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996929.html
最
近,香港中文大學學者針對香港、台灣、新加坡三個華人家族企業比較聚集的市場進行了研究,選取了250家族企業樣本,研究發現在傳承過程中的五年間(第一代企業家正式退位前的五年),公司的價值滑坡現象非常嚴重,其股票扣除市場變動後累計超額回報率將近負60%,即每100元在五年間損失60元,只剩40元。並且在傳承後三年間,企業價值也沒有回升。這顯示傳承的價值消散並非短期波動,而是一種長期損失。 家族傳承中,家族公司的價值平均蒸發60%。對於家族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來說,無疑是痛心的。 今天,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成功創業的企業家們正面臨著交接班的嚴峻考驗。他們的子女被稱為“富二代”,而那些主動或者被動承擔了接班任務的孩子們,則有一個新的名字,叫“創二代”,“創二代”們或許已經沒有了父輩當初創業時的大好機遇,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處於接班還是不接班的矛盾之中,或在兩代人價值觀的衝突中掙扎著。這些人的困惑和優勢在哪裡?“創二代”能否將中國的家族企業好好地傳承下去? 主導上述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及會計學院范博宏教授對此有他的觀點。 傳承不順影響公司價值 第一財經日報:家族企業通常給人一種內部關係複雜不透明的神秘感,尤其現在到了“創二代”交接班的時候。面對這樣的特性,投資者會做怎樣的決策,在投資這類企業時,投資者會有哪些顧慮? 范博宏:我認為投資者不會因為某個企業是家族企業就不會去投資,或者加碼投資,關鍵還是看這個企業的經營是不是正規經營,是不是能夠獲利,獲了利能不能公平地分配給股東,這些是他們投資的標準。 但是我們也觀察到家族企業有些時候顯得特別脆弱,比如說新老交接的時候,種種原因會影響到企業傳承。最常見的情況是父輩特殊的資產(比如說父輩與子女或者其他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父輩的價值觀以及對企業內的號召力和對外的商業夥伴網絡等等),沒辦法順利地傳承給下一代。此外,兩代之間價值觀差異很大,有價值衝突,也會嚴重影響企業傳承。 日報:問題主要出在什麼地方? 范博宏:這種滑坡不是因為“創二代”能力不濟,而主要是因為我剛剛講到的有價值的特殊資產不能順利傳承,畢竟這些資產的價值是依附於領導者的。 當第一代企業家要退休,把企業交給他的子女時,不僅僅是子女無法完全承接他們的特殊資產,這些資產更是很難再傳承到職業經理人上。 這是一種無以為繼的狀況,會導致一次性的價值滑坡。這種情況對投資人來說風險很大,因此,接班對投資者來講是企業風險比較高的時期,投資者一般會避免選擇投資於正在交接班過程中的家族企業。 日報:除了父輩身上的這些特殊資產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對於企業傳承成敗至關重要? 范博宏:重要的因素還有“創二代”跟他們父母之間的關係。其實,當企業家的子女是不容易的。“創二代”的父母通常對於子女抱有很大的期望,這本身就會給子女造成很大的壓力。此外,很多“創二代”是在海外接受教育的,因此他們的價值觀可能跟父母之間有很大的衝突,父母對他們的期望未必是他們自己的想法。 日報:看來“創二代”擁有人人羨慕的“金勺子”之外,也有常人難以理解的苦楚。 范博宏:是的,這些“創二代”的父母在創業階段可能整天忙事業,而較少跟子女溝通,因此,很少有機會將他們的價值觀灌輸給子女。 不可否認,這些創二代的家庭跟非商人的普通家庭比起來是很不正常的。而這種生活狀態本身對企業家子女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還有一些更特殊的情況,例如企業家操守不良,比如對婚姻不夠忠誠,這會使得子女跟父輩的關係更加疏遠。 在這種親情較薄弱的情況下,希望子女能夠完全接受並繼承自己的理念以及事業,自然會遇到困難甚至衝突。爸爸跟兒子根本的價值理念就不一樣,兩個人沒有共同的價值基礎,你讓他接你的班,他怎麼會願意呢? 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家族內部理念的傳承。其次才是一些其他的關係,比如說爸爸跟地方官員的關係,或者是跟員工的關係等等。 家族企業傳承鬥爭難免 日報:家族企業中除了正常管理運營之外,還不可避免地牽扯到家庭成員的關係,甚至一些連清官也難判清楚的家務事,內耗對於家族企業來說是不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 范博宏:在我觀察的家族企業交接過程中,鬥爭是一定有的,嚴重的程度可以致家族分裂,然後分家分產;至於企業,則或無以為繼。 比如澳門賭王家族的鬥爭,在一個月裡面,我估算了一下,扣掉市場大市的變動,澳博(股票)價值平均滑坡了20%。但當時的市場情況是,要讓賭博的企業不賺錢,或者股價下跌是很難的。現在這些企業都是大賺錢,股價都是漲的,而澳博的價值跌了20%,顯然是價值衝突引起的內耗造成的。 日報:連自家人都難免鬥爭,更不用說聘請的職業經理人了。國美的爭鬥,境外不少機構投資者支持陳曉,但內地網民不少支持黃光裕,這是否顯示人們潛意識裡更容易偏向維護家族在企業的利益?同時,是否說明家族企業的管控存在一些缺陷? 范博宏:老百姓偏向於黃光裕道理是很簡單的——黃光裕是老闆是大股東,陳曉是被請來服務大股東的,後來他(陳曉)想要奪權,在道義上說不過去。倒不是因為老百姓偏向於家族,而是大家覺得職業經理人這樣的行為是背叛了老闆。 其實這種事情在全世界都有,不只是中國有,例如安然事件,安然以下種種公司醜聞哪一個不是職業經理人叛變了股東呢?只是他們的股東是千千萬萬的小股東,而不是像背叛了一個大股東,但都是股東,這種事情一點都不奇怪。 不過,這個事情發生並不表示家族企業就是優越的企業,也不表示它是比較差的企業,家族經營和管理有它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就是如果有一天兒子叛變了,家人會忍下來,而不會去訴諸法律,當面臨類似危機的時候,大部分情況下不會訴諸法律,或者讓事情一發而不可收拾,這就是家族凝聚力所發揮的作用,跟非家族成員間不會有這樣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