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响水县“工业化”数字游戏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79262.html

出沿海高速公路进入江苏省响水县,朝陈家港镇方向前行,一片片麦地尽收眼底。在离陈家港生态化工园5公里左右的合新村,一名吴姓村民正在向路边自家的麦田播撒化肥。

在江苏,响水县被授予过“粮棉生产先进县”、“全国夏粮生产先进县”、“全国棉花百强县”和“中国浅水藕之乡”等称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但化工园区建成后的这几年,当地农民开始对自己赖以生活的种植和养殖条件产生忧虑——空气和水被污染后,还能有好收成吗?

对于响水县,化工园区的建成让该县工业产值在GDP比重上迅速上升,但这种数字上的工业化对当地究竟是福是祸?

担心农田和滩涂被污染

吴老伯对化工园区印象最深的,是空气质量变差。每天晚上10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是化工园区作业的最高峰。如果当时有风,附近村在室外的村民都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异味。这种有点酸味的气体会不断让人呛出眼泪。

与其他邻居们一样,吴老伯也很担心麦田、稻田的命运。村里有一条河,西面就连着灌河,而灌河则是离化工园区最近的一条河。

“你看河的尽头,看到了吗?那边有一个水闸。一般都不会开闸,我们是不希望灌河的水进入这里,灌河的水可能会对农田有污染。”吴老伯表示。

吴老伯一家的生活目前主要依靠种粮,辛苦一年,收入也过不了万元。化肥和其他农资的上涨已经让他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如果农田也被污染,他家的生活来源就会成问题。

除了种粮的农民之外,当地的渔民一谈到化工园区也会面露难色。

灌河滩涂面积广阔、生物资源丰富,很多捕鱼者和水产养殖户都是在灌河附近作业。

由于担心污染,部分渔民从化工园区附近迁到陈家港镇蟒牛村附近的黄海滩涂上。这一带因为处于化工园的上风区,渔民们表示不是特别担心受到化工园区的影响。

但污染对渔业的阴影仍然存在。一位渔民告诉记者,当地有一个鱼种,身长大约30到40公分,原来味道非常鲜美,如今却“很难吃”。“这种鱼当地人已不吃了,而是卖到外地,价格也从原先每斤3元到4元,跌到了2元多。”这名渔民说。

典型的飞地经济

对于很多响水县农民来说,化工园的出现不仅恶化生产和生活环境,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很多工作机会。据了解,个别农民会选择去化工厂做清洁工,但是大多 数人则是敬而远之。事实上,化工园内的企业也大多倾向于雇用外地人,而且化工原本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像纺织、玩具、机械电子、船舶等行业能吸纳大量劳 动力。因此,这些企业对当地就业的贡献并不大。

此外,记者在园区附近也看不到太多的化工配套产业,只有零星的几个化工材料及劳保配件公司在园区对面开了服务点。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家港化工园是一种典型的飞地经济。

但是,化工企业对于当地的GDP却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陈家港化工园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业务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外贸出口等分别都占全县总额的一半以上。2007、2008、2009年该区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名列前三名。

化工企业的引入无疑对响水县工业化程度提高功不可没。2004年,该县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2.9%、34.8%和32.3%,这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第三产业。到2007年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经变成25.8%、45.1%和29.1%。

然而这种工业化也许只能体现在数字上,因为园内园外依然是两个世界。数据显示,2007年,化工园所在地陈家港镇的GDP达到16.16亿元,占当年全县GDP的25.7%,比排名第二的响水镇竟高出近10亿元。但财政收入却与响水镇相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8

「小貸工業化」之疑 洛鸿

http://xueqiu.com/1680873078/22028811
借貸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當之一,吾國農耕社會早熟,物產富餘,春秋戰國之時即有操此業者。然時移世易,放貸者們早已由古時的當鋪,寺廟,鄉紳變為了如 今坐擁萬億資產的銀行財團。然而在基礎層面上,這門古老的生意大體延續了本初的模樣,個貸經理們依然秉承著古時前輩們的做法,依靠自己所掌握的實際情況以 及個體經驗去篩選合適的借貸人,並決定合適的借貸額和利率。

上世紀末,網絡技術風潮興起,短短不到20年的時間,一個架構於英特網的龐大 虛擬空間就已呈現在我們面前,對這個虛擬空間的用戶來說,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零距離」的溝通,而這於生意而言,意味著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精明的商人們 也漸漸嘗試著將自己的觸角伸向了這塊處女地,阿里巴巴生逢其時,駕著這股東風,短短十餘年間就成了中國最主要的電子商務平台運營商。如今阿里巴巴集團旗下 的兩大電子商務平台阿里巴巴和淘寶已經累積了近百萬付費商舖,主要支付平台支付寶如今的交易額達45億元①。憑藉著建立在海量用戶資料上的龐大數據庫和支 付寶的巨額流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將目光轉向基於小額貸款的金融模式上,力圖為集團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似乎來得順理成章。

然而事情真的 盡如人願嗎?筆者以為未必。首先,阿里巴巴的數據庫不完整,甚至不乏錯誤之處,因為與淘寶平台不同,B2B平台阿里巴巴上,國內交易的客戶缺少足夠的激勵 去將自身完整,正確的信息展示在平台上。筆者畢業後曾就職於一家工貿公司,當時主要負責公司阿里巴巴平台的運營,其中包括上傳公司產品。一份完整的產品資 料包括產品圖片、產品說明及產品真實價格,然而老闆千叮萬囑,不要把一些真實資料上傳,以防競爭對手知曉,但同時為了保證產品在站內的排名,資料還是要上 傳的,所以除了產品名稱未改外,其他資料都做了處理。同時公司成交的生意大部分流程並不在站內完成,阿里巴巴平台對公司來說,更多時候起到的是一個信號的 作用,方便採購商找到我們。在採購商找過來後,會更多的使用QQ,電話,傳真進行溝通,包括成交後付款都是網銀轉賬(一般都是款到發貨,因為之前會通過傳 真簽訂合同,所以採購商不會擔心發生違約)。而據筆者的觀察和從當時老闆處瞭解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阿里巴巴國內交易市場上的商家都是通過以上流程洽談生 意,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平台和支付寶難以記錄到客戶的大部分交易記錄,由此可以大體推斷阿里巴巴目前的數據庫中記錄的數據很多是不完整和錯誤的。而阿里巴 巴以後大規模開展小額信貸的徵信系統都是建立在目前已然累積的龐大數據庫上,不完整和錯誤的數據將直接影響徵信系統的可信度,導致批量小額貸款的風險劇 增。

其次,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優質的商家沒有激勵去獲取小額貸款。與淘寶上的商家不同,由於價格不透明和相關工業品的專業性,平台上運營 良好的商家都能夠獲得一個不錯的毛利率和很高的周轉率,筆者之前就職的工貿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就維持在40%以上,且存貨在一月內都能基本處理完畢(生產型 廠商去存貨時間要長些,但我從供應商那裡瞭解的情況來看壓力也不是很大,因為對於國內交易,他們都採用訂做模式,庫存很少)。所以對優質商家來說,並不需 要小額貸款去支持其周轉,而對於擴大規模來說,小額貸款的資金量又明顯偏小。所以此種情況下,逆向選擇極有可能發生,接受小額貸款的客戶可能是一些次級客 戶,這也導致風險的加大。

再次,小額貸款可能會被濫用,由批量小額貸款的資金價格較低,貸款者有激勵去進行放貸和投資,而目前阿里的風控系統能否完全制止這種情況,尚未可知,但其中蘊含的風險無疑較大。

最後,云梯二架構的徵信和風控系統是否能夠完全替代信貸員,筆者持懷疑態度。技術無疑是個好東西,但光通過它,是無法給人的行為做出一個靠譜點的判斷的,相較之下,信貸員的個人判斷可能更可信。

綜 上所述,阿里巴巴的「小貸工廠」無疑面臨著許多可測的巨大風險,短期看來,阿里巴巴也缺乏足夠的手段去控制風險,所以筆者對阿里巴巴全力投入小額信貸持負 面看法。在筆者看來,阿里巴巴目前更可取的是依託龐大的客戶群體,與國內銀行對接,拓展金融服務通道,成為出色的網絡金融服務商。但阿里的領袖馬云無疑是 個聰明人,不排除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通過小額信貸去迎合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去獲取一個寶貴的銀行牌照。

①    數據來源於阿里巴巴資訊6月份的新聞,附鏈接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0-d102775116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5

利率史讀書筆記: 工業化之前的社會 - Rick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6qlx.html

利率就是讓渡資金使用權的價格,而價格則是由供需決定的。那麼影響資金供需的因素有那些呢?我們這裡先談工業化之前的社會。

 

(1)政治穩定性

英國1688年光榮革命(未流血)之後,在議會與國王的權力之爭中,議會佔據上風。之後英國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上一篇博客裡,我們看到19世紀英國的長期利率從世紀初的5%逐漸下降到了世紀末的2.5%。

 

相對而言,19世紀法國的政局並不穩定。

世紀之初是拿破崙當政

1915年滑鐵盧戰爭之後,波旁王朝(路易十八)重新統治法國

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拿破崙的侄子(三世)當選總統

1852年,拿破崙三世取消議會,宣佈法國重返帝制

1870年,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被俘。法國國內發生政變,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

1871年,巴黎爆發革命,成立巴黎公社(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但是巴黎公社只持續了2個月。

 

法國長期利率的每一次飆升都是都是重大政權交替的時候。而每一次政治危機之後,穩定、和平和低利率就會迅速出現。根據書中216頁的圖表對比,整個19世紀,法國的長期國債利率(歲金)比英國高出2-3個百分點。

 

1815年拿破崙戰爭之後,荷蘭作為一個獨立民族的國家重新恢復。1831年,比利時從荷蘭分離出來。之後荷蘭倣傚英國,創建了議會君主制。整個19世紀的剩餘時期,荷蘭都處於和平時期。19世紀,荷蘭的長期國債利率比英國高於1個百分點左右。

 

另一個比法國的動盪政局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國家是西班牙。18世紀西班牙處於法國波旁王朝的統治之下。

1808-1814年是西班牙獨立戰爭。獨立之後國外返回西班牙

獨立戰爭之後是西班牙內戰,內戰停停打打一直持續到1873年

1873年,國王離開西班牙,西班牙第一共和國成立。但只持續了一年

1874年,前女王支持兒子阿方索復辟

 

在19世紀期間,西班牙破產了4次。分別是1820年、1837年、1851年和1873年。而在此之前的18世紀期間,西班牙一次又一次地破產。

 

我一直有個困惑,為什麼歐洲有的國家有王室,有的國家沒有王室?有的王室認清社會變遷的潮流之後,就讓渡權力給議會,而有的王室卻在做困獸之鬥?最終導致自己被徹底消滅。有的歐洲國家戰亂頻仍,過去的幾百年就是在持續的戰爭中走過來的;有的國家卻在大部分時間裡享受和平?與地理位置相關,還是與性格相關?疑或其他因素?

 

戰爭的結果對債券的價格造成重大的影響。最有名的例子莫過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815年滑鐵盧戰役期間對英國國債的投機(不知道是杜撰,還是真有其事?利率史上未提及此事)。

 

(2)社會形態(以中國為例)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學說,人類社會按歷史發展階段分為: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不同社會的主要經濟形態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

 

封建社會是漢語裡的一種提法,其實翻譯成專制社會可能更為貼切。而社會形態的變遷並不是割裂的,或者一天之內完成的。而是逐漸過渡完成的,比如中國在漢朝的時候,還有奴隸,並且官府允許奴隸買賣。秦朝從一個封土建國的社會變成一個中央集權的社會,制度轉變過於徹底,終於15年而亡。漢朝建國之後,向後退了一步,首都附近實行中央集權,而東邊沿海諸郡實行分封。最後,還是武帝很聰明,用推恩令將這些諸侯瓦解。應了中國社會的一句古話: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前幾天我看動物世界,解說員最後也用了這麼一句,來評論幫助獅子殺死老水牛王的新水牛王)。而現代社會的中國,可以看成是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過度,社會形態的轉變需要很長的時間,100年根本算不上什麼。

 

封建社會的主要生產方式是農業,中國向來重農抑商。按照教科書上的提法,明朝中後期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明朝在1644年亡國,明朝中後期應是指瀘州老窖的第一窖池建立(1573年)的前後。而英國工業革命是在1760–1850年之間,以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代表。

 

我想書上講的資本主義的萌芽應該指的是商業,特別是沿海的茶葉和絲綢的貿易。因為南美發現白銀,歐洲人用白銀換取中國的商品,運回歐洲去銷售。而中國的近代工業,要到了洋務運動之後。

 

不同社會生產形態的生產效率是不一樣的。在生產效率低下的農業社會,民眾能過上溫飽的生活已屬不易。當時的有錢人是地主和官僚,分散在全國各地。當大規模的貿易興起之後,商人聚集在城市,成為有積蓄可以投資的新興力量。最後工業化社會之後,普通老百姓手裡才有積蓄。借貸市場的形成,依賴於借方,也依賴貸方。借方有償還貸款的能力,而貸方有儲蓄,有保值增值的需求。

 

利率史引用了1933年在中國的一次調查,稱當時約有70%的人生活在農村(我不知道這70%的出處,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949年建國時,城鎮人口占比為11%,到改革開放的1978年,城鎮人口占比為18%)。調查主要針對當時中國農村的信貸情況:

信貸來源

私人貸款人

抵押機構

貸款合作社

當鋪

其他

信貸比例

74%

17%

4%

2%

3%

 

貸款人主要是當地的富人,這些富人都有自己的主業,放高利貸只是副業。借款人都是農民了,而借款的目的大部分為非生產性的。

信貸目的

家庭開支

婚喪疾病

官司、

匪徒敲詐

商業

投資或

生產性目的

其他

信貸比例

32%

20%

13%

11%

17%

7%

 

借款的期限都很短:

信貸期限

少於6個月

6-12個月

1-2年

2-3年

超過3年

信貸比例

13%

65%

4%

5%

13%

 

而貸款的利率都很高:

年利率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貸款比例

9%

36%

30%

24%

 

英國最早出現的國債,是政府發行,為戰爭的需要。這裡的借款人是政府,中國古代政府也曾為戰爭借款,但是對象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富甲一方的權貴。借款可能並非雙方自願,而屬強行攤派。最有名的是明末崇禎皇帝為抵擋闖王李自成的進攻,讓其岳父嘉定伯周奎捐款10萬兩白銀用作軍費。周奎聲稱自己沒錢,和皇帝討價還價,最後捐款2萬兩。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從周奎家中搜出50多萬兩白銀。

 

但是在古代中國,有政府作為貸款人的記載。比如王安石變法時,向農民放貸(青苗錢),貸款期限約5-6個月,利率20%(正月放而夏斂,五月放而秋斂,納息二分),年化利率45-50%。然而這筆錢最後被貸給商人,而商人再轉貸給農民,利率已翻倍至40%(年化利率100%)。

 

到了19世紀後期,中國在列強的攻勢下開放多處通商口岸。在上一篇博文中,我們提到19世紀歐洲的長期利率不過3-5%,短期利率高的也不過7-10%。看到中國高達30%的年利率,歐洲資金大量湧入,所以通商口岸的利率較低。而與此同時,在中國的內陸,利率依然維持在高位。

 

從借款人的角度看,只有不到20%的借款人其目的是用於投資或再生產。國家借款可用將來的稅後作為償還的保證(前提是政府不會被推翻)。而個人借款若非用於生產,拿什麼做償還的保證?用投資回報率的角度看,農業生產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20%嗎?顯然不能。

 

所以這些貸款的期限都很短,因為這筆貸款是用來救急的(用現代的術語講:補充流動性)。投資回報率達不到20%,沒有關係,可以用自有資金的投資回報來補貼,活下去最重要。而那些用於消費的貸款,一般都是有抵押的。抵押物為土地,抵押金額一般為土地市場價值的一半。

 

(3)小結

 

資金的需方:國家、個人和企業。

國家必須保持政治的穩定性,才能以較低的利率借到錢。

個人的借款一般用於消費。如果沒有抵押,個人將很難借到錢。即使有抵押,利率也會較高。

企業是工業化之後才出現的產物。企業的出現使借錢的目的出現了變化,借款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生產。

 

資金的供方:

一個社會,有積蓄才會有貸款和投資。而積蓄取決於社會的投資回報率。農業社會的投資回報率是很低的,只有大規模工業化之後,普通民眾進行儲蓄才成為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82

美國推動「再工業化」 台廠憂漣漪效應 解析 蘋果回美製造對台灣供應鏈影響


2012-12-17  TWM  
 

 

響應美國總統歐巴馬製造業回流政策,蘋果執行長庫克表明將從中國拉出一條桌上型電腦(iMac)生產線回美國生產,震撼台灣代工供應鏈。這股刻正向高科技產業延燒的製造業回流聲浪,台灣供應鏈應嚴陣以待。

撰文‧謝富旭、賴筱凡

蘋果明年打算投資一億美元,將一條桌上型電腦iMac生產線移回美國,在美國就業低迷之際,贏得不少掌聲,卻讓台灣供應鏈繃緊神經。

iMac今年預估出貨量約三八○萬台,占蘋果營收不到四%,何況返回美國生產的只是目前三大iMac生產線(二十一吋、二十七吋與Mac mini)的其中一條,故能為美國創造的就業機會極為有限。然而,台灣供應鏈廠商擔心的是,蘋果返回美國生產的舉動,是否會引發漣漪效應,擴散到其他蘋果熱門產品生產線,甚至讓其他美國高科技公司起而仿效。

蘋果、谷歌皆企圖「made in USA」蘋果與谷歌(Google)一向被視為走在趨勢之前的指標性企業。一九九○年代,蘋果是最早深諳委外代工、降低成本之道的美國高科技企業之一,造就蘋果如今科技霸主地位功不可沒。但此舉也引發美國國內不諒解,指責股票市值第一大的企業,未善盡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的責任。面對壓力,庫克相較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有了更積極的回應。

庫克表示,已經為此(指一小部分生產線移回美國)努力了很久。恰巧的是,知名維修網站iFixit日前拆解蘋果產品發現,部分二十一吋Mac PC已經印著「Assembled in USA」字樣販售,顯示蘋果可能已經在美國本土進行少量的組裝。

如果只是單純組裝業務的遷移,業界認為對台灣iMac供應鏈衝擊會很輕微。不過,假使蘋果企圖把iMac從「Assembled in USA(美國組裝)」變成「Made in USA(美國製造)」,根據美國貿易委員會(FTC)的法規,必須有相當程度零組件從美國國內供應才能使用原產地標示,這意味著除非台灣零組件在美國設廠,否則面臨美國零組件廠的競爭將益為沉重。

事實上,在庫克宣布iMac回美製造之前的半年前,網路與行動通訊的巨人谷歌,已經搶先蘋果一步,宣布在美國生產新型家庭娛樂玩意兒||Nexus Q。

高峰可能落在往後的二年

Nexus Q是外形酷炫的黑色球體,號稱可以串流影片及音樂,成為未來家庭影音娛樂的新中心。雖然,Nexus Q最後以無限期延期出貨胎死腹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Nexus Q原本楬櫫的「Made in USA」計畫卻很驚人。不但整機在美國組裝生產,而且大部分的零件,包括其中所有的印刷電路板、外殼以及機體內的塑膠機構件,皆將採用美國當地企業所供應的零件。

庫克接受︽彭博商周︾專訪時拋出iMac返回美國製造消息的第一時間,iMac主要組裝廠廣達及鴻海,隨即表示將擴大美國既有生產線全力配合。而iMac幾家零組件供應商則表示:未來將配合組裝廠,把零組件運送至美國,增加的運輸與倉儲成本應在可控制範圍內,不致造成營運成本大幅激增。

外資券商科技硬體分析師也大多認為,一條iMac生產線返回美國製造,只是庫克做做公關,改善蘋果的社會形象,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以目前美國製造條件來看,三年至五年內,蘋果不可能大舉將主力產品生產線移回美國。

儘管包括業者及分析師在內,大多認為蘋果iMac回美製造之舉不值得太過大驚小怪;然而,蘋果這個舉動看在部分台灣科技大老闆眼中卻如芒刺在背。

一位不願具名的蘋果iMac供應鏈廠商董事長指出,中國勞動及土地租金成本近幾年直線上升,使美國製造業生產條件與中國差距正在拉近,「一些毛利較高、而且主要市場在美國的高科技產品,返回美國生產的機會愈來愈高!」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今年就曾對年營收在十億美元以上的美國企業執行長進行調查指出,高達三分之一企業正計畫或考慮將生產線從海外移回美國。預估在二○一五年前為美國額外創造出二百萬至三百萬個工作機會,並為美國增加約一千億美元的經濟產出。BCG指出,目前製造業回流美國只是初期階段,高峰可能落在往後的二年。

事實上,美國製造業就業人數也出現觸底回升跡象。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的數據顯示,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間,美國製造業就業人口在製造外包風潮下減少了六百萬人,但一○年開始,製造業人口出現自一九九七年來首次回升,過去兩年總計增加四十八萬人(目前總計為一二○○萬人)。

值得台灣注意的是,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趨勢已從如奇異電器、開拓重工、惠而浦、通用電氣、福特汽車等傳統工業部門,蔓延至與台灣供應鏈緊密關係的高科技產業。老牌自動提款機製造商安迅(NCR)於二○一○年表示,為就近服務客戶及兼顧品質,抽回原本給中國及印度外包廠的訂單,自行在美國工廠生產。血糖測試機廠Diagnostics Devices在更早則決定,結束與中國外包廠的生產合約,搬回美國自家工廠生產。

自動化科技普及加速形成趨勢科技趨勢觀察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接受本刊採訪指出,自動化科技層次的提升以及普及化,為美國製造業回流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條件。他直言:「蘋果在美國生產只是一個開端,以後還會有更多製造業搬回美國,而演變成一種趨勢!」運動鞋品牌大廠耐吉(Nike)耗時四年所研發出來的新製鞋技術Flyknit,即是凱文凱利口中自動化讓製造業回流美國成為趨勢的代表。相較於傳統製鞋需要大量勞力進行裁剪縫合,Flyknit用兩條細線編織一體成形的鞋面,不僅重量大幅減輕,且可運用機器高度自動化生產。︽彭博商業周刊︾指出,這種製造技術得以讓製鞋業擺脫對廉價勞工的依賴,在哪裡都可生產,當然包括美國。

另外,《紐約時報》解讀蘋果遷移iMac 生產線回美國的舉動指出,能源價格的勁揚以及客戶要求更迅速的產品交期,在在改變高科技產品的生產方式。例如惠普為了讓產品迅速上市,過去五年來,陸續將部分印表機生產線遷移到捷克、土耳其與俄羅斯。

完整配套措施 提高美本土製造業能耐至於,目前仍高度集中在中國大陸生產的筆記型電腦,也因勞工人力成本占整台零售價的四%至五%,僅比空運成本略高,隨著空運成本增加以及自動化普及,目前集中中國的生產態勢,也可能很快發生變化。

供應iMac的台灣某家零組件製造商主管說:「iMac生產線移回美國,不僅會讓零組件運輸及倉儲成本增加,其他看不出對蘋果台灣供應鏈有什麼好處!」「短期內看不出來會有重大衝擊,但長期而言,來自美國當地零組件供應商競爭威脅加劇,仍令人擔憂。」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指出,歐巴馬政府的製造業回流美國不只是政治口號而已,背後則是有相當完整的政策配套在同步進行著。首先,美國政府將出資,研究縮短先進材料由開發到推廣至市場的應用時間,強化本土製造的優勢。

其次,開發下一世代機器人,降低製造業的勞力成本比重。然後,再研發創新的節能製造技術。這一整套稱為「先進製造業夥伴關係(Advance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AMP),最終目的就是要提高美國本土製造業的能耐,推動「再工業化」。

劉孟俊進一步分析,過去十年來,相較中國勞動成本不斷攀升,美國勞工薪資卻停滯不前,加上新發現大量油頁岩及豐富天然氣,使得能源價格大幅下降,甚至已比中國低的情況下,為美國製造業回流製造契機。

「蘋果iMac生產線遷回美國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美國政府刻正積極說服更多的國內外企業到美國設廠,為了保持美國製造優勢,新設的廠房自動化程度必然與以往大不相同,這將為全球製造業帶來深遠影響。一向不喜歡到美國投資設廠的台商,思惟也要跟著這股潮流改變了!」劉孟俊說。

蘋果將一小部分生產線移回美國,目前看似對台灣供應鏈衝擊輕微,但小水流匯集後仍可能掀起驚濤駭浪。蘋果工廠遷回美國所擊發的電腦產品「Made in USA」第一槍,會不會是電子製造業生態風雲變色的一槍?不容我們等閒視之。

製造業大軍流向美國!

聯想 初期投資數百萬美元,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設PC生產線安迅(NCR)將自動提款機等生產線從中國與印度搬回美國喬治亞州奧的斯(Otis)電梯 部分生產線從墨西哥移回美國惠而浦自動攪拌機生產線移回美國開拓重工(Caterpillar) 中國部分產能移回美國蘋果 投資1億美元,將一條桌上型電腦生產線移回美國奇異在德州建立節能熱水器廠,取代中國產能谷歌 在美國生產新播放器Nexus Q,但後來宣布無限期擱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8

互聯網思維如何制勝後工業化時代?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5271051
第一部分,企業互聯網化的四個階段

  近一年來,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早期的創業團隊,都非常關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但其實大家對互聯網的認識有很大差別。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應該怎麼擁抱互聯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昨天我發在虎嗅上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下做個參考(見相關分享1. 互聯網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這篇文章裡,我主要講了,互聯網不是我們看到的那些表象,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心智模式,如果不能從這個高度來理解和擁抱互聯網,那麼,結果就不太好。

  現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成為很多人解決自身企業的靈丹妙藥,以為搞電商、建企業微信或開發微信後台管理系統,就是互聯網化,這是不對的。雖然它們也有一定作用,但是很有限。

  未來的企業一定是互聯網化的企業,不管企業的形態如何,你可以是做製造的,可以是飯店、洗腳這樣的服務行業,最終都要互聯網化。

  企業介入互聯網,按圈內共識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用互聯網做廣告,這個最直接,也是大部分企業都在做的,比如阿里誠信通、百度關鍵字、微信營銷等。

  第二階段是銷售的互聯網化,在這波潮流中,出現了天貓、京東、噹噹、易迅、以及做外貿B2C的蘭亭集勢等;

  第三個階段是產品和業務的互聯網化,這個在服務性行業體現的更明顯,比如網銀、數米基金、格瓦拉的電影票、網上掛號服務等;

  第四個階段是成為互聯網化的企業,最典型就是小米手機了,從產品設計、銷售、運營和用戶管理,全方位地用互聯網思維來運作。

  就像「C2B」,互聯網金融,O2O,大數據這些詞語講的人多了,給人感覺泡沫化的嫌疑,但是關鍵是要理解背後的邏輯,很多人也就是嘴上說得多,卻不瞭解概念背後的底層結構。

  第二部分,我想說的是為什麼互聯網是一種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心智模式。

  一般我們講到互聯網思維,都會引用雷軍的七字心法,即「專注、極致、口碑、快」。 但這個心法更多的是產品層面的。 與互聯網思維相對應的是傳統工業化時代的思維方式。

  互聯網思維與傳統工業時代的思維究竟有哪些差別

  第一,工業化時代最大貢獻是滿足了人類的匱乏。 生產力的提升,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急劇膨脹,到1900年前後達到高潮,其標誌是美國大西洋海底線纜的開通,早期資本主義達到高潮,JP摩根、洛克菲勒、卡內基、范德比爾特這樣的壟斷資本家出現。

  第二,工業化時代是理性主導。

  第三,資源專屬。因為稀缺,土地廠房,設備、工藝,原料都具有專屬性。工業化時代最極致的商業模式就是製造壟斷。

  上面講的早期資本家都是因壟斷而致富。摩根因為打敗羅斯柴爾德家族,取得美國國債的發行權而真正崛起,卡內基壟斷鋼鐵,洛克菲勒壟斷石油,范德比爾特是鐵路和航運權,還有古爾德,都是如此。因為稀缺,因為資源的專屬性,契約變得尤為重要。

  第四,工業化時代,或者說資本主義,它是一種範圍和規模經濟。分工導致專業化,交易的範圍又加速了分工,同時資源的稀缺性又推動了壟斷,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契約的保障。早期英國和中國的貿易衝突很多是因為觀念的衝突,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思維方式的衝突。

  工業化時代的經濟學,按照連線雜誌主編克里斯安德森的說法,叫做原子經濟學,而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經濟學可以稱為比特經濟學。 這是互聯網思維和傳統思維最本質的區別。構成工業化時代的最基本的介質是原子的,它是有形的物理屬性的,而構成互聯網最基本介質的是比特。

  互聯網的三大基礎要件:帶寬、存儲,服務器。 而這三大要件都受摩爾定律影響,每18個月價格下降一半,無窮的指向免費。經濟學,就是稀缺情況下做出選擇的社會科學。

  但是比特經濟學改變了這一規則。 原子經濟學和比特經濟學,用另一種表述方法就是:稀缺經濟學和豐饒經濟學的差別。 那麼他們背後的倫理基礎,也發生了變化。他們的變化表現在:稀缺—豐饒,理性—感性,契約—信任,專屬—共享,謹慎、正義、仁慈—開放、平等、分享、協作。 謹慎、正義、仁慈是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裡面,基於同情共感的倫理基礎。而開放、平等、分享、協作是互聯網精神的核心。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最大的意義是:讓商業的民主化成為可能。

  工業化的興起,人類實現了政治的民主化,公民權利得到伸張和保護,但是在商業領域,由於資源的稀缺性,某種程度上仍然是不平等的,它雖然保證了機會的平等,但每個人的機會仍然不一樣,比如JP摩根,其父親朱尼厄斯摩根已經是一個重要金融資本家,通過從英國和歐洲向新大陸輸入資本,在美國的運河、鐵路建設中積累了不小的資本,這樣才有皮爾龐特摩根的崛起。

  互聯網思維在企業經營以及創業中的運用和體現。

  前面講了工業化和大數據時代思維方式的差別,內在的機理是因為豐饒經濟學和稀缺經濟學的差別。在稀缺時代,培養了我們的契約和理性。思維模式的變化則是從因果律向相關率的轉變。工業化讓每個人都進入分工體系,視線之內即是存在,看不見的變視作不存在,互聯網打破的首先是時空的限制,讓關係有了新的定義,六度分隔理論以前只是一種理論,當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之後,六度才分隔是一種真實的狀態。

  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由眾多點相互連接起來的,非平面、立體化的,無中心、無邊緣的網狀結構。它類似於人的大腦神經和血管組織的一種思維結構。從線性到混沌,從因果到相關。淘寶知道各地女性的罩杯數,這不是邏輯思維的結果,而是基於大數據的相關性分析。這是認知方式的巨大改變。

  我們做企業家,或者是發明家,學問家,他們最終要的能力不是邏輯的能力和專業,這個當然很重要,但在若有若無之間,找到內在的關係,從相關性中發現機會,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大家想一下,我們做企業,做決策是不是這樣。這種對相關性的發現就是經驗、直覺的東西,說到底是一種感性思維。姜奇平講,互聯網是一種女性思維,就是這個道理,它很大程度上要依賴感性。

  下面我講第三部分,無界。 互聯網思維有三種方式才能達到,一是無界,二是精益,三是媒體化。

  無界是我自己的說法,習慣的說法叫跨界。 剛才講到互聯網的豐饒經濟學,指向的結果是,消費者主權的形成,也就是說只要是互聯網的,就一定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這樣,我們在設計研發互聯網產品的時候,就會存在一個矛盾:研發產品的角度,你必須有理性思維和邏輯能力,但是在面對用戶的時候,你又必須洞察人性,理解用戶痛點,這種思維方式又需要借助感性的力量。

  最近微信的開發者張小龍有個說法很有意思:

  他說在研發產品的時候,你必須要能迅速切換思維模式。他說馬化騰從一個工程師思維切換到用戶思維只要5分鐘,他大概需要15分鐘。

  再看看喬布斯更加典型了。

  1974年喬布斯第一次看到「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引為一生座右銘。其實這句話正式禪宗裡面對於「初心」一詞的西式表達。

  回到初心,就是要找到事物的良質。這個詞比較不容易理解。打個比方就是,我們看到一棵樹,理性思維會馬上對應我們已有的關於書的認知,但良質就是要我們摒除理性,通過冥想等手段,回到見到樹的最初的一剎那,去重新感知,然後再來定義。喬布斯學禪以後說:我開始意識到,基於直覺的理解和意識,比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更為重要。

  要打造基於互聯網的極致產品,跨界思維非常重要。 這裡說的基於互聯網的產品,並不一定是網站或者APP,互聯網化是一個泛指。最近比較火的極路由,小米手機,雖然是實體的東西,但也是互聯網思維的產物。甚至,ZARA,戴爾,沃爾瑪,麥當勞,星巴克這樣的產品和企業,也非常多地融合了互聯網思維。

  ZARA對用戶體驗的重視,對流行元素的收集,以及背後的極速供應鏈管理能力,就是互聯網思維的體現。我甚至覺得麥當勞的門店只不過是它展示給我們的一個頁面,背後是一套精密的程序,從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等,都是互聯網思維的外化。戴爾的庫存可以做到7天,聯想需要28天,不僅是能力的問題,是思維的問題。

  一個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個跨界的人,能夠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坐標,這裡的「科技」兩字可以用「專業」來代替。專業的精深是成為牛人的必要條件,但很多時候專業上的拓進需要人文這種感性思維方式來進行催化,因為理性的路徑是鋪地板式的,依賴於事物基本形態背後的關係,而感性的思維基於直覺、想像力和美學,它由初心直指本意。

  「產品經理更應該依靠直覺和感性,而非圖表和分析,把握用戶需求。產品經理永遠都應該是文藝青年,而非理性青年。」 這是張小龍的體會。 總之,創新需要跨界,需要無界思維。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是一個消費者為王,產品為王的時代,極致產品是非常重要的成功法門,最近流行的極路由,創新電商裡面的野獸派,南昭食,等都是基於產品而形成傳播的典型。

  很多企業家它的思維定勢,總是關注政策,關注外部環境,卻不願意審視自己的產品。我最近投的一個信用卡項目也是如此的。很多人覺得信用卡這樣的領域哪裡還會有創新的機會,但是如果你的思維模式能夠下沉或者上升,局面就會不一樣,就會發現很多的創新點。在互聯網時代,免費可以成為一種商業模式,這在以前也是不可想像的。

  精益。這個其實大家都理解。 但我上次和一些企業家交流精益的時候,他們理解的精益是豐田的精益管理。這是兩個概念。

  精益體現在哪裡呢?有一個比喻,原來的人做產品的時候,就好像是聖母瑪利亞的登場,隆重而熱烈,企業千錘百煉,萬事俱備,然後,盛大的登場開始了,這種產品模式被成為「聖母瑪利亞模式」。

  但是,大數據時代是一個快速多變的時代,你企業辛辛苦苦做了調研,埋頭搞好研發,市場的機會已經變了,同時,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你也不知道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就要求你採用迭代遞進的模式,就像微信一樣,先上一最簡單地功能,在用戶的使用中不斷迭代開發,你看,微信現在是5.0版本,一點點遞進。 這點對傳統行業的企業家特別重要。

  企業的融資也需要精益,不要一口氣拿到多少投資,而是要制定清晰的計劃和模型,先拿到錢是關鍵,以這階段到一下階段的模型為基礎,要多少錢,能做到怎麼樣,下一階段可能的估值等,進行迭代融資。

  我講最後一部分,媒體化。 我之前給投資的企業做培訓的時候,講過一個觀點,「牛逼產品背後的媒體屬性」。

  首先,我們要打造一個極致的產品,不管是具體的產品,還是互聯網的APP或網站,不管是面向B還是面向C,極致產品是關鍵。這裡說的極致產品是基於極致的性能,能夠真正抓住用戶的痛點,癢點或興奮點。用戶的需求其實是人性的需求,人性說到底就是貪婪、恐懼和懶惰。張小龍在設計微信的時候,用的非常純熟,它是抓住性和暴力,大家體會一下打飛機這個復古遊戲就知道了。投資也是這樣,就是在恐懼和貪婪之間找平衡,巴菲特之所以成為大師,就是平衡得比較好。

  牛逼產品為什麼會形成自傳播呢?

  1、極致的性能2、是它具備強大的情感訴求,因為情感訴求才能和用戶相通,才具備傳播的可能性3、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主權形成,媒介壟斷被打破,每個人都是媒體人,傳播不再是一個手藝活了,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是自己特定圈子的信任代理,不管你的粉絲圈有多大,都是你的影響力的顯現,這樣真正實現了去中心化,口碑的價值才真正體現出來了。像Roseonly、野獸派、南食召、極路由等產品都是因為背後的情感訴求,而具備了媒體屬性。

  以前德里達等一干哲學家講解構主義,主要還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有了互聯網,才讓商業領域真正形成解構。最近碰到一個做批發的網站的企業家,讓我參加他們聲勢浩大的新聞發佈會,心裡就很詫異。傳統企業有這個想法和做法很正常,但互聯網企業用這樣的方式來傳播問題就很大。

  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思想,最核心的一句話就是:市場即對話! 消費者和用戶是不願意和一個推銷員,一個搞宣傳的人對話的。馬化騰經常深夜潛伏在QQ中,體察用戶需求。 對話的意思是,你和用戶之間是平等的,對等的。而不是宣教式的。羅振宇有一句話很牛逼:一切產業皆是媒體業。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呢?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時代,沒有跨界能力和無界思維,互聯網對你來說充其量只是一個工具,它屬於你的就是那一點點功用;只有你是屬於互聯網的,它對你來說才是一個具有無限發展空間的美麗新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60

孵化網紅:揭秘背後的工業化生產邏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4/156043.shtml

孵化網紅:揭秘背後的工業化生產邏輯
吳俊宇 吳俊宇

孵化網紅:揭秘背後的工業化生產邏輯

網紅的背後,已經呈現出了一個複雜的產業鏈條。

黑馬說

在過去,“網紅”這個詞一直都偏向於貶義,在今天網紅的意義則完全不同。2016年眾多網紅借助手機直播平臺逐漸浮出水面且大紅大紫。這看似只是偶然事件,其實存在必然原因。

文|吳俊宇

2016年,在創投領域最火的兩個詞恐怕就是網紅和直播。網紅常年都有、直播也早就存在,而恰恰是今年。網紅和直播的結合讓娛樂產業散發出了一些新的元素。

在線直播之所以如此火熱與直播條件的成熟密切相關。4G網絡的普及、智能手機硬件配置的提升都是其重要的推動因素。伴隨網絡直播秀場逐漸向移動端轉移,基於全民直播時代的秀場娛樂平臺,其內容形態也正在呈現出野蠻生長態勢。而在在線直播迎來火熱的2016年,網紅背後的孵化器、推手的作用功不可沒。

網紅的背後,已經呈現出了一個複雜的產業鏈條。包裝、助推、商業化等環節環環相扣,網紅孵化器、經紀公司承擔起了助推網紅的重要作用。

網紅背後有推手:1個網紅6個人支撐

在過去,“網紅”這個詞一直都偏向於貶義。芙蓉姐姐、鳳姐等人都是知名網紅,她們以出格的言論、大膽的作風一炮走紅,被社會所認知,但又不被主流社會所認可。而小網紅們則是默默無聞,在淘寶上經營著自己的女性生意。

網紅在今天的意義則完全不同。2016年手機直播平臺爆發,移動互聯網催生泛生活類直播、秀場娛樂,映客、花椒等一系列在線直播平臺紛紛崛起,網紅經濟在這種過程之中也逐漸浮出水面且大紅大紫。

一個個網紅的走紅看似只是偶然事件,其實存在必然原因。網紅的背後存在大量推手。近年應運而生網紅孵化公司,將一些“單打獨鬥”的網紅聚集起來,進行公司化運營。

《每日經濟新聞》就曾經報道稱,自然產生的網紅由於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和運營團隊,一般在一兩周內就會失去關註度。因此,網紅背後必須要有一支專業的團隊為他們提供策劃推廣。1個網紅的身後至少6個人支撐。化妝、拍攝、文案策劃、產品制作等一系列的幕後輔助工作,都是由網紅背後的團隊來完成的。除此之外,支撐網紅的團隊還會繼續培育新一代的網紅。

如果觀察仔細的話,就會發現,大早在2013年的時候,就有媒體爆料稱,鳳姐、獸獸、賈君鵬事件等均是這些網紅推手公司所為。只不過,當時的網紅更多是惡意炒作,不像今日更多是有著明確的規劃和明細的商業模式。今天的網紅做組成的產業的本質是內容創業的一部分,而非過去簡單的商業炒作。

網紅甚至在今天正在逐漸成為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勢力。網紅融入了時尚、社交、電商、社群等各個因素,網紅本人都自帶光環和流量,甚至能夠實現精準的定位和覆蓋,讓內容、傳播、消費這樣一條產業鏈集於一身,極大地簡化了運營、營銷流程。

這樣一個網紅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成本。按照媒體公開報道,一個網紅的養成所需成本約為數十萬至數百萬不等,在培育到一定階段時候便會根據實際情況展開盈利模式的探索。或是淘寶電商,或是演藝經紀等等。如果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網紅的培育就像豬仔養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必須要出欄一樣,這樣經紀公司才能收割紅利。

工業化生產網紅:Papi醬也能批量化生產

在今天最典型的網紅就是Papi醬。作為Papi醬投資人的羅振宇此前在“羅輯思維”節目中就曾談到過,Papi醬帶來的流量價值、電商影響都是常人無法想象的。Papi醬走紅之後,Papi醬團隊也曾就稱,要正式組建papitube,批量化生產Papi醬。

一個Papi醬的能量就已經達到了2200萬,一群小Papi醬雖然很難複制Papi醬的成功,但其背後的價值卻是無法忽視的。

事實上,批量化生產Papi醬的方式早已經不新鮮,國內外早就有人用這種批量化生產的思路來展開自己的嘗試。

早在2007年的時候,Youtube推出了Youtube partners這樣一個欄目,這基本就等於是今天優酷上的自媒體生產視頻,和優酷官方進行流量分成的模式。只不過,Youtube拿55%的大頭,內容生產者只能拿45%的小頭。也正是如此,當時美國冒出了一批內容創作者,建立自己的頻道,尋求自己的影響力。美國的第一批網紅也就是誕生在這樣一種環境之中。美國網紅憑自己在Youtube上的曝光,展開infuencermarketing(影響力營銷),通過自己的光環來幫助產品做廣告,也正是如此,構成了最早的網紅經濟。

為了讓網紅們持續的創造內容,幫助他們完成內容創作,產生集約化的效應。美國在當時出現了一些網紅經紀公司,也就是所謂的MCN,其中比較有名氣的一家叫做Makerstudios。這些MCN為網紅們提供資金、道具、辦公場所進行內容創作,甚至還幫助他們展開營銷和渠道探索。

到了中國之後,網紅經紀公司學習了美國相關公司的做法,但花樣也變的更加繁多。位於上海的沐田網絡科技(也就是MJ娛樂)比較有代表性。MJ娛樂出了常規的造星手段外,也在通過自制綜藝節目、網遊賽事運營直播、網絡影視劇,以及和花椒、映客等直播平臺合作的方式拓展產業的想象力。

對於網紅經紀公司而言,造星能力強還會帶來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較強的“捧紅”能力正在讓MJ娛樂成為網紅的首選平臺。這種良性循環也使得眾多互聯網名企與其產生更多流量、IP以及品牌方面的合作。也正是構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條,MJ娛樂還在近期獲得了A輪融資,準備借助資本的力量展開新一輪的擴張。

除了MJ娛樂以外,國內還有多個“網紅工廠”,通過工業化生產的方式制造網紅。互聯網行業知名自媒體丁辰靈等都已經投入了制造網紅的大產業之中。

目前根據主流觀點來看,中國的網紅產業鏈雖然其實比美國起步要晚,但產業鏈的複雜程度和變現方式都遠比美國要豐富。加上網紅已經成為了一個新的流量入口,中國的網紅產業正在迅速騰飛。

網紅工廠未來何在:IP化、垂直化或是方向

中國網紅產業鏈的複雜程度和影響力在融資、拍賣後的Papi醬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中國過去的網紅產業鏈其實比較簡單。當時還是在YY時代,秀場娛樂平臺網紅主播多以身材、姿色、才華出位,贏得瘋狂“金主”追捧,加之工會組織和經紀公司包裝,成為網紅主播。這個時候,網紅往往是玩票性質,自己撈一把就夠。但到了今天的環境之中,網紅產業鏈還可以做到更專業、更複雜。

根據易觀智庫的《2016年中國秀場娛樂市場專題研究報道》指出,在今天的大環境之中,隨微信朋友圈、微博、秒拍等新媒體平臺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 渠道的打通,加之眾籌、打賞模式的出現,網紅利用流量變現的閉環通路已打通。除此之外秀場娛樂直播的本科和碩士及以上用戶占比為24.4%,秀場娛樂的多元業務拓展,教育、財經、證券等多樣化內容也正在逐漸豐富起來。

也正是如此,在這種環境下,網紅工廠其實可以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也可以逐漸形成三條道路,展開盈利模式的探索。

首先是常規模式。網紅主播可催生會員購買、演藝經紀、淘寶電商等多元變現模式。這條道路相對較為明確,也比較常規,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娛樂直播平臺或是經紀公司正在嘗試的一條道路。

第二個則是網紅主播的IP化。IP化意味著高人氣、高流量和高平臺粘性,Papi醬是典型的IP,而網紅主播也正在日漸成為秀場娛樂平臺優質IP。網紅主播的IP化很容易會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成為IP之後,接下來的自制綜藝節目、網遊賽事運營直播、網絡影視劇也很容易一炮而紅,並且持續帶來紅利。目前MJ娛樂也正是在朝這個方向發力。

第三則是深度垂直運營。網紅背後的IP價值不菲,每一個網紅有需要有著專門的領域,對其深度挖掘和包裝,以此適應相應領域的需求。比如說,網紅工廠可以針對體育、電競、脫口秀乃至是教育、財經等各個方向培育出屬於自己的優勢網紅,並且逐漸形成IP,這樣所構建出來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將會非常明顯,也容易在垂直細分領域獲得 更多的發展空間。

(本文投稿作者吳俊宇,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轉載請保留版權內容。)

網紅 工業化 邏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468

工信部發布《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 部署7大任務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近日,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深入推進《國務院關於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信部規〔2016〕333號,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以激發制造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為主線,部署了構建基於互聯網的制造業“雙創”新體系、推廣網絡化生產新模式、培育平臺化服務新業態、營造跨界融合新生態、普及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發展智能裝備和產品、完善基礎設施體系等7大任務,明確了制造業“雙創”培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企業管理能力提升、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工業信息安全保障等6項重點工程,圍繞實施機制、財稅金融、標準體系、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提出了5項保障舉措。《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方向、重點和路徑,將推動“兩化”融合工作邁上新臺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38

專家:我國食品工業化程度不足20% 食品生產處於作坊階段

日前,在第二屆“互聯網+”食品工業創新發展峰會暨全國食品工業品牌大會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分析了我國食品工業“十三五”時期發展趨勢。

他表示,食品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產品要從低端邁向高端,從大眾走向個性化。目前,我國食品工業化食品不到20%,很多食品生產還處於作坊階段,提升空間巨大。當務之急是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做好高品質的產品。互聯網時代,食品企業若能抓住機遇,有望誕生行業“獨角獸”。

作為“第25屆中國食品博覽會暨交易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次會議以“食品工業‘三品’戰略與互聯網融合”為主題,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若幹意見》(國辦發〔2016〕40號),推動“互聯網+”與食品工業深度融合,促進食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此外,近期工信部在食品行業的工作重點可以概述為“三個全面推進”和“兩個率先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解釋稱, “三個全面推進”是指,在食品工業行業全面推進“三品”戰略的實施、全面推進食品行業的誠信體系建設和全面推進食品行業質量檢測能力建設。“兩個率先推進”是指,指導企業率先推進智能制造和率先推進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本次會議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和中國食品博覽會組織委員會聯合主辦,湖北食品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武漢食品工業協會承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220

工程師伙拍設計師 冀再工業化非空談

1 : GS(14)@2018-02-27 08:03:32

【明報專訊】與一般大學畢業不久即創業的青年相比,陳浩文和郭志明的資歷可說豐富得多。陳浩文擁有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學士學位,以及城市大學設計及科技學士學位,曾當大約10年玩具設計師,以及大約10年電子消費品設計師。

擁逾10年工作資歷 獲科技園資助

郭志明則是機械工程師,擁有20多年經驗,曾在香港、內地和亞太區多個行業的公司工作,包括基建、污水處理、石油化工、油氣、核電廠和石化電廠等。由於以往工作經歷,兩人希望香港這一波談再工業化,真的能夠做出成績,而不是繼續全部倚賴金融和地產。

兩人在2016年12月正式成立公司,公司的英文名稱為KiLax,取其與Keyless的發音相近。去年11月,該公司成為科技園的培育公司,至今兩人已累積投資了數十萬元,近期已有一名天使投資者有意入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07&issue=20180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0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