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演/股神的方法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0894


 

寫網誌不經不覺都近3年的時間。

 

在開始寫網誌之前,幾乎不會去理會財經圈發生什麼。當時更加沒有所謂「Blog 界」。

 

當大家在這個財經圈留意一段日子,很易就發現一些時常出現的財經評論人士、投資特別在行人(至少表面上特別在行)。

 

這一班人一些是基金界,一些是證券行的,另一些就是傳媒的。

 

例如林少陽是基金界的,大C是證券行,燈火就是傳媒的。

 

當網誌這個媒體愈來愈受重視,而一些網誌寫手實力也的確強(有些是真的投資功力很強,有些是吹噓的能力很強),網誌寫手也能登上這個圈子入面。

 

這個圈子統稱是財經演藝業界。

 

其實演藝業界是很中性的名詞,但不知為何總是令人想到負面的東西。

 

不能否認,這財經演藝業界是有需求的,而的確有人靠這行飯搵食。

 

大眾需要財經演藝人士,包括財經解釋員、股神等等。

 

例如一隻股票急升/強勢/弱勢/崩盤等等,很多投資者總會問點解。

 

雖然知道那個「點解」在專業炒賣的角度多數是沒有需要的。

 

例如A股票炒上,財經解釋員解釋是A所處的行業復甦。但B股票的行業也是復甦,但為什麼B股票沒有炒上?

 

作為專業炒家,當然未必需要理會那些解釋。有人炒自然炒上,那「人」是誰,未必知道,總之知道什麼東西正在炒上,能炒到幾時,怎樣加入才能獲利就行。或者早就知原因是什麼,大家都知就是那幾個因素。就是那時候炒起就是那時候,有什麼原因可言?

 

即使解釋沒有必要,但人們總是要聽解釋,所以解釋員是有存在的必要。

 

而股神也是有必要存在。

 

因為人們需要貼士,也需要一個學習的 role model,也要有成功的典範。沒有炒股發達的人,怎能證明股票市場值得參予?

 

當然真的股神世上沒有幾多個,能真的賺錢好的投資者較多。但要有說服客戶或者觀眾的能力,還是需要股神。

 

要成為股神並不太難,例如能證明自己買中一隻股票半年能升一倍就可以了。

 

大家都可以做到。炒股炒得咁上下多年,總能有機買到一隻咁既股票,有單為證都得。

 

可是,當你立志、或者你的僱主要你做股神時,你要先忘記你倉內這隻股票以外的其他十幾隻蟹股、點穴股、揸一兩年只升10%的股等等。你要告訴別人,我只買這隻股票、我重倉這隻股票、我訓身這隻股票、我碌爆卡、按樓等等買這隻股票。

 

其他蟹股、點穴股、升少少的股,不要提,完全忘記,當完全沒有買過。

 

然後公布,半年100%回報,一年200%回報,海嘯以來300%回報等等。

 

要憑證......拿那一支股票的買賣單據就行了。

 

推介股票........推很多隻股票--在牛市中N隻股票,什麼時候總有一兩隻會爆升。

 

爆升的,日日講,日日報價,日日解釋自己如何有先見之明選中這個股票,並且如何早有預謀有計劃地在極佳的時候買入了。買入也不夠,而是重倉的買入、訓身的買入、借錢買入甚至碌爆卡的買入。

 

買入後幾天就清盤的,盡量不提,無乜事絕不再提起。被觀眾、聽眾挖出來講,只輕輕帶過,說自己只玩票式的只買了一手兩手,早知道破產的風險很大,還教訓你風險的管理,聽推介盈虧責任自負。最高明的,那就索性不理那些傳言,唔講當無。

 

熊市一樣玩法,在高位沽掉一手兩手股票,但其實如舊也推呢隻果隻股票,自己仍重倉股票等。只需日日講自己高位「沽盡股票」、「避過海嘯一劫」之類,之前推過的股票,自己重倉的股票等,也是唔提等於無,或者持有10萬股當自己得一兩手都可以。

 

一直這樣玩法,日積月累輝煌的戰績,以及不斷抹掉、不提失敗或者錯誤。那股神的「CV」就能隨年資變強,由半信半疑的股神,進化為似模似樣的股神。

 

CV1例子(如有雷同,實屬巧合):03 年大學畢業,口袋只有一蚊,仲要條褲是穿窿的,但受到富爸爸啟發,鑽研投資例如巴菲特價值投資法,效法巴菲特價值投資某中資股(當然不是二仔底死跟,而是 深入鑽研財務報表、石油價格走勢、油田產量趨勢、環球經濟等等),由於經詳細分析後,實在太有把握,股票當時嚴重低估,簡直逼人發達,所以申請50張信用 咭優惠無抵押貸款(雙失青年也能申請),怒入那股票。入完股票就升,升完又按股,按錢出來07年又買入N隻股票又買樓。然後在高峰沽盡中資股(記得千萬不 要提仍然持有的美股、造孖展的HSBC、在當期近頂位買入的樓宇等等),死守到海嘯谷底才從容不迫的別人恐懼時我貪婪(記緊不要提21000點叫過人按 股,和買過/推介過某嚴重「低估」但買入後跌了六成的地產股)。然後重錘買入幾隻倍升股,賬面獲利驕人,仍然持有中。果幾層樓買入後無升 過........嗯,唔緊要,樓價有無升並不重要,最重要是租金帶來現金流。記住按揭要借盡, 那是迫人發達,用 hibor plan 等等。買入航空股但公司清了盤,嗯,面對這高風險投資,早就心裏有數,了然於胸,洞悉一切,所以我只玩票買入一兩手參予一下,全變廢紙也不影響我整體回報 的萬一........................不過,總有人懷疑我,不要緊,世上很多人酸葡萄,攻擊和質疑我的人是妒忌我的,他們是失敗者,那 是窮人的思考模式,記得學我這種富人的思考.........窮人是失敗者,富人就是成功者........

 

Oh my god..........

 

亦有CV2, CV3等等........有趣得緊。

 

那當然幾百萬甚至千萬上落的大戶、股壇怪傑等,是不用這等CV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90

股神的可口可樂說出什麼道理?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455

巴黎:

我們都聽過股評人如何地不以財務角度稱贊股神選可口可樂,附會從來不會是價值投資人要做的事情,今天我們嘗試以財務角度算出其道理。

兩隻股東權益回報(ROE)同樣是20%,一隻的總資產有一半是無形資產,另一隻一點無形資產也沒有,你會如何選?

請看看以下:

                   A                    B

資產            100,000       50,000
無型                                50,000
                   ----------    ---------
                   100,000      100,000

銷貨           100,000      100,000
折舊             30,000         -
原料             50,000        80,000
                 ---------      ----------
利潤            20,000        20,000
 
例子甲:

現金流 :
利潤             20,000       20,000
非現金支出:
    折舊        30,000
資本開支  (30,000)*
                  ----------   ----------
 派息          20,000        20,000

A公司雖然利潤中包含了30,000非現金支出的折舊,但是因為他要維持下年度的銷貨規模,它必須要再有同等份量的資本性投資,一如你花了十萬元裝修物業後租出,4年後約滿,你發現,假如你不重裝,新的租金會較低。

A公司和B公司,若只希望一直維持現有規模,並把所有盈利全派息,兩間公司的股東回報將並沒有分別。

例子乙:

現在兩間公司都打算在原有基礎上每年增加一成的規模,籍此增加銷售和盈利,因此它們都會保留一部份盈利,它們的現金需要是:

A公司會需要  $100,000(有形資產) x 10% = $10,000
B公司會需要    $50,000 (有形資產)x 10% = $5,000

新現金流是:         A              B
利潤                20,000       20,000
非現金支出:
    折舊           30,000
資本開支     (40,000)*       5,000
                     ----------   ----------
 派息              10,000        15,000    

B公司股東因此每年會有A公司股東的股息1.5倍的入息,現實是因為通貨上脹的關系,即使是只維持原本的規模,B企業仍要付出較折舊$30,000更大的資本開支。

這個例子對價值投資學習中的閣下的意義是,我們的選擇是:

1.找一些大的股東權益回報(ROE)的股票;
2.從中再選一些有形資產大的回報(ROtangibleAssets )和 Sales to 有形資產大的股票;
3. 細心研究當中股票財務報告有關折舊和資本支出相對銷貨和盈利的比例。

一些Blog友,如先做做功課,在一大批中的股票按上邊的建議先篩選,Post上來你的問題,我一定會有興趣研究,至於問股價的,因巴黎沒有水晶球,請稍移玉步到一些熱門投機網,那些網主是很樂意答閣下上下午、今明股價是如何"看出來"。



* 40,000 包括維持原有規模、補充每年折舊所需的$30,000,和新的10%增大的100,000 x10% = $10,000
----------------------------------------------
補充 04/09/2010:

以下是 Gorden Model有關以資本家角度的現金流計算股價方程式,可以得出同一個ROE的20% (k),Dividend大50%的B公司的股價,應大A公司50%,不過如果B公司的股價真的大50%你會如何?點解?

k  = yield + expected growth = 20%

D1=首年Divdiend, A= 10,000 B= 15,000

g= growth rate = 10%

P0= Stock Price

P_0 = \frac{D_1}{k-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42

台灣股神的不蝕本投資術(1) 老占的博客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3/1.html

我抄兩段雞精參考一下:

只追主流強勢股 沒有漲停鎖住不買
我會仔細觀察股票的價格變化,然後抱牢強勢股、賣出弱勢股,因為我認為敢於追漲殺跌,才是高手,也就是要懂得留強汰弱。操作強勢股是我獲利最多的方法之一,我每天都會試問自己:明天市場上最關鍵的是哪幾檔股票?
我選股票只看股價表現,不管它是傳統產業、科技、資產,還是金融股,也不必了解他們的基本面、財報、營運狀況或遠景。因為一家公司要成為市場的主流強勢股,就會在股價上露出蛛絲馬跡,而出現哪些跡象堪稱為強勢股?(1)漲停板、(2)突破新高、(3)天天漲,雖沒有漲停,也沒有破新高,但它就是天天漲、漲不停。

你知道嗎?崩盤時,所有的支撐都撐不住;在噴出時,所有的壓力都擋不住。因此,很多時候我想買進股票或賣出股票時,都會忍耐再忍耐;沒有漲停鎖住不買,沒有跌停鎖住不賣。

如果你買到一檔天天漲停板,或是雖然沒有漲停板,卻天天漲、漲不停的股票,天天都創新高價,你一定要忍耐!千萬不要太早賣股票,要讓財富一天天增加。
有些人說他喜歡低買高賣,但低檔介入股票,有可能會持續探底,現在你認為的「低檔」,日後回頭看可能變成「高檔」。甚至連你賣掉的股票,都最好不要低價買回;要買,就要用更貴的價格買回來,最好是在創新高或漲停鎖住時買回,因為代表這檔股票確定會轉強、飆漲。

收盤價低於最高價8% 就是脫手時候
雖然買股票要追強勢股,但是,遇到盤面上大部分股票開盤就漲停、出現股價齊漲噴出行情時,卻要格外小心。所謂「順勢操作」是要順股票的強勢,絕非順人氣之勢。尤其是大多頭行情走到極致、出現人人搶買股票時,股市熱到爆,瘋狂的氣氛最容易讓人「買在最高點」。

而強勢股何時要賣出呢?如果確定收盤價會在最高價的8%以下,也就是隔天無法再創新高價,那麼就要準備執行賣出動作了。
不過,不是所有飆股都是股價轉弱才出場,例如有經營權之爭、具董監改選題材股,就要注意「股東會前停止過戶日」,一定要在停止過戶日之前把股票完全出清,否則股價打回原形,白忙一場。

為 什麼這事這麼重要?因為公司派和市場派兩方互爭經營權,要先布局籌碼,這些布局的錢很有可能是向丙種墊款、俗稱「借丙」,或是向銀行貸款融資來的。不論最 後股東會投票表決的結果,是哪一派會贏會輸、或是和解、或是協調董事席次,投資人都不必管,只要知道,到了停止過戶日之後,各方人馬已經拿到股東會的投票 表決權,大勢底定,對決的兩方陣營就再也沒有持股的必要,因此一定會倒出股票、換回現金,才能還清借款。

千萬不要等到大家都下車了,只剩你,還傻傻地留在車上,見它滑向無底深淵。
(老占註:台股有漲跌停板機制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8

美國另一位94歲股神的投資思想 自強不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rxcc.html

不是很多人眼中的股神,但他是「股神」眼中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他曾經為價值投資之父,也是巴菲特的老師Ben Graham,工作將近十年。自立門戶後一直堅持獨立投資,直到今天,對,94了,他還在價值投資。

 

巴菲特2006年致股東信,專門重點講到Walter Schloss

「最後我想談談我在華爾街的一位老朋友,Walter Schloss,他去年已經90歲高齡。從1956年至2002年,他的投資都非常成功,而且除非他的基金賺錢,否則他一分錢手續費也不收。我對他的敬仰 不是馬後砲,我在五十年前就把他推薦給St. Louis家族,建議由Walter來管理他們的財富,他是我當時唯一推薦人選。Walter沒有上過大學,或者商學院。他的辦公室只有1間,直到 2002年才擴到4間。而且沒有秘書,沒有任何辦公人員,只有他的兒子幫他。他們從來不靠內幕信息,確切的說,內幕信息至少離他們有1英里遠。他們就設定 幾條標準挑選股票。1989年父子倆接受採訪,被問及投資理念,回答『我們儘量買便宜的股票』。聽到這些,什麼現代組合理論,技術分析,宏觀判斷和複雜模 型,都歇了吧。

Walter的策略是不要冒『真正的風險』(資本的永久損失)。以此為依託,他的投資回報遠超大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投資過超過1000只股票,大部 分看上去都沒什麼吸引力。他多年來的成功不是依靠幾隻股票,也不可能是因為偶然。我第一次向公眾推薦Walter Schloss是在1984年,那時主流商學院盛行『市場有效理論』,即認為股票價格不會明顯被錯估,所以僅僅利用公開信息,投資者無法超越市場平均水 平。無數本來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就被灌輸了這樣的思想,而另一邊Walter卻繼續用事實說話—跑贏大盤。市場有效理論反而『幫助』了Walter,就像如 果你從事航運業,而你的競爭對手都被教育說,地球不是圓的,而是方的。從這個角度講,對Walter的投資者來講,他沒有上過大學,是件好事。」

巴菲特在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這樣形容Walter Schloss:

他真的知道怎樣找到『比賣給私人投資者價格低得多』的股票。他持有股票數量比我多得多,他對公司所處行業的性質等,沒有我關心得多。我也影響不了他。不過這是他的優勢之一,因為沒有人影響得了他」。

 

開場笑話,哈哈

1998年Walter Schloss參加了Jim Grant投資論壇,演講題目是「我的華爾街六十五年」,開場時他先講了一個笑話。「我有個朋友,在精神病院當醫生,他請我去給他的病人講講投資。我應邀 前往,剛講了幾句,一個坐在前排的病人,站起來衝著我喊,『閉嘴,白痴,坐下!』我頓時傻了,問我的朋友該怎麼辦,他說,『那你就坐下唄,這是他這幾個月 來說的最明智的一句話』」。

在那次演講中,Walter給大家介紹了他眼中的「價值投資之父」Ben Graham。Graham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聰明的他將自己的理念應用於投資,他定下的規矩是,有回報他要提取50%,而出現損失,他也會承擔 50%。不過,1929年的市場也讓他損失慘重,投資者紛紛贖回。1946年,Graham-Newman基金已經成立10年,表現一直很好。主要原因是 Graham二戰前買入很多規模和盈利一般的二線公司,這些公司不用繳納超額盈利稅,因此戰後反而經營和股價都表現很好。兩個小例子。Ben Graham的堅持。曾經有人給他推薦未來業績很看好的公司,他說「這不是我們的風格」。他所倡導的價值投資並不是預測企業未來幾年的盈利和增長。哪怕 「機會」再「確定」,他也會堅持原則。Ben Graham的價值發現。二戰前,市場熱捧波音公司,認為其前景巨大;而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公司沒有前途,於是Ben Graham得以在20元股價買入(當時賬面價值為40美元)。當時沒有多少人會專門在股價跌時買入,Ben Graham已經在這樣做了,不過他不願意用逆向投資形容自己,他認為自己是在買入價值。所以你要教育你的投資人,除了浮盈,也要習慣浮虧,而且越跌越 買。

 

其他場合,Walter Schloss精彩問答:

1、你和巴菲特等人都曾師從Ben Graham,今天你們也成為非常成功的投資人,你們的共同點是什麼?

都不抽煙,呵呵。我想我們都很理性(rational),即使在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會很情緒化。當然,巴菲特是這方面做得更極致些。而且我們都很誠實,我們知道有些人賺了很多錢,但別人並不願意投錢給他們,因為他們人品有問題。

2、Tweedy Browne偏定量,而巴菲特偏定性,你呢?

我不是很擅長判斷「人」,我更喜歡跟數字打交道,除非上市公司離得很近,否則我不會去調研。我會從公司是否願意分紅,來判斷管理層是否為股東利益著想。因 為我們很「小」,所以我們不會去約見管理層,除非你是富達(Fidelity),否則他們怎麼會聽你的呢?在基金規模小的情況下,還是同數字打交道更容易 些。

3、買賣原則?

不要著急賣。如果股價已經到了你認為合理的價格,那你賣掉可以。但如果因為已經漲了50%,別人勸你要鎖定利潤,你不要急著賣。至少賣之前要重新評估一下 公司,要考慮當時市場的情緒(點位)是否對股價構成影響,人們是不是特別樂觀?買股票時,根據我個人經驗,買在過去幾年的歷史低點總歸會有好處。你看到股 價從125跌倒60,你認為有吸引力了,但可能三年前低至20,這說明這公司股價確實很脆弱。

4、你自己經歷了很多次經濟衰退(18次),還包括二戰後的市場,歷史在重複,還是你也在改變?

市場呈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有些股票跌去50-60%,而有些股票創了新高。人們總喜歡買入表現很好的公司,而不喜歡那些表現糟糕的公司。有些人也許在想, 如果我現在賣掉這些差的公司,還可以抵消一些要繳納的盈利稅,不得不承認很多人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賣股票,所以股價總是會比「應該」跌得更多。以前的價值 投資我們會買入股價跌到「流動資本以下」的公司,但現在這一條很難適用。現在的原則是買入股價被「打壓」的公司,股價在歷史低位(而不是創新高)的公司。 當然我們得弄明白,其他投資者為什麼不喜歡它們,是因為沒有業績,還是因為季報比市場預期低了一點點,我們願意與市場不同,因為我們不認為一個季度表現很重要。

5、你的投資很分散

巴菲特曾說我這樣做是為愚蠢進行對沖,我告訴他我們不會對公司盈利進行預測,而我們買入的又是些二線公司,我知道這裡面一定能出來不錯的公司,但我並不知 道是哪個,所以只能每個先買點。一定要買,哪怕只有一點點,這樣你才會記住它。遇到真正喜歡的公司,隨著股價下跌,還會繼續買。

6、很多人由於貪婪,撐不了你這麼久,你的秘訣?

很多人本不應該來這個市場,由於貪婪,才有他們的出現。我們有自己的潛在買入名單,當這個名單由50只減少到3只,我知道市場很危險了,也沒有那麼便宜了,於是是時候徹底撤出了。再說市場幾十年前哪有那麼多CFA。。。。。。

7、給年輕人忠告

對自己要坦誠,不要讓情緒左右你的判斷,要明確自己這輩子要什麼,不要因為華爾街賺錢就做這行。要與受人尊敬的人和好人打交道。

Walter Schloss工作習慣

他從來不用電腦,但堅持每天早上讀報,唯一其他參考資料是ValueLine雜誌,最喜歡看「表現最差股票列表」,找到理想標的後買入一些(股價較賬面價 值有折價,債務少最好沒有,管理層有一定持股比例),然後讓上市公司將財務報表郵寄到自家信箱。每天工作時間堅持上午九點半到下午四點半。1956年自立 門戶後,將近50年(2003年基金清盤,專門為自己理財)年復合收益率16%。難怪,Forbes雜誌曾在封面說,聽Schloss談「簡單」的價值投 資對現代人是一劑「補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

交友網條件自訂 照樣射錯愛神的箭

2013-02-11  TCW
 
 

 

情人節前夕,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刊出一篇單身主義部落客投書,拆解美國單身女的代價,文章以感嘆總結:無論怎麼摳門,單身受罪。

作者雅娜(Lisa Arnold)與坎蓓兒(Christina Campbell)從稅收、保險、退休金等政策或制度相關的支出,「保守」估算單身女二十二歲開始工作、六十六歲退休、八十六歲辭世這一生的開銷。年薪四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萬元)得花超過四十八萬美元。

她們還比照四年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轟動一時的分析,當時比較同性伴侶與異性夫妻一生同樣名目的開銷,前者要花上近四十七萬美元,後者竟然只不到這個數字的十分之一。

相親結婚風險較低

這對大喊「被制度冤了」的作者心理上不太平衡,算著算著腦中不斷湧出丟下計算機,跑到路上隨便找個人嫁算了的衝動,而且是立刻!馬上!

某個程度來說,這可能是全球單身族的寫照:平時如果沒有意外,日子不會特別難過,一旦被比較、被刺激,恨不得當下就能終結單身生活,這是交友網站每逢情人節、感恩節、耶誕節,流量總是會突然飆高好幾成的原因。

網站配對不一定保幸福

說到找伴或論及婚嫁,到底媒人介紹管用,還是自由戀愛合適?《紐約時報》引述心理學家亞伯斯坦(Robert Epstein)說法:「成功的相親婚姻源自父母一開始就介入,他們在第一時間就過濾掉婚姻殺手,把風險降到最低。」

不過,自由選擇才是西方社會主張的價值,自己在網站上開出條件用科學方式擇偶,「過著幸福快樂日子」的可能性比較高嗎?另一位心理學家芬柯(Eli Finkel)的答覆卻也讓人失望:「錯!」

他解釋,配對網站的匹配算法有其限制,因為它們仍得保護客戶資料,所以,「如果說科技提高持久關係的機會,我沒意見,但當它們承諾『為客戶找到靈魂伴侶』,問題就很大條了。」

芬柯說,選擇什麼品牌洗衣機不涉及情感,選擇伴侶卻完全相反,「數據顯示,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對象,最後挑定的人選往往不是實際喜歡的。」他建議,雖然真愛難尋,但沒有理由因此遠離它,無論好運何時、何地出現,可要記得祈禱:邱比特,別再射錯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0

比股神更神的----------45倍神股! 巴黎

http://blog.yahoo.com/_6TLACXZVBOZGXZUIY5NCVMWRHY/articles/1126297/index
巴黎:

金句:信念並不是幻想、或獨自的盼望,而是預見即張來臨的事實。

有一支18年來升了6倍半的股票,如果你買中它,你應該是不錯的,而事實上,打理這間公司的呀頭被世上的人稱為股神。你和巴菲特一起跑18年是多麼有運!

不過今次股神真係遇到對手,其實不能說對手,因為另一間公司18年來早已跑勝
股神幾條街。股神時常用它的股價走勢比較SP500籍此表達威水,但我今次卻用他去比較這支令人一見難忘的天外神人股(下圖)。


這間企業不是一朝撞邪或上身,而是年年都跑勝股神,如果18年前你用10萬元買入它,今天上升了45倍至450萬。我記得當年我住雅典居一個470萬的單位。

不知今天能否值2億1千萬?!


你一定認為這支股很難買得到,要悉知一些特別行業、政府政策、什麼宏觀經濟。對不起,不是,當我知道這支股後,我甚至懷疑可能有很多教育水平很低的人會買入並一直持有它。


不是暴發戶、不是兵工廠、不是政府特別關照、不是科技股、不是特別產品、什麼都不是,Blog友估中有獎!

獎你一個全新的投資領悟!


估不到也有獎,單單你知道世上有如此神股已經獲益不小,
將令閣下對投資事業的機會深存一份永遠的盼望

下回開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20

SENSE隨筆130808金融之王(一) 諸神的黃昏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8/08/sense%E9%9A%A8%E7%AD%86130808%E9%87%91%E8%9E%8D%E4%B9%8B%E7%8E%8B%E4%B8%80-%E8%AB%B8%E7%A5%9E%E7%9A%84%E9%BB%83%E6%98%8F/

SENSE隨筆130808

金融之王(一) 諸神的黃昏

執筆人:蟬

 

〈黃金的堀起〉

1914年之際,全世界有59個國家採取金本位制度。***

所謂「金本位」,即為鞏固國家貨幣價值而拋下的錨**** :

「以法律限制發鈔者每發行一定數量的鈔票,需要儲備一定數量的黃金, 並有責任以儲備黃金承兌持幣者的贖回要求。」*****

由於各國黃金儲備數量有限,其鈔票發行量因而受到限制。

舉例:美國聯邦儲備局發行的紙幣需要有40%的黃金支持。

 

實行金本位的國家須將幣值與黃金的重量掛鈎。

當年1英鎊等值於113格令grain黃金,這裡1「格令」約為一粒麥粒的平均重量。***

Th. 因為每個金本位國家的貨幣均與黃金掛鈎,各金本位國貨幣之間的兌換率從而鎖定,國際貨幣兌換市場遂形成「固定滙率制」。***

如此,相當有利於國際間資本流動。****

當時1英磅等於4.86美元。 全世界實際通貨約為120億美元,當中1/4為金幣,6成為紙幣,其餘為銀幣。為了應付金本位對黃金的要求,世上約有2/3的黃金以金磚的型式儲存在各國的銀行金庫裡面。

 

金本位是那個時代的圖騰****,人們對它的信仰壓倒一切,甚至高於自由貿易。可惜金本位制度雖然可以控制通貨膨脹,但卻未能消除金融危機。***

 

突如其如的危機

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王儲在 薩拉熱窩 遭到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暗殺,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局勢旋即急轉直下,雙方的結盟國家紛紛履行條約義務捲入事態。 一個沒落王朝與一個弱小國家的衝突瞬間演變成 「歐戰」 ,後來更被稱為 「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時歐洲大部證券交易的結算都集中在倫敦進行, 作為世界金融中心,英國向外國提供的貸款規模約為每年10億美元,為全世界之冠。 若戰爭擴大,國外借款人將無法償還貸款,而國外投資者亦可能將存放於英國的資金抽走,造成極其嚴重的金融危機。

於是倫敦交易所以歐洲局勢緊張為理由宣佈停止交易,此為140年來所首見。***

當時英國的「央行」「英格蘭銀行」成為少數堅守黃金兌換承諾的發鈔者,這使得該行的黃金儲備在四日間由 1.3億美元降至不到5,000萬美元。

 

相對於英國的流動性危機,德國的情況相當理想。 早在1911年發生的 「阿加迪爾危機」 使德國一早便清楚金融危機的痛楚, 在這三年間銀行應政府要求將黃金儲備由2億美元增至5億,並成立黃金戰爭基金,把7,500萬美元的黃金和白銀存於柏林巿郊, 再加上對法國人提款的限制,德國有信心避免早年股巿崩盤和擠提問題的困擾。

法國作為德國的死敵,當然也不甘示弱,早在普法戰爭後法蘭西銀行便不斷積聚黃金,至1914年7月,該行擁有的金條總值超過8億美元。

 

瘋狂的消耗

一戰初期,歐洲普遍認為戰爭很快會結束,國際銀行界清楚知道健全貨幣紀律的重要性,為了避免之前戰爭都曾發生過的惡性通脹,皆有信心不會發生紙幣濫發及大幅貶值的情況。

其時初露頭角的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31歲經濟學家 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亦向朋友宣稱,戰爭不會持續多過一年,因為到時能支持戰爭的流動資金將會消耗殆盡。 凱氏早歲即以對國際金融事務識見卓越而聞名於世。

 

1915年底,歐陸投入戰爭中的人員已達到1,800萬人。 次年,英法德奧俄每月戰事花費高達30億美元,佔五國GDP總和的一半。

其時各國募集軍費的方法大同小異,提高稅率會直接影響民生,故此不是主要的集資策略。 軍費最主要來自借貸,若然不足,便唯有依賴發行通貨。***

以一向審慎理財的英國為例,為了支應4年間高達430億美元的軍費(當中110億是給法俄等歐洲同盟的貸款),其中86億來自增加徵稅,另向國內和美國借款270億,餘額74億由英格蘭銀行填補。 於是數年間英國通貨翻了一番。

事實上英格蘭銀行1694年創立之初,便是為了支付當時的戰爭費用。***

 

與英國成強烈對比的是法國,它在戰爭期間共花了300億美元。當中只有不足5%是透過增加徵稅得來的,而透過發行政府債券向國內中產階級募集的金額則高達150億美元, 另外英美政府合共為法國提供了100億美元的貸款。就算這樣,戰爭期間法國的通貨也翻了兩番。

諷刺的是,法蘭西銀行建立的初衷是為了要在貨幣混亂時期恢復秩序,而不是募集戰爭資金。

 

情況最可怕的反倒是一直致力避免再次陷入金融危機的德國。 由於一直深信會獲勝而軍費將由戰敗國償付,數年間德國花費了470億美元在戰爭上面,而當中只有10%透過增稅得來,加上無法獲得海外借款,德國只能依賴通貨膨脹來解決開支。四年間德國通貨便增加了三倍,而這只是馬克陷落的前奏。

 

悶聲發大財

聯邦儲備局,即今日美國的中央銀行,是直至1913年底才立法成立的。*** 在此之前,美國是唯一沒有設立中央銀行的主要經濟體。

1791年 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成立了美國史上第一家中央銀行 「美國第一銀行」,但該行並沒有今日央行的權力,而且當時全美國只有4家銀行。1811年由於章程失效,美國第一銀行的身份也失效。

1816年 「美國第二銀行」創立,但在 傑克遜總統Andrew Jackson干預下,銀行章程又在1836年失效,該行亦隨之解散。

對美國來說,這場戰爭簡直是飛來橫財, 歐洲對美國的物資和商品需求大幅增加,更且由於資金避難,令大量的黃金流入美國,使其儲備量由20億大幅飆升至40億,而美元的供應量亦隨之翻了一番。 一戰讓歐洲列強勁弩末勢,步入衰頹,還造就了美國領袖世界的新局面。

 

下集預告:金融之王(二) 馬克的崩落

參考:

《金融之王:毀了世界的銀行家》

《Lords of Finance: The Bankers Who Broke the World》, 2009, Liaquat Ahamed

此書獲獎甚多,當中包括:

-        普立茲獎歷史類 (2010)

-        金融時報 高盛最佳商業圖書 (2009)

-        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圖書 (2009)

-        時代雜誌年度十佳圖書 (2009)

-        亞馬遜十佳圖書 (2009)

-        Arthur Ross Book Award Gold Medal (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73

肥女廚神的特盛母愛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11.html
這天請了病假,一口氣看了兩套電影,其中之一便是阿諾和史泰龍兩名老伯伯合演的《Escape》。
近年有不少糞青揮舞龍獅旗懷念事頭婆那些年公正、廉潔和人人均有平均機會的好日子。作為曾於英國窮鄉僻壤留學的筆者,每逢聽到連英文也未講得掂的十9才子侃侃而談英國文化優越性和Anglo-Saxons那高尚情措時不禁啞言失笑。猶記得那些年在英國寄宿學校用饍,所有學生均分班坐枱,食物會先給予枱頭的紅毛枱長。紅毛枱長會先扣起碟上一半的食物,然後交予其他坐枱頭的小紅毛各自再在餘下的食物再分一半。如此一直分至枱尾的支那人時僅剩下丁點的肉。據說曾有支那人不滿向校長投訴,結果他半夜去洗手間時給人笠頭飽以老拳。

日前筆者拙文《紅毛鬼教育中一份不可言喻的核心價值》曾描述了標普500歷年市盈率走勢,今天繼續以耶魯大學教授Robert J. Shiller於《Stock Market Data Used in ‘Irrational Exuberance’》中所編輯的數據分析美股自1871年1月至2013年6月的市盈率的波浪。Robert J. Shiller所編的是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to-earnings Ratio (俗稱CAPE或Shiller P/E),其計算方法是以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市價除以以往十年平均盈利去計算CAPE。若根據CAPE所推論的標普500峰值,分別是1901年6月的25.24、1929年9月的32.56、1999年12月的44.20和2013年6月的22.92。純粹由CAPE去分析,標普500當今的價值其實已經見頂了。如果同時把歷年長期息率一併比較,倘若美息在2013年見底回升,CAPE預示美股有機會進入熊市。
倘幸皇天有眼,學校決定了所有學生有如《Escape》中的囚犯到廚房輪食物。那些年負責分配食物是數名空前偉大的肥女廚神。有一次筆者與她們在狹路相逢,其中一名肥女廚神向筆者說:「Hi!」筆者基於(自以為是)英式坤士風度報以微笑,結果給她們一個接完一個熊抱在懷中去感受一番母愛,後來筆者更尊享眾肥女廚神的所給予的「特盛」食物配額。也許當年由於筆者外表俊朗,之於這些村姑出身的肥女廚神別有一番異國風情,才會獲得她們特盛的母愛。
日後筆者才明白,這些在飯堂中的現象其實便是那些年龍獅旗在Victoria City飄揚日子的縮影。所以筆者一直認為留宿生活是令人茁壯成長的極佳體驗,單單是在飯堂已經是訓練人將來在血腥職場求生的木人巷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55

股神的Alpha 蔡東豪 Tony Tsoi

2014-01-02  NM
 
 

 

曼德拉去世,我聯想到股神畢菲特。世上可能只有曼德拉一個人,不分種族、國界、信仰,受所有人敬仰。投資界特別多包拗頸,人人自信心滿溢,投資者崇拜的人多數是自己。在投資界,可能只有畢菲特一個人,不分投資信念,受所有人推崇。近年,傳媒濫用「神」這個字,稍有名氣,不管名氣是怎樣建立起來,便稱為神。畢菲特之所以是神,是經過歲月和風浪的考驗。

被公認為神,畢菲特令人讚嘆之處,是他言行舉止,表面上像凡人。畢菲特不停告訴別人,他的投資信念其實簡單,其他人可隨時複製,所謂絕招是長期擁有低風險和優質股票。多年來,不少人以不同方式,拆解畢菲特投資往績,希望找出箇中奧妙。很多人不服氣,神一定跟凡人不同,股神一定收藏一些不可告人的絕招。一個又一個學術研究結論,結果指向同一事實:股神是在說真話,他的驕人投資往績,最主要原因,正是長期擁有低風險和優質股票。《蘋果日報》丘亦生最近撰文提及一項三個紐約大學教授去年做的研究,名為「股神的Alpha」。這研究結論指,股神的秘密,是沒有秘密。他做到而其他人(即全世界所有投資者)做不到,是因為其他人「不想」和「不能」做到。股神已經公開他的秘密,其他投資者可照跟,事實是,首先,沒有人想跟。明知是光明路,也不願行,投資者就是犯賤。先說專業投資者,基金經理職責是為客戶賺取優異回報,這些專業人士理論上最有誘因,模仿股神的一招,長期擁有低風險和優質股票,便有機會做其小股神。然而,不想做的動力,原來可以是很大。

爬得上基金經理位置的人,一定是有主見的人,這些人相信自己的眼光。自信容易製造自負,基金經理不單要贏,還注重要贏得有型。基金持股最多股票,如果是恒生(0011)、港鐵(0066)、領匯(0823)等,基金經理會覺得即使是贏,也贏得不夠型。持有這些沉悶股票,不能顯示自己過人的實力。相反,基金經理交出的優異成績表,捕捉到濠賭股或內房股的升升跌跌,這種滿足感難以用筆墨形容。散戶更加不消提,在朋友之間認叻,是投資一大樂事,買沉悶股是不懂投資的人才去做,例如家庭主婦。再者,散戶的信念非常薄弱,大部分時間不清楚自己持有某股票的原因,股價一旦波動,財經演員唱止賺止蝕,便速速離場,根本不可能出現長期持有這回事。做不到股神,只怪自己,根本沒有人想做。就算有人擁有過人的堅持,也做不成股神,因為不能做到。又先說專業投資者,基金經理在一個沒耐性的世界操作,基金客戶心目中的「長期」,是以月或星期計算。基金經理不覺得自己在參與一場馬拉松,而是參與一連串的短跑衝刺,而每一次衝刺的賽果,有可能影響基金經理的工作表現。股神旗艦巴郡的股票,投資年期是以年,甚至是十年計,在基金經理眼中,這種支持者是外星人。在沒耐性環境,基金表現稍有差池,便出現贖回潮,基金經理被迫沽貨套現,身不由己。

股神能夠誠實地、堅定不移地長期持有股票,因為他背後有一群相信他的股東。由98年7月到2000年2月,科網泡沫高峰期間,巴郡股價下跌44%,而同期大市上升32%。股神不相信科網股,堅決不沾手,但那時候所有人瘋了,科網股大升,股神鍾情的低風險和優質股被打入冷宮,股神捱得過這一關,是巴郡股東願意相信股神。換着另一個人,股東可能逼巴郡換人,或逼股神跟大隊買入科網股。理論上,散戶最有資格做出股神的成績,因為錢是屬於自己,不用向他人交代,假如有信念,有能力堅持下去,大可長期持有。實際上,散戶定力最差,最不能捱過重要關頭,往往在最不適合時機做出最不適合的事情。事實證明,股神並不擁有神秘力量,他過人之處是他真的做出他宣揚的投資概念。我們不是神,因為我們不想和不能做到。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86

股神的忠告 股壇老兵鍾記

http://www.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4/03/blog-post_6.html
網誌分類:股票經 |
網誌日期:2014-03-6

股神「畢菲特」是我的偶像,他每年年報寫給股東的信,我必然會看,當中藴含了很多投資智慧。

今年也不例外,他寫出了投資股票的基本原則,我常試把重點概括如下:

- 投資者的焦點應該放在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它短期的股價波動,除非你是投機者,股神建議投資者嘗試不看股票機。(我承認這個很難做到)

- 聽取宏觀經濟預測或大市預測都是浪費時間。(我絕對同意,所以我從來不會預測恒指今年的目標是多少)

- 股價的波動只會為真正投資者帶來機會。當公司股價受到恐慌性拋售而遠低於其價值時,便是買入時機;反之,當公司股價出現泡沫式上升時,便是沽貨的好時機。

- 選股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圈」,減少錯誤。

- 不要理會股票經紀或名嘴的投資建議,因為他們的收益來源是你的交易佣金,而不是你的利潤,應該盡量把成本降低,不要經常買入賣出。

- 散戶的目標不應該是選對個別股票,而是分散投資,買入指數基金。(在香港,我認為盈富基金最適合散戶)。

- 甚麼時候買入指數基金最好?散戶應該長時間分段買入,不要因為壞消息而股價遠低於最高價的時候沽出。長遠來說,這個簡單方法的回報可以跑贏很多基金經理的回報(扣除高昂費用后)。

看完股神的忠告,我覺得自己聰明了一點,感覺良好。

順便一提,股神的公司巴郡目前持有比亞迪2.25億股(2008年入股,成本8港元),以現價51港元計算,市值115億港元,相當於15億美元。以市值排名,比亞迪已經打入巴郡股票投資組合的前15位(雖然只占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