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畢菲特也有完全看錯市的時侯!但他現在仍是「股神」!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2/12-feb-2009.html


筆者於2月8日的股評(按此重溫)提及畢菲特曾於2008年年中曾認為金融危機最壞時刻已過,有讀者不相信,筆者只好用WiseNews找出香港傳媒於2008年5月5日的報導,證明畢菲特也有完全看錯市的時侯!

「巴菲特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指,由於旗下投資旗艦巴郡(Berkshire Hathaway)未有足夠資金及周詳計劃,故未有收購貝爾斯登。他認為,聯儲局透過摩根大通拯救貝爾斯登,是適當的做法,相信信貸危機最壞時刻已過。

不過,巴菲特在股東周年大會上指出,美國的政策對美元形成壓力,從而使美元走軟,相反歐元及英鎊對美元不會出現大幅貶值。」

當是恒指及道指分別從3月貝爾斯登事件時的低位大幅反彈至25,000及13,000以上,而現在恒指及道指分別為13,228及7,939,下跌超過40%!而美元卻沒有如他預期般走弱,反而歐元及英鎊對美元大幅下跌!

畢菲特當時無疑完全看錯市,但他的行動卻沒有即時配合他的說話,反而在雷曼事件發生後不斷以優惠條款買入優質企業的優先股及可換股債券,到現在還持有大量現金等待買貨,他的「股神」地位依舊無損!

筆者想提出一點投資者經常犯的錯誤,就是胡亂根隨別人作出投資決定。畢菲特當然是投資者公認的「股神」,但他的投資決定看得很長線,以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作投資年期。但香港的投資者大多只爭朝夕,非常短視,若以畢菲特的投資決定或說話作根據作投資,今本是一大錯配!

很多所謂專家,只因「眾人皆醉我獨醒」下成功作出了一次驚人預測,其實之後無以為繼,就因一次成功便被「奉若神明」。很多財經演員,只因形象討好,口才了得,但說話往往毋寧倆可,卻又大受歡迎。投資者若因此根隨他們的投資建議,卻非因他們之實力,亦是一大錯配!

投 資從來不易賺錢,若只存僥倖之心,實際只是胡亂根隨別人的投資建議,縱得一時快樂,受害的最終只是自己!若不想認真用時間學習投資,鍛鍊出自己一套正確投 資思維,只需分段買入盈富基金(2800)(前提當然要看好中國及香港的未來!)就是了,利用時間做好工作或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總好過兜轉數年最後還只 是得個吉好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73

劉強東:京東和噹噹公開是對手 私下仍是朋友

http://news.imeigu.com/a/1329729180264.html

DoNews 2月20日消息 經過了在圖書、3C類產品慘烈的「價格戰」,京東商城和噹噹網又在電子書這項業務面前「狹路相逢」。面對兩家的激烈競爭,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 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京東商城和噹噹網在行業內是競爭對手、但在私下是很好的朋友,雙方競爭是市場化的結果,但這不能阻止雙方互相尊重和欣賞。

劉強東並不否認噹噹網、新蛋網在3C品類銷售額的快速增長,「但從去年開始京東商城非3C類商品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高於3C類商品,根據財務預測,今年非3C類商品銷售佔比將達到30%左右,預計在三年之內,京東商城非3C類商品與3C類商品將各佔半壁江山」。

劉強東透露,京東商城此次推出電子書業務並非跟風,而是從2010年推出圖書音像業務時就已經完成立項,目前已經在電子書的研發環節投入了千萬元規 模的資金。「除了在上游與內容供應商合作,下游與硬件廠商合作,京東商城電子書業務會重點強調公開透明地進行電子書分銷,按照六四或七三的比例來給供應商 分成(供應商分到六或七成),以保證合作夥伴的利益」。

由此來看,京東商城從3C類產品起步,目前已經形成了包括日用百貨、圖書音像、開放平台在內的三大新的增長點。劉強東表示,在上線電子書刊之後京東 商城還會涉足數字音樂、影視和教育領域,並正式發力開放平台,預計今年其開放平台銷售額會超過150億元(其中服裝類銷售佔比將超過50%)。

而在B2C備受「燒錢」質疑的市場推廣環節,劉強東宣稱京東商城市場推廣費用佔比一定是全行業最低,在銷售總額中佔比不到2%,雖然隨著銷售規模的快速增長,在2012年京東商城對市場的絕對投入金額有所上升,但是比例上升還不到0.1%。

不過,劉強東仍然迴避上市問題,「京東商城內部高層很少談及上市、盈利等話題,我之前公開說過京東商城2013年之前不會上市,京東現在所有的動作都是為了用戶體驗更好,而不是為了上市進行佈局」。(完)

(責任編輯:郭淼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5

港媒曝疑似渾水狙擊對象名單 信息來源仍是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9/4ONDA3XzQzMDA4OQ.html

香港股市從來都不缺乏精彩故事,特別當這個主角是「沽神」渾水(MuddyWatersResearch)時。近日,一份疑似渾水做空35家赴港上市公司的名單,在市場間瘋狂流傳,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民營企業。

尋找源頭

在今年4月以前,人們提到渾水只不過因為它是一家職業做空北美股票的機構。但現在,每一個港股投資者卻不得不豎起耳朵收聽它的行蹤。

事 情起源於渾水創始人卡森·布洛克於4月初接受的一次採訪。他當時表示,「財務造假的中國內地公司喜歡去西方上市,但我想隨著渾水這種機構出現,這一趨勢正 在放緩。現在我們聽到了一些關於香港市場的風言風語,儘管很難確定香港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欺詐重地,但投資者應該小心。」最後,布洛克還賣了一個關子,稱未 來數週內將發佈一份關於內資公司「出售評級」的報告。

但渾水隨後發布的報告並未針對任何一家赴港上市企業,而是將矛頭對準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傅氏科普威(FSIN)。

儘 管如此,港股市場的忐忑卻絲毫沒有減輕。就在上週末,市場傳出一份以民企為主的上市公司名單,有傳聞是渾水研究報告將會狙擊的對象,涉及35家香港上市公 司,只提及公司名稱,並沒有詳細內容。然而,就是這樣一份連詳細內容都沒有的疑似名單,在風聲鶴唳的環境下也足以讓市場出現擔憂情緒,尤其是當這份名單很 可能就來自於渾水。

蹊蹺的是,這則傳聞並不能通過任何公開資料求證,而只是見諸各大香港報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上週六(5月5日),香港一媒體刊發了題為《渾水名單疑雲涉35間上市公司》的文章,並公佈了那份「疑似MuddyWater名單」。該名單中包括了忠旺(1333)、華寶(336)等知名企業。

據該媒體報導,忠旺的發言人已表示,公司一直和投資者有溝通,但未接到有投資者就名單事情做出詢問。另外,瑞年國際(2010)和長興國際(238)發言人則稱,未有聽過相關報告,故不作評論。

不過,渾水官方網站卻並沒有上述名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郵件向渾水求證,但截至發稿前仍未獲回覆。記者又試圖聯繫香港媒體,希望瞭解報導中提到的疑似名單的來源,但該報編輯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並未對此作出回覆。

真做空還是渾水摸魚?

即便香港媒體明確列出了這份涉及35家上市公司的「疑似名單」,但市場仍不乏質疑其真實性的聲音。

《每 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某網友就在一香港論壇上撰文稱,「渾水名單疑點重重。首先,渾水一向是先低調出擊,後高調宣傳。這就意味著其出售前從不向外界透 露做空名單,因為保密是做空大戶最重要的原則;其次,渾水每次攻擊對象不多,從不玩大包圍;再次,先放風不是渾水風格。其通常是早已事先持有相關公司淡 倉,等股價暴跌及大客戶跟隨做空後,再發報告。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市場草木皆兵,雖然有懷疑,小消息都會導致股價大跌。」

據渾水網站資料統計,2010年全年,渾水共發佈9份研究報告,涉及2家上市公司;2011年,共發佈13份報告,涉及5家上市公司;2012年截至目前,共發佈5份報告,涉及2家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5

福布斯評百位創投吸金王:TMT領域仍是撒錢重鎮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2/226921.html

如同鐵路債券將美國帶入經濟騰飛一樣,風險投資也正成為新興科技背後最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近日,《福布斯》雜誌評選出了全球最佳投資人榜單,吉姆·佈雷耶、馬克·安德森、雷德·霍夫曼分別憑藉在Facebook、Skype、LinkedIn上的投資位列榜單三甲。

華人投資人中,沈南鵬憑藉奇虎360的投資排名第24位,衛冕華人投資第一寶座。此外,閻炎憑藉在巨人網絡的成功投資排名第27位;IDG資本的章蘇陽則因為土豆網的投資排名第35位。

在《福布斯》選出的全球最佳投資人前100名榜單中,華人投資人共有11位入選。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歐美還是亞洲,這些投資人無一例外地都熱衷於 投資電子商務、社交網站、視頻網站、網絡遊戲、云計算以及移動互聯網等TMT細分領域。與其它行業相比,TMT領域在存在高風險的同時總是伴隨著高額的回 報率,而這也正是吸引風險投資人的主要原因。

NO.1吉姆·佈雷耶

投資案例:Facebook、Playfish、QlikTech

投資名言:準備是否充分決定了你的價值以及投資結果。

在Facebook提交上市申請後,扎克伯格成為最年輕的百億富豪。同樣,憑藉著2005年對Facebook的精準投資,吉姆·佈雷耶的名字同樣 寫入了歷史。大衛·柯克帕特里克在《Facebook效應》這樣描述當時佈雷耶和扎克伯格見面的場景:2005年,佈雷耶宴請Facebook團隊,他精 心挑選了一瓶葡萄酒,但21歲的扎克伯格只顧喝雪碧。儘管當時的Facebook飽受爭議,佈雷耶還是看準時機,做出了他投資生涯最重要的一項決定,晚宴 第二天,雙方正式成為合夥人。

如今佈雷耶所在的Accel(創業邦)公司擁有Facebook11%的股份,僅次於扎克伯格,而佈雷耶本人則是Facebook董事會一員,持有1%的股份。此外,他的身份還包括沃爾瑪和戴爾董事。

NO.2馬克·安德森

投資案例:eBay、Facebook、Skype、Zynga、Foursquare

投資名言:下一步該做的東西就是我們下一個投資的對象。

1995年,年僅25歲的馬克·安德森登上《時代週刊》封面,他曾戲言:「那年有兩個草根上了《時代週刊》封面,一個是甘地,一個是我。」

從硅谷到華爾街,馬克·安德森同時扮演著天才創業者和成功投資人的雙重角色。這位長著一副娃娃臉的網景(Netscape)聯合創始人從一開始便做 出了顛覆世界的舉動。伴隨著網景出現,大眾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互聯網。在1995年他帶領網景上市。互聯網上市企業所帶來的高額回報率使得資本蜂擁而入, 這為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埋下隱患。

如今,已經41歲的安德森已從創業者成功轉變為一位華爾街知名的投資人。他在eBay、Facebook、惠普和Skype的董事會都有一席之地。憑藉著安德森的人脈和影響力,他最新創立的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已成為硅谷和華爾街最有價值的投資機構。

NO.3雷德·霍夫曼

投資案例:Groupon、Shopkick、Airbnb、Zynga、Facebook

投資名言:投資能夠幫助人們真正改變這個社會。

2002年霍夫曼創建了商務社交網絡LinkedIn,這比2004年扎克伯格創立Facebook早了兩年。而事實上,霍夫曼最早創辦的約會服務網站SocialNet於1997年就已成立,對於社交網站而言,霍夫曼無疑是布道者。

作為一位天使投資人,霍夫曼通過公司上市成為千萬富翁後,寧願將錢投資新的公司,也決不購買豪車。這也讓他被稱為「硅谷英雄」,因為在硅谷的創新企業中,幾乎都出現過他的身影。

在帶領LinkedIn獲得成功後,霍夫曼於2009年加入Greylock,在硅谷流行的網站中,幾乎沒有一家逃離霍夫曼的精準眼光,他是Groupon創始人兼CEO安德魯·梅森的「軍師」,還是Zynga的董事會成員。

NO.24沈南鵬

投資案例:麥考林、諾亞財富、鄉村基、奇虎360

投資名言:投機者可以短期,但是投資家必須長期。

沈南鵬的身份有很多,他的頭銜包括「如家酒店連鎖聯合創始人及聯席董事長」、「攜程旅行網聯合創始人及董事」、「分眾傳媒董事」。不過,人們所牢記的最重要的一個身份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

作為一個成功的投資人,沈南鵬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他早年的創業經歷。1999年他與梁建章合資創辦了攜程網並成功上市。隨後,他又作為創始人創建 「如家酒店」,同樣取得成功。2005年8月,他加入紅杉中國,這也使得在與老對手凱鵬華盈的競爭中,紅杉資本在中國市場走在了前面。

喜愛戴金絲眼鏡,圍著圍巾的沈南鵬給人一種深沉的感覺。在投資上,他卻表現得外露不已。一次,在考察完某個項目後,他發現對面一家中式快餐生意火 爆,於是排了一個小時的隊買了一份快餐嘗了嘗。幾個月後,他完成了對這家公司的投資,現在這家公司已在紐交所上市,名字叫做鄉村基。

NO.27閻炎

投資案例:盛大網絡、完美時空、環球雅思

投資名言:財富的多少和人品成正比。

作為軟銀賽富首席合夥人,閻炎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強勢」。面對媒體,閻炎的回答永遠是「不接受採訪」。也正因為這種強勢,在與企業談判時,他總能獲得更低的估值。

2003年,閻炎決定投資盛大公司的時候,創始人陳天橋已經四面楚歌,除了與ACTOZ公司的糾紛,更要面對各種網遊公司的興起。在諸多VC對盛大 表示懷疑的時候,軟銀賽富卻在閻炎主導下投資了4000萬美元,僅僅兩年時間這筆投資為他帶來了5.5億美元的回報。同樣堪稱神話的還有完美時空,在投資 10個月後,這家遊戲公司給軟銀賽富帶了80多倍的回報率。

閻炎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創業者的人品,他會特別注意考察公司的創業團隊,因為「投資即投人」,他也一直相信「財富的多少和人品成正比」。對於目前的投資市場,閻炎曾坦言「風險投資佔GDP只有0.1%左右,但卻受到外界過多的關注,這或許會灼傷行業本身」。

NO.35章蘇陽

投資案例:土豆網、漢庭酒店、易趣網、好耶網、物美

投資名言:風險投資並不存在高科學,只是存在高技術。

儘管IDG資本依然深刻著熊曉鴿的印記,但毋庸置疑的是章蘇陽對於IDG而言已經不可或缺。作為土豆網的早期投資人,章蘇陽對於互聯網應用方面的投資可謂眼光獨道。

在章蘇陽看來,資本市場,除了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外,大部分的公司都有流行性,它們的價值在不斷變化,而風投要做的是發現價值,讓成長期的公司做得更好,並且在一定的時候分享這種成長。

從1994年入行,章蘇陽可以算得上是投資界的「骨灰級」人物。對於18年的從業經歷,章蘇陽認為投資人所獲得的回報和其勤奮成正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8

高通入股夏普 美、日、台抗韓聯軍大洗牌 即使「鴻夏戀」生變 郭台銘仍是贏家

2012-12-17  TWM
 
 

 

高夏戀成局後,鴻夏戀到底如何演變,引起市場關切,從夏普將堺工廠與母事業分開處理的原則下,鴻海入股夏普的機會已更加渺茫。不過郭台銘入股大阪堺工廠推動的大電視計畫,已大大改變全球電視產業生態,也讓鴻海成為美日台聯盟的抗韓大將。

撰文‧林宏文

日前高通確定入股夏普,預計投資九十九億日圓(約合一.二億美元),取得夏普五%左右股份,紛擾快一年的「鴻夏戀」,終於出現新的進展。接下來,鴻夏戀將面臨更大變數,美、日、台聯合陣線的戰鬥位置也重新排列組合,國際大廠聯合對抗三星的大戲,更加高潮迭起,將是二○一三年最重要的年度大事。

高通入股夏普,基本上是各取所需,對雙方都有加分的效果。對夏普來說,一方面當然是希望藉高通的資金挹注,解決其財務缺口;另一方面,也可透過高通在行動裝置IC的優勢,強化未來中小尺寸面板的出海口。

從高通角度來看,入股夏普的策略性意義就更高了。高通原本就專精於行動通訊上的各種IC,這些布局,讓高通占據全球3G行動通訊的龍頭,市值甚至超越英特爾;不過,高通在面板技術的投資也很早就展開,但成績卻一直不理想。

高通的下一步?

掌握面板技術 強化行動方案高通會布局面板,主要是IC與面板顯示器的關係相當密切,如何研發出省電的裝置,已是行動產品最重要的需求。高通在面板的布局上,早先是與正崴合作,共同成立高強光電,高強光電位於桃園龍潭科學園區,為全球第一座四.五代Mirasol顯示器製造廠;○九年二月正式投產後,由於生產良率一直不佳,去年六月,高通買回正崴全部持股,Mirasol顯示器由高通獨資研發及生產。

今年七月,高通宣布停止生產Mirasol,未來改以技術授權為主,高通的面板開發計畫,終因量產不順無法問世。

因此,此次高通入股夏普,就是希望掌握中小尺寸的面板顯示技術,並且藉由夏普既有的中小尺寸面板實力,強化在行動解決方案上的能力。

至於目前正與夏普洽談入股事宜的英特爾,想法也非常類似。因為英特爾要發展行動通訊事業,要開發出省電的產品,以英特爾晶片較ARM耗電高出甚多的情況下,與擁有省電技術的夏普合作,絕對是最佳組合。

至於高通入股夏普案確定後,對於談了快一年的鴻夏戀影響到底如何?就值得探究了。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表示,鴻海與高通看中的都是夏普的技術,故未來高通與鴻海在夏普技術的爭取上,勢必會因此產生角力;甚至未來鴻海與高通在中小面板的應用布局上,是否產生競爭衝突,都是後續可以觀察的重點。

鴻夏戀的下一步?

進一步合作機會已微乎其微確實,「高夏配」確定後,鴻夏戀的變數愈來愈多,甚至到了破局邊緣。對擁有百年歷史的夏普來說,雖然面臨巨額虧損,急需資金挹注,但每一筆錢背後到底代表什麼意義,非常重要。與鴻海結盟的意義,恐怕更加複雜,讓夏普不得不再三考慮。

鴻夏戀最大的障礙,第一個原因是郭台銘想要介入經營,而且姿態擺得太高,讓夏普社長奧田隆司產生戒心,擔心可能「引狼入室」。更別說兩個集團一強一弱,鴻海營收規模大三倍,連知名策略專家大前研一都認為,鴻海雖僅入股不到一成,但形勢上卻有如併吞夏普。

更重要的意義是,鴻海背後影武者就是蘋果,蘋果執行長庫克最近在接受美國NBC電視專訪時就猛烈批評,認為現有的電視都太過時了,強烈暗示明年蘋果將推出 iTV應戰。

iTV若推動順利,對夏普來說,雖然面板可以去化,但對夏普核心的電視品牌事業卻形成直接競爭。

事實上,過去幾年,夏普之所以業績衰退這麼快,正是因為在品牌發展與面板零組件供應上一直猶疑不定、角色錯亂。不僅讓原本使用夏普面板的索尼、東芝等品牌一一求去,讓夏普的大阪堺工廠面板產能利用率掉至一成,夏普本身的電視品牌市占大幅下滑,更是造成大虧損的關鍵。

因此,奧田隆司很清楚,夏普當務之急除了擴大面板的銷售,更要同步發展本身的電視品牌。所以,在鴻夏戀的談判中,夏普已經明確劃分,堺工廠引進郭台銘個人資金,透過鴻海的大電視讓產能利用率快速提升,止住流血虧損;夏普母公司則全力發展面板等核心技術,首要工作是重振夏普品牌聲勢,讓夏普可以進一步創造更大的價值與利潤。

在夏普確認堺工廠與母事業分開處理的政策主調後,夏普母公司引進高通、英特爾,對於提升品牌及技術幫助最大。而且這兩家公司都是零件供應商,對夏普的終端品牌不會有衝突,也因此,鴻夏戀情的降溫冷卻,基本上已經很清楚。

郭台銘的下一步?

以大尺寸電視優勢重創三星雖然,在高通入股夏普後,郭台銘特別說明,高通入股夏普對鴻夏戀沒有影響,還說幾天前夏普方面就已通知他。不過許多產業界人士都表示,鴻海恐怕已經在夏普入股案中出局。

不過,在鴻海與夏普的談判中,郭台銘並沒有輸,甚至可以說已贏得第一回合。關鍵原因就在郭台銘以個人投資取得堺工廠半數股權後,成功發動大電視的突擊。在面板產業逐步脫離三年來的不景氣,加上六十吋電視的大降價策略,對以三星為首的電視產業生態投下重大變數,更讓郭台銘成為抗韓陣營的大將軍。

郭台銘的大電視計畫,至少有三個大贏家,一是夏普的堺工廠產能利用率已大幅提升至七成,虧損問題迎刃而解;二是在美國發動價格戰的Vizio,銷售量大增,市占明顯超越三星,有機會再度取得龍頭地位;三是鴻海與郭台銘都受惠,尤其是郭台銘低檔入股堺工廠,在面板景氣逐漸回升下,將是獲利最大的贏家。

其實,夏普、Vizio及鴻海郭台銘這三方的組合,也是當今全世界面板、電視品牌及組裝廠中,獨一無二的超級夢幻組合。因為全球僅有的夏普十代線,最佳切割尺寸是六十及七十吋,價格也最便宜;加上Vizio在美國向來以低於韓、日三成售價的超值定位,以及全世界最具經濟規模及價格競爭力的鴻海,讓這張牌一出手就震驚全市場。

事實上,六十吋大電視的策略,已成為改變電視產業生態最重要的力量。這場電視大降價行動,好比PC產業在一九九二年,美商康柏(Compaq)發動大降價,結果造成PC產業血流成河,許多體質不佳的二、三線品牌紛紛退出。而之後PC產業開始大幅外包,而價格競爭力更強的雙A(宏碁與華碩)也展現後續成長力道。

透過大電視的降價,鴻海對全球電視龍頭品牌三星造成很大打擊,因為三星若跟著降價,受傷最大的就是三星自己;但若不跟進,市場大餅必然被瓜分。今年六月接任三星執行長的權五鉉,接下來要如何接招,將會傷透腦筋。

鴻夏戀演變至今,雖然郭台銘沒有取得入股百年企業夏普母公司的機會,但至今仍與夏普合作,並已取得重大成績的贏家;至於陷入百年困境的夏普,卻意外成為美、日、台聯合抗韓的戰線中心,未來如何發展,將是一三年最重要的觀察重點。

從歡喜牽手 到「戀情」冷卻?

──鴻夏戀大事紀

2012 3/27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宣布鴻海將以每股550日圓取得夏普普通股,合計持股達9.871%,交易金額669.05億日圓。但之後因夏普股價一路下跌,鴻夏戀並未定案。

7/12 郭台銘的投資公司SIO取得夏普旗下大阪堺10代面板廠(SDP)共132萬股,約46.48%股權,SIO與夏普並列夏普10代廠兩大股東。

8/27 郭台銘赴日與夏普重新討論投資價格,但並未談出結果。

8/31 鴻海公布上半年財報,並表示認列與夏普股權認購合約,損失約新台幣45億元,但7月31日已回轉損失金額,因此對損益並無影響。

11/11 鴻海60吋液晶電視開賣,主要由夏普大阪堺10代廠面板組裝而成,為雙方合作的第一個「結晶」。

12/4 夏普公告年底前將以每股164日圓,向高通發行價值49億日圓的新股,雙方攜手開發顯示器技術。郭台銘表示,不會影響鴻夏未來合作。

整理:楊寶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3

現在仍是未來十年最好的投資時機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zf6.html
何為大熊市?大熊市就是在市場情緒整體極度低迷的情況下,大部分股票處於較低估的時期。如果以中短期的眼光審視階段性的投資機會,會得出無數結論,讓人糾結。但以大周期的眼光思考,無論是醫藥、消費過去三年此起彼伏的上漲,還是銀行、地產和大部分股票的持續下跌以及最近的恢復性上漲,都只是市場氛圍和基本面波動導致相應的股價中短期階段性波動,實際上大部分股票都從來沒有真正脫離過鍋底區域,更沒有處於進入真正的泡沫階段,有的只是相對的高與低。(中小企業與少部分股票除外)

   股票市場永遠充滿擔憂和不確定性,只看一兩年更是如此。經濟不景氣波及大部分行業,與行業發展波動共振雪上加霜。服裝、家紡、白酒高庫存,醫改大環境下醫藥行業產品降價壓力持續,進口產品衝擊葡萄酒,銀行、地產、有色等行業競爭環境變化,同時受政策和經濟的擾動,出口導向型企業面臨人民幣升值、世界經濟不景氣。這些問題用顯微鏡看會嚇死人,但看遠一點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很多只是一兩年的階段性問題,有的可以隨著時間通過其他方面彌補。而且估值足夠低的情況下,所有一切都不會成為問題,

   站在十年的週期看,無論過去還是未來一兩年,都是買入的好時機,五年後回頭,也許你看到這兩年的圖線只是趴在最下面的一條略有起伏的直線,而後面則是騰空而起直指高峰。現在沒有勇氣買股票,可能會喪失未來十年讓財富上一個大台階的機會。買什麼,什麼時候買,很可能只是未來收益率三、五還是八倍的戰術性差異(當然還是優質股票好,垃圾股要迴避),而買不買才是戰略性的最重要的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77

BP圖表(二):煤炭仍是「世界能源之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97

英國石油公司(BP)12日發佈了最新的《世界能源統計評估》(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本文將繼續與讀者分享其中的一些精彩圖表。

相關鏈接:BP圖表(一):2012年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創歷史之最

要點回顧:

  • 去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增長創下全球之最,且石油產量增長為美國歷史之最。
  • 煤炭消費量2012年增長了2.5%,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
  • 2012年核電產量創下歷史最大降幅。
  • 能源消耗量增長了1.8%,低於平均水平。這主要是因經濟減速,但也部分由於效率和燃油經濟性提高。

【煤炭篇】

北美的煤炭儲采比(reserves-to-production ratio,R/P比值)最高,為244年,因該地區煤炭產量下降。

2012年,世界已探明煤炭儲備較10年前下滑,但仍能夠滿足109年的全球生產,這一R/P比值是所有化石燃料中最高的。

去年全球煤炭產量增加2%。亞洲貢獻了所有淨產量增長,抵消了美國產量的大量減少。去年全球煤炭消費量增加2.5%,低於4.4%的十年平均增速,但仍是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亞洲貢獻了所有的淨消費量增長。

2012年的世界人均煤炭消費情況: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篇】

可再生能源供應了全球4.7%的發電量,其中歐洲和歐亞大陸的比例為8.2%。

世界核能發電量減少了6.9%,為連續第二年減少,且為紀錄最大跌幅。

去年世界生物燃料產量下滑0.4%,為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滑。

【2012年大圖表】

石油仍然是全球主要燃料,佔世界能源消費量的33.1%,但這一比例是有記錄以來最低,且石油已連續第13年喪失市場份額。

在亞太地區,煤炭仍是主要燃料。2012年,亞太地區約佔全球能源消費量的40%,且佔全球煤炭消費量的69.9%。亞太地區是唯一 一個對單一能源依賴度達50%以上的地區。

從儲采比來看,煤炭仍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化石燃料(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已大幅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411

比特幣仍是香饃饃?一風險投資家豪擲1800萬買下被拍賣比特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535

一神秘買家一次性買下美國政府拍賣的約3萬個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全部來自被關停的互聯網黑市Silk Road。據路透報道,據路透報道,這個神秘買家就是風險投資家Tim Draper ,他豪擲1800萬美元買下了這3萬個比特幣。 Draper在一份聲明中說, 在交易平臺Vaurum和新購入的比特幣的幫助下,我們認為可以創造全新的服務,為這個市場註入流動性和信心。 Draper是一個主動投資者,他投資了一千多家公司,包括Skype, Hotmail, 特斯拉,百度等等。 Silk Road網站涉嫌提供比特幣交換毒品和其他違禁物品服務,2013年9月美國聯邦調查局關閉該網站,FBI在查封了該網站的服務器後收繳了144,000個比特幣。 聯邦調查局把所有比特幣移交給美國法警局,並委托後者進行拍賣。上周五美國法警局對29,656個比特幣進行拍賣。美國法警局不公布最終拍賣成交價和中標人。 這次拍賣總共吸引到了45個投標人,其中包括對沖基金和經紀公司,但最終他們的報價都被一個不知到名字的買家超過。 經紀商SecondMarket,對沖基金Rangeley Capital, Pantera Capital Management,以及比特幣交易所Bitcoin Shop和Coinbase都參加了拍賣,他們都宣稱自己的出價被別人壓過。 Pantera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執行官Dan Morehead告訴彭博新聞社,投機者爭搶美國政府拍賣的比特幣,表明“供給自己正在創造需求”。 “拍賣創造了巨大的需求,我們現在看到有新的大買家進入。” 由於比特幣市場流動性較弱,單筆500個比特幣的交易就足以影響價格,美國司法部的這次拍賣為大買家一次性買入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由於投機者和極客大舉炒作虛擬貨幣概念,2013年比特幣從每個12美元飆升至1147美元,隨後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政府開始取締或限制政策,比特幣價格迅速下滑。 據CoinDesk Bitcoin Price Index報價,周一每個比特幣價值644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72

美國仍是世界一哥? Brandon_Cheng

http://xueqiu.com/6339918996/30317835
最近,張化橋先生發表了一篇《工商銀行A+H,買哪個?》的博客,被我一眼發現了問題,心裡頓時有一絲《三體》「破壁人」的感覺,小人得志——畢竟抓住大牛文章瑕疵的機會還是不多的。搜索了一下,發現一些反駁文章思路比較複雜,沒抓住問題的要害,因此覺得很有必要寫一篇小短文秀一秀——畢竟雪球高手如雲,不現眼就不錯了,像這樣露臉的機會不多。

首先,請允許我將原文泡一個「福爾馬林」:

查看原圖

張先生的博文主要闡述了為什麼3.46人民幣的工行A股價值不如4.97港元(大約相當於4元人民幣)的H股,用到的模型是經典的DCF估值模型,但是我覺得博文的關鍵問題是張先生對DCF模型的理解有偏差:

首先,「利率越高,估值越低」這句話不錯。但是,這個利率卻不是「市場利率」。在DCF模型中,這個利率是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是為購買該股票而放棄的其他次優投資機會的收益,是投資者的期望報酬率。沒錯,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用國債利率、AAA級公司債收益率等無風險的市場利率來代表這個折現率,那是因為一般來說國債利率、AAA級公司債收益率是投資者不打算購買股票的次優選擇。具體到這個例子,如果投資者不去購買股票,他的次優選擇是什麼?是香港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嗎?顯然不是,而是大陸的無風險利率——既然都能購買大陸的A股了,為什麼大陸的國債和公司債就不能買?

換句話來說,用兩個市場的利率給兩隻股票估值是不對的,因為對某個時刻的某個投資者來說,他心中只有一個折現率,就是他自己在那一個時刻對即將投入資本的期望回報率。

在這個例子中,張先生假設香港和大陸沒有資本管制,如果兩個市場有絕對的資本管制,等於將投資者的兩個選項去掉了一個,這個問題本身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兩個市場介於絕對資本管制和無資本管制之間,那麼投資者權衡時就要將規避資本管制所付出的成本考慮進來(具體到技術處理上,似乎在現金流量參數中考慮規避成本比較方便,在折現率參數中考慮規避成本較為複雜)。

其次,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後的結果是什麼?是投資者心中對該股票的估值,即期望價值。這個價值目前並不是現實的東西;它的實現,要麼依賴於未來一期、一期到手的股利,要麼依賴於股價的上漲達到或超過原來的期望價值,使得投資者能夠賣出變現。所以,不能說香港投資者心中對工行的期望價值高,工行H股股票的未來價格就應該高。當然,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能在香港市場上嚴格按同樣的參數、同樣的現金流預測、同樣的DCF模型的估值結果作為買賣依據,這個期望價值也許能準確成為未來的市場價格。

個人認為,對第二個問題的理解造成了市場上很多人這樣的困惑:估值明明很低了,它為什麼就是不漲?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估值低」與「未來股價上漲」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DCF模型不成立,因為只要對自己的期望報酬率有正確的認識,對企業的未來分紅現金流量有著大致準確的估計,未來一期一期到手的股利將幫我們實現當初投資的期望價值,到那時回過頭來算,該筆投資的回報率也就是目前所用的折現率。

那麼,怎麼解釋兩個市場上股價的差異呢?我認為可能的原因是資本管制和信息不暢。資本管制就不用說了,這是根本問題。香港的財報跟內地格式很不一樣,字體都是繁體字,法規也很不同,習慣也不同,我這個半吊子的會計專業人士都頭疼,想必其他人也不會好到哪去;讓那些香港人看大陸的財報和法規,猜想情況也差不多,我覺得這些是最大的信息不暢。將兩個市場的法規、規則統一一下,會使資本的配置更有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57

美國仍是世界一哥?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550.html

早前止凡看完一本金融書,書中直截了當的指出了美國在宏觀經濟上的問題。 
近期美國經常指中國的不是,針對她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問題,所謂貿易逆差或順差,是指兩國來往的出入口貨品總額價值的差別。試想,如果一國永遠出口國家生產的貨品,接收它國的金錢,代表這國可以用國民勞動力向別國換取金錢,這國不就是越來越富有?相反,如果一國永遠用錢向他國買貨,自己國家生產的出口貨又未能成功賣往他國,這國的財富便越來越少了。

當然,每個國家都會出口貨品,同時又需要進口貨品,但如果不能達至平衡的話,國家間財富的轉移就會出現。不用多說,應該大家都知道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品多於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貨品,所以中國對美國有貿易順差,相反美國對中國出現貿易逆差。

在處理這問題上,美國強烈派遣責中國,要求中國立即正視及解決貿易逆差或順差問題,但真正的問題在哪裡呢?是美國的國民生產能力問題,人口老化問題。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勞動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比,比現在多很多,如今美國少了勞動層,多了老人家。相反,中國的勞動人口多的是,他們努力工作,這就是兩國在國民生產力的分別。

再者,美國現有一大批投資了很多股票或基金作退休金的老人家,他們需要把股票賣出換取金錢過退休生活。相反,中國人發揮勞動力後,有金錢在手,正要買入大量投票或基金為未來打算。

加上美國經濟及財赤的根本問題,一直以來,美國出現財赤預算時便發債,成為世界最大的債仔,為什麼每次發出債券都有人買下?因為她還是強國之一,至少在軍事上仍是吧。

在以上種種原因下,美國憑什麼要求對中國沒有貿易逆差?美國不用中國貨行嗎?她們已漸漸失去自給自足的能力。現在的美國有點像一個二世祖,靠父蔭。中國就好像一個前途無限的年青人。由於這些宏觀經濟問題的影響,我認為美元一定繼續貶值,人民幣會繼續升值。不幸的是,我人工收入的港元是跟美元掛鈎的。

此文章首次在 2007-11-2 發表於「取之有道」。 

後記: 

這篇文章是在金融海嘯來臨之前所寫的,而大家都知道這幾年美國做了什麼動作,包括繼續印銀紙,QE1/2/3到今天還在考慮停印不停印的問題。還有繼續迫人民幣加快升值,因為出口貨物量追趕不了,就希望簡單地調整一下雙邊匯率,自然能平衡出入口差距問題。再而就轉戰軍事,提出什麼重返亞太區的戰略,搞到亞洲地區不停出現多國關係緊張,隨時擦槍走火,甚至開戰。

自這篇文章以後,止凡又吸收了多年的知識,閱覽新聞,反覆思量,調整世界觀,明白這樣的戰略是美國刻意安排的,目的是利益最大化。我們從少到大的價值觀都是努力讀書、努力工作、按規則做事、不要越軌、不要搞事、更不要打架等,長大了之後,這些都變成是個人的核心價值,是個人的道德價值,修養乃至氣質之所歸。但當落到一個國家的利益層面上,這又是否硬道理呢?

一個國家,利益為首要,如果太大的利益有所犠牲的話,可能國家的道德都需要放在一邊,何解呢?因為一個國家的利益是所有國民的依歸,這是一個很大的光環,就算這個國家被人安上臭名,但人人生活富足,比其他國家國民更優越,一時的臭名始終都會過去,這個國家的領導亦算成功。這個概念不是我所想,而是我從美國的行為中反思所得來的領悟。

認同與否,實在見人見智,然而不止美國有這樣的盤算,自古至今各國也是。為何有世界次大戰呢?為何八國聯軍會來打中國呢?德國納粹黨為何要屠殺猶太人呢?日本為何要侵略中國、韓國等周邊地區?為何蘇聯不承認數以萬億的國債呢?為何世界這麼多英國、法國、葡國殖民地?為何美國曾經會有黑奴?簡單舉的這些問題中,所涉及的國家都不時講過公平、公正、公義之類的東西,但來到利益之衡量時,什麼國際形象及道德公義都被放在一邊,國家就是為國民謀福祉的。

這裡不常討論政治,因為政治議題總有正反兩面,太多利益關係,有時甚至會變得不理性。同時,這篇文章亦不是在給予對錯及批評,亦沒有準備與blog友們激烈討論世界「大無畏」精神的問題。只是嘗試以另一個角度去理解世界,了解各國領導人的思量,增進個人智慧。

無論大家能否理解,發達國家的思考決定模式都不會改變。有趣的是,從前我會覺得是不能接受的行為,今天甚至有能力預計,我認為這幾年我對世界知識的了解的確增長了不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