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初創公司的現金流預測與儲備

http://xueyuan.cyzone.cn/caiwu-caiwuguanli/223939.html

創業公司裡最最重要的財務預測是它的「現金流」,切記切記:現金流!

「現金流」就是指公司裡的錢要像流水那樣進進出出,流水不能斷,一定要進來的多出去的少,只有這樣公司才算是健康的。當然,在創業公司的收入沒有進 來之前,公司必須準備足夠的資金來養活團隊,一直支撐到公司產生銷售收入、產生現金流的流入為止,要是自備的資金撐不到那一天,那麼CEO就必須要有本領 知道哪一天公司的現金流會中斷,他/她必需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找到投資人、讓投資款流進公司的賬上,這樣才能保持創業公司細水長流、香火不斷。

一句話,「現金流」是創業公司的命脈,現金流掌握著創業公司的生死大權。一個創業公司無論有多好的創業Idea,有多麼出色的團隊,要是現金流斷 了,誰都必死無疑。創業公司的CEO必須清楚自己公司現金流裡的每一個數字,而且懂得創業公司的財務預測不全是CFO的事情,而是你CEO自己的大事,千 萬別想等將來公司做大了,找個CFO來對付做財務預測吧,忽視現金流重要性的CEO也許根本就活不到那一天!

預測創業公司的「現金流」是一份細軟活兒,需要CEO們靜下心來仔細做功課。以下三方面的細節,將決定創業公司的財務預測(現金流預測)是否合理、真實、可信。

1. 收入的基本假設

預測收入的邏輯很簡單,需要有:A)產品/服務的定價;B) 客戶人數。把這二者放在時間的框架中看它們如何增長,這便是「收入的預測」。

1.1 產品定價

無論你公司做的是產品還是服務,都得有基本的定價。假設你生產的是MP3播放器,第一步:將零配件加上你希望的利潤便得出可能的定價;第二步:和市 場上的同類產品比較一番,比iPod便宜一些,比山寨機昂貴一些,最後定價不就出來了?如果算出來發現這個價格比你的生產成本還低,那你的生意沒法做,這 裡面肯定存在著嚴重問題。

1.2 客戶人數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什麼時候進來第一個客戶?客戶人數到底有多少?這些都是令人頭痛和迷茫的問題。計算客戶人數,萬萬不可使用「市場佔有率」之類的百分比,因為創業公司都是小公司,小本經營,得精打細算。

仍以一家MP3播放器公司為例:(A) 如果用分銷方法去銷售,就不妨向分銷商打聽,成熟的分銷商可以不花吹灰之力告訴你,他每月大概可以賣出多少個你的MP3播放器;(B) 如果採用直銷,那你必須考慮廣告的投放。比如你在《消費者電玩》雜誌上做廣告,雜誌發行量10萬份,一般的廣告有效率是2‰?3‰,所以一期《消費者電 玩》雜誌最多可能帶給你100000 * 3 ‰= 300個客戶。

1.3 時間框架

有了產品定價和客戶人數的假設之後,再把它們放進一個時間框架裡去,一般來說,投資人會要求你必須做3-5年的預測。

創業公司的財務預測最忌諱按「年」來計算。創業公司大多數是短命的,能活上三年都算是命大的了。創業公司的財務預測必須要用「月」來計算,懷胎十 月、滿月、週歲、進錢、打平、產生利潤⋯⋯這些都是創業公司里程碑式的寶貴時刻,你不用「月」來算,實際上就會忽略掉你生命中最值得珍愛的瞬間,別到時候 後悔莫及。

一旦把數字化整為零「按月」來計算,無論收入還是支出的預測,數字都會立刻讓你對財務預測比較有感覺和把握了,比如你需要3個月時間設計開發產品, 外加3個月時間測試、改進、量產,然後正式投入市場,所以,公司收入進來最早也要在第7個月——不一定,也許分銷商還有90天的賬期,這樣的話,收到錢可 能要到第10個月;接下來是第11個月,收入應該有所增長,再下個月,繼續增長⋯⋯按月來做預測,相對會精準很多,因為30天以內能做多少事情,多少還是 可以比較容易測算出來的,而如果「按年」來算,往往容易只能信口開河的瞎報數字。按月做出來的財務預測不僅可以拿出來和投資人討論細節,令人信服,更重要 的是,還可以用它來對照和指導你每個月的日常運營,如果每個月都能達到預測的數字,到了年底,完成整年計劃就不在話下了。

2. 成本

計算成本可太容易啦,人人都會,這裡簡單地提一下吧。

2.1 固定成本

包括:人員工資、房租、保險、職工福利費、辦公費等。

2.2 可變成本

原材料、包裝、運輸、直接人工成本等。

2.3 銷售成本

廣告、銷售、客戶服務的成本。

2.4 設備投入

裝修、辦公家具、電腦、服務器、生產設備等。

2.5 稅務

和收入一樣,成本也是在時間框架裡一點點發 生的。如果你將成本細化到每個月,你馬上會發現很多成本並不是在公司開張那天一次性付出的,比如你預計需要30台服務器,但是它們並不需要在第一天就全部 到位,而是隨你網站的流量增加而一台台增購的,說不定你要到第二年、第三年的時候才會達到30台服務器,而那時候你公司的收入也許早就進來了,因此創業公司沒有必要一下子融很多錢,也許弟兄們幾個自己掏錢湊一下,創業公司就可以啟動了!

再比如,廣告費支出,也不是第一天就一筆幾十萬、幾百萬地打出去,廣告費在你的預測中應該是「銷售費用」,出這筆錢的目的是為了產生銷售收入,因此 每一筆廣告費花出去,就必須有一筆銷售收入隨之流進公司裡來,不然廣告費就是打了水漂。在實際操作中,一個月廣告費打了出去,銷售收入卻沒有進來,那麼下 個月的廣告支出就必須立刻停下來!也許頭腦靈活的CEO會問:那麼花在公司形象和品牌建設上的廣告費應該怎麼來計算呢?問得好,嘿嘿,創業公司可沒有那個 福份去做什麼品牌廣告啦、形象廣告啦。創業公司的廣告大概都是促銷廣告,都得和銷售收入捆綁在一起,創業公司的廣告如果不能使銷售收入直線上升,談別的全 是瞎掰。

3. 分析和調整

當你把每月的收入預測和成本預測對應著放入同一個時間框架中,就出現了一幅美妙的創業公司命脈圖:現金流!

留心找到「收支平衡點」,把收支平衡點之前的所有費用加在一起,就得出了你需要為創業公司準備的資金數目——如果有投資人問你需要多少錢,就給他這個數字吧,不多一分不少一分,你再也不必抓頭皮支支吾吾模棱兩可的說什麼「給個500萬吧,要是有200萬也行」的空話。

檢查主要數據之間的關係和比率,確保能從財務預測的數據中看到這家創業公司的業務是健康和合理的,必要時,還需要調整、平衡收入和成本之間的關鍵比率,當然,調整的原則依然是回到你每月的原始數據裡去分析它們的準確性與合理性:

——毛利率。隨著時間的延伸和業務擴展,創業公司的毛利率可能會從10%增加到60%,甚至更高,這就是創業公司的生命力所在。

——營業利潤率。公司裡的管理成本是相對固定的,隨著收入的增長,它佔總成本裡的比例越來越小,營業利潤率便會大大提高。

——增長率和規模。有了財務預測表,創業公司的年增長率也一目瞭然,看看什麼時候能達到創業板IPO的標準,看看你的公司是否對投資人、股民具有吸引力?

創業公司的財務預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月都應該進行仔細的對照和監控,要根據運營情況相應地進行調整,使之更符合現實、更加優化,如果實際情況和預測總是相差甚遠,要及時找出原因,使情況迅速好轉,否則應該當機立斷停下來,重新考慮創業公司未來的策略。

建議你做兩份預測,一份就是以上所說的「保守的」預測,這樣你能對創業公司的底線胸有成竹,即使出現不測也不會大驚小怪;另一份預測是「樂觀的」, 看看在理想的情況下,你是否能做得更好更快,迅速把企業做強做大,早日創造IPO奇蹟,「樂觀的」預測會讓你的創業理想插上翅膀,給你無限的工作衝擊力!

創業公司財務預測的關鍵,是對公司未來收入做比較現實的假設。照以上方法做出來的預測,忽悠VC絕對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創業者你再也忽悠不了你 自己!你再也不會渾渾噩噩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待哪一天創業公司的業務突然走好運紅火了起來,財務預測像是給了你一副火眼金睛,使你看清了每一天的任 務細節、自己必須踏出的每一個腳印。總之,財務預測首先是用來監督你自己的行動的,其次才是丟給投資人看看的。

需要提醒第一次的創業者,你在任何時候都要保證創業公司的帳上有不少於6個月的現金儲備。原因有二:

1. 創業公司只要賬上還有錢,有現金在繼續流,就死不掉的,呵呵;

2. 完成一輪融資,通常需要6個月時間,創業公司需要有足夠的現金儲備,讓公司能堅持到投資人的錢進來的那一天。

還是一句話:現金流不能斷,「現金流」是創業公司的命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7

投資人精彩點評:B2C初創企業如何掘金?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22/226092.html

【創業邦訊】4月22日,由創業邦(www.cyzone.cn)主辦的第七屆「創新中國DEMO CHINA 2012」北京大賽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舉行,六百多位嘉賓觀眾親臨現場觀摩20家來自移動互聯網應用、云計算、O2O、社會化電商等領域初創企業的創業 者、CEO登台介紹展示他們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投資人對 在聊網、辣媽酷寶、拖拉網、春雨醫生這四家B2C初創公司的市場拓展、品牌、用戶忠誠度等方面進行了點評。

主持人:下面進行一個小小的互動,第一組四家企業主要是B2B的業務,很顯然第二組企業是B2C了。第一組互動時,嘉賓點評希望B2B的公司不用B2C的心態來做企業。究竟B2C什麼才是他們最核心的呢?

評委:四家公司特點各不一樣。 B2C的公司,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怎麼看待這類公司的機會?

第一,需要有一個創新的訴求點。現在其實有很多的B2C公司滿足人們各種各樣的需求點,你的需求點夠不夠創新,是不是新興點?B2C很多大部分都有贏者通吃的特點。

第二,這類公司快速爆發的能力有多強?我們知道營銷費用非常貴,B2C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強項在那裡?能不能爆發起來呢?

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兩點。

王總:今天我想我更多是來學習的,B2C這塊,大多數的聽得更懂一些。實際上很多的現實中的需求都在往網上走, 前面幾位專家也說了一些觀點,我可能不太一樣。

最早的移動互聯網的遠程的醫療到現在為止沒有特別好做好的,原因在於這種門檻和責任是非常高的。在遠程就能把病例判斷,並且敢下診斷,沒有一個專家 敢做。移動更多是信息互聯,我們公司曾經投資了兩家企業,是做一些以醫院服務在向個人終端走的方案,比如家庭醫生,和你對接是很直接的。如果是在遠處的北 京一個專家和廣東一個客戶聯繫,在信息有效性方面,我是擔心的。未來更好的延續先打造這個平台讓用戶發現,更多落地在當地我們未來醫療資源的增加,每一個 家庭或個人大概有一兩個專家幫助貼身服務,這樣做到了,信息的價值和網絡就非常有效。簡單的信息很多在網上都可以找到,找到怎麼辦?這和我們國家的醫療體 制配套都非常有關係,這樣的工作非常有意,但距離更遠更長。

主持人:在移動互聯網上創業,不僅僅是快,同時需要結合移動互聯網本身的特點,彌補傳統互聯網和線下一些企業的不能帶來的東西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呈現。

評委:應該說今天這些項目比去年有了長足的進步,其實這些團隊我都很喜歡。他們的項目基本上都是靠譜的,我就想 B2C這塊,想一下前面吳總也說了,今天最好的一個項目也在B2C。包括前面我說的拖拉網也是很不錯的團隊,春雨這個團隊也很強,我覺得在B2C方面是做 了很多工作。而且B2C方面比B2B難就難在市場上的冷啟動,抓住主要訴求的情況下,如何快速不斷的糾錯,在糾錯的過程中不斷的激發用戶的需求黏度,對於 團隊的執行力、考驗是非常大的。

我想後面這兩個團隊都很喜歡,都不錯。

風和投資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炯:我接著前面的話題說,前面這四家B2B的企業很多軟件企業,我賣 過軟件,再也不要再中國賣軟件了,這是我的體會。一般B2B都是以技術和產品為訴求,大家有這麼一個毛病,對別人的好的技術好的產品都不買賬,覺得做得不 錯,但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同樣可以搞出來,為什麼花錢買你的? 美國不是這樣,不管對也好,錯也好,市場環境這樣,B2B的生意很難做。

B2C不是以技術和產品為訴求,一般的訴求是規模、品牌、消費者的知名度和忠誠度,這個建立起來競爭對手很難建立。

現在中國確實的情況就是這樣,以後會不會變化,我希望有變化,中國出現以技術和產品為訴求的真正高科技的公司,我希望這樣的情形在今後會出現。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士豪:我們看到說B2B會願意付錢的反而是國營企業,對於這種特別新的技術還在觀察中。民營企業甚至是VC投資能上市或已經上市的企業基本上付錢都不是那麼爽快,可能上市了會有好轉一些。

B2C看到了四家中有兩家是用突破式的方式做介紹,方向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我們自己也投了(蘑菇街),感覺利用淘寶上那麼多的賣家、資源產生內容,選好的內容留下來,差的剔下來,保持很好的土壤,氣氛不錯,是有機會。希望這兩家好好做,有做出不同的發展。

要注意的一點,要想做太高端比較辛苦的,能買的產品也不多。淘寶上的產品價格都是比較低的。

醫療方面,我承認很多公司想作這方面沒有做起來,移動互聯網感覺上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機會,希望這個團隊能夠好好做,把他做好。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我覺得提到B2B還是很關心這個市場,只不過今天因為B2B的競爭門檻開始投入要更高,這裡已有的對手都很強,在中國也沒有保護的國界,顯示出這樣早期創業者沒有什麼亮點的公司。

後面四家公司,整體感覺團隊都還不錯,最後面四家各不特點第一家高三就開始創業,而且像模像樣,起步點也可以的,碰到問題調整就可以。

後面兩家給的判斷都是有鮮明的市場需求,這個肯定在創業者做得非常好,但是用戶沒有這個需求,是想像的。後面兩家都有鮮明的需求,B2C競爭太多,是一個長跑,對於團隊的耐力要比較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00

初創公司如何選擇共同創始人?

http://xueyuan.cyzone.cn/qibu-jihua/227561.html

企業家需要選擇正確的合作夥伴,這既是最重要也最困難的決策之一。因為,單憑一個好的想法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人可以一起執行。企業家往往希望與自己共同創業的夥伴能有同樣的眼界,互補的技術,而且彼此間相互尊重、欣賞對方。這種在創業途中碰到的創業夥伴,可以讓自己安然度過創業中的起起落落。

創業過程中如何尋找合作夥伴,下面的建議或許會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與親密的朋友,家庭成員或者過往的同事一起創業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大家彼此之間比較熟悉,因而,工作中角色與責任的劃分也就相應變得簡單。大家可以通過一種坦誠有效的方式進行溝通,這樣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彼此的作用。

Timehop團隊的Jonathan Wegener 和 Benny Wong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到Columbia的第一年就認識了對方,兩人之後成為了好朋友。研究生時期,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專業方向,但彼此之間仍然 保持親密的朋友關係,而且還合作開展了一些小項目。去年二人正式創立了Timehop。兩人之間的互補性很強,加上天衣無縫的交流方式,他們的合作相當愉 快。

多與圈內的其他人交流想法,分享 自己的一些規劃,或許可以幫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

並非所有人都能找到這樣志同道合的大學好友一起創業,如果沒有又能怎麼辦?記得幾年前,我給圈內的朋友群發了電子郵件,試圖找到同時擁有技術和產品體驗經驗的朋友共同嘗試房地產創業。並且通過這種方式結識了Matt——我未來的合夥人以及Nestio的產品負責人。

圈內發出需求後,響應的人很多,你需要花時間來甄別哪些人適合更深層次的合作。

與Matt初次碰面之後,我們很快成為好朋友,但是彼此經過兩年的熟悉過程,才決定共同創業。在此期間,Matt向我引薦了他之前的同事Mike,現在我們三人共同創業。

尋找合作夥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尋找過程需要時間。即便如此,匆忙選擇一個不合適的人來進行合作仍然是不明智的。

Yipit的CEO兼聯合創始人Vin Vacanti就此話題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做過一些分享。他和公司另一位創始人Jim Moran需要一位技術出身的人加盟他們的創業團隊,在尋找過程中,二人決定由Vin臨時擔任技術創始人的角色,創業進程沒有因為尋找共同創業的夥伴而中 斷。

如此一來,他們可以隨時開展工作,然後將設計好的產品推向市場;同時也向未來可能加盟的共同創始人證明他們有執行的能力。學習一門全新的技能是件很 有難度的事情,但是這種學習並不需要做到非常專業、深入,因而也並非如此可怕。Vin表示,「成為公司CTO不是目的,設計出可以進行交易的產品才是最重 要的。」

人們喜歡把尋找共同創始人的過程比作約會,事實也大致如此。因為你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共同創業的夥伴一起度過,彼此之間需要相互信任,這樣看來,又多少與婚姻有些相似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7

美初創科技公司選址:已漸漸拋棄車庫

http://xueyuan.cyzone.cn/qibu-xuanzhi/231845.html

北京時間8月30日消息,《紐約時報》近日刊載文章稱,尋求租用低價辦公空間的科技創業公司正在拓寬曼哈頓「硅谷」的邊界。文章指 出,當下初出茅廬的科技公司已經變得更加關注成本問題,不願像以前的創業公司那樣在短時間內就把自己的種子資金消耗殆盡。曼哈頓中城區的人氣度正在上升, 原因是這裡的辦公樓租金可以低到每平方英呎40美元,而在更加時髦的社區中,租金最高可達每平方英呎70美元。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在十年以前的互聯網繁榮發展時期,科技公司曾大量湧入曼哈頓百老匯街沿邊的社區,大多數最終都落戶在23街一個非正式分界點南邊的社區中。

但時至今日,那條盧比孔河(意大利北部小河,是古代高盧和羅馬共和國的界河)正經常被新一代的數字企業穿越,這些公司看起來正希望用下曼哈頓及其新潮風尚來交換更加守舊的中城區周邊社區。

據NYC Digital編纂的數據顯示,有100多家基於互聯網的營銷公司、零售商和社交網絡公司目前的總部都設在熨斗大廈(Flatiron Building)和中央公園之間的地區,而整個紐約市中則共有大約1400家從事類似業務的公司。NYC Digital是紐約市長邁克爾·彭博(Michael R. Bloomberg)在去年啟動的一個項目,旨在宣傳紐約市的科技行業。

「硅谷的邊界很明顯正在向外推進。」高緯環球(Cushman and Wakefield)的經紀人喬納森·賽爾克(Jonathan Serko)說道,他曾致力於將科技公司帶往中城區。他補充稱:「有些公司正處於必要而想要遷址。」

在曼哈頓的繁華鬧市區,近年以來商業樓租金一直都在上揚,原因是切爾西(Chelsea)、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和金融區等日益時髦的社區中一直都在浮現出大量的新企業。同時,住宅樓的轉換也一直都在以科技公司一度喜愛的那種工業建築為目標。

而與此同時,與以前的科技創業公司相比,當下初出茅廬的科技公司已經變得更加關注成本問題,不願像以前的創業公司那樣在短時間內就把自己的種子資金 消耗殆盡,房地產經紀人說道。將公司總部設在中城區有可能節省大量的資金,原因是據高緯環球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城區的辦公樓租金可以低到每平方英呎40美 元(約合每平方米430美元);而在更加時髦的社區中,租金最高可達每平方英呎70美元(約合每平方米750美元)。

為玩具反斗城等零售商提供在線服務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及服務公司GSI Commerce在2011年被eBay收購,當時該公司轉租了位於百老匯街SoHo金融區的一個面積為1萬平方英呎(約合930平方米)的頂樓辦公室, 原因是在被收購以後,這家公司有必要擴充辦公空間。

「不要誤會,市場上確實有很多十分美觀的辦公空間。」GSI Commerce的高級副總裁詹·多布日什(Jan Dobri)說道。「只是把錢花在那些辦公空間上不是個好辦法。」

多布日什在SoHo金融區和Hudson Yards所看到的辦公空間的租金大約為每平方英呎60美元(約合每平方米650美元),價格過於昂貴,她說道。到最後,她選定了百老匯街1350號作為 GSI新的辦公地點,那是一幢位於西36街的戰前高樓。這幢建築物的業主Malkin Holdings稱,在今年3月份,GSI在這裡租用了一個2.5萬平方英呎(約合2320平方米)的三樓辦公空間,價格大約為每平方英呎45美元(約合 每平方米480美元)。

將公司辦公地點設在中城區還有其他的好處,比如說鄰近賓州火車站等,多布日什說道。在她所在這家公司的100名員工中,有幾名員工經常都要到GSI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蒙哥馬利郡普王市(King of Prussia)的總部去,而他們喜歡火車站靠公司近一些,她說道。

對Malkin Holdings總裁安東尼·邁爾肯(Anthony Malkin)來說,吸引象GSI這樣的數字公司是需要優先考慮的事情。這家公司已經對其在曼哈頓擁有的物業進行了整修,希望藉此吸引新類型的租客。在百 老匯街1350號,他對大理石牆面的大廳和電梯間進行了重新裝修,加入了能顯示天氣和新聞信息的小型監控器,還對這幢大樓的窗戶、燈光和浴室進行了升級。 主要業務集中在數字平台上的廣告代理機構U Marketing在2009年遷入這幢大廈的八樓,而且最近還額外租用了隔壁的一個辦公空間。

類似的,在邁爾肯管理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中,一項正在繼續進行中的裝修工程已經在許多樓層中打通了牆壁,目的是讓辦公空間看起來更加開放。

這種措施可能已經取得了效果。邁爾肯說道,在今年春天,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簽署了一份租約,租下了24樓的一個1.04萬平方英呎(約合 97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以擴充該公司此前在25樓上已經擁有的3.2萬平方英呎(約合297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他還補充稱,這樁102層的地標大 廈的租金要價為每平方英呎50美元(約合每平方米540美元)起。

科技創業公司現在選擇辦公場所時已經變得更加傳統化,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從倉庫開始創業,這意味著科技創業公司「正在從有關創造力的環境轉向『讓我們去上班吧』的環境」,邁爾肯說道。

這種最初的工業空間的外觀——開放式的佈局、長長的窗戶、以及高高的天花板——在中城區也能看到,比如說百老匯街1385號,這是位於西38街的一 幢23層的大廈,地處曼哈頓的服裝區,許多結婚禮服廠商曾一度在此安家。在這個月,在線時裝零售商Ideeli將在這裡剪綵,將其生產設施從SoHo金融 區的拉菲爾街(Lafayette Street)148號遷往這幢大廈,這家公司租用了2.35萬平方英呎(約合2180平方米)的整層辦公空間。這個新的辦公室擁有12英呎(約合3.7 米)高的層高,還有大大的銅窗。

在Ideeli新辦公地點的上面幾層,通信公司 ShoreTel也已經在最近簽署了一份租約,租下了一整層的辦公空間,這個新的辦公室將取代該公司目前在切爾西區西17街245號1.5萬平方英呎(約 合1390平方米)的辦公空間。ShoreTel的副總裁希瑟·貝納特(Heather Bennett)說道,舊的辦公地點是一幢12層高的建築物,將被轉換為公寓大廈。

在今年12月份完工時,ShoreTel的新居將容納100名員工。據一份透視圖顯示,這處新的辦公空間將擁有一個通風的中央空間,其中擺放著員工 使用的桌椅,僅在邊角處有少數的傳統辦公室。「現在我們將在一個開放式的空間總工作,而我們希望新的辦公空間能更加開放,因為合作和學習是我們項目的中 心。」貝納特說道。

百老匯街1385號的業主Bloomingdale Properties已經為這幢大廈的普通空間採用了一種類似的美學設計,通過一項投資6000萬美元的三年期裝修計划來實現。通過移動一個報攤的方 式,Bloomingdale Properties就能拓寬大廳空間。此外,該公司還為這幢大廈增設了一個底樓自行車房。

為了提防許多創業公司在第一個回合中就宣告死亡,業主們在審核潛在租客時已經變得非常嚴格,Bloomingdale副總裁約翰·弗萊切爾(John Fletcher)說道。弗萊切爾稱,他不會冒險嘗試引入一家租客,除非這家租客能證明自身擁有穩定的收入流。「我們正在尋找成熟的公司,而不是那些剛剛開發最新的應用的公司。」弗萊切爾說道。

今天的科技公司並非湧入中城區的真正先驅。在本世紀初,一批科技公司就曾進入過這個服裝區。曼哈頓的其他部分和布魯克林也都擁有自己的吸引力。瓦裡 克街(Varick Street)的一幢大廈原本是一家印刷廠的所在地,但據紐約市發佈的數據顯示,現在這個大廈中已經容納了38家科技公司,雖然其中很多公司將辦公地點設 在這裡是因為它們通過WeWork租用較小的空間。WeWork是一家商業中心公司,專門迎合創業公司的胃口。

但中城區——尤其是百老匯街沿邊地區——的人氣度正在上升。據NYC Digital編纂的數據顯示,百老匯街140號有7家公司,其中包括廣告代理機構Grab Networks等;百老匯街1500號的時代廣場則容納了13家公司,其中包括服裝公司Dibsie等。

其他公司則進一步向東部地區延伸;包括網站開發商Dolphin Micro在內的13家科技公司在坐落於東34街的第五大道349號擁有辦公室,這幢大廈的業主是Zar Property NY。這個地區中備受矚目的租客包括Twitter和一家法律事務所、一家銀行以及一家聯邦機構等,其中Twitter在麥迪遜大道340號租用了辦公空 間。在這條街上設有辦公室的還有Facebook,這家公司在麥迪遜大道335號擁有三個樓面的辦公空間,該公司在2010年遷入這裡。

批評人士稱,中城區仍需一段時間才能提供象市中心那樣的時髦餐廳,這些餐廳的數量正在激增。不動產經紀人稱,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亞市場上的業主正在提供許多附加優惠條件的原因,如六個月的免費租期等,尤其是在人氣度不那麼高的中央車站地區。

但是,這個地區的配套服務跟上高人氣度地區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個地區就像是一瓶很好的紅酒。」賽爾克說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只會變得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44

把自己的初創企業賣出去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33730.html

半年前,27歲的柳治賣掉了他的第一家公司;不久就開始他的第二次創業,如今這個被他稱為「智慧型的項目」正在逐步走上正軌。

被賣掉的公司名叫百夫長,經營老人失禁護理用品,曾經在去年12月獲得《世界經理人》首屆創業計劃大賽「尋找創業英雄」的第三名。

這筆買賣的純收益不算多,189萬元。柳治也有一些遺憾,為的是無法繼續運營這項市場前景廣闊的業務。不過,從他首次創業,到賣掉初創公司,再到第二次創業,整個過程折射出許多創業者的一些相似的難題和啟示。柳治從中獲益匪淺。

做銷售出身的創業者

柳治2007年大學畢業時就進入了蒙牛公司,開始接觸銷售工作。在蒙牛工作了一年多以後,就去了一家叫倍舒特的公司,繼續做銷售。

倍舒特公司主要是做嬰兒的紙尿褲,女性紙巾、濕巾、衛生巾,還有老人的護理墊等產品。在倍舒特的幾年裡,柳治成長得很快,從最基層的縣城小業務員做起,做到後來的山東省級經理。

在這個過程中,柳治熟悉了銷售工作各個環節的業務流程,積累了很多經銷商人脈,於是萌生了創業的念頭。「我在蒙牛干的時間不長,因為那個時候剛畢業,可能人也比較浮躁一點,做了一年多我覺得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就出來了。出來了遇到挫折以後,在倍舒特做得就比較踏實一點,踏實了以後可能做得就比較穩一點,這時候就對這個流程熟悉了,導致我在這一塊相對比較熟悉,就還是想自己創業來做這個事。」

2010年9月,柳治創立了百夫長公司,並把老人失禁護理用品作為創業的產品。這不僅因為他有這個行業經驗和資源,還因為這個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中商智業的行業研究報告稱,2010年成 人失禁用品市場進入快速成長階段,2010年中國成 人紙尿布消費量約4.81億片,護理墊消費量約2.63億片;成 人失禁用品市場規模比2009年增長69.0%。2010年中國成 人失禁用品的消費量比上年增長52.1%,其中成 人紙尿布消費量增長103.0%,護理墊消費量增長4.4%。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未來老人失禁護理用品的市場需求將越來越大。

雖然市場需求巨大,但柳治的起步並非一帆風順,創業的煩惱接踵而來。

創業初期的煩惱

百夫長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其實什麼都是一片空白。雖然柳治做過業務、做過銷售,但是當他自己做公司、做產品的時候,就發現銷售只是做產品的最後一環,之前包括產品包裝的設計、產品定價等,都十分模糊,「其實我們是在摸索中學習的這樣一個過程,自己有時候很迷糊,不知道一些選擇和決策對不對,這是最開始的困難,但是這個困難不是很早就顯現出來。」

大概在產品投放市場兩個月以後,柳治就發現了產品的問題。「在市場上一檢驗,發現我們的包裝有點小,我們產品的克重有點低,價格有點高,然後就進行調整。這個困難倒還不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我們自己調整以後都能克服。」

柳治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產品銷量不盡如人意。「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兩到三個月,這個過程我們是硬靠自己的信念和堅持,然後自己下去跑市場,這個局面才打開了。」

百夫長的產品從2011年5月份開始投放市場,大概經過6月份的產品調整,7、8、9這三個月推廣以後,在將近6個省建立了30到40個經銷商,此時的銷售已經相當不錯。從9月份到12月份的銷售旺季,每個月的銷售量達到70多萬。

銷售提升的原因,除了搭建經銷商網絡以外,還與質量、包裝和價格有關。「我感覺我們的操作思路還是蠻對的,市場上都是那種低端的垃圾產品和外國廢料的時候,我們用的是比較正統的漿。還有一個是我們的包裝設計得比較漂亮,我們採用正規的廣告設計公司設計的方案,不同於市場上那些弄一個透明的塑料材料,隨便打一個圖像。就感覺我們還像個品牌。」

但是就在產品銷售不錯的時候,9月份柳治遇到了一個更大的困難。「我們發現這個賬算完以後虧錢。虧錢是什麼原因呢?很多經銷商因為我們這個牌子是新牌子、是小牌子,就要求我們加大對他們的促銷力度,讓利和優惠幅度比較大,有一些經銷商壓款壓的比較嚴重,一個月、兩個月才結一次款,這就導致了我們資金周轉不過來,毛利特別低。這是當時我們最痛苦的一件事情。」

賣或者不賣,這是個問題

百夫長成立一年多來遭遇的種種困難,讓包括柳治在內的五位合夥人之間都發生了很大的爭執,「還幹不幹得下去,市場競爭、我們的實力,以及種種的原因。」百夫長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問題。

獲獎增強信心。就在合夥人們產生分歧的時候,百夫長經營的老人失禁護理用品因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從近千份創業計劃書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世界經理人》首屆創業計劃大賽「尋找創業英雄」的第三名。

這個獎項給柳治他們注入了強心劑。「它很大程度上讓我們覺得自己獲得了認可,覺得我們這個方向選的沒有錯。所以我們後來選擇怎樣去把這個事情繼續下去,這就是我們在獲獎以後的想法。股東又團結起來,開始想怎麼進行下去的方法,沒有一開始的這種分歧、爭吵、想辦法脫身的情況。」

通過參與這次獎項的評選,柳治認識了一些朋友,包括易觀資本的高級投資經理張鵬程,「後來我們接觸了好幾次,他也給我提了好多建議,直到現在我們還在不斷的聯繫。這個人脈的資源,讓我們能夠跨入比較高端的資源中,而我們之前接觸的都是比較低端的資源,像融資、專家這一塊我們沒有機會去接觸,這次就有機會了。」

融資難。雖然獲得獎項能帶來一些機會,但是資金的問題依然困擾著柳治。柳治認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他和他的創業團隊欠缺生產管控的經驗。

在百夫長的五個合夥人中,三個是純粹的投資者,出資當股東,不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作為百夫長的法人代表柳治,和另外一位合夥人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他們都沒有生產管控的經驗,造成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這樣本來因為強勢經銷商而造成的毛利低和資金緊張局面變得雪上加霜。

柳治說:「毛利這個問題我們實在是很痛苦,我們沒有工廠,用的是代加工的方式,工廠這邊的控制力度又談不上,市場上我們也沒法從根本上有定價權,整體市場的價格有一個區間段,無非是只能在這個區間段走。」

\

創業團隊缺乏生產管控能力,使得投資者沒有足夠的信心對百夫長進行投資。柳治他們也曾考慮通過自建工廠的方式來改善生產成本的控制, 「我們想過這樣的一個階段,如果一切發展順利的話,兩到三年以後就建一個自己的廠子。這個生產線也不是很貴,如果全部做下來,一兩百萬元也就能夠把機器引進來,租賃一個廠子的話應該也還能承受,但是還沒到那個階段的時候,我們的資金就已經扛不住了。」

公司產品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可是偏偏得不到資金的支持。公司賣或者不賣,的確是擺在柳治面前的一道難題。柳治的回答是:「我們就想,要麼我們自己往裡投一部分錢,要麼去找融資。按照這兩條路嘗試了將近兩三個月,這兩條路最後都沒有走通,最後不得不把公司賣掉了。」

找好買家賣好價

最終,百夫長以完整銷售的方式賣給了潔麗雅集團─後者想通過此次收購,補強老人失禁用品產品線─百夫長的全部資產,包括產品、商標、人員、經銷商等在內,以280萬元售出。

實際上,潔麗雅成為買家既有偶然也有必然:柳治在倍舒特公司的一個老領導自主創業,在天津建工廠生產衛生巾。他一直希望柳治能夠跟他一塊合作。但是柳治對自己的產品滿懷信心,就是不想去。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接觸了五六次,這位領導給柳治介紹相關行業內的生產工廠、原材料提供商。這些人比較認可柳治的產品,有意向跟柳治合作。後來他們知道柳治遇到資金困難的時候,就提出買股份、收購的形式。潔麗雅就是這樣成為百夫長最後的買家。

在這個交易過程中,對資本運營十分專業的易觀資本高級投資經理張鵬程,為柳治提供了專業的非正式諮詢服務。「我們在談價格的時候,談銷售股份的時候,他給我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從而我最終談判的時候維護了自身的利益,這一點我印象特別深刻。」柳治說。

張鵬程表示,在尋找買家上,創業者要考慮把公司出售掉的目的,是為了回報和套現,還是為了借助新的平台去實現自己原來創業的更大夢想,把這個事業繼續做大。這是在出售公司、尋找買家最開始的時候就需要思考清楚的問題。

張鵬程還指出,交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效率要儘可能的高,因為不管這個交易大小,它涉及的點一定是非常多的。涉及的點非常多,交易的複雜度就會比較高。交易複雜度比較高,創業者不能以一個比較高的效率完成交易,那麼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創業者的目的是把這個交易做成,那第一點要考慮的就是時效性。如果拖的時間太長,完成交易的概率就會越來越低。

創自己喜歡的業

賣掉百夫長,既是資金壓力所迫,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柳治的興趣所驅動。他承認,做業務做銷售不是他的興趣所在。「我這個人比較喜歡讀書、思考,就是喜歡做一些更加智慧型的東西,不是特別喜歡做業務。雖然我也能把它做好,但是它不是我內心特別想要的。當初之所以走上這條路,是因為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很迷茫,也不知道該幹什麼,投了簡歷,誰要我我就去了。」

賣掉百夫長,第二次創業該幹什麼?柳治綜合考慮他的興趣、他所參與的管理諮詢研討會、以及市場潛力等方面的因素,決定使用管理諮詢的專業方法,去幫助大學生就業。簡單地說,他的方法是這樣的:

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大學生認識自己。比如榮格心理學的性格測試、職業發展工具、360度訪談等,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自己能幹什麼,自己喜歡幹什麼,自己真正擅長和能夠做好的職業方向是什麼。

蒐集行業內的職業發展個案,讓大學生更具體地瞭解到這個行業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行業確定後,幫助大學生設計職業目標的實現路徑。

柳治,這位幫助他人設計前進路徑的年輕創業家,踏上了自己的興趣之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43

不利於初創企業發展的大企業作風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34717.html

將實際工作委託他人。企業主管們通常不用親自寫備忘錄、起草合同、安排會議。他們很容易習慣讓員工去做這些「實際工作」(他們會說:「我的助理會給你助理打電話敲定細節」)。但是,這在初創企業裡不過是奢望。因此,工作會讓他們覺得痛苦。

管理團隊而非與團隊協作。這兩者截然不同。創業者必須為團隊作出舉足輕重的貢獻,承擔工作責任,以身作則。與大企業中得到的經驗和培訓相比,這需要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技能。

高度專業化的工作內容。在大公司中,IT團隊配置電腦,人事專家聘用和解聘員工,營銷團隊制定營銷戰略。你忘記如何處理這些事情,或者甚至瞧不起做這些「雜務」,而這正是一個初創企業新成立時創業者需要做的事情。

需要培訓課程。上崗前,你期待公司提供內部或外包培訓課程,學習相關基礎知識,比如項目管理或人員管理。初創企業不可能提供這樣的培訓,而你卻忘記了如何自學,而且也沒有內部專家可以依靠。

指望付出會得到回報。在大公司就職的專業人士常常期待工作會在近期獲得報酬。創業者卻一般在企業創立之初的幾年中都得不到回報,而且很可能永遠得不到回報。許多年後,在大多數人眼中,這就成了不見底的深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22

初創公司被大公司高額收購也會後悔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08640.html
些需要自己招聘創業團隊並開發有趣產品的創新型初創公司往往無法找到龐大的消費客戶群,而且也很難打開企業客戶市場,從而導致這些初創公司很難長期維持下去。

當這些公司難以為計時,自然而然的,他們會選擇關門歇業。

然而實際上,他們也可以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給公司以一個象徵性的金額,比如幾百萬美元,出售給一家更大的科技公司。

像Facebook,谷歌,還有蘋果這樣規模較大的科技公司往往資金雄厚,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也樂於收購。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招募人才的最佳方式,甚至還可以招募到具有創業精神的科技員工。

這種模式,被稱之為購請(aqui-hire)。

最成功的購請案例應該是Facebook收購了FriendFeed。FriendFeed曾是一家提供社交分享服務的公司,但是沒有得到大多數青睞。在Facebook購請了該公司以後,原FriendFeed的高管們在Facebook擔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並且將FriendFeed的技術紮根在Facebook網站上。

但不是所有的購請模式都能令交易雙方滿意的。

一家初創公司的法律顧問Gil Silberman回答了筆者的問題,他表示:

的確,有太多太多初創公司或創業團隊在購請之後有所後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收購企業的公司文化與被購請公司所期望的不一致。被收購公司的人員不喜歡新公司的產品、管理、環境、工作制度、等等。

2.新公司的高層產生了後悔收購的想法,導致被購請的公司員工得不到期望的重視度。

3.被購請的公司產品/項目/部門失去了主心骨。原來的負責人、市場份額、授權機制、以及資金被強制取消或移交他人負責,或者是將原團隊全部解散到邊緣部門。

4.被購請公司的每一個員工被告知,要麼到另一個城市工作,要麼被解僱。

5.誘導並替換公司高層。實際操作併購的人員通常不喜歡談判對象不是購請公司的實際項目執行者,因為一旦併購完成後,他們會替換公司高層。

6.辦公室政治。這點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新公司,還是被購請的公司,他們都有可能破環員工關係。那些在原公司工作多年的員工會對很快就獲得高昇的新同事產生怨恨的情緒。

7.差合同。也可以說買斷合同,一份差勁的合同會讓被購請公司的員工再次面臨解僱的問題,並且他們在公司購請交易中一無所獲,只能在毫無競爭力的妥協中度日,最終離開公司。

8.公司被收購的太早。被購請的公司認為如果晚點被收購可能會更值錢。

9.被購請公司沒有及時告知公司工程師,公司已經被收購。如果新公司不認可原公司產品,可能會讓這些工程師感到失望。

10.不是真正意義的購請。如果收購方只是想得到被購請公司的技術、品牌、或者客戶,而不是被購請公司的團隊,一旦上述要素被收購方得到,被購請公司成員可能會導致解僱,或者以一個更低的價格再次出售。

11.被購請公司的工作氛圍和新公司不符。比如被購請公司的員工習慣於原來的老闆,遲到早退,在公司隨心所欲,休息時玩兒桌上足球,憑藉創造性地直覺和勇氣做決定,等等。而在新公司,他們可能要適應穿著正裝、佩戴工作證,還要面對預算、費用報告,甚至要接受性騷擾培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73

【每日一黑馬】樂逗遊戲:周鴻禕親自拜訪的一家初創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571.html

【i黑馬導讀】神廟逃亡2中國代理、水果忍者中國代理、憤怒的小鳥中國代理……「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樂逗遊戲攻下了一個又一個國外熱門遊戲。而作為CEO,陳湘宇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此,在他的計劃中,樂逗將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4399,一個精品手游平台。而對樂游感興趣的不僅有國外手游商,還有投資人,陳湘宇坦言,周鴻禕曾親自到樂逗遊戲深圳的辦公室拜訪。


以下為樂逗遊戲CEO陳湘宇的自述:

拿渠道的第一關是先敲門,其次要靠案例來獲得認可。為什麼國內很多人拿不到優質的遊戲內容,是因為陌生人需要一個認知的過程。對國外的開發商而言,不管是騰訊還是360在老外眼中和我們都是同一起點的。

人人都知道在中國休閒小遊戲是很難賺錢的,特別是2011年的時候,整個支付體系都不成熟,越獄猖狂,渠道亂戰也剛開始。其實老外心裡也很清楚,遊戲在中國是賺不到錢的,但在美國AppStore一天可能就賺到幾百萬美金。這個時候如果你拿價格去跟他談,你是拿一天的價格還是一個月的價格跟他談呢?那時候哪怕是兩百萬美金我們都很難拿出來。所以當時我們提出一個與眾不同的概念,我們要把遊戲當品牌來運營。

這種想法剛好迎合了水果忍者和憤怒的小鳥這種在AppStore上排名前十的遊戲,他們很希望自己的生命週期更長,而只有當你的遊戲變為一個品牌的時候你的生命週期才能更長。2009年與水果忍者的開發商第一次見面,2011年3月我們帶著品牌概唸到澳洲去聊,很快敲定了合作。

有了水果忍者第一個成功案例後,我們又陸續接下憤怒的小鳥,神廟逃亡等遊戲。在為他們塑造品牌的過程中我們分兩步走,一是獲取粉絲,二是變現。為了獲得更多粉絲,讓用戶沉澱下來,我們建了很多微博群,讓用戶討論傳播。變現則主要依靠廣告,並且我們會在遊戲中銷售獨特的道具營收。除了好的方案之外,引入外國遊戲我們更多的是要對其做本地化服務。比如我們做了水果隱者中文版,在其中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你會看到陰陽這個概念,以及火龍果、荔枝這些原版遊戲中並沒有但國內常見的水果。依靠這些手段,我們在背後為它們累積了很多附加價值,每月僅安卓市場就為他們增收約600-700萬人民幣。

品牌的推廣是個持續的過程。目前我們也會為他們做一些線下活動及公仔,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直會把品牌放在第一位而弱化自己公司。所以現在更多人知道這些遊戲,卻很少知道是誰在背後運營。比較幸運地是,當初我們拿到水果忍者沒有付出任何的成本,這個故事放到現在可能不成立,因為遊戲已經開始賺錢了。

現在我們公司主要業務分為兩塊,一是休閒遊戲的發行,我們只會從國外找頂級的休閒遊戲做發行。二是手機網遊的運營,這部分我們只接國內的網遊運營,因為網遊對本地文化要求非常高。同時網遊也是需要流量,我們的小遊戲有一些流量,靠這些流量可以引導用戶提高消費,使網遊生命週期更長。

現在整個的手游市場做平台的公司模式都差不多,我們公司也想走4399的模式。我們代理很多的精品遊戲,獲取流量,通過用戶的留存變成用戶的平台。但對於整個剛剛興起手游市場來說,一切的模式都還在摸索之中。

眼下手游的一個怪像是CP(開發商)太多。因為人人都知道,渠道我是做不了了,那麼只能去開發遊戲。遊戲開發成本低,稍微有創意就可能成功,這也造成今年行業內同質化產品非常多。但遊戲用戶的餅只有這麼大,遊戲卻那麼多,淘汰率非常高。

從整個手游這個生態來說,變現是最後一步,這之前要經歷獲取用戶和用戶留存的過程。但對於很多手游公司來講他們並沒有入口,也沒有流量,所以手游要想完善首先要依賴於一個好的渠道,只有渠道穩定,才可以讓內容穩定。如果渠道還在爭的話,做內容的是非常有壓力的。運營一款遊戲,要跟各個渠道去合作流量,如果各個渠道的用戶價值不一樣,那麼獲取用戶的成本其實就非常高了。經過前些年的演化,端游和頁游的格局基本已經成型,唯有手游的格局尚未確定,各大互聯網巨頭也在搶奪渠道,所以近一兩年內只要渠道格局未定,手游的整個生態系統依然無法成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94

Y Combinator新成員:Lawdingo幫助用戶即時聯繫律師,一家在線法律諮詢初創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421.html

我曾經在11月份寫過關於Lawdingo的報導。您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瀏覽各個律師的工作資歷,背景及其所在的地區,如果您找到一個您喜歡的律師,你可以在網站上進行預約或者有時您可以點擊即時交流的按鈕在線交流。網站的目標是希望幫助用戶找到一位方便溝通並且收費適中的律師。(在紫金承擔能力方面,許多律師提供在線免費諮詢,如果您能夠大範圍進行搜索和選擇,或許你能夠找到更優惠的價格。)

創始人兼CEO Nikhil Nirmel告訴我說,他之前並沒想過與YC合作。這聽起來似乎是一種虛偽的謙遜,但作為一個唯一的非技術的創始人,對於他們的創業孵化器而言,他的存在真的算是比較特別。——所以他們一定是在YC上看到一些他們真的很喜歡感興趣的東西,才會同意接受YC的投資。(他的工作團隊在東歐,不過Nirmel仍然是唯一的一個Lawdingo在美國地區的全職僱員)。

目前網站上有超過450名律師。正如他所說,「我們規模擴張的速度要快於任何一家律師事務所。」

公司的商業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最初Lawdingo想要向律師收取一定費用,但因為不同資歷程度的律師收費標準不同,而不同層面的客戶帶來的價值也大不相同,所以統一收費對律師們並不適用。於是,對於那些希望特定的潛在客戶關注自己的律師,Lawdingo會採用拍賣的形式,隨著網站上的律師人數不斷增多,律師之間的競爭也逐漸激烈起來,那麼如果有律師希望自己受關注程度更高,他就需要出更高的價拍賣。

原文作者:Anthony H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98

初創企業必不可少的十項衡量指標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205.html

在今天分析工具應用廣泛的今天,我們可以很容易為您的企業考量很多指標。對於在「大掃除」中確保公司主營業務,去繁從簡,這是對各項指標非常大的挑戰。下面是我這些年參加很多董事會會議常用到的十項指標。他們對一個企業創始人應該如何用高標準衡量企業的問題給出了回答。你應該有更多的指標,但是我想強調介紹給你的這十項非常重要,建議你和你的董事會每週都要進行審查。

指標格式

清除數據能夠提高效率。為了更好地瞭解一個數據點和它的含義,我們必須把它放在表格上下文中進行考量。

我選出三張幻燈片,一張是公司優先考量的(分佈,交互度,收入)這些重要數據能夠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根據幻燈片顯示,比較每個月的指標然後計算每月的變化,算出六個月的平均水平,最後,將指標與希望達到的目標進行比較。看下面的例子。

QQ截图20130328181209

在大多數企業中,每月增長率的增幅是非常重要的。然而,TSM使每月增幅的幅度更加平緩。比較每月的TSM,把月增長率跟他比較,就能得出月增長率是在增長還是在減小,然後進一步評估季度指標。接下來的問題是,董事會成員和創始人應該要問,為什麼會這樣?

指標/問卷

現在,我們已經有基本衡量的標準了,讓我們來談談關於那些指標的問題。每個度量標準都是根據設計的問題回答的。挑選那些與業務相關的。

分銷渠道

1、上個月新增用戶通道的/ TSM增長的速率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提高用戶群?哪些用戶來源是最好的?

2、總用戶基數/ TSM增長的速度:將每月增長率與總用戶數相比的重要性是什麼?

3、獲取客戶的成本,終身價值和投資回收期:  我們可以通過有償收購的增長速度?我們獲得客戶盈利?我們花得起多少新客戶?這是如何隨時間而改變嗎?

交互度

 4、活躍用戶(依據你的產品有不同定義)渠道/ TSM增長的速率:我們是否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他們最想要的東西/需要什麼?通過哪些渠道尋找用戶是最有效的?

5、在規定時間內,%用戶使用最多的三項功能:我們的產品與舉措是正確的嗎?

收入

6、收入/ TSM收入增長:收入是否增長了呢?

7、每月的支付率:有多少用戶已經進行付費?我們是否提高客戶支付的能力?

8、每一個付費用戶的託管賬戶與獨立賬戶的花費帳戶管理團隊的影響是什麼?

9、客戶流失率/ TSM客戶流失率:我們如何更好的保留我們的客戶?

10、消耗速率:什麼時候我們是盈利的?什麼時候我們的現金?什麼時候我們需要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