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7083


林奇: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 了。(陳振聰話:我要上訴呀, 份遺囑係真架!)

孿的直不了,直的孿不了。(陳志雲話:我係直,你仲乜話我係孿呀?)

大的揸不了,揸的大不了。(投機 者:藍籌咁大隻,點揸呀?梗係買窩輪喇!細細粒,容易食吖嘛!但係,乜窩輪有時間值架咩?)

醒的蠢不了,蠢的醒不了。(林奇:價值投資才 是醒世良方!阿豬阿狗阿茂阿壽咁死蠢,一如夏蟲,又豈能語冰?)

繼「我要做好呢份工」後,又一爆笑之作。

多謝你(各方友好)的買一送一!因為我買匯控(00005),你送埋恆生 (00011)畀我。


陳志雲:真的假不了

《明 報》
2010/03/18


因涉貪污案暫停職的無線電視業務總經理陳志雲表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陳 志雲今日下午3時半舉行簡短記者會,只發表講話,未有回應傳媒提問。陳志雲表示,由本月12日至周四,他一直沒有公開露面的原因,是因為經過3月11日和 12日這兩天,目睹傳媒盡忠職守的採訪表現,令他憂慮到若非在一個安排妥當的情況下公開現身,可能會影響到大家自身的安全,並會引起混亂,又或者導致到使 用同一個公共空間或私人空間的其他人不便,故他藉這次記者會滿足大家的需要,希望傳媒在往後日子,不再到其住宅大廈門口等候。

他指出,由 於案件仍在調查階段,故他不會提及案件的任何細節,但他特別一提,他於3月12日離開廉署總部時戴著口罩,因他知道很多傳 媒在外等候,故在離開前嘗試整理自己的儀容,但不慎以剃刀割傷面部,他戴著口罩是避免大家誤會傷痕是來自廉署的。

他指,連日來大家在媒體 上看到報道,不一定是事實,而在12日至17日期間,所有報道均指出他藏身家中,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他一如以 往,有外出跟朋友見面,外出用膳,不單只是周三晚被部分傳媒碰見的那一次,還曾到公立醫院覆診。

他說,至於其他與事實不符的報道,他不打 算一一舉例說明。他由衷地向連日以來向他發出無數短訊問候、關懷、支持和對他表示信任的朋友深 表謝意,他並特別感謝旺角花墟賣碌柚葉的老闆買一送一的支持。

他又說,他現時生活得很好, 不需為他憂慮,但生活始終起了點變化,又促各人若生活上遇上一些莫明其妙的變化,請別害怕和抱怨,更不要放棄,因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最 後他感謝大家的支持、關懷和鼓勵。但對傳媒的一切提問均沒有回覆。


陳志雲買碌柚葉買一送一

《明 報》
2010/03/18


因 涉貪污案暫停職的無電視業務總經理陳志雲表示,感謝旺角花墟出售「碌柚葉」的檔主,買一送一。

陳志雲在記者上表示,由於廉署在調查案 件,他不能談及案情。他感謝連日來向他發出短訊及表示慰問的人士,他特別感謝旺角花墟售賣「碌柚葉」的檔主,買一送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5

蒙牛霸王的真功夫 - 品質管理的感慨 精工窮人


http://hk.myblog.yahoo.com/Seiko-Investor/article?mid=217


從蒙牛、至霸王、再到真功夫,甚至紫金,最近不少國企紛紛出現品質門的醜聞。

固然,我們得感嘆互聯網散播消息的能力和速度,多虧它的幫助,國內的消息透明度大大增強。也許隔離完全的自由和透明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總算是消息 開放的進步,也是一個不錯的監察渠道。

隨著國內企業陸續爆發質量問題,大慨會再喚起大眾對國內企業生產質量的關注。

實際上,品質問題其實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

良好的品質管理是規範、監管及技術的成果,但它更需要公司風氣、員工教育及管理思維的配合。

良好規範、監管及技術固然可以在生產或公司營運前期減少質量問題。然而,卻是治標不治本。相反,如果管理層對品質有實際的思考及重視(不只是ISO 那些門面功夫),提供足夠的資源教育員工,培養出良好品質控制的風氣,其實很多品質的問題都可以在前期避免,達到治本的效果。

不錯,成本控制是很重要。而良好的品質控制又的確會增加運作成本。可是,在良好品質下建立的聲譽,客戶信心及品牌效益卻是無價的。要是有良好的品質 及聲譽,只要產品價格合理,一樣可以客似雲來。畢竟,人與生俱來就有避免"麻煩"的習慣。

再者,良好品質亦可以有效地避免意外發生,減省了企業處理危機的成本,是"除笨有精"。

毫無疑問,品質管理會是國內企業在未來十年其中一個最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要真正擺脫低價值生產,發展高價值產業,品質管理的重要更是重中之重。

唯望國內的商人在掙錢之餘,好好改善企業的品質管理,為中國擺脫過往低品質生產的惡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51

群星紙業:藏的真叫個深!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0nbxe.html
   群星紙業很多人的懷疑都是朦朦朧朧的,沒有說到點子上去,我也來說兩句:
    2008年低群星紙業1塊多港幣的時候我就關注,並作為重點關注對象,2005-2008年公司年年保持高增長,收入和淨利潤都增長的不錯,但是因為其金融危機中的業績太好了,「Too good to be true」好的難以置信,所以沒敢動手。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國紙業論壇看到對公司的質疑,其中幾段摘錄一下:
    "市場不太見到他的產品,也很少見那個設備供應商給他們提供產品。"
    "按照他們自己公佈的數據,每台3萬噸的產量,至少要2640以上的紙機,開到400米以上,因為定量也就是80克, 但我通過資料看到他們的紙機很小,而且車速也很低,不可能有這個產量,很明顯的常識。"
    還有更赤裸裸的質疑,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關於群星紙業的疑問"
    今年發生的兩件事又更進一步添加了證據,一件事是大家都在討論的公司不缺錢的情況下圈錢,嘿嘿,賬面上不是很多錢嗎?負債率又低?WHY?
    另外一件事情是,奇峰在國內上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招股說明書,上面的競爭對手完全沒有提到群星紙業!
    公司上市也好多年啦,藏的深吧!
    本來上面的故事我準備悶在心裡的,因為畢竟作為一個中國人喜歡說好的不說壞的,呵呵!所以我也藏在心裡。
    終於,憋不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9

摸清員工的真想法

http://www.eeo.com.cn/2012/0831/232755.shtml

經濟觀察報 周放生/文 不久前,我在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國航」)的飛機上,和空姐們聊天,問:「你們知道『和諧溫度計』嗎?」她們說:「知道。我們都參加答題了。」 「你們覺得怎麼樣?」她們說:「覺得很親切,領導通過這種方式瞭解我們真實的意見和看法。」「你們真能講實話嗎?」「匿名填寫我們心裡踏實。」「提的那麼 多問題,基本上都包括了我們想表達的意見;最後還給我們留了個開放窗口,有什麼想法還可以接著寫。」

我又問:「你們以前都怎麼表達意見的?」她們說:「以前公司也有一些方式讓員工提意見,但都不如這次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更加充分地表達。以前有些真話不敢說,就到微博上去說,其實既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又影響公司形象。」

這是我最近在國航飛機上隨機做的一次調查。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看出,這個被稱作「和諧溫度計」的東西似乎很受歡迎,可它到底是什麼呢?

「和諧溫度計」

「勞動關係和諧溫度計」是能幫助企業管理層掌握基層實際情況,瞭解員工真實想法的一種工具。它通過在線調研系統對參與測評的企業進行全員調查。由於 調查是匿名的,員工參與時有安全感。不同於通常的對所有測評指標進行「加權」的方式,「和諧溫度計」按照剝洋蔥似的分層遞進邏輯關係設計,在滿意度測評的 基礎上,創造性地引入了「敏感度」和「容忍度」的概念,通過對企業內部關係的全面測評,幫助企業把握和分析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問題。

「和諧溫度計」首先調查員工看重什麼,然後調查他們對看重的問題是否滿意,再進一步調查他們對不滿意的問題能否容忍,最後調查如果不能容忍的話,他們將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行動。

「和諧溫度計」的系統問卷裡有1000多項預設的有關企業內部關係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有2000多項預置的跳轉邏輯,注重應答者個體的邏輯判斷和 行為動機。由於不同的應答者關注的問題各不相同,系統提出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一個應答者根據其自身的邏輯選擇,通常只需回答一百多個問題,點擊相應的選 項,僅需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雖然每位應答者的答題量僅為系統問卷總題量的15%左右,但他們反映的問題彙總起來就是對企業內部關係的一個完整的描述。「和諧溫度計」的後台系統 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評測出企業內部關係是處於「和諧區」、「安全區」、「敏感區」、「緊張區」,還是「危機區」,並提供包括「和諧溫度計」測評 綜合報告、重要性、滿意度、敏感度及容忍度等分報告,以及背景信息及其他關鍵發現分報告等多種成果。

通過「和諧溫度計」測評能夠全面瞭解到企業基層員工及各級管理人員對涉及企業管理和內部關係各方面情況的真實反映,不僅有定性的描述,更重要的是還 有定量的統計分析,使看到這個報告的企業領導,能夠切實把握、準確判斷員工思想動向和對各種問題的真實想法。這一點,靠企業領導親自與員工「一對一」交談 是做不到的。因為,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全員交流很難操作,也很難要求每一位普通員工都在領導面前徹底敞開思想,而且,就處理海量信息和數據的統計分析能力 而言,任何個人的頭腦都難與計算機系統匹敵。

上醫治未病

國航最近應用「和諧溫度計」對3萬多名員工及管理人員進行了一次調查,此次運用「和諧溫度計」收集員工對公司的意見,瞭解員工的真實想法和訴求,有 效參與率高達98.4%,比較符合企業內部關係的實際狀況。「和諧溫度計」測評結果顯示國航整體勞動關係處於「綠色和諧區」,絕大多數國航員工認同公司、 具有自豪感。國航員工對公司內部關係的和諧程度、對公司的滿意度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評價都不錯;公司的人際關係比較親近,沒有經常性的內部矛盾,而 且管理人員和基層員工對彼此都比較滿意;員工在公司繼續工作的意願比較強烈。

測評也顯示國航有部分下級單位的勞動關係不在和諧區而是處於「藍色安全區」,這些下級單位員工的敏感領域主要集中在工作時間、工作強度、加班工資、獎金及福利和工作環境等方面。

除了上述由定量統計分析得出的測評結果外,通過「和諧溫度計」,還瞭解到員工比較關注的各種利益訴求和問題。從「和諧溫度計」在國航的應用可以看 出,這是一種調查員工實際狀況和真實想法的有效工具。「和諧溫度計」特有的全員、匿名、快速、開放等特點,以及其自動生成的翔實統計分析結果,不僅為管理 層提供了反映企業內部關係的一幅真實「畫像」,還彙集了很多來自一線員工的真實、具體的意見,具有難以替代的優勢。

像國航這樣的大型企業,業務性質複雜、員工隊伍龐大,風險點比較多,動態變化較大。「和諧溫度計」可以幫助企業監測內部關係的發展演變趨勢和風險的積累過程,從而可以在矛盾初發之時及時預防,在矛盾激化之前及時預警,有效地化解矛盾、控制風險。

「和諧溫度計」反映出來的問題,有一些可能是企業領導已經知曉的;但未必有量化的概念,或許不清楚某類問題涉及多少員工、哪類員工、程度如何;還有 一些可能是企業領導尚未察覺的,這類問題往往可能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以某種方式、甚至是很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果沒有事先預警,臨界突發,猝不及防, 也許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麻煩和損失,甚至影響到社會安定,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古人云:「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如果矛盾能夠事先及時掌握、研判、預警,並能有針對性地化解、處理,防患於未然,使企業內部關係處於可控的狀態,則有益於員工,有益於企業,有益於社會。

由於工作原因,筆者曾經直接參與處理過若干企業的事件。這些親歷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大多數事件中,員工的主要訴求基本上是合理的。許多當事企業的領導事先對員工的訴求並沒有真切的瞭解,摸不清群眾的思想、情緒、感受,當然就不可能有針對性地處理好矛盾,解決好問題。

如何及早發現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大量引入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制度、流程、方法,提升了我國的企業管理水平,取得良好的成效。但也出現了一種傾向, 過於重視制度因素和物質刺激以及獎懲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員工(包括各級管理人員)的心理、情緒、感受、利益訴求以及相互關係的切實關注和瞭解。本 來,依靠員工、關注員工、群眾工作、民主管理是我國企業的優良傳統,掌握員工思想動態、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是我們的看家本領,現在卻被有些企業丟到腦後去 了。

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隨著所有權結構、財產關係安排、兩權分離、管理體制和管理思想、社會法律環境等經營條件的演化和發展,企業勞動關係、企業內部 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協調,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諸多企業及其股東打出了「以人為本」、「主人翁精神」、「人性化管理」的旗幟;另一方面,企業勞動關係中的矛 盾糾紛,仍大量依靠工會組織通過集體談判來協調和平衡,矛盾激化時甚至採用罷工等外在方式解決。

對於我們的企業及其股東或主管部門而言,不希望矛盾積累,不希望矛盾激化,最好的方式是時時把握員工的思想動向和真實想法,動態地瞭解各類員工群體的利益訴求、情緒、期望及其變化,從而及時採取行動,進行引導、協調、平衡,化解矛盾,搬開障礙,解決問題。

對企業內部關係的把握,時效性十分重要。如果把精力集中於出現問題、發生危機之後如何應對、處理,往往會陷於被動。屆時,支付巨大的補償成本和代價已經不可避免,負面社會影響已經無可挽回,國際知名企業富士康就是一例。

內部關係和諧是企業生存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企業的產品、資金、裝備、商業模式等等固然重要,如果內部關係不和諧,嚴重的摩擦和內耗也可能拖 垮企業。在一個不和諧的環境中,無論員工是否直接置身於矛盾的漩渦,其精神狀態、工作狀態都會受到影響,積極性難以調動和發揮。結果,輕則降低勞動生產 率,影響產品質量,導致成本增加;重則出現消極怠工、惡性事故、矛盾衝突、人員流失;極端情況就是罷工、上訪等群體性事件。無論是國企、私企還是外資企 業,都不會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因此,企業有必要及時瞭解和掌握員工的思想動向和真實想法,讓員工信任企業、同心同德,不能只是依靠獎懲制度來「管束」員工。「和諧溫度計」正可以 在這方面大有作為。筆者接觸過許多從事企業管理、人力資源、勞動關係、風險控制的實際工作者和學者專家,其中很多人都認為,「和諧溫度計」是一個創新,具 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和諧溫度計」對於「勞動關係和諧度」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勞動關係雙方的和諧程度,具體表現為各相關領域對勞動關係雙方的重要性、雙方(特別是勞 方)對其認為重要領域的現狀的滿意度以及對存在分歧的容忍度。」「和諧溫度計」特別重視「重要但不滿意」區段的問題,以此為主要標準來判斷敏感領域及敏感 度。而容忍度則更多地通過可能的行為反應及其後果的嚴重性來測評。敏感度和容忍度,這兩個概念的提出和引入是對勞動關係測評體系和測評理念的一項突破。

「和諧溫度計」除了測評企業整體情況外,還能用來檢測、發現下級單位直至基層存在的內部關係問題,及所涉及員工的群體背景特徵,並可進行深度挖掘和橫向、縱向比較,為有效的管理決策提供翔實、可靠的依據。

當然,「和諧溫度計」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不斷完善,尤其是題庫的合理設置是「和諧溫度計」成敗的關鍵。例如針對企業員工、學校學生、醫院醫護人員等不同對象時,所設問題是有區別的。如何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是「和諧溫度計」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43

A股市場的真問題與假問題 ——兼談一次股改與二次股改的關係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63

股 市低迷,各種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討論也就風生水起。這本身已經暗示了悲劇之所在。因為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時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 2007年牛市高峰時專文論危機,在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時,倒是專文談制度和市場轉折的契機。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們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認清大勢, 必須超越一時的功利之心,擺脫誘惑和糾結人們的假問題,敢於面對市場真正的病症和挑戰。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轉化為機遇。

股市低迷本身不是問題

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審查越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今天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快要回到危機前的水平了,A股還在熊市中掙扎,這是不是充分說明了中國股市自身有問題?

客觀地說,這個比較並不嚴謹。美國經濟在經過金融風暴衝擊後在曲折緩慢復甦,開始釋放積極信號,而中國經濟在2008年底4萬億的強刺激後,現在面 臨經濟轉折和下台階,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應的,美國股市也是在危機後逐步緩步回升,而中國A股則在2009年領漲全球後又開始回調。

同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危機前就長期窄幅徘徊,中國股市在2007年剛剛經歷了瘋狂的頂點。就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點 相比,今天還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經225指數,現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點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國A股市場,自設立來,指數漲了20倍。

可見,選一個特定時間段來對比,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場間做比較,國際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淨率的比較。它反映了市場估值與企 業盈利和淨資產的比值。因為任何經濟增長最終總要體現在企業盈利和淨資產積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這些指標看,中國A股與世界主要市場,與中國周邊 市場,只能說相差無幾,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從股息回報來看,中國A股過去和現在都顯著低於國內定期存款利息和國債利息,其他主要國家恰好相反,用這個指標看A股的回報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國 企業在境內境外不同市場的表現來看,A股市場估值還算是最好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國際規範市場上大多數表現從來比較差。香港沒什麼人指責中國股市制度或政策 的種種問題,國企股紅籌股估值也並不高。美國市場近年來走勢確實不錯,但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則並沒有享受這個好運,相反還遭遇了滑鐵盧,以至紛紛主 動或被動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別是國內A股來上市。可見A股市場的價值在中國企業眼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企業大多是規模效益型的,一旦經濟減速、增長受限,企業盈利馬上滑坡。這與美國的藍籌企業佔盡技術、專利和創新優勢有很大不 同。因此我們及中國周邊市場的估值比美國市場低一些也很正常。總之,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的表現,應當說在總體上反映了我們經濟和企業的實際狀況,並沒有 什麼冤枉和異常,沒必要自作悲情。

還有很多人批評,A股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為融資者服務,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這個批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怎樣才叫為投資者服務?打擊違法犯罪肯定是一 方面,客觀地說,監管層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議的進一步限制大股東、高管變現,對上市公司附加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束縛,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 合國際慣例。試想限制到極端也就是退回到與國際規範市場背道而馳的股權分置時代,原始股東全不讓套現流通,上市價格、指標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時的市場仍然 是牛短熊長、投資者一樣怨聲載道。

有人說,關鍵是公司發行不能有三高,應全部低價上市。新股發行改革之前,從來是這麼做的,無論什麼公司,按統一的市盈率定價發行。許多公司上市首日 股價翻好幾倍,二級市場仍然高位接盤,那也沒能真正保護投資者。2012年以來,監管層干預新股定價和首日漲幅,但一當市場稍稍平穩,首日大幅上漲的股票 依然很多。有人說應嚴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買入的幾乎全部是中小散戶。又有人說要嚴格審查擬上市公司,其實,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不 僅上市公司為支付中介機構審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項費用越來越多,相關打點越來越多,甚至連不少媒體都開始借審查斂財,以發負面消息為由收封口費,審查越 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由此可見,要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股市對經濟下行的反映,這是股市開始發揮經濟晴雨表功能的表現。這一點並非壞事,反而值得歡迎。它也意味著只要經 濟出現回穩上升的信號,股市必然也會回暖。另一種是證券市場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這才是真要認真對待的。這種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誤,一方面會在市場低迷時 進一步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如同樣反映調整中的中國經濟,2012年香港國企股和紅籌股的表現就比A股強很多)。另一方面是當經濟和市場稍有回暖,監管者和 投資者都鬆口氣、好了傷疤忘了疼時,IPO提速、投機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內在缺陷就會放大發作,從而很快迎來新的失望和悲劇。

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是真問題

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

A股市場確實存在重大的問題,只是A股的真正問題與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人想的並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場極度低迷時,上市企業排隊還越來越長,現在發號已到750開外,若非明裡暗裡地控制繼續發號,估計早已過千。這顯然是全球股市都沒有的怪事。

A股另一個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場歷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組股莫屬。即便在今天監管層高調打壓ST等垃圾股的強勢氛圍下,垃圾股依然不時在熊市中鹹魚翻生,連連漲停,身價翻番,成為一大奇觀。

A股市場的第三個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級市場投資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發行仍然不斷不敗,老股東套現綿綿不絕。這樣,境外已上市的中國公司 想回來上市,境內上市的原始股東和高管鎖定期一完,就忙著拋售套現,與境外市場熊市中新股發不出去大股東和高管不但不減持反而紛紛增持適成對照。

顯然,以上這三個怪現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連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對,我們當然就不可能找對病灶病根,更不用說治病的藥方。

A股的三大怪現象,說穿了,反映一個許多人諱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價扭曲結構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談股價扭曲結構高估,許多人不免會跳起來。 但股價是否扭曲高估並不是由爭論或感情決定,而是由真金白銀決定的。市場經濟從來靠價格和供求關係調節。市場不憐憫眼淚,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價格合 適,供求就平衡。價格錯了,供求就失衡。現在A股市場想上市的人打破了頭,只能說明價格過高導致供過於求,於是靠控制供給、嚴格篩選和排長隊來勉力維持秩 序。

應當指出,這裡說的價格不僅是上市發行價。上市發行價僅僅是公司讓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權的價格,二級市場的價格才是原始股東衡量自身財富和套現退出 的價格。因此,打開窗戶說亮話,二級市場的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既是太多企業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業不怕發行價再被管制壓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 股市低迷原始股東和高管們也要拋售套現的原因。所謂圈錢,所謂有利於融資者,無非是說股價高了。因為東西不在貴賤,黃銅也好,黃金也罷,定價太高了,都是 圈錢蒙人;定價合適了,都是投資,都是物有所值。無論專家媒體還是投資者監管者,找了股市那麼多問題,獨獨不能正視股價扭曲結構高估這個基本事實,不願說 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繞著圈子亂找別的毛病。承認二級市場股價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國際通用的市盈率、市淨率,不是說與海外規範市場接軌了嗎?這個判斷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國的接軌是加權平均的接 軌,大盤藍籌股特別是銀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經到5到10倍,但量大權重,一隻抵幾百隻,從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場估值。實際絕大多數中小盤股,熊市至此,其 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現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來物以稀為貴,故境外市 場,一般是大盤藍籌股估值高些,中小盤股估值低些。特別在熊市,所謂漲時看勢,跌時看質,這時中小盤股股價往往跌至幾倍市盈率、每股淨資產之下。港台股 市,內地在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都是這個情況。日本東京日經225指數市淨率現為1.25倍,東京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淨率就降到了0.7倍。在這 種情況下,企業自然不來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輕易不會減持。而A股現在鼓勵來上市排隊的恰恰是市盈率、市淨率高的中小盤,價格當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更進一步問,股價結構為何扭曲?問題當然出在供給管制。現在場外符合上市門檻的企業成千上萬,沒有供給管制,場內中小盤股的價格自然下來,大盤與中 小盤之間的價格扭曲也會消失。殼資源失去價值,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殼重組這樣的蠢事就不會有人去幹。所以,供給管制是A股市場股價結構扭曲的病根,政策為殼 重組放行不過是火上澆油。

現在可以看出,為什麼近來A股市場用意很好的種種改革不能奏效的原因。因為所做的,都不是解除價格和供求管制,而是想方設法如何「更好」地管制。從 干預IPO定價,到人為影響新股上市首日定價;從IPO企業過會排隊審查,到過會後等待上市的指令;從管理企業如何分紅派息,到不斷改變企業下市預警規 則,監管者唯恐市場失靈,唯恐投資者不理性,出手越俎代庖。監管者天天強調別人的信息披露如何重要,自己關於市場規則的信息披露卻常常朝令夕改、漏洞不 斷。殊不知,在證券市場這個市場經濟最複雜敏感、對所有信息都會自己再加工的神經中樞,任何對價格或供求的人為干預都會帶來一系列進一步扭曲。

因此,現在許多人建議的如何更巧妙或更嚴格地去把關監控,如何給股市進一步吃小灶免股息稅(A股的稅收已經在全球屬最低之列,上市公司股息稅已經比一般企業低50%),都只能揚湯止沸,對改變股市股價結構扭曲和供求失衡並無什麼效果,甚至還會起反向刺激作用。

至於一面打擊ST等績差股,一面鼓勵殼重組,更是進一步加大了投機炒作的空間,使重組成功的企業具有更大的暴利效應。因為這些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 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迴避這個核心問題,即使經濟好轉,股市再次回暖,也不會就此解脫,只會像以前一樣,市場內在的供求失衡在新一 輪的牛短熊長中套牢更多的進入者。

市場化改革中的瀉藥與補藥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訣就是要放棄行政干預,做好機制設計,關鍵是設計好新股發行、再融資發行和重組退市這三個門檻。

世界上有些病,不懂病因肯定治不好,知道病因,也並不一定好治。今天A股大盤股受壓、中小盤股高估值的股價結構扭曲就是這樣一例。從理論上說,取消 供給管制,放手讓企業大量上市,股價必然會跌到一個供求平衡的水平,市場也就會校正估值扭曲,殼資源也會失去價值,市場肯定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這 既意味著現存已經傷痕纍纍的投資者要蒙受進一步的巨大損失,也意味著監管者要承擔股市暴跌和規則改變的結果和責任。這顯然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可能是 一個現存政治或利益結構下無法達到的決定。

有人說,這是股權分置改革後全流通的結果,現在是在為全流通付代價。這說法不能說全無道理,欠債總是要還的。但更準確地說,全流通解決了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問題,但那次股改中沒有相應解決A股的股價結構扭曲問題,這就構成了當前二次股改的挑戰。

曾經的股權分置市場是一個狹小、封閉、大部分股不流通的市場,它與國際規範股市格格不入,與計劃經濟類同,要靠一系列行政調控價格和供求的體制去維 持市場運行。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同股不同權、產權界定不清的問題,將A股帶入了同股同權的全流通時代。全流通既顯著增加了市場厚度和活力,也大大增加了企 業上市套現的誘惑力。

如果因勢利導,在股改全面展開後,相應放開對證券市場的價格管制和供求管制,允許和推動已經開始逐步解凍的大盤藍籌股進入流通,本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2007年股市的狂熱和泡沫,讓一個全流通的市場由價格和供求關係自己去調節運行。

但歷史不能假設。如果我們不想也不可能退回到股權分置時代的封閉市場和計劃調控,今天能夠選擇的,就是如何以一種可行的方式實現證券市場的市場化。這就是二次股改的任務。

如果說股權分置改革即一次股改主要解決了股市的產權界定問題,那麼二次股改,即發行審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解決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問題。反之,無論以什麼名義,無論有多大聰明,對市場進行人為行政干預的所謂「改革」越多,只會使問題更加積重難返。

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包括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再融資發行的市場化和重組退市的市場化。所謂市場化,就是讓價格和供求自己去調節市場,而不是依靠人為管控和行政干預。核心是如何解決市場化的休克療法與市場承受力的矛盾。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訣就是要放棄行政干預,做好機制設計。人為干預價格和供求必然導致市場扭曲,但市場門檻的搭建,從來是要靠人主要是監管者來設計的。面對一個已經嚴重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市場,顯然不能蠻幹盲動,關鍵是設計好新股發行、再融資發行和重組退市這三個門檻。

首先,是要設計顯性的上市高門檻來限制增量。市場不同,上市門檻不同。美國紐約交易所就大大高於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內部又為不同層級設置了不同門 檻,標準低、數量大的企業只能在其低級場外市場掛牌。我國在現行中小盤股股價高企、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要推進市場化改革而又避免市場的巨幅震盪,唯一 可行的辦法就是大幅提高上市門檻,讓那些經營風險大、業績不穩定的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關聯交易的非整體上市企業統統先去新三板掛牌實習,從制度上解決問題, 而不是如許多人呼籲的暫停,或監管者嘴上不說實際上操作的暫緩,那樣做只是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市場的預期和壓力仍然有增無減。這就要像高考一樣,重 點學校錄取人數有限,大幅提高錄取分數線,供求就平衡。守住了這條供求平衡線,才能避免源源不斷的企業利用估值扭曲,把A股市場當做提款機來圈錢套現,市 場的信心才會真正有著落有依託。

其次是要大幅調低再融資的門檻,搞活存量。不集中智慧搞活存量,不知投資者利益之所在,擋不住或樂見於增量進入的公關,是股市錯位政策的起點。監管 者一定要明白,只有市場存量是真正要保護的投資者利益之所在。已經上市的優質公司,還是被捆住手腳,不能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功能和槓桿實現擴張發展、股權 多元、分紅派息以及收購兼併,促進實體經濟的產業整合和過度產能淘汰,是我國大盤藍籌股活力不足、表現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政性的再融資審批費時費力,由於審批曠日持久,與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嚴重脫節,鎖定的發行價經常是早已遠遠背離市場價,造成利益尋租和人為刺激放 大了再融資需求。私募即定向發行的再融資市場化,表面上是開閘放水,激化矛盾,實際上是圍堤引水,激活存量,它會使優質企業如虎添翼。而完全市場價的新投 資者進入,會夯實企業的價值基礎,顯著提高股票市淨率,封堵股價下跌空間,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也明顯利大於弊。如果非像現在這樣,對新股發行堅持虛假的「市 場化」,讓無數企業如餓狼般擠著進市場圈錢,對場內企業卻堅決抵制市場化,不讓融資併購搞活,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口號就難免成為空話。

其三是要重新設計重組退市的門檻。只要明確了新股上市的顯性門檻,夠門檻的企業不用經過無數潛規則暗門檻的折磨就可以上市。同時在明確給出過渡期 後,堅決取消殼重組的優惠政策,實行新股上市與重組借殼的真正同一標準,如此,能夠正門上市的企業就不會犧牲和攤薄自己的權益,去後門借殼上市。垃圾股沒 有被別人借殼重組的可能了,價格自然回歸。這樣,無論是像美國那樣實行嚴格的標準讓垃圾股摘牌退市,還是如香港等多數市場那樣採取寬鬆的標準,讓垃圾股留 在市場上,任其自生自滅,其實都無大礙。最忌諱的,就是頻繁修改規則,使人們無所適從,以致股價表現不是反映企業的內在素質,而是取決於行政性的所謂警示 分類。更不能一手打壓垃圾股,一手支持垃圾股重組,這樣只能搞亂市場規則和投資理念。

綜上可見,正如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樣,在一次股改後的全流通市場上,股市運行體制相應的全面市場化就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只有市場化,才能國際化。

不容諱言,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首先會觸及監管部門本身的行政權力,同時也會斷了一些權貴和富貴資本的財路,殊實不易。但唯因其難,才需要改革者 的勇氣和凝聚社會共識的智慧。倒退是沒有出路的。把話說到底,股市的市場化改革這關遲早要過,遲過不如早過。闖過這一關,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良性互動的新 局面就會打開,市場的繁榮發展自然也就可以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65

A股市場的真問題與假問題 ——兼談一次股改與二次股改的關係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63

股 市低迷,各種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討論也就風生水起。這本身已經暗示了悲劇之所在。因為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時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 2007年牛市高峰時專文論危機,在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時,倒是專文談制度和市場轉折的契機。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們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認清大勢, 必須超越一時的功利之心,擺脫誘惑和糾結人們的假問題,敢於面對市場真正的病症和挑戰。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轉化為機遇。

股市低迷本身不是問題

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審查越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今天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快要回到危機前的水平了,A股還在熊市中掙扎,這是不是充分說明了中國股市自身有問題?

客觀地說,這個比較並不嚴謹。美國經濟在經過金融風暴衝擊後在曲折緩慢復甦,開始釋放積極信號,而中國經濟在2008年底4萬億的強刺激後,現在面 臨經濟轉折和下台階,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應的,美國股市也是在危機後逐步緩步回升,而中國A股則在2009年領漲全球後又開始回調。

同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危機前就長期窄幅徘徊,中國股市在2007年剛剛經歷了瘋狂的頂點。就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點 相比,今天還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經225指數,現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點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國A股市場,自設立來,指數漲了20倍。

可見,選一個特定時間段來對比,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場間做比較,國際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淨率的比較。它反映了市場估值與企 業盈利和淨資產的比值。因為任何經濟增長最終總要體現在企業盈利和淨資產積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這些指標看,中國A股與世界主要市場,與中國周邊 市場,只能說相差無幾,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從股息回報來看,中國A股過去和現在都顯著低於國內定期存款利息和國債利息,其他主要國家恰好相反,用這個指標看A股的回報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國 企業在境內境外不同市場的表現來看,A股市場估值還算是最好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國際規範市場上大多數表現從來比較差。香港沒什麼人指責中國股市制度或政策 的種種問題,國企股紅籌股估值也並不高。美國市場近年來走勢確實不錯,但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則並沒有享受這個好運,相反還遭遇了滑鐵盧,以至紛紛主 動或被動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別是國內A股來上市。可見A股市場的價值在中國企業眼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企業大多是規模效益型的,一旦經濟減速、增長受限,企業盈利馬上滑坡。這與美國的藍籌企業佔盡技術、專利和創新優勢有很大不 同。因此我們及中國周邊市場的估值比美國市場低一些也很正常。總之,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的表現,應當說在總體上反映了我們經濟和企業的實際狀況,並沒有 什麼冤枉和異常,沒必要自作悲情。

還有很多人批評,A股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為融資者服務,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這個批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怎樣才叫為投資者服務?打擊違法犯罪肯定是一 方面,客觀地說,監管層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議的進一步限制大股東、高管變現,對上市公司附加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束縛,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 合國際慣例。試想限制到極端也就是退回到與國際規範市場背道而馳的股權分置時代,原始股東全不讓套現流通,上市價格、指標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時的市場仍然 是牛短熊長、投資者一樣怨聲載道。

有人說,關鍵是公司發行不能有三高,應全部低價上市。新股發行改革之前,從來是這麼做的,無論什麼公司,按統一的市盈率定價發行。許多公司上市首日 股價翻好幾倍,二級市場仍然高位接盤,那也沒能真正保護投資者。2012年以來,監管層干預新股定價和首日漲幅,但一當市場稍稍平穩,首日大幅上漲的股票 依然很多。有人說應嚴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買入的幾乎全部是中小散戶。又有人說要嚴格審查擬上市公司,其實,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不 僅上市公司為支付中介機構審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項費用越來越多,相關打點越來越多,甚至連不少媒體都開始借審查斂財,以發負面消息為由收封口費,審查越 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由此可見,要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股市對經濟下行的反映,這是股市開始發揮經濟晴雨表功能的表現。這一點並非壞事,反而值得歡迎。它也意味著只要經 濟出現回穩上升的信號,股市必然也會回暖。另一種是證券市場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這才是真要認真對待的。這種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誤,一方面會在市場低迷時 進一步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如同樣反映調整中的中國經濟,2012年香港國企股和紅籌股的表現就比A股強很多)。另一方面是當經濟和市場稍有回暖,監管者和 投資者都鬆口氣、好了傷疤忘了疼時,IPO提速、投機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內在缺陷就會放大發作,從而很快迎來新的失望和悲劇。

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是真問題

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

A股市場確實存在重大的問題,只是A股的真正問題與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人想的並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場極度低迷時,上市企業排隊還越來越長,現在發號已到750開外,若非明裡暗裡地控制繼續發號,估計早已過千。這顯然是全球股市都沒有的怪事。

A股另一個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場歷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組股莫屬。即便在今天監管層高調打壓ST等垃圾股的強勢氛圍下,垃圾股依然不時在熊市中鹹魚翻生,連連漲停,身價翻番,成為一大奇觀。

A股市場的第三個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級市場投資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發行仍然不斷不敗,老股東套現綿綿不絕。這樣,境外已上市的中國公司 想回來上市,境內上市的原始股東和高管鎖定期一完,就忙著拋售套現,與境外市場熊市中新股發不出去大股東和高管不但不減持反而紛紛增持適成對照。

顯然,以上這三個怪現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連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對,我們當然就不可能找對病灶病根,更不用說治病的藥方。

A股的三大怪現象,說穿了,反映一個許多人諱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價扭曲結構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談股價扭曲結構高估,許多人不免會跳起來。 但股價是否扭曲高估並不是由爭論或感情決定,而是由真金白銀決定的。市場經濟從來靠價格和供求關係調節。市場不憐憫眼淚,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價格合 適,供求就平衡。價格錯了,供求就失衡。現在A股市場想上市的人打破了頭,只能說明價格過高導致供過於求,於是靠控制供給、嚴格篩選和排長隊來勉力維持秩 序。

應當指出,這裡說的價格不僅是上市發行價。上市發行價僅僅是公司讓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權的價格,二級市場的價格才是原始股東衡量自身財富和套現退出 的價格。因此,打開窗戶說亮話,二級市場的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既是太多企業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業不怕發行價再被管制壓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 股市低迷原始股東和高管們也要拋售套現的原因。所謂圈錢,所謂有利於融資者,無非是說股價高了。因為東西不在貴賤,黃銅也好,黃金也罷,定價太高了,都是 圈錢蒙人;定價合適了,都是投資,都是物有所值。無論專家媒體還是投資者監管者,找了股市那麼多問題,獨獨不能正視股價扭曲結構高估這個基本事實,不願說 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繞著圈子亂找別的毛病。承認二級市場股價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國際通用的市盈率、市淨率,不是說與海外規範市場接軌了嗎?這個判斷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國的接軌是加權平均的接 軌,大盤藍籌股特別是銀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經到5到10倍,但量大權重,一隻抵幾百隻,從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場估值。實際絕大多數中小盤股,熊市至此,其 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現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來物以稀為貴,故境外市 場,一般是大盤藍籌股估值高些,中小盤股估值低些。特別在熊市,所謂漲時看勢,跌時看質,這時中小盤股股價往往跌至幾倍市盈率、每股淨資產之下。港台股 市,內地在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都是這個情況。日本東京日經225指數市淨率現為1.25倍,東京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淨率就降到了0.7倍。在這 種情況下,企業自然不來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輕易不會減持。而A股現在鼓勵來上市排隊的恰恰是市盈率、市淨率高的中小盤,價格當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更進一步問,股價結構為何扭曲?問題當然出在供給管制。現在場外符合上市門檻的企業成千上萬,沒有供給管制,場內中小盤股的價格自然下來,大盤與中 小盤之間的價格扭曲也會消失。殼資源失去價值,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殼重組這樣的蠢事就不會有人去幹。所以,供給管制是A股市場股價結構扭曲的病根,政策為殼 重組放行不過是火上澆油。

現在可以看出,為什麼近來A股市場用意很好的種種改革不能奏效的原因。因為所做的,都不是解除價格和供求管制,而是想方設法如何「更好」地管制。從 干預IPO定價,到人為影響新股上市首日定價;從IPO企業過會排隊審查,到過會後等待上市的指令;從管理企業如何分紅派息,到不斷改變企業下市預警規 則,監管者唯恐市場失靈,唯恐投資者不理性,出手越俎代庖。監管者天天強調別人的信息披露如何重要,自己關於市場規則的信息披露卻常常朝令夕改、漏洞不 斷。殊不知,在證券市場這個市場經濟最複雜敏感、對所有信息都會自己再加工的神經中樞,任何對價格或供求的人為干預都會帶來一系列進一步扭曲。

因此,現在許多人建議的如何更巧妙或更嚴格地去把關監控,如何給股市進一步吃小灶免股息稅(A股的稅收已經在全球屬最低之列,上市公司股息稅已經比一般企業低50%),都只能揚湯止沸,對改變股市股價結構扭曲和供求失衡並無什麼效果,甚至還會起反向刺激作用。

至於一面打擊ST等績差股,一面鼓勵殼重組,更是進一步加大了投機炒作的空間,使重組成功的企業具有更大的暴利效應。因為這些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 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迴避這個核心問題,即使經濟好轉,股市再次回暖,也不會就此解脫,只會像以前一樣,市場內在的供求失衡在新一 輪的牛短熊長中套牢更多的進入者。

市場化改革中的瀉藥與補藥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訣就是要放棄行政干預,做好機制設計,關鍵是設計好新股發行、再融資發行和重組退市這三個門檻。

世界上有些病,不懂病因肯定治不好,知道病因,也並不一定好治。今天A股大盤股受壓、中小盤股高估值的股價結構扭曲就是這樣一例。從理論上說,取消 供給管制,放手讓企業大量上市,股價必然會跌到一個供求平衡的水平,市場也就會校正估值扭曲,殼資源也會失去價值,市場肯定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這 既意味著現存已經傷痕纍纍的投資者要蒙受進一步的巨大損失,也意味著監管者要承擔股市暴跌和規則改變的結果和責任。這顯然不是一個容易做出的決定,可能是 一個現存政治或利益結構下無法達到的決定。

有人說,這是股權分置改革後全流通的結果,現在是在為全流通付代價。這說法不能說全無道理,欠債總是要還的。但更準確地說,全流通解決了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問題,但那次股改中沒有相應解決A股的股價結構扭曲問題,這就構成了當前二次股改的挑戰。

曾經的股權分置市場是一個狹小、封閉、大部分股不流通的市場,它與國際規範股市格格不入,與計劃經濟類同,要靠一系列行政調控價格和供求的體制去維 持市場運行。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同股不同權、產權界定不清的問題,將A股帶入了同股同權的全流通時代。全流通既顯著增加了市場厚度和活力,也大大增加了企 業上市套現的誘惑力。

如果因勢利導,在股改全面展開後,相應放開對證券市場的價格管制和供求管制,允許和推動已經開始逐步解凍的大盤藍籌股進入流通,本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2007年股市的狂熱和泡沫,讓一個全流通的市場由價格和供求關係自己去調節運行。

但歷史不能假設。如果我們不想也不可能退回到股權分置時代的封閉市場和計劃調控,今天能夠選擇的,就是如何以一種可行的方式實現證券市場的市場化。這就是二次股改的任務。

如果說股權分置改革即一次股改主要解決了股市的產權界定問題,那麼二次股改,即發行審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解決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問題。反之,無論以什麼名義,無論有多大聰明,對市場進行人為行政干預的所謂「改革」越多,只會使問題更加積重難返。

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包括新股發行的市場化,再融資發行的市場化和重組退市的市場化。所謂市場化,就是讓價格和供求自己去調節市場,而不是依靠人為管控和行政干預。核心是如何解決市場化的休克療法與市場承受力的矛盾。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訣就是要放棄行政干預,做好機制設計。人為干預價格和供求必然導致市場扭曲,但市場門檻的搭建,從來是要靠人主要是監管者來設計的。面對一個已經嚴重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市場,顯然不能蠻幹盲動,關鍵是設計好新股發行、再融資發行和重組退市這三個門檻。

首先,是要設計顯性的上市高門檻來限制增量。市場不同,上市門檻不同。美國紐約交易所就大大高於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內部又為不同層級設置了不同門 檻,標準低、數量大的企業只能在其低級場外市場掛牌。我國在現行中小盤股股價高企、供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要推進市場化改革而又避免市場的巨幅震盪,唯一 可行的辦法就是大幅提高上市門檻,讓那些經營風險大、業績不穩定的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關聯交易的非整體上市企業統統先去新三板掛牌實習,從制度上解決問題, 而不是如許多人呼籲的暫停,或監管者嘴上不說實際上操作的暫緩,那樣做只是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市場的預期和壓力仍然有增無減。這就要像高考一樣,重 點學校錄取人數有限,大幅提高錄取分數線,供求就平衡。守住了這條供求平衡線,才能避免源源不斷的企業利用估值扭曲,把A股市場當做提款機來圈錢套現,市 場的信心才會真正有著落有依託。

其次是要大幅調低再融資的門檻,搞活存量。不集中智慧搞活存量,不知投資者利益之所在,擋不住或樂見於增量進入的公關,是股市錯位政策的起點。監管 者一定要明白,只有市場存量是真正要保護的投資者利益之所在。已經上市的優質公司,還是被捆住手腳,不能充分利用證券市場的功能和槓桿實現擴張發展、股權 多元、分紅派息以及收購兼併,促進實體經濟的產業整合和過度產能淘汰,是我國大盤藍籌股活力不足、表現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政性的再融資審批費時費力,由於審批曠日持久,與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嚴重脫節,鎖定的發行價經常是早已遠遠背離市場價,造成利益尋租和人為刺激放 大了再融資需求。私募即定向發行的再融資市場化,表面上是開閘放水,激化矛盾,實際上是圍堤引水,激活存量,它會使優質企業如虎添翼。而完全市場價的新投 資者進入,會夯實企業的價值基礎,顯著提高股票市淨率,封堵股價下跌空間,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也明顯利大於弊。如果非像現在這樣,對新股發行堅持虛假的「市 場化」,讓無數企業如餓狼般擠著進市場圈錢,對場內企業卻堅決抵制市場化,不讓融資併購搞活,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口號就難免成為空話。

其三是要重新設計重組退市的門檻。只要明確了新股上市的顯性門檻,夠門檻的企業不用經過無數潛規則暗門檻的折磨就可以上市。同時在明確給出過渡期 後,堅決取消殼重組的優惠政策,實行新股上市與重組借殼的真正同一標準,如此,能夠正門上市的企業就不會犧牲和攤薄自己的權益,去後門借殼上市。垃圾股沒 有被別人借殼重組的可能了,價格自然回歸。這樣,無論是像美國那樣實行嚴格的標準讓垃圾股摘牌退市,還是如香港等多數市場那樣採取寬鬆的標準,讓垃圾股留 在市場上,任其自生自滅,其實都無大礙。最忌諱的,就是頻繁修改規則,使人們無所適從,以致股價表現不是反映企業的內在素質,而是取決於行政性的所謂警示 分類。更不能一手打壓垃圾股,一手支持垃圾股重組,這樣只能搞亂市場規則和投資理念。

綜上可見,正如當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是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樣,在一次股改後的全流通市場上,股市運行體制相應的全面市場化就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而只有市場化,才能國際化。

不容諱言,股市運行體制的市場化,首先會觸及監管部門本身的行政權力,同時也會斷了一些權貴和富貴資本的財路,殊實不易。但唯因其難,才需要改革者 的勇氣和凝聚社會共識的智慧。倒退是沒有出路的。把話說到底,股市的市場化改革這關遲早要過,遲過不如早過。闖過這一關,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良性互動的新 局面就會打開,市場的繁榮發展自然也就可以期待。

(作者為東南大學教授)

上一頁1下一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84

【獨家】羅昭行賣彩票賣上市的真事兒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3/56554.html
i黑馬導讀】彩票交易平台500彩票網昨晚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WBAI」。500彩票網開盤價20美元,較13美元的發行價上漲53.8%,收於20.01美元,500彩票網市值達到6.4億美元。本文為創業家雜誌社記者和陽對500彩票網創始人、投資人的採訪。

\

1.《創業家》最近重點關注的幾家公司裡,沒人像500彩票網的商業模式這麼簡單。作為一個移動及互聯網上的彩票代銷點,它的收入基本來自佣金,這個提成比例為9%左右。也就是受,它一年賣出了總值20億的彩票,那它這一年的收入大概在1.8億元左右。由於其成本結構中的最大變量就是營銷推廣(可見的未來是這樣),所以在收入恆定的情況下,如果羅老闆今年想多掙點錢,那就少做些廣告和體育營銷,反之亦然。清晰吧!!你再看看58同城、久邦數碼(3G門戶)、北京創業未來傳媒技術有限公司……

2.說沈南鵬是中國頭號VC,應該沒幾個人會嘀咕「就他」這種OS。那有幾個人知道,第一投資人還做天使?而且還投中了一個紐交所上市公司的創始人?真的。1999年,32歲的沈南鵬離開德意志銀行的高管職位,參與創辦了攜程。同年,他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了31歲的羅昭行。那是互聯網的高潮期,也是泡沫破裂的前夜。羅文新模仿某美國公司創辦的生物試劑B2B公司沒逃過隨後而來的大勢。此後兩方再無商業上的明顯合作,直到十多年後的2013年,500彩票網臨近上市前夕,VC紅杉中國幹了一把PE的事兒,突擊成為了500彩票網的第二大股東。大家都說這是沈南鵬在力撐羅昭行的股價。

3.IDG也投資過羅昭行那個生物B2B公司,當然,那50萬美元也虧掉了。據說羅昭行把公司干垮了過意不去,在2001年成立的500彩票網這裡給IDG保留了一些股份。IDG大概因此而感動,所以在2007年500彩票網融資時,「毫不猶豫投錢進來」——那可是號稱2000萬美元的一筆巨資。但是由於種種相關方都不願意告知的原因,他們最後還是沒能在一起。我們可以猜猜到底是啥原因讓有緣分的人不能在一起?IDG的管理風格很細,被投公司做錯了事要打屁股,而羅昭行也曾是個跟人兄弟相稱、有家長情懷的大哥,所以大哥不服大哥?又或是2008年500彩票網關停9個月這事兒給IDG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回憶,所以還是走得好?借用某投資人的評價,這麼猜測別人很有意思嗎?誅心論而已。

4.羅文新是500彩票網創始人羅昭行的曾用名。某消息源透露,改名得到了風水星象占卜等奇門學說的參與支持。但羅昭行這一生,並沒有因為改了名而時運大轉。他2001年在互聯網上賣(他大概想糾正《創業家》:那不是賣,是代銷,監管這麼嚴的行業你們怎麼可以用詞這麼不準確?)彩票,2007年左右才意識到自己不是個彩票站點而是個互聯網公司,直到2013年500彩票網才上市。羅昭行的好朋友拉卡拉孫陶然安慰他說:上市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瓜熟蒂落而已,沒有早晚之分的。但羅昭行自己內心感慨:我們在中概股中花了12年才上市,年紀好大……

5.E人E本蔣宇飛高度評價自己的好友羅昭行:你的德撲牌風穩健又不失凶悍,我們打算摁計算機計算時你幾秒鐘內就可以給出輸贏賠率,你天生就是干彩票的。《創業家》揣測孫陶然聽了這話的OS:蔣老師,您說的「我們」不包括我孫陶然吧。孫陶然說,老羅的德撲可不如我,他優勢和劣勢都是精通計算,但德撲首先是心理戰嘛。說的不錯,干彩票和打德撲,都首先要過心理關。其實羅昭行在創立500彩票網的12年中,他的心臟經過了兩次高強度的鍛鍊。2008年和2012年,500彩票網都關停過大半年以適應監管政策的變化。在中國創業,心臟必須強大,否則不上政府的跳躍節奏哦。當然,羅昭行同學的內心極深處是這麼想的:關的好啊,政府做的太對了,一點兒不錯,就該整治下咱們這個行業,政府說啥我就干啥,全力遵從。我們都相信他說的話。

6.中國商人的勇氣最後好多都變成了「狡猾」。就說一個例子,2012年老羅主動迎合政府不在互聯網上賣彩票了,但老羅覺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傻傻分不清楚,我不上PC賣,我在APP上賣。然後他賣的很悲壯:我公司幾百號人總得吃飯吧。然後又賣的很卑微:我只賣出吃飯的錢。2012年500彩票網的利潤只有400多萬,比前一年少掙了近千萬元。而且500彩票網從此砍掉了佔營收比例20%左右的福彩,因為老羅說自己必須做好孩子。

7.各位親千萬別認為羅昭行是中國最大的彩票代銷公司創始人,他就很會買彩票,他只是曾經喜歡買而已。體彩最看重數據挖掘,而羅老師一生就中過兩三次10萬元級別的大獎。500彩票網一個名叫「長遠利益」的ID才是中國最會買體彩的人,這位傳說中的彩神中過3次500萬大獎,35次100萬大獎,126次10萬大獎,他是500彩票網合買代購機制下誕生的NO.1帶頭大哥,對吾等想買彩票中獎的小白們而言,跟著「長遠利益」購買他選的勝負彩、 任選九場、 6場半全場方案就行了。當然,這畢竟也是賭博,500彩票網一位高管就說:我跟著長遠利益大哥買的彩票方案,最後全都沒中……

8.鄒穎是500彩票網的聯合創始人,他從那個干垮的生物B2B公司做起,一路追隨老羅至今。他跟《創業家》回味過這位彩票大王的一段往事:生物B2B公司失敗了,那兒就留下我一個員工,老羅說小鄒我們回武漢轉戰醫院招投標系統你去不去?我說去。他又說,哥哥我沒錢了,暫時少給你幾千塊錢工資成不成。不過無論2013年還是2001年,這故事的最終結局都是溫馨和睦版的。小鄒說,成。只是,只是小鄒和老羅在武漢的招投標系統最後還是沒做成。

9.500彩票網最大牌的投資人可能是沈南鵬,但最傳奇的卻未必是沈總。在2003年左右,深圳某位隱形投資大佬天使投資了飢寒交迫中的老羅同學,從500彩票網上市的事實倒退回去,我們必須佩服其慧眼豪賭。據說該天使在500彩票網專門負責拔高高度。《創業家》記者曾有幸目睹一例足以證明天使的高屋建瓴,他談彩票是從哥倫布開闢大航海時代所體現的冒險精神談起,一談就是浩浩蕩蕩的40分鐘。老羅是董事長和CEO,該天使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在股東名單中也找不到他的名字,但在紐交所敲鐘時他與老羅站在一起。

我不湊10個整數了。就這樣吧。

獨家專訪沈南鵬:紅杉中國為何投資500彩票網

羅昭行是個什麼樣的人,能讓沈南鵬在2013年11月22號剛下飛機,就回覆《創業家》的採訪為他背書?羅昭行2001年創業,2007年左右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家彩票銷售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2013年在「牌照」問題基本解決的情況下終於登上了紐交所。沈南鵬看到了「韌性和堅持」,沈認為創始人的這倆特質是「是500彩票網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下為沈南鵬的口述。

1999年底我作為天使投資人投資了羅文新(已改名為羅昭行). 像當年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中不少人一樣,老羅也不是學計算機的,他是學生物的,他的第一個創業方向是生物b2b, 但兩年後他發現那個模式在中國太超前,改變了方向,進入互聯網體育彩票領域,並一直堅持下來。中間遇到過互聯網的低潮,也經歷互聯網體綵牌照申請的起伏,也碰到市場競爭的挑戰,十二年一步一步走下來了,老羅的堅持和韌性是500彩票網成功的重要因素。

紅杉中國近期投資了500彩票網, 看好互聯網體彩市場的長期發展, 包括它對傳統方式的替代, 500彩票網則是這個行業的領導者. 當然成功上市只是發展中一個環節, 未來還將有諸多挑戰, 相信公司在老羅領導下會越走越好.

友人談羅昭行

孫陶然眼中的羅昭行

老羅的德撲不如我,他的優勢是精通計算,劣勢也是過於精通技術了。德撲首先是心理戰,然後才是計算。

不過老羅是個有格局、戰略感強、有誠信的創業家。彩票應該讓大家購買起來更方便,而不應該是個壟斷性質的生意,所以他的(互聯網)彩票代銷應該得到大量的鼓勵。老羅(創業多年才上市)因為上市不是創業的目的,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瓜熟蒂落,沒有早晚之分。

如果500彩票網和拉卡拉的合作上線,就是最大的500彩票網最大的競爭壁壘。那會是100萬個便利店內的拉卡拉對接了500彩票網,彩民購彩將極其方便,彩票下鄉不再是夢。想想都恐怖。

蔣宇飛眼中的羅昭行

他是一個低調潛行的人,一個將自己的興趣與事業高度結合的人。他酷愛德州撲克,牌風穩健而不是凶悍,當我們打算摁計算器(算結果)時他可以在幾秒鐘內給你輸贏賠率。他天生就是干彩票的。

關於500彩票網必須關注的兩組數字

1.彩票行業是千億市場:根據財政部網站披露的統計數據,2013年9月份,全國共銷售彩票257.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5億元,增長25.6%。其中體育彩票機構銷售111.55億元,同比增加24.8億元,增長28.6%。2013年1月至9月累計,全國共銷售彩票2244.53億元,同比增加349.75億元,增長18.5%。其中體育彩票機構銷售963.97億元,同比增加179.95億元,增長23%。

2.公開數據顯示,互聯網賣彩票是趨勢:2011年互聯網彩票銷售約佔全國彩票總銷量的6%左右,2012年我國互聯網彩票的銷量約為230億元,同比增幅高達53%,約佔全國彩票總銷量的8.8%。

3.500彩票網是互聯網彩票代銷領頭羊:500彩票網2010、2011、2012、2013年前九個月該公司彩票銷售額分別是17.95億、25.16億、16.73億、19.75億人民幣;獲得的佣金收入分別為1.65億、2.46億、1.84億、2.12億人民幣;淨收入則分別是1.57億、2.32億、1.71億、1.63億人民幣;500彩票網這幾年都實現盈利,淨利潤分別是3828.9萬、1355.7萬、424.3萬、2059.8萬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86

獨獨地: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1 : GS(14)@2016-09-23 08:08:03

(1)煩囂的9月,道別的夏天,除卻美國總統選舉及聯儲局議息會議,日本央行的黔驢技窮亦為市場添煩添亂。日央行周三宣佈,將其貨幣政策重心轉移至調控孳息率曲線,該消息曾刺激日圓滙價急挫逾1%,但其後倒升,因市場最後認為日央行這一招仍是「無料到」。日央行技窮早已是世人共識,無論日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早前如何誇下海口,該行仍是無力刺激經濟,日本經濟惟有繼續迷失。不過,對於喜愛去日本遊行的港人而言,日圓滙價縱然「升上太空」,亦無礙其遊日意欲,因為香港不是樂土。(2)儲局亦於美國時間周三宣佈議息結果,一如市場所料,該局維持利率不變。儲局主席耶倫在記者會上表示,若就業市場續增長,且沒有新風險,美國今年或加息一次。當聽見耶倫媽媽此番說話,相信不少投資者會埋怨數位儲局官員早前胡亂釋放「鷹派」言論,把環球股市舞高弄低,要投資者在「嚇餐死」之後,才發覺9月加息最終是一場夢。誠如「志雲大師」所言:「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儲局6月時經濟預測數據早已預示,美國今年加息兩次的機會極微,儲局官員如何大放「鷹派」言論,亦不是他們心中所想的,尤其是該局副主席費希爾。事實上,儲局前主席伯南克上月已提醒投資者不要揣測儲局官員講話,當局經濟預測數據才是預測加息時間的關鍵。(3)美日央行官員經常地大放厥詞,導致市場波動不斷,不知道我們的特首梁振英是否不忍心見到本港散戶被兩大央行愚弄得身心疲累,周三終於承認是他決定先發展橫洲第一期4,000個公屋單位,所以一眾網民不必驚訝梁特的「突然誠實」。雲斯頓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3/197787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