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雅戈尔:离伯克希尔还很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j4ak.html


(本文发表在《新理财》2010年第7期)

 

    雅戈尔很早就开始了股权投资业务,投资中信证券为其经典案例,再加上曾被美国《商业周刊》点名批评,说它是国内最有名的做证券投资的上市公司并不为过,而 此次名列投资金额最大的公司榜首,也确实是名不虚传。

    某种程度上,雅戈尔与伯克希尔有相似之处,两家公司都以纺织服装业务起家,后来又都以投资业务闻名。但如果说雅戈尔就是中国的伯克希尔,则我们并不认同。 我们认为,从2007至2009年的表现来看,雅戈尔的投资风格还不成熟,其投资多是试图通过“打新股”、“定向增发”等手段来“套利”,短线交易的效果 也不佳。不过,值得称道的是,在大力开展证券投资和房地产业务的同时,雅戈尔的服装主业仍有令人满意的发展。

主业发展强劲


    我们对雅戈尔的分析从2007年开始。尽管早在2005年就因投资中信证券大获成功而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但雅戈尔在2006年的年报中才提出“计划将投资 打造成公司的又一主业”,公司认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公司已成立了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两家公司,计 划引进专业团队,分别从事拟上市公司和已上市公司的投资,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收益。”

    2007至2009年,上证指数先是暴涨96.66%,随即暴跌65.39%,然后又暴涨79.98%。股价如此大起大落绝对能够真正考验出一个投资者的 真实水平。

    不过,在评价雅戈尔的投资水平之前,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投资是否影响了其主业发展。

表1:服装行业上市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3年增长

600745.SH

中茵股份

0.02

0.00

7.71

6.81

40169.23%

002029.SZ

七匹狼

4.88

8.76

16.53

19.87

307.03%

300005.SZ

探路者

0.73

1.19

2.12

2.94

304.06%

002154.SZ

报喜鸟

3.45

4.68

9.38

10.92

216.57%

600137.SH

浪莎股份

0.76

1.33

1.72

2.17

186.33%

002269.SZ

美邦服饰

19.84

31.57

44.74

52.18

163.02%

002291.SZ

星期六

3.80

6.06

7.69

8.80

131.31%

002293.SZ

罗莱家纺

5.52

7.55

9.03

11.45

107.30%

600177.SH

雅戈尔

61.28

70.34

107.80

122.79

100.37%

002327.SZ

富安娜

4.19

5.90

6.81

7.92

88.94%

000982.SZ

中银绒业

4.19

3.89

7.46

7.65

82.63%

002003.SZ

伟星股份

8.50

11.86

14.78

13.95

64.12%

600107.SH

美尔雅

2.05

2.17

3.16

3.24

57.96%

600233.SH

大杨创世

6.52

8.19

8.95

8.72

33.66%

600884.SH

杉杉股份

15.95

21.84

24.91

21.32

33.63%

600272.SH

开开实业

7.27

6.79

7.11

8.66

19.14%

002098.SZ

浔兴股份

6.56

8.61

8.61

7.60

15.77%

002036.SZ

宜科科技

2.53

3.00

2.91

2.68

5.93%

600398.SH

凯诺科技

11.69

13.18

10.23

10.16

-13.02%

600400.SH

红豆股份

12.18

11.51

11.17

10.53

-13.53%

002044.SZ

江苏三友

5.94

5.66

4.13

5.10

-14.14%

000902.SZ

*ST中服

19.11

22.15

20.21

16.22

-15.13%

600630.SH

龙头股份

35.98

37.96

36.77

29.72

-17.39%

000813.SZ

天山纺织

3.17

3.38

3.81

2.49

-21.51%

002239.SZ

金飞达

5.29

7.16

8.37

4.03

-23.79%

000681.SZ

*ST远东

0.55

0.39

0.15

0.03

-94.92%

中位数

 

 

 

 

 

45.81%



 

    雅戈尔近三年来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如果考虑到2006年时其营业收入已经是行业内最高的,如此增速就更加令人满意。

    表1中的数据为公司的营业收入,或许会有人怀疑雅戈尔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中房地产业务居功甚伟,那么,请看分部数据:

表2:雅戈尔服装纺织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亿元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3年累计增长

3年平均增长

营业收入

46.65

79.61

75.00

92.48%

24.39%

同比增长

19.73%

70.64%

-5.79%


 

    由分部数据来看,雅戈尔的服装纺织业务增速也只是略逊于公司整体数据而已。在营业收入增长的背后,是公司对服装纺织业务不断的投入:

    2007年,雅戈尔以1.2亿美元低于净资产价格收购了美国Kellwood公司旗下的男装业务,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目前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海外并购项目。

    2008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一些中小服装品牌,特别是一些代理商为主的品牌出现明显萎缩。雅戈尔趁此机遇,集中优势资源,精耕细作,在沿海发达地区及 中西部的省级城市,集中力量增设自营专卖店,进驻大型商场,进一步完善以信息化和物流配送系统为基础的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

    2009年,雅戈尔投资14亿元增资全资子公司雅戈尔服装控股有限公司。增资后的服装控股公司收购了涉及服装生产和营销的22家企业的股权,进一步强化了 品牌运营的流程再造和优化,在品牌工作室、面料供应商、生产企业、商品物流部之间形成了小型的垂直产业链,统筹整合了生产营销设计资源。并为公司下一步的 品牌转型、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等奠定基础,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强的主动性。

    至2009年,雅戈尔的衬衫、西服平均市场占有率已分别连续十五年和十年位列国内第一。至此,我们可以下结论说:在主业发展上,雅戈尔做得要比伯克希尔 好。

投资难言成功


    但是,与服装主业的优秀表现相比,雅戈尔的证券投资业务就相形见绌了。尽管从利润表上来看,证券投资收益相当可观,在公司营业利润中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 重,但这主要是出售中信证券股票产生的收益。2007至 2009年,雅戈尔出售中信证券分别获得收益24.65亿元、25.78亿元和14.92亿元,合计65.35亿元,占了证券投资收益的93.73%。雅 戈尔投资中信证券是1999年的事情,换言之,公司绝大部分投资收益的取得其实是在吃老本。

表3:雅戈尔证券投资收益

单位:万元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合计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25

-131

3,543

3,537

投资收益

275,423

222,204

197,902

695,529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1,648

268

1,916

营业利润

364,322

219,326

413,972

997,620

证券投资收益(估计值)[1]

275,548

220,425

201,177

697,150

证券投资收益/营业利润

75.63%

100.50%

48.60%

69.88%


 

    那么,雅戈尔近年来又主要投资了哪些上市公司呢?请看表4:

表4:雅戈尔主要证券投资项目投资成本

单位:万元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金马股份

30,100

 

 

海通证券

358,800

 

 

中天科技

 

 

7,740

首开股份

 

 

59,888

荣信股份

 

 

16,248

安泰集团

 

 

13,000

浦发银行

 

 

175,900

御银股份

 

 

12,000

东方电气

 

 

50,484

苏宁电器

 

 

68,800

合计

388,900

0

404,060



 

    需要说明的是,雅戈尔投资上述公司均为通过定向增发渠道。2009年投资的股票时间尚短,难作评价,下面我们主要对雅戈尔投资海通证券作分析。

表5:雅戈尔投资海通证券现金流分析

单位:万元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j4ak.html
) - 雅戈尔:离伯克希尔还很远_孙旭东_新浪博客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现金流出

-358,800.00

 

 

现金流入

 

51,588.01

297,188.02

其中:卖出

 

50,588.01

276,541.70

现金分红

 

1,000.00

1,456.32

假设卖出

 

 

19,190.00

现金流

-358,800.00

51,588.01

297,188.02



 

    对表5中的现金流求内部收益率(IRR),为-1.52%,这恐怕难以令人满意。表5根据下列事实和假设估算:

    1、             雅戈尔2007年11月20日参加海通证券定向增发,购得1亿股,每股成本35.88元,总共支出35.88亿元;

    2、             海通证券2007年度现金分红方案为每股派息0.1元,于2008年5月实施;

    3、             2008年5月,海通证券每10股派送股票红利3股,以公积金转增7股;

    4、             雅戈尔2008年卖出海通证券5437万股,产生投资收益-4.69亿元;

    5、             雅戈尔2009年卖出海通证券1.36亿股,产生投资收益3.32亿元;

    6、             雅戈尔2009年底还持有海通证券1000万股,市值1.92亿元,假设这部分股票以市价卖出;

    7、             以成本+投资收益或市值来估算卖出股票的现金流入。

    或者,更通俗些,如果按上述事实和假设,则雅戈尔是付出了35.88亿元,最终却只收回了34.88亿元,亏损约1亿元。

    与2007年相比,2009年雅戈尔参与定向增发的次数更多,金额更大。尽管截至2009年末,这些股票全部实现浮盈,但众所周知,截至现在,2010年 中国股市是全球表现最差的,而雅戈尔定向增发获得的股票由于存在一年的限售期,限售期满时收益如何就很难说了。

热衷“套利”,无意“投资”


    除了积极参与定向

洛希尔家族经营250年之谜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0024.html


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对于欧洲传奇金融家族——洛希尔家族来说,财富却已传承六代总计超过250年。

在19世纪的欧洲,洛希尔几乎成为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这个传奇的家族近年来与中国联系频仍。吉利收购沃尔沃、中石化联手壳牌收购澳大利亚Arrow,以及阿里巴巴收购美国电子服务商Vendio等企业 并购案例中,均出现洛希尔家族身影。

该家族为何能成功经营两个世纪?如今家族影响又是如何?

为解开此谜,近日《第一财经日报》专程拜访了洛希尔家族代理人——家族旗下私人银行(Banque Privee Edmond de Rothschild)香港首席代表冯雅格(Bruce Von Cannon)。

冯雅格指出:要了解洛希尔家族,势必要了解家族财富的积累过程。同时,延续200年的洛希尔家族家训(family motto):团结与协调(concordia)、伦理与平衡(integritas)和勤奋与创新(indusria),贯穿并成就了家族辉煌历史。

建金融帝国基石

这一过程充满了历史和传奇色彩。如今,在洛希尔家族徽章上,仍可追溯家族原始财富积累的历史。徽章左上角的鹰代表着发迹地德国;右下角站立的雄狮, 则是向为家族提供原始资本金、名为威廉的黑森公爵致意;五支箭则象征着打下江山的五兄弟,意喻家训中的团结。

从16世纪起,这一犹太家族便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并以洛希尔(Rothschild,德语意为“红盾”)作为家 族姓氏。整个金融帝国家族的创始人,是梅尔·洛希尔(Mayer Amschel Rothschild)。

原本应成为一名拉比的梅尔显示出天生的经商能力。18世纪60年代,梅尔开始从事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兑换早期用于贸易的货币。1769 年,梅尔成为黑森公爵(Duke of Hesse-Kassel)的专用代理人。当拿破仑决意将反对法国的黑森家族彻底清除时,黑森公爵选择了逃亡,并将价值300万英镑的所有身家交给梅尔保 存。

正是这笔巨款,成为洛希尔家族的“第一桶金”,令该家族一跃成为当时欧洲第一个国际银行家。1836年,梅尔将300万英镑连同利息交还给了黑森公 爵,更凸显了当时已在欧洲声名显赫的洛希尔家族颇具信誉,为家训中的“伦理与平衡”写下注脚。

迎合政府金融需求

在打下坚实基础后,梅尔将五个儿子,洛希尔家族第二代分别派驻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和法兰克福,形成最早期的跨国银行系统和私人信息网络。

同时,19世纪的欧洲战争和天灾频发,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曾出现财政赤字。瞄准这一商机,洛希尔家族专注于政府金融,并迅速在政府金融业务上取得绝 对性地位。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和英国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决战。凭借着家族早已建立的、横跨欧洲的私人通信网络,内森比英国政府更早知道了法国 战败的消息。这位年轻的银行家迅即赶往伦敦交易所,坐在其固定席位上不动声色地抛售英国债券。内森的行动立刻传遍了整个伦敦交易所,交易员们都认定:既然 内森抛售英国国债,英国人肯定战败了。

恐惧立刻席卷伦敦交易所,所有交易员都拼命跟风,抛售手中英国债券。恐慌性的大抛盘,致使英国债券价格进一步暴跌。直到英国债券价格跌至谷底,内森 则迅速令其代理人买入英国债券,令跟风抛售的人们不知所措。

就在此时,英军大获全胜的消息终于传来,英国国债价格也随之上涨,内森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获利几百万英镑,并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

兄弟同心创金融帝国

内森的成功,为其他几位兄弟树立了典范。而通过延续至今的交叉控股的合伙人机制,洛希尔家族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利益团队。

家训中的“团结”与“勤奋”,在内森这一代家族成员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内森在给兄弟的书信中多次写到,他不玩牌、不去戏院,唯一的兴趣就是生意。 五兄弟之间书信往来频繁,并经常互给建议、互相敦促,在任何情况下都给予最大支持。

作为共同利益体,在法国和奥地利的詹姆斯(James de Rothschild)和所罗门(Salomon de Rothschild)将家族生意拓展到其他行业,包括修建铁路、矿藏特别是黄金的开采等。

1840年,洛希尔父与子公司(N M Rothschild & Sons)成为英国银行金银经纪人,洛希尔家族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开设代理,引领了18世纪的“淘金热”。除黄金开采外,19世纪中期,该家族还一度 垄断了水银采矿业,并涉及铜以及其他宝石行业。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开创与经营,洛希尔家族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达到了巅峰。1848年在欧洲兴起的革命,并未对该家族造成影响。然而1861年意大 利王国的成立,令家族在那不勒斯的银行最终关闭至今。

1875年,家族第三代传人列昂内尔·洛希尔(Lionel de Rothschild)秘密且迅速地帮助英国政府筹款购买苏伊士运河。控制苏伊士运河,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列昂内尔亦瞬间成为英国 国家英雄,洛希尔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可见一斑。

1868年,詹姆斯·洛希尔的逝世,标志着家族第一代创始银行家的结束。在他去世前的1865年,他写信提醒下一代必须要团结:“我告诉你们,所有 人都知道我们的力量来自团结……我们必须保持一致。”

生活方式与家族企业文化

对于家族两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冯雅格认为部分是家族刻意选择使然,家族成员现在更看重生活方式,并且希望能够保持家族企业的文化,即团结与协调 (concordia)、平衡与伦理(integritas)和勤奋与创新(indusria)。

家族第六代掌门人大卫·洛希尔(David de Rothschild)去年低调访华接受CCTV专访时曾坦言:“其实我们平时走的路离悬崖也就一步之遥,只因我们家族秉承的谨慎的理念和团结、正直、勤 奋的原则,才能让我们从历次的危机中化险为夷。”

团结与勤奋,洛希尔家族当仁不让。对于如何理解家训中的“integritas”,另一重要家族成员、家族旗下私人银行董事会成员阿莉亚娜·洛希尔 (Ariane de Rothschild)曾说:“由于金融海啸,伦理的理念开始重新兴起。之前几乎没有人再提,现在却人人都在说。我们认为,正直应是伦理与平衡。”

曾在其他国际投资银行工作多年,加入洛希尔家族三年的冯雅格认为,洛希尔家族专注于客户,眼光长远,对客户和员工真诚与信任。他透露,家族旗下员工 人数少而精,每位员工均有自身的发展蓝图,完全承继了欧洲家族企业由学徒做起,并服务至退休的传统。

“我们一直在寻找珍珠而不是钻石。一颗珍珠能与别的珍珠辉映,让整个团队即整条项链更漂亮,而巨星般的钻石却不一定与团队相衬。”他透露,现在家族 主要日常业务都由职业经理人处理。

如今,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财务顾问咨询、资产管理服务是洛希尔家族的主要金融业务。大卫·洛希尔曾表示,正在和中国证监会洽谈在中国与其他机构展开合 作的可能性,并希望与中国商业银行展开合作。

“我们对中国投资的承诺是:长期投资,找到趋势,兢兢业业。这也是我们发展200多年历史的秘诀。”大卫·洛希尔曾说。





[转载]伯克希尔 所有者手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rhj3.html

编者按:沃伦•巴菲特在每年的致股东信中,当解释内在价值的涵义时,总提到《所有者手册》。很久以来,我苦苦寻求《所有者手册》,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这一份阐释价值投资的极其重要的文本。

这份文本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所有者相关的商务原理”,旨在帮助股东了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管理思路。第二部分“附加原理”,简要说明伯克 希尔公司的股价与内在价值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在价值”,这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巴菲特在此明确内在价值的定义以及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它将有助于伯克希尔股 东深入理解内在价值的涵义。第四部分“伯克希尔的管理”,主要阐述巴菲特和芒格的的工作与职责。我想,任何一位想学习价值投资方法与策略的人,都不应当忽 略这份文本,让我们共同学习《Berkshire Hathaway所有者手册》。

以下为正文。

1996年6月,作为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董事会主席,Warren Buffett先生为公司所有A、B类股票的所有者撰写了题为《所有者手册》的小册子。该手册的目的在于解释Berkshire Hathaway的董事会进行各种操作的经济原理。

所有者相关的商务原理:

1983年与Blue Chip公司合并时,我总结了13条与所有者相关的商务原理,认为这将帮助新的股东了解我们的管理思路。既然被称之为“原理”,这全部的13条在今天依然有效,以下将用斜体字标出。

1.(合伙制问题)虽然组织形式上是公司制,但我们以合伙制的态度来行事。我和Charlie Munger把我们的股东作为我们的合伙人,而我们自己,则是执行合伙人(因为无论是好是坏,从所占比例来说,我们都是控制合伙人)。我们并不将公司本身看做是资产的最终所有人,而是,认为公司仅仅是我们持有资产的一个通道。

我和Charlie希望你并不仅仅认为自己拥有的是一张张有标价的纸,而这些纸的价格每天波动,你有可能为了一些经济或者政治上的事件而焦虑不安随时打算 出售它们。我们希望你将自己视为一个真正长期拥有公司部分资产的人,就像你和你的家人共同拥有的田地,或者公寓一样。对我们来说,我们并不希望 Berkshire的股东是一群经常在变动的陌生人,相反,他们是我们的投资伙伴,将他们的资产委托给我们,希望在未来的生命中获得良好的回报。

有证据表明,Berkshire的大多数股东已经接受了这种长期合作的观念。即使将我所持有的股份排除在外,在美国的主要公司中,Berkshire每年的股票换手率也是相当低的。

事实上,Berkshire的股东对待Berkshire的行为和Berkshire对待它所投资的企业的行为是一致的。比如说,作为Coca-Cola 和Gillette的股东,我们把Berkshire看作是这两个非凡的企业的非管理合伙人,我们通过长期持有它们的股票而不是经常参与股票交易来取得成 功。事实上,我们一点也不关心这些公司的股票时候会有好几年没有交易甚至没有报价。如果我们对一支股票有良好的长期预期,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是 没有意义的,除非有人报给我们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价格。

2.(吃自己做的饭)与Berkshire的所有者取向相一直,大多数的公司工作人员都将他们个人资产的大多数投入到公司中来。我们吃的是自己的点心。

Charlie一家90%以上的资产都在是Berkshire的股票,而我是超过99%。此外,我的许多亲戚,比如姐妹和表兄弟,也都有很大一部分资产是公司的股票。

我和Charlie对于这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状况感到很舒服,因为Berkshire本身就拥有许多出色的企业。事实上,我们相信,Berkshire几乎是唯一一个拥有质量和多样性都很好的企业,它在这些企业中有着或多或少的权益。

我和Charlie无法向你承诺结果。但我们可以保证,只要你是我们的合伙人,无论合适,你的金融资产和我们自己的资产将完全保持一致。我们对高薪,期 权,或者其他什么从你们身上挣钱的事毫无兴趣。我们只希望和我们的合伙人一起,以相同的比例挣钱。甚至,当我做了一些错误的事的时候,你能有一丝安慰,因 为我和你同样遭受到了损失。

3.(长期目标:内在价值最大化)我们长期的经济目标(受到的限制会在后面提及)是使得每股的平均年内在价值最大化。我们并不以Berkshire的规模 来衡量,而是以每股的增长来衡量。我们确信在未来,每股的增长率将会下降——这是由于资产规模过大所致。但如果我们的增长率无法超过美国大型企业的平均增 长率,我们将会非常失望。

4.(两种实现方法)为了达成目标,我们的首选是动态地持有一组资产,从中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持续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我们的第二选择是通过下 属的保险公司,在市场上寻求易于销售的股票,从而持有一些相似企业的股票。价格和可获得性,以及保险资金的需求决定了任意给定年份的资本分配。

这几年来我们收购了不少企业。虽然有些年份会一无所获,但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十年,能够收购更多的企业,并且希望它们逐渐壮大。如果这些收购能够达到过去我们所做的水平,那么Berkshire将会获得很不错的回报。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像产生现金流一样迅速地产生出好的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低迷的股票市场,对我们是一件好事。第一,它使得我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下 整个公司;第二,低迷的市场使得我们的保险公司可以更容易地在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上购买一些优秀的企业的股票--包括我们已经持有一部分股票的公司;第 三,其他一些同样优秀的企业,比如Coca-Cola,持续回购他们自己的股票,于是他们--也包括我们--在低股价中受益。 (股市下跌:低价收购+低价购股+上市公司回购)

总之,Berkshire和它的长期持有者从下跌的股市中获得好处,就像一个普通的消费者从食品价格的下跌中获得好处一样。所以当市场大跌时--就像经常出现的情况一样--别担忧别沮丧,这是好消息。

5.(财务报表问题)由于我们的双头目标以及会计处理方法固有的局限性,传统的会计报表几乎无法真实体现出实际的经济成果。同时作为所有者和管理者,我和 Charlie事实上会忽略这些数据。不过,我们会向你们报告我们所控制的重大的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和那些重要的数字。这些数字和我们提供的各项投资的其 他信息,将有助于你们对它们做出判断。

简单地说,我们试着在年报中披露那些确实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我和Charlie投入大量精力去了解我们的企业运作得怎么样,以及他们处在怎样的环境中。比 如,我们的企业是面临良好的环境,还是面临困难?我和Charlie需要确切了解到哪种策略适应当前的市场状况,并由此做出响应的调整。我们也会将我们的 判断告诉你。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大部分投资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绩。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失望,但我们会尝试着向报告那些愉快的经历一样,坦白地做出说明。
当我们采用非传统的方式制作报表时--比如,你会在年报中看到关于"保险浮动(Insurance float)"--我们会试着解释这些概念并说明它们为何如此重要。换句话说,我们告诉你们我们如何思考,由此你们不仅可以判断Berkshire的价值,也可以判断我们所管理的资产和资本的分配。

6.(账面成果不顶用,购买将来会体现内在价值的资产)账面成果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操作和资本分配的决定。在目标资产的获取成本相近的时候,我们宁可购买未 在账面体现但可以带来2美圆收益的资产,而不愿购买在账面上体现出获得了1美圆的资产。我们经常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一个完整的企业(所有的利润都在报表 中体现)的价格会几倍于一个企业的部分资产(大部分利润未在报表中体现)。汇总之后长期来看,我们希望所有未体现的利润通过资本增值的形式体现出其内在价 值。

我们很多次发现,汇总之后,我们的投资的未分配利润就像已经分配给我们一样,使得Berkshire获益(因为这些在我们的官方的报告中已有体现)。之所 以会发生这样令人愉快的事,是由于我们投资的企业都是些优秀的公司,他们合理地使用富余的资产,比如投资到企业自身当中或是从市场上回购股票。显然,我们 投资的企业的每一项资本决定并没有直接使我们受益,但它们保留下来的每一美圆都产生更高的收益。因此我们将实际上可以看到的收益作为我们每年的经营收入。

7.(对负债的态度,两种债务形成的资金来源)我们非常保守地使用债务,当进行借款时,我们试图将长期利率固定下来。负债经营时,我们避免利率的浮动。虽 然这种保守的策略会影响到我们的收益,但是考虑到我们对于保险客户、贷款人和将相当大部分净资产交由我们管理的信托责任,这是唯一能让我们觉得安心的办 法。(就像印第安纳波利斯“500”的优胜者之一所说的,“为了第一个完成,第一,你必须先完成。”)

我和Charlie采取的金融策略使得我们为了每一点额外的回报而不能安睡。我从不会为了得到他们原本没有和不需要的东西,而让我的家人和朋友所拥有和所需要的东西去冒险。

另外,Berkshire采用的两种低成本、无风险的杠杆资源使得我们可以安全地获取超过权益资本的总资产:延期纳税和流量沉淀(float),这是我们的保险公司在进行偿付之前取得的保费收入的沉淀。这两项资金来源增长迅速,现在已经达到了约55亿美圆。

而且,这两项资金来源经常是无成本的。延迟纳税无须承担利息。只要我们能够将保险资金的获取和支出取得平衡,那么流量沉淀的成本也为0。显然,这两项都不 是权益而是债务。但它们是没有契约和规定到期日的债务。事实上,它们给予我们作为债务的好处——获取更多的有效资产——而不需要我们给予回报。

当然,我们无法保证在未来依然能够无成本的获得流量沉淀。但我感到我们和任何其他的保险公司一样,具有达成这一目标的机会。我们并不是只在过去达成过这一 目标(尽管你们的董事会主席犯过不少大的错误),我们1996年从GEICO获得的东西,已经从本质上增强了未来获得它们的预期。

8.(节俭)一份管理的“愿景清单”并不会作为股东的开销。我们将不会不顾长期的经济规律而在一些人为的价格上购买整个公司。我们只会将你们的钱和我们的钱同样使用,并权衡你们自己直接通过股票市场多样化投资所能获得的价值。

我和Charlie只对能够增加Berkshire每股内在价值的东西感兴趣。我们的薪水和办公室的大小将永远不会和Berkshire的资产规模联系起来。

9.(注意反思,1美元收益)我们觉得需要定期根据结果反思股利政策。我们注意观测将收益留在公司资产里,大部分时间,每留存1美圆,每股价格提高不少于 1美圆。至今为止基本上是这样。我们在未来五年将继续这样的滚动原理。我们的净资产增长时,留存收益很难获得很好的使用。

我们正在通过测试,但这样做的挑战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到达无法用留存收益创造额外价值的那一点上,我们将会将他们分配给股东自行投资。

10.(如何出售股票)我们将只会在取得了和付出一样多的时候出售普通股。这一规则可以应用在左右工具上——不仅是并购或公开发售,还包括股债互换,股票期权,可转换证券等。我们不会以和公司整体价值相矛盾的价格将公司的一小部分——和发行的股份数相等——出售。

当我们在1996年发行B股的时候,我们做出过说明,Berkshire的股票没有被低估——这另一些人感到震惊。这种反应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或许只有当 我们在股价低估时发行才会让人惊讶。在公开发售股票时,管理层告之或者暗示被他们的股票被低估是经济的,或者说对于原有股东是不经济的。如果管理层故意将 价值1美圆的资产以80美分卖掉,所有者们遭受了不公平的损失。我们在发售B股的时候没有犯这样的错误并且永远也不会。(虽然有许多媒体报道过,但我们在 发售时绝对没有说过我们的股票被低估了。)

11.(买了不愿卖,更重要的是:不好不愿意买)你们应该注意到我和Charlie的一种态度损害了我们的财务表现。无论价格如何,我们都没有兴趣卖掉 Berkshire所拥有的优质资产。那些我们认为管理层和劳资关系都不错却表现不尽如人意的企业,我们也只是很勉强地在它们产生了预期中的现金流后才愿 意出售。我们希望不再因为错误的投资而进入这些不太好的企业。我们会非常小心地说明我们那些比较糟糕的企业可以通过大量的资本性支出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回 报。(虽然有些项目看起来前途光明,但是,大部分对于没落行业的投资,就像在流沙里挣扎一样。)然而,我们的管理风格并不是像喝醉的酒鬼一样(在每次出现 转折的时候就放弃你们的哪怕最小的利益)。如果那样做的话,我们汇总起来的业绩将会很糟糕。

我们会继续避免醉汉一样的行为。事实上,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闭了挣扎了近20年的纺织品生意,但这仅仅是因为我们认为这将是一项无至尽地带来损 失的业务。我们不但没有出售那些前景值得期待的企业,也没有放弃那些暂时的落后者,相反,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进去以解决那些带来麻烦的问题。 (这不是商业,是道德感)

12.(公正地报告,公正地对待股东)我们将会公正地向你们提供报告,包括对估价有重要影响的所有正面的和负面的事。我们的向导是把真实的情况汇报给你 们,由此我们将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否被逆转。我们和你们一样。而且,作为一家主要的通讯设备生产商,提供不实的的财务报表是不可饶恕的。我们希望其他企 业和我们一样真实地报告公司情况。我们只信任由诚实的人担任管理者:误导公众的CEO最终会误导他自己。

在Berkshire的年报或者季报里,你们不会看到任何突然“变脸”的帐目或是大的重组和“过滤信息”。我们总是会告诉你,我们在每一洞用了多少杆,而绝对不会去在记分牌上动脑筋。但一些必须提供的数据本身是粗略估算得来的时候,我们会尽量用一贯的和保守的方法来估计。

我们采取几种途径和你们沟通。在年度报告里,我在一份文件的长度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多的向所有股东提供估值信息。虽然我不会写得太多(一年一篇足够了), 但是我们也会将那些重要的信息浓缩地写进通过互联网发布的季度报告里。另一个重要的交流途径是在我们的年会上,我和Charlie很高兴花五个小时或更多 的时间用来回答关于Berkshire的问题。但有一种交流方式我们无法做到,那就是一对一的交流。和成千上万的股东进行这样的交流是不切实际的。

在我们所有的交流途径中,我们试着确保不会有股东被晾在一边:我们不会像一些常见的公司那样将利润预测或者其他对于估值有重要影响的信息告诉分析师或是大股东。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所有的股东同时获得利益。 (常规做法是告诉分析师和大股东)

13. (不评价证券,传播思想)虽然我们的策略是公开的,但我们只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讨论公开销售的证券。好的投资想法是有价值的,就像好的产品和商品需求点 一样具有竞争力。因此我们一般不会谈论我们的投资想法。这一禁令延伸到我们已经卖出的证券(因为我们有可能再买回来)和有错误的传闻说我们将要买的股票。 如果我们否认这些说法却在其他场合做出负面评价,这些负面评价就变成了证明。

虽然我们不愿意对于某只特定的股票进行讨论,我们还是可以畅谈我们自己的公司和投资哲学。我从Ben Graham——最好的金融史老师——伟大的智慧中获益菲浅,并且我相信将我从他那里学来的东西传播给别人是恰当的,即使这会造成新的对Berkshire有竞争力的对手——就像Ben的教育所产生的结果那样。

附加原理

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希望Berkshire的每一个股东在持有股份的时期内,获得的收益或损失,与公司每股内在价值的涨跌呈相应的比例。因 此,Berkshire的股价和内在价值需要保持稳定,而且我们希望是一比一。这意味着,我们希望Berkshire的股价是合理的而没有被高估。

显然,我和Charlie不可能控制股价。但是通过我们的政策和不断地沟通,鼓励那些理性的行为,并引导股价趋于合理。我们这种"高估和低估一样糟糕"的方法也许会让一些股东失望。然而,我们相信,这使得Berkshire 对于那些希望从公司成长中获利而不是从其他人的失误中获利的投资者来说具有长期的吸引力。

内在价值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放到一个我在上面提及过并且在未来的年报中还会用到的术语上来。

内在价值是评估一项投资或者一家企业的唯一重要的合乎逻辑概念。

内在价值可以这样简单地定义:它是可以从一个项目在存续期内获得的所有现金流的现值。

不过,内在价值的计算没有这么简单。就像我们的定义所表述的那样,它是一个估算值,而且当利率改变或者预期未来的现金流改变时,需要重新估算。同一个项 目,在两个不同的人看来--这在我和Charlie之间也会发生--几乎总得出多少有些不同的内在价值结论。那也是我们从来不会把我们估算的内在价值告诉 你们的原因。我们年度报告所提供的,是我们自己用来计算价值的一些因素

同时,我们定期报告每股账面价值,这是一个很容易计算得到,却作用很有限的数字。这种局限性并不是由于我们以证券的即时价格入帐而引起的。由于帐面价值的这种缺陷,我们所控制的企业,其报告的帐面价值和内在价值会有巨大的差异。

这种区别可以是任何一个方向的。比如,在1964年,我们如实汇报的Berkshire的每股帐面值是19.46美圆。然而,由于公司的所有资源都放在利 润微薄的纺织行业,这一称述远远高于公司的内在价值。我们的纺织设备既无法创造利润又不具有流通价值。不过今天,Berkshire的情况反过来了:由于 我们控制的许多企业的内在价值远高于帐面价值,我们自身的帐面价值远远低于内在价值。

虽然帐面价值没多大用处,我们还是向你们汇报帐面价值,因为它现在可以作为保守地、大致上地描绘出Berkshire的内在价值。换句话说,在任意给定年份里,帐面价值变动的百分比,大致上和当年内在价值的变动相一致。

你可以从任何一本大学教科书上了解到帐面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区别。 (贴现)

把教育的成本作为它的帐面价值。如果这一成本是值得付出的,那它需要包括该学生由于选择上大学而放弃工作所损失的那部分收入。

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将忽略掉非常重要的教育的非经济意义,而专注于它的经济价值。
第一,我们要估算出毕业以后一生所能获得的收入,并减去假如他不接受大学教育所能获得的收入。这样得到的超额收入,再通过一个合适的利率贴现回到毕业那天。这样得到的金额数目,就是教育的经济价值。

一些毕业生会发现,他们教育的帐面价值要高于内在价值,这意味着他们付出的学费是不值得的。其他情况,教育的内在价值要远高于帐面价值,这说明资本分配得很合理。在所有这些情况中,帐面价值对于内在价值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指标。

Berkshire的管理

我想由通过对Berkshire的现在和未来的管理进行讨论作为结束是合适的。像我们的第一条原理所说的那样,我和Charlie是Berkshire的 管理合伙人。但我们把所有的重要决定都交给我们的经理人员。事实上,我们委托他们作为代表:虽然Berkshire有将近180,000雇员,只有17个 人在总部工作。

我和Charlie专注于资本的分配和照料与输送关键经理人员。大部分经理人员在被委任独自经营他们的业务时感到最开心,这也正是我们给他们的。这使得他 们独立管理整个运营,并将多余的现金输送到总部。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就不会因为面对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而任意配置资金从而偏离主业。而且,我和 Charlie拥有比我们的经理人在所在行业要宽广得多的投资机会。

我们大部分的经理人员都很富裕,因此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他们来Berkshire工作,而不是去打高尔夫或者钓鱼。这使得我们必须公平礼貌地对待他们,就像换个位子之后,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待遇一样。

至于分配资本,是我和Charlie都很喜欢并且从中获得一些有用经验的工作。一般来看,在这一领域,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并不吃亏:你不需要手眼配合得很好 或者很强健的肌肉把钱都推到一起来(谢天谢地)。只要我们的思维保持高效率,我和Charlie将会像以往一样继续好好工作。我死后,Berkshire 的所有者情况会有所改变但不会发生突变:我的股份将不会被出售以用来作为现金遗产或用来缴税。我其他的财产足以满足这些要求。所有的Berkshire的 股份将留给一只或几只基金。这样,Berkshire将会有一个长期的、非常稳定的股东,并保持和现在相同的投资哲学与目标。

在那种结构下,Buffett家族将不再管理企业,只是挑选和监管新的管理者。当然,谁会是新的管理者,只有等到我死的那天才会知道。但我可以预料管理结 构会是怎么样的:我的工作将在事实上分为两部分,一个可靠的投资执行者,另一个是CEO,负责日常运营。如果要开展新的业务,需要两个人的合作,和董事会 的支持。我们会继续拥有一个和股东利益一致的,代表股东的董事会。

我们需要按照上面所说的直接的依据建立起管理结构,我们的董事们知道对于每个职位,我会推荐谁。所有的候选人现在都在Berkshire工作,并且我对他们完全有信心。

我会继续定期向董事会汇报情况。由于Berkshire的股票事实上是我所有的不动产,并且在我死后转换为相应的基金也是长期不流通的,你们可以放心,我 和董事们已经仔细考虑好了继承的问题,并做好了准备。你们可以不用担心,我们采用的原理会得到继续,并且继续引领着继承我的管理者。

为了免得我们的结尾看起来太恐怖,我也向你们保证我从来没像现在感觉这么好过。我热爱经营Berkshire,如果说享受生命能带来长寿,那Meehuselah(译注,玛士撒拉,《圣经.创世记》中人物,据传享年965岁)的记录要被改写了。


Warren E. Buffett
董事会主席


[轉載]伯克希爾談估值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0el.html

作者: 持續的忍耐
內在價值很簡單,就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之和
股東問:關於內在價值,你說了很多,也寫了很多,你還說你會提供股東們所需的信息以便他們能自己計算出伯克希爾的內在價值。你能不能對此展開談談。在計算 內在價值方面,你認為最重要的工具——在你年報中使用的工具或者你考察的其他工具——是什麼?第二個問題,在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你採取的規則、原理或者 標準是什麼?最後,在評估公司價值的時候,使用工具以及應用原理的這個過程如何與你剛才所說的篩選標準相結合?
巴菲特:如果我們能夠洞悉任何企業的未來——比方說——100年或者企業滅亡時在企業和股東之間的現金流入以及現金流出,然後以適當的利率——這個我等會再談——將其折現到現在,我們就會得到內在價值的數值。
企業也有息票,但這些息票是未知的。
巴菲特:這和計算一張貼著許多息票、100年後到期的債券的價值很相似。如果你知道息票有多少,就能通過以適當的風險利率折現來計算它的內在價值,或者你可以將息票率為5%的債券與息票率為7%的債券進行比較。每張債券的價值都不一樣,因為它們的息票率不同。
其實企業也有息票,這些息票未來會發生變化,只不過沒有印在股票上。因此,企業未來的息票要由投資者自己來估計。
內在價值完全與未來的現金流有關,投資者的工作就是弄明白未來的現金流是什麼樣的
巴菲特:就像我們以前所說的那樣,像高科技企業這樣的公司,我們一點都不知道其未來的息票是多少。但是當我們找到一家我們認為自己相當懂的企業時,我們就 會努力考察它的未來,並計算它未來的息票是多少。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是試圖現在就把這些未來的息票打印出來,這就是我們判斷一家企業10年或20年後的價 值改採取的方法。
當我們於1972年買下喜詩糖果的時候,我們當時不得不在以下方面得出結論:我們能否弄明白經營的競爭環境、喜詩糖果的優勢以及劣勢、今後10年、20年或30年這家企業的情況會如何。
如果你試著評估內在價值,就會發現全都與現金流有關。當前在任何一個投資對象中投入現金的唯一原因是你期待將來可以取出現金,不是通過將投資賣給他人(因為這是一種十足的狗咬狗(who beats who)遊戲),而是通過你投資的資產的產出。購買一座農場是這樣,買一套公寓也是這樣,購買一家企業同樣如此。
我們設計篩選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我們投對企業。(投資的精髓:確定性)希望我們的篩選標準能確保我們投對企業
巴菲特:你提到了我們的篩選標準,我們不知道有些企業10年或20年後價值幾何,甚至連一個有把握的猜測也提供不了。顯然,我們不認為我們對企業價值的估算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二位或者第三位。
不過,對於某些企業,我們還是十拿九穩的。我們設計篩選標準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我們投對企業。
投資者關注的是資產,投機者關注的是資產的價格
巴菲特:我們基本上使用無風險的、期限較長的政府債券的利率作為折現率。投資就是今天投出去錢,為了在將來收穫更多——不是通過將投資的資產賣給其他人,而是通過資產自身的產出。
如果你是投資者,就會關注你所投資的資產——對我們而言是企業——未來的表現。如果你是投機者,主要關注的是資產的價格未來將會怎樣,而不管資產自身的未來表現。投機不是我們的遊戲。
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對企業的判斷是正確的,將會賺很多錢,如果判斷是錯誤的,就不會有任何希望——我們不指望賺錢。
我們把評估伯克希爾價值所需的信息提供給你們
巴菲特:說到評估伯克希爾的價值,我們試著告訴你們儘可能多的關於我們企業的信息,所有關鍵的因素。我們在年報中介紹我們企業所使用的方法和指標,與查理和我在考察其他企業時所用的一樣。
所以,如果查理和伯克希爾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他在看了我們的財報之後,得到的內在價值肯定和他在伯克希爾待了這麼多年得出的結果差不多一樣,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在評估伯克希爾內在價值方面,該有的信息都有了,我們給你們的信息也是——假如我們的位置調換的話——我們想從你們那裡得到的信息。
評估可口可樂和吉列這些企業所需的信息也是應有盡有
巴菲特:像可口可樂、吉列以及迪斯尼這樣的企業,你所需的信息在年報中也是應有盡有。你需要瞭解它們的業務,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獲得這方面的知識。這一點在一些高科技企業中是做不到的,但在有些企業中你可以做到。
然後,你就可以坐下來,描繪這些企業的未來藍圖。
使用機會成本這個篩選標準可以作出更好的決策
芒格:我認為,投資篩選標準是機會成本是一個簡單的理念,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個可以大筆下注的投資機會,且與你看到的其他98%的機會相比,你更喜歡這個機會,你就可以把其餘98%的機會剔掉,因為你已經知道更好的機會了。
因此,有很多機會可供投資的人獲得的投資通常比機會較少的人好,使用機會成本這個理念來篩選可以作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持有這種態度,你會得到一個集中度非常高的投資組合——這個我們不介意。
如果我們是對的,為什麼大錯特錯的著名企業是如此之多
芒格:我們的做法如此之簡單,可是效仿我們的人卻很少,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伯克希爾的股東倒是普遍傚法我們,他們全都學會了這一點。但它不是投資管理行業的標準做法,甚至連一些偉大的大學和聰明的機構也不這麼做。
這就引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如果我們是對的,為什麼大錯特錯的著名企業是如此之多?
巴菲特:關於這個問題,有幾個可能的答案。(笑)
芒格:是的。
不拿未知的新企業與確定的舊企業進行比較是瘋狂的
巴菲特:態度很重要,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向我們推銷一家企業,我們腦子裡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我們更願意買入這家企業,還是更願意增持可口可樂?我們更願意購買這家企業,還是更願意增持吉列?」
不拿這些未知的新企業與你非常確定的企業進行比較是瘋狂的,你能找到的、未來前景和可口可樂一樣確定的公司極少。因此,我們想購買那些確定程度接近可口可樂的公司,然後,我們想弄清楚購買新企業是否比增持我們已經持有的公司更好。
如果每一個管理者都這樣做,在收購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不相關行業的企業之前,就問自己,「收購這家企業會比回購我們自己的股票更好嗎?比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更好嗎?」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兼併收購交易將會少很多很多。但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們似乎沒有這麼做。
我們會這麼做,會將新的企業與我們認為我們能夠得到的、近乎完美的企業進行對比
投資變得更難了,難得多了,但像1974年那樣的市場將再次出現。舊的投資方法已無用武之地,新的投資方法更難賺錢了。
芒格:過去,內在價值這個概念使用起來要比現在容易得多,因為有許多許多股票的售價在清算價值的50%以下。的確,在伯克希爾的歷史上,我們購買的有些證券的價格只有清算價值的20%。
過去,本·格雷厄姆的追隨者只要用蓋革計數器對美國的公司進行計算,就能找到一些讓他們心動的證券。只要你對企業的整體市場價格稍微懂一點,就能很容易地 發現你的買入價相對於內在價值打了很大的折扣。不管管理團隊有多糟糕,如果你的買價只有資產價值的50%甚或30%,你依然可以賺很多錢。
但是隨著投資者逐漸聰明起來,且股票的表現如此之好,股價通常會越來越高,以前那種投資方法越來越難賺到錢了。如今為了找到價格相對於內在價值出現折扣的證券,這些簡單的投資方法一般來說不管用了。
你需要採用沃倫的思維方式,而這難得多
你必須得懂一些東西,要真的懂
芒格:如果你從良好的普通教育中掌握了幾個基本的思想,你就能很好地預測一些企業的未來表現。我在南加州大學商學院演講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換句話說,根據幾個簡單的基本因素來抽絲剝繭地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可口可樂是一家很簡單的公司。
你必須要瞭解人類的行為。有一些基本的模型,這些模型很簡單,比數量機械理論容易掌握多了。你必須得懂一些東西,要真的懂。
以前遍地是廉價貨,以後也將如此
巴菲特:當查理說清算價值的時候,他的意思不是關掉企業清盤後得到的價值,而是其他人為了得到現金流願意支付的價格。
芒格:對。
巴菲特:舉例來說,你可以看看1974年資本城購買的一些電視台,這些電視台的價值是它們售價的好幾倍,這並不是因為你關閉電視台可以得到這麼多價值,而 是因為它們的收入流值這麼多錢,這完全是因為股市一片低迷。就像我所說的那樣,如果協商的話,你可以以幾倍於股價的價格出售公司的資產,還免費獲得了一支 優秀的管理團隊。
股市會發生這種事情,以後還將發生。
你必須得丟掉那些沒有通過篩選的投資機會
巴菲特:但投資和計算內在價值還有一個部分是,當你計算完一項資產的內在價值之後,計算結果告訴你「不要買」,這時你不能僅僅因為其他人認為這項資產的價格會上漲或者因為你的朋友最近輕鬆發了一筆橫財等與此類似的理由而買入。你必須丟掉沒有通過篩選的投資機會。
如今投資變得更難了——難得多了
巴菲特:最近能夠賺錢的想法少之又少,你必須得做好準備,不碰任何你不懂的投資,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芒格:沃倫,如今投資變得更難了,你應該同意我的看法吧,對嗎?
巴菲特:對。不過我也認為過去40年來幾乎任何時候,在這個舞台上,我們都可以說投資變得更難了。但如今投資更難賺錢,難得多了。
鑑於我們的規模,潛在的投資範圍很小
巴菲特:現在更難賺錢的部分原因是我們管理的資金量,如果我們管理的資金只有10萬美元,且我們真的需要錢,我們的回報前景將比現在好多了。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管理的資金量較小,潛在的投資範圍就大多了。
現在,我們考察的很多投資機會也受到了其他很多人的關注,而在以前,很多時候我們關注的機會,其他人幾乎看都不看。
不過過去也有過例外,當我們考察一些投資的時候,全世界對待這些投資就像瘋了一樣,這對我們來說肯定是一大幫助。
我們能根據賣家的前半句話排除掉98%的考察對象
兩個簡單的篩選標準可以迅速排除掉98%的考察對象
股東問:你能否詳細談談在考察潛在的投資時,你們使用的篩選標準是什麼?
芒格: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說了很多了。就像我提到的那樣,機會成本是生活中一個基本的篩選標準,如果你有兩個瘋狂追求你的求婚者,其中一個比另一個好千萬倍,你就不用在另一個身上花費時間了(巴菲特大笑)。我們篩選投資機會時也是這麼做的。
我們使用的篩選標準是最基本的想法,它們是如此之簡單,以至於人們不斷問我們這些標準的背後有什麼玄機。
巴菲特:我們使用的第一個篩選標準可能是我們是否認為自己很懂這家擺在我們面前的企業,這一點我們能立即知道。如果這家企業通過了第一道篩選,接下來我們要問這家企業是否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這兩個標準可以把絕大部分考察對象篩選掉。
很多潛在的賣家肯定會認為查理和我非常武斷,因為通常的情況是,對方第一句話剛講到一半,我們就會說:「謝謝你的來電,但我們對你的企業不感興趣。」
他們覺得如果他們向我們詳細解釋他們的企業(我們一直都能收到這種信件),我們就會看到他們企業的優點,或許就會買下來。不過,通常來說,我們真的能通過 前半句話就可以看出這家企業是否具有這兩個因素。如果我們不懂這家企業,根本不會收購它。如果我們不懂,就無法判斷它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如果我們懂這家企 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家企業不具備競爭優勢。
所以,在98%的情況下,潛在的賣家只說半句話,我們就能結束談話,我們的這種做法當然很成功。
有時候我們通過與我們打交道的人排除考察的對象
你能看到有些將要發生的事情
巴菲特:另外,有時候,當我們和一些人就整體收購企業交談的時候,我們通過與我們打交道的人來判斷這起交易能不能做成。如果賣家將這家企業拍賣出售,我們就沒有談的興趣,這樣的話,交易不可能做成。
如果有人想通過拍賣出售他們的企業,不管拍賣進展得如何,他們都想坐下來和我們就一切條款重新談判。因此,在我們購買這家企業之前,要談好幾次。你可以看到有些將要發生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們和與我們有關係的人有非常美妙的合作經歷,他們推薦給我們的交易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做成。
我們可不想整天聽人講故事,也不看經紀人報告等任何類似的文件。我們還想用自己的時間來幹些別的事情呢。查理?
避開小人,你可以免遭大不幸
芒格:沒錯。沃倫暗示的另外一個篩選標準是君子(quality person)這個概念。當然,大多數人對君子的界定是和他們相近的人。
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君子,也有很多小人,這兩類人經常都有一些跡象,就像旗幟一樣,尤其是小人。一般來說,我們得避開這些人。
避開和小人打交道可以讓你免遭大不幸, 和君子結識可以讓你獲得巨大的幸福。
我們要尋找的人:能被所有人信任的人
芒格:你只要環顧四周就可以發現,在這個房間裡有很多君子,他們創造了一些偉大的企業。他們的客戶可以信任他們,他們的員工也可以信任他們,就連遇到問題,都可以信任他們會正確對待並予以合理解決。這就是我們想打交道的人。
這些人信守諾言。最近我和一家這樣的公司打過交道,某些產品上印有這家公司的品牌,同一領域裡有人發明了一個更好的產品。於是,他們就把他們的品牌從這些產品上拿了下來,因為如果他們的產品不是最好的,他們就不想讓自己的品牌出現在產品上。
這樣想的人通常在商業上都做得非常成功,君子的大旗也會在他們的頭上飛揚……
另一方面,如果某人身上閃現的是「混蛋」標誌,要避開他們。
巴菲特:小人的胸前好像有一個標誌,寫的是「混蛋、混蛋、混蛋」,你要避開這些人,你真的以為你買下他們的企業,他們就不再是混蛋了嗎?
投資的一個美妙之處是:你不必每天都從頭開始,評估企業價值的一個優點是它是累積性的
股東問:信息對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障礙,在應對信息氾濫這個問題上,你是否使用了組織模型?利用這個模型你可以聰明合理地組織信息,從而得到最大的收穫,同時不會分散你的注意力。你如何持續追蹤所有的企業?
巴菲特:我們並不持續追蹤所有的企業。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評估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價值的美妙之處是它是累積性的,如果你40多年前就開始評估各大企業的價值,現在你就積累了許多企業的估值知識。
開始的時候你不需要掌握很多行業的估值知識,可以從瞭解一些重要的行業開始入手,總共大概也就只有75個重要行業,你可以逐步瞭解這些行業是如何運作的。你不必每天都重新開始,不用諮詢電腦,你什麼都不用諮詢。所以,評估企業價值可以享受知識日積月累的優勢。
這是我們喜歡不發生變化的企業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你掌握的企業估值知識會隨著時間的進展而一點一點地增加。為什麼我們決定在1988年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這可能是知識一點點積累的結果。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這些點滴的知識匯成了大河,讓我們能看到可口可樂的價值。
可口可樂是一家偉大的企業,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喜歡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企業的原因之一,因為對這些企業而言,過去的歷史是有用的。查理?
芒格:我沒什麼可補充的。
安全邊際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待在你的能力圈之內,安全邊際多大才好?這取決於風險
股東問:在你1992年的致股東信中,你寫道,你努力以兩種方法來解決未來盈利的問題:通過堅持投資你懂的企業以及通過建立安全邊際。你說這兩者同等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兼得,你覺得哪一個更重要?
巴菲特:我想,有一個更加權威的人曾經告訴過我們哪一個更重要。
它們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你很懂一家企業,並且能洞察它的未來,你需要的安全邊際顯然就很小。相反,一家公司越脆弱或者它變化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你依然想投資這家企業,你需要的安全邊際就越大。
我記得在第一版的《證券分析》中,格雷厄姆使用JI CASE的例子告訴我們說,「這家企業的價值在30美元到110美元之間。」他說,「這個結果聽起來並不好。這個信息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呢?如果該公司的股價低於30美元或者高於110美元的話,這個信息或許還能給你帶來一些好處。」
如果你駕駛著載有9,800磅貨物的卡車,通過一座載重量為1萬噸的橋,且這座橋距離地面只有6英呎的話,你可能會覺得沒事。但是,如果這座橋坐落在大峽 谷之上,你可能就想得到大一些的安全邊際,因此,你可能只會駕著4,000磅重的貨物通過這座橋。所以說,安全邊際多大取決於潛在的風險。
不過,我們現在獲得的安全邊際沒有1973-1974年期間那麼大。
最重要的是懂得你投資的企業並投對企業
巴菲特: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懂你所投的企業。如果你懂得一家企業,且你投的企業在本質上不會發生意外的變化,你就能獲得不錯的回報。我們認為,我們投資的企業大多是這種類型。
能夠從別人的錯誤中間接學習是最好的,不過我們並不總是不犯錯
巴菲特:相比從你自己的錯誤中汲取教訓,最好從其他人的錯誤中學習。就像佩頓過去說過的那樣:「為國犧牲是一種榮譽,不過這種榮譽還是讓別人獲得吧。」我們的方法其實就是試著間接學習。
不過,我們重複犯過很多錯誤。我犯過的最大的錯誤或者說錯誤類型是,當我發現某企業是偉大的企業時,我不肯支付較高的價格,或者在它的股價漲得較高的時候,我沒能繼續買入。這一錯誤的代價是幾十億美元。我可能還會繼續犯這種錯。
錯過能力圈外的投資機會是一回事,錯過圈內的是另外一回事
巴菲特:當我遇到比爾·蓋茨的時候,我沒有購買微軟的股票,對於像這樣的事情,我一點也不在乎,因為這完全不在我的能力圈之內。但是當我發現了一家我懂的企業,且它的價格也很有吸引力的時候,如果我沒有採取行動,這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遇到想都不用想的絕佳投資機會,你一定得抓住,如果沒有,那就是瘋了
芒格:對。我想,大部分人遇到我稱之為想都不用想的絕佳機會的幾率都非常小,這些機會的吸引力如此明顯,以至於投資它們肯定能賺錢。因為這些機會少之又少,並且幾十年才出現一次,因此我認為,人們必須學會當這些稀有的機會出現的時候,要有勇氣和智慧以重金下注這些機會。
巴菲特:沒錯。你一定得豪賭一把,如果你不這樣做,就是瘋了。當這些機會出現的時候,如果你投入的資金量很少,也是瘋了。
無風險利率就是我們在比較不同的投資機會時所使用的基準
為什麼使用無風險利率作為現金流的折現率
股東問:當你們預測一個潛在投資——一家公司的現金流的時候,為什麼使用無風險國庫券的當前利率作為折現率?你們為什麼不用剛才查理說的機會成本的概念來 選取折現率呢?比如你提到的美國公司股權收益率的歷史均值12%,或者你的回報率目標15%,或者參考可口可樂的股權收益率。我想你肯定知道,使用不同的 折現率將顯著改變你評估的公司的價值。你們為什麼使用無風險利率?
巴菲特:我們使用無風險利率僅僅是為了對不同的投資對象進行相互比較,換句話說,我們尋找的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為了計算投資對象的現值,我們都需要使用折現率,由於我們永遠都能購買國庫券,所以,國庫券的利率就成了基準利率。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想購買政府債券,這也不意味著,如果我們得到的最好的投資對象的現值表明,該投資每年的收益率只比國庫券高0.5%,我們就會購買國庫券。但是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合適的基準利率,我們只是使用這個利率來比較所有的投資機會——企業、油井、農場等等。
使用無風險利率作為折現率還與確定程度的高低有關,這是一個基準利率。在整個估值過程中,它相當於一個常數。查理?
估值的思維過程是小兒科
芒格:是的。你想買期限多久的政府債券顯然都可以買到,所以,投資股票的一個機會成本就是將股票和債券進行對比,你可能會發現,美國有一半的公司股票,你 要麼不瞭解它們,要麼很擔心這些股票的情況或者極度不看好它們,以至於你寧可購買政府債券。因此,從機會成本這個角度看,這些股票就被這個篩選標準給排除 了。
接下來你開始尋找那些你喜歡的股票,你對這些股票的喜歡程度遠勝於政府債券,所以你會對這些股票逐一進行比較。如果你找到了一個你認為最好的投資機會—— 這個機會你很懂——你就有購買對象了。這個思考非常簡單,除了最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和博弈論之外,什麼都用不到。估值的思維過程連小孩子都能想到。
確實,真要動手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很難,不過估值的思維過程是小兒科。



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巴菲特接班人謎底待揭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5/1696228.html
近週末,位於美國中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小鎮愈加熱鬧。本週六,約有4萬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將湧入奧馬哈,參加小鎮一年一度的盛會——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分析人士認為,本次股東大會最熱門的話題可能是巴菲特健康狀況和接班人選。此外,巴菲特也會如同往年一樣闡述自己對經濟形勢的觀點和投資策略。

接班人謎底待揭

上個月,巴菲特意外宣佈患上前列腺癌,令投資者震驚。儘管巴菲特表示病情無大礙,自己也沒有退休計劃,但外界仍然對這位81歲高齡的老人的健康狀況感到擔憂。

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將和伯克希爾副主席查理·芒格一道,同股東們進行長達五個小時的交流。一些股東預計有關巴菲特健康狀況及其接班人選的話題將成為最熱門的話題。去年的股東大會上,股東們最關心的話題是巴菲特熱門接班人大衛·索科爾的辭職事件。

到目前為止,巴菲特已經擔任伯克希爾首席執行官近半個世紀。在他的帶領下,這家曾經瀕臨倒閉的小紡織廠目前已經成為覆蓋行業範圍極為廣泛的航母型企業,全球員工數量約27萬人。

儘管巴菲特一再強調自己沒有退休計劃,但這一天終會到來。長期研究巴菲特投資和伯克希爾公司運營的人士認為,伯克希爾旗下擁有80家子公司,從鐵路到廚具用品,從糖果商到連鎖超市,覆蓋的業務範圍非常分散。而除了投資方面的決策外,巴菲特幾乎不直接參與旗下大部分公司的經營決策。

伯克希爾股東克雷格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自己對巴菲特的健康狀況並不太擔心,也不擔心巴菲特離任後伯克希爾的前景。克雷格十年前就購入伯克希爾公司A股股票,但今年是他首次參加股東大會。

曾撰寫《巴菲特主義》等一系列與巴菲特投資相關書籍的傑夫·馬修斯認為,如果業務出現下滑,伯克希爾下任「掌門」將面臨公司轉型的巨大壓力。此外,公司股東越來越可能向公司施壓,要求分紅。自1965年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以來,這家公司的股票從未進行過分紅。

分析師看好股價

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和芒格將首次接受來自華爾街分析師團隊的提問。這一團隊包括三名分析師,他們對伯克希爾公司股票都給予「買入」評級,預計這三人很可能向巴菲特提出有關股市表現和長期前景的問題。

一名分析師是來自巴克萊資本的傑·蓋博,他上週上調了伯克希爾B股股價目標。另一位來自市場研究公司KBW的分析師克里夫·加蘭特認為,伯克希爾旗下各運營部門的表現都非常穩定,但增速不一定是最快的。他指出,巴菲特接班人選仍不清晰,可能會令股票承壓。

目前伯克希爾A股仍然是全球最貴的股票。截至5月3日收盤,伯克希爾A股股價為每股12.18萬美元,今年以來漲幅為6.1%。B股股價為每股81.26美元,今年以來漲幅為6.5%。相比之下,同期標普500指數的漲幅為10.7%。在2007年,伯克希爾股價曾創下14.16萬美元的歷史高點。

另據統計,從2011年4月30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召開上一次年度股東大會到今年5月3日為止,該公司股價下跌2.4%,而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2.8%。過去三年,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的漲幅大約為32%,同期標普500指數的漲幅為60%左右。



伯克希爾股東大會巴菲特 芒格問答環節集錦

http://news.imeigu.com/a/1336269687418.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5月6日消息,美國中部時間5月5日上午9:30分(北京時間5月5日晚間22:30分),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巴菲特及芒格與股東6小時問答。以下綜合媒體報導的巴菲特和芒格部分問答環節:

本文分為身體及繼任者問題、伯克希爾投資價值、巴菲特闡述投資方法、對明星企業及熱點行業點評、收購、公司管理、宏觀經濟七部分。

一、身體情況及繼任者問題

身體狀況

《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安德魯-索爾金(Andrew Sorkin) 提出了投資者一直想問的問題:「您身體感覺怎麼樣?」

巴老答:「好極了,我有4個醫生,我的治療沒有耽誤我任何1天工作,醫院2分鐘就到了。」

巴菲特稱,大約兩個半星期前,他和家人與四位醫生坐到了一起,「我想,他們中的一些人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他和家人聆聽了不同的治療建議,其中沒有一個方案要求他住一天醫院或請假一天不去工作。

「最嚴重的情況將是,這將是大肆宣揚即將來臨,而結果不會發生之事。」芒格搞笑道:「我嫉妒老巴獲得的所有同情和關注,我也許也有前列腺癌比他更嚴重,但我絕不會讓醫生檢查我。」

繼承人不是關鍵

對於繼承人問題,巴菲特表示,對伯克希爾長遠的前景來講,「繼承人是誰」不是公司的關鍵,保持公司長期的價值理念才是繼承所面對的重要責任。

巴菲特稱:「我清楚地知道,我們心目中的繼任者不是那種將解僱我們經理人的人,因為我們心中的他擁有和我一樣的文化和以人為本的理念。」

「多數經理人完全可以退休,也完全不需要再工作。他們繼續工作僅僅是因為工作可帶來更多樂趣,能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的事情的樂趣。

巴菲特開玩笑說文科專業出身的人不會成為伯克希爾的CEO,接著他一本正經的說「我的繼任者不可能完成我完成的每一筆交易,但是我的繼承人有能力勝任這項工作。」

巴菲特此前在寫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的年度信件中說,自己已經選定一名接班人,但拒絕透露繼任者身份。而繼承人自己也蒙在鼓裡!

二、關於伯克希爾公司投資價值

伯克希爾為何長時間被低估?

有提問:為什麼伯克希爾股價會長時間被低估?巴菲特:我掌管伯克希爾47年,有四五次股價都嚴重低估。股票的美麗之處在於經常有人會以很傻的價格賣出。這就是為什麼我和查理會變富的原因。市場是為你服務的,不是給你提建議。你的買賣決定應基於你對企業價值的思考。

回購股票

巴克萊分析師Jay Gelb在巴菲特股東大會上直接就股票回購發問,伯克希爾到底什麼時候回購?會買多少?

巴菲特和芒格在其他公司為何這樣做的問題上云遮霧罩了一番,然後道出了終極答案:「我們這樣做只會有一個理由,那就是第二天就能增加伯克希爾的價值。」

股票表現將超黃金

巴菲特稱,從50年以上的時間來看,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票表現將超黃金。 「如果你現在購買一盎司黃金,你將其珍藏一百年,你將得到的只是有百年歷史的黃金。」

巴菲特說,金價在50年前是30多美元,現在是1600美元左右。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50年前是十幾美元,現在已經12萬美元一股了。

芒格稱:「如果你是1939年維也納猶太家庭的一員,把黃金縫進衣服裡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我認為文明人不應該買黃金,他們應該投資生產性企業。」

芒格稱:「我們在企業界有著很好的投資組合,它們都在進行生產性的、有益的工作。」

公司被收購——高度不可能

巴菲特稱:「從現在開始的10年後,我或我的財產依然可能持有20%左右的表決權。因此我認為公司被收購是高度不可能的事情。」

三、投資方法

遠離走下坡路企業

股東問如何評估走下坡路的企業,芒格打趣說:「這肯定不如正在成長的企業」。這引發了全場大笑。

巴菲特表示:「一般來說,應遠離這樣的企業。我們還是投資了幾家這樣的企業,因為我們很瞭解它們。投資的價格將給我們的投資帶來回報,但我們的錢主要不是從這些企業賺取的。」

反向挑選投資對象

有股東問:「大家都對你們買什麼感興趣,使用一下芒格反向思考法則,你們不會買什麼?」巴菲特指出:「我們將力圖不碰為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東西。這不是說我不知道一家企業是干什麼的,我的意思是我無法合理地推斷未來5年它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地位。」

如何構築護城河

巴菲特股東大會上有股東提問:你們如何構築防止他人進入伯克希爾業務領地的屏障?芒格表示:「我們買柵欄,而不是建。」巴菲特附和道:「我們就是買,我們從來不建。

EBITDA毫無意義

巴菲特和芒格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是成天鑽研公司財務報告的投資專家,對於很多投資人士經常掛在嘴邊的EBITDA(扣除利息、稅金、折舊及攤銷前之利潤),今天芒格在巴菲特股東大會上表示,他甚至不喜歡EBITDA這個詞,它意味著不計所有成本之前的利潤,這簡直毫無意義。

不要怕犯錯

有個來自三藩自主創業的年輕人問起如何規避商業上的犯錯。巴菲特說,不要害怕犯錯誤,不要怕承認犯錯誤。有些商業短期可能看上去有問題,長期來說可能會回報。而且他說商業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識人。

巴菲特表示「我們犯過錯誤,我們還會犯錯誤。另一方面,我們都擁有一種本能,希望做大事,我們兩人都是如此。從錯誤中學習,下一次錯誤就會有所不同。」

四、點評行業與公司

新能源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指出:「沒有補貼無論太陽能還是風能都無法維持,風能只是一種補充性能源。」伯克希爾麾下中美能源的負責人Greg Abel站起來補充,沒有補貼他們不會推進風能項目。巴菲特投資比亞迪就是通過中美能源進行的。

亞馬遜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表示,亞馬遜宛如一個發電站,它將影響到很多行業。有些行業甚至不知道自己被影響了。GEICO也深受互聯網的影響,但我低估了這個影響。如果人們現在要買什麼東西,他們很樂意上亞馬遜。這個公司做得很好。(但他們的數字還不是很好看)

芒格隨即指出:「對多數零售商來說,亞馬遜是一個大麻煩。」巴菲特接問:你認為我們哪項業務最有可能被亞馬遜搞到?芒格:我認為所有能從個人電腦和 iPad 上容易買到的東西都會受影響。

報紙面臨兩大難題

在問答環節中提高報紙投資時,巴菲特稱,報紙存在三大問題,其中有兩個很難克服:發行成本和在網絡提供免費內容的同時印刷產品卻收費。

「現在新聞的問題是不知道讀者想知道什麼。如果你回到50年前,報紙能提供10餘個人們感興趣的內容,那時報紙是主要的消息源。

歐洲銀行和美國銀行的對比

一個澳大利亞股東問到關於歐洲銀行和美國銀行的對比,從而引發對歐洲和美國金融的問題。

巴菲特表示,今年美國銀行比3-4年前好很多,而歐洲銀行在奄奄一息。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強行要求銀行提高資本金是非常明智的。而歐洲銀行業更依賴於從市場融資,依靠存款的方式將更緩慢,在他們從歐洲央行中得到便宜的貸款前,歐洲銀行業將在夾縫中生存 "gasping for air"

中國的偉大公司

芒格對中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產生像可口可樂一樣偉大公司問題的回答是:「中國已擁有一些偉大的公司。」巴菲特指出:「我們傾向於中國某些出口產品良好的公司,主要是消費者產品。中國已擁有一些巨型公司,它們的市值將超越某些美國公司。」

芒格:「我不能對中國做出預言,但他們已擁有了一些很偉大的公司。」

投資高盛 GE——「小菜一碟」

相比伯克希爾哈撒韋長期持有的股票和收購,他向高盛和通用電氣注資80億歐元只是「小菜一碟」。

巴菲特在談到2008年分別購買高盛和通用電氣公司50億美元和30億美元的永久性優先股時稱:「這些交易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並不是十分關鍵,其重要性與購買可口可樂股票相比微不足道。」

區別對待谷歌、蘋果和IBM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指出,自己在投資上區別對待谷歌、蘋果和IBM是有原因的。他表示:「前兩家都是偉大的公司, 10年後蘋果和谷歌的價值大增我一點也不會驚訝,但我不會買它們其中的任何一家。我可以確定的是,我也不會做空它們中的任何一家。IBM走錯路的可能性要低於谷歌或蘋果,至少我們是這樣認為的。蘋果創造了無比卓越的產品,我只是不知道如何給它估價。」

兩房很難同時滿足雙重使命

一位女士在巴菲特股東大會指出,她在兩房問題(房利美和房地美)上有72點要問。其實她的問題就一個,房利美和房地美真的大不能倒?巴菲特答道:「從你提問的語氣看,你似乎認為兩房一團糟。它們陷入麻煩是因為試圖同時滿足盈利使命和提供住房的使命。這是一個國會需要解決的問題。」

巴菲特稱「我認為它們將繼續被託管,直到未來達成某種政治上的解決方案,即兩黨最終走到一起,目前看來我覺得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擁有這樣一個市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擁有足夠的首付,這一市場應該讓借貸者的成本最小化。」

聖達菲鐵路

一位伯克希爾的股東提問:「哪一個伯克希爾子公司過去5年中競爭優勢的提升最明顯?」巴老明確回答:「BNSF」。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回答公司受到政治過程影響的問題時稱:「經濟通常會大獲全勝。」「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公司(BNSF)的業務太龐大了,不會受到政治的實質性影響。」他還稱公共事業公司也如此。

鐵路公司將捲入全國和州級政治過程中。巴菲特稱:「他們會玩政治遊戲,競爭也會如此。美國如果阻礙鐵路投資,那她太愚蠢了。

(註: BNSF運營北美最大鐵路網之一, 擁有51500公里運營網絡, 遍及美國28個州和加拿大2個省,被公認為世界最大的鐵路多方式聯運公司。)

對保險業有信心

華爾街的分析員CliffGalant 問到了保險業如何規避風險。巴菲特表示,伯克希爾還是很保守的,除非遇到向911這樣的恐怖襲擊,他對自己旗下的保險業還是很有信心的。

醜聞不會影響沃爾瑪

有投資者問伯克希爾哈撒韋對墨西哥醜聞發生後的沃爾瑪的評價是否下降了。巴菲特回答稱,沒有,沃爾瑪是薄利零售商,其「盈利能力」不會受到醜聞結果的影響。

巴菲特和芒格稱,像沃爾瑪和伯克希爾哈撒韋這麼大的公司,有著如此多的僱員,壞事情有時會發生。很多時候這在公司管理層的控制之外。

比亞迪在美生產「寥寥無幾」

有投資者在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提出了關於比亞迪汽車的問題,他問美國對電動汽車需求的提升,是否會使該家中國汽車製造商將部分生產轉至美國。

巴菲特讓看好比亞迪汽車的芒格回答該問題,芒格稱,公司正關注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儘管其在美的首個重大舉措或涉及在加州銷售租賃車隊,為加州的公共項目提供全電動的巴士。

芒格:「中國汽車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他們恰好座落在中國,因此中國是他們主要的關注點。我認為他們進入美國市場的第一輛車可能會出現在加州。」

芒格特別提到了政府對電動企業的補助,他認為該公司的成功與盈利或最終將明朗。在被追問到未來比亞迪出售的汽車中將有多少會在美國生產時,芒格簡要的回答稱:「寥寥無幾。」

五、關於收購

220億美元收購

巴菲特透露,他近期考慮過一項220億美元的收購,但交易卻以失敗告終。巴菲特沒有透露潛在收購目標的名字。

巴菲特稱,該交易將要求他出售一些他本想繼續持有的股票。如果交易達成,220億美元的收購規模將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最大的收購之一,僅僅低於2010年收購伯靈頓北方聖太菲鐵路公司(BNSF)所用的260億美元資金。

巴菲特稱,他仍準備進行200億美元級別的大手筆收購,如果他能找到合適目標的話。下一年,如果巴菲特還不能做一筆大買賣,他或會宣稱如果他喜歡會完成300億美元的收購。

傾向於現金收購

伯克希爾哈撒韋是否會用自己的股票做更多的收購?巴菲特:我們更傾向於用現金,因為我們一直在產生現金。他討厭送出不必要的股票,我們不喜歡用自己的股票去做交易,收購BNSF用我們的股票是一個錯誤。

六、公司管理

管理之道——無為而治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在回答如何管理經理人使之勤奮工作時指出,我們一切順其自然,很難想像這樣的系統會對其他人無效,我們解除了其他地方可能針對經理人的束縛,讓他們享受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伯克希爾奉行無為之治,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別把已經運行良好的東西弄糟」。

自己就是首席風險官

來自《財富》的CarolLoomis代表股東向巴菲特提問:下一任伯克希爾哈撒韋的CEO是否會配有一位獨立的首席風險官?

巴菲特回答說他就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首席風險官,由他負責確保公司不會陷入大的麻煩之中。

不給所投資公司建議

有提問說:過去幾年伯克希爾投資了不少中國公司,那麼是否有給中國公司的運營提過建議。芒格調侃說:「現在不是我們給中國提建議的時候。」

巴菲特則表示,我們最大的投資價值 500億美元,但我們一年可能只跟他們的高管見過2次,我們不會給管理者提供運營建議。伯克希爾對其所投資的企業基本沒什麼影響。巴菲特說:目的就是為了找到不需要讓他們發揮影響力的公司。

隨後巴菲特補充說,如果他認為伯克希爾的成功取決於向所投資的公司提些建議,他也會這樣做。

偉大投資起步早

為什麼在08-09年更激進,不擔心系統性風險嗎?巴菲特:過去53年我們買企業從未考慮宏觀環境。當發現企業價格吸引人且我們能理解它,我們就買入。我第一次買股票是1942年,當時我們輸掉了戰爭,但股票很便宜。偉大投資者不管是什麼風格,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起步很早

避開哪些投資

會避開哪些投資?巴菲特:我們嘗試避開我們不理解的東西。這不是說我們不懂企業做什麼,而是我們無法衡量企業在未來五年的盈利能力和競爭位置。另外還要避開IPO。全世界成千上萬股票,根本不用考慮IPO。經理人嘗試把它賣給你,它就不太可能是最便宜的生意。

七、宏觀經濟

經濟何時才能重返4%的增長水平

芒格:「需要很長時間。」巴菲特:「擁有4%的實際增長率是非常美妙的,雖然2.5%可能致使我們走出衰退的速度變慢,但對一個已享有很高生活標準的國家來說,2.5%是非常不錯的增長速度。」

關於主權債務

巴菲特表示「主權債務最奇妙的事情就是,他們最終還不了錢,而你不能從他們那裡得到任何東西。」「我不知道歐洲債務危機如何結束。我們已經看到,不久前歐洲央行給了那些持有大量主權債務的銀行1萬億美元,從多個方面來看這這樣做都是存在問題的。」

「這就像給一個人保證金賬戶,也許賬戶中還有一些不良資產,你卻允許他賭得更大。」「我更喜歡一個財政機構更為有序的世界,其中包括美國的也更為有序。我將繼續遠離中期和長期政府債券,我們自己國家的和其他國家的都不碰。」

(i美股 sherry彙總)



神秘公司威華達豪擲25.5億港元 上海靜安希爾頓再易主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30/yNNDA2XzQ0MzUyNw.html

當年江湖傳言,寧波郁老闆因不滿前台服務,賭氣斥資1.5億美元買下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下稱「靜安希爾頓」)。9年過去了,即將迎來24歲「生日」的靜安希爾頓又要易主。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獲悉,威華達控股(00622.HK)宣佈,將通過全資附屬公司熙福,向獨立第三方胡嵐,收購Welson East及興業股份,總代價約為25.5億港元,待交易完成後,威華達控股將間接持有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的全部權益。

這已不是希爾頓第一次在內地因業主關係而引發易主問題,從「涉黑」的重慶希爾頓到新天地項目落空,純粹管理模式的外資酒店業者正面臨品牌考驗。

幾經易主

靜安希爾頓是中國最早的外資品牌五星級酒店之一,於1988年6月28日開業,最初由香港信誼控股投資,希爾頓任管理方。

「那時會說外語且有大學文憑的都是高級人才,他們都願意到希爾頓工作,哪怕只是一個拉門的服務員。因為入職希爾頓是無比榮耀。」一位曾為希爾頓工作數年的張先生感慨,可惜之後外資五星級酒店越來越多,靜安希爾頓趨於老化,作為業主方的投資者開始考慮民營企業的收購意向。

2003年,寧波商人郁國祥、胡嵐夫婦出資1.5億美元,從香港信誼集團手中收購靜安希爾頓。

「坊間傳言,郁國祥當時與酒店前台服務員發生口角,由於對服務不滿,索性豪邁買下希爾頓。」有接近人士透露。

事實證明郁老闆有其商業考慮,之後9年沒有再換過業主方。靜安希爾頓在2010年經營排名全國五星級酒店第14位。

威華達控股的出手看起來是相當突然的。作為賣方的胡嵐,此前實為持有靜安希爾頓90%股份的董事長。

此前,胡嵐是香港信誼酒店投資有限公司、Cindic Holdings Limited和興業股份的董事。Welson East的主要資產為其於Cindic Holdings Limited的全部已發行股本的權益,Cindic Holdings Limited持有香港信誼酒店投資有限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另外,興業集團資產主要涉及寧波地產投資。故而待交易完成後,威華達將間接持有Welson East 集團持有的靜安希爾頓酒店的全部權益以及興業集團持有的預期用於旅遊區開發的土地的90%權益。

「威華達控股主業是清潔能源,其此番收購是希望介入地產、酒店業。包括一併收購的寧波那塊地,威華達控股今後會開發旅遊度假區項目,會有五星級酒店。」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郁國祥此前涉入重大經濟案件,此番出售靜安希爾頓,估計是涉案6年後決定放手。

希爾頓官方昨日並未就此事作出評論,其僅表示目前還未接到易主通知,但其也注意到上述威華達控股公告。知情者向記者透露,即便業主方更改,其撤換希爾頓的可能性也不大,且此次一併被收購的寧波象山地塊中擬建的五星級酒店,極可能由希爾頓管理。

希爾頓的「中國難題」

外資酒店方在華大多不涉及投資,僅是管理。這種業主、管理方分離模式在一旦業主方發生變更,或雙方合作不愉快,則作為管理方的外資酒店集團都會面臨問題。希爾頓是個典型代表。

希爾頓在華酒店數量並不多,但已多次由於業主糾紛而引發問題,比如多年前其撤離南京和深圳,就是由於和業主方矛盾升級。近幾年發生的重慶希爾頓涉黑,也是由於業主方背景問題導致希爾頓酒店停業。擴張時,希爾頓也遭遇被「甩」事件,其原本擬在上海新天地開設奢華康拉德酒店,可惜由於業主方變更而更換了管理方,令希爾頓白等數年。

「從希爾頓一系列糾紛來看,儘管不少問題在於業主,但這與希爾頓本身對業主方的選擇和嚴謹等有關,儘管進入中國市場20多年,可希爾頓步伐明顯慢於其他對手,其數年前在華酒店數量僅個位數字,而其他酒店集團比如萬豪、雅高、洲際、喜達屋等都已達幾十家或上百家,所以希爾頓希望提速發展,可惜優質業主方不多,外資方都在爭奪,故而可能"將就"有問題的業主。」趙煥焱分析。

「業主方很強勢,有問題首先會怪罪到希爾頓頭上,這會加劇雙方矛盾。一旦業主方更改,新業主有權利撤換管理方,當然這要看雙方協商,一般管理合同是簽5~10年。」上述知情者透露,儘管靜安希爾頓撤換管理方的可能性不大,但新業主還是有撤換權的。

據悉,經過這幾年提速發展,希爾頓在華終於有了約30家酒店,且計劃到2014年將在華酒店數量擴張至100家。

記者採訪獲悉,為與穩妥業主方合作,希爾頓等大型外資酒店集團都開始與具有實力的中國大型地產商簽「一攬子」合作協議,其中萬達和綠地是兩大業主集團,但令「希爾頓們」不安的是,近期由於管理費昂貴和公司戰略升級,綠地已推出自有高端酒店品牌,未來綠地開發的新酒店將大量採用自主品牌,目前浦東一家綠地五星級酒店已將原本「豪生」品牌撤下,換上綠地自主品牌,這讓外資管理方又將失去優質業主資源。



2012奧馬哈之行後記——淺析伯克希爾的文化 weblucas

http://xueqiu.com/3622329429/21910214

作為一名業餘投資者,成為巴菲特的粉絲已有數年,通過讀他的年報已然獲得好多生意和投資問題的解答,但總想現場聽聽兩位老爺子的教誨。今年跟隨雪球前去奧馬哈朝聖,抱著不為尋求答案,只為感受現場氛圍的期待而去,不虛此行,滿載而歸,心情至今尚未平靜,同時本著用圖片記錄快樂,用文字表達思考的宗旨,在這裡留下一點認真生活和求索的痕跡,見笑於大方之家。

奧馬哈,一個美國中部的農場城市,在最近的熱播美劇《The Big Bang Theory》中,當女主角Penny說自己的家鄉是Nebraska的Omaha時,被人嘲笑為「鄉下人」,原來連美國人都不待見這個地方。但就是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卻像聚寶盆一樣,吸引著全世界最富有的一批人,在每年的4、5月,自發地彙集在一個簡陋的場館裡,聆聽2位老人的談話和教導,年復一年,樂此不疲。究竟是什麼力量吸引了那麼多人參加這個聚會?

 

是因為金錢嗎?是的,就連全球最有錢的人比爾蓋茨,在這個聚會上也只能作為配角。可是,參加聚會的很多人早已不用為了金錢而奮鬥了,又何必每年來聽一些「陳詞濫調」。難道是因為貪婪嗎?是的,聚會的兩位主角最擅長在他人恐懼時「貪婪」。可是,這兩位主角不僅被稱為全球金融界的Mr. Clean,還被稱為商業社會的道德楷模,你絕對感受不到哪怕一點點華爾街式的貪婪和浮華。

 

有部巴菲特記錄片說的好,「奧馬哈的聚會是場『資本主義的狂歡節』,是股東們向英雄巴菲特致敬的聚會,聚會的主題是關於愛和崇拜,與金錢無關」。資本主義,和金錢無關?That's where Amazing Happens。

 

資本主義的狂歡節怎麼可能和金錢無關?而如果和金錢無關,對巴菲特的愛和崇拜的源泉又是從哪裡來的呢?事實上,這個問題可以和另一個問題聯繫在一起解答,即為什麼只有很少的人能按照老爺子的投資方法實踐財富之路?竊以為,目前對這個問題的眾多解答中,最被忽視,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精神層面的原因就是對「伯克希爾文化」的理解。

 

「文化」對企業的影響是隱性而巨大的,優秀的企業家和管理者其實都明白這個道理。美國的傑克韋爾奇把重塑通用的企業文化作為第一要務,中國的馬云一直在強調做有價值觀的企業,從而讓阿里活到99;Google堅持「不作惡」,萬科堅持「不行賄」。優秀的企業文化會起到既寬又深的護城河作用,因為技術和產品上的模仿容易,但企業文化上的模仿卻相當困難,而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會引發良性循環,從而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結果。在這一點上,伯克希爾的文化具有獨一無二的魅力,這是很少有人能複製老爺子投資方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人們對老爺子愛和崇拜的源泉之一。

 

個人認為,伯克希爾文化有三大核心內容:1、清教徒式的企業家精神; 2、用理性經營生意;3、對信任力量的充分運用。

 

1、清教徒式的企業家精神

我所理解的清教徒式的企業家精神,主要指 「正直、能幹、勤儉、自律」等品質。無論中外,很多企業的發家史都存在「七宗罪」,在中國更是有「無商不奸」 的歷史偏見,令人驚奇的是,伯克希爾的每一分錢都可以算是陽光下的利潤,這源於老爺子對自己以及旗下CEO都嚴格以「正直、能幹、勤儉、自律」為要求,尤其是「正直」和「勤儉」的品質被老爺子反覆稱道,每年的股東大會都要提醒各位股東和旗下經理人,「寧願損失一大筆錢,也不能損失哪怕一點點名譽」。在勤儉方面,不用提他千年不變的微薄工資,更不用提他那著名的「廉價房」,就說他把公司買的二手小飛機可愛地命名為「不可饒恕」號,而且每年都會因此「奢侈行為」而「公開懺悔」,就會令很多人汗顏。

 

老爺子不僅對自己要求頗高,更是幸運地找到了一批擁有這些品質的企業和企業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七聖賢(The Sainted Seven)」。「七聖賢」,更為完整的說法是 「七加一聖賢」(The Sainted Seven Plus One),指伯克希爾收購的Buffalo News, Fechheimer, Kirby, Nebraska Furniture Mart, Scott Fetzer Manufacturing Group,See's Candies、World Book以及最後收購的Borsheim(即Plus One)八家公司。很多投資者對這8家公司很少談及,但這幾家公司卻是在伯克希爾歷史上佔據非常重要地位的公司,甚至可以說,如果不理解「七聖賢」,就不能算理解伯克希爾。

 

這8家公司被稱為「聖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經營他們的企業家都是「正直、能幹、勤儉、自律」的典範,其中尤以Nebraska Furniture Mart的B夫人最為傑出,也最受巴菲特推崇。B夫人最著名的經營理念就是「Sell cheap and Tell the truth」,可謂是清教徒式企業家的最佳註解,這麼多年過去了,走進Nebraska Furniture中,這個經營理念依然清晰可見。

 

其實,以清教徒式的精神去創造企業財富,無論在哪段歷史、哪個國家,都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在這條生財之路上,沒有一夜暴富,只有長時間地投入和自我犧牲,才能達到緩慢而堅實的財富積累。比如在B夫人的創業經歷中所看到的,「她克服了你所有想的到的困難,以及你所不能想像的困難」,並且 「需要30年的時間去建立名譽」。

 

當然,老爺子沒有明說的是,一旦你建立起名譽,雖然需要萬分小心地維護,但名譽本身就是巨大的財富和強有力的護城河。如果理解了這一點,就能更好地理解為何長期持有才是正確的投資之道,假如一位企業家花費了30年才建立起良好的名譽,他怎麼會僅僅因為短期業績甚至股價的波動而拋售企業和生意?作為優秀企業家的巴菲特,更能深入地象企業家一樣思考,從而使他的投資耐心與定力顯得與眾不同。

 

2、用「理性」經營生意

談到用理性經營生意,雖說伯克希爾自身以及旗下的GEICO保險公司都是典範,但其實用「七加一聖賢」 來討論這個話題是最有趣的。這八家公司大都沒有獨一無二和震撼人心的產品,沒有很明顯的護城河,所在的行業也都面臨較為激烈的競爭,也沒有什麼引人注目的發展前景,在奧馬哈參觀了部分公司後,很多人都會產生困惑,為什麼巴菲特會收購這些企業,至少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公司都和奧馬哈一樣平淡無奇,沉悶無比,而最有力證明這8家公司無趣的證據是,這8家公司沒有一家公司成為世界性品牌的企業,See's Candies?那也只是一家區域性的企業而已,甚至在巴菲特的擁護者中,這8家公司的知名度也遠遠不及可口可樂,但其實這8家公司對伯克希爾的重要性卻比可口可樂要大得多。

 

這8家公司很好地詮釋了從股東角度出發,究竟什麼樣的生意才是一流的生意和一流的投資。而決定了他們成為一流生意的重要原因在於他們的理性經營方式,我理解的理性經營,主要包括很重要的2點:

 

1、強調真正的內生增長,不鼓勵通過負債槓桿和資本的再投入來擴大企業規模;

2、高度重視企業內部經營效率提升,強調通過企業內部的成本和費用控制來保持盈利,不依賴企業獨特的產品和提價能力,即使有獨特產品和很強提價能力的企業,亦是如此;

 

以「七加一聖賢」中的Borsheim為例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或許是最有趣的。這家公司所經營的最具有歷史的珠寶產品,同時又是最不理性的奢侈品,假如最不理性的奢侈品行業也能用理性經營好,在其它行業中更是值得一試。在珠寶這個行業裡,大多數企業都在強調其品牌、獨一無二的品味,崇尚越貴越好,擁有較強的行業提價能力,畢竟「沒有人願意在買婚戒的時候被認為小氣」,可以說獨特性的競爭是這個行業中主流。

 

對於Borsheim,她的旗艦店位於奧馬哈一個不怎麼起眼的角落,不介紹的話很容易錯過,但根據老爺子的估算,就珠寶銷售量而言,除了Tiffany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的店以外,Borsheim旗艦店的銷售量超過全美國任何一家單個珠寶店的銷量。比較一下第五大道的Tiffany和波仙是非常有趣的:

 

一個處在人口大概有1000萬的世界大都市紐約,另一個位於人口也就60萬左右的中西部農場城市奧馬哈,一個按常理最不可能產生優秀奢侈品企業的地方;

一個位於繁華的第五大道,有7層樓的漂亮建築,另一個位於停車場的旁邊,上下也就一層樓的大通鋪;

一個擁有N多全球連鎖店,品牌影響力巨大,另一個好像只有一家店,至於品牌,對不起,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而已…

 

如此多的反差,但絲毫不能阻止Borsheim獲得出色的業績。他的增長完全依靠自身利潤的累積,不用舉債和股權融資來擴大經營規模,標準的一本萬利!更令人驚訝的是,公司的費用與銷售收入的比例是行業平均水平的1/3!這種成本控制的程度和運營效率令人驚嘆,NOW THAT『S WHAT I CALL GOOD BUSINESS!

 

更重要的是,對Borsheim的投資可能要好過對Tiffany的投資。因為人們是被非理性所支配的,理性經營企業的規模常常受到天然的限制,不容易產生世界性規模和品牌(這常常意味著大額舉債增長和巨大的資本再投入),但這絲毫不影響其成為一流的生意。更妙的是,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理性經營的企業由於常常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其價值常常被低估,因此讓這些生意有更大的機會成為一流的投資。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在沒有巴菲特之前,應該祈禱出現更多的七聖賢。

 

此外,未必是擁有獨特產品的生意才是好生意,試想,固定電話和鐵路這些如今看無比沉悶的產品剛剛問世時,都是最酷的「The New New Thing」 ,對人類歷史也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可是到如今又有幾家企業能夠存活下來呢?平凡的產品同樣能成就不平凡的生意,而且可能因其產品的平凡,企業的生命力會更持久,對投資者而言,也更加容易預測。

 

3、對「信任」力量的充分運用

從現代商學院教科書的標準出發,伯克希爾的公司的管理機制不能用糟糕形容,簡直就是一個「反面典型」。隨便舉幾個例子,就能看到情況有多糟。

 

整個公司似乎沒有預算體系,他的CEO對於沒有預算還公開表示很得意;公司也沒有投資決策委員會,所有重大決策基本靠一個老頭「照鏡子」決定,公然藐視「集體智慧」;至於那些董事,基本對CEO「言聽計從」,不要說什麼監督他的投資行為了;

更要命的是,公司很多重大的對外投資都不聘請外部審計師和律師,對投資標的常常不要求審計報告,簽訂的收購合同都異常簡單,有時候甚至沒有合同;至於一般投資人和商業銀行為控制風險出發,高度重視的現場調查,這位老爺子甚至搞不清楚被收購子公司的具體位置,讓他去現場調查,簡直就是對牛彈琴;對於收購進來的子公司又基本不干預,任由原先的經理人一展拳腳,對於子公司的「監督」,基本就靠每季度的財務報表,更不會費神每年將所有子公司巡視一遍;

 

還有公司的績效機制,很少有股權、期權這類「先進」的獎勵方法,完全就是「三六九,發現鈔」,毫無技術含量可言。哎,真是罄竹難書!根本不能相信,這家全球最大規模的投資管理公司,不僅沒有什麼「先進」的公司治理和決策機制,就是一些公認的基本的市場盡職調查標準都完全被伯克希爾的CEO所藐視,伯克希爾的整個運營方式基本就是和教科書中的標準背道而馳。

 

但就是這麼個「反面典型」卻擁有全世界最出色的運營和投資紀錄,保持著全球最低水平的運營費用,避開了大型公司所共有的官僚主義,同時,無論對人和對事,都擁有全球最好及最有效的風險控制紀錄,也是全球最理性的投資公司。

 

讓伯克希爾如此與眾不同的一個較為明顯的原因是,公司的運營體制建立在 「信任」的基礎,而商業社會中大多數公司的治理結構是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礎上。因為「不信任」,所以需要「委員會」進行共同商議,需要外部審計去審查,需要律師對合同條款「摳字眼式」的風險把控,可人們很少意識到,這些「不信任」的方式只是為愚蠢所支付的成本,這個成本常常高到無法估算。「委員會」的「集體智慧」經常體現的唯一用處是,誰都不用為結果承擔責任;假如對企業自身的做賬方式都不信任,又如何憑藉外部審計的結果去相信企業的運營。

 

公司的管理歸根到底是對人的管理,而這位全球最成功的資本家管理人的方式更是讓人乍舌,他最重要的管理手段是希望旗下企業家在做每一個決定時,都能通過著名的「記者測試」,既不會讓自己的良心感到過不去。在現今的商業社會中,聽全球最大的資本家講用良心來管理,怎麼聽都有點像童話故事和虛偽,但若看到這位資本家的所作所為,受震撼的往往是觀者本身的良心。

 

老爺子明白,對於正直能幹的人,最好的激勵手段是信任,而不是金錢。因此充分授權旗下企業家最大的自主權利,而這些企業家工作的重要動力在於「不讓老爺子失望」。

或許當「無形的手」驅動每個人都為個人利益奮鬥時,人們常常忘記 「道德情操」的巨大力量,可值得鼓舞的是,一旦將這個力量運用恰當,卻能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效益。伯克希爾的驚人的管理效率受益與此,股東們對他的愛和崇拜也來源於此,和金錢無關。

 

芒格先生說的好,「伯克希爾的運營方式為全球企業創造了一個榜樣」,可這個榜樣的標準是如此之高,他的文化是如此難以複製,與此相比,價值投資都顯得簡單易學。不過,誰知道呢,畢竟未來猶如深夜中一條看不見的公路,而人類在前進的旅程上不斷創造歷史。。。



【伯克希爾研究系列之一】伯克希爾的融資功臣 Ajit Jain Conan的投資筆記

http://xueqiu.com/1830611415/22672441
目前做完了伯克希爾3個年份的報告,開始分析BRK的一個原因是,在分析復星時,需要對一些比較複雜的投資集團有一些瞭解。我大致分析了90年代左右的BRK,複雜程度超過我分析的很多公司,和復星有一拼。其中有兩點印象是很深,一個是BRK再保險基金經理Ajit Jain的出色程度,一個巴菲特固定收益類的投資能力。

巴菲特多次在年報中感謝伯克希爾再保險的基金經理Ajit Jain,Ajit Jain對於BRK的一個重大意義是承擔了低成本融資功能,BRK有很多投資資金來源於再保險保費,而不是常規保費和銀行貸款。而在再保領域,Ajit Jain有很強能力可以簽下很多對BRK財務成本非常有優勢的保單,能有效的為BRK降低的利息保障倍數。在很多其他公司再保險基金經理因為簽下問題保單,而使得再保險公司遭受重創時,Ajit Jain簽下了很多別人不會簽的保單,大幅降低了問題保單在BRK的再保險保單中的比例,使得BRK的霹靂貓業務大放異彩。(Ajit Jain簽的再保保單花樣繁多,比如拳王泰森的生命險,而且BRK的再保在經營能力上,有能力簽下一些超過其他再保公司不願簽的大額保單)

經營伯克希爾的難度絲毫不亞於經營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其中不僅僅要董事長有非常好的能力,還要對法律,財務運營,吸納人才,管理,公共關係各個方面均有建樹。有些牛人看起來是恃才傲物的(芒格飄過),而巴菲特都可以和這樣的人愉快共事,其中有些人還成為他的死忠。。。巴菲特的幽默在其中可能起了相當作用,巴氏幽默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在正經場合,老巴適度用暴露自己缺點的邏輯來解釋一些業務問題。而作為一個腕級董事長,拿自己開涮,結果開到讓別人泰囧,可並不常見。。

對比巴菲特的投資能力,巴菲特的經營能力並沒有得到那麼多的關注
或許,這是因為我們只是認為我們需要他的投資能力。。

巴菲特傳記作者評伯克希爾股東信:別讓巴神那套愚弄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719

上週五,巴菲特公佈了一年一度的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伯克希爾)股東信,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讀過。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觀後感,你會怎麼說?

「誰是巴菲特繼承人及其重要性」(Warren Buffett's Successor: Who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一書作者、伯克希爾的股東Jeff Matthews給出的是:無聊。
 
別忙反駁,Matthews還有補充:無聊演繹得不錯。
 
今年和前兩年不同,前年巴菲特退位的傳言甚囂塵上,去年巴菲特宣佈,董事會實際上已經批准了一位接班人。今年沒有這方面的故事,只有不少好消息。
 
巴菲特告訴我們,伯克希爾最大的利潤髮動機——鐵路與能源公用事業公司發展良好,這些公司大量持現必將贏得很可觀的回報。
 
Matthews提醒大家,伯克希爾的伯靈頓北聖太菲鐵路公司(BNSF)現在負擔著15%的美國城市間貨運量,兩年前巴菲特提到的這一比例為11%。
 
從盒裝巧克力製造商See's Candies到酒類等各類產品經銷商McLane,伯克希爾旗下大部分小企業也都表現不錯,但巴菲特說它們幾乎沒什麼好說的。
 
他迫不及待要談論的是自己作為伯克希爾首席投資官的兩個超級替補——Todd Combs與Ted Weschler。這兩人去年的業績都比標普500指數高10%以上。
 
巴菲特用玩笑的口氣抱怨說,Combs和Weschler「讓我望塵莫及。」
 
還有保險業務,即使不是伯克希爾的靈魂,它們也是核心部分。用巴菲特的話說,很有效率,「彈無虛發」。
 
此外,巴菲特照例讚揚了多位伯克希爾的經理人,像以往那樣,也反省了看上去「壞」消息,即去年伯克希爾賬面增值比例不及標準指標標普500的盈利比率。即便伯克希爾稅後淨值增加了240億美元,巴菲特也說這些數字「有失水準」。
 
巴菲特有預見性地透露,去年沒有如願達成任何一筆大收購,沒能捕到「大象」。他重申「美國最好的年頭在我們前方」。
 
Matthews認為,這封信最精彩的部分,即巴菲特帶給讀者最大感觸的部分並不是保險和鐵路業務,也不是邀請一位看空伯克希爾的分析師參加今年股東年會的問答環節,而是巴菲特感嘆五年內跑贏標普500的記錄受到威脅。以前巴菲特還從來沒有這樣公開談論過。
 
迄今為止,我們從未五年內輸給大盤,成功地43次五年時間裡超越標普……但標普過去四年每年都有收益,超過了同期我們的盈利水平 。
 
如果市場2013年繼續前進,我們五年期的勝績就將畫上句號。
 
巴菲特的好幫手芒格認為,應該買好的企業,不應該貪圖便宜。實際上,在芒格的這種真知灼見和多位高明經理共同努力的幫助下,過去48年裡,巴菲特已經讓伯克希爾的淨值每年複合增長19.7%。相當於48年裡每年增長近20%,大概一共增長586817%。
 
即使取得這樣的成績,巴菲特還在擔心43次都在五年內跑贏大盤的記錄不保。這已經告訴我們,創造一個巴菲特這樣的記錄需要什麼。說白了:赤果果的競爭本能。
 
所以,Matthews說:
 
別讓巴神表面的那套愚弄了你。人家的目標是當全球首富。他成功可不是坐享其成,不是靠說些在家裡編的警言妙語,而是比別人幹得更好、想得更深,並且每天、每週、每年都是如此。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