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REITs在美國的奇妙轉型 路西菲爾-CFA-FRM

http://xueqiu.com/6565304047/23731038
REIT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無非就是收租金的地產商?如果您的印象還停留於此,那就OUT啦!如今,在RIET誕生50年後,從移動電話基站到木材公司、從戶外廣告公司到私營監獄,這些企業都正在向REIT轉型。

REIT的收益中至少有75%必須來自於不動產,一般採用的形式就是租金。但即將轉型為REIT的鐵山公司(IronMountain)辯稱,最近「租金」這個詞語的定義已經變得很泛,甚至包括了用於存儲、管理和存檔文件的費用。鐵山公司這樣解釋它們對REIT的重新定義:「鐵山公司的業務就是將空間租賃給企業用於存儲他們的物理記錄。我們的營收、利潤和現金流主要來自於存儲空間的租金收入。因此我們經營了一個巨大的不動產網絡,該網絡由近1,000個存儲設施的6,400萬平方英呎(約合594.6萬平方米)的存儲空間構成。」鐵山公司在今年6月初宣佈打算轉型為房地產信託基金,此後其股價已經飆升38%,是標普500指數整體回報的5倍。如果美國國稅局批准了鐵山公司的申請,它將在2014年1月份之前成為一支成熟的REIT。

美國國稅局最近的裁決已經為戶外廣告REIT開啟了潛在的大門,其中就包括了其在2011年10月份所發佈的一份裁定。這些裁定認為戶外廣告和屋頂招牌都屬於不動產,即使這些招牌只是用螺釘固定在建築物上。拉瑪廣告公司(Lamar Advertising)是美國最大的戶外廣告公司之一,該公司突然宣佈計劃爭取REIT 資格。不要去想什麼拉瑪公司主要善於提供廣告解決方案。房地產可以帶來更好的股息。公司首席執行官肖恩·賴利(Sean Reilly)說:「我們相信REIT架構和我們公司可謂是天作之合。從本質上講,我們是為廣告商提供不動產和與不動產相關的服務。」

數據中心公司Equinix和辛辛那提貝爾公司(Cincinnati Bell)旗下的CyrusOne也已經表示他們正在爭取REIT 資格。如若成功,他們將會加入現有的三支數據中心REIT 的行列——數字不動產信託基金(Digital Realty Trust),杜邦法布羅科技公司(DuPont Fabros Technology)和科塞特不動產(CoreSite Realty)——壯大這個行業的隊伍。它們都是為發展中的互聯網提供云存儲空間。

很快,像美國改造公司(CorrectionsCorp. of America)這種監獄運營商也將往REIT方向發展,與能源相關的不動產業主、運動場所業主和太陽能發電廠也都將會緊隨其後。

REIT行業越來越龐大,這點對於那些對收益如飢似渴的投資者來說是條好消息,因為他們就有機會從幾乎每個經濟部門挑選可創造收益的REIT 來打造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例如在太陽能行業中,REIT也許是一個投資該行業的較明智的方法。截至目前,美國國稅局還沒有裁定太陽能發電廠是否有資格成為REIT。但那並沒有能阻止加利福尼亞州的工業房地產信託公司Prologis 進入該行業。IRS的裁定允許REIT最高不超過25%的收益來自除房地產之外的其他來源,由此在REIT 所擁有的建築物上安裝部分太陽板就有據可依了。

當然,也有人說,不要被REIT的高股息矇蔽了雙眼。要「將重點放在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你是否喜歡該公司的業務。擁有REIT 的資格最終並不能點石成金,將一個疲軟無力的公司變為強者。」

基本情況: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必須將其不少於90%的收益作為應稅股息發放給他們的投資者。REIT由此可以在企業稅中免交那部分所得稅。目前美國有129支房地產REIT,它們的總市值超過了5,000億美元。(晨羲瞭解的A股華聯股份000882運營方式就類似REIT,只是我們國家沒有免交所得稅的政策)

回報率:數十年來,REIT 一直為投資者們創造著出色的收益和整體回報。在過去10年裡,道瓊斯美國房地產指數(IYR)中包括的幾乎全部都是REIT,該指數的回報相比標普500指數要高出80%。自金融危機使經濟在2009年初陷入低谷以來,REIT已經創造了超過220%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43

Gungho 路西菲爾-CFA-FRM

http://xueqiu.com/6565304047/24164621
你知道目前全球第二大市值的遊戲開發商是誰嗎?好吧,先讓我告訴你第一大市值的遊戲開發商吧,就是開發了我的最愛《魔獸爭霸》,《魔獸世界》,《星際爭霸》和《Diablo》的暴雪公司!相信我們這裡所有人的大學生活都至少玩過其中一款遊戲。 回到正題,全球市值第二大的遊戲公司叫Gungho,是來自今年大牛日本市場的超級牛股,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了40倍!市值達到了140億美元,超越了任天堂的138億美元。然而有趣的是,除了日本以外的人,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家公司,他們在做什麼。簡單來說,Gungho開發的遊戲叫《puzzle & dragons》,我已經下載了,是一個卡牌消除類遊戲,相當無聊。通過卡牌消除去打怪獸,然後每次在戰鬥中能獲得新的怪獸。如同之前一款《三國來了》的遊戲,打勝之後有機會抽取級別更高的卡牌。然而,這個遊戲在日本有1300萬玩家,也就是10%的日本人在玩這個遊戲!Gungho光靠這一款遊戲,4月份的收入就達到了120億日元。一個只有一款手機的開發商,市值居然超過了任天堂這個行業多年的本土遊戲機大佬。 我也是上週看到這個新聞的,讓我震驚!一個可能只有少數開發人員,沒有硬資產的手機遊戲開發公司,市值居然能超越任天堂這種有強大品牌,大量工程師,和巨量遊戲的主機開發公司。從遊戲本身的市場看:1)資本市場更願意給手機遊戲高估值,因為這代表未來的趨勢。微軟和索尼的X Box One以及PS 4的競爭壓力不僅僅來自遊戲市場本身,他們必須要成為客廳的主人。他們給客戶提供的不將僅僅是遊戲機。而是試聽娛樂一體化,取代Apple TV,各種盒子,智能電視等。這樣客戶不會感覺在買額外的一樣機器回家。相反,手機遊戲沒有任何初始成本。更容易發展客戶。2)消費端的客戶越來越屌絲化,我不確定這是整體消費的趨勢還是僅僅在遊戲行業本身發生。我玩了一週「Puzzle & Dragons」,基本上就不想再玩了。很簡單,但也很無聊,不需要很多思考,也沒有很了不起的故事。會想自己當初買第一台PS2是為了Final Fantasy 7, 而幾年前買PS3 也是為了一個大製作的遊戲,戰神!隨著手機遊戲的興起,現在的遊戲製作越來越簡單,成本更低。而不會再出現像戰神這類大製作的遊戲了。市場面對的客戶更低端,但面也更廣。遊戲的關鍵是拿起來就能玩5分鐘,而不是以前那種一玩就讓你玩幾個小時。說得更廣一些,消費是不是也出現了屌絲化?大眾消費品,低端消費,無論是中國,日本,美國還是東南亞的增速都開始快過高端奢侈品的消費增速。3)時間碎片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從當初WII就是發展了很多碎片化時間的遊戲而把PS3打下去,到今天手機遊戲因為碎片化的趨勢而幾乎要干掉整個端口遊戲,甚至網頁遊戲。誰抓住消費習慣的變化誰就是未來的王者。 從投資的角度看,Gungho的市值能超過任天堂說明:1)國內外投資者其實都一樣,都願意給予有廣闊空間的行業高得多的估值。相反,一旦行業出現了某種天花板,就很難給高估值。比如我們傳統的遊戲機市場。除非之後客戶發現新的XBOX One以及PS4能成為客廳的主宰,能夠成為不僅僅是一款遊戲機。否則傳統遊戲機的估值必然是出現下移的;2)一旦消費者消費習慣出現變化,這將是長期的趨勢,要堅信這種趨勢的力量。那種適應新消費習慣的公司會在浪潮中成長,而那些已經不在適應消費習慣的公司會隕落。有些消費習慣是長期的,有些會在幾年中變化。比如我常常在想麥當勞這種快餐公司為什麼能夠幾十年如一日而不隕落?因為美國人,以及全世界對於快餐的消費習慣一直沒有改變。無論新聞說油炸食品多麼有害,但每天依然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吃巨無霸。而另一方面,諾基亞的隕落就是因為沒有把握住消費者習慣的變化,手機不能僅僅是手機。或者說蘋果手機的崛起,帶動了這種變化。3)也是我一直說的那句曹仁超的名言:一定要買希望之星,而不是過氣的明星。投資,我們要活在未來,而不是過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50

對流動性問題的一些看法。 路西菲爾-CFA-FRM

http://xueqiu.com/6565304047/24200548
對流動性問題的一些看法。1.      一些謠言需要澄清,4000億定向資金是謠言,500億給工行也只是傳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央行是不太可能出手救市的,昨天有大行資金處領導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處的領導交流,央行人士表示,對資金利率無感,從這個角度看,央行出手不太可能。中行違約的謠言已經被澄清。至於工行和國開尾盤低利率出錢,可能是之前頭寸過度保守的反彈。2.      為什麼昨天銀行間價格會出現先漲後跌的情況?近兩天的漲,一方面是因為月中財政繳款,但這個是可以預期的,主要原因還是週二央行開會警告18家備付較低的銀行,由於央行在會上表示了對資金緊張不救的嚴厲態度,因此這幾天銀行在操作上普遍偏保守,開始大量提高手中超額備付,因此昨天上午工農中建包括國開手裡都hold了不少錢,由於大行完全不出錢,市場一片絕望,小型機構開始拉高價格。到下午大銀行看利率不錯了,工行和國開先開始出錢,於是市場就開始瘋傳工行拿到央行定向資金,其他銀行也開始跟隨。本質上講,銀行間市場錢是夠的,但央行給的緊縮預期讓資金的結構失衡。3.      短期流動性還會緊多久?從現在開始到月底,銀行間流動性問題並不是因為資金流出帶來超儲資金下降,而是由於目前的較高銀行間利率和打擊同業票據消規模兩者共同限制了銀行通過違規手段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季末吸存大戰不可避免。由於存款競爭會加劇銀行頭寸波動,資金頭寸管理難度加大,因此大部分銀行司庫不到最後關頭,餘錢不會出。由於存款波動的因素,另外考慮7月中旬的2季度所得稅清繳,流動性在7月中旬之前會維持緊張態勢。4.      長期方向如何?我們之前總結過中國半開放環境下的貨幣週期律「外匯佔款決定長期趨勢,財政存款決定年內波動,央行操作緩解或加劇這種波動」,目前來看,外匯佔款方向不樂觀,年中財政週期導致超儲處於季節性底部左側,央行操作由松轉緊,因此央行放大了年中季節性壓力,因此流動性的真正緩解可能會延後到9月底。5.      流動性緊張帶來的後續影響。1)去槓桿,這個詞雖然已經被用濫了,但在靠槓桿經營的銀行身上依然還是比較貼切。如果超額備付不足央行又不投放,信用擴張就會停止,上週大行信貸停擺就有此原因。從影響的程度看,銀行間利率高企首先影響的是較高依賴銀行間負債作為資金來源的銀行,首當其衝的是政策性銀行,因為負債全部靠銀行間市場發債,如果金融債流標,政策性銀行信貸就得停擺,國債和農發債已經是前車之鑑;其次是一些同業負債和資產規模佔比較大的銀行,由於這些銀行更依賴同業短久期負債來維持高風險長久期偽同業資產,因此成本端的飆升將直接吞噬掉這一部分的息差,同時也會抑制同業資產規模的增長;2)融資平台及存量不良的加速暴露,由於中國大部分融資平台貸款是由政策性銀行持有,而同業信貸更多的也是走向房地產和融資平台,因此擠泡沫可能會首先擠破融資平台。當然,一線城市平台可能會好於三四線城市的平台,原因在於房地產和賣地收入以及對中央轉移支付依賴程度的不同。另外由於中國銀行業的低不良資產率更多的依靠貨幣高增長來維持,很多壞賬依賴借新還舊隱藏,因此存量不良在信用擴張幾乎停滯的情況下將加速暴露;3)如果貨幣持續收緊,實體部門可能會面臨財政(真正的積極財政政策是減稅)和貨幣的雙緊縮,去產能的速度會加快,但是短期經濟的壓力可能會比較大,下行速度會超過大家想像。我擔心的是,所謂不爆發系統性風險、區域性風險這一底線在如此緊張的貨幣環境下很難守住,急剎車會把車沖散,對於銀行而言,最困難的時候可能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92

路透:雙匯國際計劃完成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後赴港上市,籌資40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094

路透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雙匯國際計劃在47億美元收購美國Smithfield Foods(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交易完成後,將新公司在香港上市,希望籌資40億美元,估值為200億美元。

目前雙彙集團旗下雙匯發展在深圳上市,但香港股市的規模和國際化程度要遠遠大於深圳市場。熟悉情況的人士稱,在香港上市還可以為雙匯的私募股權股東在決定出售持股時提供一個理想的退出途徑,這些股東包括高盛和新天域。

雙匯可能利用IPO所獲資金來償還部分債務。在收購Smithfield的交易中,中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聯手提供了70億美元融資。

對於赴港上市,雙匯國際可能面臨一些困難,包括:

- 香港股票交易所的規定,公司在合併後滿一年才可以上市。

- 雙匯國際200億美元的估值要求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0

美國財政部或將批准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474

據FT報導,知情人士稱,雙匯國際47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極有可能獲得美國財政部批准,讓這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中國公司收購美國公司的交易向前邁進了一步。

美外國投資委員會已經示意其傾向於批准這筆交易,兩家公司最早將於週四收到該委員會的最後決定。對此,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拒絕置評。美國最大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同時也拒絕發表和美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批有關的評論。

在2006年至2010年期間負責美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批程序的官員Nova Daly稱,儘管他並不知道委員會的想法,但是這筆交易極有可能獲得批准,「因為這筆交易並沒有牽涉太多很嚴重的國家安全問題。」

2006年至2010年曾在外國投資委員會代表國土安全局的Stephen Heifetz稱,美外國投資委員會批准這筆交易確實能讓那些曾對這筆交易表示擔憂的政客鬆一口氣。

Heifetz表示:「這筆交易能使兩黨告知美國國會,專家已經對這筆交易進行了徹底的安全審查。」

在6月的一封寫給美國財政部長Jack Lew的信中,一個由兩黨參議員組成的團體要求基於食品安全理由對這筆交易進行嚴格審查。不難看出,中國公司收購美國公司交易往往存在很高的政治敏感性。

7月。美國參議院農業委員會就這筆交易召開聽證會。參議員在會上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即如果是一家美國公司收購一家中國公司,這樣的交易是否能繼續進行。

因此,即使美外國投資委員會批准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被收購交易,它也不大可能為其它中國公司收購美國公司打開閘門,尤其是當交易牽涉到自然資源或是能引起國家安全擔憂的行業,如電信行業。

迄今為止,中國公司收購美國公司的記錄喜憂參半。

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因美國政客反對而未能以180億美元購得美國能源生產商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而近來該公司發現較為保守的交易能取得成功,即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購買美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資產的少數股權。

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最大膽的一次海外收購交易是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Nexen)石油公司。但在今年早些時候,為了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批准,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不得不放棄尼克森石油公司墨西哥灣資產的控制權,這對這家公司而言是一個重大犧牲。

其它中國公司在獲得美外國投資委員會批准上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無論交易規模大小。2011年,在遭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拒絕後,中國手機製造商華為決定放棄從美國科技公司3Leaf Systems那收購價值200萬美元的資產。

總部位於特拉華州的羅爾斯(Ralls Corp)公司去年計劃收購位於美國一海軍軍基地的風能發電站,然而此項收購卻被美國政府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理由而否決。羅爾斯公司的持有者是來自中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集團。

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農場遍佈整個美國,該公司的總部還位於有美軍重點部署的弗吉尼亞州。有分析人士指出,雙匯和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很容易遭遇和三一重工類似的問題。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表示他們的決定將被提交給美國總統奧巴馬,總統有15天時間對其進行評估並做出自己的決定。如果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批准雙匯和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交易,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將在9月24日舉行公司股東投票,有觀點稱此項交易需要獲得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大多數股東的同意方能成行。然而已有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股東宣佈將對此投反對票,原因是他們認為雙匯給出的收購價低於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實際價值,某據激進的對沖基金表示他們已經收到對史密斯菲爾德感興趣的第三方的報價,其數字大大高於雙匯每股34美元報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20

【人物】卡夫食品女CEO:艾琳·羅森菲爾德-曾挫敗巴菲特的「甜品」女人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1/59748.html

提起艾琳·羅森菲爾德(Irene Rosenfeld),即使嘴裡嚼著奧利奧吃著怡口蓮,恐怕大多數中國人也不會想到這些已經在零食榜單上佔據重要地位的品牌與這個名字會有什麼關係。

與剛才那兩種明星產品一起,趣多多、優冠等國人熟知的品牌均來自卡夫食品(Kraft Foods)——全球第二大的食品公司,而艾琳,正是卡夫的CEO。

這位在2011年底,被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為2011年度全球商界女性50強首位的女強人,一直是《福布斯》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排行榜的常客,在10年間她排名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奧巴馬的夫人,這也讓她在全球差不多大半由男性主導的資本圈裡佔據了重要的一席。

從小就讓自己近乎完美

能取得近日的成就,對於熟悉艾琳的人來說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她從小就讓自己近乎完美。

1953年5月3日,艾琳·貝勒加(Irene Blecker)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地區,在上中學時,就不止一次地向同學和老師表示,自己長大後要成為美國的第一位女總統。1971年,她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學院,大學時代的艾琳就表現得與其他同學不同,她似乎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最佳:在學習成績方面,她始終是教授們最喜愛的學生之一,在獲得哲學學士學位後,她先後獲得了康奈爾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和營銷統計學博士學位。如今,艾琳已經成為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學院的名人堂成員之一。在校園活動方面,她曾擔任過約翰遜學院的學生會主席;在體育活動方面,她曾是康奈爾大學女子籃球隊的得分王,並在滑旱冰項目上顯示出過人的天賦。

在康奈爾大學求學期間,艾琳認識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菲利普·羅森菲爾德。菲利普從事運籌學研究,也是一連拿了3個學位。他1978年起供職於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位於紐約的研究機構。(他倆於1977年結婚,婚後育有兩個女兒卡蘿爾和艾莉森。卡蘿爾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是名環境工程師。艾莉森步母親的後塵,在康奈爾大學攻讀人類生態學位,2008年畢業。菲利普1995年去世。為了紀念丈夫,艾琳一直保留著菲利普的姓氏,即便幾年後與第二任丈夫、投資銀行家理查德?伊爾根結婚也是如此。)

1980年,完成學業的艾琳先是加盟了紐約Dancer Fitzgerald Sample廣告公司。一年後,她來到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擔任市場調查員。1985年,美國煙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收購了通用食品公司。1988年,該煙草公司又收購了成立於1903年的通心麵和奶酪生產商卡夫公司,並於兩年後將通用食品公司與卡夫合併為卡夫通用食品公司。1995年,卡夫通用食品公司更名為卡夫公司。

在此期間,艾琳一直在通用食品公司以及卡夫公司擔任不同的職位,親歷了卡夫的成長與發展,並在此過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1991年,艾琳被任命為卡夫通用食品公司飲料部門執行副總裁和總經理;3年後,她又被調至點心和零食部門擔任總經理。1996年,艾琳被調往加拿大,擔任卡夫加拿大分公司總裁,在這裡,艾琳將卡夫在加拿大的業務進行了重組,確立了以包裝食品為核心的新的業務模式。在她的帶領下,卡夫加拿大分公司用了4年時間發展成加拿大最大的包裝食品生產商,並成為卡夫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地之一。

2000年,艾琳任卡夫食品部門副總裁和卡夫運營、技術和採購部門總裁。就在這一年,卡夫的母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委任她收購美國曲奇餅乾生產商納貝斯克公司(Nabisco)。經過幾個月緊張的報價、競標等環節,卡夫擊敗了聯合利華(Unilever)、莎莉集團(Sara Lee)等競爭對手,以189億美元的價格成功收購了納貝斯克的大多數股份和商標的所有權。這樣一來,成功地將奧利奧和趣多多等著名餅乾品牌引入旗下的卡夫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餅乾公司,佔據了13%的世界市場份額和47%的美國市場份額;其次,卡夫將自己旗下的頂級品牌數從55個增加到73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為自己贏得了更多的利潤空間;再次,卡夫在拉丁美洲的規模幾乎擴大了一倍,在亞洲和歐洲的實力也有了很大增強;最後,卡夫也憑藉這次收購成功地提高了自己在零食領域的實力。總之,這是一筆可以寫進教科書的收購案,時任菲利普?莫里斯CEO的傑弗裡?拜伯(Geoffrey Bible)對這次收購的順利完成感到欣喜,他稱這次收購是美國食品領域最重要的收購之一,並稱讚艾琳為「食品領域的超級女強人」。

始終鍾情於卡夫的甜品女人

2001年2月,艾琳在原來職務的基礎上開始掌管卡夫在墨西哥和波多黎各的業務。她將自己在加拿大成功的那套方法又搬到了墨西哥,同樣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她還幫助卡夫在2001年完成了上市工作,並成為卡夫公司董事會成員。

在卡夫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那一天,艾琳作為代表之一發言時說:「我很高興能夠為卡夫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我十分喜愛這家公司。」

這番話絕對不是客套,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從小就十分愛吃卡夫的通心麵和奶酪,上了大學後,她又開始喜歡喝麥斯威爾咖啡,再加上奧利奧餅乾和Jell-o布丁,卡夫的產品幾乎陪伴著艾琳的童年和大學生活,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她會在離開Dancer Fitzgerald Sample廣告公司後加盟通用食品公司的原因。

艾琳對卡夫的熱愛不僅僅體現在工作中,她與丈夫正是在卡夫工作時認識的,她的兩個女兒也對卡夫的食品情有獨鍾。而每次和家人去超市時,艾琳總會關注超市貨架上卡夫產品的擺放位置,如果她覺得不滿意的話,她會要求超市工作人員重新擺放產品,有時她甚至自己親自動手來做這些事,也因此和超市的工作人員產生過爭執,弄得「丈夫和女兒都不願意和她一起去超市」。

不過,儘管艾琳在卡夫工作了20多年並為其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當2003年12月公司管理層換屆時,時任卡夫國際部門總裁的羅傑德羅梅迪(Roger Deromedi)脫穎而出,成為新的CEO,而之前呼聲最高的艾琳卻意外落選。次年9月,艾琳接受了來自百事公司的邀請,擔任百事旗下分公司菲多利(Frito-Lay)的董事長兼CEO。

菲多利是美國最大的休閒食品生產商,也是百事公司旗下盈利率最高的子公司,其最著名的產品有樂事薯片等。百事正是看中了艾琳在食品行業22年的從業經驗,以及準確把握消費者心理的能力,才將自己最重要的部門交給她管理。

艾琳上任伊始,北美地區的土豆、玉米的價格就開始增長,以這些東西為原材料的菲多利的成本也隨之上漲。為瞭解決這一問題,她決定減少採購墨西哥和美國出產的土豆和玉米,轉而向巴西等地購進價格相對低廉的原材料。同時,艾琳也順應消費者對於健康食品需求量增大的趨勢,提出了「健康休閒食品」(Healthy Snacks)的口號,並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開發黃瓜口味的樂事薯片,這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口感以及含有維生素的新型薯片,還減少了生產薯片時土豆的消耗量。此外,在美國薯片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艾琳成功地擴大了樂事薯片在亞洲,特別是在印度、中國以及西亞地區的市場份額。2005年,菲多利的年收入達到10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菲多利與百事非碳酸飲料部門成為當年百事旗下唯一的兩個年收入較一年前有所增長的子公司,也成為百事成功削減虧損額的首席功臣。

因為這些成就,艾琳在《財富》雜誌列出的「2005年全球50個最有影響力的商界女性」中名列第27位,較2004年上升了4位。

儘管當時艾琳過得順風順水,但她依然惦唸著自己的老東家——那時的卡夫已經陷入了不小的麻煩中。自2001年起,美國社會就興起了一種健康飲食熱,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能否帶來健康,這個潮流很快就傳遍全世界,然而卡夫卻沒能跟上這樣的潮流。2003年就任CEO的德羅梅迪為人嚴謹、思維縝密,但對新鮮事物缺乏全面的認識。在上任後他先後採取了裁員和關閉工廠等措施來減輕公司成本,但很顯然成本並不是卡夫問題本身的關鍵所在,缺乏創新才是主因。2004年,卡夫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3%,淨收益同比下降23.3%;2005年,卡夫的營業收入同比上漲3%,淨收益下降1%。而卡夫的市場份額開始下跌,其餅乾製品原本在美國擁有超過45%的市場佔有率,但在達能等外來品牌的衝擊下,2005年,卡夫餅乾的美國市場份額罕見地跌到40%以下。而卡夫引以為傲的奶酪製品卻因為缺乏創新而停滯不前,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卡夫僅僅推出了一款叫Jalapeno的奶酪製品,顯然已跟不上產業的發展步伐。

排除眾議「重聯卡夫」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高層很顯然發現了問題的所在。2006年6月,德羅梅迪辭去CEO一職,艾琳隨即就被任命為新的CEO。在上任後不久回康奈爾大學演講時,艾琳很不客氣地指出了前任的失誤:「卡夫在這幾年失去了靈魂。公司在削減成本、重組和裁員方面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弄得自己精疲力竭、渾身是傷。」

艾琳將自己振興卡夫的計劃命名為「重聯卡夫」(rewiring Kraft),這份計劃沒有包括華爾街分析師們所預測的裁員和出售品牌計劃。在上任的第一個月,艾琳奔波於卡夫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與員工們交流,傾聽他們對於重振卡夫的意見;她要求員工們不要將卡夫當成一個食品巨頭,而把它當成一個剛剛起步的新興企業;她還在互聯網上開通了名為「為艾琳出主意」的網站,鼓勵員工們獻言獻策。

與此同時,艾琳對公司的領導層進行了改組,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公司的120名高管幾乎換了一半,而新晉的人員大多來自外部,包括出生於印度、擔任卡夫國際運營部門總裁的Sanjay Khosla,來自可口可樂歐洲分公司的總裁邁克?克拉克(Mike Clarke),以及來自強生的北美地區總裁托尼?弗農(Tony Vernon)。

艾琳的舉措得到了外界的肯定。投資顧問公司Gardner Russo & Gardner經理托馬斯?魯索(Thomas Russo)表示:「艾琳的計劃完美無缺,相信這對卡夫的振興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魯索曾在2001年幫助卡夫上市,也在此過程中認識了艾琳,他當時就認為艾琳是美國食品企業管理精英中的「一顆新星」,也曾在2004年艾琳離開卡夫時直言卡夫失去了未來10年的最佳領導人。

2007年1月,更名為Altria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宣佈將卡夫從其資產中剝離,卡夫則成為一家獨立的公眾集資公司。在分拆計劃於2007年3月完成後,艾琳又被任命為卡夫董事長。

在新卡夫上市開盤第一天,艾琳對新增的80多萬卡夫股東說:「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我們將擁有更多的機會發揮出我們旗下那些偉大的品牌的所有潛力。」她表示,新卡夫計劃投資3億~4億美元用於新產品的開發和營銷,以期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3個百分點,屆時有望給每位股東帶來每股1.75到1.80美元的紅利。

但華爾街的不少評論家們卻看衰卡夫,他們認為沒有強大的Altria公司的支持,自負盈虧的卡夫很難應對當今變幻多端的局勢。艾琳對卡夫則很有信心:「我們應該感到慶幸我們所從事的是食品行業,因為這個行業永遠也不會退步。人們總是要吃東西的,這為我們提供了無數發展的機會。」她還認為自己為卡夫所建立的管理團隊「高效、富有激情並且瞭解市場」。「我們在把握消費者的心理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實力,這會讓我們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最終勝出。」

2007年,卡夫先後推出了十幾種新的產品,其中以奧利奧巧克力夾心蛋糕(Oreo Cackster)和Live Active系列奶酪最受歡迎,除了加大自身新產品研發力度外,艾琳也在積極尋找合適的收購目標。2007年8月,卡夫以72億美元的價格買下達能公司的餅乾部門,吞掉了自己在這一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後,卡夫的世界第一餅乾生產商的地位更加無法撼動。隨後,卡夫又以17億美元出售了自己的穀類食品部門,進一步優化自己的產品種類。

2007年,卡夫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較2006年都有所下降,所幸的是下降的幅度並不是很大。2008年,卡夫的營業收入為38億美元,同比下降4.5%,淨利潤為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

曾挑戰並挫敗股神巴菲特

在艾琳的簡歷中,還與股神巴菲特面對面較量過,而結果則是她讓老股神輸得心服口服。

由於股市對於卡夫的業績反應較為謹慎,因此艾琳在2007年年初所承諾的股東紅利直到2008年年底才算正式兌現。不滿於這種情況的她於2009年年初宣佈,卡夫將會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以實現更好的盈利目標。

為了達到目的,艾琳將目標鎖定為英國擁有百年歷史的糖果製造商吉百利,這個在食品業比卡夫更知名更悠久的英國百年老店。吉百利創始人約翰吉百利第四代後人費莉西蒂勞登直言不諱:「對於我們來說,將公司賣給一家根本無法和我們相提並論的企業,簡直太可怕。他們(卡夫公司)無法理解我們的歷史和特質。在我看來,他們只是一家塑料奶酪公司,而我們是王冠上的寶石。」

之所以選擇吉百利,是因為艾琳看上了吉百利的口香糖和巧克力,其實她本身也一直摯愛吉百利巧克力棒。於是在2009年9月,卡夫正式啟動了收購。一旦收購成功,卡夫將成為「全球零食和糖果巨擘」,拿下全球近15%的市場份額。

但是卡夫大股東巴菲特顯然沒有這種甜品口味。巴菲特說:「這是一宗壞買賣。若我有機會投票,我一定投反對票。」他指責卡夫為了收購吉百利發行3.7億股新股是開「空白支票」。

艾琳並沒有給巴菲特面子,依然繼續收購計劃,為此巴菲特報復性地出售了3310萬股卡夫食品公司股票,相當於其持股的1/3。

而收購之初,也一如巴菲特所預料的那樣——這是一宗壞買賣。

在2009年9月,卡夫對吉百利提出以3英鎊現金加0.2589股卡夫股份,換取1股吉百利股份,總價值約為102億英鎊的收購要約,吉百利方面很快就拒絕了這份要約。之後卡夫的股票下跌3.1%至每股26.7美元,而卡夫2009年第三季度的盈利下跌了40%,迫使它將2009年預期收入增幅下調2%。不過,由於有充足的現金流(2009年為30億美元,同比增多17.6億美元)。到了11月9日,艾琳對吉百利發起了惡意收購,這一次的收購要約與上一次沒有什麼變化,但由於卡夫的股價有所下跌,因此收購總價反而降至98億英鎊。吉百利又一次拒絕這樣的收購要約,並稱卡夫所提出的報價簡直是在「搞笑」。

然而,艾琳卻不認為自己的公司是在「搞笑」。「我們很重視對于吉百利的收購,也對該計劃的成功抱有很大的信心。我們仍舊相信,合併卡夫和吉百利兩家公司具有非常高的戰略價值。」艾琳在卡夫第二次被吉百利拒絕後接受採訪時說道。

2010年1月16日,艾琳飛往倫敦親自與吉百利董事長羅傑卡爾(Roger Carr)展開談判,而在1月18日,艾琳再一次與卡爾見面,其實在此前四五天裡,艾琳已和吉百利的對沖基金股東見面。而在談判的這兩天中,艾琳更多是聆聽而非遊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艾琳與卡爾會面前的一週,對沖基金已經開始積極買入吉百利股票,當吉百利1/3股票的持有者是對沖基金時,艾琳手上的談判籌碼又增加了份量。關注短期利益,「唯利是圖」的對沖基金,當然比富有民族主義情懷的英國股東更易說動。

卡爾事後聲稱,正是對沖基金持股比例的快速上升導致事件出現突然的轉折。艾琳的側翼進攻顯然動搖了卡爾的談判後台。

實際上吉百利前20位最大的股東均為美國公司。當股東構成出現如此大程度的「去英國化」之後,無論英國人對糖果明珠落入卡夫之手多麼抗拒,要擊退卡夫已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結果終於來了,2010年1月19日,英國吉百利有限公司接受美國卡夫食品公司價值194億美元收購方案。經過5個月的拉鋸戰,艾琳終於笑到了最後。而事實也證明,這次備受爭議的收購確實獲得了很好的結果——卡夫食品公司第二季度的營收增長了25.3%,增至123億美元,這基本上得益于吉百利公司在歐洲和發展中市場的業務。「顯然,我對這一結果非常滿意」,艾琳說。

當然,這樣的結果對於巴菲特來說則是有些尷尬,顯然股神在艾琳的能力問題上看走了眼。

「我只是從不多想『這是我不能做的事』,我一直努力並深信一定會有結果。」對於自己的成就,艾琳這樣評價。 或許不論是收購吉百利還是挫敗巴菲特,都屬於她從不去想的「我不能做的事」。也因此,在競爭激烈的商界裡,一直有她的名字,且一直高高在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916

諾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 中外企業合作創新能創造更大利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308.html

諾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 中外企業合作創新能創造更大利益

一財網 寧佳彥 2015-10-27 22:48:00

什麽是創新?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的定義很簡單。他認為,創新是采納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實踐上的變化。如果已經存在很多年,但是之前沒有太多的收益,現在才為大眾所用,這不算是創新。

在2015浦江創新論壇上,菲爾普斯發表了以創新為主題的演講。

創新驅動經濟

在菲爾普斯看來,中國已經工業化了,而且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成就,在非常短的時間里達到了一定高度,並且成為中等收入經濟體,同時在不斷拓展消費者市場,包括服務行業等。所有的改革和發展都非常有價值。

但是,菲爾普斯同時也認為,衡量一個國家創新力的重要參考指標,是創新帶來人均收入的增長以及其對GDP 的貢獻。

在他看來,中國人希望有更好的繁榮、更成功的體驗,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從而獲取更多回報、成就感,希望能夠享受未知領域探索的興奮感。“如果要有這種體驗,中國人必須有現代化創新的驅動經濟。”

菲爾普斯註意到中國的大踏步前進,特別是政府的大力推動。他在《大繁榮》一書中也講到,國家成為創新背後最重要的支持。

“一般人沒有能力提供高價值的創新,所以要想實現相對而言更有價值的創新,必須要有一批高度專業化、知識豐富、有實驗經驗的專家才可以。”他說。

在談到解決高價值的創新時,菲爾普斯表示認可企業彼此之間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創新。“我認為這樣的合作很有潛力,可以排除很多障礙,排除缺少專業知識、實驗探索等高成本的障礙。我也看到了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合作的需求。中國企業之間的合作同樣可以帶來很多利益。”

埃德蒙·菲爾普斯,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

菲爾普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菲爾普斯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中以合作

在當天的論壇上,科技創新引領中國與以色列合作也成為了關註的焦點。

以色列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西爾萬·沙洛姆(Silvan Shalom)在會上表示,中以最近同意開始談判自由貿易的協議,將進一步促進雙邊協議的簽署。

他表示,在科技創新方面中以合作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2015年中以的基礎創新聯合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在北京的會議,並建立了三年中以科技創新合作的計劃。目前,中以合作數量緊隨美國,中國是以色列第二大合作夥伴。

菲爾普斯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對以色列來說,能有技術出口是很幸運的事兒。以色列還是應該繼續開放,與國外的創新者競爭。這也會產生一些擔心,比如人才流失,去矽谷或者北京等地方。對於中國,購買以色列或其他國家的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可以有自己的創新,代價會小一些。但也要考慮是否會打擊中國創新者的積極性。”

從投入的總量和長期的積累來看,中國在創新方面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差距依然存在。10年間美國全社會研發支出3.76萬億美元,是中國同期的支出4.7倍。

要想加速創新發展,與技術創新有優勢的國家合作就成為了一個良好的選擇。

如今,以色列的研發投資在GDP當中占的比重最高,而以色列的高科技的出口和科技產品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75%。

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艾維哈桑在提到以色列成為創新國度的原因時將其濃縮為了三點:建立生態環境;把擁抱失敗和承擔風險作為創新基因的一部分;政府部門和民營部門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而非相互替代。

以色列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經營活動原來由政府資助,目前屬於私有的24家技術孵化器企業。他們為項目的早期發展提供最高兩年成本85%的資金。在這里,每年產生超過80家新公司,自從計劃啟動以來已經成立了超過1400家公司,代表著超過5億美元的政府總投資。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61

菲爾普斯商業價值不及體操“黑珍珠”?

菲爾普斯擁有的奧運金牌數量或許比任何運動員都多,但他並不是里約奧運會上最“有市場”的運動員。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體育商業項目主管里舍(Patrick Rishe)說,盡管菲爾普斯個人獲得的獎牌數量甚至超越了印度、墨西哥等國家獲得的數量,但在談到是否簽他做代言人等商業合作時,一些公司仍會再三考慮。

“毫無疑問,用他作為代言人,公司將承擔諸多不利風險。”里舍說,運動員的市場潛力包含很多因素,如果要用菲爾普斯需要考慮到他過去犯的錯誤、遊泳職業的未來,以及在後奧運會時代的曝光度等。

預計關註度減弱

“我認為,他2014年的酒駕事件目前還沒有被人們所淡忘。”里舍說,再加上2009年的大麻風波,這些都很不利,無論他在里約奧運會上贏得了多少金牌,這些都是“真正很嚴重的錯誤”。

除了“歷史問題”,年齡以及未來其體育生涯前景也是廠商需要考慮的,畢竟“飛魚”今年已經31歲。有分析預計,菲爾普斯未來在電視及其他媒體上的曝光量不會比現在更多,且他已公開表示里約將是其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

根據尖端市場集團的數據,自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以來,菲爾普斯已經在電視和廣播中出現了超過6.7萬次。里舍認為,之後真的會出現關註度的減弱,因此企業在考慮和這種類型的運動員簽約時通常會非常謹慎。

奧運會“多金王”的成就讓世界知道菲爾普斯,而其商業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卻受到了奧運會周期的影響。“菲爾普斯在代言上的收入可能沒有麥克羅伊(Rory McIlroy)、斯皮思(Jordan Spieth)高。一個原因是,這些職業高爾夫運動員定期會出現在鎂光燈下,而如果我們相信菲爾普斯所說,這是他最後一屆奧運會,那麽他未來的曝光度必然下降。”里舍如是說道。

菲爾普斯目前的代言和品牌大使工作包括運動品牌安德瑪(Under Armour)、鐘表品牌歐米茄(Omega),以及一些小公司。里舍說,安德瑪是來自菲爾普斯家鄉的品牌,目前是同其關系最好的品牌之一。

安德瑪近日表示以菲爾普斯為傲。“他的故事,就像很多運動員的故事一樣,是努力、奉獻和犧牲的代名詞之一。”安德瑪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很榮幸和全世界分享。”

那麽,誰是里約奧運會上商業價值最高的運動員?里舍稱,是美國女子體操隊進入團體決賽的最後五人,女子體操“黑珍珠”拜爾斯(Simone Biles),如果她不負眾望,“我想你會看到她的錢袋迅速變滿”。

據里舍估算,菲爾普斯的凈資產大約在5000萬~5500萬美元。

改變的力量

不過,已在里約奧運會拿到4塊金牌的菲爾普斯確實給遊泳這個運動項目增加了很多關註度。有美國媒體評論稱,菲爾普斯對美國遊泳最大的貢獻可能是他的名氣給其他運動員帶來了很多的關註度和機會。

美國遊泳協會執行理事維爾古斯(Chuck Wielgus)說,菲爾普斯的名氣和成功為整個遊泳運動帶來了更多的資金,現在企業贊助商也開始向其他遊泳運動員打開大門。他說:“我們有一長串現在有贊助的運動員名單,得歸功於邁克爾•菲爾普斯的成功以及其企業關系。”

有營銷專家稱,在菲爾普斯之前,遊泳在美國電視上並不是一個直播賽事。現在,主要的遊泳賽事都會在電視上播出,這讓遊泳和遊泳運動員都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和關註度,引起贊助商的註意。而遊泳運動員關註度和收入增加則讓職業運動員能夠有更長的職業生涯。

維爾古斯稱,現在的遊泳運動員可以遊到超過30歲,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飛魚”今年就已經31歲了,但神勇狀態仍不減當年。

美國遊泳協會現在為國家隊運動員每年每人提供4.2萬美元的固定津貼,作為生活費等開支,同時還有一些項目幫助遊泳運動員到國際上競賽,贏得更多成績和獎金。

維爾古斯稱,希望菲爾普斯退役後能成為大使,“他將會幫助我們改變和退役運動員的關系”。

當然,菲爾普斯對年輕人的影響也非同一般。根據美國遊泳協會的數據,菲爾普斯提升了男孩對遊泳運動的興趣。2001年前,美國遊泳協會成員中38%是男性,62%為女性,而現在,44%是男性,56%為女性。

此外,菲爾普斯還建立了一個基金會,主要教授水中安全,向孩子介紹遊泳,以及向遊泳運動員提供資助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16

中醫西進:菲爾普斯“代言”拔火罐,針灸一次60美元

美國遊泳名將麥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在里約奧運狂掃五金一銀、創造四屆奧運會28枚獎牌紀錄的同時,也讓全球的觀眾記住了在他一次次躍入水中時,背上青一塊、紫一塊的拔罐印子。菲爾普斯在instagram上發布的一條關於拔罐的內容輕松獲得了超過3.4萬個贊。這些被美國媒體稱之為“神秘的紫色圓形圖案”(secret purple circle),著實讓傳統中醫在美國又火了一把!

那麽,中醫診所和中醫教學在美國的發展現狀究竟如何?帶著這個疑問,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了曼哈頓中城一家小型的中醫診所。黎雲是Y&Y針灸診所的合夥人之一,在美行醫已有數十年的經驗了,她笑稱飛魚的免費活廣告確實為診所帶來了不少生意:“說實話,在這之前有些美國人還是挺在乎身上的印子。尤其是一些女性,夏天穿露背裝就覺得這不太好看。但是好像這次菲爾普斯這些運動員弄了以後,大家都覺得這是很流行的一件事情了,好像還挺自豪的。病人也多了,好多人來都喊著要拔罐。”

以黎雲的診所為例,針灸門診價格一般在60-90美元不等;拔罐則為30美元,但不包含40美元的咨詢費用。

除了與朋友合夥的中醫診所外,黎雲的全職工作是一名中醫學教師。從曼哈頓驅車一個多小時,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位於長島賽奧賽特(Syosset)的“紐約健康學院” (New York College of Health Professions)。從名字上完全無從探知此地和中醫有什麽關系,然而這家擁有800多名學生的醫學院卻是地地道道的中醫學校。有些課堂上,甚至從老師到學生沒有一張華人臉孔。


喬安(Joan)在長島漢普頓的一家醫院工作,現就讀於該校的針灸碩士專業。幾年前,她遭遇了一場車禍。此後,為緩解疼痛和焦慮等的後遺癥,喬安開始接受針灸治療。她說:“我不用再吃止疼片了。躺著讓針灸師紮兩針,感覺整個人煥然一新。”喬安告訴記者,她所工作的醫院已經決定在她畢業後聘用她為針灸師。

學校教務主任宋阿麗是文革後第一批醫學院畢業生。說起中醫在美國的發展,她話匣子一開,滔滔不絕:“美國的中醫臨床教育一方面不容易,有其艱辛;另一方面也有其長處。這里註重講課教學和實際臨床操作相結合,尤其是和學生的思想互動,教學生去分析。”

除了教學用的教室以外,學校還配有數十間診療間。學生在執照醫師的監督下進行實習門診。診療間外,分別用藍、黃、綠和紅色的標牌分別表示采集病例、治療中、待導師檢查(ready for supervisor)和檢查完畢等四個診斷步驟,一目了然。

在多數中國人的概念中,針灸和中藥都是中醫的一部分。但在美國,這是兩個分離的概念。中藥從法律的角度還未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定為藥品,而是作為營養品或是保健食品(food supplement)——不需要處方,也不被納入醫保範疇。另一方面,針灸師可以通過考試獲取針灸執照行醫。現在,美國越來越多的醫療保險也包含針灸診療。與西醫治療相比,中醫在美國還是一個較新的科目。從最初的不認同,到保險公司逐步接受針灸保險,宋阿麗相信“中醫西進”之路會越走越好。

當然,與西醫相比差距依舊明顯。她舉例說:“比如,有的保險公司一年只允許報銷20次中醫針灸治療。超過20次,它就不給你報。病人就得自己付現金了。”

黎雲補充說,對講究慢調理的中醫來說“效果”是最大的挑戰:“你要知道大部分美國人還是習慣看病有保險的。想要他不停地自己付錢,那就必須得是要有效果——這是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