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英數理化不及格 創業全球第一


2013-04-01  TCW  
 

 

一個國中英數理化通通不及格的人,為何能吸引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領軍的綠能基金KPCB、德意志銀行,投資他創設的立凱電能公司?這家公司董事長是張聖時,小時不愛念書,後來卻一路念到博士;從小立志當記者,卻因緣際會栽進電池材料領域。他的事業如同他的人生,靠創新與顛覆傳統,成為全球最大的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廠。

立凱令人印象深刻的創新,從工廠外牆開始。立凱位在桃園南崁工廠的圍牆,是由一隻隻從圍牆內探頭出來的大象、獅子、長頸鹿的泥塑,圈圍出來,讓人誤以為這是間動物園。而全球約近三成的磷酸鋰鐵電池使用的正極材料,就是從這個基地生產出來。電動車、電動巴士、儲能等,都會使用到他的產品。中國正大力推動電動車,包括比克、天津力神等市占率超過一五%的電池製造商,都是立凱客戶。

成立於二○○五年,以生產電子材料起家的立凱,目前有兩大主力業務,一是生產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一是製造電動巴士。這兩項產品在國內與海外的競爭者不少,要有獨特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

元素表倒著看他發現提升品質的妙招

在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領域,靠的是獨家專利產品LFP-NCO(奈米金屬氧化物共晶體化磷酸鋰鐵化合技術),與五十八項專利。「LFP-NCO是把化學元素表倒過來看,才意外研發出來的專利,」張聖時說。原來,化學元素表倒過來看後,才發現利用氧化物來提升產品品質的方法。「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客戶的電池電力更持久,」張聖時說,電池用得比同業久,替客戶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才能在日本、韓國、中國與台灣同業中殺出血路。

逆勢延長生產時間他做出比同業貴四成產品

二○一一年,爭議長達十年的動力鋰電池關鍵材料專利爭議,終於落幕。專利解禁,日本、中國、台灣廠商奮力爭取專利,立凱取得包括磷酸鋰鐵在內的橄欖石材料,與碳包覆全球專利授權,成為全球取得授權的四家公司中的一家。有了專利,才具有生產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的入場券,才有在國際舞台上競技的機會。取得專利,還要利用創新的製程,才能做出克電容量高的電池。

在大多數工廠拚命思考如何縮短產線時間、節省成本時,立凱逆向採用「拖延戰術」,刻意讓產線的生產時間拉長。立凱以濕式製程取代傳統的乾式製程,這一改變,生產的時間多出七○%,但生產出來產品的效率比同業多出九.二%,產品售價可以比同業高出四成。

因為材料品質好,大陸四家電池大廠中的三家,就採用立凱的產品,也因此吸引潤泰、KPCB來投資立凱,光是潤泰集團的持股就兩成。過去三年,立凱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累計出貨量約三千噸,最近兩年,每年出貨量的成長率超過三成,是全球單一產品出貨量最大的公司,隨著出貨量提升,營運有機會轉虧為盈。

在業界,電池材料與下游廠商如同兩條平行線,誰也不會跨界生產;立凱為了掌握市場脈動,但又不想投資太多的資金去生產電池,直接跳進電動巴士組裝領域,掌握天平的兩端。「生產電動巴士,我才可以知道客戶要什麼,上游的材料才能提前調整,才會有競爭力,」張聖時說。

電動巴士最常遇到的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跑多久」,一是「充多久」。電動巴士可以在路上行駛多久,關鍵在於材料,這點,張聖時完全不擔心。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充多久?

把巴士當手機他使充飽電的時間快三倍

「為什麼一定要充電,不能用換的?」張聖時說。多數人對電動車,還停留在僅靠充電站充電想法時,張聖時腦筋已轉到,巴士的電池可以如同手機電池一般,直接在外充飽更換裝上的概念。而且「車」、「電」分離,重量比「車電同體」減少三分之二,電池、車輛後續的維修更容易分拆管理與維修。

三年前,立凱開始採用「換電」做法,同時把巴士上的機電設備、路線配置以及電池箱一併調整。電力不足的巴士,只要停靠換電站,把充飽電的電池換上,車子就可以再度上路。從「充電」改成「換電」,花費的時間從四十分鐘,縮減至十分鐘。

一年多前,立凱的電動巴士開始上路,擔任桃園火車站到桃園縣政府的接駁工作。電動巴士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氣污染,但價格比現行的柴油公車貴兩成,要靠政府補貼推一把才能廣泛運行。如何讓產品價格更親民,以及與同業華德動能競爭,是立凱營運的挑戰。

曾經當過高中老師、國會助理、大學教授、電子公司高階主管的張聖時,在一場跟大陸比亞迪高階主管的聚餐中,改變人生軌道。當時,這位主管正為比亞迪生產的電池不是很容易爆炸,就是壽命很短而苦惱不已,還拋出「聽說磷酸鋰鐵電池」很厲害。就這麼一句話,讓張聖時一頭栽進完全不懂的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領域,也從來沒有想過,還把它玩到最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39

2013年製造業的「意外」:金磚國家集體不及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671

2013年是全球製造業發展回暖的一年,但凡事總有例外。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金磚四國」(BRIC)集體成為「例外」。

德意志銀行G10外匯策略全球主管Alan Ruskin的圖表展示了2013年全年數據供應商Markit的各國製造業PMI表現。

PMI, 制造业PMI, 制造业, 金砖国家,中国

上圖可見,除了丹麥和金磚四國,去年包括中國台灣在內的全球其他國家地區製造業PMI都表現不錯。

即使是土耳其、匈牙利和印度尼西亞這樣的非金磚四國新興市場國家也成功地擺脫收縮,波蘭、希臘、捷克和中國台灣都強勁擴張。

日本、美國和歐元區這類發達市場恢復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81

流感肆虐 竟因接種疫苗人數不及格 防疫失守 H1N1患者塞爆醫院

2016-03-07  TWM

流感病毒大鬧全台灣大小醫院,成為繼二○○九年H1N1流感疫情以來,最嚴峻的一年;若從數字來看,接種疫苗人數嚴重偏低,是「病毒變異」之外,疫情快速惡化的重要原因。

疑似流感的病患做快篩,十個有九個都是陽性,真的很嚴重。」一位敏盛醫院的急診主治醫師這麼說。他坦言,平常醫院的急診室不會如此擁擠,但這回塞爆的場面卻是從過年前持續到現在。急診室內的病患家屬也抱怨:「要推床沒推床,要輪椅也沒輪椅,只能坐在地上。」這樣擁擠的場景非敏盛醫院所獨有,近來,全台灣只要稍具知名度的醫院,急診室幾乎都是塞爆狀態;攻陷各大醫院的凶手,是民眾再熟悉不過的「H1N1流感病毒」。

關鍵因素:

病毒變異加上氣候異常

它闖下多大的禍?據疾病管制署至三月一日統計,總計一一○九名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創近年同期重症人數新高,其中有八十四人死亡。

為何如此嚴重?林口長庚大學醫學系兒科特聘教授林奏延說,今年H1N1病毒變異,造成疫苗保護力減弱。除病毒變異之外,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指出,過去三、四年流感疫情都不嚴重,導致民眾抗體不足,當流感一來就擋不住;另方面,今年低溫來得比較晚,又碰到過年後開學和國際旅遊旺季,人來人往,增加病毒傳播機會。

病毒變異、氣候異常,這兩個讓H1N1流感病毒肆虐的關鍵因素,都不是人力可控;但,這意味台灣在面對疫情上只能「聽天由命」嗎?情況並非如此,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名譽理事黃富源說,「對抗流感,打疫苗是最好的方法。」而若從數字來看,台灣接種疫苗程度,遠遠不及格。

黃立民表示,根據研究在一個區域中,若要有效防止流行病疫情擴散,疫苗接種人數須達到境內全人口的三成;換言之,三成就是一個象徵六十分的及格門檻。

以台灣二三五○萬人口來計算,「及格」的接種疫苗人數約是七百萬人左右。然而,從今年公費及自費流感疫苗的使用量推算,國內目前大約三百五十萬人接種,僅是「及格水準」的一半。

積極作法:

放寬施打適用年齡族群

黃立民並指出,接種疫苗除了可減少重症的發生,也可減少病毒傳播的效率,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防疫方法。他進一步分析,流感疫苗由兩種A型病毒和一種B型病毒組成,世界衛生組織每年二月會針對可能流行的病毒,進行疫苗病毒株的組成調整,但不可能全部猜錯,而就算流感病毒突變,還是有保護力,也能降低傳染力,不會完全沒用。

這一輪讓全台醫院急診室爆滿、學校停課頻傳的流感疫情,帶給台灣最重要的一堂課,即必須拉高疫苗接種人數。有醫師建議,「尤其是在好一陣子沒有流行以後,民眾抗體不足,政府更要在流感季來臨前,推廣疫苗接種。」黃立民則說,「更積極的態度,是每年接種人數都要提高。」鑑於今年流感疫情嚴重,疾管署已研議自十月起,擴大公費流感疫苗適用對象,從現行六十五歲以上放寬到五十到六十四歲族群,預估接種疫苗人數可因此增加至五一二萬人。不過,這個人數距離「及格」水準仍有一段距離,政府還得多加把勁。

對抗流感照過來!

——流感疫苗Q&A

Q為什麼打了疫苗,還是會得到流感?

A流感疫苗是當年最可能流行的3種病毒型別,若當年流行的病毒型非疫苗所選的3種,或是病毒突變,民眾還是可能會得到流感。

Q哪些人不適合接種疫苗?

A

●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已知對疫苗的成分有過敏者●過去注射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10

最新調查》87%指標不及格、十大部會6成在放牛班 政府KPI大體檢

2016-05-30  TCW

改變,必須發生。一年前,《商業周刊》進行台灣民間首度「政府KPI大調查」,各界回響不斷,並奪得「卓越新聞獎」、「現代財經新聞獎」,人們說:「你們應該每年追蹤、監督,政府有改善的也要寫出來。」第二年的報告出爐,多數部會仍被評為「放牛班」,但我們發現,公務體系乾硬的土壤有鬆動跡象,新部長一上任已開始關注此事,改變的種子,萌芽中。

「有啊!有啊!不K、不P、不I……。」當我們向政府的企畫管考部門詢問,去年《商業周刊》公布「政府KPI大調查」後,是否在內部帶來改善,內政部、衛福部、國發會等承辦人員和基層官員不約而同用這句話開頭。

KPI(關鍵績效指標),是企業管理工具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縮寫,拆開來就是K(關鍵)、P(績效)、I(指標)。用一句話來形容它的作用,就像是飛機駕駛座前的儀表板。二○○九年,行政院將它引進內閣部會,做為政府績效管理的方法。

簡言之,每年政府上網公布的KPI,就是各部會告訴人民,他們這一年最關鍵的任務是什麼,以及他們將如何檢驗自己有沒有達成這些任務。它必須顯示政府這架大飛機,要載著我們開到哪裡、用什麼方法和資源開過去。

今年《商業周刊》再度與十二位專家,花了兩個多月時間,共同檢視掌握一兆六千億元、預算規模前十大部會的KPI,他們的績效指標設計是否改進?

答案是:八七%的KPI項目訂得「不K、不P也不I」:換句話說,他們做的「既不是最關鍵的事」,指標也「難以檢驗績效」。

雖然總指標項目已減少一四%,剩下二百七十五項,理論上,項目越少,就越能篩選出真正的關鍵,但我們發現仍有一半的項目「不K」 (不關鍵),只有一三%的指標過關(見八十五頁圖)。

十大部會中,仍有高達六個部會是「放牛班」 (見八十二、八十三頁表),只有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退輔會進入「日通班」,沒有一個部會能夠進入「前段班」。其中,內政部因瑣事指標比去年減半,得到「進步獎」;教育部則因瑣事指標暴增,奪下「退步獎」。

為什麼過去一年來,各部會已經知道KPI這儀表板設計得一團糟,「不K、不P、不I」、施政讓人民無感,卻仍讓自己蒙著眼睛開飛機?而今年已飛了快半途才接手駕駛的內閣新首長們,又會如何調整方向?

我們為此展開探索,發現病灶來自公務體系裡一個深植的壞基因。新總統蔡英文、新閣揆林全需要進行一場「放牛班基因大改造」工程。以下先借用蔡英文的三個自我期許,來拆解政府KPI所反映的三大毛病。

衛福部》金針績列重點,部門回應:「去年被批評時已來不及改」

一、解決問題政府VS.挑簡單做的政府。

蔡英文總統就職演說一開頭就說,人民選擇新政府,期待的就是四個字:解決問題。

政府的KPI必須要能幫人民解決問題,它應該與我們每天看到的新聞有關,偏偏政府卻讓它無關。例如,五月中旬的重大民生新聞,是過期海鮮流入五星飯店,以及過期炸雞粉流入鹽酥雞攤。

政府能夠在事前防範嗎?衛福部關於食品安全的KPI,今年重點放在金針、醬菜。去年,我們的調查報導已經指出,金針、菜脯的食安管理相對容易,不必再列為重要項目,但今年衛福部還是「挑簡單的做」。

「海產、肉類這些每天吃的才重要,應該針對這些設定KPI,包括降低動物用藥殘留等,」為了標榜重視食安,而被民進黨列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的台大公衛教授吳焜裕,四月底與我們一同檢視衛福部KPI時說。想不到五月中就爆發了業者販賣過期海鮮的大弊案。

我們詢問衛福部綜合規畫司的承辦專員,為何今年還把金針當作重點?電話那頭客氣的解釋:「你們去年批評的時候,今年的KPI已經(訂好)送出去了,來不及改……。」

十大部會KPI,竟有一半以上在交代柴米油鹽例行公事,教育部沒有十二年國教的KPI,內政部沒有防制詐騙的KPI,國防部沒有提升軍中人權的KPI,看來,蔡總統不只要讓政府能解決問題,還得先讓它能「面對問題」。

內政部》總統幕僚看完20頁施政重點:「好像故意讓人看不懂」

二、最會溝通政府VS.有字天書政府。

選前蔡英文宣示,要組成一個最會溝通的政府。希望她看到政府KPI的文字溝通力,不會氣得擺出她罵人時的招牌動作——用食指和中指敲桌子。

例如,針對改善投資環境目標,今年經濟部提出要「篩選國內外關鍵技術擁有者,發掘具投資潛力的案源數五十件」。這到底是指誰要投資誰?找外國企業來台投資?還是要國內資金對外投資?

我們請經濟部解釋,兩天後收到四百多字的書面回覆,原來,這是要對外招商,尋找有利於台灣產業升級的僑外商來台投資。為何要寫得那麼迂迴難懂?負責聯繫的經濟部人員停頓了一下,輕聲解釋「因為要比較謹慎」。

類似的「有字天書」在十大部會KPI檔案中,隨處可見。資深都市計畫學者楊重信,是蔡英文智庫國土規畫小組的召集人,已連續兩年與我們一同檢視內政部的KPI。他看完今年二十頁的「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後,關上筆電嘆道:「好像故意要寫得讓人看不懂、無法監督。」

政府被歸類為最大的服務業,但與新加坡政府相比,星國KPI設計多為「使用者導向」,台灣卻是「公務員導向」。例如,同樣要追求便民,新加坡內政部KPI訂的是「八五%申請案件能在六十天內跑完流程」,我們的內政部是「推動免附戶籍謄本,謄本節省件數比上年度成長六%」,如果看不懂,還有另一項,「透過本部電子輓額平台致贈一萬件電子輓額」。

換句話說,我們的政府在訂定KPI時,並沒有要與人民溝通的誠意,許多項目,是公務員自己在跟自己說,「我要做這些事」,卻不去思考「人民需要我做哪些事」。

統籌部會》官員老實說:「制度不鼓勵承擔,大家只有保護自己」

三、誠實面對的政府VS.自訂衰退目標的政府。

蔡總統在就職演說裡,召喚大家「誠實面對」眼前的種種難關,但她可能得交代行政院長林全和各部會首長,先檢查政府的「不誠實」KPI。

例如,財政部今年給自己訂了「國有土地租金收入二十五億元」的KPI,但去年這項租金收入,就已經達二十七億元了。在企業界,主管訂定「衰退預算」,無異就是兩手一攤向老闆宣告,「你可以炒我魷魚、砍我薪水」了,但政府單位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的訂定衰退目標?

甚者,日前爆發公立收容所運送七十一隻貓狗,交給民間收容所領養,悶死了四十七隻的事件,這讓外界驚覺,原來農委會年初大力宣揚,去年流浪動物領養率達七成的好成績,竟是把整車動物交給私立收容所領養也算在內,這有操弄數字之嫌。

而今年農委會的KPI,竟還大剌剌列著「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領養率七?%」這個去年就已超越的目標。這種自訂「衰退目標」的例子,在公務部門比例之高,令人不解。

「公務員一定都弄自己做得到的KPI,」我想起去年採訪前交通部長葉匡時,這位在七年前引進KPI制度到政府的人,他當時坦率的話。「因為文宮系統沒有強烈誘因,這也是為何大家對小政府越來越偏好(編按:小政府觀點主張政府定沒有效率的組織,規模越小越好),」他補充。

但《商業周刊》去年的調查報導不是已經引起政府的重視了嗎?「毛院長(時任閣揆毛治國)有看到,還交代我們要注意,要做好目標管理,」統籌行政院各部會管考的國發會管考處長何全德說。他還表示,「你們的報導很好用,我開會都拿去講,」讓他推動改革變得比較容易,包括要從「全生命週期」來規畫整套KPI、加強與社會溝通、公共建設要做營運評估……。我打斷他興高采烈的一串話,問:那為何今年的許多KPI,還是「不K、不P、不I」?

「如果制度不能鼓勵熱情的公務員去承擔,那到最後,大家就只有保護自己,」他含蓄解釋。

各部會》每個接觸的公務員都客氣又無奈:「你們找的專家看的不一樣」

我們打電話到各部會,想要找出該部會一位統籌、了解每項KPI、能夠為各單位篩檢KPI訂得好不好的人。結果發現,彙整各單位KPI的企畫部門雖然接受最多訓練、最能掌握KPI設計原則,卻常常僅止於彙整,看到不對勁的指標,多半不會積極溝通改善,以免越級惹事。

至於高層首長,多只交代下屬單位各自擬定KPI,而未真正領導部屬一同思考KPI應如何反映部會施政的重點。因為,在《商業周刊》報導之前,這不是媒體關注、民間團體或立法委員監督的蕉點。

我們為這次調查所接觸的每一位公務員和官員都客客氣氣,解釋著他們的無奈,「政府的目標多元化,你們找的專家可能看的面向不一樣,我們是針對本身著力較深的部分去做……。」翻譯成白話,還是葉匡時那句「一定都弄自己做得到的KPI」。

三年前,商周專訪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他為了向政府爭取開放網路第三方支付,已努力折衝多年,當時他向我們說出最深刻感想:「我面對的公務員,是一群有禮貌的失敗主義者。」這個「失敗主義者」的基因圖譜,白紙黑字的呈現在每年各部會上網公布的KPI裡。

值得期待的是,新政府上任,我們請新部長們提出他們對KPI的初步構想(詳見九十頁十大部會篇),唯有他們的重視,方能帶動國家機器的改革。

第一時間,內政部長葉俊榮、經濟部長李世光、農委會主委曹啟鴻等,都做了具體回應。

我們相信,改變的種子正在萌芽。但願明年的「政府KPI大調查」,我們可以看到真正來自「Keep People In Mind」的KPI思考,回應人民真正的期待。

林全也應該有KPI

行政部會KPI無法讓人民埋單的癥結,在於它理應是部長的KPI,卻弄得像是部會裡三、四級單位的KPI而流於瑣碎。再往上推衍,行政院命令所屬三十六個單位實施KPI制度,院長自己卻沒有KPI。

反觀新加坡總理,給自己訂了國際透明組織清廉印象指數、家戶平均債務占收入比、研發人才供應量,以及生育率等十一項。

行政院長林全曾在三月間與我們閒聊,談及最重要的KPI,林全認為是就業,以及企業扣除經理階層外的員工平均薪資。因為員工薪資高,代表企業創新、附加價值高。

一場小型聚會中,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對閣揆的KPI提出看法:分別代表成長與分配的經濟成長率、貧富差距,兩個指標都要高於台灣之外的亞洲三小龍平均值。

經濟學者邱俊榮則認為,閣揆在經濟面應有四個KPI,一是人均國民所得(NI),這指標漸成國際趨勢,比國內生產毛額(GDP)更能反映國民的經濟福祉;二是實質薪資成長率,應在兩年內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平,之後應與GDP成長率同步增加;三是反映貧富差距的大島指數或吉尼係數;四是降低青年失業率和長期失業率。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在成長、薪資指標之外,強調新閣揆也應該設計能夠反映兩岸關係穩定與否的量表。這將是最具台灣特色的政府KPI。 (文 田習如)

Key

關鍵:最重要的項目,求精不求多。例如上層機關不應拿下屬的例行瑣事來當關鍵大事。

Performance

績效:達成目標的方法必須有效、與K有密切關聯,最忌牛頭不對馬嘴、邏輯不通。

Indicator

指標:必須能夠具體衡量、有時限,預期的數值也要具備挑戰性或成長性,而非輕易達成。

什麼是KPI?

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用以衡量一個組織的工作成效。它採目標管理,由組織使命、願景、關鍵績效目標,一層層推演,設定具體可行的量化指標,讓各層級成員有所依循,並做為年度考核賞罰的參考標準,是企業界常用的管理工具。

經濟部長李世光,談我的任務:當前經濟部最重要的任務是產業轉型,並兼顧能源與環保。

內政部長葉俊榮,談我的任務:內政部最重要的是人親、土親,KPI要能回應讓人民安心、讓國土永績利用兩大目標。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談我的任務:農委會要能滿足生產和消費兩端的需求,也就是農民收益增加、消費者農產安全。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72

法治政府藍皮書:行政建設寧波最好 十二城市難及格

“盡管規範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政策及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但相關制度的實施卻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10月30日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法治政府藍皮書: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6)》強調。

該藍皮書分析說,一方面,行政不作為現象較為突出,執法監督流於形式,已經嚴重影響到法律的權威,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詬病。另一方面,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修改、清理尚未實現常態化,民主化和開放性均嚴重不足,導致實施過程中存在依據不明、權責沖突的現象。

藍皮書當日由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這是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法治政府評估工作的年度成果,也是該院連續第四年發布評估報告。

藍皮書稱,本次評估使用的2016年指標體系總分為1000分,100個被評估城市的平均得分為663.07分,平均得分率為66.31%,較之2015年上升4.57%,較2014年上升6.61%。此外,在所有100個被評估城市中,有88個城市得分在600分以上,及格數量較2015年增多了26個。從廣州、北京、佛山、成都、上海等典型城市的情況看,2016年的得分也都高於2014年和2015年。可以看出,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水平逐年提高,進步的幅度加大。

藍皮書介紹,連續四年的評估報告顯示,地方法治政府建設中出現一批樣板城市,具有率先在全國建成法治政府的潛力。本年度評估中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寧波、深圳、杭州、南京、廣州、合肥、長沙、蘇州、濰坊、臺州。此外,有11個城市在連續四年(2013年至2016年)的評估中始終處於前二十位,這些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長沙、南京、廈門、成都、深圳、蘇州、合肥。

但藍皮書同時表示,全國範圍內,地方法治政府建設平均水平僅略高於及格線,且呈現出較明顯的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現象。總體表現為東部城市好於中西部,部分西部城市仍處於落後狀態。

研究發現,2016年度評估中,得分最高的城市為東部的寧波市,總分為825.61分;得分最低的為西部的喀什市,總分為426.36分,兩者之間相差399.25。得分低於藍皮書評估及格線的城市一共12個,分別是河南省信陽市、周口市、商丘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邯鄲市,吉林省長春市,遼寧省撫順市,雲南省曲靖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喀什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黑龍江省綏化市,上述城市主要以中西部城市為主。

“對九個一級指標的得分率進行橫向比較可以發現,不同指標之間的得分率存在著較大差異。”

藍皮書介紹,根據得分率從高到低排列,最高的是“政府信息公開”,得分率達到77.14%;排在第二位的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得分率為76.23%;排在第三位的是“行政決策”,得分率為68.87%;排在第四位的是“社會矛盾化解與行政爭議解決”,得分率為68.10%;排在第五位的是“監督與問責”,得分率為68.02%;排在第六位的是“社會公眾滿意度調查”,得分率為64.89%;排在第七位的是“政府制度建設”,得分率為63.45%。上述七個一級指標得分率都在及格率(60%)以上。

兩個一級指標的得分率則在及格率之下,分別是:“行政執法”,得分率為57.93%,“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得分率為49.24%。得分率最高的“政府信息公開”和得分率最低的“法治政府建設的組織領導”之間相差了27.9個百分點。

藍皮書認為,目前依法行政制度體系的“最後一公里”現象需要關註。現階段,我國的行政法律制度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某些方面的微觀制度仍然缺失,其原因正是制度建設中存在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評估結果顯示,在制度建設這一指標下,部分地方政府仍未對行政規範性文件的制定程序進行建章立制;部分城市雖然對行政規範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做出了專門規範,但仍存在制度內容陳舊、更新不及時、缺少實效性和針對性等問題。盡管全面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已經提出有十余年,但仍有3個城市在行政規範性文件制定程序方面得了0分。

與此同時,很多法律制度無法落實的原因在於缺乏必要的工作機制。

藍皮書說,“行政決策”一級指標的評估結果顯示,因為對於“重大行政決策”的範圍界定不清,直接影響到重大行政決策相關制度的落實。大多數城市中,能夠嚴格按照“五步”程序進行決策的事項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政府職能部門全年沒有一件事項納入重大決策程序。大量政府重大投資、重大建設項目,直接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社會關註度高的重大事項本應作為重大決策卻沒有被納入,這對重大行政決策相關制度的實施效果造成嚴重影響。

藍皮書介紹,從評估數據中可以看出,一直以來備受社會公眾所關註的“亂罰款”、“亂收費”、“暴力執法”等現象逐年有所好轉,說明各級地方政府在響應中央文件精神和要求、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方面表現較好。

“但行政執法領域受到人情、金錢、地位等的影響仍然較大,行政執法的效果有待提升;行政不作為成為人們普遍關註的問題,行政效率和行政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有待加強,誠信政府建設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藍皮書說。

藍皮書建議,加強依法行政的組織領導,通過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實現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加強微觀制度建設,切實提高規範性文件質量,構建有效工作機制,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落實執法責任制,強化執法監督平臺的功能,著力解決行政執法不作為。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加快數據開放進程,加強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提高便民性。落實問責制度,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與監督,完善行政爭議解決機制,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12

上財報告:31省財政透明度僅兩省及格 全國得分有進步

11月26日,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上海發布《2016年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下稱報告),在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信息展開調查後,研究計算得出中國財政透明度平均分數為42.25分(總分100分)。其中寧夏是財政透明度最高,為65.53分,江蘇省財政透明度分數墊底,為23.71分。

這是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第八年公布該報告,近些年財政信息公開力度越來越大,財政透明度也逐步改善,從2009年21.71分增長至2016年42.25分。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中國財政透明度總體得分還是很低,透明度得分為42.25分,意味著還有約58%的信息我們看不到。現在政府主動公開意識還不夠,得分高省份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調研組申請後才公開相關信息,如果把依申請公開得到信息剔除的話,可能中國財政透明度得分只有現有的一半。

根據報告,31個省份中超過60分(及格分)只有兩個省份,分別是寧夏和湖南。高於平均分(42.25分)還有安徽、山東、山西、新疆、福建、遼寧、廣東、黑龍江、上海、河南、北京、廣西12省。

調研組發現,寧夏和湖南財政透明度得分屬於典型的“逆襲”。寧夏省從2015年透明度排名23名飆升至2016年第1名,湖南省財政透明度從2015年第27名躍升至第2名。這主要是兩個省份對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重視。

劉小兵告訴記者,總體來看,透明度得分高的省份主要是領導重視財政信息公開。現在更多的省份越來越重視信息公開,山東、黑龍江等地相關部門已經來主動聯系我們,希望做好信息公開工作。未來希望制度因素在信息公開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報告描述了各省2014年度決算的財政信息公開程度。信息要素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專戶資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資產負債等9方面。在2016各要素得分中,政府資產負債和財政專戶管理資金方面信息透明度得分靠後,平均分不到13分。

調研組認為,這反映了相關部門長期以來忽視對財政專戶和政府資產負債的統計和信息公開。

根據財政透明度調研組調研結果,目前財政信息公開廣度與深度仍不夠,信息公開的完整性和細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地區間與部門間在信息公開的形式與標準方面差距較大,公開的載體建設滯後、便民性不強,這些年一直存在的問題表明,政府部門對財政信息公開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依然不夠,有待進一步加強。

財政部2015底針對省市縣三級政府2015年預算和2014年決算公開的完整性和及時性的專項檢查顯示,政府仍有不少部門“保密”習慣遠遠超過“公開”意識,有36638個單位未公開2015年部門預算,56481個單位未公布2014年部門決算。不過,全國省、市兩級政府預決算全部公開,縣級政府預算公開100%,決算公開達到99%。

近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公開表示,目前地方預決算信息公開的突出問題表現在,未公開部門預決算的部門仍然較多;已公開的預決算中,有的內容不夠完整,有的細化程度欠缺,有的及時性有待提高,有的公開渠道需要進一步規範。

該負責人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部分地方特別是基層黨政領導和預算部門負責人對公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接受社會監督意識相對淡薄外,一個重要方面是一些地方還沒有結合現行法規制度,對地方預決算公開的表樣體例、詳略程度、公開方式等做出更加明確、細化的規定,預決算公開缺乏更為具體的操作規範。

為加大地方預決算信息公開,財政部近日披露了《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對地方預決算的公開原則、基本要求、部門職責、公開時間、公開內容、公開方式等做出了明確規定。

為了確保《規程》能夠落地。財政部除了對2015年地方預決算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外,正抓緊對2016年公開情況進行排查,排查發現的問題要立即糾正,確保2016年公開工作有明顯改進。

另外,上述財政部負責人表示,結合2015年專項檢查整改落實情況和2016年預算公開情況,對不依法履行公開義務、不按規定公開預決算的,依照《預算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責任。未來將公開情況納入財政和部門工作績效考核範圍,強化職能部門和相關人員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57

省級財政透明8年翻一倍,僅寧夏湖南“剛及格”

2016年中國省級財政透明度得分約42分,不及格。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透明度得分中,僅寧夏、湖南兩地及格。

這是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2016中國財政透明度報告》(下稱《報告》)透露的信息。《報告》項目組發現,省級財政透明度在逐步改善,從2009年的21.71分增長至2016年的42.25分,幾乎翻了一倍,不過仍未及格。

相比此前沒有一個省份及格的現狀,今年寧夏(65.53分)和湖南(65.18分)“異軍突起”,比去年增加了40多分,從去年排名靠後躥升到今年前兩名。財政大省江蘇以23.71得分墊底。

《報告》判斷財政透明度主要依據9個信息要素,按權重大小分別是一般公共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部門預算、國有企業、政府資產負債、政府性基金、財政專戶管理資金預算等。從這些信息要素得分看,政府資產負債和財政專戶管理資金預算信息公開情況最差,平均得分不到13分。

《報告》項目組組長、上海財經大學公管學院院長劉小兵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中國財政透明度整體較低。

《報告》項目組副組長、上海財大教授鄧淑蓮指出,現行預算法沒有明確規定公開政府資產負債信息,一些地方以法律沒規定就不公開。

在劉小兵看來,現在政府主動公開意識還不夠,財政透明度得分高的省份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項目組發函申請後才公開相關信息,如果把依申請公開得到信息剔除,可能中國財政透明度得分只有現有的一半。

首先,公開意味著責任。再次,公開並不意味著透明。目前部分財政信息公開的核算科目設計不合理不科學,即使公開了也並不知道這筆錢花在哪里。比如教育支出,只能看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分別花了多少錢,但給北大、清華等各個學校多少,看不出來。

一個好消息是,財政部11月發布《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等文件,強化地方公布更廣、更詳細的財政信息。針對2016年地方預決算專項檢查工作也於近日啟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85

【圖解新聞】你瞓得夠嗎?中港台都唔及格

1 : GS(14)@2015-10-01 13:22:09

你睡得夠嗎?根據觀測睡眠APP「Sleep Cycle」今年調查全球47國超過200萬使用者,台灣人平均睡眠時間是6小時21分鐘,日本人是5小時52分鐘,香港6小時39分鐘,中國6小時43分鐘,美國則是7小時6分鐘,而專家建議成人最好睡足7小時,換言之,中港台都不及格。睡得少有甚麼壞處?每晚睡眠少於6小時,容易導致肥胖、心臟病、高血壓、中風,死於65歲前的機率提高12%。睡太多也不好,每晚超過9小時,可能出現糖尿病、心臟病,死於65歲前的機率則提高30%。《蘋果》圖解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1/193164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673

梁籌庭:689勞工政策不及格

1 : GS(14)@2017-01-04 23:05:22

【本報訊】梁振英上屆特首選舉獲勞工界29張提名,更因政綱提出研究標準工時、逐步降低強積金對沖比例等,令勞工界60票幾乎全投於他。回顧梁任期只餘半年,再次當選勞工界選委、當年也撐梁振英的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坦言,當年勞工界對梁確實有很大期望,直至討論標時問題時,政府言論一面倒傾向僱主時始發覺有問題;埋單計數:「勞工政策嘅成績表佢(梁)真係唔及格。」


斥標時諮詢造數


對於下屆特首要求,梁籌庭未開列具體政策清單,但憧憬對方可以處理與僱主的關係,取得共識支持推行勞工政策,因為梁振英前車可鑑。「梁振英好想推動勞工政策同改善勞工工作時數,當時睇到佢想做,亦睇到僱主嘅反抗同政府嘅無奈、唔成功。」他說作為特首,除了可以為僱主提供誘因改善勞工待遇,同時要有強硬手腕推動政策。梁振英作風還不夠強硬?梁籌庭說:「佢強硬唔係對僱主,而係對勞工!」指政府推出標時諮詢時已完全站在僱主一方,「做好多數據對勞工不利,話畀全世界聽,如果你行標準工時,僱主要多付幾多個億,可能會導致幾十萬工人失業」,卻沒有點出標時可改善勞工健康、醫療開支大減等,「(政府)作咁多負面宣傳係畀咗子彈僱主同僱員開火」。梁籌庭坦言當年亦支持梁振英,「佢出來競選時,我哋勞工界對佢好大希望,佢一上來話乜嘢擔張凳仔,攞本拍紙簿出去搜集民意,呢個做法令我哋有一點信心,感覺到新嘅特首對勞工有一套,會加把勁」。他批評梁振英勞工政策着墨不多,口號多於實際。目前幾個特首參選人或潛在人選,當中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及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均是政務官出身,梁籌庭相信公務員希望由同樣公務員出身的人當特首,因為公務員熟悉政府的運作,制訂政策配合市民所需。他指三人中以林鄭及葉劉優勢較大,曾俊華則屬於「黑馬」。梁籌庭又指出,曾俊華過去集中財務範疇的工作,管治方面未夠全面,但是他亦指「兩位女士好打得、好硬淨」,反而是她們不穩陣的地方,因為推政策太強硬,未來5年亦只會吵吵鬧鬧,與現在梁振英治下政治鬥爭不絕的情況相若。■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3/198846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