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滿巢族》強迫儲蓄、投資理財 快速達到財務自由 退職軍人聰明換屋 從小戶變豪宅主人


2013-08-19  TWM
 
 

 

對於「滿巢期」家庭來說,正處孩子各項花費多的求學階段,不僅存錢難,甚至換屋的難度也是所有時期最高。今年五十歲的范德亮,卻在滿巢期這十五年間,不但房子愈換愈大、地點愈換愈好,現在更住進新竹最貴的竹北高鐵重劃區內的一百餘坪豪宅,讓不少朋友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

撰文‧梁任瑋

推開厚重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氣派門廳、一望無際的長廊,訪客無不對竹北高鐵站旁的這棟豪宅讚歎連連,但對於住戶范德亮來說,能住進這戶百坪豪宅,是他近二十年,即使面對「滿巢期」的經濟壓力,仍堅持執行「買房計畫」換來的成果。

從事金融業的范德亮,今年剛滿五十歲,兩個兒子,一個準備服役,另一個已經出社會工作,因為能咬牙度過「滿巢期」的艱辛,如今經濟重擔已慢慢卸下,順利換到夢寐以求的豪宅。

家無恆產的范德亮,買房計畫比同儕提早許多。二十歲開始,即有計畫性的存錢。例如,為了增加月收入,很勇敢地在入伍時簽下四年半的自願役,在省吃儉用下,退伍時,存了六十萬元現金。「存錢是買屋的首要條件」,范德亮認為,這是自己可以用房產來度過「滿巢期」壓力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就是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他常提醒身邊年輕夫妻,「開始」是最重要的事,沒有開始提早準備,等到小孩逐漸長大,再計畫買房就嫌晚了。

首次購屋 分租減輕房貸壓力因此,在一九九○年,才進入職場半年,范德亮就買下人生的第一間房||位於中壢南亞技術學院附近,總價一七五萬元,五十三坪的透天厝!

由於退伍後,范德亮從事羅馬磁磚高獎金的業務員工作,需要到預售屋案現場推銷產品,因此,認識了不少代銷、建商朋友,讓他可以幸運地買下業主準備結案的透天厝。然而,總是想辦法開源節流的范德亮,搬進透天厝後,並未因此停下存錢的腳步,他反而將透天厝其餘兩間空房出租給附近的大學生。他的想法是,「雖然我才剛結婚,但孩子尚未出生,因此,空間需求不大,如果將空房出租,每月增加的六千元收入,可以抵掉七成的房貸,加速儲蓄的速度。」此外,他也同時申請三年的寬限期,減輕房貸壓力,跟了兩個合計五十萬元的互助會,努力儲蓄接下來換屋的頭期款。

一九九一年,范德亮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他逐漸進入滿巢壓力的高峰期。

為了省下保母費,范德亮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搬到父母家附近,請父母幫忙照顧小孩,因此,決定回新竹購屋。然而,這卻也讓他因為急著換屋,陷入選房的迷思。「當時,急著買下老家隔壁的中古屋,尚未賣掉原本自己住的房子,以『先買後賣』的方式買房。結果,一百多萬元的自備款周轉不過來,足足煎熬了三個月……。」「我自以為聰明,很會殺價。還洋洋得意,總價五百萬元,被我殺到四二五萬元成交。」范德亮回憶當年的買屋情景,搬進去後才發現,雖然離父母家近,但因為是中古屋,銀行的貸款成數低,導致要準備更多的自備款。

正當他焦頭爛額,想拿父母住的老家增貸之際,中壢的房子終於在最後一刻以總價三七五萬元賣出,手頭上多了二四○萬元現金,才化解了財務吃緊的危機。

問題還不止如此!

因為舊屋管線老舊,得付額外整修經費,再加上地理位置不佳,住了十個月,他就想換屋。然而地點偏遠,范德亮最後以四百萬元賣出,若計算裝潢費用,倒賠近五十萬元,這也讓他深深體悟,「買房子選對產品、地點的重要性」。

有了前車之鑑,一九九三年,范德亮要買第三戶房時,他更謹慎小心。

謹慎維持「三三三原則」

當時,竹北重劃區還是一片荒煙蔓草,范德亮拿著房仲公司印製的大幅地圖,一塊一塊比對未來政府規畫的公園、學校與車站位置。一到周末假日,就去各接待中心看屋,最後買下一戶三十三.五坪,總價三三○萬元的全新電梯大樓,每坪不到九萬元。與過去不同的是,此時,范德亮的小孩已經兩歲了,再加上轉換工作跑道至金融業,范德亮更深刻體會有系統規畫投資理財布局的重要。因此,除了購買保單與定期定額扣繳基金外,房地產部分,他維持一貫「三三三原則」,亦即讓房貸支出不超過家庭收入三分之一的比率。因此,竹北房子交屋的第一年,他並未立刻搬進去住,反而是先出租,以九千元租金折抵部分房貸,直到第二年才搬入。

這間竹北的房子,范德亮一家人住了七年之久。雖然,台灣房地產景氣一直在谷底盤整,讓他不敢換屋。然而,眼看兩個兒子逐漸長大,生活空間愈來愈不足,二○○一年,范德亮還是決定將第三棟房子賣掉,在竹北買下第四戶房||一間重疊別墅社區的上疊。這次的換屋,范德亮的確享受了別墅大面積空間所帶來的舒適。然而,因為沒有電梯,行動不便的父親無法來訪,讓他很遺憾,加上別墅社區沒有請管理員,造成社區品質不佳,又讓他萌生換屋念頭。

四度換屋總結三心法

這時,范德亮的考量不同了,「孩子長大之後還會不會繼續住家裡?是否需要替孩子預留空間?都得納入評估。」他說明,換屋族除了考量自住需求,也要思考家族成員未來的需求。

二○一○年,范德亮又再度趁著建商餘屋出清機會,買了第五戶房||位於竹北高鐵站前的豪宅。他考量兒子已快要出社會工作,必須替孩子成家立業做打算,所以,他在一二四坪的豪宅規畫四間套房,讓將來孩子結婚時,還是可以三代同堂。如果孩子要搬到其他縣市,也不排除出售竹北的豪宅與兒子一起搬到同棟社區。讓現在居住的房子,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重要資產配置工具。

換屋經驗豐富的范德亮,買第五戶房之後,換屋愈來愈遊刃有餘,而讓他輕鬆換屋的關鍵,在於他的三個心法:第一、只在兩個時間點進場購屋,預售案正式公開前的「潛銷期」,以及建案結案前的「出清期」。他認為,這兩個時間點買方最好議價。潛銷期因為建商需要先衝高買氣,通常都會給第一批買方較低的價格,之後再慢慢拉高售價;而出清期則是建商急於結案,對於價格要求不高,買方通常可以殺到不錯的價格。

第二,善用銀行給予的三年房貸寬限期,降低財務負擔。「很多購屋族認為繳房貸就是要本利一起還,可以降低房貸本金,但目前房貸利息是近三十年來的低點,應善用低利環境,買到高出自己能力多一點的房子。」范德亮分析,滿巢族換屋時,因突然支出一大筆自備款與裝潢費,而且子女教育經費也多,很容易發生資金軋不過來的情況,但他都會利用寬限期努力存錢,等累積一筆資金後再大額還款,才不會影響生活品質。

第三則是「慎選地段」。范德亮說,「與其為了省總價,去買次級地段的房子,不如多花一五○萬元至二百萬元的總價去買景觀佳、學區好的前段班住宅,將來換屋時,房價增值幅度較高。」范德亮以他二年多前換屋的經驗為例,因為房子是面對公園,社區管理又好,所以讓他在二○一○年第五次換屋時,賣了一個非常好的價格,更讓他深信地點好,價格就會漲的道理。

「我很慶幸當年買下第一戶房子,讓我透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從蛋白區換到蛋黃區!」范德亮很得意二十年前為了買房做的二個正確決定,透過買房強迫儲蓄買房基金、教育基金;透過投資理財,快速達到財務自由,讓他順利搬進豪宅。

滿巢族你一定要精算:

我可買總價多少的房子?自備款與貸款金額又各是多少?

1.可以換屋了嗎?

舊屋售價行情-剩餘貸款-稅費支出>新屋自備款+新屋3個月貸款月付金2.買郊區房降低買房壓力,划不划算?

1.時間房價法→

算出每分鐘創造出的房價效益:通勤族評估是否該買郊區房時,可以最常通勤的市區據點為基準,再評估幾處郊區房價和通勤時間,推算每通勤一分鐘可省下的房價,比較何者較高。

公式:時間房價效應=節省的房價÷通勤時間例:小美最常通勤至台北車站,而當地房價50萬元╱坪,她看中了南勢角站30萬元╱坪與江子翠38萬元╱坪的房子,兩者通勤至台北車站分別為20分鐘及10分鐘,以此推算。

南勢角效益:(50-30)╱20=1萬元╱分鐘;江子翠效益:(50-38)╱20=1.2萬元╱分鐘因此→江子翠優於南勢角。

2.大富翁算房法→

算出用捷運通勤最遠買哪裡?

鎖定幾個最常出沒的捷運站,計算欲購屋的捷運站,逢轉乘加2站,以6站以內為宜。

例:最常進出忠孝復興站,鎖定三重國小站,總共行經7站,再加由忠孝新生站轉乘,7+2=9>6(結論:得評估可能太遠)。

整理:李建興

范德亮存房三部曲

1.成長出社會首購時期:先求有再求好,透過買房強迫儲蓄買房基金。

2.孩子出生後首換時期:會利用寬限期努力存錢,累積一筆資金後再大額還款,不影響生活品質。

3.經濟穩定後二換時期:慎選地段,舊屋獲利了結,空間愈換愈大、地點愈換愈好。

整理:李建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63

先學儲蓄,再談投資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E5%85%88%E5%AD%B8%E5%84%B2%E8%93%84%EF%BC%8C%E5%86%8D%E8%AB%87%E6%8A%95%E8%B3%87/
 

樓一段
反應唔錯
又up 下投資

投資既野
看似複雜無比
然而
重點只有三點

  1. 投資之本金
  2. 投資之預期回報及可承受風險
  3. 做功課

第一點顯而易見,無錢投條毛咩!
唯大部份人,特別係我輩後生,多忽略了,甚至輕視了。
唔好話邊個唔知阿媽係女人
事實係好多人拎住一兩萬,或少至幾千就學人話投資
企圖以小搏大,一鋪賺幾萬咁

雖知以一萬幾千之所謂投資
並不足以購入優質資產
以本金二萬計
年回報30% 亦只賺得 六千蚊 (股神巴菲特的平均回報係2x%)
即係一個月五百蚊!!
相信以一大學生之身價
一個月兼職一份補習亦不只此數
再唔係
一日買少份雜誌,食少串魚蛋,儲起廿蚊
一年亦可有 七千三 !
何苦要擔驚受怕
仲要晒咁多精神時間
日日睇住個市上上落落

反之
當你儲到十萬八萬, 或至少個五六萬
投資之效益才可以得以顯露

因此
先學儲蓄
再談投資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13

從貧富分化看美國20年代的高儲蓄率

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45925

支撐美國1920年代高速增長的是高投資,而支撐高投資的是高儲蓄率。由於年代久遠,沒有非常準確的當時儲蓄率的數字。但是,通過對當時貧富分化的嚴重程度的分析,加上各收入階層的儲蓄率對比,可以發現當時美國的個人儲蓄率非常高。應該在40-50%左右。


http://bss.sfsu.edu/tygiel/Hist427/texts/1920seconomy.htm

Distribution of Wealth

Rise in per capita income for top 1% of population, 1920-1929:75%

Rise in per capita income for nation as a whole: 9%

Percentage of American Families with no savings: 80%

Percentage of savings held by top .1% of Americans: 34%

Percentage of savings held by top 2.3% of Americans: 67%


在1920-1929年期間,美國前1%人口的人均收入增加了75%,但全國平均的人均收入只增加了9%。80%的美國家庭沒有任何儲蓄,但收入最高的0.1%的美國人擁有34%的儲蓄,收入最高的2.3%的美國人擁有67%的儲蓄。

如果從目前所能獲得的最早的統計數字看,高收入階層的儲蓄率非常高,而且儲蓄率與收入成正比。這可能也是美國20-30年代高儲蓄率的真實原因。有研究者認為從20年代到30年代,美國的儲蓄率是下降的。如果這個是事實,那麼美國1920年代的儲蓄率應該在40-50%左右,這完全是貧富高度分化和富裕階層的高儲蓄率造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16

愛儲蓄的發達國家——德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97

現代經濟的一般邏輯是,富裕國家的人民都熱愛消費,熱愛儲蓄的都是那些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亞洲發展中國家,而且對儲蓄的沉迷還往往會製造高房價、儲蓄回報不高等一系列民生問題。但世界總有例外的,世界上的確存在一個極愛儲蓄的和諧的高度發達國家——德國。經濟學人寫道:

在1923年年初,德國馬克兌美元匯率在7260:1。但到了該年10月,惡性通脹已經把馬克的匯率推升了650億:1。固定收益證券和儲蓄都變得毫無價值了。但有一樣現成的投資維持了其價值。.....德國企業的股票很大程度上跑平了通脹…

90年後的今天,危險的低通脹正在威脅歐洲。但有一件東西並沒有改變:大部分德國人仍然不投資於本地的企業。雖然超過半數美國人會以某種方式持有股票,但只有15%的德國人直接持有股票…(儘管)德國主要的股票指數DAX正處於歷史新高,而且利率水平也處於歷史新低。

從2008年雷曼破產到2013年10月末,DAX指數已經上漲了42%,中小企業指數MDAX也上漲了93%。同期,10年期德國國債的回報為32%,企業債券的回報為29%。但德國人仍更喜歡把錢放在看起來更安全但回報極低的儲蓄賬戶上...

德國人一直把持有股票看成是一種賭博。美國有24小時的商業新聞頻道..

但幾乎沒有德國人會聽這些頻道。根據2011年德國銀行聯盟的調查顯示,30%的德國人表示儲蓄「為了老年使用」,27%表示「為了緊急情況」,27%「為了購買大件商品」。只有7%的人提到了「累積財富」。問到投資最重要的基準時,60%表示「安全」;只有15%表示「收益」。

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德國人並沒有轉向更高回報的投資,而只是減少了儲蓄。在2000-2008年,德國家庭儲蓄穩步上升,並到達實際收入的11.5%。從那以後,該比重已經開始下跌,跌至去年的10.3%。零售銀行Postbank預期,這些數字仍將進一步下降。

除了這些,德國極端嚴厲的投資保護政策也加劇了這種情況。投資顧問要在政府註冊,任何與客戶的會面不單都要首先宣讀相同的風險提示,還要留下正式的視頻記錄,而且被客戶投訴將是極為麻煩的事情。

結果,德國人雖然有相對較高的收入水平,但德國人均財富水平甚至不如接受他們救助的希臘。當然較低的房屋擁有率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投資行為肯定也在其中發揮了作用。

現在,德國人愛儲蓄的行為已經引起了世界的「公憤」,不僅美國指責德國輸出通縮,而且在歐盟內部指責德國國內的消費不足才是引發歐債危機根源的聲音也從來沒停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01

全球儲蓄過剩帶來的資本市場繁榮不可持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674

距離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指出高儲蓄帶來低利率已經將近十年。 十年間,爆發了金融危機和全球衰退,但儲蓄依然居高不下。 發展中國家貨幣儲備從2008年的6.9萬億美元上升至11.9億美元,其中中國就增長了2萬億美元。這幫助吸收了發達國家的債券。七國集團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15%,下降至2.5%左右。 倫敦對沖基金SLJ Macro Partners LLP經濟學家Stephen L. Jen和Joana Freire稱,利率過低,很可能反彈。而全球儲蓄狂潮並不都是新興市場的責任。 他們認為,公司大幅增加支出足以推高利率。如果利率能隨著經濟增長上漲,金融市場的平靜將被打破。 他們在報告中稱,我們看來,實際利率的水平目前過低。而隨著全球經濟逐漸複蘇,加息的壓力將有所加強。未來,對風險的全面重新定價很可能被高利率引發。 Jen和Freire表示: 上次利率走高時,美國房地產市場崩盤,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盡管這此不會爆發金融危機,但要壓抑市場並不是難事。風險資產的價格很可能面臨巨幅調整,諷刺的是,隨著全球經濟複蘇,央行必須常規化其極端的貨幣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505

精明理財教室(1):銀行儲蓄戶口利息竟然可以多過定期戶口的利息? 精明理財

http://notcomment.com/wp/?p=25488

大家選擇出糧戶口的時候會考慮甚麼?相信大家心目中都各有答案,不如又聽聽其他人的選擇?

李先生:「出糧戶口俾多果少少息,食碗叉燒飯都唔夠,不如我拎筆錢去買股票好過啦!」

陳小姐:「開出糧戶口會唔會搞好耐?我有時間都去high tea或者睇套韓劇啦,15分鐘開個戶口得唔得先?」

張先生:「我用開果間銀行,無謂轉啦!除非銀行俾多啲利息之餘,之後每做一項交易都有著數,咁我就考慮吓。」

銀行近年為了增加交叉銷售(cross selling)機會,都好鼓勵客戶將儲蓄戶口轉為出糧戶口,因為客戶普遍都有依賴性,即係用開那一間銀行,用該銀行的相關服務如信用卡、私人貸款、按揭貸款等的機會就會增加。而銀行為了吸引新客戶,都會提供各式各樣的優惠以切合客戶心意。

一般來說,銀行會針對開戶前及開戶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服務,開戶前的服務以迎新獎賞及花紅等一次性的優惠為主;而開戶後的使用就以持續性的優惠為主,例如比一般儲蓄戶口高的存款年利率,與及選用指定服務有現金回贈等。

就客戶李先生的意見,個別銀行現時出糧戶口的額外利息優惠,又點會食碗叉燒飯都唔夠?不如來參考一下以下的銀行優惠比拼。

銀行A最高可達一般儲蓄年利率5倍 (即0.05%)
銀行B沒有額外儲蓄利息優惠
銀行C最高可達一般儲蓄年利率25倍,最高可達0.8%
某大銀行活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達2%

從以上表列可見,一般銀行的出糧戶口儲蓄息率看似比正常存款年利率多很多倍,但是現時存款年利率是過份地低,再多倍數也是分別不大。不過,若存款金額達標,某大銀行就能夠提供高達2%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以每HK$100,000存款計算,一年的活期存款利息就有最高HK$2,000,比一般儲蓄利息的HK$10及其他對手多出很多。也就是說,多出的利息,食碗叉燒飯後還有餘錢。

除了優惠儲蓄利率外,去某大銀行開戶並設定為出糧戶口,還有很多優惠,例如迎新獎賞最高可達HK$1,000,若選用指定銀行服務如設立自動轉賬交電話費,再有最多額外HK$1,880現金獎賞。另外只要成功在戶口內有出糧紀錄及提交電郵地址,即可參加大抽獎,最高分花紅HK$500,000。

只需到某大銀行網頁或download其最新手機程式預約開戶,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成功開立出糧戶口,兼獲得這麼多優惠,還要考慮甚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10

難戒「笨儲蓄」上班族退休大隱憂

2014-12-15  TWM

 

根據《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所做的「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竟有超過六成民眾對退休規畫沒信心,在快速高齡化的時代裡,「未來」想擁有快意的退休生活,你只能靠「現在」的自己。

撰文‧周思含

對於退休,你開始準備了嗎?

依據台灣人口結構推計,不過是在一年之後、二○一六年開始,台灣的勞動力人口將逐漸減少,正式進入快速高齡化的時代;也就是,未來的退休族,退休生活將愈來愈難仰仗年輕人,要許自己一個美好快意的未來,你能靠的,是「現在」的自己。

現在不準備,未來必然面臨退休困境,這幾乎已經是基本的邏輯與數學問題,但,你真的有所警覺嗎?根據《今周刊》與波士特線上市調網於今年十一月進行的「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發現,民眾對於完成退休金規畫不僅信心不足,並且,在退休理財行為上也存在不少嚴重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三五%的受訪者對於在退休前完成理想中的退休金規畫感到有信心,回答「沒信心」或「非常沒信心」的比率高達六五%。另一個更加令人憂心的現象,是「距離退休愈久的族群,對退休金規畫反而愈沒信心」,調查發現,距離退休二十五年以上者,認為「沒信心」或「非常沒信心」的比率高達七成以上,遠高於距離退休十年以內的受訪者。

較晚進入社會

加上長期低薪環境

「對於退休沒信心的現象,凸顯出國人的理財觀念仍然不足。」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解讀調查結果,他表示,由於近十年來社會結構的改變,退休金議題大量被討論,社會上才逐漸開始有退休理財規畫的意識,對於已經在職場上奮鬥多年的族群來說,「之前沒準備,現在當然感到事倍功半。」至於年輕族群對於完成退休金規畫的信心不足,郭迺鋒認為,「現在年輕人普遍較晚進入社會,加上長期低薪環境,自然不敢奢望退休。」另方面,他認為學校教育也得負責,「以現代人的壽命來計算,一出社會就該開始進行退休規畫,但在學校裡根本沒有充足的理財教育。」除此之外,亦有學者認為,對於政府退休金制度的不信任,也是造成民眾不敢想像退休的原因之一,「勞保基金精算報告擺在眼前,如果一切不變,二○二七年勞保就會破產,未來勞保年金的給付必然愈來愈少。這個現象當然會影響民眾對於退休的期待。」

嚴重準備不足

無固定投入退休金

整體而言,理財觀念不足、對政府制度不信任,就是台灣人不敢想像退休的主要原因;而對於這群必須「靠現在付出養活未來自己」的族群來說,因為缺乏理財觀念,又衍生出兩個致命問題。

首先是嚴重的「準備不足」。據調查,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每月投入退休金規畫的金額不到所得一成,並且有三四%受訪者,除了政府強制繳納的勞保、勞退費用之外,並無固定投入資金為退休作準備。至於被許多理財專家推薦的「勞退自提六%」作法,參與者更是少之又少。

專精企管顧問總經理葉崇琦表示,「信心不足,但又沒有積極投入準備,這某種程度反映了國人對於退休理財『準備也沒有用』的心態,換句話說,多數人仍然輕忽了『時間複利』的驚人效果。」尤其距離退休尚久的年輕人,即使大環境讓人無力,但既然還有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可以徐徐累積財富,更不應該對退休金規畫缺乏信心,甚至抱持自我放棄的消極心態、不願積極進行理財規畫。

關於時間複利,你應該聽過許多「老生常談」,每個月投資五千元,假設年投資報酬率六%,從二十歲至六十歲時,可以存到一千萬元;三十歲開始投資者,到六十歲可累積到五百萬元;四十歲才起步,只能存到兩百萬元,若到五十歲才開始投資,便只能累積到八十萬元。「愈晚開始愈不利,但不管你今年幾歲,開始理財總比坐著發呆好。」葉崇琦說。

心態極度保守

理財最重視「保本」

「進一步想,時間複利的效果,也提供了年輕人『犯錯空間』啊!」葉崇琦試算,對於一個二十歲就開始投資理財的年輕人來說,即使因為經驗不足,每年投資報酬率只有二%,但與五十五歲開始、每年投資報酬率達六%的人相比,年輕就開始的財富累積效果仍然較強,「所以,年輕人不要怕犯錯,要記住,年輕就是本錢,愈早投資,愈能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至於國人在退休理財第二個問題,則是心態極度保守。根據調查,國人在選擇退休理財工具時的主要考量即是「保本」,令人意外的是,不管距離退休還有多久,「保本」都是受訪者最主要的考量;甚至,距離退休二十五年以上的年輕族群,認為保本是退休理財工具主要考量的比率,還超過距離退休十年以內的屆退族。

對此,葉崇琦表示,在退休理財的議題上,所謂「保本」,應該是要對比於通膨率,一味的追求保本,而忽略了必須達到合理的報酬率,其結果,反而是「不保本」,讓本金被通膨給吃掉。宏利投信總經理張維義則指出,「若以通膨率三%來說,退休理財工具的合理報酬率是在三至六%。」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勞保、勞退基金,其實已可算是一種保本的投資工具了。」葉崇琦強調,勞保是政府承諾給付、勞退具有至少兩年期定存的收益保證,「在資產配置上,政府已經幫你做了不少的保本部位。」從資產配置的角度,既然已有一定程度的保本部位,在自行選擇理財工具時,自然應該把「報酬率」的角色看得更重一些。

綜合以上,民眾在面對退休金理財的兩大問題,一是投入準備不足,二是心態偏向保守,兩項因素加乘之下,國人在退休理財上的危機再明顯不過了,簡單說,就是「本金投入已經不夠,投入後,報酬率又不高」。

從政府制度的角度來說,若要化解國人退休危機,就是要從「提高投入」、「拉高報酬率」兩方面著手。而這兩個問題,關鍵都在屬於「個人帳戶制」的「勞退基金」部分。

對政府不信任

勞退自提興趣缺缺

首先,勞退基金除了規定由雇主提撥薪資六%之外,也提供「自行再提撥薪資六%以內」的空間,也就是讓民眾「提高退休理財的本金」,不過,目前國人參與意願相當有限。據本次調查結果,國人對政府管理退休金的信賴感普遍欠佳,這或許是民眾對於勞退自提興趣缺缺的原因。

不過,如果勞退自提部分委由民間業者管理,並且提供民眾自行選擇適合的投資組合,那麼,表示「有興趣參與」的比率達到三五%,直接回答「沒興趣」者,則降低到兩成以下。也就是,若政府目前積極推動的「勞退自選平台」能夠上路,應能有效吸引國人加入勞退自提。

可惜的是,當被問到「是否知道勞退自選平台方案即將上路」時,竟有接近六成的受訪者仍然表示不知情,這代表政府在宣導上仍然有所不足。

「說到底,國人在退休理財上的最大問題還是教育不夠。」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認為,從學校開始,政府應對退休理財觀念與知識進行更積極的教育宣導,「最簡單的道理是,台灣不是像瑞典這樣的社會福利國,稅率沒有瑞典高,但說到退休,民眾多半還是高度仰賴政府,這是絕對不合理的。」無論是提撥更多資金投入「勞退基金」,或是自行選擇效率更高的退休理財商品,都是「靠自己」的退休理財,在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最後倒數階段,你,一定要做好準備。

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

民眾對完成退休規畫明顯缺乏信心,甚至,愈年輕愈沒信心請問你有信心在退休前完成理想中的退休金規畫嗎?

非常有信心7%

有信心28%

沒信心46%

非常沒信心19%

距離退休不同時間者,回答「沒信心」或「非常沒信心」的比率準備不足,讓國人退休理財「本金偏低」除政府規定的退休金(如勞保、勞退)外,請問你每月平均從所得中提撥多少比重金額作為退休理財規畫?

二成以上9%

一至二成16%

不到一成41%

沒有34%

勞退基金除雇主每月提撥6%薪資投入員工帳戶,員工可自提6%以內薪資投入帳戶,請問你有自提嗎? %

沒有 70.3

提撥1% 4

提撥2% 5.3

提撥3% 5.5

提撥4% 1.2

提撥5% 1.9

提撥6% 11.8

調查說明:本次調查由《今周刊》委託波士特線上市調網執行;調查時間為2014年11月12日至11月20日;調查對象為目前在職勞工;有效樣本數1000人,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1%內。

獨重「保本」,讓國人退休理財「報酬率偏低」在選擇退休金理財工具時,最主要的考量因素是什麼?(選擇「保本」者的比率)距離退休5年以內 52% 距離退休6~10年 47% 距離退休11~15年 54% 距離退休16~20年 62% 距離退休21~25年 50% 距離退休25年以上 61% 自提6%意願低,來自於對政府的不信任以下哪些敘述符合你對政府管理退休金的信賴感?(可複選)沒信心,因為勞保基金可能破產 49.7% 沒信心,因為政府管理弊案叢生 49.8% 沒信心,因為政府管理績效不佳 49.3% 有信心,因為具有政府擔保 10% 有信心,因為政府管理勞退基金的績效不俗 2.6% 不知道、沒概念 8.5% 你是否知道政府為鼓勵民眾自提薪資投入勞退基金,正規畫「勞退基金自選平台」,依個人風險承受度交給資產管理業者操作管理,但不擔保最低報酬率?

仍想交給政府管理3%

有興趣參與35%

仍想再作觀察43%

興趣缺缺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35

安倍大寬松後果:日本國民儲蓄率降為負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26

日本通脹率出現近五年來最嚴重下降,薪資水平也隨之調整,受此影響,日本國民儲蓄率史上首次下滑。首相安倍晉三為複蘇經濟而面臨的挑戰加劇。

日本內閣府稱,日本截至今年3月的儲蓄率為-1.3%,是1955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厚生勞動省則在周五表示,11月實際工資增速同比下滑了4.3%,連續第17個月下跌,創2009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

更高的消費稅和央行的超級寬松拉高了生活成本,縮減了家庭預算,抑制了消費。內閣府表示,消費者將存款取出,以趕在4月消費稅上調前購買商品。對此,安倍的任務是說服企業在明年春季的勞資談判中同意加薪,以維持經濟複蘇。

曾在日本央行工作的瑞信銀行經濟學家Hiromichi Shirakawa對彭博新聞社表示,“日本家庭正遭受實際收入下降之苦。”

安倍正努力使經濟實現良性循環,即高收入提振消費支出,消費增長又帶動企業擴大投資規模、提高薪資水平。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上周表示,明年政府將力爭使薪資增速跑贏通脹。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則稱,他對春季勞資談判表示“強烈關註”。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提及,日本經濟現狀並不理想。家庭支出連續第八個月下滑,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家庭支出同比下降2.5%。本月初,因擔憂日本財政整頓難以實現等因素,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了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

就在昨日,日本內閣批準了3.5萬億日元(約合291.7億美元)的額外經濟刺激方案,將於2015年1月9日起開始施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43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社會財富由儲蓄向投資轉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1585.html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社會財富由儲蓄向投資轉移

一財網 謝丹敏 2015-03-28 11:31:00

“金融業正在進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結構與比例關系在不斷優化,大量社會財富從儲蓄向投資逐漸轉移,為財富管理行業創造了巨大的需求。”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3月28的2015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

“金融業正在進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結構與比例關系在不斷優化,大量社會財富從儲蓄向投資逐漸轉移,為財富管理行業創造了巨大的需求。”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3月28日在由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期貨業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等舉行的2015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上發表了如此觀點。

“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意義深遠,前景廣闊。”張育軍稱,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西方金融思想也開始引入中國,各種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揭開了中國現代財富管理的新篇章。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社會財富增長迅猛。為論證這一觀點,張育軍給出了一組數據:2014年底,中國GDP總量達到了63.56萬億元 ,邁過了4萬億美元的大關。而據瑞士信貸最新統計,截至2014年6月中國財富管理總量達到了22.2萬億美元,成年人口人均財富規模從2000年的5670美元增長到了2.13萬美元,增長了267%。同期全球家庭財產規模也從117萬億美元增長到了263萬億美元,成年人口人均財產從 3.17萬美元增長到了5.6萬美元,兩者增速分別為125%、77%。

“我國財富管理的增長速度遠快於全球增速,人均財富增長率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 張育軍稱,“我國財富管理行業正處於創新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社會財富加速積累,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財富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近年來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取得了豐碩成果,各類財富管理機構蓬勃發展。張育軍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銀行理財規模約15萬億,信托資產規模約14萬億,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了9.3萬億。另一方面,證監會監管範圍內的各種中介機構規模快速擴張。證券、基金、期貨等規模從2012年末的7.2萬億規模,增長到了2014年底20.5萬億,兩年增長了185%。而從最新數據來看,已經超過了23萬億。

“實體經濟向創新驅動型轉移,需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加快資本形成與積累的作用。”張育軍稱,財富管理行業的價值不斷凸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健全社會保障網需要財富管理行業提供跨生命周期和經濟周期的全解決方案,為養老資產管理保駕護航。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的到來為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平臺、技術與商業模式,構建開放型經濟、金融體制將極大推動中國財富管理的國際化進程。

編輯:王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52

小資女黃詩芸》儲蓄滾錢的巧方法 一本帳管好每分錢 職場菜鳥兩年存百萬

2015-05-11  TWM
 
 

 

二十七歲的小資女黃詩芸,從大學念書的第一天就嘗到「透支」的滋味,從此啟動記帳模式。

八年來,透過精細地記帳,並採取精明節流、努力存錢的理財方式,才畢業兩年,就快存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

撰文‧許秀惠

從研究所畢業兩年,今年剛成為正式公務員的黃詩芸,如果沒有意外,今年年底,將存到她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不靠家人,只靠自己,二十七歲的黃詩芸怎麼辦到的?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黃詩芸,求學成長的過程向來不用媽媽煩惱,成績優異的她從高雄女中畢業後,順利考上政治大學。懷抱著興奮的心情北上的第一天,黃詩芸就經歷了一堂理財震撼課。

從宿舍報到開始,她驚覺,媽媽給的每個月六千元生活費「不夠用」,「一本原文書就要將近一千元」,再買生活日用品、繳宿舍冷氣儲值卡費用,第一天她就被「鐵定透支」的事實嚇到了。

「記帳,讓我意識到自己很窮」積極工作 兼三個家教、展場服務員……這一天起,她打開電腦的試算表,開始「十九歲女生的記帳日記」,至今八年,沒有一天停過。一開始,黃詩芸想知道一個月究竟要花掉多少錢?「了解開銷,才能控制支出」。這個時期,她每天跟生活費斤斤計較,看着試算表的結餘,再核對皮包裡剩下的金額,「表格顯現的數字,一定要與皮夾裡的錢一樣多」。

日日記帳的生活模式,如今已經規律化為每天睡覺前,利用十分鐘記錄、核對的習慣,並讓黃詩芸建立控制開支的節流觀念,透過設計開支分類,了解自己每一塊錢的去向,並分析自己的消費取向。

黃詩芸記帳不僅僅做到日報表,後來也發展到按每個月結餘,製作月報表、年報表。八年下來,黃詩芸的心得是「存下來的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由於母親每月給黃詩芸六千元生活費,平均一天的花費不能超過兩百元,但是日用品、冷氣卡、三餐樣樣要錢,黃詩芸笑著說:「記帳,讓我意識到自己很窮。」但她不想向母親伸手要錢,唯一的方法就是設法開源,自己去創造收入。

她利用課餘時間接家教,最高紀錄曾一個星期接三個家教,並且擔任學校助教。一個月的收入有九千六百元,已經比媽媽每個月給的生活費多出許多。考上研究所之後,她靠著擔任助教及研究助理與家教工作,「最多可以月入五萬元」。

原本透支的生活,跟媽媽開不了口要錢的煩惱,被黃詩芸轉換成存錢的行動力,透支的震撼、辛苦打工的過程,都讓她深刻體會到錢的重要。然而,她卻未因此死存錢,對舞蹈有高度熱情的她,也用自己打工錢去學肚皮舞、鋼管舞、街舞。

考上鐵飯碗,存錢計畫不中斷收入穩,但成長有限 每月至少存三萬五求學期間,黃詩芸靠打工解決「透支」難題,並透過記帳,把每月支出設定在一萬元,規定自己不能超支。不僅如此,研究所畢業前,她思考自己的未來,決定要「贏在起跑點」,去報考公務員,考運很好的她一次就考上。去年正式受訓,起薪三萬五千元,今年起成為正式職員,起薪就達七萬元,比起同儕還在為二十二K奮鬥,她的銀行存款已有六位數,年底將順利突破七位數,晉身百萬階級。

二十七歲的黃詩芸坦承,「考公務員是為了追求一份安穩收入。」現在看起來雖然自己的起薪比同學們高,但是「薪水成長幅度很快就到頂,未來最多也就是百餘萬元的年薪。」因此,她依然繼續執行記帳,努力規律地存錢。如今,每個月扣除給媽媽兩萬元,自己學跳舞的必要支出,但因住在公務宿舍,占一般人支出大項的房租支出也省下來了,她設定每個月的存錢數字,要存三萬到三萬五千元,累積足夠買房基金,明後年與男友一起買自己的起家厝。

黃詩芸的節流精神迄今始終如一。平日就是「省女」的她,買東西一定上網比價,力求買到「最便宜、性價比最高」。工作後可以申辦信用卡時,她鑽研每張信用卡的紅利回饋,找出自己的最佳信用卡組合;其中,玉山信用卡因為「公務人員保費理賠比較高」而辦;而富邦卡在網路消費可以有二%的現金回饋,手機帳款用這張卡付帳,可以當月現抵三十元;而中信卡則因可享折扣的簽約店家多,當與朋友聚餐時就可以派上用場;至於元大鑽金卡現金回饋可達一.二%,多在實體消費時刷,在在發揮「精明省」精神。

當年的透支震撼,讓黃詩芸體會到「窮滋味」,就此啟動她八年的記帳、存錢日記,八年來省下的每一塊錢,都預告著她能在畢業兩年,就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絕不是意外。

黃詩芸

出生:1988年

現職:公務員

學歷:政大經濟研究所

理財年資:8年

儲蓄滾錢4招

1.持續記帳

每天睡前10分鐘記帳,從大學一年級起,至今8年不輟。

2.聰明刷卡

善用信用卡累積回饋金,能抵用的每一塊錢都要利用。

3.善用分期

消費充分利用分期零利率。

4.嚴控預算

訂出每月預算與存錢目標,一毛錢都不多花,每一塊零錢都要存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