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美國偏鄉寄養兒到世界知名牙醫 彰化囡仔陳俊龍橫掃全球醫界之路

2012-1-9 TWM

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創辦人陳俊龍,獨創「五合一快速植牙法」,他年輕成名,少不了同業攻訐,但他的技術 最終還是獲得病人與醫界認同,從一個彰化小孩,到全球知名牙醫,陳俊龍成名之路也是一段辛苦歲月。

撰文•鄭淳予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陳醫師在十分鐘之內,就把患者蛀壞的牙齒拔了下來,他神奇的魔術才要開始


陳醫師先是利用水壓墊高與口腔有層薄膜之隔的鼻竇,然後用專利鉆頭撐開牙床形成一個種植窩,再置入新植牙 體,並從容補上人造骨粉,填平牙齦間空隙,最後把假牙和已深植牙床的植牙體黏合。
好醫術    吸引政商名流 患者從手術台上起身,不敢相信牆上的分針只轉了一圈,更讓他驚訝的是,困擾大半生的「宿疾」居然徹底被解
決了,當場感動得直謝陳醫師。

這位自行改造手術刀,又獨步全球發明「五合一快速植牙法」,取得超過三十件專利的陳醫師,就是來自台灣彰 化的陳俊龍。

帶著這身好「手藝」、好「工夫」,陳俊龍在全球擁有八家連鎖牙醫診所,政商名流如拉斯維加斯市長奧斯卡
.高德曼等人都放心地把牙齒交給他,國際巨星麥可.傑克森的父親也因陳俊龍一次幫他植好十四顆牙,高興地把
收藏多年、價值連城的畢卡索真跡送給他。

陳俊龍在台灣也掀起牙醫界討論,他在台灣舉辦的論壇座無虛席,甚至有牙醫專程跑到美國找他學植牙技術;陳 俊龍在兩岸華人圈已打出名號,不少企業名人都指定找他植牙,他在中國的上海、深圳也成立診所。

媚登峰集團董事長莊雅清說,為了解決困擾多年的這個「舊疾」,她特地飛到美國拉斯維加斯,一口氣讓陳俊龍 植了十七顆牙,整個手術的過程比她等待登機的時間還要快。「中國有位石油大亨,我幫他植完一口二十六顆的牙 齒後,他說,這比他發現石油礦的那天還要高興。」陳俊龍淡淡說著,眉宇間卻難掩得意。

留學密西根    夢想差點中斷「我覺得我真的是被(上天)派下來當牙醫的。」自小喜歡動手做模型的陳俊龍在五 歲時就對牙醫萌生興趣,但陳爸爸可不這麼認為;提出想當牙醫念頭的陳俊龍,永遠記得當天換來一頓痛揍:「他 說,牙醫根本就是木工,整天在那裡叩!叩!叩!哪有前途。」陳俊龍出身醫師世家,全家族有三十多位醫師,就 是沒人當牙醫。

陳俊龍悄悄把牙醫夢放在心裡。國小他是念資優班的天才兒童,直到十二歲那年,陳俊龍穿著一身西裝,離開家 鄉一圓父親的「留學夢」。

陳俊龍出國那天,全家族的親戚以及彰化的厝邊好友包下遊覽車到台北松山機場為他送行。「被人風光送出國
,但卻是去賣魚。」陳爸爸為幫陳俊龍辦移民,買下洛杉磯一家魚店。

半年後,魚店經營不善,陳家損失慘重,希望陳俊龍返台,但他想起出國時親友為他風光送行的場面,好勝的他
,說什麼也不願狼狽返台。

陳爸爸找遍每一位親戚,試過各種管道,最後終於在美國密西根找到一個安息日教會家庭願意收留陳俊龍。父子 兩人轉了兩次飛機,來到Saginaw這個小鎮,眼前只有一望無際的玉米田,陳爸爸對陳俊龍說:「暫時在這裡住一陣 子吧,爸爸跟芝加哥的親戚安排好,再接你過去。」但最後親戚都沒有伸出援手,陳俊龍就在玉米田環繞的小鎮裡 過了六年,過著安息日教會沒有葷食、沒有電視的生活。盼不到家人帶他離開,他最後把所有的精神體力都放在參 加運動比賽,同學多半是農夫或工匠之子,他甚至一度忘記小時候的志願,連父母也覺得失望,只期盼他不要變壞 就好。

後來陳俊龍的國小同學申請到美國賓州大學,讓原本只想念小鎮社區大學的他深受刺激,自此發憤讀書,「我來 美國一年,就能補上別的小孩十三年的英文程度,六年的空白也該補得起來。」小學同窗刺激    重拾牙醫夢陳俊龍 在高中的最後三個月苦讀,以全額獎學金考上密西根大學,又繼續苦讀,隔年參加DAT(牙醫資格考試),獲得 全美十年來最高分,以全額獎學金進入哈佛牙醫學院就讀,跳級攻讀博士學位,原本對牙醫懷有偏見的父親,至此 也只能成全。

人生際遇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連父母也不可置信,陳俊龍笑著說:「他們來參加哈佛的畢業典禮,爸爸還 嚴肅問我,身上的畢業服是不是租來照相用的,直到看到我和老師同學們拍照,才相信我真的讀了哈佛。」若不是從小離鄉背井到美國扎根成長,陳俊龍也許不會有後來的傲人成就,但想起那段離開原生家庭的歲月,他內心仍充 滿遺憾,覺得是個「兩敗俱傷」的決定。「好好一個小孩本來可以陪在你身邊玩到他十八、九歲,但我九歲辦完護 照,十二歲就出國了,所以他們也失去我最可愛、好玩的時候。」現在,陳俊龍和韓裔妻子生了五個小孩,他坦言
,或許就是基於補償心態才這麼渴望兒女成群,把當初缺少的溫暖全灌注給孩子。當陳俊龍看到大女兒九歲時新辦 好的護照,不禁又溼了眼眶:「我想起當初爸爸的心情應該和我一樣,昨天還在包尿布的孩子,轉眼竟然就要離開 了。」陳俊龍在成長過程,曾一度不諒解父親,但回首來時路,若不是當初父親苦心安排,也不見得能達到今日成 就。在人生得失之間,陳俊龍謹記父親教誨,要回饋台灣社會,這幾年他回台辦論壇,希望可以造福民眾,對陳俊 龍來講,這條回鄉的路程才剛開始。
陳俊龍 出生:1966 年 現職:Dii國際植牙醫學中心董事長暨院長經歷: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內華達州牙周學會第一任會長、國際植牙學
會講師學歷:哈佛大學牙醫系博士家庭:已婚,育有二女三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2

大陸醫界首位台籍女總座胡珮瑜:我拍桌回嗆嚇退貪婪廠商

2013-09-09  TWM
 
 

 

中國江蘇省徐州,公家單位流傳著一句話:徐州京城醫院有位漂亮的台灣女總經理很強悍!從台灣小護士到大陸醫院總經理,胡珮瑜在狼群中殺出血路,她自信地說:我寫的故事很精采!

撰文 施禔盈

徐州京城皮膚病醫院隸屬祥雲醫療集團,標榜北京、台灣、徐州兩岸攜手打造。這個來自北京的集團,兩年前選定徐州開業,總經理胡珮瑜來自台灣,她也是大陸醫界首位台籍女性總經理。

過去,她是台灣知名整形外科醫師曹賜斌聘用的護士,在台灣醫界工作了近二十年,待過加護病房、做過開刀房護士、跟過門診、坐過櫃枱。二○○七年,一個在北京開業的台企美容事業缺經理,找上胡珮瑜,當時所有的聲音都是:那邊很危險,不要去、去了就回不來了……。

思考一個晚上後,她決定試試看自己的能耐。剛去時,她哭過、委屈過、不解過,但環境造就她硬起來,更把她的狼性逼了出來,終於,她找到奔馳的舞台。胡珮瑜,一位六年級前段班的台灣女子,如何勇赴對岸與狼交手?

來到徐州前,我待在北京,我常在坐地鐵時放空自己,冷眼旁觀身旁推擠到不行的畫面,那種「擠」的企圖心與功夫,真是一絕,但這透露了什麼?你不擠,就坐不上地鐵;就算你耐心等候五班車,你若不擠,還是上不去。狼性怎麼來的?要歸咎於環境。

文革走過來的人,鬥爭性、目的性特強。進到祥雲醫療集團後,我一個台灣女孩一來就擔任管理要職,他們怎麼可能服氣?尤其,醫院裡的老員工是一批經歷文革時期的人,在我剛上班的第二個月,他們就出手了。

面對狼群圍攻 我調整心態、披上羊皮趁著把我挖去的總經理不在時,他們開了一個高層會議,參與的人有院長、副院長、業務副總、護理長等,他們一人一句炮轟,「憑什麼要聽一個台灣人的指揮?」「為什麼胡珮瑜說的,就一定要做?」「胡珮瑜來的目的是什麼?」「還花那麼多錢請她來!」……。

一連串的猛攻,只有護理長幫我說了句話,她挺身而出保證我不是他們口中「有目的」的人,那次我算是勉強留了下來。我知道他們是擔心我的企圖心強過他們,集體用傳統的鬥爭方式來對付我。雖然傷痕累累,但我調整心態,把自己變成披著羊皮的狼,柔軟但內心非常堅強。

論積極,大陸這群人比我更積極,我想通了,積極不是他們要的,積極會讓他們備感威脅。於是,我把營銷的想法與醫院的一群年輕人分享,年輕人聽得懂我在講什麼,就這樣由下往上收服人心,我才慢慢脫離被鬥爭的生活。

情緒的調整,這是我在大陸學到的第一課。就像你看地鐵上那些人擠上車的衝勁與不禮貌,你要生氣嗎?退回來想,這是環境讓他們變得如此,就算是溫良恭儉讓的一個人,到了那裡,肯定也要發揮狼性了。

我早晚召開兩次會 追出驗收進度去年七月,集團決定到徐州來開業,我被拔擢成總經理,當家了,醫院建置的大小事,包括施工、領證、驗收、檢查都要一一參與,其中最讓我氣結的是消防領證的過程。

大陸當地蘊藏許多潛規則,「買」消防證是其一,施工後期接手才發現,消防承包公司拿錢不辦事,只要一跑證,就伸手來要公關費,也因此消防安檢這關足足卡了兩個月,讓醫院無法順利開幕。

有一天,消防承包商又來要錢,擺著臭流氓的態度嗆聲:「不給錢,事情沒法做。」我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火,在辦公室裡用力拍桌子,回嗆:「要幹,就把事情給我幹完,我照著合約內容一毛錢不少你;要不幹,現在拍屁股走路,我自己幹,你後面這些沒理由來跟我要半分、半毛錢。」講完,這群流氓似的大男人,摸摸鼻子離開。之後,我自己跑消防證,還是跑下來啦!而這一拍桌,我的員工們才發現原來我也會生氣,強悍的名聲不脛而走。

記得醫院開業前,有高達兩百多個項目要驗收,那三個月的期間,我天天早上八點一次會、下午五點一次會,每天追,員工都快瘋了,但我就是不放棄,我追我的員工要給我說法、完美的作法,才能過關。所以我敢說,醫院的一切設施、建置都是扎扎實實,並非「用錢」買得的,這是我的態度與堅持。

來中國工作,狼性拚搏的企圖心不能沒有,我想過,如果我的那份堅持、執著動搖、放棄了,如果我擔心群狼的圍攻,我就是隻道道地地的羊,然後收拾書包回家去。

但最終我走過了「撞牆期」,而要求自己成長是必須的,所以,剛到集團的第二個月,我就向公司提出讓我去念EMBA的要求。從事醫療管理,得有學理的底子,北大一年半的日子,我認識了好多來自全中國醫療院所的院長、書記、總經理……,這種回饋是無形的。

從北京再到徐州,目前我帶領一百多人的團隊在醫療事業上求進步,而這是用每一個委屈、每一個更辛苦的過程所換得的,所以,我認為把自己丟到狼群中的經驗很苦、卻可貴。

我也曾想過,如果留在台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可能就一直待在診所,日復一日溫吞地過吧!因為在台灣我不會遇到這麼多的衝擊與磨難,如今,我敢自信地說,我在大陸拚搏的故事很精采。

北漂族肯吃苦 兩小時五十元台幣也賺不只是我,我發現大陸的年輕人也很想為自己寫一本精采的故事。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群人多麼想要崛起、多麼想要光耀門楣啊!

很多人「北漂」到北京,再苦也不走,在北京,我就曾見過三年沒回家的年輕人,因為錢還沒存夠,因為回家鄉沒辦法為父母親爭光,所以繼續「蹲」著。然而,就像狼一般,奔跑前,不就需要先屈膝蟄伏嗎?

最近在醫院也看到一個讓人心疼的狀況。醫院中午得有人值班,但因人事緊繃,護理長於是想到內部護理人員支援的辦法,條件是犧牲兩個小時的午休,換得十元人民幣的報償。結果,很多外地來的人願意做,兩小時、不到新台幣五十元的收入,他們看在眼裡、他們非常珍惜。

可是當我回到台灣時,我看到的景象是,年輕人可以為了打電玩不眠不休,狼性用在拚過關上頭,兩相對照,確實令人感觸很深。安逸的生活,讓台灣年輕人每一封履歷大同小異、有一大票人想開咖啡廳,如果沒辦法在生活環境中去塑造一個不同的情境、寫不同的故事,我覺得這很可惜。

我很喜歡一句話:革命軍人「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在中國,職場上的付出多到我可以體會什麼叫失眠、體會什麼叫放不下、體會到什麼叫不用拜託你加班,你還是會按時出現在辦公室的心境。現在我把我這塊磚搬到中國徐州,用狼性的正面能量拚搏,我很驕傲。

胡珮瑜

出生:1971年

現職:中國徐州京城皮膚病醫院總經理學歷:北京大學EMBA、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化妝藥學管理系把自己丟到狼群中的經驗很苦、卻可貴,我敢自信地說,我的拚搏故事很精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76

醫界臉書 揪全球良醫開藥單

2015-02-02  TCW
 
 

 

藍綠色的尿液、五指相連的腳掌、呼吸困難的咽喉炎病人……,一件件罕見的棘手病例,即使醫生如何閱人無數、經驗老到,也有百思不得其解,迫切需要專家的時候。

到哪裡才能找到電視裡的《怪醫豪斯》(House M.D.),像偵探般破解大小怪病?萬中選一的天才難尋,還好現實生活的網路平台,能夠聯合醫生群策群力,讓千萬個臭皮匠,遠勝過一個神醫。

中國第一款醫生專用社交App「雲醫」,就聚集了數千名醫師實戰交流,讓他們在平時忙於行醫之餘,也能輕鬆結交各領域的大內高手。以網路打破地理、時間限制,滿足相互砥礪的進修需求。

雲醫的目標以中壯年醫生居多,雖然多數會員純屬「鄉民」,只是圍觀兼發問,但也不乏真正「行家」參與,在平台上貢獻智慧,雲醫正是他們展現過人醫術的舞台。透過分享病例,一方面打造個人品牌,一方面獲得掌聲或專業回饋。

此外,雲醫每天推送五條客製化新聞,提供醫學搜尋引擎PubMed、中文文獻檢索等實用工具,讓醫生在社交之外,一站滿足所有資訊需求。

相對於雲醫防堵路人冒牌來鬧場,會員均通過執業資格及實名雙重認證,另一款社交App「醫聯」,則主打匿名的真心話交流。

「下個月要補班、獎金還被倒扣,什麼腦殘規則?」「外科大老高齡七十,早該封刀了吧?」在極度講究輩分的白色巨塔,醫聯論壇「深夜病房」限定凌晨開放,讓基層的小醫師有出口發洩情緒,互相取暖。

東方有「醫界臉書」,主攻文字交流;西方則愛直來直往,有圖有真相。全球首款醫療照片分享服務Figure 1,二○一三年由加拿大醫生藍迪(Joshua Landy)在手機上推出,網羅全球醫生同時會診兼進修。

為維護病人隱私,Figure 1移除照片中的敏感資訊及個人特徵,目前每五位美國醫學生就有一人使用,加上英國、加拿大等地,全球醫護用戶已逾十五萬名。

如同所有專業平台,醫用社群網站的首要目標,也在累積足夠的專業用戶。未來除了導入藥廠合作,也能轉型醫病平台帶進獲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324

三萬六千醫事人員連署 施壓立院擱置草案 醫療糾紛立法 醫界為何大反彈?

2015-05-18  TWM

過去包括醫界人士在內推動「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立法,希望有效降低醫療訴訟,避免醫病雙輸;如今,卻有超過三萬五千名醫事人員連署反對這項立法,他們在反對什麼?還有更好的解決機制嗎?

撰文•郭淑媛

五月一日,在勞工上街頭遊行爭權益的同時,臉書上有許多包括醫師、護理師、醫檢師等醫事人員,紛紛手舉寫有「我是××師,我反對衛福部版本的『醫糾補償法』草案」的紙張打卡,形成特殊的「網路遊行」。

這項由醫事人員組成的「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發起的活動,主要是反對「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立法。醫勞盟自四月二十六日展開網路連署,已有超過三萬六千人參加,另有網路公民在民進黨「Open DPP開放中常會提案平台」發起「立院黨團立即阻止醫糾法草案通過,待社會各界有共識後再議」的連署,也在八天內達到一萬人門檻,成為平台二月開站以來,第一個跨過門檻的提案,將送民進黨中常會討論。

補償制度最爭議

效應難預期 初審就過不了過去包括醫界人士在內推動醫糾法立法,希望有效降低醫療訴訟,避免醫病雙輸、醫師不敢走高風險科別,但如今,為何醫界反對聲浪如此大?

立法院於二○一二年即開始審議醫糾法草案,一四年五月底初審通過,由於爭議太大,一直未進入二讀會。因立法院將於一六年二月一日換屆,衛福部擔心法案「屆期不連續」,得重走一趟程序,故近來積極協調醫事與消費者等各團體,讓討論聲浪再起。

醫糾法草案分三部分,其一為醫療糾紛非訟化處理機制,即醫糾發生時強制進入調解程序,在各縣市醫糾調解委員會調解與鑑定,若無法達成共識,再提起訴訟。其二為預防再錯機制,包括醫療事件通報與調查、醫糾原因分析等。

不過,最受爭議的醫療事故「補償」制度,在立法院委員會初審即未通過,目前仍是眾矢之的。草案設立醫療事故補償基金,補償以審議決定時「無法排除醫療事故與醫療行為之因果關係為限」,衛福部原意是為了在醫糾無法歸責於病人或醫事人員時,由主管機關辦理「不責難補償」,規畫基金來源政府公務預算以三○%為上限,其餘七○%除由公益彩券、菸捐、健保支付一部分,再由全體醫界負擔三○%。

但以醫勞盟為首的醫界基層人員質疑,即使沒有過錯,醫療院所及醫事人員每年仍須繳納補償基金,且病家領到補償金後,仍可繼續對醫療人員提告,無法達到減少訴訟目的。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指出,這項立法原本要減少醫療糾紛,立法後卻會變成增加糾紛,未要求釐清真相、不管有無過失都可補償的設計,會造成病患或家屬動輒申請補償,不但增加道德風險,也讓醫病關係更惡化,防禦醫療會更嚴重。身為新光醫院急診主治醫師,張志華憂心,住在急診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原本家屬會選擇善終,但若立法通過,一定會要求急救到底,沒救活可以申請補償,違反立法初衷。

「醫糾法草案規定先看因果關係,也就是要鑑定,但連訴訟都難以認定責任,衛福部憑什麼來認定因果關係?草案的精神還是在責難醫療人員,說不責難是騙人的。」張志華說,因此要求先擱置立法。

醫師陳豐偉也質疑,醫糾法草案核心是「因果關係不明」,若立法通過,接下來會發生:有些原本無意告醫師的病家,為了申請補償送件,被補償審議會發現有疏失,要求醫師負擔賠償金;想告醫師但覺得可能告不贏的病家,先送補償,若補償通過,就以「因果關係不明、醫師可能有責任」要求醫師另外再賠錢。

「如果醫療事故單純是機率問題,應該所有人一起承擔,要醫界承擔基金來源三○%是什麼意思?而且民眾拿到補償金若提告也不一定會歸還,脫產就可以了。」太陽花學運核心人士、醫師柳林瑋說。他認為,修改《醫療法》,讓醫師故意過失之外的醫療糾紛去刑化,才能直接解決問題。

缺乏共識陷兩難

多數人擔憂 產科試辦成功目前所有醫療糾紛都是過失賠償,補償基金放寬到無過失也賠償,原意是希望減少漫長的醫療訴訟過程對醫師折磨,因此,並非所有醫界人士都反對醫糾法立法。

婦產科醫學會過去三年實施生育救濟試辦計畫,根據衛福部資料,產科的司法訴訟鑑定案件數自試辦前一年(一一年)的三十件,降為平均每年八.五件,已大幅減少七二%。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表示,三年下來救濟金共花了一.八億元,具體效果是目前婦產科住院醫師的招收率達九成以上,「若醫糾法無法立法,將積極推動產科獨立立法。」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吳全峰指出,目前立法陷入兩難,部分醫事人員希望不給錢又要降低訴訟,但要避免被告,補償金是一作法,而訴訟權不應被限制,不能要求拿到補償後不能提告。醫療錯誤發生,在政府與社會已負擔部分基金前提下,醫療機構與醫事人員卻想迴避他們在「系統性錯誤(如醫療機構因組織、設備等結構性問題導致不良後果)」中所應負擔的責任,有待商榷。

對於醫界反彈聲浪高張,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建議,可思考切割處理,醫糾非訟化處理機制與預防再錯機制都很重要,可先立法,再來好好溝通補償機制,什麼情況才可動用補償基金,應更細緻化設計。

根據研究,台灣醫師被定罪率是世界第一,醫糾法立法想要解決的,是這個長期問題,社會各界都應面對,進而解決爭議;否則問題懸而未決,對醫病關係發展十分不利。

這些國家,也實施「醫療事故補償」瑞典、芬蘭、挪威、丹麥、冰島、紐西蘭「無論過失補償」,已幾乎全面取代醫療疏失訴訟

法國、比利時

以醫療疏失訴訟為主,同時採用「無過失補償」

資料來源:醫師陳豐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000

他打造醫生社群網,收服200萬個中國柯P 騰訊、百度搶投資的「醫界批踢踢」

2016-04-04  TCW




「丁香園」乍聽像餐廳,卻是中國線上醫療龍頭。

在中國看診難、資源不均,它看準這點,線上、線下搶挖金礦。

在中國,有一句順口溜是「求醫三千里、掛號三星期、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凸顯出求醫不便、醫療資源不均的困境。但,正因為醫療市場供需失衡,讓中國醫療商機這塊大餅格外令人垂涎。

根據顧問公司德勤中國(Deloitte China)的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的醫療衛生消費能力雖急速成長,但官方最新統計指出,中國人在醫療衛生消費總額占整體GDP比重仍僅有五.六%。

倘若中國的醫衛消費總額占整體GDP比重能在二○二○年達到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 會六.五%以上的目標值,醫衛消費市場將達到人民幣六兆二千億元以上規模,折合新台幣約三十一兆到三十五兆元,也就是七個到八個以上台積電的市值。

三月二十四日在台灣舉辦的「中歐論壇」上,「丁香園」創辦人李天天的演說,吸引大批聽眾來參與,現場座無虛席,而且還因為聽眾過多,主辦單位必須在走道上放滿塑膠座椅,即便如此,仍有不少聽眾必須站著聽。

他創辦的丁香園,聽起來雖像是一家「餐廳」,但其實是中國線上醫療領域的龍頭,全中國共有二百七十萬名醫師,其中兩百萬名醫師是丁香園的會員。

曾靠捐款撐營運

出差只付車資,吃住靠網友

這個堪稱全世界最大的醫生社群網站,吸引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中國各大網路巨頭的注意。二○一四年,即使丁香園的營收不到人民幣億元,便吸引騰訊砸下七千萬美元投資。

李天天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直言:「要管理一群中國的柯P,相當不容易。」不過丁香園自有一套做法,而這套做法單純得出乎意料,那就是:建立一個讓醫生自主治理的體系,而且長期堅持所累積下來的信任。

丁香園,是李天天十五年前攻讀哈爾濱醫學院時,架設在網易論壇上、與同學分享醫學資訊的一個空間,後來人氣逐漸升溫,慢慢發展為醫藥學術交流論壇,宛如醫學界的「批踢踢」(PTT)。他就像是這個批踢踢的創板人,讓醫界人士分享專業資訊,成為各板的板主,義務、自主管理。

他能讓這些中國各省市如同天之驕子般的醫學生參與他的網站,甚至成為他的板主、自主管理的秘密,就是與網友面對面的交流,還讓他們互相打分數。

他每年都要在中國各地親自會見幾十個醫生網友,「我只要出車票錢,吃飯、住宿都有人包了。」李天天回憶,當時他只是個窮學生,醫生網友個個都比他有錢,所以他去見網友都不愁吃、不愁住。而且,他了解醫生渴望獲得其他白袍菁英認同的心態,所以他讓網友可以互相評分,醫生們為了取得別人認同,就更加分享專業醫療的資訊,「這會讓他們有ego(自負)的感受出來,」無形中也強化丁香園在中國醫生社群的向心力。

這個龐大的基礎,最後讓李天天在二○○六年決定放棄即將到手的醫學博士學位,走上創業這條路,他讓丁香園擺脫靠網友捐款為生的模式,轉型為商業化經營。不過,這對李天天來說,卻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

不收廣告費

營收成長龜速,押房養員工

為了抓住醫生的認同,丁香園不能過度商業化,它擁有龐大的專業會員,目前不收廣告費,而以B2B(企業對企業)的獲利模式為主,包括幫醫藥企業徵才;幫生技公司買試劑、耗材,但營收成長緩慢,李天天一度抵押房子,支付員工薪水。

直到去年底,成立逾十五年的丁香園,營收才突破人民幣一億元。中國網路界稱丁香園為「慢公司」。李天天坦言,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營收年增率動輒三位數,「你成長一○○%,投資人還會問,為何不是三○○%?」與同業相比,丁香園的成長堪稱龜速。

策略營造醫病關係

三大同業平台,僅它獲利

儘管丁香園在中國網路圈中,營收和成長率都不算突出,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戰略學副教授陳威如指出,與中國另兩個移動醫療網「好大夫在線」、「春雨醫生」相比,這兩家都是從病患端的服務開始發展,唯有丁香園是從醫生的需求出發。

以病患數量而言,丁香園雖不如另兩家,但由於策略細膩、有層次,在醫藥專業形象的基礎下,先從醫學界著手,再把服務延伸至病患端,病患數急起直追,故能成為目前三個平台中唯一獲利者。

他為了抓住「中國柯P們」,維持網站內容的專業度,有超過五十人、以醫藥科系背景為主的內容編輯團隊,為每篇文章把關。

李天天說,丁香園按照醫生的學術分工,共超過二百五十位板主。板主除了管理討論文章,也負責為各醫生網友們發表的文章評分,所有人可以給積分最高的醫生鼓勵。

透過長年實際晤面的互動加上虛擬的積分制,這十五年來,丁香園就在李天天與中國醫生們打下的互信基礎下,築起一道最高的競爭屏障。

現在,搭上中國人口老年化快速問題,中國的「在線醫療」議題成為新顯學,「騰訊投資我們,就是為了卡位。」李天天直言,在騰訊之前,百度、阿里巴巴也都找上門,提供的條件並不遜於騰訊,但李天天著眼的是,騰訊對醫療產業長期投入的熱情和長遠的眼光,「醫療不是traffic driven(流量導向),口碑更重要,還要看與其他產業的連結能力。」丁香園搭上騰訊的微信平台,通訊傳播力量可連結政府、醫院、醫護人員、病患、商業保險等,各方進行互動,甚至跨領域合作。目前,丁香園在微信端的用戶,已突破千萬名。

布局B2C

先App看病,再開實體門診

由目前結果看來,丁香園的選擇是對的,除了微信的平台優勢外,騰訊在醫療界的經驗和人脈,也明顯裨益於丁香園。舉例來說,李天天曾參訪宜蘭羅東的知名糖尿病醫院「游能俊診所」,眼見醫護人員親自陪病患買菜、教導其食物營養成分,無微不至的服務,讓他稱讚不已。能與游能俊診所接觸,正是透過騰訊的接洽與安排。

支付寶前技術團隊、現主導丁香園技術開發的馮大輝說,丁香園透過像「丁香醫生」(提供患者一對一醫療諮詢服務的App)這種自行開發的軟體,幫助患者提升就醫效率和體驗,而這是其他診所做不到的事情。

從網路起家,挾著龐大的醫生社群資源,丁香園反其道而行,宣告要從線上跨足至線下,過程中面臨不少質疑聲浪,但李天天堅信:從事醫療行業,與病患的真實互動才是根基。今年一月成立實體的「丁香診所」,成為丁香園從「B2B」跨足到「B2C」(企業對消費者),建立起醫療的O2O(線上線下)模式的里程碑。

獵豹移動副總裁金磊認為,「中國的醫療行業是有收費基礎的。」這也是未來產業網路化後,相當具備潛力的醫療新金礦。

丁香園憑著其醫生社群資源,持續進行跨業結盟,不斷從企業端挖金礦,最新合作對象,就是保險公司。它與騰訊、眾安保險合作,透過騰訊「糖大夫」為糖尿病患檢測,丁香園透過長期累積的大數據分析能力,根據其檢測結果,提供適合的健康管理方案。

對於眾安的保戶來說,每次按照要求測量,可獲得一定金額的回饋保費,理論上血糖越正常,發病可能性越低,這減低了保戶的發病機率,自然降低了保險公司的理賠金,成了丁香園的新商機。

對於健保行之有年、診所密度相對高的台灣來說,丁香園的故事雖不易成為主流,但陳威如認為,台灣醫療服務發展成熟,與其他產業跨領域合作的可能性更豐富,這是中國醫界想借鏡的,也將是未來台灣搶攻中國龐大醫療商機的一大優勢。

撰文者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607

如何理性看待新藥「論文發表」? 浩鼎、北極星股價因它大漲 醫界不解

2016-04-11  TWM

浩鼎接到美國臨床腫瘤學會通知,將上台報告新藥OBI-822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 為此停牌一天,隔天股價跳空漲停,這樣的反應,合理嗎?

近日紛爭不斷的上櫃生技業者浩鼎,三月三十一日再添話題,公司在開盤前宣布停止交易一天,並在當日十一時舉行重大訊息說明會,對外說明暫停交易理由。

為何停止交易?原來是浩鼎在三十日晚間十一時接獲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通知,表示該學會已接受浩鼎申請,讓浩鼎在六月間的ASCO年會中口頭報告旗下新藥OBI-822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認為,這是公司發展新藥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員工的強心針。

不少股市投資人可能是第一次聽到「ASCO」,甚至是第一次知道原來新藥研發過程中,除了「解盲」,還有「獲得在學會發表機會」的題材,尤其看到浩鼎為此停止交易,直覺解讀是「重大利多」;反映在股價上,就是隔天恢復交易後開盤即跳空漲停。

參與權威會議 有學術意義有趣的是,浩鼎公布的隔天,興櫃新藥廠北極星藥業也宣布接獲ASCO通知,旗下ADI-PEG 20有三份臨床試驗論文,將分別以口頭、壁報和刊登論文三種方式呈現,發表數量甚至比浩鼎還多兩項。當日北極星股價同樣受到題材激勵,收在七十四.九九元,漲幅一一.二八%。

只是,這樣的股價反應,合理嗎?投資人應該如何理性看待「論文發表」的題材呢?首先,得看看ASCO學會在醫界的地位分量。

免疫治療權威、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表示,ASCO年會,的確可說是全世界公認最大型的臨床腫瘤會議,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的研究,只要是有意義,都會在這裡發表與討論,「從學術的角度來說,這些討論非常有趣。」但他也強調:「如果是和股市掛鉤,我就不會解釋了。」由此看來,獲得將試驗結果在ASCO年會發表的機會,可被解讀為該公司新藥試驗,已被「全球最大」的臨床腫瘤會議認為「有意義」;然而醫界無法回答的「股市反應」問題,又該怎麼看呢?

浩鼎在重大訊息說明會上

舉例說明,包括Yervoy、Opdivo和Keytruda等免疫療法新藥,都是在ASCO發表第一手數據後受到矚目。這個說法或許沒錯,但若進一步查詢研發Yervoy和Opdivo的藥廠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以及Keytruda的藥廠默克(Merck),可以發現,兩家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藥廠,在宣布上述新藥於ASCO年會發表時,股票並未停止交易,股價也無劇烈波動。

以最近振奮人心、美國前總統卡特為此延續生命的Keytruda為例,默克藥廠是在二○一四年五月十四日發布新聞稿宣布,將在ASCO大會上口頭發表成果;而該公司在發布新聞稿當天,股票仍然正常交易,股價收在五十六.三七美元,較前一日小幅上漲一.一一%,而再隔一日之後,默克股價則是小跌○.八五%。

事實上,即使是新藥在ASCO年會發表受到矚目之後,默克的股價仍然波瀾不興,以一四年默克發表最多研究成果的六月二日當天來看,股價收在五十七.九三美元,比起前一個交易日的五十七.八六美元略高○.一二%。

再看一五年的ASCO大會,默克藥廠也是在五月十三日對外發布新聞表示,有超過四十篇論文被ASCO接受,其中十一篇是口頭報告,當日股價是五十九.一八美元,比起前一個交易日的五十九.四四美元略低。

新藥研發 不宜過度樂觀

雖然國際大廠的經驗說明,單就股價表現來看,新藥研究結果在ASCO發表似乎不會被市場解讀為重大利多,但畢竟國內資本市場對新藥產業仍然陌生,浩鼎如果是考量國內生技股投資人「很敢衝」的特質而決定停止交易,亦屬合理。根據今年一月上路的《證交所對上市公司重大訊息之查證暨公開處理程序》第十三條之一,浩鼎確實可以依據第一類第六項「其他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者」,申請停止交易。

然而,回到醫界觀感,雖然對股市脈動並不熟悉,但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黃文鴻坦言,對於類似消息造成股價漲停「不大能夠理解」。他解釋,新藥研發失敗是常態,根據統計,從臨床第一期做到臨床第三期,能成功的新藥小於二○%,如果對於一、兩個好消息就欣喜若狂,「大家實在是過度樂觀」。

當然,市場反應永遠難以捉摸,不過黃文鴻認為,在面對新藥產業發表各種「不太容易理解」的利多時,投資人還是應該要問新藥公司幾個務實問題,包括「這樣的結果之後,還要再做什麼?」「還有哪些問題要改善才能繼續下去?」「解決一個問題大概需要多久時間?」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