頁新故事。

從拆除到重返繁榮,走了二十年,在這裡生活的人,已世代交替了。年輕人的心中沒有仇恨,他們有些人選擇重新回到這裡,再次扎根;有些人則將故事掀開新頁後,讓其他人去寫故事。

或許,再過二十年,已經沒有人記得清楚海安路原來的樣貌,只會想起藍曬圖、藝術造街的美麗,但在老居民心中,那條只有十米寬的海安路,一直都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7

PPTV體育拆了,久違的朱駿入夥了

http://news.imeigu.com/a/1370516763337.html

PPTV內部宣佈「體育中心」升級為「體育傳媒事業部」。這僅僅還只是開始。

本文獨家首發於新浪科技「創事記」欄目

@移動吐槽(微信公眾號:jiaxinwen360)

PPTV局中,孫正義在行動(詳見我們近期的文章),聞著肉味的投資者也隨之而來。

孫正義已出手的關鍵一招是,主導PPTV體育的分拆。我們之前曾披露過,體育內容是PPTV的明星內容板塊,也是除了遊戲聯運等增值服務部門之外,PPTV唯一盈利的業務。去年PPTV體育投入4500萬元,藉著歐洲盃的巨大營銷影響力,實現營收約8000萬元。

請留心PPTV體育的收入結構,我們瞭解的情況是去年為付費內容10%、彩票30%、廣告60%。PPTV體育內容運營團隊自己的規劃是,未來理想的收入結構為廣告40%、彩票30%、內容付費30%——這成為了PPTV分拆獨立融資發展的關鍵。

本週一,PPTV內部宣佈「體育中心」升級為「體育傳媒事業部」,同時任命體育中心負責人周亮為體育傳媒事業部總經理。

這僅僅還只是開始,實際上,PPTV體育的步子跑得比郵件中的進度快出了關鍵的幾步。

本週早些時候,PPTV的一支團隊悄然現身澳門。他們接洽了駐於當地的一家機構——它極可能成為PPTV 體育的神秘股東。

注意地點,澳門。這家神秘股東有著深厚的各類資源,尤其在博彩方面——而這也正是目前PPTV體育營收結構中的關鍵組成部門,更是利潤率顯然最高的業務。借助強大的賽事直播平台來發展合法合理的彩票業務,將賽事直播的增值部分做到更立體更商業化,是PPTV體育平台的著力方向。

我們得到的信息是,PPTV出售話題在業內炒熱、PPTV體育分拆意向釋出後,這家背景不凡、實力雄厚的神秘股東聞到氣味主動找上了門。它的能力和投資誠意顯然是PPTV、PPTV體育以及PPTV各家股東所無法拒絕的。

九城董事長、申花老闆朱駿

不僅僅是這家神秘股東。另一位在業內沉寂頗久的大佬也出現在PPTV股東名單中。他就是九城董事長、申花老闆朱駿——作為體育、特別是足球的深度發燒友,他也將以個人投資的方式成為PPTV體育的又一股東。

這位老闆的出面也不算奇怪。朱駿原本就是足球迷,九城和PPTV也是鄰居——兩家公司都在上海張江碧波路上的「張江電子港」園區內,距離不過2分鐘步行路程。PPTV體育運營了將近三年的「申花網絡電視頻道」在業內也已成為合作專業標竿。

而現在,濃情蜜意更是表露無遺,PPTV體育的團隊辦公地點如今都要直接搬到了上海康橋——申花隊的駐地就在那——它們在那造了一個體育電視化的傳媒中心,7月1日就在那正式開工裝修了。

有神秘股東,有產業資本,PE的角色顯然也不能少。於是,IDG也出現了。IDG原本就與PPTV體育於英超項目有深度合作。如今,IDG又不甘心僅僅把版權賣給PPTV,他們更希望借助PPTV體育的品牌和用戶群,打造出更大的以英超作為核心的體育內容收費商業模式。

3家股東加PPTV團隊,PPTV體育拆分齊活兒。我們從可靠渠道獲得的股權比例如下:PPTV40%、朱駿10%、IDG20%、神秘股東30%。

我們就引入外部股東一事詢問了PPTV CEO陶闖,陶闖稱對此不予置評。

全新前景展開,PPTV體育團隊也是雄心勃勃。據我們的可靠信源提供的信息顯示,未來1-2年內,他們的目標緻力於「打造足球賽事直播與互動的帝國級板塊」,搭建起「賽事直播-博彩-推介-盈利-換取禮品-線上商城」的鏈條。

在此之前,PPTV已在重點推廣期體育業務專用APP「第一體育」,其中直播、付費預約、點播、互動、博彩等功能均已集成。內容也可謂豐富,從最常見的五大聯賽到南美聯賽,再到日韓聯賽的內容都已集成其中。

話說,其實我們還挺想在其中能看到傳說中的日本高中足球聯賽……

PPTV體育拆分,算是一件有趣的視頻細分化經營案例。移動吐槽團隊也期待觀察它們未來能做到如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07

【文化解碼】 拆了造,造了拆,有啥收獲?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670

文化解碼 拆了造,造了拆,有啥收獲? 狐埋之狐搰之,用力多而見功寡。

近日,某市一條默默無名的小馬路,上了報紙的要聞報道。這條只有三千余米長的小路,一邊是居民住宅;一邊是高壓電線帶,即市政部門俗稱的“高壓保護走廊帶”。區里牽頭聯合街道各部門,將“高壓保護走廊帶”內約13萬平米的違法建築全部拆除。我正巧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小區,十余年來,親眼目睹這“高壓保護走廊帶”內亂搭亂建、層層轉租,搭建成一塊塊倉儲、物流、加工、住宿、銷售、汽修、辦公等各類生產經營活動場所,其間還有無證的食品加工;三千余米長、百來米寬的“高壓保護走廊帶”,居住著數百戶居民,到處是吃、住、經營“三合一”的群租群居。現在區里表示:“拆除違建後,將恢複原有性質,全部種植綠化”,“該地塊將還綠於民,變身為市民休閑、娛樂、運動的城市公共綠地”。這一舉措引來周圍居民的點贊,大家都說這是政府部門在2015年完成的一項最有意義的利民工程,是區政府的一項最好的政績。

看到這些報道,又聽到居民的稱頌,我想起史家呂思勉寫的一條劄記——《屯田之弊》:

“屯田之效,莫著於後漢之末。以是時海內雕敝已甚,野無可掠,即擁兵者亦多‘無敵自破’,故群思致力於此;而又有嚴明之上以督之,故其效易也。然《三國·魏誌·袁渙傳》言:‘拜為沛南部都尉。是時新募民開屯田,民不樂,多逃亡。渙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遷,不可卒變,易以順行,難以逆動,宜順其意,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太祖從之,百姓大說。’然則是時之屯田,有強民移徙者矣。安知其非故有業之民哉?蓋欲見屯田之功,即不恤廢其舊有之業也。蘇軾曰:‘今有人為其主牧牛羊者,不告其主而以一牛易五羊。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蓋官之所謂功,如是者多矣。此政事之所以難言,亦考績之所以不易也。”(《呂思勉讀史劄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歷來論述曹魏屯田的史書,多會引用《三國·魏誌·袁渙傳》這條史料,用來證明當年曹操推行屯田時,曾有經辦的官員強制招募“屯田客”來屯田,結果“民不樂,多逃亡”(如韓國磐《魏晉南北朝史綱》)。呂先生讀此史料時,卻追問:“屯田客”如果無田可耕,怎會“不樂,多逃亡”呢?他推論:袁渙既然說“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那麽,這些招募來的“屯田客”一定有不少是“有業之民”,他們原本就是有田可耕,所以才會有“不樂”而“逃亡”的事情。那麽,何以要將“有業之民”強制招募為“屯田客”呢?那一定是官員“欲見屯田之功,即不恤廢其舊有之業也”。這豈不是蘇軾所說“一牛之失,則隱而不言,五羊之獲,則指為勞績”的翻版嗎?呂先生由此聯想到,所謂“官之所謂功,如是者多矣”,這也是“政事之所以難言,考績之所以不易”的真實原因。他感慨:“天下之弊,莫大於名實之不副!”

回到上文“拆違”話題。按照現有城市規章,“高壓保護走廊帶”是禁止設立任何生產經營場所或人口居住的;故規劃部門也總是將此類地帶規劃為綠化地帶。換言之,這一地塊原本就是綠化地帶。但十余年來,它為何變成了違章違法的經營場所呢?後來,該地發布過一個“課題”,表示來年“統一停止街道招商引資,這是硬任務,沒有例外”。為何要停止街道的招商引資?據權威人士稱:街道招商引資有其歷史發展的緣由,但在新形勢下,從全局工作看,街道招商引資弊大於利。

毋庸諱言,當年街道的招商引資源於GDP大於一切的情結。那年頭,招商引資往往是街道官員的“重中之重”;能增大地方的GDP總量的,能最大程度完成招商引資的,就是最大的政績。這麽說就相當明白了,這條“高壓保護走廊帶”之所以變成亂搭亂建、違規違法的生產經營場所,似與基層幹部招商引資有關。一方面違規違法地開發這個“高壓保護走廊帶”,一方面高調“招商引資”,增加了地方的GDP總量……這,豈不是蘇軾所說“一牛之失,隱而不報,五羊之獲,指為勞績”的翻版嗎?

有一個成語叫“狐埋狐搰”,說的是狐貍生性疑慮,自己埋藏好的食物,生怕被其他動物偷走,不時要回過去扒出來看看;看後,又要費一番功夫再把它埋好。如此循環反複,自然是用力多而見功寡。

細想想,我們這些“人”號稱是萬物之靈,但有時的所作所為又何嘗顯得比狐貍高明一點呢?前任官員辛辛苦苦地招商引資,在當年誰不承認這是他的政績?後任官員辛辛苦苦地拆違複綠,重建綠化帶,這當然是大家稱頌的一個政績。然而,拆了造,造了拆,除了增加GDP,我們還收獲了什麽呢?豈不又是“狐埋之狐搰之,用力多而見功寡”的翻版?

(作者為華東師大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56

社會邊緣人殺童釀悲劇 毒品地雷早該拆了

2016-04-04  TWM




台北市內湖區發生女童遭割喉身亡事件,當輿論仍聚焦「治亂世用重典」,被害者母親的發言更顯得理性而鏗鏘:「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讓這樣的人消失在社會上。」女童母親所稱「這樣的人」,應還包括二○一五年台北市文化國小女童割喉案、一二年台南市遊樂場男童割喉案的加害人;這三人的共同點都是長期失業或無穩定工作、吸毒、精神不穩等,進而隨機殺人。

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身心科主任蘇柏文指出,內湖割喉案嫌王景玉可能因台灣再次流行的安非他命濫用,導致「安非他命精神病」,「造成妄想、幻覺及腦部思考變化,即使戒斷一段時間,仍會出現上述症狀。」這些邊緣人格者,難以預料何時會作出自傷、傷人的行為。台灣顯然缺乏妥善的社會安全防護網,才讓憾事一再發生。

解決失業問題非一蹴可幾,但掃毒、勒戒和精神科治療都可「防患於未然」。《今周刊》去年四月九五七期封面故事〈失控的毒癮世代〉就曾報導,青少年受毒品危害日益嚴重,若不及早解決,就可能一再殃及無辜。此刻該優先加強的政策,官員們想清楚了嗎?

撰文 /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34

生鮮電商遇“多事之秋” 天天果園拆了VIE要回國上市

在生鮮電商的“多事之秋”,天天果園宣布獲得1億元D+輪融資,並拆除了VIE架構,希望2019年啟動國內上市進程。

8月8日,天天果園宣布獲得1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為張江高科(600895.SH)參股投資的基金管理公司。天天果園創始人兼CEO王偉表示,這個月天天果園已經完成了VIE架構的拆除,而為了在國內上市,就需要實現連續盈利的財務要求。“創業板要求連續兩年盈利,天天果園明年可以打平,2019年可以啟動上市,天天果園會成為第一家盈利的生鮮公司。”

而在此次融資後,張江高科將著力推進天天果園的國內上市進程。

天天果園創立於2009年,是從產地到消費者的水果生鮮直供平臺,自建冷庫,冷鏈物流。2011年,天天果園完成天使輪融資,金額近1000萬人民幣,主要投資方為浦軟創投。

2016年年初,天天果園剛剛獲得京東領投的D輪融資1億美元。天天果園此前數輪的投資方還包括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鍇明投資(ClearVue)等,也都在D輪融資中跟投。

對天天果園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實現連續兩年盈利的財務指標要求。

天天果園創始人&CEO 王偉(左)、聯合創始人 趙國璋(右)

但目前國內生鮮電商的盈利狀況並不那麽樂觀。艾媒咨詢的分析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有4000多家企業,其中僅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盈虧持平。

繼今年上半年生鮮電商美味七七倒閉之後,接連有生鮮電商公司受挫。8月1日,生鮮電商果食幫宣布正式停業,稱過去兩年嘗試各種辦法仍未實現盈利。天天果園近期也爆出關閉所有線下門店的消息。

王偉回應稱,這些門店確實做了調整,但並非O2O戰略的徹底調整。

2015年3月,天天果園制定O2O策略,開設線下門店。王偉稱,生鮮行業的消費多是即買即得的即時性消費,所以希望通過門店、APP、互聯網結合,打造從網上下訂單、通過門店配送2小時的服務,但最終發現門店的效率運營並不高,且運營成本非常高昂,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關門店不代表天天果園的O2O不做了,我們需要花大量的精力來做。”王偉稱,目前是把所有的門店轉化成倉庫,比門店的運營效率高很多。“一個門店最多的單量支撐度是200—300單,但是一個倉庫最高能夠做到1200—1500單,成本降低2/3,效率提升3倍。”

而為了實現盈利,天天果園也在逐漸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一方面是開源,從水果轉為全品類的生鮮電商,比如,與法國乳制品集團蘭特黎斯(Lactalis)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蘭特黎斯將“天天果園”作為其蘭特品牌部分產品在中國大陸的首發平臺。

蘭特黎斯創立於1933年,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集團,2015年,蘭特黎斯集團銷售額達170億歐元,其中國際出口業務達75%。

另一方面,則是收縮陣線,實現“節流”。區域擴張策略,從原來的大面積擴張,回歸到一線城市為主,聚焦12-15個城市。

“生鮮行業的全國擴張是一個難題,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公司解決很好,包括我們自己也在探索。我們不會像以前做100多個城市,會把一些重要城市做好,然後再做二三四線,逐步擴張下去。”

葛培健說,2015年天天果園銷售額8億元,2016年預算收入為16億元。而在“開源”、“節流”的多重作用下,有望盡快實現盈利。

也因此,此輪1億元融資,將主要用於未來的地域性擴張,還有新品類的引進以及供應鏈建設。

王偉稱,許多生鮮電商企業在資本的驅動下都做了非常多的非理性動作,比如補貼搶占市場、大量刷單等等,最終導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公司陷入資金的枯竭。而現在,大幅度燒錢的階段結束,市場要回歸理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29

拆了百億件包裹,留下百億個廢棄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259

快遞包裹有毒有害物質檢驗,目前尚無標準。(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拆了百億件包裹,留下百億個廢棄物》 )

2015年我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以及82.68億個塑料袋。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相當於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近23件。

作為一項非政府強制性要求,多家公司發起的“青流計劃”“綠色行動”“漂流箱計劃”正在嘗試推動快遞包裝材料綠色化、減量化。

2017年6月5日,京東物流聯合寶潔、雀巢、惠氏、樂高、農夫山泉、聯合利華、屈臣氏、伊利等品牌共同發起了一項針對綠色供應鏈的統一行動“青流計劃”,預計3年內或少用紙箱100億個,這相當於2015年中國全年快遞紙箱的使用數量。

據《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相當於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近23件。但那些被遺棄的包裝袋或紙箱去向何處,鮮有人問津。

如果將它們看做垃圾的一環,那麽它們只是攝影師王久良拍攝的四百多座垃圾場中的一個微小分子,但借助於電商和物流體系的發展,它們每年正以超過45%的增長率侵蝕原本健康的土地和環境。

據《2016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以及82.68億個塑料袋。

2016年春節,廈門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自曝因口撕快遞包裝袋,出現皮膚過敏癥狀,甚至出現潰爛,引發輿論對於快遞包裝袋材質的關註。

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已經成為業界的公益共識。

在2016年6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網絡和包括“四通一達”、中國郵政、當當、蘇寧等物流企業在內的32家合作夥伴聯合啟動了“綠色行動”,旨在從快遞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減少碳排放和快遞汙染。無膠帶紙箱和全生物降解快遞袋作為菜鳥網絡“綠色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綠色行動”)的一部分,2016年12月在天貓企業購綠色包裹專區上線。

綠色行動不是電商行業和快遞企業的第一次環保行動。2014年8月,當當網曾在福州倉推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但由於材質薄,韌性不足,影響用戶體驗等原因,在投放市場3個月後停止使用。2016年蘇寧、1號店等商家則開展了以積分獎勵快遞包裹回收的環保行動,但未能實現持續有效的模式。

針對包裝箱、膠帶、快遞袋等包裝耗材造成的汙染問題,現在,菜鳥網絡、京東、蘇寧、當當等都在共同發力,試圖破解包裝汙染困局。

一個紙箱的誕生史

作為綠色行動的合作夥伴,北京一撕得物流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撕得”)CEO邢凱曾有一段做化妝品電商的經驗。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發現用戶對化妝品的感知並非全部來源於產品本身,其包裝也特別重要。

“娃哈哈和農夫山泉同樣的一瓶水,它們之間的差異是通過包裝產生的,用戶感覺不到水的差異。包裝是用戶感知到你品牌最重要的手段。”邢凱和合作夥伴們認為找到了一個有巨大需求空間的行業。2012年,在化妝品包裝上嘗試了緞帶、領帶、中式盤扣後,他們找到了紙拉鏈這一最佳的開箱方式。

按傳統方式包裝,一個電腦機箱大小的紙箱至少要使用一米長的膠帶。一撕得紙箱使用自主研發的波浪雙面膠代替不可降解的膠帶,從而實現箱口的黏合。用戶想拆開包裹,直接撕去箱子上的拉鏈形狀的撕條即可。撕條雖小,卻是紙箱不可複制的產品細節。而在撕條背後,有一處長度不足一厘米的塑料細條,它為用戶的撕拉行為提供了足夠的拉力支撐。

一撕得也參與了綠色行動另一個產品——全生物降解快遞袋的研發工作。邢凱說:“這個產品的主要成分是PBAT(石油基降解塑料),占比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另一種是PLA(生物基降解塑料),來自玉米澱粉,是生物基降解塑料。”

綠色行動負責人範佳則透露,該包裹180天內可以降解90%以上,“真正地被土壤吸收”。

北京工商大學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楊彪教授說:“PBAT是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目前其原料也可以部分來自生物合成。PLA是聚乳酸,其原料(乳酸)一般經生物發酵得到,屬於生物基降解塑料。”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雲宣簡要解釋了降解塑料的原理:“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化學結構里有一些含氧的基團,它們作為薄弱點,可以被微生物所攻擊,微生物利用碳鏈上面的有機碳作為它的碳源,從而造成它的生物降解。傳統聚乙烯的碳是直鏈結構,微生物很難進行攻擊,所以它不太容易進行生物降解。”

根據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6年發布的《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誌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2006),生物分解塑料需要在堆肥等有介質存在的條件下最終降解成二氧化碳或/和甲烷、水等物質。

參與了綠色包裹標準研發工作的翁雲宣介紹:“按照GB20197標準的生物降解材料,在實驗室環境下,180天實驗周期內可以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到了自然界以後,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4-5個月應該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017年3月,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成立,未來計劃投入3億元,用於在綠色物流、綠色供應鏈等方面展開研究。4月21日“阿里地球日”這天,美的、海爾、飛利浦等12個商家和菜鳥網絡合作,承諾捐出阿里電商平臺銷售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推廣綠色包裹。

範佳告訴南方周末,目前阿里市場部已有員工對接大型商家,“可以想象,未來能有更多的商家來使用這種包裝箱,因為商家也已經意識到,使用綠色包裹後,品牌形象會更好”。

中山大學東校區一處菜鳥驛站網點內,兩名學生正在綠動計劃回收臺旁拆開快遞包裹。(馮佳雯/圖)

垃圾分揀余毒未清

廈門口撕快遞嘴角潰瘍事件後,一個說法在網絡上不脛而走——“灰黑色包裝袋,是回料材質。綠色款是半新材質,一半回料一半全新料。而白色款為全新料制成。”

以快遞耗材等為主營業務的廣東天元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負責人白娟告訴南方周末,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快遞包裝袋的顏色可以通過色母的添加進行改變,灰黑色也有可能是全新料,但因為回料大多為灰黑色顆粒,且雜質多,制成白色會有較多的顆粒狀斑點清晰地呈現出來,因此使用回料的包裝袋一般不會制成白色。

目前,我國專門針對快遞包裝系列的標準僅有GB/T 16606.1-2009《快遞封裝用品》系列標準,分為封套、包裝箱和包裝袋三部分,該標準僅對包裝拉伸力等物理性能做出限制。

“現在在快遞包裝有毒有害物質檢驗檢測這塊沒有相關標準可以參照。”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院長朱磊介紹,他們曾對快遞材料做過相關研究,“市面上的塑料包裝問題不像人們想象當中特別嚴重,有問題的也是個別的”。

“部分包裝產品雖然也有相應的國標及行業標準,但均為推薦性標準,”白娟說,“由於行業和市場因素,在具體實施中沒有完全按照相應標準(執行)。”

邢凱及其團隊成員曾對快遞包裝做過市場研究,並對研究結果感到震驚:“一些快遞包裝袋使用的回收料基本來源是醫療垃圾、工業化工廢物、農藥桶化工原料桶等沒人要的垃圾,因為沒人要,所以價格低廉,最便宜的可以達到兩三千一噸。”

在白娟看來,使用回料本身並無問題,“但由於中國塑料廢料分類回收體系的缺陷,導致回收化學廢棄物、醫療垃圾、洋垃圾被大量用作再生料快遞袋的原材料,危害性問題非常嚴重。”

“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做好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之後回料的純度就更純,更純的話使用效果就更好。”朱磊說。

綠色包裹所使用的全降解快遞袋屬於生物分解塑料,根據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6年發布的《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誌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2006),生物分解塑料是在自然界堆肥等環境下,由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並最終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或/和甲烷、水等物質的塑料。

環保部2016年針對《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 塑料包裝制品》等三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征求意見稿,對可降解類塑料的生物分解率要求由12年前《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 包裝制品》(HJ/T 209-2005)的≥15%提高到≥60%。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負責人回應南方周末,該標準仍在向社會征求意見階段,還未落實實施。

誰來承擔成本之殤?

率先使用澱粉基可降解快遞包裝袋的當當網沖在了包裝綠色化的前線,然而,他們面對的是成本上漲20%的困局。在使用這類包裝袋的3個月時間里,當當網承擔了65萬個圖書塑料袋的上漲成本。

帶有“綠色包裹”標識的天貓香外香麥芽糖旗艦店的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自2016年12月店鋪改用綠色行動的綠色包裹發貨以來,平均每一個包裹的成本比之前上升了七倍。“原來的袋子一兩毛就買到了,這個袋子要一塊錢。”

楊彪稱,全降解快遞袋的高昂成本一方面源自生物降解樹脂材料本身的高成本,另一方面,由於生物降解聚酯的密度大於傳統原料聚乙烯,“同樣規格條件下,生物降解聚酯的用量要大於聚乙烯”。

翁雲宣認為可以通過擴大產業規模來降低生物塑料的成本。“假如說是幾萬噸的規模,擴大到十萬噸以上,它的價格就會下降到現在的一半左右,這樣成本就下降了。”

對於一撕得而言,阿里只是他們的合作夥伴之一,而和阿里合作的全降解快遞袋上市之後的銷量也不樂觀。盡管12家響應綠色行動的商家承諾未來給阿里巴巴公益寶貝基金捐出一部分平臺銷售收入,補貼中小型商家因購買綠色包裹而上漲的成本。但對於香外香麥芽糖這樣早期點亮綠色包裹標識的商家來說,仍需要自己承擔上漲了七倍的包裝成本。

在談及成本問題時,範佳說:“我們希望政府、商家、消費者、快遞公司、綠色包裝生產商共同出力,解決成本上升問題。”

為了降低生物降解材料的高成本,各國政府也采取了相應對策:美國規定聯邦政府優先采購生物降解材料;德國對傳統塑料征收處置費,而有降解認證的產品則可申請免稅或減稅,此外對傳統塑料回收重複使用也給予免稅優惠。

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出要“提高生物技術服務對產業的支持水平”,“鼓勵生物技術在水汙染控制、大氣汙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質降解、廢物資源化等領域拓展應用”。並將“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作為重點工作展開。

參與了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調研工作的朱磊介紹,目前,國家日漸重視快遞包裝行業的綠色化發展。“這個(綠色包裝)是純粹市場化的行為,要走研發,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到地方政府、科技局,都有支持研發的體系。”

國家發改委2016年8月公布的《循環經濟引領計劃》和工信部、商務部兩部委2016年12月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分別對快遞包裝回收和綠色包裝研發工作給出指導性意見,後者提出要“推廣綠色包裝技術”,“推行簡約化、減量化、複用化及精細化包裝設計技術,扶持包裝企業開展生態(綠色)設計,積極應用生產質量品質高、資源能源消耗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小、便於回收利用的綠色包裝材料”。

被忽視的末端

“綠色回收”是綠色行動的另一個主題。綠色回收基於菜鳥校園驛站網點,架設了環保回收點,對學生丟棄的包裹進行二次回收利用。

2017年5月10日,南方周末在中山大學東校區明德園附近的一家菜鳥驛站站點看到,店內一臺面旁掛有綠色行動標誌牌,並放置有兩個回收垃圾桶。半小時內,有四名同學在這里拆件,丟棄快遞垃圾。在該站點投放快遞的一名如風達快遞員告訴南方周末,如果有合適的廢棄紙箱,該站點工作人員會聯系他們做二次回收利用。

綠色回收項目作為綠色行動的另一維度,將在2017年內覆蓋全國1000所高校,這占到了目前菜鳥校園驛站總量的55%。

然而,菜鳥校園驛站只是快遞末端的一個整合分支,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快遞的派送點零散分布於大學校區各個角落。在華南師大大學城校區東門外的一處天橋下,快遞散落一地,學生正在其中挑揀自己的快遞。從這些派送點流出的包裹,仍然難逃被遺棄後成為垃圾的結局。

在2016年6月5日世界環保日上,四川蘇寧雲商銷售有限公司和眾享天下蜀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眾享蘇寧環保行”廢舊包裝循環再生公益行動,在成都28家門店落地啟動。

不同於以往的紙箱回收利用,這次回收打通了物流和造紙廠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借助蘇寧物流系統,由快遞員回收後的紙箱直接運輸至專業造紙廠打漿再生,真正暢通了循環利用渠道。

北美紙箱理事會(Carton Council of North America)自2009年在美國開展紙箱回收工作至今,已經覆蓋了60%的美國居民,超過5800萬的居民可以將紙箱丟棄在路邊回收設施,以待後續的循環企業接手紙箱再生工作。

“紙漿再造也存在很多問題,”朱磊說,“主要是咱們國家的垃圾分類沒有做得徹底,垃圾分類做得不徹底的話,紙箱跟其他東西混在一塊再進行回收,會影響紙箱再生利用的質量。”

然而,紙箱再生並不能實現100%的回收利用。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估算,1噸廢紙回爐後能生產0.8噸的再生紙,仍有0.2噸的缺口要靠砍伐樹木來解決。

“即使建立了密閉的回收體系,也會有一部分(汙染物)釋放到環境中,不在密閉體系里的那一部分如果用生物降解材料,也能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翁雲宣說。

當當網、蘇寧等電商目前都針對快遞包裝回收做出了自己的新舉措——當當網使用回收紙類填充物以替代塑料制品填充物,蘇寧則在2017年4月推出了新的“漂流箱計劃”,在北上廣深等八個城市投放一萬個可循環使用的塑料箱,以替代原有的普通紙箱,塑料箱內物品完成送貨任務後,再由快遞員帶回,進行下一次的循環利用。

“隨著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綠色低碳是一個可以預見的重要趨勢,”當當網公關部負責人說,“綠色行動提升了行業和社會對綠色包裝的關註,我們期待更多的社會力量甚至政府參與,找到一個可持續的、更綠色的解決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379

樓拆了照種票

1 : GS(14)@2011-11-26 16:57:19

呢個漏洞真是好嚴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836747


莊近日再翻查選民登記冊,發現多個不尋常地方,其中三幢分別位於吉席街及兩幢位於卑路乍街的拆卸中或已拆卸舊樓,竟有多達 101名選民報住上址。該五幢舊樓的住戶,於去年底至今年中已經全部遷出,承建商並獲屋宇署發出拆卸工程許可,早在區選前已經開始拆卸工程,但選舉事務處仍舊寄出投票通知書到上址。
其中位於卑路乍街 56至 58號的兩幢舊樓,記者昨日現場所見,幾乎被夷為平地。上址地下原是被譽為「西環三寶」之一的新中華酒樓,酒樓老闆正是陳特楚,該兩幢大廈一直是左派重要票倉。根據選民名冊,其中 85名選民正是報住上址。其餘三幢位於吉席街的舊樓,同樣早已人去樓空,於區選前一個月已搭棚拆卸。
莊榮輝批評,選舉事務處明顯失職,「成幢大廈都拆緊,點可能仲寄到投票通知書?」他質疑處方在登記資料時,根本沒有核實過有關地址的大廈是否仍然存在,除了令已搬出但不改地址的選民可繼續在該區投票外,也容許了有心人利用這些已拆卸或沒有人居住的舊樓,作為選票種植場。他是民主黨中以最些微票數落敗的參選者,正積極計劃提出選舉呈請,會在未來數日與黨內的法律人士研究,該黨下周一會到選舉事務處正式作出投訴。
2 : idsdown(1658)@2011-11-27 11:49:15

事旦啦, 無一個抵幚
生果日日都翻炒呢單嘢, 目的係乜.?!

總之就唔想理, 煩少件
3 : 龍生(798)@2011-11-27 18:12:54

唉, 無錯, 就係咁, 無個好人....
4 : GS(14)@2011-11-27 22:02:33

2樓提及
事旦啦, 無一個抵幚
生果日日都翻炒呢單嘢, 目的係乜.?!

總之就唔想理, 煩少件


總之泛民都是有問題,唔可以賴種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37

金融人語:誰拆了我們的學校?

1 : GS(14)@2012-05-29 00:42: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28/16373934
2 : GS(14)@2012-05-29 00:44:01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 ... B%E5%AD%90%EF%BC%9F
姜維平:富彥斌案,又一個打開的薄家錢袋子?

http://www.mingjingnews.com/2012/05/blog-post_2654.html
大連億萬富翁富彥斌被薄熙來一手扶起來
3 : GS(14)@2012-05-29 00:44:46

http://boxun.com/news/gb/china/2012/05/201205051733.shtml
薄熙來金主紅頂巨商王健林不倒的秘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26

拆了菜園村 扔下盲婆婆

1 : GS(14)@2012-08-15 18:35:2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5/16605032
【本報訊】08年高鐵項目引發菜園村抗爭,衝擊後村民另闢家園,工程順利展開,但遺下一間「孤屋」,住在裡面的失明婆婆,半年間被折磨得瘦了一圈、臉容憔悴,面對多次來訪的《蘋果》記者顫抖著說:「冇曬人聲,蛇蟲鼠蟻走曬出來咬我,求嚇你哋幫幫阿婆!」記者:梁琬珊、麥超億、邱錦綉
孤屋位於元朗八鄉上村630號,記者今年1月到訪時,在南慶西路下車,沿一條窄小的行人路走入,一邊是地盤高高的圍板,另一邊則是大片荒地,五分鐘後來到一間石屋。
樓高兩層的石屋,方圓百里外只有地盤和荒廢農田,其他房子早已清拆,鄰居亦紛紛討了賠償搬走。屋的前園放滿凋謝的花,雖已日落黃昏,但屋內依然沒透半點光。記者嘗試敲門,閘門打開,漆黑的空間出現一個80歲的婆婆,她叫謝珠英。
「有冇人可以幫到我」
謝婆婆的家從來不用燈,全因她雙目失明,入黑後只剩神枱上的紅光,牆上掛的鐘亦停頓了,屋內了無人氣,活像死城。風霜烙印是她臉上的一道道火車軌和老人斑,嘴裡的牙也幾乎全掉了。
謝婆婆三十年前與陳姓亡夫儲錢,買下上址一塊面積逾千呎土地,並蓋了兩間屋。後來丈夫跟內地太太的孫兒來港,搬入隔壁的房子。08年政府興建高鐵,收購了謝婆婆附近一帶的土地,鄰居與「孫兒」遷出,她才突然醒覺,剩下自己一人。「一早知道我就夾硬要佢收埋,家收剩我伶伶仃仃,俾啲地盤圍住我咁陰功」。
謝婆婆最初不考慮遷出,一直堅持留守,但隨著地盤工程越來越頻密,一切面目全非,記者其後替她聯絡不同政府部門,但大多無回應。而社署表示曾聯絡過婆婆欲安排她去盲人安老院,但婆婆婉拒。
記者上週再探望被扔(粵音:型)下的婆婆,發現她不但瘦了一圈,頭髮蓬鬆,臉頰更顯蒼白。甫打開門,婆婆有氣無力的喊:「有冇人可以幫到我,我真係好慘!」
與老鼠同眠嚇得失措
原來自從地盤開工後,工程深入地底,蛇蟲鼠蟻四處亂跑,匿藏在謝婆婆黑漆漆的屋裡。「好慘呀,朝早要淋熱水先可以入廚房,唔係洗兩條菜都俾佢咬死!」謝婆婆口中的「佢」,正是兔子般大的老鼠。一次,婆婆坐在椅上睡著,一隻老鼠跳到她大腿上,嚇得她驚惶失措。
除了有老鼠騷擾,早前十號風球就像地動山搖,婆婆一直緊抓木柱無法入睡:「譁!成晚嘭嘭嘭,驚到唔知點算好。」即使平日沒有風球,婆婆亦不見得睡得好:「地盤一開工就好嘈,講句說話都聽唔到,多塵又污糟。」經歷了一年孤島生活,謝婆婆雖然捨不得石屋,但仍希望政府將其收購:「如果賠到就去盲人院。」
屋外的路,短短一年變得非常陌生,謝婆婆足不出戶,只能靠慈善機構員工每天為她送飯。以後的路該如何走,婆婆說不知道,惟有繼續用一雙耳朵,靜聽屋外天秤的升降聲。
2 : GS(14)@2012-08-15 18:36:0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5/16605033


「對老人家係一種欺凌」

謝婆婆跟丈夫於30年前才儲夠錢,買下上村一塊土地建屋,之後丈夫申請內地的孫兒來港定居,並在農地另起屋讓他們一家居住。「佢個孫帶埋老婆嚟,後嚟生咗三個女,嗰時好熱鬧,家死嘅死,搬走嘅搬走」。謝婆婆的丈夫10年前因病過世,其「孫」一家所住的屋被政府收了,獲分配上樓,現只剩下她一人「最掛住嗰三個曾孫,家搬到天水圍咁遠,好耐都唔探我一次」。
謝婆婆的胞兄和胞弟已相繼去世,大嫂住在上村附近,她亦慨嘆婆婆「好慘」,有時會去探望,但礙於地盤工程,電話經常打不通,希望政府能盡快安排她上樓。
附近村民大部份都認識謝婆婆,竹姐說:「收剩佢,政府都唔知咩意思,係咪見佢傷殘恰佢。」她指地盤將路改掉,婆婆已經整年沒有出來走過:「感覺好似住喺孤島,對老人家嚟講,係一種欺凌!」《蘋果》記者
3 : GS(14)@2012-08-15 18:36: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5/16605043


無份抗爭即被遺忘

住在上村的謝珠英,菜田被政府收了,但屋卻落在收地範圍外,當時「蒙查查」的她對事件一知半解,還慶幸可以繼續住在村內,卻沒想到「村」只剩下她一間屋。
土地正義聯盟成員朱凱迪坦言,菜園村抗爭行動只為受影響村民爭取利益,「婆婆間屋冇被收,所以當時冇為意丟低咗婆婆。」朱凱迪說去年1月港鐵職員到婆婆家門外燒焊和加裝圍板,引發警民衝突,他們才得悉謝婆婆的存在,「淨係知佢好慘,受盡工程滋擾,但港鐵乜都唔理」。
記者聯絡菜園村兩名村代表黎偉雄和鄧貴有,兩人均表示不是他們的「管轄範圍」。鄧貴有更從不知道婆婆的存在,直至記者告知後,他說︰「我家點幫?我咁細職位,點同政府鬥?你哋記者幫嚇手啦!」
對於為何扔下婆婆一人不顧,運輸及房屋局回覆︰「政府為拓展公共工程而進行徵收土地時,會按照徵收最少土地面積的原則進行,以減少工程對鄰近社區的影響……貴報所提及之村屋位處高鐵香港段工程範圍以外,有關土地毋須被收回。」
4 : 肥B(18468)@2012-08-15 19:01:53

個哎吔阿孫掉低自己哎吔阿「女麻」,係咪應該找找佢d家人出黎搞返掂佢??
5 : calvinx(8907)@2012-08-16 09:31:20

見報出名就會有人埋身架喇,

嘩一陣有政客幫手 1200 / 呎同你收地........哇哇哇, 阿婆真係要小心睇路呀, 一陣好多人想幫妳-----------駛左的錢佢架.

保家園? 有錢有感情, 無錢, 自已顧自已.
6 : greatsoup38(830)@2012-08-18 14:02: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8/16615059

八鄉上村永慶圍村代表黎偉雄(右)昨拉著婆婆的親嫂和姪子到訪,堅稱婆婆是捨不得祖屋和親戚自願留守。



【本報訊】經歷一夜風雨,被扔下「孤島屋」的八旬盲婆婆謝珠英,徹夜未眠。「個風唔大,噚晚冇食飯,半夜肚餓瞓唔著,又俾蟻咬!」婆婆膝蓋痛,起床做飯很吃力。慶幸八號風球除得早,否則惡劣天氣送飯服務便會暫停,「自己煮囉,唔係周身痛我鍾意自己煮,佢哋啲飯好硬」。
報導刊登後,慰問如雪花飄來,「唔識我都問候我,社署今朝話嚟探我,我都多謝佢哋關心」。謝婆婆感慨陌生人尚且關心,但跟她隔屋同住廿載的二房孫兒,卻一個電話也沒有。「打畀佢都唔聽,仲話打畀我!」婆婆屋內仍放著曾孫的玩具,「我好掛住三個曾孫女,有時聽到門外有人喊,都以為係佢哋」。

著記者不要騷擾婆婆

曾聲稱不認識婆婆的八鄉上村永慶圍村代表黎偉雄,領著婆婆的大嫂和姪兒,還有六名食環署滅蟲鼠組人員到場,幫忙滅鼠除蟻外,還藉機「發爛渣」,「呢單嘢搞到我身為一個村長俾人怨,搞到好冇面!」
婆婆被大嫂拉出屋外,坐在椅上像被審判,黎偉雄暗地責怪婆婆︰「點會冇人理你!大嫂又喺度,啲姪又喺度,點會冇人理你?」黎又硬當婆婆「代言人」,「你係唔捨得呢度,唔捨得大嫂,先唔搬走,係咪?」婆婆解釋無奈留守的原因︰「我行開,呢度俾人霸咗嚟住,或者拆咗都唔知!(黎插嘴︰有大嫂喺度!)大嫂都唔知,你估佢好得閒。」
為了擺脫「罪人」角色,黎偉雄竟發惡叫記者不要再騷擾婆婆,更指她有最親的大嫂照顧,惟當記者詢問何以沒親人為婆婆爭取收地時,黎即推卸:「係嗰班土地正義聯盟喺度搞?」眾人在屋內上演一場20分鐘「大龍鳳」後,便匆匆離開,屋內再次回覆孤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