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光大證券:2017年“類滯脹”格局下難有系統性牛市

“破立之間,行穩致遠。”1月4日,光大證券在上海召開2017年度策略會。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彭文生認為,2017年的宏觀經濟將呈現增長向左、通脹向右的“類滯脹”格局。

相較此前多家券商樂觀看待明年A股行情,甚至有券商對“牛市歸來”給予期待。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趙揚則認為,2017年“類滯脹”的經濟環境,不支持系統性牛市,先破後才能立,若先不破後破則可能面臨“下半年企業盈利明顯下行對市場沖擊顯著加大”的風險。

2017年‘類滯脹’態勢明顯

“從經濟周期來講,確實明年會出現一個增長下行壓力比較大,物價上升壓力比較大的這樣一個狀態。”彭文生在做“金融周期帶來‘類滯脹’”的主題演時如是稱。這是彭文生離職中信證券、履新光大證券後參與的首個新平臺年度策略會。

彭文生指出,2017年的宏觀經濟將呈現增長向左、通脹向右的“類滯脹”格局,根本原因在於資產價格與信貸相互促進的順周期性下,房地產泡沫不斷膨脹最終會帶來供給約束的顯現,是金融周期上半場走到末端的階段性現象。

根據彭文生的判斷,預計2017年經濟增速繼續下行,全年經濟增長或為6.5%,低於2016年的6.7%;CPI平均或為2.6%,高於2016年的2%,高點出現在下半年,或達2.7%,PPI通脹或超預期,同比高點一季度或達6%。

“‘類滯脹’會持續多長時間,跟政策操作密切相關。如果房價與信貸的順周期性能被打破,金融周期進入下半場將有助於調整經濟供應端的扭曲,雖然需求一段時間內也會由此下滑。”在彭文生看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意味著偏緊的貨幣信用條件,可能在2017年觸發金融周期下半場的健康調整。

彭文生認為,一旦經濟的運行進入到金融周期下半場的調整,房地產價格下跌和去杠桿壓力增加,主要矛盾將再次凸顯為長期的人口因素和中期的金融周期因素共同導致的“需求之困”;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將放松,宏觀政策環境呈現“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的態勢,利率將下行。

而從總量宏觀的角度來講,滯脹的局面對大類資產價格有深刻的含義。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巡視員熊軍在談及2017年境內大類資產配置時表示,短期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上行後穩定或下行,主要在於價格上漲但開工率未提高和融資未增加,供給側改革去過剩產能後成本得到覆蓋的企業將釋放產能、需求端並無明顯改善等;股票方面,2017年估值總體基本合理,若估值提升需主要看改革預期,若保持現有估值水平,盈利增速提供10%左右的漲幅,若估值向平均值快速回歸,則滬深300和上證50存有壓力,但第二種情形的概率大;債券收益率下有底、上有頂,其中人民幣貶值壓力、中美利差等因素構成底,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則是債券收益率的頂。

“明年股市機會相對較高。”一位資深買方人士表示,債券在明年下半年減倉時點可能更好;對大宗商品看好主要是基於美國引領世界經濟複蘇的需求帶動、印度等經濟發展潛在的需求。

A股難有系統性牛市

“2017年‘類滯脹’的經濟環境,不支持系統性牛市。”趙揚認為,2017年A股市場不破不立,若能把握好節奏則有望實現10%甚至更高的投資回報。

在趙揚看來,上半場,房地產投資下行帶動企業盈利增速回落,通脹壓力下市場流動性邊際收縮,這些是需要關註的風險;下半場,估值的安全邊際得以重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可能增加。

“錢多的邏輯不足以解釋去年市場行情的反彈。”趙揚認為,2016年,A股市場上市公司特別是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盈利改善,是基本面上的最大變化,也是市場反彈的邏輯主線,而2016年A股業績回升的最主要動力是房地產。

然而,“房地產”投資增速下行是2017年最大的變化。”趙揚表示,2016年三季度以來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趨緩,四季度或2017年一季度大概率將是本輪業績改善周期的高點,預計市場也可能會在2016年四季度~2017年一季度階段性見頂;此外,供給約束下的通脹壓力會限制貨幣政策空間,資本市場流動性亦不樂觀。

“A股市盈率倒數/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現在處於歷史均值區間的下限,那麽目前股市不能說足夠便宜。”趙揚認為,股市預期收益率相對偏低,PE估值並不便宜;在“類滯脹”的環境下,無風險利率難以大幅下降,市場估值水平將受到抑制。

根據對市場環境的判斷,趙揚建議配置股票時將估值放在首位,其中藍籌股憑借低估值、高股息和大市值,安全邊際相對充分;消費股成長穩健,但目前的估值並不穩健;失去需求的支撐後,周期股不確定性陡增;高估值的創業板小股票存在從被動去估值向主動去估值轉變的可能。“這些對應的是‘破’階段的防守配置,‘立’則需要視市場格局再做謀篇。”其稱。

行業配置方面,趙揚則建議沿著三條主線進行選擇,一是供給約束,部分行業景氣度有望回升,可關註農業、石油化工、造紙等行業;二是利率高企,銀行和保險業績將會出現一定改善,銀行息差擴大,保險投資收益提升;三是可關註受益匯率貶值的電子、軍工等行業。在趙揚看來,主題投資性機會則主要在政策層面,如債轉股、混合所有制改革、PPP。

但這些預判之下,也隱藏著風險。趙揚提示稱,於“先破後立”的判斷而言,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地產調控超預期寬松是最大的上行風險;另外,若A股未能有效調整,下半年盈利增速回落可能會導致“先不破後破”的不利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11

眾籌平臺倒閉潮,巨頭擠壓下難出獨角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3/161181.shtml

眾籌平臺倒閉潮,巨頭擠壓下難出獨角獸
王子健 王子健

眾籌平臺倒閉潮,巨頭擠壓下難出獨角獸

眾籌如果沒有參與感就不是眾籌。

本文系王子健對i黑馬投稿。

這幾個月眾籌消沈了不少。隨著眾籌項目的不斷落地,相應的風險和潛在問題不斷凸顯,導致眾籌模式逐漸冷卻。同時被隨後興起的VR、共享單車、自媒體等熱門領域排擠並打入冷宮。眾籌平臺倒閉潮

眾籌近來的日子並不好過,積累的問題開始集中爆發。股權眾籌沒有良好的投後管理模式,欺詐項目頻繁出現。公益眾籌缺少第三方監管機制,管理漏洞頻現。近幾月處於瘋狂增長中的汽車眾籌,也出現了跑路、提現困難等問題。

來自中關村眾籌聯盟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平臺下線或眾籌業務下架的平臺數量共計89家,占正常運營眾籌平臺數量的五分之一。

業務停止、轉型,平臺倒閉、跑路,不少業內人士都直觀地感受到行業正在步入“冷卻期”。

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產品眾籌平臺。這類平臺沒有公益眾籌、股權眾籌、汽車眾籌、房產眾籌等垂直性眾籌平臺存在的潛在問題。

京東、阿里、蘇寧這種大的互聯網企業有平臺優勢,流量優勢,資金人力和產業鏈優勢。不僅能培育市場、進行用戶教育,還能把眾籌平臺迅速做起來。

早期垂直類眾籌平臺扮演了知識普及的角色,現在到了交棒給電商玩眾籌的階段了。那些死去的平臺最終只是做了一場用戶教育罷了。

目前想要獨立發展的眾籌平臺幾乎舉步維艱。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同質化競爭以及巨頭的湧入是中小眾籌平臺紛紛倒下的原因。

好的眾籌平臺需要的三個屬性

《新約·馬太福音》里有這麽一句:“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據數據顯示,在2017年1月,成功項目融資額最高的平臺是開始眾籌,約1.40億元。其次是淘寶眾籌和京東眾籌,分別為1.33億元和1.22億元。成功項目支持人次最多的平臺是京東眾籌,約68.01萬,其次是淘寶眾籌和蘇寧眾籌,分別約50.20萬和6.41萬。

在行業肅殺背後,一股暗流正在湧動。眾籌資金與資源越來越向開始眾籌、京東眾籌、淘寶眾籌、蘇寧眾籌平臺匯聚,形成寡頭格局,馬太效應越發強烈。

對於項目方而言,平臺的流量與資金是創業初期渴求的資源。企業都希望在大的眾籌平臺銷售產品、拓展品牌知名度,說不定還能獲得新聞媒體的采訪。

眾籌行業正在經歷一輪優勝劣汰的洗牌。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企業本身沒有眾籌相關的經驗,也缺乏資源及流量入口。想跟風在這塊領域分得一杯羹,紛紛建立新的事業部上線旗下眾籌平臺,結果導致這類眾籌平臺運營效果不佳,很容易倒閉。他們沒有站在項目方和用戶的角度思考,而只是單純地想迅速把平臺做起來。

一個好的眾籌平臺一定具備三個屬性,一是流量屬性,二是金融屬性,三是營銷屬性,缺一都不是好的眾籌平臺。

流量屬性:龐大的流量入口是一個好的眾籌平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量是金融屬性和營銷屬性的基礎。有了流量基礎才會有接下來用戶支持眾籌項目的一系列行為。

金融屬性:眾籌最初的目的很簡單,通俗一點講就是籌錢。如果一個平臺的籌資率很低,那麽優秀的項目肯定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平臺上線。

營銷屬性:當我們談論眾籌是互聯網金融時,更多的會關註其金融屬性,而忽略其本身蘊藏的巨大的營銷屬性。新聞效應是其根基,新聞媒體的關註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點。一個優秀的項目能否在平臺獲得大量用戶青睞和媒體關註是起決定性因素的條件。

能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就屬於一個好平臺。但是獨立的眾籌平臺現在還面臨一個困難,就是盈利能力比較弱,很難有規模性的財務收入。一般而言,產品眾籌平臺的主要收入模式是促使項目籌資成功並收取部分服務費。也就意味著,項目多交易量大才能有更多的傭金,在項目枯竭的情況下盈利模式必然受到限制。

未來眾籌的看頭是參與感

在眾籌未來的發展上,產品眾籌平臺會更加看重用戶的參與感。未來大平臺不僅會在流量、籌資率、用戶基礎、新聞效應上競爭,還會在眾籌的參與感這一環節下功夫。

可以這樣說,眾籌如果沒有參與感就不是眾籌。

在2014年7月,京東眾籌剛上線時。京東金融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麟介紹,京東金融做眾籌的特點,是優選聚集好的創意,出資人在“湊份子”能找到好玩、有趣的項目,其身份不僅是消費者、投資者,更是參與者。項目初期,出資人在產品設計、生產、定價等環節,能與籌資人建立起深層次的互動,並能決定產品未來,這些過程都體現出了真實參與感。

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現階段的京東眾籌既不像國外眾籌那樣讓參與者從創意階段就介入產品研發,也缺乏與籌資人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關系。

另一方面,被眾籌業內普遍認可的是,眼下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產品眾籌不會停留在前期的營銷層面,而是要扮演一個線上孵化器的角色,平臺能否利用自身生態圈資源為他們提供從渠道、營銷到用戶數據、基礎設施的整合服務,將是寡頭接下來競爭的焦點。

接下來可能形成兩極分化局面。一部分大平臺更加註重眾籌的參與感,一部分更加註重提供整合服務。前者更能為社會創造巨大的價值,後者更能在商業上取得非凡成就。

希望未來國內數一數二的眾籌平臺能讓更多草根散發他們的光彩,實現他們的夢想。讓人感受到眾籌的意義之所在。

眾籌 眾籌平臺 參與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2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