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鞍钢股份紧急使用承兑汇票结算应付资金链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81103/0716545976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

玖紙:設備使用率被低估

2009-05-18  AppleDaily





 

【本 報訊】過去兩周走勢凌厲的玖龍紙業(2689),管理層上周向證券界披露,按其採用的會計方法,有6台新機組產量未反映在損益表內,令09年度(年結日為 6月底)上半年實質設備使用率被拉低。不過,有證券界認為,該會計方法並不流行,與同業比較,亦沒有意思。摩根大通引述玖紙管理層稱,18至23號新機 組,已在08年7至12月開始生產,集團不將該批機組產量計算在中期業績內,主因是該批機組仍處試產及調整階段,令上半年度設備使用率給人偏低感覺。

6台新機組產量未入賬

玖 紙管理層又說,以這方法入賬,既不可將產量計入,亦不用將相關投資及支出在中期業績內入賬。管理層指,相關6台機組的盈利貢獻及投資額下半年度將入賬。摩 通表示,同業如理文造紙(2314)並非採用這種會計方法。基於同一原因,摩通指,玖紙天津生產基地的兩台新機組,雖可如期在09年8月投產,但不會對 2010年度中期業績產生貢獻,2009至2011年內投產的4台機組(27至30號造紙機),截至2011年6月底止年度內,同樣不會產生盈利貢獻。

瑞信:有利業績

瑞 信3月發表的報告,亦有提及相關會計方法。該行進一步指出,按慣常使用的會計方法計算,玖紙上半年度設備使用率應為63%,不是集團指偏低的91.8%。 玖紙當時指,集團對使用率的定義有別於該行。瑞信認為,這種計算方法將影響成本入賬。瑞信料這會計方法對賬目有利,亦解釋理文同期設備使用率達83%,成 本結構與玖紙相若,但08年第四季(10至12月)卻錄得虧損,玖紙同期則錄得盈利的原因。該行認為,按該會計方法準備之損益表,對平常的分析及與同業比 較,並無意思。玖紙2月公佈的業績,截至08年12月底止6個月,造紙機平均使用率91.8%,而上年度同期為94%。截至期末,玖紙內地有21台包裝紙 板造紙機,總設計年產能785萬噸,較07年底增47%。玖紙中期純利跌69.4%至3.23億人民幣。

玖紙與理文的投資評級及目標價

玖 龍紙業星展證券行評級:持有目標價:4.70元瑞信證券行評級:跑輸大市目標價:1.72元摩通證券行評級:中性目標價:3.80元大摩證券行評級:中性 目標價:5.00元花旗證券行評級:沽售目標價:1.60元理文造紙星展證券行評級:購入目標價:8.60元瑞信證券行評級:跑輸大市目標價:4.98元 摩通證券行評級:減持目標價:2.70元大摩證券行評級:增持目標價:8.00元花旗證券行評級:沽售目標價:1.80元

形勢好轉理文:2月後持續獲利

玖龍紙業(2689)澄清設備使用率被低估,理文造紙(2314)近況又如何?理文向證券界表示,自1月底扭虧為盈後,其間原材料價格雖波動,但仍能持續錄得盈利。證券行認為,理文最壞時期已過,但料09年度全年業績仍跌逾40%。

券商料全年業績跌逾40%

理 文向證券界透露,基於去年底廢紙價格大跌,令毛利率下滑(產品價格與成本同步升跌),影響09年度業績表現。不過向好的方向想,理文可趁機囤積一些成本較 低的廢紙,將有助日後業績。理文預期7月公佈截至09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星展報告稱,理文最壞情況已過,料09年度業績將跌49%至7.39億元。該行 預料,理文2010年度產量可達330萬噸,設備使用率維持逾95%健康水平。星展引述理文管理層稱,有信心每噸紙純利能維持300元水平。上周將理文投 資評級調高的大摩表示,從行業消息得知,目前行業整體情況已從去年第四季虧損中改善,認為市場低估理文毛利率復蘇情況。大摩相信,理文09年度下半年將錄 虧損,但2010年度每噸紙純利可保持約3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8

如何使用zkiz.com的股票搜尋功能?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8520

1. 找股票資料

(1) 先去
http://stock.zkiz.com/,輸入股票編號,就看到所有股票資料(包括公告、股價及股權披露、董事資料等)。

(2) 在
http://stock.zkiz.com/ 的 Zkiz tag 搜尋方面,你會見到新聞區/ 討論專區,如果想看新聞按入新聞區,如果想看討論/公告,按入討論專區。

(3) 真的沒有的話,就自己在上市公司區/新聞區自已開一個,把新聞貼上吧

如果不想看其他股票資料,想直接找貼子的話,則去
http://zkiz.com,然後在空格輸入號碼/上市公司名稱即可找到需要的東西。

2. 找作者文章
(1) 在
http://zkiz.com,輸入作者名稱。
(2) 如沒有的話,把自己找到的文章放入財經人物、作者區吧。

3. 想發言及寫Blog
首先登記一個ZkizPassport,這樣你就可以使用本站的功能。
Blog:
http://realblog.zkiz.com
論壇:
http://realforum.zkiz.com

大家有沒有甚麼改進/好建議?可以在以下連結留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85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60

noether、timfwong: 若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愈來愈多人使用,會如何?(2月26日更新,請大家繼續討論)

(以下留言稍有刪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2239

 

noether:
價值投資其實簡單, 只是前期學習較多, 但一旦明白了, 就是流水作業計算和分析. 相反, 技術走趨經驗難以作普遍原則, 多為勝則為準, 敗則例外.

greatsoup:

 

技術走勢反而更難學,因為真是太多模型了,況且我問過一些人,他說這些模型率成功率多過60%已很勁,何況太多人學曉這東西,成功率會下降。

但是價值投資卻是很簡單,只要那東西較其他東西便宜,就買,很容易明白,技術分析卻像接火棒遊戲,如果圖型適合,價值被忽略了,很容易輸錢。

 

timfwong:
「技術走趨經驗難以作普遍原則, 多為勝則為準, 敗則例外」
這是技術走趨得以長存的原因。是一種人性的普遍邏輯謬誤,還是另一種類似大數定律原理的可行歸納邏輯?我不敢武斷結論,沒有時間去研究。

....

 

「太多人學曉這東西,成功率會下降。」
以我理解,這說法應用在價值法較適合,在技術分析太多人學曉同樣方法,方法的有效性愈強。但所謂「太多人學曉」是有限度的,所有人也學曉(操作原則)時,並假設所有人有足夠條件執行,所有方法都是無效的,不會出現任何獲利機會。

 

greatsoup:
但我想問,如果太多人學曉同樣方法的時候,為何在技術分析上和基本分析上會有所不同?因為他們都是按一定的條件作出買入的動作呢?

不過我卻認同若全部人都知這方法,並假設大家都能用的時候,所有方法都會失效的理論,獲利空間會很快變成沒有。

這是指是消失的速度加快,但不會是完全消失,因為無論如何總有一段時間偏離了。

timfwong:

 

「但我想問,如果太多人學曉同樣方法的時候,為何在技術分析上和基本分析上會有所不同?因為他們都是按一定的條件作出買入的動作呢?」

以現實情況為基礎︰
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旨在找出某股的合理價值,假若有一個完美的計算方法可計出該合理價值,愈多人學懂,股價愈偏離合理價值時的購買力愈強,股價偏離合理價值的可能愈低,出現獲利空間的機會愈少。

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旨在找出股價走勢在一定情況下會有必然的反應,假若有一個技術分析方法要旨是「股價觸及或剛跌穿50天線會反彈」,愈多人學懂,股價觸及50天線時的購買力愈強,失敗機會愈低,獲利機會愈高。

「不過我卻認同若全部人都知這方法,並假設大家都能用的時候,所有方法都會失效的理論,獲利空間會很快變成沒有。」

以極端情況為基礎,(全部人都知這方法,並有能力使用)
基本分析︰所有人對每股票會得出唯一合理價值(設$10),沒有人會願意以低於該合理價值($10)賣出股票,亦沒有人會願意以低於該合理價值($10)買入股票。股票價格只會是($10)。獲利空間不會存在。

技術分析︰所有人均認為並深信「股價觸及或剛跌穿50天線會反彈」,沒有人會願意以低於50天線以下的價格沽出股票,50天線以下的價格不會出現,股價永遠也只會處於50天線之上。(50天線導致的)獲利空間不會存在。

「這是指是消失的速度加快,但不會是完全消失,因為無論如何總有一段時間偏離了。」

這個問題是比較難的,但我有一個完美的答案可以解決你的問題。既然如此,不如你自己試可唔可以解決到。

greatsoup:
第三個例子,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其實我們有機會其實日日都見到,假設我們日日去指定地方派錢,派足一個月,自然會明白啦。

timfwong:

「但我想問,如果太多人學曉同樣方法的時候,為何在技術分析上和基本分析上會有所不同?因為他們都是按一定的條件作出買入的動作呢?」

以現實情況為基礎︰
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旨在找出某股的合理價值,假若有一個完美的計算方法可計出該合理價值,愈多人學懂,股價愈偏離合理價值時的購買力愈強,股價偏離合理價值的可能愈低,出現獲利空間的機會愈少。

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旨在找出股價走勢在一定情況下會有必然的反應,假若有一個技術分析方法要旨是「股價觸及或剛跌穿50天線會反彈」,愈多人學懂,股價觸及50天線時的購買力愈強,失敗機會愈低,獲利機會愈高。

「不過我卻認同若全部人都知這方法,並假設大家都能用的時候,所有方法都會失效的理論,獲利空間會很快變成沒有。」

以極端情況為基礎,(全部人都知這方法,並有能力使用)
基本分析︰所有人對每股票會得出唯一合理價值(設$10),沒有人會願意以低於該合理價值($10)賣出股票,亦沒有人會願意以低於該合理價值($10)買入股票。股票價格只會是($10)。獲利空間不會存在。

技術分析︰所有人均認為並深信「股價觸及或剛跌穿50天線會反彈」,沒有人會願意以低於50天線以下的價格沽出股票,50天線以下的價格不會出現,股價永遠也只會處於50天線之上。(50天線導致的)獲利空間不會存在。

「這是指是消失的速度加快,但不會是完全消失,因為無論如何總有一段時間偏離了。」

這個問題是比較難的,但我有一個完美的答案可以解決你的問題。既然如此,不如你自己試可唔可以解決到。

...

最後一個問題是不真實的,答案其實好唔重要。
其實如果每人都學懂一個完美的方法,要假設方法是真確的,並假設人們都有能力執行。要得出你所說的結論。
「消失的速度加快,但不會是完全消失,因為無論如何總有一段時間偏離了。」
其實是你幻想中允許了人們能力上有差別,比方說人們不能同時去拿你手中所派的錢。
這問題有三個答案,你的情況可於其中一個情況出現。

情況一︰以基本分析的情況來說,所有人能一早預知將來。每個人都知公司收入如何,因此能計算的公司價格只有一個,而且不會變動。獲利空間完全不會出現,不需要「時間偏離」了。(這說法還有延伸的解釋,但會過份起來,哈哈)

情況二︰所有人不能一早預知將來,但允許人們能力上有差異。每個人對公司收入的看法是一致的,因此能計算的公司價格只有一個。但是若公司出現意外收獲,令 價值上升,獲利空間出現,利益分配由先知道有關資訊者,及執行能力較快者獲得,出現「時間偏離」了,時間長短視乎人們對有關資訊獲取速度以及執行速度。

情況三︰所有人不能一早預知將來,但不允許人們能力上有差異。每個人對公司收入的看法是一致的,因此能計算的公司價格只有一個。但是若公司出現意外收獲,令價值上升,獲利空間出現,但價格會在沒有成交下即時跳升至合理水平,不需要「時間偏離」了。

greatsoup:

我覺得街頭智慧中,每個人所得到的資源是不一樣的,這種的資源導致各位有不同的情況,但在一個只有幾款選擇的地方,大部分的人都是會選那幾個選擇,只有很少數是例外。

就以派錢為例,第一天知道的人會很少,所以有些觀察敏銳的人會拿到,派的時間都會較長,但第二、第三天,隨著人們的廣泛傳播,假若派的錢是真的,就應該會 愈來愈多人拿,派的速度會愈來愈快,但過了幾天,情況逐漸穩定,有部分人覺得成本太高不再拿,但是有部分人仍覺得值都會去試試。但到了最後幾日,這種情緒 會達頭高潮,到了期後一兩天,草著先機的人已不會再去,但還有一堆人以為有錢派,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就你的三個情況來說,一三暫時我真的沒有意見,但我認為二的情況,較類似真實,所以我認同,但是我認為每個人對收入是不一致的,所以永遠都有一個時間偏離的,何況亦忽略了群眾壓力的作用。

就你的文章來說,其實只要想到的話,一星期一篇也沒有問題啊。況且寫東西的確真是有壓力,但寫得多就會有題材,其實我只是沒有時間寫,不是沒有題材,多看報紙雜誌就有大把。

timfwong:

不用觀察敏銳才知道派錢吧,你試試就在旺角街頭派,那你會發覺大部分人都會是觀察敏銳的,哈哈。用不著兩三天,兩三個字你都不得了啦 (我想像的是一千大鈔一張張地派,而不是一毫子)。幾天都在派,真不見得場面會如何穩定下來。成本太高要看你派什麼啦,一千元的話…你知道有多少人的時薪 超過一千元嗎?只要花一小時能搶到一千元,想想會有幾多人覺得值得而會去試試。什麼是最後幾日,派錢是公開通知的計劃嗎?公眾不會知道你派到何時吧。草著 先機為什麼不會去,他們過了癮不就會再試試嗎,嫌錢多?後來才去的人一定拿不到錢?不明白。當然如果你話派錢係派一毫子,就沒有人會睬你的。
重點是,你說的例子跟我們討論的有什麼關係?

我認為每個人對收入是不一致的,所以永遠都有一個時間偏離的,何況亦忽略了群眾壓力的作用。
「每個人對收入是不一致的」是什麼意思?「群眾壓力的作用」是什麼?
要詳述一點。

那些只是其中數個的原因。你的興趣範圍廣,要講日日可以講,財經話題每天遍地開花。我不會對覺得不有趣或不切身的事情去了解,所以話題不多,平時我思考的東西只為自己去想,通常見人在討論一些東西不大同意才會加嘴。

greatsoup:

我知道自己認識不夠多,但是我也沒到說派多少錢,假設我派50元,應該會現形到。我也講到明是派一個月,並稍作公告,應該會控制到吧。

早著先機的人,覺得太多人搶的,成本太高,他就不會去啦,如果值得搶的,應該還是會去。

後來才去會拿不到錢,因為我派的是定額,等得較久當然不會等啦,又唔係好多。

這個例子,派錢就是那個方法,等的人就是使用這種方法的人,這個方法其實在解釋任何產業發展都是幾適用的。

每個人對收入是不一致,因為你假設水平有差異嘛,是不是會導致每個人都計出不同的結果。群眾壓力的作用,這個就要你買幾本雜誌睇下,去證券行了解下,多看財經節目,就會感受到啦。

timfwong:
我認為對派錢例子的討論可以止於這裡。

要用例子去嘗試解釋某些東西應該要夠簡單易理解,
這樣下去沒有結論的,因為這個例子的推想空間太廣,我們很難有一致的推論過程。

若果要討論,應返回我所寫的最簡單的情況。
或許你可能把#34的內容也放到你上面開的題目,如果你認為有矛盾或推斷錯誤可以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4

墓地使用權謎團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1460.html

果時間能倒回到兩年前,上海的嚴女士斷不會選擇在江蘇崑山購買墓地。直到最近,她才恍然大悟,墓地的使用權只有20年。而上海的墓地使用權為70年。

清明節前後,有不少人被同樣的問題所困擾。大部分不熟悉各地殯葬條例的人都認為,買墓地就跟買房子一樣,土地使用權可以保留70年。但事實上,不少地方殯葬條例或者公募管理辦法都規定,墓穴的使用年限最長為20年。

這一知識的普及,在人群中不啻是爆響一顆驚雷。在墓地價格漲幅超過房地產的年代,人們不僅擔心自己的親人難覓安葬之地,現在又開始發愁墓地到期後將親人改葬何地。

墓地究竟是什麼性質的地塊?「買」墓地究竟是租賃行為還是購買土地使用權行為?

20年續管理費

還是20年使用權?

讓嚴女士不安的是,崑山這一墓園的背後投資者是一傢俬營企業。她擔心「到時候賣完了地,又收完了錢,私人老闆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我上哪兒找人論理去?」

據上海市殯葬行業協會會長王宏階介紹,就墓園性質而言,目前有4種情形,一種是國資背景,一種是國資和集體聯營,一種是私人承包,還有一種是產權經營權均歸私人所有。

按照規定,建立公墓,需要當地民政、規劃和國土部門的批准。與房地產行業類似,公墓墓區用地的所有權屬國家或集體擁有。

然而,與購買住宅商品房不同的是,關於墓地使用權的規定卻語焉不詳。按照1992年開始頒佈實施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經營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二十年。」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李波因此表示,「墓地的使用期限為20年」的提法存在誤區,所謂「20年」的說法不是指墓地的使用年限,而是指護墓費以20年為一個繳費週期,只要按期交納護墓費用,即可繼續使用墓地。

然而民政部的上述規定事實上成為不少地方政府在制定殯葬或公墓管理辦法時規定墓穴使用年限不超過20年的依據。

《江蘇省殯葬管理辦法》的規定是:「經營性骨灰公墓的墓穴和塔陵的塔位的使用年限一般不超過20年。墓穴(塔位)的管理費一次性收取最長不得超過20年;墓穴(塔位)使用年限到期後,要求繼續使用的,按有關規定辦理續用手續,繳納使用費。」

《浙江省公墓管理辦法》則規定:「骨灰公墓墓穴使用年限以20年為一個使用週期。第一個使用年限屆滿前6個月內,用戶可以向骨灰公墓單位要求延長使用期,並就續用墓穴的有關事項達成協議,但延長期最長不得超過20年。」

顯然,兩省是將《公墓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墓穴管理費一次性收取週期的規定擴充為使用年限。

而李波表示,墓地使用期限與其土地性質和使用年限有關,一般為50年或70年。

《墓穴證》並非產權證

也非土地使用權證

李波又表示,墓穴是一種租賃的關係,不是產權的關係,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但是在法律上,建立租賃關係並非擁有使用權。以房地產為例,人們在購買房屋後會同時獲得房屋所有權證和國有土地使用權證。但如果是租賃房屋,是沒有任何產權證明的。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發現,在購買墓穴後,墓園會發給購買者一份《墓穴證》。在嚴女士拿到的《墓穴證》上,明確標示這一證件性質實為「認購憑證」。與 此同時還清晰規定了:墓穴土地所用權依法歸國家或集體所有,購買人購墓後擁有使用權,但不得轉讓或轉賣。而關於墓地使用權的歸屬並未提及。事實上,在《公 墓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各地的殯葬管理辦法或公墓管理辦法中,均未對此作出具體規定。

所以,購買墓地後拿到的所謂《墓穴證》絕非等同於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或房產所有權證。

此外,《公墓管理暫行辦法》中所稱的墓穴管理費顯然不能等同於人們購買墓穴時所支付的費用。據媒體報導,購買者一次性交的費用主要包括墓地費、墓穴費、墓碑費、護墓費、設施費、綠化費和工本費。墓穴管理費究竟是指哪部分費用?

瞭解到上述情況後,嚴女士決心把「租賃期」才20年的墓穴堅決退掉。「即使注定只能花錢買『使用權』,我也要買期限時間長的。」

可是,在長達2年的糾結過程中,上海墓穴的價格仍在持續上漲。讓嚴女士頗為不忿,這一漲幅甚至遠遠超出了上海房地產市場在這兩年中的價格漲幅。

以上海一處墓園的出讓價格為例,1.38平方米的墓穴在2008年售價約3萬元,如今已逾8萬元。2年多時間中,價格漲幅為167%。「在經濟成本上,如今連一個人最終歸宿都無法承受了。」她的親人究竟何時才能安定下來,仍是長路漫漫。

 

「惠民殯葬」政策為何「叫好不叫座」?

新華社

臨近清明節,記者追蹤採訪發現,在有人高呼「死不起」的同時,部分地區推出的「惠民殯葬」政策卻「叫好不叫座」,陷入「推廣難」的尷尬。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怪現象?其背後又暴露出哪些問題?

「壁葬」五年賣了不到40個

3月23日,原峨眉電影製片廠演員張白等12位故人的骨灰合葬在了成都郊外一處公墓的鮮花下。張白的妻子陳昀說,用生態葬法支持環保,是愛人生前的心願。

張白等人是四川首批花葬的「主人」,也是四川「惠民殯葬」政策的「受益者」。與許多地區一樣,四川省近年來除了提供低價墓穴、百元骨灰盒以及減免困難群眾殯葬費用外,每年還向社會捐贈一定數量的樹葬、草坪葬、壁葬等環保節地墓穴。

然而,像張白那樣,選擇環保節地葬法的並不多。據統計,去年,四川省共向社會免費提供了560個環保節地墓穴,截至目前僅有200多人申請。

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墓穴價格更高的地區,公益性壁葬也同樣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在北京長青園墓地,骨灰牆2001年建成至今,只使用了五分之一;上海市去年7家公墓計劃推出1萬個價格在2000元左右的公益性墓格,問津者也不多。

「推廣難」背後玄機

「惠民殯葬」政策緣何「推廣難」?一些業內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玄機。

——「變相」拒銷。雖然大多數公墓都有廉價墓穴,但公墓業務員介紹「業務」時卻不太願意提及,有的甚至利用迷信思想,「忽悠」百姓勿買廉價惠民墓穴。

——服務「增項」。按照物價部門規定,目前殯儀館的基本火化服務收費並不高,但利用行業壟斷,強行收取附加服務費用。

——市場混亂。由於殯葬行業特殊性,公眾平時對「惠民殯葬」政策關注不多,一些殯葬「串串」便利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先以低價「惠民殯葬」政策吸引消費者,然後再中途亂收費,使惠民政策效果「打折扣」,導致一些群眾困惑「究竟是惠民還是坑民」。

——攀比風作祟。「惠民殯葬」政策遭遇「推廣難」,還因為傳統陋習在作怪。

「給力」行業監管 推行「厚養薄葬」

據專家介紹,我國近年來正大力推進「惠民殯葬」服務體系建設。到「十二五」末,全國80%的火葬區將建立起殯葬救助保障制度,並提倡文明綠色殯葬, 使節地葬法和不保留骨灰逐步被群眾接受。但好政策重在落實。針對一些地方「惠民殯葬」政策遭遇的困境,有關專家建議,應通過完善立法和加快改革,打破行業 壟斷,強化行業監管和問責。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教授胡光偉則認為,關鍵還在於打破行業壟斷,推進行業多元化發展。「政府應該像建設保障房一樣,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基本需求。」

從社會層面看,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提倡「厚養薄葬」理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6

美國人如何使用智能終端?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090.html

2011年行將結束,在這一年,我們非常清晰地看到移動終端在人們的娛樂、社交和購物等方面,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美國,這個擁有3.15億 人口的國家,卻有3.28億部手機在使用,在過去的12個月中,移動互聯網的總流量實現了翻番。現在,37.4%的美國人擁有智能手機,並且,智能手機用 戶的數量正在以每週65萬人的速度增長著。預計到2012年9月,智能手機在美國的普及率將達到50%。

 

在這一年,蘋果公司依然主宰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但是,安卓陣營也正在上演絕地反擊。在美國的移動終端用戶中,蘋果用戶佔43.1%,並且創 造了58.5%的移動互聯網流量, 佔34.1%的安卓用戶產生了總計31.9%的移動互聯網流量。在手機通過瀏覽器和移動應用訪問互聯網的體驗上,顯然蘋果用戶的滿意度更勝一籌。在總計不 少於8450萬經常使用移動終端訪問互聯網的用戶中,蘋果與安卓用戶的總數超過6300萬,其餘的2150萬人在使用著分屬於黑莓或者微軟等陣營的移動終 端設備。

那麼,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他們經常用這些移動終端做什麼事情呢? Pew Research Center 最近的調研數據顯示美國的智能手機用戶最常做的一些事情:

另一項調研還顯示,58%的人通過平板電腦獲取新聞,25%的人幾乎每天如此。同時,社交網站也頗受歡迎,五分之三的智能移動終端用戶經常通過移動終端訪問社交網站。在2011年8月,有7220萬美國人通過移動終端訪問了社交網站和博客,比上一年增長了37%。

但是,移動應用的情況如何呢?上述調研指出,研究人員在過去幾年間一直跟蹤移動網絡和移動應用的普及和應用,發現用戶訪問移動網絡通常是為了滿足一 些個性化不高的需求,比如閱讀新聞、查看社交網絡中好友動態等等,而他們訪問移動應用則更加注重視覺、功能強大且個性化體驗十足。

一共有多少移動應用被安裝並使用?在2009年,22%的智能手機用戶主動安裝過移動應用;到2011年,這一數字增長到38%,同時有75%的平板電腦用戶主動安裝過移動應用。Pew Research Center對智能移動終端用戶的調研報告提供了更多的數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0

現代牧業污染觸目驚心 七成牛奶供應蒙牛使用 董事長鄧九強稱「公眾對企業要求太高」

http://news.time-weekly.com/story/2012-01-05/121677.html

本報記者 張欣培 發自安徽馬鞍山

「最近壓力蠻大的,我真的不想做了。我已經起草好了辭職報告,我想徹底退下來。」蒙牛黃曲黴毒素事件將低調的現代牧業集團拉進公眾視野之後,2011年12月31日,現代牧業董事長鄧九強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如此感嘆。

現代牧業之所以成為事件的另一個焦點,是因為現代牧業洪雅牧場是發生此次「致癌門」事件的蒙牛乳業(眉山)的主要供應商。資料顯示,洪雅牧場日產鮮奶200噸,全部供給蒙牛眉山公司。

在鄧九強眼中,「萬頭牧場」的現代牧業不可能存在問題,他說:「現代牧業要演繹中國養殖業的大國崛起,在各方面超越美國人。」然而,豪言壯語的背後卻是備受爭議,頻頻被指污染環境。

面對外界質疑,鄧九強無奈地表示:「我要退休,不做企業了。(做企業)又要考慮食品安全、防疫、環境影響,把自己搞這麼累為什麼?做了,一半對一半錯,不做不就沒問題了。」

然而,無論鄧九強多麼委屈與不滿,只要他一天沒有退休,現代牧業的環境問題以及與蒙牛扯不清的關係,都是鄧九強繞不過去的坎兒。

繞不開的環境污染

安徽省馬鞍山丹陽鎮鎮中心東北方向約5公里處,是現代牧業的總部所在地馬鞍山牧場。記者在牧場內看到標語:「保護環境是建設牧場的基本原則。」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也強調,食品安全、奶牛防疫、保護環境,是公司重點中的重點。但事實上,現代牧業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備受詬病。

孫志傑家住牧場幾百米之外的山河村。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多賺些錢,到其他地方買個房子。「我家小孩現在兩歲,這裡的污染太嚴重了,夏天的時候到處都是蒼蠅蟲子,孩子一被叮咬經常生病。」孫志傑告訴記者。

時代週報記者剛到牧場周圍,便聞到熏人的臭氣。當地村民介紹,夏季時,周圍到處瀰漫熏天的臭味。蒼蠅蚊蟲到處飛,牛叫聲更是此起彼伏。

隨處排放的牛糞更是隨處可見。現代牧業總裁辦公室的王惠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奶牛的牛糞會用固液分離機進行分離,固態晾曬後,作為奶牛的臥床。而作為有機肥料的沼液則通過液體車傾倒在周圍的田地,進行還田。

對於現代牧業來說,這是一件惠民的好事,但當地的村民並不這樣認為。到處排放的牛糞不僅嚴重污染了水源和環境,更使村民有田不能種。

時代週報記者在牧場周圍看到,溝渠、河道里充滿了發綠的牛糞。孫志傑介紹,水源基本上都被污染了。「下雨時,牛糞順著水往下流,流到水庫。現在家裡 的飲水都是在外面買的純淨水。自來水不敢吃,只是用來洗衣服拖地。」亂倒的牛糞沼液,使有些農田長滿了雜草,最終莊稼都不能種了。

在牧場的一角,一處約兩米深的坑中躺著三頭死牛,坑外也存放著三頭死牛。當地村民介紹,這些牛都已經死了好幾天了,正等著集中掩埋。按照國家標準, 死牛必須用石灰進行深埋,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建設特定處理場所。對此,鄧九強也向時代週報記者坦承:「我不否認都做到了深埋。我也不好說我們的員工百分之百 做到位,但是我們有這個要求,起碼我想把它做好。」

面對記者提出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種種質疑,鄧九強對時代週報記者說:「味道是村民的味道大還是牧場的味道大,是他們的蒼蠅多還是我們的蒼蠅多?牧場有多大味道,你可以去肥東牧場看一看,夏天是不是蒼蠅亂飛?」

「美國駐上海、廣州領事館的領事和參贊都來過好幾次,誇讚我們說,像現代牧業這樣水平的牧場在美國都找不到。你可以去黑龍江的雙城,或者河北的唐山,看看傳統的養牛到底是什麼樣的。」鄧九強說。

他認為,在環境問題上,不可能做到無懈可擊。但是,在過去傳統養牛模式的基礎上,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環境保護,現代牧業都作出了非常大的改善,不亞於國外牧場。

「如果很多村民都這麼說,我們就搬家。我們的牧場環境是有監測的。」鄧九強如此說。但現代牧業在全國各處的牧場環境污染問題,屢屢被媒體曝光。政府多年的搬遷計劃也一直未實現。

中國適合「萬頭牧場」嗎?

三聚氰胺之後,各奶業巨頭紛紛加入萬頭牧場的建設行列,悄然之間,「萬頭牧場」的陣容愈發強大。現代牧業成為了其中典型代表。

截至目前,現代牧業已建成運營的萬頭牧場16個,在建牧場4個,擬建牧場10個。2015年前,現代牧業將完成30個萬頭規模牧場的規模與經營,奶牛存欄超過26萬頭,日產高品質牛奶3000噸以上,成為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和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

與現代牧業發展相伴隨的,是背後飽受爭議的擴張速度與規模。「中國有幾萬個牧場,現代牧業才建30個,不快,非常慢。要說我們快,不如光電發展快。」鄧九強認為,奶源集約化應該更快一些。

事實上,大多數專家並不反對規模化生產。分散的奶農、小規模牧場的飼養方式,導致交叉感染比較多。而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對安全問題更可控,或較好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從三聚氰胺事件中吸取的經驗與教訓。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才能解決好中國乳業的問題。

但規模到底應該多大,卻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萬頭牧場究竟是不是牧業發展的合適之道,還是一場作秀?

鄧九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在美國參觀了很多萬頭牧場,說美國沒有萬頭牧場的人都是不瞭解情況的。但西部乳業秘書長魏榮祿認為,中國不適合搞萬頭牧場,太超前,在污染、防疫、疾病等方面很難做到有效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牧場,並看不到想像中的綠油油的草地,也看不到奶牛悠閒地甩著尾巴在草原上自由行走。現代牧業總裁辦公室的王惠告訴記者,奶牛每天從棚舍到擠奶廳、待擠的過程就是活動時間,其他時間只能待在牛舍裡。

一位乳業專家批評,養牛不是流水線,奶牛是獨立的個體,它需要活動的空間。中國的牧場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牧場,準確地概括是養殖場。

其實,業內專家對萬頭牧場的反對聲也不絕於耳。在2011年的第二屆中國奶業大會上,一位發改委官員就表示:「規模化養殖,值得支持,但是需要適度,萬頭牧場是作秀。」

國家對養殖業的發展有一定的補貼政策。鄧九強也介紹,國家對規模化、養殖設施化進行補貼,對奶農用地進行優先審批等。中央政策是一頭好的奶牛補貼1500元等。2011年,現代牧業共從國家獲得補償四五千萬。

因此,雷永軍認為,不排除一些牧場把「萬頭規模」作為宣傳口號,其實就是幌子,目的是為了獲得政府的支持。即使經營虧本了,政府每年也會補償幾千萬。建立牧場,不僅僅是為了養牛,更是被其背後的土地私有化、租賃化的利益所誘惑。

「政府希望發展企業,企業也希望獲得政府支持。雙方投其所好,只要能生產好,也是件好事。但最擔心的是一些企業不好好生產,甚至產生一系列問題。」雷永軍不無擔憂地說道。

事實上,萬頭牧場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已經凸顯出來。

牛根生的影子

提到現代牧業,很難不讓人想到蒙牛。現代牧業的發展軌跡與蒙牛相伴相隨,但兩者卻漸行漸遠。

2005年9月,領先牧業(現代牧業前身)在馬鞍山註冊成立。股權結構為鄧源(鄧九強女兒)25%、高麗娜15%、蒙牛(馬鞍山)10%,其餘50%的股權分散在11位個人股東中。目前,至少有十位個人股東曾任職於蒙牛。

現代牧業背後更有牛根生的影子。2008年鄧九強接手現代牧業後,接連引入KKR、鼎暉投資及Brightmoon的四輪股權融資。其中Brightmoon屬於恆鑫信託公司。恆鑫信託成立於2010年7月30日,是一家慈善信託公司,該公司的財產授予人為牛根生。

鄧九強介紹,現代牧業當初成立的目的並不是一定要為蒙牛提供奶源,是要解決中國的奶源安全問題。「現代牧業和蒙牛隻是上下游,兩家是非常獨立的企業。」

但至少,現代牧業成立之初,是打著蒙牛的招牌,利用蒙牛的知名度為自己開路。當時代週報記者在丹陽鎮詢問現代牧業時,當地村民第一反應是「蒙牛牧業」。後村民介紹,當初現代牧業落成之時,公司牌子上寫的是「蒙牛現代牧業」,在2009年左右才將名字改為了「現代牧業」。

鄧九強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在乳業中,只要和蒙牛有關的,都會在名稱前掛上蒙牛兩字,但實際上與蒙牛沒有任何產權關係,只是上下游的關係。後來因為要上市,再加上已經不是蒙牛的專用牧場,七成供蒙牛,三成供給其他乳企,所以把蒙牛兩字去掉。

一直以來,外界對現代牧業的評價是「神秘」、「低調」。直到上市之時,外界從招股書中才對這家企業略知一二。從招股書中可知,現代牧業與蒙牛有著相似的創始團隊。因此外界認為,現代牧業極有可能會複製另外一個蒙牛。事實證明,現代牧業的發展模式與思路與蒙牛極為相似。

不過,鄧九強極力否認。「從奶的理念上,完全不一樣。蒙牛是加工業,我們是農業養殖業。但是,倒可以給我們啟迪。中國創造出了一個世界性的公司。牛根生太偉大了。那麼現代牧業是不是也可以做成世界性的企業?」

現代牧業的雄心也正一步步顯現。其實許久之前,便有業內人士猜測,現代牧業不可能甘心只做蒙牛的奶源供應商,早晚它會有自己的品牌,與蒙牛形成競爭。

目前,現代牧業已推出自主品牌,包括保鮮奶、純牛奶、酸牛奶,共有兩個工廠進行生產,不過並未作任何廣告宣傳。鄧解釋,現代牧業的產品是要依靠品牌宣傳,堅決反對做廣告,要讓老百姓自己去體會。

至於成品奶規模是否會擴大,進而成為下一個蒙牛?鄧九強反問記者,「你說老百姓是否願意喝高品質的牛奶呢?如果老百姓願意,我們就能做到,這是一個趨勢,市場優勝劣汰進行選擇。」

低調的現代牧業有著更大的野心。但它需要記住的,現代牧業七成的牛奶供應給蒙牛,並且雙方當時簽訂協議,原料奶不能銷售給兩名競爭對手。儘管鄧九強自信地認為,蒙牛不會傻到連現代牧業這麼好的奶源都不要,但其對蒙牛的高度依賴性潛藏著巨大風險。雙方的一場博弈將不可避免。


「哪個企業沒出過問題」

本報記者 張欣培 發自安徽馬鞍山

「致癌門」權威結果出來之前,一切奶源都成為外界懷疑的對象。「『致癌門』事件出在奶源上,對奶源進行質疑我認為很正常。但是,每個牧場都沒有設立 獨立的奶源檢測系統,包括中國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牧場自身不做牛奶檢測,均由採購方進行抽檢,這是全世界通行的規則。」鄧九強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

奶源檢測設備昂貴,小牧場不具備檢測條件。因此接收方對其進行檢測,並根據相關標準給牛奶進行定價與定級。只有當供應商對抽檢結果產生質疑時,才會引入獨立第三方進行再次檢測。

鄧九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2011年10月國家公佈了牛奶標準,現代牧業也正在嘗試建立自己獨立的牛奶全項指標檢測體系,投資接近2000萬,這樣的設備在全世界的奶戶中基本沒有。

在時代週報記者的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不禁感嘆在中國做企業難。「我不能說黃曲黴素不是問題,也不能說不是嚴重問題。但是它沒有出廠,也沒有造成嚴重 後果。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任何好的企業是不是都沒有出過問題?」鄧九強舉例說明,「可口可樂與麥當勞在美國都發生過問題,但並沒有很多人罵它。」

他認為,在美國企業家很受尊重,但是在中國,企業家卻最不受尊重。「只要一犯錯誤,一概全盤否定。一代人否定一代人,可能這就是中國的文化。」

「我們養牛很辛苦,出問題很多人來指責。我對自己非常失望,做了那麼多努力,一片質疑,一片反對。蒼蠅亂飛,污染水源,現代牧業不盈利,讓那些能做企業的人去做吧。」言語中,鄧九強難掩其中不滿。

令他疑惑的是,外國人高度讚揚的現代牧業為什麼得不到中國人自己的認可。「最近壓力蠻大的,我真的不想做了。我已經起草好了辭職報告,我想徹底退下 來。這個社會做好事都難,我為什麼要去做。壞事我不會去做,好事我也不想做了。讓市場淡忘鄧九強,好事壞事都與我無關。」鄧九強如此告訴記者。

面對是否認為外界缺乏對企業的寬容,鄧九強說:「社會沒問題,媒體也沒問題,只是公眾對企業的要求太高,我這樣的素質不具備企業家的條件。我要退下來,回家靜靜地拉二胡。社會不需要你,公眾也不需要你。」

「我要退休了,不做企業了。我錢夠花,為什麼要做企業,又要考慮食品安全、防疫、環境影響,把自己搞這麼累,為什麼?在中國我不想做企業了。做好事我又不能增加樂趣,因為我本來就想做好事。做了一半對一半錯,不做不就沒問題了。

採訪過程中,鄧九強不停地感慨,在中國做企業太難了,沒意思。「作為企業家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把企業做得更好。但是同時,也應該看到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使你做到最好。」

他說,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在銀行,一個在稅務局,希望她們安安穩穩地當公務員一直到老,絕不介入企業。「做企業不是人做的事情,需要超人,不是我能幹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8

人們為什麼使用Facebook:滿足歸屬感與??表現欲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95234725/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讀寫網(ReadWriteWeb)週一發表署名艾麗西婭?埃爾(Alicia Eler)的文章。文章通過美國波士頓大學阿什維尼?納德卡尼(Ashwini Nadkarni)和斯特凡?霍夫曼(Stefan G. Hofmann)發起的研究解釋了人們使用Facebook的原因。

  以下為文章概要:

  Facebook是人們公認的交流工具。在Facebook這個虛擬的社會中,用戶發佈領養寵物信息、宣佈各種喜訊、進行病毒營銷、張貼視頻以及建立各組織和粉絲群組。但是,人們為什麼喜歡使用Facebook呢?

   一項名為《人們為什麼使用Facebook?》研究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這個項目是由美國波士頓大學的阿什維尼?納德卡尼和斯特凡?霍夫曼共同發起的。 該研究認為社交網絡滿足了人類的兩項基本需求:歸屬感需求和自我表現需求。研究也承認這兩種需求與用戶的年齡、文化背景以及性格有關。

  該研究將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定義為「能為個體提供基於互聯網服務的三項主要功能。即:建立公開或半公開的個人資料;證明與其他人擁有共同的朋友;查看和跟蹤個人或者其他人的動態信息」。

  誰正在使用Facebook?

   在2009年之前,MySpace引領社交網絡的風潮。到了2009年4月後,MySpace風光不再。伊斯特?哈吉坦(Eszter Hargittai)在2008年的研究中提到,西班牙裔美國人佔到MySpace用戶總數的25%。相比之下,西班牙裔美國人只佔到Facebook用 戶的14%。Facebook的用戶構成與MySpace大相逕庭,女人比男人愛用,白人比西班牙裔美國人愛用。

  2009年,由雪莉?格拉斯穆克(Sherri Grasmuck)帶頭的研究發現非裔、拉美裔和印度學生比白人學生和越南裔學生更喜歡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Facebook所掌握的數據大體一致。Facebook的數據表明,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國人在Facebook上的使用人數從2009年初開始穩步增長,不過亞裔使用人數卻在下降。

  什麼性格的人使用Facebook?

  此前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離線用戶性格與在線用戶性格的相似性,證明用戶的性格與Facebook上所表現的行為相似度極高。報告稱,外向型用戶擁有的好友數量最多,參與度最高。而擁有自律性、組織性和成就導向型的人群則很少使用Facebook。

   人們在Facebook上的活動往往會留下反映性格的虛擬印記,比如照片、視頻、鏈接以及狀態更新等。據羅伯特?奧爾(Robert Orr)等人於2009年進行的調查表明具有較強神經質性格的用戶稱Facebook Wall是其最喜愛的組件,而具有較弱神經質性格的用戶則說照片是他們的最愛。另據羅伯特?奧爾等人於2009年發佈的研究稱,害羞的人在 Facebook上擁有的好友數量要少於性格開朗的用戶,但性格內向的人會更喜歡社交網站,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也就越多。

  2010年一份名為《自戀狂與社交網站》的研究表明自戀與使用Facebook密不可分,尤其體現在個人簡介和照片上,這兩項功能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展示自我。研究發現高度自戀的人和缺乏自信的人每天在Facebook上花費的時間超過一小時。

  Facebook的活躍用戶具有高度的外向性格、缺乏自信、高度神經質和自戀情緒等特點。這項研究還提到,Facebook經常被訪問可能與社交網絡學術性不強有關,但是正由於這樣的環境才能體現出較高的自尊心和歸屬感。

  人人都需要歸屬感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在我們網絡生活中,Facebook為我們提供虛擬的歸屬感。研究稱Facebook滿足了我們兩項基本的社會需要:歸屬感和自我表現。自尊和自我價值與人類最基本的歸屬感緊密聯繫。

   研究的最後一個部分側重於Facebook用戶的個人主義(強調的是個人成就)和集體主義文化(重點在與群組的關係)的差別。研究推測,相對於具有集體 主義精神的用戶而言,來自個人主義文化濃厚的成員傾向與其Facebook好友分享個人信息,也更喜歡挑起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據埃德?迪納(Ed Diener)於2000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個人能夠忍受出現問題的家庭和不順心的工作。因此,Facebook可以為生活在集體主義文化下的人們提供支持體系,以幫助他們經常與Facebook上的好友進行聯繫。

  另一份研究則表明,Facebook能夠幫助用戶提升自信心,這一點在編輯個人信息時就能夠很好地證明。

  那麼Facebook能夠通過線下友誼提升自信心?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Facebook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孤獨感,能改善用戶的社交生活,但並不能提高其自信心。

   不過,其他研究表明使用Facebook與提升自信心有一定的關聯。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學生通過對商學院本科學生的調查顯示,使用Facebook有利 於提升自信心。研究稱,自信心與使用Facebook的關聯複雜,可能與文化和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不過,社交生活能否提高自信心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 明。

  使用Facebook與社會關係是否有關聯?據心理學家肯農?謝爾頓(Kennon Sheldon)於2011年牽頭的研究表明,尋找失去聯繫的朋友往往是使用Facebook的動機。

  Facebook滿足我們的自我表現欲

  一些研究表明,人們在Facebook並不會將自己理想化,而是呈現真實的一面。但是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人們在Facebook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具有社交的慾望。

  那Facebook對一個人的印象形成會有怎樣的影響呢?舉例說明,如果你在約會網站上看上了某人,在未見面前最好的瞭解方式就是通過Facebook。此外,僱主也正在通過Facebook查看崗位申請人的情況。

  一項2008年的研究表明,Facebook上個人好友數量過多誇大了其受歡迎的程度。用戶的個人信息由於自我表現的需要而決定,而這種需要反過來使得用戶的行為、照片和朋友數量都成為迎合他人印象的工具。

  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Facebook?

  部分Facebook用戶因為經常擔心其Facebook隱私設置,並普遍感到信息量過大,而選擇參與為期30天的「關閉Facebook帳號」行動。

  近期《紐約時報》發表的《Facebook抵抗者》的文章還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其關切的重點也是隱私、異化以及信息量過大。

   科技博客網站Mashable的寫手山姆?萊爾德(Sam Laird)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於2011年7月關閉了其Facebook帳號。五個月後,他發表了《沒有Facebook的生活:一次社會實驗》。 萊爾德並沒有覺得停止使用Facebook有任何的不適應,而且他比以前花在電腦上的時間少了。不過,他覺得失去了兩樣東西。他看不到與朋友一起出去放鬆 時的照片,還有他只能在別人已經分享過的文章後跟貼。

  因此,我們可以下結論,我們之所以使用Facebook,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歸屬感和滿足我們的展示欲,當然,並不包括一大堆的隱私問題。(彪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4

堅持使用當地食材 留給子孫一個健康的環境 亞洲第一名廚成澤由浩:簡單最幸福

2012-4-9  TWM



連續三年被英國媒體評選,蟬聯亞 洲第一名廚的成澤由浩,三月底受邀來台傳授廚藝,讓年輕廚師得以一窺大師的風範。成澤由浩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暢談他對食材與料理的堅持,從中可以看 出這位亞洲食神的成功之道。

撰文‧孫蓉萍 攝影‧陳永錚三月三十日凌晨二點。整個城市一片寂靜、人們已進入夢鄉之際,基隆市孝一路一攤接一攤的崁仔頂觀光魚市場燈火通明,魚販擺出各種魚貨,準備迎 接買家上門。遠道從日本來到台灣的亞洲第一名廚成澤由浩,也跟隨著人群,一攤走過一攤。

十二個小時前才抵達台灣的他,一邊閃躲著正在卸貨的卡車,一邊用專注的眼神,看著剛送到的新鮮魚貨,不時提出問題:「這些魚是從哪裡運來的?」「這些魚是 用什麼方式捕的?」「台灣人經常用小魚乾嗎?」稱霸 連續三年橫掃亞洲這是成澤的首次台灣之旅,他受吉悅酒窖餐廳之邀,來台灣傳授廚藝。提到成澤,全世界的老饕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因為他位於東京南青山街 區的「Les Creations de Narisawa」(成澤創意餐廳),在英國料理界有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五十家最佳餐廳」評選中,二○一一年拿下第十二名,已經是連續三年名列亞洲第 一。同一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美食高峰會中,他還被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主廚」。

也因此,成澤雖然低調來台獻廚藝,但早已引起台灣饕客、美食圈的注意。根據了解,成澤來台指導傳授的套餐,行情價是五位數字起跳,包括新北投三二行館董事 長邱泰翰等港台老饕,都前去觀摩取經。

今年四十三歲的成澤,並不多話,但言談之間,很容易讓人感受到他誠懇的態度。而「真誠、用心」,也正是使他創作的料理,大受歡迎,並且躋身全球前十二大名 廚的原因。

成澤經營米其林二星級的餐廳,他對所有細節絲毫不敢馬虎。只要光顧過他的餐廳,用同一個人的名字點餐,就不會吃到重複的餐、喝到一樣的酒,因為他會記錄這 位賓客用過的菜名和酒名。

共鳴 自在純粹感動食客除了對客人的尊重,成澤對食材的挑選,尊重大自然的態度,也很令人感動。由於他的創意料理充滿了自然大地的氣息,一些賓客、尤其是藝術 家,吃了他的菜,甚至感動得淚流滿面。

成澤說:「廚師可以旅行,不過不要讓食材旅行。」廚師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食材對消費者的魅力。而到食材生產所在地的山中、海邊、農田思考,最容易找到答 案。基於這樣的信念,成澤這次來台灣做料理,也堅持用台灣本地的食材,並沒有帶著菜單來,在拜訪生產者後,感受當地的風土民情,再決定要端出的菜色。

他抵台的第一天到基隆港看魚貨,初步了解台灣人的喜好,除了觀察魚的眼睛、光澤等新鮮度之外,他更在乎的是捕獲方式。「垂釣或定置網的方式比較好,因為可 以放掉小魚,而不是大小通吃,以後我們就沒魚吃了。」第二天,成澤又風塵僕僕地來到宜蘭縣冬山鄉宜陽牧場,因為聽說這裡有飼養時間超過二四○天的黑毛豬。 「一般豬農為了節省成本,可能養一百多天就會宰殺,所以肯養到二四○天的飼主,非常難得。」儘管抵台後睡不到五小時,他仍堅持親自到牧場和飼主對話,看豬 的生長環境。成澤一邊看著上百隻豬,一邊說:「日本有些豬隻飼養的空間太小,幾乎就與牠自己的體積一樣大。但是這裡的豬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有益豬的健康。 另外,飼主每天幫豬洗澡,飼料有麥、黃豆、玉米、麵包、酒糟,所以並無傳統養豬場的惡臭。豬隻健康、抵抗力強,食用者當然也會健康、有抵抗力。」成澤細問 各種問題,幫消費者過濾出最佳食材,因為食物不只要美味,更要吃得安心。去過漁港、牧場等地,成澤在南方澳吹著海風,感受著台灣這塊土地,他說:「我開始 有感覺了。我現在想趕快回到廚房,準備餐點。」在廚房的成澤,像是換了個人,他神情認真嚴肅,緊盯每個小細節。例如,他準備一道烤魚,先把魚包在耐熱的透 明塑膠紙,再放多種菇類和檸檬薄片等食材,倒入高湯和作料,把塑膠紙綁起來再烘烤,讓魚、菇類和高湯的鮮味充分融合。

「這些蘑菇太大了,小一點比較可愛!」、「束口太低了,這樣會沒有空氣,烤的時候會爆開!大約在食物上方一.五公分束起來。」光是這幾個動作,就可以看出 成澤的嚴格要求。

接受指導的吉悅主廚Simon說:「成澤沒有模糊地帶,食材有一定的大小、重量,沒有差不多這種事。而且料理很有節奏感,完成一道料理後,再準備下一道料 理,不拖泥帶水。台灣人都了解本地的食材,但是還要融合當地的文化,這道料理才會感動人,這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精神。」融合 周遊列國吸收精髓四十三歲的成澤能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我祖父經營日式點心店,父親經營西式點心店,從小我就看到來店裡的客人們,享用餐 點很愉悅的表情。看到他們甜甜的笑容,我就決定將來要做一份能帶給大家幸福的工作。」高中之前的成澤常幫爸爸做麵包和蛋糕,對料理產生了興趣,希望長大後 能提供一個讓客人開心用餐的時間和空間,不過還沒決定要走上廚師這條路。直到上了高中,要思考上大學讀什麼科系的時候,他開始認真面對自己的未來。「我想 進一步了解各國的歷史和文化,但我更想了解的是食物。」所以開始學習法文,為留學法國預做準備。

成澤研究歐洲飲食文化的心意越來越強烈,他十九歲就隻身前往法國,展開他八年的歐洲學藝之旅。他先在廚藝學校學習半年,以實習生的身分進法國里昂的餐廳工 作。因認真的工作態度獲得肯定,半年後被介紹到瑞士頂級餐廳GIRARDET工作,一年半後,再回到法國南部聖卓佩(St. Tropes)。

接下來他在一艘地中海郵輪上當了一季主廚之後,又到義大利學習義大利菜,再到南法、巴黎工作。歐洲經歷不僅讓成澤學會了流利的法語和義大利語,也修習了歐 洲各種料理。

回想那段日子,剛開始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廚藝也不高明,而且一流餐廳要求非常嚴格,因此吃了不少苦頭,壓力大到胃穿孔。「我經常被罵,可是從來沒有想過 放棄!」他紓壓的方式是跑步,沿著海岸,聽著浪濤聲,一個人獨自在昏暗的夜色下慢跑。

「在廚房工作需要體力,所以我每天工作結束以後,半夜十二點花大約一個小時慢跑。我很喜歡跑步,因為那是我一個人的時間,讓我可以冷靜地思考很多事情。」 但在外地不斷吸收新知的同時,成澤也開始思念起日本。「到歐洲見過世面後,我反而對日本更好奇,內心渴望知道更多日本的事情,畢竟我還很年輕就出國。另一 方面,我在歐洲廚房做的工作,都只是做出主廚要的料理,可是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做我自己的料理。」於是在二十六歲那年,他回到了日本。

橋梁 溝通生產者和食用者一九九五年,成澤先在東京以南的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小川地區,開了一家法國餐廳La Napoule,店面非常小,只能容納十六人左右。但這裡依山傍海,有法國鄉村的氛圍,加上他熟練的技術和新鮮的食材,吸引了來自東京的饕客,逐漸闖出名 號。二○○三年,他把店遷到東京,改名Les Creations de Narisawa。

剛回日本的時候,成澤使用的是自己慣用的食材,所以會從法國進口魚、肉或蔬菜。不過現在,餐廳幾乎百分之百都用日本的食材。「東京築地魚市場聞名全球,不 過我從沒去過。我都自己去漁港、農村,和生產者直接對話,向他們進貨。北從北海道,南到九州的鹿兒島或沖繩,再遠我都去!」成澤還堅持使用當地無農藥的蔬 果,「噴灑農藥會使得這塊栽種作物的土地以後無法使用,破壞自然環境。我們都有家人,若希望一百年後,大家的下一代還能享有一樣的美味和健康,現在一定要 動手做些事。人類現在像是掐自己的脖子,讓地球陷入困境。和食材最接近的廚師,為解決這個問題,絕對責無旁貸。」「廚師應該在生產者和食用者之間,扮演好 橋梁的角色。」這是成澤的原則理念。他了解農夫、漁民的辛苦,同時也告訴他們,東京的消費者在食用這些蔬果或肉類時,有多麼愉悅與感恩。於是他們在辛勤工 作時,可以想像消費者的笑容,也就不以為苦。

在餐廳,成澤也會告訴顧客,這些食材是在怎樣的自然環境下成長的,每位賓客用餐時可以感受到食材的得來不易,因此更珍惜盤中每一份食物,對大自然和生產 者,都有感恩的心。

傳承 理想與幸福的延續店門口的標誌「N」的上方,有一隻蜜蜂。他說明使用蜜蜂的意義是,像工蜂一樣勤奮工作,且蜜蜂傳遞花粉,在自然界扮演著為大家帶來幸福的 角色。此外,菜單上的名稱全部寫著「來自××的禮物」,可能是山上、大海或某畦菜園,讓賓客記得感恩大地。

做美食料理給客人,但最令成澤難以忘懷的美食,是童年祖母幫他準備的雞蛋醬油拌飯。「我印象最深刻的料理,不是什麼大廚的名菜,而是小時候,祖母幫我準備 的雞蛋醬油拌飯。她在熱騰騰的飯上,打一顆新鮮的雞蛋,淋上醬油,這就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美味料理。」看似普通,其實這碗飯結合了所有美味的元素。用好吃 的米,煮好後趁熱打上新鮮又安全的雞蛋,再淋上大豆釀造、沒有化學成分的醬油,就是人間美味。其中只要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讓這頓飯從美食變成垃圾。

成澤發現願意從事廚師工作的人有減少的趨勢。「這一行最辛苦的就是工時太長。我早上七點進餐廳,晚上一點多才離開,不論是我自己或是工作夥伴,私人時間或 休息時間都很少。而且工時長不表示賺得就多,所以肯做這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成澤今年十一歲的長子,看到父親每天開心地工作,以及用餐愉快的賓客,也希 望繼承衣缽,為保護自然盡一份心力。成澤期許兒子延續他的信念,不追隨流行,用自己站著的這塊土地上的食材,帶給人幸福,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下去!

成澤由浩

出生:1969年

現職:Les Creations de Narisawa

負責人和主廚

經歷:La Napoule負責人和主廚

學歷:法國廚藝學校

家庭:已婚,育有一兒一女

全球50家最佳餐廳

英國《餐廳》(Restaurant )雜誌自2002年起,每年發表全球50家最佳餐廳(S.Pellegrino World’s Best 50 Restaurants),由全球超過八百位餐飲業的代表人士,例如主廚、美食專家、記者等共同選出,有餐飲業奧斯卡獎之稱。這個獎項偏好創意和實驗 性,2011年前20名幾乎都是歐美國家,成澤的Les Creations de Narisawa排名第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9

Chrome為何使用率最高?谷歌高管揭秘3要素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04/229124.html

2008年9月,谷歌推出自己的瀏覽器Chrome,進軍已成紅海的網絡瀏覽器市場。即便谷歌是搜索領域的巨人,當時也沒多少人看好Chrome的市場前景:微軟IE作為Windows默認瀏覽器的地位不可動搖,火狐在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而更多瀏覽器產品還在不斷湧出。

但不到四年時間,Chrome瀏覽器就實現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成為了使用率最高的網絡瀏覽器,即便是再樂觀的專業人士也很難預料到這點。谷歌圍繞著Chrome推出了相關應用商店和操作系統,Chrome瀏覽器成為谷歌近年來最為成功的產品和最重要的戰略資產之一。

谷歌2012I/O大會上,谷歌Chrome與應用高級副總裁桑德爾·皮猜(SundarPichai)表示,Chrome瀏覽器已經成為全球使用 率最高的瀏覽器:目前Chrome瀏覽器已經擁有3.1億用戶,較去年谷歌I/O大會召開時的1.6億用戶增長顯著,如今每天通過Chrome瀏覽器的輸 入詞彙量達到600億,下載數據1TB,每年光通過地址欄直接輸入給用戶節省了13年的時間。

互聯網調研機構StatCounter的數據支持了這一點。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谷歌Chrom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達到32.76%,首次超越微軟 IE瀏覽器(32.31%)。而在移動瀏覽器市場,Android自帶瀏覽器也超過Opera和Safari,登頂移動瀏覽器市場份額。

I/O發佈會後,皮猜接受了新浪科技的採訪,就Chrome瀏覽器及相關產品發表了自己觀點。談到Chrome瀏覽器在不到四年內成為全球最常用的 瀏覽器,皮猜表示:「谷歌是在瀏覽器出現15年之後才推出Chrome,在Hotmail推出10年之後才發佈Gmail電郵。進入市場早晚時機並不是關 鍵,我們打造了一款真正偉大的產品,因而得到了普遍接受。」

皮猜表示:「Chrome之所以成為全球使用最多的瀏覽器,在於三大要素:迅速、簡潔與安全。我們打造了一款非常迅速的瀏覽器產品,因而能在市場上 脫穎而出。即便在電腦性能較差、網絡速度較為緩慢的新興市場,Chrome的加載也同樣迅速,因此我們在新興市場的增長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市場。在用戶界 面方面,我們始終認為用戶需要的是一款簡潔易用的瀏覽器,複雜功能不是用戶的需求所在。安全性能雖然體現得不是那麼明顯,但我們為此投入了數百萬美元,打 造了Chrome足以引以為豪的安全性。」

「正是這三點的綜合成就了Chrome目前的市場份額,現在我們正在穩步推進自己的競爭戰略,」他說。

皮猜所指的競爭戰略顯然包括了移動市場,除了發佈Android版Chrome瀏覽器,谷歌在此次大會上還推出針對蘋果iOS平台的Chrome瀏 覽器,同時大舉進軍兩大移動平台。在發佈iOS版Chrome瀏覽器後僅僅數小時,Chrome瀏覽器就在蘋果AppStore登上了免費應用排行榜的首 位,從美國市場的情況來看,5星評價佔據了總評價的四分之三。

但由於受到蘋果開發者條款的限制,iOS版本的Chrome瀏覽器並沒有使用自己的內核,而是使用蘋果針對第三方開發者的渲染引擎。外界質疑這會導 致Chrome最為突出的迅速特性大打折扣。一位用戶就在評價中表示:「Safari用的是Nitro引擎,比Chrome要快很多。」

新浪科技就蘋果版Chrome瀏覽器是否在速度等用戶體驗上不及Android版提出了質疑,皮猜對此表示:「iOS版Chrome瀏覽器面臨蘋果 的開發限制,沒有使用自己的內核,但速度仍然非常迅速,界面簡便易用,目前獲得的用戶反饋也相當不錯。我相信這依然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應用。"至於與蘋果在 應用審核方面的交涉,皮猜表示不便透露具體商議細節。

談到谷歌為何發佈iOS版Chrome瀏覽器時,皮猜解釋說,Chrome戰略是為了打造一個開放的平台,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平台,哪個設備,用 戶都可以使用到Chrome的產品和服務。「我們的目標是儘可能觸及更多的用戶,Chrome和Gmail和Google+應用一樣,都會是跨平台的。谷 歌並不擔心推出iOS版Chrome瀏覽器會降低Android設備的吸引力。」

皮猜還提及了Android版Chrome瀏覽器;他表示,Android版推出不久,還處於Beta階段,目前只面向冰激凌三明治(Android4.0)及以上版本,會在這些版本的Android設備中作為默認瀏覽器。

鑑於谷歌在此次大會上發佈了Nexus7、NexusQ等硬件產品,業界有猜測未來谷歌的定位是否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皮猜就此對新浪科技表示,谷 歌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和軟件,將更多的信息傳遞給更多的用戶。「無論是Android、Chrome、Google+還是谷歌眼鏡,都體現著這一宗旨。 未來,或許谷歌的定位會繼續演變,但核心依舊是用戶的日常信息服務,"他說。

谷歌去年發佈了ChromeOS操作系統的云筆記本Chromebook,以Chrome網絡商店的諸多應用來取代桌面安裝軟件。但這一設備發佈之 後,在市場上還沒有得到普遍接受。面臨Chromebook銷量的問題,皮猜沒有正面回答。他說:「Chromebook也是一種全新的設備,普及需要時 間;此外,目前消費者90%的電腦設備都購買自實體店,而谷歌選擇了通過網站直接向市場銷售Chromebook,這種銷售模式很新穎,但需要時間為市場 所接受。

"谷歌的Chrome戰略才剛剛起步,我們會很有耐心地做好長期準備,不會急於一時。」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