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三五”環保投資周期即將開啟 首選土壤治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3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17 09:03 編輯

“十三五”環保投資周期即將開啟  首選土壤治理

作者:徐遠航/邱正

建議和結論

目前位置,建議全面做多環保板塊,環保將成為2015年十三五規劃大主題下面最確定、範圍和資金容納程度最大的主題


做多環保主題的首要核心原因是2015年對十三五環保規劃的討論,將掀開環保產業新一輪投資周期(實業投資和股票投資,詳細分析請見下文)。


做多環保主題的次要原因是從實戰投資角度考慮,泡沫化牛市氛圍下,大的收益將來自市場對產業發展預期基礎上的主題演繹,而春節兩會後,政策面將正式拉開十三五為期五年的新一輪環保投資大幕,刺激不斷。


做多環保,首選土壤治理方向,這是我們預判最有可能列入十三五期間新增重點治理的方向,首選高能環境、目標價80元,次選永清環保


其次建議在十三五環保規劃明細尚未出臺的現在,買入大氣、水和固廢三條線的龍頭企業:雪迪龍、碧水源、國電清新、龍凈環保等。


研究邏輯

1、環保行業投資框架:典型的政治周期性行業+主題大於成長


1)環保的政治周期性

說到政治周期性行業,大多數投資人會第一時間想到軍工,但其實環保和軍工一樣,也是典型的政治周期性行業。

環保的政治周期性源於我們發現:政策和訂單是驅動A股環保股價波動的核心因素

  • 自上而下看,每五年的環保規劃是中央政府的莊嚴承諾,隨後層層分解為各省市的目標,與官員考核息息相關;這導致了中央政府的環保政策直接指揮地方政府後續的環保項目投資,這決定了在每個五年周期內的環保治理市場蛋糕有多大。

  • 自下而上看,所有的環保政策和規劃最終都會落實到一個個項目訂單,這些訂單決定了具體企業的業績。

  • 所以,當政策開始醞釀和制定時,市場開始預期新的市場帶來增長,推動估值提升帶來的行情;當訂單釋放時,市場預期當期業績增長快,EPS提升帶來行情


2)環保個股的主題性大於成長屬性

環保股的第二個投資特性是個股的主題性大於其成長性。回顧歷史,除了碧水源等寥寥數個外,環保板塊主要是貢獻了很大的β。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環保在產業層面呈現出區域市場分散+技術壁壘低的特點,這兩個特點,決定了在目前階段,尚不能用持續成長股的觀點看待環保,因為大部分環保公司沒辦法突破環保的區域壁壘

  • 區域市場分散:源於中國地域遼闊,環保需求隨著區域不同呈現出很大的區域個性化,這導致環保投資的落實與高鐵核電投資等不同,是由地方政府負責。

  • 技術壁壘低:客觀的說,中國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是發達國家大多經歷過的,對這些環境問題的治理技術,在國際上是大多成熟的;這就導致中國環境問題的解決並不是技術瓶頸而是治理投資瓶頸;反過來也說明微觀企業難以通過技術去突破上述的區域市場分散問題,而通過純市場攻關手段去突破,天花板是十分明顯的。


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環保股的業績更多是呈現脈沖式的變化(有少數會大浪淘沙最終走出持續成長的軌跡),因此,落實到具體的環保股投資操作,環保股投資需要把握估值波動上下限,賺取階段性的利潤。表現為環保股的投資屬性,就是主題性遠大於成長性。

圖表1:環保投資分析框架



2、環保股投資的政治周期性

基於上述分析,環保股投資也呈現出典型的跟隨“五年規劃”的政治周期性,在環保股大擴容的“十二五”期間尤其明顯。

  • 2010年春節兩會後,以萬邦達的上市為標誌,市場從“十二五環保規劃”角度開始追捧環保股,板塊行情持續到2011年初。

  • 進入2011年後,在整個悲觀的市場情緒以及相關環保個股的業績普遍低於預期的雙重影響下,環保行業持續走弱。根本原因是新政策出臺帶來新市場需求的預期已經兌現,而後續訂單和業績出來還要等到地方政府規劃項目與招標

  • 2011年在產業層面可以理解為中央確定環保目標和分解到各地方政府的過程,2012年4月後各地“十二五”規劃出臺確定了各省份制定的具體目標、重點治理領域與投資計劃,環保股投資跟隨進入到訂單與業績驅動階段。碧水源這樣先有訂單的股價先走出來,而註入雪迪龍這樣的環保股也在2013年紛紛進入訂單高增長期。

  • 2014年對於環保企業是訂單繼續轉化為業績的一年,然後新訂單增速開始趨緩(十二五周期投資進入尾聲),導致全年環保股表現一般。


圖表2:環保股投資的政治周期性


3、“十三五”環保投資周期即將開啟,總量只會高不會低

2015年是環保“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中央政府和環保部開始討論、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年份。

經過對近九年環保產業規劃編制與實施過程的研究,我們認為“十三五”規劃中主要目標、部分考核指標與投資總量很大可能將於年底敲定。

  • 由於本輪規劃前兩年工作與“大氣十條”、“水十條”的實施時間有所重合,規劃預期將逐步通過各項政策法規的頒布中得到體現。因此,我們認為,環保部很可能於年內正式敲定“十三五”規劃投資總量範圍,確定規劃重點,揭開新一輪政治周期的大幕。


從投資總量來看,考慮到我國目前的環境現實,我們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資總量不會低於“十二五”規劃。

  • 考慮到我國GDP總量的快速增長和環保投資占GDP比例不高的事實,“十三五”環保投資的絕對量可能會相對“十二五”有不小的漲幅。

  • 在產業政策引導下,整個環保產業整體有望保持複合20%-30%以上的增速,整個“十二五”期間,國家對於環保的投資額將達到3.4萬億元,但是也僅占GDP的比重不到2%,投入水平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


圖表3:歷年規劃對環保產業投資和占GDP比重


4、目前選股,首選土壤治理,次選白馬

雖然我們能確定新一輪環保投資的啟動時點和總量,但是在目前這個時點確實缺乏更進一步的信息來明確“十三五”環保投資重點方向是什麽。而不能確定方向,就不能確定新增市場需求,也無法判斷哪些公司會直接受益。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規劃的編制原則入手,做出預判。

1)分析編制環保規劃的原則和步驟

五年規劃是一個周而複始的過程。通過我們對環保產業近8年的跟蹤,環保規劃的出臺通常包含三個階段,需要關註三個重要時點:

  • 中期評估-編制思路出臺:環保“十二五”規劃編制始於2008年末,正值“十一五”規劃的中期評估開始階段。中期評估的開始、調整和修訂政策一直持續到了2010年初的“十二五”規劃編制思路出臺。期間,環保部先後開啟了兩輪公開課題調研,並將調研成果應用到了後續規劃內容的形成。因此,在這一階段,需要重視調研課題的內容、承擔人,以及規劃中細分行業政策的調整與增補。從時點上看,兩會附近,關註各部門領導透露的規劃編制具體思路。

  • 編制思路-規劃初稿:兩會以後,隨著各部門五年規劃編制思路的確定,國務院通常會牽頭開始國家五年規劃思路規劃建議,並於10月底的五中全會公布,次年三月國家五年規劃正式出臺。經驗上看,環保部會在年底左右總結上一輪規劃的完成情況,並形成下一輪規劃初稿報送國務院與發改委討論。時點上看,五中全會前後4個月是規劃內容明確的高峰期。

  • 規劃初稿-各項細則確定:國家五年規劃出臺後,環保部會修改規劃初稿,經國務院批準後正式發布,各省的環保規劃通常於次年各省兩會以前出臺。


圖表4:“十二五環保規劃”編制過程


2)“十三五環保規劃”可能新增重點的預判

根據“十二五”規劃的編制經驗,環保部會在規劃前期向社會就重大環境課題進行兩輪公開選聘,課題內容與環保規劃的整體編制、細節重點大多具有印證關系。目前“十三五”規劃的兩輪研究課題均已公布,我們依據以往經驗判斷:這當中提出的重點環境問題,可能是“十三五”規劃要予以重點解決的問題

  • “十二五”規劃前期課題主要包括三大類,一是規劃思路的軟課題、如水環境基本思路;二是調查研究課題,如大氣監測和現狀評估、循環經濟研究等,主要以前期研究與可行性研究為主;三是可操作性的課題,如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和分配研究、氮氧化物總量控制方法研究等。

  • 大氣與水汙染治理是“十二五”規劃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相關的前期研究共17項,占全部研究比例的31%。從前期研究的方向來看,水汙染側重水環境整體質量改善與河流、流域水汙染治理;大氣汙染研究則註重氮氧化物控制、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目標確定與多種汙染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有毒有害廢氣)的控制對策調研。


圖表 5:“十二五”規劃前期大氣與水汙染防治課題一覽


  • 事後驗證來看,“十二五”規劃中對水流域治理、氮氧化物總量控制、大氣汙染減排措施有了極為具體的目標與指標要求。對水流域治理的具體規定落實到各地“十二五”規劃上,倒逼政府大量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大氣汙染控制任務中,除了對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硫繼續做出總量排放的規定外,還對鍋爐減排、脫硫脫硝的任務做出了明確規定。


“十三五”規劃編制已於2013年下旬正式啟動,在向社會公布的兩輪共39項課題中,環保部目前重點調研領域集中在PM2.5的控制、土壤汙染治理、資源與城鎮化發展關系以及生態環境質量的保護,其中PM2.5的控制指標、土壤環境保護的課題屬於可操作性課題,很有可能在新一輪規劃中作出極為具體的規劃

沿著國家對重大汙染物進行先總量控制後提升質量的思路來看,大氣質量綜合控制、土壤汙染治理,加上水環境治理,是新一輪規劃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圖表6:“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總量控制與汙染防治類課題一覽



因此,我們將土壤治理作為首選,同時雖然尚不能明確“十三五”環保規劃的具體監管和投資方向,但是在PM2.5、水治理等領域,毫無疑問目前龍頭環保上市公司在資金、人才和技術上都是具有較大優勢的,主題起來,同樣建議買入!

  • 土壤治理:高能環境、永清環保

  • 白馬組合:碧水源、國電清新、雪迪龍、龍凈環保



附:高能環境概述

高能環境是環境修複與生態屏障行業龍頭,在手訂單充足,承接訂單能力強,成長性好。預測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0.8、1.21、1.47;參照2010年上半年對萬邦達和碧水源的估值,高能環境在今年年內目標價80-100元。

1、環境修複、生態屏障市場處於發展初期且成長性好

目前環境修複工程集中於重點流域與各省份重汙染修複試點項目,投資規模大,實施周期長,將為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訂單。生態屏障市場主要針對汙水與固廢處理,在我國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的環境下,防滲提升需求與大規模處理設施新建的需求符合市場現狀,市場龍頭的高能環境將更加受益於行業的增長。

2、高能環境具有領先的技術、資質齊全與工程經驗充足,圈地模式與充足資本決定公司取得快與行業增速成長的可能性大。

公司在市政環境、工業環境、環境修複領域均有成熟經驗,資質齊全且具備升級的空間。結合公司強大的股東資源與客戶資源,招投標時擁有雙保險,獲取大量訂單的可能性極大。公司未來兩年營運現金儲備超過14億元,承接訂單的實力有保障。

3、“十三五”規劃利好環境修複、利好高能環境

環保“十三五”規劃很可能制定土壤汙染與環境質量考核的約束指標,防滲技術可以極好的阻隔汙染物的持續影響,環境修複技術可以複原生態環境,是提升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因此,高能環境有望在“十三五”規劃期獲得超常規發展。

4、細分產業的龍頭應該享受估值溢價:高能環境在生態屏障與環境修複領域都是龍頭企業,其工程經驗與技術在業內無出其右,目前正處於跨地域擴張與產業鏈延伸的階段。工程公司的命門是資金,而公司率先上市增加了公司的資金優勢,取得快於行業增速的成長可能性高,理應獲得高估值。

(來源:AlphaMasters 華創證券中小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36

環保投資新周期開啟:首選土壤治理方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59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2-25 10:45 編輯

環保投資新周期開啟:首選土壤治理方向

作者:徐遠航/邱正

建議和結論

目前位置,建議全面做多環保板塊,環保將成為2015年十三五規劃大主題下面最確定、範圍和資金容納程度最大的主題

做多環保主題的首要核心原因是2015年對十三五環保規劃的討論,將掀開環保產業新一輪投資周期(實業投資和股票投資,詳細分析請見下文)。

做多環保主題的次要原因是從實戰投資角度考慮,泡沫化牛市氛圍下,大的收益將來自市場對產業發展預期基礎上的主題演繹,而春節兩會後,政策面將正式拉開十三五為期五年的新一輪環保投資大幕,刺激不斷。

做多環保,首選土壤治理方向,這是我們預判最有可能列入十三五期間新增重點治理的方向,首選高能環境、目標價80元,次選永清環保

其次建議在十三五環保規劃明細尚未出臺的現在,買入大氣、水和固廢三條線的龍頭企業:雪迪龍、碧水源、國電清新、龍凈環保等。

研究邏輯

1、環保行業投資框架:典型的政治周期性行業+主題大於成長

1)環保的政治周期性

說到政治周期性行業,大多數投資人會第一時間想到軍工,但其實環保和軍工一樣,也是典型的政治周期性行業。

環保的政治周期性源於我們發現:政策和訂單是驅動A股環保股價波動的核心因素

  • 自上而下看,每五年的環保規劃是中央政府的莊嚴承諾,隨後層層分解為各省市的目標,與官員考核息息相關;這導致了中央政府的環保政策直接指揮地方政府後續的環保項目投資,這決定了在每個五年周期內的環保治理市場蛋糕有多大。

  • 自下而上看,所有的環保政策和規劃最終都會落實到一個個項目訂單,這些訂單決定了具體企業的業績。

  • 所以,當政策開始醞釀和制定時,市場開始預期新的市場帶來增長,推動估值提升帶來的行情;當訂單釋放時,市場預期當期業績增長快,EPS提升帶來行情


2)環保個股的主題性大於成長屬性

環保股的第二個投資特性是個股的主題性大於其成長性。回顧歷史,除了碧水源等寥寥數個外,環保板塊主要是貢獻了很大的β。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環保在產業層面呈現出區域市場分散+技術壁壘低的特點,這兩個特點,決定了在目前階段,尚不能用持續成長股的觀點看待環保,因為大部分環保公司沒辦法突破環保的區域壁壘

  • 區域市場分散:源於中國地域遼闊,環保需求隨著區域不同呈現出很大的區域個性化,這導致環保投資的落實與高鐵核電投資等不同,是由地方政府負責。

  • 技術壁壘低:客觀的說,中國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是發達國家大多經歷過的,對這些環境問題的治理技術,在國際上是大多成熟的;這就導致中國環境問題的解決並不是技術瓶頸而是治理投資瓶頸;反過來也說明微觀企業難以通過技術去突破上述的區域市場分散問題,而通過純市場攻關手段去突破,天花板是十分明顯的。


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環保股的業績更多是呈現脈沖式的變化(有少數會大浪淘沙最終走出持續成長的軌跡),因此,落實到具體的環保股投資操作,環保股投資需要把握估值波動上下限,賺取階段性的利潤。表現為環保股的投資屬性,就是主題性遠大於成長性。



2、環保股投資的政治周期性

基於上述分析,環保股投資也呈現出典型的跟隨“五年規劃”的政治周期性,在環保股大擴容的“十二五”期間尤其明顯。

  • 2010年春節兩會後,以萬邦達的上市為標誌,市場從“十二五環保規劃”角度開始追捧環保股,板塊行情持續到2011年初。

  • 進入2011年後,在整個悲觀的市場情緒以及相關環保個股的業績普遍低於預期的雙重影響下,環保行業持續走弱。根本原因是新政策出臺帶來新市場需求的預期已經兌現,而後續訂單和業績出來還要等到地方政府規劃項目與招標

  • 2011年在產業層面可以理解為中央確定環保目標和分解到各地方政府的過程,2012年4月後各地“十二五”規劃出臺確定了各省份制定的具體目標、重點治理領域與投資計劃,環保股投資跟隨進入到訂單與業績驅動階段。碧水源這樣先有訂單的股價先走出來,而註入雪迪龍這樣的環保股也在2013年紛紛進入訂單高增長期。

  • 2014年對於環保企業是訂單繼續轉化為業績的一年,然後新訂單增速開始趨緩(十二五周期投資進入尾聲),導致全年環保股表現一般。




3、“十三五”環保投資周期即將開啟,總量只會高不會低

2015年是環保“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中央政府和環保部開始討論、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年份。

經過對近九年環保產業規劃編制與實施過程的研究,我們認為“十三五”規劃中主要目標、部分考核指標與投資總量很大可能將於年底敲定。

  • 由於本輪規劃前兩年工作與“大氣十條”、“水十條”的實施時間有所重合,規劃預期將逐步通過各項政策法規的頒布中得到體現。因此,我們認為,環保部很可能於年內正式敲定“十三五”規劃投資總量範圍,確定規劃重點,揭開新一輪政治周期的大幕。


從投資總量來看,考慮到我國目前的環境現實,我們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資總量不會低於“十二五”規劃。

  • 考慮到我國GDP總量的快速增長和環保投資占GDP比例不高的事實,“十三五”環保投資的絕對量可能會相對“十二五”有不小的漲幅。

  • 在產業政策引導下,整個環保產業整體有望保持複合20%-30%以上的增速,整個“十二五”期間,國家對於環保的投資額將達到3.4萬億元,但是也僅占GDP的比重不到2%,投入水平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




4、目前選股,首選土壤治理,次選白馬

雖然我們能確定新一輪環保投資的啟動時點和總量,但是在目前這個時點確實缺乏更進一步的信息來明確“十三五”環保投資重點方向是什麽。而不能確定方向,就不能確定新增市場需求,也無法判斷哪些公司會直接受益。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規劃的編制原則入手,做出預判。

1)分析編制環保規劃的原則和步驟

五年規劃是一個周而複始的過程。通過我們對環保產業近8年的跟蹤,環保規劃的出臺通常包含三個階段,需要關註三個重要時點:

  • 中期評估-編制思路出臺:環保“十二五”規劃編制始於2008年末,正值“十一五”規劃的中期評估開始階段。中期評估的開始、調整和修訂政策一直持續到了2010年初的“十二五”規劃編制思路出臺。期間,環保部先後開啟了兩輪公開課題調研,並將調研成果應用到了後續規劃內容的形成。因此,在這一階段,需要重視調研課題的內容、承擔人,以及規劃中細分行業政策的調整與增補。從時點上看,兩會附近,關註各部門領導透露的規劃編制具體思路。

  • 編制思路-規劃初稿:兩會以後,隨著各部門五年規劃編制思路的確定,國務院通常會牽頭開始國家五年規劃思路規劃建議,並於10月底的五中全會公布,次年三月國家五年規劃正式出臺。經驗上看,環保部會在年底左右總結上一輪規劃的完成情況,並形成下一輪規劃初稿報送國務院與發改委討論。時點上看,五中全會前後4個月是規劃內容明確的高峰期。

  • 規劃初稿-各項細則確定:國家五年規劃出臺後,環保部會修改規劃初稿,經國務院批準後正式發布,各省的環保規劃通常於次年各省兩會以前出臺。




2)“十三五環保規劃”可能新增重點的預判

根據“十二五”規劃的編制經驗,環保部會在規劃前期向社會就重大環境課題進行兩輪公開選聘,課題內容與環保規劃的整體編制、細節重點大多具有印證關系。目前“十三五”規劃的兩輪研究課題均已公布,我們依據以往經驗判斷:這當中提出的重點環境問題,可能是“十三五”規劃要予以重點解決的問題

  • “十二五”規劃前期課題主要包括三大類,一是規劃思路的軟課題、如水環境基本思路;二是調查研究課題,如大氣監測和現狀評估、循環經濟研究等,主要以前期研究與可行性研究為主;三是可操作性的課題,如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和分配研究、氮氧化物總量控制方法研究等。

  • 大氣與水汙染治理是“十二五”規劃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相關的前期研究共17項,占全部研究比例的31%。從前期研究的方向來看,水汙染側重水環境整體質量改善與河流、流域水汙染治理;大氣汙染研究則註重氮氧化物控制、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目標確定與多種汙染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有毒有害廢氣)的控制對策調研。




  • 事後驗證來看,“十二五”規劃中對水流域治理、氮氧化物總量控制、大氣汙染減排措施有了極為具體的目標與指標要求。對水流域治理的具體規定落實到各地“十二五”規劃上,倒逼政府大量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大氣汙染控制任務中,除了對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硫繼續做出總量排放的規定外,還對鍋爐減排、脫硫脫硝的任務做出了明確規定。


“十三五”規劃編制已於2013年下旬正式啟動,在向社會公布的兩輪共39項課題中,環保部目前重點調研領域集中在PM2.5的控制、土壤汙染治理、資源與城鎮化發展關系以及生態環境質量的保護,其中PM2.5的控制指標、土壤環境保護的課題屬於可操作性課題,很有可能在新一輪規劃中作出極為具體的規劃

沿著國家對重大汙染物進行先總量控制後提升質量的思路來看,大氣質量綜合控制、土壤汙染治理,加上水環境治理,是新一輪規劃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因此,我們將土壤治理作為首選,同時雖然尚不能明確“十三五”環保規劃的具體監管和投資方向,但是在PM2.5、水治理等領域,毫無疑問目前龍頭環保上市公司在資金、人才和技術上都是具有較大優勢的,主題起來,同樣建議買入!

  • 土壤治理:高能環境、永清環保

  • 白馬組合:碧水源、國電清新、雪迪龍、龍凈環保


附:高能環境概述

高能環境是環境修複與生態屏障行業龍頭,在手訂單充足,承接訂單能力強,成長性好。預測公司2014-2016年EPS分別為0.8、1.21、1.47;參照2010年上半年對萬邦達和碧水源的估值,高能環境在今年年內目標價80-100元。

1、環境修複、生態屏障市場處於發展初期且成長性好

目前環境修複工程集中於重點流域與各省份重汙染修複試點項目,投資規模大,實施周期長,將為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訂單。生態屏障市場主要針對汙水與固廢處理,在我國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的環境下,防滲提升需求與大規模處理設施新建的需求符合市場現狀,市場龍頭的高能環境將更加受益於行業的增長。


2、高能環境具有領先的技術、資質齊全與工程經驗充足,圈地模式與充足資本決定公司取得快與行業增速成長的可能性大。

公司在市政環境、工業環境、環境修複領域均有成熟經驗,資質齊全且具備升級的空間。結合公司強大的股東資源與客戶資源,招投標時擁有雙保險,獲取大量訂單的可能性極大。公司未來兩年營運現金儲備超過14億元,承接訂單的實力有保障。


3、“十三五”規劃利好環境修複、利好高能環境

環保“十三五”規劃很可能制定土壤汙染與環境質量考核的約束指標,防滲技術可以極好的阻隔汙染物的持續影響,環境修複技術可以複原生態環境,是提升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因此,高能環境有望在“十三五”規劃期獲得超常規發展。


4、細分產業的龍頭應該享受估值溢價:高能環境在生態屏障與環境修複領域都是龍頭企業,其工程經驗與技術在業內無出其右,目前正處於跨地域擴張與產業鏈延伸的階段。工程公司的命門是資金,而公司率先上市增加了公司的資金優勢,取得快於行業增速的成長可能性高,理應獲得高估值。(來自AlphaMaster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93

中科招商瘋狂舉牌“獵食” PE市場自造生存土壤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2220.html

中科招商瘋狂舉牌“獵食” PE市場自造生存土壤

一財網 黃思瑜 2015-07-29 22:48:00

在PE機構覬覦二級市場的同時,資本市場也在預見中靜待其下一步的投資路徑浮出水面。

A股市場的深度調整,為各路資本提供了抄底舉牌的良機,其中國內PE巨頭中科招商瘋狂舉牌12家上市公司震驚資本市場,被認為是PE界的一大風向標,將為更多PE機構開拓思路、提供路徑。

在業內看來,近年來部分國內PE機構沈澱有大量投資項目,面臨資金難以流通的桎梏,在IPO等等路徑受限的情況下,通過在二級市場大肆舉牌,可憑借自身來打通資本運作的道路;此外,二級市場的大幅下挫,恰為較好的進入時機,“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兩相宜”。

在PE機構覬覦二級市場的同時,資本市場也在預見中靜待其下一步的投資路徑浮出水面。

中科招商瘋狂舉牌路徑

大盤的深度調整令一些“肉食動物”異常興奮,中科招商投資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科招商”)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便通過舉牌“獵食”12家上市公司,一舉震驚資本市場。

7月28日,中科招商舉牌的上市公司陣營再添新丁。該公司通過增持設計股份0.32%的股份,持股比例累計達5.01%超過舉牌線。這是繼天晟新材、祥龍電業、大連聖亞等11家被舉牌上市公司之後的第12個獵食對象。

這12家上市公司在市值和業績上存有著相似點。截至7月29日,除設計科技市值為77.37億元、朗科科技為47.87億元外,其余10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在30億元左右;中報業績預告也均顯得不盡人意,除天晟新材預計凈利潤同比增101.06%-129.78%,已有業績預告的8家公司中,其余7家凈利潤多為同比下滑或虧損狀態。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公司市值比較小,未來可以向上市公司註入資產,這應該對中科招商後續整合項目有幫助,且目前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較前期大打折扣,有一定投資價值。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近期向媒體表態時也承認,這些上市公司的產業可做空間大,結構調整空間大,並購重組空間大。

但中科招商的連環出擊方向並不集中,其所投資的行業較為分散。除北礦磁材、海聯訊、朗科科技均屬計算機外,其余股票分別屬於休閑服務、有色金屬、醫藥生物、機械設備、房地產、電氣設備、橡膠和塑料制品等行業。

深圳市世紀恒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總監宋曦認為,這可能是舉牌的上市公司與中科招商手上有的存量資產有一定關聯,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科招商看好這些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科招商目前在新興產業技術如信息產業、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傳媒和教育產業等,都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單祥雙稱,此次布局具有重要的戰略目的,將通過資本市場參控一批上市公司,把中科招商的資本和產業優勢與上市公司的平臺優勢相結合。

在單祥雙的計劃中,將重塑這些被舉牌的上市公司,構建“中科招商+上市公司+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市場”的版圖,未來未來五年,中科招商將會參控股的上市公司30-50家,圍繞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資本市場進行布局。

PE巨頭介入上市公司的案例在資本市場上並不陌生。同為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北京同創九鼎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九鼎投資”)於今年5月中旬公告稱,以41.50億元拍得江西中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江集團”)100%的股權,並擬將持有的部分資產註入中江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江地產。此為新三板公司吞下A股上市公司的首個案例。

PE機構投資二級市場或將掀起風潮

在國內資本市場的歷史中,“PE+上市公司”的首次組合出現在2011年,此後該模式逐漸被人所熟知。多方業內人士認為,受IPO退出路徑遭到限制、國家政策支持兼並重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科招商打通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此舉,將為更多的PE機構開拓思路,提供路徑。

“以前國內PE機構退出投資項目會發生很多困難,如IPO經常受到二級市場影響而暫停,而PE機構在前些年沈澱了大量的投資項目,如果資金難以流通,可能會是毀滅性的打擊。”一位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管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宋曦也表示,PE巨頭頻繁舉牌上市公司,跟IPO暫停有一定的關系,同時即將推出的註冊制也將帶來一定的影響,殼資源的稀缺性將會打折扣,投資價值呈現分化狀態。

據了解,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興起至今,IPO一直是最重要的退出渠道,這主要在於其高回報的特征。但是IPO的暫停與啟動多受A股市場行情影響。於2014年1月重啟的IPO因近期大跌行情影響,在今年7月4日又宣告暫停,成為A股歷史上的第9次IPO暫停。

“現在PE記過視角開闊很多,通過模式創新將一、二級市場通路打開,這樣可憑借自身來鋪墊、打通資本運作的道路,資產的流動性加強。”上述資管公司高管認為,這不僅是PE市場的創新,也為二級市場帶來活力,這是目前二級市場所需要的“活水”。

中科招商的連環舉牌模式被業內一致看好,認為未來將會有更多的PE機構效仿這種模式。而活躍於一級市場的PE巨頭在轉型路徑上有何差異?上述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管表示,根據國內PE機構的分工,在投資的領域有所差異,他們一般都在熟知的領域進行運作,以中科招商來看,其所舉牌的行業可能與其手中沈澱的項目存有一定的關聯性,這樣可以使得存量資金得到盤活。

宋曦同時稱,PE機構舉牌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相混合的情況,如果控股上市公司可能就是戰略投資,但這需要看後續雙方的合作情況以及上市公司的價值。

目前以中科招商為代表的PE舉牌,已讓市場有了一致的預見:估計幾個月之後,部分被舉牌的上市公司可能將在資本運作上有所動作,戰略投資的路徑將會浮出水面。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20

螞蟻生態共贏基金:將互聯網+金融的生態土壤養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599.html

螞蟻生態共贏基金:將互聯網+金融的生態土壤養肥

第一財經日報 關健 2015-10-09 06:00:00

首屆創業真人秀節目《一馬當先》已經產生全國四強,最終的冠軍即將揭曉。四強中,兩家鎖定在汽車後服務市場,一家針對寵物美容提供上門服務,另一家主打音樂教育,全部集中在當下最火的O2O領域。

首屆創業真人秀節目《一馬當先》已經產生全國四強,最終的冠軍即將揭曉。四強中,兩家鎖定在汽車後服務市場,一家針對寵物美容提供上門服務,另一家主打音樂教育,全部集中在當下最火的O2O領域。

節目漸進高潮,讓其背後的螞蟻生態共贏基金浮出水面。這家成立不久的內部基金首批拿出10億元扶持創業,其中2億將投給該節目中的創業項目。螞蟻金服副總裁韓歆毅是螞蟻金服戰略投資部的掌舵人,他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一馬當先》篩選出了很多不錯的創業項目,螞蟻生態共贏基金也正在和節目中脫穎而出的幾個項目接觸。

韓歆毅表示,螞蟻生態共贏基金的投資定位並非財務投資,而是那些能夠豐富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生態土壤的項目。因為無論是O2O還是金融,場景化將是未來的趨勢之一。螞蟻金服不可能憑一己之力去服務所有場景,而多樣化的生態夥伴可以去搭建各種各樣的場景服務用戶。

也是因為這樣的出發點,對於螞蟻生態共贏基金來說,2億還是10億,投出多少錢並不是目的,而是要和VC、PE中眼光相近的合作夥伴一起瞄準那些爆發點即將來臨的行業,將更多資本帶進去,扶持創業者的同時也為這個生態添枝加葉。

把互聯網金融的生態土壤養肥

在《一馬當先》的四強項目中,有一個名叫“尾巴圈”的寵物美容類App,既為用戶提供如上門洗狗的到家服務,也包括分享寵物照片、交流養寵經驗、購買狗糧貓糧的社區+電商板塊,其背後是一位在線下寵物市場摸爬滾打20年的老手。在這款App之前,他創辦的寵物一站式服務平臺樂寵已經獲得數輪融資,並開設多家線下連鎖店。

市場規模足夠大、利潤率夠高,“尾巴圈”符合這兩點,而這也是韓歆毅看O2O項目時的“方法論”之一。

與寵物上門服務這類O2O項目相比,汽車後服務市場的O2O項目提供的是更加標準化的產品,但其用戶黏性比前者低。像上門洗狗服務,難以標準化,但用戶體驗後,容易對服務提供者產生信賴。汽車後服務市場領域同樣是市場規模大、利潤率高的行業,只不過以往這些利潤分散到服務的各個環節中去,現在要通過標準化將其整合起來。

這只基金誕生於螞蟻金服戰略投資部,兩者之間究竟如何定位?簡單地說,戰略投資部投的是那些能很快與螞蟻金服現有業務產生協同的項目,比如不久前投資的校園分期消費平臺“趣分期”,未來可能會與花唄、芝麻信用等業務合作;而螞蟻生態共贏基金的目標是那些眼下不會迅速與螞蟻自身業務產生交集,但對豐富互聯網+金融生態圈的土壤有幫助的項目,實際上投的是各種場景和服務,為未來的金融場景化鋪路。生態圈的物種越豐富,土壤養得越肥沃,未來的獲益空間和抗壓能力越強大。

而從投資時期來看,螞蟻金服戰略投資部瞄準的是一個項目的B輪、C輪等中後期階段,生態基金則希望向早期靠。這也決定了生態基金的投資金額一般小於戰略投資部。

O2O資本趨冷未嘗不是好事

《一馬當先》從今年年初開始策劃,當時資本對O2O行業的追逐已經達到了狂熱的地步,美團、大眾點評“放衛星”式地接連宣布融資消息,O2O也因此應景地成為第一屆《一馬當先》比賽的重點主題,參賽項目大多集中在O2O領域,且有不少上門服務。

但時間到了今年下半年,市場行情開始轉向,大量O2O項目,特別是早期的小創業者在燒錢模式中倒下,眼見真金白銀打了水漂,投資人也變得更加謹慎,資本逐漸趨冷,各種唱衰的聲音在網上蔓延,O2O的形勢急轉直下。

但在螞蟻金服方面看來,市場降溫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韓歆毅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在投資人都狂熱時,其實很難抵禦住一種“搶項目”的心態,這會讓自己變得不理性,把心態帶歪。投了一個項目,希望跟它兩三年,觀察其長期表現,而不是跟風上。另外,市場的癲狂也會讓創業者出現短期行為,“滿腦子想著怎麽為VC服務,而不是為客戶服務。”

構建一個投資的生態

除了要投資生態圈的項目,螞蟻生態共贏基金也希望構建出一個VC的生態圈。在和外部投資機構的合作上,螞蟻生態共贏基金希望找到那些有相似理念的VC、PE合作,在一個行業的爆發點來臨之前,一起用資本扶持創業者。“一只生態基金不可能找準所有垂直領域的爆發點,必須和外部的合作夥伴一起協同。”

對於向來喜歡單打獨鬥的VC、PE來說,與螞蟻金服一起投項目,圖的並不是錢,而是後者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理解,這其中特別是關於對金融風控、服務合規、監管的理解,最終實現商業共贏。

螞蟻資源輸出給創業者

眼下,擁有4億實名用戶的支付寶正在積極拓展線上線下融合的O2O場景。像西安回民街剛剛打包接入支付寶,日韓兩國的線下店鋪也有不少可以使用支付寶付款。記者近日在首爾的地鐵站內看到,支付寶的中文廣告已經呈鋪天蓋地之勢。對於第三方來說,這種業務拓展的過程中就蘊藏著大量的創業機會,各路創業者可以利用支付寶的平臺,開展創新與創業,扮演類似於TP(淘拍檔)的角色。

當然,除了這個廣闊的創業平臺,螞蟻金服也計劃為創業者提供旗下打包資源,包括阿里巴巴集團的資源優勢,對外輸出其在技術、渠道、數據方面的能力。像螞蟻達客、淘寶眾籌、阿里雲創客+、阿里百川等平臺將和螞蟻生態共贏基金聯動,為優秀創業者提供從產品開發、項目展示、股權融資、產品銷售的全鏈路支持。

拿股權眾籌平臺螞蟻達客為例,眼下正在等待監管部門的審批。其上線後的定位是幫助小微創業者融資,有望和生態基金之間針對優質創業項目形成推薦模式,為創業者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

對於淘寶眾籌平臺上湧現出來的一些優質創業項目,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投資部已經在跟進投資,未來螞蟻生態共贏基金也將進駐合作。此前淘寶眾籌負責人高征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淘寶眾籌上科技類產品的融資額已經占到總融資額的90%以上。

而就在不久前,針對移動開發者的扶持平臺阿里百川也進行了一次方向調整,扶持重點轉向了更加關註O2O項目,特別是能與阿里巴巴業務產生協同關系的垂直項目。BAT公司如果染指每一個細分領域是不現實的,第三方創業者就成為這個大生態的共同建設者。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901

從數字看我國土壤汙染現狀 國合會建議設“土壤銀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169.html

從數字看我國土壤汙染現狀 國合會建議設“土壤銀行”

一財網 章軻 2015-11-11 10:58:00

全國土壤總超標率16.1%,汙染以無機型為主,占超標點位的82.8%,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部分地區土壤汙染比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廢氣地突出一些,南方土壤汙染重於北方地區。

從數字看我國土壤汙染現狀。

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下稱“國合會”)2015年年會建議中國政府建立“土壤銀行”,並建議將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土壤汙染防治法》,更名為《土壤環境保護法》。

土壤環境狀況正日趨嚴重

國合會土壤汙染管理專題政策研究項目組、中方組長上海財經大學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樹義在10日的大會發言中介紹,我國土壤環境狀況正日趨嚴重,總體上不容樂觀,土壤汙染主要是重金屬汙染,而且主要是人為活動造成的。

王樹義列舉了三組數據:去年4月全國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總超標率16.1%,汙染以無機型為主,占超標點位的82.8%,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部分地區土壤汙染比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廢氣地突出一些,南方土壤汙染重於北方地區。

另一組數據來自國土部地質調查局發布的《中國耕地地球化學調查報告》,調查面積150.7萬平方公里,調查耕地將近14億畝,占20億畝耕地的68%。調查結果顯示,8%的耕地是受到汙染的。

第三組數據來自地球化學探索雜誌的調查報告,該調查報告認為中國目前清潔土壤為60%,次清潔土壤近30%,汙染土壤2.6%。

“土壤汙染將成為影響中國公眾健康與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如果再不加強土壤汙染管理恐怕出現大問題。”王樹義說,中國土壤汙染管理起步較晚,正如環境保護提出土壤問題晚於水和大氣一樣,真正意義上的土壤管理始於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這個決定指出,以防治土壤汙染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保護;開展全國土壤汙染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汙染嚴重難以修複的耕地應依法調整。

王樹義介紹,國務院決定頒布之後,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土壤汙染方面管理。2005年12月環保部、國土資源部啟動“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2008年環保部發布《關於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意見》;2013年國務院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以及正在編制中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王樹義認為,中國土壤汙染管理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土壤汙染管理基本法律依據缺失;土壤環境標準體系不健全;土壤汙染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的能力比較薄弱;保護和治理土壤汙染的資金來源沒有保障。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國合會土壤汙染管理專題政策研究項目組將向中國政府提出六個方面建議,將土壤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確定下來。

“我們提出這個基本國策的建議主要基於兩點,一個是基於土壤是重要環境要素的特殊性,第二是基於中國土壤問題本身特殊性。”王樹義解釋說,土壤資源是人類食物主要來源,有的研究表明95%的食物全部來自於土壤。中國是13億人口大國,同時意味著它是糧食消費的大國,目前土壤生產和生態服務功能正不斷下降。

王樹義說,中國還需理清土壤汙染管理思路。制定綜合性法律,逐步形成中國土壤汙染法律規範體系。抓住兩個重點,一是保護清潔土壤,另一個是汙染土壤的環境風險防控。區別對待現在、過去和未來不同時期的土壤汙染問題。

土壤汙染將成為影響中國公眾健康與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攝影/章軻

鼓勵和支持建立“土壤銀行”

王樹義說,項目組建議將目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列入立法規劃的《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制定,修改為制定《土壤環境保護法》,“我們的考慮是關於立法理念的轉變問題,過去說環境保護就等於汙染防治,但我們認為環境保護不等同於汙染防治,環境保護以保護優先。土壤環境保護是治本問題,土壤汙染修複是治標問題,這里不僅僅是名稱問題。”

王樹義說,將制定《土壤汙染防治法》修改為《土壤環境保護法》主要由我國解決土壤問題基本需求和制定這部法律的基本目的來決定的。從我國基本的土壤環境狀況來看,大概80%以上土壤目前還是清潔土壤,保護清潔土壤可能是目前中國最大問題,怎麽保護清潔土壤不受到汙染,不受到破壞,防止品質下降,這可能是解決土壤問題最基本需求,也是制定法律最基本目的。

“中國目前用於治理汙染土壤花費了巨大財力,有專家稱保護和修複已經受到汙染的財力分布是1比100的關系,花1塊錢保護花100塊錢修理,所以源頭保護,使土壤不變壞為基本需求。”王樹義說,《土壤環境保護法》這個角度規定更全面,相對《土壤汙染防治法》範圍更寬,包括土壤環境質量改善、已經受到汙染土壤風險防控,及土壤的修複等,重中之重是清潔土壤保護。

王樹義說,應當用特殊辦法解決歷史遺留土壤汙染問題。“目前已經找不到汙染責任人,找不到修複資金,不知道誰承擔責任,不知道誰花錢修複汙染,這個問題客觀存在,這是應當高度關註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在處理土壤問題上遇到普遍性的問題。”

王樹義表示,應建立清晰責任機制,明確治理修複的責任主體,同時建立專門資金基金,用於保障治理和修複的資金來源。在加強和完善土壤汙染管理方面還應當建立完善土壤管理激勵機制和系列措施。

“應再鼓勵和支持建立‘土壤銀行’。”王樹義說,設立“土壤銀行”不是把清潔土壤運到一個地方把它保存起來。而是將土壤價值納入到自然資源核算體系當中,設立土壤保護基金,以資金補助方式來刺激有機農業的發展。同時公開土壤環境信息,開通公眾和社會監督檢舉等渠道,創新公眾和企業政府合作共贏管理模式。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40

土壤液化震撼 選地段不如挑建商 你家安全嗎?房屋體檢指南公開

2016-02-22  TCW

南部震災衝擊全台房市,民眾買房觀念跟著變,投資需求銳減、新成屋比中古屋受青睞,住宅安全成為首要考量。

小年夜的高雄美濃地震重創南台灣,震碎了上百個家庭的天倫美夢,對台灣房市也帶來衝擊。

去年以來,房地產交易冷清,今年初受到房地合一稅上路與總統大選等利空消息衝擊,房市價量雙跌。根據內政部與各縣市地政局統計,今年一月七大都會區平均房價月跌幅將近五%、交易量則萎縮七%;其中,台北市價格跌最深,月跌幅逾一成,而中南部則普遍交易量縮減,以高雄量縮逾一成最劇。

二月初的大地震,對台灣房市價量發展猶如雪上加霜。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表示,近兩年房地產景氣低迷,強震直接衝擊民眾購屋信心,未來購屋族買房腳步將更為遲緩,預估近期看屋人潮將減少兩成,觀望期至少拉長半個月至一個月,受挫較深的南部,猶豫時間將比北部更長。

北市土壤液化區

信義、大安入列,十六處警戒行政院日前宣布,將在一個月內公布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區。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認為,資訊揭露後,各地的房價區域表現將有更明顯的落差。

根據北市府工務局二〇〇二年委託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華地理資訊學會調查資料,台北市共有十六處土壤中高度液化區,中山、信義、大安、北投、上林區內,都有高度液化的風險。受災慘重的台南市,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統計,現有一百二十三件危樓,包含安南區、北區、中西區等二十三區被列入土壤液化潛勢區。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自二〇〇九年,全台房地產價格飆漲,民眾買房重視房價升值效應,但地震之後,對居家安全將更為重視。他預估土壤液化潛勢區、危樓地區的降價幅度,將比其他區域顯著,議價空間至少多出一成到兩成。

房市四大質變

民眾更重安全、高品質房屋變搶手房地產業者普遍認為,未來兩年,台灣房價向下盤整已是趨勢。這場地震,對房市最大的影響將是購屋者的質變。

把時間拉回到一九九九年,當時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台灣,震央所在的中部地區,房市景氣直墜谷底。根據學者彭建文、張金鶚<九二一地震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分析>的研究指出,震後房市量縮,直到三個月後,買氣才回復震前四成到六成。

更重要的是,市場產生四大質變:第一是投資需求銳減;第二,不敢、不想買房的民眾暴增,大舉轉向租市;第三,民眾更重視住宅安全,高價、高品質的住宅更搶手;第四,新成屋比中古屋受青睞。

對於近來民眾擔憂的土壤液化,房地產業者齊聲表示:「王程技術可以克服」,認為維冠大樓倒塌主因建商施工品質出問題,未來,購屋族選房標準,將從以往只重視價格,趨向慎選建商品牌。

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分

析,營建業者在蓋屋前,須做好地質鑽探與結構計算,才能依照當地環境,規畫最佳的建築工法與搭配建材。將基樁打深王岩盤,或灌漿改良地盤等工法,都可加強建物的耐震功能。

重大災害之後,民眾對於人身安全會更加重視。九二一地震後,建築結構法規逐年趨嚴調整,例如耐震標準從五級提高至七級,二〇〇二年三三一地震之後,規定更趨嚴格。洪嘉昇建議,民眾購屋以新成屋,或十年左右的中古屋為優先選擇,並避開一案建商,或子公司眾多的業者,避免發生問題時,責任歸屬難以釐清。

海悅國際總經理王俊傑表示,目前大台北地區都市更新速度緩慢,但老舊住宅至少七成以上,例如萬華、中山區等地,住宅品質堪憂,預估受台南地震影響,將提升民眾都更意願與執行速度,「今年將是都更啟動的契機。」地震之後,人心惶惶,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結構技師戴雲發建議,已經擁房的民眾,可以先從自家住宅外觀、內部檢查起,倘若發現主要結構,例如二十公分以上的剪力牆出現斜四十五度或交叉裂縫,應盡快找專業結構技師檢驗。若是窗角、陽台牆等非主要結構的細微裂縫,因不直接影響居家安全,自行修復即可(詳見表)。

過去長達十年的房市榮景,在一次強震之後,再次受創,但也帶來契機。以往,買房重視地段、講求增值;未來,房屋安全品質觀念的提升,可促使整體房地產和都市規畫朝良性發展。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23

社子島開發 北市府在急什麼? 滯洪區、土壤液化 學者再提三質疑

2016-02-29  TWM

土壤高度液化的台北市社子島,即將投票決定開發方案。此處為淡水河口沙洲,又屬洪患區,學者皆認為不宜開發,台北市政府及居民真的要與天爭地?

「水總要有地方去, 台北市社子島開發,洪水要往哪裡去?關渡平原、大度路以南都會被淹沒。」 一名地方政府官員提醒,社子島開發可能付出的代價;這也凸顯出社子島的問題,不只是當地居民的問題,或許全體台北市民都必須共同面對。

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台北市政府舉辦社子島開發i-Voting(電子投票),推出「運河社子島」、「生態社子島」及「咱ㄟ社子島」三方案。投票前一周,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親赴社子島催票,並宣布新增「維持現狀」方案,回應近來「拒投」的聲音。

然而,二月六日台南震災剛震出全台土壤液化大危機,社子島正是高度液化區域之一,現存屋舍尚且有居住安全問題,更遑論讓人口倍增的三項開發方案,台北市政府此時推i-Voting,是否操之過急?

難題!

如何開發 三屆市長都頭痛位處北市西北側的社子島,是基隆河與淡水河沖積出的沙洲,面積約三百公頃,居民一萬多人,住戶約三八○○多戶。礙於限建法令,生活機能與發展停滯,在地人渴望改變已久。禁錮這區域的限建令,起於一九六三年席捲北台灣的葛樂禮颱風,河水暴漲吞沒社子島,淹水深達三公尺;七○年,社子島在「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列為滯洪區,僅作農業用地或綠地,停發建設許可,自此限建四十多年。

過去三任市長各自推出開發案。陳水扁將面積一八○公頃的開發案,送交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競選連任時,再提案將開發面積擴大為二四○公頃,但在選戰失利後撤案。而馬英九提出「社子島輕軌路線規畫案」,卻無下文。

郝龍斌則提出「台北曼哈頓」計畫,打算在沙洲上填八公尺高土方,耗資七百億元,最快七年完成填土,才可做後續建設。柯文哲上任後,一再表示,此案可行性極低。

「社子島問題在我任內若無法解決,未來五十年大概也無法處理。」柯文哲在社子島專案座談會上這麼說,再次展現外科醫師的明快性格,上任一年多即將開發方案火速推向公民投票這一步。

隱憂!

市府三方案 學者不看好

柯市府推出三種開發方案,看在專家眼中,根本殊途同歸,與郝市府方案的不同之處,也只是填土填得比較少。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黃瑞茂直言,三種方案都要做基盤、堤防,而堤防下都留有空間、不會填實,等於創造出很大的地下室,「從建築學來看,創造了很多危險地景,這一空間如果淹水,很難清理。」再者,區段徵收可按面積配回四成,社子島居民若現在擁有三十坪房屋,僅能分回十二坪。黃瑞茂舉例,若將來新建住宅約五十坪,居民還得拿幾千萬元出來買足三、四十坪,「等於蓋章之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住回到社子島了。」最後,也是黃瑞茂認為,市府始終沒回應的問題,「市府規畫圍牆底下要做成公共空間,還得找經費來維護;若因住戶比例不高、公設乏人使用、 維護情況也不理想,難保不會變成都市中陰暗的角落。」假使不做大規模開發,能否針對現存困境,對症下藥就好?其實,築堤保護後,地主可以原地改建,接水、接電、設門牌、建築修繕等都已改善;「現存的問題在於,有人想藉此發財。」不願具名的官員說。查詢內政部實價登錄,或許是憑藉士林區的門牌,社子每坪還有四十萬元行情。

從過去不少區段徵收案看出,一旦徵收,地價翻漲,原居民無力承購,還是投資客獲利。部分人士昧於當地土壤液化事實,堅持開發方案的容積率 (基地內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與基地面積之比率) 不能僅有一六○%,恐怕也是此因。

出身社子的資深議員陳政忠說,補償條件太嚴苛、缺乏安置特別條例與容積率偏低,是當地民眾最關切的問題。市議員陳慈慧也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以後的違建,不符現有法令的安置資格,卻占當地居民三分之一,是最怕無房可住的一群!」黃瑞茂認為,應有更多選項,且不見得都要開發方案,「假設多數居民無法住回去,我贊成採北市府顧問楊重信的主張,花三百億元、低密度開發,讓社子島變成一座公園。」「何時開發」是二十多年來北市府不變的思惟;然而面對越來越極端的天氣,讓社子島作為都市最關鍵的調節閥,或許也該成為選項之一。

撰文 /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29

哪些地方是土壤汙染重災區?專家指給你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330.html

“由於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汙染防治手段和相應監控,許多生產活動造成了土壤、地下水汙染。”6月2日,同濟大學教授、上海城市規劃行業協會副會長於一凡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她介紹,以工業生產、交通物流、市政設施等為代表的產業類用地是具有較高汙染風險的存量用地,其再利用活動需要通過建立完善的登記、評估、修複和審核流程進行環境風險控制。但目前各方對於場地治理導致二次汙染的風險缺乏防範。

大量產業遺存地上建商品房

於一凡介紹,中國近代的工業化起步於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新中國成立以後“變消費性城市為生產性城市”的發展方針促使眾多中國城市加速工業化進程。

她說,從全國範圍來看,從珠三角制造基地到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東部沿海城市到三線建設時期發展的城市,鋼鐵、化工等環境汙染風險高的重工業遍布全國各地。

從城市範圍來看,無論在城市中心區還是郊區均有大量產業用地分布,其中不乏化工、造紙、冶金等環境汙染風險較高的產業。由於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汙染防治手段和相應監控,許多生產活動造成了土壤、地下水汙染。

同時,由於長期堆放危險品,從事工業原料、產品等存放和運輸,也使部分鐵路沿線、物流棧場成為遭受汙染的重災區。此外,缺乏防護措施的垃圾堆放和傾運碼頭等對城市生活空間與岸線埋下的汙染隱患也不容小覷。改革開放初期遍地開花的鄉鎮企業更是造成了城鄉環境的整體惡化,形成的癌癥村、白血病村令人扼腕。

於一凡說,自1980年代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就已經開始調整舊城核心區內的產業用地,由於騰退土地中不少占據良好區位,居住、商業、商務和創意產業等往往成為再利用的首選功能。

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75%產業遺存再開發為居住用地,上海市轉為居住用地的產業遺存比例也近60%。於一凡說,上海2040年空間發展戰略提出了未來城市建設用地零增長的目標,內涵式發展的機遇將主要來自市域範圍內800平方公里原產業用地。

“不難想見,一旦未經處理的汙染場地被直接納入再開發,甚至用於養老院、幼兒園、住宅區等功能,後果將何其嚴重。”於一凡說。

產業遺存地汙染物危害大

於一凡介紹,產業遺存的汙染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汙染物影響場地土壤、水體等的環境品質,進而破壞區域生態平衡,使場地與周邊生態環境發生惡化。其次,汙染物通過水體、土壤、空氣、植物等介質與暴露的受眾人群接觸,可對人體造成直接的健康危害。兩者均不易察覺,但往往同時存在,且貽害無窮。

研究顯示,產業遺存地可能含有的汙染物大致可分為無機物汙染和有機物汙染。其中無機物汙染可進一步劃分為重金屬汙染與其他無機物汙染。冶金廠、鋼鐵廠等重工業以及塗料、油漆等化工業易造成包括鉛、砷、汞、銅、鎘等為代表的重金屬汙染,對暴露人群可能造成蛋白質和酶活性減弱,在器官中過量堆積則進一步造成器官功能退化和各種疾病,如水俁病、腎功能衰竭等。

其中最為常見的鉛汙染具有較強的神經毒性,不僅會妨礙幼兒生長、造成兒童腦損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磷肥廠、煉焦廠、化工廠等則是造成有害元素氧化物、硫化物、鹵化物等其他無機汙染物的主要產業,具有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變性等危害。許多產業遺存可能兼有多種類型的汙染物。

於一凡介紹,產業遺存可能具有的汙染通常以兩種形式存在:第一種是場地內殘留的固體工業廢棄物、汙水、有沈澱物和汙泥的水塘、可感知的廢氣,以及地上或地下的儲油罐、變壓器、汙水處理設施、生產運輸設備等基礎設施;

另一類來自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汙染物,經由各種途徑遷移至土壤與地下水,殘留在內部場地和建築結構中,甚至影響到鄰近的河流、濕地、沼澤或綠地等周邊整體環境,但場地並沒有顯著的汙染跡象。

於一凡介紹,這些汙染物通常具有隱蔽性強、造成後果緩慢顯現和不易清除三方面特點,若不采取全面、深入的環境評估,產業遺存的汙染往往難以被及時發現和徹底清除。

開發商對汙染狀況諱莫如深

“由於未能形成針對產業遺存再利用的預先環境風險評估和場地清理後的環境風險複核機制,加之城市規劃與環境保護部門之間缺少溝通與協調,不少被汙染場地未經處理便得到再次開發並投入使用。”於一凡說,規劃管理部門對產業遺存的汙染歷史缺乏了解,即使意識到潛在的環境風險也苦於缺乏技術依據,難以做出合理的功能規劃和空間安排。

她舉例說,如以精細氟與電鍍添加劑為主要生產內容的某市化工廠,長期的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重金屬與有機物等混合汙染物嚴重汙染了場地。2007年該廠停產並作為居住用地進行了出讓。2008年7月,在缺乏環評報告的情況下某房地產項目獲得規劃審批開始在工廠舊址上施工。

2009年3月,補充編制的環評報告確認其存在環境風險,於當年7月責令停止建設並進行汙染治理。而此時包括幼兒園在內的住宅區開發已基本完成。

於一凡介紹,我國針對城市各類場地汙染的識別與治理起步較晚,相應法律法規建設基礎較為薄弱。同時,規劃、建設部門與環保部門之間缺乏有效互動,致使汙染發現與治理滯後於開發建設。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汙染場地及周邊用地的環境問題已經相當嚴重。根據2014年公布的首次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34.9%的工業廢棄地調查土壤點位存在汙染物超標,29.4%的工業園區樣本土壤點位存在汙染,而重汙染企業用地及其周邊樣本土壤點位汙染超標率更是高達36.3%。此外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場地、采油區、采礦區的超標率均超過20%。

於一凡說,長期以來,公眾對環境汙染的理解大多聚焦於水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等,對場地汙染的危害則後知後覺,其中除了場地汙染不易被察覺的因素以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公眾意識。

產業遺存通過流轉進入土地市場需要通過產權征收、平整拆除、規劃出讓、再開發建設幾個階段。目前,僅在土地平整、拆除階段移除外在特征明顯的汙染物,對於土壤、地下水中潛藏的汙染情況則缺少信息披露。

調查發現,由於潛在的汙染直接影響轉型利用的市場價值,不少土地所有者和開發商對真實汙染狀況諱莫如深。

“換土”易造成二次汙染

於一凡介紹,存在汙染的產業遺存須通過相應的治理手段來消除或者控制環境風險,而目前相關的治理技術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

調查發現,目前各方對於場地治理導致二次汙染的風險缺乏防範。常見的“換土”方式缺乏跟蹤管理,如隨意傾倒或與城市垃圾混合,極易造成二次汙染。

同時,部分汙染物還可能在拆除和轉運過程中隨著建築垃圾而轉移、擴散,使汙染物定位和汙染清除工作變得更加困難。此外,治理資金缺乏保障是阻礙環境保護從原則走向實踐的現實障礙。

“產業遺存的治理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如上文提及的某化工廠汙染治理成本預計達到2.8億元,對於任何組織或單位而言都是巨大的負擔。”於一凡說,缺乏整治資金容易使汙染治理流於形式,質量缺乏保障。

於一凡認為,產業遺存在退出原有功能或用地權屬發生改變時,應依照規定由具有資質的獨立機構開展現場實測並形成具有法律效應的評估報告,對場地的遺留汙染情況加以診斷,提出修複建議。對於采取部分清除方案的汙染場地,還應在進行竣工驗收時和使用過程中對主要汙染物進行持續監測。

“鑒於城市功能轉型過程中會陸續出現更多新增產業遺存,摸排產業用地的汙染情況不應僅限於對現狀產業遺存的調查,還應對目前仍處於生產、市政服務過程中的產業類用地進行登記和評估,以便進行系統管理。”她說。

世界上很多城市因對產業遺存的成功再利用而為城市生活註入了新的活力,如英國倫敦的碼頭區、美國紐約的SOHO區、德國的魯爾工業區,以及我國北京的798藝術街區、上海黃浦江兩岸的世博園區、廣東省中山岐江公園等。

於一凡說,“然而,在將產業遺存視為城市更新與轉型的機遇的同時,必須首先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場地安全嗎?”

產業遺存留下的汙染物或對人體和環境造成“二興汙染”。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04

“土十條”問世背後:土壤再不治理恐出大問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062.html

土壤乃“生命之基,萬物之母”。與空氣和水一樣,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

但土壤危機的累積以及人們對於土壤質量的關註,從來沒有達到像今天這樣的高度。5月31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土十條》)由國務院頒布。

土壤汙染治理工作將就此走上快車道。農用地分類管理將引入哪些新做法?《土十條》提出,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針對現行的管理存在的漏洞,今後在法律法規和執行上將采取什麽措施?此外,在一些省份汙染耕地集中區域,建設綜合防治先行區,如何優先組織開展治理與修複?

土壤汙染已到較為危險程度

2015年,就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起草小組緊鑼密鼓地編制《土十條》之際,一支由中外專家組成的“神秘”團隊也在行動,他們包括中方組長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樹義、外方組長阿美科福斯特惠勒環境與基礎設施公司首席技術專家司馬威(WitSiemieniuk)等十余位專家。

從當年的3月到9月,這些專家們共舉行了四次聯合工作會議和多次內部工作會議,還到武漢等地調研,到美國、加拿大考察,並在上海、廣州進行關門討論。他們的任務是在10月底,拿出一份有關中國土壤汙染管理的報告,供當年11月召開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下稱“國合會”)2015年年會討論。

國合會是中國政府成立的國際性高級咨詢機構,現任國合會主席是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而國合會每年提交給中國政府的政策建議,都會直達最高決策層。

足見土壤汙染管理這一課題的重要與緊迫。

這份報告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國正面臨日趨嚴重的土壤汙染問題,農業土壤環境質量令人關註,礦業開采廢棄場地的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業生產、礦業開采、農業生產以及大氣汙染沈降成為中國土壤汙染挑戰面臨的重要原因。另外,部分地區土壤、基巖和地下水中某些金屬和元素本底值水平高也加劇了汙染程度。

這與我國首次開展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結果不謀而合。

2005年至2013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並於2014年4月發布了《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表明,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以及土壤環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汙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耕地點位超標率達19.4%。

這份公報未發布全國土壤汙染狀況的空間分布圖,但披露了總體上的土壤汙染特征。

從土壤汙染的分布情況來看,中國南方的土壤汙染重於北方,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汙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範圍較大,鎘、汞、砷、鉛四種無機汙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

公報未發布土壤汙染趨勢相關數據,但指出了中國土壤汙染正在增加。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汙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

2015年,國土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中國耕地地球化學調查報告》,結論是東北黑土地有機質明顯下降,南方耕地酸化和北方耕地堿化趨勢加劇。調查耕地範圍內有21.6%的耕地酸化嚴重,29.3%的土壤堿化趨勢加劇,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

以化肥為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化肥使用量在5800多萬噸,使用量是世界第一。化肥施入土壤後一般有三個去向:一是被當季作物吸收;二是殘留在土壤中,作為土壤養分可以被下一季作物吸收利用;三是損失到大氣和水體環境中。目前,美國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體在50%,歐洲主要國家糧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體在65%,比我國高15~30個百分點。

氮肥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占農田碳足跡的60%~90%,巨大的氮肥施用引起的氮素活化及其對全球環境的負面影響已成為中國農業的癥結。

國合會秘書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幹傑說:“各種調查顯示的信息表明,中國的土壤汙染已經到了較為危險的程度,如果再不加強土壤汙染管理,恐怕會出大問題。若放任不管,一些地方吃飯將成問題。”

土壤環境標準體系不健全

那麽,中國土壤汙染管理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王樹義分析說,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土壤汙染管理是從2005年開始的。這一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下稱《決定》)明確提出:“以防治土壤汙染為重點,加強農村環境保護”“開展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和超標耕地綜合治理”“合理使用農藥、化肥,防治農用薄膜對耕地的汙染”“汙染嚴重且難以修複的耕地應依法調整”。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土壤汙染問題作出明確規定的規範性文件。這之後,盡管有各種文件和措施出臺,但土壤環境保護或土壤汙染防治的基本法律、法規仍然缺失。

時至今日,我國沒有一部關於土壤環境保護或者土壤汙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出臺。目前土壤汙染管理的主要依據仍然只是國務院2005年的《決定》和環保部2008年的《關於加強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意見》。

此外,我國專門的土壤汙染管理機構缺失,土壤環境監管能力薄弱。王樹義介紹,多年來,各級環境保護部門中幾乎都未設立專門的土壤環境保護或土壤汙染防治管理機構。直至今年3月,環保部才專門設立了水、大氣、土壤三個環境管理司。

更重要的是,土壤環境標準體系不健全。目前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主要適用於農用地的土壤環境管理,適用於建設用地的土壤環境標準缺失。什麽樣的土壤屬被汙染、不適合人居住的,什麽樣的土壤是必須要修複的等等,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國現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存在三個主要問題:一是適用範圍小,僅適用於農田、蔬菜地、茶園、果園、牧場、林地、自然保護區等土壤環境質量評價,不適用居住、商服、工業等建設用地的評價;二是項目指標少,僅規定了8項重金屬和2項農藥殘留指標;三是全國“一刀切”規定不能反映區域差異,部分指標限值不盡合理。

保護未受汙染土壤環境質量,應制定實施土壤環境背景值標準;管控土壤汙染風險,應制定實施保護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土壤汙染風險篩選值標準;保障汙染土壤安全利用,應開展風險評估,制定針對特定汙染土壤的修複標準。而這些,在土壤汙染管理上幾乎是空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在土壤標準方面,目前需要制修訂的標準至少有五項:制修訂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替代現行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制修訂土壤環境監測、調查評估、風險管控、治理與修複等技術規範,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完善土壤汙染防治相關標準,修訂肥料、飼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和農用汙泥中汙染物控制等標準,制訂可降解農用地膜標準,修訂農用地膜、農藥包裝標準;完善土壤中汙染物分析測試方法;分類研制一批土壤環境標準樣品。

避免照搬氣水汙染治理思路

《土十條》出臺後,有環保專家對記者表示,“其實,叫《土壤汙染防治初步行動計劃》更為貼切。因為與大氣汙染、水汙染相比,目前土壤汙染的具體情況誰都說不清楚。”

也正因為如此,“摸清底數”成為土壤汙染管理和防治的首要任務。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05年至2013年,該部會同國土資源部開展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調查面積約為630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調查精度為8公里×8公里,林地、草地調查精度為16公里×16公里,未利用地調查精度為32公里×32公里。

“總體而言,現有各項調查的精度難以滿足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複的需要,需進一步提高調查精度。”這位負責人說,為此,《土十條》提出要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工作,摸清土壤汙染底數,為深入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礎支持。

“底數不清”的原因還在於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層面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目前除環保部門外,開展土壤監測的部門還有農業、國土部門。環保部門開展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以農用地、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狀況為主,農業部門以耕地地力為主,國土部門以測定土壤中礦物元素及其他無機指標為主。

相比之下,環保部的土壤監測更細一些。目前,環保部正在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建設,在全國布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基礎點位和風險點位。其中,基礎點位布設以耕地土壤為主,覆蓋我國東北平原主產區、黃淮海平原主產區、長江流域主產區、汾渭平原主產區、河套灌區主產區、華南主產區和甘肅新疆主產區等七大糧食主產區。

風險點位布設覆蓋工礦企業周邊、設施農業集中區、汙灌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等,其中,京津冀區域以城市“退二進三”遺留遺棄場地為重點,珠三角地區以化工、電鍍、印染等重汙染行業企業為重點,湘江流域和西南地區以重有色金屬、磷礦等礦產資源開發企業為重點。

“應該將土壤保護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王樹義說,保護土壤就是保護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生態部(土壤環境保護中心)主任王夏暉研究員認為,在解決土壤汙染問題時,要避免照搬大氣、水汙染治理思路和技術路徑,需要考慮土地利用類型、汙染程度、汙染物類別、技術經濟條件等因素,綜合確定土壤汙染管理和防治思路,將風險管控貫穿始終。

王夏暉說,所謂風險管控,就是要按照不同土地用途分別界定。對農用地而言,風險管控就是指通過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種植結構調整,以及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等措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耕地得到安全利用;對建設用地而言,風險管控則是指通過對汙染地塊設立標誌和標識,采取隔離、阻斷等措施,防止汙染進一步擴散,或劃定管控區域,限制人員進入,防止土壤擾動,以及通過用途管制,規避隨意開發帶來的風險。

此外,對位於部分農產品主產區、人口集中聚居區周邊的工礦企業,應實施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造成土壤嚴重汙染的企業,甚至要采取退出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09

環保部專家:加快建立土壤汙染修複治理長效機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623.html

《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5月31日頒布。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戰峰6月1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土壤汙染修複治理長效機制是我國土壤環境管理的重大任務。

土壤治理短板是缺長效機制

董戰峰介紹,從國際經驗,美國、英國、日本等許多國家在土壤汙染治理上主要體現在四個“重視”:重視立法與標準體系建設、重視汙染者付費機制構建、重視投融資機制創新、重視社會治理機制完善。

董戰峰說,盡管造成當前我國嚴重的土壤汙染態勢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缺乏長效機制一直是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工作的短板。他分析說,總體來看,我國土壤汙染修複治理長效機制建設尚面臨六大問題,需要盡快系統考慮予以突破。

投入需求量大。根據歐美國家經驗,土壤保護成本、土地可持續管理成本(重點是防控風險)與場地修複成本基本上是1∶10∶100的關系。由於我國因歷史原因遺留下來的土壤汙染問題十分嚴重,無論是削減存量,還是控制增量,防範風險等都需要大量投入,土壤治理的投入規模可能會是十萬億元規模。

責任體系未建立。土壤修複既有存量修複治理問題,也有增量風險評估、管控與治理問題,情況比較複雜,責任主體不明確,歸責範圍不清晰,汙染修複治理責任難以分工落實,損害求償機制和汙染收費機制無法確立。

激勵機制不完善。修複治理的融資機制缺失,無法有效調動和發揮社會資本力量;汙染治理責任分擔機制沒形成,治理費用和渠道問題難以解決;修複治理市場機制不到位,土壤修複治理的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無法實現等。

法制標準不健全。盡管立法工作已經進入議程,但是法律法規體系健全尚需時日。土壤汙染治理修複有關的技術標準、行業標準、產業標準、技術指引等還存在缺項和短板,需要加強法制建設和標準、技術導則體系的系統化建設。

社會治理不得力。因土壤汙染發生的環境權益侵害事件時有發生,健康和財產損害救濟機制還不完善,公益訴訟機制尚不健全。

配套能力不到位。土壤修複治理效果評估技術方法未建立,治理技術清單,特別是BAT(最佳適用技術)技術清單,需要盡快研制;從事土壤汙染治理調查、評估和修複治理的從業人員少,專業人才缺乏,修複治理企業資質管理和招投標機制還不健全;土壤環境質量本底不清晰、汙染場地風險評估關鍵技術參數還不夠,汙染場地修複治理的監測、評價、治理技術裝備缺乏。

“四管齊下”推動汙染治理

“建立土壤汙染治理修複長效機制需要綜合考慮、系統調控、理清重點、明確方向。”董戰峰建議“四管齊下”,推動我國土壤汙染治理修複長效機制建設。

他說,我國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必須建立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基礎上,註重技術標準和基準制定基礎性工作,解決土壤汙染防治法律法規過於分散,缺乏系統法律框架,地方立法空白等。形成法律法規-基準標準-導則指南-政策措施鏈條體系,逐步實現土壤汙染修複治理“控制增量、消化存量”。

“其次,責任公平分擔是基礎。”董戰峰解釋說,土壤汙染治理要堅持汙染者付費原則,對於造成的損害責任,無論是財產性、精神性還是其他生態環境損害都應明確。修複治理責任主體要明確,責任範圍可以逐步擴大,盡快由財產性、健康損害向涵蓋生態環境損害轉變。對於歷史性遺留的汙染性土壤修複治理要一分為二,政府要起到主導和引導功能。

此外,形成有效的激勵是關鍵。董戰峰認為,政府不僅要加大土壤汙染修複治理的資金投入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積極創新投融資政策,建立有效的融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本力量,逐步由政府主導、市場為輔向財政引導、企業施治、市場為主、社會參與格局轉變,形成健全的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市場化機制,解決土壤修複治理資金缺口過大問題,推進建立完善的專業化、市場化的土壤修複治理產業,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最後,健全社會治理是核心。”董戰峰說,應重視加強涉土環境信息公開,充分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創新公眾參與方式,形成便利的公眾參與渠道和靈活的參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在土壤汙染修複治理中的決策參與、監管監督作用,推進土壤汙染損害公益訴訟,保障公眾環境健康權益。

推進“六大長效機制”建設

董戰峰對記者表示,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形勢嚴峻,任務艱巨、挑戰巨大,需要加快長效機制建設,從根本和長遠上為土壤環境質量改善與維護,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健康居住環境。推進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六大長效機制建設。

創建公平合理的政、企責任分擔機制。政府除了直接投資實施修複治理工作外,更主要的是要重視通過政策機制創新,推進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對於可以明確責任歸屬的使用者、產生者、運輸者等,則按“汙染者付費”原則落實這些企業的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經濟責任。建立土壤汙染損害賠償制度。

形成穩健的土壤修複治理投入機制。建議將土壤環境保護各類必要費用整合進環保預算科目,並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提取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用於土壤環境保護,建議從各地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土壤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中央和地方按照2∶8的比例分成使用。設立兩層級的土壤汙染治理基金,國家土壤汙染治理基金主要由中央財政資金、各地提取的部分土地出讓收益、環境稅費等構成;地方土壤汙染治理基金主要由本級財政資金、提取的部分土地出讓收益、市場融資構成。基金實施專門用途管理,可采用商業委托專門的職業化理財公司來管理基金,使其良性運作並保值增值。

建立有效的土壤修複治理融資機制。對涉土行業嚴格實施綠色信貸,加大對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工作的信貸支持,對汙染場地修複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政府提供擔保來負責降低貸方的風險。推進將環境風險管理納入綠色信貸評估技術體系中,開發促進棕地物業發展項目的融資產品,嚴格限制造成土壤嚴重汙染的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推開土壤汙染保險,實行強制和自願相結合的原則,在有色金屬、化工醫藥、電鍍等重點行業實施土壤環境汙染強制責任險,對企業部分保費進行補貼鼓勵企業投保,建立並逐步完善環境責任險制度,形成土壤汙染風險分散的社會化機制。

構建完善的土壤汙染修複治理市場機制。完善價格、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創新債券、股票、創業板塊等資本市場融資方式,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土壤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土壤修複產業,對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先進且具有示範意義的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優先予以扶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創新市場經濟政策機制。嚴格限制造成土壤嚴重汙染的環境違法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推行土壤汙染第三方治理。

推動形成有效的多方社會治理機制。將涉土企業的環境信用作為新時期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要內容,對重點行業涉土企業實施環境信用評價機制,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賬戶。

建設強有力的實施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土壤汙染修複治理法律標準體系,落實地方政府黨政領導轄區土壤環境質量負責制,對領導幹部離任實施生態審計,建立嚴格的土壤汙染任追究機制。建立土壤汙染監控系統及信息平臺,加強土壤環境保護的監測監管能力建設,完善土壤汙染健康信息系統。積極推進土壤環境信息平臺的研發及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