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站上全球能源革命高地 可燃冰有望減少中國石油依賴

據新華社消息,5月18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藍鯨一號”鉆井平臺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

隨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發來賀電,賀電中指出,這一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大規模開采或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在央視新聞中表示,這一次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成功,優先搶占了領跑和技術高地,實現了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上的領跑。它將會是繼美國引領頁巖氣革命之後的,由我國引領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會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可燃冰儲量巨大,據估計可燃冰中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

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對進口石油依賴度高。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升至近920萬桶/日的紀錄高位,遠超預期。這一數據已經超越美國,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

深挖可燃冰這樣的清潔能源的潛力,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可燃冰是一種“未來的能源”,它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能夠解決一系列長期的問題。例如解決霧霾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要調整能源結構。歐美解決汙染問題靠核電和天然氣,而天然氣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要減少汙染,實現清潔發展,根本的問題是要獲得更多清潔的天然氣。

“天然氣需求量大,因為它不僅是一種能源,還是一種化工原料。如果大規模開發可燃冰,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韓曉平說。

李金發在接受央視采訪中說道,從目前我們試采的連續性和產氣量來看,離商業性開采距離不遠了。他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潛力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韓曉平認為,目前距離大規模開發利用可燃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全球能源供應較充足,價格低廉,而開采可燃冰的成本高昂,如果進行大規模開發,成本方面可能缺乏競爭力。開采成功表示克服了技術難關,但不意味著可燃冰馬上就能夠成為替代能源。陸上還有很多優質能源,現階段由於油氣改革不到位導致資源沒得到較好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可燃冰開采技術領跑世界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在今年2月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查明我國可燃冰的資源潛力,今年,我國將開展海上可燃冰的試開采。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總指揮葉建良今日表示,從5月10日正式出氣試點火成功,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開采八天,日產超過一萬方以上,最高日產達到了3.5萬方,這種連續穩定的出氣,達到了原來預定的目標。

因絕大部分可燃冰埋藏於海底,所以可燃冰開采難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對這種未來能源進行試開采嘗試,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

此次試開采成功,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誌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李金發說,每日試采的取氣量要達到一萬方以上,連續產氣一周,所有的指標都超過了預定目標,所以我國是世界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成功的第一個國家。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科學家利用降壓法,將海底原本穩定的壓力降低,從而打破了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的成藏條件,之後再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一樣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套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總指揮葉建良表示,這次運用了地層流體抽取法,從單純考慮降壓變成了關註流體的抽取,通過保證流體的抽取來實現穩定的降壓。降壓方案充分體現了優越性,也是保證我們這次試采成功一個關鍵因素,這也是在國際上從理論到技術方法的一個創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70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賀電

中共中央 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的賀電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並參加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任務的各參研參試單位和全體同誌:

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向參加這次任務的全體參研參試單位和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

天然氣水合物是資源量豐富的高效清潔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自主創新,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這是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落實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關鍵一步,後續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希望你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向地球深部進軍的重要指示精神,依靠科技進步,保護海洋生態,促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產業化進程,為推進綠色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再立新功!

中共中央

國務院

2017年5月18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78

突然上頭條的可燃冰 你真的清楚它的來歷嗎?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隨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發布賀電,賀電指出,這是在掌握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簡介

可燃冰又稱氣冰、固體瓦斯,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潛在替代能源,主要蘊藏於陸地永久凍土帶和海底全球海洋總面積90%的具備天然氣水合物生成條件。

隨著傳統油氣資源的枯竭,人類急需尋找新的可替代能源,天然氣水合物的發現無疑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天然氣水合物石油天然氣與水分子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結合形成的一種固態結晶物質,多呈白色或淺灰色,外觀像冰且點火即可燃燒。

據估算全球天然氣水合物蘊藏的天然氣資源總量約為21000萬億方,可滿足人類1000年的需求。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相繼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和勘查,其中加拿大在陸地永久凍土區、日本在海域進行了試開采。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將使用深水半潛式平臺通過降壓進行開采,首先,平臺從動員位置自航至作業井位,然後進行鉆探、安裝試驗設備、降壓試氣等一系列試采作業程序,直至點火試采成功。

據測算,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的資源量約為700億噸油當量,與全國陸海常規與非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總和大致相當。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工程的實施,將提升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搶占天然氣水合物商業化開發先機,加速推進我國能源結構調整。

中國成全球可燃冰開采第一國

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采出天然氣。經試氣點火,已連續產氣8天,最高產量3.5萬立方米/天,平均日產超1.6萬立方米,累計產氣超12萬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穩定,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實現了預定目標。

這次試采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占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采,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儲備,積累了寶貴經驗,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創新,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由“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深海航母”助力試采海底可燃冰成功

承擔此次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並成功試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是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正是由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藍鯨海洋工程公司聯合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履行平臺運營服務合同。

據中集集團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前被業界稱為D90的“藍鯨1號”是世界唯一的、兩座第七代超深水鉆井平臺,鉆井深度已達到海面以下15公里,面對12級颶風仍可保持巋然不動。

據介紹,“藍鯨1號”擁有27354臺設備,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個MCC報驗點,電纜拉放長度120萬米。作為最先進一代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該平臺不僅在物理量上遠超於其他項目,而且在設計建造過程中,克服了技術攻關、項目管理、全球采購、實際作業應用等諸多挑戰。

哪些產業將受益?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在央視新聞中表示,這一次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成功,將會是繼美國引領頁巖氣革命之後的,由我國引領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會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中共中央、國務院賀電中也指示下一步促進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產業化進程。

中國地質調查局預計,或在2020年前後突破天然氣水合物的開發技術,實現能夠適應工業化開發規模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完善,大約再經過10年左右提升,到2030年前後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商業開發,那時候可能大家就能使用可燃冰作為燃料的汽車了。

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已明確天然氣的主體能源地位,力爭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占比提高到10%,可燃冰的開發將加大天然氣的供給,有望推動我國非常規油氣的開發投資的增長。

以目前的進程來看,可燃冰經濟性開采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化進程都已經超預期。平安證券分析師表示,目前可燃冰主要為油服板塊帶來主題投資機會,A股上市公司中,重點關註受益可燃冰海上鉆井服務和隨鉆測井服務的中海油服、海油工程,關註受益可燃冰完井服務和生產、儲運環節的傑瑞股份、恒泰艾普、惠博普、富瑞特裝。

科普知識:可燃冰,可以燃燒的冰塊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798

午市盤點丨滬指縮量窄幅震蕩 可燃冰概念領漲

周五(5月19日)早盤滬深兩市小幅低開後再度維持窄幅震蕩走勢,滬指今日強於創業板指,滬指回踩10日線,至今日午間收盤,滬深指數再度翻綠,成交量縮量。

盤面上,受中國試采海域可燃冰首次成功影響,采掘服務、油品改革板塊漲幅居前。盤中滬深兩地國資改革股快速拉升。環保、高送轉、農業板塊領跌。

截至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88.46點,下跌1.68點,跌幅0.05%,成交額820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964.08點,下跌10.27點,跌幅0.1%,成交額1,112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01.61點,下跌11.9點,跌幅0.66%,成交額339億元。資金方面,央行今天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今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回籠200億元;公開市場本周凈投放1600億元人民幣。

熱點板塊:

潛能恒信強勢一字板,帶動可燃冰概念股大漲,潛能恒信,石化機械,海默科技,博邁科,中海油服漲停,惠博普漲逾6%,富瑞特裝漲逾4%。

滬深國資改革板塊漲幅靠前,亞通股份漲逾8%,深圳能源漲逾7%,深振業A漲逾6%,深圳燃氣,上柴股份漲逾3%。

跌幅榜上,環保、高送轉、農業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

1、據保監會網站,中國保監會近日印發《2017年農業保險承保理賠專項檢查工作方案》,將於6月初啟動農業保險專項檢查工作。《方案》提出,此次專項檢查的主要任務是強化農業保險監管,規範農業保險市場秩序,推動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控,有效提升承保理賠檔案完整性、真實性水平,夯實農業保險合規經營基礎,促進農業保險健康持續發展。

2、日前,江蘇省政府正式批複《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批複指出,南通濱江臨海、緊鄰上海,區域樞紐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綜合承載能力較強,對接服務上海具有良好的現實基礎和廣闊空間。加快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是南通搶抓國家系列重大戰略機遇的關鍵舉措,是策應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實際行動,有利於推動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在實現江蘇“兩聚一高”和建設長三角城市群中發揮更大作用。

機構觀點:

中泰證券認為,短期上證指數或維持震蕩修複,建議投資者控制倉位;短線部分優質成長股有反彈修複需求,可精選業績持續增長、未出現大幅上漲的個股;國企改革仍是全年主線,建議繼續逢低關註央企混改相關機會。

西部證券認為,回顧近期市場表現,金融股為代表的權重類品種表現不一,市場漸次反彈始終以題材股切換推動展開,這對於指數上行空間的打開形成拖累。從小盤股近期表現來看,底部增量的階段性回補還在延續,市場以短線逢低進行熱點布局,也預示築底格局的反複仍在延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14

海上核動力平臺將為中國遠海規模開發可燃冰解決關鍵問題

去年的4月21日上午,在廣州黃埔南崗,大約有150名市民、學生及其他人員參加了一個題為“走近可燃冰”的科普講座。講座中傳出這樣的一個消息:“我國將在2017年開展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采試驗。”

一年後的5月18日上午,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宣布,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姜大明表示,這次試采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占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采。我國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由“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

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於深海沈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 天然氣水合物甲烷含量占80%~99.9%,燃燒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小得多,而且儲量豐富,全球儲量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在接受第一財經1℃記者采訪時說,“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有很強的深海作業能力。因為離大陸越遠,作業難度和成本就越高,相關技術、資源補給等能力要求也很高。”但他表示,隨著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可燃冰的大規模開發定能實現。

中共中央、國務院向參加這次任務的全體參研參試單位和人員發去賀電。賀電指出,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關鍵一步,後續任務依然艱巨繁重。

遠海作業,能源補給問題十分關鍵和難以解決。 “我們做好了為深海可燃冰開發提供相關資源的準備。”在資源補給方面,中國某海上核動力平臺研發單位的一位工程師在接受1℃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具備這個能力。”

起步晚成績大

勘探顯示,南海神狐海域有11個礦體,面積128平方公里,資源儲存量1500億立方米,相當於1.5億噸石油儲量。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則表示,這次試采成功,將繼美國引領頁巖氣革命之後,由中國引領可燃冰革命,進而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在上述講“走近可燃冰”講座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礦產地質調查所副所長、國家水合物專項項目“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負責人梁金強介紹,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由水分子和氣體分子組成的,具有三維籠狀分子結構的似冰狀結晶化合物。外觀多呈白色或淺灰色晶體,外貌類似冰雪,可以像固體酒精一樣被點燃。

梁金強說,形成可燃冰有三個基本條件:溫度、壓力和充足的氣源。海底的低溫和高壓對於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非常有利,因此世界上的天然氣水合物約有97%分布於海洋中,僅3%分布在陸地凍土帶。

標準狀態下,1體積的天然氣水合物大概可以分解為164體積的甲烷氣體。據估算,在世界各大洋中天然氣水合物總資源量大約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的兩倍。

由於天然氣水合物的資源意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家相繼投入巨資並制定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國家計劃來進行本土和國際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研究和評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進展。

中國天然水合物勘查起步相對較晚。

“對於海洋可燃冰的研究,我國是從1995年開始的,並於2007年5月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成為世界上第四個通過國家級開發項目發現可燃冰的國家。”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試采現場指揮部總指揮葉建良介紹說。

1999年-2001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多信息證據,並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經過努力,2002年,中國正式批準設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專項。從此,正式踏上了大規模、多學科、多手段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的艱苦歷程。

2013年6月1日-9月8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珠江口盆地實施了中國第二次天然氣水合物鉆探,鉆獲了大量塊狀、脈狀、分散狀等多種類型的水合物樣品,圈定礦藏面積55平方千米,控制資源量超過1200億立方米(折算成天然氣)。該航次首次在中國南海獲取了可視的塊狀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這一新發現,填補了中國海域可視水合物的空白,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海域水合物的賦存類型,是繼2007年鉆探航次後發現的新的水合物賦存類型,具有重大勘探實踐意義和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是中國海域水合物資源調查勘探一個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經過多年努力, 從2017年5月10日起,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從終於中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礦藏開采出天然氣。截至5月17日15時,總量試采12萬立方米,最高產量達3.5萬立方米/天,平均日產超過1.6萬立方米,其中甲烷含量最高達99.5%。

時至今日,在可燃冰開采中,美國、加拿大在陸地上進行過試采,但效果不佳。日本曾於2013年在南海海槽進行了海上試采,但因出砂等技術問題失敗。2017年4月,日本在同一海域進行第二次試采,第一口試采井累計產氣3.5萬立方米,5月15日再次因出砂問題而中止產氣。

海上核動力平臺解決遠海作業能源補給

據葉建良介紹, 此次試采實現了中國可燃冰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裝備的完全自主創新,在這一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試采現場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謝文衛則補充說,通過這次試采,中國實現了可燃冰全流程試采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新型試采工藝。

本次開采試驗還為後續研究提出了很多課題。下一步重點是研究如何解決本次試驗當中發現的一些問題,並在之後3—5年內開展第二次試采,進一步為商業化開采做好技術準備。

“技術突破非常重要。”周大地說,盡管此次中國在可燃冰開采中取得了很大的技術性突破,要想實現深海商業化開采,還有一段路要走,因為“越往深海走越不容易”。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技術專家向1℃記者表示,南海海域自然環境變化多端,這給開采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尤其給運輸船舶帶來的影響非常大。“海上臺風多,運輸距離長。”

另一個難度就像周大地所說的一樣,在可燃冰開采過程中,如何實現資源補給是非常關鍵的。在這方面,上述接受1℃記者采訪的中國某海上核動力平臺研發單位的工程師表示,他們正在研發的海上核動力平臺可以為包括可燃冰在內的中國油氣開采工作提供幫助。“從行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表個態,(我們為幫助可燃冰的開采)做了大量準備。”

海上核動力平臺,又稱海上浮動核電站,是小型核反應堆與船舶工程的有機結合,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海上核動力平臺對中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2016年年初,國新辦舉行的國內首部涉核領域的《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透露,中國的海上浮動核電站正在規劃當中。中國致力於建設海洋強國,而這樣的核電站有利於中國對海洋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利用。

“我國要建設海洋強國,對海上資源的開采非常重要。但在海上作業,能源補給是個關鍵問題,目前的方法是帶著柴油發電機,不僅費事,對海洋環境也不好。同時,西沙、南沙群島有人居住和生活,他們所需的能源也要依靠柴油發電機。” 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此前說。

1℃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目前,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廣核集團已經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船舶企業進行了海上浮動核電站的研發合作。 “進展相對順利。”上述中國某海上核動力平臺研發單位的工程師說。

這些工作為中國“領跑”可燃冰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34

海默科技:公司未參與國家宣布的海域可燃冰試采項目

海默科技5月22日晚間發布股價異動公告稱,截止目前公司未參與國家宣布的海域可燃冰試采項目;目前可燃冰開采尚處於科研試采階段,進入商業化開采還需要很長時間;本次國家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對公司目前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情況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據悉,2017 年 5 月 18 日,國土資源部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的消息後,市場關註度較高,公司作為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的上市公司,得到了部分投資者的關註,有些股票交易軟件將公司納入“可燃冰” 概念。

海默科技公告稱,截止目前,公司未參與國家宣布的海域可燃冰試采項目。可燃冰屬於非常規油氣資源,海域可燃冰的開采涉及水下油氣開采技術。公司是國際領先的油氣田多相流量計和生產優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國內最大的壓裂泵液力端制造商、並在美國從事非常規油氣資源——頁巖油氣的勘探開發。同時,公司目前承擔兩項國家級水下計量設備的科研課題:一是國家工信部海洋工程裝備“水下兩相濕氣流 量裝置研制”項目;二是中國海油牽頭的國家科技部“十三五”水下生產技術子課題“水下多相流量計樣機研制”研發項目,上述項目進展順利,已經完成工程樣機和原理樣機的制造,並已成為中國海油認可的水下多相計量設備合格供應商。關於水下產品研發項目,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第三節“公司業務概要”、 第四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重點研發項目進展情況和未來發展展望中進行了披露。

公司稱,目前可燃冰開采尚處於科研試采階段,進入商業化開采還需要很長時間,公司將持續關註可燃冰開采領域的發展。但是,本次國家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對公司目前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情況不會產生任何影響,請投資者註意投資風險。

從5月18日至5月22日的三個交易日,海默科技累積上漲了27.71%,目前股價收報11.20元/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31

中海油等三公司否認涉及可燃冰業務 股價下挫幾乎跌停

5月23日消息,可燃冰概念股紛紛走弱,石化油服、海默科技、中海油服三公司股價大跌,截至發稿,海默科技、中海油服、石化油服均跌逾9%,幾乎跌停,其余個股紛紛回調。近日以來,石化油服、海默科技、中海油服分別發布公告,澄清尚無可燃冰相關業務。

石化油服昨日發布晚間公告稱,經公司自查,本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正常,市場環境或行業政策沒有發生重大調整,內部生產經營秩序正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截至目前,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尚未進行商業開發,本公司亦沒有開展相關業務。

此外,海默科技同日發布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未參與可燃冰試采項目。目前可燃冰開采尚處於科研試采階段,進入商業化開采還需要很長時間。公司將持續關註可燃冰開采領域的發展。本次可燃冰試采成功,對公司目前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情況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而中海油服在5月20日就公告稱,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活動正常。目前可燃冰尚未商業化,公司關於可燃冰目前沒有可披露事項。

可燃冰屬於非常規油氣資源。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可燃冰儲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米,遠超目前的常規與非常規天然氣儲量。可燃冰在全球分布較為廣泛,全球靠近海岸的海域均有分布,一些高原凍土帶也有資源分布。而在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海宣布可燃冰試開采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卓創資訊天然氣高級分析師劉廣彬表示,本次開采成功只是可燃冰勘探開發過程中的一小步。在可燃冰的開發過程中,地質安全、可靠運輸、環境沖擊等問題都亟待解決,距可燃冰真正的商業化開采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279

中國南海成功試採可燃冰

1 : GS(14)@2017-05-19 05:43:35

■可燃冰

中國昨宣佈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這標誌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海域可燃冰試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國家,並計劃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可燃冰分佈於深海沉積物或陸上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燃燒時僅產生少量二氧化碳,污染遠低於煤、石油及天然氣,但能量高出十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可燃冰絕大部份藏於海底,故開採難度極高。各國均關注這方面研究和試開採工作,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和印度。


蘊藏量可供使用千年

中國於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試採可燃冰,該地距香港約285公里,採氣點位於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床。自5月10日正式出氣至17日下午,累計產出逾12萬立方米,甲烷含量高達99.5%的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巨大,僅中國海域預測達800億噸油當量,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可供使用1,000年。央視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9/200261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29

可燃冰惹憧憬 油服股撐起大市

1 : GS(14)@2017-05-20 09:43:54

【明報專訊】內地官方周四宣布成功在海上試採可燃冰,刺激油服股昨日急升,加上內房股發力,連跌3日的港股本周最終力保不失。分析指港股現時基本面仍較好,回吐因受外圍市場拖累,短期或震盪調整,而6月A股若成功「入摩」或將成為中港股市下一輪升浪的催化劑。

海隆控股升近17%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本周四宣布,在南海北部神戶海域(距離本港約285公里)進行的可燃冰試採成功。油服股昨日齊升,海隆控股(1623)升近17%,巨濤海洋油服(3303)亦升12.5%。評級機構標普昨發報告,將恒大(3333)評級由「B-」上調至「B」,主要因公司資金流情況改善、銷售強勁及利潤率逐步回升。恒大昨日股價最高曾升12.4%,收市報9.48元,升9.09%,其餘內房亦跟隨炒高(見表)。

標普上調恒大評級

藍籌股昨日亦普漲,騰訊(0700)再升1.9%,中銀香港(2388)升2.1%至34.3元,交易時段更曾破頂升至34.35元;除息兼被中鐵總否認合作的港鐵(0066)股價受壓跌3.8%,為表現最差藍籌。

港股基金連續12周淨流入

恒指昨日走勢反覆,尾市更再現沽壓,最終收報25,174點,微升0.2%或38點,繼上周累升680點後,本周僅升18點;國指跌3點至10,267點;大市成交701.23億元。根據富瑞最新報告,中國股票基金市場本周淨流入8.64億美元資金,為連續第9周淨流入,港股基金市場亦連續12周錄得淨流入(見圖)。

分析:恒指短期料調整

君陽金融行政總裁鄧聲興表示,港股本周主要受美股等外圍市場拖累,加上恒指早於市場預期衝上25,000點,故回調屬正常。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表示,港股不排除短期震盪,但後勢穩中向好,現時中港股市估值較為吸引,加上6月MSCI將公布是否納入A股,吸引外資提前部署一博,若成功「入摩」將對兩地市場形成利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91&issue=201705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707

內地開採可燃冰恐釀災難

1 : GS(14)@2017-06-10 13:07:06

■可燃冰開採過程存在重大風險,業界一直有極大爭議。 設計圖片



【財經專題】中國正大力推動可燃冰開採,並自稱為首個開採成功國家,技術領先全球。但由於可燃冰開採過程存在重大風險,業界一直有極大爭議,多位專家都認為,有可能導致全球生態大災難。而由於內地的開採點距離香港不到300公里,風險或更大。


專家憂加劇全球暖化

今年5月18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位於香港東南方285公里的南海神狐海域鑽井平台上,向全世界宣佈,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隨後在6月2日的新聞會再宣佈,初步預測中國海域的可燃冰約等同800億噸油當量,與中國石油蘊藏量881億噸相近,將大力促進可燃冰產業化,納入新興戰略產業。全球可燃冰蘊藏量非常豐盛,能量之多達全球煤炭、天然氣及石油總量的兩倍,但可燃冰背後的潛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港大地球科學系胡百卓教授向本報表示,「好擔心可燃冰會加劇全球暖化。」目前全球暖化主要由二氧化碳排放造成,而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更強勁的溫室氣體,暖化作用高出25倍。更重要的是,在海底開採過程中,極容易造成洩漏,導致甲烷大規模排放,風險令人憂慮。


南海氣田離香港不遠

公共專業聯盟創會主席黎廣德表示,「可燃冰有全球性風險和地區性風險」,由於蘊藏量巨大,甲烷一旦洩漏足以影響全球氣候;而南海氣田離香港不遠,香港可能先受波及。但黎廣德強調,由於中方沒有公佈技術細節,因此對香港造成的風險是未知之數。基於可燃冰的可怕風險,目前國際社會對其開採均持審慎態度。資源缺乏的日本態度曾經積極,在2013年曾試採成功,但因海底砂流入開採井,試驗僅6天就被迫中斷。美國能源部多次撥款支持可燃冰研究,但至今沒有進展。除中國外,目前尚未有其他國家正式提出產業開發目標。


【甚麼是可燃冰?】

可燃冰亦被稱為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主要氣體為甲烷,經過海底水壓長期加壓沉積而成,但在正常溫度和氣壓下,就會分解成水和可燃的甲烷,因此被稱為「可燃冰」。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08/200482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