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麥肯錫:債務潮水之下的全球經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08

咨詢公司麥肯錫警告稱,世界經濟仍然建立於債務之上。

該公司評估發現,自2007年以來,全球47個國家的政府、企業、家庭和金融公司債務增長了57萬億美元至199萬億美元,增量相當於他們GDP總和的17%。 

盡管17%的比重小於金融危機前七年增長的23%,對於希望世界經濟在大蕭條之後能走上更加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人來說,這一數據無疑是一種嘲諷。過去七年中,僅(47國)政府債務就增加了25萬億美元,而新興市場經濟體占到了所有增量債務的近50%。

麥肯錫表示,沒有理由認為債務上升趨勢會很快結束。

-1x-1

(各部門債務水平占GDP比重)

以下三點是麥肯錫認為特別值得擔憂的:

1. 債務過高,無論是財政緊縮還是經濟增長都解決不了問題。

政客們需要考慮更多非常規措施(來解決債務問題),包括出售資產、一次性加稅以及債務重組等。

-1x-1 (1)

(發達經濟體各部門債務占GDP比重)

2. 部分國家的家庭仍在刺激債務增長。

80%家庭的債務高於2007年,包括部分北歐國家以及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1x-1 (2)

(右圖顯示部分國家債務水平繼續上升)

3. 中國債務正在快速增加。

由於房地產和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中國債務較2007年的7萬億美元翻了三倍至28萬億美元,是其2014年GDP的282%,債務水平比德國或者美國都要高。

尤其讓麥肯錫擔憂的是,中國許多債務都與正在放緩的房地產市場相關。

-1x-1 (3)

(2014年中國債務水平達到GDP的28%,高於部分發達國家的債務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22

《穹頂之下》觀後感 歲寒知松柏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vgox.html

我個人感覺柴靜的整個紀錄片講解得還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當然昨晚點擊率能超過3千萬次這麽高主要還是名人效應。

紀錄片里邊有些觀點可能講解得不是特別清晰,比如北上廣深杭州之類的汽車限購,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是遠低於東京的。不過後邊分析洛杉磯時特別講了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是關鍵,而非汽車數量。

中國目前每10人才1.1輛汽車,其中北上廣深總人口占全國6%,汽車占10%,大概5人1輛。歐美日澳每2人有汽車1輛以上,紀錄片中提到的東京1200萬人約800萬輛車,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每4人1輛,印度40人才1輛,全球平均7人1輛。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日韓歐明顯高於中國的139人/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可比性更強。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註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汙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但套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紀錄片除了喚醒民眾關註汙染,也應該重點分析汙染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儲量不低,她沒有提到開采成本和技術。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領導說提標準會斷供社會不穩定成本高,她可以對比下美國的油品和價格,很明顯壟斷導致的中國煉油水平低是關鍵。其實紀錄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眾看起來會覺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說解決方案和投資機會,清潔能源的推廣肯定共識,其中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但按蓋茨在ted的演講來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並徹底解決問題。

水和核電目前和未來應該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風電目前回報最差,太陽能目前回報不錯但未來有巨大的上網價格下調壓力。火電雖然目前盈利狀況很好但缺乏成長空間,煤炭我估計只有反彈而沒有反轉的機會。

垃圾發電現在的回報非常好,因為不但上網電價有收入,還有垃圾處理費收入,每噸收費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絕對是非常剛性的,這導致它不單盈利好而且現金流強勁。

過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調研走訪了幾十家節能環保企業,發現環保的社會需求和意識已經很明確,但賺錢特別是現金流好的企業很少,除了政府體制和各種利益的鉗制外,主要還是大部分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因為我也有碰到好幾家盈利狀況和現金流很好且發展潛力陽光的企業。

比如柴靜的紀錄片里提到的汙染源在線監測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錯的企業並且正準備投資它,它存在的意義類似於這個紀錄片導致的輿論壓力,讓民眾和政府能監督排汙企業,並且是有客觀標準的。

正如紀錄片里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里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68

【穹頂之下】霧霾的根本原因:增長之痛還是體制之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96

201410051218

華創宏觀的一份研報表示,民眾對於健康關切已經遠遠甚於官方對經濟下行的憂慮。

當最基本的健康都受到威脅的時候,增長已經失去意義。相信每一位看完視頻的人都感同身受,穹頂之下有一種喘不過氣的絕望。只是,經濟增長與環境真的是非此即彼嗎?

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的空氣汙染固然與快速工業化進程相關,但能源結構的不合理、能源品質的低標準才是真兇。

報告還認為,能源結構的不合理、能源品質的低標準的背後,是“體制的霧霾”,涉及到“行業審批準入、能源價格管制、電力體制、石油體制等一系列體制性的缺陷”:

  • 小鋼廠、小水泥的泛濫是我們長期項目審批的結果,審批非但沒有控制住重化工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還使得大量環保不達標的小企業長期違規存在。

  • 清潔能源中棄風、棄光、棄水近年多發是我們的電力電網體制所致,電網企業獨買獨賣,大量風電和分布式能源無法上網。而歐美國家通過補貼實現了風電在市場上超低報價實現優先上網。

  • 能源結構不合理、油品標準偏低是我們油氣流通領域處於高度壟斷的結果,例如地方煉油企業很難拿到價格合理的原油,不得不進口國外的燃料油、渣油。

  • 企業和個人對環保的無視是我們長期違規成本太低的結果。現行的環保法律法規中概念界定模糊、處罰力度偏弱、執法不嚴的問題比較突出

  • 此外,稅收對汙染調節作用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公共交通體系建設滯後等都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華創宏觀的研報表示,霧霾治理指向體制改革:

  1. 設立國家環境與食品安全委員會頂層機構,級別類似於深改小組或國安委,以推動改革的力度和決心徹底改變當前的環境與食品安全問題。從頂層制度層面推動環保與食品安全,減少部門之間的相互推諉扯皮,強化定量和精細化研究。

  2. 盡快矯正資源和汙染價格的扭曲,補貼環節應向“汙染者付費”回歸。按照經濟學基本原理,只要能夠界定外部產權,就可以采取“汙染者付費”,而我們現行的使用價格補貼作為治理排放的經濟手段,可能會導致發點企業不按規定運行脫硫脫硝設施。事實上,中國的汙染已經遍布空氣、水、土壤,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也日益嚴峻,而目前的水價長期偏低。

  3. 加快油氣體制改革,網運分離、放開競爭性業務。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確保可再生能源優先上網。

  4. 大幅提高企業環保違規成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792

火助風勢 “穹頂之下”背後的政策棋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99

本文作者為華泰策略分析師徐彪、劉晨明,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羊年春節剛剛過完,2月28日,大家還沈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沒有回過神來,估計還有不少朋友在休假咧,人民銀行一紙公告:降息!一時間,江湖震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二天的朋友圈的話題將被降息刷爆,但有趣的是,意外發生了,3月1日,占據幾乎所有眼球的主題不是降息,而是柴靜的《穹頂之下》。

2月28日視頻出現在網絡上,一天後,視頻訪問量突破一億。這不是一個群眾喜聞樂見的片子,內容嚴謹詳實話題嚴肅甚至沈重,片長高達100多分鐘。在這個註意力嚴重短缺的時代,一天一億的背後承載著怎樣的一種民意?

老百姓對霧霾的痛恨毋庸置疑,我們可以簡單把問題歸結為民意的爆發。但是細想之下,忽然發覺有很多很多的疑點:

第一,霧霾調查《穹頂之下》出現的時點與國家政策導向配合親密無間。14年10月20日,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大幅提高企業環保違法成本”,意味著環保執法將開始動真格。11月10日,習近平在APEC會議上對全世界媒體表決心“希望並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2015年1月1日,“史上最嚴環保法”頒布實施。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2月27,前清華大學環境系主任陳吉寧出任新環保部部長。2月28日,柴靜霧霾調查配合人民網專訪,出現在各大視頻網站的首頁。3月3日,兩會即將召開。你說,以上事件之間,有沒有聯系呢?

第二,霧霾調查人民網首發,新華社跟進,各大視頻網站同步重點推送,短短十個小時,點擊逾3000萬次。再牛的人,上馬都需要有人扶一程。再好的東西,都需要有人初期幫你推薦。你說,如果沒有一股強大力量的推波助瀾,很可能最終的點擊規模也會突破一億,但有可能這麽快創造奇跡麽?(不負責任地轉發一段微信上傳播的點評:顯然魯偉系統的審查通過,魯是習大大的新媒體審查負責人。既然是審查,不僅包括內容,還包括時機。因此柴靜的作品實際上成為推動朝野凝聚改革共識的突破口。)

第三,霧霾調查是柴靜個人斥資百萬的作品,103分鐘片子的內容卻絕對不是隨便一個人拿出一百萬就能拍攝到的。多次出現環保部相關領導、標委會領導、各大研究機構、其他部委機關領導、NASA的數據、美國環保部門、英國環保部門的身影,如果完全沒有官方背景,你說,光憑柴靜自己,怎麽可能獲取如此多的支持?

柴靜何許人?2014年從央視辭職的前節目主持人,僅此而已。

如果將政策決心比作弓的話,柴靜作品恰巧充當了環保攻堅戰中射出的第一支利箭。

老百姓自然可以聚焦《穹頂之下》本身,看完後該幹嘛幹嘛。作為分析師,則必須試著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很久很久以來,環境問題就是輿論的焦點。但是看起來,無論“氣十條”、“水十條”還是什麽“土十條”,都沒有解決環境治理中最關鍵的問題:執行。柴靜的霧霾調查里有一個片段,我印象很深:采訪企業主的時候,記者問:沒有工商證明,敢不敢開張?答曰不敢。沒有稅務證明,敢不敢開張?答曰不敢。唯獨環保準入沒有,就敢先開工再說。

算起來,過去這些年,我們已經出臺了無數的環保法律法規,《新環保法》是集大成者。相信所有看完霧霾調查的人都同意:環保問題的本質是體制問題,而不是法律問題。為啥會有體制問題?因為環保問題的背後是利益。有法必依將環保執法進行到底,意味著你要得罪很多很多人,擋多很多企業的財路。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誰也沒有魄力和動力去做此事。

但是,看起來,從現在開始,魄力和動力的問題,都逐漸有了著落。

1、上屆政府十年,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以GDP為核心。考核指揮棒決定行為模式,各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經濟增速,必須保護企業的積極性,只能在環保問題上睜只眼閉只眼。但是,2014年中組部頒布新的領導幹部考核辦法,大幅弱化和淡化對GDP的要求,增加對環保等民生變量的權重。

2、上屆政府十年,各地交經濟答卷就行,反正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有人戲稱“政令不出中南海”,未必準確,但表達的意思很清晰。出口見頂,地產過剩,本屆政府無法沿著老路蕭規曹隨走下去,只能啃硬骨頭。習李政府從2013年開始推動新型城鎮化,2014年開始的京津冀協調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只是新型城鎮化的樣板工程而已。無論新型城鎮化,還是三個一億人工程,亦或兩大樣板工程,本質上要做的事情都是同樣的:生產力布局的再調整。新型城鎮化是為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就需要企業從發達地區遷往欠發達地區。做成了,中國經濟延續五年中高速增長,順利完成兩個一百年中國夢。做失敗了,中國經濟斷崖式下跌,GDP翻一番的提法留在記憶里成為幻覺。這一切的關鍵,都要著落在生產力布局調整上。問題是,企業不願意遷怎麽辦?很簡單,環保倒逼。環保十三五規劃將在今年出臺,年初就有媒體報道,十三五規劃“四種汙染物總量控制指標並不是在所有的區域和所有的行業實施,而是在某些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分別實施”。分區域三個字道出了未來差異化環保的準則,這將成為發達地區企業外遷的強大推手。一句話概括:新型城鎮化的實現,離不開環保倒逼!

3、上屆政府十年,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只要扮演好實物商品制造商的角色就好。但是從這一屆政府開始,我們選擇“一帶一路”戰略。從世界工廠到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將迎來鳳凰涅槃的蛻變期:從實物商品階段到儲備貨幣階段。粗糙一點理解,中國以前是個苦哈哈的小作坊,每天辛辛苦苦流汗生產實物商品賺點小錢,一帶一路搞成後,就地升級成銀行,以後發人民幣的財咧。未來幾年,如果“一帶一路”戰略順利實施的話,修橋鋪路拉電線基礎設施建設只是第一步,隨後的產業轉移才是最關鍵步驟。產業外遷需要動力,一方面比較優勢喪失倒逼企業外遷至東北亞、東南亞和中亞,另一方面,環保標準提高會倒逼重汙染企業離開大陸。你看,環保成為一帶一路的推手和抓手,中國大戰略的實現離不開環保倒逼!

天時地利人和俱全,只需東風起,環保攻堅戰將揭開序幕。風來自何方?來自人民群眾最強烈的呼聲,《穹頂之下》猶如一根火柴,點燃了熊熊烈火。只有火助風勢,才能沖破利益藩籬,別小看利益藩籬四個字,它的陣容極其強大,組成部分至少會包括鋼鐵、有色、水泥、化工、汽車等五大行業,還有全國60萬臺工業燃煤鍋爐背後的幾乎所有行業企業。可以預期,這將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拉鋸戰。如果成功,我們將改寫歷史,這一刻,每個人都要選好自己的位置:站在歷史車輪的一邊,還是對立面。

華泰策略不用選擇,環保是我們唯一跨年度戰略看好的方向。去年底今年初以來,我們用連續三篇深度報告(《生態文明建設板塊再度起空間巨大》、《“碳”索新常態,排放大機遇》、《第三方治理一箭三雕,環保主題正揚帆》)表明自己的態度。

對於每個投資者而言,買不買環保股,這是一個問題。當你下決心去配環保股的時候,至少需要解決幾個疑問:

問題一:大搞環保,經濟怎麽辦?過去這些年,不知不覺中大家形成了一個概念,只要你搞環保,經濟肯定下去。不可否認,環保標準一旦實質性提高,整個工業企業部門的成本將水漲船高。不排除部分企業將無法生存下去,倒閉或者外遷。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會去關註,環保產業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事實上,從戰略的角度看,未來空間巨大的兩大產業,第一是養老健康,20萬億規模。第二個就是環保,近10萬億。經濟觀察網報道,浙江省發改委主任謝力群稱2015年國家將擴大有效投資放到穩增長非常突出的位置,國家層面已經建立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推進機制,即“七大工程包”,包含420多個項目,預計投資超過10萬億元。“七大工程包”中就有生態環保包,總規模逾萬億,包括大氣汙染治理工程、水清潔治理工程以及土壤生態修複工程等三大塊。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關口,環保投資成為穩增長的主力措施之一,為何一定要將環保和穩增長對立起來呢?

問題二:環保執法難的問題,可以解決麽?放在以往,的確很難。放在現在,至少已經變得有可能。中央決心無需置疑,新環保部長已經走馬上任,我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拭目以待環保部以一個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中國政府的大舞臺。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基調敲定後,無非是如何演繹的問題,僅此而已。

問題三:到底買什麽?環保是個大方向,至少包含大氣、水和土壤治理三方面,都有投資價值。穹頂之下讓我們聚焦大氣治理領域,但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對大氣治理板塊的股票的看法偏悲觀,認為脫硫脫硝之後市場空間將趨於萎縮。尤其是機構投資,持倉比例之低接近降無可降(環保股公募持倉比例不到1.5%)。但是從環保部跨年度的系列會議看,很有可能,傳統認知會被顛覆。因為,脫硫脫硝之後,還有大型燃煤機組的近零排放改造(所謂近零排放,就是燃煤機組需要達到或者燃氣機組的排放水平。一直有這說法,但爭議很大難以實施),還有60萬臺燃煤小鍋爐的綜合整治(這是一個以萬億為單位的市場,執法難度大所以步履維艱)。以前我們沒想過有朝一日會分區域逐漸推廣近零排放,至於最難搞的工業鍋爐綜合整治更是想都不敢想。以後還會是這樣麽?當然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794

穹頂之下的A股:如何投資“柴靜概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01

本周末的大頭條無疑是柴靜,她主導拍攝的《穹頂之下》引起全社會對於環保激烈討論,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不能免俗的是:究竟該用什麽樣的思路分析環保概念、有哪些投資標的值得選擇?

東方證券在本周一的兩份報告中表示,治理中國大氣汙染主要應著力於整合低效的企業、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程度和促進能源行業內部競爭:

1.整合低效的工業企業

中國的PM2.5,大約2/3來自燃煤和燃油,也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燒。其實煤炭和石油本身並不意味著汙染,我們的煤炭消耗量大,目前每年已經接近40億噸,而且還劣質,缺乏清潔的同時又缺乏控制措施,如果我們能夠將分散燃燒的煤炭改為集中燃燒,提高煤炭發電的比重,特別是大力發展大容量、高參數的燃煤火電機組,我們的燃煤排放至少減少2/3。如果我們的小鋼鐵、小水泥、小化工企業都能關停並轉,產能轉向治汙能力和效率更加優先的大型企業,如果我們的汽車排汙裝置和油品全部達到國四的標準,毫無疑問,我們的治霾難度將大大降低。

2.新興城鎮化和智慧城市

為什麽東京的車比北京還多,反而汙染卻小呢?因為東京90%以上的人在做軌道交通,而北京34%的人開車,而且北京有一半人5公里以內開車。《穹》中一個片斷看似搞笑卻讓人頗為無奈:深圳提高停車收費標準,大多數的車輛卻停在了收費劃線範圍之外。這其實對我們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就要建立健全與大都市建設相適應的城市管理體系,就要從細節著眼,從小處著手,從市民關心的細枝末節做起,最終實現精細化管理。這既是公民們理所應當的要求,更是新型城鎮化和智慧城市發展的必然方向。

3.打破能源行業壟斷,以競爭提高油品質量

我們的天然氣探明儲量只占22%,而石油探明率只有38%,,而且每年開采量只占探明量的1/9。有大量的資源,我們沒有去開采。原因就在於壟斷,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美國有六千三百家天然氣石油公司,我們只有三家,而且其中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中石油一家手里。美國有一百六十家天然氣管道公司,我們的主體管道企業也只有三家,而且其中也是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中石油手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油氣資源采取塊招標出讓,出價高者獲得開發權,長期圈占不開發的區塊國家依法收回,而我國的油氣區塊出讓仍采用計劃分配方式,國有企業在占有油氣區塊時沒有向國家付出代價,而且這些區塊在國企手里既不投入,也不開采,限制了國內供給。同時,少數油企基本掌握了全國的原油、成品油管網,不對第三方開放。

國內企業,無論你能否從國外獲得低價原油,都必須通過擁有進出口權的國企來進行買賣,結果導致大部分進口油成本高、油質差、汙染處理難度大的燃料油和渣油。 國企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排斥競爭,獲取壟斷利潤,導致國家定價無法使價格反映和調節供求關系。國家能源局已發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能源,稱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項目,除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以外,均向民間資本開放,尤其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以多種形式投資頁巖氣、油頁巖等熱門的資源勘探開發項目。 “只有開放市場,才能分享智慧,尋求創新,才能得到世上最好的東西。”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我國的環保投資力度一定會加大,盡管行業面臨估值偏高和商業模式不清晰的困擾,但從長期來看,現實的壓力逼迫我們不得不進行汙染治理和新型盈利模式的探尋,這其中必然孕育著巨大的商機。"東方證券在報告中寫道。

該機構認為環保可以拓展到開源、減排和治理三個方面,從前端、中端和後端三個維度來看廣義的泛環保:前端包括能源結構優化、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三個方面;中端即廢物再利用,廢物資源化和循環經濟等;後端即汙染治理,也是通常狹義上的環保領域,具體分類和投資標的見下圖:

QQ圖片20150302080853

QQ圖片20150302080906

QQ圖片20150302080931

QQ圖片20150302080949

與東方證券的思路有所不同,國泰君安在此前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選擇環保投資標的的邏輯是從汙染治理本身到資源節約、循環經濟再到能源結構轉型、資源品價格改革:

未標題-12121
點擊看大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796

“穹頂之下”讓我們一起暢想和擁抱天然氣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05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2 15:56 編輯

燃氣行業深度研究系列報告:“穹頂之下”讓我們一起暢想和擁抱天然氣時代
作者:劉曉寧等

本期投資提示:
 氣價並軌且下調幅度超預期,掛購可替代能源進口價 15 年仍有大幅下調空間。市場普遍預計增量氣下降 0.3 元,存量氣上升 0.18 元,但實際調整增量氣下調 0.44 元,而存量氣上調幅度僅為 0.04 元,整體加權氣價下降幅度超出市場預期。考慮原油價格仍將處於相對低位,LPG、燃料油價格也大幅下行,如維持現有調價機制,我們核算門站價在 15 年仍有最高 0.60 元/m³的下調空間。

 海上 LNG 貿易及進口管道氣放量,市場化趨勢下供給寬松將推動天然氣價格步入中期下降通道,有望不斷刺激需求彈性。以現有 LNG 碼頭的吞吐能力核算,15 年 LNG 進口能力將達 600 多億方。中亞管道 D 線及 17 年俄氣東輸合計將為進口管道氣帶來 700 億方以上的增量。同時,國內頁巖氣、煤層氣及煤制氣等非常規氣源逐步可實現商業化利用,國內天然氣供應將逐步寬松,如果完全推行市場化那麽供給寬松也將推動氣價逐步下行,氣價下行將不斷刺激天然氣需求增速的提升,利好整個燃氣板塊,尤其是工商業客戶占比高的企業。

 發改委放開直供氣門站價格市場化試點,成立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氣價市場化進一步深化,有助於破除壟斷推動產業鏈利潤再分配。2014 年底上海市政府批準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直供用戶用氣量將進入交易中心交易。交易中心將可提供長期、中短期合同已經現貨交易等多樣化的交易產品,為進一步深化氣價市場化提供平臺基礎。

 行業進入利差擴張的順周期,三重利好提升未來板塊盈利能力。1)燃氣板塊整體負債率高於 60%,降息周期利好高杠桿行業降低財務費用 2)市場化改革破除壟斷推動產業鏈利潤再分配,燃氣公司有望進入產業鏈上下遊獲取跟多附加值 3)行業產能利用率極低,資本開支增速拐點已現,未來產能利用率逐步提高折舊有望不斷攤低。

 對標港股歷史,A 股燃氣板塊具備較大的估值修複空間。港股燃氣板塊過去幾年行業估值波動區間在 25-50 倍,業績增長較快的公司或階段可以享受明顯的 40-50 倍的高估值。滬港通後當前 AH 股平均溢價率高達 80%,基本上所有板塊 A 股都享受了相對 H 股的溢價,當前 A 股燃氣板塊處於 25-30 倍之間,我們相信隨著未來氣價改革的推進,A 股燃氣板塊有望迎來估值的大幅修複。

 投資建議:受益氣價下行以及市場化改革的推進燃氣行業有望迎來需求、盈利、估值的三重彈性。遵循 4 條標準,工商業用戶占比高(非居民氣價下調彈性大,國新 35%,金鴻40%以上),市場化過程中獲取上遊壟斷利潤的能力優勢(LNG 貿易、非常規氣等),區域壟斷優勢(受益大用戶直供氣,談判能力強),高增速帶來高估值彈性(對標新奧能源50 倍估值),依據以上 4 條邏輯,我們依次推薦國新能源(全能冠軍)、金鴻能源(彈性冠軍)、深圳燃氣(估值最低)、陜天然氣(中庸之道)、重慶燃氣(次新股)。

 “穹頂之下”體制之殤,能源體制改革是未來希望所在,借助倫敦經驗天然氣才是快速且大規模降低我國煤炭能源占比的最經濟可行的清潔能源,此次價改為 15 年能源體制改革搶了個頭彩,也為能源結構轉型開啟了一扇希望之窗,讓我們一起暢想和擁抱天然氣時代。

目 錄
1. 價格改革:兩價並軌開啟市場化之路
1.1 天然氣價格分步調整,15 年最終實現並軌
1.2 國際油價下跌催生增量氣價超預期下調
2.價格趨勢:兩種機制下 氣價均將下行
2.1 若維持原有調價機制 門站價仍有下行空間
2.2 若推行市場化機制 供給寬松將推動氣價下行
3.價改深化:放開直供氣 成立上海交易中心
4.盈利能力:三重利好助盈利性進入擴張周期
5.估值對比:對標港股,A 股具較大估值修複彈性
6.投資建議:行業喜迎需求、盈利、估值三重彈性

1. 價格改革:兩價並軌開啟市場化之路


1.1 天然氣價格分步調整,15 年最終實現並軌

此次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旨在實現存量氣、增量氣價格並軌後逐漸實現門站價格市場化。1987 年以前,我國天然氣價格完全由政府制定。此後中央政府逐漸放開對氣價的制定。自 2011 年起至今,我國天然氣門站價格主要分三步進行改革。

第一步,2011 年我國正式在兩廣地區推行天然氣價改試點,將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原油、液化石油氣、煤)掛鉤。天然氣門站價格由“成本加成”改為“市場凈回值”法。

第二步, 2013 年 6 月發改委發布通知將天然氣定價管理由出廠價調整為門站價,並區分了存量氣與增量氣。其中,增量氣價格參照兩廣試點一步調整到位,存量氣價格將分步調整,並計劃於“十二五”末實現價格並軌。

第三步,2014 年 8 月發改委發布通知,在保持增量氣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提高非居民用氣的存量氣價,進一步縮小存量氣與增量氣的價差空間。

第四步,2015 年 2 月 28 日發改委發布通知,通過增量氣價下降 0.44 元/m³,存量氣價上漲 0.04 元/m³,實現兩價並軌。





2013 年起區分存量氣及增量氣,其中增量氣氣價參照兩廣試點采用市場凈回值法,與可替代能源掛鉤。2011 年廣東、廣西兩地推行的天然氣定價制度選取上海市場(中心市場)作為計價基準點,以進口燃料油和 LPG 作為可替代能源品種,並分別按照 60%和 40%權重加權計算等熱值的可替代能源價格,然後以 0.9 的系數進行折價。2013 年區分存量氣、增量氣後,增量氣價即參照兩廣試點方案,以 0.85 的折價系數與 2012 年下半年以來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



政府分步調整氣價,實現存量氣、增量氣兩價並軌。發改委於 14 年 8 月發布通知,要求非居民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 0.4 元/m³,將存量氣及增量氣的最高門站指導價差縮小至 0.48 元/m³。15 年 2 月通知非居民用存量氣價上調 0.04 元/m³,增量氣價下調 0.44 元/m³,最終實現兩價並軌。



1.2 國際油價下跌催生增量氣價超預期下調

國際原油下跌帶動可替代能源進口價下滑,推動此次氣價調整。2014 年 10 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一度由 100 美元/桶,下跌至 50美元/桶。受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影響,進口 LPG 和燃料油價格也明顯下滑。假設存量氣占比 85%,增量氣占比 15%,2014 年 9 月上調存量氣價後,上海最高門站平均指導價約為 2.91 元/m³。根據 2014 年下半年 LPG 和燃料油進口均價以及掛鉤價格公式測算的價格為 2.87 元/m³,我們的計算同此次價格調整後的 2.88(上海門站基本一致)。所以我們的推算以及 85%的存量氣占比假設也基本合理。



增量氣超預期大幅下調,存量氣微幅上調,天然氣門站價整體下調。最新一輪調價,國家並未延續此前的單一調高存量氣價的做法,而是采取存量氣、增量氣價相向調整的模式實現並軌。並軌後全國平均門站價為 2.505 元/m³,較並軌前的兩氣加權平均價 2.54 元/m³實現了下調(假設增量氣占 15%,存量氣占 85%)。其中增量氣大幅下調 0.44 元/方超出了市場預期的 0.3 元/方,將有效刺激新增天然氣用戶需求。



2.價格趨勢:兩種機制下 氣價均將下行

此次天然氣價格調整並沒有明確並軌後的價格調整機制是否有變化,我們認為未來的調價政策有兩個極端:1)繼續維持原有調價策略(綁定油價),2)完全放開市場化定價。我們接下來將依據兩個極端情況來判斷未來氣價趨勢。

2.1 若維持原有調價機制 門站價仍有下行空間
  
目前政府和行業對天然氣價格是否繼續綁定油價還存在爭議,我們認為是否延續之前的調價機制是存在變數的。如果還是按照之前的調價機制,那麽接下來天然氣的降價空間可能會更大。

國際原油價格若維持相對低位,天然氣門站指導價仍有明顯下調空間。我們假設15 年上半年 Brent 油價均價為 70 美金/桶(比較樂觀),對 LPG 和燃料油進口均價預期進行相應幅度的調整,按發改委掛鉤價格公式測算的上海門站價(含稅)約為2.28 元/m³。相對於按照 14 年下半年調整後的 2.88 元/m³,存在 0.60 元的下調空間。當然政府可能還會考慮中石油以及非常規氣的利益,所以 0.60 元的測算值應該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折扣。

2.2 若推行市場化機制 供給寬松將推動氣價下行

天然氣供應來源主要有三個,國產天然氣,國產非常規天然氣,進口管道氣及進口 LNG。國內天然氣 14 年產量 1302 億方,同比增長 11.2%,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國產氣供給增速有望逐步下移。接下來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進口 LNG 貿易放開,進口利差豐厚將促進口 LNG 規模快速增長。截至 2014年底,國內投入運營的 LNG 接收站共計 13 個,合計吞吐能力為 3800 萬噸,折算相當於 516.8 億方天然氣。但長期以來,三大油氣公司通過控制 LNG 接收站與輸送管網,從而壟斷了 LNG 貿易業務,以至於 14 年 LNG 實際進口量僅 270 億方,遠低於現有 516.8 億方的接收能力。但隨著 LNG 進口貿易的放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到接收碼頭建設以及 LNG 貿易中,且目前海外進口 LNG 的利差豐厚,未來這一市場有望快速成長。而且按照在建和擬建的碼頭情況預計,我國 LNG 接收站規模2015 年將接近 4700 萬噸(折合 639 億方),2020 年將接近 12640 萬噸(折合 1719億方),未來進口 LNG 潛在空間巨大。





進口管道氣隨管道逐一修通進口將逐步放量。目前中國管道氣進口主要來源於中亞和緬甸,其中 14 年中國從中亞地區進口氣接近 300 億方,由此 AB 線已接近飽和,14 年中亞天然氣管道 C 線投產將新增 250 億方輸氣能力,且中亞天然氣管道 D 線也已開工建設,預計 20 年投產又將新增 300 億方能力。2014 年上半年中俄簽署《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這標誌著中俄天然氣東線管路的打通,協議從 18 年開始供氣期限 30 年,輸氣量逐年增長至每年 380 億 m³;下半年中俄又簽署了《關於沿西線管道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規模未定,但烏克蘭危機後中俄能源戰略合作開啟了中國天然氣管道氣進口的巨大市場空間。



非常規天然氣開發潛力巨大,煤層氣頁巖氣開發進入商業化,將成為天然氣開發的有效補充。我國埋藏深度淺於 2000 米的煤層氣資源量為 36.81 萬億 m³,居世界第三位,埋藏深度 3000 米以淺的煤層氣資源量為 55.2 萬億 m³。2013 年,全國累計探明地質儲量約為 5753.77 億 m³。我國煤層氣產量穩步增長,過去五年 CAGR達到 15%。2014 年我國煤層氣抽采量預計達到 152 億 m³,同比增長 10%,其中地面抽采量 36 億 m³,礦井抽采量 116 億 m³。我國頁巖氣儲量全球第一,中石化涪陵地區將分兩期建成 100 億方產能,一期將在 2015 年底前建成 50 億方,二期將在2017 年底前建成 50 億方。雖然增量氣下調一定程度抑制了非常規氣的開發,但我們相信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放開,成本逐步下移,非常規氣仍是有效補充。




最後我們用數字來說明為什麽未來幾年供應寬松。我們假設 15 年天然氣消費增速受增量氣大幅調價影響增速略有回升(從 14 年 7.4%回升至 8%,並不算激進),國內產量我們假設 15 年後增速放緩(從 14 年 11.2%降至 9%,比較合理),進口管道氣受益中亞 C 線投產有所增加,出口量假設基本不變,那麽我們通過平衡關系推算出 LNG 進口量竟然比 14 年還低,這與我們當下 LNG 進口價差誘人和交易市場放開的大環境非常不符,若假設 15 年 LNG 進口繼續維持 14 年 10%左右增速的話將達到 300 億方,那麽多出來的 LNG 進口將必然導致供應寬松,未來幾年可以如此類推,結論是相似的。如果我們的結論是正確的,那麽未來需求會被持續刺激,天然氣板塊的拐點就在當下。



3.價改深化:放開直供氣 成立上海交易中心

直供氣放開和上海油氣交易中心成為深化價改的新舉措。價格並軌並不是價改的結束而是開始,全面價格的市場化交易才是最終的目標。放開直供氣定價和交易中心是深化價改的新舉措。直供氣是指用氣戶直接向上遊天然氣供應商購買天然氣,用於生產或消費,而不再對外轉售。根據發改委官方表述未來直供氣量將進入上海交易中心進行交易。直供用氣門站價格市場化交易,可為全面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積累經驗。

上遊氣源供給多元化有助於打破行業壟斷,為開展直供氣試點提供基礎。一方面,天然氣屬於可替代性強的能源產品,易與其他能源形成競爭;另一方面,海上 LNG貿易以及煤制氣、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產能逐步增加,上遊氣源已形成多元化供給。可競爭性和供給多元化有助於破除天然氣領域長期的單一壟斷格局,為直供氣價格市場化提供了交易基礎,也為天然氣運營商進一步涉入上遊資源領域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化機制。

建立天然氣交易中心可打造多樣化天然氣交易模式,為價格市場化提供工具和平臺。2014 年底上海市政府批準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展天然氣、非常規天然氣、LPG、石油等能源品種的現貨交易。我國現行的天然氣貿易方式以長期合同為主。而天然氣供需受到可替代能源價格、季節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建立該油氣交易中心,可將天然氣貿易方式轉變為中短期合同、現貨交易等多樣化的交易模式,解決用氣、調峰等多重交易需求。

市場化的推進有助於有區域優勢的企業進一步擴大利差,有助於燃氣公司打破壟斷進入上遊領域(LNG 貿易、非常規氣等),例如金鴻能源有望借助國儲開展 LNG貿易,國新能源地處山西具備煤層氣資源優勢,深圳燃氣參股大鵬 LNG 項目開展海外貿易等等。下面具體展開盈利能力討論。

4.盈利能力:三重利好助盈利性進入擴張周期

三重利好助推行業進入利差擴張的順周期:


1、降息:燃氣板塊普遍高負債率,降息周期有利於降低財務費用。鋪設管網是資本密集型的,只有鋪好了管網,後續才會有用氣量的不斷增長換來現金流的回報,所以燃氣是個高杠桿行業,大多數公司資產負債率在 60%附近,國新能源負債率82%,對降息彈性最大,周末央行全面降息對於燃氣板塊也是利好。

2、市場化:市場化改革破除壟斷,有助於優勢企業攫取壟斷利潤獲得利差擴大的機會。在未來降價周期中,大用戶直供利好區域具備較強話語權的企業,區域壟斷優勢的企業同大用戶的價格談判能力強,可以在降價周期中獲得跟多溢價機會。另外,市場化改革使得上遊準入放開,中遊燃氣運營商獲得了進入非常規氣以及海外貿易的機會,可以更為有效地擴大盈利空間。

3、產能利用率:過去幾年資本開支快速攀升快於氣量增長,導致行業產能利用率普遍低下,未來資本開支增速有望下降,利用率提升將推動利差擴大。由下圖可以看出,整個行業內由於過去幾年管網超前建設,目前行業內各公司產能利用率都偏低,從下圖可看出行業資本開支增速拐點在 12 年已經顯現,未來隨著銷售氣量不斷提升產能利用率有望快速提升,高額的折舊將被逐步攤低,帶動利差擴大。





5.估值對比:對標港股,A 股具較大估值修複
彈性


我們認為港股的燃氣板塊是相比 A 股交易時間更久且更為成熟的,所以我們分析比較了港股燃氣板塊的歷史估值情況,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1、過去幾年板塊 PE 估值波動範圍在 25 倍至 50 倍之間,表明整個板塊在香港相對成熟的市場中始終備受青睞。

2、新奧能源、天津津燃在 13 年突破 40 倍,14 年達到了 50 倍,中國燃氣也在13 年突破了 35 倍。業績增長較快的公司或階段,以及具備增長潛力的公司可以享受明顯的高估值。

3、即使是增長較慢的年代(10-20%的增速),基本上大部分公司也都依然可以保持在 25 倍估值以上,可見穩定現金流的公司。

滬港通之後當前 AH 股平均溢價率高達 80%,基本上所有板塊 A 股都享受了相對 H 股的溢價,我們相信隨著未來氣價改革的推進,A 股燃氣板塊有望參照過去幾年港股的估值迎來大幅修複,業績彈性較大(工業用戶占比大)且增速較快(年均超過 50%以上增長)的國新能源、金鴻能源完全有理由和港股接軌突破 40 倍,進軍50 倍,板塊內深圳燃氣、陜天然氣等增速較慢,彈性一般的白馬股也有望恢複至30-35 倍的平均估值水平。





6.投資建議:行業喜迎需求、盈利、估值三重彈性

並軌氣價下調幅度超預期,掛購可替代能源進口價 15 年仍有大幅下調空間。市場普遍預計增量氣下降 0.3 元,存量氣上升 0.18 元,但實際調整增量氣下調 0.44 元,而存量氣上調幅度僅為 0.04 元,整體加權氣價下降幅度超出市場預期。考慮原油價格仍將處於相對低位,LPG、燃料油價格也大幅下行,如維持現有調價機制,我們核算門站價在 15 年仍有最高 0.60 元/m³的下調空間。

海上 LNG 貿易及進口管道氣放量,市場化趨勢下供給寬松將推動天然氣價格步入中期下降通道。以現有 LNG 碼頭的吞吐能力核算,15 年 LNG 進口能力將達 600多億方。中亞管道 D 線及 17 年俄氣東輸合計將為進口管道氣帶來 700 億方以上的增量。同時,國內頁巖氣、煤層氣及煤制氣等非常規氣源逐步可實現商業化利用,國內天然氣供應將逐步寬松,如果完全推行市場化那麽供給寬松也將推動氣價逐步下行,氣價下行將不斷刺激天然氣需求增速的提升,利好整個燃氣板塊,尤其是工商業客戶占比高的企業。

發改委放開直供氣門站價格市場化試點,成立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氣價市場化進一步深化,有助於破除壟斷推動產業鏈利潤再分配。2014 年底上海市政府批準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直供用戶用氣量將進入交易中心交易。交易中心將可提供長期、中短期合同已經現貨交易等多樣化的交易產品,為進一步深化氣價市場化提供平臺基礎。

行業進入利差擴張的順周期,三重利好提升未來板塊盈利能力。1)燃氣板塊整體負債率高於 60%,降息周期利好高杠桿行業降低財務費用 2)市場化改革破除壟斷推動產業鏈利潤再分配,燃氣公司有望進入產業鏈上下遊獲取跟多附加值 3)行業產能利用率極低,資本開支增速拐點已現,未來產能利用率逐步提高折舊有望不斷攤低。

對標港股歷史,A 股燃氣板塊具備較大的估值修複空間。港股燃氣板塊過去幾年行業估值波動區間在 25-50 倍,業績增長較快的公司或階段可以享受明顯的 40-50倍的高估值。滬港通後當前 AH 股平均溢價率高達 80%,基本上所有板塊 A 股都享受了相對 H 股的溢價,當前 A 股燃氣板塊處於 25-30 倍之間,我們相信隨著未來氣價改革的推進,A 股燃氣板塊有望迎來估值的大幅修複。

選股邏輯:遵循 4 條標準,工商業用戶占比高(非居民氣價下調彈性大),市場化過程中獲取上遊壟斷利潤的能力優勢(LNG 貿易、非常規氣等),區域壟斷優勢(受益大用戶直供氣,談判能力強),高增速帶來高估值彈性(對標新奧能源 50倍估值),依據以上 4 條邏輯,我們依次推薦國新能源(全能冠軍)、金鴻能源(彈性冠軍)、深圳燃氣(估值最低)、陜天然氣(中庸之道)、重慶燃氣(次新股)。




(來自申萬宏源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85

“柴穹”之下引發的三重思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01

“柴穹”之下引發的三重思考:借力經濟轉型、能源改革、移動互聯喚醒美麗中國夢
分析師:劉曉寧/向誌輝 研究支持:周建華

2月28日,選在兩會前,新環保部長任命和天然氣價改發布之際,柴靜《穹頂之下》紀錄片揭開霧霾真相震撼人心,引發政府監管、能源體制改革兩大叩問。對環保和體制的討論之多明顯蓋過了央行降息。


發展與環境、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兩大博弈仍將制約政府監管和執法力度。隨著頂層設計的日益完善以及技術進步,我國環境產業並未呈現預期的快速發展,環境監管主體不明確以及執法力度偏弱系主要原因,這本質在於對經濟下行和就業的擔憂依然束縛著政府決策和執行力,而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勢力的利益博弈預計仍將貫徹經濟轉型始終。我們有理由相信新環保法施行、陳吉寧出任新一屆環保部部長、兩會前夕柴靜熱議使得即將召開的兩會環保議題必然成為重中之重,後續新政思路和監管執法力度值得期待,我們認為這將是15年環保板塊能否超預期的關鍵


經濟轉型帶動能源結構調整,市場化改革提升效率。能源體制改革,打破壟斷放開市場提升效率是關鍵,只有市場化改革才能推動我國快速從煤炭時代向油氣時代過渡。而氣價並軌和下調開啟了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新時代,有望刺激天然氣消費增長,從而在源頭上減少汙染改善空氣質量。繼天然氣價改破冰,作為能源體制改革重要組成的電改預期臨近,四川發改委實施水電分類電價並上調標桿電價進一步鼓勵大型調節水電。我們認為相比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核電和生物質等替代性能源,天然氣和水電是不依賴國家補貼且最容易上量的替代煤炭的清潔能源,將是未來市場化改革的極大受益行業


移動互聯網時代,環保業態和商業模式正在重構。我們第一時間轉發了《穹頂之下》,其發布首日點擊率累計突破3100萬次,繼而引發民眾對環保關註度顯著提升。移動互聯網正在以其獨有的方式推動環境監管向公開化、透明化轉變,有望倒逼政府和企業行為決策。同時,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率等訴求在監管體系逐步健全配合下,有望催生智慧環保新模式。基礎感知層入口價值有望帶動數據挖掘、環境管理和環境治理倍增空間釋放將為監測行業帶來戰略性機遇,也有望催生排汙企業生產和管理流程優化的重要商機


移動應用入口的戰火燃燒到移動視頻,加速影視行業互聯網化的長期進程。BAT等各大互聯網公司,在繼移動安全、移動搜索、團購電商、地圖、移動應用分發、移動支付、打車、車聯網大戰之後,此番騰訊率先以微信(關系鏈、朋友圈、群聊)為主要推手,通過《穹頂之下》紀錄片將戰火燃燒到移動視頻場景,催化在線視頻、新聞客戶端、多屏互動的全媒體競爭,將進一步推動傳媒產業鏈變革分化。傳統電視出身的優秀調查記者柴靜,將優質精制內容互聯網化,輔以互聯網多渠道分發及網絡營銷手法,其所產生的轟動效應,將推動具有優質視頻內容基因的傳統內容提供商,加快內容互聯網化分發的進程。移動屏將用戶從"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看規定內容"的傳統電視"三規"中解放出來,使傳播渠道多屏化、用戶觀看碎片化的趨勢得到強化,並將進一步推動數字營銷、精準營銷發展。

投資策略:1、從環境執法趨嚴和兩會主題角度,重點推薦環境監測和治理板塊:1)環境監測+智慧環保:漢威電子、聚光科技、先河環保、啟源裝備、雪迪龍;2)大氣治理:龍凈環保、國電清新、菲達環保、三維絲;3)水處理:萬邦達、興源環境、南方匯通、巴安水務;4)固廢處理:東江環保、維爾利、中國天楹、桑德環境;5)土壤修複:高能環境、永清環保;6)再生資源回收&汽車拆解:格林美、天奇股份、秦嶺水泥。(申萬宏源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90

穹頂之下 環保熱造就兩位新億萬富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28

《穹頂之下》引發的環保熱不僅推升了A股環保概念股集體走高,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國電清新董事長張開元和雪迪龍董事長敖小強憑借股價近期的強勢表現雙雙躋身億萬富豪之列。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張開元凈資產達到了1.1億美元,敖小強凈資產則為1.2億美元。國電清新本周最大漲幅超過20%,股價刷新歷史新高至38.3;雪迪龍股價同樣大幅上漲,刷新歷史新高至40.88。

1111

222

深成指2015年至今漲幅達到了15%(以美元計價),領漲亞洲幾大關鍵指數。

Capital Securities Corp環保行業分析師Lai Shensheng表示,“每次兩會,環保都是熱點話題。今年環保概念股異常強勢和紀錄片《穹頂之下》不無關系。”

瑞士信貸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認為,“今年的兩會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政策,包括推動新能源車,以解決空氣汙染問題難題。”

歷史數據顯示,環保板塊在兩會受益行業中首當其沖。代表環保板塊的中證環保指數,在每年的兩會期間均有不俗的表現。2012年2月至3月間,該指數的最大漲幅超過15%;2013年2月至3月間,該指數的最大漲幅接近10%;2014年2月至3月間,該指數的最大漲幅約10%;今年2月初以來,該指數的最大漲幅接近12%。

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3月5日正式開幕,於3月15日上午閉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16

柴靜發表空汙紀錄片《穹頂之下》 轟動全中國 「公知女神」能否讓中國看見藍天

2015-03-09  TWM
 
 

 

睽違螢光幕一年,中國名主持人柴靜以探討空汙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宣告復出,並吸引破億網友點閱。儘管中國政府一度力挺後,又擔心討論熱度過高而要求媒體噤聲,卻仍無損該片影響力,因為她談的不只有中國,更與全球息息相關。

撰文‧鄭閔聲

「妳見過真正的星星嗎?妳見過白雲嗎?」二○○四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的節目鏡頭前,主持人柴靜訪問一位六歲女孩,語氣像在說童話故事。有著天真大眼睛的女孩,只在故事書上見過星星和白雲,因為她生長的山西省,長年蒙受空氣汙染,天空永遠披著一層暗灰色面紗。

同樣出生山西的柴靜,對家園面目全非的感受,比觀眾更深刻,完成幾次環境汙染報導後,還曾說出「我不想再回山西了」,打算永遠逃離故鄉。但不到十年,霾害已在中國各地蔓延開來;就連柴靜的女兒,也疑似因環境汙染,未出生就罹患良性腫瘤。女兒的遭遇,讓柴靜決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向空汙正面宣戰,「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這麼活。」

至今吸引上億點閱率

「中國有很多人希望改善這件事。什麼是社會共識?再沒有比這更強烈的社會共識了。」二月二十八日,柴靜發表花費一年時間調查製作、探討空氣汙染源頭與解決方案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並樂觀研判,只要問題能被公開討論,空氣汙染絕對能夠改善。

她所預期的「社會共識」確實存在。《穹頂之下》在微信、微博等網站上公開後反應熱烈,至今已吸引上億人次點閱。雖然柴靜在影片開場時曾半開玩笑地說:「這是我和霧霾的私人恩怨」;但從中國網友瘋狂轉載、討論的情況看來,就算將霾害稱為中國「頭號公敵」,也不誇張。

儘管霾害是中國人心中的痛,但這部號稱獨立製作的紀錄片,能在極短時間內席捲各地,政府立場絕對是重要因素。《穹頂之下》上線後隔天,中國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就在官方記者會上表示已完整看過影片,並以「積極和善意的態度」看待這部作品。許多網友因此認為,霾害紀錄片若非出自曾被稱為「共和國良心」、「公知女神」的柴靜之手, 恐難獲得同等回響。

柴靜在文化大革命末期出生,她的父母受顛沛流離所苦,對女兒的期望就是好好學習,畢業後分發到家鄉的鐵路局工作,穩穩當當過一輩子。高中前的柴靜,對這樣的生涯規畫無感,卻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直到一台不起眼的收音機,帶她找到了人生方向。

這台母親買的收音機,原本只能用來練習英語聽力,但柴靜總趁著家裡沒人時連上台灣的廣播波段,收聽流行音樂節目。當香港樂團Beyond主唱黃家駒過世那天,廣播主持人在節目中感傷地哽咽,完全不認識黃家駒的柴靜,竟莫名地被感動了,「那之前沒有成年人像這樣對我說過話。我第一次想到原來一個職業可以是這樣,原來傳播是人做的,做的一切是為了人。」

曾獲選年度風雲記者

半年後,應家人期待考上長沙鐵道學院(今中南大學鐵道校區)的柴靜,做了人生第一件主動的事:錄了一段節目帶,向湖南省電台自薦。不知天高地厚的她,就這樣一頭闖進新聞傳播業,再也沒回過頭,一路從深夜節目DJ竄升為中央電視台當家節目主持人。

二○○三年春天,中國爆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這時柴靜正好被調到央視帶狀新聞節目《新聞調查》,自告奮勇深入北京人民醫院、中國農業大學宿舍等隔離疫區,冒著感染風險,報導醫護人員與病患如何在第一線與SARS搏鬥,也讓官方再也無法對疫情粉飾太平。

這一仗,為柴靜奠定全國知名度,當年她獲選為「中國年度風雲記者」。隨後幾年,她又透過實地調查,挑戰工業發展造成環境汙染、死刑合理性、農村拆遷案、偏遠地區學童教育等社會議題,在中國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我只是討厭屈服。」柴靜在記錄個人採訪經歷的作品《看見》中,這麼解釋為弱勢民眾發聲的理由。

儘管一直予人「愛國知識分子」的形象,但柴靜過去幾年的言行舉止也非全然正面。○九年,她因專訪涉嫌殺人的黑道分子引起爭議;曾批評明星競相出國產子的她,一三年竟被媒體爆出赴美待產,搶當美國人母親,被不少中國民眾斥為表裡不一、「黃皮白心」。

質疑聲浪指「配合演出」

近期的《穹頂之下》雖然獲得不少掌聲,卻也有人揣測影片選在中國「兩會」(中國人民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之前發表,很可能是中國政府主導、柴靜配合演出的一套「樣板戲」;較溫和的質疑聲浪則認為,這部紀錄片也許是由柴靜主動發起,但若事前未向領導層級報備,不可能獲得詳盡的官員說法與統計數據,絕非她的「個人調研」。

但拋開各種陰謀論,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公開表示「希望APEC藍保持下去」,以及官方對《穹頂之下》的正面回應看來,在經濟成長可能趨緩下,環保議題勢必成為中國未來施政重心之一,這對包括台灣在內的鄰近國家,無疑是美事一樁。畢竟,所有人類都生活在同一片穹頂之下,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真相。

霾害

霾是指懸浮於空氣中的塵埃或固體微粒,能折射光線導致能見度下降。因燃燒石油、煤炭產生的固體微粒中含有苯等致癌化學成分,若長期暴露,可能因吸入過多化學物質損害心肺功能,甚至導致死亡。

柴 靜

出生:1976年

經歷:湖南電台主播、湖南衛視節目主持人、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新聞調查》、《看見》主持人學歷: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編輯碩士成績:中國年度風雲記者、央視十佳主持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29

喧囂之後,再談柴靜的《蒼穹之下》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kvz.html

    這一周來,我和挑柴靜刺的人很吵了幾架,以至於憤怒的讀者說,你為了心目中的女神預設立場。

    錯了,諸位跟隨我很久,應知道我是最客觀的人,只對事論事,從不議論論事者本身。

    柴靜的文章里有沒有瑕疵?有的,但在突如其來的拔糞、潑臟水、謾罵、攻擊浪潮里,我不會去做一個幫兇,假裝理性的去挑刺,而是要維護這個基本的是非:霧霾存在嗎?柴靜說的是事實嗎?

    是的,那麽,一個勇敢的女性提出了這個看法,你認同還是不認同這個常識?

    即使是常識,一個普天下中國人都受害的事情,中國人也沒辦法達成共識,而且詭異的是無論極左還是極右都合流了,一起攻擊柴靜做小三、抽煙、靠老男人上位、以前的采訪完敗於院士......

    我怎麽說這件事呢?後來,我在開車時和媳婦閑聊,我說:中國人真是一個垃圾民族!

    媳婦說:你也是中間一份子。

    不幸,我也是垃圾民族中的一員。

    辯論,不是為辯論而辯論,而是我們要達成一個什麽樣的共識,從而在存同求異下,尋找最佳路徑。你攻擊別人的人身,不是她有問題,而是你有問題:你的心靈臟的像一個糞坑。

    柴靜的整個闡述我看了,邏輯沒有問題,數字和解決方案有瑕疵。

    我轉載的能源界專業人士說的,輪船用油占50%石油是不對的。我認同,因為原油很多是用在石化產業,不僅僅是燃料油。但柴靜表述的精神沒有錯,就是燃料油對港口和沿岸的汙染。其實她的團隊只是要改一個詞語:燃料油的一半。

   而改用天然氣發電,供應或許不足,但中國可以應用核電。而煤炭作為化石能源,可以從選煤、洗煤、煙囪的除塵環保設施中,來解決汙染。

   很多人攻擊柴靜,說關閉河北的鋼鐵產業會導致大規模失業。我剛畢業時就在鋼鐵廠工作,很多同學仍舊在鋼鐵行業。就拿我居住地附近的鋼鐵廠來說,他們的環保除塵已經非常先進,煉鐵廠的同學說,除了開關爐時有些焰火白煙,基本上已經達到環保要求。

    實際上,鋼鐵產業完全可以做到環保措施,但政府的不作為,導致大型鋼鐵業維持環保的同時,大量無資質和不做環保的鋼鐵業亂來,形成重要汙染源。這樣的產能過剩,也在市場形成劣幣驅除良幣。

    這與關掉汙染企業造成失業無關,有些人是因為無知,有些人是因為惡意的曲解。重工業完全可以在實現環保措施的情況下仍舊保持競爭力,因為我們的重工業主要投資方向是中國內部的基建投資消費,且全球價格最低。

    熱電方面,煤電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同樣的實行環保也是存在可行性的。電費在民用可以采用梯級電價,惠顧普羅大眾,但對奢侈消費行為和商業行為實行梯級電價---這是另外一批人攻擊柴靜的借口,意思是政府要轉嫁費用給普通老百姓了。

    潑臟水和逢土共必反,是很多人的大毛病。我對執政黨算的批評多了,也從不會去無中生有去汙蔑。

    中國的公共事業費用很低,水費尤其是低,電費尚可。電廠其實盈利很低,中間費用都被電網公司拿走。電網公司也大呼冤枉,說我們建了多少多少電網投資。

    好吧,這個事情,我們一層層剖析。執政黨,無論哪個國家,威權也好,  民主也好,為了維護統治的本能,都會惠及底層。當然底層也會有被犧牲的,有被照顧的。在中國被照顧的,一向是城市市民,被犧牲的,一向是農民。

    但即使是農民,也不是在公共事業上被犧牲的,中國是全世界在公共事業上最廉價的國家,目的就是為了照顧基礎國民。

    其次,國有體系總是會存在浪費、低效和尋租,這個不去談它,文章太大,只談和我們這部分相關的。環保上去之後,成本是會讓電廠、電網、用戶分攤的。一般來說,政府不會讓普羅大眾去攤,就是電廠、電網和商業用戶、用電大戶攤銷。

    電廠和電網的利益博弈不談,這是另外一個故事。

    商業用戶的行為,實際上這里面對整個制造業和商業的成本,會有增加,但大家想一想,我們以汙染和毀害自己整個民眾健康為代價的廉價是否值得?

    答案不言而喻。

   回到石油工業,這個問題是最遭利益集團嫉恨的。坊間還在傳聞兩油要合並,怎麽要去開放油氣市場呢?這個問題又是另外一個大文章,不去說了。

   而是回過來說燃料油,這個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燃料油質量差是眾所周知的。兩油在改進中,這值得贊賞,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繼續改進油品。

   從這一屆政府要重點照顧民生的核心主張來看,是會促使能化集團去改進油品的。

   關於私有壟斷集團和公有壟斷集團,哪一個更邪惡,這個倒是值得商榷。美國佬也是通過五六十年的鬥爭,才迫使能化和汽車壟斷集團改進尾氣排放。他們買通科學家和媒體打壓民間環保主張的行為,當我們閱讀過去百年的文字,也是觸目驚心的。

    但是開放市場,同時保持政策法規的公平,卻是降低油氣成本,提高市場效率的唯一一條路。

    回到紀錄片的本身,它所觸及的是利益集團的利益,而群氓突然擔心自己利益受損,破口大罵的喧囂,倒也讓我大開眼界,對這個族群的行為模式又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寧肯躺在骯臟的豬圈里拖著病體茍活著,也要數數自己的銀子有沒有受損。

    營營小利,重於一切良心和生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5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