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05/12/27 - 投資入門-儲蓄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8

投資的第一步是儲蓄,建立自已的資產負債表,探討自已的創富能力,分析自已的消費模式,從而嘗試在不影響生活水平下增加現金流入,即是消費得有價 值,若能珍惜你的每一分每一毫,在投資時便會不經意地避開股市陷阱,投資的目的並不是賺大錢,因賺錢與風險大多數時候也成正比,珍惜本金的人,不應去冒 險,也不應賺大錢。投資的目的更不應蝕錢,要蝕錢不如捐給慈善團體,起碼能當作扣稅之用。投資的目的是在可承受的風險內賺取比銀行定期、最優質債券、通漲 為高的回報,否則,也屬投機。若未能有把握地了解單一股票的業務風險,請繼續儲蓄,市場賺錢機會及蝕錢機會每個交易日也在等你,不必心急求勝,若能在 SARS期間入貨,現在看來十分成功,不少文章也提及在大跌市買入匯控、中電或其他大藍籌,事實也證明十分成功,這些機會不斷發生,2003SARS,之 前有911事件、金融風暴等等,若投資的第一步是儲蓄,第二步便是等,並不是等天災人禍,不是怕被人指幸災樂禍,發死人財,事實是等市場出錯。在市場出錯 時候買入個股,各師各法,各有喜好,若不想找麻煩,索性買入盈富基金也可。

每天分析一份又一份的財務報表,很花時間,很吃力,若沒有興趣, 實在是件苦事。施永青曾說過,在跌市中,無論何等優質山頂豪宅,天水圍或是地鐵上蓋物業也下跌,你花很多時間去挑選,或者只能蝕少一點,相反,在升市時, 無論商住工貿大廈也紛紛上升,你不花時間去挑選,或者只是賺少一點。中短期升跌也許不易看,災難性的大跌應該大家也分辨得出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2

中環在線--韓克強:齋儲蓄無「錢途」 李華華

2009-05-07 AppleDaily





 

今 年初先上任嘅滙豐零售網絡主管韓克強(Andy)(圖),佢嘅首次公開活動唔係講業務,而係講理財,對象係一班中學生。佢叫年輕人先做好理財第一步,善用 金錢,多儲蓄,因為財富不進則退,唔投資純粹儲蓄,啲錢就會被通脹蠶食。咁佢自己又點教一對仔女理財呢?Andy話,阿仔讀小學3年班時要求加零用錢,佢 要阿仔寫proposal(計劃書)先,結果阿仔寫話零用錢連日常開支都唔多夠,呢位廿四孝老竇最後當然畀阿仔合格,加零用啦。Andy個大仔家陣都24 歲,出嚟自己搵錢,而細女仲讀緊中四。

阿仔加零用要寫計劃書

家陣睇晒101間分行及430萬名零售客戶嘅Andy,本嚟係 「渣打人」,由紅褲子出身做咗34年,升到按揭及汽車貸款環球主管,跟住被調派去台灣做咗18個月。佢話初到台灣,最嬲係當地政策唔畀喺嗰度打工嘅外國人 投資,所以佢只能揸現金;不過金融海嘯殺到後,佢就慶幸台灣有呢個政策,如果唔係,佢會唔會好似大多數香港人咁去做投資(將啲錢投入金魚缸?),而唔會好 似家陣咁揸住八成半cash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78

三十世代 謝宜靜、林雪季 買房、買基金強迫儲蓄

2010-6-21  今周刊





平凡上班族三十五歲存千萬退休金 年齡介於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間的年輕人,只要能盡早開始有計畫、有紀律地投資理財、存錢,要存到千萬元退休金並非遙不可及。理財專家指出,平凡上班族也能 及早透過有計畫的基金、房市理財,在預定的時間內,達成千萬元退休金的理財目標。

撰文‧林心怡

﹁我希望退休後可以有二戶房子,一戶自住,一戶度假。﹂六年級末段班的謝宜靜是一位未婚、月薪三萬五千元的企畫專員,雖然薪資不多,但憑藉著有計畫的理財 規畫,二十八歲那年就開始當起包租婆,用買房子存錢,開啟她退休圓夢的第一步。

從大學二、三年級開始,謝宜靜就懂得利用基金理財存錢,不論是學生時代打工的存款,還是出社會後的收入,她都會撥出一部分買基金、股票。大約六年的時間, 謝宜靜在基金投入的本錢就翻了逾三倍,也存到了買房子的第一桶金。

當包租婆

看好房市增值空間,用租金繳房貸﹁本來想買大學附近的小套房,賺租金養房來存退休金的。﹂家住台北、在東海大學念書的謝宜靜,其實很早就有在學校附近購屋 的夢想,但三年前她卻選擇買下台中文心路附近的二十三坪小公寓,作為存退休金的第一步。

﹁當時買屋,總價才一百六十萬元,現在已經漲到二百三十萬元了!﹂謝宜靜笑著說,自己很喜歡看房子,二十八歲那年,見這戶房子物美價廉,就勇敢買下,如今 不但賺到四成三的房價增值空間,也賺到了租金收益,而且完全沒有房貸壓力。

原來,她當初以自備款六十萬元,買下這戶兩房一廳,共計二十三坪的公寓,房貸僅須月繳五千元;以目前每月收租八千元,自備款六十萬元計算,年租金報酬率高 達一六%,若以一百六十萬元總價換算,年租金報酬率也有六%,不論怎麼算,都要比目前定存利率僅一%多,好上數倍。

不過,在投資理財的路上,謝宜靜也曾跌倒過,在金融海嘯期間,她也曾有過股票慘賠、套牢的經驗。

﹁所以我很慶幸當初把基金的獲利,轉買有增值潛力的房子。﹂看過不少朋友因投資失敗,甚至賠光積蓄,謝宜靜深刻體會到,穩健理財、保有戰果是很重要的事。 雖然她現在也投資台股,但堅持不融資,而且選擇基本面佳,或者現金殖利率高的績優股,以控制投資風險。

採取行動

跨出第一步,才能從容規畫退休金﹁我覺得理財行動力很重要,如果當初我像很多年輕人一樣,覺得一定買不起房子,也許到現在退休金的規畫連一步也沒跨出去 吧!﹂謝宜靜笑著說,她對於理想的退休金額與生活相當實際,﹁我覺得手邊有個二千萬元的資產,可以環島旅遊,到像花蓮這樣好山好水的地方過舒服的生活,就 很好了!﹂她很有自信地說,即使自己薪資收入不高,靠著房市、基金與股市持續地理財,依舊有機會從容達到理想的退休生活。

同是三十世代,今年三十五歲的林雪季,也是買房、買基金存退休儲備金的典型代表。當大部分朋友都還在股市殺進殺出的時候,她就把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拿 來買房子存退休金了。

曾當過期貨業務員的林雪季,大學畢業沒多久,年薪就曾突破百萬元。﹁也許是看多了期貨客戶的大起大落,對於自己的投資,也就顯得相對穩健保守。﹂現任台壽 保投信客服部經理的林雪季笑著說,自己從來就不是﹁很衝﹂的投資人,雖然從年輕時收入就相對優渥,但她生性節儉,且投資從不拉大資金槓桿,存退休金最主要 的投資工具就是基金投資。

﹁我是那種會把薪資所得的四分之三,拿來理財的人。﹂目前已婚、育有一子的林雪季說,她的理財規畫很清楚,就是房市、基金與保險。早在大二那年,她就懂得 投保利率逾一○%的儲蓄險與做基金投資;出社會不久,她就把解約的保險與基金獲利,轉入房市投資;至於保險的部分,則以﹁純保障﹂為主,例如還本型醫療 險、防癌險以及純壽險。

持續理財

基金滾錢理出數百萬元房產細數林雪季手上的基金投資標的,大多以定期定額投資,並以新興亞洲、天然資源與台股基金為主,並且以停利不停扣的原則操作來存退 休金。手上的台壽保台灣新趨勢、保德信店頭基金,以及JF大中華、印度、天然資源基金,都曾一度讓她有三至五成不等的投資報酬率。

多年基金投資累積的金額,至少多達數百萬元,林雪季認為懂得設三成的停利點,波段操作,才不會空有紙上富貴。﹁像是手上持有十多年、位於台北市東湖二十五 坪的電梯大樓,就是靠基金投資賺來的。﹂林雪季表示,這戶離捷運步行只要五分鐘的﹁捷運小宅﹂,目前市價至少七百五十萬元,雖然多年來房價增值空間不比內 湖地區,但基金投資資歷近十年的她,靠著每月薪資與基金獲利,房貸已還得差不多了;換句話說,加計手上的基金投資與房市資產,已讓三十五歲的她邁進千萬元 資產大關。

﹁我打算在六十五歲、總資產累積達三千萬元後,就可以在雲林老家找個空氣好、可以養花種菜的環境退休。﹂林季雪笑著說,現在距離她目標退休年齡還有三十個 年頭,她相信,只要持續有效率地理財,未來過著閒雲野鶴的退休生活,其實並不難。

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

年輕人可以定時定額

作為核心配置

「退休理財規畫只要方向正確,持續力與執行力夠強,要累積千萬元財富並非難事。」善於退休理財規畫的專精企管總經理葉崇琦指出,以25至35歲的年輕人來 說,由於可以承受較大的風險,所以建議以基金定時定額投資為核心配置,例如新興市場基金就是長期趨勢向上的理想投資標的,即使碰到不景氣,年輕人在退休前 一定能等到景氣循環上來,還是有機會成為基金長線獲利的贏家。

不過,葉崇琦建議基金投資,最好設立15%至20%左右的停利點,作為低檔單筆投入的準備金,至於基金定期扣款部分則建議不要中斷。若有時間研究股市的投 資人,也配置部分資金在股票,因年輕時投入資金還不會太多,即使賠點小錢也可學到經驗,等到4、50歲投入更多資金時可提高獲利的機率。

至於固定利率的儲蓄型保單,目前報酬率僅略高於定存,建議年輕族群不須過於保守,保險規畫仍以保障為優先,可以降低投資型保單的布局。另外,對於投資不動 產,退休後收租也是不錯的選擇,目前房租報酬率雖不如以往高,但還是高於定存利率及房貸利率,只是,投資不動產單筆投入金額較高,且流通變現性不如股票與 基金,年輕人要多注意貸款利率走向及自己的現金流量。

謝宜靜

出生:1979年

現職:企畫人員

學歷:東海企管系

期望退休年齡:60歲

期望退休金額:不動產與股票基金投資約2000萬元,手邊現金100萬元。

計畫退休夢想:退休後暢遊全台329鄉鎮,再到花蓮買地種田養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6

李兆基與年輕人分享成功心法 選對行業、努力儲蓄、別太早婚

2011-5-30  TWM




「亞洲股神」李兆基樂於和年輕人分享他的人生智慧,他在大學演講時說,金融海嘯時,財富少了一半,但他相信挫折與磨難,能讓人脆弱委靡,也能讓人堅強冷靜,學會堅毅不屈,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度過難關。

撰文‧陳兆芬

二十多年來,只有小學學歷的李兆基,已獲得多所大學頒授博士、院士學位,但他仍為小時候沒能多讀點書而感到遺憾。他認為「作育英才是億萬人民受惠,千萬年得益」,所以陸續捐贈了二十億港幣給多所學校,將自己的遺憾轉化成慈善。

他 明白下一代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所以他喜愛與年輕人接觸,樂於分享他的處世之道與成功心得。以下是綜合幾次他對大學生演講的整理摘要:「男怕入錯行,女怕 嫁錯郎」是自古流傳至今的俗諺,我年少時就跟隨著父親做金融,在二○○四年成立「兆基財經」,運用父親傳授的金融知識,短短兩年內資產翻了四倍,那時我才 知道原來自己適合的行業是「金融業」。如果想賺錢,在選擇科系時,要選讀「經濟」,畢業後加入財經界,讓自己的財富壯大,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挑選自己適合的 行業及目標。

磨難會讓人堅強

處世切記:止、定、靜、安、慮、得年輕時買賣地產,夜以繼日地工作,要熟悉建築條 例、圖則設計等,每天也得投入不少時間巡視建築工地。對我來說,地產業是從零開始,但只有「刻苦耐勞,勤奮努力,做足功課,蒐集資料」,才可以獨霸地產, 我不要做單純出錢的老闆,我要做熟知公司所有細節的領導者。

人生道路上總是有很多困難,一位哲人曾說過:「只有把抱怨別人和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我在人生道路上並非一路順暢,○八年金融海嘯,財富瞬間少了一半,報章雜誌對恆基集團的未來都相當質疑。

但我真的沒擔憂過,因為我相信命運的挫折與磨難能讓人脆弱委靡,也能讓人堅強冷靜。學會堅毅不屈,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雖然是句老話,卻讓我受用一輩子。

小時候在私塾上課,老師教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出自《禮記》大學篇)」我三十年後才領悟到真正的意涵:如果自己本錢厚,投資經商不借錢,心就定,就可以無所憂慮,就能靜;人靜頭腦就清晰,安然知所進退,最後就自然有所得。

年輕的我沒有雄心壯志要做千億富豪,帶著一千港幣到香港打拚,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不只讓生活有了著落,甚至有多餘的錢去幫助當時家中的財務困難。現在的年輕人都在溫室裡面成長,如今香港人有錢就要花,要學習「節儉是一種美德」,是很難的。

善用槓桿四兩撥千斤

存 到第一桶金後用投資錢滾錢致富我做生意、做慈善公益,甚至做文化教育,都本著一個原則,就是「槓桿原理」。槓桿原理發揮得宜,就可以四兩撥千斤,付出少少 的心力,回報卻很深遠。賺到錢千萬不要即時花光,而是要存下來,小儉致富,儲到第一個一百萬元,然後去投資,變成二、三百萬元。

「兆基財 經」只有幾十名員工,但同時與多家投資銀行都有生意往來,每家銀行遍及全世界,有幾萬人在工作,做資料蒐集、分析等費力的工作,我們就借助他們的數據,省 去了人力及時間,成本少,但收益卻很大。我所成立的教育基金也是如此,二十年來投入了資金,培養了人才,生生不息,以一培十,十培百,無窮無盡,便是最好 的投資。

對大學生來說,投資是件「未來」的事。我七十五歲才踏入金融界,兩年就有五百億港幣入袋,趁著年輕學投資理財固然好,但不要花費過多精力,無論是出於學業考慮還是風險考慮,長期投資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現在的市場有高有低,如果有本錢投資的話,一定要懂得「看大局」、「看時勢」,看準了、有把握了,就放大膽去做,沒信心的時候就靜待時機,不要貪圖一時利益,小不忍則亂大謀,欲速則不達,要具備長遠眼光,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事情。

我十八歲隻身來到香港,奮鬥十年後事業有成,三十歲才遇到妻子劉惠娟,後結為連理。青少年時期應以事業為重、不談戀愛,太早結婚有了家庭負擔,很容易為子女打工,為房子打工,所以「不要太早結婚」(全場聞之,哈哈大笑)!

最後,我還要說一點,過去的時代與現在大不相同,我當年要在困難的環境下奮鬥,但現在中國興盛,你們大有發揮機會,時勢永遠是製造英雄的平台,不同時代,有不同環境,提供不同機會, 要好好珍惜這個「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好時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7

隨時調整儲蓄率 三十八歲單身族搞定階段目標 銀行員穩健布局 十年買兩房、存千萬

2012-8-27  TWM




從月薪二萬五的銀行職員,到年薪百萬元的銀行小主管,林青壕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買了兩戶房子、累積淨資產達千萬元,憑藉的不是人人稱羨的高薪收入,反而是扮演好「個人財務長」的角色。如今手握數張金融證照,持續做好財務控管的他,是不折不扣的理財達人。

撰文‧林心怡

「年輕時,我年收入最高一度達二百萬元,卻存不到多少錢;反而是進了銀行當行員,從月薪二萬五做起的這十年,才累積了一點財富。」四十歲不到、目前單身的林青壕,進入職場十四年,如今,名下已有二戶位於桃園市的房子,淨資產達千萬元。

長相斯文的林青壕,除了懂得在專業上投資自己,增加本業的薪資收入,以及投資業外報酬外,做好財務控管,更是他累積財富的重要關鍵。

原來,出社會後,才半工半讀拿到輔大國際金融研究所文憑的林青壕,雖然專科念的是會計,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卻是在旅行社擔任導遊兼業務。這份工作他一 做就是三年,林青壕笑說,「那時旅遊業的景氣還不錯,業務獎金加小費,一年領個一百五十萬至二百萬元都不成問題。」比起同儕,當時的收入確實好很多。

「不過,從事旅遊業期間賺得多,花費也大,整個算下來,當時其實沒存多少錢。」因為工作關係,林青壕常當空中飛人在國內外穿梭,一出國,「買個名牌包」、 「刷幾項喜歡的服飾行頭」等,往往不自覺就花掉幾萬元;再加上沒有記帳的習慣,扣掉交際與娛樂費用,雖然不致成為「月光族」,但三年下來的存款也才不過六 十萬元。「算算與一些省吃儉用、只領固定薪的同儕沒差多少,甚至還更少。」林青壕有些難為情地說。

強迫儲蓄 累積第一桶金扎穩根基後來為求收入穩定,林青壕決定轉換跑道至金融業。「還記得那時我當業務助理月薪才二萬五,就算後來表現好,加薪也不過三萬五千元。」 但也因為賺得少,林青壕開始每月嚴格管控開支,強迫儲蓄近五成,讓他花了二年半的時間就存到了四十萬元,其中還不包括投資所含的收益。

比起他先前年收入一百五十萬元,二年半結餘六十萬元,後來依舊能維持原先高收入時的三分之二存款水準;顯然,在林青壕做好財務規畫、管控預算後,即使沒有高薪也能增加存款速度。

只是,當時身上已有一百萬元存款的林青壕深深覺得,光靠「呆儲蓄」是不夠的,就好比一家年輕、資本額小的公司,必須要不斷創造獲利,甚至經由取得許多客戶 的「產品認證」,才能增加公司淨值一般。因此,二○○○年時,三十歲的他才開始認真思考「財務問題」,他認為要累積身家,除了落實「財務收支控管」與「增 加保留盈餘」外,更要積極創造獲利收入。

投資自己 考證照、提高學歷加持身價在林青壕財務規畫藍圖裡的第一步,就是創造本業薪資收入。在○三年轉任台新銀財富管理部門前,林青壕陸續考了五張理財證照投資自 己,也因為過去的銀行經驗與證照加持,讓林青壕後來轉職有了加薪的機會,月收入增加至六萬元,年薪平均有九十萬元的水準。○八年,他又利用工作之餘拿到輔 大國際金融研究所的文憑,並晉升小主管職位,年收入達到一百萬至一百一十萬元的水準。

再來,林青壕開始設定中長期財務目標,並依此計算出應該達到的儲蓄率與報酬率。

在○三年買第一戶房子以前,林青壕先評估現有的存款,再設定存夠自備款購屋為短期財務目標,在能力範圍下買屋保值,作為日後結婚及退休的長期目標依據。因此,他先提高自己的年度儲蓄率達近五成,設定每年基金、股票等投報率至少一五%以上。

存房置產 降低消費支出提高儲蓄率「我當時的計畫是,買一戶透天厝把父母接過來一起同住,不但能就近照顧,還可省下房租與伙食費,想辦法提高我的儲蓄率,讓我可以有 更多的資金拿來投資。」○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林青壕趁房價修正之際,把從儲蓄與基金投資賺來的錢,提出一百五十萬元的頭期款,買 下總價七百萬元的透天厝;至今,這戶位於桃園的房子已增值逾一成,房貸也已還清。

在「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下,一一年,林青壕再度在桃園購屋,每月固定支出二萬多元的房貸,把薪資的三分之一「存在」房子上,來降低不必要的消費欲望與支出。目前,這戶總價六百多萬元的房子,如今已增值到七百萬元以上。

在資產配置上,林青壕將五成的資金「存在」房地產,三成的資金放在積極型的股票型基金、台股或操作選擇權,並保留二成的現金(包含外幣存款)。所以,即使發生○八年金融海嘯,投資不如預期,林青壕的資產減損也有限。

除了嚴格設立一五%停損點外,也正因他向來會保留二成的現金部位,因此在度過景氣低迷後,股市觸底反彈時,讓他還有資金可以逢低布局加碼,在○九年,又把 虧損的資金賺回來,甚至創造更高的報酬率。綜觀○八年至一一年期間,林青壕每年平均投報率都有達到一成五以上的目標水準。

「其實,每個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財務規畫與目標,重點是你在設定目標後,要持續追蹤進度。」林青壕笑著說,有效率的財務規畫力與執行力,就是他完 成人生每個階段性目標的關鍵。例如,在清償完第一戶房子貸款後,他再度擬定近三年的理財目標,依序為「再買一戶房子」、「二年後結婚」,以及「三年後想換 一輛車」等等。

擬定三年的理財目標後,林青壕再依此評估,調整每年的儲蓄率和投資報酬率。比方說,目前有房貸的他,為了達成上述目標,就會設定每年儲蓄率約四成,多存六 十萬元,每月提撥一萬元、投資年報酬率一五%,分別為結婚與退休金做準備。另外,由於房貸金額仍有四百萬元,因此他計畫將原本年繳四萬元的壽險保費金額提 高,將保額增加到四百萬元來避險。

「我也曾想過不顧一切就買輛新車來開呀!但這樣一算發現,想換一輛新車,勢必要延緩其他理財目標達成的時間,一想到這裡,我就不會衝動消費。」林青壕笑 說,其實在「一人飽全家飽」的情況下,單身的人很容易不小心把錢花掉,這時候有目標的財務規畫,就能夠為自己的財富把關。

林青壕

出生:1974年

現職:新光銀行財富管理經理經歷:旅行社業務員、銀行理財業務學歷:輔大國際金融研究所家庭:單身(計畫二年後結婚)

林青壕的

家庭財務計畫書

步驟1 家庭財務目標: 1. 退休金規畫:希望在65歲退休,每月有4.5萬元生活費,退休金2000萬元。

2. 近三年財務規畫:結婚基金(50萬元)、購車(70萬元)、二年一次國外旅遊(8萬元)。

步驟2 階段財務目標: 1. 年度結餘54萬元。

2. 計畫3年靠業外投資理財多存75萬元,每年至少多存25萬元。

步驟3 可行性收支目標: 保守估計年度工作收入約為122萬元,年度支出(不含旅遊等目標支出)約為68萬元,年度結餘約為54萬元,儲蓄率約為36%;另提高投報率每年至少15%以上,以股票型基金投資為主。

步驟4 定期檢視程序: 1. 每月分析現金支出與流向,依目標調整年度支出比重。

2. 每年檢視資產負債表,即投資績效與投資比重配置,估計要花多少錢,才能達成階段目標。

林青壕財務整理3心法

財務整理3心法

加強本業競爭力:投資自己,考取RFP國際理財策畫師等8張證照,並在職進修EMBA。

增加資本財:5成資金投資房地產,強化長期財富的穩定性。

穩固業外收益:用3成資金投資,中長線以定期定額股票型基金為主,高現金殖利率股票為輔。

林青壕的私房買基金要訣

1. 獲利15%的三「10」法則,挑選規模超過10億美元、成立超過10年、過去10年績效前10名的基金。

2. 定期定額搭配單筆投資,報酬率30%就留意出場點,15%就停損,逢重挫15%就定期定額增加看好基金的投資單位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98

買樓儲蓄好方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11.html
大部份人的投資理財都不是十分精明, 無論其收入高低也好。收入低故之然入不敷支的情況普遍, 但收入高、消費高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這是可悲的事實, 有時止凡會建議一些身邊朋友買層樓來當作儲蓄。

自住樓與租樓比較, 買入單位始終賺了每月租金支出。就算是投資樓, 買一層來放租作儲蓄, 也未嘗不可。即使投資理財差勁得很, 買入時機非常不濟, 樓價高位買入也好, 計好數, 問題又不是很大。

先不要說追求高回報, 與任何投資高手比較功績, 或與其他投資工具比較回報率。要比較功效, 只需假設沒有買樓儲蓄的話, 當事人只會「花在這、花在那」地全數花掉。事實上, 很多人是多點錢就過好點的生活, 多去兩次旅行, 多換兩部電話, 而不會剩多點錢的。



買了樓, 付了首期, 計好供樓壓力, 穩當的話, 就有了負擔, 要每月供樓, 如果是放租更好, 人家交租幫你供樓。一般樓按都做20年或30年不等, 於是當事人就努力工作, 供樓後繼續把多餘錢花掉也沒所謂。

樓價有高有低, 就當不幸在97年樓市高峰期買入又如何, 中途樓價升也好、跌也好, 當事人只要繼續努力工作, 努力供樓 (出租就更不太需要苦惱)。到供完樓的一天, 即20年或30年後, 香港的樓一般都比當年的樓價還要高, 還有當年只是付了首期, 如今所有按揭都還清了, 整個樓價都是當事人擁有的, 試問一個理財不善、餐餐清的朋友靠自己儲蓄可以有幾百萬身家嗎?

其實這個概念應用在其他資產也行, 基金也好, 優質股票也好。但通常其他資深的效果都不及買樓, 原因買賣物業手續繁複, 費用亦高, 這會鎖死很多人的買賣意欲, 造成一種迫使儲蓄的現象。

這一招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財務照顧方法, 為求子女剩到個錢, 不惜代子女付首期, 總之要子女自己定時供樓, 其他消費就不需管制及擔心, 因為供完樓自然有大筆儲蓄在樓價中, 這也是中國人愛磚頭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67

努力儲蓄? 定加按? 還是現時樓換樓?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077

Mr.L: 諗sir真係博學, 惠及萬民。本人想請教一下, 家庭收入為6萬餘, 自住港島東30多年屋苑, 2房屋小而住得開心。另幫家2老自住的單位供款, 掙銀行3mil.幾, 每月供樓開支合共約15-16k,兩邊都係供左3年幾。
家庭現金不多於30萬,現有一個小朋友, 希望1-2年生多一個。
想請問一下, 本家庭最理想的情況是, 多買一個3房住大d, 而2房放租, 現時樓市在高位徘徊, 現時是否好時機?
我自往的樓已升超過60%, 而家加按等樓市下跌也要成本, 因為做吾番咁靚的morgage plan … 吾知有咩建議?
努力儲蓄, 定加按, 還是現時樓換樓?
十分感謝!!

相信小眾人做左HIBOR PLAN都唔捨得為套現而轉去第間銀行做按揭,因一轉就要用新PLAN比成兩厘息以上。Mr.L 間兩房賺左五成以上,就咁睇都可以將二成樓價套出,放多七至八十萬現金係袋。其實有銀行提供原債同新債利息分開計既服務。即HIBOR PLAN可保持,新套出既錢要用兩厘幾息計,請Mr.L考慮。

如果Mr.L想盡用槓桿,佢應該持有現樓,再伺機買三房,即可完成四十歲前「擁有」(供緊)三間樓既部署。究竟應否租出兩房再買三房,取決於讀者自己供款能力。如Mr.L所講家庭月入有六萬,再買三房令自己重貨難當。當然你會諗頭兩間樓買得平而大家水位承受跌市,但係以一個月入六萬家庭持有三間樓夾埋市值千萬以上,再加上手頭上現金只有貨值既少許,實在令人擔心。諗樣覺得保有現局可攻可守,現時居所還到欠款只剩市價一半更可將佢名正言順租出,所得租金可七成或全數當作收入,趁跌市買入第三間樓時借貸力增加。

就算Mr.L有居住三房既需要,都唔建議買入。假設Mr.L買入三房市值五百萬,所付印花稅約近二十萬,經紀傭五萬,裝修點都要十來萬。除非你走去買新樓先會免傭有回贈,可惜以上所列item其實已price-in了新樓的呎價內。相反你租出自住樓而走去租三房,每個月都係比多六至八千蚊,最命既,係新買入樓宇三年內賣都要比10%印花稅。總括咁講,而家買一間三房要比既transaction cost已等於你兩年出去租樓要比多既錢。

如你家庭月入到十萬,現金有近一百萬,情況先會有唔同。由上段見要有幾十萬cash先夠換大屋洗費,換埋三房後絕對有能力係往後跌市再入貨「沖淡」。因月入十萬家庭約可承受每月四到五萬既按揭供款,手上三房加供比父母自往既樓夾埋只需兩萬幾,跌市下可趁低再吸納樓房。所以現時一動不如一靜,專心享受湊仔生活最為妥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607

《 案例篇》保錯險種 百萬年薪還不夠支應一家四口 用儲蓄險規畫退休金 差點退不了休!

2013-03-04  TWM  
 

 

因為錯把儲蓄險當成退休規畫標的,又誤信業務員而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龐大的保費重擔讓于安慧的家庭財務一度陷入窘境,更讓他們離退休目標越來越遠。所幸,在積極調整之後,不僅使保障更周全、保費大幅降低,透過年金險規畫,也讓他們對退休目標更加明確。

撰文‧何珮郁

「如果不是在保單上走了這麼多冤枉路,我先生應該可以更早退休的!」于安慧(化名)嘆了口氣說。

早在十多年前,于安慧和先生在第一個小孩出生時,就有了規畫退休金的念頭,但是因為用錯工具、買錯保單,不僅長期使家庭財務陷入入不敷出,還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不少保費。所幸,經過專家的建議和調整後,他們的保費不僅大幅降低,保障也更完整,再加上年金險的規畫,離退休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年繳六十五萬保費 差點拖垮財務時間回到十七年前,于安慧和先生剛結婚時,兩人就各規畫了一套基本保障,包括終身壽險、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和癌症險等,年繳保費約十二萬元。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于安慧離開職場,成為專職的家庭主婦,同時也身兼家庭財務長,一手控管家庭收支;處理家務之餘,也會聽廣播、閱讀理財資訊,在耳濡目染下,于安慧有了為退休生活和子女教育基金打算的念頭。

「那時候我們一心只想到要努力儲蓄,為了退休做準備,就一口氣買了兩張儲蓄險保單。」當時的于安慧根本沒想到,這兩張終身還本儲蓄險保單,壽險保額各一百萬元,年繳保費高達二十七萬元,正是日後拖垮他們家庭財務的關鍵致命傷!

雖說是想為退休金準備,但于安慧回憶,「當時很多理財節目都說退休大約需要一千二百萬元,我就以為我們的目標也是一千二百萬元。」關於退休後的生活費需要多少錢,以及退休目標金額要訂多少,這些問題她全然沒有具體概念。另一方面,當時家庭收入全靠先生一人的薪水,先生的年收入平均介於一百二十萬至一百五十萬元之間,而年繳保費卻高達三十九萬元,完全不符合一般認為保費不超過年收入十分之一的原則。

後來,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兩人的家庭責任又更重了,此時,于安慧才意識到,先生是家庭唯一收入來源,萬一發生意外狀況,自己和孩子的未來一定會陷入困境,而過去花大錢買的保單,先生的總保額不過一六○萬元,保障根本不夠。為了加強保障,于安慧接受了業務員的建議,在兩年間就為先生陸續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保額增加了一千六百萬元,但年繳保費也高達二十六萬四千元。

更重要的是,因為不熟悉投資型保單的商品架構,于安慧誤信業務員而重複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每一張保單的前置費用都高達一六○%,而這些前置費用都是保險公司用來支付業務員佣金和行政管理的費用,根本不會投入保障和投資中。而且于安慧缺乏資產配置的觀念,保單所連結投資的基金多達十五檔,全都是積極型的標的,初期表現不錯,但在金融海嘯之後,一度慘賠五成。

精算所需壽險保障額度 砍掉多餘保單宏觀財務顧問資深首席李鳳蘭表示,這是相當錯誤的作法,若想透過投資型保單增加壽險保障,應該先計算出個人或家庭所需要的保障額度是多少,再依照保險公司規定的保額級距,來推算出應繳交的目標保費,而且只要投保一張投資型保單即可,才不會一再重新繳交新保單的前置費用,無端虛擲保險費。

好不容易幫先生加強了保障,但于安慧也發現,家庭的支出漸趨沉重,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開銷加上房租,每月將近十萬元,再加上當時每年須繳保費約六十五萬元,結算下來,家庭收支呈現捉襟見肘的狀態,甚至還開始啃蝕了婚前儲蓄的老本。

走到這個階段,讓于安慧開始驚覺「一步錯、步步錯」的連鎖效應:因為用儲蓄險作為退休金的準備,以至於高額的保險費並未換來足夠的家庭保障;為了補足家庭保障,又投入了更多資金買保險;現在,為了應付保險費,反而開始動用到原本的存款……。「想來很可笑,一開始買保險是為了退休,後來,保險反而侵蝕了我和老公的退休老本。」她說。

連鎖效應還沒走完,也是為了擠出這筆龐大的保費,一家人的生活品質都連帶受影響,盡量省錢,不外食、少買衣服,老公上班時也是每天帶便當。「最慘的是,甚至連購屋的計畫也因此取消。」于安慧悔不當初地說,當時剛經過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事件,房價正是便宜的時候,看見一戶房子想買,但因為保險費負擔太重,最後決定暫緩購屋計畫。

這一緩,就讓她錯失了近十年來最佳的買房機會,隨後房價一路高漲,直到今天,于安慧一家人還是只能繼續租房子,無法擁有自己的小宅,面對退休後的生活,心裡壓力也更為沉重。

常年為龐大的保費負擔而焦慮不已,于安慧眼看著先生即將邁入五十歲,兩人距離退休年齡越來越近,退休規畫卻一點進展也沒有,政府的勞保制度又頻頻傳出危機,終於讓于安慧下定決心改變家庭的財務窘境。徵詢專家建議後,于安慧首先計算出先生實際需要的壽險保障額度,這才發現目前已有的保障加上現有資產,早已遠超過家庭的保障缺口。

於是,她壯士斷腕地先將兩張投資型保單解約,趁著二○一一年股市表現較佳時陸續將基金贖回,只保留一張一千萬元保額的投資型保單,另外再以保費較便宜的意外險增加保障。而兩張儲蓄險部分,則是剛好繳費十年期滿,于安慧選擇以解約方式一次領回。經過一番調整後,于安慧的保費重擔頓時減輕不少,年繳保費從逾六十五萬元大幅降低至十九萬元,保障也比過去更周全。

加入變額年金險 為﹁長壽﹂先做準備接下來,她與先生開始進一步討論確切的退休規畫,透過平常的記帳習慣,于安慧初步預估兩人退休後的每月生活費約需四萬五千元,若加計未來通膨,則實際需要約七萬四千元,而先生的家族成員普遍長壽,不少長輩都活到九十歲高齡。因此,先生退休後的餘命以活到九十歲為計算基礎,若選擇在六十五歲退休,扣掉儲蓄、勞保給付與公司的退休金部分,須準備的退休金缺口約為一千三百萬元。

有了明確目標後,于安慧進一步試算,目前處於低利率環境,若只靠定存或一般的利變年金險,恐怕無法達成目標。她決定以變額年金險作為標的,將部分儲蓄加上先前保險解約的兩筆金額共約八百萬元,投入年金險保單,若順利於六十五歲時達成目標,預計每年可領回六十九萬元,保證領取期間二十年。雖然走了不少冤枉路,于安慧說,至少現在很清楚退休的目標,家庭收支平衡且保障無虞,夫妻倆的心情也更踏實。

于安慧「步步驚心」的保險4 階段

1新婚時期

建立基本保障

規畫內容:為自己和先生各規畫終身壽險60萬元,並投保終身醫療險(包含癌症險、重大疾病險)。

年繳總保費:12萬元

影響:雖有基本保障,但利用終身險作為保障工具,保費已偏高。

2第一個小孩出生

為退休金做準備

規畫內容:夫妻兩人各買一張終身還本儲蓄險,保額各100萬元。

年繳總保費:39萬元

影響:用儲蓄險作為退休金規畫,成本甚高,嚴重排擠其他重要保險配置的資金空間。

3第二個小孩出生

補足壽險需求

規畫內容:增加3張投資型保單,保額共計約1600萬元。

年繳總保費:65萬4000元影響:家庭收入過半用來繳交保費,嚴重拖累生活品質,甚至影響購屋計畫。

4年屆50歲

降低保費、確保退休生活無虞

規畫內容:

1、將兩張儲蓄險期滿解約一次領回。

2、解約兩張投資型保單,只保留一張保額為1000萬元。

3、增加先生的意外險保額2000萬元。

4、保單解約金額投入變額年金險。

年繳總保費:19萬元

影響:透過年金險,確定退休後的固定收入,心情篤定踏實,也能更有效地規畫退休資金缺口。

于安慧的家庭保單調整後,保額提高、保費大幅降低!

調整前

險種 壽險總保障 年繳總保費終身壽險2張 1920萬元 65萬4000元

終身還本儲蓄險2張

投資型保單3張

調整後

險種 壽險總保障 年繳總保費終身壽險2張 3120萬元 19萬元

投資型保單1張

意外險1張

變額年金險1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4

儲蓄者是輸家還是贏家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4.html
富爸爸作者 Robert 經常提到今時今日的「儲蓄者」都是輸家, 而商品大王 Jim Roger 就認為「儲蓄者」是每個國家最應該要保護的一群, 可惜今天美國政府及多國政府不停用印炒機令這群人受到損失。

中國人大多有儲蓄的習慣, 積屋防饑一向都是中國人的美德, 問題是在今天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之下, 還乖乖地、慢慢地儲蓄, 已經明顯地成為失敗者, 因為多國政府已經用銀紙貶值來損害「儲蓄者」的利益。

儲蓄金錢, 就是努力地儲一種會貶值的東西, 看來不太好受, 作為一個收入穩定的打工仔, 如何儲蓄才能變得成功呢? 單純儲錢, 邁長的儲蓄行為之下, 時間只會對儲蓄者不利。如果可以在儲蓄過程中, 把銀紙貶值這個因素轉移至對自己有好處的話, 時間對這個儲蓄行為就會很有利。

不同人會想到不同方法, 止凡想到的是借錢買資產, 再用儲蓄行為還債, 看來簡單, 亦似賭博, 但想深入一層就知這是多贏做法, 當然亦要有一定財務知識才能駕馭。

隨時間的推移, 金錢會貶值, 變相早前買下的資產會升值, 資產亦會產生現金流去還掉債息, 而債務本身亦因金錢的貶值而變相減少, 今天借100萬, 30年後所歸還的100萬已經不算什麼了。

這樣的操作下, 簡單的一步棋, 就把「時間」由對自己不利變成對自己雙重有利, 同樣是收入穩定的打工仔一名, 同樣每個月留下餘錢作儲蓄 (還債務), 但奔向財務自由的步伐突然加快了很多。

要做到上面提到的狀態, 實際操作有很多方法, 我就選擇用加樓按買高息及優質股 (樓市大跌時亦會考慮買樓收租)。再簡單一點的傳統智慧就是直接叫後生仔買樓當儲蓄, 這是好好利用負債及槓桿之餘, 亦是把時間值變得對自己有利的方法。各人有各人的方法, 看看哪一種適合自己。

但又要提醒大家, 行每一步棋之前, 真的要瞭解自己的財務知識水平, 借好錢不是簡單, 選對資產不是容易, 良好儲蓄還款習慣亦非必然。還有一點, 世界經濟、各國貨幣政策不停有變, 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 所需要的亦是財務知識, 隨時間及外圍環境變陣, 在災難時能救你一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82

理財達人蕭世斌、謝晨彥傳授私房拚錢術 管好帳先編預算 強迫儲蓄 才能存下第一桶金

2013-08-05  TWM
 
 

 

你一定了解存錢的重要性,甚至也知道「複利」對財富累積的威力,但為什麼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總是那麼遙不可及呢?其實,答案就是缺乏一個簡單又可行的方法而已。方法並不難找,二位白手起家的理財達人,沒有顯赫的家世,跟你我一樣,但他們一步一腳印地在日常生活中,萃取出看似平淡卻是不怕火煉的真理。

撰文‧施禔盈

理財怪老子 一步一腳印存下三百萬元蕭世斌:把家庭收支當公司財務管理怪老子蕭世斌是目前最夯的理財講師之一,他開設的課程場場爆滿,大家都想學習他的致富方程式。不過,說起四十歲前的怪老子,可是一點都不怪,那時他與一般人沒啥兩樣,是個標準的薪水族,累積資產的方式也是一個「省」字。

不同的是,蕭世斌很肯投資自己,強大的「自學能力」更讓他的薪水三級跳。「我記得有一年外派去美國,結果除了台灣這邊的薪水照領,美國那邊也有一份,我就把台灣那一年的收入全部都存下來。」蕭世斌大笑說,那一年真是個大補丸,資產瞬間灌進五、六十萬元,「這種感覺真爽!」先存到第一桶金再來「滾錢」「父親受日本教育,他的觀念很傳統,不斷提醒我,存錢才會有錢。」回顧四十歲前的存錢大作戰,蕭世斌說,就是想辦法存下每一分錢。受父親影響,他土法煉鋼地把收入全部交給銀行,雖然他後來體悟,光是「存錢」沒辦法讓人「賺錢」,不過,他認同第一桶金是靠扎實「存」下來的。

他解釋,複利的驚人之處,是在本金;當本金夠大,其他條件不變下,有錢人才會更有錢。他舉例,報酬率一樣,年年賺一二%,以「七二法則」來說,六年可以翻一倍。如果只有十萬元,翻一倍也不過是二十萬元;若本金夠大,一百萬元翻一倍是兩百萬元;前者多十萬元,後者多一百萬元。「所以我說,理財是有錢人的玩意兒。」因此,對一般人而言,累積第一桶金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以他為例,一步一腳印地「存」,四十歲時終於攢下三百萬元,有了這三百萬元當基礎,才能滾出後來五十歲退休的財富實力。

蕭世斌回想,雖然當年薪水步步高升,不過,為了存下每一分錢,就連孩子要學鋼琴,都得考慮再三,最後甚至決定跟孩子說「不」,「因為一小時的學費要八百元耶!」「收入不錯,但過得清苦。」蕭世斌這樣形容當年的生活寫照,「但如果能夠搭配一些方法,存錢速度會加快,生活也不用這麼ㄍㄧㄥ。」這是蕭世斌後來發展「家庭會計帳」的源起,頗有相見恨晚之憾。

「做事情一定要有規畫,存錢一樣要有規畫。什麼錢一定要花用、什麼錢是可用可不用,你清楚嗎?」蕭世斌反問,很多人遵從「先存再花」的強迫儲蓄法,問題是,如果「必須」花用的錢就是這麼多,根本「強迫」不來,怎麼辦?相對來說,如果月入五萬元,卻可以算出每個月能存三萬元,又何必拘泥一定只能存一半呢?

所以,一個比較人性化的方式是做出「家庭會計帳」,「經營家裡的財務,要像經營一家公司般謹慎。」他提到,每個人都可以根據過去一年或兩年的花用,例如蒐集去年發生的各項費用收據及發票,將金額及月分分門別類填入會計帳的表格內,這樣就可以看到一年支出的大概狀況,進而算出每個月可存下多少錢來。

最簡單的滾錢法:買全球債券基金做出預算,抓出每月可存下的金額,領到薪水後,就是把該存的錢先存下來,剩下的才是日常生活開銷。當然,預算編列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追蹤,記帳是一個方式,折衷的方式是將每日花費用小本子記錄,再每周謄入試算表裡,這樣就不用每天開電腦記錄。最後一步便是檢驗及調整,目的在把實際所發生的費用和預算表做個比較,當作下次調整的參考。

但如果不想頻繁記帳,且花錢又很沒紀律,總是會超出預算,怎麼辦呢?那就幫自己準備幾個信封袋,例如一個裝買菜錢,一個裝治裝費,只要裡面的錢變少了,就很容易警惕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反正就是要找出『可行』的方法。」蕭世斌強調。

如果還是管不住花錢的欲望,那就算一算現在花的這筆錢未來會變成多少?「我小孩大學剛畢業一年,他說班上一位同學已經買了一輛和我一樣的Camry車;我就機會教育告訴小孩,這位同學已經花掉他二十五年後的一千萬元了。」蕭世斌說,「只要上網試算一下,當你發現,現在花掉的錢是未來巨大的財富,一定會收斂些的。」省錢不是為了要作守財奴,蕭世斌提到,管錢要謹慎,但不需要影響生活品質,過與不及都不好,「例如,每月的治裝費都要五千元,那就偏奢華,必須要控制。」有了第一桶金後,接著便要用聰明腦袋滾錢,而蕭世斌的滾錢法是:買全球債券基金,策略是「買進並持有」,超簡單,但他的確已透過這樣的方式達到財富自由了。

蕭世斌 社區大學理財講師、怪老子理財版主、Yahoo!理財專欄作家家庭會計帳 把家庭收支當公司財務管理,做出預算才能務實存錢 單位:元類別 項目 一月 二月 ~ 十二月家用開銷 電信費 1,004 1,164 ~ 941

電費 2,226 ~

瓦斯費 1220 ~ 760

水費 918 ~

房屋 房屋稅金

(五月繳納) ~

租金或貸款 25,000 25,000 ~ 25,000 汽機車 汽機車牌照、燃料稅 ~汽機車油錢 3,000 3,000 ~ 3,000

汽機車保險 ~

醫療 門診 200 ~ 200

其他醫療 ~

交通費 大眾運輸 1,200 1,200 ~ 1,200 小孩 學費/保母 58,000 ~小孩零用錢 1,800 1,800 ~1,800 育樂 治裝費 4,000 ~國內外旅遊 12,000 ~其他 交際費 5,000 25,000 ~ 2,000

所得稅 ~

人壽保險年費 41,705 ~全年總計 40,348 174,089 34,901 註:金額為假設數字,僅供讀者參考。

人氣投資講師 搭便車、吃六十元便當謝晨彥:把房貸當作好負債 存到幸福四十歲的謝晨彥,因為投資績效斐然,因此教課不斷,是社區大學投資課程人氣老師。靠著這兩項專長,他近幾年年收入都有五、六百萬元的水準,「每一年我都會為自己訂定一個比可達成還高的目標,例如八百萬元,而這樣的數字不是憑空想像,是思考過、精算過的。」謝晨彥提到「目標」設定的重要性。

翻開謝晨彥的筆記本,各式「目標」密密麻麻地安排。「像我明年打算來個美國名校之旅,帶孩子參觀哈佛、史丹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讓他感受名校氛圍。」從抽屜拿出數本旅遊書籍,「這些書我真的一看再看,這裡所有的地方我都要去。」指著旅遊書所介紹的一生必去景點,謝晨彥展現強烈的「達標」企圖心。

「達標」的企圖心當然不只這一樁。曾經,謝晨彥投資股票失利,負債三百萬元,這筆錢他卻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清償掉,「這個負債數目,明擺在眼前,它就是個明確的目標,壓力重重的『目標』。」「當時,我存錢存得有夠凶。」謝晨彥這樣形容。「每個月的花用兩、三千元即能搞定,唯一拚命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再工作。因為不得不把錢留下來,所以那一年多的時間,我幾乎與朋友斷絕聯繫。」談起當年的工作,謝晨彥是一位信用卡行銷業務,他自掏腰包買贈品,並且以「企業」為單位,找到名單後,再一一傳真到各公司,讓員工「團辦」信用卡。「那個年代,信用卡是銀行大推特推的產品,且因為還有很多人手上沒卡,所以業務量很驚人。」謝晨彥運用技巧,搭朋友便車,例如買大量採購有優惠價的精緻Hello Kitty檯燈當贈品,沒想到效果超顯著,經常一家公司可以招攬到十多人一起辦卡。拚勁加上一些方法,謝晨彥每月的收入可達一、二十萬元,甚至上看三十萬元。

生活面,則是再簡單不過,「早餐不吃、午餐就吃六十元的便當,然後晚餐一定回家吃,到了周末則是幾乎不外出,甚至電話我都只接聽、不打出去。這樣錢才能存得快啊!」再說到娛樂,謝晨彥是個電影迷,但為了把最多的錢拿去還債,他找到了一個省錢看電影的方法,那就是看二輪電影,「我現在還有這樣的習慣。」竭盡所能地省錢、還錢,「沒想到當負債全部清掉之後,我反而覺得人生沒有目標了。」謝晨彥發現「目標」是拚錢的關鍵,而「壓力」則是強大的原動力。「當然不是叫你把自己搞得很慘,再來想辦法存錢;不過,我倒是認為攬一個好的負債在身上,例如房貸,是還滿有效的方式。」但他提醒,應該試算一下自己真正的還款能力,然後貸出比可負擔稍高一點的金額,千萬不要變成房奴。

另外,謝晨彥很鼓勵三十世代的年輕人利用保險,如年金險強迫儲蓄。「存個二十年,剛好可以成為退休金來源,一兼二顧,何樂不為?」他自己每年也都要撥補一整筆金額到年金險,「不需要斤斤計較利率高低,也不要考慮划不划算的問題,放進去就忘了它的存在吧!」目標絕不空口說白話 一定要具體化提到目標存錢法,謝晨彥頗有心得地說,目標絕不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一定要具體化,寫下來就很重要,這樣才能激出拚鬥的動機。「我每年年初,都會在新的日誌本寫下今年的預計收入、可以存下的金額,以及幾件打算年度完成的大事清單;然後第二年再來檢視,達成了就打個勾。也許不一定達標,但要給自己方向感,這樣才能正確地朝想要前進的方向走。」謝晨彥笑說,現在他存錢的大動力是環遊世界。

不過,儘管已是年收入達五百萬元的投資達人加理財名師,但謝晨彥對待金錢的態度並無二致。「我現在去教課,幾乎都是走路過去,如果來不及,就用跑的,實在不習慣隨手招計程車。」謝晨彥分享生活點滴,前一陣子到香港出差,他還找到六千元的便宜來回機票,「能到就好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習慣訂定目標、習慣不奢華、習慣穩紮穩打地攢下每一筆錢。

謝晨彥

豐彥財經學苑創辦人暨首席講師、社區大學講師、世新/銘傳/致理大學講師

謝晨彥建議用年金險存錢

強迫儲蓄又能規畫退休,一兼二顧謝晨彥鼓勵年輕人用年金險強迫儲蓄,存個20年,剛好可以作為退休老本。

假設,30歲的小張想要強迫自己存錢,規畫了一張繳費期20年的利變型年金險,每年繳交12萬元保費,宣告利率2.1%。自60歲起開始領取年金,以年金預定利率1.5%計算,每年可領14萬6114元,領至終身(110歲),另,保證期間則為20年(如小張於保證期間內身故,保險公司會將未支領的年金餘額給付予身故受益人,至保證期間屆滿為止)。

20年利變型年金險試算

年金累積期 年金給付期

年度/年齡 1~20年╱30~49歲 年度/年齡 31年起╱60歲起每年繳交保費 120,000元 每年領取年金金額 146,114元總繳保費 240萬元 保證領取20年(但活到老領到老,可領至110歲) 292萬2280元(保證領取金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