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借美併購史鑑中國未來

1 : GS(14)@2016-01-20 23:10:25

2016-01-16 iM
雖然內地推出一系列改革,但無改A股弱勢。鼓勵行業併購重組、消化多餘產能一直是習李班子的重心政策,投資者是否能從中取利?借鑑美國併購歷史與股市關係,讀者將瞭解更多內地企業併購的「錢途」。

美國百年 企業併購五階段

內地經濟差已是市場共識,而基本所有人都認同內地的傳統行業產能過剩,陷入水深火熱,而新興經濟保持發展。這從近年的科網、環保、創新科技等都相對跑贏大市指數,可略知一二。新興行業在發展一段時間後將出現併購潮;傳統行業要消化產能,同樣需要併購重組。雖然併購受國策支持,但是否有投資價值?

起步多為橫向併購

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領頭羊,其併購史自然值得內地參考。美國的併購浪潮大致可分為5次,第一次時間約在1897年至1904年,當時涉及行業主要為製造業,包括金屬、石化產品、食品、交通設備等,以橫向併購為主,即企業收購同行。第一次併購衍生高度市場壟斷,例如美國鋼鐵公司透過收購近800間競爭對手,最終形成的巨企美國鋼鐵集團,曾佔美國全國鋼鐵生產量達75%,其他在此期間誕生的巨企還包括通用電氣及美國煙草公司等。

第二個併購潮出現在1916年至192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戰後重建促使全球經濟增速加快,美國企業亦快速發展。然而,第二次併購主打是縱向併購,這一方面是由於反壟斷法例日益完善,令橫向併購有所限制,因此在本業具備高市佔率的企業,積極併購其他公司。以美國通用汽車為例,當時就連續整合與汽車相關的業務。值得留意,第二次併購是以融資特別是債券方式集資,投資銀行開始主導併購。

1965年至1969年出現的第三次浪潮則屬於多元化型,即不單純是橫向及縱向,而是兩者具備甚至出現跨行業式收購。雖然併購次數較前兩次增加,但行業集中度大致相同。第三次併購潮以股票收購的模式為主,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牛市正好為該次收購潮提供良好基礎,而由於不再限於現金收購,因此企業透過施展財技,「蛇吞象」的個案陸續出現。

投行受惠槓桿併購

第四次是以金融槓桿併購為主,時間發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背景仍是經濟擴限、股市走好,很多公司再次通過收購股票,推動企業兼併。投資銀行在今次收購潮再次成為主導者,投資銀行從協調併購所得的巨額費用達到歷史的高水平,同時投資銀行及律師行,創造更多主動併購或防禦併購策略。雖然惡意收購在該階段佔個案總數不多,但相對金額卻甚大。惡意收購主要活躍於石油、石化、醫藥、航空及銀行業。天然氣行業併購涉及的金額,在1981年到1985年佔整個行業價值近兩成。

第四次併購潮屬於併購的創新期,不單策略上的創新,跨國收購同時開始出現,包括1987年英國石油公司收購美國標準石油公司,而併購不再限於「大食細」或「蛇吞象」,即使是最大型的公司都成為收購目標,「象吞象」的情況亦時有發生。該風潮一直到九十年代初美國經濟轉差,以及提供融資的垃圾債券市場崩潰而結束。

跨國收購日漸普及

至於在最近一輪併購潮(1992年至2000年),美國一共出現近52,000宗併購,其中近八成的個案集中在1996年至2000年。第五輪併購潮與之前的不同,除了體現在「量」外,質亦有相當的改變。首先最明顯的是併購對象多為海外對象,從發達國家企業(包括美國本土及其他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涉及金額亦偏大。當中的主要原因為全球一體化,透過收購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跨國公司可以直接進入市場。

電訊、金融、傳媒及互聯網行業,都是併購的火熱行業,傳統行業開始向新興行業進軍,從而進行轉型,而新興行業亦需要傳統行業作為依托,其中較佳的例子是科網企業AOL收購傳統傳媒公司時代華納。同時,併購原因不單是為了擴張規模,而是包括進入新市場、協同效應、融資優惠等。

內地現況 併購仍為初試啼聲

內地併購的開始時間不長,直到1993年深圳寶安集團(現稱中國寶安集團,深:000009)收購延中實業,被視為內地上市公司的「第一購」。在2005年內地實行股權分置改革,解決過去股權、股價及利益分配問題,內地併購才正式火熱。因此看內地併購數字,往往從2005年開始。在近十年內,內地上市公司併購次數大致上升,而近兩年經濟轉型下,數字更見急增。

併購與經濟未相符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Simon Kuznets,認為國家要完成工業化,需達到第一產業比例降至10%、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跌至17%、第二產業佔比從高位開始慢慢下降等條件。按照該標準,美國於1955年完成工業化,而內地現時正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用工業化衡量中美經濟發展程度,便得出內地應該正處第二到第三個併購潮,即縱向與混合型併購之間。

近十年內地上市公司的併購仍然集中於工業,信息技術緊隨其後,而醫療保健正急起直追。與工業化踏入中後期,服務業的比重將逐步提高的情況不約而同。不過,現時內地以橫向併購為主,從2005年到2015年,橫向併購佔比達62%,其次則是多元化併購,反映內地併購的發展階段仍然未符合工業化階段。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內地將衍生更多靠縱向併購而坐大的企業。

當然,直接比較內地與美國的併購,並不是完美,例如內地科網股早已開展兼併風潮,而美國要到第四到第五個併購潮才輪到科網股。此外,在第四輪才主導及創新的投資銀行,於內地早已成為併購中的重要角色。加上國企佔內地經濟比重甚高,而其部分收購與政治任務有關,與美國情況不同。盡管如此,兩地的併購比較仍然對了解內地的發展有一定幫助。

投資啟示 A股龍頭愛「併」才會贏

大致上,內地行業以及併購的發展仍然很大程度與美國的情況相符。如果用之於投資上,有不少參考價值。以傳媒為例,內地傳媒企業即使為行內龍頭,但綜合實力與其他行業龍頭比較,仍然相當有限。觀察外國的龍頭傳媒公司,都是通過併購擴大自身的實力,因此內地傳媒行業的併購數量只會有增無減。

併購需要股市支持

要投資併購潮,買入行內龍頭,等待其透過併購做大做強,屬最簡單的選擇。以藍色光標(深:300058)為例,該公關公司在2010年於內地創業板上市,透過近50次併購,市值由上市初期的32.5億元人民幣,增加至約231.5億元人民幣,走勢大幅跑贏同行。套用到電影行業,則要買龍頭如華誼兄弟(深:300027)。不過,不少公司併購失敗在於買得太多或太貴,如平保(02318)金融海嘯前夕投資富通出事等,因此捧併購股亦要小心。至於尋找被收購方,除了創業板、新三板外,風險投資基金亦是選擇之一。

實際上,綜合美國的併購風潮,均出現於股市火熱、經濟擴張的周期,並於轉向時結束,這與管理層對藉併購擴張業務的信心高低有關,料內地亦不例外。直至2012年,內地經濟一直都是環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隨之而來是急增的併購個案。自2013年開始經濟增速節節向下,雖然併購數字維持增長,但按照美國的例子,未來恐怕現階段的併購潮將告一段落,直至下一階段才重新開始。雖然國策稱鼓勵併購、消化產能等,但未必是投資的好時機。若內地出現由橫向併購走到縱向或多元化併購,配合內地經濟復甦,或反映下一輪牛市即將到來。

最後,不得不提內地併購階段尚早,內地投資銀行尚未享受如美國在第四輪併購的豐碩成果。盡管內地券商問題多,但長遠而言,其投行業務仍然有不少的發展空間。

萬寶之爭反映不諳「遊戲」

提及內地併購,不能不提萬科企業(02202)的「萬寶之爭」。萬科現時停A不停H,明顯是以時間換取空間,拖延時間以拉高惡意收購方寶能的利息成本,屬外國常用的反收購方式。不過,去年中開始,管理層對第三方頻頻增持而欠缺警戒,直至去年底才開始反擊,反映其對併購的認識仍然有限。作為內房龍頭尚是如此,其他企業的水平恐怕更加有限。幸而中證監未有用行政方法擺平,讓市場可以觀察內地企業的表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