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觀點】微信海程小永:APP靠廣告盈利要等來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751.html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

最近一直摸爬滾打傳統商業圈,偶爾和移動互聯網圈子創業的小夥伴們交流,都在抱怨做app盈利無望,向用戶收費沒有信心,靠廣告盈利,看後台可憐的數據,都有想去求佛的衝動。用戶量上億的產品,盈利都不足以支撐100人的團隊。筆者近日有看到中國企業家雜誌對墨跡天氣的報導,當大多數APP開發者還在苦思冥想「用戶量如何破千萬或者億級」之際,墨跡天氣用戶量已經突破2億,現在應用的盈利來源,幾乎只能靠用戶流量和廣告的互換來獲得收入。「不光墨跡天氣頭疼,其它的應用其實都頭疼。如果仍然依賴廣告,只有思路一條,投資人的錢總有燒完的時候。

廣告聯盟在移動互聯網為什麼會水土不服?

當移動互聯網風起云湧的時候,App們很天真的以為PC端依賴的大量廣告收入在移動app上同樣適用,一個流量只有600萬的web網站,每月光百度聯盟的收入就能到300萬人民幣。但是一下為什麼做了app後,流量都上億了,廣告收入依然不能養活自己?這是為什麼?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APP廣位位置數量有限

Web端偌大一個電腦屏幕,上面可以放置廣告的位置很多,而且首頁、內頁、中間頁每個頁面也都能掛廣告。App生存於方寸手機屏幕之間,本身屏幕的尺寸限制了app只能掛一個廣告位置甚至不能掛。任時光匆匆流去,即使筆者接下來要闡述的另外兩個原因都消除,這也會是app靠廣告盈利的致命死穴;

二.廣告商有限

大多數傳統廣告主,甚至投放互聯網的廣告主對移動互聯網至今沒有任何認知,僅有極少數廣告主從4A的教育中挪出小部分預算投放移動廣告,品牌廣告主預算少,只能燒投資人預算了,隨意打開一個app上的廣告,除了遊戲,就是其他app的廣告,幾乎是個零和遊戲。這和2000年左右互聯網發展初期廣告市場很像,基本上都是互聯網公司在互相投放廣告。而當時三大門戶的日子過的的確很可憐。

三.廣告聯盟盤剝

移動互聯網發展不到4年,生態不完善,信息不對稱造就了一批廣告聯盟的火熱。在PC端廣告聯盟與媒體的分成已經低至30%,甚至更低。而移動互聯網廣告聯盟與app分成比例大多為50%,甚至更高。

這麼一分析,app要靠廣告盈利真得來生了。拋開廣告聯盟盤剝以及廣告主,就算廣告主對移動互聯網廣告認可,咱的廣告位只能有一個,黃金萬兩也無三手可接,一想到盈利,真的有種不知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的感覺。

這麼一看,APP們除了做遊戲的、做社區的、還有直接可以從用戶收取到費用的,其他的類型的app都可以直接關門去奧美、好耶、華揚聯眾門口賣煎餅了。情況真這麼絕望嗎?

微信公眾平台,或是移動互聯網營銷一個真正春天的到來

與此般無奈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微信海多組數據顯示,傳統廣告主對移動互聯網卻有著非常強烈的投放意願。

作為微信解決方案、微信營銷行業的領導者,在其團隊著作、暢銷書《微信營銷解密》中,對傳統商業為什麼選擇微信做了詳盡的闡述。除了微信用戶群巨大且粘性極高、所有企業營銷預算決策人幾乎都是微信用戶、微信具有F2F(face to face)營銷屬性外,還有一個非常、十分、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微信公眾平台。

為什麼是公眾平台?以下容我從微信本身、微信造就的生態鏈、以及直接買單企業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從微信自身角度講,公眾平台規避了app廣告位置有限的問題。公眾平台讓入住微信的企業數量級成為約等於無限大,最近傳言微信可能會對企業進行收費,微信海對所服務的數萬家企業進行調查顯示,80%的企業願意付費。新浪微博客戶端每日活躍用戶數超過4000萬,但僅僅就一個廣告位置,每日收入還在幾十萬的量級。

二,從生態鏈考慮,公眾平台激發了第三方公司的激情,共贏思維造就了公眾平台的火熱。

微信海作為全國第一家,也是最早被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易觀國際行業公認組織的、中國銀行等大客戶認可的微信解決方案、微信營銷企業,從去年10月份誕生以來,引領了國內數百家跟隨者的加入。微信公眾平台開放的戰略,讓第三方公司非常熱情的投入了為微信帶去企業客戶的激情。在一年的時間內讓微信公眾平台企業數達到數百萬,假若微信官方通過BD和銷售自己直接拓展,試想成本需要多高?需要走多少彎路?

二,從投入微信公眾平台的企業進行分析,公眾平台分編輯模式和開發模式,沒有預算的企業可以直接零成本零門檻進行服務和推廣,預算投入多的企業可以進行深度投入。讓企業有了更多選擇的空間。並且就算有資金投入,也是一勞永逸的,至少了留下了一個東西和一批粘性用戶。而不像投放廣告,投完就沒什麼事了。

微信海作為微信營銷、移動互聯網營銷領域先行者和領導者,隨著為企業服務的越發深入,對於移動互聯網生態體系的不成熟越是」捉急「,一邊是大批企業被高額的互聯網廣告、電商入駐費用捆綁甚至不敢投入,急切想佈局移動互聯網,一邊卻是辛苦勞作的移動互聯網同仁盈利無門。

不過我們很欣喜的看到新浪微博page即將問世,page功能類似公眾平台,這是繼微信公眾平台對傳統企業移動互聯網化的貢獻後的另一個突出壯舉。筆者看到百度地圖最近開始邀請各地商會進行企業數據錄入的新聞後不僅嗤笑不已,為什麼不直接做公眾平台呢?

除了百度地圖,微信海借此還要鄭重建議高德地圖、各大新聞客戶端、墨跡天氣、UC等一大批app公眾平台化,廣告位是有限的,公眾平台可入住的企業數目是無限的。

當然微信具有很多app不具有的素質,不能簡單模仿,必須結合自身app的特點進行公眾平台的產品戰略。在筆者看來,任何用戶數超過1000萬的企業都擁有公眾平台化的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67

程小永:幹掉馬雲也救不了實體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9/151594.shtml

實體店何以衰落?

媒體總喜歡將線下零售的慘淡歸咎於馬雲,馬雲也喜歡自帶高帽“承認”自己在搞死實體。但線下實體店狀況不好真的怪馬雲嗎?線下實體店慘淡的真正原因在於商品供給過剩,商業地產產能過剩。之前一個城市一個百貨大樓,現在一個路口四家。之前只有幾個服裝品牌,現在有好幾萬家。馬雲天天在講要幹掉實體店,實體店的確有在死的,但是我看到淘寶天貓上每天也有很多關店的。不知道馬雲對此做何解釋。

在某個時間點,中國經濟已經從供不應求轉變為供大於求,消費者心理已經從“只要有”轉變為“要我喜歡”。之前只要手里拿到“貨”就能發大財,王石的第一桶金,是在上世紀80年代,靠倒賣雞飼料一把賺了300萬。而現如今,隨著中國過去十年房地產經濟和制造業的狂飆式發展,複制了一大批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消費者心理亦在快速變化。他們可選擇的更多,更難以伺候。他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購買國內大眾貨了,要跑到日本去買個馬桶蓋,要跑到歐洲去排隊血洗奢侈品。之前消費者要的是吃飽就行,現在要吃有機食品。

產能過剩、全球化、人均收入提高、消費者心理訴求變化才是導致實體店不好做的真正原因。同樣的問題也在天貓上存在而且更甚,一打開全是同款、爆款。天貓作為完全中心化的一個平臺,80%以上的銷量肯定來自於20%的店鋪,而根據用戶網購的心理特征來講,在同款條件下,賣的最多的肯定是低價、包郵的。這也就意味著,這20%的商家純粹在做價格戰,而非產品創新。經營天貓的品牌在天貓上過得並不比線下好。

據2014年數據,線下實體店一年零售產值是24萬多億,而阿里、京東加一起才2萬多億,不到10%。我們都有逛街的需求,我們更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店,我們習慣於到與自己有感情紐帶的店面購物,我們喜歡被導購服務,哪怕因此多買了很多,但我們開心,我們享受到了購物的樂趣。而談及網購,我們立馬想到的是比價,比到最後可能會發現,兩店僅一毛錢價差,即便這樣,仍左右為難,糾結老半天。這樣愉悅嗎?若拋開宏觀經濟周期大環境,電商並沒有實體店那麽好做,要是電商敢盈利,我相信增速也能立馬下來很多。

在大環境相同的情況下,實體店相比於電商增速較慢的根本原因在於,實體店互聯網手段太差了,或者說根本沒用互聯網。雖然已有一小部分品牌在做天貓店,但在所屬公司內部,他們屬於電商部,和實體店無關。在實體店模塊,做得最好的,也頂多是用用信息技術,比如短信等。當然,也有IT能力比較好的品牌,但他們往往都是管理控制思維(軟件思維),而不是用戶思維(互聯網思維)。

實體店不做電商,PK電商就會很難:假如消費者沒時間或懶得動彈,電商能送貨,實體店不可以;實體店營業時間只有12個小時,電商是24小時;刮風下雨酷暑,實體店沒人,電商訪問量很大。

此外,經營狀況較好的線下實體店,基本都位於高租金的黃金地理位置,也就是流量很大的地段。而流量很大的地段少之又少,搶不到好地段的實體店怎麽辦?怎麽吸引流量,怎麽搞更多客源進店,怎麽賣更多的貨?

可行方案:店鋪電商化

惠吧通過研究線下線上商業零售業態發現,做得最好的商業形態都是以打折、低價姿態出現的,比如線下的奧特萊斯、上品折扣,以及線上的阿里、京東、唯品會、聚美。任何消費者都對打折、低價有或多或少的敏感,所以惠吧以用戶地理位置周邊門店打折商品信息為切入點。線下實體店因為地理位置原因,顧客群幾乎都是固定的,固定客戶能達到40%~70%(也就是會員),但怎樣才能更好地服務這些會員呢?

一直以來,門店有任何打折促銷信息,都是發個短信說,店內全場N折,而惠吧通過天然的CRM工具即微信給予了實體店一個對顧客更友好的呈現形式。實體店有任何打折、活動、新品,惠吧都會第一時間將其推送到該門店會員微信上,比如參與活動的各個商品叫什麽、長什麽樣、多少錢、多少折扣等。會員看到後,如果不想出門,可直接在惠吧上下單,因門店一般都在用戶生活圈內,不出2小時,可同城快遞送達。若用戶想去逛街,憑借惠吧進店,還可享受不同於普通顧客的惠吧特權,比如折扣或禮品。

除此之外,惠吧未來還將推行會員大數據策略,精準分層會員信息,讓喜歡基本款的顧客只被推薦基本款,讓喜歡polo衫的顧客只被推薦polo衫,讓對新品敏感的顧客只被推薦新品,讓皮膚油膩的顧客只被推薦深層清潔面膜。現階段,惠吧已有數千家品牌入駐,每日為線下帶去新增成交額達10%。我相信,隨著更多品牌門店的入駐,我們將為中國零售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極歐科技(微信海)服務線下零售客戶過程中,惠吧團隊發現,線下零售門店與微信結合能爆發出驚人的潛力,很多門店的銷售提升都在10%以上。但極其痛苦的是,品牌們對互聯網用戶運營並不在行,微信技術的開發仍是IT思維而非互聯網思維,並且因為是TO B模式,需先收費,整個推進效率極其低下。如果我們能夠先免費,幫助線下實體店免費上移動端、上微信,免費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免費幫實體店在微信上宣傳,成交後只收取部分交易傭金,讓門店只上貨、發貨、收款,這樣是不是可以提高整個中國零售行業店商化的進程?但免費與極歐科技TO B業務以盈利為指標相沖突,而且極歐科技將在2015年年底登陸新三板,盈利指標對我們極其重要。所以,我們將惠吧從極歐科技分拆出來,成立了單獨的團隊,開始了幫助線下門店與馬雲對壘的航程。

無論互聯網技術,還是數據技術,對於零售業來說,都僅僅是個手段。飛機縱使裝上大炮,也變不成坦克。實體店真正的危機在於,如何在產能過剩、需求變化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工具將店鋪電商化、將導購小二化、將門店數據化。目前這些技術問題,惠吧可一站式解決。但更重要的是,供應商應加大商品設計研發力度,真正造出更適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來。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程小永,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