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瘋台灣」主持人Janet:買超過3000元的東西就要考慮 一手賺錢一手記帳 30歲身價千萬

2010-8-2  TWm





外表看似光鮮亮麗的知名旅遊節目主持人Janet謝怡芬,實際上個性勤儉,不追求物質享受,靠著存錢、記帳與匯率換算法抑制消費,把閒錢用在投資自己,才30歲就已身價千萬元,堪稱御財有術的小富婆代表人物。

撰文‧蘇鵬元

螢光幕上,Discovery頻道﹁瘋台灣﹂節目主持人Janet︵謝怡芬︶總是給大家健康陽光的形象,曾去過四十多個國家,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旅遊的她,只要講起旅遊,話匣子就停不住,而她第一次感受到錢的重要性,竟也和旅遊有關。

籌措旅費

賣小餅乾、洗車樣樣來

在美國長大的Janet,從小就懂得靠自己籌措旅費。十六歲那年,她申請到厄瓜多的海外志工服務,對高中生來說,這筆旅費並非小數目,為了能夠成行,Janet用盡各種方法籌錢,包括賣自製餅乾給鄰居朋友、寫信向老師、企業募款等等。

就在想破頭之際,她靈機一動,先到加油站詢問能不能免費用水,然後在入口處設立洗車服務處,接著請最漂亮的朋友高高舉起牌子,打出﹁免費洗車﹂的宣傳。

免費招數果然奏效,吸引一堆車主上門,她和朋友會在洗完車後,很有心機地向對方說:﹁剛剛那個開賓士的好小氣喔,才給這麼一點小費﹂,聽到小女生的天真抱怨,不少車主真的浪漫加碼。最後,這個純收小費的小生意,在扣掉請朋友吃飯的費用後,順利籌到五百美元旅費。

類似上述想盡辦法籌措旅費的情節,不斷在她的人生當中發生。

像是在法國當家庭保母、在阿根廷街頭當街頭藝人等,這樣多彩多姿的經歷,不只增加人生經驗,也讓她了解到賺錢是多麼不容易。

正因一分一毫得之不易,Janet拿到薪水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半的錢存起來。對她來說,出社會初期,累積本錢很重要,唯有累積一定的金額,才可以拿錢去投資,以增加更多財富。

所以,Janet說,﹁賺五萬元的時候,至少要先存兩萬五千元。﹂

克制消費

超過一百美元就是很貴的商品雖然螢幕上光鮮亮麗,但周圍的人談起對Janet的印象,總是節儉。助理Jennifer就說,Janet購物都深思熟慮,甚至不主動去逛街。

經 紀人李景白也有很深刻的印象,Janet三年前意外接下﹁瘋台灣﹂的主持棒時,當時她從美國來台發展一段時間,仍未有明確方向,原本已經打算回美國,衣服 也已打包上了船運,在預算有限下,治裝費頂多只能買地攤貨,不過Janet也買得非常高興。﹁不會一定要穿名牌﹂,是經紀人留下的第一印象。Janet自 己也提到這點,﹁如果高中時可以穿十美元的T恤、三十美元的牛仔褲,為什麼現在不行?﹂為什麼會這麼省?Janet說,都是因為父母親不在乎物質生活,父 母親沒給,小孩自然不會想要,﹁我的衣服都是姊姊給我表姊,我表姊再給我﹂。

除了對物質要求不高,Janet還自創一套匯率換算法,用來克制衝動性消費,而這方法是從過去在美國的生活經驗而來。

她 認為超過一百美元的商品,就是很貴的商品,而一百美元大約是新台幣三千元,所以只要買超過三千元的商品,Janet就會考慮再三;同樣的道理,當她去馬來 西亞出外景的時候,由於一元的馬來西亞幣約等於新台幣十元,所以只要商品超過三百元馬來西亞幣,Janet內心就會掙扎許久。

Janet回 想買超過三千元的東西,不是打折過的衣服,就是為了工作走秀的時尚精品,她目前手上的皮夾,是從大學畢業後用到現在,一用就是九年。翻開Janet的皮 夾,裡頭現金不到一千元,﹁出來拍外景時,吃的、用的都是公司付錢,自己花不了多少錢。﹂Janet笑笑地說。

除了在消費前運用匯率換算法思考外,從高中到大學時期,Janet也養成記帳習慣,而這個記帳習慣則是受父親影響。

在 美國的時候,父母給她一張信用卡,雖然不會限制花費,但要求必須留下每一筆簽帳單,﹁以前我都要把每一張簽帳單給我爸爸看,因為他都會逐項打勾,一個一個 check(檢查確認)﹂。耳濡目染下,Janet從高中時代,就養成記帳習慣,就讀麻省理工學院的時候,因為當時一年學費就要四萬美元,除了申請獎學 金,剩下的就只能辦助學貸款。

Janet會利用學校發的學生簽帳卡,先把錢存進戶頭,再在校園內簽帳消費,然後每個月確認消費金額,只要這個月超過一百五十美元,下個月就少花一點。

製造機會

投資所屬公司替自己加值

出社會之後,Janet並未停止記帳習慣,只要每個月消費接近一萬元,就會節制消費。

來台工作後,她與室友在台北市合租房子,仍然會在付完房租、水電費後,馬上記帳,並每隔四個月將手寫的記帳本輸入電腦Excel檔案,將費用區分為水費、電費、房租等欄目,每筆帳目都一清二楚。

不過,講起檢查帳務,Janet比起爸爸的功力,可謂自嘆弗如。

最近就發生這樣的事,Janet在網路上買東西,用美國的信用卡付款,因為是網路購物,台灣這邊沒法立刻拿到實體收據,Janet就忘了跟爸爸講。

不 久,她就會接到電話,﹁我爸爸就會生氣,會說﹃Janet,你是不是花了三塊九毛九︵美元︶買了一個iPhone的配備?﹄﹂Janet的存富之路,除了 控制消費、存錢之外,也會把剩下的錢,投資到自己工作的公司︵動能意像製作︶,對她來說,﹁這是一個investment︵投資︶,不是利息的那種 investment,而是invest︵投資︶在我自己﹂,Janet說。

這些錢暫時用不到,而公司可以因此製作更好的節目,讓 Janet有發揮空間,如果公司把節目拓展到更多國家,讓更多人認識Janet,代言、主持機會就有可能因此找上門。經紀人李景白就表示,公司和 Janet已有共識,除了模特兒、主持人工作外,年初Janet已經出版一本旅遊書,預計未來也將安排音樂演奏的工作,讓Janet練了二十年的小提琴技 藝讓大家知道。

靠著多年努力賺錢與存錢,Janet已經晉升為千萬元小富婆,在累積一定財富後,她也認為應該要開始投資,所以從去年開始投 資基金,在一位醫師朋友的建議下,她買了一支科技型基金與指數型基金︵ETF︶,不過談起選基金的方法,她顯得很保守,﹁我不要每天看基金,我不希望情緒 跟著它上上下下。﹂訪問過程中,Janet一直說,對她而言,金錢並不重要。她認為,金錢只是達成目標的踏腳石。她以一個畫面形容,﹁錢只是一個鋪在地 上,讓我走到我想要去的地方的踏腳石,如果目標是一間房子,可能要鋪多一點錢才可以走到那裡。﹂問起Janet現在的目標?她說,很想在台灣買一間房 子,﹁我覺得房子就像談戀愛一樣,你一看到它,你喜歡,就是買。﹂Jaent認為,房子是一個比較長期的投資,除了投資,還可以自住,若是租人還有一份租 金收入。而且房子是高槓桿投資,只要拿部分本金,剩下的辦房貸,當房價上漲一點,投資報酬率就會很高。

在台北市中心、離捷運走路五分鐘以內、有公園、三十坪左右、附停車位、一坪七十萬元以內,是Janet夢想房屋的幾個條件,Janet希望能夠很快找到好房子。

現在的Janet,工作之外的時間,就是安排旅遊,她興奮地對我們說,今年她打算去東加,為自己的足跡再添一個國家。

Janet(謝怡芬)

出生:1980年

現職:Discovery頻道「瘋台灣」主持人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

經歷:職業模特兒、專業急救人員

理財資歷:2年

資產配置:基金、存款、投資任職的公司股票

Janet御財 5心法

1. 開闢財源

作法:想盡辦法賺錢

為了籌措去厄瓜多當志工的費用,Janet利用賣餅乾、寫信給企業募款、洗車等籌錢;在阿根廷接受馬戲團訓練時(左圖),也順道當起街頭藝人賺錢。

2. 存錢

作法:賺錢存一半

不管賺錢多寡,一定要求自己將二分之一

3. 購物前先思考

作法:善用匯率換算

只要超過100美元(約新台幣3000元)的消費都經過考慮、確認是需要的物品才購買,而物品也珍惜使用。例如手上的皮夾(左圖)已經用了9年。的所得直接存入戶頭。

4. 控制消費

作法:規律記帳

在賺錢初期,每筆消費都記帳(上圖),把月消費控制在一萬元,接近消費上限時減少支出。

5. 投資自己

作法:投資所屬公司

扣掉儲蓄與消費,將多餘資金投資自己工作的公司,讓公司為自己量身製作節目、出書,增加曝光度。例如最近公司就打算為Janet安排小提琴演奏的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3

記帳盤點陷阱 每年多存下1倍錢

2012-4-30  TCW



一本帳本,其實就是幫你盤點陷阱,並且避開它們的最好工具。專門幫人做理財規畫的暉捷財務規畫顧問總顧問黃信維,就深深體會到記帳的好處。

五十八年次的黃信維原本是德盛安聯人壽營業處總監,五年前轉職創業成為理財顧問,透過記帳,做好收支管理,雖然現在年收入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但是每年存下來的錢卻多了一倍,而且輕鬆愉快。

黃信維最初記帳,是因為發現退休金不夠,「自己以前收入還不錯,也有先存後花的概念,但是居然還是存不夠錢。」

開始記帳,讓他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開支、儲蓄和投資、保險這三大項占收入的比率是七五%、一五%和一○%,而他發現自己過去在食、行、育樂的消費過多。他的目標是,要把日常生活開支調整成五○%,儲蓄和投資占四○%,而記帳就是協助他達成目標的工具。

舉例來說,過去「吃」就是他很大的一筆開銷,開始記帳之後,他問自己:「吃的目的是什麼?求飽?還是求好?」

餐飲支出大幅降低六成

他說,以前天天吃好的,吃到最後都沒感覺,只是習慣。現在,早餐在家吃,午餐在公司附近吃、盡量簡單,晚餐吃前一天晚上太太準備的便當,一樣吃得飽。而且假日才帶家人去餐廳用餐,這樣帶來的滿足感,遠遠超過從前天天吃好料的時候。他避開了「鈍感效應」的陷阱後,每個月的餐飲支出大幅降低了六成。

「行」的方面,過去一個月下來,油錢加上停車費等雜支,花在車子上至少一萬五千元。他也知道開車、養車費用高,但就是習慣,也沒想過去改變,直到記帳以後,所有的支出都化成數字,讓他發現習慣的代價這麼大,開始想克服「自我因循」效應。

現在他把「行」的月預算控制在四千元以下,還讓自己習慣走路,並賦予這新習慣意義:「多運動還兼具減肥效果。」

甚至對於娛樂的支出,他也有很大改變。

砍俱樂部、健身房三十萬會費

黃信維說,做保險的都需要交際應酬,加入俱樂部、聯誼會、辦健身卡,拓展人脈,一年花個二、三十萬都不覺得過分,當時的他視為理所當然,其實是被「定錨效應」深深影響了。

但現在,他看著帳本,總會回頭問自己,這麼做的效果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他真的在那裡建立起深入的友誼嗎?

答案若是否定,那麼,到家裡旁邊的公園打太極拳,反而能夠和拳友有比較深入的往來,不但兼顧自己的休閒和運動,也開拓了事業上的機會。一年不到兩千元的支出,效果不是更好?

帳本,就像是一面鏡子,幫黃信維重新檢視了自己。

而且,這對他而言,並非痛苦的過程,因為他若能藉此多避開一些消費陷阱,就能有更多「盈餘」,等到年終時,可以帶家人去旅遊,「如果一直都很省,也會走不下去。」

這應該就是帳本之於我們所有人的真正意義,我們不是要透過記帳盲目省錢,而是要透過記帳,盤點每筆消費背後的意義。它,將協助我們拿回金錢主導權,並且,更為自由!

【延伸閱讀】方便再記,打破難持續魔咒

記帳就像減肥一樣,要開始不難,但難在持續,很多人都在距離它可以養成習慣前,也就是二十一天之內,就放棄了。

要打破這個魔咒,方法就是——讓它變得很簡單。

秘訣一:不用逼著自己每天記帳。日本會計師森安理惠在《不必忍耐也能存到錢》一書中提到,輕鬆記帳的第一個訣竅就是「不用每天記錄」。能每天記帳很好,不能的話,在能記錄的時候記錄,才能保持輕鬆,不容易有挫折感,進而持續。

書中建議,只要有「何時會進哪筆錢、何時將錢花在什麼事情上」的資料即可,如銀行帳戶、信用卡、發票、收據等,先留下來,等有空或方便時,再記錄即可。

秘訣二:別要求太完美。你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列出項目,例如,只要列出「餐飲費」,不用細分米飯、肉類、蔬菜等。甚至,只要充分管理自己在意的部分,其餘也是通通列入其他類別即可,「不要一開始就要求完美,才是持續下去的不二法門。」

即使一開始有很多項目列入其他,只要日後這個項目的金額漸漸變少就好,帳本來就可以一直改善進步。

請記住,帳本,無好壞之分,只有它對你幫助多少的差異而已。 (文●黃玉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2

《存錢計畫書》靠信封記帳+股票筆記法 兩年一階段逐步達陣 小資男圓買屋夢

2013-01-21  TWM
 
 

 

37歲、南部出身的小資男楊東庭,從小立志要憑自己的雙手累積財富。

他利用信封袋記帳控管每月開銷,學習股票投資技能,並以兩年為一階段達成財富目標,如今,已買下新北市住宅圓夢。

撰文‧歐陽善玲

「我不是一個很愛錢的人,但有兩件事讓我下決心,要靠自己的雙手累積財富。」說話時,楊東庭臉上還帶著稚氣笑容,今年三十七歲的他,在出版社當主編,外表看來比實際年齡小一些。

第一件事,是他大四的時候目睹家族爭產風波,詳細過程他不願多作回憶,只輕描淡寫地說,「有祖產又如何?到頭來大家都不開心,那時我就打定主意,以後一定要憑自己的本事賺錢。」這個想法在心裡扎根,但真正被刺激到,還是銀行理專無心的一句話,「錢這麼少,怎麼理財啊?」「有一次陪朋友到銀行諮詢一些理財問題,不料理專很機車地撂下這句話!當下很嘔,但事後回想,理專說得也沒錯。新鮮人剛入社會起薪二萬多元,若離鄉背井,扣掉房租、生活開銷,再怎麼省,一個月拿出五千元已很勉強了。這點錢,除了買基金還能做什麼?」楊東庭說。

第一個兩年

拚命兼差 靠工作存七十萬當時,楊東庭相信要變有錢必須先提高收入,再透過合適的理財工具來擴大財富效果,對長遠的財富目標並沒有特別想法。大學畢業後,他北上找工作,一方面懷抱著投身文教業的理想;另一方面,心裡仍有聲音要他趁年輕多拚一點,盡可能省錢、賺錢,快速累積第一桶金後,才能用錢賺錢。

剛開始,他的財富計畫並不具體,缺乏明確目標及時間,只一味地想提高存款數字。「我第一份工作就在出版社,月領三萬元,比同行多了三、五千元,算是顧及了自己的興趣及存錢目標。但我知道那樣不夠,扣掉生活開銷及房租,已所剩無幾。所以我規定自己一天只能帶一百元在身上,還卯起來兼差,舉凡網拍、翻譯書籍、家教都做過,不但多方嘗試且來者不拒。這樣下來,一個月平均可再多賺一至二萬元。」不只兼差,楊東庭還開始接觸股票,學習投資。「我買的第一檔股票是中華車,跟多數人一樣是靠聽來的。頭一回進場就獲利二成,後面又來回操作了幾次,也都有賺錢。嘗到甜頭後,我就更積極地研究股票,還報名社區大學投資課程,花三千元就能得到完整的基本知識,真是非常值得。」楊東庭像八爪章魚,努力爭取賺錢機會,工作兩年多下來,存款超過七十萬元。當時他才二十七歲,依照他平時省吃儉用、積極兼差的速度,很快就存到第一桶金。「有了這筆錢,該用來結婚,還是買房?該拿來投資,還是放在銀行?」他心中不斷盤算,為了讓自己理財方向更明確,才試著擬定財富計畫書。

「我不會做動輒八年、十年的財富計畫,那樣會讓自己缺乏彈性,且看不清資金用途。寧願先從短期計畫著手,按部就班確實執行,這樣達成機會反而高。」他以兩年為一個階段,避免財富目標被模糊。接著再評估手上可使用的工具,全力以赴使資產增值或收入增加,以求如期達陣。

○三年他離開第一份工作,因為有待遇更好的公司向他招手。趁著每月薪資調漲,他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下一個兩年存款目標提高五○%。方向確立後,楊東庭先評估手上可利用的工具及執行辦法。例如,透過信封袋記帳控管每月開銷、以跟會方式賺取七%利潤,並計算距離目標的資金缺口,再找其他管道設法彌補。

第二個兩年

增加投資 開盤八法決定進場與否「隨著年紀增加,我發現自己已不太能像剛出社會那樣大量兼差。想要維持、甚至提高所得水準,只能靠轉職加薪,或自我鍛鍊投資技巧,充實股票相關知識。」楊東庭試著利用融資擴大部位,以提升操作彈性。

「○四、○五年,我積極投資股票,除了看一些基本分析外,還開始接觸技術面的東西;其中,我覺得最好用、且適合一般上班族的工具,就是黃金切割率及開盤八法。」楊東庭解釋,黃金切割率用來抓高、低檔轉折實用性高;而開盤八法,則是在股市九點開盤後,利用五分鐘走勢圖掌握當天盤勢。

「如果九點零五分,九點十分,到九點十五分這三個時間點,漲跌互見,各有不同狀況,那表示這個盤很難掌握,當天不用進出了,乖乖上班就好。」他說,這種方法看起來簡單,但準確度大概有七成。像一二年上半年是盤整格局,就不利操作,下半年局勢明朗,績效也較好。

在反覆操練,不斷精進投資技能下,楊東庭買過一四○元的宏達電、並來回操作,後來布局國泰金也大有斬獲。原本的財富計畫是三年存款多一倍,到○七年檢視,不但目標順利達成,還因選對股票押對寶,投資貢獻超乎預期。這才發現,原來工作前兩年橫衝直撞、拚命存錢雖有不錯成果,但少了具體財富計畫,執行起來就是缺乏方向感,也無法自我調整,強化累積財富過程中相對不足的部分。

「我是南部小孩,在台北工作租房子,長期下來也是一筆不小花費。○七年左右,我手邊現金約一百五十萬元,當時就想,如果能用這筆錢買間小公寓,用房租付貸款,最後房子至少還是自己的。」這個念頭,讓楊東庭做好買屋的心理準備。他開始減碼投資部位,預留現金在手上,這樣看到好的物件才能隨時出手。

第三個兩年

轉租為買 用房產快速累積個人資產「有一天,房東跟我提及可能會搬到美國陪小孩讀書;話還沒說完,我第一時間就馬上反應,問她房子可不可以賣給我。」他費盡脣舌,慫恿房東趁著金融海嘯,美國房市低迷,趕緊賣掉台灣的房子,換現金去美國買房。房東大概也被催急了,最後以整數三百萬元成交。這個金額,比附近房屋成交價還低了二十萬元。

○九年,楊東庭以頭期款八十多萬元,買下自己的窩。現在房貸只剩下一百多萬元,而這兩年房屋增值了約二百五十萬元,加上手邊現金約二百多萬元,累計個人淨資產部分就有近七百萬元。

三十七歲的呆薪族,憑著一股想要致富的衝勁及短期目標明確的財富計畫書,逐步完成夢想。下一個兩年,楊東庭仍將持續訂定目標,朝人生的第一個一千萬元邁進。

楊東庭

出生:1976年

現職:出版社主編

經歷:出版社編輯

學歷:靜宜大學國貿系

存錢計畫 3 要訣

1 以二至三年時間,訂定短期財富目標。

2 目標金額依可實現範圍設定。

3 尋求彌補資金缺口途徑,定期檢視達成率。

2年一計畫保彈性——楊東庭的存錢計畫書目標50萬第 1 個二年計畫

既有儲蓄:

每月1萬元,可存30萬元(外加2~3個月年終獎金)

達陣方法:

a.兼差每月5000元,多存12萬元。

b.跟會(利率7%),多存1.6萬元利息。

c.每月額外省2666元,多存6.4萬元。

目標100萬第 2 個二年計畫既有儲蓄:每月1.3萬元,可存48萬元(外加2~3個月年終獎金)

達陣方法:

a.兼差每月5000元,多存12萬元。

b.每月額外省3666元,多存8.8萬元。

c.將前四年存下的125萬元投入股市,報酬率10%,多存26.5萬元;20萬元短線操作,目標多存4.7萬元。

目標120萬第 3 個二年計畫既有儲蓄:每月1.5萬元,可存52萬元。

(外加2~3個月年終獎金)

達陣方法:

a.跟會(利率7%),多存1.6萬元利息。

b.每月額外省7042元,多存16.9萬元。

c.將前六年存下的225萬元投入股市,報酬率8%,多存37.44萬元。

d.可以考慮買房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9

八年級女生存到六十萬 五年級主管賺到財富自由 兩張A4紙 學會絕不煩人的記帳術

2014-02-10  TWM
 
 

 

想理財就要記帳,雖然很老套,但卻是跨出理財的第一步。這個小動作看似簡單,卻難以維持。但碩士生曾海薇靠著記帳,預估畢業存款六十萬元;五十歲提早退休的陳永裕,都已維持十、二十年記帳好習慣,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劉育菁、楊寶楨

曾海薇小五開始記帳:

嫺熟於收支平衡 成財務規畫冠軍如果你想教育子女乖乖記帳,那麼,曾海薇的方法或許值得你參考。年僅二十五歲,就讀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二年級的她,預估今年畢業時存款可達六十萬元,更重要的是,她從十二歲時就開始記帳,已持續十三年。

曾海薇的父親是體育老師、媽媽在幼兒園任教,從小學五年級開始領零用錢,就被要求記下每一筆消費。爸爸使出讓她不得不開始記帳的絕招,「要用帳本記帳,才能換到下個月零用錢」。此外,爸爸也會把較大筆的開銷圈起來,與她一起討論。雖然不清楚爸爸用心,但曾海薇自此埋下「需要」與「想要」的種子。

將從儲蓄邁入理財

對十二歲的孩子來說,要養成記帳的習慣並不容易。「有一次(因為忘了記帳)我拿不出帳本,爸爸一毛都不給,我只好『省吃儉用』度過那一個月。」在爸爸的半強迫下,曾海薇把記帳化為助力,她在大三那年參加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舉辦的財務規畫比賽,一舉奪下第一名;二○一二年暑假再次參與該協會舉辦的記帳比賽,拿下第二名。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何旭如表示,財務規畫比賽以十年為單位,要做出短、中、長期的財務目標,嫺熟於收支平衡的曾海薇,做出精準的預估,因此脫穎而出!

曾海薇目前與家人同住,在出社會前,每月可以向父母領五千元零用錢,工讀部分每月則有一萬元左右的薪資收入,目前月平均存九千元。

「記帳的好處,就是不會亂花錢。」曾海薇說,薪水入帳後會先存一半,當成「夢想基金」;就算有慾望,若沒有需要,則會延後消費。原本曾海薇想買一輛五萬七千元的機車作為代步之用,但因為沒有急迫性,這筆錢就暫時存下來。

曾海薇小五種下的記帳種子,至今已發芽,她對儲蓄很有信心,下一步她要從理財起步,一步步接近「在三十一歲前存到購屋頭期款二二○萬元」的夢想。

曾海薇

出生:1988年

現職:學生

學歷: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記帳方法與時俱進

從記帳本到手機App

方法一:大學前,買愛不釋手的記帳本曾海薇在高三時因準備考試,中斷了記帳一、兩個月。為了找回記帳的好習慣,刻意挑了一本愛不釋手的筆記本而且隨時攜帶身邊,只要掏出錢包時,就馬上記下來。

方法二:使用手機App隨時記帳曾海薇用土法煉鋼的手帳,超過10年,直到兩年前換了智慧型手機,才改成用App記帳。她說,下載App記帳軟體,不只可記錄消費,還能建立收入項目,甚至支出的佔比也能輕鬆算出;另一個好處是,能隨時檢視收支變化,並將資料備份到雲端,追蹤長期的變化。

陳永裕五十歲財富自由

自創每週記一次的淨值記帳法至於已經踏入社會的上班族,則不妨向銀行退休協理陳永裕學學記帳巧門。五十一歲的他至今記帳二十五年,達到財富自由,也一路透過記帳達成遊學、結婚、購屋、旅行、退休等各階段的人生目標。

「我把記帳當成投資理財的後盾,買股票、基金前先檢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陳永裕說,他的帳本可以傳遞比一般帳本更多的訊息,比如當下投資究竟要更積極或相對保守。在他的觀念中,記帳永不嫌煩的關鍵,就是每次記帳後,他都能「立即得到有用的意義」,如果只是行禮如儀似的記錄,而沒有從中得到回饋,時間久了自然生膩。

要能區分支出或資產

與時下許多記帳軟體著重在記帳的「項目分類」不同,陳永裕自創的「淨值記帳法」,已進階到每個月只要二張A4紙,就能完整呈現家庭的「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及「分類帳」。

何謂「淨值」?陳永裕表示,淨值就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用白話文說就是「身價」。總資產可能是現金、存款、股票、基金、不動產、其他資產等加總的數字;而總負債則是房貸、死會金額、信用卡應付帳款等加總,兩者相減後就是淨值,也就是身價。

而陳永裕自行設計的分類記帳表,除了一般的收入、支出外,還多了淨值、現金、資產、負債等具目的性的統計功能。他表示,很多人記帳只記了現金流出流入多少,但都忽略了淨值(身價)的改變。這二者最大的差異是,現金只是淨值(身價)的一部分,只記「現金流量表」,頂多控制到錢夠不夠用;想要致富,一定要從「資產負債表」作起。

以曾海薇為例,若她元月買了一輛五萬元的摩托車,當月收支肯定不平衡,但事實是摩托車在二手市場上還會有殘餘價值。因此,按照陳永裕的淨值記帳法,曾海薇在支出應僅填上強制保險費即可。此外,現金減少五萬元、資產增加五萬元,折舊到年底再提列。

再以多數家庭都可能發生的房貸為例,若買一間一五○○萬元房屋,頭期款五百萬元,帳上應表示淨值不變,但存款會減少五百萬元、應付帳款會增加一千萬元,而資產類不動產要加上一五○○萬元。

記帳目的是強化家庭財務

若能持續有系統的記錄一年,這一本帳等同「家庭年度損益表」+「家庭資產負債表」,到年底就可進一步檢視「家庭負債比」、「借款成本」、「資產報酬率」三項指標。陳永裕表示,這三項指標的用意是,檢視家庭財務的安全性。

他解釋,負債比就是把負債除以總資產,負債若超過五○%,代表家庭暴露在相對較高的財務風險,若有閒錢,應逐漸還掉資金成本較高的負債,以降低負債比。

學會正確記帳法,就要持續下去,況且記帳也有機會成本,每天不要超過半小時。陳永裕建議,若因記流水帳,而忘了記帳的目的是強化家庭財務,那麼你就很容易因為一棵樹,而放棄一整片森林。

陳永裕

用「倒推法」 25年如一日陳永裕把記帳變成習慣,並維持25年,主要是用二個方法:第一是只記沒發票的開銷;第二是每週末撥半小時記錄,省時又省力。

陳永裕表示,因為發票、信用卡都有記錄可循,反而是沒有發票,如坐計程車或路邊買口香糖等,需要登記下來,而固定的開銷,如早午餐等,只要心裡有數即可。

其次,每週末只要撥半小時記錄。通常陳永裕會在週末放固定金額在皮包內如1萬元,隔週再檢視剩下多少錢,就能知道當週的花費。

舉例來說,若前一週皮夾內放進1萬元現金,隔週只剩2000元,就可知道花了8000元。這8000元花到哪裡去?只要先記錄沒有單據的支出,再記錄信用卡或發票的支出,剩下就是固定餐費或雜費。

用「倒推法」的好處是,記帳的用意是追蹤消費,只要看出大致比率,大可不必為了忘記「錢花到哪裡」,而失去記帳的耐心。

陳永裕

出生:1963年

現職:退休族

經歷:台北富邦銀行協理、台新行銷企畫部部長、蘋果電腦經銷商業務人員學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EMBA、東海大學企管碩士、東海大學資訊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95

運用記帳app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7/app.html
談到財務自由,不少人都會知道其定義,即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支出,而止凡相信多數人對被動收入都有不錯的記錄,收股息、收租金、生意分紅之類,總不會對這些被動收入的數目不明不白。不過,當一談到日常支出,不會太多人知道其實際數目為何,可能要翻查舊帳才可以估計出大概數字,這對財務自由計劃有所影響。


準備知道自己或家庭的日常支出,對制定計劃十分重要,看過「一篇由財務自由人的分享 」之後,發現Calvin兄是如此的有計劃,對自己的收入及支出項目及數字是多麼的掌握。還記得阿信屋的老闆在不久前的分享,指出自己營運生意都需要大量數據,所作的決定都基於數據結果,他們日常做的就是分析這些數據。阿信屋能在香港如此「地產霸權」之地跑出來,背後的理念絕對值得學習,可見數據是如此的重要。

一般人大多沒有一盤生意要管理,需要管理的就是個人及家庭財務,要制定任何計劃,還是需要分析數據的,但如果連採集數據也做不足,連財務自由的目標也制定不到,這就有點兒戲了。現今科技,人人都有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所能做到的功能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電子手帳,對於日常記帳這些小事情實在不難。

對於記帳這個動作,我下載了一個記帳app,每次有支出都會拿出手機作記錄,這一點也不麻煩,比check一個whatsapp message的時間更短。之後,記帳app會把我輸入的開支分門別類的加起及儲存好,每逢月頭月尾我就會鍵入電腦中的一個excel表存檔。就這樣,我對自己的日常支出都有一個很好的掌握。

可能即時會有人認為,每每計算著,人生都沒趣問,還要"live below your means",利用降低支出數字達至財務自由,富爸爸不是說過這是不可取的嗎?大家先別誤會,記帳不代表限制,就我個人作例子,我就從來沒有因為這個記帳行為而對日常支出作任何心理或實際上的限制,可能平日對花錢都有所節制,能做到應花則花,所以都沒有受這個記帳動作所影響。相反,對於一些亂花錢的朋友,這個動作可能對財務管理有很大幫助。

上面提到,要制定計劃,達至財務自由,最基本是要知道何為達標,即要知道日常支出為多少。對於一些亂花錢的朋友,或多或少記帳行為會幫助大家改變沒有效率地花錢的習慣,這點也並無不妥。然而,記帳除了這些好處之外,還給了大家一些數據作針對性的檢查,好像大家需要計劃買樓、買車、結婚時,需要省點錢以達成夢想,到底在什麼地方省錢為之最有效益呢?

分享一個例子,相信大家身邊都會有些同事會帶飯盒回公司,午膳時都不跟同事外出用膳,而是在公司煮熱自帶飯盒,這個動作本身全無問題,有些人不喜歡吃外面餐廳的食物,有些人不喜歡午飯時間外面人多,有些公司更是帶飯盒的反而三五成群,不知多麼樂趣。可是,曾經有位同事,她不是為這些原因,只是因為「慳得一蚊、得一蚊」的心態,而她偶然也會跟我們大夥兒出外用膳,因為她認為跟大家出外用膳更開心,能到外面鬆一鬆,離開一下公司,減少一點壓力。

原來有不少人為了省錢,因為要買樓及某些原因而犠牲一點生活喜好,這點無可口非,但我想提出的是這樣限制外出吃飯所省回來的金錢到底有多少,如果她有數據在手,我相信她未必會這樣決定。今天一餐午餐的確不便宜,看你在哪一區上班,普普通通的,平均都要花$50一餐,一個月工作22天左右,就是$1100。看著這個數字,你會立即有個感覺,拿她的個人感受來說,即每天困在公司吃前晚的飯(不是十分難吃的),快吃完快回座位工作,22天下來就能多這大約1000元,這就出了一個比較。

在記帳的動作之下,大家能看見看己的不同開支項目佔支出多少比重,做省錢計劃之時,能先了解哪些為之大數,針對性地作出調整,這不會「事倍功半」。好像上面這位同事,如果告訴大家每個月她會買下三兩千元的美容產品,不時會到美容院,每年又會去兩次旅行,你認為省錢在什麼項目會來得更有效果呢?

當然,每個支出項目的重要性對每個人都不同,不少人會立即話美容及旅行等項目都是必需的,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不是鼓勵大家去節制自己的人生享受及改變價值觀,而是對數據有所掌握,不要沒有部署地省,亦不要省得不明不白,省也可以省得很高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23

獨家調查》用它記帳、投資 逾半財富會增加 月光族!善用App理財 你會變有錢

2015-06-01  TWM

台灣位居全球遊戲App營收貢獻度第十名,年輕人顯然已經黏著手機遊戲難以自拔;相對的,急需存下第一桶金的他們,卻忽略了理財App扭轉財富的效果。

根據調查,善用App記帳、投資,的確可以加速財富累積。

撰文•楊紹華

馬路上,低頭族滿街遊走;捷運裡,乘客無論或站或坐,指尖總是止不住地在那小小螢幕上快速滑移……。這是你我早已熟悉的畫面,也代表手機App早已入侵我們的生活,甚至影響每一位使用者的行為模式。

美國的行為財務學者看準App的超強入侵力與黏著度,開始呼籲民眾善用理財App,調整自己的財務行為。那麼,台灣的使用者也開始懂得利用這項工具,為自己的財務狀況加分嗎?

現象:愛用卻不理財

六成人每天使用三次以上 但玩遊戲居多為了解民眾對投資理財相關App的使用狀況,本刊委託美商全通集團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進行《理財App使用習慣大調查》,調查時間是二○一五年五月十九至二十二日,對象包括一○九九位各年齡層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調查結果,則有點令人擔心。

記得今年初由專業App分析業者App Annie所發布的報告嗎?台灣雖然人口數量擠不進世界大國之列,下載量難和美、中、日等國家相提並論,但若論各國消費者對遊戲App的營收貢獻度,咱們台灣竟能擠進世界第十名,可見台灣年輕人對遊戲App的熱中程度。

然而,困於低薪環境、最需要累積人生第一桶金的年輕一代,顯然並未開始善用理財App。

根據《今周刊》調查結果,若扣除LINE、WhatsApp、WeChat等即時通訊軟體,在一○九九位受訪者當中,每周平均使用App超過三十五次者,占比超過四五%;換言之,有將近半數的人,每天要打開並使用App五次以上。而若把使用次數放寬到每日平均三次,則比重更提高到超過六成。這個數字,足見App已經牢牢黏住台灣人。

發現一:記帳威力大

有用App記帳者 五一%一年內存款增加但是,如果把受訪者以「是否有使用理財App習慣」加以分類,不難發現,並未使用理財相關App的受訪者,戶頭裡的存款金額普遍偏少。據調查,過去一年從未使用理財相關App者當中,有超過五成的存款金額在十萬元以下;甚至,在五萬元以下的比重高達四一%。

在生涯財務規畫上,第一桶金的角色十分重要;這桶小金,除了是你開始晉升「用錢賺錢」階段的基礎之外,就算保守一點來說,也是你的安定基金,無論用來作為買屋頭期款或結婚基金,都能讓你更專注在職場打拚。年輕人存錢的障礙,往往在於消費紀律欠佳,美國學界已經證實,理財App能夠相當程度地導正消費紀律,但從這份調查數據看來,台灣還有待加強。

那麼,在已經使用理財相關App的受訪者當中,財務狀況是否真的已經有所改善呢?

先從「記帳App」的威力開始看起。在這次的調查當中,有利用App進行記帳的受訪者共有四四七人,當我們詢問這群受訪者:「過去一年你的銀行存款是否增加」時,有五一%持正面回答,表示與一年前相比,存款金額的確向上提升。

對比之下,過去一年未曾使用過App進行記帳的受訪者,存款金額能夠有所成長的比重則不到四成,僅有三八%,存款停滯甚至減少的受訪者比率,更是高達六二%。

發現二:投資成績好

使用投資相關App者 五二%滿意近一年獲利在美國聯準會於今年三月間發表的《消費者與行動金融服務調查》當中顯示,當使用者發現帳戶或預算餘額偏低時,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會設法存入更多金額,或者減少開支,無動於衷者僅有一七%;來自聯準會的調查數據,呼應「用App記帳者超過半數存款增加」的結果。

至於投資效果方面,App的正面貢獻也不難發現,在本次調查中,過去一年曾使用App查詢投資理財訊息、股票下單、基金申贖、投資理財模擬交易的受訪者,共有五二%會用「獲利豐碩」或「獲利尚可」,形容過去一年操作績效。相較之下,未使用投資相關App的受訪者,認為過去一年獲利狀況「豐收」或「尚可」的比率,則約三九%。

當然,投資績效的好壞,與投資者的判斷具有高度相關,資訊取得的方便與否不必然占有關鍵角色。但不可否認的是,「投資紀律」也是操作成敗的重要一環,若能透過App隨時檢視投資標的,評估當時買進的理由是否存在,或者利用App的主動提醒功能達到機械化操作境界,絕對有助於投資績效的提升,這或許是「有用投資App」者賺錢比率略勝一籌的主要原因。

理財App使用習慣大調查人人都愛App 但月光族卻不用它理財6成國人平均每天使用3次以上請問你每周平均會開啟並使用手機App幾次?

(通訊軟體如LINE、WhatsApp、微信除外)

35次以上45.8%

21~34次14.6%60.4%的人每周使用App次數超過21次,等於每天使用3次以上。

14~20次15.9%

7~13次12.8%

6次(含)以下10.9% 未善用理財App者 半數存款偏少存款金額有使用理財App者未使用理財App者101萬元以上23%13% 51~100萬元18%13% 26~50萬元14%6% 11~25萬元14%17% 6~10萬元12%10% 5萬元以下19%41%

調查說明:

1.調查機構:美商全通集團波仕特線上市調網2.對象:目前有使用智慧型手機之民眾3.時間:2015/5/19至2015/5/22 4.有效樣本數:1099 5.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2.96個百分點以內理財App使用習慣大調查用App管錢 財富較易增加用App記帳或預算規畫51% 存款增加請問你過去一年的存款金額變動狀況為何?

近一年存款增減有使用理財App者未使用理財App者

增加51%38%

持平30%38%

減少19%24%

使用投資App者 52% 投資有賺錢請問你如何形容過去一年的整體投資績效?

成績有使用理財App者未使用理財App者

獲利豐碩6%2%

獲利尚可46%37% 幾無獲利29%40% 小幅虧損12%13%

虧損嚴重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67

親子理財大調查》近6成父母擔心「滑世代」小孩亂花錢 爸媽憂啃老 不如先教會孩子記帳

2015-08-10  TWM


在低薪社會,理財的重要性節節高升。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發現父母最擔心孩子把錢浪費在電玩或遊戲上,年輕爸媽更擔心孩子變成「啃老族」。至於孩子們最欠缺的理財訓練,則是記帳。

撰文•蔡曜蓮

三歲定終身」,都說理財教育要從小做起,但是正在和低薪環境奮力搏鬥的爸爸媽媽們,真能從容有效地教會孩子正確理財嗎?

為了解台灣父母對於理財教育的狀況與問題,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於今年六、七月間,進行「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調查發現,雖有高達九六%父母認同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有將近四成的父母坦言,自己並未教導孩子如何理財。至於爸媽們教小孩理財的「自評成績」,整體而言僅在及格邊緣,六十八分低空飛過。

進一步分析,父母對孩子最感憂心的兩大理財病,一是無法戒除草率消費的「亂花錢」習慣,而其延伸的「缺乏財務獨立能力」,更是爸媽的深層憂慮;然而,能夠治療這兩大理財病的基本功課─ 記帳,卻也正是目前孩子們最欠缺的訓練。

六成怕浪費在電玩上

「你擔心孩子亂花錢嗎?」對於這個問題,五九%的受訪者表示憂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又有高達六成以上的父母,認為「電玩或遊戲」是孩子消費失序的最大陷阱,擔心孩子草率把零用錢浪擲在虛擬世界中。

父母的擔心有其道理,青少年族群克制消費欲望本就不易,而現在的孩子身處「滑世代」,接觸消費資訊的管道更是「隨身帶著走」,手機遊戲的消費之外,隨著「行動支付」環境成熟,若未能及早學習理性消費,未來的草率消費行為恐怕只會更加惡化;身為母親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李秀慧就強調,相對以往,現在孩子面對的環境更加容易造成衝動消費,盡早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已是必須。

缺乏消費紀律的影響,即是缺乏財務獨立的能力。在本次調查中發現,超過四七%的父母擔心小孩未來經濟無法獨立,必須依靠父母支持;其中,二十到二十九歲的年輕父母,更有高達六八%擔心孩子未來成為「啃老族」。從另一個數字來看,許多父母也正在為「孩子啃老」的命運預作準備,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表示,將等到「孩子找到工作後」,才會停發生活費。

李秀慧解釋,孩子一輩子都是父母「甜蜜的負擔」,對孩子未來的焦慮是不分年齡層。至於越年輕的父母越焦心,則與台灣整體經濟逐年走下坡有關,某種程度來說,調查結果也折射出年輕父母自身對未來大環境的悲觀。不過,李秀慧還是對父母提出了理財教育方面的關鍵解方:記帳。

「記帳能夠幫助小孩了解『錢的流向』。雖然動作繁瑣,但終究是最基礎的理財入門磚。不記帳,就不會有後續的預算規畫。」李秀慧表示。然而在本次調查中顯示,雖有八成受訪者表示孩子有存錢,但僅一三%受訪者表示孩子有記帳。也就是說,孩子們雖有儲蓄習慣,但缺乏財務規畫和財務紀律的養成。

父母如何培養小孩記帳習慣?李秀慧笑談自身經驗,當年於國外求學,父親要求她拿到下個月生活費之前,得拿記帳本來換,「所以父母不妨利用發零用錢的機會,趁機訓練小孩記帳;如果記帳精確,還可以給予額外獎勵。」有教真的有差!在調查中可發現,如果父母有教小孩理財觀念,孩子進行記帳的比率達一八%,明顯高於總體的一三%;而一個更令人意外的發現是,若家中主要是由媽媽負責教導孩子理財,記帳比率高達二○%,不僅遠遠高出整體平均值,並且大幅超越「爸爸教理財」的四%記帳比率。

「媽媽嘴」比老爸有用

如果說,記帳是孩子現在最欠缺、但也最迫切的理財功課,那麼,「媽媽經」比爸爸的更管用,就是這次調查的意外發現。李秀慧剖析,台灣家庭仍是媽媽掌管家用居多,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要錢,精打細算不可免,擅長預算控制,教出來的小孩自然比較會記帳。

「我就是靠媽媽教會理財觀念的。」知名理財專欄作家趙靖宇沒有顯赫家世,也沒有千萬年薪,卻能在五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半退休,靠的就是家教嚴明的理財紀律,「不管存錢或記帳,都是母親自小訓練出來的。」她分享自身經驗,「爸媽從小都很愛我,但方式大不同。」例如趙爸爸從小就帶她上飯店、吃好料,甚至為讓她學琴,不惜砸重金買鋼琴;「那個時候,一架鋼琴的價格可以買一塊地啊!」相對地,趙媽媽當時就堅決反對,認為這筆錢買琴不如買地。

此外,趙爸爸花錢海派,對錢較輕心,「小時候,我三不五時就能在沙發上撿到爸爸口袋掉出來的零錢。」而掌控家用的媽媽,總是未雨綢繆,嚴格控制每筆支出,記帳毫不含糊,能省一分錢,就省一分錢。

金錢觀念大不同,但為何趙靖宇受媽媽的影響較深遠?「畢竟,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孩子多半跟媽媽比較親近。」根據調查結果,五二%受訪者表示孩子有金錢問題時通常會問媽媽,僅一六%的孩子會問爸爸。

此外,四二%受訪者認為媽媽對小孩的理財觀念和行為影響較大,僅二三%認為是爸爸。也就是說,教理財雖是父母共同的責任,但母親的影響力可能更吃重。

「媽媽經雖然最笨,但也最實用。」趙靖宇半開玩笑地說,「我一輩子都聽媽媽的話理財。」雖然媽媽經可能沒有太過高深的專業財經理論,但的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金錢觀念與理財真理。

抓住機會,隨時灌輸理財觀或者應該說,媽媽的影響力之所以較大,是因為相對於父親,孩子的日常生活往往由母親料理,也最有「機會教育」的空間場域;調查即顯示,有高達七一%的受訪者指出,平常與孩子討論理財問題,最常利用「生活中的機會教育」。

所以,在親子理財教育這方面,媽媽不要輕忽自己的深遠影響力;如果你是爸爸,也該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灌輸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記住,孩子們正面對前所未見的消費資訊爆炸時代,理財能力的養成,越早越好。

2015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發現1父母兩大憂心,既擔心孩子啃老也擔心他們亂花錢你會不會擔心小孩未來經濟無法獨立,得依靠父母支持?

會47.2%

不會46.5%

註:6.3%表示不知道

而且,越年輕的父母越擔心

擔心比率

20∼29歲68%

30∼39歲48%

40∼49歲48%

50∼59歲39%

60歲以上37%

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不再給小孩生活費?

當他找到工作後41%

當他大學畢業後25%

當他滿20歲後8%

上大學之後12%

其他14%

你擔心小孩亂花錢嗎?

會59%

不會39%

註:2%表示不知道

你擔心小孩把錢亂花在哪些項目上?(複選)

電玩或遊戲61%

不需要的物品,包括衣服、文具等22%

名牌或奢侈品20%

菸、酒15%

零食14%

網咖、賭博12%

請客11%

追星、動漫公仔與3C 7%

毒品7%

發現2多數小孩有存錢,但沒在記帳你的小孩有在存錢嗎?

有80%

沒有17%

註:未滿100%部分為「有的有,有的沒有」、「不知道」你的小孩有在記帳嗎?

有13%

沒有74%

偶爾有4%

註:未滿100%部分為「有的有,有的沒有」、「不知道」發現3教小孩記帳,老媽比老爸有辦法你有沒有教你的小孩理財觀念?

有61%

沒有39%

有教小孩理財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18% 沒教小孩理財的家庭,

小孩記帳比率:7%

註:整體記帳平均為13%在你的家庭中,爸爸和媽媽誰花比較多時間在教小孩理財?

爸爸多17%

媽媽多47%

註:未滿100%部分為「爸媽都沒教」、「爸媽一樣多」、「不知道」媽媽花比較多時間教小孩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20% 爸爸花比較多時間教小孩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4% 調查說明:該調查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委託政治大學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全台年滿20歲且家中有6至18歲子女的父母調查。時間為2015年6月17日至7月2日,有效樣本數622份,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為正負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6

如何記帳決定了如何思考

巴黎:

一般基金, 法例都是要以Mark to Market 記錄投資組合的盈利和虧損, 從來不會像私人公司記賬方法,不過股神的Berkshire Hathaway除了法例的要求, 也做了另一個報表如下:

































於1984年巴老分開各個產業子公司本身的生意盈利記錄(紅圈的70015), 但把所有股價的升幅(78881)加在一起,。

他的目的是更集中清楚了解每公司的生意囘報而不是市場股價囘報, 而他的股東信也從不談綠色的升幅,而只談紅色部份。他多次強調, 子公司的經理表現, 不是以股價和盈利, 而是按ROE行償(R為正常生意部分)

上面是1984年的有關盈利(R)報告,  年初是的BRK資產淨值是11.03億, 連同生意盈利、和子公司的股價升幅當年淨資產上升13.6%或1.48億縂盈利,年末的資產淨值便是12.6億, 有關資產(E)的分佈如下:

 




 巴老說,大多數旗下的子公司的盈利都會上交給他和Munger使用,  由他倆再買公司和收購,
原因是子公司只留下剛剛夠用的股本, ROE的份母E小了, ROE就變大, 子公司的KPI也就好了.

對他們來說不好好把上繳的資本發揮賺錢機會和呆放在子公司同樣都是罪, 這不就是資本主義的原教主義?

至於那584974 只是購買原始公司的成本價, 可能包含溢價或折扣, 如果那些公司PB=1, 股本也會是584974, 從多封信誇讚旗下公司使用資本沒有增加(有些甚至減小),完全上繳年盈利(除了保險公司),以1984年的生意盈利78841, ROE=13.5%, 非常吻合整個BRK 的市值上升幅度。

受他影響,筆者也把自己的組合用相同的方法表述,以下是30/6我組合的情況,值得注意是6月30日組合只有不到1%的升幅:






 為私隱問題,我把盈利貢獻以%顯示,實際個人組合是以數目顯示,而這個數目盈利並非一般的賺股價,而是作爲小股東可分到的公司的當年明義生意盈利,例如如果你持有1百萬份之1的建設銀行股份,建行本年賺2千億,你便可獲20萬元,如果你的成本是不高於1的P B,例如是用110萬元買的,今年的組合的資產淨值也應會上升18.28% ,組合的市值也應該會上升18.28%。

說也巧合,在30/6,組合的公司的生意賺錢是投資的18.28%,而直至今天10月6日,組合市值價格本年回報是17.31%,也非常接近生意盈利。(筆者不會某天突然跑出來說自已有20%回報,blog友是可以隨時番看舊文私人組合)

John Bogle和巴老常說,股價的升幅長遠不能高於企業賺錢的升幅,其實這本沒有什麼出奇,若公司本年賺到現金100元,但股東分到3000,一個正常人應該要想想這是否一個龐氏騙局而非歡天喜地或失控。

但出奇是大多數人都不會這樣想,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沒有一個網站,Apps或一般投資書是以這種方式顯示投資組合回報,例如當上面建行例子市價顯示下跌成95萬,大家直覺己虧損了15萬,而非獲分盈利20萬,又當股價瘋狂上升3倍至330萬元,當報告回報是220萬大幅高於生意盈利20萬元的十倍,會計師不會跑出來說:見鬼和發夢,並保留意見。

你應該遠離那些以歷史股價beta的估值方法, 而只要明白簡單和可信的記帳應該是:

110萬年初股本+生意盈利20萬=年未股本130萬便足夠。

作爲忠實的價值信徒,若有資料可以快速看到上升的那部分原來都是實實在在經常性的生意賺來的錢,下年也會繼續,我便會安心地持有它們, 除非股價上升超出生意盈利的18.2%很多。

老祖宗說: Investment is most intelligent when it is business like.

筆者也隨口說:
Investment is most business like when books of account is

-----

股票方面, PG以92.89億美元高價分拆了Galleria, 獲得44.1億美元的盈利,
 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6/09/pg-cody.html
 而再全用92.89億元囘購股票,管理層對現有股東非常負責.

連同44.1億特殊盈利和囘購的影響, 未來12個月的盈利會較過去上升5%, 唯一美中不足是現價89.23太高並和52周最高位90.2只差數個價位.



......................................................................................................................... ..................................
 課程:全港第一個價值投資法課程, 第9班
內容:三堂共15課,附有市場實例,深入淺出價值投資法,
 要求:對價值投資法有興趣者,
 學費:$1180,現在起至24/9前報名早鳥价$1080;
 時間:10月22, 10月29, 11月5日星期六晚上7:00一9:30, 灣仔小童群益會501室
 報名方法:在學費後隨意加入2位小數以悉別,並存入匯豐銀行賬號:033-203613-888 Law Kin Cheong ,例如1180.23,然後Whatsapp 圖片和個人姓名到65655883確認便可。


 ***筆者再在第9班作現場直播講學,如果閣下所屬的海外地區時間方便,可以下載Periscope,然後搜索和Follow"巴黎的價值投 資",WhatsApp你的入數紙和Periscope帳戶號,上課日閣下就會看到現場直播,海外朋友報名費用為980元



**** 免責聲明 本站純屬個人網誌, 用於表達個人意見和經驗分享, 在任何情況下, 不應被視為閣下任何行動、包括投資的建議, 也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無法保證網誌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閣下必須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求證和分析, 並且明白閣下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決定引致的收益或損失,概與本人無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57

分散式記帳難破解 交易風險低

1 : GS(14)@2016-07-06 07:16:46

【明報專訊】Blockchain被譽為將顛覆全球的技術,全因其「分散式(Distributed)」的特點,有行內人士表示,Blockchain基本上「牢不可破」;惟亦有人士稱,雖然現時仍未看到Blockchain有什麼風險,但始終相信隨着發展,一定會有人找得到Blockchain的漏洞。

ANX國際行政總裁盧建邦表示,相對於傳統記帳技術,使用分散式記帳 (Distributed ledger) 的Blockchain技術,其兩項特性將網絡交易保安顯著提升:一,全部的交易資料均儲存於一個共享的資料庫中,交易紀錄完全公開透明,用戶可追縱市場上的交易歷史,令詐騙機會顯著減低;二,透過Blockchain技術進行的交易,其紀錄均不可更改及不可逆轉。

黃元山:遲早有人會找到漏洞

有行內人士稱,要破解Blockchain,需要同一時間入侵Blockchain中的所有節點及更改紀錄,惟每個節點的加密方式各異,實行上較難,甚至是不可能。而黃元山表示,雖然現時仍未看到Blockchain有什麼風險,但相信隨着Blockchain的發展,遲早會有人尋找到的Blockchain的漏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44&issue=20160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