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靠獨門「棺材店投資法」 小學老師賺飽退休金 做足功課靜待冷門股大翻身

2011-3-14  TCW




積極研究投資三十多年的退休教師 詹老師,在一次大賠後痛下苦功,領悟在低價時布局冷門股的「棺材店投資法」;他先後投資統一實、榮剛等標的,賺得八位數字的退休金。

撰 文‧周岐原

年過七十、頭髮花白的詹老師,仍維持每天研究財經資訊的習慣。見面的時候,他的身邊堆滿數十本雜誌,厚重的報紙也散布客廳各處。 詹老師笑說:「是有點亂,但隨手抽一本就能讀啦!」不難發現,詹老師對資訊有強烈的渴望。

「我最有興趣的就是資訊,每次和朋友出國觀光,大 家都買紀念品,只有我『採購』報紙。」而除了新聞資訊以外,詹老師也擅長從生活周遭所見挖掘投資機會,例如有一次,他赴中國觀光,飛機在重慶落地後,發現 機場使用的行李推車,上面的廣告全由正新輪胎包辦。光憑這一點,就能看出台商經營的品牌陸續進入收割階段,未來有機會取得更大的成果。

想賺 錢要「多算」,了解自己能耐和變數即使已經退休,詹老師目前每天仍要讀六份報紙、每周讀六本雜誌。而且在閱讀資料時,他還將全球的社會現象、經濟動態等, 列為輔助投資的觀察重點。高齡七十的老人,為何如此勤奮研究投資?詹老師回答得簡潔:「投資股票和臨陣用兵一樣,是『多算勝,少算不勝』。想賺錢只有『多 算』,先了解自己的能耐和資金規模,再算清楚可能的變數、威脅,然後把握退場時機。掌握這些因素,才能掌握勝利。」退休在家的詹老師,現年七十一歲,從他 投入股市至今,個人的投資史接近四十年。為了貫徹他口中的「多算」,詹老師不僅在家下苦功,也曾特地到投資達人朱威築(詳見︽今周刊︾六七六期報導)家中 請教,讓朱威築佩服不已。朱威築談到詹老師時忍不住說:「他做股票研究之深入,實在是我比不上的!」重要的是,無論投資結果成功或失敗,詹老師都會反覆檢 討,力求改進。

詹老師回憶,最初嘗試投資股票,只是為了多一條增加收入的途徑。不過當時,彰化鄰近鄉鎮連一家證券行也沒有,他只能坐車到台 中市開戶;在一九七○年代初期,上市公司只有數十家,散戶能接觸的資料更是缺乏,在這種「民智未開」的氣氛中摸索,詹老師曾經付出不少「學費」。

例 如剛開始,詹老師聽朋友講完「買股票應低買高賣」的道理,心中興奮不已,於是趁聯合耐隆(代號一四○四,後來併入華隆紡織)股價回檔,一路向下低接,打算 複製這個賺錢法則,不料因此大虧一筆。「它正在跌嘛!攤平就是不對」,詹老師說,「很久之後我才領悟,原來攤平不等於逢低買進,更不是心目中的價值投資, 而是一種極危險的舉動。」一路攤平大賠,痛下苦功鑽研股市資訊受到這一次經驗的刺激,詹老師開始痛下苦功,在日常教課的時間外,抽空不斷鑽研股市資訊;大 量地研究財經書報雜誌,就是此時開始的習慣。詹老師檢討自己在聯合耐隆的失敗,發現錯估股價趨勢,是這一次投資最致命的敗筆;然而股價並不能事先預測,所 以詹老師改變躁進態度,耐心等到絕對低價時再進場。

如何衡量股價的「絕對低價」?詹老師說:「就是股價淨值比在一倍上下的股票。」他分析, 每股淨值可視為公司實際的價值,當股價遠高於實際價值,投機風險就逐漸掩蓋投資的獲利空間。例如當年華夏塑膠創辦人趙廷箴,就是見到公司股價高出每股淨值 數倍,才決定將手上持股賣出。

相對地,當市面上多數股票股價淨值比都達到三、四倍時,固然代表行情交易非常熱絡,但也意味著資金買賣個股的 交易「價格」,其實已經遠高於企業實際的「價值」。詹老師提醒,這通常就是股市行情過熱的階段,投資人應該避免入市。而從股價離淨值不遠的股票中尋寶,則 是小散戶為自己架構投資「安全邊際」的最好方法。

徹底研究散戶的優劣勢後,詹老師終於找到自己的「棺材店選股法」,靠著這套邏輯,詹老師多 次投資股價接近淨值的個股,雖然不常出現飆漲,但靠著這套方法,他也安全躲過後來台股三次萬點崩盤,還將多年累積的資產翻了好幾番,達到數千萬元。

「棺 材店要低調,新年不能放鞭炮,生意很難做。但老闆也不用灰心,因為每個人一輩子總會上門一次」。詹老師說,散戶的資金、訊息來源有限,完全不能與大戶抗 衡,這種弱勢很難改變。就好像開棺材店的老闆,各行各業的商機,都和棺材店無關,「散戶與棺材店老闆差不多,要放棄多數商機,在乏人問津的標的裡找機 會。」詹老師說,這種棺材店投資法,特別需要耐心和毅力,不僅得一再拒絕誘惑,還要沉得住氣,確實很難培養。不過自從採用這套邏輯,詹老師完全不理會高價 股和媒體報導的熱門股,一樣從股市賺進更多退休金。

低價買進富爸爸冷門股,獲利數倍出場詹老師提醒,雖然分析電子股的研究資源多,又是市場 的主流族群,但是電子股的營收、獲利,卻存在太多散戶難以掌握的變數。因此,他盡量避免投資電子股,專心研究其餘的傳產族群。

像是他曾研究 生產馬口鐵底片的統一實,發現它屬於統一集團旗下,既沒有倒閉疑慮,股價又一度跌到遠低於淨值的八元。做足功課,確認當時股價落底的詹老師,便在七元多時 大筆買進,然後在股價反彈至二十元時賣出。

這一次成功的翻身,讓詹老師意外發現,許多大型集團都擁有數家上市、櫃公司,當中經常有一檔較受 市場冷落的個股。由於這類企業透明度較高,又有「富爸爸」支持,不易發生倒閉風險,因此只要股價在低點,布局這種股票的獲利機會相對較大。

謹 記這條心法的詹老師,後來在二○○六年初,又相中長榮集團旗下的榮剛。當時市場傳出榮剛產品即將通過波音公司認證的消息,股價隨之上漲。

因 為榮剛專攻特殊鋼領域,和其他業者截然不同;加上榮剛的業績不同往年,開始出現明顯起色,這則消息讓詹老師十分注意。

為了解得到波音認證的 難度,詹老師四處找鋼鐵界人士打聽,終於確定這項認證的製程門檻,大約可讓榮剛領先同業三至五年。於是詹老師在二十多元大手筆布局,而且一路緊抱到六十多 元才全部賣出,這次出手,成為他歷來投資的傑出之作。

當台股來到八千多點,股價接近淨值的個股也越來越少。這種低價操作法是否還有發揮的空 間?「這種股票還是有幾百檔,機會仍在其中!」詹老師肯定地說,這些個股由於價位相對偏低,只要業績稍有起色,在台股持續翻揚時,還是有不小的表現空間。 投資人與其關心台股何時飛越萬點,不如認真從中尋找標的,將更有機會得到高報酬。

而在他目前的持股組合中,曾賺進大筆獲利的榮剛、業績持續 改善的和桐都是主要持股,這兩檔標的共同之處是業績上揚,穩定配股配息,這種正要出現轉機的公司,正是詹老師的首選。

詹老師

出 生:1939年

現職:退休人士

學歷:台中師範學院畢業

詹老師的投 資態度:

1. 大量閱讀財經報紙雜誌,並將全球的社會現象及經濟動態列為輔助投資的重點。

2. 只要長期耐心等待,散戶也能等到股市回檔、績優股重挫的絕佳買點。

3. 出手投資前必再三確認潛在風險,不是長期底部價位則不買。

詹 老師的投資心法

1. 挑集團冷門股:

集團股中常有一支最被冷落的股票,由於有集團支持不容易倒閉,可在接近淨 值時布局。

2. 挑絕對低價股:

當公司股價低於淨值,過去又能穩定配發股利,就是最佳的標的。

3. 不碰高價股:

百元股的股價常高於淨值數倍,無法以股價淨值比衡量價值,因此不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2

華為「注血」互聯網:「小學生」的方法論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01/228987.html

兩年前,當華為以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商的身份,跳進手機的舞池,與蘋果、三星、HTC等手機廠商較量身段時,外界不乏疑慮。

如今,手機之戰正酣,華為又吹響了另一場角鬥的衝鋒號。今年上半年,原隸屬於華為軟件公司的互聯網業務部,升級成為大華為的二級部門,與終端公司、海思消費者芯片等一起整合成華為三大業務集團之一的消費者BG。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CEO余承東通過微博透露,從今年7月開始,華為的天天聊、天天瀏覽器、天天電話、天天秀等天天系列互聯網產品,將隨華為手機新系統界面Emotion UI一起陸續呈現給消費者。這將是華為互聯網產品的首次集體亮相。

「華為在互聯網領域還是小學生。」對於華為的互聯網業務,余承東在一次移動互聯網論壇中如此自謙地表示。此前在微博上,余承東對華為的手機業務從來都是當仁不讓。

外界關心「小學生」能否長大成才,也擔憂其B2B思維會否對華為更加跨界的互聯網業務形成掣肘?

而讓華為互聯網業務問號揮之不去的是華為互聯網業務總裁朱波的離職。今年5月,一手組建起華為互聯網團隊的朱波,結束了4年華為職業生涯,投身風投行業,剛剛在廣州創辦了創業孵化機構——創新谷。

「這是外界的誤讀,華為的互聯網方向不受影響。」華為互聯網業務骨幹之一、天天聊產品總監尹欣如此回應本報記者,「對於華為人來說,吹了衝鋒號,就要往前衝。」

終端云佈局

對於朱波的離職,一位華為內部人士用「感恩和遺憾」來形容:遺憾在於,華為互聯網少了一份力量;感恩在於,朱波在華為的四年,為其互聯網業務帶來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其實,華為很早就開始了對互聯網的研究,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為運營商提供服務和諮詢,就像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也是始於為運營商定製。

2008年,有多次通信和移動互聯網創業經歷的朱波加盟華為,開始逐步規劃開發面向個人消費者的互聯網產品。在此過程中,華為成立了互聯網業務部,歸屬華為軟件公司,但一直保持很大的獨立性運作。今年上半年,華為互聯網業務部併入新成立的消費者BG,並改名為終端云業務部。

按照華為內部的規劃,終端云業務部的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增強華為手機終端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二是延長華為終端在用戶手中的使用週期。

截至目前,這個部門的員工數已經超過1000人,儘管這在總員工超過14萬人的華為內部,並不算多,但已相當於一個中等互聯網企業的規模。朱波離職後,華為終端云業務部負責人由原華為軟件副總裁黃冀接任。

從業務佈局來看,華為終端云業務部主要分成兩大塊:一是精品應用;二是云平台。

精品應用涵括了主要移動互聯網應用,包括華為網盤(云存儲)、天天瀏覽器、天天聊(類似於蘋果iMessage)、天天電話(類似於蘋果Facetime)、天天記事(類似於Evernote)、天天秀等。這部分的人員規模在200-300人,比如天天聊目前的團隊就在60人左右。

用人更多的則是云平台,人員規模在800人左右,包括智匯云開放平台(類似於蘋果App Stroe),以及與之相關的廣告、支付、Push、華為ID等公共平台服務。華為希望借助這個平台與產業鏈進行廣泛的合作。

「目前,華為在互聯網上還處於摸索階段,投入方向比較多,由於是戰略性業務,在資源上會比較有保障。」一位華為內部人士說。

避開企鵝

華為在系統設備業務上經過了十多年的摸爬滾打,才有了今天全球前二的地位。至於互聯網業務,用華為天天聊產品總監尹欣的話來說,「至少目前還是處於跟隨的狀態」。

以天天聊為例,其原型就是國外的Kik類應用。2010年11月,一款名為「Kik Messenger」的即時通訊軟件在蘋果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上線,儘管不能發送照片或附件,卻在上線15日內獲得了超過100萬用戶,迅速在歐美市場躥紅。

尹欣向記者透露,華為在那時候就開始考慮如何跟進的問題,「儘管是跟隨,也不能沒有自己的想法」。

他認為,與互聯網企業通行的試錯模式相比,華為長期服務電信運營商帶來的基因就是,「規劃好,再實施」。

擺在華為面前的樣本有兩個:米聊和微信。「當時我們的判斷是,米聊很難成功。」尹欣說,這兩者都是在移動互聯網上對社交關係的重構,但從零開始的米聊沒辦法與擁有數以QQ用戶規模的騰訊競爭,「QQ好友很容易導過來」。

這種情況下,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只能取決於體量龐大的企鵝帝國的反應速度。但結果是,騰訊反應迅速,而且比業界預期的還要快。今年4月,騰訊微信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了一個億。

「要避免與騰訊競爭。」尹欣對記者表示,出於差異化和自身資源的考慮,華為天天聊採取的是與傳統手機短信相融合的模式,「借助手機通訊錄聯繫人,只要有對方的手機號,就可以給其發即時消息,形式包括文字、語音、圖片以及視頻等」。

與微信、米聊等只能通過IP形式發送網絡消息不同,天天聊在此基礎上疊加了短信功能,如果對方不是天天聊用戶或者不能手機上網,消息將會通過普通短信的方式發出。當然,作為一款社交工具,天天聊還設計了圈子功能。

目前,天天聊的用戶過百萬。尹欣透露,其短期目標是,到今年年底實現用戶超千萬。除了安智市場、應用匯等公開Android應用商店推廣外,華為自身智能手機的內置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根據華為財報,2011年,其智能手機銷量約2000萬部。

在面向海外市場的一些華為智能手機中,天天聊會取代其中的短信模塊,也不排除會與運營商套餐捆綁的形式進行收費。

「短信在一些海外市場並沒有中國這麼普及性的應用,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值並不高,也不是主營業務。」用天天聊來替代短信模塊,有助於提高運營商的ARPU值。

同時,在運營商日益擔心管道化的當下,這樣的合作也有助於其抵禦來自Kik類應用的蠶食,延長短信這一應用的生命週期。

尹欣坦承,天天聊在中國市場超越微信的難度相當大,但從全球市場來看,由於華為智能手機的全球性運營,擁有微信難以企及的渠道優勢。

互聯網基因追問

「所謂的互聯網基因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不可踰越的障礙。」對於外界關於華為能不能做好互聯網的疑問,尹欣如此回應。

有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互聯網企業有很多優勢,比如與消費者用戶的聯繫更加緊密,有股票、期權等一系列激勵機制。與之相比,華為長期從事系統設備業務,可能離消費者用戶遠一些,激勵機制也還限於華為母體的範圍之內。

但尹欣強調,這些都是可以學習的,「只要決策層下決心,學起來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在這個前提之下,就是人和錢的問題。他認為,這些對華為都不是問題。

一位華為人士反問道:「你看騰訊,有多少人是華為去的,包括中高層?」一個可資參考的事實是,在今年5月騰訊組織架構調整後建立的六大事業群中,出任騰訊集團首席運營官並兼任互動娛樂事業群總裁的任宇昕,其在加盟騰訊前就在華為任職。出任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總裁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的劉成敏,也在加入騰訊之前任職於華為國內營銷部。「華為人的素質擺在那裡,關鍵是倒空杯的心態。」該人士說。

據尹欣介紹,華為終端云業務部的員工來源比較多元化,有老華為人,有從其他互聯網公司加盟的,也會著力補充「一張白紙,有著原始感覺」的應屆畢業生。

「華為不會燒錢,但會不吝投入。」尹欣說,對於重點戰略性業務,華為一貫是堅持長期持續投入,「比如過去在WCDMA領域,也是堅持了八九年,才開始有規模效益」。

對於當前移動互聯網盈利模式受限的問題,尹欣認為,這主要還是規模不足,包括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量還不成規模,電信運營商的帶寬成本和資費限制,以及適合移動互聯網的大屏、高性能智能手機還在普及之中,而「未來這些問題解決之後,盈利模式會水到渠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1

東博老股民——只有小學文憑的草根投資者 王星Vincent

http://xueqiu.com/4883834810/21974707
#雪球投資人訪談系列#  @東博老股民 大哥也許是國內最勵志的個人投資者了:一個中學沒畢業,連拼音都看不懂,15歲開始學木匠,20歲就成為「包工頭」的農民老大哥,最後竟然通過自己的勤奮,在股市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還通過博客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個人投資者之一。

老股民大哥92年入市,但是直到97年才開始全職炒股。從入市一開始,他就把「從企業的內在價值作為基礎,尋找被市場低估的品種」作為投資原則。為了實驗價值投資在中國是否適用,老股民大哥在95年設立了一個本金為1萬元的公開實驗賬戶。截止今年上半年,實驗賬戶總市值達到141萬,按17.5年時間來算,年均收益32.69%。

老股民大哥目前重倉銀行股,樂觀的認為銀行股的投資回報未來將創造"歷史性的記錄"。如果一切順利,老股民計劃在本輪行情結束後就徹底退休,真正過隨心所欲的生活。

這兩天,專門通過IM和@東博老股民 聊了聊天,下面是聊天實錄:

問:很多人通過看您文章有很大收穫,能不能具體聊聊您的個人經歷和投資理念?

答:哦,其實啊,也沒什麼可說的。投資這東東,主要還是看個人的性格。也就是說,一個人適合做什麼就適合做什麼,很難通過交流學習來改變。我在博客已經整整6年了,該說的好像差不多了,現在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問:您覺得投資理念這東西其實是學不來的?
答:學投資理念沒問題,但學習以後不一定能夠改變自己的投資模式,投資模式的改變只能依靠自己去摸索,靠學習基本沒用。

問:學習還是能有些改變吧,比如巴菲特從芒格身上不就學到很多麼?而且如果這麼說的話,怎麼感覺學投資有點」宿命論「的意思。
答:這個東東就好比是宗教,願意相信的一下子就可以相信,你讓他相信的過一陣子就會放棄。改變的僅僅是在同一模式下的細微改變,不太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變。我通過6年的博客經歷,得出的確實是你說的「宿命論」的想法。一個人,假如不能盡快的瞭解自己的能力圈在哪裡?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不能揚自己之長避自己之短,我估計結果不會好。還是那麼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問:巴菲特從撿煙蒂到投資好公司的轉變也蠻大的呀,之前格雷沃姆完全是量化分析,但是現在確實定性分析居多?
答:嗯,撿煙蒂到投資好公司的轉變,其實就是學習格雷厄姆與學習費雪的不同,屬於在同一理念下的區別。一個注重價值,一個關注成長。其實,每個人投資理念的確立,也與本人的投資經歷高度相關。格雷厄姆的煙屁股投資策略的形成,是由於他在29年大蕭條期間的失敗導致。所以,他的投資模式,只有在大蕭條的情況下才能構成買進的理由,在正常情況下很難出現可以買入的標的。就算有了,但這樣的公司往往是沒有前途的。

問:對,我看您對金融就很熟悉,和您之前工作經歷有關?
答:不是的,我對金融並不熟悉的,也就是在成為銀行股股東以後開始瞭解。對於我來說,任何行業都是陌生的,就是去瞭解去學習。

問:您是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性格適合投資麼?
答:當然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明白自己適合做投資。我剛剛進入股市的時候也投機,只不過是我在價值的基礎上去投機而已。所以,就有了我的那個實驗賬戶。通過實驗賬戶讓我明白,我不適合做波段做交易。因為我知道人性缺陷,我知道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看企業要看當家人的細節

問:您自己的投資風格有過很大的變化麼?
答:從企業的內在價值作為基礎,尋找被市場低估的品種,這個原則20年來沒什麼改變。我很少去做投機性的買賣,就算有,只不過屬於一種玩,或者是為了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第一次買進的是冰箱壓縮,我不知道現在叫什麼。

問:當時買冰箱壓縮的理由是什麼?
答:買冰箱壓縮是因為價格便宜,其次是已經低於發行價,就覺得這個東東不錯,家用電器那時候比較熱門。$四川長虹(SH600839)$屬於標準的沒人要的股票,所以當時長虹的市場價也非常便宜,但是,我買入的時候沒人要的,就好比現在的銀行股,人見人棄。

問:當時電器那麼火,為什麼長虹沒人要?
答:因為市場上有上海的家用電器公司嘛,還有其他地方的家用電器公司。長虹的盤子最大,又是個處於山溝溝的公司,一般人看不上的。

問:為啥最後就長虹做好了,其他上海的家用電器反倒沒做好?
答:這就是當家人的作用。所以,一個企業的當家人相當重要。比如說鞍鋼,假如老當家人沒退休,那麼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那個新當家人上任的第一年,我就覺得有問題了。

問:哪些細節讓您有這種感覺的?
答:通過跟蹤觀察,通過新聞,通過點點滴滴的信息來判斷。比如說鞍鋼的新當家人上任以後,管理費用的大幅上升。其中的深層次原因是因為新當家人沒那個權威,那麼就只能拿錢來買這個權威,如此,就說明執行力就會產生問題。看一個當家人,更多的就從小事情上看。至於說他們在公開場合的那些豪言壯語是無所謂的,都是差不多的。當時,其他的還沒什麼明顯的地方,就是有時候會不能完成計劃,生產成本的無原因上升等等。

最喜歡週期性行業,因為波動大

問:之前您有一個關於公司內在價值的公式,是「10*每股利潤*(1+第一年增長率)*(1+第二年增長率)*(1+第三年增長率)*(1+綜合性係數)=內在價值」。這裡面的關鍵是增長率/綜合係數,但這兩個主觀因素很大呀?現在還用這個公式麼?
答:還用的。是的,這兩個係數都是比較主觀的。所以說,正確判斷行業的未來就很重要了。儘可能正確的判斷未來,儘可能的提高毛估估的準確性是我的任務。而且我一般只判斷3年,因為我沒能力判斷更長的時間段。

問:當初是如何設計這個綜合係數的?怎麼不設計的更大一點,或者更小一點?
答:這個綜合性係數的一部分就是為了儘可能的揭示不同行業之間不同的市場估值。為了儘可能的平衡這個不同的市場估值。所以,我就把他設定在0.9-2.5之間。

問:這種平衡估值的值,挺難確定的吧。為什麼不是0.5,或者為什麼不是3.0?
答:是的,很難。所以說,這是個非常主觀的係數,每個人都可以採用自己的理解去設定不同的綜合性係數。最低的設在0.9,是因為不管什麼樣的行業,他都有一個絕對值,或者說絕對收益率,所以就算是個不好的行業,但也不能太多的打折扣,畢竟,實際的內在價值或者說投資回報率在那裡,你不能視而不見的。這是通過不斷的試錯然後定下了的。

問:您會不會看一個企業長期的發展前景,比如對企業10年以後的發展有一個粗略的估計?
答:當然,這個也是需要的。不過,我比較喜歡週期性行業,同時市場也比較短視,所以長期未來的判斷就比較不重視一點。應該說,對於不一樣行業在未來十年八年的大概趨勢也是有必要做到心中有數的,否則也是不行的。所以就有了那個綜合性係數,這個綜合性係數的一部分就是調節長期趨勢的。

問:您個人為什麼比較喜歡週期性的行業?目前的銀行不完全屬於週期性吧?
答:因為週期性行業的波動比較大,市場犯錯誤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容易找到未來獲利能力更多的品種。目前的銀行業,在我看來,這不是週期性行業,但已經絕對低估。

投資也是一種賭

問:您之前說自己的風格是「投資性買進,投機性賣出」。賣出時機是如何選擇的?
答:賣出的時間,第一位的判斷是高估,第二位的判斷是市場會下跌。但是,遺憾的是,07年由於我的貪婪而沒有及時賣出,然後又因為太多的博友跟著我套牢,所以就無可奈何的準備共患難了。假如沒有這個博客的套牢,我還是會賣出的。因為我在07年末的時候,就有過一個判斷,市場一旦打破某個點位就必須賣出的。

問:擇機賣出這種事,事前其實很難判斷吧?
答:是的,很難判斷,但還是有蛛絲馬跡可以判斷的。因為我的操作模式就是在下跌以後賣出,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能夠判斷的。

問:您覺得投資,投機,和賭三者的界限明顯麼?
答:實際上,就本質上來看,投資,投機,和賭三者的界限並不明顯,投資也是一種賭,就是賭自己的眼光,賭自己的判斷能力。所以,就算是投資,同樣的存在失敗的可能性。無非就是提高一點確定性而已。話又反過來說,對於股市,從理論上說,最安全的模式反而是投機交易,而不是研究基本面的投資者。

問:我看您07年在5000點的時候就已經考慮要不要賣了,為什麼當時破了6000點還沒賣?各種指標應該都顯示絕對高估了吧?
答:是的,當時確實高估了,但對於銀行股來說,高估並不多。6000點沒賣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貪婪,還有個原因就是沒開始下跌。當時的判斷確實是覺得應該還有空間。假如沒有金融風暴,那麼就不會如此狼狽,應該還是可以繼續上漲一點的。那時候的民生銀行,動態市盈率也只不過是在30倍吧。當時的我覺得,如此高增長的銀行股,不太可能在30倍就不行了。就因為那個美國的金融危機,徹底的打破了人們對銀行股的希望。

問:您博客裡特別強調相對低估,也就是比較價值。 為什麼您對絕對低估這麼不看好?
答:這個絕對低估,或者是相對低估,只不過是個概念,這樣說吧,假如在絕對低估的標的之中,繼續選擇相對更低估的沒什麼不好嘛。再說了,到了牛市,基本上就不會存在絕對低估的品種,只能是相對低估了。

問:那就是說,如果碰到銀行和鋼鐵股,一個6倍PE,一個7倍PE,都低估,但您應該會選6倍的那個?
答:當然,假如我判斷明年的鋼鐵業景氣度會提高,那麼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鋼鐵股,哪怕目前鋼鐵股的市盈率100倍。比如說現在鋼鐵股的市淨率為0.6倍,銀行股的市淨率為1倍,看起來似乎鋼鐵股更低估。但假設銀行股未來三年的淨資產收益率為20%,鋼鐵股的淨資產收益率為零,目前兩者的淨資產都是10元,銀行股市場價10元,鋼鐵股6元。三年後,銀行股的淨資產=10*1.2*1.2*1.2=17.28元,鋼鐵股三年後的淨資產依然是10元。如此,鋼鐵股的市淨率依然是0.6倍,銀行股的市淨率是0.58倍。你看看,哪個更有投資價值呢?

終生擁有模式不適合中國股市

問:您說中國沒有上市公司值得長期投資,那種一旦買進,終生擁有的模式不適合我國市場。我看您舉了湖北興化、中國嘉陵、鄭州百文的例子。但也有人統計如果從90年代持有萬科或者招行,回報率實際上也是很豐厚的呀?
答:嚴格說來,不是沒有上市公司值得長期投資,而是不划算。其中的原因一是因為事前一下子找不到,那些公司的優秀大多數屬於事後才知道。二是長期投資的投資收益不高,也就是平均收益而已,目前的幾家看起來收益不錯的公司,其實只不過是在我國這個大發展時期的特殊性下產生的結果,這並不能代表未來依然有那麼高的收益率。

問:我看您博客裡記錄,您在09年2月的《好險!讓我們記住今天!》裡有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您形容自己「投資戰勝了投機」。您現在回頭怎麼看當時的那次選擇?
答:那天,確實非常危險,差一點我就賣出了,就是屬於那種衝動型的心理反應。現在回頭看,還是覺得自己投資理念戰勝了投機心理。從這個角度來說,作為投資者,心理的穩定性相當重要,也就是人性的貪婪與恐懼無處不在,包括我這個久經沙場的老股民依然難以避免心理波動。所以說,我也是人,難以避免人性之醜陋。

問:您現在手上一共有幾個實驗賬戶?其中哪個最成功?
答:目前來看,最成功的還是主賬戶。我在05年開始,還建立了一個激進投資的賬戶,可以做短線,可以主題投資,但效果並不好。當時的激進賬戶是為了權證而建立的,隨著權證的消失也就名存實亡了。

問:國內A股市場的玩法這麼多年其實有很多變化,從莊家時代,到大股東時代,機構時代等等。您的投資方法這麼多年有變化麼?您能不能總結下自己投資風格是怎麼一步步形成的?
答:應該說國內市場的投機手法不斷變化,但還沒有真正的有過一次是屬於投資性質的,也許07年的上漲比較符合投資範疇,但只不過是屬於泡沫的形成過程而已。至於我自己,基本上沒什麼變化,就是有時候玩玩短線交易而已,投資的本質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我一開始進入市場,就是以投資為主題。

問:您怎麼看基本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有一種觀點認為,基本面分析所得出的結果要麼不夠準確,要麼其揭示的信息早已充分反映在股價裡了。
答:我個人認為,基本分析是有效的,所謂的無效,只不過是市場沒符合個人的預期而已,或者說由於自身能力限制導致基本分析成為無用功。

問:您之前說花了整整二年的時間學習技術分析,又花了三年的時間去忘記。為什麼忘記會那麼難?您是用什麼方法忘記技術分析的?
答:是的啊,忘記技術分析非常難。其實,就因為醜陋的人性嘛,貪婪與恐懼。方法就是強迫自己不採用技術分析去操作。

問:投機性賣出的時候也不用技術分析操作?
答:不用技術分析。現在的我,假如想思考買進賣出的時機,更多就是憑感覺。憑看那個K線圖以後的感覺來操作。一般來說,在平常我不看的。

問:價值投資者比較傻的地方就是,很多時候知道自己持有的股票要下跌,但就是不賣。您怎麼看這種心情?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答:似乎沒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做操作的根本性原因就是為了克服自己的習慣思維或者說思維慣性。因為我知道,當一個人習慣了買進賣出賺錢的時候,因為賺錢效應,以後就很難改變,以後會越來越依賴短線操作而失去價值投資的初衷。

問:為什麼給自己設定每年賺取5%籌碼?您怎麼看籌碼?為什麼那麼看重高轉送?
答:通過換股獲得更多籌碼與通過送配股獲得更多籌碼不是一回事,我不看好送配股增加股票數量的。

問:之前看過您對封閉式基金和ETF有正面評價,為什麼封閉基金業看好?
答:因為那時候瘋狂的折價率。事實上,假如我當時選擇高折價率的封閉式基金,那麼其收益率會高於我現在的。

各種八卦!!

問:您真的只有小學文化程度,而且連拼音也看不懂?
答:是的,我經常不去中學上課,有名無實,也沒畢業證。我也不懂拼音,雖然我打字是採用拼音,但我不懂拼音的。當然,在中學的時候,考試還是去的,雖然我平常不去上學,但考試成績還是會名列前茅的。所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中學畢業考試還是去了的,但沒去拿畢業證書,因為覺得用不著嘛。

問:能不能講講您的個人經歷?
答:哈哈,個人經歷相當簡單,沒什麼複雜的,我是農民出身,為了生活而不能上學。15歲開始學木匠,17歲就出人頭地帶徒弟。20歲就開始成為目前來說的包工頭,不過那時候的包工頭是不賺錢的包工頭,就是大家平分賺的錢,無非就是我自己少一點幹活而已。然後開了個木器廠,沒什麼賺錢,就是過日子而已。

在我的人生中,曾經有過兩個轉折點,一個是從政與創業的轉折點,當時讓我去做管理工業的副鎮長,現在大概屬於正科級吧,我選擇了創業。一個是繼續創業還是炒股票,我選擇了炒股票。

問:您什麼時候正式進入股市的?有什麼機緣麼?
答:97年開始正式關閉木器廠五金廠,成為職業炒股票。炒股票是92年開始的。
92年的年初,我從報刊雜誌上看見了股市這個東東,放開漲跌停板以後的快速上漲引起了我的注意。就開始研究股市。到市區收集相關書籍學習研究,通過半年多的學習研究,我覺得自己可以進入了,所以就在92年11月這個相對底部區域正式進入股市。

問:您這麼多年炒股生涯,犯得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答:哦,說起來還是07年沒賣出是最大的錯誤。其他的都是無所謂的。比如說我曾經在當天漲停板買入(好像是北京天龍吧),當天跌停板,明天跌停板賣出,一天時間虧損30%。記憶深刻,但也無所謂。那時候一天虧損個10%屬於家常便飯的事,因為有著透支交易的存在。

問:最成功的一筆投資呢?
答:最快的收益屬於剛剛開始的半年,不超過半年時間,獲利12倍;然後半年時間,又虧損了80%。哈哈,那時候人瘋狂啊。最成功的屬於四川長虹的投資,20倍的收益,沒幾年。未來,我估計最值得稱道的,當屬我現在的銀行股投資,將成為歷史性的記錄。

問:您對現在銀行股的投資這麼有信心呀?我看您好像3000點的時候就入手了?
答:我銀行股應該說是在05年開始買入的,就是在1200點左右的時候。嚴格說是在04年05年開始買入,在上一輪牛市以前。

問:這算不算長期持有?
答:應該不算的吧,因為是我的犯錯誤啊。假如我沒犯錯誤,那麼中間就已經賣出過了。所以,就算是未來獲得投資於銀行股的成功,我也不能說這是我長期投資的成功,犯錯誤的地方依然屬於犯錯誤。最多可以說,就算是在股價瘋狂期間沒及時賣出,但由於企業的高速發展,最終還是獲得了不錯的結果。

問:您曾經轉過一篇文章,是拿蜜蜂,猴子,老虎和鱷魚來比喻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您覺得自己最像什麼動物?
答:哦,我應該屬於鱷魚類型的投資者吧,靜靜的等待,哪怕是經常餓著肚子。

問:您平時是如何搜尋信息,做分析的?分析資料的信息主要從哪來?
答:以前是從報刊雜誌及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上面獲得信息去研究去分析,現在有了網絡就省力多了。

問:在開始分析鋼鐵或銀行這種新行業時,您是怎麼迅速從一個外行變成內行的?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麼?
答:這個可能沒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的吧,就是一個:天道酬勤與熟能生巧罷了,日積月累,厚積薄發,沒有捷徑沒有經驗。

問:再次八卦下,您目前到底有多少資產呀?
答:還是不說了吧,反正沒網上說的那麼多。

問:您現在每天作息時間是怎麼樣的?
答:作息時間一般是在12點左右睡覺,八點鐘以後起床。沒什麼特別的,也許在博客的時間最多,其次是玩遊戲,然後是看新聞,然後是看報表。

問:您都玩什麼遊戲啊?
答:空檔接龍,哈哈,讓你笑話了吧。就屬於調節大腦的過程。

問:您出去旅遊都看什麼書?
答:都是亂七八糟的看書,沒什麼特別的。包括巴菲特的兩本書我都只不過看一點點。

問:您現在年齡多大了?有退休計劃了麼?
答:55歲,準備這一輪行情結束就退休了,不干了。

問:哈哈,退後後打算過什麼樣的生活?
答:哈哈,這個我沒什麼計劃的。反正只要我願意,完全可以隨心所欲的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6

學歷不高的大佬們:「超人」李嘉誠只是小學學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629.html

【編者按】緊張的高考結束了,912萬的學子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通過高考上大學,可以實現夢想改變命運。不過,高考並不是奮鬥的終點,不管成績如何、讀什麼大學,都不是決定個人成敗的關鍵。正如題目所言,列舉那些只有小學程度甚至沒有教育背景的人最後成為大企業家的例子,古今中外,太多了。

那些低學歷者在步入社會時,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不容易得到一份穩定的收益和工作,窮則思變,也不會像那些因為接受更多的教育帶來的理性框框束縛,思考問題更有突破餘地,且容易通過實幹獲得回報。如果說,李嘉誠、霍英東、陳麗華的創業故事離我們太遠了,又錯過了魯冠球、曹德旺、楊國強、宗慶後、何享健、牛根生當年野蠻式增長的時機,那麼魅族黃彰的故事可能就是現實版勵志故事了。

 

霍英东
 

霍英東

霍英東:幹成一番事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佔95%

靠賣雜貨起家,從窮困潦倒到億萬富豪,霍英東是一位叱咤風雲的傳奇人物。他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曾經有人問霍英東:「假如人生滿分是100分,那你給自己打多少分?」霍英東連想都沒想就衝口而出:「不止100分,起碼100多分!」

霍英東解釋說:「為什麼給自己打100多分,是因為幾十年來,我不單只是自己賺錢,還幫別人賺錢。從朝鮮戰爭時的那一批人開始,所有幫過我,或者與我合作過的人,個個都賺錢、發達……」接著,他又提起一些人的名字;末了,他又補充說:「我敢說,我從來沒有負過任何人!但不少與我合作過的人,都有負於我!」

霍英東出生於香港一戶水上人家的小木船上,在家裡排行第四。霍英東的祖籍是廣東番禺,但從祖父一代起就已經全家遷往香港,霍英東出生時,霍家的處境已是相當困難。直到6歲的時候,他還沒有穿過鞋。港灣、風浪、小船、漁火、濤聲……這些幾乎就是他全部的幼年記憶。

7歲那年,霍家遇上浩劫:一場颱風驟然間奪走了兩個哥哥的生命,幾個月後父親又染病身亡。為了不讓剩下的3個孩子重蹈覆轍,霍母帶著他們棄舟登岸,住進了當時的「貧民窟」——整間房子只有20平方米,但住著50多人,破舊不堪。在這裡,霍英東一家人住了五六年。

霍英東的母親是一位頑強、刻苦、勤奮的人,在那多災多難的日子裡,她沒有被生活的重壓折服,而是挺直腰桿,辛苦操勞,把丈夫遺留下來的駁運生意繼續經營下去,日子倒也還能勉強維持下去。

母親雖然自己目不識丁,但希望自己的兒女知書識墨。大約在霍英東6歲那年,便由別人背著去拜師啟蒙。接著在帆船同業義學就讀,那是免費的,他家住在船上,隨處漂泊,上課很不正常,有時放學後連船也不易尋找。到第三班時,轉入敦梅小學。這間小學是要收費的,其中有一個免費班,但僅招收30人。學生要作一篇文章應考,霍英東以第一名被錄取。

後來轉讀皇仁書院,霍英東也是第一個被錄取了。他在校讀書很是勤奮,成績總是排在前幾名。他後來回憶說:「那時我讀書十分專心,總是不甘落後,偶有成績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覺臉紅。」在皇仁書院,霍英東算是接受了比較系統的教育,除了完成學校規定的學業之外,他還廣泛閱讀了不少文學作品,如《金銀島》、《魯濱遜漂流記》等。

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是相當艱辛的,因為皇仁書院學費很高。為了省下一點錢,霍英東常常不坐電車,花半個鐘頭急步上學。放學回去後還要幫媽媽記帳和送發票。他後來回憶說:「這種緊張生活,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頭昏眼花,甚至神經衰弱。不過,這對於我又是一個極好的鍛鍊,使我後來走出社會以後,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繁忙,自己也不怎樣畏懼,倒是能夠從容對付。」

在皇仁書院高中畢業,進入大學預科時,太平洋戰爭爆發了,日本開始進攻香港,霍英東的學業也被迫結束了。和當時許多人一樣,初時靠擺賣家裡的衣服雜物度日。在這段日子裡,霍英東起早貪黑,奔波勞碌,但「那是經營生意的好訓練。」由於他細心精明的經營,雜貨店的生意日漸興隆。

1945年戰爭結束,百廢待興,運輸業急需發展。霍英東和母親都認為這是值得把握的好時機,故毅然把雜貨店賣給了別人,得到的7000元全部重投父輩的駁運舊業。他認為,看準和抓住時機、找到出路是極其重要的。因為當時的香港只剩下一種生意可營運,這就是處理戰後大量物資和沉船。在1945年至1948年間,霍英東在拍賣剩餘物資的數年內,淨賺了22000元。

30歲那年,霍英東已經積蓄了豐厚的財產。此時,他把目光投向了房地產業,決定把自己的資金全部押在地產上,大干一場。結果,在短短一年間,他就賺了超過600萬。在這幾年裡,聰明的霍英東首創了「分期付款」和「賣樓花」,並制訂出大廈的公共契約,這些招數如今已成為全世界地產行業通行的慣常做法。20世紀60年代初期,霍英東的財產已數以千萬港元計,躋身於香港的超級富豪之列。

「最初做地產生意時,霍生一般是去幫襯橫街窄巷的小店舖,花十來二十元叫師傅做一雙皮鞋。但他不喜歡皮鞋的後沿太硬,所以平時總喜歡用腳踩著後沿,把皮鞋當拖鞋穿。在家這樣,在公司亦是這樣,只是出街時才乖乖把腳套進鞋裡。我還記得他那時喜歡買香港製造的伊人牌襯衫,那是很普通的一種襯衫,不是什麼名牌。」一次,談起霍英東50年代的生活,霍氏集團一位老職員這樣說。「至於飲食,他特別偏愛粟米和芋頭,這種飲食習慣至今仍然沒有改變。」

「我出生時貧窮,但是我不可能一輩子都貧窮!」霍英東曾說,一個人要干成一番事業,其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艱苦創業佔95%的因素。以做生意來說,有時候三思而行不無好處。

 

李嘉诚
 

李嘉誠

「超人」李嘉誠:今天要以知識取勝

2013年的華人富豪榜發佈,「超人」李嘉誠繼續蟬聯華人首富,自1999年超越李兆基以來,這已是他在榜首的第15個年頭了,他的白手起家勵志故事激勵一代又一代人,是全球華人公認的驕傲。而他實際上只是小學學歷。

「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大學文憑、白手起家而終成大業的人不計其數,其中的優秀企業家群體更是引人注目。他們通過自己的活動為社會作貢獻,社會也回報他們以崇高榮譽和巨額財富。」李嘉誠曾說。

1938年日軍轟炸潮州,剛剛讀初中的李嘉誠在1939年6月與家人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裡。禍不單行,這時候李嘉誠的父親李云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拚命地溫習功課。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

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了。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我17歲就開始做批發的推銷員,就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除了勤奮,李嘉誠還有著敏銳的經商頭腦,「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覺敏銳才能將商業情報作用發揮到極致,那種感覺遲鈍、閉門自鎖的公司老闆常常會無所作為。」他認為,眼睛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場的才是大商人。

李嘉誠坦誠自己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瞭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對於知識,李嘉誠認為不僅是指課本的內容,還包括社會經驗、文明文化、時代精神等整體要素,才有競爭力,「知識是新時代的資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勞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搶知識,要以知識取勝」。

如今,李嘉誠頭上頂有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劍橋大學等十多所知名大學授予他的榮譽博士學位,均是實至名歸。也許像李嘉誠這樣能力超眾的人,是無法用學歷來衡量的,討論李嘉誠的學歷也就沒意義了。

早年,有媒體質疑李嘉誠兒子李澤楷學歷一事,當事人李澤楷表示,他在斯坦福大學讀書三年,但因為要趕往一家投資銀行工作,沒有畢業就離開了大學。這次也是他發現網頁上的資料錯誤,主動提出更正的。至於公司其它法定文件,則都只是註明他在斯坦福大學讀書,學歷資料並無錯誤。李嘉誠則更是澄清說李澤楷確實沒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取得學位,但他同時也認為兒子並非講大話。李嘉誠說,工作與讀書都好重要,但工作之後再進修,收效更大。

「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60歲之後,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李嘉誠總結自己的成功,在他看來,在逆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定自己能建立一個信譽。

宗慶後

宗慶後:要把過去所有耽誤的時光都追回來

從賣冰棒起家,宗慶後用了26年時間成為胡潤和福布斯財富榜首富的「雙料王」。杭州娃哈哈集團掌門人成功背後,是大器晚成的一段艱辛歲月。

宗慶後的家族曾顯赫一時,待到解放之後,家庭變得異常貧困,父親沒有工作,只靠做小學教師的母親一份微薄的工資度日。1963年,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宗慶後去了舟山一個農場,幾年後輾轉於紹興的一個茶場。再後來,大批知青相繼下鄉,宗慶後可以說是知青中的先遣人員了。

在海灘上挖鹽,曬鹽,挑鹽,在茶場種茶,割稻,燒窯,那時的宗慶後與其他任何一個年輕人一樣,「腦袋裡有過各種各樣的夢想」,「總想出人頭地,總想做點事情」。然而,在被命運之神遺忘的農村,宗慶後一待就是足足15年。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四處找些書來看。

1978年,隨著知青的大批返城,33歲的宗慶後回到杭州,在校辦廠做推銷員,10年裡輾轉於幾家校辦企業,依然鬱鬱不得志。待到他開始創業的時候,已經是一個42歲的沉默的中年男子。

對多數人而言,42歲已是到了被生活磨得心疲力竭、轉而把人生願望寄託到下一代的歲數了。在被命運遺棄了大半生之後,這一次宗慶後緊緊抓住了命運給予的一絲可能。像一個工作狂似的,風裡來雨裡去,騎著三輪車到處送貨,要把過去所有耽誤的時光都追回來。

這是一段異常艱辛的歲月。宗慶後剛剛承包校辦工廠的時候,企業又窮又小,什麼都沒有,中午十來個人蒸飯吃,還受人家的氣。即便如此,有了人生寄託的宗慶後在工作中再沒有感到過失落。大半世的消磨,餘下的只能以夸父追日般的付出,以彌補往日所有的遺憾。

當年宗慶後創業時手上握有借來的14萬元巨資,但他只是簡單地粉刷了一下牆壁,買了幾張辦公桌椅,就開張了。因為捨得吃苦,只要有人需要冰棍,不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酷暑宗慶後都會準時送貨,賺取幾釐錢的利潤。

後來,憑藉自己摸爬滾打建立的銷售網絡,宗慶後籌建了杭州保靈兒童營養食品廠,生產兒童保健品。1991年,娃哈哈集團公司得以組建,主營業務也開始轉向飲料市場。1996年,娃哈哈純淨水誕生,這意味著這家公司開始從兒童產品領域向成人產品領域拓展。如今,娃哈哈已成多元化的商業帝國,保持行業霸主地位已保持超過14年。

坐擁數百億資產,宗慶後表示「真的不太會享受」。他說,自己的生活很簡單,消費比身邊的工作人員都低,一日三餐還基本都在公司食堂吃,每天就是抽點煙、喝杯茶,基本沒有其他花費。此外,宗慶後一直恪守著嚴格的生活作息表,朝六晚十一,堅持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他能一眼看出生產線機器壞在哪裡,能講出娃哈哈水瓶蓋上有18個齒。

苦行僧式生活的宗慶後信仰勤奮,幾乎沒有什麼除工作之外的慾望。早在創業前,宗慶後就曾自學企業管理,並取得浙江工人業餘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大專文憑。但熟悉宗的人都知道,伴隨其整個青年時期的《毛澤東選集》,這是他管理和企業戰略上所奉行的「聖經」。

宗慶後認為:「你去看看中國現在成功的大企業,都是一個強勢的領導,都是大權獨攬,而且是專制的。我認為在中國現階段要搞好企業,你必須專制而且開明。」娃哈哈集團直到現在也不設副總經理,生產、銷售等各個領域的管理則是通過各個部長擔任。業內還盛傳「買一把掃把都要宗慶後簽字」的段子。

對於企業管理,宗慶後曾強調,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很重要,中國的企業要以人為本,要讓員工心裡服你,自覺自願地認真工作。宗慶後給員工制定了持股制度,讓員工們成為企業的真正主人。在娃哈哈的3萬名正式員工中,大約有1.7萬人持有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0%左右。

「我還早呢,還不會退休。」談及接班問題,這位已經年近古稀的「飲料大王」會說未有計劃退休,依然精力充沛。宗慶後坦言:「我感覺自己身體很好,我還沒感覺老,心態比較好吧。」

 

曹德旺
 

曹德旺

曹德旺:做事如同做人,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

「我很像《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那個主人公。」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曾這樣形容自己。他是國內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9歲才上學,到14歲就被迫輟學。

回顧曹德旺的創業歷程,為了謀生,在街頭賣過煙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在歧視者的白眼下艱難謀生,嘗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早年的這些苦難,讓曹德旺過早地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也磨礪了他堅韌的性格。他堅信,靠勤勞的雙手能改變命運,他要讓全家人「把日子過得好一點」。

「我的父親曾經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貨的股東之一。因時局動盪,父母親決定舉家遷回老家——福建福清。離開上海時,父親帶全家坐油輪,財產全部放在另一條運輸船上。等人到家之後,全部家當卻沒有回來,只得到一句答覆,說是那條船沉了!兵荒馬亂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睜睜地看著家中頓時變得一貧如洗。」

在他的記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家裡一天只能吃兩餐,兩餐裡也只是些湯湯水水,難以頂飢耐寒。那時他們就常常覺得餓,做母親的變不出吃的,但卻總是柔聲鼓勵著孩子們:「要抬起頭來微笑,不要說肚子餓,要有骨氣、有志氣!」

「飯可少吃,衣可簡穿,書還是要讀。」受過教育的父母想盡辦法要讓他們讀點書。9歲時他走進了學堂,唸到14歲,因為家境太艱難不得不輟學回家放牛。但是當時,一有空他就愛撿起哥哥的舊課本,邊放牛邊津津有味地讀上幾頁。

1976年,曹德旺開始在福清市高山鎮異形玻璃廠當採購員,他的工作是為這家鄉鎮企業推銷人稱「大陸貨」的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這家年年虧損的鄉鎮小廠,賺到人生第一桶金。1985年,將主業迅速轉向汽車玻璃,徹底改變了中國汽車玻璃市場100%依賴進口的歷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1993年,福耀玻璃登陸國內A股。是中國第一家引入獨立董事的公司。是中國股市唯一一家現金分紅是募集資金高達7倍的上市公司。

2001年——2005年,曹德旺帶領福耀團隊艱苦奮戰,歷時數年,花費一億多元,相繼打贏了加拿大、美國兩個反傾銷案,震驚世界。福耀玻璃也成為中國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並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獲得了有著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華人企業家獲此殊榮,授予歷年來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創新精神的傑出企業家。

「作為企業家,在準備創大業時一定要記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在這二十多年的企業家生涯中,他認為自己的成功,最大的經驗就是做事如同做人,不論做人做事,還是做產品,都要始終「以誠為本」。

作為一名商界領袖的同時,曹德旺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他以不行賄自居,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他亦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50億元,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

魯冠球

魯冠球: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

15歲輟學,做過鍛工,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傑出代表人物,魯冠球創造了一個在細分領域裡的民族品牌——萬向集團。

魯冠球出生在農家,16歲時的理想是當工人。「很簡單的道理,要擺脫貧困。農民真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早上三四點鐘,天濛濛亮就出來種菜,好的賣給城裡人吃,壞的、差的自己吃。晚上,蚊子很多還在外面勞作,就這樣,都富不起來。」

「正好有個機會『大躍進』,城市裡需要工人,我們就去了。一開始14塊錢,還有兩塊衣服費。我幹了3年,工資最高漲到35.5塊,拿了兩個月。」後來就是三年自然災害,「吃樹皮草根,吃的人都浮腫了,虛胖啊!」魯冠球拍打著自己的手臂,「城裡養不活我們了,現在叫下崗,那時候叫精簡。1961年,全國精簡2000萬工人,我是其中一個。不想回農村,怎麼辦?當工人三年有了點手藝,開始在農村修自行車、鋼絲車,一個人開始,就是要擺脫貧困。」

這種尋求脫貧的個人努力,從新中國成立後就沒有間斷過。「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個年代,我們蕭山、紹興照樣也有民營企業存在。」魯冠球說,「那時候都計劃經濟,私人搞機械要用計劃的電就不行。我搞了6年,搬了7個地方。」這段時間最大的苦悶是「不被承認,沒有被評上先進,拚命干也沒有什麼榮譽。」

辦企業40年,魯冠球從未虧損。萬向也成了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第一家進入國務院試點企業集團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鄉鎮企業,第一家產品進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配套生產成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商。

「我們幹啊,真的干!鍛工,切割,調度,把關都是我。後來生病了,筋疲力盡,去醫院看病,自行車都騎不動,廠裡一個員工用自行車載我去。驗血結果出來,醫生以為我在黃疸指數的指標後加了個零。」

如今,68歲的魯冠球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個縮影:擺脫貧窮的強烈衝動、隨處可見的機會、吃苦耐勞的民族秉性,這些共同成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也讓這個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邊緣農村的農民之子一躍而成為隨著改革開放而出現的新中國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的代表,成為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常客。

「人的一生,從生下來一直到生命停止,整個過程都是學習的過程,人生精彩不精彩,關鍵看你怎麼學。人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無知的,人如果不學習就會永遠無知,無知就會做出無恥的事情。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我現在天天講,我有兩個不夠用,一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二是感覺知識不夠用。」對於知識,魯冠球曾說,不管什麼樣的創新,把過去好的用好就是最大、最好的創新,「創新不是憑空創新,離開實際的創新是不行的,一定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創新。」

 

陈丽华
 

陳麗華

陳麗華:誠實、信用第一,真心實意交朋友

坐擁財富340億人民幣,她曾多年蟬聯中國大陸女首富;她投資數億打造了一個中國規模最大的紫檀博物館,填補了國內博物館界的一項空白;她旗下赫赫有名的長安俱樂部吸引了大批富商巨賈,成為私人會所的領跑者;她就是富華國際董事局主席——陳麗華。

被媒體追捧為「內地第一富婆」的陳麗華,幼年生活並不如意。因家境貧寒,讀到高中便輟學,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於她頗具生意頭腦、待人熱誠,生意越做越大,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廠。後來,陳麗華在親戚的幫助下,從北京來到香港,通過社會關係的幫助,從事地產投資。

在香港陳麗華掘到了起家的第一桶金。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她用從事家具生意賺得的錢在比利華購置了12棟別墅,低價買進高價出手,這麼幾回合下來,陳麗華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創業資本。在1988年,在香港成立富華國際集團。

1989年,她選擇回到北京尋覓商機,第一個地產項目就是長安俱樂部。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頂級會所,吸引了大批知名人士和富商巨賈,包括李嘉誠、霍英東、鄭裕彤等著名企業家都是其會員。當然,入會門檻不低,在創始之初的入會費就達9000美金。現如今,在京城,長安俱樂部仍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繼長安俱樂部之後,陳麗華又陸續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豔羨的黃金地段,開展了包括房地產投資在內的多領域的實業投資。經過二十年的經營運作,富華集團在北京已建成使用和在建的地產投資項目達到150萬平方米。

「我不願意做人上人,我也更不願意做人看不起的人,我覺得自立,就是不管幹什麼,只要是正派的,按國法來說可以的,我們就去做,沒有不成功的。酸甜苦辣什麼都吃過,那時候什麼叫苦,什麼叫甜自己去選擇。」

說起往事,陳麗華並不認為是自己的什麼先知先覺,她說做生意要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而自己的經商訣竅,其實很簡單,就是「誠實、信用第一,真心實意地交朋友」。

在投資地產大獲成功後,花甲之年的陳麗華將公司交給兒子趙勇打理,轉身開始「不計成本、無視回報」的投資紫檀。沿著長安街向東,在京通快速路中段的北側,有一大片明清建築群,這就是陳麗華投資兩億興建的中國紫檀博物館,裡面收藏著數千件紫檀藝術品。

「我現在是用地產上賺來的錢料理這個博物館。人們都把財富和高科技相提並論,我倒以為我的這些宮廷工藝的紫檀絲毫不比外國的高科技遜色!」作為一個在頤和園長大的滿族後裔,陳麗華從小就對紫檀有很深的情緣。在她看來,生平最大、最在意的「投資」就是對「活的國寶」這一傳統文化技藝的拯救。

楊國強

楊國強:17歲之前未穿過鞋 一個很喜歡讀書的農民

廣東碧桂園房地產創始人楊國強常常被描寫為最土的中國首富:農民出身,曾放牛種田、做泥水匠及建築包工頭,皮膚黝黑身材偏瘦,17歲之前未穿過鞋,不修邊幅、總穿大一號的西裝,一開會就脫鞋、盤腿,一舉一動和言語之間,仍帶有農民的憨厚和不拘小節。

楊國強做企業也土,從來不進市區,專撿別人看不上的荒地,幾百台吊車同時操作,「像賣白菜一樣賣別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神秘人物。他不接受媒體採訪,也不出席各種熱鬧場合,與內地同行若即若離。直到2007年4月碧桂園香港上市,碧桂園才出現在公眾視線面前。

20來歲左右,楊國強加入鎮政府屬下的北滘建築工程公司,從底層做起,至上世紀90年代初,他已經晉陞為總經理。楊國強首度創業,是在企業改制中與多名同鄉合資將北滘建築工程公司買下,並成為大股東。後來北滘建築更名為廣東騰越建築工程公司,成為碧桂園的附屬公司。

短短十餘年時間,楊國強完成了從「泥水匠」到億萬富翁的完美轉身,並且為女兒打造了一個」中國最年輕的首富」的頭銜。隱身於女兒楊惠妍「最年輕的中國首富」光環之後的楊國強,為人低調,在業內所創造的驚人業績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是中國第一個實踐復合地產開發的地產商。

從碧桂園最初的「學校+地產」模式,到後來的「學校+會所+地產+酒店+度假」。可以說,復合地產成就了楊國強和他「五星級的家」。在這一理念下,他通過開發超大樓盤,以低買低賣的策略快速回籠資金,並實施設計、建設、裝修、物業管理一條龍開發,以降低成本,從而快速積累了巨額財富。

「我雖然沒機會讀大學,但我看書很多的,天文、哲學、歷史、地理……什麼書都看。小時候,我就算身上只有2塊錢,也會和同學到廢品收購站買舊書看。」雖然未上過大學但他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農民,常常說自己不聰明但很努力。

在順德碧桂園旁邊,他建了一所免費的「國華紀念中學」。在校內的一塊石碑上,他寫道:「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石碑落款「創辦者」,依然保持著他一貫的低調作風。

 

牛根生
 

牛根生

牛根生: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曾是國內食品產業裡最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家。他的創業史充滿了傳奇和爭議色彩,他的成功是草根階層衝刺成功的至高典範。

「沒錢,沒背景,沒學歷,照樣能成功!他,從小就被賣掉,少年曆盡辛酸,做新郎也不曾著新裝。寄人籬下,多年小兵熬成副總,卻無端被排擠放逐。他中年失業,嚥下傷楚,東山再起。白手起家,一路坎坷,卻奇蹟般地創造出了中國乳業巨頭。」這是業界對他的一段評論。

1958年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養母撫養14年。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進入乳業工廠,從基層幹起,直至擔任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同時也是伊利創始團隊成員),成為「中國冰淇淋大王」 。1998年,伊利副總裁牛根生突然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

據《中國商界》雜誌的報導,與伊利風雨同舟了16載的牛根生後來來到北京大學,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當老牛坐在教室裡聽課的時候,坐在他旁邊的都是18歲左右的學生,老牛當時已經40歲。

「我當時也不知道是光榮呢還是可恥?到了北大,人家問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夥子坐在一起,看起來不和諧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個文憑,當時辦的是教師進修,我就自封了一個『訪問學者』。」 這個『訪問學者』並不好當,牛根生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開,我的歷史上比這麼難過的事情多得多。當我也是十八九歲的時候,因為義氣啊仗義啊什麼的在社會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關在看守所裡,收審啊,行政拘留啊,3個月,2個月,好在沒有判刑。後來,呼市政法委的領導到蒙牛參觀,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認識,他們當年都培訓和教育過我啊。」牛根生笑著說。

「我在20歲之前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後來自然變好了,所以從面子上我還是過得去的。正好,我沒有上過名牌大學,所以我當時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學的學習生活。利用這段時間,我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聽了很多經濟學家的課,尋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學。大學老師怎麼講課?學習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從伊利開始就跟隨牛根生的一個部下說:「老牛從北大回來之後,無論是看問題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過去成熟了許多。老牛利用這一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潛心思考總結了半年,本來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這一沉澱、昇華,思想上得有多大的進步?」牛根生在北大學習了一個學期,這個學期對老牛來說,不僅僅是學習,更應該是他反思的過程。當他結束學習的時候,蒙牛的草稿或許已經在他的腦中形成了。

當時,從伊利辭職的牛根生還曾想通過人才招聘市場找工作,結果被對方以「你這樣的年齡在我們企業屬於安排下崗的一列」拒絕了。也有一家乳品企業得知牛根生辭職之後,願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請牛根生加盟,結果老牛的「讓我成為股東」這個條件把對方嚇跑了。後來,老牛打算自己做點事情解決生計,開一家海鮮大排檔,房子選好了,模式考慮好了,結果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讓這個計劃難產。牛根生意識到,自己雖然離開了伊利,但伊利那種罩在他頭上的陰影並沒有散去。

1999年,牛根生在「無奶源、無工廠、無市場」的窘境下、在「老東家」伊利的臥榻之側創立了蒙牛。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在蒙牛的刺激下,原本平靜的中國奶業開始走向一個精彩紛呈、話題不斷的產業時代。

牛根生曾對《中國企業家》說,「有一個人對我影響很大,就是我的養母。她曾是國民黨一個幹部的太太,素質很高,我的啟蒙老師就是她。那時候,白天老師教育我們地主有多麼壞,資本家有多麼不好,晚上回到家媽媽告訴我不是那樣的,資本家怎麼樣對待每一分錢、怎麼樣關心工人,工人幹的好能把生意做好。她和老師講的是兩回事兒。那時候,我就想除了馬克思主義,我們還應該多學習凱恩斯主義。 」

在牛根生看來,自己經營企業影響最大的是文化理念,是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就是「樂於分享,追求共贏」,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這個價值觀又體現在兩句話中,一是「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二是「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何享健
 

何享健

何享健:小學畢業 埋頭干企業

何享健,美的創始人,從一開始就演繹著中國老一代企業家的摸打滾爬。1968年,只有小學學歷的他和23位居民集資5000元創辦「塑料生產組」,生產藥用玻璃瓶和塑料蓋,後來又轉產發電機小配件,就在背著這些小玩意走南闖北找市場的過程中,何老闆培養了異常靈敏的市場嗅覺。

1980年開始製造風扇,何享健初涉家電行業。奪目的是,他於1992年毅然推動美的股份制改造,一年後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1997年推動事業部制改造,為集團「二次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9年在全集團範圍內推行員工持股制,促使產權和分配機制改革,使員工和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2001年完成了公司高層經理人股權收購,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有專家評論美的的成功:美的是一家戰略走向比較清晰;經營比較穩健;公司治理比較規範;管理層比較穩定的民營企業;而且這家企業時刻保持著對家電行業發展走向的把握;並由此對企業進行動態的調整和漸進式變革。所有這一切的核心卻在於美的擁有一位為人低調但不失戰略眼光和睿智思維的當家人———何享健。用何享健的話講,叫做「寧可走慢一兩步、也不能走錯半步;寧可少賺一兩個億,也不能亂來;國際化時不冒進、不跟風」。

據悉有一次,中央領導來美的視察,順口問何享健什麼文化程度?何享健老實回答說,小學畢業。中央領導大笑,「老何現在起碼是博士後水平了。」在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家電行業奮戰整整40年的何享健,卻是愈戰愈勇,以其獨到的國際視野和戰略智慧,再度帶領四十不惑的美的向世界500強、向全球白電五強發出強有力的衝刺。

何享健曾說:「我的人生目標很明確,就是把美的做大做強,就是干企業,而干企業就是要贏利、要賺錢。」因此,他能夠始終保持企業家本色,始終務實地追求企業利益,從而能夠抵禦各種誘惑,埋頭干企業。至於他為什麼刻意保持低調,何享健的回答也很實在:「我的普通話說不好,文化水平也不高,既不像柳傳志那樣能侃,也不像任正非那樣會寫,跟媒體接觸容易說錯話,容易被人誤解,給企業帶來危害。所以,我不如不講,少講多干,把企業做大了,讓企業賺錢了,比什麼都強。」

「我最煩的是給我開車門、提包擦鞋的人,最喜歡能創造業績並給我提意見的人。」每天早晨,何享健都先到廠子轉一圈,見到員工或客戶時聊一聊,以便把握一線動態,同時,他每天都要看自己選定的十一種雜誌,獲取知識與信息,敏銳感知外部環境的變化。

去年夏天,正值何享健70高齡時,他一紙昭告天下,將江山交到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和外姓管理團隊手中,自己則參與分權管理和授權經營,成為名符其實的「太上皇」。把江山交託給「外姓人」,甘願退居二線的何享健被解讀為心胸開闊的現代企業制度先河人物。何享健兌現了十年前年的承諾:不做家族企業。

魅族黃彰

黃彰:痴迷電子電器的「瘋子」

如果說,李嘉誠、霍英東的創業故事離我們太遠了,又錯過了宗慶後、牛根生當年野蠻式增長的時機,那麼魅族黃彰的故事可能就是現實版勵志故事了。

在珠海的大街上,你如果碰到黃章,你一定不會把這位身材瘦弱、容貌平凡的他,從人群中分辨出來。的確,黃章太平凡了。有人說今年37歲的黃章,還像一位大學剛剛畢業的學生。其實,黃章哪裡讀過大學,出生於梅州市豐順縣湯西鎮農村的黃章,連高中都沒有讀完。但他卻敢挑戰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他的魅族M8,曾一度受到國內手機迷的追捧,狂熱程度絲毫不亞於對iPhone的痴迷。魅族M9首發當天,更是在北上廣深地區引發了上千的排隊購買的場景。

在珠海人眼裡,黃章是個怪人。要說明黃章的怪狀,業界流傳的一個例子:2009年5月,珠海市政府搞了一個活動,請來全國各路高科技英雄。一時間,活動會場名流匯聚,冠蓋云集。市領導突然發現,會場中沒有魅族的掌門人黃章,於是叫人趕緊去請黃章。沒想到的是,黃章居然不給市領導面子,他不但沒有應邀馬上趕來,反而叫人帶話說:會場的名人已經夠多了,我不算名人,我去也起不了什麼作用,還說自己不太適應這種場面。

他從不按商場的遊戲規則出牌,卻屢戰屢勝,於是他被稱為「瘋子黃章」。黃章,堅持認為產品主要應該靠卓越的技術、超群的功能去贏得消費者的口碑,根本不是靠廣告狂轟爛炸去打開市場。所以,他堅決不同意大做廣告,只願意在魅族網站的BBS上與用戶溝通,聽取反饋,做好產品。

事實上,黃彰從小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技術狂人。在很小的時候,黃彰就喜歡拆東西,尤其喜歡拆電子設備這類特殊機器。一次,他居然拆了村裡的第一台電視機。當時,電視機是村裡的寶貝,黃彰一下成為村裡的「名人」。

由於對電子電器過於痴迷 ,黃章的父親狠下心把他「趕出」家門,讓他自己創業。於是黃章從自家地裡挖了一些「農產品」換來路費,前往大城市打工。在進入電子行業之前, 黃章承認自己幹過收入很低的工作,像碼頭搬運工。最終,黃章沒有在搬運工領域嶄露頭角,而是進入電子行業,從此,他如魚得水。

魅族從一文不名,到成為國內MP3隨身聽領域的第一品牌,黃章只用了3年時間。他經營產品從不做廣告,不注重在媒體上的宣傳,也被看成是違背現代市場經營經典的瘋狂行為。但是,黃章天天都泡在互聯網上,他自己就掌握了互聯網這個當今最厲害的媒體。他把互聯網當成溝通魅族和用戶最重要的橋樑,有了這個橋樑,在他看來,其他媒體的橋樑作用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在魅族公司的網絡論壇上,黃章是最活躍的用戶。用戶名為J.Wong的黃章,喜歡和他的粉絲們交流,也喜歡和網友們打嘴仗。作為一位超級發燒友,他經常為技術問題和網友們徹夜討論,也常常爭論不休。粉絲和網友提出的疑難問題,總能得到他的親自解答:有些經銷商不守規矩,黃章還會忘掉自己已是大公司老闆,像憤青那樣在論壇上勃然大怒。每天,黃章都會在論壇上泡上幾小時,常常在深夜一、兩點鐘還在發貼。他曾下了死命令:在互聯網上,不說話可以,但不去看互聯網絕對不行。

據說,黃章由於不愛交際,在珠海只有兩位朋友。其中的一位朋友這樣向別人預言:如果有朝一日黃章成了中國首富,你們一點也不要大驚小怪。被稱為瘋子的黃章,他的輝煌事業才剛剛開始。

(本文部分內容據百度百科等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58

小學雞的智慧 一田莊偉忠

2013-07-01  NM
 
 

 

日圓跌,日本貨、旅行團再度成為搶手貨,受惠的還有香港各大日式超市百貨。本週一,第四間一田百貨於荃灣廣場正式開幕,場面墟冚,未來三個月,屯門及旺角的一田超市亦會陸續開張。如此「狼死」擴張,市場罕見,更兩次逼走對手AEON(前稱JUSCO),霸佔其地盤。對此,有「橋王」之稱的一田行政總裁莊偉忠反高潮道︰「唔係我想o架!」事實是,一田和所有場地,都由新鴻基地產持有。「阿媽」話開,「阿仔」聽命。不過,「阿仔」亦很爭氣。莊偉忠六年前接手一田後,不但扭虧為盈,生意額更升近四倍,分店亦由一變六。但這位半途出家的「高才生」,卻指份工是有史以來「最輕鬆的」,更招積道︰「我用緊嘅方法,係大家喺小六前都聽過晒嘅道理,做唔做到絕頂高手都係靠呢啲!」

荃灣廣場的一田百貨,於上週五開始試業。自小住在荃灣的記者,從未見過這個位於荃灣西的廣場如此熱鬧。早上九時多,超市開門前,已有長龍在守候。本週一開幕儀式上,日本駐港總領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所長等都俾面出席,行政總裁莊偉忠滿場飛。他其實不諳日語,卻能和日本嘉賓「攬頭攬頸」,老友鬼鬼。超市人頭湧湧,問莊偉忠有否統計開幕人流,他再次語出驚人﹕「人流只係虛榮,香港好多商場老作人流。我哋係全年咁睇,唔會逐個月睇到數定唔到數。」一田所在鋪位,原是對手AEON百貨,現已搬至一街之隔的灣景商場。為抗衡一田開張,近日正聯同大窩口新店推出「開店200祭」優惠日,部分貨品低至七折。對此,莊偉忠亦不放在眼內﹕「除咗一年兩次優惠日,一田從來唔做減價,你唔會喺鋪頭入面見到Sale字眼。鬥平只會摧毀盤生意。」

「做人講禮貌」

莊偉忠強調一田的迅速發展,不是靠「平」,而是靠「關係」。「唔理係日本或香港嘅供應商,都好鍾意同一田合作。」推銷員出身,他最擅長的正是人際關係。「其他行家對待供應商,會有一種『我依家幫緊你』嘅態度,我就着重互利嘅關係,見到佢哋都笑晒o架。細個阿爸都有教,做人最緊要有禮貌,小學生都識。」莊偉忠笑說。為表「誠意」,五年前他上台後,立即取消在業內通行已久的「上架費」。「講互利唔可以得棚牙,無理由人哋都未建立到銷售網,就要先俾嚿錢出嚟。呢個唔係唯一賺錢嘅途徑,佢哋賣到貨我哋先抽佣,一樣有錢賺。」莊偉忠指,由於「風險很低」,供應商都喜歡在一田推售新產品,「燈油火蠟都係我哋出,佢租我哋嘅器材,就實報實銷。」生意以外,還要拿出「真心」。日本三一一地震,是一田發展的其中一個轉捩點。地震後,一田的日本海產﹑肉食銷情暴跌七成,莊偉忠一方面急找其他貨源補位,另一方面是想到日本供應商的苦況。「人哋死人塌樓,生意點都要擺埋一邊先。我出咗一千封親筆簽名嘅信俾所有日本供應商,叫佢哋唔使擔心,我哋唔會中斷合作。」同年七月,災情穩定後,莊偉忠親自帶領香港傳媒團,到日本各地視察,希望恢復香港人對日本食品的信心。「日本人覺得我嗰次係義舉,高規格招待我哋,成個日本都知我哋嚟。嗰次我交到好多日本朋友,仲同熊本縣知事做埋好朋友。依家我喺嗰邊真係打橫行o架!」莊偉忠道。

「識為對方着想」

為人着想,聽來肉麻,但莊偉忠卻說得出﹑做得到,在公在私,都贏到掌聲。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縮減數期,始於○八金融海嘯後時。「嗰年嘅購物優惠日生意好好,埋數時我突然間諗,我哋有數期,供應商唔可以即時受惠,當中可能有人因為金融海嘯而有困難。」於是莊偉忠致電公司的財務部主管,「叫佢計吓公司嘅現金流及提早找數蝕嘅利息等,睇吓可唔可以提早找數俾供應商,佢第一時間答我﹕『咁做唔啱行規喎』。」最後,一田仍提早十日找數予全部供應商。「當中唔少公司規模仲大過我哋,但我唔知邊個有困難,咪一視同仁囉。」○八年只是一次性措施,但年半前,莊偉忠開始正式分批縮短找數予供應商的數期,部分已減至少於四十五日。每一次出信予供應商,都有他的親筆簽名,以示誠意。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好多供應商肯喺購物優惠日時賺少啲,俾個好價我哋,仲會俾最好嘅sales﹑最好嘅貨,以最好嘅運輸嚟支持一田。」莊偉忠興高采烈地說:「有個供應商同我講:『莊生,人哋做推廣,叫到我先應酬吓落一個廣告;但你唔使叫,我都落夠八個!』」

「自發好過強迫」

連番改革中,另一最重要的是提高員工效率。「我一個月淨係開三個會,一個係管理層會議,一個係超市部,另一個係百貨部。」數完,他又搞笑地補充﹕「不過我成日都搵啲藉口唔開會,好像呢排荃灣店開張,好忙,唔開,之後屯門店開幕,多數又唔開。你諗吓自己過去一個月開嘅會,有幾多個係有用嘅?」不喜歡開會,另一原因是讓員工可全情投入工作,他收起笑容道﹕「打工仔個個都想喺工作上有得發揮,想升職,要佢哋做報告﹑做分析,都係浪費時間。最有效率嘅管理方法,就係五個人做十個人嘅嘢,出八個人嘅人工!」對於百貨營運,他自稱「門外漢」,所以給予員工很大的自主權。「佢哋只會係唔夠錢用,人事上有問題,或者聞到


小米估值100億美刀 小學校

http://xueqiu.com/1718058642/24937052
100億美刀,意味著估值已經超過奇虎、網易及聯想這些老牌IT公司的市值。
一、按照手機生產商來說,2013 Q2小米銷量超過蘋果,是國內第七大出貨量的手機廠商,上半年一共售出700多萬台,上市以來截至今年7月的總銷量是1422萬台,預計今年總銷量將達2000萬台。按市銷率來算的話,保守估計也就2.X多。

二、MIUI是目前最適合國人使用的ROM。三星、HTC、LG及MOTO這些機子如果不懂數碼產品,體驗爛的掉渣。小白不敢買不懂刷機不懂root不懂卸載預裝軟件。只有小米手機可以像蘋果這樣,不用怎麼教,小白自己都會玩。MIUI用戶數量用戶數量超過2000萬台,媒體報導今年4月MIUI的單月收入突破1000萬元,目前到了2000萬元。隨著小米手機的銷量進一步上升,消費意願最強的中低端年輕用戶將使得MIUI成為安卓裡粘性最強、價值最高的渠道。並且這個渠道,其他做手機應用分發的廠商很難通過預裝和刷機來滲入。

三、電子商務。小米手機官網——小米手機唯一官方正品銷售,小米2S ¥1699 ,小米2A ¥1499
小米的官網的流量已經和噹噹差不多了。2012年零配件銷售收入為6億元,預計今年將達10億。這個成績已經超過了很多垂直B2C。
查看原圖
四、雷軍系還可以接入一堆產品,豐富MIUI的生態。懶得打字

湖南三名未成年人劫殺小學老師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507

2015年10月20日,湖南邵東,三名少年涉嫌進入廉橋鎮新廉小學搶劫殺害一名女教師,被警方抓獲。邵陽市邵東縣公安局民警帶著一名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來到該縣廉橋鎮新廉小學指認行兇現場。 (CFP/圖)

新華網報道,近日,湖南邵東縣發生一起惡行事件,一名獨自守校的小學女教師,慘遭三名中小學生殺害的消息引發輿論關註。嫌疑人年齡最小者僅11歲,最大13歲。由於三名嫌疑人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目前已被送往工讀學校。

據《新京報》報道,20日上午,邵東縣公安局通報了案情。通報稱,10月18日19時許,該局刑偵大隊接到廉橋鎮群眾劉某報警稱:其母親李某雲(在校教師)在廉橋鎮新廉小學宿舍樓遇害。廉橋鎮有重大作案嫌疑。10月19日,辦案民警分別在邵東縣城和廉橋鎮將在校學生劉某(13歲)、趙某(12歲)、孫某(11歲)3人抓獲。

警方的《情況通報》披露,事發當日上午7時許,三人一同坐車到廉橋鎮一網吧上網。中午12時許,年紀較大的劉某、趙某兩人提出到新廉小學玩耍。因為周末,學校大門鎖著,三人便從學校東側圍墻爬入。三人發現學校只有一名女老師李某雲守校,便商量搶學校老師錢,並將老師打死。

通報稱,因感到肚子饑餓,劉某在教學樓一樓工具室拿木棒將學校小賣部的門撬開,盜走面包、棒棒糖若幹。之後,趙某將女老師引出房間,並持木棒襲擊女老師頭部,三人將女老師打倒在地,女老師爬起來後退到自己住房的廁所內並呼救。

三人便在廁所內繼續對女老師實施毆打,並用毛巾捂住女老師的口鼻,逼問出錢財存放的地方。通報稱,劉某要求趙某、孫某二人將老師捂死,自己便去搜尋財物。幾分鐘後,劉某在臥室找到錢財後,發現女老師李某雲已沒有呼吸。三人將屍體藏在臥室的床底,再將現場的血跡清理後逃離現場。

死者李某雲是該校一名優秀數學老師,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丈夫此前剛因病離世。

3個孩子2人是留守兒童

通報顯示,3少年均來自廉橋鎮長龍村,趙某和孫某同屬一個村民小組。3人中,劉某和趙某目前就讀於廉橋鎮一中,分別為初三和初二,孫某還是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就讀於廉橋鎮二完小。

“3個孩子,2人是留守兒童。”廉橋鎮鎮長曾超稱。另據長龍村村幹部介紹,劉某父母雖然在家務農,但親生母親多年前已離家出走,趙某父母都在服刑,最小的孫某父母都在外面打工。

另據村民介紹,劉某父親身患殘疾,還有支氣管炎,以開三輪摩托為生。劉某現在的母親是他繼母,平日里,劉某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親生母親多年前離家出走,嫌家里窮。”村民稱,母親離家出走加上父親做生意失敗,這讓原本學習很好的劉某發生了很大轉變。

據知情人提供的照片顯示,劉某家住村內一間紅色磚瓦房內,與隔壁鄰居家的三層新房形成對比。劉某家中墻壁上貼有11張獎狀,其中有三張是三好學生,另有一張是優秀少先隊員。

共性:性格內向,沈迷於網絡

前述新華網記者調查了解到,三名未成年嫌疑人都嚴重沈迷於網絡,尤其熱衷於有打殺情節的網絡遊戲。“可以拿刀槍打打殺殺很刺激,打贏了就特別有成就感。”年紀最大的犯罪嫌疑人小星(劉某)說,“特別是被爸爸罵了,更想上網去發泄。”“我一犯錯誤,爸爸從來都不和我講道理,只會一直罵很難聽的話,讓我受不了。”

小星的班主任唐建友稱,小星父親表示劉某有時連續十多天不回家通宵上網。

在三人殺害李某後,拿著搶劫來的錢,他們首先就是到縣城打網遊。“據他們交代,作案後到達縣城大約是下午四點,上網約三個小時後,他們找了一家小賓館休息,吃了飯後又去網吧繼續打到淩晨4點,然後回賓館睡了1個半小時,6點又去網吧,直到被公安抓獲。”邵東縣刑偵大隊副隊長曾魁說。

小書(孫某)的班主任周喜蓉說,小書成績不好,但“性格乖巧,很遵守紀律,從來沒有挨過批評,也從不遲到曠課。”犯案後的第二天早上還回到學校正常上課,他的書包里放著小星分給他的一百元錢,分文未動。

三少年不負刑責 被送往工讀學校

澎湃新聞報道,因3名嫌疑人均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已報送邵陽市工讀學校教育。律師丁金坤解釋說,按照規定,14周歲以下是絕對無刑事責任的年齡時期,而進入工讀學校則是收容教養的一種具體方式。

工讀學校不屬於行政處分或刑罰的範圍,除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與普通學校相同外,工讀學校加強法制教育的內容,針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開展矯治工作。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藝軍表示,考慮到青少年的身體和智力發育水平較低,其克制沖動的能力及認知能力較弱,各國都會制定一個追究刑事責任的年齡下限。

“不過,隨著社會的變遷,物質的豐富,青少年成熟期提前,接受的信息也比以前複雜得多,法律界有降低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提法。”皮藝軍說。


小學生活追懷(六)--救世軍街上的校園

小學生活追懷(六)--救世軍街上的校園


> 

  若跟中學比較,我的小學無疑更值得懷念。

   談談校舍吧。香港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出現一段頗長的「嬰兒潮」。隨著人口激增,教育資源相對緊缺,不少學校被迫超收學生。以我的中學母校為例,小小的一幢校舍,既沒有操場,也沒有禮堂,唯一的活動地方就是有蓋天台。早會時,部份同學甚至要在課室門外的走廊排隊。面對空間狹窄的現實,校方只好規定:除非當天參與學社活動,否則,所有同學必須在放課後立刻離開。這種安排,對於培養學生的歸屬感,自然是相當困難的。

  反觀小學母校,顯然是優勝得多了。首先,它的選址十分理想。一方面,交通便利,距離繁囂的灣仔道鬧巿,步行也只需五至十分鐘。同時,它周圍卻十分寧靜,學校成群。它坐落的那條街道,雖然並不止一間學校,但卻是以它來命名,可謂面子十足。狹長的救世軍街,一端連接著活道,另一端則是摩利臣山救護站,近乎是窮巷死胡同,因而平時甚少車輛來往,真的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其實,即使是活道、愛群道一帶,直到今天,環境還是十分清幽。記得那時候,活道有兩處時租自行車的攤檔。騎著自行車,穿梭於附近的馬路,竟也成為一種文娛消閒活動,年青一輩的街坊,也許有點難以置信吧。(印象中,活道還有一些公寓、純粹租房之類的,但當時大家太單純,根本不知道是甚麼東西來的。)

  母校校舍雖然談不上堂皇宏偉,但亦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整幢的教學樓,寬敝的教室,全校共十八班,分上下午校。有蓋操場是每天早會的地點,籃球場十分標準。停車場位於「大樹下」,使車輛免受曝曬之苦,安排頗為周到。隔著低矮的圍牆,與賽馬會官立小學為鄰。橫門那一側,是另一幢救世軍的建築物。底層是教堂和幼稚園,二樓是圖書館,三、四樓還有一些辦公室之類。不過,總的而言,那幢小樓給人頗為陰森的感覺,同學間流傳著一些鬼故事,又或「黑房」之類的傳聞。

                  
這個角度是從摩利臣山大石那條天橋向下拍攝的。印象中,這條         從賽馬會官立小學看「鬼屋」。
行人天橋十分獨特,通往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但末端是斷開的。        低矮的圍牆,基本上可以「互相監督」。


 
 從前的停車場,中央種著一株很高的楮樹,我們稱為「大樹下」。    當年學校正門兩側所栽種的,並非大榕樹,而是兩株大紅花
 記得某年一群胡蜂到來結巢,有同學被蜂螫傷,校方請來了滅蟲隊。

  母校也是我自然科的「實習」地方。籃球場與小賣部旁邊的一塊大石(其實應該說是一座小山,大概是摩利臣山的部份遺跡),不斷有水滴滲出來。除了植物外,那裏還招來了不少昆蟲。每到秋天,便有很多蜻蜓飛來飛去。記得小時候時常和同學用小樹枝挑弄馬陸(那時我們只知叫它作「百足」,還以為是跟蜈蚣同一樣東西)。馬陸也頗有趣,一受刺激,便會把身體蜷曲起來。此外,母校門前的花槽,當時種了兩株扶桑(大紅花),一株單瓣,另一株是重瓣。小學自然科書本教的內容,甚麼雄蕊、雌蕊之類,下課後立即可以找到實物來觀察(偷採當然是免不了的)。有一段時間,我放學後喜歡在那裏玩耍,爬高走低,好不快活。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對園藝的興趣,最早便是從這裏萌芽的。特別是扶桑,我始終對她有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喜歡與依戀情懷,大概她就是我小學生活的化身吧。

  
男同學有否在這裏租過自行車? 


小學生活追懷(五)一首日本民謠

小學生活追懷(五)一首日本民謠



  香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學學位稀缺,因而師範學院的畢業生,質素極高。他們投身社會,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往往成為優秀老師,情況跟今天實不可同日而語。我小學時的音樂科老師(亦是中文、社會科老師兼班主任)梁湛文先生(後排左四),即是其中一例。

   以下是梁Sir當年曾在課堂上教過我們唱的一首日本民歌,歌名已經忘記,只記得油印歌集上是寫著「秋潭填詞」的。有一次梁Sir自彈鋼琴,引領我們唱至中段,忽然停止下來,說某句歌詞填得不太好,隨即略作修改。我下課後曾經問過他:「梁Sir,您是否就是秋潭呢?」他只是笑而不答。我猜想,梁Sir就是填詞者了。長溝流月,雪泥鴻爪,這首歌一直滋養著我的心靈。雖然隨著年歲的長大,一些歌詞已遭磨蝕,記憶逐漸朦糊了,但曲調輪廓大致尚在。茲參照嘉年同學所記歌詞,譜錄如下。錯漏自然難免,歡迎校友指正。




小學生活追懷(四)救世軍光裕小學上午校1977年全體老師合照

小學生活追懷(四)

救世軍光裕小學上午校1977年全體老師合照




  後排左三是馬國標老師。印象中,他是我們五年級時才新來的老師,任教英文和體育科。此外,他也是課外活動組中,負責教吹口琴的(牧童笛則好像是由秦副校教導)。我對馬SIR的印象並不差,但當時全班大部分的同學(特別是那些女生),卻十分討厭他,我也記不起原因了。我只記得有一次上數學課時,大家在講馬SIR的壞話,副校用不甚猥瑣的神情,對陳麗馨說:「佢點樣衰法,出黎細細聲講我知。」本來按照慣例,五年級的主科老師,是要跟上六年班的,但大概學校明白到馬SIR跟我班關係不太好,所以我們六年級時改由Miss Fung教英文。不過,由於參與課外活動的緣故,我六年級時還一直有跟他接觸。

  我當時的思想雖然還算十分「單純」,但偶然也會學起「蠱惑」來的。記得有一次英文默書,我把兩個很難串的生字,偷偷地用鉛筆寫在桌面的一角,以為神不知鬼不覺。馬SIR巡至,在我用橡皮擦塗改時,用手指著枱角,低聲對我說:「連這個字也擦去吧。」我見奸情敗露,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抬不起頭來 。不過,馬SIR也沒有進一步責罰我。

  又記得小五的英語課本,有一篇內容是講獅子山隧道。馬SIR雜七雜八地說了一些有趣的話題,我至今仍然記得起。例如,他說若從沙田往九龍,過了隧道才付款,你大可以輕輕拍一下收銀員的手,便揚長而去,他根本奈不了你何。但從九龍往沙田,由於是付款後才過隧道,你若不付款,他們便可在出口處截停你。又例如,馬SIR說在未有海底隧道之前,男人們可以藉口颳颱風,渡海小輪停駛,對家人說回不到家,於是在「酒帘」(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之類的地方過夜。但自從有了隧道後,男人便沒有這種方便了。這番話箇中的奧妙,我還是多年後才真正明白過來的。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