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每日一黑馬】吉樂福: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將高端盒飯賣到年入千萬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7/58013.html

整理:趙雙贊i黑馬最近推出一系列關於餐飲行業的案例――參見《黃記煌:一只燜鍋如何賣到20億》《仔皇煲的快餐極速體驗:如何做到一分鐘出餐》本篇為系列第五篇,這次我們將視野轉向了高端快餐。王勛2009年從人民大學財金學院碩士畢業以後來到上海,進入了當時全國最大的信托公司-平安信托,2012年辭職創立了吉樂福公司,專門做高檔午餐便當。但是一個小小的便當,如何能做到千萬規模流水?是什麽商業邏輯支撐他將一份盒飯做成大事業 ?吉樂福的便當為什麽能賣35元到80一份這樣的高價位? i黑馬了解吉樂福創始人王勛的創業歷程。下面是其口述:高端盒飯市場是藍海我研究生畢業以後來到上海,進入平安信托,工作時會因為天氣不好、錯過了吃飯時間或者為了省下時間午休等原因叫外賣吃。當時市場上的中餐外賣多是夫妻小店做出來的低質、低端盒飯,這些小店的廚房衛生條件差,不能保證飯菜質量,也不能滿足商務會議的訂餐量。雖然小南國、俏江南等酒樓也捎帶做外賣,但是其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堂食上,外賣包裝及配送服務跟不上。總之,我沒有發現一家中式外賣在包裝、食材、價位等方面讓我滿意。另外,盡管有餓了網和到家美食會專門做餐飲外賣,但是他們都是只提供平臺,這種不做產品的模式不能保證產品質量。因此我認為當時外賣市場還處於初期階段,競爭還不算激烈,又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決定投入做外賣,同時由於市場上缺少味道好、質量高的外賣,我們就把產品定位在高端外賣。那段時間我剛考完了一個美國的CFA認證,是一個金融行業的職稱考試。里面有一個知識點叫“波特五力分析”,說的就是你要投資一個行業,需要考慮5方面因素: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現有內競爭者的能力。中國市場足夠大,所以前二個因素不太重要,最關鍵的是後三個因素。第一、我想天貓可以替代商場,1號店可以替代超市,但是吃飯總不能被電商完全代替吧?所以寫字樓商圈的午餐便當外賣生意是不能被電商替代的。第二、現有外賣便當競爭者的能力普遍偏弱。不是我看不起這些群體,但是名字都寫不全的進城叔叔阿姨,他們還在用諾基亞和神州行,不知道微信是什麽,怎麽能服務好寫字樓里面的白領、金領呢?而他們的員工還不如老板,且多數是的親戚或同鄉,遇到服務不好的解聘都難。第三、潛在競爭者分為三種:沒我牛的,比我牛的,跟我差不多(牛)的。沒我牛的肯定從資金上或者見識上打不過我,這個不用怕。比我牛的,一般都是做電商平臺或者酒店酒樓這種大型餐飲的,不會進入外賣這麽邊角料的市場。當時我還跟股東開玩笑,真要想進入的話,何必跟咱們競爭,把我們的團隊收購不就行了麽。我當時最怕的是跟我差不多的白領也進入,因為大家資源差不多,能力差不多,競爭起來會很累,很痛苦。但是我的優勢就是二個字:敢幹。事後也有很多白領朋友給我發私信,說他們以前就很看好這個生意,但一直沒有做。看到這幾個字我就放心了。想明白這些後就決定幹了,當時在公司里找了一個合夥人,是我的好朋友。他又找了二個合夥人,於是我們四個人組成了創始人團隊,籌建了吉樂福。把盒飯做成禮品決定進入盒飯市場後我們就去臺灣考察,因為臺灣的便當行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我們有一個合夥人是臺灣人。到臺灣後,考察了臺灣各種便當的包裝及菜品配置,我們發現臺灣便當不僅種類豐富,包裝也很精致。回來後我們就模仿他們,選擇了像禮盒的包裝。我們的送餐員以給客戶送餐的時候,在電梯里很有面子,因為包裝總吸引別人的目光。然後就在陸家嘴接盤了一家小飯店,接盤這家小店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這家小飯店是有餐飲營業執照的,保證了我們做餐飲的合法性。另外是這家店離周圍商圈近,能保證配送時間。我們後來店面的選擇也都考慮了這兩方面的因素。在平安信托工作的時候經常去小南國、蘇浙匯聚會,所以我對美食的口味要求基本上就是這兩家,廚師也盡量從這二家里面請。套餐是摸索著做出來的,進行了很多嘗試,也參考了大酒店的特色菜。每做出一道菜,自己先品嘗味道,再看裝盤後外觀是否可行。套餐包括:一肉+一素+開胃菜+米飯,平均價格是35元。開始只推出了4種套餐,現在每天推出10種,單雙日不同。我們還做湯,我們的湯都是按照酒店的品質來做的,不是簡單沖泡的。湯好不好,客戶是能喝出來的。開始最有效的推銷方法就是推銷給同事和朋友,做生意嘛,都是從殺熟開始的,另外就是發傳單。因為開始的時候吉樂福沒有名氣,粉絲很少,微信和微博幾乎沒有效果。現在我們有自己的網站、微博、微信平臺,也在大眾點評網上推廣。我們所有的快遞員都是兼職的,他們都是各大快遞公司送商務快遞的員工,中午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剛好送午餐。快遞員也要吃飯,我們給他們解決午飯問題,他們又能額外掙1000多元錢。對我們來說,比雇專門的人員便宜,而且他們本來就是給各寫字樓送快遞的,對業務也很熟悉。在保證兼職快遞員的服務質量這一塊,我們采用的是電話回訪顧客加獎金激勵的措施。我們會對約20%的顧客進行電話回訪,如果快遞員服務不行,他們可以投訴。團隊怎麽玩:上下同欲者勝不少企業盡管實現了盈利,後來還是倒閉了。但是人心所向的企業很難垮掉。像史玉柱底下的那批人,即使巨人不行了,還是能東山再起。我們餐飲公司的名字叫“人匯良傳”,良傳就是良心品質,口口相傳;而人匯是人心匯聚的意思。人匯是良傳的前提。我們的核心團隊有4個人,我是全職,其他三人都是兼職,當時他們讓我出來做全職的理由就是一旦失敗,我容易找到新工作,你說我多冤(笑)。其實我最感謝的還是他們三個人,人家把幾十萬拿給你,讓你去折騰,這是信任。你看我平時挺風趣的,其實壓力大的時候會對最親近的人發很臭的脾氣,從白領到小販,心理會有極大的落差,會感覺不平衡,也偶爾會想憑什麽你們坐辦公室,讓我風里雨里泥里的。他們也都體諒我,容忍我,這是精神支撐。現在我的合夥人很穩定,他們三個人基本上授權我完全運營公司了。我們都是金融行業出來的,所以對公司治理結構,股東和管理者的界限有一種天然的恪守。至於員工,我覺得他們是我的第一客戶,員工不滿意就不會賣力,員工不賣力老板就是急死也沒有用。藝龍的CEO崔廣福是我的吉林老鄉,他推崇孫子兵法的一句話叫“上下同欲者勝”。我非常認同。我跟員工之間也有一個約定,就是我最大限度地幫大家謀求福利,創造提高他們能力的平臺,給他們最大的人性化管理空間,因此我們的員工也都很穩定。我們很多門店的店長都是從1號店或者易迅網的電商站長過來的,因為我這里周末休息2天,之前他們是沒有休息的。廚房團隊也是收入不比之前低,而且每天做完午餐,下午備料就可以下班了。另外,我認為員工一定要敬畏老板,不能把吉樂福當成福利工廠。我會警示他們:在我眼里,員工有優秀的有平凡的,但是沒有不可替代的。之前有一個我很看好的員工就是太膨脹,擺不正心態,被我炒掉了。他事後很後悔,其實我也很心疼,不想這種事情再發生。未來規劃現在吉樂福內部有了一個專門的拓展團隊,選址、招聘、培訓、器材配備都各司其職。目前已有四家店,明年的6月份之前,我們會再開不少家門店,肯定會超過十幾家。未來兩年內吉樂福還是會深挖上海,把這里做實做透,同時也會去考察北廣深有沒有拓展的機會。目前我們還沒有融資,一是我們現金流挺好,可以滿足開店的需求;還有一個事實就是,也沒有風投找我。當然如果未來有實力、有品牌的風投願意幫吉樂福員工帶來更多幸福,使吉樂福門店擴展更多且組織架構更合理,我是很開心的。吉樂福現在處於黎明前憋大招最黑暗的時刻,每天老客戶、朋友通過微信、微博抱怨的很多。一家新店開業,有個客戶還說:“你別著急擴張,把陸家嘴店的品質做好行不行?”前一段時間我為了讓包裝更環保,把硬牛卡紙的包裝換成了環保塑料的,結果更環保了,消費者不滿意了,很多老客戶都認為檔次沒有了,說吉樂福改賣蓋澆飯了。我一看勢頭不好,花了20多萬自己開了一套模具,準備做成中國最漂亮的一次性餐具盒。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趙雙贊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16

模特“触网”:电商模特年入千万 有些成全新工种

http://www.xcf.cn/syms/tt/201510/t20151028_760106.htm

 提到模特,我们想到专业、高冷,当模特遭遇互联网,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促进了配套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并 产生的一系列的全新职业,像网络议价师,网络模特,网络装修师,网络主播等等,这其中,有些是传统工种加上互联网,有些是全新的工种。

  上海英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郑屹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电商模特开始悄然崛起,特别是随着产业的发展,电商模特已经不再是人们 眼中配合卖家拍几张照片这么简单,电商模特中涌现出一批网红群体,这些网红利用个人社交平台的影响力,开始掘金粉丝经济,互联网高速发展下,模特行业悄然 升级,2.0时代已经来临。


  网络模特渐火


  以浙江城市义乌为例,目前电商行业产值已经达到千亿,义乌市副市长贺少军向记者表示,2014年,义乌电商交易额为1100多亿人民 币,2015年同比增长30%,电商的发展非常迅速,直接带动了电商模特行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义乌就有上千名电商模特,并带动相关就业人员上万 人。由于看好这一行业的前景,义乌市还举办了中国电商网络模特大赛等举措来推动电商模特行业的发展。“电商的发展和电商模特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 一方面想把电商模特做起来以促进电商的发展,一方面也想把网络模特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因为网络模特再往上是文化产业,把网络模特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贺 少军表示。



  以英模文化为例,其内部的数据显示,过去“走秀+展示+画册”几乎占据了全部业务,而现在三者加在一起只占到25%,其他75%均为新业务。传 统服装行业对模特的需求保持高位,但增长缓慢。地产、游戏、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对模特的需求量则急剧增长。即便是在服装行业,其业务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走秀业务的比重由2010年的91%下滑至2015年的55%;对于平面模特而言,基于电商渠道的画册拍摄业务的比重由2010年的87%下滑至 2015年的32%。


  据悉,电商模特为服装、化妆品等电商企业做模特,不同于传统模特行业的光鲜亮丽,在行业发展早期,这些模特一般收入都不是很高,拍一张照片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月入上五位数就已经是高收入了。


  正如互联网改变了服装、家电、化妆品等行业,互联网也在悄然改变着模特行业。服装行业的电商模特不再需要有身高、猫步等传统模特职业要求,颜值 高、穿衣好看就可以。不过,这只是对早期的电商模特的要求。如今,一个优秀的电商模特往往有一定知名度,拥有一定数量群体的粉丝,具有一定互联网商业运作 的思维……更关键的是,这些模特的收入已经产生巨大的“贫富分化”,从月入数千到月入数十万不等,一些顶尖的电商模特年收入已经直奔千万。电商模特“闷声 发大财”之际,我们不禁要问,这个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商模特掘金粉丝经济


  郑屹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随着电商模特行业的发展,电商企业并不满足于一个电商模特仅仅拥有较高的“颜值”,能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并且 拥有一定群体的粉丝,甚至能够借助电商模特本人庞大的粉丝群体展开推广营销是电商企业所看重的。因此,电商企业与电商模特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拍几张照片那么 简单,合作推广成为电商与电商模特的新模式。这一模式为电商模特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一些拥有较大知名度的电商模特甚至可以参与到电商的销售分成中。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电商模特都有较大的知名度,并拥有较多粉丝,这些电商模特往往先已经是网络红人,然后慢慢介入到电商模特这个行业。小魏是一 位知名的电商模特,小魏告诉记者,早在大学时代,他因为颜值高就吸引了一批粉丝,通过在微博等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个人生活动态后,一下子能聚集庞大的 粉丝群体。目前小魏的微博粉丝就有40多万。小魏的电商模特之路也是一条典型的中国电商模特发展之路,从拍平面广告到利用个人社交平台参与销售推广,参与 销售提成,甚至创立自己的品牌进行品牌输出。如今小魏自己当起了老板,收入也呈几何数上升。


  小魏这样的人并非孤例。郑屹表示,很多电商模特本身就是“网红”(网络红人),在网络上或者是穿衣达人、或者是化妆达人,或者是唱歌达人。他们 或多或少拥有一两项技能,并拥有一大群粉丝。通过挖掘粉丝经济,他们的盈利模式也实现了多样化发展,摆脱了仅仅依靠拍摄广告照片获得收入的困境。郑屹介 绍,目前,一些顶级的电商模特收入能够达到上千万。一些不知名的电商,通过出让公司股权或者销售提成吸引一些网红来合作,这些模特将拍摄好的照片及商品链 接放到个人社交平台,销量迅速上升,有的产品从销量几乎为零迅速达到月销售额数百万,电商模特也因此获得丰厚的利润。


  电商模特产业的商业模式的变化也让一些模特经纪公司有了做大做强的可能。郑屹告诉记者,此前,公司的营收还是主要抽取模特佣金,如今,随着电商 模特开始掘金粉丝经济,也让模特公司有了更多盈利渠道,通过将电商模特培养成网红,掘金粉丝经济,也可以给模特经纪公司带来丰厚的收益。“事实上,目前电 商模特行业缺乏标准化,一些电商模特拥有一定的技能,但是缺乏专业的市场运作,并没有成为网红,或者粉丝数还不够多,这样在从事电商模特的过程中收益也就 不高。


  因为一个电商模特要成为一个网红,成为一个能导流的网红,成为一个卖自己品牌的网红,这三个难度都很大,但越走到后面转化能力越强。通过专业公 司的运作,帮助这些电商模特发现他们的专长,并加以推广吸引大量粉丝,进而把粉丝经济最大化变现,这是很多电商模特公司正常努力发展的方向。”


  一位电商从业者也向记者表示,目前,电商模特的身份已经多元化,很多电商模特凭借个人影响力已经成为电商合伙人甚至有自己的品牌,其中不乏年收 入上百万甚至更多的群体,但目前来说还只是极少数。不过,随着电商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未来这样的高收入群体将越来越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11

網紅公眾號利益鏈:大V年入千萬,成本占60%

當讀者越來越難在公眾號內容上找到持續刺激點,刷閱讀量似乎是公眾號維持收入來源的手段。

前日晚上,在微信系統升級之後讓許多所謂的大V公眾號真實閱讀量曝光,敢不敢在昨晚發文章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大V是否有刷單的另一個標準。

而在淘寶平臺上搜索“微信刷閱讀量”,昨天的19頁紀錄已經剩下一頁,大部分產品已被清理下架,剩下的產品大部分針對公眾號文章設計。

從行業中公開的秘密,到人盡皆知,過去網紅公眾號賴以生存的商業模式正浮出水面。“很多微信大V確實收入能夠達到千萬,但是他們的成本卻占到了6、70%。”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裸泳之後,這些大V又該何去何從?

年入千萬不是夢?

“年入千萬”這是大眾對於微信大V最直觀的印象,而廣告成為這些微信號幾乎唯一收入來源。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一些粉絲數在上萬人的微信公眾號,頭條文章的廣告價格一般都在5000元起跳,而這些公眾號還夠不上大V級別。

根據百度百科定義,大V級別是粉絲數達到50萬人以上。而這些公眾號的頭條文章一般要價不菲。

在淘公號的平臺上,對這些微信大號明碼標價。記者註意到,平臺主要通過平均閱讀量、粉絲數來定價,除了這兩項必備才能之外,公眾號的知名度也影響定價標準。

一個粉絲數40萬以上,平均閱讀量10萬以上的公眾號頭條報價從1.6萬到3萬不等,記者瀏覽發現這些公眾號知名度一般。

這個級別里知名度較高的公眾號,如石榴婆報告、嚴肅八卦、黎貝卡的異想世界等價格也水漲船高,非頭條價格均在10萬元以上。而200萬粉絲以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大號收費在10萬元起跳。

根據記者簡單計算,按照30日計算,如果每天放置廣告,光頭條就有300萬收入,年入過千萬不是不可能。

然而,對於一些做內容的大V而言,對於頭條位置廣告態度謹慎。“一般這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眾號不會接受太低的廣告定價,同時對於廣告量也會把控,他們也怕做壞市場。”艾媒咨詢CEO張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這也意味著實際上頭條文章可能未必如平臺標價便宜。“我曾經找過一些心靈雞湯大號,粉絲超過3、400萬,頭條文章3、40萬。”一位創業者告訴記者。

盡管年入千萬不是夢,然而,對於很多大V公眾號而言,這僅夠勉強維持運營,利潤空間不大。

“這些企業成本占比達到6、70%,主要成本來自於流量購買,大號沒辦法做到大幅盈利。”張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張毅告訴記者,大額成本主要來自於對流量持續購買。“對於大V來說要保證平均閱讀量就需要每天都造就10萬加。”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機器刷1000粉絲價格為50元,人工刷1000粉絲價格為250元左右。按照這個價格計算,如果每天刷出一篇十萬加,機器成本為15萬元,人工成本為75萬元人民幣,而這個價格根據所刷篇數有所上漲。

咋看之下,廣告價格盈利客觀,然而,對於做內容得大V公眾號而言,頭條廣告並不是每天都有。以知名公眾號咪蒙為例,9月份頭條廣告僅有7條,以50萬廣告費估算,這部分收入為350元。這部分收入還算可觀,然而對於一些知名度不及咪蒙得公眾號而言,若是以每條廣告10萬元計算,只能帶來70萬收入,與成本不相上下。

“裸泳”之後

數據來源:艾媒咨詢

“在這其中,最為收益得還是刷閱讀量的平臺,他們的利潤規模比公眾號可觀。”張毅對記者說道。

從整個產業鏈來說,最後買單的是付費投放廣告的公司,然而,對於這些公司來說,很難界定這些廣告是否真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其中上述創業者告訴記者:“專業公眾號會給你發個表格,里面有非常詳細包括頭條每篇文章閱讀量,還有人數、男女百分比、回複量等信息。”然而,該創業者也告訴記者:“那些數據都是他們做出來的,真實的你很難看到。”

根據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分析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9月29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微信公眾號刷量行為分析報告》顯示,80.6%的營運類運營者在微信公眾號運營過程中有過刷量行為。艾媒分析師分析,從目前曝光的公眾號來看,多為娛樂號、營銷號,這類公眾賬號文章質量不高、幹貨不多,如果想要高的閱讀量來向客戶提出更高的廣告要價,刷量是最快速的一種方法。

“絕大部分平臺刷量就像皇帝的新裝,在這個大環境下,忠厚老實的只能出局,大V要獲取廣告收入只能靠刷量。”張毅告訴記者。

然而,本次的刷量事件折射出公眾號所面臨增粉困難、用戶打開率低等發展瓶頸。

根據騰訊2016年Q1財報數據,微信與Wechat的月活躍賬戶數為7.62億,比去年同期增長39%。而據CNNIC數據,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網民人數為6.88億人。

“這意味著絕大部分國內網民已成微信使用者,公眾號很難再找到新的流量來源。”張毅說道。在“裸泳”之後,如何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是微信公眾號需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

微信升級暴露大V真面目,10萬+的水分有多大?

10萬+造假 閱讀量刷單產業被踢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36

打假22年,年入千萬,怒撕小米、叫板淘寶,“中國打假第一人”的商業漂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5/161872.shtml

打假22年,年入千萬,怒撕小米、叫板淘寶,“中國打假第一人”的商業漂流
快刀三俠 快刀三俠

打假22年,年入千萬,怒撕小米、叫板淘寶,“中國打假第一人”的商業漂流

對於王海而言,要有一個很高的道德要求在心里,否則,只顧利益就容易走偏。

本文由快刀三俠(微信ID: kuaidaosanxia)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楊沁錕

44歲的職業打假人王海自1995年成“打假第一人”後,至今仍在維權打假第一線,從單人作戰到組團刷副本,從實體店到電商,22年過去,他做到了用“維權打假”來成就自己的事業,早已從屌絲成為年入千萬的商人。

昏暗的燈光下,墨鏡泛著晃眼的金光。這個伴隨王海二十余年的形象符號,如同槍口,讓人難以直視。

這副墨鏡的背後爭議太大,廠家、商家恨他,消費者罵他“投機”賺錢。

20多年來,每到“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王海的確是繞不過去的一個標誌性人物。

1995年,22歲的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花了170元買了兩副“山寨版”的索尼耳機,然後狀告隆福大廈出售假貨,並提出索賠要求。王海因此成為新聞人物,他的行為引起廣泛爭論,也是對很多國人維權意識的一次啟蒙。這一年也被媒體評為“消費者維權元年”。

這麽多年,他的身份沒有改變,王海依然在維權打假的第一線沖鋒陷陣,走到哪里,哪里的商界就陷入一片恐慌:京東、阿里、耐克、小米、蘋果中國等各自行業的頂尖企業都被打過假。

ad97644a11119db7668b8e21a3203b57

如今,王海已經在北京、天津、南京和深圳開設了四家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幫消費者維權打假,替企業打假。從單人作戰到組團刷副本,從實體店到電商,22年過去,他做到了用“維權打假”來成就自己的事業,早已從屌絲成為年入千萬的商人。

遊走在鋼絲上的人

這是2017年,他打假的第22年。

22年前,22歲的王海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打假的目標絕不是牟利,要“為消費者服務,為人民服務”。

那時,他是上百家媒體的寵兒,應邀成為美國總統克林頓來華訪問的座上賓。後來,他還與張瑞敏、吳敬璉、李寧、王石等人一起被央視定義為改革開放20年的20個代表人物之一,經濟學家吳敬璉在贈送給王海的書上題寫了“市場清道夫”。之後,他開了打假公司,出了本名為《我是刁民》的書。

6da0b4476acbf69e902c6fa23870e49d

▲經濟學家吳敬璉

如今的王海,已不再是單兵作戰的“打假英雄”,很多人愛叫他王老板。他很忙。王海手邊隨時放著兩部手機,此起彼伏地響,各種業務的電話。

“騙子太多了,根本接不過來。”坐在記者對面,他是一個面容憨厚略微有點發胖的中年男人,但對他的雇主來說,王海是他們現在需要拐著彎兒才能請得動的人,盡管他收費不低。

市場流行的一個說法是,王海現在接一個“案子”的起步價是30萬,最多的時候,一個“單子”曾經賺到400萬。

“那些都是有的。”對於自己的盈利,王海並不刻意回避,也沒有更多誇耀的意思。但他承認,這一行很賺錢,而且並不非常困難——當然,他說他有自己的獨門秘訣,這些不能說,不過“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說到這個,他笑得靦腆又坦白。

從1996年成立第一家打假公司到現在,王海已經在北京、天津、南京和深圳開設了四家職業打假公司,主要經營“幫消費者維權打假、知假買假、替企業打假”等三種業務。

6e0e89a1ddcbde2c3b5ed61da4d1cebd

▲王海在展示維權證據(資料圖片)

“業務量最大的還是知假買假,但利潤貢獻最高的是替企業打假。”他說,最多的時候,他的打假團隊有200多人,但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目前已經精簡至30多人。

讓王海特別重視風險控制的是2003年律師黃立榮被毆致死事件。

2003年12月,受雇於某打假公司的律師黃立榮在對紫禁城國醫館監控取證時被對方發現,遭到暴打,10根肋骨骨折、肝臟破裂。

“這本來是找到我們的一個案子,但我們沒接,黃立榮剛好去我們公司應聘,聽到了這個,就自己去聯系對方接了下來。”王海回憶說。

這次事件之後,王海將打假隊伍精簡為30人的團隊,大部分是合作多年的律師。

但依然還是會篩選到一些風險比較高的項目,比如收益高、社會價值好等等,這時,就會不得不面對更複雜的人和事。

“企業造假的事情,追到最後幾乎都是地方保護,難度可想而知,”王海向記者透露,“不過這也沒關系。”

王海說他最多的時候曾經帶過90個保鏢去現場,他不避諱自己在查案過程中的“黑白通吃”,“所以一些打假公司做不了的事情,我們能做得下來。”他說。

“打假匠人、吹哨人、公民檢察官,以賺錢為手段,以打假為目的。”王海在微博中這樣介紹自己。但實質上,他卻是一個遊走在鋼絲上的人——如果技能好,能掌握平衡度,就能平穩到達,若心態不好,則會掉下來,摔得很慘。

這樣的王海,似乎距離20多年前,為了80多元錢一副假冒的SONY耳機據理力爭的憤青王海相去甚遠,也開始淡去了與“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高度關聯的“打假衛士”、“刁民”的英雄色彩。

d19c6ea924fb3798825ecd040dbec552

▲在中國打假史上,王海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

中國打假第一人的互聯網進化

互聯網經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也改變了他的打假生態。

這些年,從實體店到網絡平臺,他隱藏在墨鏡之後,行走在“打假”與“商人”之間的平衡木上,在爭議之中成就著自己的事業。

2014年之前,他只有商超和電商兩支隊伍,隨著微商的發展,他又組建了微商打假隊,所打擊的假冒偽劣涉嫌欺詐的案例,一半來自於互聯網。

0eac14fb3aa1546928c619d7e7005e20

“互聯網購物是一種趨勢。”王海說。從鎖定目標起,他們就做好了每一步的證據保全,包括網頁截屏、購物實時錄像。對於涉嫌價格欺詐的目標,還要階段性記錄商品價格,同時,還要把取證的材料送到公證機構做公證,把購買的物品送到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這個工作的難度其實並不大,”王海說,“有問題的太多了,閉著眼都能找到。”

自從開始在電商平臺上打假以來,他已經有三十多個賬號被列入了黑名單,其中,有些商家直接跟他說,你的ID已經被列入了黑名單,因此不能發貨。

細數王海近年來的打假活動會發現,京東、阿里、耐克、小米、蘋果中國等各自行業的頂尖企業都被打過假。“打大企業,收回成本的可能性更大。”王海說。

2015年8月,王海爆出小米的虛假宣傳。他很生氣地在其微博上放出證據,證明紅米Note2手機對外宣稱使用了夏普/友達1080p屏幕,同時宣傳采用了三星攝像頭。但是實際上,該機使用的是國產天馬屏幕,以及國產歐光菲攝像頭。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消息一出,立刻有消費者在王海的微博上爆出小米其他的產品也存在嚴重質量產品,包括小米盒子以及小米耳機都受到了眾多投訴。

9f6a8f14b807048a54df2a17c767bef1

▲王海當時舉報紅米的微博截圖

2016年雙十一的前一天晚上,促銷的鼓聲愈來愈密,直到8點多,王海的兩個手機還在輪流響起,他給下屬布置了100萬元的搶購任務,一天了,才花出去一萬多。

和摩拳擦掌等著12點“一鍵下單購物車”的普通消費者不一樣,他可不在乎打折,只想把這項100萬的購物“專款”都花掉,按照《食品安全法》對於食品安全的規定——“食品銷售者即經銷商,銷售了‘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才承擔賠償損失,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

據王海介紹,為了“備戰”雙十一,他們在北京、天津、西安三個城市的十幾個收貨點,分批購買了大約價值60萬的白酒。這個雙十一,他預計索賠1000萬,目標鎖定肉類、保健品和服裝等。

王海每一次打假都會在行業內掀起軒然大波。

97fb3d6c8a75e457a5d481d5dfee09e8

是市場清道夫,還是職業流氓?

“逐利”,這是很多商家對王海下的定論。盡管職業打假人已經存在了20多年,但外界對這個群體的爭議一直存在著,有人稱他們為“市場清道夫”,有的卻指責他們為索賠而索賠,是“職業流氓”。

近年來,越來越多像王海這樣的職業打假人出現在公眾視野。他們的出現總是伴著爭議。一位社會學家曾將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打假人比做“不良商業生活孕育出來的寄生蟲”。

與他的說法相對應的是:很多時候合法與違法之間僅有一線之隔,職業打假人就像在打擦邊球,遊走於消費維權與敲詐勒索之間。

2011年,成都職業打假人劉江以舉報電視臺播發虛假廣告為由,敲詐勒索全國300余家電視臺,金額共計242萬元,被重慶市萬州區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7年。在此之前,有“假藥克星”之稱的職業打假人臧家平,被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

“我們是遊走在鋼絲上的人,如果技能好,能掌握平衡度,就能平穩到達,若心態不好,則會掉下來,摔得很慘。”打假22年的王海見證了這個群體的起落浮沈——幾乎每年都有新人加入,也不乏老人離開。

0e1f14821889e7b883a1bd61491dafd7

面對爭議,王海並不避諱自己賺錢的事實。他還透露,他的一個徒弟僅靠打擊虛假廣告就賺了兩三千萬元。不過,他並不認為賺錢是他的目的。

“我買一瓶酒,非得喝掉或者送人才算是消費者嗎?”他並不掩飾對於利用索賠來賺錢的盈利形式,也不在乎外界的評價。“打假這件事情,本身就能實現正義。跟動機無關。”

王海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關於懲罰性賠償的規定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創新。“每個消費者都可能成為‘公民檢察官’,極大增加了經營者的違法風險成本,從而增加了消費者整體的福利。”

“職業打假人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是因為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律師熊超認為,這折射出市場監管之失。相關監管不到位,給了職業打假人鉆法律空子的機會。

2016年8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其中第二條規定,金融消費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營利為目的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不適用本條例。

在很多職業打假人看來,此條條例意味著法律對於職業打假行為的收緊。

寫在最後

中國打假第一人王海顯然是個聰明人,其聰明之處,不僅在於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精準判斷出打假市場的潛力,也不僅在於自覺堅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成為中國特色市場經濟中的打假專家,放開了自己的手腳,贏得了個人事業可持續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雙豐收。

b1a71aa2bcbf996d9646eb92332b7fd6

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有句永恒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們就愈是給人的心靈灌註了時時翻新,有加無已的贊嘆和敬畏 ——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它出自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後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同樣,對於王海而言,要有一個很高的道德要求在心里,否則,只顧利益就容易走偏。

王海 打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95

網貸中介教父和他的上千門徒:年入千萬,卻難逃原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03/166750.shtml

網貸中介教父和他的上千門徒:年入千萬,卻難逃原罪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網貸中介教父和他的上千門徒:年入千萬,卻難逃原罪

他開創了眾多網貸平臺的貸款技術,他教出上千“徒子徒孫”,他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這個結局。

來源 | 一本財經(yibencaijing)

作者 | 歐拉 零和

年僅24歲的方雲,卻被稱為網貸中介“教父”。

他是最早進入網貸行業的中介之一,並開創了眾多網貸平臺的貸款技術。

他最早進行中介培訓,線上、線下教“擼口子”的技術,教出上千“徒子徒孫”。

如今,他的中介大軍散布全國,奪下網貸中介的半壁江山,他們打法兇狠,花招百出,業內將其稱為“方家軍”。

“方家軍”中的精英,年入千萬,創造了一個個暴富傳奇。

一個月前,現金貸行業突然剎車,方雲本以為“方家軍”會退出江湖,卻沒料到,真正的中介狂歡和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01 初涉

踏上中介這條路,說起來也有些“命運”的味道。

大學期間的方雲,講義氣,朋友們來南京找他,“七日遊,吃住玩全包”。

生活費不夠花了,方雲就去做小生意,但零星收入,遠遠不能滿足他的揮霍。

2013年,全國“校園貸”寥寥無幾,只在零星幾個城市出現,其中就包括方雲所在的南京。

19歲的方雲,借了第一筆校園貸,1800元,半年後還2000元。

他發現,身邊很多學生開始借錢,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門好生意。

與其借貸,不如幫助別人借貸賺錢,他成為一位“貸款中介”。

貸款所需資料龐雜,金融機構和用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因此出現了中介大軍。

他們為用戶美化、偽造資料,“讓一個壞用戶,看上去是一個好用戶”,以此幫助他們繞過金融機構的層層風控。

當時的中介,主要集中在銀行、小貸領域,面對“網貸”的崛起,中介群體尚未覺醒。

而方雲是最早進入網貸行業的中介之一——他開始幫一家校園貸獲客。

他最開始的打法,就是撒傳單。

他花20塊錢,打印了200張傳單,招來了5個客戶,借出2000元。

而校園貸平臺給他返了兩個點,賺了40塊。

方雲覺得這事可幹,就把同學元朗、林爽也拉了進來。

此後,這兩個人成為他的徒弟,並各自單飛,在業內獨擋一面,成為“扛把子”人物——這是後話。

但很快,平臺返傭這點小錢,已無法滿足方雲。

他開始向借款用戶收取巨額“手續費”,“一開始是5%,然後10%,狠一點的,收20%、30%”。

他開了這個先河後,網貸中介就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獲客渠道,而變成了暴利職業。

2014年,市場突然爆發,校園貸在全國火熱蔓延。突然之間,方雲代理的平臺從一家發展成五家。

方雲的推廣方式更為野蠻。

他買了一輛車,開往南京各大高校,三個人往柱子、廁所和海報欄貼五種不同的廣告單,“每單留不同的手機號,但打過來都是我們接。”

早期網貸多在PC端辦理,客戶要到辦公室填資料,交服務費。方雲在一棟大樓里租了個辦公室。

每天早上一起來,他和元朗、林爽就坐到電腦前,一直操作到晚上10點。

“每20分鐘做一個客戶,收500、1000。”方雲將這種方式形容為“無腦賺錢”。來錢太快,刺激的快感不亞於吸毒。

三個人每個月至少有20萬的純利潤,且在不斷增長。“人生第一次覺得,錢不就是一串數字嘛。”

生意越做越大,方雲索性休了學,專心創業。

那一年,他21歲,剛上大三。

02 出世

“四處貼單”這個模式,方雲覺得實在是太慢了。

他想拉更多人進場,“場子熱了,行業熱了,大家一起玩”。

方雲一直認為,他是“網貸中介”的鼻祖。

這是因為,他開創了線上和線下的“中介培訓”模式,批量產出了成千上萬的中介,實現了中介的規模化。

方雲有七個微信號,加上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渠道的粉絲,有數萬人。

他通過發朋友圈、YY語音培訓、開線下中介大會等多種方式,線上線下同步招生。

第一次招生,方雲很小心,一人收268元培訓費,兩天招了100人。

第二次,每人收2000元。

此後培訓費一路上漲,2500、3000、3500……直到如今的19800元。

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方雲都在用他詼諧而極具穿透性的演講功底,傳授如何擼口子,如何用“野路子”獲客。

“你怎麽去女廁所貼傳單?你可以帶一只貓,假裝找貓,就能混進女廁所。”他花招百出,不斷“抖機靈”。

2014年到2015年一年多的時間,方雲大大小小培訓幾十場,人數上千人,這其中誕生了諸多中介大佬,包括湖南益陽的黃猛(化名)、三亞阿海等人。

“南京市場飽和了,我就讓他們去武漢、益陽、杭州、江西。”方雲甚至還教大家“如何培訓中介”,數十人的講師團撒向全國。

就此,徒弟又產生了徒子徒孫,在全國裂變繁殖,誕生了成千上萬的“方家軍”。

方雲此舉讓行業如同一座火山,猛烈噴發。

此時他發現,“我們培養了一堆競爭者”。但他無所謂,因為網貸行業的黃金時代來臨,用戶永遠多得做不完。

“做得最大的,買了別墅和車子,年入數千萬。做得半死不活的,一個月也有一兩萬。”

這些人大都出身貧寒,要麽是大學還沒畢業的學生,要麽是初涉社會的小青年。

他們意外踩上快車道,就此開始了一路狂飆的人生。

直到現在,方雲都一直在強調“順勢”的重要性,踩中了時代鼓點,才能夠跳出絕世舞曲。

在眾多的徒弟當中,“三亞阿海”是方雲頗為賞識的,因為他“足夠拼,足夠狠”。

中專畢業的阿海,曾在三亞做房產銷售中介,生意慘淡。看到招生廣告,他問方雲:“學費是2000,但我只有1000,可以學完賺了錢再補上嗎?”

阿海在線學了兩天,然後在三亞的十個專科院校四處貼單。

拿到的提成,刷新了他的三觀——做房地產中介,他每月工資不到2000。而在校園貼單兩天之後,他就賺了2000。

第三天,阿海就刷螞蟻花唄買了機票,去找方雲面授網貸技術。

所謂的面授,其實也不過是他看著方雲的團隊,實際操作放貸。

兩天後,阿海就學成而歸。

此後,他轉戰網貸大省山東,從月入數萬到幾十萬,一路飆漲。

而這樣的傳奇故事,在方家軍中,都不是什麽稀罕事。他們兇猛地攻城略地,獨立山頭,圈下了中介半壁江山。

而方雲,就此走上了“教父”的位置,每到一個新的城市,就有徒弟們蜂擁過來請他吃飯。

毋庸置疑,方雲給了他們一把通往財富捷徑的鑰匙。

03 失控

“方家軍”繼承了方雲的技術,也學會了他的“小聰明”。

但方雲沒有給他們制定“幫規”,為他們確立“底線”——很快,方雲就將發現,這是他最大的失策。

2015年,網貸變得異常火熱,方雲卻發現,一切都開始失控。

有一次,方雲去徒弟的公司,看到申請借款的長隊,從辦公室排到了走廊,到處都是抽著煙、等待借錢的年輕人。

有個女生告訴方雲,她熱愛旅行,已擼過了十幾個平臺。這次,她要借兩萬,去麗江。

方雲隱隱嗅到了失控的危險氣息。

而方雲的徒弟們,已不再滿足網貸中介的收入,他們開始玩更為瘋狂的“超利貸”和“倍條”。

他的第一個徒弟林爽,單飛後開始操作“超利貸”:借款1000元,只到賬700元,一個月後,依然還1000元,周息高達30%。

而第二個徒弟元朗,自己做了一個分期平臺,操作“倍條”,又稱“撕條子”。

這個玩法的利息更為驚人,借款一萬元,只到手7000元,一周後共還12000元,卻要打3萬元的借條。

一旦用戶逾期,中介立刻帶人找上門去,按借條要求的3萬還款。

因為元朗的玩法極為野蠻,“撕條子”撕得很猛,業內都叫他“任意撕”。

而方雲以前的小跟班“馬叔”,此後成為“倍條”中翹楚,玩法極為兇猛。

他善於揣摩人心,一直在思考,什麽時候中介最掙錢?

就是用戶理智全失,對網貸上癮,並失控的時候。

“借貸就像吸毒,如果他們完全被借貸欲望控制,中介就可以從中大把賺錢。”馬叔為了吸引用戶掉入這個陷阱,無所不用其極。

馬叔擅長“撒誘餌”。

這群年輕人講義氣,很好忽悠。馬爺會帶他去酒吧玩,點19800元的酒水套餐,並自己買單。

第二天,馬叔會再去酒吧——這次則讓年輕人請客。錢不夠怎麽辦?馬叔就會借給他。

而實際上,酒吧和馬叔早已勾結在一起,酒水只需付800元。

而這個年輕人,就如此被拉下水,陷入網貸的旋渦中,只能不停擼新的口子,“以貸養貸”。

就是靠著這些野路子,馬叔一年時間,就迅速崛起為當地有名的中介。

馬叔是“方家軍”的代表。無疑,他們身上都有類似的刻痕。

出身低微,學歷不高,突然從低谷躍至巔峰,他們沒有見過這麽多錢,也沒有想到,獲得錢如此輕易。

站在巔峰之時,他們忘乎所以,變得毫無底線,“有錢就掙,手段不限”。

此後,方雲接到了兩個徒弟被抓的消息。

徒弟給用戶7000本金,開了3萬的借條,逾期後,對方靠擼網貸還了3萬。

結果借條沒有撕掉,他們又找用戶要3萬,用戶受不了,報警了。

“方家軍”玩得“太野”,一些已經玩脫了。

一切都滑向了失控深淵。

04 分化

方家軍就此出現了分化。

一邊繼續沈淪,一邊洗腳上岸。

2016年下半年,小額現金貸市場開始爆發,那些被線下“超利貸”、“倍條”吸引的用戶,也都轉戰到線上。

而除了這些老用戶,一大批新用戶覺醒,也加入借貸浪潮中。

而中介大軍,幾乎都轉戰線上,“地下高利貸幾乎沒有生意了”。

一個月前,現金貸監管落地,為行業踩下急剎車。

方雲本以為中介大軍會暫時收斂、退潮,卻沒料到,這是新的狂歡的開始。

行業剎車,但借款用戶難以剎車,他們已被激活的借貸需求,已形成強大慣性。

這群底層借貸人群,開始重回地下。

“超利貸和倍條的生意,開始變得爆火。”方雲發現,他的徒子徒孫正在頻繁發“超利貸”和“倍條”的廣告,準備進行一輪瘋狂收割。

而只要借貸需求存在,中介就不會消亡。

底層的信貸被徹底激活,對於他們來說,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地下的野蠻借貸市場榮耀歸來,此後的瘋狂,方雲已很難預測。

繼續“深耕行業”的方家軍,正在積極迎接他們的狂潮。而另一邊,一些中介卻選擇上岸,開始新的人生。

馬叔遇見了一個18歲的年輕人,穿著黑色皮夾克,打耳釘,發型很潮,他說自己的父母開工廠,家里有車有房。

馬叔就借了1.2萬給他,卻打了6萬的欠條,約定還2萬,但一星期不到就逾期了。

馬叔催收,往他“有車有房”的家里打電話。

一天後,他的母親來了,只有一條腿,還拄著拐杖。

母親扔了拐杖,跪在馬叔面前求他:“他爸去世得早,我在工廠食堂打工,老板你行行好。”

這一幕刺傷了馬叔,以前他看到的,是一個個不思上進的年輕人,他們透支自己的青春,爛泥巴扶不上墻。

他可以讓自己麻木,安慰自己“這些人該”。

但這次,他看到年輕人背後家庭的脆弱與無辜,他找不到理由為自己的麻木不仁開脫。

馬叔從此金盤洗手,“改做比較有良心的事情”。

方雲去西藏旅行,手機彈出來新聞:一位用戶因過度負債跳樓自殺。

他頭皮發麻,腳底發虛,拉薩的冷風讓他幾乎睜不開眼睛。

而此時,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依舊熱鬧非凡,徒子徒孫們,還在曬紙醉金迷的生活和網貸的狂歡。

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潘多拉的魔盒,是方雲親手打開的。

回來後,方雲將自己所有的錢,拿出來準備“幫人上岸”。

他開了一個“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招了一百多人,去幫助深陷網貸者逃離深淵。

方雲先教他們減輕債務。

“用番茄醬塗在手腕上,拍照片偽裝自殺,發給債主”,一般,債主會妥協,免去高息。

然後,他再帶著他們掙錢,慢慢還清債務。比如,去做淘寶推廣、發傳單等。

而馬叔開始用業內最低的利息,給他們放款,幫助他們走出債務危機。

馬叔將每一筆,都記在自己“積德行善賬本”上。

“如果善惡存在臨界點,通過不斷的積累,我就可以重新回到善的一邊。”馬叔說。

但很快,方雲就覺得這個生意再難做下去。

“幫人家借貸,貸下來,他們就心存感激;但教人家賺錢,活累錢少,他們就罵我傻逼,罵我騙子。”方雲發現,這幫人太難調教。

“明明稍微努力就可以賺錢,就可以從黑洞走出來,可他們總是想不勞而獲。”方雲也終於明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而馬叔也會從這群深陷網貸者中,挑選一些“渡”人。而挑選的標準就是“聰明、有誌氣、不懶”。

而他發現,其中最難達到的條件,居然是“不懶”。

三個月下來,方雲的新公司倒閉,“虧了70多萬”。

這大概是最諷刺的結局,拉人下水容易,但渡人上岸難。

方雲已難回頭是岸了。

他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這個結局……

方雲 網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