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區收入持續下滑 香港外資投行將掀裁員潮/結論是明年Q3再看金融股。明年Q3Y2Y指標會很難看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78432170/

時隔一個多月,多數外資金融機構再爆新一輪裁員計劃。

「已經有動作了。」中國內地一位外資投行交易員向本報記者透露,主要外資投行現在都有裁員,投資銀行、銷售和交易部門是投行人力成本最集中的幾個部門,「裁這幾個肯定成效最明顯。」。

上一輪裁員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但瑞士銀行(UBS)香港投行部的一名員工認為,如果歐美資金撤出香港,該地區則可能被列入下一輪裁員的範圍。

遇缺不補是主要裁員方式

「整個投行業績不好,所以需要削減人員來減少開支,因為人員是投行最大的成本。和單個交易員的業績關係不大。」前述投行交易員表示。

歐美市場不好是既成事實,而對於外資投行來說,中國區業績的下滑則是雪上加霜。

Dealogic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中外資金融機構在股權資本市場(ECM)的業績雖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不過,前十位中的中資機構總數繼續增加至6個。其中,平安證券從去年的第12位躍入前三,收入增長至42.6億美元

外 資機構方面,高盛的境況相對較差。在股權資本市場,高盛痛失第一寶座,排名下滑一位,收入為58.9億美元,同比大幅下跌49%。在其他外資投行大賺的融 資兼併(M&A)市場上,截至10月25日,高盛共完成18筆交易,雖較去年多出3筆,但收入卻小幅下滑15%至151.5億美元。

自第二季度開始,高盛已經做出反應,計劃全球裁減1000個職位,佔員工總數3%,預計節省12億美元的成本。

「當時主要是針對(香港的)交易部門。」一名高盛高華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這一舉動是由於交易部門業績不佳。

高盛今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顯示,多數部門業績增長,唯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交易部門的收入同比下跌53%

「從9月份到現在一直有交易員走。」高盛香港一名交易員告訴本報記者,但很難分辨其中有多少人是公司節約成本的犧牲品,因為業績表現不佳被辭退是一直都有的事情。

摩根士丹利今 年第三季度淨收入同比大漲49%至99億美元,根據Dealogic的數據,其在中國股權資本市場收入為64.6億美元,排名上升兩位至第一,但較去年同 期仍下降25%;融資兼併業務方面,其今年的排名上升3位至第五,收入達103.3億美元,同比增長47%。摩根士丹利未來三年的成本削減目標將從10億 美元左右提高至14億美元,措施包括縮減離職賠償金、技術成本等。

摩根士丹利香港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員工尚未獲知裁員計劃,在其最近收到的郵件中,CEO高文(James Gorman)僅指未來招聘會更加謹慎。

根據Dealogic的統計數據,在股權資本市場的收入縮水幅度最大的是摩根大通。截至10月25日,摩根大通完成的交易總數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收入為14.8億美元,同比下滑67%,排名也下降9位,已經跌出前十。

摩 根大通CEO迪蒙(Jamie Dimon)早前表示,未來18個月內將裁撤1000個投資銀行部門的工作。據業內人士的微博透露,摩根大通香港投行部的中國組在本週一(10月24日) 就被裁掉8個人,均屬較低級別的經理、分析師職位。今年第三季度,摩根大通員工總數較上一季度減少1101人,而未來裁員主要通過自然離職後遇缺不補的形 式進行。

「現在多數投行都沒有新聘人員的名額。」一位巴克萊資本香港的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遇缺不補是主要的裁員方式之一。

今年「犯太歲」的UBS在中國股權資本市場仍然排名第四,但收入大跌51%至38.5億美元。融資兼併業務則成為UBS重要的收入來源,與去年一樣完成11筆交易,但今年UBS的收入大幅增長87%至115.5億美元,排名上升6位至第三。

10月25日,UBS公佈的第三季度業績好於預期,實現稅前利潤10億瑞郎,但其中投資銀行部門虧損明顯。該部門第三季度稅前虧損總額6.5億瑞郎,較去年同期增加60%,UBS指這一損失是由於市況不佳及瑞郎走強導致。

不過,UBS並未公佈更新的裁員計劃,本報記者就此詢問,UBS發言人表示不可置評。

沃克爾法則大限將至

沃克爾法則「逼迫」投行瘦身,已經是老調重彈。剝離自營業務的最後期限延長至明年7月21日,但這一「死緩」並未給投行更多選擇。

前述投行交易員認為,需要關閉自營交易平台是促成投行裁員的另一個因素。

沃爾克法則(Volcker)要求銀行剝離其自營交易部門,而該部門曾是投資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以高盛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中,超過70%源於自營交易。

政府全面實施沃爾克法則給銀行業帶來的衝擊,可能遠超各家目前短期盈利欠佳帶來的負面效應

摩根大通的一項分析顯示,如果政府只瞄準自營性質的交易,高盛可能有14%的投行營收會受影響;但如果造市交易也被列入規管範圍,該比例將躍升至52%。若政府強硬執行沃克爾法則,40%的投行收入將會受到影響

現在,摩根士丹利已經關閉了幾乎所有自營交易部門,高盛也在2009年和2010年關閉了幾個自營交易部門。

「沃克爾法則沒有覆蓋券商。」一位法律相關人士向記者解釋,這一法則主要針對商業銀行,但他認為,大型投行為了繼續獲得美國政府的資金支持,可能不會放棄銀行牌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0

中國區App Store掃黃打非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160.html

隨著中國市場對於蘋果公司的重要性不斷增加,中國區App Store掃黃打非定將山雨欲來風滿樓。

「掃黃打非」這個中國特有的詞彙,正與蘋果公司的中國區應用程序商店業務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隨著「黑卡」氾濫給開發者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大,聯合淘寶等交易平台打擊黑卡產業,必將是蘋果公司維護自己商業生態的必然途徑。觸控科技CEO陳昊芝 向本刊透露,觸控科技、頑石互動等若干家業內知名的國人開發團隊,正在擬建一個用戶信用數據庫,他們將和蘋果公司合作,雙管齊下進行打擊黑卡非法交易行 為。

「非」的第二個所指,是包含盜版內容的非遊戲類應用。其實,自從App Store中國區上線以來,就不乏相關版權方起訴蘋果公司的新聞見諸報端,但得到的結果往往是蘋果公司運用其服務條款中的 「通知+刪除」或「避風港原則」來輕鬆了事。但在美國,蘋果公司對於此類事件卻一直嚴陣以待。實際上,在美國本土,很少有類似問題的新聞報導。這是因為, 按照美國法律,App Store存在侵權內容則屬於直接侵權,如果版權人就此起訴蘋果公司,根據相關的懲罰性賠償原則,其要承擔非常高的侵權賠償責任。所以,很多人認 為,App Store中國區的盜版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蘋果公司對於海外市場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夠重視。

除了上述兩者之外,包含色情內容的應用,一直是App Store裡面的一大隱患。雖然相比於Android平台的各大程序商店,App Store已經算是淨土,但App Store中國區的色情應用較多,仍然是媒體和家長用戶關注的一個焦點。

我們做出在App Store中國區掃黃打非的判斷,是在中國市場對於蘋果公司的重要性(佔全球收入10%)不斷增加,以及蘋果公司逐漸加大中國區管理力度的基礎上做出的。

實際上,蘋果公司在2010年10月份才在中國市場上線在線零售業務,同樣在當年10月份才將App Store界面換成中文。然而,僅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面,來自中國市場的銷售卻增加了四倍以上。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已經成為喬布斯生前發佈會,和繼任 者蒂姆·庫克所主持發佈會的常規內容。

2011年11月18日,App Store中國區開始採用人民幣支付。這顯然是蘋果公司重視中國市場的最好例證。

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採用人民幣支付以後,方便管理方對App Store的管理,能夠杜絕包括黑卡在內的諸多隱患。此外,還將促使那些沒有信用卡的用戶產生購買行為,加快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實際上,蘋果公司一直在殫精竭慮地維護著App Store這個「圍牆花園」。

2010年10月,針對各方對其「專制」的抱怨,蘋果發佈了《App Store 審核方針》(App Store Review Guidelines)。這其實是一篇態度強硬的聲明,表達了蘋果堅持在圍牆花園內「掃黃打非」的決心:

「我們會拒絕任何我們認為已經越界的內容或行為。也許你會問,界限在哪兒?嗯,最高法院的法官曾經說過『當我看見的時候,我就會知道(I'll know it when I see it.)』。並且我們還認為,當你越過界限的時候其實你自己也知道。」

蘋果的這種固執己見惹怒了包括著名投資家保羅·格雷厄姆和《紐約客》總編輯大衛·雷姆尼(蘋果拒絕了該雜誌引以為榮的政治諷刺漫畫)在內的諸多人士。

由此可見,相比於蘋果在美國本土的審查政策,目前中國區App Store要寬鬆許多。而隨著蘋果對中國業務的重視,以及隨著人民幣支付所帶來的附帶效應——管理App Store的「婆家」會增加許多——中國區App Store掃黃打非儼然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6

訪Crocs中國區執行總裁李暾: 「丑鞋」進鄉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6/xMNDEzXzQxNTExMQ.html

《21世紀》:2011年外圍經濟形勢總體並不樂觀,但Crocs的營業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27%,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李 暾:每一次經濟動盪都會使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有所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趨向休閒,跟Crocs非常吻合。而且隨著中國的中產階級不斷擴大,他們的消 費能力也在不斷擴大,所以中國市場沒有因環球市場而受到影響,反而是有所增長的。而且這個休閒鞋類市場是新增的一個市場,不像其他市場那樣有市場飽和度, 而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中。

《21世紀》:Crocs未來是否還會用不斷推出新品的方式來帶動銷售業績增長?此外,就擴張而言,除了一二線城市,Crocs也在考慮進入鄉鎮市場?

李 暾:在中國不光是新品,還來自於銷售領域的擴張,包括四線和五線城市,特別是結合中國快速城市化的發展趨勢,我們也會相應地在這種地方開店,讓更多的消費 者可以看到接觸到我們的產品,這樣我們的市場才會不斷擴大。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我們的定價或者說定價範圍也會不斷擴大,所以未來會有一些低價位的,也有 一些更高價位的策略。例如高跟鞋,由於它的設計、工藝跟以前不一樣,所以價格會更高,同時我們也會有一些基礎款式。

《21世紀》:Crocs在美國市場主要進駐超市,定價遠比中國的低,這是為什麼?

李暾:不同品牌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定位,而且美國的選擇可能更多,在中國這種休閒品類還是新興的市場,所以它的定位、定價各方面都不太相同。中國對部分要求,中國市場對例如產品的搭配、著裝、擺設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所以不同的地方所推的款式、品類、價格都有所不同。

《21世紀》:政府將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目標調低到7.5%,你認為這會對Crocs帶來什麼影響?

李 暾:今年仍將持續的穩定發展,中國市場還有非常大的潛力。我們消費者基礎在擴大,他們的消費能力也擴大,所以在這樣雙方向都在擴展的背景下,我們的潛力是 可以繼續深挖的。通過不斷拓展店舖、領域和產品,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我們計劃在多個2、3、4線城市增加更多的零售商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8

@marsiceman 轉貼/關於Evernote的融資、收購和中國區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o1j.html

我看到的Evernote最棒的解釋分析貼,沒有之一/@marsiceman

關於Evernote的融資、收購和中國區

0.Evernote是我自08年以來一直關注的公司,第一次使用甚至追溯到剛上線那會。下面的討論是基於近期的一些事件的討論,對於Evernote的 設立、特點、用戶規模等各類基礎知識,在此不做討論;如有興趣,可以多用用Evernote的高級功能,橫向比較一下這競爭對手同類服務的差異,以及 Evernote的理念等。


1.融資:

半年前獲得2000萬美元上一輪融資的時候,Evernote在官方Blog裡提到自己並不需要錢,付費用戶足夠支撐公司本身的運營;融資金額甚至還躺在銀行賬戶裡。

那個時候,Evernote依然是一家不緊不慢的公司。

但是,這次7000萬美元的融資,公司的口吻開始發生變化,開始以高速發展為目標,並進入一個業務的擴張期。一方面是現金收購潛力公司;一方面是擴大公司人員規模和業務範圍;一方面是增加帶寬,備戰Dropbox、iCloud、GDrive、SkyDrive。

這半年消費云存儲領域發生了什麼大家心裡非常清楚:Dropbox在移動領域的威風八面和通吃,iCloud的高速擴張和即將迎來2.0改 版,Skydrive終於從微軟深埋的三四線產品線中逐漸拔到了一級主打消費產品線的戰略級高度,GDrive無厘頭的發布和接下來可想而知的大手筆推 廣。以Evernote的體量,無論是哪一家都是可怕的對手。

不過,我並不擔心apple、微軟、google的強勢地位,從云存儲的技術特點來說,它天生支持多設備、全平台、單一賬戶,這個是以鄰為壑的三巨頭所不能提供的,第三方的Dropbox不會被擊敗,反而生命力會越來越強,穩坐第一的位置。

Evernote擔心什麼呢?我認為是產品不夠有特色,有區分度,被Dropbox和Box所替代;或者份額被iCloud吞噬一部分;或者被其他的筆記 類軟件所替代;害怕自己的服務不夠穩定,被其他對手輕易替代。作為小公司它足夠成功,但是那只是半年前;作為已經開跑的云存儲F1大戰,Evernote 還僅僅是個小車隊,像Lotus,暫時還跟不上法拉利、邁凱輪這種傳統強隊。


2.收購:

增加軟件功能、建立差異點、擴大合作方的範圍(這一點應該是Dropbox的始創和最強項,iCloud這一點就非常慢且不友好)以增強用戶黏性和使用習慣、增加帶寬和存儲空間穩定服務器。

Evernote CEO和各位VC的董事們(VC深度地參與了Evernote的各項日常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裡,這從最近的各類行為中清晰地表現出來了!)將此作為樹立差異化、創造用戶需求、增強用戶黏性與付費意願的道路。

2.1 Clearly,這個是一個個人凱發展開發的網頁閱讀插件,Evernote將員工和代碼都買過來了,然後註銷了已發佈的各類軟件,統一到了Evernote旗下,並作為產品單獨放出。這是Evernote第一次收購,非常聰明!雖然收購、發佈晚於safari reader的出現,但是作為網頁輕閱讀的代表,Clearly體驗絲毫不亞於instapaper、readability、readitlater且與evernote這一保存網頁的神器無縫連接!

但是,推廣不力,影響力遠弱於其他各類競爭對手;不發佈單獨的App;在Evernote裡不支持建立獨立的文件夾收集和展示Clearly的內容;這就使得它僅僅是一個網頁插件而不是一個read it later的服務平台,將該軟件的戰鬥力從100萬的級別拉到了100分的級別!

2.2 Food/Hello,內部概念產品,不太成功;與Evernote的「記錄你的一生」的理念所契合,但是與核心付費用戶和活躍用戶的使用習慣差異過大,與Evernote的核心業務的結合度不高,而且居然還是獨立App,有點奇怪。推廣投入不少,但是效果欠佳。

2.3 Skitch,這個是移動領域的核心產品之一,Evernote志在將文件、網頁、筆記、塗鴉、圖片等都轉化為純文本存儲,基於移動設備的塗鴉Skitch是其短板;作為技術儲備或成熟產品直接收購過來,都是值得稱讚的!

2.4 Penultimate,這個收購是否划算取決於後續的整合和付出的收購代價。Penultimate是一款很有特色的單機產品,但是 網絡屬性、存儲需求、share需求不大;Evernote解釋說可以幫助其更好地設計筆跡效果,但是Ipad不是一個很好的徒手記筆記的App;在 Siri的強勢下,依靠外接鍵盤、專用筆輸入文字的方案肯定要被100%拋棄了。Evernote本身具備極為強大的文字OCR識別能力,也儲備了非常不 錯的語音識別技術,Penultimate並不能增加什麼。未來Penultimate依然會獨立運營,並不會增強Evernote的用戶黏性;能想到的 整合就是將所有的塗鴉全部保存到Evernote裡,然後再做一遍識別、存儲、以備搜索,其實跟Dropbox的差異化反而變小。


3.中國區

亂!一個問題:兩個服務器,居然還兩套賬號體系,還不能互聯互通;未來美國版用戶如何平移到中國服務器上是我最關心的。


4.什麼是Evernote的核心競爭力?

不是文件存儲、不是圖片存儲、不是網頁存儲、不是記筆記;這些都是Dropbox、iCloud干的事情,他們利用網絡替代了電腦的硬盤,按照邏輯分區或者App關聯分區的方式,以文件的形式保存。

Evernote是模仿大腦、擴充大腦的記憶過程;你記憶的是一個圖、一句話、一段聲音,它是一段信息,而不是一本書、一整篇網頁這種文字。

所以,當你想要回憶起你的信息或找到它的時候,你有三種方法:第一種,去Dropbox的文件夾裡按照文件的邏輯存儲位置去找到那個文件,然後下載下來, 打開文件,進行搜索;第二種,你利用Dropbox或者Evernote的tags進行快速索引和篩選;第三種,利用Evernote無與倫比的文本化技 術(在服務器端將PDF創建成純文本、將錄音文件轉化為可搜索的純文本、將掃瞄件轉化為純文本),直接搜索,快速關聯到你想要找的那句話!

因此大腦作為記憶體有三個功能:capture、access、find

隨心所欲收集(不管是照片、聲音、塗鴉還是文字、文件)、隨時隨地使用(對應Evernote的全平台,無論是單機版、網頁版、電子郵件還是移動版)、把信息轉化成為可存儲易搜索的形式(將文件創建為大腦更容易理解的tags或者直接轉換為純文本)。

這就是Evernote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也是區別於所有云存儲的地方。


5.Evernote還差什麼?

圍繞這三個核心功能,可以想像Evernote未來發展的短板。

第一,推廣:讓大家接受Evernote幫助你云存儲的是你的「記憶」而非你的「文件」的理念,Evernote基於的是你廣義的人生回憶(有自己寫的筆 記、有聲音、有圖像、有塗鴉、有網頁、有郵件、有文件),這些不需要你保存成為各種word、ppt、excel,而是直接以最簡單的方式保存下來,稍作 整理(標tags,進行適當分類)或不作整理。推廣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營銷的,一個是服務器能力的。

由於云存儲已經開展,Evernote不投入就會被淘汰,這是它半年融資的最大原因。

第二,Capture:主要的收購都是與Capture有關,這說明Evernote在這方面的能力有短板,這也是它想著力塑造差異化的地方,因為其他兩 個功能很多公司也能做到。但Evernote不僅要提供這個功能,還要讓大家去使用它(尤其是獨家或者用戶體驗極為領先),否則這個收購或投資就是失敗 的。Evernote在網頁、郵件、電腦客戶端的Capture上領先地位卓絕,但是移動設備上記筆記、照相、錄音、附加文件、塗鴉都不是很成功,剩下的 分析在第三點Access裡分析。

第三,Access:現在Evernote最大的問題!!!!Evernote自發佈以來就以一個異常勤奮的速度更新各類版本的服務,基本上每個版本的更 新週期都短於1個月,一切都是為了提升它的易用性。但是都不成功。一提到Evernote的iphone端,所有人都會搖頭:程序臃腫、啟動慢、反應慢、 經常Crash、服務器抽風、同步上傳速度奇慢、更新之後會自動刪除全部文件夾、UI毫無美感、打字卡頓拍照卡頓錄音卡頓導入文件卡頓、前台更新看見就心 煩、索引不方便。我個人幾乎從來不打開iphone上的evernote做任何錄入活動,只會用evernote去搜索我的數據庫,因為capture的 體驗太差太差。

也許Evernote應該停止收購擴展Capture功能的公司,而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如何提升Evernote的易用性(Mac版的大升級是一個很好的例 子,但是Evernote在UI和易用性上從來就不是一個一流的標竿軟件!)。如果無法提升,這可能會是Evernote成長上最大的風險。我倒希望 PenultimateUI設計師能夠更好地幫助Evernote完成軟件的設計(當然,移動版軟件的設計因為Evernote獨特的數據存儲結構受到了 很大的牽制,這是純技術問題,可能無解)。

第四,Find:很完美,不解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4

Evernote中國區總經理文藝范解讀:生如夏花般絢爛的平台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85.html

2007 年夏天,我來到了斯坦福大學,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旅。第一個面臨的選擇是要買一個手機套餐,兩個方案中一個是 iPhone 套餐,一個是黑莓套餐,那個時候的 iPhone 還是第一代,看上去圓頭圓腦,用起來略有遲鈍,比起可以在鍵盤上手指亂飛的方方正正的黑莓,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那時,商學院裡黑莓仍然是主流,尤其是從紐約華爾街過來的同學們,人手一個,爭先恐後地比著秒回郵件的速度。

之後的幾個月裡,有些同學開始不好好上課了,小道消息傳他們去做 iPhone 上的應用了。

2008 年 7 月 10 日,也就是五年前的前天,蘋果的 App Store 上線,那時候只有 27 頁, 共 500 個應用可供選擇,其中只有 100 多個免費的應用(很幸運,那裡有我們家的印象筆記~Evernote)。

4 天時間,App Store 下載量突破 1000 萬次。人們發現原來手機除了電話,短信,郵件和貪吃蛇遊戲外,還可以有更好玩的東西, 就能享受全世界開發者們的頂尖產品。

從那天開始,同學們的簽名檔陸陸續續地由「發自我的 Blackberry」 換為 「發自我的 iPhone」 。

兩個月之後,App Store 下載量突破 1 億次;一年後,20 億次;五年後,500 億次。

有應用賺到了錢,比如一個月內淨盈利 300 萬美金的 Super Monkey Ball;有應用賺到了人氣,比如半年內就被下載了 500 萬次的 Facebook;有應用賺到了粘性,比如被用戶花至少 57%的時間用在 iPhone 上的印象筆記~Evernote。

當時翹課去做 iPhone 應用的同學們中的一個把自己和另外一個創始人開發的 iPhone 遊戲賣了,賺了一百萬美金。沒人相信,這個入學前只是一個軟件公司的開發工程師,一下子就不用再擔心畢業後再找什麼工作了。我曾經和他在一個學習小組裡,他不太善於和人溝通,更別談領導力,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而且沒有女朋友。

然而在這個平台上,他並不需要這些個技能。大量 iPhone 和 iPad 的忠實用戶每天在系統自帶的 App Store 裡翻來翻去,找尋好玩的遊戲,並且不介意付個幾點 99 美金;兩三個人的團隊也無需要太多對於不同開發平台的瞭解,只需要把幾十頁詳盡明了的 iOS 開發者指南讀透徹,各種細節自然就明白了,需要專注的就是怎麼讓遊戲更好;更重要的是完全不用花心思推廣,App Store 的編輯們每週都會各種頭腦風暴看看什麼能夠吊起用戶的胃口,一眼就抓住用戶,賄賂他們給個好位置的唯一因素就是應用的設計。另外,App Store 覆蓋世界各地的廣度讓開發者們根本不用擔心去哪個國家建立分公司,政策法規推廣合作又是如何和美國不同,有一個好產品就好。當然,iOS 本身硬件和軟件的更新換代更是讓開發者們大顯身手。

五年後的今天,在 App Store 裡,用戶可以眼花繚亂地在 85 萬應用中挑選;這些應用的開發者們很多還只是兩三個人的小團隊,卻能夠吸引全球成百上萬的用戶們;App Store 每週的主題從最棒的旅遊應用,最強大的學習工具,最值得玩的遊戲,樣樣俱全,前兩天還有一個配合電影《超人:鋼鐵之軀》的上映而特意推出的超人專輯。

不光是蘋果,很多公司也想做平台,並且其中一些也做成了。2007 年 5 月 24 日發佈的 Facebook 平台,2008 年 10 月 23 日 Google 發佈的 Android Market, 以及若干等等。最近一家叫 Leap Motion 的感應器甚至在正式發佈產品的一個月就把 App Store 開放給了開發者。

國內最近關於平台的討論越來越多,很多公司專門成立了開放平台部門,但是鮮見有夏花般的開發者們在盡情綻放,大家每天糾結的還是怎麼賺錢,怎麼推廣,怎麼粘住用戶,更怕地是平台去偷偷看自己的數據,照著抄一個出來。到最後奮戰的還是自己一個小團隊。

哦,對了,我那個愛翹課的同學再接再勵,開發了一款基於 Facebook 的應用,並在一年後再度七位數賣了。

一個平台,理應成就眾多夏花的絢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67

小摩投行中國區前執行長被捕 警告意味濃 政爭殺到香港 金融太子黨人人自危

2014-06-02  TWM  
 

 

過去二十年,香港的投資銀行是中國高官撈錢的必備工具,隨著摩根大通投資銀行的「子女計畫」曝光,中國中央高層以打貪腐之名進行政治鬥爭,恐怕會更刀刀見骨。

撰文‧唐約約

權威的中國財經政治媒體《財新網》在五月二十一日刊出報導,才在三月辭去摩根大通(JPMorgan)投資銀行中國區執行長一職的方方,日前已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經過偵訊後獲得保釋,但仍限制出境。方方遭捕的原因是涉嫌僱用中國高官子女,以獲取股票上市承銷案;目前摩根大通亞洲投行部的中國團隊人人自危,紛紛聘請律師,應對未來的調查和司法訴訟。

方方是跨國投資銀行負責人遭到香港廉政公署逮捕的首例。今年四十八歲的他,在摩根大通工作超過十年,不只是香港總部中國投行業務的最高負責人,還兼任亞洲區的副主席。如此高層級的銀行家涉案,過去從未發生,而且意味未來可能出現一連串骨牌效應。

《財新網》發佈這個新聞的時機引人遐想,方方早在今年三月下旬就已經辭職,當時全球主要媒體都曾大幅報導,以方方為中心的摩根大通銀行內部郵件顯示,公司在二○○六年啟動「子女計畫」(Sons and Daughters),專門僱用中共高層當權者的第二、第三代,明目張膽地以親屬關係來奪取中國國企赴香港上市的承銷案,以及各種國企的金融合約。摩根大通的子女計畫聘用了超過三十位高官子女,違反美國《海外反貪腐法》。

財新傳媒的總發行人兼總編輯胡舒立,與被稱為「金融沙皇」的王岐山關係匪淺,王岐山在十八大後晉身中央常委,成為七位國家最高領導人之一,他放下金融大權,改任中央紀律委員會書記,打擊貪腐官員招招殺到見骨。

習近平、王岐山聯手肅貪

財新傳媒被外界視為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陣營,旗下《財新網》、《新世紀》等媒體的報導也帶有某種風向標性質;王岐山要查的大案,常由財新傳媒先放風聲,透過輿論造勢,之後再出手抓人。

因此,《財新網》在五月二十一日大幅報導方方遭到逮捕,讓敏感的香港投行圈內嗅到新一波的整肅風潮即將來臨,而且,目標可能是一度貴為國家副主席的曾慶紅。

就在《財新網》報導方方被逮捕的前一週,神隱多年的曾慶紅,突然公開露面。曾慶紅從○八年三月十五日卸下國家副主席職務後,就幾乎在媒體消失,但是五月十四日卻突然在江澤民之子江綿恆、現任上海市委書記韓正陪同下,參觀了上海一傢俬人博物館,而且還釋放大量照片在網站流傳。

神隱六年的曾慶紅突然重現江湖,絕對不是為了參觀博物館這種小事,而是具有強烈政治意圖的宣示。他被公認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政權的實際操盤者,也是實際控制香港金融市場的最終拍板者。在江澤民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虛弱後,曾慶紅更是維繫江澤民與上海幫政治、金融利益的領導人。

習近平與王岐山聯手打貪腐,從拔除江澤民親信的鐵道部長劉志軍開始一路向上發展,拔掉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之後,更進逼到江澤民上海幫的長期盟友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五月二十四日,曾經是周永康的「金主兼打手」,而且擔任周永康兒子周濱白手套的四川富豪劉漢、劉維兩兄弟遭到法院判處死刑,就是周永康失勢的明證。

曾慶紅姪女被實名舉報貪腐曾慶紅會不會繼周永康之後,成為反貪腐大刀的下一個目標?這個外界無法想像的政治大地震,已出現一些令人意外的訊號。四月二十三日,廣州市紀律委員會書記王曉玲被實名舉報,說她曾經在《廣州日報》借殼上市之前,找白手套低價買股,賺進人民幣七千萬元的不法獲利。

王曉玲是曾慶紅太太的姪女,早年只是一位護士,靠著關係一路越級晉陞,最後成為可以定人生死的廣州紀委書記。

同樣在四月,香港媒體也突然舊案重提,揭露○三年涉及英國間諜案的香港中聯辦祕書長蔡小洪,雖然遭到判刑十五年,卻已經獲得假釋,並且在北京、廣州自由活動。

香港中聯辦的全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是北京政府枱面下控制香港的發號施令機構,曾由曾慶紅經營多年;香港媒體把塵封十幾年的蔡小洪間諜案拿出來炒作,不只讓曾慶紅顏面無光,更引發了政治聯想。

連續的事件終於在五月十四日把神隱多年的曾慶紅,逼出來公開露面,但是,曾慶紅歷史性的露面卻被官方媒體刻意忽視,完全沒有報導。更啟人疑竇的是,曾慶紅露面不到一週,與王岐山友好的《財新網》立刻報導方方「被逮捕」的消息,警告意味甚濃。

方方與曾慶紅的關係密切,是曾慶紅當年掌控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執行者之一,習近平與王岐山讓美國FBI(聯邦調查局)、聯邦檢察官調查方方主導的「子女計畫」,放任外國勢力羞辱中國高官;如果進一步曝光受聘的子女名單,肯定有一大票江澤民、曾慶紅體系的高官要倒大楣。

及至目前為止,因為方方「子女計畫」曝光的名單,名號最大的是前總理溫家寶的女兒溫如春,她用「常麗麗」的假名設立顧問公司與摩根大通簽訂顧問合約,公司只有兩個人,每個月卻領取摩根大通七萬五千美元(新台幣二二五萬元)的顧問費。

溫如春的顧問合約主要任務是「協助摩根大通爭取中國中鐵公司的業務」,果然摩根大通拿到中國中鐵公司的主辦承銷合約,中鐵於○七年成功在香港上市,集資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堪稱是方方「子女計畫」的重大成績。

雖然枱面上打到的是溫家寶,但是溫家寶了不起只是插花性質,眾所周知,中國鐵道部根本就是江澤民、曾慶紅的勢力範圍。一一年鐵道部長劉志軍涉貪腐被抓,接著中國中鐵旗下中鐵隧道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會計長同時被抓,中鐵集團的總裁白中仁更在今年一月四日「跳樓自殺身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鐵路系統貪腐,直接指向曾慶紅與江澤民。

「子女計畫」中,曝光的還有原鐵道部運輸局長張曙光的女兒張曦曦,以及國務院直屬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的兒子唐曉寧,之後還有天合化工董事長的女兒魏嬌,他們都直接在摩根大通上班領薪水。張曦曦在○一年離職,唐曉寧、魏嬌也陸續被摩根大通辭退,摩根並且退出光大銀行高達二十億美元的上市承銷團,也退出天合化工上市承銷。

江澤民、汪洋子孫被起底

方方的「子女計畫」可能成為中共政治鬥爭的最新戰場,因為中共從最高領導到地方首長,幾乎人人的子女都在香港投資銀行佔有一席之地,連號稱清廉的前總理朱鎔基、前總書記胡耀邦,子女都曾在香港投行位居要職;江澤民的長孫江志成過水高盛證券後,創設私募基金博裕資本,是阿里巴巴私有化、又申請紐約重新上市的核心股東;溫家寶兒子的新天域資本,更是許多上市國企的戰略性股東。

最近,香港《壹週刊》封面故事獨家曝光了江澤民孫子江志成的照片,而且從早年在上海讀貴族學校、後來在哈佛吃垃圾食物的照片,毫不保留地曝光。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之後,才二十八歲的江志成就將躋身億萬美元的富豪之列。

號稱清廉的副總理汪洋的女兒、女婿也被香港媒體起底,汪洋女兒汪溪沙曾經在德意志銀行投資銀行部任職,女婿張辛亮領過高盛、瑞士銀行,以及對沖大鱷索羅斯基金的薪水,後來自立門戶開設辛夷資本公司搞私募基金。夫婦持有市值超過新台幣兩億兩千萬元的豪宅,最近又花了一億五千萬元買別墅。汪洋的女兒、女婿年紀輕輕就成了億萬富豪,也與汪洋刻意打造的清廉形象相悖。

過去二十年,香港的投資銀行是中國高官撈錢的必備工具,幾乎人人都有兒子、女兒、女婿在投資銀行任職,唯一的例外是沒有子女的王岐山。如今情勢逆轉,「子女計畫」成為打擊貪腐、政治清算的工具,方方的涉案,恐怕只是一個開場。

下一個會掃到誰?

──中國主要金融太子黨成員過去20年,中國高官幾乎人人都有兒女在投資銀行任職,「子女計畫」成為中國反貪新戰場後,下一個掃到的會是誰?

現職 經歷 學歷

前國家主席 江澤民

長子 江綿恆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上海聯和投資董事長 費城 Drexel 大學電機博士長孫 江志成 博裕資本創辦人 高盛證券分析師 哈佛大學經濟系

前總理 朱鎔基

兒子 朱雲來 中金公司執行長 投資銀行CSFB副總裁 威斯康辛大學氣象學博士女兒 朱燕來 香港中國銀行發展部、總裁辦公室負責人 加拿大中國銀行主管 加拿大雷吉萬大學社會學碩士

前總理 溫家寶

兒子 溫雲松 中國航天集團 私募基金新天域創始人 美國西北大學MBA 女兒 溫如春 摩根大通銀行外部顧問 CSFB中國副總裁、雷曼兄弟經理 美國德拉瓦大學MBA

前總書記 胡耀邦

女兒 李恆 NA 大藥廠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公司 北京醫學院長孫女 胡知鷙 瑞士信貸中國區投銀負責人 美林集團企業金融部董事 英國劍橋大學整理:唐約約 圖片:通訊社、網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43

蘋果營收不及預期 中國區銷售靚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758

周二,蘋果公司財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上漲6%,但不及預期;每股收益1.28美元,超預期的1.23美元。iPhone銷量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主要受金磚國家需求推動,其中中國區銷量同比激增48%。不過iPad銷量再度下滑。(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蘋果公司三財季重要財報數據如下: 營業收入374.3億美元,預期為380億美元。 每股收益EPS 1.28美元,預期為1.23美元。 iPhone銷量為3520萬臺,預期為3530萬臺。 iPad銷量為1330萬臺,預期為1400~1500萬臺。 Mac銷量為440萬臺,預期為390萬臺。 下圖為近幾個季度蘋果公司營業收入情況。蘋果三財季毛利率達到39.4%,較去年同期的36.9%增加,主要由於生產成本降低和Mac銷售強勁。 蘋果公司三財季iPhone銷量為3520萬臺,略低於預期,較去年同期大增12.7%。這是iPhone銷量連續第二個季度達同比兩位數增長,主要受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需求推動,銷量同比激增55%,其中中國區銷量同比增幅為48%。 不過,蘋果公司iPad銷量不理想,三財季同比下滑9.2%,為連續第二個季度下滑,表明平板電腦市場在趨於飽和,更為便攜的智能手機和功能更強大的Mac電腦都壓榨了iPad市場。此外,來自Android系統的競爭對手因價格更低廉,也令iPad銷售承壓。 對於投資者而言,蘋果是否可以生產革命性新產品,是極其重要的。2010年推出iPad以後,蘋果還未生產出全新產品。過去幾年,三財季一直是蘋果公司最弱的一個季度,因為接下來公司要銷售新一代產品。蘋果公司計劃於年底前銷售大屏幕iPhone手機,以及推出智能手表iWatch。 據路透社報道,蘋果CFO Luca Maestri表示,蘋果三財季在中國區iPhone銷量激增48%,Mac銷量激增39%,中國區營業收入同比激增28%。中國對蘋果長期增長前景至關重要。使用谷歌Android系統的小米公司因為價格低廉,搶占了不少市場份額。蘋果公司相信與中國移動的合作給蘋果提供了很好的跑道。 下圖為近年來蘋果公司在中國區營業收入: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CEO Tim Cook表示,對蘋果財報數據和發展方向感到興奮,目前公司勢頭強勁。 盤後,蘋果公司股價小幅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34

業績不佳下狠手 特斯拉中國區裁員3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46

20150307TeslaMusk

國內媒體近日獲悉,因中國市場業績不佳,特斯拉中國區春節前後大幅裁員,幅度至少30%。進入中國市場一年多以來,面對不同於美國的市場,總部簡單粗暴的問責等管理問題讓特斯拉的光環在慢慢褪去。“鋼鐵俠”馬斯克(Elon Musk)在中國市場的道路會越來越艱難。

上月路透報道援引知情者消息稱,特斯拉創始人兼CEO馬斯克正準備解雇特斯拉海外市場的高管,因為今年1月特斯拉在華銷量僅120輛,遠低於公司目標。馬斯克此前表示,最早今年初特斯拉在華銷量就能與美國市場的媲美。今年1月的底特律車展上,馬斯克的確公開表達不滿,說中國市場的銷量“出乎意料的差”。

昨日《經濟觀察報》獲悉,特斯拉中國正進行大規模裁員,目前確認的說法是要裁掉近30%左右的員工。按照現有員工規模計算將裁掉近180人。據該報報道,特斯拉中國的內部人士稱:

“春節前就已經開始(裁員)了。現在除了技術支持和負責充電網絡項目等少數部門還沒有聽見風聲,銷售、市場、公關、行政幾大部門都在裁員。各部門裁員比例不等,像銷售這樣人員比較多的部門要裁員50%。”

《華夏時報》也由特斯拉中國內部人士處獲悉,“銷售系統預計將裁掉近50%員工”,“裁員是美國總部下達的決定。”該報從相關渠道了解到:

在特斯拉美國總部的期望中,2014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至少要達到1萬輛銷量目標,最終連這個數字的三分之一都沒有達到。2014年全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實際上牌量為2499輛,月均上牌量僅約為208輛。

《北京商報》上月報道指出,2013年進入中國後特斯拉曾風光無限。但短暫的蜜月期後,充電難等問題接踵而來。由於特斯拉的充電標準與國家充電標準不一致,導致車主只能在特斯拉自建的充電站進行充電,而在此前開通的京滬快速充電網絡中,特斯拉車主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

該報道援引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的觀點稱,特斯拉在中國高開低走在預料之中。很多購買特斯拉的消費者屬於沖動消費。特斯拉賣的是售價近百萬元的豪車。在使用中遇到充電難等問題後,車主肯定難以接受。同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與美國不同,特斯拉制定與美國相同的銷售目標,顯然高估了中國消費者對高端新能源汽車的接受程度。

另外,上述《經濟觀察報》采訪的特斯拉離職高管指出,馬斯克太強勢,不屑於傾聽中國區管理層的中肯建議,特斯拉美國總部粗暴的問責制使該司在中國嚴重水土不服。馬斯克認為,特斯拉在中國的主要問題是充電網絡不夠完善,可那需要大量資金,只會讓公司更陷入財務困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07

GSK中國區再裁員 全面停止代金銷售模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2984.html

GSK中國區再裁員 全面停止代金銷售模式

一財網 王蔚佳 2015-03-08 17:35:00

2014年1月,葛蘭素史克中國開始其薪酬制度的根本性變革——對直接面向處方醫生的銷售員工的評估和薪酬體系進行根本性調整,不再以個人的銷售指標完成情況為基礎,而這一制度曾被認為是導致其在中國滑向錯誤方向的根本原因。

轟動近兩年的英國最大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因在華商業賄賂案,正在進入“蛻變”陣痛期。

繼今年年初中國區大範圍裁員後,GSK近日再度被曝出裁員事件,與此前裁員對象主要為銷售代表不同,此次解聘則主要面對“高年資”員工以及大區經理和總監等資深員工。

內部反腐

風波仍未止息。

種種跡象顯示,GSK在華的裁員或許將成為未來的一種階段性“常態”。

日前,GSK公開消息顯示,GSK在其3月6日的一份通告中表示,將開除中國區大約110名員工,這些被辭退的包括總監、大區經理以及代表等各級員工。

值得註意的是,與之前解聘主體為普通銷售員工不同,此次涉及的主力人群為資歷在5年甚至10年以上的資深員工,解聘的原因則是員工相關報銷、藥品推廣等方面的違規行為。

“葛蘭素史克加強了對內部報銷流程及其他各項合規舉措的監督力度,我們還聘請了獨立的律師事務所及其他外部咨詢機構對中國公司的運營進行調查和評估。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對違背了葛蘭素史克公司價值和行為準則的員工進行了懲處。葛蘭素史克對違反公司制度的行為采取零容忍政策。” GSK中國方面在郵件中向《第一財經日報》確認了這一事件及原因。

對於具體裁員人數和違規金額,GSK中國方面並未提供更多細節,但其郵件強調,“這些違規情況都不是最近發生的,而是在2013年上半年之前。”

2013年上、下半年,是GSK在中國命運一條清晰的分界線。

當年6月底,GSK涉嫌商業賄賂案開始被公安機關曝光,隨著案情不斷滲入,GSK商業賄賂的行為逐漸被坐實。

11個月後的2014年5月,中國公安系統公開了對GSK涉嫌賄賂案的偵辦結果,這一官方結論顯示, GSK中國 “通過大肆賄賂醫院、醫生、醫療機構、醫藥相關協會組織等醫藥銷售相關部門及其所屬人員來推銷藥品,牟取非法所得數十億元。”

2014年9月19日,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GSKCI)以及其前中國區總經理馬克銳(Mark Reilly)等人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案進行審理。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被判罰金30億元,馬克銳等被告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驅逐出境——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對單家企業開出的最大罰單。

事實上,和許多在華跨國醫藥企業一樣,葛蘭素史克過去也一直依靠龐大的銷售團隊在開拓中國市場。

受涉嫌商業賄賂案件調查影響,其主要依賴醫院銷售提成的基層醫藥代表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開始大批離職,其余留下來的也紛紛停止了醫院拜訪業務。

2013年12月,葛蘭素史克宣布取消醫藥代表的個人銷售指標,醫藥代表的薪酬將與其向醫生提供服務的質量、專業知識以及公司業務的整體表現掛鉤,而不再和醫生的開藥數量掛鉤,這一新政下,大量醫藥代表開始離職。

此後,由公司開出的裁員名單越來越長。

2014年6月開始,來自上海、山東、哈爾濱、湖北武漢以及江蘇等省市的前GSK醫藥代表們,便開始對GSK中國裁員與不再續簽勞動合同一事向各地有關部門提出勞動仲裁和法律起訴。2015年1月14日,葛蘭素史克中國區將再度大幅裁員的決定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在公司一定範圍內進行了通知。

刮骨療毒

持續進行的裁員只是GSK在中國業務恢複的一部分,刮骨療毒式的轉變來自其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

2014年1月,葛蘭素史克中國開始其薪酬制度的根本性變革——對直接面向處方醫生的銷售員工的評估和薪酬體系進行根本性調整,不再以個人的銷售指標完成情況為基礎,而這一制度曾被認為是導致其在中國滑向錯誤方向的根本原因。

而實際上,這一經營模式的徹底調整,對GSK也是一個前途未蔔的冒險。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采訪獲悉,為沖擊高業績,通過誘人的激勵機制,GSK曾鼓勵醫藥代表“想辦法”完成任務——按照公司的制度,完成指標有獎金,如果能超額完成,會有超額獎金,而且不封頂。如果一名代表完成銷售指標,全年的獎金高達七八萬元,最高的甚至能一次拿到40萬元,在整個行業的增長只有18%~20%的時候,GSK在中國的增長沖到了25%。

根據GSK公布的信息,過去幾年中,其中國市場銷售額從2008年的23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70多億元。事實上,25%的增長速度遠超其歐美主要市場接近10%的增速,也在很大程度上高於中國市場其他跨國制藥公司。

隨著GSK取消銷售業績與收入硬性掛鉤、更改學術會議費用支付模式的兩大舉措推進,不少業內醫藥銷售人員均表示“GSK的藥代下一步推廣的難度大大提高了”。

談及GSK在中國的“變身”,有長期關註這一事件的行業資深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其實GSK的代金銷售模式是行業潛規則,就像當年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一樣,即使它改變了銷售方式,可是大環境沒變,估計它會有一段比較艱難的過渡期。”

但他同時也承認,隨著全球監管環境越來越嚴格和透明,制藥企業代金銷售的陳舊模式所能帶來的上升空間已經非常有限而且危險,“模式轉型這一步很艱難,但越早跨過來肯定越好。”他說。

按照GSK的公開信息,葛蘭素史克是中國第一家實行這項調整的醫藥企業,新的薪酬體系將適用於葛蘭素史克中國所有和處方醫生聯系的銷售員工,包括醫藥代表和銷售經理。

其實,早在GSK中國新銷售計劃公布之前,2011年,其在美國就已經推出了葛蘭素史克“以患者為中心”計劃並獲得成功——美國的經驗顯示,相比用醫藥代表的銷售指標拉動業績,這種更為關註患者的方式極大改善了與客戶的互動,葛蘭素史克在美國的業務也同期獲得增長。

目前,這一薪酬體系已經在2015年開始在GSK全球所有運營的國家全面執行。

編輯: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58

【海外連線】蘋果表中國區今日預訂,這款產品你了解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1/149559.html

 


黑馬說:從2011年,蘋果資深設計師Jony Ive開始構思蘋果手表的研發方案,四年過去了,從設計、制造、打磨、定制,到上市,Jony Ive夢想成真。北京時間,4月10日15:01分,蘋果表開啟中國地區預訂。這款產品如何,我們一起分析下。

文 | 本刊記者 蒲鴿


對這款產品,不乏好評:彭博社指出蘋果表的硬件設計堪稱驚艷,絕美的工藝直指人心。《獨立報》評論指出,輕輕一擡手腕,屏幕就被自然喚醒,不容易錯過即時信息。

 

一位科技博客CNET記者提前一周試戴,嘗遍了所有功能:追蹤行跡,測量心跳,支付午餐,收聽音樂,聊天交友,查看郵件,呼叫Uber,閱讀新聞,導航汽車,遙控電視。他稱,蘋果表確實是漂亮,用起來也算得心應手。但是,缺陷也一籮筐,如,與一般手表比起來,僅一天的續航能力實在太短,價格又貴得多。不過他充滿信心地表示,新品一定能在不斷地升級中變得更好。

 

對於非果粉來說,早期的負面評測極有可能將潛在消費者擋在蘋果商店的門外,第一批消費者的不良口碑更是會影響到蘋果表的銷售業績。其實,銷售業績的不佳並不致命,iPhone強勁的年營業額足以穩住整個蘋果的財報,但由此帶來的對蘋果品牌價值的打擊將是無法估量的。

 

不過對於蘋果的鐵桿粉來說,所有的差評都是浮雲,3月10號的預訂根本攔不住果粉們早已積蓄的激情。這就是你理解不了的蘋果,你根本不知道一個新品蘋果表的誕生到底意味著多大的想象空間。喬布斯去世後,庫克掌舵這艘大船,蘋果表作為新的品類,自然成了庫克的名片。蘋果花了大力氣打造這款產品,但如果這事搞砸了,蘋果“大勢已去”“創新不再”的論調將甚囂塵上。由此,蘋果公司未來可能會變得日漸保守,不再激情擁抱“Thinking Differently”。

 

杞人憂天,也許真的為時過早。作為一款從喬布斯到庫克的傳承之品,蘋果表的意義絕非平凡,它連接的是兩個時代。這也許會成為一個全新空間的開始,深度結合人的屬性,再造信息方式,讓新的連接更具想象力。

 

如此,樂觀一點,蘋果表不見得不叫座。它與手機的配合或許會變得更加性感。再者,蘋果表作為第一款允許消費者參與定制的品類,相比於iPhone,iPod選擇的確定性,確實擁有更多的可變性,表帶、表盤、附屬小物件還有價格。

 

如今,是時候讓市場給出答案了!

 


 

參考來源:cnet.com,wired.com,bloomberg.com,nytimes.com,theverge.com,independent.co.uk,techradar.com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蒲鴿,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