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色列首富伊丹·奧佛爾 遊蕩在新興經濟體的猶太巨賈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858

熱衷研究地緣政治,善於捕捉新興經濟體崛起之良機,加上擴張再擴張,奧佛爾建立起一個市值近千億元人民幣的產業帝國,並在中國斬獲頗豐。

剛剛進入位於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維夫Millenium大廈20層的Lynav船運公司,一位穿著卡其布褲子、戴著粗粗項鏈的壯漢放下手中的iPad Mini,起身從玻璃門窗的會議室踱步出來招呼。如果不是事先看過其照片,或許難以認出眼前這位便是2012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以色列首富、身家達62億美元(約390億元人民幣)的伊丹·奧佛爾(Idan Ofer,下稱奧佛爾)。

奧佛爾今年57歲,是以色列控股集團(Israel Corporation)的控股股東。

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之前,他把手插進褲袋,站著與大家聊天,帶領記者參觀他的辦公室——一間十來平米的狹小屋子,狹小的辦公桌、蘋果電腦和液晶電視。茶几上一堆書,其中一本的封面上印著大大的「China(中國)」字樣。

「這裡是我的小辦公室——『私人空間』,樓上那間大的才是『公共空間』。」奧佛爾笑著說。白色的牆上掛著一張黑白照片,三個小孩簇擁著一位中年男子,那是奧佛爾的父親及兩位叔叔和祖父的合影,算起來至少拍攝於70年前;另一張彩色父子照是年幼的奧佛爾和他已故父親薩米·奧佛爾(Sammy Ofer)的合影,後者曾是以色列船王、首富。

奧佛爾稱自己性格「天真(Naive)」。他帶我們四處參觀,親自刷卡開門,送我們進電梯,而他的助理則在一旁與人聊天。採訪中,他會不經意間跑題,甚至起身去隔壁辦公室翻出一堆他見過的中國企業家的名片,評價說太盟投資集團主席單偉建「非常非常聰明,對以色列的瞭解比我還深」,而SOHO中國的聯合創始人、潘石屹的妻子張欣則「口才絕佳,難以置信」。

在以色列,從機場安檢員到大街上的百姓,幾乎人人都知道奧佛爾的財富故事。

「只做大生意」的猶太商人

「中國的領導人善於長期思考,中國經歷了『文革』時代、工業時代和消費時代,接下來將發生什麼?」

縱橫商海整30年,奧佛爾成功的秘訣之一,正是這種對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精準把握。而聽奧佛爾講述他及前輩的經商傳奇,似乎是在跟隨一位「活化石式」的人物回顧東亞、中國乃至整個第三世界國家的雁陣形經濟起飛過程。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奧佛爾的祖父帶著家族從羅馬尼亞移民到以色列。上大學時,奧佛爾讀了一本在當時很有名的書Shogun(大將軍),這本書敘寫了英格蘭一個家族於20世紀初舉家移民到香港後的種種經歷,書中對亞洲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的描繪深深地吸引住了奧佛爾。

1982年從倫敦商學院畢業後,27歲的奧佛爾決定來到亞洲,在此拓展家族本業——原油和成品油的貿易、運輸。「當時我感覺到全球經濟增長的重心將從西方轉向東方,但1982年時我預見不到後來中國會發生如此大的巨變。」奧佛爾說。

奧佛爾選擇的落腳點是當時的船運中心香港,背靠剛剛啟動改革開放的中國內地,香港船運業的發展一日千里,而同期日本船運業則受經濟停滯的影響急劇衰落。

初到香港時,奧佛爾僅有一艘油輪,他收購日本人的輪船,與後來成為第一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及來自寧波的一位鮑姓商人展開競爭。他還記得當時英國人控制著的香港天際線比現在低很多,「沒有匯豐銀行、中銀大廈等高樓」。

後來新加坡崛起為新的全球油運和船運中心,1990年,奧佛爾離開香港,前往新加坡繼續經營他的船運業務。頂峰時,他擁有97艘船。

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東亞船運業開始走下坡路。七年後,奧佛爾賣掉亞洲的生意,前往紐約開拓船運業。但在美國,那兩年他幹得並不成功。

1999年初,他從泰國回紐約途經以色列中轉時,看到報紙上報導索爾·艾森伯格(Saul Eisenberg,下稱艾森伯格)去世後,他的六個子女決定出售家產。艾森伯格是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巨富,美國《國防週刊》稱其旗下公司的收入曾佔據以色列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他也是最早對華出售軍火的以色列商人之一。

艾森伯格留下的以色列集團旗下的資產包括以色列化工公司、以色列集裝箱船公司Zim,以及幾家珠寶公司和房地產公司。奧佛爾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花6億美元購買了55%的以色列集團的股份,他因此離開紐約回到以色列。

如今以色列集團旗下的上市資產市值為50億到60億美元,加上沒上市的煉油、半導體、化工等業務,總市值約150億美元(約940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奧佛爾與他的前輩艾森伯格的事業軌跡有諸多共通之處。兩位風雲人物都從東亞起家,都善於抓住新興經濟體起飛的良機,都躋身最著名的以色列超級富豪之列,他們做生意的路徑和偏好也異曲同工。

艾森伯格原是二戰難民,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時,9歲的他隨家人逃到上海,卻被日本人俘虜,奧佛爾說艾森伯格「裝在一個罐子裡被運到了日本」,但倖存下來的艾森伯格戰後定居日本,還娶了一位日本妻子。

195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時,艾森伯格靠向日本鋼鐵公司推介鐵礦石,攫取了第一桶金。朝鮮戰爭結束後,艾森伯格又到韓國做生意。他結識韓國的軍政領導人朴正熙,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艾森伯格被迫離開韓國回到以色列,三年後從別人手裡購買了以色列集團,成為以色列當時的首富。

1982年,艾森伯格看到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機遇,前往北京定居。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需要大量工業設施,艾森伯格成為了中國領導人的朋友,他重複其1950年代在日本和1970年代在韓國做的事情,後來在中國建立了25個合資和1個獨資企業。

「他提供一切中國急需的物資和商品,玻璃、石油、電力、食用油等等。」奧佛爾說,「他只做大項目。」

「我仍是做決定的人」

收購以色列集團後,奧佛爾的興趣由船運轉向工業,其間他也曾做過一年以色列第三大銀行的董事長,但發現自己不喜歡金融業,「我喜歡製造東西」。

此後幾年裡,奧佛爾開始對以色列集團的業務進行重新佈局。2003年至2005年間他賣掉了很多不感興趣的資產,比如比薩連鎖店、連鎖酒店、房地產等。他也出資回購了旗下船公司Zim的另一半由政府持有的股份。

但船運行業江河日下,奧佛爾必須尋找新的市場機遇。

如今奧佛爾的產業遍及全球。他選擇進入拉丁美洲電力市場,因為意識到拉美經濟將與中國經歷同樣的高增長階段,那裡最大的產業是礦業,而礦業最需要的是電力。於是他投資了10億美元,在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巴拿馬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建造了當地最大的水力發電廠。隨後,他在非洲做同樣的事。

他還進入了超深水鑽井船行業,為此建立了總部位於美國休斯敦的Pacific Drilling公司,後來該公司在紐交所上市,市值超過20億美元。

此外,以色列集團旗下的Tower Jazz半導體公司還在日本、美國投建半導體廠,生產用於發電設備和相機的芯片,「我不與台灣人競爭,只做利潤很高的縫隙市場」。

但中國仍然是奧佛爾的事業重心,以色列集團在中國的鞍山、昆明、濰坊、連云港、青浦等地有7家合資或獨資公司,業務涵蓋水處理、化工、殺菌劑等。南方週末記者獲悉,以色列集團在中國的年銷售收入高達8.4億美元(約53億元人民幣)。

奧佛爾在中國傾力打造的新事業,則是觀致汽車(Qoros)公司。2005年時,有人把正尋覓合作夥伴的奇瑞汽車公司介紹給他,他認識到可以把技術和人才引入中國,使中國造出能出口歐美市場的汽車。

於是他投資了2.7億美元,與奇瑞成立股權各半的合資公司,在上海設立總部和研發中心,在江蘇常熟投建工廠。

奧佛爾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2013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觀致將推出符合歐5環保標準的車型,「這意味著我們能向歐洲、德國出口觀致汽車,讓德國人見識一下中國產的車。」他介紹說,目前觀致已經收到三倍於預計產量的銷售商訂單。

兩年前,奧佛爾辭去以色列集團董事長職務,保留CEO(首席執行官)職務。在南方週末記者採訪間隙,一位矮個子俄羅斯人進到會議室與奧佛爾交談一番後離開。「這是我的COO,來問關於在波蘭建風電廠的事。」伊丹·奧佛爾說,「瞧,雖然不是董事長,但我仍是那個做決定的人。」

科技天才「下課」

事實上,這位眼神和笑容酷似前重量級拳王霍利菲爾德的猶太裔富豪,不只有這隨和、親切的一面。「他是個強硬派。」在特拉維夫街頭隨機詢問的一位以色列老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評價說。

奧佛爾最近的一次強勢表現在幾星期前的一件事上。彼時,在奧佛爾和其他股東的要求下,他投資的以色列著名電動車先鋒公司Better Place標誌性的創始人兼CEO夏嘉曦(Shai Agassi)不再擔任行政職務。

這在以色列是件大事。因為夏嘉曦是知名的商業天才,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為「繼喬布斯之後科技行業最出色的銷售員」。他23歲時創立軟件發行公司Quicksoft,33歲成為世界最大管理軟件公司之一SAP董事會最年輕的成員。2007年,夏嘉曦與奧佛爾在舊金山見面談了45分鐘,奧佛爾當即決定投資1億美元給夏嘉曦,從而使夏嘉曦創辦的Better Place公司得以啟動。

奧佛爾稱,他第一次聽到夏嘉曦的創意時,就意識到這是一個「為中國量身定製」的計劃,「大多數中國人第一次買車,他們會接受新事物」。

「夏嘉曦很聰明,我喜歡他,也喜歡他的創意,但創建一家公司與運營一家公司需要不同的能力。」2012年12月6日,奧佛爾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公司創始人淡出管理在以色列很正常,夏嘉曦先生仍擁有Better Place公司10%的股份。」

Better Place公司野心勃勃地試圖用純電動汽車來取代汽油動力車,其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夏嘉曦提出的更換電池模式和按里程計費。目前Better Place與雷諾·日產合作,由後者生產電池和汽車,Better Place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在以色列、丹麥、荷蘭、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商用其雷諾FluenceZ.E型電動車。如果這一計劃成功,Better Place將顛覆性地改變汽車業、石油業以及電池行業。

南方週末記者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在以色列一條高速公路上駕乘體驗了FluenleZ.E型電動車。在換電站,耗時6分鐘換一塊可行駛140公里的「滿格電池」。

「夏嘉曦和股東之間有分歧。他主張把當前的重點放在建造電池更換站上,但他不是出錢的人。」一位Better Place的員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而資方則主張把公司的重點放在電動車銷售上,因為以色列境內即將建成50個電池更換站和近1000個充電樁,已經足夠覆蓋全國需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