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站上全球能源革命高地 可燃冰有望減少中國石油依賴

據新華社消息,5月18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藍鯨一號”鉆井平臺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

隨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發來賀電,賀電中指出,這一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大規模開采或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在央視新聞中表示,這一次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成功,優先搶占了領跑和技術高地,實現了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上的領跑。它將會是繼美國引領頁巖氣革命之後的,由我國引領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會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可燃冰儲量巨大,據估計可燃冰中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

我國是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對進口石油依賴度高。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升至近920萬桶/日的紀錄高位,遠超預期。這一數據已經超越美國,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

深挖可燃冰這樣的清潔能源的潛力,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可燃冰是一種“未來的能源”,它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能夠解決一系列長期的問題。例如解決霧霾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要調整能源結構。歐美解決汙染問題靠核電和天然氣,而天然氣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要減少汙染,實現清潔發展,根本的問題是要獲得更多清潔的天然氣。

“天然氣需求量大,因為它不僅是一種能源,還是一種化工原料。如果大規模開發可燃冰,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韓曉平說。

李金發在接受央視采訪中說道,從目前我們試采的連續性和產氣量來看,離商業性開采距離不遠了。他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潛力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韓曉平認為,目前距離大規模開發利用可燃冰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全球能源供應較充足,價格低廉,而開采可燃冰的成本高昂,如果進行大規模開發,成本方面可能缺乏競爭力。開采成功表示克服了技術難關,但不意味著可燃冰馬上就能夠成為替代能源。陸上還有很多優質能源,現階段由於油氣改革不到位導致資源沒得到較好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可燃冰開采技術領跑世界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在今年2月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初步查明我國可燃冰的資源潛力,今年,我國將開展海上可燃冰的試開采。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總指揮葉建良今日表示,從5月10日正式出氣試點火成功,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開采八天,日產超過一萬方以上,最高日產達到了3.5萬方,這種連續穩定的出氣,達到了原來預定的目標。

因絕大部分可燃冰埋藏於海底,所以可燃冰開采難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對這種未來能源進行試開采嘗試,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

此次試開采成功,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誌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李金發說,每日試采的取氣量要達到一萬方以上,連續產氣一周,所有的指標都超過了預定目標,所以我國是世界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發成功的第一個國家。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科學家利用降壓法,將海底原本穩定的壓力降低,從而打破了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的成藏條件,之後再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一樣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套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現場總指揮葉建良表示,這次運用了地層流體抽取法,從單純考慮降壓變成了關註流體的抽取,通過保證流體的抽取來實現穩定的降壓。降壓方案充分體現了優越性,也是保證我們這次試采成功一個關鍵因素,這也是在國際上從理論到技術方法的一個創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