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請問市場見底了嗎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1775


請問﹐市場見底了嗎﹖

近﹐不論我到哪裡﹐人們都會把同一個問題拋給我﹕市場什麼時候見底﹖一般來說﹐發問者的語調若不是極度沮喪﹐就是非常焦慮。

這個問題讓我恨不能很快遁形。我的回答很簡單﹕“我不知道。”

我的一貫做法是不去預測市場的短期走向。我這麼做是有理由的﹕過去已盡人皆知﹐未來則無人知曉。既然這種說法不能令提問者感到滿意﹐那麼就讓我來解釋一下。

首先﹐市場確有可能已經見底了。週一時﹐道指、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盤都跌到了12年低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則可能去年11月就已經觸底反彈了。無庸置疑﹐如果市場已經觸底﹐那你大可以放輕鬆些﹐不必再為它茶飯不思了。你是不會現在就將股票脫手的。我們的常識是低買高賣﹐你是不會在股票創新低時賣出﹐或在股票創新高時買進的。只要堅守這一簡單原則﹐你就永遠不會在市場低谷時拋售﹐在高峰時吸納。

但 是讓我們假設市場還沒見底﹐將繼續下行。假設你現在對這一點很是肯定﹐那你是不是打算現在就把股票都拋了﹖如果你這麼做﹐你可以用這些收益買一些安全的投 資產品﹐比如說短期美國國債或貨幣市場基金﹔前者的收益率幾乎是零﹐後者的收益率僅僅為1%。你接下來就可以等待市場進一步走低了。

然後又怎樣呢﹖把你此前賣出的股票再買回來﹖還是等等看股市會不會進一步走低﹖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在每一個轉折點﹐人們對未來都一無所知﹐這和從前重要時刻降臨時前人們的茫然毫無二致。如果你是個長線投資者、希望能從現在的拋售中盈利﹐那你就需要非常仔細地評估何時買進。如果你不是個長線投資者﹐那你壓根兒就不該在股市里撲騰。

換言之﹐對於那些沒人能肯定知道的事情你必須得看得準﹐而且要看對兩次。如果你願意﹐大可遵照這一策略﹐不過﹐你可別覺得這種事情是扔骰子──兩次里總有一次是對的。

當然﹐如果你相信市場再也不會有起色、道指永遠不會攀上8000點﹐那你就把股票拋了吧。這要求你徹底地灰心喪氣﹐不光是對股市﹐對整個人類的生產能力都再也不報希望。我 猜那該和黑暗世紀(Dark Ages)有一拼了吧﹐不過﹐鑒於那時沒有經濟統計、更沒有什麼股市﹐人們也很難知道那幾百年中人類到底取得了多大進步。相比之下﹐自從有紀錄以來﹐股市 的回報就好於所有其他的投資品種。無論是在股票市值蒸發了將近90%的大蕭條時期﹐還是跌幅高達50%的今天﹐股市的表現都優於其他。

很 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在兜售這樣一個策略﹐那就是在股票大跌的時候買進﹐在大漲的時候賣出﹐這麼做的前提是股市分別處於週期性的超賣及超買期。既然股票價格反 應的是企業未來盈利情況的預期﹐而未來的事情誰都說不準﹐那麼這樣的預測就永遠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確﹐這也給投資者帶來了週期性的機會。考慮到股票過一段時間總會上漲﹐現在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最大的風險是過多地將資金配置到現金資產中﹐以致於錯過轉瞬即逝的股票上漲行情。

考慮到當前經濟以及市場的前景確實一片黯淡﹐我認為尤其要注意在股票市場投資不足的風險。根 據常識﹐即便近期股市大跌﹐我們還沒有靠近下一個買進關口(即那斯達克指數報1300點)。但如果你在這個超長的經濟低迷期已經開始獲取投資回報了(這說 明你要麼很聰明﹐要麼很幸運﹐要麼二者兼備)﹐那麼你總需要在將來某個時段再度入市。在我看來﹐現在沒有理由選擇按兵不動﹐只要你願意為長期收益而在短期 內冒一些風險。

這一策略和眼下的全球經濟、銀行系統穩健程度、房地產價格以及企業盈利情況沒有絲毫關係。但這麼說吧﹐我確實看到基本面因 素有了一些好轉﹐其中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有所增強、包括垃圾級債券在內的企業債市場出現升溫﹐以及一些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堅挺。人們可能 會為細節問題爭論不休﹐但大型經濟刺激計劃﹐銀行及金融系統的綜合解決方案、為應對房產止贖潮而採取的明智措施、以及迎戰汽車行業現狀的明顯意願都給我留 下了深刻印象﹐因為它們都是華盛頓為化解危機而採取的重要而積極的措施。

正像我在本文開頭提到的﹐我說這麼多只是為了給我那個簡短的回答加一個註解。我不知道市場什麼時候能觸底反彈。但不論是本週、今年﹐還是明年﹐我都確信這一天肯定會到來。

James B. Stewar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22

澳洲奶牛,你吃飽了嗎?

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107/26952.aspx

28_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8

科技業光環褪色 職場玩起大風吹 產業浪頭轉向你選對位置了嗎?

2011-8-1  TWM




主導台灣二十年的科技業光環不再,內需色彩濃厚的服務業與製造業乘勢崛起!

在這波產業趨勢的乾坤大挪移中,每位上班族都該好好盤點自身資產,找出自己在趨勢中的新角色。

撰文‧林讓均

「轉 到觀光休閒產業,我覺得自己又重新站上趨勢的浪頭!」陳正達,一位擁有十七年科技業經驗的社會中堅分子,曾經他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總經理,股價從發行時不到 三十元的價格,一路飆到三百多元,讓他能在三十多歲就當上了千萬富翁;然而科技業景氣丕變,陳正達的老東家歷經整併、減資,股價剩下不到十元。

眼見「科技新貴」光環褪色,兩年前,他毅然跳槽到雄獅旅遊、從董事長特助做起。「二十年前的產業趨勢,科技業說了算,但現在時代的浪頭變了,換成內需色彩濃厚的服務業崛起,加上陸客議題發酵,觀光休閒產業的前景,可說有無限的想像空間!」陳正達說。

浪隨風轉 「傳產新英雄」奮起確實,昔日「鑲金」的科技業,不再一枝獨秀,反觀製造、傳產與服務業,卻因兩岸內需題材而揚眉吐氣,在這波產業趨勢的乾坤大挪移中,也引發人才的職場大風吹,陳正達只是其中一個案例。

「這時代,端盤子也能變成千萬富翁!」yes123求職網顧問邱文仁總是告訴求職者,不要看到「傳產」、「餐飲」這類關鍵字就以為薪水低、沒前景,事實上可能正好相反。例如,今年在興櫃掛牌的王品集團,員工可以領股票、享分紅,一掛牌就創造兩百多位千萬富翁。

王 品的成就不是偶然,今年傳產類股同樣受到矚目的上銀科技,一樣培養出多位「傳產新貴」。「以前只是想說離家近、又穩定,所以選了上銀,誤打誤撞卻挑對了金 雞母!」說這話的Kevin,五年前進了上銀當工程師,對比在DRAM業、面板業苦撐的同學,他反而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

學子牢記三招 面對職涯四轉以前的時代,一份工作可以做上一輩子,但身兼牙醫師、生態專家的作家李偉文提醒社會新鮮人,未來一個人的職涯至少要轉換四種不同產業。面對善變的職場,學子在畢業前就應該提前準備。

一、把自己變成T型人

「因應愈來愈善變的職場,你最好把自己變成T型人!」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口中的「T型人」,「︱」表示,要先選定一個專業深耕,再加上「—」的部分,也就是橫向跨領域整合的能力。

T型人培養要在就學階段就啟動,可在選修、輔系或雙主修時,選搭互補性強的學門,例如「財金+外語」、「大傳+經濟」,或者考取多種證照。他說,這些當然都是方法,然而,若只是多學一種學科,卻不懂得打破、整合、應用,到頭來也只是把自己困在另一種「本位主義」之中。

二、多爭取實習機會

劉維公建議,學生可以多爭取實習機會,來訓練自己跨界整合的能力,另方面也能提早探索自己的職能性向。

像今年東吳大學開了附有實習課程的「創意人文學程」,本來只設定五十個名額,卻一下子湧進四百人報名,說明會時連家長都坐在台下聽。劉維公說,企業界為因應趨勢變化,更樂於與學校合作各種實習課程,以便隨時引進人才新血,而學生也搶破頭要到業界見習。

三、多修習理論型的學科

那 麼,修什麼課才能因應職場變局?「產業趨勢是選課的重要指標,但趨勢會變,學生還是應該先準備好基礎能力!」一○四人力銀行行銷處協理陳力孑說,許多學生 為了一進入職場就能與產業接軌,經常會選擇大量應用類的課程,例如只專注在應用語文、遊憩管理或採訪寫作等科目,但產業趨勢會變,等學生畢業後、真正進到 職場,所學可能已不夠用了。

因此他建議,可多選讀類似「行銷學」、「物理學」與「統計學」等理論型學科,這樣才有能力透過自學來因應職場變化。此外,也要經常閱讀財經類的報章雜誌,來掌握產業動態。

上班族口袋四招 跨業轉職優勢加乘不同於初出社會的新鮮人,跨業轉職,上班族也有自己的口袋四招。

一、布局人脈、勤蒐情報

「思考轉職的年齡,通常介於二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陳力孑說,因為那時已經有一定的職場歷練、個人競爭力,並累積出一定的職場人脈,開始有了「職場議價」的能力。

他 指出,啟動轉職的那把鑰匙,往往在於職場人脈。「三十歲左右,要開始累積自己的職場影響力,所謂『影響力』就是讓別人一有機會,就想延攬你或幫你介紹工 作!」陳力孑提醒,若始終沒有這種影響力,這表示你可能努力不夠,或者「職場能見度」不佳,這時最好跨領域耕耘人脈、勤蒐就業情報。

二、隔 行如隔山,心態要轉換根據一○四人力銀行資料庫,今年第一季「儲備幹部」(MA)職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二成五,而今年MA職缺最多的不再是「金融服務業」 與「電子資訊業」,而換成內需題材「批發零售業」、「餐飲住宿業」與「一般製造業」分居前三名,加起來的MA職缺就占了總額的六成。顯見,今年跨往服務、 傳產業的機會大增,但隔行如隔山,最好先調整心態。

儲備幹部因為具備訓練課程,所以是上班族跨業的理想切入點,但在心態上,千萬不要以為自 己已經是「幹部」。「餐飲服務業需要的是,能夠彎下腰、捲起袖子做事的人!」鼎王麻辣鍋人資副理梁靜軒說,要與人群親近、打的是團體戰,而且別人的假日就 是他們的工作日,一旦沒有這種認知,夭折率就很高。

三、就算跨業,也要能銜接職能「高階人士轉職,最怕的就是會斬斷過去的根基,所以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下一份工作可以如何銜接既有的職能!」邱文仁舉例,如果是做行銷的,那從科技界做3C產品行銷,跨到時尚界做精品行銷,做的也還是行銷,只是要補充不同的產業知識。

她建議,上班族最好把自己的核心職能表列出來,再與跨業後的職能需求加以比較,這樣很容易就發現異同之處。例如電子業的系統工程師有架設網路平台、寫程式的專業,就算轉到食品業,都一樣可以幫忙架設官網、開發業務管理平台,但可能要補足對貨品流程、品牌故事的理解。

四、 跨業前多看門道,而非看熱鬧此外,最近剛轉任雄獅人資副總的陳正達也提醒,跨業轉職之前,不能只是看熱鬧,還要懂得幫自己爭取更多「看門道」的機會。兩年 前在考慮換跑道前,他除多次與雄獅集團董事長王文傑談到集團願景,還參加雄獅的內部會議,充分了解自己角色與產業趨勢後,才付諸行動;到職後從董事長特助 做起,就是為了進一步熟悉雄獅集團內七大事業體的運作。

專家建議,想在職場上闖出一片天,還是要隨時盤點自身資產,讓自己永遠抓得住「產業趨勢」這個先行指標!

產業趨勢 風水輪轉──今昔新貴比一比Peter與Kevin是研究所同學,Peter為追求百萬年薪躋身科技新貴,Kevin考量離家近,進入傳產業。五年過去,Peter科技新貴光環不再,反倒羨慕起生活穩定的Kevin。

Peter 名稱 Kevin

面板業 產業 機械業

製程整合工程師 職稱 研發工程師90萬元 年薪 115萬元12小時 工時 10小時面對同事一一離職,憂心面板景氣再不復甦,無薪假夢魘將捲土重來。 苦樂大聲講 公司股價持續攀登新高,趁著今年景氣大好,準備結婚、買房。

賴筱凡整理

摸透自身條件 找到定位點──跨業前先問自己四個問題1 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

2 是否夠了解該產業的工作內容與文化?

3 在新產業中,是否能明確找到職場角色?

4 轉職後的新職務,是否能銜接既有的核心職能?

若有任何一題答案為否,請暫勿輕舉妄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8

PIMCO錯了嗎?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8-05/100287903.html

影響美債中長遠發展趨勢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國政府赤字的變化、通脹的發展以及經濟的增長情況
葉翔

  作為全球最大的債券機構投資者之一,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從2010底開始減持美國政府債券(下稱美債),直到今年初持倉量達到低 位。顯然,PIMCO判斷美債價格將下跌。美債的收益率在今年2月初達到近期的高點,如10年期美債在2月9日達到了自2010年4月底以來的最高點 3.77%,此後一路下降,目前大約2.6%。到目前為止,PIMCO錯了。

  儘管影響美債收益率的因素很複雜,自去年底至今年初,至少有三個主要因素會導致美債價格下跌:一是預計美國政府的赤字擴大,美國政府將要發行更 多的債券,市場的供給增加,價格就會下跌;二是預計美聯儲在6月底QEⅡ結束後,不再推出QEⅢ,這意味著債券的需求減少,價格相應下跌;三是預計通脹上 升,貨幣的價值下降,要吸引投資者持有美債,收益率就要提升。

  這三個預計到了今天有的已成了現實,如CPI從 1月的按年1.6%升到了6月的3.6%,核心CPI從1月的按年1%上升到了6月的1.6%;而美聯儲基本上不會再推出QEⅢ,美國政府的赤字至少短期 內還會較大幅度上升。但是,美債的價格並沒有因此下跌,而是在3月後快速上升。原因何在?影響美債收益率另一重要因素,是美國經濟的增長性。美國7月29 日公佈了GDP增長率一季度只有0.4%,二季度只有1.3%後,儘管市場擔心美債可能因國會無共識而出現違約,10年期收益率仍快速跌破2.8%。

  要回答PIMCO的看法是否會繼續錯下去,就要討論美債收益率的中長期發展趨勢,而美聯儲的政策只能是應經濟與市場的發展趨勢而調整,或能有限 度地影響趨勢的形成與轉折點,卻不能改變經濟發展的趨勢。因此,影響美債中長遠發展趨勢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國政府赤字、通脹以及經濟增長。

  目前,美國政府與國會已決定暫時提高政府債務上限。美國政府赤字在短期內還會增長。中長期看,取決於未來經濟的增長情況與政府消減赤字的政治意 願。不過,即使中長期赤字是增加的,也未必會推高美債的收益率。比如日本,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其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從70%左右不斷上升,現已 達近200%。但是,日本政府債券的收益率越來越低,10年期的收益率從90年代初期的8%多,到現在的1%略多。換言之,儘管在過去的20年,日本政府 債券的供給不斷增加,信用評級不斷下調,從AAA到AA-,但並沒有推低價格。因為,影響債券價格的中長期因素主要並非供需,也並非外部評級。當然,一旦 政府處於實質違約的邊緣,而不是政治角鬥引起的技術性違約,收益率就會陡然上升,就像現在的希臘與葡萄牙債券。

  如果不考慮違約的因素,決定實際利率的只能是經濟增長。因為經濟願意付給資本的回報只能來自經濟中創造的價值,實體經濟增長越快,所能支付的資 本成本就可以越高,反之亦然。就像一家企業如果利潤率只5%,就無法承受10%的資金成本,如果利潤率達到40%,借貸成本即使高達30%,也是可承受 的。如果美國經濟只是短期放緩,長期仍能恢復較快的增長,美債的實際利率就會短低長高,其收益率曲線較陡,反之則較平。再者,美國的通脹會越來越嚴重,還 是短期走高之後又會走低?如是前者,收益率曲線變陡;如是後者,收益率曲線變平。

  從目前的數字看,美國的通脹在往高走,經濟在往下或平著走。因此,短期內美國長債的收益率會往下,而短債會往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出來的經 濟數字會證明美國經濟將長期處於低位,而通脹的主因是由於全球經濟結構性調整所引起的,會較長時間處於較高位,直到下一個全球性週期性調整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64

PIMCO錯了嗎?

影響美債中長遠發展趨勢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國政府赤字的變化、通脹的發展以及經濟的增長情況
葉翔

  作為全球最大的債券機構投資者之一,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從2010底開始減持美國政府債券(下稱美債),直到今年初持倉量達到低 位。顯然,PIMCO判斷美債價格將下跌。美債的收益率在今年2月初達到近期的高點,如10年期美債在2月9日達到了自2010年4月底以來的最高點 3.77%,此後一路下降,目前大約2.6%。到目前為止,PIMCO錯了。

  儘管影響美債收益率的因素很複雜,自去年底至今年初,至少有三個主要因素會導致美債價格下跌:一是預計美國政府的赤字擴大,美國政府將要發行更 多的債券,市場的供給增加,價格就會下跌;二是預計美聯儲在6月底QEⅡ結束後,不再推出QEⅢ,這意味著債券的需求減少,價格相應下跌;三是預計通脹上 升,貨幣的價值下降,要吸引投資者持有美債,收益率就要提升。

  這三個預計到了今天有的已成了現實,如CPI從 1月的按年1.6%升到了6月的3.6%,核心CPI從1月的按年1%上升到了6月的1.6%;而美聯儲基本上不會再推出QEⅢ,美國政府的赤字至少短期 內還會較大幅度上升。但是,美債的價格並沒有因此下跌,而是在3月後快速上升。原因何在?影響美債收益率另一重要因素,是美國經濟的增長性。美國7月29 日公佈了GDP增長率一季度只有0.4%,二季度只有1.3%後,儘管市場擔心美債可能因國會無共識而出現違約,10年期收益率仍快速跌破2.8%。

  要回答PIMCO的看法是否會繼續錯下去,就要討論美債收益率的中長期發展趨勢,而美聯儲的政策只能是應經濟與市場的發展趨勢而調整,或能有限 度地影響趨勢的形成與轉折點,卻不能改變經濟發展的趨勢。因此,影響美債中長遠發展趨勢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國政府赤字、通脹以及經濟增長。

  目前,美國政府與國會已決定暫時提高政府債務上限。美國政府赤字在短期內還會增長。中長期看,取決於未來經濟的增長情況與政府消減赤字的政治意 願。不過,即使中長期赤字是增加的,也未必會推高美債的收益率。比如日本,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其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從70%左右不斷上升,現已 達近200%。但是,日本政府債券的收益率越來越低,10年期的收益率從90年代初期的8%多,到現在的1%略多。換言之,儘管在過去的20年,日本政府 債券的供給不斷增加,信用評級不斷下調,從AAA到AA-,但並沒有推低價格。因為,影響債券價格的中長期因素主要並非供需,也並非外部評級。當然,一旦 政府處於實質違約的邊緣,而不是政治角鬥引起的技術性違約,收益率就會陡然上升,就像現在的希臘與葡萄牙債券。

  如果不考慮違約的因素,決定實際利率的只能是經濟增長。因為經濟願意付給資本的回報只能來自經濟中創造的價值,實體經濟增長越快,所能支付的資 本成本就可以越高,反之亦然。就像一家企業如果利潤率只5%,就無法承受10%的資金成本,如果利潤率達到40%,借貸成本即使高達30%,也是可承受 的。如果美國經濟只是短期放緩,長期仍能恢復較快的增長,美債的實際利率就會短低長高,其收益率曲線較陡,反之則較平。再者,美國的通脹會越來越嚴重,還 是短期走高之後又會走低?如是前者,收益率曲線變陡;如是後者,收益率曲線變平。

  從目前的數字看,美國的通脹在往高走,經濟在往下或平著走。因此,短期內美國長債的收益率會往下,而短債會往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出來的經 濟數字會證明美國經濟將長期處於低位,而通脹的主因是由於全球經濟結構性調整所引起的,會較長時間處於較高位,直到下一個全球性週期性調整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65

中國概念股美國退市潮來臨了嗎?

http://news.imeigu.com/a/1321000563290.html

最近12個月,在美上市的11家中國公司正式啟動了私有化的程序,同時還有更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考慮私有化的選擇。

11月9日發佈的湯森路透研究報告顯示,自2010年10月以來,共有11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向美國證交委(SEC)遞交了啟動私有化的程序,同期在倫敦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中,分別只有一家宣佈了私有化。

這 11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中,6家來自納斯達克,紐交所2家,泛美交易所1家,以及2家來自OTC。其中,已經完成私有化的有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康鵬化學有限公司、樂語通訊。正在私有化程序中的是哈爾濱泰富電器(HRBN), 首安工業消防(Nasdaq: CFSG), 傅氏科普威(Nasdaq: FSIN),普達煤業(PUDA), 西藍天然氣(Nasdaq: CHNG), 新奧混凝土(Nasdaq: CADC), 淄博嘉周化工(OTC: CHCC)。

這些公司的市值從940萬美元到7億美元不等,尚未出現較大市值規模的中國概念股的私有化。參與私有化的私募基金有Abax Global Capital, 拜恩資本(Bain Capital)、春華資本(Primavera Capital)。

從宣佈私有化的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2011年,從1月開始陸續9家中國公司啟動了私有化程序;另外2家分別在2010年的10月和11月宣佈了私有化程序。

湯森路透的交易研究分析師王千芸告訴《財經》記者:「我們分析這些公司中,主要是因為股票業績的表現不佳而尋求私有化,我們認為這個有別於因為涉嫌財務欺詐而責令退市的一波。」

2011年的3月至6月,中國概念股的財務欺詐案件集中爆發;短短4個月內,24家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因為各種披露紕漏、財務欺詐的問題,遭停牌或摘牌。

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譚敏亮對《財經》記者表示:「尋求私有化的中國公司中,有些是因為會計違規問題遭到摘牌、訴訟等各種問題,而更多的則是中國概念股受挫美國,並且公司管理層不看好未來幾年在美國市場的表現。」

《財經》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更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尋求股價被低估的出入,而資質尚好的那些公司正在成為投資銀行家、私募基金,以及上市律師們追逐的對象。

美國GT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漆俊告訴《財經》記者:「我們手頭上接觸的退市在到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就有3-5家,一般都是管理層和私募基金的共同收購,也有銀行貸款的參與。」

譚敏亮表示:「最近半年多來,在私募以及投資銀行圈內,比較活躍和熱鬧的是做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私有化業務。處在各種情況以及階段的公司都有,但是能夠成功實現私有化的還是那些資質尚好、股價被低估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7

五粮液: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了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wme.html

====近 期,五粮液和茅台集团想要设立财务公司的新闻,已经被各大媒体传遍每一个角落。而五粮液更是在公开场合强调“五粮液股份不缺钱”,开设集团财务公司的目的 是“五粮液集团发展又需要钱”。这个声明言简意赅,为此,前两天的博文专门提及“集团财务公司”这一知识点来补充,想让大家了解更多。今天打开邮箱,看见 好友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是关于五粮液的。之所以他给我发来,是因为前两天电话中谈及五粮液组建财务公司的事情,他说稍晚的时候有资料给我发到邮箱。今日读 完之后,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粮液: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了吗? 
   五粮液的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增加自身财富。而投资企业的目的在于它能给股东(企业的所有者)带来超过其期望的未来报酬,这种报酬包括2方面:   1.获得现金股利   2.出售股权获得资本利得。
 
如果我们把五粮液股东财富看成是EPS(每股净利)的函数,则企业通过2种路径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企业财务目标:
 
1.“做饼”(指企业创造的全部报酬,即EBlT)。保持资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把“饼”做大来提高EPS。其重点是降低产品成本,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加快销售收入增长。
 
2.“分饼”。在“饼”大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整资本结构来提高EPS。重点是降低资本成本,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多利用相对便宜的债务资本和无息负债,尽力节约利息费用。
 
 
一、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途径: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策略选择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所有的产品都是沿着一定的生命周期发展的,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这个周期里,产品销售价值的趋势要根据该产品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做出理性判断,现在就来看这四个周期:
 
企业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实际上与公司的自身发展阶段和投资战略相关。公司基于对公司产品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做出投资决策,以及相应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决策。
在企业生命周期初始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经营设施(如产品生产场地)、辅助设施、试销及市场开发等方面,而来自销售收入的现金注入不仅少而且慢,因此 需要不断地向企业注入新的资金,而此时,产品能否为客户所接受,市场能够扩大到何种规模,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这些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经 营风险会很高,为了把总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财务风险就应尽可能降低,在这一阶段最好使用权益资本而不是债务资本,同时,现金净流量为负,不大可能分 红。
当企业的产品进入成长期,销售规模就开始快速增长,并产生比创业阶段更充裕的现金流。但是,对大多数公司而言,对某个产业领域构建进入屏障通常是在其高速 发展时期完成的,以便在产品开发潜力被确认时能阻止竞争对手追随本企业具有竞争性的创新技术进入该领域。企业必须在总体市场开发和市场占有拓展两个方面同 时投入大量资金,同时为了与生产活动中不断增长的规模水平相匹配,也需要大量的投资。
 
而在这个阶段,企业经营风险的程度依然很高。这意味着必须采用适当的融资渠道,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低水平,也就是需要继续使用权益资金。同时,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也必须重新投入到经营中去,这最终导致股利支付率保持在低水平上。
企业在经历了成长期之后,销售高而稳定且利润空间合理的成熟阶段开始出现,其公司持续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寻求和维持早期阶段的高增长率在财务上的合理性越来 越小,此时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保持现在的市场份额和提高效率,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率水平。经营风险会降低,通过负债融资而提高财务风险可以用降低的经营 风险抵消,并且因为这个期间的净现金流量已变成正数,借款和还款成为可能。
 
在早期阶段,企业股东的投资回报是通过在投资上的资本利得来获得的,但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获得资本利得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利润比较稳定但不能期望继续猛增,未来的增长将主要取决于效率上的提高而不是在销售量或销售额上的大幅增长。
 
如果企业不再需要过多现金,通过提高股利支付率或用多余的现金回购部分股票是将现金转移给投资者的一种合理有效的办法。
企业在成熟期所创造正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除非它能创造巨大的市场,并能无限制地持续下去),而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最终将逐渐衰退。需求的减少伴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一旦市场需求不可避免地下滑,企业再投入同样的资金以维持市场规模是很不明智的。
 
那么企业就会对衰退业务的再投资尽可能的减少,因为未来的增长前景并不乐观,据此,企业应实施高额股利分配政策。实际上,在衰退期,由于无充分理由进行固 定资产的更新重置,股利的发放额可能超过税后利润数额。虽然固定资产的更新重置是维持现有经营规模的一个通行办法,但在衰退期,这种做法并不合理。实际 上,股利应该等于利润与折旧之和,股利发放的一部分就相当于资本的返还。
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可看出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路径原理(如表1所示):在单一产品情况下,成长期应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不断增加EBIT,即采取“做饼”路径;而在进入成熟期以后,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调整资本结构,通过高分红、股票回购等方式回报股东,即采取“分饼”路径。
 
1 不同产品生命周期下的财务政策选择
产品生命周期
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融资来源
股利分配
股东价值
最大化实现方式
初创期
非常高
非常低
权益资金
     做饼
成长期 
权益资金
一般
成熟期
中性 
中等性
债务资金 
分饼
衰退期 
  
  
债务资金
100%
 
 
二、五粮液: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了吗?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居民消费心理的变化,白酒的生产量开始大幅度的萎缩,1996年是高峰值期,自2004年之后是下降期。对白酒行业的发展,五粮液的王国春曾经说过:“白酒市场在今后10年内会不断萎缩,今后十年销售规模大概在每年250300万吨。很显然,白酒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五粮液在近几年是如何选择其投资政策以及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决策的呢?
首先,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增加员工。自2001年以来,五粮液进一步加大了对白酒产业的投资,随着产能的扩张,其销量也逐渐上升,但是自2004年之后,其产能开始下滑,这就意味着增加的产能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而2001年开始,五粮液的员工数目一直呈上升态势,相应的人均利润也随之下降。这符合我们前面关于“过度投资”、“讨好员工”的理论猜想一。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也随之下降。  
 
为了进一步揭示五粮液股东追加投入与增加的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利用边际分析法,对五粮液近几年净利润、净资产及报酬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自 2004年,股东对企业追加投入的净资产,每年远远低于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报酬率,低于股东的期望报酬率,甚至低于以国债年利率表示的无风险收益率,有的年份还是负数。这表明五粮液的股东投入企业的资本机会成本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这印证了前面的理论猜想二。
其次,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我们知道,如果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超过银行贷款利率,通过使用一定的债务资本还可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从公司近几年年报来 看,五粮液的资产负债率显示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这些负债全部是商业信用形成的无息负债,公司多次出现没有银行贷款,显然公司管理层认为使用股东的钱 “更便宜”,而且是软约束。
 
在公司目前经营效益非常好,经营风险很低的情况下,保持如此低的负债结构,没有充分发挥其财务杠杆作用来提升公司的每股净利,增加股东价值,管理层囤积自由现金流量动机十分明显。
最后,在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的情况下,留存大量资金,这些留存的资产不能产生与投资通常可获得的收益相等或者有更高的收益,使股东的财富受到损害。五粮液自2000年以来分红很“吝啬”,在如此富有的情况下,一毛不拔,不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靠留利和配股,公司的净资产却上升很多,但留用的利润和配股资金几乎没有带来任何边际效用。
 
显然,股东资本巨大的机会成本没有被管理层放在“心上”。从当地政府、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角度看,他们不愿意通过分红派现、股票回购等方式让资金流出宜宾市,流出上市公司,因为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这也印证了理论猜想二。
很明显,五粮液采取的是“做饼”的策略,如上述及,财务政策的选择应该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相适应,“做饼”需要有“做饼”的条件,如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 景、企业具有击败竞争对手增加市场份额的能力、规模经济效应不够充分、降低产品成本尚有潜力可挖、品牌等无形资产可带来可观的额外利润或具有新的利润增长 点等。
 
在行业明显缺乏成长性、竞争十分激烈的外部环境下,处于成熟期的五粮液并不具备“做饼”的基本条件,在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且考虑股东投入资本巨大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分饼”路径才是最有利于实现其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
假如五粮液采取“分饼”路径,会给股东带来什么财务后果呢?由于五粮液是单一产品经营企业,并且股东追加投资的机会成本必然大于0,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五粮液增加负债使资产负债率增加到50%,然后公司将相当于借款金额的资金作为现金股利发放给股东,其他条件不变(总资产、所得税率,流转税不变),则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得到提高。
因此,五粮液急需在对经营者完善财务激励和加强财务约束的前提下,改善公司的财务政策。而这种改变必须是多层次的——
 
1.多用债务融资增加财务压力,降低人工成本和资金成本,合理纳税筹划,提高每股净利水平,多分红派现或进行股票回购。
 
2.在降低资金成本当中,还可以建 立自由的现金池,成立集团财务公司,以便顺利回笼集团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形成统一拆借。这样即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对成 员单位提供担保,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和融资租赁,办理成员单位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和结算、清算方案设计等。
 
3. 减少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加强集团和股份之间的产权改革,对无形资产做适度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采取收缩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9

海關新政,「海淘」的冬天來了嗎?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713

進境200元奶粉須交10%的稅?

3月30日晚,海關總署下發《關於對海關第15號公告等政策的說明》,表示所謂「進境200元奶粉須交10%稅」的說法是理解有誤。

這種誤讀緣於3月26日海關總署發佈的2012年第15號公告(下文簡稱《公告》)。公告稱,為適應市場發展需要,海關總署重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歸類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物品完稅價格表》,規定每千克奶粉完稅價格200元,稅率為10%。

對比2007年修訂的《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完稅價格表》,此次修訂物品分類更加細化,部分物品的完稅價格進行了調整。比如,啤酒以12 度為界,低於12度的,完稅價格為5元,12度-22度完稅價格為10元;冬蟲夏草的完稅價格由之前的5萬元調整為10萬元;化妝品的分類更加具體,完稅 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同時增加了部分新興產品,比如數碼相框,完稅價格500元/台,稅率10%。

其中,奶粉的完稅價格和稅率均未發生變化,為什麼卻引起媒體「進境200元奶粉須交10%的稅」的誤讀?

《2011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和《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奶粉和化妝品一直穩居 「最受人們歡迎的十大海外代購產品」的首兩位,此兩類商品的貿易量佔整個海外代購貿易量的四成左右。而國內乳製品質量尤其是嬰幼兒奶粉令人堪憂的現狀在無 形之中推動著部分家長們開始選擇海外代購「洋品牌」奶粉。

奶粉關稅風波也許只是虛驚一場,然而,此次海關新政真正影響的,將是一大批「海淘」客。

新政劍指海外代購

早前,轉運公司是「海淘」一族們產品運輸的首選。

在轉運公司註冊後,消費者直接在國外網站購物,或在國外的海外代購商家在實體店或網上購物,寄至轉運公司的海外地址,然後由轉運公司從海外收取貨物轉發國內,最後由EMS等國內快遞企業清關派送。

而在3月28日,國內部分轉運公司紛紛在官網上貼出公告,表示海關總署下發通知,要求嚴格執行境外貨物轉運公司遞送物品不得按個人郵遞物品辦理清關的規定。

《每日新報》報導,這也意味著今後所有境外快遞企業使用EMS清關派送的包裹,不得按照進境郵遞物品辦理清關手續,只有使用對方國家郵政企業經郵政網絡承攬的、按照萬國郵聯規定單式並交由中國郵政在大陸投遞的包裹可以使用。日前天津海關、郵政EMS已經接到相關通知。

海淘之家網站上,張貼了國內各大轉運公司對此政策做出的相應調整。包括上漲成本、清關口岸的調整和派送物品的要求等。

對此,海關總署在回應政策誤讀時表示,近期國內個別郵政企業與國外非郵政公司合作,將不符合《萬國郵聯公約》規則要求的郵遞物品通過郵遞渠道運進,違反了相關規定。近期,海關對個別違反規定的郵政企業採取的措施,不涉及對個人海外網購管理政策的調整。

《廣州日報》報 導稱,海關總署新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代購是盈利性的,一般需要走貨物系統報關,海關總署正在嚴查這一類違規現象。根據《海關法》有關規定,我國對進境商 品區別為貨物、物品等不同監管對象,適用不同的管理要求。物品具有「非貿易性」的特徵,進境後不得出售或出租。顯而易見,眼下的海外代購的商品具有牟利 性,不是物品,而是貨物。對於貨物,無論價值多少,都需要照章納稅。

刺激國內消費?

對於海關新政策的出台,上述《廣州日報》稱一位代購網站人士認為,海關調整政策,意在使海外代購貨品以正常途徑進口,防止稅收流失;另一用意還在於促使消費者多購買內地商品,不希望龐大的購買力流失在境外。

《2011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月,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06億,預計2012年,規模將達到480億。

此次新政,確實對「海淘」一族造成了影響。天翼快遞公司3月30日表示,「由於各口岸整頓,各因素都不穩定,建議天翼快遞用戶近期儘量減少海淘購物以降低風險。天翼快遞4月1日價格調整請查看通知,因此造成的不便還請諒解。」

與此同時,公司還上調了部分運費價格。北京時間2012年4月1日起,天翼快遞美西LAX的美中線首磅由原來的4美金,調整為8美金,續磅不變仍然為4美金,美東DEL的美中線首磅由原來的4.5美金,調整為8.5美金,續磅不變仍然為4.5美金。

不過《南方都市報》評論卻表示海關新政的預期效果可能並不樂觀。儘管新政增加了「海淘」成本,但比起國內商品的價格還是有競爭優勢,因為進口商品除了關稅還需繳納消費稅、增值稅等。價格因素之外,國貨質量則是另一個大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5

李彥宏退步了嗎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152n.html
李彥宏是二元非常敬佩的互聯網大牛。但今日其在百度聯盟峰會上發表的《移動互聯網七論》似有退步之嫌。點評如下(李同學的發言肯定有思考過程,二元是即興書寫,不成熟之處歡迎指正):

 

  1、李彥宏:「現在很多從業者有個誤區,認為只要擁有大量用戶,就算成功。他們忘了PC互聯網時代的一些失敗者,例如網景。它的瀏覽器曾擁有第一的用戶量,但因為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後來倒下了。而移動互聯網現在擁有怎樣的商業模式呢?」

    二元:提出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可能就是狹隘,不出幾年,沒有PC、移動互聯網之分,只有信息、娛樂的快餐和大餐之別。即以微博為代表的快餐和以長視頻為代表的大餐。快餐以5.3吋的智能手機傳遞綽綽有餘。

 

  2、李彥宏:「互聯網 變現主要有三種途徑。廣告、遊戲、電商。在廣告方面,移動互聯網的價值還沒有PC互聯網大,而廣告價值最高的是電視,因為它的屏幕最大。電 視>PC>手機,廣告所能呈現的內容依次減少,給受眾帶來的干擾依次加大,所以現在移動終端上還沒有成熟的廣告模式。這也部分由於,手機一開 始並不是作為媒體產品設計的,而是一種通訊工具。它有很多不適於媒體表現的特性。」

   二元:廣告的品牌和促銷兩類訴求。從促銷功能,針對價格敏感性的中國消費者,只要告訴有幾折就足夠了,不需 要多大的屏幕,十幾個字足矣。品牌廣告,以百度為例,只要競價排名上去了,同樣不需要多大的屏幕。我猜測李同學好久沒有換手機了,肯定也沒有用過三星的 9220,或是9228.

 

  3、手機作為廣告載體 的優勢是,它能知道受眾何時、在哪兒、做什麼。這使手機廣告的一個可能,是向用戶推送服務信息、向本地商戶收費這種模式。但這樣做的問題是,本地商戶對這 種模式的接受度還不高,拓展此類商戶的代價可能跟PC互聯網上的投放差不多,用戶客單價也無法保障,導致本地商戶對收入沒有預期。目前看來,這種模式的性 價比還沒有好的保障方式。

   二 元:智能手機與PC最大的不同在於LBS和水平儀,基於地域定位投放的廣告無疑最接近銷售現場。只要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傳遞滿足需求的信息,轉化率更高。 出門後是手機的天下,不會有人捧著PC逛街吧?手機會成為消費者與當地服務商溝通最便捷的手段。搖一搖,完成溝通,多像袖子裡面的生意,雙向尊重隱私。

 

  4、遊戲注重圖形性能,以客戶端為主,在目前的手機屏幕上也沒有看到好的盈利模式;移動電子商務也暫時沒看到大發展的標誌。

   二元:對於標準化的產品,移動互聯網是最適合不過的。知道3C家電的型號和技術參數,還需要大屏幕的仔細查看嗎?精美絕倫的圖形遊戲已開始與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共榮。道理等同於微博的崛起,快餐的多元化時代。

 

  5、現在移動互聯網的 氣氛,有點像酒後駕車:豪車,美女,180邁,非常刺激。然後一下子撞死三個人。這讓我聯想到99年-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那時候是個公司就能上市能 股價暴漲。從數據上看,去年互聯網廣告總盤子750億美元,其中450億來自搜索廣告,留給移動互聯網的空間還是有限的。

   二元:移動與PC搶品牌廣告,是以己之短揚敵之長。移動護理網的廣告大餅在O2O市場,正如同競價排名和淘寶所推動的千千萬萬小商戶地崛起,這是民族未來的脊樑。內需是以第三產業,是以微小服務企業的行羅密佈為基礎的,他們需要移動終端與服務場所近距離的信息溝通。

 

  6、關於云計算。幾年 前我曾說過云計算是新瓶裝舊酒,但現在不一樣了。在互聯網界,同樣的問題,一定要每年再問自己一次。今年之所以答案不同,是因為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云計 算有了現實的用途:手機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終究有限,它們需要云計算來幫助完成豐富的功能(前幾年不看好的原因是個人云計算的工作大部分可以在PC上完 成)。

   二元:贊同!手機是未來互聯網的傳輸放大中轉點。只需要兩個功能,一是感觀功能,例如拍攝、錄音、定位、輸入等;二是接受和發送功能,強大多核的CPU和RAM。

 

  7、對移動互聯網熱 潮,建議從業者「擁抱並拓展」。要認識到移動互聯網的趨勢的確不可阻擋,要積極探索現有業務與移動、與云的結合可能性,這是「擁抱」;但也要充分認識移動 化和云計算化與以前環境的不同,要根據這些不同去制定自己新的策略,不要固守成規,這是「拓展」。  

   二元:非常贊同!也許細節不再是李總的關注,大戰略還是很強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抓大戰略是當然的選擇。

 

--二元寫於2012年兒童節1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8

中國股市真的出問題了嗎?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8bll.html

政府救市非常危險,只能延緩痛苦的調整,必要的調整。救市只能給股民不切實際的,不能持續的期望和幻覺,實際上是慫恿股民當炮灰, 前赴後繼。那是不夠厚道的做法。


中國的股市為什麼跌跌不休?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筆者認為, 它的運轉很正常, 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那些發牢騷的人們只不過拿錯了溫度計而已。股市漲跌和估值高低都不是股市健康與否的標準。

首先,我們來看看出租汽車的牌照。如果政府緊緊地卡住起初發行牌照的數量,但對未來即將發行的新牌照數量含糊其詞,那麼,起初的牌照價格會很高(由於供不應求),而隨著新牌照的不斷面世,牌照的價格會下降。

滬深股市如果長期只有幾十隻小股票,那麼股價肯定一直很高。但是,二十年來,我們發現,股價竟然也受供求關係的影響。這二十年來的市盈率雖然波動很大,但是大趨勢十分清楚:向下,再向下。當然,股市裡出現的欺詐和偽劣產品的橫行也不斷摧殘著股民。

筆者認為,二十年來政府對IPO發行通道,增發以及配股的控制和發行節奏的調節是中國股市長期尋底和探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從一開始就把股市「大門」打 開,讓市場供求關係決定股價,那麼我們就不會受到股市長期下跌的折磨。我們現在依然在為幾十年的計劃經濟思想和政府的控制慾付出慘痛的代價。

現在的股市好嗎?對於虧損纍纍的股民來說,它糟糕透頂。但是,對於以前沒有參與,現在正準備進入的人們,這個股市也許沒有那麼壞。有些人成功地完成了高價集資(和超高價集資),甚至實現了勝利大逃亡,他們也許正在彈冠相慶呢!

難道股市的估值越高越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高估值對於賣出者有利,但是對於買入者卻蘊涵著較大虧錢風險。如果全國人民都參加擊鼓傳花,越傳越高,那麼,誰來最終接棒?當音樂停下來時,總會有人成為冤大頭。

我們的官員和大眾把股票上漲當好事,把股價下降當壞事, 把支撐股市當作任務。這非常可笑。你想想,一個價值10元的東西被賣到20元,難道不是敲詐和剝削投資者嗎?他如果不能用20元以上的價格賣給下家,那不 是讓他做了冤大頭嗎?如果他能夠用28元賣出,那不是讓他的下家做了冤大頭嗎?在買賣股票的過程中,對於買賣雙方而言,從靜態來看, 它是一個零和遊戲; 如果考慮到稅收和交易成本, 它是個負和遊戲。

股市並不創造任何價值。實際上,它摧毀價值(因為它有交易成本)。股民作為一個群體,如果想賺錢,必須靠股票背後的公司。所以,股民和監管機構不應該在股票價格上(或者指數上)做文章,而應該在企業層面做文章。股票為什麼跌? 看看咱們的企業和經濟! 不要怪鏡子。

對股市進行估值從來就很困難。究竟1000點合理還是3000點合理?也許,合理的估值是一個區間(一個很寬的區間),而不是一個數值。而且,這種區間不 斷隨著各方面因素的變化而波動。另外,股市變得超級便宜或者超級昂貴都有可能(over-shooting)。長期來看,政府不應該也沒有能力改變市場。 這些年,我們的官員有很大的進步,不再慫恿股民去股市當炮灰。有些報紙也不再通過社論給股民灌迷魂湯。這是大家醒悟的表現。可喜可賀。

我認為,衡量股市好壞, 要考慮如下6個方面的問題:
(1)在一個真正的好股市,任何一家想上市的企業(包括前景黯淡和江河日下的企業)隨時可以上市,完全不受額度限制。在上市和增發過程中,公開的成本和隱性的成本極低。
(2)不管一家企業前景多麼黯淡,管理層如何無能,只要它們如實披露,並且有人願意買它們的股票,那麼,政府沒有道理阻礙它們上市。上市跟獲取銀行貸款和非上市企業的股權融資沒有任何區別。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3)我堅決反對強制退市制度。不管企業多麼糜爛,它都有翻身的可能。況且,即使糜爛到煙消云散也沒有關係。這是成年人之間的事情,跟政府無關。願打願 挨。大家請不要說,"你看!美國也有退市制度..."。美國也有很多愚蠢的政策。當然,如果企業主動退市,政府要任其自由,不要干預。強制退市所傷害的正 是小股民。他們炒作垃圾股是他們的自由。他們自負盈虧, 招誰惹誰啦?

(4)一個企業可以在十年內,甚至三十年內不分紅,但是,從長期來看,分紅的能力,分紅的意願和分紅的現實可行性是股票估值的基礎,但是我堅決反對政府強制企業分紅,因為是否分紅,分多少,何時分紅,這是企業的權力,不是政府的權力。
(5)股票交易所跟農貿市場,期貨市場,產權交易中心,和大豆交易所並無實質區別。只要信息披露恰當,欺詐行為得到合理的鎮壓,每個省、市甚至每個縣都可 以有一個股票交易所。條件是,交易所必須辦成企業,不能浪費納稅人的錢。那些沒有規模和質量的交易所必然會自生自滅。我從來沒有聽到任何人抱怨蔬菜價格太 低,或者下跌。為什麼大家抱怨股價下跌呢?
(6)股價,期貨價,蔬菜價格和大豆價格的高低都不是衡量交易所好壞的標準。而交易的公正,方便和交易成本低廉才是實實在在的標準。

中國現在的股市真的便宜嗎?當然不便宜。儘管無數人天天拍著桌子大叫,但是,大家完全不顧這樣幾個讓人奇怪的事實:
(1)太多的企業依然打破腦袋想上市。眾所周知,上市IPO就是把公司的一部分股權賣給別人。
(2)多少企業願意大幅回購自己的股票?多少大股東願意大幅增持自己的股票?哪些董事長和高管在領取工資和獎金時,願意拿自己企業的股票而放棄現金?我們 所看到的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大股東們除了偷偷地感謝股民的執迷不悟和財經演員的熱情奔放以外,只顧埋頭不斷地減持,增發,配股,辭職和套現。
(3)多少企業嫌自己的股票太便宜,願意退市?

人們大叫股市便宜,只是因為自己已經被套牢,或者在股市更貴的時候一直叫好,現在不願意改口。人們忘記了"專業人士要獨立於自己"這樣一個寶貴的品質。
考慮到未來幾年的經濟放緩(利潤下降和企業現金流的壓力),考慮到銀行股和兩桶油以外的眾多公司的高估值,考慮到實際的民間高利率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率,再加上"投資者的安全邊際",我個人認為A股太貴。

大家不要沉溺於過去的股價,那是IPO上市發行管道控制時期股票供不應求而逼出來的價格,是人為的價格,是虛偽的價格。現在,雖然政府暫停新股發行和實施其它救市措施也許可以在短期內抬高股價,但是結果是延緩痛苦的調整。那等於拔苗助長。
我的結語:中國的股市基本上運轉正常,正在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股價高低或者指數的高低根本不是它健康與否的標準。

目前中國股市僅有的兩個缺點是:
(1)政府對新股發行,增發和金融創新的限制還太多,因此,市場的交易成本還太高,還不夠方便。
(2)政府對欺詐行為的打擊還有改善的空間。但是,我認為政府的努力很顯然。對此,我充滿信心。

(作者是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他的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將於本月底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