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矯枉必須過正 左丁山


矯枉必須過正

2009-07-16  AppleDaily


 

記 者G出席一個投資講座,講者講到東亞銀行人民幣債券可以考慮,兩年期,年利率兩厘八,人民幣有升值可能,好過做港元存款。點知有台下聽眾嗌:「買唔到 呀!」記者G奇怪,東亞人民幣債券好賣成咁?散戶會買唔到?後來再聽,先至知道散戶在東亞分行排隊好耐,覺得太花時間,一走了之,是故買唔到。記者G知道 有一位朋友平時鍾意人民幣存款,於是打電話問朋友:「你有冇買入東亞人仔債券呀?」朋友答:「本來想買嘅,排隊一輪先至見到理財顧問,佢講解一輪,跟住話 要錄音,但最後講:東亞唔會擔保人債,本金可以全部蝕晒,問我是否可以承受風險?


我好自然咁答:「唔可以。於是佢話我最好唔買!唉吔,搞咗四十幾分鐘,結 果竟然係咁!」睇資深財經記者任美貞在《南華早報》專欄(七月十一日)寫同樣故事,講佢在又一城下午一時四十五分行入東亞銀行分行,想話買五萬元人民幣東 亞債券,點知要到二點四十五分先至完成一切談話─錄音─批准 ─買賣嘅手續。自己當然有利息收,有數得計,而銀行分行賺到幾多佣金?任美貞計過,就係七十五大元。花咗最少三位職員嘅工作時間,起碼兩小時工時啦。


任美 貞慨嘆人民幣債券甚為簡單,又唔係結構性產品,為乜搞到銷售咁複雜?睇完先至明白東亞銀行一啲分行點解要平日延長工作時間至晚上七時,星期六下午亦開門營 業,因為賣一張人民幣債券(最少一萬元人民幣)係要唔少時間嘅,據東亞副行政總裁李民斌講,每單交易平均需要三十五分鐘左右,依足金管局與證監會最新嘅金 融產品銷售程序,評估投資者可承受之投資風險……文革時代好似有一句流行語,就係「矯枉必須過正」,目前香港正是如此。以買(散戶)賣(銀行)雙方之時間 機會成本計,理財產品之交易成本十分昂貴,一定會對產品銷售有所障礙,直至買方費事買,賣方費事賣為止。特區政府希望今年推出官府債券,推動香港債券市 場,如果用現時嘅方法去排隊買官債,唔使預我一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4

必須經歷短炒王 Pollyho2002


http://hk.myblog.yahoo.com/pollyho-2002/article?mid=2590


每個人都年輕過, 都發過豆芽夢, 想一朝發達.

許多人最初認識股票的時候, 覺得股價的走勢當中好像是有甚麼規律, 於是就發展出許多形形色色的短炒攻略, 有人會看圖表, 圖表又分為許多不同的線形圖及棒形圖, 還有許多不知名的看勢方法, 突破支持位, 就買入, 跌穿支持位就沽出. 靈活走位, 好看得很 又有人會用估值, PE, PB, EV, 等來分析股票, 估值平就買入, 估值貴就沽出, 又好似很有道理.

不過實際短炒時, 股價跌得殘, 可以再跌多一半; 估值平時, 再跌多幾成又是平得不合理. Polly 自認是沒有這個天份, 有識之士不妨一試. Polly 認為年青人必須一試成為:短炒王", 好像 80 後一樣怎樣也要去試一試, 炒個痛快. 有天份的固然可喜可賀, 不過根據幾十年來的統計, 為數應該不多吧? 然而鳥倦知返, 當發現炒來炒去, 得個桔, 或者連個桔都沒有, 那不如長線持有一些公認質素好的大藍籌, 發達不知道可不可行, Polly 認為穩定低增長及收息就可以了, 最重要是達到財務自由. 這個方法到最後或許要輸錢, 但總比當短炒王贏面高,

不過年輕人一定聽不進耳, 必須經歷短炒王才心息.

 
  佔 ($) 佔 (%) 升值 ($) 升值 (%)
月供股票1 417,392 14% 30753 8.0%
月供股票2 164,441 5% 10388 6.7%
月供基金 197,318 6% 18318 10.2%
手持股票 888,535 29% 165837 22.9%
total MPF 737,585 24%    
現金 649,660 21%    
  3,054,930 100% 225,2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8

杜鹃“强硬”表态:陈晓必须离开,国美准备分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9/xMMDAwMDIwMzUxMQ.html

在8月30日重获自由之后,黄光裕的妻子、黄光裕家族新的领军者杜鹃,在这场国美电器(0493.HK)控制权争夺战中,到底做了些什么?

10月28日,在复出近两个月后,杜鹃终于强势出牌。

当天,黄光裕家族发言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始大股东曾经提出解决国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但是,上市公司目前没有为达成‘一揽子计划’与创始大股东进行积极接触,而是采取拖延的方式,继续在排挤和损害创始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 9月28日的国美电器特别股东大会之后,黄光裕家族、贝恩以及以陈晓为代表的国美电器管理层,一直在持续接触,10月20日,杜鹃提出,要用一个“一揽子 方案”解决“国美今后的经营发展战略、创始大股东在董事会的合理席位、非上市门店的统一经营”等多个问题。但黄光裕家族称,目前,谈判的进展并不顺利。

陈晓必须离开,国美准备分拆。

28日,杜鹃发出了这样两个明确的信号。“特别股东大会之后,创始大股东的诉求没有改变。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协商没有进一步明确的进展,创始大股东将会考虑终止非上市业务的托管,并再次提议召开特别股东大会。”

或许是借鉴了陈晓与贝恩的“合作经验”。黄光裕家族还称,其正在与国际著名私募基金洽谈合作,以确保集团零售业务及地产业务未来发展的资金充裕。但黄光裕家族并未透露这家国际著名私募基金的名字。

这是杜鹃的谈判技巧,还是一场新战局即将开启的征兆?

“陈晓应该离开”

这一次,杜鹃仍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陈晓。

“创始大股东依然认为,公司过去一年多来的战略方向和经营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陈晓先生应对此负责。”黄光裕家族发言人称,“创始大股东的诉求没有改变,陈晓先生应该退出国美董事会”。

除陈晓的去留外,就国美电器董事会席位问题,黄光裕家族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创始大股东认为,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中占有太多的席位,不利于公司管治。因此,非常有调整管理层代表的董事席位的必要。”

目前,在国美电器11个董事会席位中,来自管理层的陈晓、王俊洲、魏秋立、孙一丁占据了4席,贝恩占据了3席,代表黄光裕家族的伍健华占据了1席,另外3名为独立董事。

此前,黄光裕家族已多次提出,国美电器董事会中,并未有适合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董事会席位,大股东一方提出重组董事会的诉求,是希望在董事会获得“合理的董事席位”。

“国美可能分裂”

作为国美电器大股东一方谈判的重要筹码,国美电器的非上市门店去留问题,仍悬在空中。

此前的10月20日,黄光裕家族代表邹晓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创始大股东于8月27日致国美的《关于附条件终止“非上市托管协议”的书面通知》,并不适用于9·28特别股东大会“部分议案获得通过”的情况。创始大股东正重新考虑非上市门店的独立经营问题。”

28日,黄光裕方面的发言人称,“目前,对于非上市业务是否继续托管还未有定论,创始股东将视事态发展作出决定。”

不过,黄光裕家族称,其已就“非上市门店可能的独立问题”做出部署。按照该发言人的说法,“创始大股东方面也做好了独立经营非上市业务的准备工作,包括团队组建、ERP系统、资金预备、拟定非上市业务发展规划等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与之呼应,拥有未上市门店的国美集团,也准备进行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这位发言人称,国美集团计划设置业务中心、营运中心、财务中心、品牌管理中心、行政人力中心、信息中心等核心部门,目前,相关部门的人员配置和谈判工作已基本完成。

至 于未上市门店未来的运营资金问题,这位发言人称,“国美集团已经为接收非上市业务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同时,(黄光裕家族)正在与国际著名私募基金洽谈合 作,此举是为确保集团零售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电器零售业务)及地产业务未来发展的资金充裕。”不过,该人士拒绝透露这家国际著名私募基金的名字。

在 表态做好“分拆”准备的同时,黄光裕家族还推出了非上市门店的“5年发展计划”:未来5年,非上市部分计划在全国200个城市的门店总数达到750家,销 售规模预计达450亿元。而此前,根据大股东黄光裕与国美电器之间签订的“非竞争协议”,未上市门店与上市门店之间鲜有直接竞争。

对于黄光裕家族的强硬表态,10月28日,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称,没有最新的情况可以披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5

緊縮必須繼續 謝國忠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5575&time=2011-07-30&cl=115&page=all

通脹依然是中國經濟穩定最大的威脅。根據一次性的價格變化就得出通脹趨勢減緩的結論是極其錯誤的,可能會導致貨幣政策鬆動,從而造成全國性災難
謝國忠

 

  通脹依然是中國經濟穩定最大的威脅。目前的貨幣增長率雖然已經大大低於前幾年的水平,但仍然與中國潛在增長率不相匹配。房地產行業對資金的過度 需求,是造成私營部門高利率的主要原因。房價下跌後,需求隨之下跌,利率也隨之下降。私營部門高利率的解決方案,一是給私有行業和政府提供平等的信貸平 台;二是降低貨幣需求,而非增加貨幣供給。

仍需抗擊通脹

  有幾個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在放緩。很多出口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如鞋業、服裝和家具等,過去兩個月面臨銷售下滑。全球經濟正深陷於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房價下跌的雙重困境之中,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中國出口總量可能將達到2萬億美元,名義GDP將為7萬億美元。顯然,出口放緩將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售增長了3.3%,達到930萬輛。汽車普及率目前似乎已經達到過渡期內的飽和水平。未來的汽車銷售將取決於收入增長和養車成本。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正常化了。

  6月固定資產投資與前一個月相比略有收縮。今年上半年,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價值增長22.6%,其中西部省份增長率為31%,東部省份為29%。

  除了上述放緩跡象,電力消耗繼續保持強勁。上半年電力消耗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2%,其中工業消耗增長11.9%。6月電力消耗增長 13%,根本沒有任何放緩跡象。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力消耗年增長率為8%。當前的增長率仍在升高。在電力消耗放緩到8%之前,增長不應當成為抗擊通 脹的擔憂。

  上半年名義GDP增長18.3%,高於廣義貨幣(M2)15.9%的增長率。其差額可以用以下兩個原因解釋,一是2010年已簽訂合同但未到位的貸款開始支出;二是正式貨幣體系外的貨幣擴張。名義GDP增長率減去實際GDP9.6%的增長率,可以得出GDP平減指數為8.7%,這是最寬泛的通脹率估值。

  通脹並沒有任何冷卻的跡象。通過某一特定商品如豬肉的價格變動來判斷通脹是極具誤導性和危險性的。事實上通脹遍佈中國經濟。中國常規經濟(例如超市和百貨大樓)的價格水平比很多發達國家的價格水平還要高。成本推動並不是惟一的原因。期望現在正在發揮主導作用。

  通脹心理已經成為中國通脹動態的一個重要乘數。企業和消費者都認為高通脹將會持續。隨著各家企業發現價格上漲是對抗成本上升的主要方法,他們就 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動機來壓低成本了。工薪階層消費者只能通過工資上漲來應對通脹。現在中國成本價格在螺旋上升。打破這個循環需要超調利率。因為中國現在仍 然不願提高利率,通脹心理仍將掌控中國經濟。

  一些分析人士和政府官員依據一兩項商品的價格趨勢對通脹趨勢加以判定,是極其錯誤和危險的。技術因素可以改變一時的價格走勢,但是改變不了由既 有貨幣政策和對未來貨幣政策的預期所決定的價格趨勢。例如,削減進口稅和高速公路收費可以暫時降低通脹。但這只是改變了價格水平,並沒有改變趨勢。根據一 次性的價格變化就得出通脹趨勢減緩的結論是極其錯誤的。錯誤的結論可能會導致貨幣政策鬆動,從而造成全國性災難。

貨幣緊縮和工資上漲是關鍵

  中國的貨幣政策與過去相比已經有所緊縮,但與潛在增長率相比依然比較寬鬆。中國潛在增長率不到16%。勞動力過剩已經一去不復返。如果通脹保持 不變,潛在增長率將為8%。隨著經濟的資本密集度提高,潛在增長率將會下降。2020年,潛在增長率將可能達到5%。如果中國接受5%的通脹率,貨幣增長 率就應當被下調至10%。利率應該是通脹率加2%,亦即7%。這一利率至少應適用於六個月到一年的存款利率。

  企業和政府對貨幣短缺嘖有煩言。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房地產發展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度貨幣需求。如果貨幣政策滿足這種需求,通脹只會更糟。所以,「貨幣短缺」的解決辦法是減少這類貨幣需求,而不是增加貨幣供給。

  一個顯而易見的解決辦法就是降低房價。如果房價下跌25%,總價值就能下降1萬億元,相當於增加10%的銀行貸款。今年下半年很可能出現這一調整,結果將極大地改善貨幣條件。

  工資上漲是中國實現再平衡的關鍵。停滯不前的全球經濟將削弱中國未來幾年的出口增長。沒有出口支持,投資導向型增長就是不可持續的。再平衡意味著將部分資金從投資轉向消費。實現這種轉變的工具就是工資上漲。這一工具只有在工資增長快於人均名義GDP增長時才有效。

  中國的人均名義GDP增長了近18%。財政收入增長了30%。這說明工資增長不可能趕上名義GDP的增長。因此,中國的再平衡還沒有開始。由於 勞動力短缺,市場可以通過工資上漲來推動經濟實現再平衡。現在的體系仍然不利於實現再平衡,它試圖通過增加收入來滿足政府的支出需求。這導致通脹侵蝕了工 資的購買力,亦即將資金轉移給了政府。

  抗拒再平衡造成了中國和世界很多國家的不穩定。中國的價格水平甚至比發達國家還要高。

  隨著時間推移,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指責中國而不是美聯儲造成了通脹。這種情況一旦發生,中國的處境將十分艱難。中國最好能先來削減政府和國有企業的支出以冷卻通脹。

冷卻通脹之策

  20世紀90年代,中國把公共住房出售給住戶以吸收貨幣供應,冷卻通脹。同樣的方法在今天可能仍然適用。中央政府擁有一大批國有企業,佔GDP 總量的一半。如果能夠有效經營,這些國有企業的價值將等於GDP總量。它們當前的利潤率不到5%,而標準普爾500強的利潤率為13%。私有化可以讓這些 企業的利潤增加一倍。

  過去快速的貨幣增長正在轉成通脹。通過把國有企業股份轉讓給儲戶可以抵消這種效應。例如,中央政府因為某些必要的基礎設施項目需要而想要增加貸款,它可以通過出售國有企業相等價值的股份來平衡對通脹產生的效應。

  另外一個類似的策略就是盡快讓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由此吸收過剩的貨幣供應,再將其投向全球經濟,既能在國內冷卻通脹,也能支持全球需求。這符合中國的利益。

  中國的城市化正向中西部蔓延。這是件好事。然而,這不能視為所有市級政府進行投資的許可證。城市化成功有賴於規模經濟。只有一些城市能夠繁榮。 我一直堅持認為中國應發展30座平均人口3000萬以上的城市。這些超大城市可以通過分享基礎設施和降低市場中介成本的規模經濟走向繁榮。

  在市場經濟中,選擇應該交給證券市場。前景良好的城市可以在證券市場獲得融資,其他城市則否。但由於中國金融體系是政府所有,所以資本分配是一個政治過程,這導致了很多地方的過度發展和大規模浪費。

  國有金融體系很顯然創造了另一個壞賬的浪潮。它們十年前獲得了政府也就是納稅人的救助。當時,救助被看作最後一頓免費的午餐,但現在我們又看到了情景重現。中央政府可能將再次對金融體系施以援手。我們還能相信這是最後一次嗎?

  這次應當採取不同的措施。中國可以建立一個市級證券市場來給城市化融資。這個市場也會犯錯誤。但是它將自己承擔錯誤的後果,並且犯錯誤的可能性要小很多。美國的城市化就是依靠這種機制,運行得相當不錯。

  隨著美國政府收緊財政政策,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在未來很長時間裡將會十分寬鬆。中國可能必須斬斷人民幣同美元的聯繫。否則,宏觀調控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

  在我看來,人民幣價值並未高估。中國國內物價水平太高,所以很難調高幣值。隨著出口冷卻,貿易盈餘很可能會收縮。升值壓力將主要來自於「熱 錢」。如果中國浮動貨幣,這些「熱錢」可能將撤出,給匯率帶來有力的下行壓力。如果中國現在浮動人民幣,可能會在短期內引發動盪。但是,情況最後會在跟目 前差不多的水平上穩定下來。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浮動幣值的機會。中國在2004年和2008年沒能抓住這種機會,造成了嚴重後果。

  浮動幣值可以給中國帶來利率政策的靈活性。因為未來幾年美國失業率將會居高不下,美國利率很可能會維持低位。美聯儲可能會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加息。但是,利率可能很多年都不會回到6%的歷史平均水平。因此,人民幣與美元掛鉤將使中國的通脹問題大大複雜化。現在人民幣是時候和美元脫鉤了。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6

觀日出必須能耐過拂曉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1sf8.html

這是英國人司各特的名言,對於投資人來說,擁有理性的情感、客觀的態度、堅韌的性格,比擁有聰明的頭腦更加重要。耐心和持久長期必定勝過激情和狂熱。

目前A股市場的表現並不讓我感到吃驚,唯一值得驚訝的是這幅鬧劇持續的時間之長,欺騙的投資人之多,這可能才是最值得大家反思的。A股的投機性首先就表現 在投資者的不理性上。有人將罪過全部推到監管層、上市公司、券商和審計會計等。這表面看起來是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關係,實際上源頭還是中國股民整體的投資理 念不成熟。

例如新股發行的問題,實際上在新股改革之後,看到發行市盈率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在2010年後期達到最高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個利益鏈條:新股上市時游資喜歡炒作(流通市值不大、沒有太多機構干擾等等),股民又有追捧新股、次新股的喜好,於是新股上市收益率很高。這顯然對機構形成了誘惑,根據統計可以會很簡單發現,2011年之前,特別是2009年-2010年兩年的新股申購收益率奇高。於是機構開始追捧,由於股民對公司的前景(盈利成長的故事)、流通市值(小盤股性活)更加強調,而對公司的估值幾乎是不關心。於是機構也對新股申購的估值定價非常輕率。 這就是為什麼機構在申購報價時經常報出極其離譜的估值定價的原因之一。另外機構為了保證中籤率,也不得不放鬆估值定價。很顯然,此時新股上市收益率的因素 遠遠要重於估值的風險因素!在新股發行市盈率不斷抬高後,上市公司及其利益群體(包括上市公司管理層、相關權力者、PE/VC等等)當然非常之樂意看到。 加上政府的扶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支持轉型,又不必將資金風險全部集中於銀行),於是一切都順理成章了。仔細想想,整個利益鏈的最源頭只有一個:就是股民對新股、次新股的投機、不理性的追捧。香港市場的發行是完全市場化的,只要滿足註冊的基本要求。有時候也會出現這種不理性的情況,例如2007年高峰時的不少IPO。但大多數時候,由於新股並不被市場瘋狂投機(破發率極高),因此發行市盈率一般較國內市場低很多。

 

現在這個趨勢正好反過來進行強化:股民受傷纍纍,新股上市收益率下降、機構申購謹慎、發行市盈率下降。而由於中國的股市政策性,最終這個趨勢被中止,只會是二級市場的大幅下跌來結束。目前正是如此。證券投資者教育,從來都是市場「教訓」來的,而且會是反覆的「教訓」。

 

 

什麼時候中小板、創業板結束流血?也許幾個條件:1、二級市場估值降至極低水平(例如2008年底部);2、新股上市收益率(首日、前三個月)持續下滑較大幅度,甚至導致新股發行暫時中止。

 

最近的幾天反彈,市場又重回老路,在熊市階段,越是投機掙扎,最後的結果越是慘烈。看看這幾天的新股上市表現和各類題材股的炒作,無疑是在告訴監管層:來吧,市場的承接能力依然很強!

 

儘管如此,我對2012年-2013年結束這場熊市充滿信心,上海市場無論是整體法、還是算術平均法,都表明除非中國經濟陷入大幅衰退,否則上證市場整體 下跌的空間很小,不會超過10%。如果連-10%的風險都不願意承擔,那我覺得進入股市本身就是失敗的決策。但深圳市場依然還在「均值回歸」,但這種差距 已經較2010年大幅縮小了!如果按照目前這種跌法,今年必定見底。目前上證比2005年的998點、2008年的1664點仍然高出很多,但請注意市盈 率水平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因此,支撐指數的就是過往的盈利成長。換言之,目前即便市場規模較2005年大幅增加,但請注意注入其中的資產整體收益也是 大幅增加的。

 

未來在哪兒呢?中國股市一直都是在輪迴:94年-95年市場炒作上海的概念股,深圳市場估值跌至歷史最低,96年深圳市場重新回到業績上來,出現兩年的大 牛市;98年開始市場重新回到概念股,99-2000年的科網和小盤股投機狂潮;2004年市場在消化完過去幾年的科網、小盤題材股的投機後,重新回到業 績上。2005-2007年是業績為主要推動力量的大牛市。2009年開始市場又重新回到小盤、成長題材概念股的投機上來。未來呢?不妨大膽預測一下,只 不過是過往十多年的又一次「輪迴」。請回到業績上來!目前的市場機會是這樣的:A股的中大型低估值、具有成長性的藍籌股+港股/美股中的中小盤股(製造 業、消費品製造等等)。

 

理論上,等待黎明的拂曉再登山觀賞日出是最佳的,但時機的把握,從長期來看難度太大,不適合我這類比較愚笨的投資者。因此,我非常之樂意在股票、市場歷史 估值底部區域買入並耐心持有,滿倉迎接漫漫的、黎明前的黑暗!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會死在黎明前,因為我能承受相當巨大的浮虧(除非上證跌至200點, 浮虧90%),即便格外肥大的黑天鵝成群結隊的掠過,我也只能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剩下的唯一疑問是:中國的未來在哪兒?這可能才決定了我們的未來。特別是此次重倉金融股,更是押上賭國運。國興則家興,國亡則家敗,這個賭局甚是合理,願賭服輸,沒什麼好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3

聚划算閻利玟:團購必須回歸營銷本質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4&id=6072

 2月16日上午消息,聚划算總經理閻利玟今天上午在微博上表示,行業未來的發展必須回歸營銷本質,團購是商家促銷的通道,通過自己的存在讓消費者享受到物廉價美、驚喜不斷的商品或服務;讓商家持續不斷地推陳出新、滿足消費者日益成熟的需求。

  近期,領團網《2011年全國團購網站普查數據公報》等諮詢機構的數據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範圍內已有千家團購網站關閉,佔團購網總數的 1/3。另一方麵糰購交易額卻不斷攀升,2011年中國團購交易總額超越北美市場高達216.32億元,同時還幫助消費者節省了282億元以抵抗高企的 CPI。速度和利潤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高速的發展過程中,忽略了傳統產業進入電商時代面臨的多重挑戰,包括交易信用體系的缺失、用戶體驗的良莠不齊、基礎交易平台的低成熟度,導致消費者 的投訴不滿直線上升;另一方面,團購行業長期處於無序競爭的狀態中、部分從業者急功近利的心態和過度透支供應商資源的非良性循環導致利潤率的不斷下降和獲 取流量成本的不但攀升,讓團購行業陷入「低門檻進入,高風險運營」圍城之中。

  因此,從年初開始,眾多團購網站紛紛尋求轉型,目前轉型商城的團購除拉手網著手B2C商城化之外,糯米網也推出了網購頻道,24券的「精品商城」,窩窩團則上線新域名窩窩商城,以更多優惠券的形式挽留用戶更多的駐足,多呈現出類似天貓的形態。

  團購轉型商城,是畫貓不成反類犬。知名導航網站領團網CEO王啟亨表示,聚划算的成功是因為淘寶構築了一個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互聯網消費者、中介和 商家交易交互的平台,這使得聚划算可以用創新營銷模式將緊耦合團購3.0平台做成跨產業的大平台(經濟)和大舞台(文化)。

  2011年團購報告顯示,聚划算更是風景這邊獨好。2011年度聚划算團購交易額為101.8億元,佔整個團購行業的半壁江山。聚划算的成功是「生態鏈」優勢:淘寶海量用戶、網絡信用(支付寶擔寶模式)、配送、物流、淘寶上的海量賣家。

  「上述資源是「電子商基礎設施」,其他網站需要重構這些基礎設施,因為阿里系的關係,聚划算「與生俱來」」。阿里巴巴集團秘書長邵曉峰表示,「其他團 購網站需要天價買流量,平均單個用戶獲取成本甚至超過商品單價,而在聚划算這裡不同。與搜索引擎、網址導航、硬廣(位置拍賣)的「通用型」營銷產品不同, 聚划算不是比誰投的錢多,而是比誰愛玩、會玩,營銷成本就會很低。」

  隨後記者致電閻利玟,其表示,聚划算在過去的2年中,每天有上千個商家申請,是商家促銷的通道之一,2011年關聯銷售率30%,另外還有30%的消 費者會選擇收藏商戶店舖。2012年聚划算將進一步加快市場化,在這個過程有困難和挑戰,驅動模式創新和公司活力,採用市場門檻進行調控。

  在業內人士看來,單純追求流量的時代已經過去,團購網站的轉型一定要回歸到精細化運作上,成為商家的高營銷價值的平台。提高平台的影響力以及用戶忠誠度,通過不斷創造差異化的增值點,提高消費者的用戶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4

優秀的公司必須通過3個層次的檢驗--轉載少俠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34aba0102e83a.html
 
優秀公司的股票是價值投資者的最愛。什麼樣的公司是優秀的公司呢?簡單的定義就是:收益在未來幾乎肯定會大幅增長的公司,最好是10年翻10倍以上。這裡的重點是未來的收益增長,而不是現在和過去的,也就是說重點在未來上。

 

如何找到優秀的公司呢?

最簡單的情況就是公司現在是已經優秀的,唯一的問題就是未來能不能繼續優秀下去。

更複雜的1種情況是公司將要優秀,比如說新投資了一個項目,即將要獲得巨額利潤。還有1種情況是公司要「逆轉」,就比如很多資產重組的公司。在這裡,我們不考慮這2種情況--太複雜,風險也太高了。

 

任務就變成2步:1、找出現在具有競爭優勢的優秀公司。2、分析這種優勢能不能長期持續下去

 

對目標公司的分析有很多方面和不同的方法。我相信,從競爭的視角入手,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通過與對手的對比來發現優秀的公司--實際、高效、具體。

 

具體從3個層次來分析一個公司。在這裡可以把每個層次比作一個篩子,能通過3個篩子的就是好公司。

每個層次中以下的幾點是最關鍵的,只要這幾點通過了,別的方面也肯定沒問題。

1、公司經營層次。包括產品明顯優於對手、低成本生產、高效的銷售系統

2、公司管理層次。包括像所有者一樣行動的經理人、低資產負債率、個性的公司文化

3、公司戰略層次。包括穩定的行業特性長遠不萎縮的行業前景

 

一、經營層次

 

1、產品明顯優於對手。就像功夫明星就是成龍和李連杰,小品就是趙本山,導演就是張藝謀和馮小剛,籃球就是NBA,飛機就是波音和空客,大學就是哈佛和斯坦福,互聯網就是谷歌和QQ,電腦就是微軟和Intel,涼茶就是王老吉,剃鬚刀就是吉利和飛利普,鑽石就是Debeers,牛奶就是蒙牛和伊利,鞋子就是百麗,羽絨服就是波司登,珠寶就是周大福和周生生,電器就是國美和蘇寧。要找的就是這種檔次的公司,比別的公司明顯強。吉利就是一個極端好的例子,現在市場上甚至連單純功能上接近的產品都沒有,更不要說創立品牌了。實際上,吉利的剃鬚刀是徹底的高科技產品,造成模仿者都知難而退了。總結一下就是:產品在市場上要數一數二

 

一個公司要活下去有很多方法,但要大發展,產品佔優勢是絕對不可以缺少的基礎。這聽上去幾乎是廢話,但不是。看一下鋼鐵公司的產品,鋼材是沒有差別的,有的只是不同的型號,只要符合標準,沒有人會指定買寶鋼的鋼材。大家拼的不是產品,而是成本和戰略。類似的還有發電廠、汽車廠、航空公司、化工廠、水泥廠等。產品幾乎一樣造成這些行業是週期性行業,因為產品的供給增加太容易了,開足馬力生產就行了,還不夠就蓋個新工廠,業內的公司難以建立「經濟特許權」。優秀的產品是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基礎,就像寶潔、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等等。

 

2、低成本生產產品是高質量的,成本在行業要偏低。榜樣就是沃爾瑪,沃爾瑪的口號就是「天天平價,保證滿意」。沃爾瑪在低價的基礎上實現了高質量的服務,我想去過沃爾瑪的人對此是沒有疑問的。沃爾瑪從創業一直到現在都將採購成本控制在採購額的2%,遠遠低於同行業。寶潔也是高質量和低成本的例子。蘋果電腦是高質量的,但也是高成本的,所以不是理想的公司。百麗現在也是高價格了。低成本是一場持久戰,能有效地拖垮競爭對手,嚇退潛在的新進入者。就像一些居民區的小的餐飲店,以非常低的價格提供產品,可以存活很長時間,就是嚇退了競爭對手。

 

實際上高質量和低成本並沒有對立,只有幼稚的經濟理論家才會認為高質量必定伴隨高成本。成本永遠是綜合成本,體現了公司的效率。

 

3、高效率的銷售系統。有一個超級高效率的銷售系統,即使是不起眼的產品也能成就大事業。我曾經在一個很簡陋的小雜貨店碰到康師傅的銷售人員,在幫助老闆整理方便麵的擺貨,臨走推銷給了老闆2箱一開始不太想要的品種。一打聽,這一大片他1星期要全部跑一遍,一年就要跑上52遍。對市場的精耕細作到了極至。這種銷售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小的競爭對手是會被拖垮的。就像很多小的啤酒、飲料品牌慢慢消失掉一樣。可口可樂也是銷售的典範,一個美國公司在中國從來沒有聽說水土不服的問題,奇蹟。可口可樂和康師傅的品牌價值不用多說,這些公司應該都屬於「銷售品牌」(我的說法)型公司,康師傅1年可能要銷售幾百億個方便麵吧,年復一年,和消費者建立了幾萬億次的接觸,如果這個接觸是愉快的,那麼留給人們的影響就是非常巨大的,品牌就建立起來了。實際上,要模仿可口可樂的產品是不難的,那個秘密配方的威力並沒有那麼強大,就像幾年前的非常可樂,喝上去也不錯。可口可樂的力量在於和世界人民上百年的親密接觸積累的愉快記憶。競爭對手要積累這麼天文數字一樣的記憶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樣,肯德基和麥當勞的成功也是銷售系統的成功。

 

二、管理層次

 

1、像所有者一樣思考和行動的經理人。誠實、能幹、精力充沛,3者缺一不可。這是一個大題目,一段話講不清楚,就先蜻蜓點水一下了。首先就是堅決不碰那些「強盜」公司,就是那些佔用資金、大量對外擔保、不當關聯交易、財務造假、高層貪污的公司。五糧液本來是個好公司,但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不是優秀的公司。另外就是「不關心股東利益」的公司,就是那些盲目多元化、調節利潤、給高層不當高薪、不能堅守主業的公司。就像去年房地產熱,大量的公司就開始做地產了,今年就倒霉了。總結一下就是「把公司當做自家的」經理人。巴菲特就強調了他99%的財產都在伯克希爾,伯克希爾是家族公司,他就是最關心伯克希爾公司利益的人,沒有動機通過關聯交易來轉移公司的利潤。實際上家族企業在這點是有優勢的,最好是大股東就只有這一個口袋,而不是很多人胡言亂語批評家族公司。

這些說的是誠實,下面說能幹。能幹就是管理層經驗豐富,能做出實際、穩健的決策。像當年的史玉柱就是反面例子,沒有經過考驗。高層變動頻繁的公司肯定不是好公司,說明經理沒有能力控制局面。任志強也是個不合格的經理,整天在媒體上放炮,樹敵太多,對公司不負責。王石有短時間和媒體太近了,吃了虧以後就覺醒了,老老實實幹活去了。

精力充沛實際上是經理梯隊問題。公司有沒有優秀的接班人,隨時能頂得上。馬云的公司就有這個問題,如果馬云離開阿里巴巴,公司肯定會失去一部分人的信任。太有魅力的領導人對長期投資者是個風險

 

2、低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銀行借款要少。實際上,我覺得看公司首先就要看資產負債率,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也非常準。除了金融行業,沒有優秀的公司是高負債的。低負債提供了很好的安全性,不怕經濟波動。最近香港宜進利、佑威公司都遇到了財務危機,就是高負債問題。實際上差公司是一步步陷入負債泥潭的,就像當年的三九集團,外表光鮮,內部脆弱,掩蓋了很多問題。優秀的公司是不會被拖入債務泥潭的。低負債公司的其它方面往往也是很強的。波司登、金利來就沒有銀行負債,很多香港公司基本沒有銀行貸款,A股幾乎沒有這樣的公司,很多有名的地產、鋼鐵、電廠、家電、科技、商業大公司都是高負債的,好像只有佛山照明是沒有銀行貸款的。這個問題要專文表述。

 

3、個性的公司文化。公司有個性、強調業績。文化可以不同,但特點很鮮明,絕對不會隨波逐流。就像馬云、王石、潘石屹、柳傳志、黃光裕個性都非常鮮明,公司也就有鮮明的特點。事實上,隨波逐流的公司在今天的市場是無法取得勝利的。絕大部分的公用事業、國有企業都不符合。即使收益再好也要注意,因為企業的靈魂不強大,就經不起逆境的考驗。

企業文化必須落實到業績上,否則不能生存。優秀的公司一定是強調業績的,業績不行的高層必須走人。

 

三、公司戰略層次

 

1、穩定的行業特性。IT、網絡遊戲、影視、服裝行業是高度波動的,企業很難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SONY,摩托羅拉,雅虎都陷入了困境,下一個是誰,誰都可能。巴菲特和蓋茨是很好的朋友,蓋茨曾經專門給巴菲特講了幾個小時的課,介紹微軟,但巴菲特還是沒有行動,巴菲特沒有把握。還記得衫衫西服,曾經很火,現在很少見了。慧聰原來也很有名,現在也不行了。巴菲特倒是擁有3家服裝公司,不過可不是時裝公司,是FechheimerBrothers Co(做制服的,1842年創立)Fruit of the loom(做睡衣的,創立150年)、GaranIncorporated(做童裝的)。可能巴菲特認為這些細分市場是穩定的。

 

2、不萎縮的行業前景。林奇說過,「任何時候我都更喜歡蕭條行業,而不是熱門行業」。蕭條行業的強者可以把行業內的弱者擠垮,又不至於引起新競爭者的興趣,業績成長有很高的確定性。熱門行業引來了太多的競爭者,風險太高。但千萬不能投資萎縮的行業,柯達徹底衰落了,公司沒有錯,是整個行業垮了。不要呆在一個萎縮的行業,可以呆在一個低增長的行業。

另一種更不易覺察的萎縮行業就是公用事業公司。例如高速公路公司,收費標準是固定的,難以提價,如果通貨膨脹每年5%,6年後就是30%,成本上升30%,而銷售價格不變,對公司的收益是一個嚴重的傷害。比例現在的發電廠,媒價上升,電價不能上調,日子就很不好過了。

 

如果一個公司通過了這3層檢驗,那它必定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現實中的公司不可能以上每一點都很好。

現實的選擇就是如果公司有幾點是很強的,其它的幾點也有較好的水平,基本上可以認為是一家優秀的公司。千人千面,具體情況複雜,所以深入的觀察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還要加上良好的判斷力,選股是一門藝術指的就是這種判斷力。要強調的是,如果公司以上任何一點有明顯的問題,就要堅決放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50

品牌背後必須真實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29
 揚特品牌同盟(The Brand Union)創立於1976年,隨後加入WPP集團,並發展成為擁有超過500名 員工,跨越21個國家的品牌諮詢服務代理商。


  Simon Bolton於2006年加入揚特品牌同盟。在過去的三年中,揚特品牌同盟已經在多個國家擴張 了一倍客戶群,並且使「關鍵客戶夥伴關係」的理念貫穿了整個商業網絡。在Simon Bolton的職 業生涯中,他的三個客戶案例贏得了IPA效果獎金獎,並且兩次將戛納廣告節的金獎收入囊中。


  C:如何才能避免產品同質化導致的品牌形象的同質化傾向?


  B:從產品角度來講,尤其是快速消費品,必定會有一些共性,因為這是不可避免的。由於要滿足 人們生活上的需求,所以有些基本功能是一樣的。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要去思考「不同」,但我 們最後改變的不是物理特徵,而是去改變產品被呈現的方式以及它的訴求。


  C:在設計新Logo、重建品牌形象時,企業應該注意些什麼?


  B:最容易遇到的錯誤就是生意的方法沒有改變,服務顧客的方法沒有改變,只是改變你的門面, 甚至只是改變了一個Logo。客戶通常想要做新的品牌形象,但是當他講形象的時候真的是指所謂 的形象。他急著想要把這個形象展現給外面的人看,卻沒有想到要先與他的內部員工溝通形象背 後所代表的意義。這種表裡不一、步伐不一致的品牌塑造行為,其實很容易發生在服務行業,例 如電信業、保險業、金融服務業、零售業、航空運輸業等等。中國其實也會面臨這個狀態,因為 中國進步的速度比起國外的成熟市場要快得多,所以很多的企業與品牌擁有者很想要跟上這個改 變的速度。但他們很容易眼睛跟上了,腳步沒有跟上,因為他們沒有注意到公司和組織裡面最龐 大的一群人—員工。要把品牌的重塑落實到員工,否則概念不清楚,行為沒有規範,言行無法合 一,就會導致新的品牌形象猶如曇花一現。


  C:近年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是否發生了改變?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改變?


  B:我認為最大的改變就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權易位了。這其實是一種觀念的改變,現 在「品牌」是指你的消費者心中如何認定你的品牌,而不是說你有多少廠房和機器,或者你的廣 告上說什麼。消費者相信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所以品牌的擁有者應該變成消費者。


  消費者現在都有權利訴說品牌的故事。體驗過你的品牌的人們一旦發了微博,這件事情就不再是 你可以控制的了。管理的難度已經提高,注入品牌精神的主導權已經從品牌管理者那裡轉移了一 部分到消費者手上。什麼樣的關係會讓一個品牌比較成功呢?更開放、互動、好玩、有創造力、 有創新性,有了這些特徵的品牌通常比較成功。


  C:隨著社交媒體和數字媒體的發展,品牌營銷所出現的最有意思的變化是什麼?


  B:正是因為速度快,信息透明,時間短,效果明顯,反而讓人們思考品牌的本質—每一個品牌背 後的東西一定要是真實的。如果你創造出故事,然後把它炒作得很大,但事實上這個品牌本身並 不真實,那麼其實最後對你造成的傷害就越大。「真實」不止是說故事,還包括這家公司的道德 與經營理念,以及它對世界的承諾,對世界造成的影響。這些部分也會讓人們越來越關注一個品 牌的真實面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39

創業前必須問自己的8個問題

http://xueyuan.cyzone.cn/qibu-dianzi/227947.html

今天創業在中國是一個熱門話題。相比改革開放初期,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創業的概念不同,今天的創業者被人賦予了太多光環。在人們眼中,只有聰明、能幹、有膽量、執著的人才會創業。人們給了創業者太多期待,也給了創業者太多的仰慕。

從環境上來看,今天也是創業的天堂。隨著網絡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資本市場對基於新技術、新概念的公司也是異常親睞。創業者的成功,也帶來了他們資本投資的成功。

我接觸過很多人,他們也有創業的激情,他們也有很多奇思妙想,他們渴望將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他們非常想嘗試創業。但是創業成功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時候,我們最初的激情會被創業的殘酷現實磨滅殆盡。有的時候,我們原來以為的奇思妙想,發現離客戶是那麼遙遠。那麼如果我們想創業,除了必須具備創業者的一些必要素質以外,我們還需要在激情之下,有更多的理性思考。這裡我將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的一些觀點與大家分享。他們認為當一個人願意不斷評估自己的商業模式的時候,也會使它不斷使這個模式成功,也可發展。當然,他們所指的不只限於創業,也可以用於新產品的研發。但我更願意藉著他們這些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創業者開始認真地思考自己創業之旅。

問題一、誰是你的目標客戶?

有多少理想客戶存在呢?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認為如果一個產品或者解決方案成功,你一定會發現一些似乎「無大腦」的客戶。那麼,你需要聚焦這樣的客戶和業務。

雖然在購買中似乎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客戶,但是需要記住的是如果一個產品適合所有人,那可能會失敗。所以計算出你的目標客戶,額外加出20%可能會購買你產品的非目標客戶。一般來說,這些非目標客戶會認為產品沒有你想像的有吸引力。

問題二、這個想法(或產品)已經存在嗎?

大多數創業者以為最佳答案是「不」。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認為創業者會有一個錯誤觀念,以為創造一個以前不存在比改善一個已經存在的更好。

事實上,對於已經存在的概念或者產品,表明有客戶存在,並且會提供很多它創造的客戶價值信息。而投資人更親睞已經存在方案的改善,而非沒有客戶驗證的方案上。

問題三、客戶通常會做什麼?

一般而言,有需求存在,目前也一定有這個需要的解決方案。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是人工,曠日持久的過程。或者是一些與你的解決方案相近的。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必選向客戶證明你的解決方案對客戶價值有顯而易見的改善,否則客戶是不會採納的。

問題四、目前的解決方案的總費用成本是什麼?

在最佳的商業概念中,非常容易量化客戶目前解決方案的總費用成本。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舉例在醫療保健領域,用基於技術使能的解決方案替代傳統手工時,一般會計算目前人的工時費用。「給客戶計算這個,對於最初的客戶接納是關鍵的。」

問題五、你正在實現怎樣與眾不同的資產和能力?

最近的商業模式一般都聚焦在那些創業者可以進入市場的獨特的戰略能力上。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認為如果這個商業模式真正有價值,那就會增加競爭者進入的門檻,同時也會提升客戶服務。

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建議創業者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完全與眾不同的商業模式上,並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商業理念價值。而將業務的其他部分交給合作夥伴,或者外包。

問題六、你的競爭對手你的動作有何反應?

不要死守著「先行者」的優勢。模仿是對你最高的崇拜。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認為如果你所在的領域沒有競爭對手,也許是你沒有什麼值得別人模仿。

在創業者中,如果你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定會有競爭對手,可能他們很多已經存在。如果你將目標集中在如何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集中在成為「先行者」上,你的理念會更有價值。如果市場的第二或者第三的進入者很容易把你的客戶和利潤拿走,那麼你的理念也不值什麼錢。

問題七、商業模式什麼?

定義商業模式的一個端到端的視圖。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推薦使用Alex Osterwalder的架構,其中包括客戶部分、客戶關係、渠道、價值主張、關鍵活動、關鍵資源、建立收入流和成本架構的關鍵合作夥伴。將你可以建立這個業務的2-3個可選方法在一起,比如說利用合作夥伴替代你親力親為。然後評估一下這種替換會給你帶來多少加強。

問題八、在構建整個架構之前,如何邊試邊學?

很多創業者會有這樣的想當然,認為「只要我做了,就會有人來」。這個想法其實很糟糕。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認為要使用一些創造性的方法吸引一部分測試用戶,並且圍繞他們的需要開展你的業務。你會通過這種邊試邊學的方法中,獲得洞察力,而這遠比你只是擴展你最初的想法來得更有意義。

在你開始創業前,最好自己來問自己這些問題。Karl Stark和Bill Stewart認為這些問題會提升你的商業理念,也會給你的客戶、投資人和潛在合作夥伴帶來更多的價值。創業也需謹慎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2

選擇投資策略前必須思考的幾個問題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wgf.html
 

無論是低價買入優質企業長期持有,利用價值股套利,還是林奇基於價值靈活多變的策略,或者如索羅斯依靠敏銳的嗅覺在市場犯錯時大賺一筆,甚至僅僅是簡單根據市場輪迴做大的波段操作,或在少數幾個熟悉的股票中做短線差價,無論如何都必須有一個明確而穩定的投資策略。投資策略就是投資的行動指南,投資策略不能經常改變,不能搖擺不定,更不能沒有明確的策略。沒有明確而穩定的投資策略,投資就如盲頭蒼蠅到處碰壁。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首先要選擇一條道路。選擇適合的投資策略前要思考的是:

 

1、是否具備執行的能力,能力不但包括分析研究和邏輯思維能力,還包括品質、性格,後者有時候更重要。

林奇勤奮、果斷,巴菲特耐心、專注、目光遠大,約翰涅夫堅忍、自制力強,索羅斯快、狠、準。瞭解自己的性格特徵和能力,才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性格有時雖是天生,但瞭解自己的性格弱點,通過糾偏也可能適應優秀的投資策略。能力也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和積累,但有的主要源於天賦,林奇、索羅斯式的投資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難以獲得的能力。投資不是奧運比賽,選擇最簡單易行的就可以。

 

2、如果出現最壞的情況,將會失去什麼,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不同的投資者具有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者先要預估策略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再根據自己的承受力選擇投資策略。年輕人失敗了還有時間重來,但中老年人則沒有這種承受力,因此年輕人可以選擇激進一些的策略,中老年人則應該穩健保守。具備其他渠道穩定獲取現金流的人可激進一些,而完全依賴投資的人則應該保守一些。

 

3、若一種策略存在讓你損失大部分本金的可能性,那麼即使有再高的潛在收益也不應該選擇。

高風險實際並不一定高收益,低風險卻可以高收益,那為什麼還要選擇前者呢?如果一種策略成功可以獲得暴利,失敗則血本無歸,這樣的策略還是避開為好。

 

4、投資策略的獲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能否被長期複製。

很多投資方式可能會獲得單次較高的收益,但多次決策的獲勝概率較低,這樣的模式難以獲得良好的長期回報。

 

5、長期潛在的收益率是多少,能否令人滿意。

如果一種策略穩健但收益率過低,例如連通脹都難以戰勝,則肯定不是一種好的策略。

 

6、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知道和懂得評估策略的正確性以及長期的有效性,錯了也能及時改正。

如果投資策略的長期有效性難以評估,則應該放棄。否則會浪費巨大的時間成本,最後才發現這是無效的策略。

 

梁軍儒20120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