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在廈門Asiabeat亞洲創業大賽上,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從宏觀經濟、存量經濟和人工智能三個方面談及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潛力巨大,新機遇將到來。

i黑馬 蒲鴿 3月18日廈門報道

在廈門Asiabeat亞洲創業大賽上,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從宏觀經濟層面,分析了資本寒冬的成因,指出由於目前正處在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增長的切換期,前者降下來,後者勢頭還未起來,導致了資本荒。未來,隨著資產負債表的修正,3-5年會迎來較長的資本春天。

此外,李豐還談到,目前從增量經濟轉為存量經濟,消費結構和人力結構升級,傳統工業產能過剩,由此帶來的變化是資源驅動型轉為效率型驅動,精細化運作,高附加值產能,先進技術手段成為新的機遇所在。

對於人工智能,李豐樂觀地認為,中國潛力巨大,原因在於其巨大的人口紅利將為其大數據采集——人工智能重要基礎,在數據數量和多樣性上提供強大支持,由此將有助於人工智能在精度上實現大幅度提升。

以下為李豐演講實錄,經i黑馬編輯:

自去年最後一個季度開始到現在,大家最喜歡探討的無非兩個問題:

第一,創業所面臨的投資資金是否在變少?

第二,人們對於創業經濟環境的信心在加強還是減弱?

對此,我從宏觀資本層面來做一些分析。

目前中國正處在美元與人民幣的特殊切換期,美元在收緊,而人民幣勢頭在增強,此消彼長中,人民幣的優勢還未完全凸顯,因此出現了所謂了資本寒冬。

具體原因在於:1、國外加息,人民幣有貶值預期,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回報不再收到海外風投的親睞;2、國內貨幣寬松,政策面向好,有利於企業融資。

一方面,美元的流動不如以往充裕,這從獨角獸估值紛紛下降可見一斑。另一方面,拆VIE結構,中概股回歸,這也反映出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看好。

隨著人民幣一側的投資在布局和流動性上慢慢升溫,資本寒冬會被春天或盛夏替代。

資本春天還有多久?

基於以上剖析,我對未來的預判時是,三到五年內,會進入資本春天。

如果將中國看成一個大型公司,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是中國資產負債表的修正。未來,中國無論如何,一定會完成資產負債表在負債項是GDP的2.7倍的修正,換句話來講要降低負債項。

這其中的原因在於,我們國家的GDP主要靠銀行負債。修正資產負債表的結果是,借貸將大量轉向投資。

因此,中國對企業俄直接融資,換句話講,以錢換股會在較長一段時間,成為從政府到民間的重要趨勢。

這件事跟創業有什麽關系呢?從政府及各個階層角度來看,這一次修正資產負債表,大家會不惜一切努力去除經濟轉型需求,增加以錢換股的方式和工具來完成這一次修正。

可以預期,在未來較長期限內,會出現悠長的資本春天,這是由中國本身的宏觀走向決定。

創業創什麽?存量市場找機會

如今,中國正在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

中國過去20年,從工業到消費,以增量市場為主。在增量經濟中,資源和關系將占據重要地位,即擁有資源和關系優勢的企業更容易獲取大量用戶。

隨著消費階段變化,人力結構變化,以及工業增長產能過剩,存量經濟出現。整個模式出現銳角式變化。資源驅動型轉為效率驅動型。

正如遊泳池的進出水口,以往增量經濟模式類似進水口,占據進水優勢的企業具有更大發展。而存量經濟則類似出水口,對用戶的留存和升級方能脫穎而出。

經濟模式的變化,也帶來新的現象。如網紅經濟,先有品牌,再有產品。不同於傳統零售,先有產品,後才有品牌。

在存量經濟中,三個維度將提升競爭力。

第一點,工匠精神及品牌的精細化運作。

第二點,基於供給側改革,高附加值產能將取代低附加值產能。

第三點,極大提升效率和資源配置的智能化科技。

對新科技的思考

中國在技術創新上,未來有很大潛力。比如,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方面,數據是其重要基礎。基於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其無論在數據的采集量還是多樣性上,都具備優勢,這對於提升智能精準度尤為關鍵。

對於目前大熱的虛擬現實,三個觀點僅供參考:

第一,從今年來看,其更偏概念和泡沫化。

第二,技術不成熟導致用戶留存時間少。從PC到移動互聯網,再到虛擬現實,任何一個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占據時間。目前虛擬現實產品的暈眩感問題仍未解決,一方面源於畫面的刷新率低,傳感器捕捉遲鈍,系統反饋延時等,另一方面,用戶生理上不適應。因此,相應的商業模式和產品得不到大量應用。

第三,基於目前的技術階段,360度全景圖片有可能是第一個撬開用戶的地方。由於位置固定無動態,不容易造成暈眩,且在技術上難度較低,容易實現。

從長遠來講,虛擬現實一定是改變用戶體驗的新一代計算平臺。

外來和尚有經念

中美在互聯網發展上有先後時差。如美國在2000年左右,由於互聯網泡沫,完成從精英到老百姓的滲透。

而中國在這個時間節點,仍屬於少量精英用戶的領地。雖然在時間節點上慢一程,但自2005年以來,由於人口基數大,網民增長大幅提高。

盡管網民增加,但一直以來國外企業在中國的本土化並不成功。

雖然兩個國家的互聯網歷程大致相同,但人群差異巨大,需要大幅度本土化和變異。其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增量市場,資源的占有對於用戶獲取尤為重要。

不過,在中國步入存量市場後,資源驅動轉為效率驅動,這個環境與美國背後驅動力相似,因此阻力變小。

此外,中國資本力量越來越強,不少直接進行海外投資,並將國外的優秀項目直接引進國內,並給予資源等支持,大大提升海外公司的本土競爭力。

因此,無論是主動進入中國市場,還是被動引入的外國公司,機會均變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