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喬伊在高層有朋友” 英國《戰馬》進中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416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是木偶馬喬伊在“高層的朋友”之一。圖為2013年她在英國國家劇院的50周年慶上再次與喬伊會面。 (CFP/圖)

《戰馬》的主角是一匹名叫喬伊(Joey)的木偶馬。它首次亮相中國是2013年12月,出場很隆重——英國首相卡梅倫親自介紹。

“喬伊在高層有朋友”,英國國家劇院發展部總監馬丁·普蘭德蓋斯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英國女王見過喬伊很多次,和它是好朋友。

《戰馬》已成英國國寶級的舞臺劇作品。從2007年10月17日首演以來,在全球演出超過4000場,吸引600多萬觀眾。

好萊塢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制作夥伴去看《戰馬》,中場給他打電話,“你一定得來看”。斯皮爾伯格看完決定制作一部電影。2011年他導演的電影《戰馬》上映,這也反過來促成舞臺劇《戰馬》的再熱。

2014年4月23日,中文版《戰馬》成為中英政府間教育與文化領域的九大重要合作項目之一。

2015年9月4日,《戰馬》中文版在中國國家大劇院首演。

普蘭德蓋斯特把《戰馬》的成功總結為:故事主題的普適性和木偶馬本身的魅力。《戰馬》改編自英國兒童桂冠文學作家邁克爾·莫波格的同名小說,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少年艾伯特尋找愛馬“喬伊”的故事。

可以看原文字幕卻非要做中文版

南方周末:為什麽你們不直接引入英文版,而要改成中文版?其實中國觀眾可以看字幕。這麽做是因為很難引進英文原版的馬嗎?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你說“可以看字幕”也沒錯,但是實現一個由中國人為中國人制作的作品不是很有趣嗎?我們之間進行了技術交換,這才是最讓人興奮的地方。

把原來的馬放上舞臺,觀眾享用字幕,然後馬又回到倫敦,這並不容易,但是(比起現在的方式)還是更容易。

南方周末:制作中文版有何挑戰?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在中國是第三次在英國以外演《戰馬》。第一次是在柏林,第二次是在荷蘭。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中國國家話劇院為此排練了一年。很多挑戰,其中一個是翻譯,如何使講述一戰時期歐洲的故事讓2015年的中國觀眾感同身受?翻譯很重要。我們把劇本翻成中文,再譯回英文,這樣才能發現其中的差異。

另一個問題是配樂。如何讓1940年代的英國民間音樂吸引觀眾?所以,我們帶來了大約50名英國的戲劇制作人。他們前後在中國待了兩年,有的待了幾天,有的待了一個月。

還總有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比如制服。這個劇涉及很多軍人制服,材料是粗花呢,在中國很難買到。我們的服裝部門花了很長時間在中國,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還有營銷。一個有關一戰的戲劇,對英國觀眾來說非常有意思,但對中國觀眾呢?所以我們強調男孩和馬之間的情誼,將它變成有關愛而非有關戰爭的故事。

南方周末:翻譯劇本有多難?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一個挑戰是,我們要將歐洲的、英式的體驗帶給中國觀眾。德國軍官和法國女孩說話,英文版里,他們就是帶著德語口音或法語口音說英語。在中國,演員就是很普通地說:我是一個……我們認為文本能解釋發生的事情。

南方周末:你們怎麽訓練中國的演員?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我們2014年春天把訓練師帶來負責此事。他讓演員長時間和馬在一起,觀察馬如何站立和呼吸。開始是用一根綁著氣球(當做馬頭)的棍子來訓練,持續了幾周,最後讓他們模仿馬的呼吸。

南方周末:誰來選擇演員,你們還是中方?選擇演員有什麽標準?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我們一起決定。那些馬有固定的大小,所以你不能太高或太矮。還有操縱馬的工作非常繁重,他們會在馬里頭待15分鐘,之後必須休息,否則不安全。所以演員得有一定體重,必須在73公斤以上。

去中國觀眾就在那里

南方周末:《戰馬》是怎麽在全世界取得成功的?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答案是普適的主題和木偶馬的魔力。

我們和戰馬喬伊去了長城。人們看到都想要摸摸它,和它拍照。在英國國家劇院,我們在舞臺上放置了木偶馬和一匹真馬,真正的馬看著人們和木偶馬互動,它看上去很驚訝。好萊塢電影《馬語者》講一個馴馬的男人。電影里的那個男人牽著一匹真正的馬和木偶馬走上舞臺,還教木偶馬喬伊如何在舞臺上有主導者的風範。

南方周末:女王也看了《戰馬》?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是啊。女王見了喬伊很多次,他們是很好的朋友。女王陛下很愛馬。她第一次見到喬伊是在一次私人訪問中,喬伊在女王登基60周年鉆石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首相卡梅倫也在唐寧街的花園里和喬伊相見過。

南方周末:市場方面有什麽秘訣?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一個是社交媒體,人們口口相傳。第二就是木偶馬喬伊。喬伊見過了女王、首相,喬伊在高層有朋友。

南方周末:你怎麽看待中國的戲劇市場和戲劇觀眾?

馬丁·普蘭德蓋斯特:和中國國家話劇院合作是非常興奮的一次經歷。他們傾註於《戰馬》之上的專業、勤奮和投入令人驚異。

英國和中國能怎樣一起從事更多的文化合作,我認為潛力很大。中國的觀眾有觀看西方戲劇的欲望。我們已經落實了一個技術交換計劃,希望通過它能將更多作品帶到中國。

我們還會在中國發展新劇作家,新導演、新演員,這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新篇章和新冒險。總的來說,我認為中國戲劇制作者的技術、能力、活力和欲望是讓人驚訝的。而且觀眾就在那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