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祖斌:中國沒有醫藥股牛市的土壤 黃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23804758
自從2009年七八月以來,上證指數累計大跌1000多點,多數投資者虧損纍纍。事實上,不少投資者在6000點以前,都沒有翻身的可能。我個人因半倉銀行股,去年12個月一個月內,將三年虧損全部填平。但對於A股市場重倉醫藥股的投資者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熊市,只有牛市。

在中國股市,有一種觀點非常遊行,那就是醫藥股的空間非常大。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從美國股市的長期表現來看,金融、醫藥、石油、科技等行業,是產生超級牛股的領域;二是中國人口數量龐大,老齡化是必然的結果,醫藥市場的需求非常大。

當然,片仔癀之類的獨特醫藥股,我也非常看好它的長期投資價值,不過A股市場的醫藥股,整體來看,前景很一般。更因為最近幾年醫藥股作為資金的避險品種,大漲特漲,估值已經明顯高了,所以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內,醫藥股的前景是比較黯淡的。

先來說說產生美國醫藥股牛市的土壤。最近看一本股票類的書,其中提到克林頓任美國總統時,準備推行醫療改革,市場擔憂醫藥公司的利潤將受此影響,醫藥股下跌較多。但結果是大量的醫藥公司股價不斷創新高。對於美國股市,大公司股價的上漲,主要原因只能是經營利潤的增長。美國醫藥公司經營利潤的增長,其實是美國這個國家的悲劇。

查看原圖
美國最近幾十年醫療費用節節升高, 1970年,美國醫療費用佔GDP的比例還只有7.2%,2007年醫療費用已經是GDP的16%,平均每人每年消費7349美元,預計到2017年,醫療費用佔GDP的比例將達到19.5%。而其他醫療質量好的國家如日本、意大利醫療費用僅佔GDP的8%,醫療質量長期名列世界前茅的法國也不過11%。問題是,美國的醫療費用雖高,但其醫療質量卻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排名中僅為37位。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股市醫藥股有很多大牛股的主要原因。但誰聽說意大利、法國、日本產生了大牛股?

為什麼美國醫藥公司的利潤能持續增長,美國的政客難道不知道醫藥公司的利潤是建立在整個國家的負擔不斷增加的基礎之上嗎?美國的智商雖然比中國人差一些,小布什總統這樣智商不到90的政客也不在少數,但這些政客的幕僚中不乏深諳美國國情的人。但美國醫療產業,從高收入的醫生,到財大氣粗的醫藥公司和醫療保險公司,在美國的國會議員和總統選舉時,都能兩邊押寶,不管哪個黨當選總統,不管誰當上國會議員,自然要回報這些利益集團。於是基本上不大可能有嚴重損害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法案出台。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克林頓時期美國醫藥股重步牛途的原因。克林頓雖然努力想進行醫改,但眾多的國會議員拿了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錢,反對這項改革。

奧巴馬是個政治家而不是政客,看到美國整個國家過重的醫療費用負擔,表示寧可不當第二任總統,也要通過醫改法案。但美國式政治的妥協之下,最終版本顯著縮水,並未從根本上動搖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利益。

股市是個變化多端的市場,刻舟求劍式的思維是非常害人的。千萬不要認為一個股市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在另一個股市也會出現。美國的石油股、科技股都有很多牛股,但中國的上市公司中,中石油、中石化,根本不可能複製埃克森的歷史。而科技股的話,中國股市中有不少偽科技股,其實沒有多少掌握核心科技的企業。

中國的老齡化,當然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否就是中國醫藥股利潤持續增長的基礎?我看恰恰相反。

中國政府的一大優勢就是執行力強。中國屬於未富先老,千方百計降低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各種成本,是未來中國的長期政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物價最近十年基本上沒有哪一年是負增長的,但各地方的醫藥公開招標,中標價格多數是下降的原因。在這樣的環境中,醫藥股哪有什麼光明的前景?當然,如果中國醫藥企業在技術水平上有突破,有較多的新藥能被研發出來,也會有醫藥牛股的出現。但這只能是少數「另類」企業實現的突圍。這恐怕是小概率事件。以美國鋼鐵行業為例,早就是夕陽行業了,但從彼得林奇的著作中可以發現,還是有股價上漲10倍的經營非常好的鋼鐵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