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摩拜的熊貓怎麽看共享汽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6/161251.shtml

投資摩拜的熊貓怎麽看共享汽車?
熊貓資本 熊貓資本

投資摩拜的熊貓怎麽看共享汽車?

在共享概念興起的大環境下,國內共享汽車領域的創業在最近頻獲關註。

本文由熊貓資本(微信 ID:pandavc)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李論。

在共享概念興起的大環境下,國內共享汽車領域的創業在最近頻獲關註。以奔馳旗下Car2go為代表的分時租賃模式在國內外均有多年的發展,而在持續關註國內共享出行領域後,我們認為共享汽車的分時租賃模式無疑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這主要基於兩點:

首先,年輕人更願意選擇使用資產,而非保有資產。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保有一輛汽車的成本太過高昂,購車、牌照、保養維護等等費用對於無財可理的年輕人都是不小的負擔。

其次,共享汽車的發展將會是政府樂見其成的趨勢。同樣給出十萬塊牌照,共享汽車能夠覆蓋到更大的人群,並且有效幫助城市減少擁堵和汙染,可以預見到這一模式將會受到社會管理者的歡迎。

在共享汽車(分時租賃)上,我們的一個基礎判斷是:普通創業者很難在這一領域逆襲,VC參與的機會也相對較小。掌握三種能力的參與者——資金成本足夠低、掌握政府資源、具備大規模造車能力——將有大概率成功的機會。

理由有三:

第一,小資金不足以支持共享汽車(分時租賃)模型進入正向循環。

從本質上來說,共享汽車和共享單車都是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模型的核心在於如何以較低的成本投放車輛,並達到規模效應。

我們可以將摩拜定義成一個以新型硬件為基礎的資產管理公司:摩拜運行的就是單車版的分時租賃模式,通過在全球運營資產,產生回報。但相比單車,共享汽車想要像單車一樣快速起量,形成規模效應,並不是小資金可以支持的。

一輛單車的造價在百元至千元不等,通過VC千萬級或上億級美元的投入,共享單車企業能夠造出相當可觀數量的單車。而一輛汽車的造價至少在五、六萬元,同時汽車的系統工程複雜度高,周期也更長,如果是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獲得的資金,高昂的成本和資金規模都無法支撐整個商業模型。

第二,共享汽車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

與單車相比,共享汽車需要更為大量的資源支持。牌照、路權、停車等都是不掌握資源便很難解決的問題,因此良好的政府關系與資源非常重要。以一線城市的停車為例,雖然表面上一個小時的租車費用只要十幾塊錢,然而用戶實際付出的周邊成本會相當高。如果無法利用資源解決停車等問題,汽車的共享就很難實現。

第三,共享汽車(分時租賃)是一件對運營要求越低,越有可能成功的事情。

一旦需要運營,成本一定上升,補貼、刺激、人的調撥……每個節點都是效率的損耗點。摩拜商業模型的優點在於維護成本低、丟失率低、損耗率低,而汽車的後續保養、維護就複雜得多。

理想狀態下,一輛共享汽車由主機廠商生產出來後,政府給予它一定的路權和停車權,這臺車就應該可以自己運營自己。除了適當地通過用戶行為來幹涉、影響以外,其他的運營都應該要輕。而不掌握“資金成本足夠低、掌握政府資源、具備大規模造車能力”三種能力的創業者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因此在未來,這三類是我們認為有可能成為汽車分時租賃領域的主要玩家——

上市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能夠投入大規模、低成本資金

政府PPP投資:掌握足夠多的政府資源,能解決牌照、路權、停車等問題

主機廠商:具備低成本、大規模造車的能力

而如果有人能將三種資源整合在一起,那麽成功的概率將非常高。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場景:

樂視或神州宣布在二級市場發100億的債,隨後用這個債和各地的PPP投資成立合資公司,在每一個城市和當地的主機廠商合作。

比如在上海,和上海國投、上汽集團進行合作——上海PPP投資能夠幫助解決資源問題;和上汽集團合作定制一款共享汽車,汽車的維修、保養都在當地解決,降低成本。那麽此時公司就變成了簡單的運營方。

另一種想象是未來出租車公司也可以涉及這個市場。

出租車公司手中有大量的牌照和良好的政府關系,在資源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雖然現在的出租車公司都面臨“用人荒”的問題,但或許未來可以形成一種“一個司機管理多臺車”的模式:一個司機自己開一輛車,同時也幫公司管理著距離自己最近的一臺共享車(不是一一對應)。比如當一臺車停在A地,但需要把它停到停車費更低的B地,或是政府更希望這輛車停在的地方時,就由出租車司機來完成這項工作。最終形成1個司機對應1.5或1.6臺車的比例。

共享汽車領域創業仍在方興未艾的階段,在此分享部分我們的思考與想法,歡迎大家前來共同探討交流。

熊貓 摩拜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54

共享電單車困局:有摩拜的夢,卻沒有它的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7/163997.shtml

共享電單車困局:有摩拜的夢,卻沒有它的命
創業家 創業家

共享電單車困局:有摩拜的夢,卻沒有它的命

一字之差,命運卻是雲泥之別。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朱丹

編輯 | 周路平

共享單車已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政府、創業者、資本都在熱捧,成了競相學習的榜樣。而共享電單車卻成了地方政府不鼓勵,風險投資不青睞的領域。同樣做短途出行的分時租賃,共享電單車究竟遭遇了什麽?未來還有出路嗎?

今日,ofo小黃車宣布獲得7億美元E輪融資,共享單車受到瘋狂追捧,但共享電動單車卻沒有這個好運。

6月29日,共享電單車品牌“逍遙電車”亮相西安,試投放了20輛車,但當天即被城管叫停,全部車輛被要求收回。

同一日,“小熊出行”在廣西桂林投放了約40輛電動車,這批車因為沒有號牌被交管部門及時叫停,而聞訊趕來的客服人員還因為無牌行駛被罰款50元。

上述兩家企業遇到的發展困境並非孤例。

早在今年2月,小蜜電動單車便被北京市交管部門界定為不合法,也就是不符合國標規定,交管部門責令公司相關負責人及時收回投放的電動自行車。

今年 1 月,在深圳上線的 7 號電單車也被叫停,已投放的 400 多輛電動車被責令收回。而交警部門表示,深圳 90%的道路沒有非機動車道,不適合發展電單車。

共享單車蓬勃發展的同時,為何共享電單車卻屢屢遇阻?而在共享單車泛濫的當下,共享電單車又還有多大的市場需求?

21.webp

真偽需求

共享經濟已是被玩壞的概念。除了共享單車,陸續也出現了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等,外界本能地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當帶電的共享電單車出現時,這會是一個偽需求嗎?

7號電單車進入南京後,CMO崔曉琪曾做過街訪,當時免費的共享單車已覆蓋了市場,但起步價兩塊錢的電單車還是受到了歡迎。“它可能真的是用戶群體的重合度偏高,但是出行場景的差異化,也還比較明顯。”

從體驗角度來講,大家對電動車的接受度要比自行車高很多,大熱天就沒人愛蹬自行車了。”共享電單車品牌“筋鬥雲”創始人毛乾坤對創業家&i黑馬說,筋鬥雲選在了環境相對封閉的高校、景區和園區,而目的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控制成本與風險。

電單車的場景定位於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7號電單車目前已在南京、深圳、北京和天津四地投放了七八萬輛電動單車,根據其運營數據顯示,其訂單集中在三到五公里。這與當初的預期也相吻合,與原有的出行方式進行了差異化發展。

22.webp

歸根到底,我們就是一個分時租賃行業。”崔曉琪表示,租賃該關心的不是電動單車成本的高低,而是最終能否收回成本,獲得額外收益。不過崔曉琪並未透露每輛車每天的使用頻次和收入。

電動單車的造價普遍在2000-3000元之間,筋鬥雲創始人毛乾坤透露,筋鬥雲的成本在3500元左右,預計10個月回本。當然,這也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數據,真實情況如何還有待實踐檢驗。

按照當前市場入局者的做法,用戶使用車輛需要繳納199元到399元不等的押金,收費標準也比共享單車複雜,除了按時間收費,也按里程收費。以7號電單車為例,5公里2元,大於5公里,超出部分每公里加收1元。使用時間超過1小時,加收10元超時費。

有意思的是,做共享電單車的團隊大多來自此前火熱的用車市場。7號電單車的團隊幾乎是天天用車的原班人馬,小蜜電單車的團隊來自寶駕租車,閃騎的創始人之前是愛代駕的聯合創始人。這些人之前所在的領域都受到了滴滴出行的重創,處境堪憂,電動單車成為了他們新的突破點。

7號電單車CMO崔曉琪坦承,做電動單車的確受到了共享單車的影響。他們首次投放車輛已是今年初。而市面上出現的共享電單車品牌,也基本是共享經濟炒熱之後才出現。

沒有前例的政策難題

自行車不存在固定的行業標準,也基本沒有受到監管,但電單車不同,政策甚至可以直接決定入局者的生死。

5 月 22 日,交通部發布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指導意見》中,明確表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而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出臺相應指導意見,態度鮮明——“不鼓勵”

然而對於這份意見的解讀,很多共享電單車的玩家們認為“不鼓勵”並不等於“禁止”,仍希望從中尋求突破。

現行的行業標準沿用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1999年頒布實施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規定電動車需滿足四個條件:車身重量不超過40公斤,速度不超過20千米/小時,輸出功率不高於210W,需要腳踏板。

2009年,政策上出現松動,新的文件把電摩標準都有所放寬,原本將於2010年1月1日實施,但該文件後來被暫緩實施。

如果按照1999年頒布的標準,目前馬路上跑的共享電單車很多已超過了其中的指標。崔曉琪透露,之前在鄭州桂林等地被叫停的電動車都屬於超標車型。7號電單車在今年4月進入北京,之前已有其他的共享電單車品牌存在,但都被北京相關部門叫停。

而在北京出臺指導意見後,7號電單車已暫停了在北京的投放,但其在北京已投放的兩萬多輛,並沒有受到影響,一直處於運營階段。“要分開來看,不太一樣。”7號電單車CMO崔曉琪說,在她看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之所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都是因為投放的車輛不符合標準。

然而,即便符合標準也將遭遇現實難題。

逍遙電車在被西安警方叫停後,創始人王剛找到當地城市執法局,對方讓他去找管委會下屬的一個社會事業辦公室。他得到的反饋是,必須給電動自行車上牌照。但問題則在於,電動自行車的牌照只給個人,一個電動車只能對應一個身份證,而且也沒有給企業大規模上牌照的先例。“這就是我們企業遇到的一個最大阻力,”王剛說,他正在跟相關部門反映,希望有一個很好的處理結果。

7號電單車也在南京遇到同樣困境。崔曉琪曾獲得南京車管所明確地反饋,從來沒有為企業大規模上牌的流程,既沒有機制,也沒有相應的人力。

不過,今年3月,南京方面出現松動。7號電單車正式獲得南京市車管所發放的牌照,南京車管所工作人員專門對每一輛電動動車的產品編號、電機編號等進行查驗。

慢熱的市場

拋開政策因素不談,共享電單車的發展本身也受到更多現實條件制約。

22

與共享單車隨用隨停不同,電單車普遍采用的是有樁模式或者電子圍欄技術,用戶使用之後需要停放在指定地點。7號電單車起初采取隨用隨停做法,考慮到政策風險,後來改成了電子圍欄。

指定地點停放的模式雖然有利於規範管理,卻也限制了電單車的發展。被寵壞了的用戶沒有將車停在指定地點的習慣,已開始有用戶抱怨找不到停車點,或者是停車點太少。而根據7號電單車的規則,用戶未在指定位置還車,將會被罰款,小於1公里加收10元,超出1公里加收100元。小鹿單車也會對未按指定地停放的用戶收取一分鐘3元的費用。這些舉措無疑壓抑了用戶需求。

運營也將是難題。電動單車的重量普遍在三四十公斤,甚至更重,對於搬運維護人員而言,如此重的單車,搬運起來相當麻煩,不太可能像共享單車那般進行大規模調度。同時,電動單車涉及到電力問題,目前大多品牌采用人工換電池做法,靠三輪車定期不斷進行維護,從這一塊來看,電動單車的運維成本也將遠高於自行車。

防盜也任重道遠。共享單車成了國民素質“照妖鏡”,廣泛存在用戶私藏或者破壞車輛的行為,而造價更為高昂的電動單車面臨的防盜形勢將更加嚴峻。不過,據崔曉琪告訴創業家&i黑馬,7號電單車在深圳的丟失率為1%,在北京的丟失率為3%。每輛車和電池都安裝了防盜裝置。

但在這些現實境遇之下,共享單車受到熱捧的同時,電動單車在資本層面卻頗受冷遇。據創業家&i黑馬不完全統計,目前入局共享電動車的玩家近二十家,大部分在二三線城市以及景區、校園等半封閉區域,而而已宣布獲得融資的10個項目,大多也處在天使融資和A輪融資,金額不大,沒有出現共享單車那般的聚集效應。

資本冷靜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政策上的不明朗,多地政府持不鼓勵態度。另一方面,遍地免費共享單車的當下,電動單車有多大的市場空間沒能得到實踐檢驗。相比於共享單車,目前還很少共享電單車品牌進行了規模化投放,這筆賬能否算過來依然是個未知數。

電動單車的造價遠高於自行車,而資本遲遲不動,也使得入局者體量普遍不大。無疑,共享電單車或許會是出行市場的不錯選擇,但限制因素太多,想要像共享單車那般野蠻生長,幾乎沒有可能。

共享電單車 困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03

共享電單車困局:有摩拜的夢,卻沒有它的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7/163997.shtml

共享電單車困局:有摩拜的夢,卻沒有它的命
創業家 創業家

共享電單車困局:有摩拜的夢,卻沒有它的命

一字之差,命運卻是雲泥之別。

來源 | 創業家(ID:chuangyejia)

作者 | 朱丹

編輯 | 周路平

共享單車已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政府、創業者、資本都在熱捧,成了競相學習的榜樣。而共享電單車卻成了地方政府不鼓勵,風險投資不青睞的領域。同樣做短途出行的分時租賃,共享電單車究竟遭遇了什麽?未來還有出路嗎?

今日,ofo小黃車宣布獲得7億美元E輪融資,共享單車受到瘋狂追捧,但共享電動單車卻沒有這個好運。

6月29日,共享電單車品牌“逍遙電車”亮相西安,試投放了20輛車,但當天即被城管叫停,全部車輛被要求收回。

同一日,“小熊出行”在廣西桂林投放了約40輛電動車,這批車因為沒有號牌被交管部門及時叫停,而聞訊趕來的客服人員還因為無牌行駛被罰款50元。

上述兩家企業遇到的發展困境並非孤例。

早在今年2月,小蜜電動單車便被北京市交管部門界定為不合法,也就是不符合國標規定,交管部門責令公司相關負責人及時收回投放的電動自行車。

今年 1 月,在深圳上線的 7 號電單車也被叫停,已投放的 400 多輛電動車被責令收回。而交警部門表示,深圳 90%的道路沒有非機動車道,不適合發展電單車。

共享單車蓬勃發展的同時,為何共享電單車卻屢屢遇阻?而在共享單車泛濫的當下,共享電單車又還有多大的市場需求?

21.webp

真偽需求

共享經濟已是被玩壞的概念。除了共享單車,陸續也出現了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等,外界本能地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當帶電的共享電單車出現時,這會是一個偽需求嗎?

7號電單車進入南京後,CMO崔曉琪曾做過街訪,當時免費的共享單車已覆蓋了市場,但起步價兩塊錢的電單車還是受到了歡迎。“它可能真的是用戶群體的重合度偏高,但是出行場景的差異化,也還比較明顯。”

從體驗角度來講,大家對電動車的接受度要比自行車高很多,大熱天就沒人愛蹬自行車了。”共享電單車品牌“筋鬥雲”創始人毛乾坤對創業家&i黑馬說,筋鬥雲選在了環境相對封閉的高校、景區和園區,而目的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控制成本與風險。

電單車的場景定位於3-10公里的中短途出行,7號電單車目前已在南京、深圳、北京和天津四地投放了七八萬輛電動單車,根據其運營數據顯示,其訂單集中在三到五公里。這與當初的預期也相吻合,與原有的出行方式進行了差異化發展。

22.webp

歸根到底,我們就是一個分時租賃行業。”崔曉琪表示,租賃該關心的不是電動單車成本的高低,而是最終能否收回成本,獲得額外收益。不過崔曉琪並未透露每輛車每天的使用頻次和收入。

電動單車的造價普遍在2000-3000元之間,筋鬥雲創始人毛乾坤透露,筋鬥雲的成本在3500元左右,預計10個月回本。當然,這也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數據,真實情況如何還有待實踐檢驗。

按照當前市場入局者的做法,用戶使用車輛需要繳納199元到399元不等的押金,收費標準也比共享單車複雜,除了按時間收費,也按里程收費。以7號電單車為例,5公里2元,大於5公里,超出部分每公里加收1元。使用時間超過1小時,加收10元超時費。

有意思的是,做共享電單車的團隊大多來自此前火熱的用車市場。7號電單車的團隊幾乎是天天用車的原班人馬,小蜜電單車的團隊來自寶駕租車,閃騎的創始人之前是愛代駕的聯合創始人。這些人之前所在的領域都受到了滴滴出行的重創,處境堪憂,電動單車成為了他們新的突破點。

7號電單車CMO崔曉琪坦承,做電動單車的確受到了共享單車的影響。他們首次投放車輛已是今年初。而市面上出現的共享電單車品牌,也基本是共享經濟炒熱之後才出現。

沒有前例的政策難題

自行車不存在固定的行業標準,也基本沒有受到監管,但電單車不同,政策甚至可以直接決定入局者的生死。

5 月 22 日,交通部發布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指導意見》中,明確表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而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出臺相應指導意見,態度鮮明——“不鼓勵”

然而對於這份意見的解讀,很多共享電單車的玩家們認為“不鼓勵”並不等於“禁止”,仍希望從中尋求突破。

現行的行業標準沿用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1999年頒布實施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規定電動車需滿足四個條件:車身重量不超過40公斤,速度不超過20千米/小時,輸出功率不高於210W,需要腳踏板。

2009年,政策上出現松動,新的文件把電摩標準都有所放寬,原本將於2010年1月1日實施,但該文件後來被暫緩實施。

如果按照1999年頒布的標準,目前馬路上跑的共享電單車很多已超過了其中的指標。崔曉琪透露,之前在鄭州桂林等地被叫停的電動車都屬於超標車型。7號電單車在今年4月進入北京,之前已有其他的共享電單車品牌存在,但都被北京相關部門叫停。

而在北京出臺指導意見後,7號電單車已暫停了在北京的投放,但其在北京已投放的兩萬多輛,並沒有受到影響,一直處於運營階段。“要分開來看,不太一樣。”7號電單車CMO崔曉琪說,在她看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之所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都是因為投放的車輛不符合標準。

然而,即便符合標準也將遭遇現實難題。

逍遙電車在被西安警方叫停後,創始人王剛找到當地城市執法局,對方讓他去找管委會下屬的一個社會事業辦公室。他得到的反饋是,必須給電動自行車上牌照。但問題則在於,電動自行車的牌照只給個人,一個電動車只能對應一個身份證,而且也沒有給企業大規模上牌照的先例。“這就是我們企業遇到的一個最大阻力,”王剛說,他正在跟相關部門反映,希望有一個很好的處理結果。

7號電單車也在南京遇到同樣困境。崔曉琪曾獲得南京車管所明確地反饋,從來沒有為企業大規模上牌的流程,既沒有機制,也沒有相應的人力。

不過,今年3月,南京方面出現松動。7號電單車正式獲得南京市車管所發放的牌照,南京車管所工作人員專門對每一輛電動動車的產品編號、電機編號等進行查驗。

慢熱的市場

拋開政策因素不談,共享電單車的發展本身也受到更多現實條件制約。

22

與共享單車隨用隨停不同,電單車普遍采用的是有樁模式或者電子圍欄技術,用戶使用之後需要停放在指定地點。7號電單車起初采取隨用隨停做法,考慮到政策風險,後來改成了電子圍欄。

指定地點停放的模式雖然有利於規範管理,卻也限制了電單車的發展。被寵壞了的用戶沒有將車停在指定地點的習慣,已開始有用戶抱怨找不到停車點,或者是停車點太少。而根據7號電單車的規則,用戶未在指定位置還車,將會被罰款,小於1公里加收10元,超出1公里加收100元。小鹿單車也會對未按指定地停放的用戶收取一分鐘3元的費用。這些舉措無疑壓抑了用戶需求。

運營也將是難題。電動單車的重量普遍在三四十公斤,甚至更重,對於搬運維護人員而言,如此重的單車,搬運起來相當麻煩,不太可能像共享單車那般進行大規模調度。同時,電動單車涉及到電力問題,目前大多品牌采用人工換電池做法,靠三輪車定期不斷進行維護,從這一塊來看,電動單車的運維成本也將遠高於自行車。

防盜也任重道遠。共享單車成了國民素質“照妖鏡”,廣泛存在用戶私藏或者破壞車輛的行為,而造價更為高昂的電動單車面臨的防盜形勢將更加嚴峻。不過,據崔曉琪告訴創業家&i黑馬,7號電單車在深圳的丟失率為1%,在北京的丟失率為3%。每輛車和電池都安裝了防盜裝置。

但在這些現實境遇之下,共享單車受到熱捧的同時,電動單車在資本層面卻頗受冷遇。據創業家&i黑馬不完全統計,目前入局共享電動車的玩家近二十家,大部分在二三線城市以及景區、校園等半封閉區域,而而已宣布獲得融資的10個項目,大多也處在天使融資和A輪融資,金額不大,沒有出現共享單車那般的聚集效應。

資本冷靜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政策上的不明朗,多地政府持不鼓勵態度。另一方面,遍地免費共享單車的當下,電動單車有多大的市場空間沒能得到實踐檢驗。相比於共享單車,目前還很少共享電單車品牌進行了規模化投放,這筆賬能否算過來依然是個未知數。

電動單車的造價遠高於自行車,而資本遲遲不動,也使得入局者體量普遍不大。無疑,共享電單車或許會是出行市場的不錯選擇,但限制因素太多,想要像共享單車那般野蠻生長,幾乎沒有可能。

共享電單車 困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04

圓方集:我在杜拜的小經歷

1 : GS(14)@2018-01-07 15:13:00

上期談了沙地阿美,今期談我與阿拉伯地方的小經歷。時維2007年,在新加坡文華酒店,Al Shaibani盛意拳拳邀請我和太太到杜拜參觀當地的住宿、學校和環境,他說:「也許你們會喜歡這地方,CIO的薪金可能沒有投行那麼高,但生活穩定,而且收入是完全免稅的」。我那時剛接受了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聘書,蘇皇正在爭奪荷蘭銀行的控制權,志在必得,想找一個有經驗的人去管理這個在合併後總營業額為10億英鎊的亞洲新興市場業務。當然,接踵而至的全球金融風暴將整個安排都打亂了,這是後話。新舊工作交替期間,朋友介紹了我認識杜拜主權基金(Investment Corporation of Dubai,ICD)的 CEO Mohammed Ibrahim Al Shaibani。他個子不高,說話溫文爾雅,是杜拜酋長穆罕默德的左右手。ICD當時正在全球招聘首席投資官。ICD名下著名的資產包括阿聯酋航空、杜拜環球港務集團、卓美亞酒店和擁有杜拜地標物業杜拜世界。
Al Shaibani不是皇族成員,但在杜拜甚有影響力。2009年金融海嘯之後,杜拜的經濟尤其是地產受創甚深,Al Shaibani領導債務重組和西方銀行洽談,頗受對手尊重,《華爾街日報》稱他為在聯合酋長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非皇族官員。

八成人口是外勞

我抱着開眼界的心情接受了邀請。杜拜有八成人口是外勞,當然一些優差(像移民局官員)是杜拜人專享的,但的士司機、餐廳侍應生、建築工人大部份是外勞。在這片原沙漠土地上,有全世界最大的填海住宅區、室內滑雪場和全世界最高的建築物Burj Khalifa。當日,這摩天大樓尚未完工,政府為了保障這世界最高的地位,大樓高度一直保密,擔心會被競爭對手捷足先登,建一座更高的。高樓原名為Burj Dubai,後來因為杜拜出現金融危機,要阿布扎比出手,因此將建築物的名稱改為Burj Khalifa。 Khalifa是阿布扎比酋長的稱號。聯合酋長國總共有七個酋長國,最富有的是阿布扎比。七國之中,阿布扎比的儲油量最豐富,佔UAE總儲量的93%,杜拜居遠次,佔4%,但商業發展卻是杜拜更出色。阿拉伯人(尤其是社會上層)在海外和國內的衣着和舉止,有很大分別,在國內他們都穿傳統服裝,我第一次在杜拜見ICD,還鬧了了一個笑話:我在新加坡初見Al Shaibani,他是穿便裝洋服的,當我走進ICD敞大的會議室時,看到幾個穿傳統阿拉伯白色長袍和頭巾的男士向我招手,他們都留着相似的鬍子,我一下子分不清楚誰是Al Shaibani,不知道應該跟誰打招呼!張宗永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8/20248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