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心直說:家族傳承缺危機感出事 胡孟青

2010-03-01  AD






 

全球汽車業一哥,豐田嘅油門問題有如雪球般越滾越大,事件一發不可收拾。豐田第四代掌門人豐田章男在美國被議員公審後,聲淚俱下見傳媒話好多謝咁多人支持佢,主要係擴張過快忽略咗質量問題,鄭重向公眾道歉。

呢次全球回收850萬部車,「日本製造」嘅質量保證同消費者信心跌落谷底,美國國會議員當然唔放過政治秀機會,有女議員就哭訴豐田可恥。

豐田呢間百年老店成就驕人,近幾年更成為汽車業界典範。一如本地老牌大銀行,豐田家族式管理一直獲得市場掌聲,創辦人豐田喜一郎嘅營商DNA代代相傳,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

有咁好嘅DNA,都係拜佢爺爺豐田佐吉所賜。話說19世紀末,當時佢仲係窮光蛋一個,跟阿爸學做木工,有日佢見到屋企啲女人,每日織布都要好辛苦咁用手動織布機,於是就鑽研點樣將佢自動化,結果又俾佢搞掂,當時未有電力供應,要用蒸氣機,但無阻佢嘅決心。

豐田事件引以為鑑

1926年,豐田佐吉創立豐田自動織布機工廠,即係豐田集團母公司,佢嘅獨門武器係當紡線一斷,織布機會自動停止運轉。就係靠呢種「防止錯誤」(Mistake-proofing)理念,豐田多年來一直跑贏同業,亦係佢賴以成功嘅核心價值。

不過去到第四代,豐田勇於從錯誤中學習嘅精神不再,取而代之係急功近利嘅「捽數」文化,部門間為求表現,不惜做假報告,以一個又一個嘅大話去圓謊,最終東窗事發引致火燒連環船。

富豪後代統領家族企業,無論個人定整體企業營運,壓力之大不足為外人道。一方面要背負前人「太叻」嘅包袱,想要青出於藍,好易心急走歪路;另一方面要改革大企業嘅百年陋習,一啲都唔易。唔怪得話「富不過三代」,呢句說話簡真係放諸四海皆準。

香港唔少家族式巨企正面臨類似豐田嘅換班樽頸,第三代又好、第四代都好,活生生嘅例子就喺眼前,出門口去Clubbing前請多留意呢單新聞,引以為戒。

胡孟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08

許典雅、許瑜容 揚昇集團父女對談 兩代傳承經營者該有的智慧


2010-8-9 TWM




揚昇集團董事長許典雅及執行總監許瑜容,是在業界頗為知名的企業父女檔。

他們不僅是事業上打拚的好夥伴,也是生活中相互關懷的好朋友。

當三年級的爸爸遇上六年級的女兒,兩代不同的成長經驗仍有一脈傳承的智慧。

整理.莊 芳

揚昇集團董事長許典雅與許瑜容這對父女檔,不僅坐擁世界級的高爾夫球場,培養出一流的高爾夫選手——台灣之光曾雅妮,在房地產事業上也是經營得有聲有色。 早期雖然以經營、建設商辦為主,光從北市南京東路一段至四段,至少有二十多幢建物出自許典雅之手;近年轉開發台北市區豪宅、度假別墅,同樣也是一鳴驚人。

外界估計超過上百億身價的許氏家族,對於孩子教育頗有一套想法。《今周刊》選在父親節之際,邀訪這對父女檔,分享他們的人生、職場與教育觀念。以下為重點 摘錄:許典雅(以下簡稱「父」):早期我和太太一起創業,那時大約三十多歲,每天都在工廠工作,非常忙碌。由於我們只有兩個孩子,一直很希望他們能有好的 教育,有機會和國際接軌,至少結交的朋友會不一樣。所以大概在女兒六歲、兒子五歲時,就把他們送去新加坡一年。後來覺得當地氣候太熱,才改送美國,換到全 美語的環境生活。

談教育——

讓孩子獨立,培養國際觀許瑜容(以下簡稱「女」):我小時候對離家在外沒什麼感覺,也不太會想家。從小待在英文的環境,自然而然就會講,語言上並不困難。那時我記得一年大概回來四次,分別是寒暑假、復活節與感恩節,只要有五天以上假期就會飛回台灣。

父:我記得那時媽媽也有陪你們待在那裡吧?

女:媽媽大概一年來一個月,也算是陪喔?你說算就算嘍!我知道父母親很忙,小時候只有保母陪我們。就像現在的父母也都忙著上班,怎麼可能每天接送小孩?都是阿嬤、保母,或是課輔老師來帶。

我們小時候,從來不知道家裡有多少財富,但至少是過著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看到周遭同學都去打工,我們也會跟著去試試。我曾和朋友一起到百貨公司幫模特兒換衣服,還去賣過冰淇淋,結果挖沒多久雙手就凍得受不了,現在回想是滿好玩的經驗。

父:有這樣喔?這些事我都不知道呢……。

女:我和弟弟在美國的生活,幾乎就像是「小鬼當家」,兩人過得很好,完全沒人管!我想早點養成獨立的個性,總比有些父母親老是擔心子女、過度保護他們,結果變成什麼都不會來得好。

只是讀完大學、研究所,再回到台灣工作,爸爸卻像要把以前沒管到的時間補回來一樣,一到晚上六點就打電話,問你要不要回家吃飯?七點問你怎麼還沒回家?八點問你到底在幹麼?九點就問你跟誰在一起?開始大聲小聲起來。

父:其實我也沒有特別計畫、安排他們接手家中的事業,只是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就比較有強烈的想法,希望能有圓滿的家庭,大家聚在一起,這樣不是很好嗎?

談職場——

社會經驗比學校成績重要

女:我記得爸爸好像沒有非要我們回來,大概是覺得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就回家裡上班。其實我畢業後,在美國已經找到工作了。

父:本來我希望他們能進入大型企業工作,但後來想想不要勉強,只要孩子高興就好。

女:我那時可到保德信證券公司上班,但是才二十多歲的年紀,從沒有比較過,也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不好,總覺得未來人生有無限的可能。不過我想也知道,自己做事業的爸爸一定會說:那種工作有什麼好的?

像我朋友的女兒,大學三年都讀醫藥系,但到了第四年才決定要轉系,爸媽也拿她沒辦法,只好全部從頭來過。所以我覺得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還在嘗試階段,無法完全肯定自己將來的路。

父:我覺得學經濟的孩子,腦筋都動得很快,回來上班,一開始喜歡球場的經營,後來看到不動產覺得有趣,又想要嘗試看看。

女:我當然會觀察,看哪個生意賺的錢比較多,哈哈!你知道學經濟的人,都會懂得opportunity cost︵機會成本︶,付出同樣的時間,當然希望能賺更多的錢啊!

我爸媽從來不在意我們的功課,只要讀一家還不錯的學校回來就可以了。因為人家只會問你是讀U.C. Berkele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或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沒有人會在乎你是考七十分還是五十分。

我爸覺得光會考試、拿高分,並不代表什麼,要懂得運用所學、靈活應變,才是爸爸比較在意的事。

父:對呀!我覺得考試成績並不重要,學識才比較重要。很多事情,要等出社會後學得才多。

女:我回來和爸爸一起工作十多年了,最大的心得就是:不要凡事向他報告。例如我今天和某客戶有約,爸爸知道了以後,大概每三分鐘就會問一次:約好了嗎?約幾點?非常緊迫釘人的方式,總覺得好像一有事情沒完成,就會被他追殺。

談經營──

做生意要誠實,知錯必改爸爸是很有耐心的人,碰到很難搞的地主,往往可以花上五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以上,和對方不斷周旋,直到生意談成為止。換成是我,EQ不好,可能三分鐘就談不下去,有時直接送客,把人家嚇了一跳。

我覺得這就是新舊作法的不同,老一輩的人往往會先想,怎麼談判才能達成交易?新一輩的人則會先想,要或不要做這筆生意?當人有很多選擇時,總會想了老半天 還做不出一個決定。但是當你只有兩個選擇,蓋或不蓋房子?一下子就能做出結論,再往下一步邁進。但無論如何,爸爸都教我們做事一定要誠實。

父:我從小就很規矩,從來不會為了賺錢做出不對的事。到現在去自家開的餐廳吃飯,一樣都會掏錢埋單。今年公司的春酒,有三百多位球場的員工在場,我告訴他 們,無論是球場也好、房子也好,我們什麼都大,但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為了錢,做出不對的事情。如果這樣規規矩矩做事,保證這二十年內,絕不會有人被減 薪、資遣。

女:老爸也常說做錯事情就要認錯,並且趕快想辦法修正。我之前在自家餐廳時,就曾遇過員工不小心把湯灑在客人身上的經驗。當下我立即向對方道歉,並且幫她將套裝送洗,結果客人不但沒生氣,換上我為她準備的休閒服後,滿意地離去。

父:我覺得我的子女在做人、做事方面,已經完全不須我操心。因為我小時候家中很貧窮,家裡一個枕頭、草蓆也沒有,就連稀飯也沒得吃,所以只要有人資助我,我都心存感謝。因此,我希望他們要有經營者的理念,不只是自己過得好而已,還要懂得盡力付出、幫助別人。

許典雅

1944年生,員林實驗中學畢業。現為揚昇集團總裁,曾任得成家具負責人。平日最大興趣為打高爾夫、培育高球新秀。

許瑜容

1972年生,美國柏克萊經濟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商業研究所畢業,現為揚昇集團執行總監。喜愛美食與打高爾夫、網球及滑雪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4

經驗傳承 《今周刊》發行人 VS. 十五歲投資早鳥 老謝給國三小粉絲的一堂投資課

2011-4-4 TWM




《今周刊》日前接獲一名對理財投資「小」有研究的讀者回響,這名年僅十五歲的國中生,自十四歲開始從事投資,更是本刊發行人老謝的忠實讀者。

我們特別安排雙方會面,交換彼此對投資的心得。

撰文‧鄭淳予

面對鏡頭略顯靦腆,臉上掛著稚氣、說自己不好意思上鏡頭、希望能以「小粉絲」化名現身的這位男孩,現在就讀國三。十四歲那年,把歷年來長輩給的壓歲錢買了五張統一超的股票,這一進場,就對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陪 伴兒子與老謝見面的劉爸爸說:「我兒子可能創下台灣出席股東會年紀最輕的紀錄!」原來去年統一超開股東會,「小粉絲」還特地向學校請假,拿著開會通知書搭 高鐵遠赴台南。然而,統一超股東會卻在半小時內草草結束,讓這名小股東好生失望,在回程的路上,他甚至考慮要全部賣掉統一超的股票。

劉爸爸給具有投資天分的兒子五十萬元進行操作。為了好好守護老爸的血汗錢,小粉絲不僅勤讀老謝的文章,還針對每天發生的財經大事做筆記並寫下自己的心得。老謝在《今周刊》、《財訊》與《先探》的每篇專欄文章,他都不放過,甚至連老謝主持的電視節目,他也一定按時收看。

志在成為﹁巴菲特﹂

十五歲國中生對財富具企圖心身為統一超的股東,小粉絲更懂得肥水不落外人田道理,不管買飲料還是買雜誌,寧願多走幾步路到7-ELEVEn購買,希望對自己投資的公司獲利有一點小小貢獻。而統一超的OPEN小將則長期盤踞在他的電腦桌面。

星 期天冷風颯颯的早上,老謝特地趕赴辦公室與小粉絲見面。一開場,鬢髮灰白的老謝問他:「孩子,你對將來的人生有什麼想法?」小粉絲無所畏懼地回答:「我想 不斷投資,擴大自己的財富,然後總有一天要成為像股神巴菲特那樣的投資大師!」老謝用一貫充滿幽默與智慧的口吻說:「投資很有意思,你可以從很年輕,一直 做到你死為止。人生最高境界,就是到臨死前那一剎那,還可以下單買賣股票!」科斯托蘭尼正是曾達到這樣境界的人,比起許多事業,投資永遠可以不必退休。

以下是小粉絲向老謝請教幾個當前重要財經議題的摘錄,小粉絲心中的疑問,或許也是許多對財富有企圖心的年輕人目前心中的共同疑問。

小粉絲問:繼二○○八年金融危機後,下一個全球金融危機會是什麼?我們該如何觀察?

老謝答:○八年金融海嘯雖已遠颺,但留下的餘毒卻可能為下次金融危機埋下伏筆。以美國政府為主,包括歐洲甚至日本,各國大量印鈔票,企圖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體系。大量印鈔票的後遺症,就是造成世界各國通貨膨脹。

舉 凡印度連續升息八次,韓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達到四.五%,中國大陸達到四.九%以上;原物料指數從貴金屬如銅價、錫價,或是棉花、石油等等,無 一不創下歷史新高。美國房地產崩盤後的通貨緊縮現象,就像是自己患了感冒,再用他國通貨膨脹的熱度來祛寒;如今美國的經濟好起來了,全世界通膨的火卻難撲 滅。

目前世界經濟版圖存在有五個不穩定因素。首先,中東與利比亞的動盪,油價居高不下看來是個沒完沒了的局面。其次,日本海嘯後造成嚴重的 產業斷鏈危機,台灣與日本剛好是上中下游,日本是龍頭,台灣是龍身,中國是龍尾;這個龍頭一斷,台灣電子業五窮六絕的現象很可能會提早發酵。

第 三則是歐債危機。繼去年希臘之後,現在輪到西班牙告急,葡萄牙也將向歐盟請求紓困,整個歐洲的債信問題勢必會越滾越大。第四,中國從打房開始緊縮,也會帶 來全亞洲資金緊縮的壓力。連帶地第五點,就是台灣的打房與內需危機。台灣的房地產之所以會漲,都是因為政府鈔票印太多惹來的麻煩,政府種下此因,鈔票相對 氾濫地存在,房地產當然非漲不可。

全球通膨難解?

世界經濟版圖存在五大不確定因素要是這一回日本為賑災也加入印鈔票的行列,全世界很有可能會陷入失控性的通膨,把所有一切都徹底毀掉。所以現在可以說是到處都灑了汽油,那一把火看誰去點,點了以後我看就不可收拾,長期來講大概會這樣。

老謝問:你怎麼看這次日本大地震,投資上你怎麼做?

小粉絲答:我覺得這只是短期現象。在台股大跌四百五十五點的那天,我問父親能不能進場了,在他同意下,一進場全部下單金融股,只有金融股跌最慘,是最佳時刻。

老 謝答:日本值此天災、核災齊發,人人爭相逃竄的時刻,或許是研究日本房地產的好時機。外資在上周共買進了一百多億美元的日股,正是危機入市的最佳寫照。所 有的波動都是突發性的大利空,很多人逃之夭夭,但對手上有現金的人來講,那永遠是逢低進場的機會。最大利空消息出現的一剎那,市場會呈現恐慌,但恐懼完之 後,還是要回到原來的軌道。

小粉絲問:中國會不會成為全球下一個金融危機的源頭?

老謝答:未來中國最大的壓力就是房地產的泡 沫吹破。中國現在有幾個壓力都還在進行中,一個是社會貧富差距懸殊,另一是中國這三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用創意創造出來的價值。中國財富的形成,簡單說,就 是從加工創造出口,以及土地的增值,假使有一天中國房地產崩盤了,那就是一個很大的炸彈。

中國的房地產會不會泡沫化,就要看人民幣。人民幣升值的過程就像日圓一樣,升到盡頭後,就變成貶值,貶值後資金外流,屆時,中國整個局勢可能反轉。

中國是下一個經濟亂源?

關鍵在人民幣兌美元匯價趨勢如今中國積極追求均富社會,又為了不要讓人民幣升值得那麼快,當局便把壓力反映在調薪的政策上,工資一調整,就變成成本推升,造成全世界惡性通膨的一個推手,問題當然更大了。

中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世界經濟亂源,觀察重點應放在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的趨勢上。就如同當年日圓自二次戰後以一美元兌換三百六十日圓,到一九八五年《廣場協議》升值到兩百六十三日圓,今天已來到七十六日圓。

美國未來若要讓中國有什麼「三長兩短」,就讓人民幣一直升值,升過頭以後再貶回來,泡沫就吹破了。中南海很多人在研究這項金融作戰策略,就是不想步上日本後塵。

小粉絲問:那麼中國的十二五規畫能不能扭轉以出口為主的中國經濟,變成以內需為主?

老 謝答:「十二五規畫」中,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中國不再做廉價生產,要從過去的生產導向轉型為質量並重。中國一方面要求產業升級,一方面力求在均富社會中增加 消費;另外,中國也嘗試導入一些新產業,像是替代能源或環保節能,中國原先計畫建造的七十五座核能發電廠,在這次日本核能事件爆發後重新檢討評估。而在這 當中,台商的定位便要重新調整,過去習慣使用廉價勞工的台商如今勢必開始碰壁,接下來就要看誰能在中國的內需主流市場中脫穎而出,許多產業會在「十二五規 畫」之後逐漸被淘汰。

小粉絲問:所以中國有機會出現像美國沃爾瑪︵Walmart︶一樣的通路商嗎?哪一家通路商最有可能成為中國的沃爾瑪?

老 謝答:我去參觀中國的沃爾瑪和家樂福,比較裡面產品種類,到它的空間擺設,還有規畫的狀況,發現中國大潤發都遠遠超過它們。目前沃爾瑪與家樂福都是由外國 人擔任經營者,這使得他們與中國消費者習慣略有距離,但中國大潤發是由台灣人站在第一線經營,似乎更能掌握消費商機與偏好。所以下一個中國的沃爾瑪,我覺 得是中國大潤發。

小粉絲問:你比較喜歡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 ?

老謝答:有人適合短線作戰,有人適合長線,這要先看你的個性,沒有對錯。除了個性之外,就看資金實力。

資金實力強的人,覺得股票有價值的就買,你一方面可以隨時檢視,一方面也可以長期等待。長線投資者就像打拳擊一樣,一拳擊出去了,另外一手還有銀彈蓄勢待發。做長線的人通常會把獲利目標設定至少一倍以上,這就必須用等待創造高報酬。

而短線操作也有學問,若沒有長期經營,不會曉得一支股票的最佳出手時機;但對短線操作的人來說,通常也不太會受重傷,一見情況不對就脫手,比較不會有系統性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7

范博宏:廣廈控股路障重重的企業傳承

http://www.p5w.net/newfortune/zhuanlan/201104/t3549501.htm

在率領廣廈控股實施多元化戰略並開建天都城項目後,樓忠福開始著 手企業傳承,將廣廈控股總裁一職交給長子樓明、浙江廣廈董事長一職交給次子樓江躍。然而此後,多元化受阻、天都城項目推遲等路障,導致廣廈資金鏈緊繃,債 務壓力大增,樓忠福被迫復出救火。創辦人在制定重大戰略後進行企業傳承的風險,值得其他民企重視。

  2008年初夏,杭州華僑飯店,廣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廣廈控股」)董事局主席樓忠福坐在這家自己控股的酒店裡,卻恐怕無暇欣賞西湖美景。因為酒店門前聚集了數十名民間放貸人,要求廣廈控股清償巨額借款。而這僅僅是這家集團面臨的眾多問題之一。
廣廈控股下屬浙江廣廈(600052)在2005、2006年產生虧損,2007年被「ST」;與此同時,號稱「中國第一衛星城」的天都城項目進展緩慢,資金周轉困難。所有問題都隨著民間借貸的曝光凸顯出來。
廣廈控股是浙江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主營房地產及建築。早在2002年,其創始人樓忠福即萌生退意,開始企業傳承。其後數年,廣廈繼承人交替變更,傳承 一波三折。期間,公司業績不斷下滑,2006年,資金鏈更越繃越緊,本已準備退休享福的樓忠福被迫復出,直面債主及企業的問題。
和許多至死才退位的第一代企業家不同,樓忠福48歲已開始企業傳承,二子樓明、樓江躍也並非劉阿斗類型的富二代。究竟是什麼打斷了企業傳承?

  樓氏父子傳承一波三折
  樓忠福生於1954年,浙江東陽人。小學畢業後,他即遠離了學校。16歲時,他不顧阻力,開始追求條件優越的王益芳,經過三年「死纏爛打」,終於把心上人娶進門。樓忠福說:「我是一個很執著的人,認準的事想逃也逃不了。」這樣的個性也反映在他的事業上。
1978年,樓忠福來到浙江東陽城關建築公司做小工,不久被破格提升為材料科科長。1984年,公司經理位置空缺。排資論輩,遠輪不到樓忠福。樓向多位 公司領導遊說,並在他們的支持下成為新經理。任命時,台下一片哄亂。樓忠福拿刀將公章一劈為二,大聲宣佈:「從今天開始,蓋了這個章的事情我才認賬,其他 概不負責。」於是眾人再無異議。
在樓忠福的帶領下,東陽城關建築公司快速發展,1985年更名為東陽市第三建築工程公司,1992年,改組為 浙江第一家建築集團—浙江廣廈建築企業集團公司。之後,樓又率先進行股改,於1993年成立浙江廣廈建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他的多方努力,浙江廣廈於 1997年4月成為全國建築行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浙江廣廈進行資產重組,更名為浙江廣廈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由建築逐步轉型為房地產。
目 前浙江廣廈的第一大股東為廣廈控股,其所持股權為38.66%。樓忠福則持有廣廈控股83%的股權(圖1)。2009年,浙江廣廈總資產為85億元,約佔 廣廈控股總資產的37%。除通過浙江廣廈開發房地產之外,廣廈控股通過另一直屬集團—廣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廈建設)從事建築業務,並涉足能源、教 育、醫療、金融、傳媒、旅遊等領域(圖2)。其2009年總營收達509億元,在浙江百強企業中排名第五。


隨著廣廈的發展,樓忠福從建築工人一躍成為億萬富翁(圖3),並出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東 陽市人大副主任。和中國許多創業者一樣,樓忠福對西方管理學不以為然:「西方是規範的制度管理。每一個管理者都是書呆子,你跟他講不通的,所以廣廈的體制 是自己設計的。」「我肯定是偏專斷。民主就要暴露問題,暴露思想。該斷則斷,有了過程民主就差不多了。」「制度不規範,政府沒有規範,市場沒有規範,人沒 有規範,你規範什麼啊。」這一點,兒子和他有著顯著的不同。


樓忠福育有兩子。長子樓明生於1973年,1990年高中畢業後加入了浙江武警總隊。三年 後,樓明回歸廣廈控股,任下屬浙江萬福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廣廈董事局主席助理。之後很快進入集團高層。樓明先後完成了復旦大學EMBA、長江商學院 CEO學習,並積極推行職業化管理。他愛好體育,是浙江廣廈籃球俱樂部主席。對於自己的身份,樓明認為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守二代」,而是「創二 代」。樓忠福曾希望兩個兒子中有一人從政,2007年,樓明追隨其父,成為東陽市人大常委。
樓忠福次子樓江躍生於1974年,曾就讀於浙江大 學經濟學院。他早年即顯示出商業才華,20歲時,靠為工地提供挖土設備淨掙100萬元。在一次毆鬥事件後,樓江躍開始跟隨父親左右。樓江躍首次獨立操盤的 杭州萬安城市西苑項目共贏利1億多元,但其父指出,其不足使公司少掙了1億多元。樓江躍是杭州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樓忠福很早便開始安排兒子 接班。1994年,樓明出任廣廈控股副總經理,2002年升任總裁,統領整個集團,樓忠福則任董事局主席。同年12月,樓忠福將浙江廣廈董事長一職交給樓 江躍,自己只擔任總經理,並於2005年12月辭去該職。此時,樓忠福雖然在集團和上市公司都有任職,但顯然已退居二線。次子樓江躍執掌上市公司,可見樓 忠福對其有一定期望,但樓明無疑是當時的第一繼承人。
但到了2006年,樓明卻將廣廈控股總裁職位交還樓忠福,轉任廣廈建設董事長。據悉,處 於半退休狀態的樓忠福突然復出,是為了應對公司困境。樓明下調子公司,則是為了「在基層鍛鍊」。當時外界盛傳樓江躍將取代其兄成為繼承人。無論如何,父親 復出,二子各居一重要子公司,樓忠福或許在重新考量繼承人。
2010年7月,廣廈控股及浙江廣廈管理層又發生巨大變化。樓江躍突然辭去上市公 司董事長,轉任廣廈控股董事局副主席,接替他的是職業經理人彭濤。據悉,樓忠福正著力支持次子另立門戶。2010年10月,樓明上調廣廈控股,再次出任總 裁及董事局副主席。至此,廣廈控股之傳承暫告一段落,長子樓明基本將接管龐大的家族產業。
2002-2010年間,樓忠福始終未移交股權,可 見傳承尚未結束。無論如何,他至少在準備企業傳承。但其一波三折的過程,未免讓人揣測背後是否有玄機。值得注意的是,廣廈的傳承期恰巧與企業業績下滑的時 間吻合,公司的借貸問題也同時爆發。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我們先從浙江廣廈的投融資著眼。

  債務危機導致
創辦人復出救火
  浙江廣廈的融資渠道為資本市場及債務。1997年以來,其通過IPO、配股及定向增發在資本市場共融資約23.6億元,融資額逐年增加(表1)。那麼,浙江廣廈是否善用了股東們的投資呢?

  多元化學費
  1997年,浙江廣廈IPO融資 1.925億元,主要用於固定資產投資、還貸、收購(表2)。還貸後,公司負債率為33.81%,流動比率為 2.13,均為歷史最好水平(圖4)。其招股書承諾1.1279億元將用於建築材料購買,但據公司年報披露,由於建材行業不景氣,上市8個月後,浙江廣廈 決定更改投資項目,包括以3000萬元參股金華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信」);以3326萬元參股景寧縣白鶴水電站;以4952萬元收購併注資東 陽兩家建築公司,以實現快速擴張。其多元化戰略可見一斑,之後數年的投資方向亦與此類似。1999年,浙江廣廈上市後第一次配股,募集資金2.04億元, 投資方向繼續集中於行內併購及政府項目(表3)。


不過,浙江廣廈控股或參股的一些企業業績並不理想,金融、水電、傳媒和教育等輔業一直沒有產 生豐厚收益(圖5)。2006年,當企業泥足深陷時,樓忠福曾為多元化辯護:「真金白銀就一定是賺錢嗎,對一個領域、一個行業的瞭解不也是真金白銀嗎?」 然而,廣廈為「瞭解」交的「真金白銀」似乎太多了。


以金信為例。在以3000萬元參股後,浙江廣廈的確從金信收到了可觀的回報,於1997、 1998、2000、2001年分別獲得42.5萬元、450萬元、750萬元、300萬元的收益。2001年,其增資金信至1億元,持有金信 9.832%股權。同時,金信持有浙江廣廈0.78%股權,為其第十大股東。浙江廣廈執行董事陳昌志曾任金信高管。交叉持股,也是浙江民營企業中的普遍現 象。然而,浙江廣廈2005年年報披露,由於金信2005 年12 月30 日起停業整頓,公司須對相關1億元投資進行減值準備,加之須對與金信存在關聯關係的通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進行減值準備,兩項合計1.577億元,連同其他 減值準備共導致浙江廣廈當年虧損1.84億元,淨利潤為-1.77億元。隨著2006年金信信託被託管、通和控股資不抵債,浙江廣廈對通和全額計提減值準 備,計1.51億元。另外,由於大型樓盤銷售資金尚未回籠,導致2006年浙江廣廈淨利潤為-2.72億元。
當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在賠錢。 總投資3億元的景寧英川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浙江廣廈於1999、2000年先後投入配股資金累計1.11億元;2002年增持後,累計總投入1.194億 元,持有其85%股份。這一水電站於2002年4月完工,之後一直保持盈利,資產收益率在5%上下(表4)。然而,2007年,浙江廣廈作價2.477億 元,將所持股權全部轉讓給中華水電公司。將這一有穩定利潤的能源項目剝離上市公司的同時,浙江廣廈收購了廣廈控股旗下多家房地產公司,從而「擴大了房地產 規模,增加了項目資源」。可見,其上市初期的多元化戰略已有所收縮。

  房地產項目受阻帶來資金壓力
  歸根到底,真正促使浙江廣廈戰略收縮的是其主業出現問題,已無法再負擔多元化的額外學費。一些大型樓盤開發期過長,資金需求量極大,而前期利潤水平較低。其中,天都城最具代表性。
天都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佔地面積約7000畝,建築面積480餘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8-10萬。除住宅外,配套從幼兒園至高校、醫院、商業文體設 施等。其主體屋宇為法式建築,包括一座高108米、耗資2000萬元的山寨版埃菲爾鐵塔,總體開發週期約10年,目前部分項目仍在建設中。浙江廣廈年報披 露,這一項目預計總投資63.56億元,但浙江天都實業有限公司網站上顯示,項目總投資預計超過100億元。
早在2000年,樓忠福就喊出「廣廈 就是天都城,天都城就是廣廈」的口號。的確,廣廈隨著天都城的起伏而歷經榮辱。2000年11月,佔地1000畝的歡樂四季公園破土動工,並於2002年 10月免費對外試運營,兌現了天都城「先做旅遊,後做房產」的承諾。2001年9月,天都城一期的400多套房子開始接受預訂,由於價格低廉,12小時內 被搶購一空。2001年,浙江廣廈上市後第二次配股,共募集5.98億元。截至2004年,募集資金全部投入天都城香榭花園及愛麗山莊項目(表5)。


然而,其2002年年報披露:「香榭花園項目原計劃於2001年12月開始土建施 工,2004年12月底前全部竣工,但由於徵地拆遷工作緩慢,致使項目開工延遲至2002年12月。愛麗山莊項目原計劃於2001年12月開始土建施 工,2004年3月底前全部竣工。推遲開工主要基於銷售策略的考慮,準備待周邊環境成熟,房產氛圍形成後再推出。」經分期開發,愛麗山莊及香榭花園分別於 2009年8、9月才全部竣工。推遲開工的一大原因是杭州地鐵項目被國務院於2002年凍結,交通問題得不到解決,一些買家甚至要求退房。直到2010年 末,交通問題才有徹底解決的跡象。計劃中的杭州地鐵3號線將在天都城設立站點。為此,天都城地標「埃菲爾鐵塔」被拆遷至天都公園。
2002 年,國家叫停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實行招拍掛新規,天都城項目後續的土地成本大幅提高。其一期1500畝土地以協議出讓性質獲得,作價約2億多元,均價約 15萬元/畝。剩餘5000多畝土地極大地考驗著廣廈的資金鏈。2010年,天都城周邊地區的土地均價已達100萬元/畝。更大的隱患是,若有其他公司競 拍到天都城規劃中的地塊,廣廈前期投入的公園及環境建設等於為人做嫁。經過廣廈積極反映,有關部門表態稱,對此「遺留問題」,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解 決。截至2009年末,浙江廣廈對天都城房地產的開發成本已達13億元,但效益卻並不明顯(表6)。一個看似前景美好的項目,受多重因素影響步履維艱,企 業深陷泥潭。

  資金鏈緊繃下多方告貸
  由天都城項目足以看出,資本市場遠難以滿足浙江廣廈的投資需要,其唯有向 銀行貸款。這些借款主要來自樓忠福的家鄉東陽。以2001年為例,浙江廣廈分別從農、工、建、中四大銀行的東陽市分行取得貸款,東陽下屬吳寧、黃田畈鎮農 村信用社也為其提供了貸款,貸款擔保方多為控股公司及其他成員公司。2004年,《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指引》出台,在廣廈最需要後續資金時,國家開始 限制項目貸款。2006年,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已經淡出上市公司的樓忠福為了一筆4100萬元的銀行貸款抵押了私人別墅。
此外,廣廈還採取了信託融資的方式,於2004年,將景寧英川水電開發有限公司85%的股權委託中泰信託發行信託計劃,融資8000萬元,期限2 年,利息420萬元。
一年三、五億元的銀行貸款與信託融資仍難以滿足浙江廣廈的資金需求。鑑於浙江省的地下錢莊是全國最發達的,為維持資金鏈,廣廈控股於2006年開始籌集民間借款。同時,樓明將廣廈控股總裁職位交還樓忠福。內憂外患之下,創辦人被迫復出救火,企業傳承被打斷。
初期,廣廈每筆借款被控制在1億元以下,期限多為幾天,日利率最高為0.3%。之後借款規模失控。截至2007年,貸款總額約達8億元,債權人數十名。 2008年,坊間開始流傳廣廈控股民間借貸問題。風聲最緊時,銀行、銀監會等機構也曾上門查賬。之後,債權人開始聚集公司追債,廣廈的債務危機徹底公開。

  中斷傳承的重重路障
  回首過往十年,廣廈傳承中的種種波折有內因、有外因,但歸根結底是傳承時未能看清前方潛在的路障,尤其是多元化和天都城項目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樓忠福在浙江廣廈上市前後開始貫徹多元化戰略,並取得一定成果。2001年,天都城項目正式開工。投資超大型項目,足見廣廈當時對內外部環境預期相當樂 觀。2002年以前,浙江廣廈的負債率也基本低於行業均值。2002年,認為前路一馬平川的樓忠福開始企業傳承,分別把二子推向控股及上市公司。豈料幾年 之內風雲突變,多元化戰略未能給公司帶來足夠利潤,甚至導致虧損。而天都城等項目受宏觀政策影響開發受阻,大額投資反而導致債台高築,浙江廣廈負債率持續 高於行業均值(圖6)。2002-2007年,其業績逐步下滑。多項財務指標顯示公司盈利、營運及償債能力全面低於行業均值(圖7-9),其差異在 2005、2006年尤其顯著,期間公司分別虧損1.77億及2.72億元。直到2007年,通過定向增發注入集團非上市優質資產,浙江廣廈才實現扭虧為 盈,之後,公司業績逐漸好轉。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創業者,樓忠福賦予了企業一些不可替代的特殊資產。企業早期的快 速發展與他敢打敢拚及出眾的經營能力密不可分:為了追老婆,可以「死纏爛打」;為了當經理,毛遂自薦;為了上市,四處奔走;為了「中國第一衛星城」,率先 試水;為了融資,「不擇手段」;而為了培養「創二代」,早早退居幕後。可以說,廣廈的成敗起伏,在很大程度上皆拜樓忠福所賜,沒有樓忠福,廣廈一定不是今 天的廣廈。而樓明和樓江躍是否繼承了其父的特殊資產呢?樓忠福於2006年取代長子執掌廣廈控股,應對危機,可見至少在應對企業困境時,樓明尚不足以取代 其父。在樓江躍任董事長期間,浙江廣廈一直表現低迷,累計月個股回報率持續低於行業均值(圖10)。雖然其中有種種原因,並非他一人之過,但作為眾目睽睽 之下的上市公司一把手,樓江躍已難以服眾,2010年,彭濤接替了他的位置。


除了公司戰略失誤、特殊資產難以傳承等內因,還有政策變化等外部路障導致廣廈的傳承受阻。房 地產業依賴土地及貸款,二者皆對國家政策極其敏感。而廣廈由2002年至今的企業傳承,恰巧趕上了宏觀政策對房地產業的調控。2002年的招拍掛新規直接 導致天都城土地成本增加。2003年,國家進一步遏制開發區圈地,2004年加息並出台《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指引》。2005、2006年更是接連發 出多項打壓政策。2007年,連續五次上調利率。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天都城及其他房地產項目在政策的風雨中擱淺。
2011年,樓明從廣廈建設回 到控股公司任總裁,準備再次接班,廣廈的傳承故事還將繼續演繹。不過,從其傳承過程可見,創辦人在制定了重大戰略後立即進行企業傳承有相當的風險。今天我 們大可批評樓忠福企業傳承的時機不佳,然而回到2002年,誰又能料到前路如此凶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沒有充分認識到一些大膽超前的投資決定隱藏了諸多 不確定性,而同時進行企業傳承更增添了不穩定因素。樓忠福及其繼承人都為這些決定付出了代價。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在傳承前應充分考慮公司所面臨的種種潛 在路障,做最壞的打算。
對於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補充,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5

家族傳承:“創二代”如何避免“黑色五年”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996929.html

 
 

近,香港中文大學學者針對香港、台灣、新加坡三個華人家族企業比較聚集的市場進行了研究,選取了250家族企業樣本,研究發現在傳承過程中的五年間(第一代企業家正式退位前的五年),公司的價值滑坡現象非常嚴重,其股票扣除市場變動後累計超額回報率將近負60%,即每100元在五年間損失60元,只剩40元。並且在傳承後三年間,企業價值也沒有回升。這顯示傳承的價值消散並非短期波動,而是一種長期損失。

家族傳承中,家族公司的價值平均蒸發60%。對於家族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來說,無疑是痛心的。

今天,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成功創業的企業家們正面臨著交接班的嚴峻考驗。他們的子女被稱為“富二代”,而那些主動或者被動承擔了接班任務的孩子們,則有一個新的名字,叫“創二代”,“創二代”們或許已經沒有了父輩當初創業時的大好機遇,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處於接班還是不接班的矛盾之中,或在兩代人價值觀的衝突中掙扎著。這些人的困惑和優勢在哪裡?“創二代”能否將中國的家族企業好好地傳承下去?

主導上述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及會計學院范博宏教授對此有他的觀點。

傳承不順影響公司價值

第一財經日報:家族企業通常給人一種內部關係複雜不透明的神秘感,尤其現在到了“創二代”交接班的時候。面對這樣的特性,投資者會做怎樣的決策,在投資這類企業時,投資者會有哪些顧慮?

范博宏:我認為投資者不會因為某個企業是家族企業就不會去投資,或者加碼投資,關鍵還是看這個企業的經營是不是正規經營,是不是能夠獲利,獲了利能不能公平地分配給股東,這些是他們投資的標準。

但是我們也觀察到家族企業有些時候顯得特別脆弱,比如說新老交接的時候,種種原因會影響到企業傳承。最常見的情況是父輩特殊的資產(比如說父輩與子女或者其他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父輩的價值觀以及對企業內的號召力和對外的商業夥伴網絡等等),沒辦法順利地傳承給下一代。此外,兩代之間價值觀差異很大,有價值衝突,也會嚴重影響企業傳承。

日報:問題主要出在什麼地方?

范博宏:這種滑坡不是因為“創二代”能力不濟,而主要是因為我剛剛講到的有價值的特殊資產不能順利傳承,畢竟這些資產的價值是依附於領導者的。

當第一代企業家要退休,把企業交給他的子女時,不僅僅是子女無法完全承接他們的特殊資產,這些資產更是很難再傳承到職業經理人上。

這是一種無以為繼的狀況,會導致一次性的價值滑坡。這種情況對投資人來說風險很大,因此,接班對投資者來講是企業風險比較高的時期,投資者一般會避免選擇投資於正在交接班過程中的家族企業。

日報:除了父輩身上的這些特殊資產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對於企業傳承成敗至關重要?

范博宏:重要的因素還有“創二代”跟他們父母之間的關係。其實,當企業家的子女是不容易的。“創二代”的父母通常對於子女抱有很大的期望,這本身就會給子女造成很大的壓力。此外,很多“創二代”是在海外接受教育的,因此他們的價值觀可能跟父母之間有很大的衝突,父母對他們的期望未必是他們自己的想法。

日報:看來“創二代”擁有人人羨慕的“金勺子”之外,也有常人難以理解的苦楚。

范博宏:是的,這些“創二代”的父母在創業階段可能整天忙事業,而較少跟子女溝通,因此,很少有機會將他們的價值觀灌輸給子女。

不可否認,這些創二代的家庭跟非商人的普通家庭比起來是很不正常的。而這種生活狀態本身對企業家子女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還有一些更特殊的情況,例如企業家操守不良,比如對婚姻不夠忠誠,這會使得子女跟父輩的關係更加疏遠。

在這種親情較薄弱的情況下,希望子女能夠完全接受並繼承自己的理念以及事業,自然會遇到困難甚至衝突。爸爸跟兒子根本的價值理念就不一樣,兩個人沒有共同的價值基礎,你讓他接你的班,他怎麼會願意呢?

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家族內部理念的傳承。其次才是一些其他的關係,比如說爸爸跟地方官員的關係,或者是跟員工的關係等等。

家族企業傳承鬥爭難免

日報:家族企業中除了正常管理運營之外,還不可避免地牽扯到家庭成員的關係,甚至一些連清官也難判清楚的家務事,內耗對於家族企業來說是不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

范博宏:在我觀察的家族企業交接過程中,鬥爭是一定有的,嚴重的程度可以致家族分裂,然後分家分產;至於企業,則或無以為繼。

比如澳門賭王家族的鬥爭,在一個月裡面,我估算了一下,扣掉市場大市的變動,澳博(股票)價值平均滑坡了20%。但當時的市場情況是,要讓賭博的企業不賺錢,或者股價下跌是很難的。現在這些企業都是大賺錢,股價都是漲的,而澳博的價值跌了20%,顯然是價值衝突引起的內耗造成的。

日報:連自家人都難免鬥爭,更不用說聘請的職業經理人了。國美的爭鬥,境外不少機構投資者支持陳曉,但內地網民不少支持黃光裕,這是否顯示人們潛意識裡更容易偏向維護家族在企業的利益?同時,是否說明家族企業的管控存在一些缺陷?

范博宏:老百姓偏向於黃光裕道理是很簡單的——黃光裕是老闆是大股東,陳曉是被請來服務大股東的,後來他(陳曉)想要奪權,在道義上說不過去。倒不是因為老百姓偏向於家族,而是大家覺得職業經理人這樣的行為是背叛了老闆。

其實這種事情在全世界都有,不只是中國有,例如安然事件,安然以下種種公司醜聞哪一個不是職業經理人叛變了股東呢?只是他們的股東是千千萬萬的小股東,而不是像背叛了一個大股東,但都是股東,這種事情一點都不奇怪。

不過,這個事情發生並不表示家族企業就是優越的企業,也不表示它是比較差的企業,家族經營和管理有它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就是如果有一天兒子叛變了,家人會忍下來,而不會去訴諸法律,當面臨類似危機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不會訴諸法律,或者讓事情一發而不可收拾,這就是家族凝聚力所發揮的作用,跟非家族成員間不會有這樣的凝聚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38

王文杉老店新開 展演、影音、電子商務多頭並進 聯合報一甲子 「小王子」的傳承與轉型

2011-8-22  TWM




日前,《聯合報》的第三代接班人 王文杉接任董事長,但在競爭激烈下,聯合報系面臨營收吃緊窘境,王文杉扛著六十年《聯合報》的招牌,要如何重返榮耀,正考驗著這位新當家的能耐。

撰 文‧燕珍宜

今年九月,曾是國內報業龍頭的聯合報系,將歡度六十周年慶,《聯合報》第三代接班人王文杉趕在這個大日子前,正式接任董事長,這 是去年他初為人父後,人生的另一重要大事。要如何帶領一甲子歷史的聯合報系重返榮耀,考驗著人稱「小王子」的王文杉。

《聯合報》是王文杉的 祖父王惕吾在一九五一年創辦,全盛時期,集團擁有海內外八份中文報紙、員工六千多人,是全球最大的華文報業集團。但《聯合報》在民國七○年代衝破百萬份之 後,便開始從高峰走下坡。

這十多年來,因網路興起、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大環境劇變等因素,聯合報系經營出現困境,旗下的《民生報》二○○ 六年停刊,○七年集團大動作優退一千四百名員工,如今《聯合報》閱讀率也大幅滑落,昔日榮景不再。

財務開源節流

人 力精實止血 重建精華地段今年四十一歲的王文杉,是王家第三代唯一男丁。一九九六年王惕吾去世,指定他「隔代接班」,開始在老臣輔佐下擔任總經理,參與報社重要經營決 策與方向擬定。不過,在「後王惕吾時代」,《聯合報》逐漸從賺錢的輝煌時代,進入虧錢慘澹經營,從一九九八年後,歷經十年賠五十億元的沉重包袱,王文杉的 壓力並不輕。

所幸,王文杉緊急止血,聯合報系陸續提出優惠退休、離職方案等人力精簡計畫,人數從五千多人瘦身到二千多人,前年終於轉虧為 盈。王文杉乘勢追擊,力邀前《聯合報》業務部總經理楊仁烽回鍋。

人稱「鐵血教頭」的楊仁烽,擅長數字與目標管理,他很清楚《聯合報》這棵大 樹必須改變,改以績效掛帥,因此他上台後積極推動「薪資幅動制度」,要改變舊有公務員式的薪資制度。

《聯合報》原本薪資制度是以年資為主, 做得越久、領得越多,楊仁烽形容「像百貨公司的手扶梯只上不下,是一種惰性的加薪。」「薪幅制」則以績效為薪資衡量標準,他還提出「總額預算管制法」,將 人事成本控制在一定範圍。

楊仁烽大刀闊斧整頓薪資結構,雖引起社內員工兩極評價,但一波波的人力精實計畫,確實讓《聯合報》成功止血,不再 虧損,除了節流外,王文杉也同步進行開源計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開發土地資產,改善財務計畫。

聯合報系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和基隆路口共有五棟 大樓,一棟在基隆路上,其他四棟位於忠孝東路。○九年底,《聯合報》正式將辦公室從忠孝東路搬遷至新北市汐止。

《聯合報》發言人項國寧表 示,原總部第一、第二大樓,計畫開發成住辦合一的大樓,第三大樓也正在評估重建計畫中,根據房仲業者估計,該地段每坪土地一三○萬元,《聯合報》的土地資 產現值高達一百億元,還有上漲空間。

除報業本業,王文杉也積極開拓活動展演營收,○八年金融海嘯,各家媒體廣告收益大幅滑落,但《聯合報》 卻靠活動與展演,如太陽馬戲團、米勒畫展等,成功打響名號,創造數億元營收。

這幾年,傳統報業積極轉型,《中時》已率先購併中視、中天,成 為跨媒體集團,壹傳媒集團也成立壹電視,眼看對手布局愈來愈完整,王文杉決定就地出發,利用現有資源聯合新聞網,直接啟動影音新聞的大計畫。

轉 型數位媒體

推影音新聞 跨足線上購物看好「數位匯流」可能是《聯合報》再翻身的機會,王文杉投資兩億元,成立影音事業部門,並於去年底正式推出線上影音新聞,今年五月則正式跨足 電子商務,投資五千萬元成立「udn買東西」。

為控管財務,王文杉利用聯合報系現有資源,以最節省成本方式,直接由文字記者兼任新聞製作 人,訪問、寫稿、照相、錄影、做旁白,甚至影音、剪輯一人搞定,還得親上主播台。

二○○○年,王文杉成立的聯合線上(UDN.COM),相 較其他新聞網站,成立時間雖晚,卻後來居上,成為新聞類網站流量第一名,並登上興櫃。

聯合線上的成功經驗,幫王文杉打了一劑強心針,他深信 未來《聯合報》要以數位匯流方式服務消費者,讓新聞內容可以在報紙、網站、手機、無線電台播出。為讓記者更e化,他決定今年周年慶送每位記者一台 iPad2,他也早把自己變成了iPhone、iPad達人。

《聯合報》近年雖走下坡,但在北美、泰國等地還發行《世界日報》,擁有紐約 Sheraton LaGuardia East Hotel(法拉盛喜來登酒店)等產業,集團資產估計高達二百億元,王文杉是家族第三代唯一男丁,外界多以「小王子」稱呼他,符合他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家 世。

身為報業少東,大家除了關心他對聯合報系未來布局,去年,他爆出未婚生子,讓外界對這位黃金單身漢的感情生活更為好奇。

過 去,王文杉唯一傳出的情史,就是和藝人陳德容交往三年,在二○○○年分手後,他感情生活就很低調,甚至去年未婚生子也保密到家,迄今未辦婚禮,連孩子的媽 媽也未曝光。

王文杉有子萬事足,王家長輩也開心後繼有人,不過,接下《聯合報》董事長大位的他,要一肩扛下爺爺交付給他「報人」的重任,以 及六十年歷史家族事業的轉型與傳承,他身上的重擔恐怕不輕。

王文杉

出生:1970年

現 職:聯合報系董事長兼總管理處總經理

經歷:《聯合報》社長

學歷: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

婚姻:未婚、育有一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0

家族企業傳承 先齊家或治企業?

2011-9-12  TCW




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 湯):台灣家族企業接班的主流議題,在趁著台灣七○年代經濟起飛高峰起家的那一批家族企業,走過第一代交棒高峰後,已進入另一階段。承先啟後的企業家第二 代,必須培養第三代、第四代接班能力、並思索下一世代永續經營架構。

非家族企業談傳承,靠的是強大的董事會,能夠選出一代代好的執行長,將企業永續經營下去,但家族企業的傳承涉及家族成員,更有挑戰性;即使是第一代到第二 代,成功案例實在屈指可數。

然而,台玻集團是滿成功的例子。首先,我們看到台玻林家第一代創辦人林玉嘉成功的將棒子交給第二代你們兄弟(兄即台玻集團董事長林伯豐、以及弟總裁林伯 實),其次,兄弟共治有默契,能共同帶領企業。能不能請你分享接班過程,成功傳承的要件是什麼?

台玻集團總裁林伯實(以下簡稱林):我父親是在兩、三年前退休,但在他退休之前,台玻第二代是與第一代一起走到今天的,所以沒有接班問題。

你別看我是個董事長(林伯實另外成立實聯國際投資,轉投資學學文創、實聯能源等事業),我是專業經理人。台玻一九六四年成立,我和我大哥一九六五、六六年 就進台玻了。我大哥從頭到尾在工廠,所以建廠、技術他非常了解;我在台玻四十多年,從外銷、 報關、裝運都知道,以前我當外銷經理時,台玻出口到印尼,是在散裝廠(包裝),從釘木、木材怎麼樣(放)船不會翻到玻璃破掉 都知道,還自己開車去基隆港,上船檢查OK、簽字後(船)才可走……。

湯:完全從基層做起?

林:對,不只執行,所有發展都是一起做決策,台玻的經營小組就是父親、媽媽(蔡卿卿)、大哥和我四個人。

湯:家族企業非常典型的運作……。

林:我們是典型的家族結構,但我們不是(一般人認知的)家族企業。就是說,假如你做得夠專業的話……。家族企業有好處有壞處,最大的壞處就是家族成員做事 不專業,比如說他伸手跟出納拿錢,把它(公司錢)當成是跟家用一樣,現階段台玻的經營絕不允許,我們是公私分明的。為什麼我們不用親戚?因為進來一定要照 規矩。親戚常有事要出去一下,連請假假條也不寫……,很麻煩。

湯:你認為這是較好的接班方式嗎?很多企業家嚴格訓練第二代或第三代,讓(他們)由第一線做起,希望他們循著家族的倫理關係,跟著家規、企業規矩一路成 長,等到有能力接班;我們也知道,林玉嘉創辦人管教子女非常嚴格……。

接班人養成條件,要能力也要家族凝聚力?

林:其實嚴格之外,還是有些必須(條件)。他給我們的教育,是家庭事業一切都算在內。他不只教我們做事,也教我們處世為人,記得他那時轉投資二十幾家公 司,我代表他去過好多家,他都叫我只聽不講,我看了不少老先生開的董事會場景,也看到不少企業為什麼越做越起不來。

我們家庭關係非常好。每個禮拜六,我父親帶我們所有兄弟去打掃院子,下午才能自由活動;他總是很忙,可是只要不應酬,回來就找我們一起泡溫泉、喝酒、聽音 樂;這是家庭生活,家族凝聚力在那裡。

湯:所以你的意思是說,先齊家才能治企業?

下一代接班挑戰,應繼承資格或股權架構?

林:經營家族精神,其實是精髓。我現在對兒子也一樣。

湯:家族企業能夠持續,初期先要靠家族的精神凝聚力。家族是核心,企業才是衍生出來的,家族的文化後來就會成為企業的文化。

但再下來就會有個問題,家族企業成長一定要有經理人,經理人你當內人還是外人看?

林:其實我們以「人的能力」做(管理)目標,沒有所謂內人外人,好的幹部,好幾個子公司總經理或部門總經理都做到董事,(家族成員之外)總經理加上副總, (專業經理人團隊)也五十個有了。董事會的家族成員,大約才五個人。

湯:這樣看來,台玻延續企業,第一代創辦人林玉嘉老先生齊家兼治企業,是你們兄弟能同心共治的基礎,可是到第三代、第四代,可以預期會有兩個挑戰,第一就 是家族成員變多了,不太可能有第一、二代的家族凝聚力;第二則是股權隨著世代傳承,不太可能如早年集中,因為一接班就要分割,再接班又再分割,大企業幾年 後就變成小企業。

這問題是台灣或東方企業獨有的,歐美家族企業已經過好幾世代了。美國遺產稅七○%,所以企業家會想,(與其)一百億給政府抽七十億,不如捐給基金會。

林:主要是基金會控制權,由基金會派人經營。

湯:對,然後等子孫有能力,可回來當總經理,像福特家族就很有家族忠誠度,第四代比爾.福特也在曾祖父亨利.福特後,回來家族企業掌舵。

但成立基金會,由誰管,變另一個問題。有的歐洲企業是會設個小組(集體決策),大家投票決定,企業有行政總裁,但家族股權還是集中,有的家族有一把行使否 決權的劍,行政總裁要否決會議的投票結果就必須要拔出家族的劍,但只能用一次,用完後,第二次就必須下台;美國和南韓則是不管家族成員有多少,只有一個人 接班,用錢把股票買回來,其他人離開這個家族企業。不管怎麼樣,都是一個人接。然而,台玻的想法是什麼呢?

林:這是我們正在想的問題。基金會的方式,我們也考慮過,現階段,這是要認真去思考的問題了。

管理精華「先齊家?或先治企業?」這樣的議題,之所以是家族企業第一代到第二代接班成功的關鍵,因為家族企業初期運作的基礎,其實是家族精神。第一代企業 家能夠成功傳承到第二代的比率不到三○%,家族凝聚力難以維繫是很重要的因素。

然而,隨著世代交替到第三代後,家族凝聚力已無法做為團結家族成員的有效處方。從外國經驗看來,解決家族成員接班競爭,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由內部選出接 班人,以股權多寡及能力高低做為接班角力勝出依據,第二種是遵循家族規則,或是長幼有序,或是將股權集中於一人,不做分割。台灣企業在追求跨世代永續經營 之際,也須像歐美日韓等有悠久家族企業歷史的國家一般,找出適合自己的接班模式 。

【延伸閱讀】台玻集團第二代兄弟共治學

說明:'09年台玻由第二代老大林伯豐任董事長、老二林伯實任集團總裁,外界稱這是台玻第二代「兄弟共治」時代來臨。

受金融海嘯衝擊後,2009年二代接班布局

資料來源:台玻財報、券商分析報告

投資100億元進入擴張期台玻第二代接班後,兩岸投資進入新時代。大力投資毛利率較高的節能玻璃、觸控面板用玻璃與太陽能,兩岸投資金額將超過新台幣 100億元。未來,中國市場的營收比重,預計將從現在的53%再逐步提高。

轉投資29億往上游整合 台玻追求高度垂直整合,2009年轉投資金額達29億,與外資合作在江蘇轉投資純鹼廠實聯化工,掌握玻璃製造關鍵原料。決定向產業上游整合,是台玻集團 40多年來重大的關鍵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4

崇友實業創辦人 六十歲拿博士、八十歲興學 唐松章傳承國泰蔡萬春的「三量」領導學

2011-11-28  TWM




從學習如何打算盤,到銀行募集存款,再到保險公司招攬業務,最後竟成為建設公司和電梯製造商的創辦人!這些業務其實都環環相扣,但恐怕也只有崇友實業創辦 人唐松章,憑藉著勤奮不懈的精神,同時廣結善緣,才能優游於這些領域之間。

撰文‧孫蓉萍

「好快啊!」觀光客到台灣,不免要上台北一○一大樓鳥瞰台北。他們從五樓搭乘電梯到八十九樓的觀景台,只花三十七秒,因此不禁驚呼連連。其中兩部直達電梯 因為快速而創下世界紀錄。締造這項台灣之光的廠商,是和日本東芝合作的崇友實業公司。

唐松章創立的崇友,資本額十九.六七億元,總市值約二十九億元,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合計○.八八元,在台灣電梯業界市占率僅次於三菱和日 立。除了崇友實業,鮮少人知道他還是國揚建設公司的創辦人。

今年八十歲的唐松章,最近幾個月忙著台灣盛和塾十二月二日的開塾典禮,屆時盛和塾開辦人,有日本「經營之聖」稱號的京瓷公司創辦人稻盛和夫,將親自來台授 課。

盛和塾是日本京都一群青年企業家於一九八三年成立的學習會,目的是學習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與經營理念。相較於培育政經領袖級人物的「松下政經塾」,盛和塾 聚焦在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中小企業經營者上。透過這個組織,青年企業家可以學習做人應有的道理,以及經營者應該抱持的心態,塾生之間也能彼此切磋琢磨。

樂觀面對 與人建立信任關係目前盛和塾國內外會員約有七千人左右。台灣塾生約一百二十人,已經開始定期舉辦讀書會,先熟悉塾長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

唐松章擔任盛和塾台灣分會幹事代表召集人,反映出他好學又樂於助人的性格。年輕時他就勤跑基層,廣結善緣,懂得舉一反三,讓他從金融業,順利將職涯延伸到 保險、建設,甚至電梯的業務上。

唐松章一九五五年東吳大學會計系畢業,考上十信當臨時雇員。他開發業務除了勤跑客戶,還注意一些小技巧。例如他會晚上拜訪客戶,因為商家晚上比較有空,才 能和他聊得比較多,容易建立和客戶的信賴關係。

華鴻創投集團董事長陳仕信觀察,「他永遠有赤子之心,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我怎麼看每個人都是好人啊?就算今天覺得他不是好人,可是睡一覺起來,第二天又 覺得他是好人了!』」樂觀心態感染到周遭的人,也是大家都愛和他打交道的原因。

由於業績表現好,他一路升到大安分社經理。前十信理事主席蔡萬春一九六二年成立國泰人壽,當時需要資本額二千萬元,多數人只能籌三、五十萬元,只有唐松章 籌到一百萬元,因此被蔡萬春延攬到國泰人壽。到任後,他像選舉時的樁腳一樣,耐心和各地方人士溝通,說明保險的意義;另一方面,善用婦女行銷保險產品,因 此迅速拓展業務,六五年升任國泰總經理。

對於蔡萬春,唐松章滿懷感謝。「我跟他二十多年,學習了很多。他說:『一個人成功就是要靠力量、膽量和肚量。』領導者要有力量,有實力又夠專業;要有膽 量,有即知即行的執行力;有肚量則可以聽不同的意見,寬恕別人。」很多人知道國揚建設公司前董事長是侯西峰,不知道創辦人其實是唐松章。「國泰集團也蓋房 子,所以我對建築也有研究。而且十信大安分社有很多客戶是地主,我們向他們募集存款時,知道他們有很多土地要賣,可是賣土地還不如賣房子。」於是唐松章七 二年成立國揚,幫地主蓋公寓。

隨著台灣經濟成長,土地價格也上揚,國揚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將近十年後股票上市。「上市可以從股市裡籌措資金,可是我不希望股票變成一種炒作工具,這樣會 不得安寧。」於是唐松章出售了股權。

看好住宅 全力衝刺電梯市場另一個從壽險延伸出來的業務則是電梯。唐松章回憶說:「一九七三年東芝想在台灣找合作夥伴,不巧碰上石油危機,政府禁止興建電梯大樓,所 以多數企業對電梯業務不感興趣。」不過他看好台灣住宅市場,因此和東芝合作,七四年創辦崇友。解除禁建後,電梯需求果然上揚,鞏固崇友的市場地位。

不論事業多成功,唐松章內心有一個願望,就是為人師表,為了達成這個心願,他五十歲開始整合手上的公司,最後只保留崇友實業的職務,把經營工作交付給其他 人,五年後負笈日本求學充電。

為了認真讀書寫論文,唐松章特別在鎌倉江之島地區買了一間二十多坪的房子,距離車站只有五十公尺,在家裡都可以聽到時速二、三十公里的電車經過「叮叮叮」 的聲音,讓人心情很輕鬆。「這間房子是八層樓公寓中的第七層,向右看是富士山,向左看是鎌倉,景觀非常好,很適合寫論文。」不過唐松章笑著說:「讀這個書 花了我很多錢!」因為他花了八千多萬日圓買這間房子,十餘年後脫手,只賣得二千多萬日圓。

與唐松章熟識二十多年的東吳大學代理校長林錦川也很佩服他的求學精神,「他一直為自己訂下目標,讓自己有一個努力的方向。」六十二歲拿到博士學位,在大學 兼課教書,崇友業務也穩定成長。

唐松章難忘當年受蔡萬春提攜之恩,現在也盡量幫助別人,對於自己的母校,不論是東吳大學、建國中學或泰北中學,都出錢出力,熱心公益。預料在他的號召下, 在日本作育英才無數的「盛和塾」,也可望在台灣培育出具有經營智慧的企業人才。

唐松章

出生:1931年

現職:崇友實業董事長

經歷:國揚建設創辦人、國華人壽董事長、國泰人壽總經理等學歷:拓殖大學經濟學博士婚姻:已婚,育有二子二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9

交棒的科學:如何預測企業傳承模式?

http://www.p5w.net/newfortune/gongsi/201111/t3957925.htm

 通過盤點家族與企業的特殊資產與路障,可以預知企業最佳的傳承模式。從15家樣本企業的測試看,新希望等6家企業有條件成為實質的家族企業;國美、百度等7家企業可能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廣廈、比亞迪面臨路障較多,長遠看有家族股權稀釋的可能。

  筆者常問企業家們,將來會如何將辛苦開創、經營有成的企業交接下去:會交棒給子女還是非家族經理人,股權會賣給外人麼?得到的答案往往模棱兩 可:「難說,在情感上希望子女接棒,但在實際上可能交棒給非家族經理人」,或者「這問題離我太遠,因為我還不老」。這些回答令人憂慮,因為從諸多研究中我 們已確知,企業傳承是非常艱巨的挑戰。
然而,傳承的成敗因素複雜,難以通過系統的分析找出可普遍通行的成功模式。即便企業傳承在全世界範圍是 個重要的老話題,到目前為止,各界對此問題的探討大多停留在故事性質的個案層面。這些個案雖具啟發性,其適用範圍卻不能確定,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再有,傳 承的重要準備工作,如家族治理、接班人培育與股權規劃等,往往需時甚久,長達10年甚至20年以上。這些傳承決定往往多年後令企業家後悔莫及,就像種樹一 般,若在今天種下棗樹,20年後就不能希望它結出李子。我們十分需要一個方法去評估未來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交接的模式,以便規劃配套的準備工作,然而,這 方法到目前為止還不存在。
本文希望介紹一個推測中國企業傳承模式的方法。這方法是根據筆者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莫頓·班納德孫 教授為研究企業的最佳經營及所有權歸屬所構建的模型(詳見2010年3月本專欄文章),提出多項可由創業者或企業外部人回答的問題,然後依據這些問題的答 案計算積分,構造指標,藉以推斷企業各種不同傳承方式的可能性,如是可繼續由家族經營與控股,抑或由非家族經理人經營,甚至考慮將家族股權出讓。我們希 望,通過集思廣益,進一步完善這套方法。

  從家族特殊資產與企業路障,預測三一集團、比亞迪等15家民企的傳承模式
在筆者與班納德孫教授的模型中,家族特殊資產與企業路障是影響企業傳承模式的兩大類因素。我們要預測企業傳承模式,第一步需要盤點創業者家族與企業現有的特殊資產與可預知的未來路障。
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往往不是賬面數字,而是創始家族賦予企業的核心價值、特殊工藝及創辦人獨特的創意、領導方式、政商關係等。一般來說,若創業者家族能為 企業注入較多的特殊資產,這企業便較適合由此家族經營;反之,特殊資產少、較為標準化的企業較適合由職業經理人經營。評斷創始家族能否繼續經營企業,為企 業增值,取決於家族新世代能否維護並注入新的特殊資產。
企業路障可能來自家族、公司內部,以及行業、市場、制度層面。這些路障威脅家族對企業 的控制,迫使家族股權稀釋,甚至喪失控制股權。例如,家族成員可能會在內鬥分家後將股權賣給外人;公司在行業競爭加劇時,若不能成功轉型或注入新的競爭 力,可能會被收購;而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管制與干預,可能導致企業融資困難,面臨倒閉。企業家能做的是儘早預測可能出現的路障,並採行適當的策略排除或繞過 它。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曾大舉實施多元化,但在意識到宏觀調控可能帶來風險後,毅然放棄眾多快速擴張的機會,「寧可走慢一兩步,不能走錯半步」,成功躲 過風雨。至於創業者家族能否長期有效控股企業,取決於家族能否為跨越路障提供所需的領導人才與其他優勢。
要預知未來的最佳企業傳承模式,每一 位創業十年且有成的企業家都應該著手盤點家族與企業的特殊資產與路障,並回答相關的問題(表1)。然而,包括筆者在內的企業外部人士,因缺乏家族與企業內 部資訊,無法猜測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因此設計了另一套問題,希望利用可觀察到的公開資訊,側面評估一個企業的特殊資產與路障狀況(表2)。


隨後,我們選擇了15家不同規模、處於不同行業及地區的企業來測試這一方法(表3)。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目的不是評論個別企業;而且由於樣本小,整體結果不能代表中國企業的一般狀況。


我們先看一些平均數字(表2)。特殊資產中的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部分,所有企業各題平均分為 0.45,領導特徵0.53,政商關係0.58。可見,這15家企業最重要的特殊資產是政商關係,其次為獨特的領導方式,再次為文化價值觀。我們發現,大 多數公司都在各自網站上宣傳企業文化,但真正有多少公司落實了企業文化仍屬未知。即便如此,通過公開資料得出的數據也顯示,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是這15家 中國民營企業最需要加強的特殊資產。當然,文化與價值的形成需要時間積澱,因此也更需要第二代企業家為之努力。
路障中,在家族、公司與行業、制度層面,所有企業每題平均分分別為0.44、0.4、0.53,看來政府與體制仍是這15家民企的最大「殺手」。另外,家族內部路障亦不可小覷,隨著創辦人逐漸老去,矛盾可能會凸顯,其破壞力較之制度路障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15家企業的特殊資產總平均分為7.8,低於我們預先設定的高低基準(8分),主要由於企業文化及核心價值所佔比重較高—16題中佔7題。筆者認為, 這一部分是最重要的特殊資產,也較容易從中區分企業間差異。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中取得初步成功的企業,一般都離不開創辦人的獨特領導風格,也多少會 有一些政商關係,從中很難區分企業間的差異,因此比重相對略低。路障總平均分為6.87分,低於基準分8分,可能因為樣本中的公司即使有一些問題暴露,但 大都是相對成功的上市企業,在公司與行業層面的路障相對較少。也可能是這些企業一向在中國高成長的環境下發展,還沒有面臨高度不景氣的經驗與風險。
各企業根據特殊資產、路障得分,可以找到對應的經營、所有權模式(圖1)。我們選取的15家樣本企業中,有6家落在圖2的右下象限,說明它們未來因應家 族資產與路障,有條件繼續由家族經營與控股,成為實質的家族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模型雖然推斷美的集團有家族傳承的條件,但現況是由於創辦人何享健 之子何劍鋒另立門戶,一時未見子承父業,其旗下上市公司美的電器由職業經理人管理。當然不排除日後何劍鋒繼承集團控股公司,成為實際接班人。另有7家落在 左下象限,顯示其將來有可能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成為家族控股但由非家族職業經理人管理的企業;最後有兩家企業分別落在右上與左上象限,但十分靠近縱軸8 分的中線。雖然我們並不能斷言它們的傳承模式,但與其他13家企業比較,這兩家企業面臨較大的路障,未來有較高可能性家族股權稀釋,甚至喪失控制權。


當然,這些企業的分數由當前情況所得,今後可能會發生質變。比如,三一集團的特殊資產、路障 得分均為8分,處在左下方格,適合家族控股、職業經營。但隨著繼承人梁冶中的成長,特殊資產部分第12題將由0變為1,特殊資產總分由8變為9,企業跨入 右下方格,意味將來可能由家族控股與經營。當然,若幾年後繼承人沒有顯著提高,企業將仍維持在左下方格。玖龍紙業、海亮集團等情況也類似。
同 時,路障也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致使家族對企業的股權作出調整。如路障增多,家族即使不願主動出售股權,外部壓力也可能迫使家族釋出持股。例如面對融 資需要,家族可能被迫賣出部分股權;面對強大競爭壓力,家族甚至必須賣出持股退出企業。在我們的樣本中,廣廈、比亞迪面臨路障較多,雖然創業者家族或創辦 人現階段仍持有相當比重的股份,但長遠來看,若不幸路障情況惡化,而家族卻未能及時注入新的特殊資產,那麼他們就有股權稀釋的可能性。

  國美資金路障
撼動黃光裕家族控制權
  詳解國美電器的案例,可以比較清晰地說明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因應家族資產與路障變化而調整的動態軌跡。
在創辦人黃光裕因行賄案件被羈獄中後,國美電器曾經不得不由職業經理人陳曉經營。陳曉並非由國美內部培養提升的經理人,而是被國美收購的永樂電器的老 闆。後來發生了著名的黃光裕與陳曉經營權之爭,陳曉被大眾視為不忠誠的職業經理人。難道把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是一個錯誤?黃光裕當時就應該把經營權交給他 的親人嗎?
在15家樣本企業中,國美的特殊資產部分得分最低,16題僅得5分。這主要由於黃光裕被逮捕後,政商關係破裂,該部分得分為0。根 據我們的預測模型,較低的特殊資產適合職業經營,看來,把國美託付給職業經理人雖說是不得已之舉,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實則是最好的選擇,畢竟被捕後的黃光裕 或其家人能帶給企業的特殊資產十分有限。如果其決定值得商榷,也只能說創業者選錯了人,而不是選錯了方式。
至於後來發生的老闆和經理人爭權事 件,除了內外多重原因,最根本的是黃光裕家族的股權在企業發展中不斷稀釋,控制權減弱。這也印證了我們傳承模型的預測:路障越多,股權越容易被攤薄。國美 1987年由黃光裕在北京成立,短短20餘年間從一家小商店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連鎖王國。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路障莫過於融資的困難,我們且看黃光 裕如何繞過這資金路障。
在2004年以前的早期發展中,國美主要依賴銀行貸款及類金融運作獲取資金。後者包括三種方式:第一,壓低進貨價格 (黃光裕被譽為「價格屠夫」);第二,以緩期支付供貨商貨款進行短期融資;第三,通過現金銷售及供應商欠款取得浮存現金,部分供應商承擔各類門店管理及促 銷費用(圖2,本刊2005年9月文章《國美蘇寧 類金融生存》亦有分析)。


類金融運作幾乎沒有賬面成本,而銀行貸款則需付出利息。數據顯示,一家新門店的啟動資金平均 為4000萬元,其中3500萬元可通過類金融運作獲得,另500萬元資金缺口通常通過銀行貸款取得。銀行貸款往往條件苛刻,同時對政策十分敏感。擴張初 期,黃光裕的政治網絡或許還不足以幫助他獲取大額貸款。所以,國美早期的資金鏈相對比較脆弱。當然,這類融資對股權沒有顯著影響,黃光裕保持絕對控制。
2004-2006年,國美繼續類金融運作(表4)。2005-2006年,其門店數增長247家,開店費用達8.2億元,浮存現金累計貢獻4.5億 元。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2004-2006年基本維持在7000萬元左右水平,對財務政策的選擇無重大影響。周轉天數由3個月延長至5個月,應付款項大幅 上漲,同時應付票據比重增加,導致抵押存款增加。


2004年的上市徹底改變了國美的資本結構(表5)。其2004-2006年通過上市融資和 銀行貸款,獲得26.5億元資金,類金融資金籌資僅5億元左右。而同期的銀行存款水平較穩定,資本融資增加3.5億元。至於融資風險,發行股票及可轉債資 金來源穩定,但債轉股會導致股本稀釋。而融資成本方面,上市後需要分紅,成本一般高於銀行利息及債券利率。但上市獲取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及融資渠道,也解決 了公司發展的資金瓶頸。


上市之初,黃光裕家族佔有國美電器75%的股權,雖然到2006年稀釋到51%,但仍處於絕 對控股地位。收購永樂後,陳曉控制的Retail Management佔有國美電器14%的股權;陳曉進入核心管理層,擔任總裁一職,其餘管理層高官均為原國美人馬,無管理層持股。2006年5月,股東 大會通過關於給予董事會一般授權:有權決定配發或增發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20%之股份;購回不超過公司股本總額10%的股份。想不到這一授權後來成了陳曉 稀釋黃光裕股權的法寶。
2007年至2010年中,國美繼續類金融運作(表6)。此時國美的規模給予公司更強的議價能力。而且,黃家和部分官 員之間的關係想必已相對成熟,銀行貸款已非遙不可及。在此期間,國美電器的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的結構有所改善,存款抵押率有所下降,浮存現金水平增加20 億元。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基本維持在7000萬元左右,與歷史水平相當。


與此同時,國美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表7)。相對類金融運作獲得的25億元,資本融資收穫 41億元。然而,公司花錢的效率卻相當低。2007年,國美發行可轉債46億元,主要用於收購大中電器,其36億元的收購天價遠高於蘇寧提出價格的 100%。這種大股東圈錢容易花錢快的現象,在上市公司中頗為普遍。


所有融資都有成本。比如貝恩資本幫助國美度過了難關,但其將可轉債轉股後,佔有了國美電器 9.98%的股權,黃光裕的股權由33.98%降為30.65%。或許這正是陳曉希望看到的。從2007年的51%到2010年9月的30.65%,黃光 裕從絕對控股演變為相對控股。黃光裕從未給予管理層股權激勵,陳曉則推行允許管理層持股2%的計劃。陳曉自己持有1.24%,他的女兒陳葉持有0.42% 股份。
簡而言之,國美早期的資金路障未撼動黃光裕的絕對控制權。上市及收購則稀釋了黃光裕的股權,也把陳曉推向了國美核心管理層,但黃光裕仍 處於絕對控股。當黃光裕變為相對控股後,他的權力也受到相應制約。公司資金路障導致黃光裕家族股權不斷稀釋,從絕對控股到相對控股的轉變,在本質上為後來 的控制權之爭埋下了伏筆。
把國美放到我們的傳承模式圖中可以看到,國美隨著特殊資產減少、路障增多,從開始圖中右下角的家族絕對控股、家族經 營,轉變為現在左下象限偏高位置的家族相對控股、職業經營(圖3)。若未來家電行業競爭加劇,國美會跨入左上象限,被競爭者兼併收購,或成為股權分散的公 眾企業;亦或黃光裕日後出獄復行視事,特殊資產回升,國美會重回右下象限,再次由家族控股、家族經營。

  從家族傳承指數
考察家族傳承的可能性
  血 濃於水,多數創辦人希望子女繼承自己的事業,同時他們也希望知道自家有沒有家族傳承的條件,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個簡易的家族傳承指數(圖4)。該指數是家族 特殊資產積分與企業路障積分兩者相除之商,指數值越高,說明以目前已知的狀況來看,未來家族繼承的可能性越大。需指出的是,該指數隻顯示當前情況。比如百 度和國美得分較低,主要因為目前創辦人子嗣年幼,當然近期家族繼承的可能性極低,但不表示這些創辦人不能從長規劃家族治理,培養家族接班人。反之,得分較 高的多是第二代已開始或有能力接班的企業。值得提醒的是,得分較低但必須開始傳承的企業需留意風險。一般來說,家族傳承指數大於等於1的,近期進行家族內 部交班相對比較安全。


「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曾盛讚孫堅之子孫權。培養出一位優秀的「富二代」固然值得稱讚,但 即使孫權才華出眾,也未能避免東吳的衰敗。可見,傳承不僅要看特殊資產,更要看特殊資產能否應對重重路障。古代皇權自然是家族世襲,如今在現代公司體制 下,企業傳承有更多的選擇。希望本文介紹的模型和盤點表可以幫助中國民營企業找到最恰當的傳承模式。找到傳承方向只是傳承準備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必須制 定一套配合此傳承模式的家族與企業治理制度,並長期貫徹執行。有志於打造百年老店的企業家共勉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59

股票上市與家族企業傳承

http://www.xcf.cn/newfortune/gongsi/201203/t20120314_290383.htm
  股票上市與家族企業傳承:

  周大福與鏞記酒家的經驗

  

  周大福上市與鏞記酒家不上市的經驗顯示,當家族及公司均較為複雜時,宜選擇上市。上市未必就是為了套現,將家族資產上市甚至整體資產上市有助於 釐清資產內容與價值,降低以股權轉讓解決家族紛爭的交易成本,對家族及企業起平衡、梳理、監督作用。畢竟,基業長青才是家族企業的長遠目標。

  

  2011年12月15日上午9點半, 86歲的鄭裕彤目不轉睛地盯著港交所內的電子大屏幕,其麾下最有價值的資產—周大福珠寶集團(01929.HK)正式掛牌上市,總市值近1300億港元,是不折不扣的巨型企業集團。

  

  鄭裕彤生於廣東順德,是香港珠寶、地產大亨,旗下的新世界發展(00017.HK)已在香港上市40年。周大福由周志元於1929年創 辦,1956年傳給女婿鄭裕彤。80餘年來,周大福成長為中國最大的珠寶零售商,但一直都是私人公司,此番上市對鄭裕彤的重大意義可想而知。

  

  開盤後,鄭裕彤忍不住站起來望著屏幕。遺憾的是,周大福股價一度沖高後,迅速跌破發行價。彤叔一言不發,活動尚未結束便匆匆離去。鄭裕彤曾說周大福上市是「割愛」,但投資者似乎並不「愛」,為何還要「割」呢?

  

  周大福為什麼上市?

  

  一般來說,上市自然是為了融資。但招股說明書披露數據顯示,過去3年周大福現金流與總資產比率呈升高 趨勢(圖1),周大福並不缺錢。或許中國內地業務的擴大需要更多資金?但鄭家表示,「公司也好,店舖也好,回本很快,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現金」,「新股集資 過多現金回來,對公司不一定最有效率」。可見集資並非周大福上市的主因。鄭裕彤長子鄭家純強調,「上市是我們的心願」,究竟是什麼心願呢?

  

  

  

  眾多媒體紛紛關注周大福上市後,鄭裕彤能否超越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鄭裕彤素有「鯊膽彤」之稱,或許有和李嘉誠一博高下的想法。但他本人似乎對 上市頗為反感,曾表示「上市很麻煩」,「不喜歡」披露太多。況且恰逢全球股市低迷,選擇此時上市並非衝擊首富的最佳時機,周大福上市後李嘉誠仍穩坐頭名也 在情理之中。所以,成為首富應不是鄭裕彤的最大心願。

  

  鄭裕彤今年86歲,比李嘉誠還大3歲。和許多企業家一樣,鄭裕彤最擔心的無疑是如何交班。1989 年,長子鄭家純接班新世界集團,但幾年之內就導致公司債台高築,鄭裕彤被迫復出。繼承人不力是一個問題,但若有太多得力繼承人也有隱憂。如今,鄭家第三代 已紛紛進入公司(圖2),當中不乏得力幹將,大有在未來全面接班之勢。另外還有多位旁系親屬在周大福任職,例如鄭裕彤的兩名侄子鄭錦標及鄭錫鴻分別任非執 行董事及董事會名譽顧問,鄭裕彤兄長鄭裕偉亦擔任周大福董事會名譽顧問。眾多鄭家人參與企業經營,儘管為企業解決了人力資本不足的問題,但複雜的利益衝突 問題也相伴而生。

  

  

  

  不但家族複雜,鄭氏商業帝國更加複雜(表1)。簡而言之,鄭裕彤家族企業集團可分為周大福及新世界兩大分支(圖3)。除了周大福集團,新世界集 團是鄭裕彤家族控制的另一巨型集團,其規模與周大福無分軒輊。兩集團各自又有複雜的結構。以剛上市的周大福珠寶集團為例,資產重組後,集團架構依然很複雜 (圖4)。面對龐大複雜的家族及企業,如何平衡多方利益是一個難題,而上市可能對紓緩這一問題有幫助。

  

  

  

  

  

  首先,鄭裕彤後人可根據兩名兒子大致分為兩支,周大福上市可以平衡兩大集團及兩大家族分支的利益關係。新世界上市已久,如果周大福不上市,一個 是公眾企業,一個是「暗箱」,可能引發猜忌。另外,家族控股公司也一分為二(圖3),目的是區隔兩個家族分支的權利。今後,兩支第三代人馬應會分別接手周 大福和新世界。據悉,長孫鄭志恆是鄭裕彤欽點的周大福接班人,而鄭志剛將會掌管新世界。

  

  既然周大福與新世界同為上市公司,兩家族分支對其分別掌管事業的表現能較清楚地反映在公司股價上,他 們也各自能透過股價升值與股利發放得到與其表現匹配的回報。但若周大福不上市,家族成員就必須通過頂層家族控股公司評估表現,支付薪酬與分配股利。這在大 家長鄭裕彤仍主持頂層控股公司時還可行,一旦鄭裕彤退休,若周大福的股權不藉由上市下放到第二、三代而仍由沒有鄭裕彤的家族頂層控股公司董事會決定,家族 第二代以下眾多分支間在無完善的家族治理與堅實的家族關係下,非常容易引發爭端。另外,由於非上市公司董事薪酬不公開,也會引起誤會。兩家都成為相對透明 的上市公司後,公司財務報表公開,不會因為家族成員間可能的猜忌引發不必要的矛盾。

  

  其次,上市可以增加管理層透明度。在遴選繼承人時,兩家上市集團公司周大福及新世界都可以有一個公開、公正的標準。上市公司引進的管理與公司治理體制也對家族與職業經理人有更好的監督與激勵。

  

  更重要的是,上市為家族股權的內、外部轉讓提供了可能性與流動性。長遠來看,有的家族成員會持有股 份,但不參與企業經營;有的無股份,但參與經營;有的既有股份又參與經營;當然也有既無股份,又不參與經營的。由於家族成員眾多而且人各有志,這四批人會 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流動。經營權變換相對容易,股權轉讓對非上市企業來說則會遇到較大困難。有的股票可能想賣但一時無人接手,有的想買但買不到,企業上市後 則可基本規避這一尷尬局面。

  

  最後,由於不上市的股票與資產難以估價,買賣時容易引發矛盾。有時家族不幸發生內鬥,本可通過股權或資產買賣迅速平息紛爭,但因為沒有客觀的市價,雙方討價還價可能導致內鬥曠日持久,對家族和公司都帶來毀滅性打擊。

  

  鏞記為什麼不上市?

  

  談到這裡,我們要將另一家香港家族企業與周大福做一番比較。香港鏞記酒家以燒鵝馳名海內外,由已故的甘穗輝一手創辦。相比鄭裕彤家族企業,鏞記 酒家資產並不複雜,總資產僅約15億港元,2011年營業額約1.9億港元。甘氏家族相較鄭氏也簡單一些(參見2011年2月本專欄文章《籌謀家族治理, 避免同室操戈》)。鏞記也一直都是私人公司。家族第二代曾建議賣出部分股份,但母親認為酒家是丈夫一生心血,不該輕易賣給外人。

  

  2004年,創辦人甘穗輝百年之後,將股份以45%、45%、10%的比例分配給三個兒子。幼子去世後將10%的股份轉贈四妹。2010年,次 子通過秘密手段取得四妹股份,共控制55%股權,一股獨大,並安插其子擔任董事,挑戰大哥的經營權,引發內鬥。大哥萌生退意,要求二弟買斷自己的股份,但 遭到拒絕,遂向法院要求清盤母公司。如今訴訟仍在審理中,也不斷爆出更多內幕,致使家醜外揚。

  

  雖然內鬥產生諸多問題,但既然主要當事人僅兩名,分別代表兩個家族分支,在理論上可通過股權買賣快速解決。這在客觀上也說明鏞記不上市自有道理。畢竟伴隨上市而來的信息披露以及與公眾分享公司權利都是很多家族企業不願面對的。

  鏞記總資產不過是鄭裕彤家族企業的一個零頭,甘家人口也比鄭家少很多。即便如此,因為股價談不攏已導致家族內鬥,不得不由法院協助分家分產。很 難想像在周大福沒有上市情況下,家族幾十號人若發生混戰會是何等情況,就算是香港的清官也難斷龐大繁雜的家務事。雖然鏞記不上市在理論上是合理的,但已發 生的內鬥與法庭訴訟更能突顯龐大的周大福上市的必要性。

  

   家族企業上市的兩大考慮因素

  

  從周大福和鏞記的故事中不難看出,企業資產和家族結構越複雜越應該上市,企業和家族都高度複雜的往往 整體上市。我們也可以在其他香港家族企業中發現類似規律(表2)。在考察家族複雜程度時,我們不僅考慮家族成員人數,還統計家族代數和企業繼承人人數。其 中家族人數包括在企業中任職或不任職的所有已知家族成員。測量資產複雜程度時,我們觀察資產規模及營業額。

  

  

  

  總結香港家族企業上市情況,可繪出家族企業上市決策圖(圖5)。當家族和公司都相對簡單時,企業不必上市。當家族及公司均較為複雜時,宜選擇上 市。隨著企業和家族的發展,公司往往從私人的變為公眾的,然後整個集團也逐漸成為公眾公司。這一點已在鄭裕彤與其他香港的家族企業集團得到很好的印證。需 要提醒讀者的是,我們僅從企業傳承角度考量上市與否的問題,但一家企業是否上市有其他影響因素,我們為便於分析在此姑且忽略這些其他因素。

  

  

  

  

   集團整體上市還是部分上市?

  

  中國與東亞其他國家的華人家族企業大部分以集團模式經營,並選擇讓部分資產上市。我們從周大福與鏞記 酒家的經驗看到,未上市的資產價值不清,股權與資產分割轉讓都不容易,拖延了家族鬥爭解決的時間。當家族成員結構日趨複雜後,將家族資產上市甚至整體資產 上市有助於釐清資產內容與價值,降低以股權轉讓解決家族紛爭的交易成本。

  

  雖然融資是多數公司上市的主要原因,但上市未必就是為了套現,上市往往可以對家族及企業起平衡、梳理、監督作用。融資套現往往是短線行為,家族企業基業長青才是長遠目標。從這一角度看,周大福跌破發行價、鄭裕彤成不了首富都無傷大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