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優酷總裁力挺、梅克爾也按讚的「最熱血」節目 素人壯遊如何締造四億次感動點播


2014-10-06  TCW  
 

 

「侶行」,在中文辭典中是個不存在的詞,但自從去年優酷網推出《侶行》這檔自製節目,其背後「相伴而行」的概念,正在中國各地擴散,影響更多人,改變人生態度,勇敢踏上心中掛懷多時的旅程。

撰文‧鄭淳予

「互聯網帶給我們一個嶄新的時代,但我們都成了可恥的低頭族,朋友越多的時候,越是孤單,難得朋友見到面,見了面點完餐,就各自泡在手機上招呼各自的朋友。真正面對面的感受被遺忘了,我們也忘記這個世界長什麼樣子。」發出以上感性慨嘆的人,不是趕不上新時代的老企業家,也不是批判社會風氣的老教授,而是年僅四十歲的優酷總裁魏明。他能坐擁「全中國最大視頻網站」,全賴每天一.二億名網路重度使用者的「愛戴」,但他卻帶著這番讓人意想不到的情懷造訪台灣。

魏明來台短短三天行程,國內影視圈重量級人物都和他見面,外界也期待他能讓兩岸影視合作有更寬廣的未來。但是,九月二十六日政大一場魏明與知名製作人王偉忠的對談,魏明沒談視頻網站的未來,開口卻先講起一對中國夫妻的故事。

無敵伴侶

平凡卻動人,打敗《星星》原來,這對外表看來平庸的素人夫妻,是近來在中國暴紅的一對無敵伴侶,他們兩人在二○○八年發願,要用十年完成他們的另類「壯遊」。結果,計畫才走一半,他們自拍上傳的旅行紀實就被優酷網相中,並主動提出合作,將他們的旅程拍成戶外實境秀節目,名為《侶行》,這也是優酷網的第一檔自製節目。

「很高興能帶著優酷最重量級的節目來到台北。」魏明自信地說道。說是「重量級」節目,的確不誇張,《侶行》自去年六月在優酷網播出第一季就轟動,目前進行到第二季尾聲,觀看人次已達四億。

在中國知名社群網站「豆瓣」搜尋關於《侶行》節目的評價,網民給了九.四分的高分。雖然沒有縝密的「劇本」,但扣人心弦的程度,還略勝精雕細琢的《後宮甄嬛傳》(八.八分),及風靡亞洲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八.五分);雖然沒有俊男美女,《侶行》的受歡迎度,卻高過同樣也是實境節目,但有偶像明星加持的《爸爸去哪兒》(九.二分)。

互聯網顛覆產業的遊戲規則,影視節目也不例外。王偉忠說,視頻的出現讓有創意的節目出頭,素人也能當節目製作人。而優酷魏明相中這對夫妻當作自製節目的處女作,令人好奇這對素人的魅力何在?

故事的男主角張昕宇,綽號「二百七」,因為他是位體重達二百七十斤(約一三五公斤)的大塊頭,他在六歲那年,就認識女主角梁紅。兩人從小住在北京市二環外同一條街,一個街頭,一個街尾,古詩〈長干行〉所描述「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用來形容他們再貼切不過。

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梁紅笑吟吟說:「老張從小就是我的偶像。」為什麼呢?因為張昕宇真的非常與眾不同。

年輕土豪

什麼生意都做,賺好幾桶金「我爸是經商的,我從小就有個觀念,做生意就是賣別人想要、但不容易買到的東西。」張昕宇在就讀初中時,有天騎單車發現一處批發市場,便買了一批便宜的「太空杯」,再賣給學校,作為送給全校老師的教師節禮物,一口氣賺了六百元人民幣(以下幣值同),當時老師的月薪只有兩百元。

初中就展現靈活的生意頭腦,張昕宇甚至是全校第一個擁有「大哥大」的人(這支罕有的「大哥大」後來當然送給梁紅)。

出社會後,小兩口一起做過各種生意,開過小吃鋪、擺過冷飲攤、賣過羊肉串、承包過公共廁所、打掃過街道,經營過的「事業」不勝枚舉,他們甚至在二十歲出頭,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百萬。

「那時我看到崇文門市場外排隊買豆腐的長長人龍,就想:不如我來賣做豆腐的機器?」張昕宇回憶,他每天躲在人潮中,伺機觀察豆腐攤使用的製豆腐機,有機械天分的他,最後只花四萬元就做出要價十七萬元的「製豆腐機」,成功大賺一票。

兩人發了財後,開心地跑了幾家銀行,把賺到的一百萬元全領出來,在家裡對空撒鈔票慶祝,但樂極生悲的事馬上來了。有人檢舉他們使用的鍋爐未經登記,是非法使用,一夕間,賺來的錢全被重罰回國庫。

走過這遭暴起暴落,梁紅豁達地振奮張昕宇:「我們從零開始吧,以前也是這麼走過來的!」接著,他們繼續做首飾加盟、機械貿易,不到三十歲,已稱得上所謂的「土豪」。

「平日騎馬、打高爾夫,出國旅遊也買名牌包奢侈品,有年Audi(奧迪)出了新款車,我們一人買了一輛。」張昕宇說,常有人問他們是不是「富二代」,他總自豪地否認:「我還沒出世的孩子,才是富二代。」

盤點夢想

川震救難,體悟「做自己」○八年,汶川大地震改變了他們。當時張昕宇與朋友們組成一支救援隊深入災區。「我的營救據點在一間國小,操場堆滿了孩子的屍體,一位爸爸看我手上拿著鑿岩機,請我幫忙挖出他女兒,我一面挖,他一面跟我說著女兒生平所有的事,終於挖出來,人已經死了。」從沒掉過眼淚的張昕宇在那時當場號啕大哭。

「他從汶川回來後,陷入一段長時間的低潮,脾氣暴躁、靜不下心、難以入睡。」梁紅回憶道。「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這是張昕宇回到北京後一直放在心裡的一句話。「後來,我們決定不做生意了,要做自己!」他說。

兩人花了好長一段時間重新思考小時候的夢想——「我記得我說過要在南極跟你結婚。」「我一直想去離家很遠的地方。」兩人把從小到大天馬行空的念頭,全攤開來想了一輪,這才發現,曾經富裕並未讓他們擁有行動力,小時候的「幻想」,全被成年後追逐金錢的「痴想」給取代。

○八年,他們規畫一段長達十年的「旅行」,「我想親眼看看這個世界,更多我所沒看過的角落。」張昕宇先把自己手上的兩個事業獲利了結,陸續回收一千五百萬元,作為這趟「壯遊」的準備金。

第一階段,他們挑了四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旅遊地點——「世上最冷村莊」奧伊米亞康、「仍活躍的活火山」馬魯姆火山、「槍林彈雨的海盜故鄉」索馬利亞、「一片死寂的核災之城」車諾比,「這些都不是常規旅行,很多是探險行程,要達到某些目的。」梁紅解釋。

比如,張昕宇垂降至馬魯姆火山口下,不僅拍攝熔岩湖的熊熊烈焰,也測量各項物理數據、採集火山樣本,捐贈給國家火山研究中心做研究。

「探險和冒險的不同,就在於準備。」張昕宇說:「我非常怕死,所以我做萬全的準備,身為一個處女座,我腦子裡隨時有四、五個配套方案。」他們第二階段的旅程自去年七月開始,駕駛帆船從上海出發,航行地球大半圈,完成在南極結婚的目標。張昕宇自豪地說:「我可以在航行途中任何一點辨別頭上有哪幾顆衛星,遇到緊急狀況,哪幾顆可以救我們。要是梁紅肋骨斷了穿刺肺部造成氣胸,我也知道怎麼急救處理。」今年二月,他們歷經七個月的航行,終於抵達南極,也實現了小時候的「幻想」,四億名網友共同見證他們的婚禮,德國總理梅克爾甚至捎來祝福:「愛情不是終日相視彼此,而是共同瞭望遠方、相伴而行(引自《小王子》)。」張昕宇有感而發,一位「錢太多」的朋友成天嚷嚷不知要買哪一輛名車,看了他們的旅遊紀實後,竟放下物質雜念,到肯亞為落後地區蓋房子。「很多人因為我們而改變自己的時候,我就覺得,哇,天啊!」梁紅接腔說:「我們不知生命的長度會有多長,但生命的寬度是自己走出來的,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侶行》節目製作人、優酷網副總裁李黎略顯激動地說:「我即使已經與他們合作,每次聽到他們講旅程中的故事,還是會掉眼淚。」這對相伴而行的伴侶或許平凡無奇,但正是這種與常人無異,卻充滿無限可能的「平凡」,感動了無數網友。「我們倆,一加一等於一。」專訪尾聲,他們異口同聲地說。

魏 明

出生:1974年

現職:優酷網總裁

經歷:優酷營運副總裁、

搜狐總裁特別助理

梁 紅

出生:1979年

現職:素人探險家

張昕宇

出生:1977年

現職:素人探險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6

你的假牙、梅克爾座車 都是它們的生意

2014-11-17  TCW
 
 

 

雖然許多人說不出列支敦士登有哪些知名企業,但它們的產品和服務,卻深入名人世界與你我生活。

德國總理梅克爾座車的駕駛系統來自列國的汽車零組件製造商ThyssenKrupp Presta;冬天到了,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使用的暖氣,來自列國的暖氣系統製造商Hoval;搖滾名團AC/DC的演唱會上,一定會用到Neutrik的連接器;台北一○一大樓、杜拜塔、北京鳥巢的建築工地,見得到喜利得(Hilti)的鑽孔機。台灣牙醫師最愛用的補牙材料和活動假牙,則來自該國全球第二大牙材製造商義獲嘉.偉瓦登特(Ivoclar Vivadent)。

這些產品是構成元件,並不起眼,通常隱藏在生產或服務流程價值鏈的後方,但到終端產品或終端服務,已經無法辨認出它們的存在,這也是歐洲管理學大師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所定義的「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

「隱形冠軍」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市場地位是全球前三名或該洲第一名、全年營收低於五十億美元,以及知名度低。

根據西蒙的研究,二千七百三十四個隱形冠軍中,有五六%在德語系國家;其中也包含列支敦士登;「專注、國際化和技職教育,是讓德語系國家成為隱形冠軍大本營的原因,」西蒙接受本刊訪問時說。

列國是德語系國家中最小的,五十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占了九七.五%;「小」同時也造就了該國企業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特色:更彈性、更專注。

從最靠近身邊的台北捷運、台灣高鐵、台北一○一、高雄捷運,到日本新幹線、杜拜塔,全球重要建築的建地,一定見得到喜利得的紅色工具箱。

製造業,只能做產品嗎?鑽孔機公司,「賣服務」登上百大創新

它是列國最大的雇主,專做營建業中不可或缺的鑽孔機和固定工具;在這個領域裡,它們是全球市占率前五大的公司。創業超過七十年,它只做跟「打洞」相關的產品,每年更新或推出全新產品達一萬項。公司的口號是:「每個洞的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Every hole has its own story)。

十月三十日這天,我們走進這「紅色巨人」位於向恩自治區(Schaan)企業總部,總部一樓大小約跟台灣一間汽車展示中心相當,高度只有三層樓,低調的原因之一是,該國規定建物高度不能超過樹。

二○一一年,喜利得被路透選入「全球一百大創新企業」,破壞式創新提出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曾在《哈佛商業評論》中分析,認為該公司將傳統工具只販售商品的生意模式,轉型成服務導向的製造業,甚至被列入「十大不可不知的創新生意模式」中。

將冰冷的鑽孔機公司轉型為人性化的服務平台,靠的就是「彈性」;彈性落實在執行面,包括直銷式服務和出租工具機兩大特點。全公司二萬二千名員工中,有三分之二是業務員。

電動手工具很重,完全得靠工人徒手控制,但擊釘器火力強大,客戶和員工容易因使用不當產生人身意外,但是過輕、火力較弱的機器又無法鑽出快速、精準、少灰的高品質洞洞。最好的方法就是派專人指導正確使用方式,以兼顧安全與品質,於是發展出迥異於同業的直銷策略。

從一九八○年代起,建築工具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市場出現低價競爭。喜利得逐步調整銷售策略,最終將賣斷產品改成出租,客戶可以選擇購買產品,或者每月繳納較低的租金,在使用期間用到最需要的產品,也不用囤積舊道具。

為此,它花更多時間說服客戶「買套裝服務」而不是「單買產品」,準備更多零件,並提供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修繕即時服務和使用紀錄。

「喜利得將客戶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壓力轉化成收入,創造出全新獲利模式」,克里斯汀生如此評論。

高檔牙材商,兼當全球牙醫教練

我們來到萊茵河谷,群山環繞間,這裡坐落著全球最大的假牙聚落,同樣上演製造業卻賣服務的故事。

偉瓦登特在八十年前落腳此處,從一顆陶瓷義齒開始,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的牙材製造商。後來吸引了其他假牙相關企業到此聚集,旅遊書《寂寞星球》中寫道:該國在全球假牙市場,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市占率。

該公司設有兩個教育訓練中心,為全球牙醫師和牙技師提供免費課程。教育中心內部的專業設備、座椅高度,全部比照真正牙醫診所,甚至配備裝有假牙的模擬人形,供牙醫實際演練,每天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專業人員來此上課;我們採訪當天下午,便有一組韓國牙技師來上課。

銀行業,不能只有一種客戶?專攻富人服務,規模直追臺灣銀行

嚴格說來,金融業並不符合《隱形冠軍》的標準,但,列支敦士登的金融業除了全年營收超出五十億美元,另外兩個標準都達到了。列國的銀行專攻金字塔級的私人銀行業務,知名度低,一般人根本說不出該國有什麼銀行。

沒名氣、高貢獻度的關鍵因素,是因為專攻私人銀行業務,正是西蒙所提:「典型的隱形冠軍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耕耘一種市場。」

LGT皇家銀行是全球最大單一家族持有的私人銀行,去年被《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選入全球五十大最安全的銀行中,唯一一家純私人銀行。其管理資產約合新台幣三兆七千億元,規模直追臺灣銀行總資產。

要專注,得先去除經營上的雜音,LGT的做法包括:

去除股東雜音。有別於歐美大型金融機構,列國皇室是唯一股東,業務經營者也由攝政王子的大弟負責(採世襲制),直接向董事會負責,也沒有公開上市。老闆、經營者合一,公司是用自己的錢投資,不是玩別人的錢,排除股東和業績壓力。

香港LGT皇家銀行高階主管王偉琪曾在高盛證券服務十年高資產客戶,她認為,結構不同、對待客戶的方式完全不同;「當公司是上市公司,對經營者造成很大的壓力,被迫創造更高的業績,結果是想辦法賣東西給客戶,沒辦法真的為客戶著想。」

去除業務部門競爭的雜音。除私人銀行,LGT集團沒有投資銀行、消費金融和企業金融其他業務部門,「有投資銀行一定會設計結構商品賣給客戶,」LGT集團主席菲利浦(Prince Philipp)說,「這會和客戶的利益互相衝突。」

去除客戶和大股東競逐利益的雜音。皇室家族同時把資產放在銀行裡,客戶可以跟大股東、經營者做同樣的投資;這個投資稱為「皇室組合」(The Princely Portfolio),目前規模約為十億美元,其中皇室資產約占三億八千萬美元;開放給客戶投資十年,每年平均報酬率八%,沒有一年賠過錢。

「用自己的錢投資,不可能落跑;肥貓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菲利浦強調,「我們跑得是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專注,才能跑馬拉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74

梅克爾、桑伯格 自信背後的秘密

2014-12-22  TCW

 

臉書營運長桑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出版《挺身而進》的一年以前,告訴我們:「直到現在,我有時依然會一早醒來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不確定自己是否該待在這個位置。」我們兩個跟她一樣,多年來把自己的成功歸為僥倖,或像電影《慾望街車》的女主角白蘭琪那樣,把成功歸於「陌生人的好意」。我們不是存心貶低自己,而是相信事情確實如此。畢竟,我們何德何能可以爬到現在位置?

如果向學者專家請教樂觀的定義,得到的答案幾乎如出一轍。然而,我們發覺信心是另一回事。總的來說,信心似乎神秘難解,在我們決定深入探究以後,得到的結論有時出乎意料。信心並不完全源自內心,也不必然跟自尊有關。最驚人的是,成功跟信心比較有關,跟能力比較無關。

我們是媒體工作者,有幸採訪全球頂尖人士,看見信心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前途。

她的從容來自勇敢練習拉加德告白:我得硬著頭皮才敢發言

在華盛頓某間雅致的餐廳裡,克莉絲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迎面走來,她身高一百八十公分,一頭白髮,穿著高雅的暗色花呢套裝,散發自信光輝,其他客人認出她的身分紛紛轉頭過來致意。拉加德擔任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總裁,是全球最有權勢的女性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一百八十八個成員國,職責為穩定全球金融體系,向特定國家提供資金借貸,協助需要的國家進行金融改革。簡單來說,她十分忙碌。

她在由男性主宰的組織擔任最高職位,利用強大力量施壓企業老闆與各國元首,要求他們讓女性擔任要職,背後原因不在於符合政治正確,而在於促進全球經濟。也許是天時地利人和,時任法國財政部長的她,正努力對抗全球金融風暴,而當時的總裁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很可能參選法國總統,卻被指控背著才貌兼具的妻子在外偷腥。

拉加德注定是重整旗鼓的最佳人選。她上任後,憑藉理性作風妥善協調,展現過人才智,協助全球度過金融危機,減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內部風波。

我們跟拉加德本人碰面時,著迷於她的貴族風範;優雅濃密的白髮襯托臉龐,有女人味但不過頭。她客氣的自我介紹,眼神專注銳利,然後微微一笑。跟我們侃侃聊起兩個成年兒子時,她迷人又直率,還說自己寧可在華盛頓騎車而非開車,也大方聊到遠距離交往中的法國男友。

她在法國出生長大,接受教育,高中畢業後在華盛頓實習一年。在巴黎取得法律學位後,決定在美國執業,因為法國某位律師事務所的老闆告訴她,在法國不會有人想跟女性合夥。十五年內,她不僅成為總部設在芝加哥的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的合夥人,還當選該事務所的首位女主席。

她品嘗著烤鱒魚與菠菜,回想一路層出不窮的自我質疑。「報告或發言常讓我緊張,有時候我要硬著頭皮把手舉起,否則永遠發不了言。」除此之外,雖然她常跟全球最有權勢的一群男士開會,要求他們改變做法,但依然會擔心意料之外的狀況。「我必須深入內心,費勁找出力量、信心、經歷和經驗後,才能提出某個論點。」

她的完美主義來自脆弱梅克爾的準備癖:方方面面了解,才不會被騙

為了克制心中的焦慮,拉加德總是做好萬全且過度的準備。誰跟她心有同感,知道這種做法有多困難呢?答案是跟她同處高位的少數女性——德國總理梅克爾。

「梅克爾跟我聊過這件事。」她跟我們透露。「我們發覺彼此有一個相同習慣。我們處理一件事時,會鑽進裡頭看、站在外面看、橫著看、倒著看,從歷史、科學、地理角度來看,試圖掌握一切,通盤了解,不想被他人矇騙。」我們把吃到一半的法式烤布蕾擱在旁邊,想像這兩位全球最有權勢的女性待在某個地方比對筆記,發覺彼此都過度準備。接下來拉加德主動說出一個多數男性不會有的想法:「不知為何,我們認為自己的專業能力不足以了解全局。」「這當然跟信心有些關係,」她聳一聳肩說,「所以才需要過度準備,反覆演練,確保自己通盤了解,不會犯下絲毫錯誤。」這會是個問題嗎?我們問。「這個嘛,」她開玩笑說,「這很花時間。」

拉加德一方面展現令人驚豔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反映完美主義帶來的威脅。儘管拉加德有脆弱的一面,表現依然自信滿滿,值得效法。

然而,這個矛盾使我們苦思數月之久。我們跟她共進晚餐時,她剛開完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舉辦的年會。她笑著說其中一場會議是關於女性日漸提升的經濟地位,與會人士包括許多傑出女性,例如她的好友,臉書營運長桑伯格。

「現場只有一位男性,真是辛苦他了。他一直想表現,但大家都想聽主持人說話,加入討論時會先跟她示意,但他完全不管,對主持人置之不理,想發言就發言,在會議裡顯得很沒禮貌。」那段插曲讓她想到女性不見得要按照男性的規則。 「既然當女性比當男性有意思,為什麼我們要壓抑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我一向都說我們不該處處模仿男性。」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但我們當下並沒有完全領會箇中含義。

她的出色來自接納不一樣首位軍火工業女總裁:「我與眾不同」拒當乖乖女

「我向來與眾不同。」坐在我們面前的嬌小金髮女士說。她穿著粉色衣服,笑容可掬,辦公室用花朵圖案布置得柔和舒適,但我們湊近察看時發覺這些擺設是由武器碎片做成。哈德森時常打破常規,是首位帶領國防工業製造商的女性,在擔任英國航太系統公司的執行長之前,是國防工業「通用動力公司」的女總裁,在佛羅里達大學工學院就讀時,她是班上唯二的女生,在高中則是首位選修工程圖學的女生。哈德森樂於與人不同,但並不代表她一路走來十分輕鬆,尤其是她在這個陽剛的產業感到分外孤立。她以一貫的直率態度開玩笑說:「畢竟我們是搞軍火跟坦克的。」

每個功成名就的女性都與別人不太一樣。我們可以憎恨自己的特別,然後自我折磨、設限,或者也可以選擇擁抱自己的獨特,引以為傲。越早學會冒險展現自己獨特的一面,日後越能在緊繃的談判中維護自身的立場,接下男性同事愛爭取的耀眼任務,或者做出一般人認為乖乖女不會做的事情。

我們可以趁早教子女做自己,而不只求好表現。如果哈德森的父母只想要個普通的乖女兒,那麼他們應該早就期望落空。哈德森從小愛跟男生打籃球,不想跟女生跳芭蕾,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她說父母一向讓她做自己。她從來不在乎是否受人喜歡,只想受人尊敬,為此她也很感謝父母。更重要的是,當她碰到挫折,他們教她如何重新振作。

哈德森呈現出來的形象面貌多元又細膩,絕不只是男人堆裡的女強人而已。她直言不諱,一方面侃侃訴說她在專業領域有多能幹,一方面樂於提到她在哪些地方有待改進(「多聽,少說」)。她甚至坦白聊起幾件人生憾事。哈德森以與人不同為傲。她只有一次順從外界期望行事,卻以失敗收場。「我大學剛畢業就結婚,主要原因是別人期望我結。我把姓氏改了,主要原因是別人期望我改。」她與丈夫結褵二十五載,離婚收場。她嚮往的說:「我好想改回原本的姓氏。」然而到那時為止,她也已在職場打拚二十五載。「我的姓名在這行很響亮,要改回去實在很難,而且有什麼理由改呢?」哈德森的坦蕩態度煥發自信光彩。

真正有信心的女性(也許該說真正有信心的任何人)不覺得有必要遮遮掩掩。她們就是這樣的人,有優點也有缺點,要是妳不喜歡,或覺得不該暴露缺點,那妳就搞錯了。她們冒險展露缺點,但絕對沒有因此無法成功,甚至反而更為成功:她們不只有膽與人不同,更有膽做自己。

(本文摘自前言、第一章、第五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83

鐵面梅克爾KO齊普拉斯 歐盟全面監管 希臘悲劇最終回:全民淪輸家

2015-07-20  TWM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都希望債權國可以減記希臘債務。原本以為,齊普拉斯握有民意籌碼又有專家加持,得以往他希望的結果發展,沒想到齊普拉斯反而跟債權國簽下更「喪權辱國」的條約。

撰文•乾隆來

一群窮鬼公民投票贊成不還錢,還要繼續挖別人的錢,最終的下場就是希臘。

從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七月九日星期四,提出第三次紓困方案申請,到七月十三日星期一的清晨,是歐元區成立以來最戲劇化、最漫長的四天。整個歐元區猶如洗三溫暖一般擺盪,多次觸及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極端底線,歐元區十九國的總理與財政部長,還有一大票歐盟官員、新聞記者徹夜未眠,幾乎重演美國在二○○八年九月金融海嘯的崩盤故事。

希臘脫歐的黑天鵝陰影,引發歐盟國家之間強烈的矛盾,甚至造成德、法、義等國總理意見完全相左,可能導致歐元崩解的疑慮。

評估文件「被洩漏」

掠奪希臘五百億歐元資產

歐元區十九國的財政部長多次開會,層級更高的總理級高峰會開開關關,休會再復會,德國總理梅克爾更與法國總統歐蘭德並肩協商每一個細節,最終丟給希臘總理齊普拉斯一份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條約,洋洋灑灑的四頁內容,每一個字都介入希臘的國家主權,其中最強烈的兩項,一是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內的債權人進駐希臘政府,嚴格監管財政與內政;二是提撥五○○億歐元國有資產作為抵押品,撥入民營化基金作為還款依據。

齊普拉斯沒有其他的選項,只能照單全收,暫時避免了被逐出歐元區的災難,如果他遵循歐盟的指示,後面還有高達八六○億歐元的紓困金會給希臘,但是紓困方案的相關法令必須在七月十五日之前,在希臘國會完成立法程序,還必須通過歐元區其他十八個國家的國會立法。通過之後,希臘的國家主權,將會大幅度交給歐盟加上IMF等債權人,希臘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

戲劇化的轉折在七月十一日,原本齊普拉斯提出紓困申請案後,法國的官員、義大利的總理都公開表達樂觀的意見,金融市場也以股票大漲來回應,但是到了周六歐元區財政部長會議召開之前,一份德國內部的評估資料卻「被洩漏」給媒體,內容只能用「驚悚」來形容,要求希臘提撥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作為抵押,並且直指希臘在勞動市場、國營事業民營化、金融體系、經濟結構改革等方面,顯然無法滿足債權人的要求,最後,德國的文件認為,若希臘無法接受嚴格改革的要求,就要讓希臘「暫時退出歐元區」(time-out)。

德國財政部長薛伯勒是有名的鷹派,一向對希臘無賴式地賴帳不假辭色,這個一八○度的大轉變,讓紓困談判立刻陷入極端衝突的陰影,對於德國提案的內容,連不在談判桌上的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曼,都以「羞辱希臘」來表達對德國強硬態度的不滿,隨後的歐元區十九國財政部長會議更因此陷入混亂。

希臘紓困案喊卡

接受德國﹁毒藥﹂,任其擺布在烏雲密布的談判桌上,遙遠北方的芬蘭又踹了一腳,芬蘭在Nokia霸主地位消失後,經濟也陷入困境,兩個月前才剛剛換上新的聯合政府,基礎還不穩的新政府,對於紓困希臘非常反感,特別是第二大黨新芬黨,在歐元財長會議之前公開嗆明,絕對不接受希臘提出的方案,否則芬蘭政府就得倒閣重選。芬蘭的強硬態度,讓需要「全體一致通過」的紓困方案立即面臨破局危機。

就這樣,原本被法國、義大利稱讚的希臘紓困案則被放棄,新的方案多達十二項,除了加稅、退休金改革之外,還包括將希臘的電力輸送網路民營化、將現有主辦公營事業民營化的組織TAIPED 「獨立運作」,把希臘統計局ELSTAT 立法獨立運作,當然,原本德國評估文件所說的提撥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作為抵押品,也明文列入,而且要求這批資產抵押給民營化的基金,基金的總部必須設在盧森堡。

最後,再加入債權人監管的條款,包括IMF在內的債權人重回雅典,監管政府的財政與立法,所有重大財政支用或是立法議案,都必須事先獲得債權人派駐的監管小組審核通過,等同於剝奪希臘政府的財政權。

德國提出的,的確是一顆難以下嚥的毒藥,希臘政府猶如割地賠款,淪為歐盟監管的殖民地。至於齊普拉斯喊得響徹雲霄的債務減記談判,歐盟說,「如果有需要再看看」。

此時,各國媒體都已經發現談判急轉直下,德國已經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準備,擺出「完全任我擺布,否則回家吃自己」的強硬態度,歐元財長會議一陣紛亂,大家都必須將德國提案拿回去討論,周六忙了一整天,會議沒有結論,只好將原訂周日上午的總理級高峰會議取消,繼續由財政部長琢磨,看看希臘能否吞下這顆毒藥。

一直到周日晚間,總理層級的高峰會議才重新召開,經過五個小時沒有結論的討論之後,梅克爾索性拉了歐蘭德,親自押著齊普拉斯開小組會議,梅克爾與歐蘭德雖然都已經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卻與齊普拉斯從深夜十一點鐘談到清晨三點,當所有媒體記者都已經東倒西歪時,梅克爾帶著勝利的微笑,回到高峰會議的會場,齊普拉斯已經屈服,原則接受德國提出的毒藥了。

現代版凡爾賽和約

如割地賠款,淪歐盟殖民地齊普拉斯帶著這份近乎投降的協議回到雅典,可以想見希臘內部將有難以接受的反彈。原本,齊普拉斯發動公民投票,鼓動人民投下反對歐盟提案「不」,他不斷告訴希臘人民投下「不」就可以支持他向歐盟談出更好的條件,結果卻完全相反,齊普拉斯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中,幾乎是被KO,拿回家的是一份喪失財政、內政、法律權力,幾乎等同於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和約。

這份戰敗和約唯一的好處,就是歐盟承諾將新借八六○億歐元的紓困金,以及希臘銀行可以開門營業、人民領得到退休金來吃三餐。

之前與齊普拉斯並肩作戰的前財政部長瓦魯法奇斯,就批評這份協議是現代版的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在一九一九年簽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和約,充滿了對戰敗國的羞辱,更為歐洲後來三十年的動盪埋下禍因。

瓦魯法奇斯在奧地利廣播電台的專訪中,甚至將這次的歐盟高峰會,比擬為一九六七年布拉格之春,他說,當年的布拉格危機侵略的坦克車,如今化為歐盟的高峰會,掠奪希臘五○○億歐元的國有資產。

作為歐盟負債比率最高的破產國家,齊普拉斯猶如丐幫幫主,明明已經山窮水盡,卻還能讓員外地主們陪他梭哈,任隨他開價。如今,最後一刻的審判日終於降臨,債主們翻臉逼迫希臘認罪,齊普拉斯帶著「災難」或者「無法挽回的災難」兩個難以下嚥的選項,回家面對希臘選民——那群欠了一屁股債的窮鬼選民。

希臘悲劇即將進入最終回,不論結局如何,希臘人民都是最終、最大的輸家。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希臘第3次紓困後續工作時間表

7/14(二)

日圓債務到期,金額116億日圓(約1億美元)

7/15(三)

希臘國會必須通過多項法案,具體推動紓困方案所承諾的改革

7/15(三)

希臘國會法案通過之後,歐元財長舉行電話會議,啟動第3次紓困相關的作業

7/15 ~

◆ 隨後歐元區19國召開會議,德國、芬蘭、荷蘭、奧地利等國需要召開全員臨時大會,其他國家也須完成既定的法律程序。法國國會是否能夠順利通過,將是總統歐蘭德的另一次信任投票,受到各國矚目◆ 歐洲穩定機制(ESM)召開委員會議,將原有的希臘紓困案,轉換為新的紓困案

7/16(四)

歐洲央行(ECB)貨幣政策委員會開會

7/17(五)

必須支付7100萬歐元國債利息

7/20(一)

希臘必須獲得臨時貸款,以償還歐洲央行的35億歐元到期款

7/22(三)

希臘國會必須完成民事訴訟程序(Code of Civil Procedure)修法與實施,同時完成金融法規的修改,並且確認500億歐元償債基金的立法

8/5(三)

必須支付IMF 貸款利息1.75億歐元

8/7(五)

10億歐元債券到期,必須借新還舊

9月中旬

19國完成第三次紓困案的法定程序,正式簽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7

動盪時局的守護者 梅克爾

2015-12-21 TCW

「梅克爾,自由世界的總理,從東德路德教派牧師的女兒,到歐洲大陸的實質領導者。」這是甫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二○一五年風雲人物的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該雜誌上被賦予的定位。

一五年的歐洲,飽受希臘債務危機、難民收容議題、巴黎恐怖攻擊事件等寒霜襲擊。風雨飄搖中,梅克爾展現了安定人心的力量與堅毅的氣魄,不僅領導德國走出新格局,更主導著歐盟政策風向球。

這正是梅克爾被選為年度人物的原因:「她勇於向德國要求了大部分政治人物不敢要求的東西。」當多數政治人物忙著討好和順從民意,梅克爾卻不輕易妥協,企圖帶領德國走向嶄新的政治高度,並讓歐洲成為一個更強的聯盟。

面對二戰以來最大難民潮,梅克爾用強悍的態度,揭示了新德國價值:「人道、慷慨、寬容」。即使面對國內反對聲浪,被迫減少難民收容人數,但她仍認為「恐懼滋養出來的社會,絕不可能有未來」,讓德國成為全歐洲收容最多難民的國家。

面對積弊多年的希臘債務危機,梅克爾堅定地要求希臘採行撙節政策,強硬作風惹惱希臘人,被譏為「撙節女祭司」,卻也穩住了歐元區這艘大船。巴黎恐怖攻擊事件之後,她承諾德國將出動戰機、巡防艦及地面部隊協助反恐,對於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採取和平主義的德國來說,是相當罕見的宣示。

被喻為鋼鐵娘子,梅克爾卻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展現堅定且溫柔的力量,成為一位為德國和世界造時勢的英雄。

撰文 / 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63

「推力」發威 全球棘手三大難題有解 桑思汀力倡 歐巴馬、梅克爾施政指引

2015-12-28  TCW

哈佛重量級學者桑思汀提出的「推力」,被喻為「大政府」與「小政府」之間的「第三條路」。在桑思汀眼中,無論是全球暖化危機、退休金引爆的財政難題,以及預防下一次金融風暴等方面,其實都有「推力」發威的著力點。

所謂推力(nudge),就像GPS一樣,把人引導到某個方向,但大家還是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走的路徑。」這套推力理論,二○○八年出版以來,全球熱賣七十五萬冊,被《經濟學人》選為年度好書,更在學術界蔚為風潮。而提出「推力」理論的,正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核心幕僚、哈佛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桑思汀(Cass R. Sunstein)。

難題一:全球暖化

節能減碳有誘因才能成功

現年六十一歲的桑思汀,曾在白宮預算管理局(OMB)底下的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任職長達三年。在政策推動上,他提倡「推力」,也就是,既不全然仰賴政府的管理和監控,也不認同完全交由市場決定;而是透過高明的選擇設計機制,來形成一股推力,協助人們做出有利的決定,或者促進人民參與公共政策。

這不僅成為歐巴馬施政的重要指引,英國首相卡麥隆和德國總理梅克爾也非常重視,紛紛設立「推力」政策小組,進行改革。

當前各國面對最棘手的三大難題,從全球暖化危機、退休金帶來的財政重擔,到金融風暴的導火線,其實都可以透過「 推力」 來進行政策改革,並以最低成本達到最佳效益。

十二月九日,桑思汀受邀來台訪問,適逢巴黎氣候峰會如火如荼舉行,各國領袖對排碳目標意見不合、僵持多時。桑思汀受訪時指出,想要減少碳排放,可以透過「 推力」 ,讓人們「自動」納入綠色能源的使用。

無論是風力、太陽能發電等替代能源,仍然相對昂貴。但在德國,政府透過市場誘因和政府補助,讓企業和住家都願意節能。「關鍵就在於,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讓民眾自願加入綠能行列。」如今,在德國家庭中裝置太陽能板,不但可享有政府補貼外,更象徵著跟得上流行。

推力用在節能減碳的另一項政策就是,提供消費者充分的資訊,讓他們知道各種產品對經濟和環境上的影響。桑思汀提及任職白宮時期,歐巴馬政府規定車輛必須貼附「油耗與環境標籤」,可強化民眾選購省油車輛的意念。

「這種標籤,讓消費者知道汽車所造成的經濟和環境效應,當人們看到較昂貴的成本、不環保等後果,他們會傾向選擇省油汽車。」桑思汀表示,類似的方法還可以延伸到其他產品如冰箱、空調、洗衣機及烘乾機等,只要提供同樣的資訊給消費者,就能形成一股推力。

桑思汀指出,即使有些美國人對節能減碳沒那麼熱情,但法規訂定後,卻成功讓汽車和貨車的碳排放減少了。「推力政策帶來顯著的改變,可說是過去二十五年來首見的。」桑思汀不諱言,「推力無法解決整體環境的大問題,但它可以成為政策工具的一部分。」比起綠能稅和補貼,採取推力原則不需要政府或消費者付錢,相對來說,是成本較低且更有效率的工具。

難題二:財政困境

應鼓勵人民「 自動」 儲蓄近年來,各國面臨的另一個危機就是,浮濫的退休金制度拖累了國家財政。從希臘、義大利等社會福利優渥的歐洲國家,到人口老化國家如台灣,各國政府無不苦惱如何籌措財源或削減開支。桑思汀認為,推力是提高退休金儲蓄的有效方法。

「讓人們願意存更多退休金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他們自動納入退休金儲蓄計畫,而且是在年輕時期就開始。」桑思汀指出,自動把民眾納入的退休金儲蓄制度,而非被動要他們選擇要不要加入,是運用推力的最成功政策。

很多國家都有強制雇主繳交的退休金制度,但桑思汀認為,這還不足夠,許多國家面臨財政問題,就是因為把退休金當作是社會福利,結果反而沒有鼓勵人民「自動」儲蓄。

所謂的自動加入,就是讓勞工和雇主都預設安排每月扣除一個百分比的收入、撥入退休金計畫,但可以在任何時候選擇退出。這種透過以退為進的手段,往往令人們更自動地儲蓄。

桑思汀認為,美國四○一K退休金計畫、英國「確定提撥」的退休金制度,就是運用推力的成功政策。

此外,澳洲也在進行退休金制度改革,計畫以「自動加入」作為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的指標。在台灣,個人帳戶制的勞退基金,也是採取「確定提撥制」的退休金計畫。

除了提升退休金儲蓄和環保意識之外,遏止下一波金融危機的發生,推力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難題三:金融風暴

借貸之前讓民眾知道後果

桑思汀指出,○八年金融海嘯的導火線之一,就是次級房貸泡沫破裂,美國政府為了防止危機重演,過去幾年推動了相當有效的金融改革,當中就運用了推力法則。

「金融海嘯後,我們成立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在消費者借貸之前,灌輸他們必須知道後果的觀念。」也就是,無論是辦理房貸、信用卡或預借現金等,在借錢之前,金融業者必須提供充足的資訊,讓消費者了解關於舉債可能發生的後果。

此外,美國在金融海嘯後也推動了一項大型法案,核心思惟就是進一步提高資訊揭露的透明度,例如結構複雜的房貸商品,金融機構必須揭露商品設計,讓消費者在選擇時不會被蒙騙。

「這就是推力,提供簡單易懂的資訊,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好的決定。」就連生活小事,包括團體溝通、子女教養等,也可以適時運用「推力」來順水推舟。

談到生活上的推力運用,桑思汀有位赫赫有名的妻子鮑爾(Samantha Power),目前是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被《富比世》選為一四年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他打趣說,「我的妻子是很優秀的談判代表,和她溝通時運用推力,是不太容易的事。」但在子女教養上,桑思汀認為,父母可以對子女適度輕推。桑思汀有兩個年紀尚幼的小孩,他透露,有時也會用推力原則來督促孩子們做功課。「每次開車到學校,我會告訴他們,我們要讀一些書,而其他孩子也是這樣的。慢慢地,變成一種習慣。當它形成習慣時,那是最好的推力。」

適用於子女教養

督促做功課同樣有效

同樣的,如果小孩總是逃避或做不完功課,桑思汀建議,可以規定他們每天某個時間點,例如下午四點,要求他們坐下來寫功課,「雖然它是強制的,但當形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形成推力。」雖然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但桑思汀認為,基本的推力原則,包括提供人們充足且透明的資訊、有一個簡單且便利的起點,並以社會規範來告知大眾等,在各國都能適用。大自全球暖化問題、金融危機,小至個人理財投資和健康計畫等,桑思汀提出的推力,已成為一種「促進人們做出最有利選擇」的解方。

推力可解決退休金難題

政策可巧妙制訂,讓勞工、雇主都願意提撥一小部分金額,

誘使人們更自動存錢

撰文 / 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1

當前考驗》一句「我們做得到」,官民百日大作戰 最大難民營現場 看梅克爾理想與務實的拔河

2015-01-04  TCW

三個多月前,梅克爾(Angela Merkel)看似熱血的突然宣布對難民大開放,舉世震撼,更有許多德人認為她瘋了。但一百天後,整體情況並未失控,德國各界因為她的決定而動員起來,短時間內安置了五十多萬名難民,比去年一整年還多一倍。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當難民數量是過去十倍……先挪出軍營安置,再由民間接手

在中東近年戰火下,越來越多難民湧入歐洲,但大多滯留在東南歐等邊境。二○一四年,向德國申請政治庇護的難民約十七萬人,已較前一年增加六成,二○一五年更在上半年就有超過十七萬名難民申請德國庇護,但這都不比梅克爾的一句話有力量。

二0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梅克爾在年度記者會上,一改她過去四平八穩、略嫌沉悶的演說風格,宣布德國將發揮人道精神,歡迎滯留在東歐匈牙利的難民入德,並說雖然困難,但「我們做得到(Wir schaffen das)。」她後來不斷重複這句話,也被德國語文協會選為年度十大用語,反對者拿它來當笑話,贊成者視為富於理想的宣言,而最受梅克爾這席話鼓舞的,則是數以百萬計的中東難民。

單單九月,德國就湧入十六萬三千名難民,十月超過十八萬人,十一月更達二十萬六千人,中東危機霎時成了德國的難民危機。

在九月的第一個週日下午,梅克爾召集內閣團隊,針對難民危機開會,分配任務。與會的德國內政部移民司司長賽茨(Norbrt Seitz)告訴《商業周刊》記者,過去內政部曾經有過一天之內接收一千名馬其頓難民的經驗,但近三個月的最高紀錄卻是一天來了一萬名難民。

因此,賽茨的優先工作,第一就是找尋安置地點,包括聯繫軍方挪出軍營;其次是找人手。

內政部編制一千五百多名公務員,其中約兩百名負責移民、難民事務,難以應付瞬間爆量的外來人流,地方政府也是人手窘迫。他們設法把退休人員找回來協助,也大量聘雇臨時人員。

政府人力不足,民間力量接手。「柏林參議院(即市政府)週五打電話給我的公司,說有八百個難民無處可去,我們趕緊在那個週末動員安排,由軍隊幫忙搭帳棚,週一巴士就載著第一批難民進來了,」德國社會企業Tamaja公司的公關人員馬利亞(Mara Kipp)說。

該公司受政府委託經營柏林目前最大規模的難民收容所,利用二00八年起停用的柏林Tempelhof機場裡,碩大閒置的停機棚。開張一個月,現已入住二干二百多名難民。

這裡曾是歐洲最大機場,也一度被納粹政府拿來當作軍火工廠。當年製造戰爭的場所,如今卻成為戰火下無辜百姓的避難地。亞洲記者團到訪時,收容所裡的難民正分批排隊,等著電腦拍照、換發電子門卡。包括台灣,許多亞洲國家收容難民(非法移民)的設施如同監獄,但德國的難民卻可在收容所自由進出,白天外出,晚上再回來睡覺。

發現:收容所像簡易的家!分房型、重隱私,入內須被邀請

世界十大會展場之一的柏林國際展覽中心,如今也有部分區域挪為難民收容所,由天主教的馬爾他國際援助協會經營,已收容近千名難民。「我們一律稱呼他們為『客人』,」馬爾他協會的專員艾莎(AsiaAfaneh-Zureiki)強調,他們希望這裡不只是收容,還能協助難民盡快適應德國社會,因此安排許多德語、文化課程。除了四十名正式雇員,也依賴約百名志工,在政府答應提供的經費還沒撥款前,協會先用本身的資金因應。

在應急下設置的這些難民收容所,管理方式仍可見人道關懷的細心,除了單身、家庭房分區,也設置兒童活動空間,並重視隱私,想進帳棚參觀,要獲得難民邀請;甚至,還為了暫住一、兩天的難民(例如等待轉送到其他地區者),另外設置專用盥洗衛浴區,以尊重居住較長期的難民。

此外,還有民間組織在自己的會所設置「歡迎咖啡館」,定期邀請難民來暍下午茶、與社區民眾交流,讓他們在等待申請庇護資格、就學就業之前,能排遣無所事事的不安。

用一張移動地圖管人流……

阿富汗要道設看板嚇阻經濟難民

八月底撼動世界的迎接難民宣言後,梅克爾和外交、國防部門也展開對外行動,目標是控制難民流入德國的數量。看似理想主義的背後,是一連串的務實規畫。

首先,梅克爾要求英國等歐盟大國分攤責任,承諾接收更多難民數額;接著又到敘利亞難民第一站-難民流入人數最多的土耳其,提供土國資金以利長期安置難民。其後,十月中她改變德國本想從阿富汗撤軍的計畫,繼續協助訓練阿富汗軍隊,以阻擋塔利班入侵。德國《明鏡》週刊分析,

這是讓阿富汗的部分區域可被德國認定為「安全」,以便將部分阿富汗難民遣送回去。

德國外交部官員出示一張中東地圖,上頭標示著各地難民往歐洲移動的人數,「我每天都會收到一張更新的統計地圖,」不願具名的官員說。除了追蹤難民人流,德國政府還花錢在阿富汗大城市的交通要道上,設置大型廣告看板,要阿國人民想清楚「去德國的路途很辛苦」、「德國生活很容易的說法是謠言」,以阻止經濟型難民。「我們也透過當地活躍的社群媒體,傳達這些訊息,……前述官員說。

發現:對難民有差別待遇!政策先放後收,有助人流不失控對於入境德國的難民,德國政府也改採差別政策,包括對內戰情況最慘烈的敘利亞難民,提供「快軌」、較簡易的申請庇護程序;對一九九0年代以來大量申請庇護的巴爾幹半島難民,也加快消化案件審查數,因巴爾幹情勢相對減緩,多數難民被認為是謀求經濟而來,所以被德國政府拒絕庇護。至於也大量湧入德國的阿富汗難民,則陷入前途未卜、審查進度緩慢的窘境。

這種對難民「先開放後收緊」,視來源國採差別待遇的新措施,被人權團體批評為開倒車、違反德國基本法。但,在德國民意歡迎與害怕難民各半、許多人擔心短期大量難民難以融入的情形下,梅克爾政府決定跟現實妥協,先讓人流不失控,是穩住大局的做法。

難民能否融入德國社會的關鍵,在於能不能找到工作,安身立命。年輕的難民,則還有教育問題。這些中長期問題,德國也已開始準備因應。

全德國一共有逾八十個工商會(IHK ),是德國技職訓練雙軌體系(三成在學校、七成在企業)的法定承辦機構。即使在德國北部的施威林市(SChwerin),這個被聯邦政府分配要接收約兩、三千名新難民的小地方,當地的工商會也躍躍欲試。

施威林工商會政策及國際部門主管史蒂芬妮(StefanieScharrenbach)表示,近年德國年輕人力短缺,讓工商會苦於受訓生來源不足,甚至已嘗試到西班牙等外國找年輕人來受訓,因此年輕難民正好彌補缺口。工商會也對當地企業辦了針對難民人力的說明會,已有服務業、農林等業者表現出雇用

難民的興趣。

施威林所在的德國北部其實民風較

保守,對極右派政黨的支持度高於全

國平均,每個週末還定期在車站舉行

反難民的示威活動。

發現:全民動員力量最大!

想法再好,沒有務實領導力免談

但史蒂芬妮強調,「我們就是沒

有足夠的年輕人(來填補勞動力缺

口),所以一定要有新思維。」工商

會向當地宣傳,移民對經濟還會帶來

三個好處,市場國際化、外資投資、促進觀光。

從安置到職業訓練,德國是從官到民都動員起來,以協助梅克爾實現她的那句「我們做得到」。雖然,梅克爾在現實算計下收緊對難民的人道開放,讓不少左派、人權組織對她失望,但他們仍支持她繼續擔任下屆總理,因為若沒有她,未來難民開放政策更難持續。

被批評在沒有妥善計畫下,因人道關懷而衝動宣布開放難民的梅克爾,其實不是德國人熟悉的梅克爾。「真正的梅克爾,是那個更早之前,因為誠實的說『不可能收容全部的難民』,而把巴勒斯坦難民小女孩弄哭的梅克爾,」基爾大學社工系副教授瓦西里斯(Vassilis Tsianos)說。

所以,事實上,對於難民政策,梅克爾展現的領導力仍是務實。一方面是當時湧向歐陸核心區的敘利亞難民人潮無法阻擋,另一方面,德國二0一四年稅收超額,有財力接納更多難民而無須加稅,且德國長期人力結構需要新血。不論眼前危機或長遠需求,不論道德高度或現實考量,她都一兼二顧了。

採訪後記》德國,早就是移民的先進國距離德國前總理柯爾所說「德國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移民國家」已二十五年,如今,商周記者與日、韓、泰、馬、菲、印尼等八個亞洲國家媒體同業,一同參訪德國,一路見證這個確確實實的移民大國。

德國外交部聘兩位隨行人員,一是生在德國的土耳其移民第二代,一是烏克蘭移民;受訪的移民學者,是希臘移民第二代;在難民營工作的社會企業專員,是巴勒斯坦移民第二代;在社區居民與難民喝下午茶的場合,擔任阿拉伯語翻譯的志工,是阿爾及利亞移民;助難民就業的公益組織創辦人,是摩洛哥移民。

德國政府安排的左派媒體、人權團體受訪者,對記者們痛罵政府照顧難民的效率不彰,許多難民還在排隊等待審查;官員對我們說,雖然國內的極右派支持度只有五%,比法國低,但以德國的二戰歷史,極右派還能發展,「真是德國的恥辱」。

聆聽德國人對自己的抱怨、反省,來自亞洲的記者們私下互嘆,自己國家的移民政策,比德國更不知差了多少……。 (文。田習如)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9

幕後故事》德國記者評梅克爾,幕僚以為在說她「小碎步」總統 蔡式風格第一手觀察

2016-01-25  TCW

她博學強記,但不像李登輝深入哲學層次;她細心求全,但不比馬英九鑽牛角尖;她的性格像梅克爾,但人民等得了她的小步伐?

「她的理性政治風格,有個特點讓人特別難耐──邏輯推演到底要推到何處?思考和反思可以把人帶到哪裡?會不會因為反覆權衡風險,錯過了大膽作為的絕佳時機?」這是德國資深記者柯內留斯(Stefan Kornelius)對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形容。妙的是,蔡英文的幕僚們看到這段話,都以為是在形容他們的老闆蔡英文。

梅克爾正是蔡英文最欣賞的國際政治領袖。德國大報《南德日報》還用「現在台灣也有一個梅克爾了」來形容蔡。她能否達到梅克爾的國際聲望和國內滿意度,尚有極大考驗,倒是她們兩人的個性作風,無論優點缺點都頗有類似之處。

從梅克爾看蔡英文,我們可以預見,蔡式變革將不會大刀劈山,而會類似梅克爾的「小碎步前進」。

蔡英文和梅克爾同樣在一堆大男人長期主導的政黨內,因派系山頭恐怖平衡、互相牽制而意外崛起,從不被看好的過渡性黨魁,變成取得執政地位「非她不可」。

兩人小時候都被描述為安靜寡言,也都是從學者身分,半路出家踏入政壇。

一開始都很低調,避著人群,躲著鎂光燈,也對於競選登台慼到畏懼,無法慷慨激昂的演說。

民進黨選舉造勢場合有位長期合作的音效師,總能適時在黨內明星演說的小停頓之間,穿插振奮人群的配樂。

他曾向民進黨幹部半開玩笑的埋怨,每個黨內大咖演講時,他都能巧妙串接話語的間隙,彈奏出或高昂或悲情的曲調,唯獨蔡英文讓他抓不到節奏,因為她說起話來二貝連續單調、沒有抑揚頓挫。

選前大半年,蔡英文到處跑場子演講,她有時會向撰寫講稿的幕僚抱怨「逗幾句前幾天不是講過了」,要求多點新意,但在她嚴謹的風格下,又難接受較聳動的句子,讓幕僚有苦難言。

開口,擅長「雙重否定句」嚴謹不聳動,說話拐好幾個彎說話沒有激情,是因為內心十分謹慎,導致表達平淡無奇,甚至一句話轉了好幾個彎。

她們特別擅長「雙重否定句型」。例如,北約(N A TO) 希望德國軍隊從阿富汗北部往南部署,梅克爾說德軍「應該沒有不確定」會留在北部。談到與第三勢力的競爭或合作,蔡英文說「如果我們去吸納公民社會的力量,對民進黨或許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對社會並不是一個最好的事情。」這種九彎十八拐的言論方式,蔡英文半開玩笑說是在英國留學時,向英國入學會的保留彈性。

她的謹慎,也反映在對政策說帖的要求上。例如有次討論社會住宅政見,她的競選辦公室政策執行長、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從雙北市的情況粗估,就準備提出興建二十萬戶,但蔡英文轉頭要求兩位財務專業幕僚-前財政部長林全和前主計長許璋瑤,「你們去算清楚,包括容積獎勵和公用地,是不是真的蓋得出二十萬戶,」幕僚轉述,等到確認可行後,這項政見才定案。

開罵,短髮先往耳後一撥動怒不出惡言、減少政策推動殺氣蔡英文的政策、新聞等各類幕僚們,最常被她要求檢查數據有沒有錯,一

旦發出去或讓她說出去的

資訊出錯,免不了挨刮。不過,不像民進黨過去男性黨主席生氣時,拍桌、罵三字經,甚至動手拍打幕僚的事都發生過,但蔡英文即使私下對幕僚也未曾口出惡言。

她動怒的方武,最常見的是伸出食指和中指不斷敲打桌緣,邊敲邊碎念「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錯誤」、「可以這樣嗎」……。

她準備開罵時還有個小習慣,就是會把短髮往耳後一撥,然後邊話語急促,邊把輕輕握拳的手往前比畫,而不會用手直指他人。選前電視辯論會上」她準備回擊朱立倫前,也出現這種撥頭髮的小動作。

撥頭髮是一種溫柔軟調,用軟調導引劍鋒,大概是蔡英文身為女性領導人少見的「女性」特質,或許也有助於減少政策推展時所帶來的殺氣。

決策,覺得狀況不明就會拖凡事求周全,難速戰速決成考驗然而,就像梅克爾得到「猶豫藝術家」封號,蔡英文事事嚴謹、求周全的作風,反過來看就會帶來拖延、無效率的後果,考驗民眾對她的耐性。一位幕僚觀察,從蔡英文擔任政府經貿談判顧問的經歷,她養成想要控制所有變項、掌握越多資訊越好的傾向,「在她覺得狀況不明時,就會拖。」另一位政策幕僚更掌握訣竅,「給她東西(政策評估)千萬不要給甲、乙、丙案,我都只給她一案。」他的意思是評估各方案的利弊得失後,要向蔡強力推銷自己的選擇,否則若數案並陳,蔡英文就會考慮很久,遲遲無法決策。這不代表蔡會輕易受控,因為她也會細細追問其他可能性,但總之,她就是難以速斷速決。

「像在畫建築圖,全部都丈量好、設計清楚了,再按圖施工,」幕僚說。但是,政治如戰場,情勢經常瞬息萬變,有時若不能當機立斷,民氣、輿論風向就可能轉變。

達陣,她需要更多政治技巧面對反對派,只會理性溝通不夠用此外,她想要中庸,不願兩極化的作風,也可能像梅克爾一樣,被批評只有「小碎步策略」:不冒險,因為政策方向不確定,別人也無從批評起,即使出差錯,後果仍可控制。

就像她主張轉型正義、要

解決黨產爭議,但又強調執政不會「整碗捧去」,要與在野合作,那麼如何拿捏與國民黨作對還是做朋友?她提出年金改革,又說不會「腥風血雨」、軍公教是「改革夥伴」,但既是改革,必然有被改革的對象,她如何拿捏與軍公教的關係?會否因為瞻前顧後,不想得罪人,導致「最大共識、最小限度」的改革?

蔡英文對於自己的溝通能

力很有自信。不過,她過

去不論國際談判或在陸委

會任主委的經驗,都是政策溝通,較容易理性、談出具體結果,如今,

她面臨的挑戰是往往可能

「零和」、動輒遭到杯葛

的政治溝通。只有理性、求全,恐怕不夠用,還需要更多的政治技巧。

梅克爾被稱為完美的「後

政治型」政治人物,採取理

性、技術導向、分析型的

政治風格。但梅克爾達成國際成就的背後,除了務實,還有信念,例如處理歐債危機,她的信念是維持一個強大的歐盟;對難民大幅開放,她基於人道主義、改變德國的歷史形象。

蔡英文擁有類似的「後政

治型」風格,而她的施政,

在可以預期的「小碎步前

進」之餘,還將展現什麼樣的信念,不只台灣,全世界都在看。

「你們說我空心蔡,其實我只是要說到做到」想了解蔡英文如何決策,就要掌握她的一套標準作業流程(S。P)。以下摘自《商業周刊》出版的《蔡英文-從談

判桌到總統府》一書:

蔡英文制定決策的整體過程是這樣的,在初期階段,她會盡量吸收大量的資料跟實例、高度客觀的專業知識,然後進入集體討論跟衝突階段,最後根據所有資料確定政策。蒐集資料階段,她讓自己擁有最大程度的把握,也就是「政策要先能夠說服她、且做得到」,以做為制定政策的穩固立基點;然後再延伸到民眾和這個政策會涉及到的族群,也就是「要能夠禁得起社會大眾的檢驗」。

反對黨以及外界批評她「魄力不足」,但是「不躁進的行事作風」卻是她在陸委會主委期間,能夠成功穩住紛爭不斷、詭譎多變的兩岸情勢,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第一次參選總統時,她親自帶頭領軍「研究團隊」,耗費了兩年的時間,在二0一一年完成五萬五千多字的「十年政綱」。敗選後的四年來,每到星期五下午,蔡英文也盡可能排開行程,親自參與政策會議,遇到疑問,她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蔡英文透過不斷的辯證、釐清問題,希望可以找出最妥善的辦法,她這種幾近「龜毛」的政策產生模式,導致很多的事情她不想太早表態,或表態得太清楚,以保持政策的可行性。

但她相信為政之道重在實踐,能做到比說更為重要,「我每次講話很謹慎小心,是因為我並不想草率做決定,你們說我『空心蔡』,其實我只是要說到做到。」

(整理.編輯部)

撰文者 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60

梅克爾政黨挫敗 女國防部長接班?

2016-03-21  TCW

三月十三日,德國三個聯邦州完成地方選舉,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CDU)出師不利,當地媒體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歸結敗因是難民政策,明年大選,歐洲鐵娘子四連霸告急。

選舉結果顯示,反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巴登符騰堡(Baden-Wuerttemberg)、薩克森安哈特(Saxony-Anhalt)與萊茵法爾茲(Rhineland-Palatinate)邦,躍為崛起速度最快的政治勢力。由於三邦人口約占全國二○%,這一戰被外電路透(Reuters)視為梅克爾出任總理十年來的關鍵分水嶺。

值此關頭,德國內、外媒體尋找接班人的聲音四起。

《經濟學人》曾點名,不滿五十八歲的國防部長范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賣相」最佳,原因是資深前輩財政部長蕭伯樂(WolfgangSchauble) 已逾七十三歲,機會不大。

忠誠又顧家,好成度高

《經濟學人》分析她的三 大好厭度支柱:無論工作到多晚,總會記得掛上招牌微笑;無論多忙,總會盡力趕回家與先生、七名兒女共進晚餐:無論多搶鏡,言必稱「梅克爾是當代總理」。她如此面面俱到,因此,「誰也不相信,野心勃勃的國防部長心裡沒盤算。」

范德萊恩的人生之路頗國際化:隨著官爸爸赴海外就職,她出生在比利時,從小就會說法文和英文;在德國念完經濟學後負笈英國深造,沒多久後又返國攻讀醫科;與夫婿曾旅居美國加州數年,從此嚮往職業婦女的角色;二00三年,她追隨父親從政,歷練各部會都高調推銷政策,從封鎖兒童色情網站、捍衛低收入人士權益與延長男性待產假等。

二0一三年,她成為德國史上第一位女性國防部長,政治前景看好,不過,去年八月,網路平台Vroniplag刊文指控她抄襲,直到三月九日調查結果還她清白。《經濟學人》觀察,她既能兼顧事業與家庭,還能維持身材與美貌,簡直是完美代表,女性選民頗買她的帳。

(文.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73

大讀世界 梅克爾跳票 難民補不了人才荒

2016-08-01  TCW

德國去年接收的外來人口中,三分之一是敘利亞難民,優先施政目標,就是盡快將他們融入德國勞動市場。

去年難民危機達高峰時,德企高層對難民在德國的前景樂觀,認為可為德國下個經濟奇蹟奠下基礎。

如今對難民來填補人才缺口,這樣的期望已大幅縮減,主要問題在於,難民缺乏專業資格與德語能力。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日前一項調查顯示,德國三十家頂尖企業總共僅雇用五十四名難民。德國副總理隨後寫信給這些公司的管理層,要求他們雇用更多難民。

去年德國接收了約一百萬的外來人口,當中約三分之一為敘利亞難民,梅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以將盡快把難民融入德國勞動市場列為優先施政目標。

德頂尖企業僅用54位難民因多數人未受過科學、職業訓練雖然德國勞動市場有大量職缺(六月時達六十六萬五千個),難民就業已證實比想像中困難。

《法蘭克福彙報》調查德國三十家頂尖企業,發現它們總共僅雇用五十四名難民,而且當中五十人是由德國郵政(Deutsche Post) 一家公司雇用的。

德國副總理暨經濟部長、社民黨領袖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在寫給這些大公司的信中表示,撐起德國中產階層的中小企業已致力替難民融入就業市場鋪路。「但因為沒有你們這些德國旗艦企業的參與,這條路尚未完成,」他寫道。請大家證明一件事:本國最大規模的公司不但擅長營利,還很懂得協助難民融入社會。」不過德國製藥集團拜耳(Bayer) 一名發言人表示,雖然難民態度積極而且願意學習,「但他們來自不重視科學教育的國家,你必須懂科學才能在拜耳工作。」他表示,拜耳迄今一名難民都沒雇用。

去年難民危機達到高峰時,德國企業高層本來對難民在德國的前景相當樂觀。汽車廠商戴姆勒的執行長蔡澈(Dieter Zetsche)當時表示,這些難民可能為「德國下一場經濟奇蹟」奠下基礎。

但是在此之後,人們對難民填補德國人才缺口的期望已大幅縮減,權威人士表示,主要問題在於難民缺乏專業資格與德語能力。

官方統計顯示,在目前登記求職的近三十萬名難民中,七四%不曾接受職業訓練,四分之一甚至沒有學校畢業證書,僅九%有學位。

另有證據顯示,數以萬計的人未能得到制度的保障,既失業又失學。

德國聯邦就業局六月三十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三萬一千名難民失業之餘,未能獲安排就學或接受職業訓練。

賓士等公司設實習計畫

難民不想當學徒,有缺沒人來《金融時報》接觸的一些德國公司駁斥副總理嘉布瑞爾的批評。德國軟體業者SAP一名發言人表示:「對許多公司來說,關鍵在於成本,他們必須衡量自己是否負擔得起請一個沒有相關資歷、語言能力也不足的人。」戴姆勒一名發言人則暗示,嘉布瑞爾不切實際。他說:「人人都想有馬上解決問題的方案,但現實中沒有這種東西。」數家公司表示,它們已為難民設立特別的實習和學徒計畫。戴姆勒的計畫幾乎是最大的,上半年有三百名尋求庇護者通過該公司為期十四週的「過渡實習」計畫。

戴姆勒表示,四十名在斯圖加特附近的賓士車廠工作過的實習者,多數已在汽車業找到工作,或可以選擇在戴姆勒當學徒。

鋼鐵業者蒂森克虜伯

(ThyssenKrupp)巳則是特別為難民增設二百三十個實習職位和一百五十個學徒位置。

但在多數其他公司,這種計畫的規模小得多。例如德國公用事業集團Eon為難民提供為期九個月的職業訓練課程,只有十五個名額,另有四名難民在該公司接受入門訓練。

該公司一名發言人表示,問題之一是難民不想長期當學徒。「許多難民希望很快開始工作,他們也確實有此必要,但訓練需要頗長的時間。」柏林科技集團Rocket Internet表示,該公司為難民提供兩個實習位置,但卻找不到人。拜耳的進階訓練課程有二十個名額,但現在仍有十個懸缺。

有人把問題歸咎於德國的官僚規定,尤其是對難民居住地點的嚴格限制。

SAP發言人說:「難民往往因為住得太遠,無法去願意請他們的公司上班。對我們來說,如果難民可以自己決定住在哪裡,這將大有幫助。」“許多難民希望很快開始工作,他們也確實有此必要,但訓練需要頗長的時間。”撰文者查贊、馬基Guy Chazan、Pat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