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度】新三板博傻階段:錯過這一波,再等5年?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10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4 09:57 編輯

【深度】新三板博傻階段:錯過這一波,再等5年?
作者:張弛


一、結論1:新三板處於博傻階段,目前可以閉著眼睛買新三板的做市交易股票。

新三板目前處於博傻階段,啃哥認為,從現在到6月底,這個階段散戶在新三板上只要閉著眼睛買新三板做市的股票,就至少有30%以上的收益,而風險基本為零。歷史上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狀況再度上演,理由如下:

1)目前的新三板,可以預見的政策紅利如下:

政策紅利之一:競價交易的推出

根據新三板交易制度,其中明確提到了競價交易方式。但是截止目前尚未推出。所謂競價交易,就是買賣雙方報價,系統撮合成交,是目前A股主流的交易模式。而競價交易的股票必然只會從目前的200支做市交易的股票中選擇,因為只有做市交易的股票股東人數才最多,流動性才最好,最符合競價交易的基礎。

因此多買幾支目前做市交易的股票,就有可能買中未來進入競價交易的股票中大獎。即使沒有買入,隨著競價交易的推出,也必然帶來做市交易的普遍上漲。據啃哥了解,本來競價交易已經在基金公司和新三板公司之間開始測試系統,計劃6月份推出,但是由於目前市場交易太火爆,會被退遲。但是無論如何,這在2015年是必然推出的一項重大舉措。因此早布局不然不會差。
政策紅利之二:轉板制度的推出

兩會期間證監會主席肖剛已明確提出,2015年年內將進行新三板轉班試點。也就是說在新三板掛牌一定時間後,可以轉入主板,或者中小板,創業板。一旦轉板制度推出,必然引起新三板的新一輪上漲。因為誰都知道A股一天4000億的成交額,與新三板一天十幾億的成交額相比空間有多大。到了A股意味著價值的二輪增值產生。

其實,大家也明白,一旦新三板交易非常活躍,轉不轉板其實都沒啥意義了。轉板是因為目前A股比新三板估值更高,交易更活躍,而隨著新三板的紅火,筆者覺得轉板制度倒不那麽迫切了。

政策紅利之三:降低投資者門檻

新三板個人投資者開戶需要滿足開戶前一天有500萬金融資產,否則沒有資格開戶。因此截止2014年12月31日只有4.8萬個散戶存在。新三板公司也無數次說過,新三板將降低投資者門檻,或者200萬,或者50萬。

這項政策筆者覺得,隨著新三板賺錢效應逐漸放大,是必然的。任何市場,都不會排斥新鮮血液,而散戶,無疑是最大的新鮮血液。一旦降低投資者門檻的消息落地,將帶來新一輪的新三板股票普漲。尤其是交易最活躍的做市交易股票。

政策紅利之四:分層制度推出

新三板說過無數次,要做中國的納斯達克。先不說納斯達克成立於1971年,經過30多年才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而新三板新生沒2年,就敢如此誇下海口,勇氣確實可嘉。但是,納斯達克最大的特點是分層制度,分為三層,即不同活躍度,不同盈利能力的企業分成了三個層。

新三板公司也說過無數次,將要推出分層制度。層如何分,尚無定論。而分層制度的推出,必然帶來新三板市場的新一輪上漲。


政策紅利之五:更多主體成為做市商

根據證監會《關於證券經營機構參與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相關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實繳註冊資本1億元以上,財務狀況穩健,且具有與開展做事業務相適應的人員、制度和信息系統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等機構經證監會備案後,也將可以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開展做市業務。

雖然上述規定是這樣,但是目前,只審批同意券商作為做市商,而在2015年很快,很多金融機構都會成為做市商。那麽意味著更多的做市商出現,去做市,必然加劇市場交易的活躍度,從而進一步促進股價的上漲。


政策紅利之綜述

既然有上述1-5的政策紅利存在,那麽任何一個政策紅利的釋放,必然帶來新三板股票的普遍上漲,尤其是交易最活躍,最優質的做市交易股票。政策紅利未釋放完全,所以筆者才說,現在是殺入新三板的好時機,越早進去,越能更好的享受政策紅利帶來的普遍上漲。

2)參與做市的企業,都是券商篩選過一輪的企業:

上文說到的,參與做市交易的企業,是新三板最優秀的企業。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要做市交易,需要做市商用自有資金購買一部分企業的股票開始做市。做市商先從企業買一部分股票,之後再開始向買賣雙方報價。通常的做法是假設做市商買了企業100萬股,它會拿出來1000股做市,不停地用1000股買賣雙方報價,只要有人買就提高價格繼續報價(一次漲幅最多5%),通過多次那1000股多次報價,帶來價格的不斷上漲。從而將做市商自己手中剩下的大多數沒有賣出去的帶來了價值的巨大上升,賺取利潤。

因此,從做市商的交易,做市商在答應為企業做市前,是需要去親自去企業考察,了解清楚企業確實優秀,有前途,才會同意為它做市。因為道理很簡答,如果企業不行,那麽做市商用自有資金買的企業股票賣不出去,豈不砸在自己手里了!

而做市商一旦成為企業的做市商,會一直給企業做市,除了賺取剛開始的價格上揚過程中的收益外,還會賺取隨著交易量的擴大,中間的5%的買賣價差的收益。因此,做市商是有很大的的沖動為好企業做市,並長期服務好企業的。因為好企業未來交易非常活躍的時候,做市商將能賺取更大的收益!

3)基金建倉期的巨大機會:

股票為什麽上漲,這其中有一個簡單的樸素的邏輯,就是買的人多,賣的人少,帶來股票價格上揚。

根據筆者所了解的信息,目前市場上多支新三板基金開始募集,並陸續募集到位開始在新三板建倉。包括基金子公司,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公墓股權投資機構等等。總額肯定超過100億。而且會集中在3月,4月募集完成,在4月下旬,5月開始建倉。那麽,在二級市場能夠購買的,當然是優秀的股票,而優秀的股票,必然集中在目前做市交易這200支,那麽,這麽多資金來買著200支股票,能不漲嗎?

協議成交的股票中當然也有好企業,但是都已經被券商篩過一遍了,相信只剩下次好企業了。

4)散戶蜂擁而至:

隨著機構的建倉,做市交易的股票價格猛漲。目前平均市盈率已經達到30倍,啃哥估計,到60至100倍完全有可能。不要說不可能,想想當年的創業板,不也沖到100倍市盈率了嗎?沒有什麽不可能,歷史會重演的。那麽,距離現在30倍還有近3倍的上漲空間,而且就在2015年內實現。

當然,當機構賺的盤滿缽滿的時候,散戶看到賺錢效應,一定會蜂擁而至。歷來都是這樣。雖然有些殘酷,但是這必然是事實。當新三板,尤其是做市交易股票飛漲的時候,估計就是降低投資者門檻,讓更多散戶來接盤的時候,散戶的蜂擁而至,進一步推高,或者維持住高市盈率一段時間,帶來空前繁榮。

再之後,機構撤場,價格回歸理性,殺入的散戶賠錢,機構賺錢。歷史歷來如此,雖然很殘酷,但是事實。總不能所有人都賺錢吧?整個過程需要2-3年完成。

5)資金堆積的市場,空間十分巨大:

目前新三板是擊鼓傳花剛剛開始的階段。那麽,意味著越早進入賺的錢越多。正是因為有門檻,所以才是少數人賺錢的時候。

讀者想一想,新三板日交易額才有10億左右,而A股市4000億。那麽,如果2015年新三板的日交易額從10億上漲到500億,如果假設沒有新的企業掛牌,就意味著現有的股票,確切的說是做市成交的200支股票被如此眾多的圍獵,那麽,不漲個3-5倍才怪呢。

市場永遠是資金堆積的。新三板賺錢效應明顯的時候,更多的資金必然蜂擁而至,再推高。而能購買的,只有做市交易股票。因為協議交易的股票在市場上很難買到,交易成功概率不大,流通性不行。而競價交易又沒有推出。

同時目前的做市交易,並不是你想買哪只股票就能夠買到的,其實市場上通過做市交易能買到的股票並不多,因此更加劇了資源的稀缺性。閉著眼睛買時,只需要註意分散風險,每個股票購買不要超過自己資金總量的5%就足夠了。

6)綜述:

通說上述五點詳細分析,其實很明顯,未來的3-6個月必然是做市交易股票瘋長的階段,這是毋庸置疑的。整個市場處於底部,處於大額基金要殺入,還沒殺入的前期。因此,3月,4月是散戶搶在機構前面,閉著眼睛買200支做市交易的股票的最佳時機。機會難得,啃哥說,錯過了也許五年內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又有人說了,你說的對呀,很有道理,,但是500萬開戶門檻,我哪能買的了呀。我說,這就對了,當真正新三板沒有開戶門檻的時候,你還能賺到錢嗎?那時你就是去給別人送錢的。股市上賺錢的永遠是少數,要想賺錢,就自己現辦法去解決這個門檻問題。其實現在賺取的,是後續大量資金殺入帶來的價格上揚的錢。說的直白些,就是賺取後來人殺入新三板建倉的溢價。說的更直白些,就是說,現在新三板是在擊鼓傳花,正因為有門檻,才能讓少數人成為擊鼓傳花的剛開始那幾手,你還不明白嗎?

而這樣的投資機會,只會出現在一個市場興建過程中。在歐美成熟市場肯定沒有。也就只有在中國這樣構建資本市場的時候,才會幾年出現一次。上一次應該是2009年創業板推出。已經六年前了。

讀者,你看明白了嗎?總有人說工資收入低,股市賠錢。那麽,錢被誰賺取了,對於新三板,就是這些先入者。而且越先入手,越賺的多。這是被歷史無數次證明過的。

怎麽樣,趕緊殺入新三板,賺取最豐厚的利潤,割渠第一茬韭菜,淘取第一桶金,快魚吃慢魚,賺取最豐厚的利潤吧。很多時候,都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想想當年的樓市,不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嗎?

二、結論2:A股將迎來一次新的高點,之後會大跌

3月18日的近幾日,A股突破了3500點,形式一片大好,又有無數的人開始湧入A股。因為資金是流動的,必須比較才有意義,那麽,就要結合A股再分析新三板。

分析之前,必須理清楚一個邏輯,那就是為什麽要設立新三板?

筆者分析過無數次,新三板的推出,是為了作為增量改革,倒逼A股改革。大家都知道A股從2012年就開始喊叫註冊制,但是到2015年,還只說8月份證券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也就是說證券法修改後才能推出註冊制,還是遙遙無期。而新三板,悶聲幹大事,啥也不說,已經是完完全全的註冊制了,這說明了什麽呢?

很明顯,A股已經被既得利益集團綁架。註冊制的推出,意味著企業上市更加容易,那麽A股怎麽保持高市盈率,必然意味著A股上市企業估值調整,整體股價大面積下跌,這是肯定的,這也就是A股為什麽註冊制總停留在口頭上,而無法落實的根本原因。

那麽,既然無法推出註冊制,A股成為了政策市,連個退市制度喊叫了20年,還都沒有具體落實,可見已經爛到骨子里面了。那麽,國務院才發起設立新三板。這些邏輯,在筆者的多篇文章中反複分析過。

而現在看來,效果是明顯的。新三板全面透明化,全部披露新三板公司的反饋意見和企業的反饋意見回複,全社會可以在新三板公司網站上看到。這已經倒逼A股也開始披露反饋意見了。雖然和新三板反饋意見動輒70、80頁比,A股反饋意見只有簡單的3頁,5頁。那麽,下一步,當更多的企業放棄在A股上市,選擇在新三板上市。包括已經開始的長安信托,村鎮銀行,小貸公司等眾多的金融機構選擇新三板就是非常好的證明。

這樣的結果,就是倒逼A股實現註冊制,倒逼A股審核流程陽光化,倒逼A股市場降低市盈率,倒逼A股市場股價下跌,達到國際通行的十幾倍,二十幾倍市盈率。

筆者判斷,整個過程需要2年左右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新三板起到了引流器的作用,拉低A股市盈率,讓A股利益集團不得不尊重市場選擇,尊重價值投資。因為資金會用腳投票,向新三板搬家,這樣的趨勢會很明顯的。

因此,對於現在的A股上漲,甚至有人說A股牛市來臨了,要沖到5000點,啃哥不知道這樣的結論依據何在。旁邊有著這樣一個達摩斯之劍的新三板,還大言不慚,鼓吹A股會持續上漲,不知是何居心。

話再說回來,其實A股的最後的上漲或者說瘋狂也是必然。那麽多利益集團在A股中,必須要跑路,要套現,要跑路,套現,總不能在低點吧。因此,最後會拉高A股,在比較的高點倉皇出貨,剩下的永遠就是散戶接盤,然後A股大跌。這是必然,只是大家都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最後一棒不會落在自己手中而已。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至少需要一年左右。

因此又可以說,A股還有一年的牛市。或者可以說,什麽時候是新三板日交易額突破500億或1000億,新三板真的可以撐起資本市場半邊天的時候,就是A股大跌,回歸理性之時。買A股的朋友還是理性一點好,看清楚形式。

另外一個問題,大家想一想為什麽這個時候國家大力發展新三板,對資本市場這麽重視。其實,是因為中國經濟整體萎靡,房地產不振,新的經濟增長點無法迅速突破。因此國家反而更加重視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建設,通過金融市場的二次繁榮,反哺實體經濟。通過徹底解決優秀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中小企業依托資本市場融資,進而促進經濟的二次增長。因為包括總理在內都很清楚,中國的經濟的希望就在中小民營企業,而中小民營企業的二次騰飛更依賴於一個為之服務的有效的資本市場。這是一個大背景。因此我們跟有理由相信新三板的未來只會更加美好。

三、結論3:民營企業十年不遇的大好機會,務必抓住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必然難,因為民營企業天生的高風險。但是,應該解決的是優秀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為什麽中國那麽多非常優秀的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還是很難呢,這就和中國的股權融資市場發展嚴重滯後有很大關系。要知道2014年A股只上市了100家企業(還包括國企)。那麽,對於中國1400萬優秀中小民營企業而言,杯水車薪。如果民營企業全靠自有資金發展,必然非常緩慢,而如果想通過借款由於缺乏抵押物根本借不到。而出讓股權融資又根本股權不值錢,沒人願意買,這就是新三板推出前中國民營企業的現狀。

而現在,破天荒的給中小民營企業一個沒有財務門檻就可以掛牌的全國性市場,並配套有A股可以實現的全部融資功能。想一想歷史上市從來沒有的,歷來中國的金融基本上就只在服務於高大上的國企和一些高大上的與國企有千絲萬縷關系的民營企業了。而這次,確實是第一次,一個完全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股權交易平臺,並且國務院支持。從中當然也可看出希望通過新三板解決中小優秀民營企業融資問題,促進民營企業快速發展,進而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國務院良苦用心。

所以,筆者說,現在是中國中小民營企業十幾年來的一次歷史性機遇。在政策還沒有要變化的時候,趕緊掛牌新三板,趕緊實現融資,趕在競爭對手前面做大做強,是現在中小民營企業緊迫要做的事情。要知道,隨著新三板掛牌民營企業日益增加,緊接著會迎來國內行業整合的再一次浪潮。因為掛牌的企業通過新三板可以實現融資,因此有動力和實力去進行行業整合,收購同業,完成類似家電行業的行業集中。而這個過程,才更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

再者,不知道這樣好政策會維持多久,誰都說不好,因此,趁著看得清楚的時候,民營企業趕緊掛新三板,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如果你沒上新三板,你的競爭對手卻上了新三板,在新三板上面通過50倍市盈率融資,再通過10倍市盈率將你收購了,豈不可惜。因此,當看清楚這個趨勢的時候,中小民營企業更應該爭先恐後上新三板才是好正途和正道。

不要認為不可能,老一代民營企業家都到了退休的年齡,中國各個行業的行業集中度遠遠低於美國,日本,因此,收購成為行業近幾年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結論4:中介機構,得新三板者得天下,重新洗牌

對於券商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和挑戰。因此有“得新三板者得天下”一說。在2014年,很多券商只收50萬也願意為企業輔導上新三板(現在漲到了100萬左右),賠本也願意幹。就是看準了新三板未來的發展趨勢,掛牌後提供後續綜合服務,再不斷賺取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德很明顯,傳統大的券商新三板推薦,做市方面明顯與中小券商相差甚遠。而一些不太出名的中小券商一舉在新三板中嶄露頭角。隨著做市業務的深入,如何選擇到好的標的去做市,以賺取更高的利潤,是更加考驗各個做市券商的時候了。以前那種只要IPO,券商做完一個就有幾千萬上億的大把銀子賺的好時代已接近尾聲。更多的是拼能力,拼眼光,拼水平的時候。可以更確切的說,新三板中的券商,才更加類似於國外的投行,因為可以施展的空間更大,更能比出水平來。

因此,對於中介機構(主要是券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就是得新三板者得天下。

五、結論5:PE 投資機構的第二個春天,非常難得,可遇不可求

對於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又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性機遇。大家還記得在2009年,2010年那個“全民PE”的時代,基本全國符合IPO的企業都被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地毯式掃了一遍,能投的都投完了。以至於2012年,2013年由於IPO不開閘,導致整個PE行業一篇哀鴻。

而現在,新三板對於私募股權基金,那是無限的放開。PE基金既可以投資未上新三板的企業,也可以投資已上新三板還處於協議成交的企業,更可以投資已上新三板但是出於做市成交的企業,還可以參與新三板掛牌企業定向增發。也就是整個新三板,從一級發行市場,到二級轉讓市場,PE一支基金可以通吃,天啊!!要知道公募基金是只能投資二級市場的,那麽,公墓基金又如何和私募基金PK呢?這個新三板,無疑讓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占盡優勢。

下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可以做非常多的事情。可以繼續全國地毯式排查,之前以IPO為標準的排查主要看企業利潤情況。而以上新三板為目標的PE投資,更多的可以不太考慮利潤,而考慮增長率,行業排名等更多的價值方面,可投的企業一下子增加了,因此PE行業迎來了第二春。君不見啃哥身邊眾多資深的PE投資朋友紛紛辭職自立門戶開幹,因為確實,PE行業的再一次歷史性機遇到來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房地產行業低迷,追求高收益的資金不能再在房地產領域了,那麽必須再有一個高收益的領域出現容納這些追去高收益的資金,因此,在這個時期,只有投資於新三板的基金才能滿足這個需求。當私募基金融資很容易的時候,就是私募投資基金的春天,這個風已經掛起來了。

六、結論6:新三板火2年,之後取決於新三板歷史使命的完成情況

任何一個市場都有它的發展過程,從開始設立,到發展,再到高峰,再到平穩。啃哥判斷,新三板最多快速發展2年,也就是有2年的超額收益的機會。兩年之後,當它完成了一方面拉低A股市盈率的歷史性重任,另一方面完成了解決中小優秀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中國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那麽必然走向平穩,走向一個賺取正常利潤的市場。

而其中賺錢的機會,就是這黃金的2年。現在的新三板,就處於風口,風開始刮了,但是還不大。

七、總結

上述六方面總結,是啃哥對新三板目前的一些認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談賺錢,那就談的透徹些,清楚些,解除社會上的一些疑慮,啃哥是這樣認為的。

有些問題限於篇幅和時間,沒有充分展開,詳細內容將會展現的啃哥關於新三板的新書中。於4月正式出版。

總之,新三板現在處於一個構築期,是一個賺錢效應非常明顯的時刻。如果你不去賺錢,就會被別人賺去,反正就是這個道理。想著天上掉餡餅,現在天上掉下來新三板這個餡餅,沒理由不抓住呀!這是六年才一遇的資本盛宴。

認為,這次新三板,無論對於投資者,對於企業,對於中介機構都是一次徹徹底底的,完完全全的機會。沒有之一。

筆者認為:這個社會也許就是批評太少,恭維太多,才導致很多時候很多問題流於表面,沒有深入,沒有分析,沒有檢驗,沒有規劃。所有的人都在歌功頌德。而我更願意啃一啃,啃出味道,啃出精彩來。


來源:Career In 投行PEV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7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