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蒙牛霸王的真功夫 - 品質管理的感慨 精工窮人


http://hk.myblog.yahoo.com/Seiko-Investor/article?mid=217


從蒙牛、至霸王、再到真功夫,甚至紫金,最近不少國企紛紛出現品質門的醜聞。

固然,我們得感嘆互聯網散播消息的能力和速度,多虧它的幫助,國內的消息透明度大大增強。也許隔離完全的自由和透明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總算是消息 開放的進步,也是一個不錯的監察渠道。

隨著國內企業陸續爆發質量問題,大慨會再喚起大眾對國內企業生產質量的關注。

實際上,品質問題其實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

良好的品質管理是規範、監管及技術的成果,但它更需要公司風氣、員工教育及管理思維的配合。

良好規範、監管及技術固然可以在生產或公司營運前期減少質量問題。然而,卻是治標不治本。相反,如果管理層對品質有實際的思考及重視(不只是ISO 那些門面功夫),提供足夠的資源教育員工,培養出良好品質控制的風氣,其實很多品質的問題都可以在前期避免,達到治本的效果。

不錯,成本控制是很重要。而良好的品質控制又的確會增加運作成本。可是,在良好品質下建立的聲譽,客戶信心及品牌效益卻是無價的。要是有良好的品質 及聲譽,只要產品價格合理,一樣可以客似雲來。畢竟,人與生俱來就有避免"麻煩"的習慣。

再者,良好品質亦可以有效地避免意外發生,減省了企業處理危機的成本,是"除笨有精"。

毫無疑問,品質管理會是國內企業在未來十年其中一個最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要真正擺脫低價值生產,發展高價值產業,品質管理的重要更是重中之重。

唯望國內的商人在掙錢之餘,好好改善企業的品質管理,為中國擺脫過往低品質生產的惡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51

思考的碎片--10/6 感慨的碎片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dax.html
1.投資就是人性
回頭想來證券投資玩的全部都是人性
如果我們把企業分為週期和增長
那麼很簡單,週期徹底就是人性。反正就是供應和需求的不平衡+人性才導致了所謂的週期性。自然投資週期性股票全是依賴對人性的瞭解。
說道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大約在1-2個月內,在互聯網上會出現很多新面孔,而且都是一個調調,先是長篇大論自己在A股的投資如何成功,第二段基本都是寫投資A股中的銀行股說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turstno1 比較嘴毒,他的評價是那麼多價值投資者,嗯,所以還沒見底哈。
這句話很值得玩味。各自體會吧。
另外順祝@trustno1 10/5生日快樂

其實增長股也是對人性的理解,最簡單的例子就是Jobs。
最大的增長是從0開始的,所以新需求都是基於對人性的預見和理解。
包括巴菲特在投資綠箭的時候也說過,我相信20年後人們還會嚼口香糖。這不是廢話嗎?
對,這也是基於人性的確定性。
所以增長股的本質也是對人性的理解。

週期和增長或許可以分別總結為對貪婪恐懼的理解和對慾望和行為的理解。

所以投資歸根到底還是人性。



2.iphone完勝所有照相機

這次去度假有一個特別的感受不出意外以後出門不會再帶照相機鳥,
而且一路上看下來用手機拍照的是大趨勢。偶爾可以見到幾個微單。

吐槽一下,很遠看過去跳起來拍照的鐵定是大陸人。沒一次錯過。怎麼就那麼沒有創意呢?

單就照片質量來說我的肉眼沒法分辨出卡片機和iphone4
的差異。另外一點是早前的卡片機大約很多年前買的所以估計性能和像素都感不上現在的iphone。
IT產品的升級換代真是一個大問題。
當然未來有可能會購買微單。但是我估計可能性不大。沒必要。現在拍照的最大目的是分享。

說道升級還有一個思考。這次住過一間舊的酒店。wifi沒有,電視機是陰極管的。毛巾都是久的,so印象極差。換句話說IT的升級換代其實帶動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任何行業任何背景的人都被捲入其中。不升級就是被淘汰。
舊的酒店一定需要反省才會加裝網線等IT設備。so這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不進步必然被淘汰。

3. 哈瓦那  完勝 Crocs

這次沙灘上起碼50% 是哈瓦那,我也買了哈瓦那,大概比上海的零售價便宜50%以上。我如果沒記錯國內的哈瓦那起步價是250-300,在Boracay大約是100多吧。
一路上我都不記得有人穿Crocs
作為題外話,好像Crocs做的帆布鞋好像不錯。老年人有喜歡的。

另外Roxy在比基尼中完勝任何其他品牌。Quicksilver我是很喜歡,不過男性中的比例不算高。但是也應該是很明顯的佔有率。ZQK我看不清楚,他們東西還真不錯。分品牌的男女。很難把握。公司全球性。沒法思考。
我看過報表。
歐洲的毛利最高,我的理解是歐洲人願意為設計支付額外溢價。同時亞太增長最快。這也符合常識。

作為有價值的結論我不看好Crocs。看好ZQK。但是應該不會入手。






4。恐怖主義的根源還是經濟畸形發展 vs 文化發展的緩慢之間的矛盾

比如石油經濟導致的經濟畸形發展。和恐怖主義者竟然大部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
這就是culture conflict 尊重的需求。
如果這樣理解恐怖主義,那麼恐怖主義的烈度和石油的價格一定可以做相關性分析。可能有之後,但是應該是正相關。反過來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判斷。頁岩氣革命會導致對石油依賴的降低。會導致石油價格的下降。甚至會降低恐怖主義活動的烈度。這個和上次@trustno1 提出過的頁岩氣革命會導致普京的強人政治無法持續一個道理。
殊途同歸。

5.Facebook
用了vpn+在外旅遊結識很多新的朋友,最近在頻繁刷FB。
有兩個很深的感受

A.無限的可能性
在Boracay結識的朋友,相互之間就是這樣交互的瞬間,然後天各一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而且還很精彩,甚至今天看到了某對友人的結婚照。我靠。太帥鳥。
交錯過後的人生軌跡給我特別深刻的感受,就是無限可能性,每個人都是如此。
可能差別在於年齡和簽證。當然還有金錢。不過金錢的決定性因素比較小。
我在懷疑如果我18歲就開始使用fb人生會有多少的不同,會有多少的可能性?
這次還學了N種說法。從阿拉伯語到葡萄牙語哈。

B.無限的可能性的反面就是要珍惜現在

這也算保守主義吧。在有機會選擇的時候謹慎的選擇。然後保持住已經的選擇。
有一天失眠,我在網上google了很多。找尋自己曾經的軌跡。發現很是有趣。那種交錯的感覺特別強烈。



6.星巴克投資squareVS美林投資bloomberg
大家懂的
殊途同歸。
我記得美林破產時候bloomberg的股份好像價值最大。當時也是一個deal這個在 《我是bloomberg》裡有詮釋。當然寫的不夠具體,但是基本知道是怎麼樣一個deal。歷史又在重演?square會成為另外一個 bloomberg?其實我並不認同。我看好paypa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01

一位MBA創業失利後的感慨:知識不是力量,學做一個農民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55.html

1.MBA可能是一種障礙。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可能是幾世紀的誤導。知識不是力量,如同汽油不是動力。能否產生力量,關鍵看你是什麼人,開的是什麼車。在這方面,知識遠不如權力甚至美貌來得更為直接。糟糕的是,過多、過早的理論學習會成為一種本能天性的障礙,而潺弱的天性無法駕馭龐大的知識。就好比剛過了兒童期,便只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一樣。

以我本人的經歷為明證:公司開業之初曾考慮過「客戶開發模式」,後來決定在寫字樓、車輛、 CI等方面進行投資包裝,樹立專業公司的形象,同時僱傭十餘名銷售人員進行「掃樓」,直接進入中高端市場 (合夥人當中有兩位具備多年的客戶資源)。一年半之後,我們意識到了當初的決策有問題,或者說運行一段時間後出現隱患未及時調整。再深入剖析,發現我們似乎違背了商人 「 量入為出 」 的基本原則,以及缺乏對市場反應的敏銳嗅覺,不能應時而變。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總之面對問題時,我們(至少我 )傾向於用別人教給我們的理論框架分析問題,分析得越透澈越放心,結果可能離本象越遠。我現在相信,任何偉大的決策不會是分析調研的結果。調研再充分,最後的一剎那還是靠直覺。就好比1945年陰霾的日子裡艾森豪威爾決定是否登陸,或者李建軍描述的孟良崮之戰一樣 (真是一篇好文章)。

讓我擔心的是,長年精於企管理論學習的我們,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幅眼鏡,而逐步放棄自己的商業本能,或喜歡總結理論,在抽象為理論的過程中忽略了事實的全貌。理論學家和實踐學家本來就是兩路人,我們讀很多企業家的自傳像韋爾奇,他們的概括邏輯能力都偏弱,不是嗎?

2.學做一個農民。

幾年前的我,對農民企業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顧。現在倒覺得,在中國的民營經濟發展的萌芽階段,先富起來的很可能是農民。有點誇張,不過至少農民種莊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辦企業非常務實,少些浮躁,心態懂得知足,耐力比較持久。而我們這些城裡的 「精英人士」呢?看看我們每天接觸的那些傳媒時尚,口口相傳的故事,宣揚的英雄傳奇,不是一夜入主董事會身價八億的楊瀾,就是因與金正日私人關係良好成為新一州創辦人的 **,或者是那些比我們還小十歲的模特明星。

沒錯,這些東西影響了我。當我去年創辦公司時,曾預想通過兩、三年的經營走上壯大與致富。現在我明白了,這個時間表要大大延長,也許五年,也許十年。我沒有準備。我知道了,靠借貸、吸引投資、特殊的ZF關係發家會很快,但只有少數人能夠那樣,不是我們,我們多數人只能像農民這樣,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甚至要先學會,只耕耘,不收穫。所 以我在向農民學習,學習他們的老實、踏實、務實,無論將來是自己創業還是打工。農民播種時要深耕細作,搞經營也一樣。想想以前在企業做 marketing的時候,方案雖然漂亮,但是否真的有效?

至少我沒有做過銷售,去一線品嚐一下建立關係的艱難,也就不能形成對客戶真實的體驗,再漂亮的方案恐怕也經不起推敲。這樣個人發展會十分受限。我現在相信 「實踐出真知」。一個理財投資專家,假如他自己從未炒股,家庭帳目亦不十分清楚,那千萬別相信他;一個SH心理學家,假如他不能妥善處理自己與家人同事的關係,他的書也不要買。 (可惜現在SH上這樣的專家、作家、學家太多了)。如果我現在回到企業去做營銷,我會認真地補上銷售這一課,至少要大大加強與客戶的直接接觸;如果我去做人力資源,我會把許多時間花在與人的交流上,真正去瞭解他們所思所想;如果我去做企業戰略 ……如果我不能對企業的內在情況、市場情況與競爭對手有直觀體驗,我還是不要做的好。我在向農民學習,還包括他們的憂患意識。

從我出生到從清華畢業,我其實沒遇到過生存的危機,沒有品嚐過從不被人尊重的逆境中崛起,甚至在高考時都沒有 「拚命過」,孤注一擲地全心投入。而這種從底層環境鍛鍊造就的內驅力非常重要。因此上帝非常公正,他給了掙扎於底層的人一種自發向上求生拚搏的意志,同時也給了那些背景優越的人太多的退路,讓他們在退路中糜爛了自己的潛力。

3.走出陽春白雪的陷阱行業沒有貴賤之分,工作沒有高低之分。

不幸的是,在我創業的時候,我對此的認識很侷限,認為自己的方向必然是搞些諮詢或新產品開發等。我從來沒有想嘗試與人合夥開一家汽車修理廠或家政服務公司等。當然理由很充分,前者才能發揮我在理論方面的優勢與經驗。其實所有的行業都是一樣的,經營都不容易,但一定有錢可賺(否則它為什麼會存在?)。

所以,一家 IT軟件公司未必比一家餐館高雅,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未必比一家生產打火機的廠家牛B,或者換句話說,一個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合夥人未必比一家經營洗腳桑拿的老闆更有前途。相反,正是大批良好背景智商較高的人都去陽春白雪了,所有在那些下里巴人的行業裡競爭會少一些,管理的優勢可能會凸顯一些。舉兩位成功人士為證:我在新華社的前任領導現在在深圳跟人合夥做牙刷,做了很多品牌牙膏的 OEM(附贈牙刷),據說還開發了許多採用新材料、造型新穎的產品;一位以前學美術的朋友在通州開了一家汽修廠,做得不錯又買了二十畝地。

以前沒有經營「下里巴人」的另一個理論支持是:這些行業接觸的人檔次太低,無法對話。而現在對此的感受也今非昔比。幹任何行業,你都需要面對並征服一些與你生活背景不同的群體。如果我選擇干餐飲,我會面對眾多從農村招工的姑娘小夥,培訓他們的確不易;但是我選擇了干房地產策劃,卻要面對一群號稱北京最油的 「油條子」們聚集的開發商,適應這些人的交際方式向他們要錢又談何容易!正是都不容易,方顯英雄本色。我的那位曾是畫家的汽修廠老闆,現在可以輕鬆在外面應付客戶而不需內部管理,一度他的廠子出現危機卻有幾名鐵桿員工堅持要留下來陪他;而我們公司呢,公司一倒,員工早已準備好下家,臨走前還不記追索欠下的佣金。與他相比我們是失敗的。

差別在於能力、涵養、待人、留人。無論這件事業是雅是俗,是曲是難,是苦是累,都沒有幹不好的事業,只有幹不好事業的人。而且這種做人、待人再做事的能力需要從基層培養。

4.加入創業的隊伍

說一年半的血淚家史太誇張了,我所遭遇的這一些經歷對於很多經商多年的人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雖然這段經歷是失敗的,讓我痛苦過,但我還是要感激它,它讓我從童話的二十七年中猛醒了一下,我拋棄了那幅眼鏡,過得更真實。無論下一步如何選擇,這段經歷都很有營養。

在此也特別想鼓勵那些骨子裡埋藏著創業衝動的同學,去試試吧,打一輩子工可能會讓你在兩鬢斑白的一天抑制不住的後悔。如果我們再理智地算一筆帳,會發現打工風險也很高。我們以十年為期。假如我們確定十年後,只有10%的小企業會生存並壯大下來,作為股東的你自然會擁有較一般人高得多的收益;如果你選擇了在一家大企業集團打工,十年後你有多大可能達到 top management並獲取相當的收益?能上去的人比例也非常低。

自己創業每天身先士卒,廢寢忘食,但打工也一樣勞心勞力,壓力叢生,除非你很知足一個較低的 offer。小企業會倒閉,大企業會裁員,裁員可能還在其次(相信同學們都有抗裁員的硬功夫),關鍵是當你四十多歲以後,如果你未能升到理想的高管位置,結果會怎樣?中國改革開放時間還短,在外企和民企中尚未有應付員工老齡化的經驗。不過不可想像這些公司會養著一大批四五十歲的高工資的員工甚至中層。

中國最大的一個競爭優勢便是人力資本便宜,二十歲的年輕畢業生大批供應前赴後繼,這一點與國外不同。我相信再過十年,新聞媒體最熱衷的話題之一便是外企民企中高資歷大齡員工的 「下崗分流」問題。打工是職業生涯中最容易選擇的一種。但一般來說最容易的往往也最危險。多數人(包括我 )喜歡知難而退,避重就輕,最後一步步把自己送入危險的絕境。所以,還是那句話,如果你骨子裡有創業的衝動,趁年輕,試一下吧!畢竟我們班七十多個同學時裡,創業的只有三個,比例不高。

照「移民打分法」,我也設計了一個創業打分表,可以自檢一下,供大家一樂。

有利創業的加分條件:

(1)無論做什麼,總能兢兢業業把本職工作幹好。+20分

(2)做工作時容易從中發現一些興趣。+10分

(3)大多數時不對工資或其他方面抱怨,滿足於工作中取得一些成果。+10分

(4)對不同性格的人有較強的包容度。+15分

(5)曾獨立把一件別人看似不可能或難辦的事(無論多小)辦成辦好。+15分

(6)認真考慮過如何與一些不好相處的領導或同事如何相處,並付諸實施。+15分

(7)長年如一日的侍奉過一名老人。+10分

(8)擁有一批真心喜歡你敬佩你的朋友。+15分

(9) 曾誠心誠意地向別人道過歉。+5分

(10)不太受媒體的影響,比如一些流行的觀點等。+10分

不利創業的減分條件:

(1)在一個崗位幹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許多問題,覺得這個工作不值得幹不去。-20分

(2)對同事間分配的不平很憤怒,極大挫傷了工作情緒。-15分

(3)老闆不把工資提到相應的幅度,就缺乏工作動力。-10分

(4)喜歡時尚,熱衷名牌,動心於廣告的魅力並成為它的犧牲者。-10分

(5)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如父母、夫妻的一些缺點老是看著刺眼,遇到類似的問題時總會吵架。- 10分

(6)對自己的孩子、侄子等缺乏耐心。-5分

(7)對流行的「對自己好一點」、 「率性而為」等觀點非常認同。-10分

(8)從沒有某種長期的、比較鮮明的愛好。-10分

上述表格是隨意編的,不必當真。不過我倒相信大家分數都不會低。不是因為我們學習了MBA課程,而是因為我們有過共同的從千軍萬馬中衝刺獨木橋的成功經歷,因為我們共同的不輕易服輸的自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17

一個資深記者的感慨:25年目睹經濟之怪現象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41

華爾街日報資深經濟記者David Wessel回顧了從業25年來讓他覺得出乎意料的經濟現象,他指出,從前的他絕對沒有想到,美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了,中國創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蹟,美國始終對金融危機缺乏抵抗力。

美國中產階級並沒有變得更好

1998年時,我和同事Bob Davis曾認為,美國正處於中產階級膨脹的繁榮時代。但我們錯了。我們成功的預見了信息技術的巨大潛力,但沒能預見到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差距的加大。

1987年至今,美國人均產出增長了45%,這是個不小的進步。但這一增幅僅為之前26年中(1961-1987)90%漲幅的一半。

對中產階級而言,過去25年的日子並不好過。家庭現金收入的中位數增長勉強與通脹保持同步。加上醫療保險和其他非現金收益,家庭收入才有較大增長。經過通脹調整後,一個典型的、全職工作的美國人2012年的收入為49398美元,不及1987年的50166美元。

錢都去了哪呢?

財富都很不均勻的流入了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比如教授、華爾街和硅谷的成功人士。技術發展和全球化青睞教育精英。各個領域頂尖人才的收入增長要遠快於中間階層。

不同的統計方法呈現出的差異或許有所不同,但趨勢是清晰的:最新的數據顯示,從1962至1987年,5%收入最高的家庭的收入佔比從15.7%上升至17.2%,2012年進一步升至21.3%。旨在進行財富再分配的稅收等手段也未能扭轉貧富分化加劇的趨勢。

中國的表現出人意料的好

正如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所說,中國創造了經濟奇蹟。在美國增長最快的時期,每30年生活水平能翻一番。但在過去30年中,中國的生活水平每10年就翻一番。中國做得非常棒。

1987年時,亞洲最大的經濟體還是日本,那時中國增長雖然很快,但極少有人認為這種增長會持續太久。薩默斯最近表示:「中國的超速增長的持續時間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也是有史以來最久的。」

薩默斯認為這種增長可能將不再能持續,他或許是對的。但這並不能否認中國的巨大成就:世界銀行估計,1978年以來的改革讓中國將至少5億人從貧困中解放出來。

911並未對經濟造成持久傷害

2001年9月11日,當讓飛機撞向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那一刻,我們都明白美國從此就不一樣了。911事件直接導致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及原來絕對不會被人們容忍的嚴格的機場安檢。

當時,人們認為經濟也會因此受到衝擊。安檢的成本是昂貴的,我們也很難去衡量這麼做是否值得:沒有人知道機場和公共場所的安檢點會讓多少恐怖分子望而生畏。

但從整體經濟來看,911並未對生產力造成嚴重衝擊。之後的12年中,每小時平均產出增長了2.1%,和此前12年的增長2.2%基本持平。

美國在金融衝擊下顯得非常脆弱

1987年時,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們都認為,美國永遠不會受到類似大蕭條的威脅。但或許我們都聰明過頭了。當年美國股市就暴跌,1987年金融危機拉開序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中,同樣的故事一再上演。

美聯儲努力讓人們相信,金融系統已經建立了一套足夠安全的監管體系。但2008年金融危機再次打破了人們的錯覺,對美國金融體系的監管並沒能避免金融衝擊的威脅。整個金融體系只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假設之上:全國的房價永遠不會下跌。

歸功於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我們成功避免了一場大蕭條2.0版,但卻經歷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如今的失業率仍然位於7%的高位,這麼高的失業率僅在衰退中才會出現。而且,在系統再次被測試之前,沒有人直到目前的監管是否足以避免危機再度上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91

感慨!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uwxc.html
前天,老朋友G來看我,我格外高興!G是我十分敬佩的紡織界精英,是創造「天虹紡織」神話的頂層高管,主要功臣!

   G神采奕奕,心情爽朗,見面就說:「我差不多從『天虹紡織』創辦開始,迄今快乾了16年了啊!今年60歲剛過,退休啦!」我聽了,驀然覺得自己也老了!歲月荏苒,年齡不饒人啊!感慨!

   「我是全公司第一個退休幹部,老闆和公司對我很不錯!」G感慨而談,「我的原始股現已全部按市場價變現退給我了!哈哈!」隨同優秀企業共同成長,幾年工夫,便獲得了巨額財富!感慨!

   「你也快退休了吧?」G對我說,「你是你們企業的有功之臣,又是後來你們上市公司的首席技術官,退休也肯定不會差的吧?」

   「哈哈!可我從沒拿到過一股啊!」我苦笑說。我與G天壤之別!感慨!

   「我們小散根本就沒福氣拿到原始股,只能到二級市場上去購買股份。」我對G說,「你們『天虹紡織』是個優秀企業,還在繼續蓬勃發展!越南打砸中資企業事件剛過,有兩個做港股的朋友問我怎麼弄,我毫不猶豫地建議他們買進『天虹紡織』!因為它從2元多一路高漲到16元多,上漲了7倍,去年成為港市第一大牛股呢!這會兒又暴跌到了4元多!具備了『槍聲一響,立即買入』的所有條件!呵呵!可不是嗎,只過了個把星期,你們的股票就上漲了30%了啊!」小散都很可憐,只能到二級市場去吃殘羹剩飯,但二級市場也不是沒有機會!感慨!

    「這樣啊!」G嘆道!感慨!

   「現在你有這麼多現金,準備怎麼安排呢?」我問G。

    「還沒想好。」G答。

   「你們『天虹紡織』在資本市場中經歷了比較充分的洗禮,價格已經大大沉澱,目前機會又很不錯,你何不再買一部分回去?」我說。

    「不!」G大手一舉,似乎堅定地說。感慨!

   唉!不知怎麼的,大多數人都不太信任自己公司的,我認識的幾個上市公司高管,他們熱衷於買其他公司的股票,卻不願增持自己公司的股份。「家花沒有野花香」可能是人的天性吧?感慨!

   其實,大多數公司的老闆及高管,有的很有贏利能力,都從來不去思考自己公司的價值究竟在哪裡、有多少這些問題。感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24

一位90後“小鮮肉”的感慨:炒股並不那麽簡單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5/933226.html

“大跌剛開始的時候還沒什麽感覺,以為是回調就基本沒動。但看到滬指的飛速下跌,股票大面積連續多天跌停,才感覺到不妙!”小姜說。

 

小姜是個90後,今年剛剛畢業,被一家國企建築公司錄用。雖然自身專業不是跟經濟相關,但看到身邊入市的同學都賺錢了,他便在今年3月底“殺”進了股市。

小姜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從2014年年底開始,我就發現身邊的同學陸續加入了股民大軍,對於他們的入市,一開始我是抱著觀望的態度,之後,有個同學在一次聊天中說,班級炒股的同學都賺了錢,有的人還把本金翻了一倍,我當時就心動了,於是趕緊向父母要了3萬塊錢,急不可耐地沖了進去。”

可能入市的時間點比較幸運,短短兩個半月時間里,小姜3萬元的本金增至4.2萬元,並且在這段時間里,小姜也努力學習有關資本市場的知識,膽子也慢慢大了起來,從原來選擇幾塊錢的股票,到後來的非25塊錢以上股票不買,直到這次大調整來臨。

這期間,雖然監管部門屢次“喊話”提示風險,小姜卻對此不以為然:“大盤肯定會沖向6000點,股市震蕩只是暫時的。”

“大跌剛開始的時候還沒什麽感覺,以為是回調就基本沒動。但看到滬指的飛速下跌,股票大面積連續多天跌停,才感覺到不妙!”小姜說。

說到這里,小姜苦笑了一下:“持有的股票連續跌停,連本金都虧了。”

記者問道:“難道就沒設置一個止損點嗎?”

小姜回答:“雖然給自己設的止損點是20%,但是沒想到這次的下跌行情這麽兇猛,總以為還能像上幾次一樣,調一調就回去了。而且當時都已經把本金虧那麽多,更不能跑了,只能死守著。”

談到這次的炒股經歷,小姜感慨:“經歷這次市場的洗禮,原來投資股市並不簡單,盲目進場並不意味著就能撿錢。這需要自身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不然再次被套是遲早的事情”。

  • 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
  • 何劍嶺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81

海外從業者感慨:騰訊已成為生活中無法躲避的一部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1/157311.shtml

海外從業者感慨:騰訊已成為生活中無法躲避的一部分
手遊矩陣 手遊矩陣

海外從業者感慨:騰訊已成為生活中無法躲避的一部分

騰訊已經成為它們生活中無法躲避的一部分。

文|Jeff Grubb 編譯|柏晨 來源|venturebeat

轉自|手遊矩陣

電影《獨立日:卷土重來》(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中有這樣一幕場景:當一對夫妻通完視頻電話後,視頻電話程序告訴他們“謝謝使用QQ”。

這就是騰訊,一家剛剛收購《部落沖突》開發商Supercell的84%股份,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遊戲公司。

640

騰訊在《獨立日:卷土重來》中的植入廣告

QQ是騰訊旗下聊天軟件和內容門戶網站,當我在《獨立日:卷土重來》中看到這家互聯網巨頭出現時,忍不住笑出聲來。但話說回來在遊戲領域,騰訊已經無處不在了,它為什麽不能出現在娛樂的方方面面呢?你根本躲不開騰訊,而現在它又收購了Supercell,進一步擴大帝國版圖。

芬蘭開發商Supercell面向iOS和Android平臺推出了幾款移動應用,平均每款年收入都接近10億美元,公司的每月活躍用戶數以億計。這些事實或許正是吸引騰訊從日本科技公司軟銀手中收購Supercell大部分股份的原因。當這次收購在今年8月份正式完成,騰訊每年的遊戲收入將占據全球遊戲市場996億美元總收入的13%,公司整體收入也將進一步增長。根據公司財報顯示,騰訊上季度收入達到了47億美元。

早在2013年,騰訊就已擁有Riot和Epic Games的大部分股份,但在《使命召喚》發行商動視從法國媒體集團維旺迪手中回購股權的交易中,騰訊還購買了動視12%的股權。這表明騰訊開始為成為全球最大遊戲公司布局。

如今,騰訊的布局已經完成。

一家中國的巨頭

騰訊在規模上已經能夠壓倒所有競爭對手,而它現在也是一家毋庸置疑的全球移動遊戲巨頭——在收購Supercell前,騰訊的遊戲收入主要來自國內市場。

“到現在為止,騰訊的移動遊戲業務局限在國內市場,但86億美元收購Supercell的大部分股份將改變這一點。”SuperData首席執行官兼分析師胡斯特·範德魯恩(Joost van Dreunen)表示。“Supercell的遊戲能夠長期統治移動遊戲收入榜:《皇室戰爭》和《部落沖突》上個月的總收入達到了1.93億美元,在全球所有移動遊戲中分別排在第2和第3名。”

與騰訊旗下移動遊戲作品有所不同的是,Supercell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之外的海外市場。《部落沖突》、《皇室戰爭》、《海島奇兵》和《卡通農場》在世界範圍內都很受玩家歡迎,而騰訊移動遊戲的主戰場則是中國國內市場。

通過QQ聊天應用,騰訊能夠向國內海量安卓用戶分銷遊戲。考慮到中國用戶無法使用Google Play,而中國移動遊戲市場年度總收入達到55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六分之一,騰訊成了無人可比的行業霸主。

“2015年,騰訊的遊戲軟件收入超過87億美元,其中移動遊戲收入為32億美元,網遊收入的占比仍然超過了55%。”分析師ZhugeEX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騰訊借助其互聯網服務推動遊戲業務的增長,例如其微信的每月活躍用戶人數就接近8億。”

完成對Supercell的收購後,騰訊將能夠將Supercell旗下的優質手遊更好地推向中國市場。市場研究機構Niko Partners預測到2019年,中國移動遊戲市場總收入將增長至111億美元,如果Supercell的遊戲在中國獲得成功,騰訊對Supercell的收購將實現很好的投資回報率。

一家世界的巨頭

騰訊與Supercell的組合不僅將稱霸中國——在收購Supercell後,騰訊在海外市場的移動遊戲收入將能夠迅速增長。

“雖然騰訊已經擁有《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的控股權,但這家公司正在為成為移動遊戲市場的統治者而努力。”範德魯恩說。“對Supercell的收購符合騰訊的一貫戰略,在此之前,這家公司已經擁有Epic和Riot等頂尖遊戲公司的控股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球移動遊戲市場目前正接近飽和,不再像過去那樣快速增長和充滿變數。在這種背景下,與面向海外市場推出新的移動遊戲戰略相比,收購一家已經獲得成功的公司是更明智的選擇。

“這次收購可以與動視暴雪收購King相比,都表明移動和在線遊戲市場逐漸飽和,並不出意外地開始了整合。”範德魯恩說道。“數字化引發了遊戲行業的演化,讓它變成了一個被巨頭統治的全球市場。對於騰訊帝國來說,持續成功的Supercell將是一筆完美資產。”

《部落沖突》和《皇室戰爭》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等重要市場十分流行,在亞洲多個國家也很受玩家歡迎。騰訊將可以利用Supercell,為其他市場的用戶提供內容。“騰訊擁有世界一流的核心遊戲IP《英雄聯盟》,通過與CJ Games合作在韓國遊戲市場的地位也很強勢。這將對Supercell構成很好的補充。”App Annie市場與公關副總裁法比安·尼可拉斯(Fabien Nicolas)說。

這一切都表明騰訊的市場知名度和營收潛力擁有巨大上升空間,並且不再依賴於中國國內市場。在2015年,騰訊海外市場收入約13億美元,這一數據將有可能出現顯著增長。

“這筆交易將讓騰訊能夠間接提升自己在西方市場的知名度,在過去,騰訊自研IP在西方的表現很掙紮。”ZhugeEX表示。“現在,騰訊擁有歐美最大的PC遊戲公司之一Riot和最大的移動遊戲公司之一Supercell。最快在今年,騰訊在西方市場的收入有可能將增長3倍。”

當那一天到來時,我們也許就像利亞姆·海姆斯沃斯在《獨立日:卷土重來》中那樣,發現騰訊已經成為生活中無法躲避的一部分。

附:騰訊對海外遊戲公司的主要投資

· 擁有Supercell 84.3%股份

· 動視暴雪12%股份

· 韓國遊戲開發商CJ Games的28%股份

· 《金·卡戴珊:好萊塢》開發商Glu的14.3%股份

· Pocket Gems的20%股份

· 《獸人必須死》開發商Robot 娛樂的少數股份

· 虛幻引擎開發商Epic Games的少數股份

· 控股《英雄聯盟》開發商Riot Games

· 投資Miniiclip

無標題

騰訊 遊戲 海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190

周融﹕對壹傳媒勁蝕近10億的感慨

1 : GS(14)@2013-06-18 00:05:38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614/-6-2992807/1.html

【明報專訊】星期一看到壹傳媒去年勁蝕近10億元的新聞,想起和《蘋果日報》出版時的一些淵源,由《蘋果》盛極到今非昔比,及對報紙出版業的前景,不禁有些感慨!

80年代還可說是香港報業出版的黃金期。報紙收入有兩大來源,廣告收入高,相比銷紙收入低。在分類廣告執牛耳的報紙如《南華早報》(招聘)及《星島日報》(地產),相差可以是7比1之別。廣告費收7億,賣報紙則得1億元左右。

其他報紙的收入比率較低,賠本的當然不算,但總有3對1之比。比率愈低代表該報經濟前景愈差。唯一相反是馬經報,出紙1張(4版)單靠賣紙已生存有道,因此「發達」的報人亦大有人在。

談談往事淵源

稍後才和大家分析今天報紙的狀况,首先談談往事淵源。

黎智英1995年創刊《蘋果》前找印刷商,我並不認識黎,但剛好我創立了出版之友印刷集團,用來支撐自己刊物《Recruit》,正在廠房裝置印刷機,馬上毛遂自薦,cold call後在長沙灣會面。

肥佬黎氣燄十足說《蘋果》在他計劃中是相近《信報》,以文章取勝,黑白印刷已可,出紙也不用多,三四張紙(12至16版)已足,我的全彩色高速印刷對他全無作用。當時年雖不少但氣尚盛,竟然告訴他肯定會失敗收場。把自己對報紙出版意見說出後,放下一份建議書後離去。

記得肥佬黎面色愈聽愈陰沉,但沒發一言。旁邊一同開會的《蘋果》要員和黎的左右手見狀甚為不安。

想不到數天後,收到《蘋果》電話說黎智英決定接納我的建議,和我簽了約,跟着《蘋果》的成功故事不需重複了。

說起來《蘋果》在我的創業生涯也是個貴人。出版之友股東一共出資4000多萬,短短3年間買了近4億元的印刷機,用的是OPM(Other People's Money,銀行的錢),創業融資槓桿率差不多股本的9倍,靠的是一張印刷合約,可算是奇蹟。

到後來,黎智英決定自建印刷廠,因為他預計一天會日銷70萬份《蘋果》,而我們肯定沒有力量支持他。好來好去,大家也是再簽一份長約,待他建好廠後才分手。差不多兩三年後印完《蘋果》的最後一天,我特別從文華酒店訂了88個大蘋果派送去將軍澳作為臨別秋波。

當然最大的蘋果派是我和印刷廠吃了。那幾年,公司單一年的盈利已差不多達到總投資額,現金流進帳更驚人,因盈利始終受近4億元設備投資折舊影響。到了《蘋果》印刷合約完結,幾億元貸款的機器已差不多全供滿。

大家都賺了錢

跟着我們成為了《星島日報》的承印商,後來更把廠賣了給他們。投資者,包括我,大家都賺了錢,更高興的是創造了好幾百個職位,支撐了幾百個家庭。

看今天的《蘋果》,也很大程度代表了解收費報紙的未來,會怎樣?

肥佬黎台灣的問題不說了,只談香港報紙。10年前(根據壹傳媒的年報),《蘋果》2002/03上半年收入是6.5億(廣告加賣紙),銷量是35萬份(ABC核數)。10年後2012/13上半年單廣告收入(年報沒提總收入)是2.9億,銷量(非ABC核數)是25萬份,少了三分一。

收費報紙的未來

估計中2002/03上半年《蘋果》廣告收入是4億元左右,10年的通脹物價高了不計,《蘋果》廣告收入還跌了1.1億,大約27%。

未來又如何?

廣告不算了。壹傳媒年報說去年(2012)1至6月《蘋果》平均銷量是25.1萬多份。當然今年4月報紙加了價,由6元升至7元。我看《蘋果》在星期一自己刊出的印數是20.1萬份,少了5萬份。

今天香港便利店和報販賣不掉的報紙全可退回,平日看看剩下多少報紙大家心中有數。一般賣出八成半九成印量已算不差,當然星期四五會多印一些。加價後的《蘋果》是否日銷已跌破20萬大關,只剩十多萬份?假若如是,那《蘋果日報》的銷量已比1995年出版時更低,套上股市術語來說,已是跌破底價,潛了水。

銷量跌是肯定,至於多少,公道一點,還是等看過壹傳媒全年周年報告才作定論。但為何跌及是否跌得過急?是否加價影響或內容問題,還是因為愈來愈多香港人厭倦了一面倒的政治立場?不知道,不願說。

上文曾提及廣告和銷紙收入比率,最好時近7對1。10年前,我估計《蘋果》6.5億中,4億是廣告,2億多是銷紙收入,比率尚可算是2對1。到今天,一算之下,廣告收2.9億,銷紙大約1.7億,比率更跌至不到1.7對1。

(計算銷量收入一點也不難,用年報公布的平均銷量乘以半年日數再乘以報紙售價的六成三,報販賺三成,發行商賺7%。估計的數目報館只會少收,哪會多收,因促銷只會加折扣給零售。)

是否《蘋果》做得特別差?作為香港第二銷量大的收費報紙,交出這樣成績,只代表時移世易,報紙市場難上加難。在壹傳媒所有產品中,《蘋果》已經是最賺錢的生意了。相比其他香港收費報紙,相信比它好的少,比它差的多。

收費報紙的市場再過10年會是怎樣的光景?作為一個報紙出身的傳媒人,感觸說出來了。你們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78

赴英與兒孫短敍 網民感慨

1 : GS(14)@2016-09-17 17:32:42

昂山素姬為民主奮鬥半生,不但與愛子分隔半個地球,甚至無法見丈夫最後一面。她訪美前特別抽空到英國倫敦與兒孫見面短敍,不少支持者在社交網看到其家庭聚會照片後大受感動,亦感慨「民主女神」多年來的默默付出。


嘆民主女神犧牲家庭

昂山素姬與丈夫於英國育有兩名兒子,至1988年離開家人回國照顧病母,後因參與學運推動民主運動,被軍政府軟禁在家共15年。這些年來,由於昂山素姬憂慮一旦離開緬甸,會被軍政府禁足回國,一直與家人分隔兩地,即使1999年她的患癌丈夫於英國病逝,她亦無法回英國奔喪。71歲的昂山素姬周日與39歲么子一家見面相擁,其家庭聚會照被放上facebook後,不少支持者感謝昂山素姬的付出,留言「為國家而擱下家庭,兒子一定會為你感到自豪」。有兩子之母感嘆道:「我無法做到跟你一樣,身為母親的我向你致敬。」昂山素姬於1998年曾表示:「作為一名母親,拋棄兒子是很大犧牲,但很多鬥士付出的比我更多,我無法忘記戰友不但要在獄中所承受痛苦,更要為獄外家人的安危擔驚受怕。」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6/197722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59

教母罕有現身 談病童感慨拭淚

1 : GS(14)@2016-09-23 08:09:46

為人低調做善事卻身體力行,是Priscilla Chan的標記,今次Biohub項目亦不例外,她不但罕有現身發佈會,說着病童罹患不治之症時更激動得眼泛淚光,展現「facebook教母」鮮為人知的感性一面。一身黑衣、淡施脂粉的Priscilla前天在發佈會上的沉實打扮令人差點看不見她在台上,然而發佈會是由她打頭陣,她亦是最後一位下台的講者。作為兒科醫生,Priscilla清楚醫者對着病魔的無力感,通知父母他們子女患上白血病、或者道出孩子再也蘇醒不來的事實絕不好受,當說到推動Biohub抱負時更感慨得以手拭淚,聽者無不動容。


被讚有血有肉慈善家

貴為億萬闊太,31歲的Priscilla卻相當「貼地」,2012年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醫科畢業後,堅持在三藩市總醫院當兒科醫生至今;吸取了資助新澤西州紐瓦克公校系統的失敗經驗,終在加州東帕羅奧圖為基層開設免費私校,並擔當學校行政總裁,學校今年8月開學,收了100名學生。她平時甚少在facebook貼文,寥寥可數的「狀態」幾乎都跟行善相關,如本月初偕丈夫拜會美國前總統卡特伉儷,探討「如何讓世上最欠缺裝備的一群人改善健康」;8月赴意大利跟總理倫齊見面,「看着大家在地震後如何團結起來互相扶持,深被倫齊的領導打動」,又分享跟教宗方濟各會面點滴。前天在發佈會上的表現,有人稱讚Priscilla是有血有肉的慈善家,跟一般慈善活動上猶如讀稿機械人的講者形成強烈對比,輕易蓋過兩位矽谷猛人--丈夫朱克伯格與微軟創辦人蓋茨的風頭,成了發佈會焦點。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3/197790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