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emantics related


PPT:
http://viid.me/qW0XtW

Blog spot entry:
http://viid.me/qW0Xx4

Complete and heavy weighted semantics inference ppt:
http://viid.me/qW0CPM


How to input semantic propositional logic formula required symbols. (before 2:30)
http://viid.me/qW0M1M

Propositional symbol pdf file (wiki)
http://viid.me/qWqlx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74

耀萊集團(0970,前環球飲食、玉皇朝飲食、玉皇朝)新聞專區 (related:英皇系)

1 : GS(14)@2010-07-11 21:41:57

(留給環球飲食)
2 : GS(14)@2010-07-11 21:42:11

(留給玉皇朝)
3 : GS(14)@2010-07-11 21:42:42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3630

虽然奢侈品收回代理,改做直营已经成为趋势,但耀莱借助多年在北京富人圈的口碑和“借壳上市”的融资,还是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



    
    






  两年以前,香港知名漫画公司玉皇朝(0970.HK)主席唐启年的生活看起来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从前穿着漫画T恤出去谈动画片的唐启年开始西装革履,不时出现在意大利或法国谈奢侈品牌代理生意。
  中国最早一批的动漫迷对于“玉皇朝”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其由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创立,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漫画公司。2003年香港漫画业不景气,唐启年来到内地掘金。尽管内地市场让玉皇朝财报上的数字好看些许,但唐启年觉得要靠这份业务赚钱太艰难。
  他发现就在一墙之隔的香港老友綦建虹“很赚钱”,便想到了和綦的公司合并。綦建虹从一开始就代理了多个奢侈品牌,涉及珠宝、手表、服装和汽车,如劳斯莱斯、宾利和巴宝莉等。
  同时代理多个奢侈品牌是个需要勇气的模式: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已经开始回收在内地的代理权,如法拉利、万宝龙和Coach等。虽然中国市场在飞速增长,但奢侈品代理商的成长空间却受到大牌直营店的挤压。
  唐启年却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在中国市场做的更大的模式。“我们在找那些家族品牌,他们很安分,没有能力去做渠道,他们想赚的就是生产利润。”
  2008年初,玉皇朝通过5000万港币现金和增发4亿股新股收购綦建虹名下美合和德特两家贸易公司,开始转型做奢侈品牌代理。“玉皇朝”这个属于一个漫画时代的名字也随之终结,公司改名为耀莱。
  “耀莱的团队很有经验,他们能把不同产品卖给同一批客户。”红杉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思坚说。2009年底,红杉资本注资耀莱,取得14.89%股份。张思坚表示中国奢侈品市场潜力巨大,而红杉所看好的就是耀莱多产品线的经营。在投资后,张思坚把全球顶级的红酒商Duclot介绍给耀莱以完善产品线。
  截至3月31日,耀莱2010财年实现营业额12亿港币,净利一亿港币,这是这家公司上市以来最好的业绩。从其财报看出,漫画业务和奢侈品业务线相比,仅仅还在盈亏线上挣扎。在董事会决定把这块业务挂牌出售后,最后黄玉郎以6700万港币中标。



豪华车的好生意

  香港人綦建虹是中国最早一批开始做奢侈品代理生意的人。十几年前,LV和GUCCI在国内并没有家喻户晓,奢侈品的店铺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而只是在一线城市最高档的商场中占据几个低调的门面。綦建虹来到北京后,代理起了谢瑞麟、巴宝莉和大卫杜夫这些品牌。那时候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做奢侈品代理的是一批香港人和台湾人,他们经营着自己的几家小店面,慢慢拓展在富人中的交际圈。
  2000年綦建虹成为宾利的一个代理商,10年前这个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完全没有知名度,也没有代理商,宝马和奔驰当时占据富豪们的主要视线。当綦找到宾利要求成为代理商时,对方很疑惑在这个发展中国家是否有人消费得起这种数百万起价的豪车,因此给了綦建虹6辆的目标额。那年綦卖出了30辆宾利。
  代理豪华车必须有强大的资金保障,一个品牌的代理费、前期投入以及维修中心所需要的费用加起来需要上亿。而如果每年没有能力卖出厂商压下来的数量,这些风险都要经销商来背。卖了近10年宾利,綦建虹对于豪车代理有自己的做法。
  在多年和富豪打交道的过程中,綦建虹发现豪车普遍都在售后方面存在问题,由于这类车的零件非常贵,需要从国外提前预定,维修时间就会拖得很长,甚至存在3个月都在等一个零件的情况。                 >>
  在中国豪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国内经销商的维修中心还普遍存在接待能力不够的问题。但一般的代理商并不愿意在维修中心上投资太多—如果每年卖出的数量不够多,那么维持一个维修中心的成本很高昂。
  开始靠珠宝、手表和服装笼络了一批豪车客人后,綦建虹很快造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维修中心,在发展到三个豪华车代理品牌的时候,又在天津和河北之间造了一个3500平方米的大维修中心,可以维修其代理的所有品牌的豪华车。维修中心的员工也具有良好的口碑,这些人会被定期送到法拉利等大的豪车厂去培训。“我们的售后是强项。”唐说,2009年这个维修中心甚至不再作为出售豪华车的附加投资,而单独实现了盈利,而现在这个维修中心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而变得逐渐紧张,未来两年内计划扩大到6000平方米。
  耀莱的豪车车友会大约1000人,这群人购买的豪车在今年年底预计接近1800辆,耀莱的销售们在一个品牌出新车款的时候会第一时间给客户介绍,以吸引对方的兴趣。除此以外耀莱把所有豪华车的展厅都集中在了一起以加强品牌间的互动,“爱车的人通常都想拥有更多的豪车。”唐启年说。
  兰博基尼中国地区经理易纳得回忆,和耀莱的合作开始于2005年,那时候他考察了北京五家找上门来的代理商,最终选择了耀莱,“这家公司在奢侈品品牌运作方面积攒了很多经验,客户资源也让我们满意。”兰博基尼目前在中国内地共有八个代理商,耀莱在2009年一年中占到了全国兰博基尼销量的30%左右。
  现在耀莱独家代理北京地区宾利、兰博基尼和劳斯莱斯这三款豪车。截至3月31日,这些豪华车的年销售额超过9亿港币。



更多的奢侈品牌

  多品牌代理在国外并不多见,但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奢侈品市场在十年间一下子发展起来,大多数富豪们把名牌的珠宝和手表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甚至是当作礼物送人,他们对品牌历史和故事的要求并不高,而是希望使用的各种产品都尽可能高档。奢侈品集约代理后可以把不同的产品销售给同一群人—只要让那群人足够信任卖给他们的产品是物有所值的。
  身处北京的綦建虹靠着自己最初的富豪人脉来销售各种奢侈品,唐启年回忆道“当时他几乎一直在富豪的圈子里泡着”。当企业上了规模之后,跟随着他十来年的销售团队很清楚这样的销售技巧,也慢慢打入了一些富人交际圈。富豪的圈子并不大,超过30人的销售团队每个夜间都活跃于富豪成群出现的宴会或会所。对于这样的人群,他们并不会去推销,而是在喝酒之间说起最近富豪们新购的豪车或者名表,描述所代理品牌的故事和内涵。唐启年把这群销售归结为“真正了解了品牌内涵,对品牌有感觉”,并且要“能喝酒,会忽悠”。此外在每年的各种车展、珠宝展和名表展上,耀莱总会放置展示位来吸引自己的目标客户群。
  “中国富豪是一个圈子,彼此之间会谈起,一旦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想要对他们销售产品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张思坚表示。
  和其它的中国奢侈品牌代理商做法不同,耀莱不要求品牌方给自己一个长账期,甚至有时给品牌方预付款—而普通代理商一般的账期都是3至9个月;此外行业规矩是代理商和品牌商在店面建设上各出资一半,但耀莱开出的条件是全资建设店面。这样的资金投入让耀莱在合同条款上可以和对方谈判更多细节,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求签下至少五年的独家代理权,有的甚至长达10年,这样可以避免未来一段时间内其余代理商过来抢食或者品牌商因市场大好而把代理权收回。
  虽然在北京的富人圈里有了口碑,但这个市场扩张难度很大,对于华东或者华南的圈子,唐启年用了山头林立来形容—和北京的情况类似,当地的豪车商们也有着很难撼动的人脉。为此在豪车方面他并不准备从地域上扩张,“但整个市场越来越大。”他说,北方的富豪习惯群聚在北京买房购车,这个市场还可以让他们消化上10年。但随着珠宝和名表不断拿下了全国独家经销权,他们在一线城市最奢华的商场开设的门店也越来越多,这将有助于他们慢慢积累出当地的富豪资源。
  为了这些品牌的代理权,唐启年和綦建虹不断飞到意大利、法国、瑞士这样的奢侈品牌所在地去谈。2009年两人共谈了8个品牌,最终拿下了6个,其中包括了珠宝、名表和顶级酿酒集团。唐称其余两个品牌“太大了,他们可能想自己进入中国”。
  在北京CBD星光天地,耀莱正在筹备一个耀莱天地展示厅,未来这个地方将聚集耀莱所有代理的奢侈品。唐启年希望这里会成为中国富人一站式购买奢侈品的好去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大牌奢侈品在中国开直营店,耀莱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4 : tcw1984(3057)@2010-09-27 22:17:01

耀萊<00970.HK>獲大摩旗下基金持股10.6%,已邀加入董事局2010-09-27 17:12
耀萊集團<00970.HK>公布,已於9月24日(上周五)收市後獲悉,大摩旗下MSPEA Luxury擁有耀萊3億股或佔已發行股本約10.6%。董事會已邀請MSPEA提名一候選人加入董事會出任非執行董事,以協助制定集團未來之業務策略。該股今天升10%,高見$1.11創逾10年新高,成交激增至9826萬股,為逾8個月來罕見。(sz/a)阿思達克財經新聞傳真: 852 2186 8286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 www.aastocks.com
5 : GS(14)@2010-11-26 11:02:18

耀萊集團核心盈利增近倍
2010年11月25日


【本報訊】內地名車及高檔奢侈品代理商耀萊集團( 970),截至 9月底止中期純利減近 9%,至 3261萬元,但當中涉及發行購股權、可換股債券及出售漫畫業務等多項非現金或一次性的財務開支,如扣除有關影響,核心盈利升近 1倍,約 7300萬元。
耀萊上半年度收入升 1.7倍至 12.64億元,每股盈利 1.2仙,中期息按年減 40%至 0.3港仙。
由於公司銷售的產品價值不菲,營運資金需求較大,主席唐啟立(圖)指,全年開店資本開支在 4000萬元內,存貨方面支出不會高於 2億元,未來會加強和銀行合作,暫未有在資本市場融資的計劃。至於派息政策,他指未有定案,只希望做到「期期都有息派」。
上半年度汽車業務增長強勁,收入升超過 246%至 11.7億元,在北京賣出 123架賓利、 43架林寶堅尼,及 95架勞斯萊斯,即平均每日至少賣出 1輛;去年同期只銷售 95輛。不過,由於汽車銷售增長太強勁,令其佔總收入比重由去年的 73%,大升至 93%,故拖累公司整體毛利率由 17.7%降至 11.2%。
擬滬設 3名錶專賣店

公司正和各汽車品牌,商討申請多一個北方城市的新經銷權;亦計劃下半年會在上海開 3間名錶專賣店,而綜合名錶、珠寶及紅酒銷售的大型旗艦店,亦會於 12月在北京開業。唐啟立相信,汽車業務明年仍可維持約 1倍的銷售增長,希望同時非汽車的銷售在未來 2至 3年可增至 30%。
6 : GS(14)@2010-12-20 23:37:03

耀萊北京日賣名車 1.8輛
半年收入增兩倍 洽天津大連代理權
2010年12月20日

【專訪】內地富豪的消費力到底有多強勁?在北京代理勞斯萊斯、賓利及林寶堅尼 3款超級名車的耀萊集團( 970),上半年度( 4至 9月)汽車銷售收入已按年急升超過 2倍。主席唐啟立透露,單在 10及 11月公司就已售出 108輛名車,較去年同期只售出 34輛增兩倍,即平均每日賣 1.8輛。他預期 2010年的汽車銷售量將可超過 500輛的目標。
記者:吳綺慧

前身為玉皇朝的耀萊,自 08年中轉型做頂級奢侈品零售,今年剝離漫畫業務後,引入摩根士丹利私募基金、紅杉資本及 OZ Management等知名股東。近日瑞信首次為耀萊發表研究報告,給予目標價 2.2元,刺激該股當日即時勁升超過 10%。
主席:擁豪客資料庫


「公司在 08年已經成為勞斯萊斯全球第三大代理商,去年賓利亦已經是第四大。我們擁有龐大的富豪客戶資料庫,在北京周邊地區亦有人脈,有唐山、太原,甚至內蒙的企業老闆都來找我們買車。」
唐啟立表示,耀萊的超級名車,最平都要 300萬元人民幣以上一部,最貴的勞斯萊斯達 800萬元人民幣,銷售毛利率平均為 8%至 10%。「貴氣、可以用司機揸的勞斯萊斯非常受歡迎,尤其是『 Ghost』和『 Phantom』賣得最好;相反主打跑車款的林寶堅尼就比較小眾。」
現時超級名車在內地的滲透率仍很低,以勞斯萊斯為例,該廠去年在中國只售出 100輛,今年 1至 10月賣出逾 500輛;他們早前公佈明年中國區的銷售目標為 800輛,按年增長 60%。賓利中國區主席亦預期,該廠未來 5年在中國的銷售複合年增長率至少 30%。
現時耀萊只擁有這 3款名車在北京的代理權。唐啟立透露,正和車廠洽商,爭取成為天津及大連的代理。唐啟立相信商談最快在數個月後會有結果,如計劃得到落實,連同在當地興建陳列室及維修中心,最快 1年後可在當地正式銷售汽車。
開展名錶珠寶銷售


除名車外,耀萊近年亦開展名錶、珠寶及紅酒銷售,不過規模仍較小,上半年只佔整體收入不足 5%。唐啟立表示公司會陸續在北京、上海等地增設新店,令銷售點由現時的 7至 8個,增至明年 3月底前的 16、 17個。唐啟立希望非汽車業務比重,未來 2至 3年可增至 30%。
7 : GS(14)@2011-02-22 22:10:19

del
8 : GS(14)@2011-04-30 16:14:49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013
 4月13日,Burberry全球最大旗艦店北京耀萊新天地店的開幕禮上,39歲設計總監克里斯托夫·巴利(Christopher Bailey)用3D全息成像技術製造出了這樣一場幻影:環繞3000平米演播廳、高達3層樓的巨幕上;在英倫風格的音樂中出現了倫敦的夜景;年輕削瘦的模特在T台上突然碰撞成漫天雪花……
  克里斯托夫甚至把英國樂隊Keane也拉到了現場—Burberry聲稱「長久以來和英國音樂界有著親密關係」。英倫風,觀眾都懂的。
  「此次重返中國令我激動萬分。」Burberry全球首席執行官安吉拉·阿倫德(Angela Ahrendts)說。五年前,她接替羅絲·瑪瑞·布拉沃(Rose Marie Bravo)擔任這家公司新CEO時就把中國作為其擴張版圖中的重點市場。自上任後,安吉拉將當時僅34歲的巴利任命為設計總監,接手品牌的一應設計事務,從產品設計到店舖設計都由他一手負責;同時還宣佈停產Burberry旗下35個產品門類。她認為品牌必須重樹形象。
  僅用兩年,安吉拉和巴利就讓Burberry演變成一個形象年輕的品牌。但他們始終無法真正掌控中國—對於現在形象更年輕的Burberry來說,這裡是一個增長迅速的市場,取悅這裡的消費者開始變得十分重要。
  它收回了中國的零售經營權。
  2010年6月,Burberry集團公司宣佈以700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7.25億)收購50家店面和特許經營夥伴Kwok Hang Holdings公司相關資產。Burberry當時表示,「這筆交易與Burberry的全球品牌一體化戰略相一致,同時又增加其在零售和高增長奢侈品市場的曝光度。」 按Burberry的財務計劃,只要中國奢侈品市場保持10%的銷售增長,5年內便可彌補這筆費用。
  這筆交易物有所值。Burberry的利潤從批發收益擴展到零售領域,公司希望借此舉在下一財年中多獲得2000萬英鎊利潤。更重要的是,直接控制這些店舖,那麼每個店的銷售額便能夠直接掌控,實時反饋。
  能夠直接掌控中國顧客的需求太重要了。2009年,在其他奢侈品牌業績下滑的時候,Burberry歐洲的業績卻相對情況較好,這與中國直接相關。安吉拉說,中國遊客是Burberry另一大客源。英國超過30%的生意是中國人的。他們在旅遊的時候更為Burberry貢獻了很多利潤。由於關稅等原因,英國Burberry的平均價格要比中國Burberry的價格便宜40%左右。
  2010年開始,Burberry對中國人的態度也從招攬生意轉變到主動迎合。此前,這個奢侈品牌就曾針對日本市場推出藍標、黑標兩個系列—僅在日本銷售。
  改變從這家耀萊新天地旗艦店開始。Burberry這次的宣傳姿態呈現了「一家親」的特色,頗為親民。巴利甚至親自在開業式上擔任主持人。他一貫敢於創新,被稱為英國的Tom Ford,後者曾造就了Gucci的輝煌。
  安吉拉說,Burberry不僅僅將中國市場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現在還要考慮如何更好地迎合中國顧客的口味。中國人喜歡明亮的色彩,也愛緊跟世界時髦潮流。為此2011年Burberry春夏系列中就考慮到了這些因素。除此之外,Burberry還將其數字營銷的前沿陣地搬到中國。波士頓諮詢的數據顯示,如今上海和北京兩個城市人均擁有奢侈品店舖數量已經和紐約與芝加哥相當。
  巴利創造了以「零售劇院」為代表的數字營銷,這位創意總監發起的這個數字營銷革命是準備讓顧客看到新秀的刺激和狂喜儘可能多地變成訂單。衝動的顧客會在看秀第一時間就說「我要這個」,但過後可能便忘了。Burberry準備在這種時候就留住他們。類似耀萊新天地Burberry旗艦店外牆碩大的液晶屏便是「零售劇院終端」的重要組成部分。
  Burberry零售劇院的渠道可不僅僅只包括全球20多家旗艦店,它還如影隨形—只要是iPad或者iPhone的用戶。這家公司為耀萊新天地店員配備了iPad,這是為了讓中國的VIP客戶感覺就在秀場第一排。在2011春夏發佈會時,VIP客戶只需要通過iPad訂購,便能在7周之內收到秀場新品,同時也能訂購店內沒有但是想要的款式。
  不僅僅是Burberry,整個奢侈品行業都在數字化的過程中。Chanel、D&G、Fendi都推出了基於iPhone的手機軟件,人們可以在手機上查詢實體門店的地址,看品牌訴說它們「很久很久」的歷史和故事,看秀,並向設計師提問。Chanel和Fendi還肩挑起了部分時尚記者的工作,提供了時尚發佈會準備過程的片段。
  Burberry似乎進行得更為徹底。2009年,Burberry曾推出了「風衣的藝術」,街拍大師拍攝穿著Burberry風衣的時尚人士秀搭配,年輕人可以通過自己的iPhone評論對街拍的看法。今年3月,Burberry Exotic為主題的視頻專題也在優酷上線,面向更年輕時尚的消費群體。
  2010年10月,根據PM Digital最新的網購調查表明,Burberry佔據了6.5%份額,僅次於Gucci,排名第二。當時,PM Digital公司總裁Suzy Sandberg說:「奢侈品牌想要進入網絡銷售這個市場,必須利用好付費的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等途徑。」除了在Facebook上開通主頁外,在中國,Burberry在開心網上也開通了機構主頁,粉絲數量達到了數十萬。
  安吉拉雖然可以和合作多年的夥伴分手,但她也很清楚,自己始終對於中國市場不夠瞭解—香港耀萊集團最大單一股東綦建虹以私人身份投資了Burberry。
  耀萊集團是勞斯萊斯、賓利、蘭博基尼、布加迪和寶詩龍等品牌的代理商。早在十多年前,綦建虹就已開始在中國內地地區代理包括Burberry、Davidoff及賓利等。在2009、2010里,雖然奢侈品紛紛收回代理,改做直營,但耀萊借助在北京富人圈多年的口碑和借殼上市的融資,還是讓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單單旗下代理的勞斯萊斯品牌在2010年就售出223部,佔全球勞斯萊斯汽車銷量的8.2%。(見本刊2010年7月5日《打包賣大牌》)
  Burberry旗艦店所在的耀萊新天地是該集團旗下產業,這裡集中了耀萊所代理的大部分高端品牌。在入股Burberry的同時,綦建虹還投資了羅伯特·德尼羅曾投資的日式Fusion餐廳Nobu—它也位於耀萊新天地附近,於今年3月開張。
  在耀萊新天地旗艦店開幕式上,安吉拉宣佈計劃在接下來的5年裡,店舖將由現在的57家擴張到100家。這家奢侈品公司開始在中國加速其擴張速度了。



文|CBN記者 張晶
聯繫編輯:[email protected]
9 : kanili(1193)@2011-05-13 23:48:11

炒友 Blog:盈喜支持耀萊上望 1.9元
2011年05月1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285&coln_id=6794984
10 : Clark0713(1453)@2013-05-14 17:36:40

DE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57

阿里巴巴(1688)新聞專區(related:雲鋒基金、0254)

1 : GS(14)@2010-08-12 22:10:26

阿里半年多賺四成 不派息
  2010年8月11日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衛哲在記者會上表示,公司與出口相關業務比重,已降至兩成,未來受內地出口增速放緩的影響小。(張智超攝)

【明報專訊】內地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1688)繼續維持高速增長,今年第2季度收入同比大增近一半;盈利錄得3.63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45.7%,超市場普遍預期近兩成,而中期盈利則錄得6.93億,按年增長39.8%,也高於預市場預期的6.63億,但不派中期息。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衛哲預料,內地出口增速第3季續放緩,但指公司業務對出口依賴已減至兩成,受影響微。按照公司3年規劃,下一步將致力提升毛利率。

次季收入大增近一半

截至今年6月底,阿里巴巴共有約71.3萬名付費會員,衛哲指,若計上「中國萬網(去年收購項目)」,整體付費會員已超95萬名,相信年內將超 100萬。公司今年上半年遞延收入按年增加34.7%,至37.2億元,盈利則升近4成。新推出的「全球速賣通」短期盈利貢獻有限,目前仍在進行架構建設,但衛哲稱,未來2至3年將成公司重要收入來源。

阿里巴巴母公司日前宣布,與搜狐合作發展內地搜索引擎業務,但衛哲昨於記者會上稱,綜合搜索引擎業務以個人消費者為核心,對上市公司涉及的中小企業客戶利用價值不多,故上市公司將不參與上述業務。但阿里巴巴未來擬繼續通過兼併收購獲取海外買家,不排除近期會有類似美國電子商貿平台Vendio一類的收購計劃。但他不肯透露母公司旗下淘寶網是否將注入上市公司,或單獨分拆上市。
2 : GS(14)@2010-09-09 22:41:59

http://www.iceo.com.cn/ttiao/2010/0909/199790.shtml
淘宝严打炒信黑色产业链背后,也有着“转型”的两大信号:淘宝将从“放养”时代到“圈养”时代的转型。由C2C向B2C转型、为企业级商家浮出水面提供健康环境

【中国企业家网】马云被曝光的一份内部邮件,让一场由淘宝掀起的“打黑”风暴成为众矢之的。

9月6日,针对由调整搜索方式招致部分淘宝卖家反对甚至闹事一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作出强硬回应:宁可关掉淘宝,也不放弃原则。

风波始于7月8日。当日,淘宝宣布了最新搜索规则。不同于此前的热卖度与价格等考量指标,此次淘宝加大了诚信度、服务质量等标准的权重,对卖家进行了重新排序。在新的排名标准下,存在炒作信用、错放类目、滥用关键词、商品价格邮费严重不符等七类灰色行为的卖家受到“降权”处理,其产品排名在搜索结果中被放到了靠后的位置。

淘宝这一举动“惹恼”了不少卖家。7月21日,少部分卖家开始采取极端行动,威胁恐吓部分在淘宝投放广告的卖家,要求后者停放广告。甚至有数十名卖家围堵在淘宝网位于杭州的总部门前举横幅示威。根据警方的调查结果,此次事件是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蓄意”行为,一些在以往通过钻空子牟利的淘宝卖家、黑恶商业力量的身影闪现其中。

事实上,双方的宿怨真正开始于去年。2009年4月,淘宝宣布,将对存在信用炒作(下称“炒信”)等行为的黑色产业链进行打击。

炒信又叫“信用出售”,即发布虚拟的网上交易好评。通过这一方式,原本无人问津的网店一夜间不但交易连连,而且好评如潮,迅速坐上“钻石”级卖家的宝座,从而带动生意越做越火爆。炒信甚至衍生出“专业删除差评”、封杀竞争对手等行当,形成一条足以控制舆论导向的黑色产业链。淘宝称,一些参与其中的卖家沦为炒信集团的工具难以脱身。“一旦卖家想退出,炒信集团便以举报相威胁。有的炒信集团干脆明骗,卖家打款过去后就销声匿迹,卖家无处申冤。”

马云的强势回应之后,淘宝于9月8日又发布了一则强硬声明:继续严打炒信黑色产业链。“我们再次告诫炒作信的参与者和幕后的炒信平台,不要心存侥幸,淘宝将不惜一切代价继续严打炒信行为,在淘宝平台我们上不容虚假东西存在。”

但是,淘宝严打炒信黑色产业链背后,也有着“转型”的两大信号:

转型信号之一是淘宝将从“放养”时代到“圈养”时代的转型。对淘宝而言,规范行业管理、为消费者服务的“排毒”阶段是淘宝发展的必经之路。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对《中国企业家》表示,“这个行业之前规范性不够,在市场不成熟的时候,有些成本、竞争是可以被忽视的,或者说从轻处理,以至于产生了很多漏洞可乘,这也是此次调整的意图之一。”

对于部分卖家出现的负面情绪,曹飞认为,这亦是必然结果。“一旦相应作出微调,肯定会带动一类商家竞争优势和利润空间的缩小,利益重新分配后出现一定的反抗声,这是一定的事情——说白了,就是电子商务市场由‘放养’到‘圈养’转型的必然过程。”

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7月30日,淘宝共查处了超过17000家严重炒作信誉的卖家,并给予了永久封店的处罚。而对于有着超过200余万家店铺的淘宝而言,“打黑”风暴仅仅是刚开始。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非诚信卖家被淘宝“扫地出门”。

转型信号之二是,淘宝一系列重拳背后,是由C2C向B2C转型、为企业级商家浮出水面提供健康环境。这也是淘宝此次“动刀”背后的又一意图,曹飞分析称,“消费者利益是推动该变革的一大动因,一个更规范化的购物环境,提升购物体验;另一方面,淘宝必然是逐步向B2C发力,企业级商家是淘宝未来的重点服务对象和主要收入来源,他们的需求将逐渐得到满足,业务得到推动。从长远发展来讲,既符合整个行业趋势,又符合淘宝自身商业模式的整合。”

马云在内部邮件中也透露出相同的观点。“放弃自己今天的利益,去追求创建更加有利于用户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公平方法。”马云称,目前的闹事行为,不仅仅在伤害两万多名优秀努力的年轻人的理想,也在破坏和打击数千万以网络为生存的小企业以及几亿消费者的利益。

对淘宝的2亿会员而言,这种“打黑”行动将会带来更大层面的影响和调整,甚至会带来一轮淘汰赛。“对于传统的C而言,其选择是,如果他认为该行业有前景,就逐步由C向B了——不过这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很难界定哪一步转变将最终成为‘压死某一类人群的最后一根稻草’。”曹飞给出自己的分析。

不管对马云,还是对2亿淘宝会员,真正的“硬仗”是淘宝生态链的转型,以及马云强调的新商业文明——未来的电子商务游戏规则——如何清晰落地。(平一对本文亦有贡献)

社区推荐:马云经典语录大全
3 : GS(14)@2010-09-25 17:04:43

del
4 : GS(14)@2010-09-25 17:20:31

阿里巴巴母搞商銀待批
2010年09月25日

【本報訊】阿里巴巴( 1688)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與浙江省政府聯手牽頭,並獲日本軟庫( Softbank)及鼎暉( CDH Investments)等投資公司入股籌建的浙江省阿里巴巴商業銀行,市傳已獲批准成立,但內地傳媒昨日指出,目前仍在審批研究階段,尚未獲人民銀行及中銀監批准。
內地報章引述浙江省銀監局相關人士稱,儘管浙江省及杭州市對阿里巴巴集團開設商業銀行一事態度積極,但要等待國務院、人行及中銀監審批,目前程序還未完成,仍在研究階段。
馬雲將任董事長

據悉,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將會出任該商業銀行董事長,招行( 3968)信用卡中心前總經理仲躋偉出任總經理,預計短期內有公佈。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若阿里巴巴商業銀行獲批,作為其支付平台的支付寶將合法化,意味一間企業有兩個支付業務部門,恐構成同業競爭。
5 : GS(14)@2010-10-03 12:58:13

http://www.p5w.net/p5w/fortune/200601/18.htm
雅虎、阿里巴巴并购真相
        
    
         作者    
           虽然2005年10月27日雅虎已宣布完成与阿里巴巴的战略结盟,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并购案中仍有许多谜团待解。
  本文通过全面解读雅虎与阿里巴巴交易的台前幕后,揭示了这一并购案中雅虎、阿里巴巴、风险投资商如何经过反复修订,设计出一系列精巧的交易结构,令各方得到了满意的收获:雅虎控制了全球最大的B2B市场,并在中国的C2C市场站稳了脚跟;阿里巴巴获得了雅虎7000万美元直接投资和软银1.8亿美元可转债资金,确保了淘宝的生存,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搜索技术,可以打造完整的电子商务链;投入淘宝几千万美元的软银成功套现3.6亿美元,而其更大的收获还在阿里巴巴IPO之时。
  强势的马云似乎在并购中成功“绑架”了外国资本,保持了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但从雅虎、eBay、亚马逊等大鳄收购阿里巴巴、易趣、卓越等网站股权看,外国资本正利用数量有限的投资,换取大量中国本土网站的股份,曲线进入中国互联网的各个细分市场。而在“凶猛”的国际资本面前,阿里巴巴和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一样,只能以市场换资金和技术谋发展,到头来很可能是为人做嫁衣裳。??毛学麟/文
  
  2005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老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跨越银河相会的日子,全球第一门户雅虎(纳斯达克股票代码:YHOO)和中国电子商务龙头阿里巴巴(Alibaba.com)走到一起,宣布通过一系列交易安排,结成战略合作同盟。这一消息来得突然,一经宣布立即震动业界。而从交易背景分析,早在2003年,就埋下了相关各方合作的种子。
  
  合作背景
  雅虎的问题
  2003年,雅虎收购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搜索公司3721,并将雅虎中国的业务交由3721团队管理,本土化策略让雅虎的搜索业务在中国领先Google。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报告,在2004年中国搜索引擎搜索流量市场份额中,百度为33.1%,“雅虎系”(雅虎中国、3721、一搜)为30.2%,Google为22.4%。但是,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据媒体报道,原3721团队认为雅虎中国在经营决策权和资金使用上受到雅虎总部过多限制,错失追赶百度争夺中国搜索市场老大的机会。2005年初,原3721公司团队公开向雅虎“酋长”杨致远抛出了两难的问题:要利润还是要发展。
  欧美各地雅虎的门户都是当地第一,在日本和台湾雅虎更成功卡死Google,赶走eBay。但在中国,即时通讯是QQ和MSN的天下;无线增值业务被Tom、新浪和QQ瓜分;广告被新浪、搜狐和网易围占;在线游戏是盛大、网易和第九城市的地盘......雅虎在中国苦苦耕耘七年,在互联网赚钱的业务之中只有搜索占到了一席之地,并面临百度和Google的强大竞争压力。如果不想退出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雅虎该怎么办?
  在2005年初发生的“盛大入主新浪”的股权之争中,新浪曾设置“毒丸计划”并寻找“白衣使者”救驾,当时市场传闻杨致远曾考虑出手“救援”新浪,实现自己门户老大的愿望。但是,这一传闻最终没有得到证实。
  
  阿里巴巴的忧虑
  2003年,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在赢得B2B(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后,进军C2C(个人间电子商务)。
  淘宝诞生之初,几乎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国际电子商务巨头eBay靠支付双倍广告费用在新浪、搜狐、网易、Tom等大型网站“封杀”淘宝。不得已,淘宝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方式,在中小网站广设弹出式网页,同时借力站台、灯箱和车身广告,展开线下宣传。一系列的营销创新后,淘宝赢得了生存。2005年10月,淘宝首次公布成交业绩称,其市场份额已超过60%;易观国际的报告也显示,2005年前三季,淘宝占据了57%的市场份额。虽然eBay对此表示了强烈质疑,但淘宝的市场占有率份额节节攀升是不争事实。
  虽然淘宝取得了市场占有率上的成功,但这种成功是建立在淘宝免费而eBay收费的前提下,这让阿里巴巴一直承受着资金压力,在2003年投资1亿元后,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3.5亿元。2005年1月18日,eBay在其2004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宣布:将对其中国公司eBay易趣增加1亿美元的投资,巩固中国市场。淘宝在现金只出不进的情况下,若没有继续的后备资源支撑,笑到最后的将是eBay。同时,C2C市场因不断成熟,2005年也吸引了当当和腾讯杀入其中,竞争进一步加剧。在将来的Web2.0时代,占领大型门户仅仅相当于封锁购物街上大的店面而已,而占领搜索则等于完全封锁整条购物街。eBay会不会利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在搜索上对淘宝痛下杀手?此外,eBay会不会避开头破血流的市场竞争,直接通过股权收购的非市场手段将淘宝“吞并”掉?毕竟阿里巴巴和淘宝的股东中都有渴望套现离场的风险投资商。
  
  风险投资商的烦恼
  由于阿里巴巴属非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并未对外界公示,我们只能综合媒体公开信息进行猜测。1999年3月10日马云在杭州开始创业;当年10月,阿里巴巴引入了包括高盛、富达投资(Fidelity Capital)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Invest AB等在内的首期500万美元天使基金;2000年1月,日本软银(SOFTBANK)向阿里巴巴注资2000万美元;2002年2月,阿里巴巴进行第三轮融资,日本亚洲投资公司注资500万美元;2004年2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又获得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这是中国互联网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募基金,此次投资者包括软银、富达投资、Granite Global Ventures和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据报道,软银此次投资6000万美元,被公认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机构投资者(附文一)。
  经过6年发展,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淘宝也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在中国C2C市场战平eBay。巨大的投资成功后,风险投资商却无法享受上市套现的喜悦,因为马云坚持要等淘宝战胜eBay、阿里巴巴和淘宝垄断B2B和C2C市场后再上市;而为了与eBay继续胜负难料的激烈竞争,淘宝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是继续投入支持马云的电子商务帝国梦,还是享受投资的阶段性成功套现退出?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风险投资商对此有不同的判断。
  
  交易结构
  全球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雅虎与阿里巴巴轰动性的联姻,《福布斯》称雅虎收购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并拥有35%的投票权,国内媒体却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进军搜索。同一事件,却仿佛是两个故事。其中缘由,马云以非上市公司无披露义务而搪塞,直到2005年8月16日雅虎向美国证监会提交8-K文件(美国上市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即SEC披露有关公司临时重大事项的文件),真相才大白天下(图1)。
  《福布斯》和国内媒体报道的都是事实,但都只是一个完整故事的不同部分而已。详细披露这次交易的8-K文件主要包括引言和4个主要文件,包括股权收购和换股协议(SPCA)、淘宝股权收购协议(TBSPA)、二级股票收购协议(SSPA)和股东协议(SA)。
  
  淘宝股权收购协议(TBSPA)
  虽然SPCA文件顺序在前,也是交易最主要的部分,但它是以TBSPA和SSPA为先决条件的。根据TBSPA,雅虎支付3.6亿美元,向软银及软银全资子公司SB TB Holding Limited以每股80美元的价格购入其持有的450万股面值0.01美元的淘宝股票。由此可以发现:淘宝是阿里巴巴投资的公司,却不是阿里巴巴的独资公司(附文二)。
  雅虎接下淘宝,符合交易三方的利益。按照马云的说法,阿里巴巴2004年已经实现了“每天利润100万”的目标,但淘宝依然缺钱没利润,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前所述,2004年2月,软银等四家公司曾向阿里巴巴战略投资8200万美元,其中软银投资6000万美元;而软银2003年到2005年年报显示,其在阿里巴巴的股份一直保持在28%左右的水平,变化不大(2003年3月末,占27.6%;2004年3月末,占26.8%;2005年3月末,占26.9%)。根据软银2005财年报告,截至2005年3月末按权益法计算的对阿里巴巴的投资仅为1361.5万美元。这说明,得到软银2004年2月巨额投资的其实并非阿里巴巴,而是淘宝。
  对雅虎而言,其视电子商务为互联网在中国的下一个兴奋点,收购淘宝对其击退eBay、占领中国C2C市场非常有利。对软银来说,此时套现淘宝股份,也是一个合适的决定。经过两年4.5亿元的打造,淘宝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在中国市场上成为与eBay同一个数量级的竞争对手,而淘宝下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时套现离场可以兑现巨大收益,把“烫手山芋”扔给雅虎。
  
  二级股票收购协议(SSPA)
  根据SSPA,雅虎和软银以每股6.4974美元的价格分别从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手中购买60,023,604和27,703,202股阿里巴巴的普通股。也就是说,雅虎付出3.9亿美元,软银付出1.8亿美元,使阿里巴巴的部分风险投资商和阿里巴巴管理层套现。
  通过SSPA,期望套现的风险投资商成功退出,阿里巴巴管理层也兑现了一部分股票,马云一夜登上胡润“百富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软银没有如某些媒体所言减持阿里巴巴股份,而是选择坚定地增持阿里巴巴。
  
  股权收购和换股协议(SPCA)
  这是整个交易的最关键部分,在8-K文件披露之前被许多人误以为是交易的全部。主要内容是:雅虎以“2.5亿美元现金 + TBSPA下购买的淘宝股权 + 雅虎中国全部业务”从阿里巴巴公司换取201,617,750股阿里巴巴股票。这样,全部交易完成后,雅虎持有阿里巴巴261,641,354(60,023,604+201,617,750)股,占阿里巴巴全部已发行股份(包括根据阿里巴巴员工认股权计划发行股份)654,103,386股的40%。
  阿里巴巴是这一协议的大赢家。首先,通过SPCA,阿里巴巴公司得到雅虎2.5亿美元的现金投资,这是阿里巴巴公司在整个交易中拿到的全部现金。有了这笔钱,马云底气十足,在2003年承诺淘宝“三年免费”之后,2005年10月宣布再投入10亿元人民币,让淘宝继续免费三年,并号召eBay放弃收费,一起免费为网民提供服务,进而做大电子商务的蛋糕。其次,这次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公司拥有淘宝的全部股份,曾经经受风险投资商套现压力的马云可以放心,淘宝再不会被“吞并”了。此外,阿里巴巴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搜索技术,可以完成打造“五位一体”的完整电子商务链计划:诚信系统上,阿里巴巴有“诚信通”,量化了诚信,带来滚滚收益;交易市场上,有阿里巴巴和淘宝两大网站,商品买卖全部囊括;支付系统上,抢先eBay推出了“支付宝”,保证了选货交钱一站式服务;软件服务上,商贸洽谈工具“贸易通”就是杰作之一;现在惟一缺位的搜索也由雅虎填补了,抢占了电子商务下一步发展的制高点。
  对雅虎而言,它吸取了前七年的失败教训,铁下心将本土化进行到底,放手将淘宝和雅虎中国交给阿里巴巴,还一次性配上2.5亿美元的现金,本土化改造的代价很大,而所获得的则是对阿里巴巴及全球最大B2B市场的控制权。
  
  股东协议(SA)
  SA由阿里巴巴、雅虎、软银、部分管理层和部分其他股东共同签订,对股东、董事的权利、义务和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详细规定。根据SA,阿里巴巴董事会将由四名成员组成:一名由雅虎任命,一名由软银任命,另外两名由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任命。
  
  幕后信息
  阿里巴巴的价值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注意到,雅虎进入阿里巴巴之前,阿里巴巴曾进行一次转股。
  SPCA中透露,在本次交易前,阿里巴巴注册资本为250,000,000股普通股,56,454,546股A类优先股,79,769,189股B类优先股,45,000,000股C类优先股和68,776,265未发行优先股。截至2005年7月31日,89,607,702股普通股、56,454,546股A类优先股、79,769,189股B类优先股和8,426,685C类优先股发行在外。
  为安排与雅虎的交易,所有发行在外的、已发行未执行的期权与权证和为员工持股计划预留的股票都按一定比率转换为323,204,026股新普通股。在交易结束后,阿里巴巴注册资本为7亿新普通股,其中发行在外的、已发行未执行期权与权证和为员工持股计划而预留的股票共有654,103,386股新普通股。经过转股,所有的股票统一为普通股,每股定价6.4974美元。这次转股使整个交易看起来像是阿里巴巴上市了,只是新发行的股票由雅虎全部买下。
  这时我们就能准确回答得到淘宝股权、合并雅虎中国后的阿里巴巴到底值多少钱这个问题了,即654,103,386股×6.4974美元/股=42.5亿美元。
  
  雅虎中国的价值
  杨致远与马云在“西湖论剑”的对话中,不经意地透露:“百度一上市的时候我就打电话给我的同事说,我的价格定低了。”他是说什么定低了呢?是阿里巴巴42.5亿美元的估值吗?
  雅虎中国是整个交易之中惟一没有明码标价的部分,但是有了上面的分析,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根据SPCA,雅虎以“2.5亿美元+TBSPA下购买的淘宝股权+雅虎中国全部业务”从阿里巴巴公司换取201,617,750股阿里巴巴股票,这样雅虎付出的就是201,617,750股×6.4974美元/股=13亿美元,刨去2.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3.6亿美元的淘宝股权,雅虎中国约值7亿美元。事实上,这是雅虎从阿里巴巴套现雅虎中国,雅虎中国同样可视为上市了,只不过买主只有阿里巴巴而已。
  雅虎中国7亿美元估价合理吗?百度或许是最具可比性的标杆,雅虎中国和百度的主要收入都来自搜索,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的调查,雅虎中国搜索虽在流量上不及百度,但搜索收入上却略微领先。而且雅虎中国还有不少广告收入和广泛服务项目,所以雅虎中国的价值在杨致远认为该是高于百度。北京时间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以每股27美元的发行价和3230万股总股本计算市值为8.72亿美元。而以上市首日的收盘价122.54美元计算市值为39.58亿美元。
  所以杨致远说他的价格定低了,是后悔贱卖了雅虎中国。
  
  马云的“金手铐”
  通过计算我们也看到,马云应该预留了十分阔绰的员工持股计划。
  如前所述,本次交易前,阿里巴巴所有发行在外的、已发行未执行期权与权证和为员工持股计划预留的股票共为323,204,026新普通股;交易结束后,阿里巴巴所有发行在外的、已发行未执行期权与权证和为员工持股计划而预留的股票共有654,103,386股新普通股。在整个交易过程中,SSPA下雅虎从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商所购买的股票都是已发行股票,只有在SPCA下从阿里巴巴公司处得到的201,617,750股股票为新发行股票,也即是说,交易后阿里巴巴的发行股本应该是增加了201,617,750股。但实际上,交易后阿里巴巴的发行股本增加了330,899,360股(654,103,386-323,204,026),怎么两者相差129,281,610股呢?
  不论是雅虎进入前323,204,026新普通股,还是雅虎进入后654,103,386股新普通股,都包含了为员工持股计划而预留的股票这一项目。在阿里巴巴对雅虎发行股票外部扩股时,会不会同时内部扩股呢?这多出来价值8.4亿美元(129,281,610×6.4974)的129,281,610股新普通股是不是用来向员工配股或扩充员工持股计划呢?按照阿里巴巴现有员工3000多人的报道(我们假设是4000人),这意味着每个阿里巴巴员工都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根据软银截至2005年9月末的财报,马云等管理层持有阿里巴巴约30%股权,而马云曾对媒体披露,他本人占员工持股总数的40%左右。依此计算,马云的个人财富超过40亿元人民币(42.5×30%×40%×8=40.8)。
  
  再起风波
  2005年10月27日,经过交易各方的再次协商,雅虎又公布了8-K文件的修订文件,即8-K/A文件。这一次修改让我们可以再次看清交易各方的利害得失(图2)。
  
  修改玄机
  8-K/A对8-K所作的主要修改为:雅虎在SPCA下减少从阿里巴巴购买27,703,203股普通股,减少支付阿里巴巴1.8亿美元,转而在SSPA下增加从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购买27,703,203股普通股,增加支付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1.8亿美元。此外,阿里巴巴向软银定向发行1.8亿美元可转换债券。
  这样,SPCA的主要内容改为:雅虎以“0.7亿美元现金 + TBSPA下购买的淘宝股权 + 雅虎中国全部业务”从阿里巴巴公司换取173,914,547股阿里巴巴股票;SSPA的主要内容改为:雅虎以5.7亿美元从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处购买87,726,807股阿里巴巴的普通股。
  对阿里巴巴而言,从8-K到8-K/A,其从雅虎得到的直接投资额从2.5亿美元降低到7000万美元,在这一号称“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案”的交易中,雅虎的1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中最后只有7000万美元现金属于阿里巴巴,其他都被风险投资商瓜分。但由于增加了从软银得到的1.8亿美元的可转债收入,阿里巴巴在8-K到8-K/A前后所得到的现金总额保持2.5亿美元不变。
  对雅虎而言,比较8-K文件和8-K/A文件的条款,几个要件都是不变的:一是雅虎动用10亿美元的现金不变,只是由从阿里巴巴转为从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购买1.8亿美元的股票;二是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摊薄后的总股本不变,只是其中的27,703,203股(1.8亿美元)由向雅虎发行股票转为向软银发行可转换债券。三是雅虎所占阿里巴巴份额不变,都是40%。8-K/A文件称:“以阿里巴巴股份完全摊薄计算(包括为员工持股计划而预留的股票、所有已发行的期权与权证完成行权、及向软银发行的可转债完成转股),雅虎占40%。”
  
  软银的进退
  与8-K相比,8-K/A中新增了“阿里巴巴向软银定向发行1.8亿美元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这样,在可转债完成转股后,软银在阿里巴巴的股权比例应当增加才对,那么马云怎么还对媒体声称软银减持了阿里巴巴呢(参见本刊2005年11月号文章《马云本色》)?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因为软银在SSPA中作出了巨大让步。
  在8-K的SSPA下,雅虎出资3.9亿美元向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收购普通股的同时,软银也出资1.8亿美元向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收购普通股。但在8-K/A的SSPA下,雅虎以5.7亿美元从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购买87,726,807股阿里巴巴的普通股。由于阿里巴巴总股本未发生变化,我们判断,事实上SSPA的变化是:软银放弃从阿里巴巴的特定投资者处收购1.8亿美元普通股,该1.8亿美元普通股转由雅虎收购。一个明显的佐证是,在8/K-A文件的SSPA协议的最后签定人中,并不包括软银。
  那么,软银由购买阿里巴巴1.8亿美元股票改为购买1.8亿美元可转债,股权比例未发生变化,这是否说明软银既未增持也未减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明确增减的对象。在本次交易前,软银有两个投资对象,一个是阿里巴巴,另一个是淘宝。交易中,软银在TBSPA下减持3.6亿美元淘宝的股票,其后在SSPA下增持1.8亿美元阿里巴巴的股票(后改为可转换债券)。软银减持的是淘宝,而且不光没有减持阿里巴巴,而是坚定地选择增持阿里巴巴。从马云的说法中我们推断,软银本来准备将套现淘宝所得的3.6亿美元全部增持阿里巴巴,但为了给雅虎的进入腾出空间,马云对软银做了大量工作并最终只让软银增持了1.8亿美元。局外人从交易的结果看来,软银是增持了阿里巴巴的,但局内人从交易的经过看来,软银是“减持”了阿里巴巴。
  
  交易之后
  资本凶猛
  除了2003年为对付Google而收购Overture,本次收购是雅虎成立10年以来第二大交易。虽然雅虎给了马云团队足够的资金和决策权,为了投资的安全,通过SA文件,雅虎对阿里巴巴的未来发展也进行了一些原则上的约束。
  在公司的经营上,SA规定,阿里巴巴、软银和雅虎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三方会议,阿里巴巴如同上市公司一样,每个季度都要向股东(软银和雅虎)汇报经营业绩。根据SA,阿里巴巴的战略计划、年度预算和预算外开支的计划,单笔1000万美元、一年累计5000万美元的资产处置、资产购买和贷款担保的交易,审计委员会人员的任命都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
  对公司的控制上,SA规定,如果软银减持交易完成日所持阿里巴巴股票的50%,将没有权利在董事会中任命董事,由雅虎增加一名董事顶替空缺;公司管理层总共持股25%以上才能在董事会中保持两名董事;5年之后,雅虎任命的董事数将是,按协议雅虎能够任命的人数与公司管理层任命的董事两者中较大者。由于目前的董事人数是2(阿里巴巴):1(软银):1(雅虎),如果管理层减持到总共持有股份不足发行股份的25%,将变为1(阿里巴巴):1(软银):1(雅虎);如果软银减持其现有股份数50%,将变为2(阿里巴巴):2(雅虎);软银和管理层同时减持,将是1(阿里巴巴):2(雅虎);软银和管理层都不减持,将是2(阿里巴巴):1(软银):2(雅虎)(图3)。这样,5年之后,与软银联合,雅虎就能在任何情况下进一步全面加强对阿里巴巴的控制。不仅如此,SA还规定,除非有雅虎的书面同意,任何协议方不得将股份转让给雅虎的竞争者,雅虎将提供竞争者的名单,IPO之前15个,IPO之后8个,名单雅虎每隔6个月更新一次。这样,阿里巴巴就完全控制在雅虎的发展规划中了。
  
  强势马云
  虽然这次交易使马云从阿里巴巴的主要拥有者变成了职业经理人,但他仍然使雅虎至少在最近几年内,仍需依赖于他的本土操作。在某种意义上,马云成为了“绑架”外国资本的本土企业家。从SA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马云的强势。
  首先,相当长的时间内,马云不允许任何人绝对控股阿里巴巴。根据SA规定,没有马云的书面同意,在(1)阿里巴巴IPO两周年、(2)本协议签定五周年、(3)马云不再担任CEO、(4)马云持有阿里巴巴不足1%的股份四者中任一事件发生之前,任何协议方及其附属机构总共持有阿里巴巴股份不能超过50%。
  其次,马云的股权被稀释,但仍然拥有对阿里巴巴绝对控制权。SA规定,马云将继续担任公司的CEO直到(1)阿里巴巴IPO、(2)本协议签定五周年或(3)马云退休、辞职、死亡、能力不胜任三者中任一事件发生之时。这样,马云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驾驭阿里巴巴。
  此外,还有一条规定影响深远,即只要马云还有一股阿里巴巴的股票,就始终在公司的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对马云而言,到只持有阿里巴巴一股的时候,阿里巴巴对他的利益已无足轻重,但对千百万阿里巴巴和淘宝的中国电子商户来说,马云的这一席位意义重大。从长期看,阿里巴巴最后将无可避免地成为雅虎全球战略的一颗棋子,雅虎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阿里巴巴的利益也并非不可能。马云的“黄金一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雅虎可能的不利行动,起到维护中国千百万电子商户利益的作用(附文三)。
  
  未来展望
  2005年11月9日,点击进入一搜网页,显示“一搜深情谢幕,雅虎再写传奇”后自动转向雅虎中国的首页。同时,雅虎中国也彻底变脸,首页上不再堆积资讯信息,而是如同百度和Google一样只显示搜索栏。马云打响了整合的头炮,“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
  这或许让杨致远心痛不已,为实现门户老大的目标,雅虎中国已经苦苦坚持了7年。而且雅虎刚被美国《财富》杂志以封面文章报道,认为其门户模式下“什么都做”比起Google“只做搜索”,在将来的广告市场上将有更大的潜力(参见《FORTUNE》2005年8月8日刊)。
  但是现在雅虎中国由马云做主,他按照自己电子商务帝国的目标改造着雅虎中国。雅虎中国保留搜索业务,继续和百度、Google竞争。而作为“阿里系”的一员,电子商务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雅虎中国的其他业务(根据新浪2005年第三季度季报,截至2005年11月4日,新浪就其在“一拍网”33%的股份转让问题与雅虎和阿里巴巴仍在协商中)将融入到电子商务之中,争夺eBay的客户。最终目标就是如同雅虎在日本和台湾市场一样,赶走Google和eBay。
  雅虎中国虽然转型搜索,但仍和门户藕断丝连,保留着财经、体育和娱乐三个栏目。或许这是权宜之计,避免裁员,稳定团队,同时保持一定在线广告收入。但我们注意到雅虎中国页头四个链接按钮分别是资讯首页、短信、邮箱和雅虎助手,资讯首页能吸引眼球;雅虎中国邮箱是国内电子邮箱第二品牌;雅虎助手是整合雅虎中国后第一个产品;但短信呢?这或许是雅虎中国埋下的一颗棋子。雅虎中国2003年赶上搜索,2005年赶上电子商务,将来呢?3G,财经、体育和娱乐都是3G时代的热门货。
  戏才刚刚开始!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附文二
  淘宝股权结构变化过程
  
  根据有限的信息来源判断,在淘宝的发展过程中,有三次主要的资金投入,伴随于此,其股权结构也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开曼群岛注册的阿里巴巴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和蔡崇信在香港注册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淘宝”)。香港淘宝法定股本面值50,000,000港元,已发行的股本面值7,800,000港元,发行股份数目为7,800,000股,阿里巴巴持有7,799,999股,蔡崇信持有1股。香港淘宝的公司董事为蔡崇信和卢觉威,出身台湾的蔡崇信现为阿里巴巴CFO,卢觉威2000年至2005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财务副总裁。
  第二阶段:在开曼群岛注册淘宝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曼淘宝”),作为软银进入淘宝的投资客体。蔡崇信将其持有的一股香港淘宝股票转让给阿里巴巴,之后阿里巴巴将其持有的香港淘宝股票转为开曼淘宝股票。根据8-K文件TBSPA协议,软银及软银全资子公司SB TB Holding Limited持有4,500,000股开曼淘宝股票。
  第三阶段:通过8-K文件TBSPA协议,雅虎从软银及软银全资子公司SB TB Holding Limited购入4,500,000股开曼淘宝股票,并接着在SPCA协议下,将从软银及软银全资子公司SB TB Holding Limited受让的4,500,000股开曼淘宝股票全部转让给阿里巴巴。受让雅虎的开曼淘宝股票后,阿里巴巴全资控制开曼淘宝,进而全资控制香港淘宝。
  附文三
  一场输不起的交易
  
  2005年是中国互联网不平静的一年,年初盛大“暗算”新浪,在NASDAQ用发股发债筹得的资金收购新浪股票,以充实其“网络迪斯尼”计划;年中,百度在NASDAQ挂牌上市,首个交易日股价暴涨近5倍,超越Google成为近年来最火爆的IPO;其后,“雅巴交易”浮出水面,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进军搜索,同时雅虎投资10亿美元和阿里巴巴结成战略同盟,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以42.5亿美元的市值笑傲江湖。
  纷繁的事件背后,我们看到中国不少互联网站在有创意有市场但缺资金的情况下,不得不仰靠外国资本,利用外国资本的投资发展自己。而外国资本利用数量有限的投资换得大量的互联网站股份,进而曲线进入中国互联网的各个细分市场。在互相“利用”的中外博弈中,我们输掉新浪,还可以去搜狐新闻;我们输掉盛大,还可以去九城游戏;我们输掉QQ,还可以去网易聊天;我们输掉百度,还可以去中搜搜索��我们输掉阿里巴巴呢?那样我们将失去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电子商务最关键基础组件—诚信交易记录,如同银行失去了安全信贷纪录,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失去信用保障的中国电子商务将退回到起点,这将影响千百万电子商户的经济利益和现实生活。垄断电子商务市场后,阿里巴巴的前途不止影响其公司本身,还将影响到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稳定。
  附文一
  阿里巴巴主要的风险投资商
  
  软银公司(SOFTBANK)已发展为一支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领导地位的互联网市场力量。凭借其在约120家互联网公司的所有权以及独到的国际网络管理理念,软银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为属下公司建立起市场协作体系。
  富达远东风险投资公司(Fidelity Ventures Far East)基地设在香港,业务涉足整个亚洲,致力于通过部分控股投资一系列正在起步的公司,迄今已向信息技术、通信服务、互联网、保健服务、医药、教育、食品和客户服务等领域提供了大量投资。
  Granite Global Ventures(简称GGV)是中期风险投资基金的公司,着重于资讯技术与医疗保健科技的投资。GGV与TDF有策略性的伙伴关系,它创建了一个坚固的资源网络,促进了其亚洲所投资公司的发展活动。
  TDF风险投资有限公司(Venture TDF)是一家新加坡的风险基金管理公司,目前TDF掌握着国家科技署(NSTB)1.5亿新元的投资基金,投资于信息技术、电信、电子、半导体和保健等行业的高科技公司的前期启动阶段,投资额在50万新元到300万新元之间。
  日本亚洲投资公司(Japan Asia Investment Co., Ltd.)是一家独立的风险资本投资公司,现在,它已是日本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JAJC通过提供战略咨询和并购,以及帮助公司公开上市等方式,帮助具有高效增长潜力的公司募集资金、提升公司价值。
  汇亚基金(Transpac Capital)是亚洲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最著名的私有资产投资公司之一。它在亚太地区对具备高成长潜力的私营公司进行投资。其员工具有专业性的知识,并且是熟悉当地情况的专家。
  资料来源:阿里巴巴官方网站
6 : GS(14)@2010-10-23 16:58:00

【焦点】十月硝烟:阿里“悔婚”?
http://www.iceo.com.cn/ttiao/2010/1011/201450_2.shtml
7 : 許留山(1233)@2010-11-04 11:26:09

阿里巴巴 國泰被選為最受尊敬的中港企業                                                                                                                                                     《亞洲華爾街日報》公布亞洲200家最受尊敬企業的年度評議結果,中國的阿里巴巴(01688)、印度的Infosys、日本的任天堂、韓國的三星電子和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分別位於各自市場的榜首。在最受尊敬的跨國公司中,八家科技公司進入前10,其中蘋果公司摘得桂冠。
航空公司也贏得了高分。香港國泰航空(0293)和新加坡航空位居各自市場榜首,和去年一樣。
8 : GS(14)@2010-11-12 12:25:19

阿里巴巴上季賺3.66億 創新高
  2010年11月12 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112/News/ec_ecc1.htm
9 : GS(14)@2010-11-12 13:03:54

阿里巴巴上季多賺 55%
2010年11月12日


【本報訊】阿里巴巴( 1688)公佈截至 9月底止第三季純利 3.6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 55%,按季則微升 0.9%。期內收入 14.49億元,按年升 40%,未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EBITDA)則升 62%至 4.1億元。首九個月純利則為 10.59億元,同比增長 44.7%,每股盈利 21分。
付費會員破百萬現金流倍增

集團上季毛利率 83.3%,與第二季相若,但較去年同期的 86.6%下跌,主因是今年度合併了毛利率較低的中國萬網及 Vendio的業績。
首席執行官衞哲在電話會議中指,「最新一季度業績,付費會員突破 100萬名,每股盈利增 57%,現金流較去年升 107%,這三個重要數字,反映公司兌現了兩年前對股東的承諾,開始步入收成期」。
他透露,過去一年已完成收購 4個項目,年底前將公佈收購一項在中國的資產,有關收購有助阿里巴巴網站交易平台發展。他強調,雖然開始步入收成期,但未來一年仍會考慮進行收購,若無合適項目,將視乎情況,考慮增加派息回報股東。截至 9月底止,集團持有 83.6億元現金,約為每股 1.66元。
衞哲拒絕評論主席馬雲與雅虎目前的關係,只稱公司會繼續維護股東的最大利益。近日市場流傳馬雲正與數個私募基金磋商,並獲對方支持他回購雅虎所持的 40%阿里巴巴集團股權。
10 : GS(14)@2010-12-11 15:48: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211/News/eb_ebc1.htm

阿里巴巴派22仙特別股息
  2010年12月11日
11 : GS(14)@2010-12-12 12:19:36

2010-12-11 HT
阿里巴巴續回購 挺股價   
12 : GS(14)@2011-01-24 22:46:17

del
13 : david395(4434)@2011-02-21 22:04:57

21/02/2011 17:06
《神州民企》內地供應商詐騙海外買家,阿里巴巴總裁衛哲辭任

  《經濟通通訊社21日專訊》阿里巴巴(01688)宣布,衛哲由今日起辭任執行董事和
首席執行官職務,由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陸兆禧接替;李旭暉於同日辭任執行董事和首席運
營官。
  阿里巴巴解釋指,據內部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由09年底至2010近全年,該公司國際交
易市場上中國供應商,詐騙全球買家的個案呈上升趨勢,部分員工須受為此負責,雖然衛哲及李
旭暉沒有參與詐騙買家活動,而管理層亦努力試圖解決問題,但董事會接納其為該公司誠信文化
受到有組織性破壞,而承擔責任的意願。
  阿里巴巴的調查報告結果指,近100名銷售人員及部分主管,和銷售經理需要對其故意或
疏忽地容許騙子規避認證措施,及有組織地建立進行詐騙的商戶店舖負直接責任,承認對業績的
過分追求、為了獲取短期經濟利益而不擇手段,導致銷售組織受到負面影響,更可能對公司價值
觀造成較大衝擊。該等涉及一小部分中國供應商的詐騙活動,並沒有對集團財務期間構成任何重
大財務影響。
  該公司已確定了1219名及1107名分別在09年及2010年簽約的中國供應商涉及
詐騙全球買家。有關供應商分別佔09年底及去年年底GoldSupplier會員總數約
1﹒1%及0﹒8%。每宗詐騙個案涉及受騙買家的付款金額平均少於1200美元。(mh)
14 : GS(14)@2011-02-22 07:56:26

阿里巴巴爆詐騙醜聞
求搵快錢縱容騙徒  CEO及 COO下台
2011年02月22日

【本報訊】去年豪擲 10億元人民幣建立誠信保障金、向網絡欺詐宣戰兼一向視「誠信」為公司最重要價值觀的阿里巴巴( 1688),昨日爆出公司員工為獲取短期經濟利益而縱容簽約供應商詐騙全球客戶的「驚天醜聞」。為捍衞公司價值,兩大巨頭首席執行官( CEO)衛哲及首席運營官( COO)李旭暉引咎辭職,淘寶網舵手陸兆禧臨危受命,接掌阿里巴巴。
記者︰陳韻妍


阿里巴巴是內地最大的 B2B網站,市佔率逾 70%,今次事件或多或少對公司有一定影響,難怪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親自寫電郵講解事件。他表示,公司在數個月前已發現部份中國供應商簽約客戶中有欺詐嫌疑,故在 1個月前成立專門小組調查,查實過去兩年分別有 1219名及 1107名簽約的中國供應商涉及詐騙全球買家,佔 Gold Supplier會員總數約 1.1%及 0.8%,上述賬戶已被全部關閉,並已提交司法機關調查。
騙徒平價賣電子產品

阿里巴巴收入來自會籍年費,多一個會員就多一分收入。今次調查顯示,近 100名銷售人員(佔直銷團隊 2%)及部份主管和銷售經理,為追求高業績及獲取短期經濟利益而不擇手段,故意或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
阿里巴巴回應本報查詢時說:「大部份(相關的)員工已被辭退, 80%欺詐案買家的損失不逾 1200美元(約 9360港元),對財務沒有實際影響,惟事件教曉我們很多我們系統上的缺失,我們現能更好的防範這些事件。」事件涉及的用戶主要提供高需求的電子產品,以極吸引價錢、較低購貨量及相對不安全的付款方式進行。
阿里巴巴一直非常注重誠信,將 2010年定為「誠信中國年」, 3月擲 10億元人民幣建立企業誠信保障金,為會員設立「誠信檔案」,又把 9月 11日定為阿里巴巴打擊網絡詐騙等惡勢力的宣戰日。
衛哲當時揚言,公司會定期公開有關詐騙信息,讓網絡欺詐勢力無處藏身,「對打擊網絡欺詐惡勢力絕不手軟」,豈料事隔不到半年,衛哲因網絡欺詐醜聞而黯然下台,實是一大荒謬。
衛哲︰勇於承擔失職

馬雲表示,為捍衞阿里巴巴的價值觀,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同事均要承擔責任。雖然調查指衛哲及李旭暉沒有參與任何詐騙買家活動,但董事會已批准兩人辭職,由陸兆禧接任首席執行官,阿里巴巴董事會成員數目減至 11位。
衛哲向本報表示,辭職是因沒有捍衞阿里巴巴價值觀,造就欺詐分子對海外買家造成傷害,儘管已清除並將其中騙徒繩之於法,但作為首席執行官須勇於承擔有關失職。
交銀國際分析員 Ma Yuan認為,阿里巴巴近年增速放緩,事件令市場更擔心公司未來增長情況,短期會令股價受壓,但因公司靈魂人物仍是馬雲,加上涉及詐騙供應商數目佔比不多,對阿里巴巴長期戰略發展及財務實際影響不大。
馬雲電郵節錄

1.對於這樣觸犯商業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的行為,任何的容忍姑息都是對更多誠信客戶、更多誠信阿里人的犯罪!

2.阿里巴巴從成立第一天起就從沒以追逐利潤為第一目標,我們決不想把公司變成一家僅僅是賺錢的機器,我們一直堅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使命!

3.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

4.但這是我們成長中的痛苦,是我們發展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很痛!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5.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面對現實、勇於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阿里將不再是阿里,堅持 102年的夢想和使命就成了一句空話和笑話!

6.此時此刻非我莫屬馬雲 2011.2.21.
阿里巴巴資料(截至去年 9月底止)

註冊用戶: 5672.25萬名
企業商舖: 819.94萬間
付費會員: 75.09萬名
•中國 Gold Supplier會員: 10.86萬名
•國際 Gold Supplier會員: 1.102萬名
•中國誠信通會員: 63.13萬名

去年 1至 9月業績(人民幣)
收入: 23.60億元 +37.0%
純利: 10.60億元 +44.7%
15 : GS(14)@2011-02-22 07:59:27

偶有發生
騙徒扮買家 收貨後消失
2011年02月22日

翻閱內地報章,網絡騙徒利用阿里巴巴( 1688)網站騙財的伎倆大同小異,通常登記為會員扮賣家或買家,收取買家款項或貨物後便人間蒸發,涉及金額由數千元至數百萬元(人民幣.下同)不等。
涉及金額數千至數百萬

《南方日報》去年報道,一名張姓男子於 08年聯同兩名友人,開設一間電子空殼公司,招聘多名採購員,要求採購員透過阿里巴巴網站洽購產品,並主動聯絡供應商,供應商對於阿里巴巴註冊的公司戒心大減, 4個月內有 40間公司被騙去貨物但收不到錢,涉及 280萬元,騙徒則出售貨物套現。張氏去年被判有期徒刑 14年 9個月,罰款 10萬元。
今年 1月合肥市亦判處一名王姓男子合同詐騙,成為內地互聯網史上首宗跨境反欺詐維權個案。王氏 09年利用假身份冒用他人工商執照,在阿里巴巴註冊虛構的貿易公司,以超低價銷售貨品,收錢後失蹤, 3個月騙取海外客戶逾 10萬元,兩名分別來自塞浦路斯和敍利亞的人中招,向內地公安報警並向阿里巴巴舉報。王氏被判有期徒刑 3年,緩刑 4年,罰款 7萬元。
《南方都市報》去年亦報道,一男子在阿里巴巴網站向一位「誠信通」用戶購買單車,先付定金 5000元,賣方送貨司機致電要求支付 1萬元保證金,然後加碼至兩萬元,事主才意識到受騙。部份受害人因為對方登記為「誠信通」用戶而中招,事關「誠信通」用戶每年要支付 1688元年費,並要提供工商註冊及認證申請人的資料,通過審核後才獲認證,令人不虞有詐。
16 : GS(14)@2011-02-23 22:58:57

聲譽受損阿里巴巴挫 9%
已賠償詐騙受害人 涉 1326萬
2011年02月23日

【本報訊】內地最大 B2B網站阿里巴巴( 1688)爆出員工縱容簽約供應商詐騙全球客戶的醜聞,雖然首席執行官衞哲及首席運營官李旭暉引咎辭職,但事件嚴重影響阿里巴巴聲譽,拖累阿里巴巴昨日股價一度急跌 9.6%。管理層表示,公司已經向 2249名受害人賠償 170萬美元(約 1326萬港元)。 記者:高淑嫻

阿里巴巴昨日甫開市已經急挫,全日捱沽,收報 15.24元,跌 8.6%,全日成交 11億元。證券界普遍維持阿里巴巴的投資評級,甚少因醜聞叫沽。
高盛認為,事件帶來的直接財務影響有限,但可能間接影響今年上半年業績,原因包括公司將要重整銷售隊伍、使用新的認證程序及調高會費,加價可能令到中國 Gold Supplier會員數目減少;事件又可能引來更多買家投訴。
高盛︰對財務影響有限

凡事有兩面,今次醜聞可能令到公司把焦點重新放在核心業務,為小商戶提供更多環球貿易的服務,不再側重於季度盈利。
摩根大通指出,事件令人想起百度於 08年爆出銷售隊伍缺乏內部監控一事,百度最終成功推行監察制度,業務繼續有穩定增長。阿里巴巴股價短期受壓,正好提供吸納機會,該行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 16元。摩根士丹利則認為,阿里巴巴以後加強新用戶認證,可能令用戶增幅放緩,事件暫時未明朗,寧願靠邊站,把該股評級降至與大市同步。
海嘯期間減價惹禍

阿里巴巴首席財務長蔡崇信前晚則向分析員透露,公司已拿出 170萬美元,向 2249名受害者進行賠償,重申每宗騙案涉及付款金額平均少於 1200美元,不會對公司的財務構成實質影響。
不過,有內地媒體以阿里巴巴中國 Gold Supplier往年會員費 1.98萬元人民幣(現為 2.98萬元人民幣)、涉及 2326間騙子會員計算,阿里巴巴至少收取 4600萬元人民幣收入,未知需否因為今次事件退還。
蔡崇信承認,公司在 08年底因應金融海嘯對經濟帶來的冲擊,推出入門級會員服務 Gold Supplier出口通版,旨在降低服務價格,也許因為減了價,部份銷售人員為追求佣金而放鬆吸客標準。至於會否更換銷售隊伍,他指,查明只涉及 2%銷售人員,如要招募新的銷售人員,也是循序漸進的,但會關注招聘標準。
17 : GS(14)@2011-02-23 22:59:06

因禍得福
憧憬新舵手締協同效應
2011年02月23日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未上市的熱門網購站淘寶網首席執行官陸兆禧臨危受命,兼任阿里巴巴( 1688)首席執行官,市場憧憬陸兆禧可能為阿里巴巴帶來淘寶網營運優勢,令兩間公司產生協同效應,故此今次可能是壞事變好事,但是一般相信兩間公司合併的機會不大。
與淘寶網合併機會微

阿里巴巴首席財務長蔡崇信表示,淘寶網與阿里巴巴一直互相吸取經驗,具體提到協同效應時,他舉例說,阿里巴巴以 B2B形式運作業務,與製造商建立良好關係,淘寶網則是直接面向消費者,即 B2C,兩個平台可以互相配合。
在分銷方面,現在中國很多貨主面對分銷問題,不知如何把商品全國分銷,而建立一個完善的分銷體系耗資龐大,淘寶網有超過 80萬間分銷商在進行交易,正好為貨主提供一個便捷的分銷平台。淘寶網的分銷商可與阿里巴巴的貨主或製造商合作,兩間公司從而產生協同效應。
瑞信對於阿里巴巴新舵手陸兆禧的任命持正面態度,阿里巴巴與淘寶網可望產生協同效應,但基於兩間公司企業文化及架構不同,瑞信認為合併機會不大。
18 : MC(5795)@2011-02-23 23:45:00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45661&d=1422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自我引爆各不同
(2011年02月23日)
19 : GS(14)@2011-03-13 15:01:04

http://www.nbweekly.com/Print/Article/12039_0.shtml
在考慮國外買家利益時,這家懷抱遠大理想的中國公司,也許還要更關注下中國底層中小製造商的現實需求。

從阿里巴巴CEO職位上「下崗」的衛哲下步會落在何處是個謎,就如同他的「引咎辭職」本身是個謎一樣。

馬云與衛哲,曾是阿里最親密的黃金搭檔,如今因為供應商欺詐事件,類似的親密是否還會再現已是個未知數。

無論怎樣,這已經是阿里巴巴的非常時刻。受欺詐事件影響,阿里巴巴市值已縮水1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的註冊賣家中,已有35%選擇不再續約。

南都週刊記者_王宏宇 杭州、義務報導

31歲的李研(化名)到現在還記得去年九月見到衛哲時的情景。

那時的衛哲還是阿里巴巴的CEO,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一起來浙江義烏與「中國金牌供應商」座談,義烏大酒店內能容納數百人的宴會廳被擠得滿滿噹噹,馬云、衛哲在上面坐著講,李研和其他沒座位的「中國金牌供應商」在下面站著聽。

當時具體講了些什麼,李研現在已經記不清。只記得馬云很瘦,衛哲很年輕,兩個人都很能說,台上台下很融洽,大概是講些阿里巴巴在國外拓展的情況,以及在國外如何受歡迎等。

當時衛哲在現場說的一句話,李研記得很清楚:「他說只要在座的金牌供應商給他寫郵件,他一定親自回覆。」李研回去就寫了一封郵件,等了很久沒見回覆,於是又寫了一封,終於有回覆過來:你的問題已轉交具體部門,云云。

「明顯是秘書回的。」李研想。還沒等他來得及寫第三封郵件,就傳來了最新的消息,因為近兩年有2326家「金牌供應商」在阿里巴巴員工協助下欺詐客戶,衛哲已引咎辭職,馬云公開信強調「價值觀」,阿里巴巴則對涉嫌欺詐的商戶全部作關閉處理,並已經提交司法機關參與調查。

對於這件事,李研在自己的博客上評論說,阿里巴巴裁掉衛哲「合情合理」,意猶未盡的他又在後面加上一句,「你認為其他中國金牌供應商能接受他們的這種做法嗎?」

「金牌供應商」的煩惱

至少就李研自己而言,僅僅強調價值觀,還遠遠不夠。

夜裡11點半,他還在辦公室忙碌。穿著襯衫和皮鞋的他,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跪在地上,把一個聯邦快遞的紙盒修改成合適的大小,然後把樣品放進去,貼好標籤,等待第二天寄給歐洲的客戶。

這一天是週五,但在這個位於義烏國際商貿城旁邊一座寫字樓的簡陋辦公室裡,完全沒有週末夜晚的歡樂和輕鬆。幾名大學英語專業畢業不超過半年的銷售經理,正忙著閱讀和回覆來自歐洲、非洲和美國的郵件,一位專業攝影師則在二樓,用一台佳能單反相機忙著拍攝各種產品樣品,包括購物車、項鏈和各種小飾品。

李在三年前來到距離阿里巴巴總部杭州不遠的義烏,並決定選擇阿里巴巴的服務開拓展電子商務生意。當時阿里巴巴推出的認證共有三種,包括針對國內企業內貿的「中國誠信通」,針對國內企業外貿的「中國金牌供應商」以及及針對外企外貿的「國際金牌供應商」。

李研最後選擇了「中國金牌供應商」,在銷售人員的介紹下,後來又辦理了一個阿里巴巴為付費會員推薦的「深度認證」,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ureu Veritas)的「BV認證」。

如今回頭看,李研沒覺得這些認證有什麼技術含量。「金牌供應商」只要把營業執照等資料傳真過去就可以拿到,「BV認證」麻煩點,「但認證人員來辦公室轉轉看看,拍拍照片,也就發了」。

李研當時想問衛哲的問題只有一個,即「金牌供應商現在為什麼這麼多?」2008年,阿里巴巴的「金牌供應商」數量是3萬名,經歷了2009年爆髮式的發展,如今這個數字是超過10萬名。這意味著,李在這家網站上的競爭對手比2008年增加了2倍。

另一個增長的是「金牌供應商」的會員費用,以前是每年19800元,今年元旦之後已漲到了29800元。此外,李研還需要每年花48000元,在公司位於阿里巴巴的網頁上再增加20個「櫥窗」,以保證產品可以被搜索到,即「曝光率」。不過,費用支出增加了,他的訂單卻沒有明顯的增長。

此外,儘管阿里巴巴此前在英美的雜誌和出租車上都做了很多廣告,還做了很多電視廣告,但除歐美之外,李研的生意並不多。他現在懷疑「阿里巴巴是不是真的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過」,他給記者看牆上掛著的一幅世界地圖上打鉤的客戶分佈,「你看,中東、南美、澳洲,三年了都幾乎沒有。」

李研現在覺得,加入網商好比玩上了網遊,會費只是入門,後面還有無數的增值項目紛至沓來,比如「櫥窗」、競價排名。不過,李研無意中也發現一個小秘密,每天上午的某個固定時段修改產品的關鍵字,可以讓產品在搜索時排名更靠前。現在,在他的暗示下,每到上午的這個時間,所有的銷售經理就都守在電腦前,手工修改網站上全部12029款產品的關鍵字。

去留之間

李研的朋友,同樣在義烏經營玻璃製品出口外貿的徐華(化名)說,欺詐並不只發生在老外身上,騙人的也不只是中國人。他在幾次被國外採購商欺詐後,選擇了離開阿里巴巴。

比如有一次,對方來自東南亞,稱在阿里巴巴看到徐華的幾款玻璃製品,希望要一小批過去賣賣看,因為對方要的貨物不多,因此徐華通過西聯匯款收取訂金後,就把貨發了過去。此後左等右等,再沒等到餘款。因為交易沒有通過阿里巴巴,也無處投訴,只好自己承受損失。受騙多了,徐華才聽說,早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現場來訂購的老外就喜歡玩這招,他們多來自尼日利亞、印度和意大利,那時的市場裡每天都可以聽到某人被騙了幾十萬的消息。

這與阿里方面說法有明顯出入,比如在馬云那封著名的內部郵件中,就指出兩年內涉嫌欺詐的2300多家都是中國賣家,而受騙的對象當然也是國外買家。

徐華現在已經轉向在淘寶做生意。他想問阿里巴巴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只有針對賣家的身份認證機制,沒有針對買家的?另一個是為什麼只推出花錢買的「金牌供應商」,不推出類似淘寶「皇冠賣家」的客戶評價機制?「這個問題一天沒有回覆,我就一天不會回來。」徐華說。

但也有很多人在阿里巴巴賺到了錢,比如朱秋城。來自寧波的朱是阿里巴巴去年力推的「全球速賣通」平台的用戶,後者要求交易雙方都必須使用支付寶擔保服務,否則將給予凍結賬戶的處罰。通過在線銷售單價高達上萬元的船模他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甚至還登上了《新聞聯播》和《經濟半小時》,目前工廠40%的產能用來滿足國外的客戶的定製產品。

受朱秋城這樣的例子鼓舞,杭州久錦服裝的徐進,在去年底也加入了阿里巴巴的「金牌供應商」,簽完合同付完款,給阿里巴巴一家名叫「中誠信」的公司傳真去執照等資料後,認證就完成了。但他頭疼的是,從簽約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三個多月,網站還沒有上線。

久錦服裝銷售主管查文娟說,去參加完阿里巴巴的培訓,他們才意識到公司還需要招聘模特、懂英語的銷售人員和攝影、美工,但到目前為止,這些人還一個都沒有招到。「阿里巴巴給了45天的寬限期,但這對於一個從沒有進行過出口貿易的小公司來說,還是太短。」一年的會員期如今已快過去了一半,現在的她不知道應該繼續下去,還是放棄。

李研倒並不太擔心欺詐的問題。「欺詐多發生於中小額交易,如果及時處理買家反饋的信息,騙子最多只能騙一次,入不敷出,自然就消失了。何況現在還有SGS等第三方驗貨公司,只要阿里能切實解決問題,消滅欺詐並不難。」據說這次涉嫌欺詐的商戶大多來自福建廈門,但李研平時並沒有遇到過。

即便如此,生意依然很難做。李研說,阿里巴巴的買家在詢盤時,原則上可以群發給成千上萬家供應商,而太多賣家希望借助一些不賺錢的生意來招徠客戶,這樣今後即便不再續費,這些客戶也能變成線下的客戶。這也是國際買家給出的到岸價格與成本價相當,甚至虧本時,也仍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鶩的誘因之一。

去年底,李研還投入了環球資源、中國製造網等阿里巴巴競爭對手的懷抱,「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甚至還在Facebook上建了主頁,不過到目前為止,他在上述網站還沒有接到任何訂單。

夢想與現實

儘管種種跡象顯示,阿里巴巴面對的問題也許並不僅是誠信和價值觀,更應該包括商業模式和客戶理念的調整,但無論是李研、徐華,還是查文娟的問題,到記者發稿時為止,都仍未能從阿里巴巴方面得到具體的答覆。

但阿里巴巴並不認為,此次事件會改變目前的競爭格局。阿里巴巴集團公關資深總監陶然表示,阿里巴巴此次動作和所謂財務壓力的無聊猜測無關,也並未影響競爭態勢。2010年Q3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付費會員數超過百萬,收入較上一年的10.3億人民幣增長40.4%達到14.5億人民幣。

「第二名同我們的差距仍然巨大。」陶然說。

事實上,阿里巴巴在策略與模式上的嘗試,早已開始。例如去年開始按交易收費的「速賣通」產品,阿里巴巴與淘寶聯手在今年初推出的「無名良品」等。但新的調整也帶來了新的未知數。2月23日,淘寶CEO陸兆禧兼阿里巴巴CEO,在給內部員工的公開信中他坦承,「未來的路怎麼走,我需要時間與團隊有更多的溝通」,他也同時表示「(阿里巴巴和淘寶)兩者聯合起來可以製造更多機會」。

但到目前為止的公開信息顯示,阿里巴巴的工作重點,似乎仍放在「杜絕欺詐」這一點上。「我們將根據搜索、審查資料庫,主動清退高危客戶。同時,阿里巴巴會加強品控和我們的銷售管理系統,引導他們為客戶長期的價值而努力。」阿里巴巴中國雅虎總經理兼大淘寶首席市場官王帥在接受本刊記者郵件採訪時說。

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卻早已覬覦這一市場多時。阿里巴巴人事地震後,環球資源CEO韓禮士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就擔心「阿里巴巴的行為可能傷害到真正做生意的中國供應商」;環球市場則在早些時候宣佈,將在未來三年追加20億元,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的潛在對手還包括中國製造網、敦煌網、大龍網、蘭亭集勢等,儘管市場規模仍不算大,但並不乏創新模式。

這令業內人士開始質疑,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馬云重手打擊欺詐的決策是否打到了「點子」上,比如騰訊網科技中心總監程苓峰在微博質疑說,馬云是否為一個並不存在的「潔白無瑕的市場」,作出了一個「國王式的判決」。

阿里巴巴一位接近馬云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馬云喜歡「有感而發」,當年看《歷史的天空》,裡面有個女政委東方聞英,於是在阿里巴巴的每個小團隊都設置了隸屬於人力資源部門的「小政委」,來貫徹傳播公司價值觀和文化,希望對抗大公司的官僚主義。

阿里巴巴未來要打造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也是如此。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後,馬云帶著高管造訪蒙牛,回來說「可怕」,「這樣的公司不會垮掉」,「整個城市從上到下,都為它服務,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在此事後的組織部會議上,馬云說,他春節前去了共產黨最早發源地之一古田會議故址,意識到共產黨的精神就是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阿里巴巴不要利潤導向,而要推進一種文明,「讓世上沒有難做的生意,讓商業社會沒有欺詐」,而在年後他又探訪了Facebook,他希望做像Facebook一樣「讓世界驕傲」的公司,並在此後提出,「必須反對官僚主義,嚴懲腐敗。」

該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馬云的「有感而發」就是獨裁,事實上,每一項決定都是集體決定的。而這些決定,往往給阿里巴巴帶來顯而易見的高速增長,執行中的不到位,往往才是業務停滯不前的誘因。

無論怎樣,這已經是阿里巴巴的非常時刻。截至記者發稿時,受欺詐事件影響,阿里巴巴市值已縮水10億美元,而據彭博社披露,阿里巴巴的註冊賣家中,有35%選擇不再續約。這意味著,要想獲得和去年相同的銷售額,阿里巴巴至少需要讓自己的客戶再激增35%。在盈利能力最強的「金牌供應商」機製麵臨整頓的局面下,這個任務顯然並不那麼容易完成。

阿里巴巴似乎也意識到,光是清剿欺詐和強調「誠信」,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總經理助理蔣芳此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暗示說,「從我們團隊角度來看,即使不是誠信問題,只要這個成員不再相信以客戶第一為價值觀,他都必須離開我們的團隊。」
20 : onesee(1238)@2011-03-18 12:35:53

阿網:2月醜聞未見影響
2011年3月18日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網絡(1688,簡稱:阿網)成功於去年開拓更多非會員收入,令2010年全年盈利升45%至14.7億元(人民幣.下同),每股盈利為29分人民幣,略高於市場平均預期,不派末期息。新任阿網首席執行官的陸兆禧在分析員會議中提到,阿網將由過去集中發展收費會員數目,轉為增強現有客戶服務質素,未來又會加強與同系淘寶網的合作。

全年多賺45% 略勝預期

期內,阿網收入按年升43%至55.6億元,來自國際交易收入及內地交易收入,分別為31.5億元及18.1億元。由於阿網過去收入主要倚靠收費會員的年費,收費會員的數目一向是阿網業績指標。然而,截至去年底,阿網Gold Supplier會員達13.2萬戶,按年僅增16%,屬過去5年最低的增長。阿網去年盈利之所以能升逾四成,主要是阿網成功開拓非會員費—─即網上商貿增值服務。非會員收人去年佔整體達33%,比2007年上升12個百分點。陸兆禧表示,阿網未來的重點,將是如何向現有的付費及非付費用戶,提供更有質素的服務,而非催谷收費用戶數。

今年2月中爆出員工涉及阿網詐騙的醜聞,原阿網首席執行官衛哲問責下台,由身兼阿網同系公司淘寶網首席執行官的陸兆禧頂上。陸兆禧昨日稱說,阿網將與淘寶網作出資源整合,希望始於淘寶網第3個交易平台「無名良品」(lp.taobao.com)的合作,令阿網的賣家可以接觸更廣泛買家,利用淘寶網快速增長,帶動阿網也快速增長。陸兆禧又表示,2月爆出詐騙醜聞後,阿網營運未有因而受打擊,3月份持續錄得理想的流量及會員數字。
21 : New comer(7338)@2011-03-18 13:52:52

Apple daily

2011年03月18日

阿里巴巴上季盈利新高
承認詐騙事件礙會員增長

【本報訊】受惠付費會員及增值服務收入增加,阿里巴巴( 1688) 2010年盈利上升 45.1%至 14.69億元人民幣,當中第四季盈利更創歷史新高,季內盈利按季升 12%至 4.1億元,不派息。集團雖指會與同系的淘寶網等尋求更多的合作,但承認早前調查發現有會員涉及詐騙買家事件,短期內或對會員數目增長造成壓力。 記者:石永樂

新任首席執行官陸兆禧亦預告,今年會加強對現有付費會員的服務,而非針對更快吸納新會員。雖然集團於昨日收市後才公佈業績,但該股仍跌 4.16%至 13.8元。


全年賺 15億付費會員逾百萬
去年阿里巴巴營業額升 43.4%至 55.57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兩個交易市場付費會員人數取得顯著增長,至去年底,阿里巴巴的付費會員超過 100萬戶,當中包括約 80.9萬的國際及中國交易市場會員,以及 27萬名中國萬網的付費會員,若扣除來自中國萬網的付費會員,集團的付費會員數目較年初增長 31.6%。
集團提到,努力再振興客戶對集團的信心是今年「阿里巴巴至關重要的一件事」,目前內部調查有關早前公佈的欺詐個案仍在進行中,未來會加強內部政策、品質控制和銷售管理,但承認事件在短期內可能會對會員數增長造成壓力。陸兆禧表示今年會投入更多的資源去提升電子商務活動的質量,以增加會員的滿意度。


夥淘寶網攻增值服務
對於陸氏預告,今年會加強對現有付費會員的服務,而非針對更快吸納新會員,有分析員指,阿里巴巴過去兩年已投資大量資源去爭取新用戶,現在他們將集中去「教育」現有客戶,料阿里巴巴今年用戶增長放緩。申銀萬國更稱,阿里巴巴向來的增長來自用戶數目的增長,但預期集團未來三年用戶增長將出現放緩。
此外,陸兆禧表示,今年會推出更多增值服務,除了目前與淘寶網合作的交易平台「無名良品」,未來會進一步尋求與淘寶網加強合作的機會。不過申銀萬國認為,雖然阿里巴巴與淘寶網有很大的協同效應,但短期內難以體現,相信 B2B仍是集團短期的主要收入來源。另外,阿里巴巴同時宣佈,陸兆禧已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即日起生效。


阿里巴巴全年業績概覽
營業額: 55.57億元人民幣
變幅:+43.4%

EBITA*: 15.87億元人民幣
變幅:+52.2%

盈利: 14.69億元人民幣
變幅:+45.1%

扣除股權報酬支出前 EBITA率: 34.70% 變幅:+2.6個百分點

每股盈利(人民幣): 33仙
變幅:+43.5%

*除利息、稅項、攤銷前盈利


阿里巴巴營運摘要
付費會員: 80.9萬戶
變幅:+31.6%

中國會員: 12.1萬戶
變幅:+26.2%

國際會員: 1.04萬戶
變幅:-41.3%

中國誠通會員: 67.76萬戶
變幅:+35.2%
22 : GS(14)@2011-03-20 17:32:33

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3/13500.aspx
阿里巴巴的夢想與現實
無論怎樣,這已經是阿里巴巴的非常時刻。受欺詐事件影響,阿里巴巴市值已縮水1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的註冊賣家中,已有35%選擇不再續約。

南都週刊記者_王宏宇 杭州、義務報導

31歲的李研(化名)到現在還記得去年九月見到衛哲時的情景。

那時的衛哲還是阿里巴巴的CEO,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一起來浙江義烏與「中國金牌供應商」座談,義烏大酒店內能容納數百人的宴會廳被擠得滿滿噹噹,馬云、衛哲在上面坐著講,李研和其他沒座位的「中國金牌供應商」在下面站著聽。

當時具體講了些什麼,李研現在已經記不清。只記得馬云很瘦,衛哲很年輕,兩個人都很能說,台上台下很融洽,大概是講些阿里巴巴在國外拓展的情況,以及在國外如何受歡迎等。

當時衛哲在現場說的一句話,李研記得很清楚:「他說只要在座的金牌供應商給他寫郵件,他一定親自回覆。」李研回去就寫了一封郵件,等了很久沒見回覆,於是又寫了一封,終於有回覆過來:你的問題已轉交具體部門,云云。

「明顯是秘書回的。」李研想。還沒等他來得及寫第三封郵件,就傳來了最新的消息,因為近兩年有2326家「金牌供應商」在阿里巴巴員工協助下欺詐客戶,衛哲已引咎辭職,馬云公開信強調「價值觀」,阿里巴巴則對涉嫌欺詐的商戶全部作關閉處理,並已經提交司法機關參與調查。

對於這件事,李研在自己的博客上評論說,阿里巴巴裁掉衛哲「合情合理」,意猶未盡的他又在後面加上一句,「你認為其他中國金牌供應商能接受他們的這種做法嗎?」

「金牌供應商」的煩惱

至少就李研自己而言,僅僅強調價值觀,還遠遠不夠。

夜裡11點半,他還在辦公室忙碌。穿著襯衫和皮鞋的他,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跪在地上,把一個聯邦快遞的紙盒修改成合適的大小,然後把樣品放進去,貼好標籤,等待第二天寄給歐洲的客戶。

這一天是週五,但在這個位於義烏國際商貿城旁邊一座寫字樓的簡陋辦公室裡,完全沒有週末夜晚的歡樂和輕鬆。幾名大學英語專業畢業不超過半年的銷售經理,正忙著閱讀和回覆來自歐洲、非洲和美國的郵件,一位專業攝影師則在二樓,用一台佳能單反相機忙著拍攝各種產品樣品,包括購物車、項鏈和各種小飾品。

李在三年前來到距離阿里巴巴總部杭州不遠的義烏,並決定選擇阿里巴巴的服務開拓展電子商務生意。當時阿里巴巴推出的認證共有三種,包括針對國內企業內貿的「中國誠信通」,針對國內企業外貿的「中國金牌供應商」以及及針對外企外貿的「國際金牌供應商」。

李研最後選擇了「中國金牌供應商」,在銷售人員的介紹下,後來又辦理了一個阿里巴巴為付費會員推薦的「深度認證」,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ureu Veritas)的「BV認證」。

如今回頭看,李研沒覺得這些認證有什麼技術含量。「金牌供應商」只要把營業執照等資料傳真過去就可以拿到,「BV認證」麻煩點,「但認證人員來辦公室轉轉看看,拍拍照片,也就發了」。

李研當時想問衛哲的問題只有一個,即「金牌供應商現在為什麼這麼多?」2008年,阿里巴巴的「金牌供應商」數量是3萬名,經歷了2009年爆髮式的發展,如今這個數字是超過10萬名。這意味著,李在這家網站上的競爭對手比2008年增加了2倍。

另一個增長的是「金牌供應商」的會員費用,以前是每年19800元,今年元旦之後已漲到了29800元。此外,李研還需要每年花48000元,在公司位於阿里巴巴的網頁上再增加20個「櫥窗」,以保證產品可以被搜索到,即「曝光率」。不過,費用支出增加了,他的訂單卻沒有明顯的增長。

此外,儘管阿里巴巴此前在英美的雜誌和出租車上都做了很多廣告,還做了很多電視廣告,但除歐美之外,李研的生意並不多。他現在懷疑「阿里巴巴是不是真的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過」,他給記者看牆上掛著的一幅世界地圖上打鉤的客戶分佈,「你看,中東、南美、澳洲,三年了都幾乎沒有。」

李研現在覺得,加入網商好比玩上了網遊,會費只是入門,後面還有無數的增值項目紛至沓來,比如「櫥窗」、競價排名。不過,李研無意中也發現一個小秘密,每天上午的某個固定時段修改產品的關鍵字,可以讓產品在搜索時排名更靠前。現在,在他的暗示下,每到上午的這個時間,所有的銷售經理就都守在電腦前,手工修改網站上全部12029款產品的關鍵字。

去留之間

李研的朋友,同樣在義烏經營玻璃製品出口外貿的徐華(化名)說,欺詐並不只發生在老外身上,騙人的也不只是中國人。他在幾次被國外採購商欺詐後,選擇了離開阿里巴巴。

比如有一次,對方來自東南亞,稱在阿里巴巴看到徐華的幾款玻璃製品,希望要一小批過去賣賣看,因為對方要的貨物不多,因此徐華通過西聯匯款收取訂金後,就把貨發了過去。此後左等右等,再沒等到餘款。因為交易沒有通過阿里巴巴,也無處投訴,只好自己承受損失。受騙多了,徐華才聽說,早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現場來訂購的老外就喜歡玩這招,他們多來自尼日利亞、印度和意大利,那時的市場裡每天都可以聽到某人被騙了幾十萬的消息。

這與阿里方面說法有明顯出入,比如在馬云那封著名的內部郵件中,就指出兩年內涉嫌欺詐的2300多家都是中國賣家,而受騙的對象當然也是國外買家。

徐華現在已經轉向在淘寶做生意。他想問阿里巴巴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只有針對賣家的身份認證機制,沒有針對買家的?另一個是為什麼只推出花錢買的「金牌供應商」,不推出類似淘寶「皇冠賣家」的客戶評價機制?「這個問題一天沒有回覆,我就一天不會回來。」徐華說。

但也有很多人在阿里巴巴賺到了錢,比如朱秋城。來自寧波的朱是阿里巴巴去年力推的「全球速賣通」平台的用戶,後者要求交易雙方都必須使用支付寶擔保服務,否則將給予凍結賬戶的處罰。通過在線銷售單價高達上萬元的船模他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甚至還登上了《新聞聯播》和《經濟半小時》,目前工廠40%的產能用來滿足國外的客戶的定製產品。

受朱秋城這樣的例子鼓舞,杭州久錦服裝的徐進,在去年底也加入了阿里巴巴的「金牌供應商」,簽完合同付完款,給阿里巴巴一家名叫「中誠信」的公司傳真去執照等資料後,認證就完成了。但他頭疼的是,從簽約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三個多月,網站還沒有上線。

久錦服裝銷售主管查文娟說,去參加完阿里巴巴的培訓,他們才意識到公司還需要招聘模特、懂英語的銷售人員和攝影、美工,但到目前為止,這些人還一個都沒有招到。「阿里巴巴給了45天的寬限期,但這對於一個從沒有進行過出口貿易的小公司來說,還是太短。」一年的會員期如今已快過去了一半,現在的她不知道應該繼續下去,還是放棄。

李研倒並不太擔心欺詐的問題。「欺詐多發生於中小額交易,如果及時處理買家反饋的信息,騙子最多只能騙一次,入不敷出,自然就消失了。何況現在還有SGS等第三方驗貨公司,只要阿里能切實解決問題,消滅欺詐並不難。」據說這次涉嫌欺詐的商戶大多來自福建廈門,但李研平時並沒有遇到過。

即便如此,生意依然很難做。李研說,阿里巴巴的買家在詢盤時,原則上可以群發給成千上萬家供應商,而太多賣家希望借助一些不賺錢的生意來招徠客戶,這樣今後即便不再續費,這些客戶也能變成線下的客戶。這也是國際買家給出的到岸價格與成本價相當,甚至虧本時,也仍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鶩的誘因之一。

去年底,李研還投入了環球資源、中國製造網等阿里巴巴競爭對手的懷抱,「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甚至還在Facebook上建了主頁,不過到目前為止,他在上述網站還沒有接到任何訂單。

夢想與現實

儘管種種跡象顯示,阿里巴巴面對的問題也許並不僅是誠信和價值觀,更應該包括商業模式和客戶理念的調整,但無論是李研、徐華,還是查文娟的問題,到記者發稿時為止,都仍未能從阿里巴巴方面得到具體的答覆。

但阿里巴巴並不認為,此次事件會改變目前的競爭格局。阿里巴巴集團公關資深總監陶然表示,阿里巴巴此次動作和所謂財務壓力的無聊猜測無關,也並未影響競爭態勢。2010年Q3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付費會員數超過百萬,收入較上一年的10.3億人民幣增長40.4%達到14.5億人民幣。

「第二名同我們的差距仍然巨大。」陶然說。

事實上,阿里巴巴在策略與模式上的嘗試,早已開始。例如去年開始按交易收費的「速賣通」產品,阿里巴巴與淘寶聯手在今年初推出的「無名良品」等。但新的調整也帶來了新的未知數。2月23日,淘寶CEO陸兆禧兼阿里巴巴CEO,在給內部員工的公開信中他坦承,「未來的路怎麼走,我需要時間與團隊有更多的溝通」,他也同時表示「(阿里巴巴和淘寶)兩者聯合起來可以製造更多機會」。

但到目前為止的公開信息顯示,阿里巴巴的工作重點,似乎仍放在「杜絕欺詐」這一點上。「我們將根據搜索、審查資料庫,主動清退高危客戶。同時,阿里巴巴會加強品控和我們的銷售管理系統,引導他們為客戶長期的價值而努力。」阿里巴巴中國雅虎總經理兼大淘寶首席市場官王帥在接受本刊記者郵件採訪時說。

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卻早已覬覦這一市場多時。阿里巴巴人事地震後,環球資源CEO韓禮士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就擔心「阿里巴巴的行為可能傷害到真正做生意的中國供應商」;環球市場則在早些時候宣佈,將在未來三年追加20億元,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的潛在對手還包括中國製造網、敦煌網、大龍網、蘭亭集勢等,儘管市場規模仍不算大,但並不乏創新模式。

這令業內人士開始質疑,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馬云重手打擊欺詐的決策是否打到了「點子」上,比如騰訊網科技中心總監程苓峰在微博質疑說,馬云是否為一個並不存在的「潔白無瑕的市場」,作出了一個「國王式的判決」。

阿里巴巴一位接近馬云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馬云喜歡「有感而發」,當年看《歷史的天空》,裡面有個女政委東方聞英,於是在阿里巴巴的每個小團隊都設置了隸屬於人力資源部門的「小政委」,來貫徹傳播公司價值觀和文化,希望對抗大公司的官僚主義。

阿里巴巴未來要打造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也是如此。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後,馬云帶著高管造訪蒙牛,回來說「可怕」,「這樣的公司不會垮掉」,「整個城市從上到下,都為它服務,形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在此事後的組織部會議上,馬云說,他春節前去了共產黨最早發源地之一古田會議故址,意識到共產黨的精神就是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阿里巴巴不要利潤導向,而要推進一種文明,「讓世上沒有難做的生意,讓商業社會沒有欺詐」,而在年後他又探訪了Facebook,他希望做像Facebook一樣「讓世界驕傲」的公司,並在此後提出,「必須反對官僚主義,嚴懲腐敗。」

該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馬云的「有感而發」就是獨裁,事實上,每一項決定都是集體決定的。而這些決定,往往給阿里巴巴帶來顯而易見的高速增長,執行中的不到位,往往才是業務停滯不前的誘因。

無論怎樣,這已經是阿里巴巴的非常時刻。截至記者發稿時,受欺詐事件影響,阿里巴巴市值已縮水10億美元,而據彭博社披露,阿里巴巴的註冊賣家中,有35%選擇不再續約。這意味著,要想獲得和去年相同的銷售額,阿里巴巴至少需要讓自己的客戶再激增35%。在盈利能力最強的「金牌供應商」機製麵臨整頓的局面下,這個任務顯然並不那麼容易完成。

阿里巴巴似乎也意識到,光是清剿欺詐和強調「誠信」,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總經理助理蔣芳此前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暗示說,「從我們團隊角度來看,即使不是誠信問題,只要這個成員不再相信以客戶第一為價值觀,他都必須離開我們的團隊。」
23 : greatsoup38(830)@2011-04-23 13:20:08

http://www.iceo.com.cn/renwu/35/2011/0325/213313.shtml
【封面故事】影子馬雲
24 : greatsoup38(830)@2011-04-30 16:41:58

馬云的「打假」邏輯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8/5NMDAwMDIzNTM5NQ.html
25 : greatsoup38(830)@2011-04-30 16:44:5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6/wOMDAwMDIzNTAwOA.html
阿里巴巴結盟浙江郵政速遞共建物流體系
26 : kanili(1193)@2011-05-13 23:27:43

阿里巴巴母旗下支付寶 注私人公司
馬雲出手逼雅虎減持
2011年05月1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49941
27 : kanili(1193)@2011-05-13 23:29:45

資源調配
阿里巴巴生意料放緩
2011年05月1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49942
28 : GS(14)@2011-05-14 11:42: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514/News/ec_eck6.htm
阿里巴巴反駁雅虎 轉讓「支付寶」合規定
2011年5月14日
29 : GS(14)@2011-05-15 12:55:55

http://news.imeigu.com/a/1305264094820.html
網易科技訊 5月13日消息,阿里巴巴旗下互聯網產品與服務提供商phpwind,今日正式發佈即時通訊客戶端軟件「云聊」。

據瞭解,這款客戶端整合了IM、微博、資訊彈窗、版塊訂閱、阿里旺旺和站內信等,都是社區用戶常用的幾類操作。可同時實現實時聊天、發微博和閱讀定製版塊內容的等操作。

云聊產品負責人稱,phpwind產品和業務與阿里云有緊密關係,今後phpwind將更進一步融入阿里巴巴云計算戰略,在云計算、平台化、數據存儲、搜索技術方面有進一步的業務協同。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
30 : onesee(1238)@2011-05-15 16:05:46

支付寶擁大量客戶資訊
馬雲:雅虎等外資持股不太好 2011年5月15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515/News/ea_eab1.htm
31 : idsdown(1658)@2011-05-22 11:18:33

马云:“假货对于淘宝不是利益,而是更多麻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05-21 00:28:5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3/3MMDAwMDIzOTY3MQ.html
32 : onesee(1238)@2011-06-02 13:56:40

阿里巴巴雅虎 就支付寶達成協議
2011年6月2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02/News/eb_ebf1.htm
33 : idsdown(1658)@2011-06-02 21:19:17

雅虎與阿裏巴巴將和解?
2011-06-0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3MMDAwMDI0MjE3Mg.html
34 : idsdown(1658)@2011-06-03 21:07:47

雅虎馬雲最後磋商 談判桌踢爆“非正常轉讓”
2011-06-0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3/2NMDAwMDI0MjQ2Ng.html
35 : idsdown(1658)@2011-06-14 22:32:22

馬雲強調控制支付寶是責任
2011-06-14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4/5NMDAwMDI0NDM5NA.html
36 : idsdown(1658)@2011-06-14 22:32:44

馬雲:孫正義是最不好談的
2011-06-14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4/wMMDAwMDI0NDQwMA.html
37 : idsdown(1658)@2011-06-16 21:10:12

馬雲釋疑支付寶“單飛” 協議控制不可行?
2011-06-1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5/2OMDAwMDI0NDU2OQ.html
38 : idsdown(1658)@2011-06-16 21:10:30

知情不報 雅虎“欺瞞”小股東?
2011-06-1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5/3MMDAwMDI0NDU3Mw.html
39 : idsdown(1658)@2011-06-16 21:10:55

淘寶分拆為三家公司 馬雲稱不排除集團整體上市
2011-06-16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6/xMMDAwMDI0NTAxMQ.html
40 : idsdown(1658)@2011-06-16 21:11:21

馬雲捅破窗戶紙 財付通是否協控成疑
2011-06-16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6/3OMDAwMDI0NDg3OA.html
41 : onesee(1238)@2011-06-17 17:15:30

阿里:分拆淘寶添價值 集團或整體上市
2011年6月17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17/News/eb_ebd1.htm
42 : idsdown(1658)@2011-06-17 20:50:28

淘寶分拆: 馬雲嘗試上市 換取控制權
2011-06-17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7/wNMDAwMDI0NTEwNA.html
43 : idsdown(1658)@2011-06-17 20:51:13

廣發銀行與阿裏巴巴合作 將推聯名信用卡
2011-06-17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7/wNMDAwMDI0NTMwNg.html
44 : idsdown(1658)@2011-06-17 20:51:32

支付寶股權轉讓風波:馬雲的道德爭議
2011-06-17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7/4MMDAwMDI0NTE4Mg.html
45 : kanili(1193)@2011-06-17 23:17:04

阿里巴巴母:淘寶網一拆三
2011年06月17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350014
46 : GS(14)@2011-06-18 10:52: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17/News/eb_ebd1.htm
阿里:分拆淘寶添價值 集團或整體上市
2011年6月17日
47 : idsdown(1658)@2011-06-20 21:05:27

“一個正確但不完美的決定”: 馬雲辯解支付寶“脫鉤”始末
2011-06-1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0/xMMDAwMDI0NTQxMg.html
48 : idsdown(1658)@2011-06-23 22:39:02

阿裡雅虎軟銀重回談判桌 實質進展存三種可能性
2011-06-2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3/2MMDAwMDI0NjM2MA.html
49 : idsdown(1658)@2011-06-26 19:25:40

馬雲的中西臉譜
2011-06-2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7/3OMDAwMDI0Njc3OA.html
50 : idsdown(1658)@2011-06-26 19:26:05

支付寶股權轉讓爭議的法律分析
2011-06-2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7/1OMDAwMDI0Njc1OA.html
51 : idsdown(1658)@2011-06-26 19:26:24

支付寶光鮮掩映 協力廠商支付盈利模式憂患
2011-06-2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7/yOMDAwMDI0NjcyOQ.html
52 : idsdown(1658)@2011-06-29 20:34:32

對話馬雲:阿裡巴巴的“本命年”革命
2011-06-29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9/3NMDcxXzM0NzU3Ng.html
53 : idsdown(1658)@2011-06-30 23:56:12

“網上大盜”歸案 阿裡巴巴提門檻防復發
2011-06-30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30/1MMDcyXzM0Nzg1MA.html
54 : idsdown(1658)@2011-06-30 23:56:28

阿里CEO下臺背後的莆田打假風暴
2011-06-30

http://special.21cbh.com/2011_putianzhaojia/
55 : idsdown(1658)@2011-07-06 21:58:24

團購業掀起融資風潮 阿裡巴巴參投美團網
2011-07-06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6/5NMDcyXzM0ODk5Ng.html
56 : greatsoup38(830)@2011-07-09 16:29:38

阿里巴巴怎麼了
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107/26689.aspx
57 : greatsoup38(830)@2011-07-09 16:30:37

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107/26706.aspx
最後的「李鴻章」
58 : greatsoup38(830)@2011-07-09 16:30:53

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107/26705.aspx
十問馬云
59 : greatsoup38(830)@2011-07-09 16:33:33

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107/26688.aspx
「三國」往事
60 : onesee(1238)@2011-07-11 13:53:25

阿里巴巴 身價有望提升
2011年7月11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11/News/eb_ebm5.htm
61 : idsdown(1658)@2011-07-12 20:22:55

淘寶商城賣藥再起爭議 網上售藥安全遭“拷問”
2011-07-1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1/wNMDcyXzM0OTgwNw.html
62 : GS(14)@2011-07-16 16:07:13

http://news.imeigu.com/a/1310737800396.html
淘宝分拆:马云的大阿里设想
63 : idsdown(1658)@2011-07-22 21:44:41

阿里雲子彈上膛 第一槍:馬雲的手機
2011-07-2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1/wNMDcyXzM1MjIwNA.html
64 : GS(14)@2011-07-30 12:32:03

阿里巴巴母與雅虎和解
2011年07月30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78437
65 : GS(14)@2011-07-30 12:46:56

雅虎馬雲達協議 瓜分支付寶
  2011年7月30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30/News/ea_eab1.htm
66 : greatsoup38(830)@2011-07-30 17:53:57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 ... 5d6f1ea45b20006cc44
阿里云手機的四個追問:60億元補貼或為噱頭
2011-07-29 10:34:50 陳敏
67 : idsdown(1658)@2011-07-30 22:05:49

阿里集团、雅虎和软银就支付宝问题达成协议
2011-07-29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9/3NMzIzXzM1Mzk3NA.html
68 : idsdown(1658)@2011-07-30 22:05:55

马云玩手机:云应用扬弃App模式
2011-07-30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30/wMMDcyXzM1NDAwMg.html
69 : idsdown(1658)@2011-07-30 22:06:02

淘品牌韩都衣舍:韩版ZARA快跑
2011-07-30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30/wOMDcyXzM1NDAwOA.html
70 : idsdown(1658)@2011-07-30 22:06:09

云锋基金联手丰德丽注资寰亚传媒:各取所需
2011-07-30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30/wNMDcxXzM1NDAwNw.html
71 : greatsoup38(830)@2011-07-31 10:46:30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70610.html
阿里巴巴搶進手機操作系統
72 : greatsoup38(830)@2011-07-31 11:20:07

http://news.imeigu.com/a/1311945751044.html
阿里CFO:談支付寶IPO為時過早 或在中國上市
73 : idsdown(1658)@2011-08-01 21:24:25

支付寶贖身費至少20億美元 馬雲非主流MBO得逞
2011-08-0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1OMDcyXzM1NDA1OQ.html
74 : idsdown(1658)@2011-08-02 23:29:51

支付寶IPO時間表曝光 馬雲或5億美元提前還貸
2011-08-0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2/wOMDcyXzM1NDMwOQ.html
75 : idsdown(1658)@2011-08-02 23:29:57

淘寶分銷平臺月交易額達6億元
2011-08-0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2/xNMDcyXzM1NDYxNA.html
76 : idsdown(1658)@2011-08-11 19:30:27

阿里巴巴二季度淨利4.64億元同比增長28%
2011-08-1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1/5MMDcyXzM1Njg5MA.html
77 : onesee(1238)@2011-08-12 16:15:46

阿里巴巴半年多賺32%
2011年8月12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12/News/ec_eci1.htm
78 : idsdown(1658)@2011-08-18 20:04:58

防同行挖角阿里巴巴推30億“房補”
2011-08-1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4OMDcyXzM1ODE4OQ.html
79 : idsdown(1658)@2011-08-23 22:57:25

“精神大餅”難敵挖角阿里巴巴改送“物質大餅”
2011-08-2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23/2NMDcyXzM1OTE2N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64

中華汽車(0026)專區(related:0666、富豪系)

1 : GS(14)@2011-02-19 15:04:23

(空)
2 : GS(14)@2011-02-19 15:04:3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218192_C.pdf
唔錯的公司
3 : GS(14)@2012-02-18 10:35:2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217223_C.pdf
一家悶但幾好的公司
4 : 游浪潮(3792)@2012-02-25 13:38:0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217223_C.pdf

營業額由 HK$1.25 億減至 4122 萬,主因沒樓賣

成本降至 0,因只收租金

物業重估唔見差不多一半

股東應佔溢利唔見 6 成半

淨現金 HK$2.3 億

連同特別息 5 毛,合共派 6 毛

集團之主要物業發展及投資開列如下:

香港

北角琴行街內地段7105 號(港濤軒),迄今除兩個車位外,所有項目之單位已售出
柴灣,柴灣道391號柴灣內地段88號,於二零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城市規劃委員會公佈,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對柴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20/19作出若干修訂項目,集團現正研究該等修訂對此地段之影響,在計劃發展此地段時,將參照該等新修訂之項目
香港仔黃竹坑香港仔內地段338 及339 號,由本集團及太古地產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百份之五十權益。該地盤佔地約25,500平方呎,合營公司最近已向政府申請更改契約條款,將此地盤改為發展非工業用途

英國倫敦物業

本集團在英國倫敦中心區持有永久業權之商業物業於期內全部租出
5 : Wilbur(1931)@2012-02-25 13:41:19

點解係富豪系?

同666有咩關係,狙擊失敗之後仲有野咩?
6 : Wilbur(1931)@2012-02-25 13:43:00

4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217/LTN20120217223_C.pdf

營業額由 HK$1.25 億減至 4122 萬,主因沒樓賣

成本降至 0,因只收租金

物業重估唔見差不多一半

股東應佔溢利唔見 6 成半

淨現金 HK$2.3 億

連同特別息 5 毛,合共派 6 毛

集團之主要物業發展及投資開列如下:

香港

北角琴行街內地段7105 號(港濤軒),迄今除兩個車位外,所有項目之單位已售出
柴灣,柴灣道391號柴灣內地段88號,於二零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城市規劃委員會公佈,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對柴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20/19作出若干修訂項目,集團現正研究該等修訂對此地段之影響,在計劃發展此地段時,將參照該等新修訂之項目
香港仔黃竹坑香港仔內地段338 及339 號,由本集團及太古地產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百份之五十權益。該地盤佔地約25,500平方呎,合營公司最近已向政府申請更改契約條款,將此地盤改為發展非工業用途

英國倫敦物業

本集團在英國倫敦中心區持有永久業權之商業物業於期內全部租出


淨現金好似係HK$23億...
7 : GS(14)@2012-02-25 13:44:40

5樓提及
點解係富豪系?

同666有咩關係,狙擊失敗之後仲有野咩?



應該無,記住先之嘛..
8 : GS(14)@2012-02-25 13:45:20

按定義來看,是24.7億啊
9 : GS(14)@2012-02-25 13:46:23

5樓提及
點解係富豪系?

同666有咩關係,狙擊失敗之後仲有野咩?



鷹君、富豪系80年代狙擊過九巴
http://www.chinamotorbus.com/bus/message/content.php?id=294
財經
B02 星島日報
2002-04-23




8 1 年力抗羅旭瑞敵意收購



中華汽車 (下稱中巴) 遭受敵意收購早有前科,在八一年曾被香港第一代狙擊手羅旭瑞,透過百利保 (六一七) 發動敵意收購,顏氏家族雖然在新昌地產幫助下,成功「擊退」百利保提出的收購,但當年只屬慘勝,反而百利保則從收購戰中大賺三千萬元。顏成坤與其外父黃旺財於一九二一年創辦中巴。一九三二年,當時港英政府整頓巴士業務,在三三年投得港島區專利巴士業務。二次大戰後,中巴除了引進大量巴士外,又積極購買土地興建廠房,在六十年代初全盛時期擁有逾千輛巴士,每年載客量更超過三億人次。

六○年代擁逾千輛巴士不過,在六七年暴動後,部分商家對香港業務前景看法改變,中巴也開始減少投資,巴士業務漸呈停滯不前現象,但該公司之前用以興建廠房和宿舍所購入的土地,卻不斷升值,遂惹來狙擊手垂涎。後來黃旺財去世,接掌家族生意的黃耀南與顏氏家族在經營上出現分歧,黃氏家族將所持中巴股權售予羅旭瑞控制的百利保,引發出一場收購戰。

百利保早在八一年開始,已從富豪酒店 (○七八) 、鷹君 (○四一) 等手上,收集了大量中巴股份,在八一年六月,再向黃耀南家族以近一億元 (每股作價三十元) ,買入三百零八萬股中巴後,收購中巴的時機終於成熟。

百利保收購戰賺三千萬

在八一年七月,當時已持有兩成中巴權益的百利保,提出以每股現金三十五元,向中巴公眾股東作局部收購,意圖收購百分之三十六點五的中巴;持中巴不足四成的顏氏家族,在得到新昌地產幫助下合組新公司,以每股三十八元五角提出局部收購中巴百分之七股權,雖然後來百利保將收購價提高至每股四十一元,但最終仍由顏氏家族一方獲勝,增持中巴至百分之五十二點一。

可是,當時港股處於熊市,而顏氏家族一方增持中巴作價極高,收購戰後也出現帳面損失;反而百利保卻在收購戰中乘勢沽出所持中巴,大賺三千萬元。記者湯寶茵
10 : 游浪潮(3792)@2012-02-25 13:54:20

6樓提及
4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217/LTN20120217223_C.pdf

營業額由 HK$1.25 億減至 4122 萬,主因沒樓賣

成本降至 0,因只收租金

物業重估唔見差不多一半

股東應佔溢利唔見 6 成半

淨現金 HK$2.3 億

連同特別息 5 毛,合共派 6 毛

集團之主要物業發展及投資開列如下:

香港

北角琴行街內地段7105 號(港濤軒),迄今除兩個車位外,所有項目之單位已售出
柴灣,柴灣道391號柴灣內地段88號,於二零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城市規劃委員會公佈,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131章]對柴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20/19作出若干修訂項目,集團現正研究該等修訂對此地段之影響,在計劃發展此地段時,將參照該等新修訂之項目
香港仔黃竹坑香港仔內地段338 及339 號,由本集團及太古地產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百份之五十權益。該地盤佔地約25,500平方呎,合營公司最近已向政府申請更改契約條款,將此地盤改為發展非工業用途

英國倫敦物業

本集團在英國倫敦中心區持有永久業權之商業物業於期內全部租出


淨現金好似係HK$23億...



是的,打多了一個小數點,謝指正﹗
11 : Wilbur(1931)@2012-02-27 15:46:02

支氏父子持股驟增至15%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20111/00271_003.html

對於呢篇野,我只能話過作者弱x智...
12 : GS(14)@2012-02-27 22:33:35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 ... 6&src=MAIN&lang=ZH&
老豆留落畀女?
13 : Wilbur(1931)@2012-02-27 22:46:06

12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NoticeSSList.aspx?sa2=ns&sid=20810104&corpn=China+Motor+Bus+Co.%2c+Ltd.&corpndisp=%a4%a4%b5%d8%a8T%a8%ae%a6%b3%ad%ad%a4%bd%a5q&sd=01/04/2003&ed=07/02/2012&sa1=cl&scsd=01%2f01%2f1900&sced=27%2f02%2f2012&sc=26&src=MAIN&lang=ZH&
老豆留落畀女?


遺孀同個仔
14 : GS(14)@2012-02-27 22:46:48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NoticeSSList.aspx?sa2=ns&sid=20810104&corpn=China+Motor+Bus+Co.%2c+Ltd.&corpndisp=%a4%a4%b5%d8%a8T%a8%ae%a6%b3%ad%ad%a4%bd%a5q&sd=01/04/2003&ed=07/02/2012&sa1=cl&scsd=01%2f01%2f1900&sced=27%2f02%2f2012&sc=26&src=MAIN&lang=ZH&
老豆留落畀女?


遺孀同個仔


明白,看漏了些東西
15 : GS(14)@2012-09-05 12:30:00



中巴罷駛
16 : GS(14)@2012-09-18 01:05:3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917341_C.pdf
董事局將於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五召開的股東週年常會上,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董事局同時建議派發特別股息每股港幣一元三角,此兩宗股息連同本年度已派發的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特別股息每股港幣五角,及將於二○一二年十一月一日派發之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三角,本年度將共派息每股港幣二元三角,而去年亦為每股港幣二元三角。

...
未來展望
歐洲經濟困難仍未解決,利率亦將繼續保持在低水平,對本集團之財務收入有所
影響。在香港方面,住宅物業市場及商業物業之市場,巳開始穩定下來,但前景
仍然不明朗。本集團會繼續謹慎及小心地尋找優良之商機,為股東利益增值。

盈利跌70%,至1.1億,主因為聯營及物業銷售下降,
24.6億現金,巨大地產
17 : mannishmark(26310)@2012-09-19 00:24:01

16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17/LTN20120917341_C.pdf
董事局將於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五召開的股東週年常會上,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董事局同時建議派發特別股息每股港幣一元三角,此兩宗股息連同本年度已派發的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特別股息每股港幣五角,及將於二○一二年十一月一日派發之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三角,本年度將共派息每股港幣二元三角,而去年亦為每股港幣二元三角。
...
未來展望
歐洲經濟困難仍未解決,利率亦將繼續保持在低水平,對本集團之財務收入有所
影響。在香港方面,住宅物業市場及商業物業之市場,巳開始穩定下來,但前景
仍然不明朗。本集團會繼續謹慎及小心地尋找優良之商機,為股東利益增值。
盈利跌70%,至1.1億,主因為聯營及物業銷售下降,
24.6億現金,巨大地產


唔得..唔買50一定要買呢隻收藏下!快快趣趣開戶口買一手先~
18 : mannishmark(26310)@2012-09-20 13:01:24

其實我唔係好明留咁多現金既目的係咩,如果派大部分出黎,估值一定有大幅提升既空間...
19 : lifengjjj(25972)@2012-09-20 15:14:15

16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17/LTN20120917341_C.pdf
董事局將於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五召開的股東週年常會上,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董事局同時建議派發特別股息每股港幣一元三角,此兩宗股息連同本年度已派發的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特別股息每股港幣五角,及將於二○一二年十一月一日派發之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三角,本年度將共派息每股港幣二元三角,而去年亦為每股港幣二元三角。
...
未來展望
歐洲經濟困難仍未解決,利率亦將繼續保持在低水平,對本集團之財務收入有所
影響。在香港方面,住宅物業市場及商業物業之市場,巳開始穩定下來,但前景
仍然不明朗。本集團會繼續謹慎及小心地尋找優良之商機,為股東利益增值。
盈利跌70%,至1.1億,主因為聯營及物業銷售下降,
24.6億現金,巨大地產


汤兄觉得26抵唔抵买,是唔是长揸之选?

汤兄认为26的管理层信唔信得过?会唔会是炕害小股东?

汤兄26最大的风险是咩?香港同英国的业务比例是几多?香港同英国的物业价值比例是几多?现价是唔是好贵?每股净现金又是几多?

如果汤兄认为26抵买,几多钱买得过?谢谢

再请问下汤兄,香港的上市公司里面,有边只是主力做欧洲同美国房地产业务或者是持有大量美国和欧洲房地产的信得过又唔会害小股东的公司啊?可唔可以介绍下。

多谢。
20 : GS(14)@2012-09-20 21:59:52

18樓提及
其實我唔係好明留咁多現金既目的係咩,如果派大部分出黎,估值一定有大幅提升既空間...


1. 他們保守驚無晒d錢囉...這個是他們作風,好難改
21 : GS(14)@2012-09-20 22:04:34

19樓提及
16樓提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917/LTN20120917341_C.pdf
董事局將於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五召開的股東週年常會上,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董事局同時建議派發特別股息每股港幣一元三角,此兩宗股息連同本年度已派發的第一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一角,特別股息每股港幣五角,及將於二○一二年十一月一日派發之第二次中期股息每股港幣三角,本年度將共派息每股港幣二元三角,而去年亦為每股港幣二元三角。
...
未來展望
歐洲經濟困難仍未解決,利率亦將繼續保持在低水平,對本集團之財務收入有所
影響。在香港方面,住宅物業市場及商業物業之市場,巳開始穩定下來,但前景
仍然不明朗。本集團會繼續謹慎及小心地尋找優良之商機,為股東利益增值。
盈利跌70%,至1.1億,主因為聯營及物業銷售下降,
24.6億現金,巨大地產

汤兄觉得26抵唔抵买,是唔是长揸之选?
汤兄认为26的管理层信唔信得过?会唔会是炕害小股东?
汤兄26最大的风险是咩?香港同英国的业务比例是几多?香港同英国的物业价值比例是几多?现价是唔是好贵?每股净现金又是几多?
如果汤兄认为26抵买,几多钱买得过?谢谢
再请问下汤兄,香港的上市公司里面,有边只是主力做欧洲同美国房地产业务或者是持有大量美国和欧洲房地产的信得过又唔会害小股东的公司啊?可唔可以介绍下。
多谢。

1. 汤兄觉得26抵唔抵买,是唔是长揸之选?
= 是啦,淨是現金都50幾蚊,每年派2.3都好

2.汤兄认为26的管理层信唔信得过?会唔会是炕害小股东?
= 老牌家族,唔會害人,最多保守同唔識回應小股東訴求

3. 汤兄26最大的风险是咩?香港同英国的业务比例是几多?香港同英国的物业价值比例是几多?现价是唔是好贵?每股净现金又是几多?
如果汤兄认为26抵买,几多钱买得过?谢谢
= 風險是香港地產下跌。香港同英國資產大約8/2比,租金水平應該相若。現價唔貴的,現金都50幾蚊。

4. 如果汤兄认为26抵买,几多钱买得过?谢谢
= 老實講現價我會買少少留念

5. 再请问下汤兄,香港的上市公司里面,有边只是主力做欧洲同美国房地产业务或者是持有大量美国和欧洲房地产的信得过又唔会害小股东的公司啊?可唔可以介绍下。
= 隻251囉,仲有d華置朋友的股啦,美國好似美麗華有d,恆隆老細私下都有d,剩低應該唔是好多,不過251勁升,其他管理層就一般般啦
22 : mannishmark(26310)@2012-09-20 22:05:56

20樓提及
18樓提及
其實我唔係好明留咁多現金既目的係咩,如果派大部分出黎,估值一定有大幅提升既空間...

1. 他們保守驚無晒d錢囉...這個是他們作風,好難改


有咁多錢,可以買塊細細地既地起/市區重建..,再唔係就買個現成商場/寫字樓.. 都好過0.7%利息..
23 : GS(14)@2012-09-20 22:07:58

22樓提及
20樓提及
18樓提及
其實我唔係好明留咁多現金既目的係咩,如果派大部分出黎,估值一定有大幅提升既空間...

1. 他們保守驚無晒d錢囉...這個是他們作風,好難改

有咁多錢,可以買塊細細地既地起/市區重建..,再唔係就買個現成商場/寫字樓.. 都好過0.7%利息..


他們老啦,無能力做,又無牙力
24 : mannishmark(26310)@2012-09-20 22:09:44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20樓提及
18樓提及
其實我唔係好明留咁多現金既目的係咩,如果派大部分出黎,估值一定有大幅提升既空間...

1. 他們保守驚無晒d錢囉...這個是他們作風,好難改

有咁多錢,可以買塊細細地既地起/市區重建..,再唔係就買個現成商場/寫字樓.. 都好過0.7%利息..

他們老啦,無能力做,又無牙力


其實呢D會唔會無人接班..
25 : mannishmark(26310)@2012-09-20 22:13:30

最簡單就係派晒D錢,咩都唔使搞,唔知年年股東會係唔係都有人講呢樣野呢@@
26 : GS(14)@2012-09-20 22:18:32

24樓提及
23樓提及
22樓提及
20樓提及
18樓提及
其實我唔係好明留咁多現金既目的係咩,如果派大部分出黎,估值一定有大幅提升既空間...

1. 他們保守驚無晒d錢囉...這個是他們作風,好難改

有咁多錢,可以買塊細細地既地起/市區重建..,再唔係就買個現成商場/寫字樓.. 都好過0.7%利息..

他們老啦,無能力做,又無牙力

其實呢D會唔會無人接班..


有就接左啦
27 : GS(14)@2012-09-20 22:18:49

25樓提及
最簡單就係派晒D錢,咩都唔使搞,唔知年年股東會係唔係都有人講呢樣野呢@@


前十年有人狙擊,失敗左
28 : mannishmark(26310)@2012-09-20 22:25:02

如果無人接既下場會係點
29 : GS(14)@2012-09-20 22:37:10

28樓提及
如果無人接既下場會係點

應該都是交給專業人士...希望他們無作為,照派息都好
30 : 寧采臣(25759)@2012-09-20 22:38:45

27樓提及
25樓提及
最簡單就係派晒D錢,咩都唔使搞,唔知年年股東會係唔係都有人講呢樣野呢@@

前十年有人狙擊,失敗左
一仙收購?
31 : GS(14)@2012-09-20 22:39:30

30樓提及
27樓提及
25樓提及
最簡單就係派晒D錢,咩都唔使搞,唔知年年股東會係唔係都有人講呢樣野呢@@

前十年有人狙擊,失敗左
一仙收購?


666
32 : GS(14)@2012-09-20 22:40:02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2159[/realblog]
33 : GS(14)@2012-09-22 15:14:21

http://www.info.gov.hk/tpb/tc/pl ... _H20_177_0_gist.pdf
中巴車廠規劃許可
34 : mannishmark(26310)@2012-09-22 16:46:37

33樓提及
http://www.info.gov.hk/tpb/tc/plan_application/Attachment/20120824/s16_A_H20_177_0_gist.pdf
中巴車廠規劃許可


唔好爆呀..仲未上車...
35 : qt(2571)@2012-09-22 17:14:35

個位置油麻地呢
36 : Wilbur(1931)@2012-09-22 18:32:26

34樓提及
33樓提及
http://www.info.gov.hk/tpb/tc/plan_application/Attachment/20120824/s16_A_H20_177_0_gist.pdf
中巴車廠規劃許可

唔好爆呀..仲未上車...


佢地碌車架...
37 : mannishmark(26310)@2012-09-22 18:33:41

36樓提及
34樓提及
33樓提及
http://www.info.gov.hk/tpb/tc/plan_application/Attachment/20120824/s16_A_H20_177_0_gist.pdf
中巴車廠規劃許可

唔好爆呀..仲未上車...

佢地碌車架...


加風琴腳...
38 : Wilbur(1931)@2012-09-22 18:34:50

37樓提及
36樓提及
34樓提及
33樓提及
http://www.info.gov.hk/tpb/tc/plan_application/Attachment/20120824/s16_A_H20_177_0_gist.pdf
中巴車廠規劃許可

唔好爆呀..仲未上車...

佢地碌車架...

加風琴腳...

中途落車轉小巴... smiley
39 : mannishmark(26310)@2012-09-22 18:35:44

38樓提及
37樓提及
36樓提及
34樓提及
33樓提及
http://www.info.gov.hk/tpb/tc/plan_application/Attachment/20120824/s16_A_H20_177_0_gist.pdf
中巴車廠規劃許可

唔好爆呀..仲未上車...

佢地碌車架...

加風琴腳...

中途落車轉小巴... smiley


~.~''
40 : lifengjjj(25972)@2012-09-22 19:29:32

38樓提及
37樓提及
36樓提及
34樓提及
33樓提及
http://www.info.gov.hk/tpb/tc/plan_application/Attachment/20120824/s16_A_H20_177_0_gist.pdf
中巴車廠規劃許可

唔好爆呀..仲未上車...

佢地碌車架...

加風琴腳...

中途落車轉小巴... smiley


莫非僻到没朋友?
41 : qt(2571)@2012-09-22 19:50:10

柴灣mtr轉小巴lor
應該都有穿梭巴士呱
42 : lifengjjj(25972)@2012-09-22 19:55:07

仲要转车,咪超级僻?
43 : qt(2571)@2012-09-22 19:57:16

以前係巴士車厰, 咁你想點?
44 : lifengjjj(25972)@2012-09-22 20:30:09

甘都是喔。
45 : Wilbur(1931)@2012-09-22 20:34:51

40樓提及
38樓提及
37樓提及
36樓提及
34樓提及
33樓提及
http://www.info.gov.hk/tpb/tc/plan_application/Attachment/20120824/s16_A_H20_177_0_gist.pdf
中巴車廠規劃許可

唔好爆呀..仲未上車...

佢地碌車架...

加風琴腳...

中途落車轉小巴... smiley

莫非僻到没朋友?


係隻股票慢到冇朋友 smiley
46 : lifengjjj(25972)@2012-09-23 13:50:49

其实点解尼只烟蒂股一直都炒唔上去?
47 : GS(14)@2012-09-23 14:42:06

46樓提及
其实点解尼只烟蒂股一直都炒唔上去?

無必要、無理由、管理層保守
48 : david395(4434)@2013-01-07 17:54:03

機時賣地chai wan
49 : GS(14)@2013-01-07 22:08:42

48樓提及
機時賣地chai wan


應該唔賣,亦無精力,橫掂擺埋一邊等升值
50 : qt(2571)@2013-01-07 22:10:08

49樓提及
48樓提及
機時賣地chai wan


應該唔賣,亦無精力,橫掂擺埋一邊等升值


佢唔係要等周邊發展之後再諗呀.
51 : GS(14)@2013-01-07 22:11:17

50樓提及
49樓提及
48樓提及
機時賣地chai wan


應該唔賣,亦無精力,橫掂擺埋一邊等升值


佢唔係要等周邊發展之後再諗呀.


呢個都是一個原因,橫掂擺埋一邊都會慢慢升
52 : qt(2571)@2013-01-07 22:12:54

51樓提及
50樓提及
49樓提及
48樓提及
機時賣地chai wan


應該唔賣,亦無精力,橫掂擺埋一邊等升值


佢唔係要等周邊發展之後再諗呀.


呢個都是一個原因,橫掂擺埋一邊都會慢慢升


咁搵過第隻
可能係反恒指吸力股
53 : VA(33206)@2013-01-07 22:13:32

跟本佢起唔到,成村人反對
54 : GS(14)@2013-01-07 22:13:36

52樓提及
51樓提及
50樓提及
49樓提及
48樓提及
機時賣地chai wan


應該唔賣,亦無精力,橫掂擺埋一邊等升值


佢唔係要等周邊發展之後再諗呀.


呢個都是一個原因,橫掂擺埋一邊都會慢慢升


咁搵過第隻
可能係反恒指吸力股


當定期幾好,想買番手過下癮,去股東會睇下老細
55 : GS(14)@2013-01-07 22:13:52

53樓提及
跟本佢起唔到,成村人反對


有無環評呀之類睇下
56 : GS(14)@2013-02-19 00:19:26

靠聯營同少交稅,24.6 億現金

柴灣,柴灣道391 號柴灣內地段88 號
該物業為本公司全資擁有,繼續作為投資物業,同時現仍然繼續提供租金收入。
該物業佔地面積大約 102,420 平方呎,根據柴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20/20,政府當局已將此地段規劃為綜合發展區。公司與政府當局經過多次磋
商後,若干未能解決之設計要點,現已獲澄清。於二零一二年一月二十日,城市
規劃委員會公佈,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 131 章),對柴灣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
號 S/H20/20 作出若干修改。公司現正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十六條,向當局
申請將此地段及毗鄰之若干土地發展為綜合發展項目。計劃發展之項目,將合符
新修訂之「分區計劃大綱」及「可持續建築設計之指引」,同時此發展項目將有
一更和諧及環保之設計。
香港仔黃竹坑香港仔內地段338 及339 號
位於香港仔內地段338及339號之兩地段(「地盤」),由本集團及太古地產有限公
司分別持有百份之五十權益。該地盤佔地約25,500平方呎。根據各相關之賣地條
款,此地盤應作工業及/或倉庫用途。但於二零一一年五月三日的香港仔及鴨脷
洲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第S/H15/27號,該地盤被劃作為「其他特定用途 (1)(商貿)
區」。隨著地鐵港島南線工程之進展,此地區對寫字樓之需求將日趨增加。擁有
此地盤之合營公司現正積極地探討將地盤轉為商廈用途。合營公司最近正與政府
談判更改契約條款,將此地盤改為發展非工業用途。
57 : greatsoup38(830)@2013-04-20 14:25:0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419/news/ec_gop1.htm
柴灣中巴廠擬起樓 減伙數今闖關
  2013年4月19日

【明報專訊】城規會轄下的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今日將審議中華汽車旗下的柴灣道前中巴車廠的重建項目。發展商現方案擬興建3幢樓高38至41層、高133至140米的住宅樓宇連公共交通總站,總樓面69.43萬平方呎,但整體佔地面積較舊方案減少25%,單位亦由1316伙減少40%至780伙;項目並另設兩層地庫停車場,共提供172個私家車位。

3幢最多41層 居民憂變屏風樓

規劃署認為,發展規模較2002年批准方案減少,不影響噹區空氣流通,但關注項目其中一座大廈,要面對交通流量較高的柴灣道,住戶未來或受噪音影響。

不過,項目在諮詢期內共接獲112份意見,當中74份表示反對,總數近70%,大部分為柴灣道新德樓、富城閣及雅麗閣住戶,憂慮項目落成後會成為「屏風樓」,影響景觀,並且會令區內人口增加,加重區內交通負擔。
58 : greatsoup38(830)@2013-04-20 14:35: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420/news/ec_ghe1.htm
柴灣舊中巴廠住宅項目被否決
  2013年4月20日

【明報專訊】城規會昨否決柴灣舊中巴車廠用地發展住宅的項目,主要因為交通評估未達滿意,以及樓宇設計問題。規劃專員昨日在城規會議上指出,申請人建議的空氣及噪音污染評估雖已獲環保署接受,不過運輸署不滿申請人提交的交通影響評估未能反映現,又批評改善措施不切實際,未能證明不會增加附近一帶交通流量。

中華汽車爭取把柴灣道舊中巴車廠及常安街地皮重建為住宅,歷時超過10年,過去規劃因地區居民強烈反對,指會造成屏風樓。

運輸署批交通改善措施不實際

中華汽車在2002年一度提出重建規劃,並獲城規會批准,但限期內未動工令規劃許可失效。中華汽車去年再提出方案,規模較之前大縮25.23%,建議興建780單位,較2002年減少500多個單位,但被城規會否決。
59 : gundamlotte(13580)@2013-04-20 18:53:24

果頭真係交通死位,住宅的話真的唔方便。
60 : qt(2571)@2013-04-20 19:02:28

點講都係港島區, 有吸引力.
最大問題係樓市仲有冇咁好景啫
61 : hkgbamboopanda(35337)@2013-05-09 18:25:45

希望會跌到60什至更低
佢同太古拍住上我覺得幾好
62 : greatsoup38(830)@2013-05-09 23:06:19

61樓提及
希望會跌到60什至更低
佢同太古拍住上我覺得幾好


如果跌到60,我會買
63 : greatsoup38(830)@2013-09-23 22:21:43

26

盈利增120%,至2.3億,24.4億現金
64 : VA(33206)@2013-09-23 22:40:47

Buy KMB better than CMB la
65 : greatsoup38(830)@2013-09-23 22:41:05

64樓提及
Buy KMB better than CMB la


資產質素同派息同折讓都是呢隻掂
66 : VA(33206)@2013-11-12 21:40:07

個個(陳德霖,中投?)去英國掃貨

中巴肥仔??

仲有冇英國地產概念股
67 : greatsoup38(830)@2013-11-12 21:42:26

VA66樓提及
個個(陳德霖,中投?)去英國掃貨

中巴肥仔??

仲有冇英國地產概念股


麗新、田生、遠展、建滔
68 : VA(33206)@2013-11-12 21:44:12

greatsoup3867樓提及
VA66樓提及
個個(陳德霖,中投?)去英國掃貨

中巴肥仔??

仲有冇英國地產概念股


麗新、田生、遠展、建滔


咁26dividend better
69 : VA(33206)@2013-11-12 21:45:37

今日一千股成交!
70 : 寧采臣(25759)@2013-11-12 21:45:46

239 簡約地愛多80年smiley
71 : greatsoup38(830)@2013-11-12 21:46:53

VA69樓提及
今日一千股成交!


買啦
72 : greatsoup38(830)@2013-11-12 21:47:00

寧采臣70樓提及
239 簡約地愛多80年smiley


好似賣左啦
73 : VA(33206)@2013-11-12 21:47:24

yes wor

白花油(00239.HK) -0.030 (0.926%)  宣布,落實出售一項位於英國倫敦Queensway的Princess Court投資物業,代價1366.8萬英鎊,估計出售收益487萬英鎊。(de/d)
74 : greatsoup38(830)@2013-11-12 21:48:01

VA73樓提及
yes wor

白花油(00239.HK) -0.030 (0.926%)  宣布,落實出售一項位於英國倫敦Queensway的Princess Court投資物業,代價1366.8萬英鎊,估計出售收益487萬英鎊。(de/d)

75 : VA(33206)@2013-11-12 21:48:28

筆少至愛的45度
76 : VA(33206)@2013-11-12 21:53:10

如果柴灣批到,就不得了
77 : greatsoup38(830)@2013-11-12 21:59:56

VA76樓提及
如果柴灣批到,就不得了


真是超平
78 : VA(33206)@2013-11-15 23:01:01

RF FANS?

Participant: TIMBER HILL SECURITIES HONG KONG LTD
Holder info

CCASSID: B01590

Count Holding date Holding Change Stake Issued shares As at date Value Closing price
1 14-Nov-2013 2,400 1,000 0.0053% 45,594,656 31-Oct-2013 156,240 65.10
2 13-Nov-2013 1,400 1,400 0.0031% 45,594,656 31-Oct-2013 91,140 65.10

http://webb-site.com/ccass/chistory.asp?issue=153&part=243
79 : greatsoup38(830)@2013-11-16 13:56:52

咁又入左20萬
80 : GS(14)@2014-02-19 01:17:56

26

盈利降4成,至9,000萬,24.6億現金
81 : greatsoup38(830)@2014-08-01 00:09:31

http://xueqiu.com/8493390925/30516241
anthony-311:
悶聲發大財[很赞]
07-30 21:04
贊助回覆
anthony-311:
剛找到隻373,YES UA,亦是很大折讓,看看合不合心水。
07-30 21:12
贊助回覆
南無為:
0303怎麼樣
07-30 21:16
贊助回覆
小蛋散:
[牛]
07-30 21:19
贊助回覆
Ten-Bagger 回覆 anthony-311:
這股真十分悶,哈哈
07-30 21:31
查看對話贊助回覆
Ten-Bagger 回覆 anthony-311:
先看看,不過業務比較複雜...
07-30 21:34
查看對話贊助回覆
anthony-311 回覆 Ten-Bagger:
投資,證券金融,放數,地產,很多瓣數[加油]
07-30 21:38
查看對話贊助回覆
Ten-Bagger 回覆 南無為:
303是好公司,多年已升多倍
只是我沒有跟進開,會受惠美國經濟轉好?
07-30 21:38
查看對話贊助回覆
Ten-Bagger 回覆 小蛋散:
[笑]
07-30 21:38
查看對話贊助回覆
南無為 回覆 Ten-Bagger:
哈利好目前看不到,反而業務還有點擔憂萎縮,不過公司治理水平和成本控制優秀,未來找到新增長點還是可期
07-30 22:09
查看對話贊助回覆
Ten-Bagger 回覆 南無為:
公司治理水平是好[很赞]
行業難處不少吧
07-30 22:13
查看對話贊助回覆
南無為 回覆 Ten-Bagger:
三大板塊:電子學習機、固話設備、工業代工;電子學習機步入個位數增長、固話萎縮至金融海嘯時水平、工業代工停滯不前,行業的確艱難。主要還是要看在現有業務基礎上,能不能找到可期的驅動力,比如:公司亞太業務幾乎空白、目前的生產體系下有沒有新品類(學習機領域)。
07-31 08:53
查看對話贊助回覆
港股通:
#港股研究# 中華汽車,風險不大,可用定期存款的心態去持有。
07-31 11:05
贊助回覆
82 : GS(14)@2014-09-26 01:13:52

盈利增15%,至2.6億,19.8億現金
83 : 200(9285)@2014-09-26 11:57:23

[壹週刊 1281 財經] 中巴三姊弟 力守$70億金礦 M1

七十九歲的顏傑強,帶記者參觀柴灣車廠,站在舊巴士前拍照時,三十秒已不耐煩,嫌熱走人,對中巴昔日的光輝,已無眷戀。

大錢題
中巴三姊弟 力守$70億金礦
香港股壇有一隻被遺忘的奇股,名為中華汽車( 26)。聽來陌生,因為以往香港人習慣叫它做「中巴」,是不少港島人的集體回憶。自九八年失去中巴專營權後,公司亦逐漸被股民淡忘。但最近,再有「眼利」的投資基金,相中中巴潛藏的龐大資產,為「掘金」而扭盡六壬,令這間老牌公司再浮上面。

由中巴後人、顏氏三姊弟打骰的中華汽車(下稱中巴),市值逾二十九億,但公司單是現金儲備已近二十六億,淨資產超過七十億,是名符其實的「金礦」。多年來,不少金融大鱷都對中巴虎視眈眈。○二年,禹銘( 666,現稱新工投資)提出以每股一仙收購,狙擊中巴,轟動一時。事隔十二年,今日再有基金來勢洶洶,原來幕後老闆正是惠理集團( 806)創辦人葉維義。小股東可否藉此搭程順風車?本刊找到公司第二大股東、現任副監理的中巴大少顏傑強,公開反擊基金的連串利誘、離間動作,大揭中巴不為人知的秘密,以及三姊弟之間「心和面不和」的微妙關係。


七十億「金」巴士

略知中巴故事的金融界人,都知顏氏三姊弟「難搞」,多年來,不乏淘金高手埋身,均碰壁而回。由父親欽點繼任主席的大家姐顏潔齡,是律師,性格強悍,排名第三的二少顏亨利(又名顏傑文)是醫生,內向低調。排行第二、平易近人的大少顏傑強,便成為公司的代言人。中秋前,記者準備了英國茶葉及酥餅,附上卡片,送給顏傑強,邀約訪問。禮物輾轉錯送到顏亨利手上,被原封退回。心灰之際,收到剛從瑞士回港的顏傑強來電,大呼寃枉:「禮物係我細佬退還。我係爵士,從來唔會退返俾人咁無禮貌!」

恩人敲門 大少緊張
以英國貴族自居的顏傑強,擁有子爵爵位,嫌中巴柴灣總部「隔涉、污糟」,九十年代起,便長租銅鑼灣怡東酒店的行政套房,作為私人「辦公室」。來電翌日,便約記者到酒店見面。身穿西裝的顏傑強,精神奕奕,第一時間遞上「回禮」:「我係子爵,梗係要回禮, Cova朱古力來㗎。」紙袋還細心地寫上記者的名字和簽名「 From Lord Ngan」。

甫坐下,顏傑強即忍不住探口風:「嗰間基金同你哋講咗咩呀?」然後再自爆:「佢哋搵過我,我冇見佢哋,但送番兩條呔俾佢㗎,好靚㗎,係 Hermes。」顏傑強表示,禹銘狙擊事件後,一直都有基金、馬主及英國的朋友,跟他商討洽購中巴股份,前後約七、八次,「我都冇興趣,十英鎊(一股)唔賣,二十鎊唔賣,二十鎊即係二百四十蚊,依家中巴市價係六、七十蚊,即係我完全冇興趣賣!」他決斷地說。

不過,顏傑強明顯對今次來敲門的基金 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 ASML),分外緊張,更主動提起基金幕後老闆之一葉維義。原來,雙方家族早有淵源。八一年,富商羅鷹石兒子羅旭瑞旗下的百利保,以每股三十五元收購中巴股份,與顏氏大打收購戰,最終因收購股份不足而失敗。顏傑強提到此事時仍心有餘悸:「我哋使咗幾億, almost傾家蕩產,連媽咪自己嗰幾千萬都拎出嚟。當時葉維義父親葉謀遵出手相助,對我哋有恩。」雖然如此,但兩家人甚少來往,「我喺馬場見過葉謀遵,有打招呼。」顏傑強指 ASML是對沖基金,不會「買起」中巴,「佢哋只係想投資,見我哋 undervalued,想買啲貨。」


一九七二年,顏傑強(左四)與九巴代表出席慶祝海底隧道通車儀式。


○二年,禹銘提出每股一仙收購中巴,(右起)顏潔齡、顏亨利、顏傑強召開記者會,宣布派發每股十八元的高息,成功擊退禹銘。

每股值一百六十元
是次向顏家敲門的 ASML,○二年成立,辦公室位於中環,主要投資於亞洲市場。活躍於金融界的葉維義,曾出任行會成員,現為惠理集團第二大股東兼名譽主席。據知情人士透露, ASML「吼住」中巴多時,曾接觸三姊弟,尤其是顏傑強,「主席顏潔齡唔騷人,二少亦冇回音,基金最後一招,係說服顏傑強,由佢聯同二少,拉家姐落台,公司先有轉機。」

確實,顏傑強一收到基金的「橄欖枝」,待細佬顏亨利從英國「抖暑」回港,即上門報信。「傑文計過,話每股值一百六十蚊(現時中巴股價六十三元),仲話中巴有足夠力量應付任何挑戰。」顏傑強招積地指,基金「唔會做到乜嘢」,因為細佬亦不會賣股,「佢一年收到千幾萬股息,用咗一百萬,仲有九百幾萬唔知點用。」他打趣道:「早兩日探佢,見佢咁寒酸,買咗兩件 Cashmere俾佢,一萬蚊件㗎。」

顏傑強指中巴其他股東,大多持股超過十年,甚至三、四十年,志在每年收幾萬元股息,到股東會吃個茶點,野心不大,不易接受新的人事變動,「如果係 Hutchison(和黃)或李澤楷,一出手有五十億就得,但人哋計過條數唔值呢個價。」上週四,顏傑強突然來電,指親自帶同文件來將軍澳工業邨(本刊寫字樓)找記者。原來是一份手寫聲明,第一句就表明:「目前任何對中巴收購或購買股權事情,注定會失敗。」


惠理集團創辦人葉維義(右)有份投資的基金,睇中資產豐厚的中巴,曾多次接觸顏氏姊弟。葉的妻子是活躍於社交圈的名媛葉梁美蘭。


位於柴灣道的車廠,驟看如同一座鬼城,中巴多年來仍以車廠頂層作辦公室。去年,該地皮獲城規批准重建,預期可建成七百八十個住宅單位。


顏傑強親自送遞手寫聲明到壹傳媒總部,重申拒絕賣股,並指家姐的管理符合父親「勤儉為主,積少成多」的作風。

大家姐「一言堂」
記者曾多次到中巴柴灣破舊的總部外,等候中巴真正的話事人顏潔齡,甚至跟顏傑強進入中巴寫字樓,均未見家姐蹤影,「我都唔知。我返八放十二,家姐就返下午五點,十點走,所以冇機會見。」問到為何父親當年欽點家姐揸弗,他指自己不喜歡做地產:「 So boring! I am an engineer!如果起間廠整巴士,我會好有興趣。」

中巴當年雖失去巴士專營權,但保留不少車廠地皮,便轉型成發展商。○六年落成的北角港運城,由中巴與太古合作建成,如今仍有多部中巴舊車免費接載市民來往港運城及北角政府大樓。最新項目,是與太古發展黃竹坑地皮。有指太古的合作條件很「辣」,顏傑強承認:「其他大公司唔鍾意同中巴做生意,咁潔齡係律師,傑文係教授,我係 Engineer,冇人識地產,唯有同人合作。(其他公司怕咗家姐?)呢啲唔講咁多啦,總之得太古勉為其難同我哋做。我哋出地,發展上佢哋出一百元,仲要我哋俾四十蚊,(太古)賺到盡。」

顏傑強指公司由「顏律師」及「顏醫生」打理,自己僅參與開會,他笑指:「佢(潔齡)同老公同傑文吵,我就做和事老。我同佢哋好唔同,我好圓滑,呢啲係喺英國學返嚟,英國佬好風趣㗎嘛。」被問到顏潔齡出名獨裁,他攤開手道:「咁佢保守嘛,唔通你一槍打死佢?兵戎相見?社會上好多呢啲你告我我告你,為咩啫。」公司八十周年時,顏傑強曾提出每股派發十元特別息被拒,最近細佬再提增加派息,亦不得要領。他無奈道:「可能家姐係律師,諗住唔使錢,錢就唔會冇晒。不過佢個心都係想中巴好,只係唔識點做。」
84 : 200(9285)@2014-09-26 11:58:00

英國貴族 出手闊綽
顏氏三姊弟雖一同打理公司,但私下甚少見面,「大家教育、生活習慣完全不同,不過有挑戰,就會坐埋一條船。」顏傑強解釋:「佢哋飲酒、食點心,我從來唔飲酒,淨係食一片火腿、一片蛋。」家姐細佬生活節儉,出入坐日本車。顏傑強愛坐積架,又是馬主。平日出手亦闊綽,出入酒店,職員每為他拉一次車門,便有一百元貼士。問到生性節儉的父親是否怕他「大使」,才將公司交予家姐,顏即緊張道:「我從來冇使公司錢,好早已經自己請司機。嘩,佢哋啲司機揸完巴士再來揸我架車,咪整污糟我架積架!」

顏傑強另有自己的舞台。多年來,他投資英國近十七間公司,包括 Shell、馬莎等,現時仍為一間貨運物流公司的主要股東。「英國嗰邊覺得我貢獻良多,授個 Baron(男爵)俾我!係由 Prince Philip(菲臘親王)授予。」後來,更再進一級,成為「子爵」。近年,他忙於歐洲外交項目,如○九年出任斯洛文尼亞非長駐大使,一三年又調任為盧森堡非長駐大使,亦獲頒授不同勳章。顏傑強以此為榮:「我喺出面做咁多嘢,邊得閒搞中巴。」


顏傑強在香港時,都會返回中巴的辦公室,中午才離開。上週四下午,中巴辦公室大廳,僅見到兩、三名員工出入,十分冷清。


身為英國貴族,顏傑強出入亦以英國名車積架代步,吃飯則往酒店咖啡廳,最愛飲奶茶。

顏氏王國或傳外姓人

中巴始創人顏成坤,生前以勤儉聞名,週六、日仍不間斷上班,○一年去世後,公司由女兒顏潔齡接班。(何少忠攝)

姊弟關係雖非親厚,但顏傑強在聲明中指,父親經營中巴的理念是「勤儉為主,積少成多」,顏潔齡繼承家業後,公司能累積近三十億現金,他亦引以為榮。事實上,白手興家的顏成坤出名慳家。一九二四年,他與妻子弟弟黃耀南成立中華汽車,初時只在尖沙咀及紅磡一帶服務。十年後,取得港島區巴士專營權,並於一九六二年上市,七十年代是全盛時期。顏成坤日日無休工作,夜來喜歡在公司數銀仔,一件內衣都要穿至破爛才添置。

老闆不捨花錢,八十年代開始,中巴服務經常被投訴,如車廂污糟、有曱甴,以及司機不穿制服、無故飛站等,同時司機亦鬧出多次罷工。九八年,終於失去巴士專營權。提起此事,顏傑強爆出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當年政府同中巴傾專營權時,曾經話,只要唔俾顏潔齡做主席,就同你哋續約。」他指此事只得當年參與談判的官員,包括許仕仁、陳方安生、曾蔭權等知道,「最後佢(顏潔齡)嘈到通晒天,就冇咗件事。」

顏成坤於○一年病逝,顏氏姊弟出管中巴至今,仍未有新一代繼承人。第三代中,只得顏亨利育有一女,亦為醫生,長居英國。「我知人係會死,十年前已經講過話要搵外姓人入來,但佢(顏潔齡)唔肯,我都唔知佢想點,可能覺得自己可以 stay longer。」至於自己的財產,他則表現豁達:「我死先嘅,咪俾啲股份細佬,俾啲我個 wife,俾啲東華三院。我都冇第三代!」

神秘大戶現身

陳君實持有中巴一成二股份,每年收取一千三百萬股息,不打算賣股。

中巴的主要股東名單上,除了顏氏三姊弟,還有一個外姓人陳君實。他和太太黃慧貞共同持有中巴一成二股份,市值約三億五千萬,持股量比主席顏潔齡還要多。上週四,記者找到住在天后的陳君實,一頭白髮的他,精神不俗,更邀記者入屋詳談。陳君實祖籍福建惠安,四九年來港打拼,後創立實用貨倉,白手興家。他強調與顏氏並不認識,只是早年見到顏成坤十分勤力,對中巴有信心,因此在三、四十年前開始,陸續買入中巴股份。「當年我住北角新邨,見到顏成坤每日揸住架 3333車牌嘅綠色積架,來視察車廠,即係依家成坤廣場嗰度。佢會同員工傾偈,連星期六、日都返工,我覺得呢個人好勤力、可靠。」陳君實回憶道。

已退休的陳君實,從沒有參與中巴事務,股東會則由女兒代為參加。過往中巴被狙擊,他都置身事外,「冇人接觸過我。」對於最近再有基金對中巴有興趣,他笑指自己「被夾喺中間」,但不打算出售股份,「我鍾意穩定嘅股票,中巴好啱我。我每年收息,穩穩定定已經好滿意,唔想有大變動。」
85 : mannishmark(26310)@2014-09-26 20:20:35

顏傑強買啲馬隻隻都係大摩,真係幾豪爽
86 : greatsoup38(830)@2014-09-27 01:41:03

錢多用來駛
87 : 200(9285)@2014-10-14 12:35:52

mannishmark85樓提及
顏傑強買啲馬隻隻都係大摩,真係幾豪爽


澳門就用李森
88 : greatsoup38(830)@2014-10-14 22:48:41

有甚麼來頭
89 : qt(2571)@2014-10-15 20:49:33

http://www.mjc.mo/race/info/trainer_info.php?tcd=PL

練馬師簡介 :   李森於七十年代前往香港發展之前,曾是澳洲的冠軍見習騎師,於澳洲他跟隨一代練馬師湯美史密夫。於1978/1979年度馬季他前往香港,擔任練馬師佐治摩亞的副帥一年,之後他曾為多位香港練馬師效力,包括朱寶明、鄭棣池、艾驊思、方祿麟、施萬賦及蘭尼。於1994年他決定在香港退出騎師行列,但很快他在澳門重拾馬鞭,擔任佐治摩亞的主帥,之後他退居幕後,擔任佐治摩亞的副手,當後者於1996年9月退休之後,李森便獲澳門賽馬會簽發練馬師牌照。

澳門主要頭馬:
澳門打吡預賽 ﹕2009/2010(拍檔福星)
澳門打吡:2007/2008 (花臣)
澳門金盃:2000/2001 (冠暉兄弟),2001/2002 (劍臣),2007/2008 (花臣)
董事盃:2004/2005 (葡京灣),2008/2009 (爵士樂)
澳門盃:2000/2001 (冠暉兄弟),2001/2002 (劍臣)
澳門沙地王大賽:2000/2001 (大看台),2001/2002 (劍臣)
澳門打吡預賽:2007/2008 (花臣)
澳門短途精英盃:1999/2000 (冠暉精神)
澳門沙地短途錦標:2002/2003 (槍臣)
春季錦標:2000/2001 (冠暉兄弟)
冬季錦標:2000/2001 (冠暉兄弟)
澳門國際見習騎師邀請盃:1998/1999 (霸譽之星),2000/2001 (高多金)
澳門國際見習騎師邀請碟:2007/2008 (樂天派)
民政總署盃: 2008/2009 (拍檔福星)
ARF 賽馬會錦標: 2009/2010 (飛駒)
澳門堅尼預賽: 2009/2010 (拍檔福星)
南非競馬錦標賽:2010/2011 (丹寶石)
韓國賽事管理局友好錦標:2010/2011 (川洋之寶)
澳門馬主協會碟:2010/2011 (富豪福星)
澳門馬主協會碗:2010/2011 (丹寶石)
神奇百萬冠軍錦標:2011/2012(偉臣)
秋季錦標:2011/2012(爵士樂)
星河灣‧名門世家沙地經典盃:2011/2012(飛駒)
澳門評馬同業協進會盃:2011/2012(川洋之寶)

杜拜主要頭馬:
The Family & Favourites國際評分錦標:2004 (大看台)
連絡資料 :   Tel no. : 66633159
90 : greatsoup38(830)@2014-10-15 22:30:05

點解不在香港搵食?
91 : Louis(1212)@2014-10-28 16:10:09


名家筆陣:當悶股不再悶

「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又一例證。筆者於一月七日推介的「悶股」中華汽車(00026、又稱中巴),由當日至九月二十五日公布一四年度業績,共178個交易日,期間中巴收市價最高為65元,最低為60.2元,高低波幅只有4.8元,連8%都無。

長期成交少波幅細

當中,有111個(或62%)的交易日,中巴收市價是在62元或以下,而收市價是在64元或以下更高達167日或94%。這反映,對中巴有興趣的投資者在今年之內有長達167日的時間,每日都有機會以64元或以下的價錢買入中巴。

中巴被稱為悶股,除了股價波幅小之外,成交量也少。178個交易日當中,成交股數在10,000股或以下的日子有134日或75%,成交股數在20,000股或以下的日子更高達158日或89%。

價值釋放爆發力強

不過,自從傳出有對沖基金對中巴有興趣之後,可以看到管理層有明顯積極的回應。首先將全年派息增加21.7%至每股2.8元,此外,更於市場回購股份。根據中巴的披露報表,由九月二十六日至十月二十三日期間,共回購204,200股,當中有100,000股已經註銷。

筆者發覺股市有個普遍現象,無論一隻股票的價值如何被低估,只要股價不上升,大多數投資者就無興趣買。以中巴為例,一四年度財務報告表顯示資產淨值每股高達160.9元,扣除所有負債後的每股淨現金有41.74元,以筆者的持股成本62元計算,市帳率只有0.385倍,資產折讓高達61.5%,淨現金佔股價高達67.3%,也表示筆者變相以每股20.26元擁有其餘每股值119.16元的資產。

無論如何計算,中巴的估值都是被嚴重低估,股價就是不升,既然不升,投資者便沒有興趣,惡性循環下便加入悶股行列。不過,悶股的價值一旦被釋放就有爆發力。

中巴自九月二十六日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無視期間發生佔中、環球經濟憂慮引致歐美股市下跌等,中巴股價持續上升,以上星期收市價82.9元計算,較九月二十五日收市價63.8元上升30%,同期盈富基金下跌了1.8%。

人取我棄另尋目標

不過,筆者認為不要將信心建基在股價上升之上,也不要憂慮股價下跌。股神巴菲特說,如果未來十年你都需要買漢堡包,那麼你應該盼望漢堡包的價錢愈來愈便宜。筆者深深體會到這個道理,本來打算今年都是中巴的淨買入者,因此期望中巴股價愈低愈好,但發覺好多時想換貨時,想買的股票股價上升,想賣的股票股價卻下跌。原因就是,自己不想要的,別人也不想要,自己喜歡的,別人也喜歡。

我們從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不要買一些自己不願意持有,只是希望明天有人會出更高價同你買的股票。悶股的優點在於悶,當悶股不再悶,便是時候奔向下一隻悶股。

市場先生

92 : Ten-Bagger(52111)@2014-11-13 17:20:11

2014 年11 月 13日
13,400股
最高99.80 最低99.30
$1,336,290.00

停了一排,提價回購了
93 : greatsoup38(830)@2014-11-13 23:14:43

100蚊都回購...
94 : Ten-Bagger(52111)@2014-11-13 23:25:15

我也以為最高接近80元回購,停了後就不會再回
照計折讓細了咁多,該沒咁吸引,真的要鞏固控制權?
95 : greatsoup38(830)@2014-11-13 23:44:25

Ten-Bagger94樓提及
我也以為最高接近80元回購,停了後就不會再回
照計折讓細了咁多,該沒咁吸引,真的要鞏固控制權?


看來他們都有點怕吧
96 : Ten-Bagger(52111)@2014-11-15 09:24:16

數量少了,在100以上繼續回購
97 : greatsoup38(830)@2014-11-15 09:32:32

咁姑寒,但高高都買....
98 : Ten-Bagger(52111)@2014-11-15 09:47:07

手上未賣的,繼續持有食花生,看看他們玩什麼花樣
99 : greatsoup38(830)@2014-11-15 10:36:36

我估他心目中唔只100
100 : Ten-Bagger(52111)@2014-11-17 22:25:20

繼續回,103.6買到105,17600股
真很少這樣進取
101 : greatsoup38(830)@2014-11-17 23:39:55

Ten-Bagger100樓提及
繼續回,103.6買到105,17600股
真很少這樣進取


孤寒人出高價....
102 : Ten-Bagger(52111)@2014-11-18 07:06:05

greatsoup38101樓提及
Ten-Bagger100樓提及
繼續回,103.6買到105,17600股
真很少這樣進取


孤寒人出高價....

必有所圖
103 : Ten-Bagger(52111)@2014-11-18 21:00:59

成交59800股
103-104.9回購了42800股
越來越努力
104 : greatsoup38(830)@2014-11-19 00:16:59

這班人是不是怕狙擊了
105 : Ten-Bagger(52111)@2014-11-19 11:13:02

如果葉維義可能真要怕
不過他們個個一把年紀,也缺第3代,只顏亨利有一女做醫生也在英國
都是要給人?
106 : greatsoup38(830)@2014-11-20 00:07:48

Ten-Bagger105樓提及
如果葉維義可能真要怕
不過他們個個一把年紀,也缺第3代,只顏亨利有一女做醫生也在英國
都是要給人?


應該都是由專業人士控制的了
107 : GS(14)@2015-02-24 17:22:04

盈利降34%,至4,600萬,8,800萬現金
108 : greatsoup38(830)@2015-02-25 01:32:40

17億幾現金才對
109 : greatsoup38(830)@2015-05-31 01:21:1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30/news/ww_ww1.htm
【明報專訊】太古地產(1972)與中華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建議收購柴灣內地段88號地皮(即柴灣中巴車廠)地皮。待中華汽車股東通過有關收購建議後,合資公司將支付首期訂金8500萬元,餘額則於交易完成時,即不早於2017年7月1日交付。根據城規會批准,該幅地皮可重建成由三幢附有商舖的住宅大廈、有蓋公共車輛總站及公眾休憩用地所組成的住宅及商業綜合項目。
110 : GS(14)@2015-06-01 01:27:22

26 sell Chai Wan land 80% to 1972
111 : GS(14)@2015-06-01 01:28:32

26 sell Chai Wan land 80% to 1972
112 : greatsoup38(830)@2016-02-25 02:39:40

盈利增96%,至6,200萬,18.4億現金
113 : greatsoup38(830)@2016-07-27 04:13:52

賣出物業
114 : GS(14)@2016-09-21 18:02:27

盈利增50%,至2.49億,28.6億現金
115 : GS(14)@2016-12-29 10:58:47

128 sell 26
116 : Louis(1212)@2017-01-27 00:35:13

條條大路通羅馬!

20億元民間真股神:[跪了]
神秘大戶揸重12%中巴, 年收股息1300萬; 並且 持有七億元港交所(250萬股)贏大市!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7/01/blog-post_26.html

不少散戶很喜歡追趕大市,尤其著重跑贏大市,投資模式類似一些身不由己的基金經理,這種思維可能讓他們積極買股賣股,或許會做出一兩年的好成績。其實,我從不反對任何投資方法,但自知那些操作並不適合自己。而每次聽到如陳先生的致富故事,多年來沒有太多動作,沒有太多陰謀,著眼於價值,密密收集資產,等待長時期的回報,累積起來的威力可以很大,而其致富模式亦是「賣飛佛」(my favourite),哈哈。 [大笑]

Fida26/1/17 23:50
哈哈, 持有12%中巴, 重多過主席, 真係厲害![牛]
陳伯伯的做法實行簡單就是美, 不用費神炒岀炒入, 輕輕鬆鬆又一條大路通向財務自由。
謝謝分享!
117 : greatsoup38(830)@2017-01-27 06:32:00

他好多年前都持有不少股了
118 : greatsoup38(830)@2017-01-27 07:05:23

無講野
119 : GS(14)@2017-02-12 00:04:18

2017-02-09 HJ
基金促回購增派息 中巴須耐性   

日前討論電視廣播(00511)的回購,聯想到中華汽車(中巴)(00026)近期有股東要求回購,未獲董事局接受,股價一度急升近20%,雖已回落,亦值得討論。

ASML基金於去年底,以每股88.8元向安寧(00128)購入中巴股份約116.68萬股,相當於中巴股權2.57%,隨後於上月向中巴董事局致函,作出若干指控,包括管理不足及低估旗下物業價值,並要求回購股份及增派現金股息。中巴反駁指控,ASML將要求召開特別股東大會,以尋求通過相關議案,因要求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的股東必須持有股份5%,ASML基金暫未有進一步行動,可能正在游說其他小股東參與。現時中巴主要股東持股約42.2%,據報ASML基金已獲持股15.4%的主要股東支持,中巴指為毫無根據。

資產折讓六成 股價偏低

中巴以6月結算,2016年度盈利3.49億元,較上年減少24.9%,每股盈利7.71元,扣除物業重估增值後,核心盈利為2.76億元,增長64%,每股核心盈利6.09元,全年股息及特別息每股2.4元,增加4.3%,年報披露資產淨值每股為167.9元,現金及存款約19億元,股息比率約40%,在發展中項目包括柴灣車廠及黃竹坑物業,前者仍在批准中。ASML基金指其現金約26億元,可能是年結後出售若干資產,中巴表示資金將用於上述兩個項目。ASML基金指其低估物業價值,並指每股資產值約為230元。消息傳出前,中巴股價95.1元,資產折讓58.6%,確是偏低股價,但不限於中巴,如以中巴披露的每股167.9元計,資產折讓則為43.3%。當日的P?E 15.6倍,息率2.5%,股價是高是低見仁見智,而消息傳出後曾升至114元。

作為股東,不論是否基金股東,自然希望股價上升,只是基金有其投資策略及相關活動,希望與董事局接觸,按建議以改善業績而使股價上升,除有特殊策略涉及股權收購外,一般目的都是希望獲得較佳利潤。如中巴回購應有助於股價上升,而中巴亦曾於2014年於市場分批回購28.6萬股,每股平均價約81.5元(最高價105元及最低價65.6元),但回購股數不多,動用資金僅2335萬元,此項回購是暗自於市場進行,與電視廣播的建議公開回購截然不同,回購的意向完全取決於董事局。若進行電視廣播形式的回購,對主要股東十分有利,既然所持股權已達42.2%,不必為股權而進行財技活動,中巴是保守派,動用大量資金回購,不易接受,不大量派發股息,也是同樣理由。

回購及派發特別股息甚至賣盤皆由董事局主導,有關事宜如有爭議,才提交股東特別大會通過,ASML的建議必先獲董事局接納,才能進一步提交股東特別大會決議,屆時以股東投票為準,因程序問題,ASML的要求或建議只限於向董事局發出,並未進展至股東特別大會階段。董事由股東委任,獲授權處理若干公司事宜,但董事不一定需要持有公司股權,即使持有較多股權的董事,亦不影響董事局決定,是以多數投票為準。

下旬董事會商股息事宜

仍在爭議中的盈德氣體(02168)管理層變動事件,據報由董事局決定,把兩名持股較多(相信是一致行動為最大股東)的執行董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並免除其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營運官職務,兩名董事分別為孫忠國及Strutt。另委任趙項題擔任董事局主席及兩名新任執行董事為首席執行官及首席營運官,其中趙項題也是主要股東之一。此事已由董事局決定,無法爭議,孫忠國及Strutt以至趙項題均要求召開特別股東大會,以解決上述的紛爭及其他相關事項,該會已定於3月8日舉行,屆時將由多數股權決議。

中巴的事例與盈德氣體完全不同,而公司進行的程序相同,ASML在挑戰中巴董事局,相信暫無結果,中巴已定於2月21日召開董事局會議,討論中期股息事宜,其結果或將反映對ASML的真實態度。市場的憧憬是,中巴3名主要股東年紀老邁,且未見安排繼承問題,因而遲早也會賣盤,這亦純屬憧憬。股價由事前的95.1元升至114元,調整至100元,又再升至110元,短期將隨消息而上落,但持有而期望獲厚利,必須有耐性,還須有較為實際的消息配合。

#戴兆 #港股分析 #公司透視 - 基金促回購增派息 中巴須耐性
120 : GS(14)@2017-02-14 14:53:15

茲提述中華汽車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2017 年1 月26 日就有關若干中文媒體
於2017 年1 月25 日報道一封由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 (「ASML」) 寄出給
董事局並對管理層作出毫無根據的指控之信函(「首封信函」)的公告。本公司董事局
(「董事局」)得悉若干中文媒體於2017 年2 月7 日及2017 年2 月8 日再有報道 ,其
中提及由ASML 向本公司發出之第二封信函。而2017 年2 月7 日的報道更指其消息來
源者憂慮本公司管理層或將其股權以每股港幣120 元出售予某被點名地產公司(「該有
關方」)的可能性。
董事局希望籍此確認收到由ASML 發出之第二封信函,唯該信函本質上僅為重複首封
信函中毫無根據的指控,而董事局已再次駁斥及反對。董事局未有得悉任何顯示該有關
方有興趣收購本公司之股權。本公司之顔氏家族大股東亦已逐一向董事局確認他們未有
得悉任何顯示該有關方有興趣收購其股權的端倪,而無一顔氏家族大股東有意向ASML
或該有關方出售其持有的本公司股權。
121 : greatsoup38(830)@2017-02-15 07:47:15

茲提述中華汽車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 2017 年 1 月 26 日就有關若干中文媒體
於 2017 年 1 月 25 日報道一封由 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 (「ASML」) 寄出給
董事局並對管理層作出毫無根據的指控之信函(「首封信函」)的公告。本公司董事局
(「董事局」)得悉若干中文媒體於 2017 年 2 月 7 日及 2017 年 2 月 8 日再有報道 ,其
中提及由 ASML 向本公司發出之第二封信函。而 2017 年 2 月 7 日的報道更指其消息來
源者憂慮本公司管理層或將其股權以每股港幣 120 元出售予某被點名地產公司(「該有
關方」)的可能性。
董事局希望籍此確認收到由 ASML 發出之第二封信函,唯該信函本質上僅為重複首封
信函中毫無根據的指控,而董事局已再次駁斥及反對。董事局未有得悉任何顯示該有關
方有興趣收購本公司之股權。本公司之顔氏家族大股東亦已逐一向董事局確認他們未有
得悉任何顯示該有關方有興趣收購其股權的端倪,而無一顔氏家族大股東有意向 ASML
或該有關方出售其持有的本公司股權。

122 : GS(14)@2017-02-21 17:50:02

盈利增275%,至2.32億,19.3億現金
123 : GS(14)@2017-09-27 11:04:33

盈利增40%,至3.8億,19億現金
124 : GS(14)@2018-02-28 22:50:31

盈利增4%,至2.6億,24億現金
125 : GS(14)@2018-11-10 12:04:25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216&issue=20181110
【明報專訊】中華汽車(下稱中巴)(0026)昨午舉行股東周年大會,在會上基金股東Argyle Street Management陳姓股東代表要求中巴,以每股185元提出部分要約回購股份,但是主席顏潔齡(圖)以這並非最好的縮窄資產淨值折讓的做法為由,拒絕。

陳姓股東代表昨日提出質詢指出,中巴職員代處理大股東顏家旗下中環顏氏大廈租務,又炮轟顏家的坤梅公司持貨值3000萬元的中巴股份,直到傳媒爆出持股才作股權申報,並謂年報所載柴灣車廠可建樓面面積70萬平方呎,與屋宇處建議的44萬平方呎有出入。他又以中巴股價與每股資產淨值約200元有大折讓,要求中巴應以最少每股185元向股東作部分回購要約,令股東受惠。

顏潔齡:非縮窄折讓最佳做法

顏潔齡批評,部分要約回購非最好縮窄資產淨值折讓的做法,又反駁Argyle Street Management跟進顏氏大廈租盤所接觸的是她的助理,該助理並無參與管理顏氏大廈,因此肯定非關連交易,而2018年報已披露坤梅公司持股,她自己在坤梅的權益已按例披露。

至於中巴應佔20%權益的柴灣車廠重建方面,董事顏亨利指出,連同過去一星期才獲批柴灣車廠重建項目對面的巴士總部地段及連接天橋部分圖則合計,最終與年報所載樓面面積無異。董事Anthony Grahame Stott補充,按應佔兩成股權計,補地價隨時達25億元,建設成本按一般估計也達30億元。他們要把握時機申請補地價,以符合股東利益。
126 : GS(14)@2018-12-11 08:01:28

big wok
本公司已獲本公司控股股東(定義見上市規則)Foreshore Holding Group Limited
(「Foreshore」)知會,Foreshore將抵押共816,259,176股本公司股份(佔本公司於本
公告日期已發行股本約50.07%)予一名獨立第三方,作為由該名獨立第三方(以替
代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一五年五月五日的公告所披露的過往金融機構)提供予
Foreshore的貸款(「貸款」)的抵押品。本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長及Foreshore的控
股股東趙一弘先生為貸款的擔保人。
127 : GS(14)@2019-01-14 06:27:57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464&issue=20190114
【明報專訊】老牌上市公司中華汽車(0026)(下稱中巴)已經沒有經營專利巴士業務多年,並轉型參與地產發展及收租業務為主。本報翻查最新的股東名冊資料顯示,中巴的附屬公司參與的股票投資,原來亦對地產股情有獨鍾,更捧場持有新地(0016)股票超過7年。與中巴合作多年的老拍檔太古A(0019)及太古地產(1972),亦是中巴大股東顏家的至愛,部分顏氏家族成員更在太古系持股多年,已超越公司層面的合作。

中巴失落專營巴士營運權後,專注地產投資及發展多年,並且與太古系開發北角港運城及黃竹坑甲級商廈South Island Place,並且正部署將柴灣車廠發展成為商住項目。

去年持股票帳面值升17%

除了發展地產及收租之外,中巴亦將部分資金用於股票投資,觀乎該集團在2018年6月底止年度,單是股票投資的帳面價值已達1939萬元,按年增加17.23%。本報在翻查最新的上市公司股東名冊資料進一步發現,在新地的一眾投資者中,與中巴屬同一註冊地址的Island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更是新地的股東之一,並由2011年起列入股東名冊,持有以萬股計的新地股份,按上周五新地收市價122元計,市值最少達122萬元。在進一步查閱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顯示,Island Communication Enterprises的控權股東中巴及其附屬公司Heartwell Ltd持有全部股份。

在查閱中巴的多年年報資料顯示,中巴自2009年起,開始將較多資金投資於港股上,投資股票總值按年遞增,並於2011年重新突破1000萬元。雖然港股投資佔中巴資產不大,但是觀乎在地產投資表現較前積極,由一手一腳參與地產發展及收租,到股票均與地產有關。

顏傑強持伙伴太古股票

同時,與中巴合作多年的伙伴太古系方面,更是顏家成員的至愛投資。當中中巴執行董事兼副監理顏傑強自1987年及2012年已經分別是太古A及太古地產的小股東,反之未見太古系在中巴持股。雖然顏傑強在太古系持股只有少於20股,亦不至於需要披露,但是某程度上早已超越中巴與太古的合作層面。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574&issue=20190114
【明報專訊】中華汽車(0026)(下稱中巴)過去20多年,經常遭遇不同的機構及投資者挑戰,當中以葉維義等為首的基金股東Argyle Street Management(下稱Argyle Street)與中巴糾纏最久,至今仍定時派員出席中巴股東大會提出質詢。本報曾向Argyle Street合伙人陳健查詢,陳健表示,仍會繼續跟進中巴的事宜及維護股東權益。Argyle Street狙擊中巴至今雖已經維時兩年,卻未見Argyle Street收手,有機會成為香港股壇最長的大小股東拉鋸戰。

據本報了解,Argyle Street繼續在中巴持股約3%。事隔兩年並進入2019年,Argyle Street會否加強對中巴「發功」,暫時尚屬未知之素。相比過往禹銘早年連番參與狙擊中巴,Argyle Street發動的狙擊戰,耗時更長。

中巴的管理層亦有應付多次狙擊的經驗,曾在早年面對以羅旭瑞為首的百利保(0617)挑戰,並非省油的燈。Argyle Street與顏家能否和氣收場,投資市場普遍觀望,但是對於一眾中巴投資者,還是看實際派息及權益有否提升為最重要。

128 : GS(14)@2019-02-26 19:43:37

盈利增20%,至3.1億,13.3億現金
129 : GS(14)@2019-05-22 08:57:56

26 及 1972 賣物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26

光大銀行(6818)新聞專區 (related:0165 0257)

1 : GS(14)@2011-02-21 23:06:20

光銀港上市籌560億
董事會通過 最快第3季成事
  2011年2月21日
【明報專訊】再有內地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計劃來港上市,去年已在A股上市的光大銀行(光銀)昨日宣布,董事會通過議案,計劃來港上市,發行最多120億股H股,參考光銀A股目前市價,光銀H股集資規模可達562億港元。有分析員預期,光大銀行最快今年第3季在港掛牌。
光銀去年8月才完成發行70億股A股計劃,在滬上市集資213.23億元人民幣,當時有內地傳媒引述光銀高層指,若兩年後該行進一步發展,獲利能力進一步提升,將會考慮到香港發行H股。該公司董事會通過將會發行不超過105億股H股,並授權簿記管理人有不超過15億股的超額配售權,即合計發行規模最多120億股H股。根據光銀1月公布的業績快報,該行2010年淨利潤按年急增65.9%至126.78億元人民幣。
撞抽水潮 去年A股集資不夠
有外資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向本報表示,光銀是次H股集資規模頗大,相信該行是因應銀監會將會實行更高的監管要求,考慮到其全國性業務規模未來的資本需求而定。另一方面,光銀去年讓路農行(1288)於7月先上市,也要避免年底與其他大型內銀再融資計劃「撞車」,結果,「A股上市太焦急,融資融得不夠。」
光銀是次發行H股,集資所得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該公司的核心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由於集資計劃尚待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以及須銀監、證監會及香港聯交所審批,有歐資大行分析員預計,「參考早前本港上市內銀的供股計劃的審批流程,(光銀H股上市計劃)最快都要半年。」
市帳率1.8倍 高於行內平均
光銀A股上周五收報3.97元人民幣(折合約4.68港元),分析員指,該行目前估值,相當於2010年1.8倍市帳率,高於內銀A股平均1.6倍市帳率。他續稱,按照目前內銀H股的估值一般高於A股的情,預計光銀H股估值亦將會高於A股。
光銀目前在全國25個省設有33家一級分行,擁有營業網點500多個,三大股東包括中央匯金、光大集團及光大控股(0165),持股量分別為49.62%、5.31%及4.45%。該行董事長唐雙寧曾表示,光大銀行要實現國際化經營,「出海」首站將選香港。
(明報記者劉欣欣報道)
2 : onesee(1238)@2011-04-11 10:25:44

moved to 165
3 : GS(14)@2011-05-07 11:48: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30166
光銀 7月港上市籌 546億
四出見基金 盼市賬率 1.5倍定價
2011年05月06日
4 : GS(14)@2011-05-29 11:02: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92467
新股動向
光銀下月上市聆訊
2011年05月28日
5 : onesee(1238)@2011-06-15 14:23:43

光銀削集資額至468億
2011年6月15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15/News/ec_ecb1.htm
6 : GS(14)@2011-06-15 22:08: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42677
光銀下月招股籌 468億
摩通:合理市賬率 1.63至 1.92倍
2011年06月15日
7 : GS(14)@2011-06-15 22:08:50

文件披露
散戶沽 H股或徵利得稅
2011年06月15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42678
8 : idsdown(1658)@2011-06-16 21:18:27

光大控股與麥格理合資建基金
2011-06-1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5/0NMDAwMDI0NDU0NA.html
9 : idsdown(1658)@2011-06-23 22:41:10

光大銀行H股上市獲董事會批准
2011-06-2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3/4MMDAwMDI0NjI4MA.html
10 : GS(14)@2011-06-25 12:12:0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73630
新股飄搖光銀延遲上市
估值困難 基礎股東欠奉
2011年06月25日
11 : idsdown(1658)@2011-06-27 20:58:51

光大衝刺H股時間視窗 10月私人銀行開業
2011-06-27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7/3OMDAwMDI0Njg3OQ.html
12 : onesee(1238)@2011-07-09 11:27:58

光大銀行半年多賺35%
2011年7月9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09/News/ww_ww2.htm
13 : idsdown(1658)@2011-07-10 22:20:28

光大銀行 上半年淨利潤預增超三成
2011-07-09

http://money.163.com/11/0709/00/78FTMEUH00253B0H.html
14 : onesee(1238)@2011-07-11 13:15:08

光大銀行上市 已覓「重量級」基礎投資者
2011年7月11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11/News/eb_ebd1.htm
15 : idsdown(1658)@2011-07-12 20:24:37

光大銀行H股上市衝刺 首份中期業績支撐
2011-07-1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12/xMMDcwXzM1MDAxMA.html
16 : greatsoup38(830)@2011-07-24 16:02: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24/News/ea_ead1.htm
光行透過新華社 反擊高盛報告
  2011年7月24日
17 : idsdown(1658)@2011-07-28 19:17:50

光大銀行H股上市一波三折投行稱最遲9月掛牌
2011-07-2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8/wMMDcwXzM1MzYwMg.html
18 : idsdown(1658)@2011-07-28 19:17:55

光大銀行H股上市遭遇“口水戰”
2011-07-2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8/wMMDcwXzM1MzYwMw.html
19 : idsdown(1658)@2011-07-29 19:52:22

光大逼近發行價 銀行股寒潮何時休
2011-07-29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9/wMMDcxXzM1MzkwMA.html
20 : onesee(1238)@2011-08-01 13:51:27

光行周內路演 降集資額
2011年8月1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01/News/eb_ebb1.htm
21 : idsdown(1658)@2011-08-01 21:22:44

光大銀行H股8月再戰香港 死守400億融資底線
2011-08-01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wNMDcwXzM1NDIwNg.html
22 : idsdown(1658)@2011-08-03 20:03:23

光大銀行否認發行價下調 投行稱或遲早讓步
2011-08-03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3/5NMDcwXzM1NDc5Ng.html
23 : idsdown(1658)@2011-08-05 21:02:51

傳光大銀行下周上市計畫再次押後
2011-08-0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5/xOMDcwXzM1NTUxOA.html
24 : GS(14)@2011-08-06 14:16:0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06/News/ea_eaa1.htm
撞正股災 光行延遲招股
百億規模新股陸續來 命運未卜
  2011年8月6日
25 : onesee(1238)@2011-08-08 15:46:49

光行半年多賺35% 上H股繼續
2011年8月8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08/News/eb_ebc1.htm
26 : idsdown(1658)@2011-08-08 19:51:01

光大首發銀行中報:淨利同比增逾三成H股上市擇機
2011-08-0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8/5NMDcwXzM1NTY5NQ.html
27 : idsdown(1658)@2011-08-12 22:49:21

下週實際解禁523億元光大銀行迎解禁高峰
2011-08-1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2/yNMzY4XzM1NzEyNQ.html
28 : idsdown(1658)@2011-08-18 20:06:45

光大銀行限售股今日解禁
2011-08-1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5MMzcyXzM1ODI5Mg.html
29 : VA(33206)@2013-11-25 19:58:03

Prelist....

http://www.hkexnews.hk/reports/p ... L-20131124-Full.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97

太古(0019)發展故事(related: 國泰(0293)、太古A(0019)、太古B(0087))

1 : GS(14)@2011-04-16 14:26:54

二、太古
2.1貿易起家
太古的經營作風,素以沉雄穩健著稱,其發展勢頭雖不如和記黃埔,但是步伐穩健,後
勁凌厲。白五十年代起,太古便以香港為基地,以香港太古有限公司為控股公司和總指
揮部,重建其在遠東的事業。它將經營的業務,迅速從航運拓展到航空,地產以及其他
領域,成為橫跨海陸空的多元化企業大財團。
太古洋行的前身為英國利物浦一家中型地方商行,創辦人約翰.施懷雅(John Swire,
1793-1847年),出身英國約克郡一個布商家庭。19歲時,約翰.施懷雅離開家鄉前往
利物浦謀生,當時,利物浦是一個充滿商業機會的城市。1816年,約翰.施懷雅自立門
戶,在利物浦創辦了一家小型商行,主要業務是從西印度群島和美國出口貨物。1832
年,該商行正式命名為約翰.施懷雄父子公司(John Sire & Sons Co.),公司的業務尚
算不錯。1847年約翰.施懷雅逝世,兩個兒子約翰.塞繆爾.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 1825-1898年)利威廉.赫德森.施懷雅(William Hudson Swire, 1880-1884
年)各繼承了1,000英鎊的遺產,去繼續經營公司。
施懷雅兄弟繼承父業後將生意逐漸拓展到美洲和澳洲,並投資於航運業的股份,這是施
懷雅家族與航運業聯繫的開端。1854年,約翰.塞繆爾(後稱老施懷雅)去澳洲發展,
澳洲的經歷令他相信,西方商人可在澳洲和遠東找到極佳的投資機會。1861年,美國內
戰爆發,戰爭令施懷雅父子公司的主要業務,即從美國南部進口原棉中斷,結果,施懷
雅家族轉向遠東發展,經營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這一時期,施懷雅家族與英國紡織商巴
特菲爾德(R. S. Butterfield)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施懷雅父子公司將巴特菲爾
德的棉、毛紡織品委托給上海的布魯爾洋行代理銷售,後來,布魯爾洋行陷入困境,它
的代理業務無法展開,於是約翰.塞繆爾決定與巴特菲爾德合作,在上海開設一家洋
行。
1866年11月28日,約翰.塞繆爾乘坐鐵行輪船公司的「阿登號」抵達上海。他對上海的
經濟前景滿懷信心,隨即在收購了瀕臨破產的布魯爾洋行的基礎上,創辦了著名的太古
洋行。12月4日,上海《華北日報》報導了太古洋行創立的立的消息。1867年1月1日,
太古洋行正式開業,開啟了它在遠東的漫長歷程。洋行命名為「太古」,取「規模宏
大、歷史久遠」之意。它的英文名是巴特菲爾德和施懷雅公司(Butterfield & Swire
Co.),反映了兩個家族的合作關係。1868年,巴特菲爾德退出太古洋行,不過,洋行
的英文名一直沿用。
創辦初期,太古洋行只有3個外籍僱員,分別負責處理從英國約克郡和曼徹斯特運來的
貨物及管理洋行賬目,威廉.蘭格(William Lang)任經理,他後來成為太古洋行的高
級合夥人,直到1888年退休為止。當時,太古洋行的主要業務是經營進出口貿易,將英
國的綿毛紡織品運到中國銷售,同時將中國的茶葉、生絲等產品銷往英國、美國和澳
洲。1868年,施懷雅父子公司將總部從利物浦遷到倫敦,並逐步在利物浦、曼徹斯特、
紐約和澳洲設立分公司,與上海的太古洋行相配合,這樣,英國太古集團在全球的組織
架構趨於形成。
在遠東和中國,太古洋行的業務迅速發展,開始主要是進出口貿易,後來逐漸以航運業
為重點,圍繞著這兩方面業務的發展,太古洋行開始在主要的通商口岸建立起分支機
構。1870年5月1日,太古洋行在香港開設分行,開始了它與香港長達125年的歷史淵
源。在此一年前,老施懷雅已預見到:「香港將為未來航務貿易中,最重要的東方碼
頭」。香港分行一成立,實際就被賦予與上海總行的同等地位,隨著時間的推進,它逐
漸成為太古集團在遠東的地區總部。
太古洋行創建不久,即取得了利物浦海洋輪船公司在遠東的代理權,這是太古洋行代理
航運業務的開端。海洋輪船公司由著名的藍煙囪輪船公司的大股東霍爾特(Alfred
Holt)於1865年1月創辦,施懷雅家族在這家公司作出了投資。當時,代理航運業務僅
僅是太古洋行的輔助業務,並經營一些雜貨生意,如從中國運出南北雜貨,從英國輪入
洋貨、布匹等。其後,太古洋行的業務發展到航運、船舶修建、製糖、製漆及保險等多
個領域,成為與怡和洋行並駕齊驅的英資大行。
2.2投資船塢
能夠與黃埔船塢抗衡的是聞名遠東的太古船塢。正當黃埔船塢在香港銳意擴張之時,太
古洋行己提出在香港建這船塢的構想。十九世紀下半葉,太古洋行旗下的太古輪船公司
已迅速發展成中國沿海及長江內河航運業的壟斷寡頭,對船舶修這業的需求日益迫切。
1900年,英國太古集團向英國政府提出申請,要求港英政府把它們在香港側魚涌投得的
大片土地的租借期從99年延長到999年,以便興建一座規模宏大的這船廠。太古表示,
船廠「對帝國來說將是極為寶貴的」,他們的申請獲得了批准。
1900年,英國太古集團的施懷雅家族、該集團的資深合夥人I. H.斯科特,以及藍煙囪
輪船公司老闆R. D. 霍爾特等合資創辦了太古船塢公司(Taikoo Dockyard Co.),資
本80萬英鎊,由太古洋行為其代理人。同年,太古船塢在香港側魚涌太古糖廠附近興建
大型船塢,塢內的設備,不但能負擔維修二、三萬噸輪船的任務,而且能建這萬噸級的
輪船及生產引擎等多種機器。經過九年多時間,太古船塢終於建成,1910年它為太古輪
船公司建這了第一艘輪船。
後來,太古船塢有了很大的發展,它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可與日本的這船業比
媲,而其這價遠比英國本土的低廉。隨著航運業的發展,太古船塢不但為集團內各輪船
公司以及香港英國海軍船艦提供了全面的維修服務,而且逐漸包攬了中國,特別是華南
地區的這船業務。太古輪船公司後期新增加的船隻,幾乎全部都是由太古船塢建這的。
太古船塢全盛時期,擁有僱員逾5,000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沿海地區相繼
淪陷,許多原來在上海等地維慘的船隻,都要轉到香港,形成了太古船塢以及黃埔船塢
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至1941年日本侵佔香港才告結束。
2.3戰後重建
太平洋大戰時,太古財團遭到沉重的打擊,太古在遠東的絕大部份分行和固定資產,包
括上海的國光油漆廠、香港的太古糖廠和太古船塢均落入日軍手中。在戰爭期間,太古
糖廠和太古船塢仍然繼續營業,但其後被美國海軍炮船嚴重炸毀。大陸僅餘的重慶分
行,接管了太古剩餘的中國業務。太古在英國倫敦的總部亦遭戰火嚴重破壞,太古將戰
時總部建在印度加爾各答,後來遷移到盂買。
香港太古集團的重建工作也在老施懷雅的曾孫約克.施懷雅(John Kidston, "1ock"
Swire, 1893-1983年)的領導下以堅定的步伐邁進。施約克預見中國局勢的轉變,在努
力恢復太古在中國業務的同時,開始將它的重心轉移到香港。1946年7月,太古在香港
創辦太古貿易有限公司(Swire & Maclaine Ltd.),可以說是這一戰略轉移的標誌。
太古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進出口貿易代理業務的商行,初期主要經營布匹、棉紗、
糖等商品的進出口生意,成為太古集團日後以香港為基地拓展全球貿易的主力。
太古船塢和太古糖廠的重建工作也相繼完成。1947年,太古船塢首期重建工程完成,
1950年9月,戰後第一艘載重6,000噸的大型遠洋輪船建成下水,太古船塢業務再度恢
復。太古糖廠的重建亦於1950年完成,同年9月第一袋原糖被加工生產。與此同時,上
海的國光油漆廠恢復生產,1948年它被轉移到香港與永光油漆廠合併。
戰後,太古輪船公司的龐大船隊立即重返中國,不過,這時中國政府已收回沿海及內河
航行權,太古船隊的航運業務,主要是運載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的救濟物資。太古企圖
以載運救濟物資之名,自行恢復在中國沿海及長江水域的航運,遭到中國航運界強烈抗
議。1947年,太古鑑於爭取恢復中國沿海及長江航運貿易失敗,轉而著手籌建太古倉埠
公司,經營太古沿海及內河各埠碼頭、貨倉,然而業務並不理想。1953年,太古集團與
中國政府達成協議,結束在中國的全部業務。自此,太古以香港為其遠東總部,進入新
的發展階段。
2.4一飛沖天
二次大戰後,太古開始將其在遠東的業務重心從上海轉移到香港。當時,全球的航空業
起步不久,但是發展神速,在短短的時間裏,航空在遠程客運方面已迅速超過了千百年
來發展起來的海陸運輸,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作為運輪集團的首腦,太古主席施約克敏
銳地看到這個前途遠大的發展勢頭。他認為,在遠東以及其他地區,運輸業的前途在航
空。早在1939年前,當國際航空業擴展到香港,太古試圖取得英帝國航空公司在香港的
代理權時,太古已開始對航空業發生興趣,然而戰爭的爆發中止了該計劃。戰後,太古
迅速將觸角伸向遠東的航空業,1948年,太古已成為三家國際航空公司在香港的總代
理,並代理六家航空公司的售票業務。同年,太古收購了香港一家規模細小的航空公司
──國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開始了太古在遠東的航空事
業。
由於英資的背景,國泰航空得到香港政府的全力支持,儼然代表香港的航空公司,享有
香港航空的專利權,自然鴻圖大展,業務發展一日千里。國泰航空的經營作風亦備受讚
賞。為了吸收亞洲地區的旅客,國泰航空將公司的香港特色改換成廣泛的亞洲風格,其
他國家的航空公司,均強調民族特色,如日本航空公司就選身穿長袖和服的日本女性擔
任空中小姐、大韓航空公司的空姐則身穿色彩絢麗的朝鮮服裝。然而,國泰航空的空中
小姐卻不從香港挑選,而是從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徵聘,在語言、生活
習俗等方面也盡量適合各國旅客的喜好,因而博得普遍的好評。
隨著航空業務的蓬勃發展,太古將業務拓展到與航空業相關的一系列服務領域。1947
年,太古借助太古船塢龐大的工程技術資源,創辦了太平洋飛機維修有限公司。1960
年,該公司與怡和飛機維修公司合併,組成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Hong Kong
Aircraft Engineering Co., Ltd.)。港機工程以啟德機場為基地,為國泰航空的龐大
機隊,以及其他往來香港的定期及不定期班機提供維修、保養、翻新、改裝以及各種支
援服務,並擔任啟德機場的地面設備保養工作。1965年6月,港機工程公開發售25%股
票,在香港上市,集資8,000萬港元用作擴建飛機庫。1975年,太古集團取得港機工程
51%股權,令後者成為其附屬公司。
七十年代中,香港的航空貨運業開始起步發展,太古聯怡和、和黃、九龍倉合資創辦香
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Hong Kong Air Cargo Terminal Ltd.),太古佔30%股權。香港
空運貨站在啟德機場投資興建一座空運站大樓,為各航空公司提供一個全面性的空運貨
物處理系統。1976年香港空運貨站與香港政府達成專利協議,開始提供空運服務。
此外,太古還先後創辦了太古航空食品供應公司、國泰航空飲食服務(香港)有限公
司,香港機場服務有限公司及航空護衛服務公司。其中,太古航空食品供應公司供應了
啟德機場班機75%的飛機餐。太古集團的業務全面滲透到航空服務的各個領域,包括地
勤服務、機場保安以及機艙膳食等等。
2.5發展航運
航運業是太古的傳統業務,不過,從五十年代起,太古的航連業發生了深刻變化,從中
國的沿海內河航連,轉到以香港為中心的太平洋區深海航運。到七十年代,太古輪船公
司發展成一支規模龐大的遠洋船隊,配備包括客運、散裝貨物、貨櫃運輸以及油槽運輸
的各式輪船,其航線從香港延伸到日本、南韓、印尼、澳大利亞、新西蘭、曼谷、新加
坡、阿拉伯灣、紅海以至倫敦。太古輪船公司作為英國太古集團的全資附屬機構,其經
營則由香港太古公司代理;香港太古屬下的太古輪船(代理)有限公司至少代理十二家
國際船公司的業務,包括著名的藍煙囪輪船公司和海外貨櫃輪船公司等。從七十年代中
期起,太古集團將船務業務向多元化發展,除了繼續從事航運代理、船務管理、船舶拖
駁、泊岸以及倉儲等服務外,又提供海洋開發服務。
六十年代末,航運業的貨櫃化革命已衝擊到遠東,英國及歐洲著名輪船公司的貨櫃船已
駛入太平洋及遠東地區,興建貨櫃碼頭已成當務之急。1966年,香港總督戴鱗趾成立了
一個貨櫃委員會,研究航運新趨勢及香港的對策。委員會選中葵涌醉酒灣沿岸作貨櫃碼
頭的選址。當時,醉酒灣仍然是一片樸素迷人的田園景色,不過,它很快將面臨急劇的
巨變。
1969年,三家行走香港航線的著名歐洲輪船公司:海外貨櫃運輸公司、邊行輪船公司
(Ben Line)及德國的赫伯羅德(Hapag Lloyd Group)開始著手籌組現代貨櫃碼頭有
限公司(Modern Terminal Ltd.),太古成為最早加入的本地機構,其後加入的是匯豐
銀行、捷成洋行、和記洋行以及嘉道理家族。奇怪的是,作為香港第一大行的怡和竟拒
絕加入,多年後該集團一直對此決定深感遺憾。在現代貨櫃碼頭公司股權中,海外貨櫃
佔30%,邊行和赫伯羅德各佔15%,他們共投資3,000萬港元,而太古、匯豐、捷成、和
記及嘉道理共佔40%,投資2,000萬港元。同年8月,以太古為主席的董事局組成。
1970年8月,香港政府在葵涌貨櫃碼頭招標,現代貨櫃碼頭投得葵涌一號貨櫃碼頭,
二、三號貨櫃碼頭則分別由日本的大山船務公司及美國的海陸聯運公司投得。四號碼頭
則稍後由和記國際組成的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奪得。1972年現代貨櫃碼頭聯同九龍倉再投
得五號貨櫃碼頭發展權。1976年,現代貨櫃碼頭公司與國際貨櫃碼頭公司達成協議,以
放棄六號碼頭三個泊位的半數發展權交換已被國際貨櫃收購的二號碼頭。至此,現代貨
櫃的一、二、五號碼頭連成一體,成為香港經營貨櫃碼頭的兩大巨頭之一。
隨著香港航運貨櫃化的進程,傳統的船塢業開始式微。1972年,太古船塢與黃埔船塢聯
合創辦香港聯合船塢有限公司(Hong Kong United Dockyards Ltd.),各佔50%股權。
聯合船塢投資2.5億港元,在青衣興建一座新型的現代化造船廠,以取代側魚涌的太古
船塢和紅磡的黃埔船塢。1978年,太古船塢正式關閉,成為太古集團發展房地產業的龐
大資源。
2.6陸上王國
早期,太古集團在亞洲區的主要業務是航運、貿易,五十年代收購國泰航空後擴展至航
空,對於地產則一直未有黏手,僅傾向於出售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如六十年代出售側
魚涌太古宿舍地段,後來建成「海山」、「海景」及「福昌」等擠迫不堪的白鴿籠式住
宅樓宇。七十年代初又將華蘭路東側的土地脫手,結果建成皇冠車行、仁孚工業大廈、
寶峰園及惠安苑等樓宇。1972年,太古集團眼見地產業日益興盛,而世界航運業則開始
不景,遂創辦太古地產有限公司(Swire Properties Ltd.),向地產業進軍,計劃關
閉太古船塢,將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用作地產發展。
太古集團首腦因感到集團缺乏地產發展專才,初期想以聯營合作的方式發展,太古看中
華資地產公司大昌地產,為了吸收經驗及利用大昌地產在地產面的專業知識,1973年太
古與大昌聯合收購了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改組為太古昌發展,並將太古城第一期地
盤注入。其後,大概太古高層發覺太古船塢再發展的規模實在太大,沒有必要讓大昌分
享,遂於1977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並將太古地產在香港掛牌上市。
太古地產創辦後即著手籌劃令日著名的高尚住宅區太古城發展計劃。1974年,太古集團
宣佈,將在面積達230萬平方英尺的太古船塢地段興建商業中心、學校、戲院和住宅樓
宇等綜合發展屋村,該屋村將命名為「太古城」,全部共建50幢26層至30層高的住宅大
廈,逾1萬個住宅單位,以及大型商業購物中心「太古城中心」,整個計劃預計需時八
年,總投資約13.5億港元。
由於對地產發展尚未建立信心,太古城興建初期,太古集團的經營手法相當保守,在資
金籌集方面主要通過將太古地產上市以及售賣土地進行,先後將賽西湖利太古山谷部份
土地出售,售得1.2億港元現金,作為發展太古城初期所需資金。結果,購買土地的長
江實業和南豐集團都從後來發展的賽西湖大廈及南豐新村中,賺取巨利。太古城發展初
期,太古地產仍然採取與其他財團合作的形式進行,如與怡和合組太古施利亞發展,由
該公司向太古地產以市價購入地皮,建成後將利潤分成,這種發展方式一直維持到完成
首4期18幢樓宇才告結束,無形中被其他財團分享厚利。太古城住宅樓宇的售價,從
1976年售出首期的每平方英尺200港元,上升到1981年每平方英尺的1,200港元,其盈利
之豐厚可想而知。
隨著太古城計劃的推進,太古地產的實力迅速增強。上市後的第二年,即1979年底,太
古地產市值達18.7億港元,已躋身香港十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僅次於置地、新世界發
展、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而名列第五位。1983年,太古地產躍升至第二位,市值達
40.1億港元,排名僅次於置地。當時,太古地產已擁有可供出租樓宇面積380萬平方英
尺,同年租金淨收入1.69億港元,成為香港地產大集團。1984年,太古趁地產、股市低
潮,遂將太古地產私有化,成為旗下的全資附屬公司。
整項太古城發展計劃終於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全部完成。經過80年的滄桑,佔地宏大、遠
東著名的太古船塢,轉眼間已發展成居住5萬人口的自給自足社區,成為港島區著名的
高尚住宅區、全港規模最大的私人屋村。區內康樂場所、銀行、戲院、食肆、學校一應
俱全,太古城中心更成為港島東區一個極其潛力的展覽和購物娛樂中心。目前,該中心
每日人數流量達7萬多人次,假日或周末更達15萬人次,這個數目在外國的大型商場差
不多是一週的總人數。太古城成為太古地產引以為傲的代表作,而太古地產的實力、經
營手法、聲譽均深受行內人士的賞識和稱讚。
太古還是投資香港工業最多的英資財團。太古對香港工業的投資,包括包裝食糖、汽
水、建築材料、玻璃纖維、油漆及化工原料等。太古糖廠是太古集團旗下歷史最悠久的
企業之一,百年來,經歷了不少滄桑巨變,自1872年將生產部門結束後,業務已轉為包
裝及銷售糖製品。太古汽水廠是香港最大的汽水製造廠,擁有製造和銷售美國的「可口
可樂」、「新奇士」、「芬達」、「雪碧」、「陽光」等多種牌子汽水的專賣權,所經
營的汽水佔全港汽水銷量的五成以上。太古國光工業有限公司是香港的大型油漆生產企
業,產品包括高級船舶漆及高級油墨。太古旗下的彩虹玻璃纖維有限公司則是香港生產
玻璃纖維器具的主要廠家。此外,太古還擁有太古洛士利有限公司、太古磁電工業有限
公司、太古金成有限公司等。為了統籌太古在實業方面的業務,1969年太古成立太古實
業有限公司並將其上市。
2.7打破壟斷
長期以來,太古旗下的國泰航空公司,作為香港唯一的一家航空公司,一直壟斷著香港
的航空業,業務發展一日千里。不過,這種形勢在進入過渡時期即發生變化,1985年5
月24日,香港另一家航空公司—─港龍航空公司宣告成立,一舉打破了國泰航空的長期
壟斷局面。
港龍航空由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創辦,註冊資本1億港元。港澳國際則成立於1985年3
月,股東包括曹光彪、李嘉誠、包玉剛、霍英東、安子介、馮秉芬等31位港澳著名華商
以及中國銀行、華潤公司等中資機構,陣容鼎盛。當時,港龍航空董事長曹光彪曾公開
表示:港龍航空創辦的意念,來自聯合聲明中有關香港民航事業的條文。聯合聲明附件
一第九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將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和區域航空中心的地位。在香港
註冊並以香港為主要營業地的航空公司和與民用航空有關的行業可繼續經營。」根據條
文精神,在未來香港特區政府的管理下,航空公司的本地色彩極為重要,曹光彪等人顯
然看準此點,希望以一家有中資背景的華資本地航空公司與英國背景鮮明的國泰航空展
開競爭。港龍航空一成立,敏感的香港輿論即指出:港龍航空由於中資色彩濃厚,所以
此舉可視為,1997年後香港特區政府爭取航空權益的先聲,以使英國政府逐步讓香港獲
得更多對外訂定航空協議的自主權。
無庸置疑,港龍航空的創辦及其背景引起了國泰航空及香港政府的高度重視。同年7
月,市場即有傳聞說香港政府將指定國泰航空為唯一代表香港的航空公司,後經港龍航
空向港府交涉,提出強烈抗議,港府否認有關傳聞。港龍航空隨即組成一隊機組人員,
租賃了一架波音737客機,向香港空運牌照局申請開辦香港往北京、上海及其他8個主要
國內城市航線的牌照。這時,港龍航空的困難出現了。原來,香港在英國的管洽下,香
港與內地的定期航班服務受制於中英雙邊航空協定;因此,要取得航空協定下英方指定
航空公司的地位,港龍航空的主要股權必須由英籍人士擁有和控制。當時,香港民航處
曾致函港龍航空,指中國不但在中英航空協定中享用中方的利益,同時透過港龍航空股
本中的中資成份,企圓攫取英方利益。在強大的壓力下,1985年10月,港龍航空被迫重
組資本結構,邀請1963年已加入英籍的包玉剛出任港龍航空主席,包玉剛向港龍航空注
資1億港元,取得港龍30.2%股權,曹光彪家族成為港龍第二大股東,持24.7%股權,而
港澳國際所持股權則減至24.99%,其餘少數股東共持有20.1%。
同年11月20日,香港政府財政司彭勵治在立法局宣佈香港的航空政策:一條航線由一家
航空公司經營,先獲空運牌照局發牌的一家,將擁有所指定航線的經營資格。由於利潤
高、容量大的航線早已由國泰航空經營,該政策實際上令港龍航空無法與國泰在同一航
線上競爭,被迫去經營一些利潤低甚至虧損的航線。港府的航空政策暴露了其偏袒國泰
航空的明顯傾向。而彭勵治本人在獲委任為財政司之前,曾任太古集團及國泰航空主席
多年,1986年退休返英國後,再出任英國太古集團董事一職。
儘管困難重重,港龍航空仍然起步發展。1985年12月,港龍終於獲空運牌照局頒發經營
香港至西安、廈門、杭州、海口、湛江、南京、桂林、廣州等8條國內航線的經營牌
照,而港龍申請經營香港至北京、上海的航線,則因港府的航空政策而遭到拒絕。1986
年5月,港龍為拓展新航線、減少虧損,申請經營香港至泰國4個城市的定期航班牌照,
再獲批准。同年12月6日,港龍定期航機首航清邁,成為這家華資航空公司發展的里程
碑。
2.8國泰上市
國泰航空在港上市的策略面對港龍航空的崛起,太古顯然如刺在背,難以安枕。國泰航
空要在1997年後繼續穩保航空權不失,角色的轉換已無可避免。1986年4月,即港龍航
空成立將近一周年之際,太古宣佈將國泰航空在香港上市,以加強其本地公司的色彩。
國泰航空在招股書中申明、此舉將令國泰與香港的關係更形密切,並使國泰在處理香港
的國際航空事務上更加主動,獲得更直接的裨益。
上市前,國泰航空的兩大股東分別是太古洋行和匯豐銀行,各持有國泰航空70%和30%股
權。太古洋行和匯豐計劃以每股3.88元價格發售國泰航空22.5%股權,套現23.15億港
元。其中,太古洋行佔七成,套現16.2億港元;匯豐佔三成,套現6.95億港元。在發售
的國泰股權中,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以及利氏家族的希慎置業各獲配售
2.5%股權,投資基金獲5%股權,國泰航空員工獲1.5%股權,其餘的8.5%股權則公開發
售。
國泰航空股份的發售,恰逢香港聯合文易所開業不久,引起了空前的轟動。申請國泰航
空新股的市民在匯豐銀行總行門外大排長龍,形成空前的認股熱潮。在大戶和散戶一致
追捧的熱烈氣氛中,國泰航空股份獲56倍的超額認購,凍結銀行資金高達510億港元,
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宗的企業售股行動,僅是利息就接近1億港元,成為太古利匯豐
的額外利潤。
同年5月16日,國泰航空在香港上市,成為香港十大上市公司之一。國泰上市後,太古
洋行的持股量減至54.5%,匯豐減至23.25%,股東人數擴大到3萬至4萬人,基礎大為擴
闊。國泰從一家純英資背景的公司銳變成一家香港的公眾上市公司。
2.9中資入股及吞併港龍
將國泰航空上市,並未能完全保證國泰的發展前景,太古遂開始實施第二步策略,邀請
有實力、有影響力的中資集團加盟,他們的目標是香港中信集團。香港中信是中信集團
在香港的全資附屬公司,中信集團全稱是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創辦於1979年10月4
日,屬中國國務院的部級公司,由榮毅仁出任董事長。中信集團創辦後,即在香港成立
分公司,並於1985年在香港註冊成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香港)有限公司。1986年,中
信香港改組為中信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由榮毅仁公子榮智健出任副董事長兼董事總
經理。香港中信集團直通北京國務院的背景,顯然是太古集團考慮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正在香港積極物色投資項目的香港中信集團亦看中國泰航空。1987年2月,
太古、匯豐、國泰與香港中信達成協議,以23億港元價格向香港中信出售12.5%國泰航
空股權。交易完成後,太古洋行持股量減至61.8%,匯豐減至16.6%,香港中信集團成為
國泰航空第三大股東,榮智健及香港中信另一位高層管理人員加入國泰董事局。太古邀
得香港中信加盟,可以說是一項重大勝利,自此,國泰與港龍的形勢出現微妙變化。
自1985年創辦以來,港龍航空的談判能力一直處於不利地位。1986年,港龍航空申請開
辦香港至倫敦的航班,遭到國泰的強烈反對。國泰表示,香港至倫敦的航線已有英國航
空、英國金獅及國泰航空3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該航線近年乘客增長接近於雩,故毋
須一家新航空公司加入,否則徒使市場混亂、票價下降,令現有航空公司減少收入,而
且也不會刺激市場增加乘客量。結果,香港政府以港龍未有足夠提供長程及新服務設施
為由,駁回了港龍的申請。而港龍爭取開辦香港至北京、上海航班的努力,亦一直未有
進展。
在此種形勢下,港龍航空一查無法打開局面,平均每月的虧損額高達數百萬港元。到
1989年,港龍的虧損累積達到23億港元,大股東漸感無力支撐,遂萌退意。1989年底,
港龍航空股權發生重大改組。11月初,大股東包玉剛將其所持股權全部售予曹光彪家
族,曹氏股權增加到64.33%,而已轉變成中資公司的港澳國際亦將其所持26.53%股權售
予香港中信集團。至此,港龍航空三大股東已去其二。不過,這實際上僅是一種過渡性
部署。1990年1月17日,由香港中信牽頭,太古洋行及國泰航空分別向曹氏家族購人5%
及30%港龍航空股權,香港中信持股量也增加到38.3%,曹氏家族持股量降至21.6%。這
樣,國泰成為港龍的第二大股東並接管港龍航空的管理權,國泰兩名要員加入港龍董事
局並分別擔任財務及營運職責。國泰並將其經營的國內航線轉撥港龍,將港龍定位為專
營國內航線的香港航空公司。至此,國泰成功鞏固其在香港航空業無可挑戰的地位。
1992年7月,匯豐控股宣佈以33.9億港元價格將其所持有的最後10%國泰航空股權分別售
予中國民航局附屬的中國航空公司及香港中旅集團(在此之前,匯豐已將另外6.6%國泰
股權分別售予希慎置業及機構投資者),太古進一步邀得兩大中資機構加盟國泰。據買
賣雙方及國泰等4家公司發表的聲明指出,中航及香港中旅曾向國泰洽商,表示有意購
入其股票,國泰對此表示歡迎,認為對該公司及香港未來而言均屬正面的發展。國泰因
此與匯豐接觸,詢問其是否有意將所持國泰股權出售,匯豐表示該行雖有意把國泰股權
視作長線投資,但航空業務並非其核心業務,故同意出售。該交易完成後,中資在國泰
所持股權增加到22.5%。
2.10新機場爭霸戰
進入過渡時期,太古面臨的另一個重大挑戰,就是興建赤臘角新機場所帶來的轉變。香
港新機場的興建問題,其實早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已經提出,傳聞在太古的反對
下及種種政經原因終被擱置。到了八十年代末,隨著香港航空業的急速發展,啟德機場
原有設施已不敷應用。啟德機場位於九龍半島人口稠密地區,只有一條伸延到海面的跑
道,然而每天從早上7時到晚上9時,平均每小時就有29架飛機升降,繁忙時期一日升降
的飛機高達400架次。1993年,啟德機場的年客運量已達2,450萬人次,超過了機場設計
時最高限量,已成為僅次於倫敦希思羅機場、德國法蘭克福機場的全球第三繁忙客運機
場,並成為僅次於日本成田機場的第二繁忙貨運機場。近10年來,香港的空運量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長,啟德機場已無法應付急劇增長的客貨運需求。
1989年10月,港督街奕信在其施政報告中宣佈,將斥資1,270億港元在大嶼山北面的赤
臘角興建新機場,並配合發展港口,即提出了所請的「千億玫瑰園計劃」。1991年7月4
日,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新機場的選址、規模、投資以及財務安排達成協議,簽訂了
《關於香港新機場建設及有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備忘錄聲明:「兩國政府考慮到:
香港迫切需要一個新機場,以保證並發展其繁榮穩定,為此,香港政府將在九七前最大
程度完成新機場核心工程,中國政府對此將予以支持」。自此,新機場工程起步開展。
這時,太古對新機場的立場已經轉變,興建新機場已成燃眉之急,否則將扼殺正在高速
發展的航空業。太古洋行及國泰航空主席薩秉達(Peter Sutch)公開表示:「香港新
機場對國泰至關重要,如果不能按時交付使用,而要拖至1998年以後,那麼香港的經濟
將受到嚴重打擊。」隨著新機場工程的展開,香港及多個國際資本財團對新機場各項經
營專利權的爭奪戰亦拉開序幕並迅速白熱化。太古集團更是全力以赴,與臨時機場管理
局展開多輪談判。在各項經營專利權中,太古最重視空運貸站服務和基礎性飛機維修服
務。1992年新上任的太古主席薩秉達就多次明確表示,基礎性飛機維修服務不宜引入新
競爭者,因為該行業投資大,引入競爭將推高營連成本從而失去競爭力;而空連貨站服
務引入競爭需小心處理;至於其他服務,包括特快空連、飛機膳食供應、地勤服務、行
李處理等則可放開。
香港空運貨站是太古的聯營公司,受港府利潤管制計劃管制,專利權將於1997年6月27
日屆滿。空運貨站在啟德機場共有兩個貨站,第一個貨站於1976年落成,第二個貨站於
1991年落成。1993年香港空運貨站處理的貨運量超過100萬公噸,約佔香港對外貿易量
的兩成,是世界上處理空運貨量的最大集團,而服務水平更是全球第一,以處貨失誤率
計算,空運貨站的失誤率僅為一萬三千分之一。據香港臨時機場管理局的預測,香港空
運貨物數量在2040年將增加到900萬公噸,空運貨業將是香港未來的一個高增長行業。
1992年,香港空運貨站為加強爭奪新機場貨運服務,經營專利權的地位,增加奪魁籌
碼,進行了連串股權結構變換。當時,空運貨站的股權結構是:太古、怡和各佔30%,
九龍倉、黃埔船塢各佔15%,其餘10%由外匯基金持有。1992年7月,在怡和的牽線下,
外匯基金以1.06億港元價格將其所持空運貨站10%股權售予中國航空公司。中航是大陸6
家地區性航空公司在香港的總代理,早已是空運貨站的主要客戶。當時,中航在香港的
投資已相當活躍,年初才增持怡和航空服務公司股權至40%,不久前又購入國泰航空5%
股權,顯示出將在香港航空業大展拳腳的態勢。
同年8月,國泰航空宣佈與空運貨站現有股東,包括怡和、九龍倉和黃埔船塢簽訂一項
附帶條件的協議,購入空運貨站10%股權;其中,5%來自怡和,另外5%分別來自九倉和
黃埔船塢,總代價為9,500萬港元,收購行動將於1995年1月5日之前完成。這樣,空運
貨站兩大客戶,包括中航和國泰均成為公司股東,此舉無疑有利於鞏固該公司的市場佔
有率。
為了加強與香港中信的合作,1993年11月,太古洋行透過出售一間附屬公司股份,將空
運貨站10%股權轉售予香港中信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信泰富,代價1.2億港元。中信泰
富總經理范鴻齡表示,香港中信集團原有意競投新機場貨運牌照,現在選擇入股空運貨
站後,已打消該念頭。他並強調,中信不排除日後與太古再度攜手合作,競投其他新機
場專營合約的可能性。太古洋行表示,太古在多項業務,包括國泰及港龍航空均有與中
信合作的經驗,轉讓空運貨站股權是這種合作的延續。太古出售股權後,在空運站的持
股量降至20%,但隨著國泰航空入股,仍能保持大股東地位。此舉不僅有利進一步加強
與香港中信的合作關係,保證空運貨站奪標成功,而且連消帶打除去一個潛在的競爭對
手。
1995年6月,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簽署確認新機場及機場鐵路財務支持協議的聯合公
報,最終消除彼此在新機場財務安排上所存在的分歧後,該小組同時同意批出兩個新機
場空運貨站專營權牌照,分別由香港空運貨站和香港機場服務公司(新加坡政府間接持
有49%股權)分別奪得。其中,香港空運貨站計劃投資75億港元興建新機場的貨運站,
年處理貨物量達260萬公噸,而香港機場服務公司將計劃投資6.6億港元,建立年處理量
為34萬公噸貨運站。太古的部署再獲成功。
參加競投新機場飛機維修專營權的是太古旗下的港機工程。該公司的基地設於啟德機
場,分維修、大修和支援三大部門,主要客戶是國泰航空,約佔六成營業額,其他客戶
包括港龍航空、Lowa航空等,大約為40架航機服務,是被波音公司批准的對飛行逾1萬
小時飛機進行全面檢查的世界6家飛機維修公司之一。
太古集團強烈反對港府在新機場飛機維修服務方面引入競爭。1992年太古主席薩秉達就
公開表示:港機工程所提供的專利服務是在飛機庫內進行的基本維修,一般需2、3天到
2週,這項服務投資巨大,包括器材設施及人才培訓。他強調:如果港府批出多一個牌
照,由於培訓一個全面的技術人材需時6年至7年,新公司根本無法在1997年時訓練足夠
人手,必定向港機工程挖角,推進營運成本,令香港的飛機工程業失去競爭力。他又指
出:由於港機工程的客戶來自國泰,已獲得固定的維修生意,任何新加入的競爭對手均
難以獲得足夠的生意額支持。
不過,從客觀現實看,港機工程在新機場的業務很可能面對激烈競爭。參加競投飛機維
修牌照的財團,除港機工程外,遠有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附屬公司—新加坡航空工程有限
公司,以及一家由英航、中航(香港)及和黃組成的財團,名為China Aircraft
Services Ltd.。由於港府已表明準備發出3個牌照,故3財團同時獲准經營的可能性頗
大。港機工程將面臨新競爭者的挑戰。
2.11面對競爭
踏入九十年代,國泰航空面對的競爭更加激烈,由於全球經濟持續不景,世界航空業經
歷了一個最困難的時期。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IA)的統計,在九十年代初的3年
間,全球航空公司已把過去74年中賺取的利潤化為烏有,在國際航線的虧損高達115億
美元。全球最大的飛機出租公司GPA集團的上千架飛機閒置在美國的亞里桑那州。西方
不少航空公司都被迫重組,據估計在未來5年至10年內,全球約有10%的航空公司將面臨
被淘汰的厄運。
國泰亦面臨空前的困難:香港通脹持續高企,員工薪金大幅上升,經營成本空前高漲;
與此同時,競爭趨向白熱化,不少航空公司增闢或延長亞洲航線,如美國的西北航空將
飛往東京的航線延長至香港,並設有「里程累計」優惠;英國維珍航空開闢倫敦至香港
直航等。激烈的競爭直接影響到國泰的利潤。1993年度,國泰航空綜合純利大幅下降了
23.8%。
面對經營成本的上漲和激烈競爭,國泰在九十年代開始勵行開源節流,在經營成本中佔
重要部份的薪酬開支成為首要控制目標。該公司在較早前已將資料處理中心遷往澳洲,
又把會計部搬到人力資源較便宜的廣州,同時決定暫緩行使購買波音747客機選擇權
等。國泰的種種開源節流措施釀成了近年罕見的工潮,1993年底至1994年初,國泰的空
中服務人員罷工長達17天,造成了2.4億港元的額外損失。幸而,亞洲區內的航空事業
乃處上升軌道,全球盈利最高的25家航空公司中,亞洲佔了10家,國泰航空仍高踞次
席,僅次於新加坡航空。
1994年3月,國泰航空在稱霸香港航空業方面再奏凱歌,國泰宣佈斥資2億港元購入華民
航空75%股權。華民航空是香港第一家貨運航空公司,創辦於1986年11月,其後由華商
何鴻桑旗下的信德集團介入,業務取得較大發展。該公司一直銳意增闢新航線,擴大空
中運輸網絡,但一直受到國泰及港龍航空的激烈競爭,雙方多次為開闢新航線的利益問
題發生衝突,甚至對薄公堂。由於屢受挫折,華民航空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大股東信德
集團遂向國泰及其他航空公司提出收購建議。初時,國泰提出以1億港元收購華民80%股
權,後來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介人,提出以1.17億港元收購華民航空49%股權,國泰自然
不希望中國南方航空藉此打入香港市場,遂將收購價大幅提高,以2億港元購入華民航
空75%股權,進一步壟斷了香港的航空業。
不過,國泰航空面對嚴峻挑戰的日子終於到來。這次的挑戰者,是中國航空公司(香
港)有限公司,簡稱香港中航。早在1994年初,香港中航決意與國泰競爭香港航空市場
的意圖已露端倪。當時,香港中航已擁有數架波音747客機及數名機師和工程人員,並
成功向國泰挖角,聘請前國泰及港龍高層管理人員Lew Roberts為香港中航的航線經
理。1995年4月,香港中航向港府申請航空營運牌照。面對這一突變的形勢,太古主席
薩秉達即展開反擊,他公開表示:香港中航的母公司是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不符合中
英聯合聲明的要求,聯合聲明指明本地航空公司牌照只發給以香港為主要營運地的公
司,如果中航有權申辦本地航空權,則其他外國航空公司一樣有權照做。
不過,香港中航的回應是:香港中航早已是香港的航空公司,目前的做法只是恢復原有
的業務。中航全稱中國航空公司,創辦於1929年5月1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中航幾經遷
徙,逐步將機務和航空基地轉移到香港。1947年底,中航已開設以上海和香港為中心的
國內小航線36條,在香港註冊的飛機數十架。1949年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
空公司的數千名員工在香港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兩航起義」,將12架飛機駛返大陸,奠
定了中國民航事業的基礎。1949年6月7日,中航曾以中航香港辦事處的名義在香港註
冊,可見中航在香港確已有悠久歷史。
1978年,中航正式開闢內地到香港的航線,並重開香港辦事處,作為中國民航總局屬下
各航空公司在香港的銷售代理。自1992年起,中航在香港的投資轉趨活躍,同年4月購
入中環的中航大廈,7月斥資16.9億港元購入國泰航空5%股權,8月正式在香港註冊成立
中國航空公司(香港)分公司。1995年4月香港中航正式向港府申請航空營運牌照時,
實際上已成為香港航空市場的有力競爭者,它不僅設有完善的票務部門,而且持有多項
香港航空業務的投資,包括5%的國泰航空、10%的香港空運貨站、40%的怡中航空服務公
司、55%的中航假期旅遊公司,以及51%的澳門航空公司股權。香港中航還積極部署參與
赤臘角新機場的營運,跟不同公司籌組財團參與競投飛機維修、空運貨站、航空膳食及
航空燃料等經營專利權。
同年10月,香港民航處處長表示,香港中航將可於1996年取得航空營運牌照。此舉無疑
令香港中航參與香港航空事業的努力邁進了重要一步。香港有評論認為,市場已覺察中
航對國泰存在的威脅,只不過沒有意識到挑戰會如此早來臨。很明顯,如果香港中航能
符合聯合聲明的規定,成為一家「以香港為主要營業地」的航空公司,1997年後將可能
成為國泰航空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屆時,失去英國政府庇護的香港「一條航線、一家
航空公可」的政策將可能發生動搖,國泰航空能否繼續維持其原有航線的專營權將成為
疑問。難怪有關消息外洩後,國泰航空的股價應聲下挫。
環顧當令世界航空業,競爭已成時代趨勢。英國飛往香港的航線,過去由英國航空壟
斷,現在維珍航空已加入競爭;澳航經營的至香港航線,如今安捷航空已可分一杯羹;
日本、南韓也打破了一家壟斷的局面。1997年後,國泰航空將可能與其聯營公司香港空
運貨站、港機工程一樣,被迫面對競爭激烈的航空市場,這一點大概是太古集團所不願
面對的嚴酷現實。
幸而,國泰航空仍其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法國經濟月刊Challenge曾發表評論認為,
「國泰的特點是亞洲的笑與英國式的嚴格管理相結合」,這並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能做
得到的。踏入九十年代,國泰決定重塑公司形象,以迎接新的挑戰。繼1991年國泰決定
除去機尾英國國旗的標誌之後,1994年國泰決定斥資2,300萬港元,用4年時間更換機隊
的標誌。同年8月31日,國泰航空在新購買的第一架「空中巴士」(Airbus)上首次刷
上公司的標誌「翹首振翅」,以取沿用了20年的綠白相間的舊標誌。新標誌既是中國書
法蒼勁的筆觸,又像騰空展翅的飛鳥。國泰主席薩秉達認為:「新標誌極具亞洲特
色。」對太古集團而言,新標誌顯然寓然深遠,正如國泰總經理艾廷俊(Rob
Eddington)所說:「這是國泰的轉捩點」。
2.12投資物業
進入過渡時期,香港太古集團除積極拓展航空業之外,在地產業也大舉出擊,與怡和系
的置地公司形成鮮明反差。1985年4月,就在中英簽署聯合聲明不久,太古集團旗下的
全資附屬公司太古地產即以「氣吞牛斗,志在必得」的姿態,在官地拍賣會上擊敗華資
及南洋財團,以7.03億港元價格,投得面積達11萬多平方英尺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一號地
段。1986年5月,太古也產再接再勵,以10.05億港元價格,擊退新世界發展、新鴻基地
產、長江實業、南豐等華資集團,投得毗鄰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二號地段,面積達17.2萬
平方英尺。
太古地產在金鐘域多利兵房一、二號地段發展起設備完善、規模宏大的綜合商住物業
「太古廣場」。整項計劃分兩期進行,耗資逾50億港元,包括2幢高級商廈、3間一流大
酒店、豪華公寓及全服務式住宅以及中區最龐大的購物中心,總樓面面積達500萬平方
英尺。到九十年代中期,太古廣場相繼落成,旋即成為中區新的商業樞紐。太古透過對
金鐘太古廣場一、二期的龐大投資,建立起其在金鐘地區的領導地位,為集團在地產業
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太古的雄心遠不止此,八十年代末期以來,太古地產又在側魚涌銳意發展,時至
今日已初具規模,成為繼金鐘太古廣場之後另一龐大發展計劃。太古對側魚涌一帶的物
業情有獨鍾是可以理解的。追溯到一個世紀以前,太古糖廠就在側魚涌糖廠街28號製糖
(糖廠街就是以此命名的),難怪太古對這塊發跡之地特別眷戀。不過,太古地產銳意
發展側魚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好該區未來的商業發展潛力。
早在八十年代,太古地產已在側魚涌積極收購物業,1992年12月,太古地產以5億港元
價格購入糖廠街南華早報大廈,相隔3個月再斥資7.5億港元購入華蘭路22號凸版大廈。
至此,太古地產在側魚涌擁有物業已達8幢之多,包括德宏大廈、香港電訊大廈、多盛
大廈、和城大廈、常盛大廈、康和大廈,以及南華早報大廈和凸版大廈,總樓面面積接
近400萬平方英尺。其中,已完成重建的德宏大廈和多盛大廈已相繼出租,每幢新廈均
以行人天橋或通道與其他大廈相連,日後再與太古城連接,整個發展計劃將跨越九七。
太古地產總經理詩柏(Stephen Spurr)表示,太古地產將為這個升格的側魚涌商業城
堡建立一個新名字—太古坊。他表示,太古坊管理比之太古廣場亦毫不遜色,其租客將
是那些在中環保留一個小型辦公室,但希望在側魚涌找到一流辦公樓的機構。太古坊鄰
近地鐵站利東區海底隧道出口,交通便利,因而極其商業發展潛力。可以預科,1997年
之後太古地產將在側魚涌太古城地區建立起其無與匹敵的地產王國。
1994年1月,太古與香港中信集團的合作從航空擴展至地產業,兩集團首次在官地拍賣
會上聯手,以28.5億港元購入又一村達之路商業地區,各佔50%股權。兩集團計劃斥資
50億港元,將該地皮發展成大型商場,總樓面面積達120萬平方英尺。該計劃預計4年內
完成,由太古地產擔任發展經理。這項合作無疑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兩集團的多方面合
作。
目前,太古地產已成為香港有數的大型地產集團,據1994年度太古洋行的年報,太古地
產擁有的投資工商住宅物業,總面積達912萬平方英尺;其中商業樓宇646萬平方英尺,
包括太古廣場一、二座及購物商場,太古城中心,太古城中心三、四座,太古城一至十
期商業單位,太古坊德宏大廈及多盛大廈等;工業樓宇183萬平方英尺,包括太古坊和
城大廈、康和大廈及常盛大廈;住宅樓宇83萬平方英尺,包括太古廣場曦暹軒和柏舍
等。而太古地產發展中或有待發展的投資物業則有243萬平方英尺,包括太古城中心一
座、太古坊南華早報大廈、凸版大廈以及又一村新九龍內地段等。換言之,太古地產在
未來4年內,投資物業樓面積將高達1,155萬平方英尺,僅次於新鴻基地產和九龍倉而排
名第三位。太古地產已成為太古集團的重要收益來源。
八、太古地產
太古集團的前身是太古洋行,主要業務是航運、貿易,1950年代收購國泰航空擴展至航
空業,但對地產則一直未有沾手。60年代期間,太古還不斷出售所擁有的土地,包括則
魚涌太古宿舍地段,後來建成「海山」、「海景」、「福昌」等擠迫不堪的白鴒式住宅
樓宇,70年代初又將華蘭路東側土地脫手,結果建成皇冠車行、仁孚工業大廈、寶峰苑
及惠安苑等樓宇。
1972年,太古集團眼看香港地產業日漸興盛,而世界航運業則開始不景,遂創辦太古地
產有限公司,向地產業進軍,計劃關閉太古船塢,將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作地產發展。
初期,太古因感集團缺乏地產專才,為吸收經驗,於1973年與陳德泰旗下的大昌地產聯
合收購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改組為太古昌發展,並將太古城第一期地盤注入。後
來,太古高層大概覺得太古船塢再發展的規模實在太大,沒有必要與大昌分享,遂於
1977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並將太古地產在香港股票市場掛牌上市。太古地產後
來發展成香港著名的地產集團之一。
太古地產創辦後即看手籌劃著名的高尚大型私人屋村太古城發展計劃。1974年,太古地
產宣佈,將在面積達230萬方呎的太古船塢地段興建商業中心、學校、戲院和住宅樓宇
等綜合發展屋村,該屋村將命名為「太古城」,全部共建50幢28至32層高的高尚住宅大
廈,逾10,000個住宅單位,可供4.5萬人居住,以及一個規模巨大的商業購物中心—─
太古城中心。整個計劃預計需時8年,總投資約13.5億元。
太古城計劃分五階段十期進行,整個工程從鄰近英皇道地段由東而西、由南到北進行,
故每期新建成樓宇均有海景,這是太古地產精明之處。不過,太古城興建初期,太古地
產對地產發展尚未建立信心,經營作風保守,在資金籌集上主要通過將太古地產上市集
資,以及售賣土地進行,先後將賽西湖和太古山谷部分土地出售,售得1.2億元現金,
作為發展太古城初期啟動資金。結果,購買土地的長江實業和南豐集團都從後來發展的
賽西湖大廈和南豐新村中賺取巨利。太古城發展初期,太古地產主要採取與其他財團合
作的形式,如與怡和合組太古施利亞發展,由該公司向太古地產以市價購入地皮,建成
後將利潤分成,這種發展方式一直維持到首四期18幢樓宇建成後才告結束。
太古城計劃從1975年動工,首五期及第十期是28至30層高的雙十型大廈,使每個單位可
獲充足陽光和空氣,又能縮短走廊長度,住宅單位面積由600至900方呎不等,屬中型住
宅樓宇。第六至第九期是30至32層高的鑽石型大廈,俯視海港,故稱為海景花園。每幢
大廈中央核心都設有公共設備,包括剪式樓梯、垃圾槽、水電錶房和電梯。絕大部分住
宅大廈都坐落在寬敞的平台上,平台花園貫通城內各幢樓宇,人車分道,安全方便。太
古城,中部還設有個全港規模最大的購物商場,總面積達300萬方呎的「太古城中
心」,商場內是數百家的精品店、百貸公司、超級市場、酒樓餐廳、電影院以及滾軸溜
冰場等各種娛樂設施,並有一幢高級寫字樓,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由於太古城的建集
比例(即覆蓋率)僅25%,即約有40畝土地闢作花圉、娛樂場和休憩場地,居住環境堪
稱一流。
太古城整個發展計劃,到1985年大體完成,歷時10年。經過80年的滄桑,佔地宏大、遠
東著名的太古船塢,轉眼間發展成居住5萬人口的自給自足社區、港島著名的高尚住宅
區及全港規模最大的私人屋村之一。區內的太古城中心,成為港島東區一個極具潛力的
展覽和購物娛樂中心,到90年代該中心每日人流量高達7萬人次,假日或周末更達15萬
人次,這個數目在外國大型商場差不多是一周的總人數。
太古城住宅單位首期在1976年推出,最早兩幢大廈「洞庭閣」及「鄱陽閣」的售價是每
方呎200至230元。當時,太古地產擔心銷售不佳,優先讓太古集團和金門建築公司的僱
員享折扣認購,以造成「短期內售清」的效應,吸引市民注意。不過,洞庭閣入伙後,
太古城住宅即以其高級住宅形象吸引了不少買家,售價輾轉上升,1977年第四期「唐宮
閣」、「元宮閣」公開發售時,售價已升至每方呎300元,買家和炒家提前48小時排
隊,要勞動警方派員維持秩序。到1981年地產高峰期,太古城住宅售價甚至上升到每方
呎1,300元。當時,即使以平均價計算,太古城因為土地成本低,每方呎樓面地價成本
僅70元,每方呎樓面毛利高達700元。這還不包括可供出租的260萬方呎商場等,其盈利
之豐厚可想而知。太古城成為太古地產引以為傲的傑作。自此,太古地產的實力、經營
手法、聲譽深受行內人士的賞識和稱讚。
太古地產是香港地產業的後起之秀,創辦於1972年,1977年在香港上市。當時因為成功
發展太古城,實力迅速增加,到1979年底,太古地產的市值已達18.7億元,躋身香港十
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1983年底,太古地產市價升至40.1億元,已成為香港僅次於置地
的第二大地產上市公司。當時,太古地產擁有可出租樓宇面積380萬方呎,同年租金收
入1.69億元。1984年,股市低迷,太古地產被私有化,成為太古集團旗下的全資附屬公
司。
踏入過渡時期以後,太古地產在地產市場上日趨活躍。1985年4月,香港地產業因中英
聯合聲明的正式簽署而開始復甦,太古地產以志在必得的姿態,在官地拍賣會上接連擊
敗華資及南洋財團,以7.03億元價格,奪得地盤面積達11萬多方呎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一
號地段。1986年5月,太古地產再以10.5億元價格投得毗鄰的金鐘域多利兵房2號地段,
面積達17.2萬多方呎。
太古地產實際上用17.08億元購入金鐘黃金地段28.7萬方呎土地,太地計劃在該地段上
發展兩幢商業大廈、3間一流酒店、豪華公寓及全服務式酒店住宅,以及中區最龐大的
購物中心,總樓面面積達500萬方呎,命名為「太古廣場」。太古廣場的發展計劃分兩
期進行,第一期從1985年動工,到1989年完成,第二期則在90年代初相繼落成。整項計
劃的總投資,除17.08億元地價,還包括21.5億元建築費用,以及利息成本及興建酒店
時的巨額裝修費,總額達50億元之巨。太古地產透過對金鐘太古廣場的龐大投資,建立
起其在金鐘地區的領導地位,為集團在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0年代末,太古地產又在港島則魚涌策劃大型地產發展計劃。則魚涌對太古集團其有特
殊的意義,一個世紀以前,太古就已在則魚涌糖廠街28號開設遠東聞名的太古糖廠。不
過,太古地產銳意發展則魚涌更重要的原因,是看好該地區未來的商業發展潛力。有人
說香港每十年就有一幅旺地誕生,百多年前中環一帶極旺,之後中環、灣仔、銅鑼灣相
繼蓬勃發展,則魚涌極可能是下一站。
其實,早在80年代,太古地產已在則魚涌積極收購物業。1992年12月,太地以5億元價
格購入糖廠街南華早報大廈,3個月後再斥資7.5億元收購華蘭路22號凸版大廈。至此,
太古地產在則魚涌擁有物業已達8幢之多,包括德宏大廈、香港電訊大廈、多盛大廈、
和域大廈、常盛大廈、康和大廈,以及南華早報大廈和凸版大廈,總樓面面積接近400
萬方呎。其中,已完成重建的德宏大廈和多盛大廈已相繼出租,每1幢新廈均以行人天
橋或通道與其他大廈相連,再與太古城連接,整個發展計劃將跨越下世紀。太地將這個
商業城堡命名為「太古坊」,太古坊鄰近地鐵站和束區海底隧道出口,交通便利,極具
商業發展潛力,其目標租客將是那些在中環保留一個小型辦公室,但希望在則魚涌找到
一流辦公樓的機構。
目前,太古地產已成為香港著名的大地產集團。據1998年度太古集團的年報,太古地產
擁有的投資物業,總面積達1,120萬方呎,另有160萬方呎正在或有待發展中,並持有太
古廣場三家酒店各20%股權。已建成投資物業中,商業樓宇達887.4萬方呎,工業樓宇
181.1萬方呎,住宅樓宇868萬方呎。換言之,太古地產已與九倉,新地等鼎足而立,成
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投資集團之一。
2 : New comer(7338)@2011-04-28 10:35:05

港台寬航權破國泰壟斷
最快今季落實 惟票價難減
2011年04月28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05986
3 : New comer(7338)@2011-04-28 10:35:58

政治突破
兩地政府交流 邁新台階
2011年04月28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05987
4 : New comer(7338)@2011-05-04 10:44:40

災後削班次 載客率仍僅 50%
國泰:日本航線陷谷底
2011年05月04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23154
5 : New comer(7338)@2011-05-04 10:45:31

經營紓困
史樂山冀機管局續減費
2011年05月04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23155
6 : GS(14)@2011-05-18 21:38:04

八、太古地產

太古集團的前身是太古洋行,主要業務是航運、貿易,1950年代收購國泰航空擴展至航
空業,但對地產則一直未有沾手。60年代期間,太古還不斷出售所擁有的土地,包括則
魚涌太古宿舍地段,後來建成「海山」、「海景」、「福昌」等擠迫不堪的白鴒式住宅
樓宇,70年代初又將華蘭路東側土地脫手,結果建成皇冠車行、仁孚工業大廈、寶峰苑
及惠安苑等樓宇。

1972年,太古集團眼看香港地產業日漸興盛,而世界航運業則開始不景,遂創辦太古地
產有限公司,向地產業進軍,計劃關閉太古船塢,將其所擁有的龐大土地作地產發展。
初期,太古因感集團缺乏地產專才,為吸收經驗,於1973年與陳德泰旗下的大昌地產聯
合收購小型地產公司健誠置業,改組為太古昌發展,並將太古城第一期地盤注入。後
來,太古高層大概覺得太古船塢再發展的規模實在太大,沒有必要與大昌分享,遂於
1977年收購太古昌發展全部股權,並將太古地產在香港股票市場掛牌上市。太古地產後
來發展成香港著名的地產集團之一。

太古地產創辦後即看手籌劃著名的高尚大型私人屋村太古城發展計劃。1974年,太古地
產宣佈,將在面積達230萬方呎的太古船塢地段興建商業中心、學校、戲院和住宅樓宇
等綜合發展屋村,該屋村將命名為「太古城」,全部共建50幢28至32層高的高尚住宅大
廈,逾10,000個住宅單位,可供4.5萬人居住,以及一個規模巨大的商業購物中心—─
太古城中心。整個計劃預計需時8年,總投資約13.5億元。

太古城計劃分五階段十期進行,整個工程從鄰近英皇道地段由東而西、由南到北進行,
故每期新建成樓宇均有海景,這是太古地產精明之處。不過,太古城興建初期,太古地
產對地產發展尚未建立信心,經營作風保守,在資金籌集上主要通過將太古地產上市集
資,以及售賣土地進行,先後將賽西湖和太古山谷部分土地出售,售得1.2億元現金,
作為發展太古城初期啟動資金。結果,購買土地的長江實業和南豐集團都從後來發展的
賽西湖大廈和南豐新村中賺取巨利。太古城發展初期,太古地產主要採取與其他財團合
作的形式,如與怡和合組太古施利亞發展,由該公司向太古地產以市價購入地皮,建成
後將利潤分成,這種發展方式一直維持到首四期18幢樓宇建成後才告結束。

太古城計劃從1975年動工,首五期及第十期是28至30層高的雙十型大廈,使每個單位可
獲充足陽光和空氣,又能縮短走廊長度,住宅單位面積由600至900方呎不等,屬中型住
宅樓宇。第六至第九期是30至32層高的鑽石型大廈,俯視海港,故稱為海景花園。每幢
大廈中央核心都設有公共設備,包括剪式樓梯、垃圾槽、水電錶房和電梯。絕大部分住
宅大廈都坐落在寬敞的平台上,平台花園貫通城內各幢樓宇,人車分道,安全方便。太
古城,中部還設有個全港規模最大的購物商場,總面積達300萬方呎的「太古城中
心」,商場內是數百家的精品店、百貸公司、超級市場、酒樓餐廳、電影院以及滾軸溜
冰場等各種娛樂設施,並有一幢高級寫字樓,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由於太古城的建集
比例(即覆蓋率)僅25%,即約有40畝土地闢作花圉、娛樂場和休憩場地,居住環境堪
稱一流。

太古城整個發展計劃,到1985年大體完成,歷時10年。經過80年的滄桑,佔地宏大、遠
東著名的太古船塢,轉眼間發展成居住5萬人口的自給自足社區、港島著名的高尚住宅
區及全港規模最大的私人屋村之一。區內的太古城中心,成為港島東區一個極具潛力的
展覽和購物娛樂中心,到90年代該中心每日人流量高達7萬人次,假日或周末更達15萬
人次,這個數目在外國大型商場差不多是一周的總人數。

太古城住宅單位首期在1976年推出,最早兩幢大廈「洞庭閣」及「鄱陽閣」的售價是每
方呎200至230元。當時,太古地產擔心銷售不佳,優先讓太古集團和金門建築公司的僱
員享折扣認購,以造成「短期內售清」的效應,吸引市民注意。不過,洞庭閣入伙後,
太古城住宅即以其高級住宅形象吸引了不少買家,售價輾轉上升,1977年第四期「唐宮
閣」、「元宮閣」公開發售時,售價已升至每方呎300元,買家和炒家提前48小時排
隊,要勞動警方派員維持秩序。到1981年地產高峰期,太古城住宅售價甚至上升到每方
呎1,300元。當時,即使以平均價計算,太古城因為土地成本低,每方呎樓面地價成本
僅70元,每方呎樓面毛利高達700元。這還不包括可供出租的260萬方呎商場等,其盈利
之豐厚可想而知。太古城成為太古地產引以為傲的傑作。自此,太古地產的實力、經營
手法、聲譽深受行內人士的賞識和稱讚。

太古地產是香港地產業的後起之秀,創辦於1972年,1977年在香港上市。當時因為成功
發展太古城,實力迅速增加,到1979年底,太古地產的市值已達18.7億元,躋身香港十
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1983年底,太古地產市價升至40.1億元,已成為香港僅次於置地
的第二大地產上市公司。當時,太古地產擁有可出租樓宇面積380萬方呎,同年租金收
入1.69億元。1984年,股市低迷,太古地產被私有化,成為太古集團旗下的全資附屬公
司。

踏入過渡時期以後,太古地產在地產市場上日趨活躍。1985年4月,香港地產業因中英
聯合聲明的正式簽署而開始復甦,太古地產以志在必得的姿態,在官地拍賣會上接連擊
敗華資及南洋財團,以7.03億元價格,奪得地盤面積達11萬多方呎的金鐘域多利兵房一
號地段。1986年5月,太古地產再以10.5億元價格投得毗鄰的金鐘域多利兵房2號地段,
面積達17.2萬多方呎。

太古地產實際上用17.08億元購入金鐘黃金地段28.7萬方呎土地,太地計劃在該地段上
發展兩幢商業大廈、3間一流酒店、豪華公寓及全服務式酒店住宅,以及中區最龐大的
購物中心,總樓面面積達500萬方呎,命名為「太古廣場」。太古廣場的發展計劃分兩
期進行,第一期從1985年動工,到1989年完成,第二期則在90年代初相繼落成。整項計
劃的總投資,除17.08億元地價,還包括21.5億元建築費用,以及利息成本及興建酒店
時的巨額裝修費,總額達50億元之巨。太古地產透過對金鐘太古廣場的龐大投資,建立
起其在金鐘地區的領導地位,為集團在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80年代末,太古地產又在港島則魚涌策劃大型地產發展計劃。則魚涌對太古集團其有特
殊的意義,一個世紀以前,太古就已在則魚涌糖廠街28號開設遠東聞名的太古糖廠。不
過,太古地產銳意發展則魚涌更重要的原因,是看好該地區未來的商業發展潛力。有人
說香港每十年就有一幅旺地誕生,百多年前中環一帶極旺,之後中環、灣仔、銅鑼灣相
繼蓬勃發展,則魚涌極可能是下一站。

其實,早在80年代,太古地產已在則魚涌積極收購物業。1992年12月,太地以5億元價
格購入糖廠街南華早報大廈,3個月後再斥資7.5億元收購華蘭路22號凸版大廈。至此,
太古地產在則魚涌擁有物業已達8幢之多,包括德宏大廈、香港電訊大廈、多盛大廈、
和域大廈、常盛大廈、康和大廈,以及南華早報大廈和凸版大廈,總樓面面積接近400
萬方呎。其中,已完成重建的德宏大廈和多盛大廈已相繼出租,每1幢新廈均以行人天
橋或通道與其他大廈相連,再與太古城連接,整個發展計劃將跨越下世紀。太地將這個
商業城堡命名為「太古坊」,太古坊鄰近地鐵站和束區海底隧道出口,交通便利,極具
商業發展潛力,其目標租客將是那些在中環保留一個小型辦公室,但希望在則魚涌找到
一流辦公樓的機構。

目前,太古地產已成為香港著名的大地產集團。據1998年度太古集團的年報,太古地產
擁有的投資物業,總面積達1,120萬方呎,另有160萬方呎正在或有待發展中,並持有太
古廣場三家酒店各20%股權。已建成投資物業中,商業樓宇達887.4萬方呎,工業樓宇
181.1萬方呎,住宅樓宇868萬方呎。換言之,太古地產已與九倉,新地等鼎足而立,成
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產投資集團之一。
7 : GS(14)@2011-05-21 12:24: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70315
太古:有意投波老道地皮
2011年05月20日
8 : onesee(1238)@2011-06-29 13:23:43

太古洽售又一城 最多套220億
2011年6月29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29/News/ea_eab1.htm
9 : GS(14)@2011-06-29 22:52: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385398
太古擬 220億沽又一城
向星洲基金洽售 籌資港島擴版圖
2011年06月29日
10 : GS(14)@2011-07-30 12:35: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78343

世紀 Big Deal淡馬錫買起又一城
太古套 188億 創香港物業紀錄
2011年07月30日
11 : GS(14)@2011-07-30 12:36: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78344

低買高賣
套現攻地產 勢暫緩分拆
2011年07月30日
12 : GS(14)@2011-07-30 12:36: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78346

寧揀星洲
淡馬錫若融資不益香港
2011年07月30日
13 : onesee(1238)@2011-08-12 16:12:29

太古基本純利 半年跌48%
2011年8月12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12/News/eb_ebc1.htm
14 : 200(9285)@2011-10-15 23:53:28

太古汇停业半天水浸损失尚难估算

摘要:昨日凌晨,天河路BRT石牌桥站路面积水,从太古汇商场负二层连接的消防通道涌入,导致太古汇地下商场全部遭遇水浸。昨日,商场暂停营业半天进行清理,直到下午3点半才恢复营业。这次水浸和停业的具体损失仍在核实之中。

昨日凌晨  Ole超市也被水浸。
  一场史上最迟的“红色暴雨”,让正式开业刚半个多月的太古汇商场,再次成为全城焦点。昨日凌晨,天河路BRT石牌桥站路面积水,从太古汇商场负二层连接的消防通道涌入,导致太古汇地下商场全部遭遇水浸。昨日,商场暂停营业半天进行清理,直到下午3点半才恢复营业。这次水浸和停业的具体损失仍在核实之中。

  豪雨倒灌太古汇地下商场

  太古汇商场位于天河路BRT石牌桥站北侧,商场的4个消防通道楼梯口,与马路仅约3米的距离。

  昨日凌晨1时许,BRT石牌桥站路段完全被水淹没,交警在西往东方向的车道上拉起了警戒线,提醒车辆不要驶入深水区。

  老刘和几个工友站在水中,看着哗哗的流水从消防通道涌入太古汇地下商场,一筹莫展。关闭消防通道大门、用门板水泥袋堵水,他们试过的方法都未能取得成功。暴雨仍在下着,路面的积水有增无减。从消防通道往地下看,楼梯口的水流就像是瀑布般汹涌。

  “我们晚上9点多钟就赶到了这里,一直没办法控制进水。”老刘告诉南都记者,他们已经处理了近4个小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工人们便陆续进入商场,坐在地上等着商场领导下一步的指示。

  昨日凌晨1时30分许,雨势减弱,路面积水消退。老刘和工友赶紧用小推车,推着几个水泥袋,堆在了这4个消防通道入口,堵水工程这才算是完工。

  一层LV没事 负二层最受伤

  太古汇地下商场分为四层,其中负四、负三为车库,负二、负一则是商场。水浸最严重的是负二层,负一层同样有积水。(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昨日凌晨1时30分许,南都记者进入太古汇商场。此时商场的电梯全部停止运行。走入地下商场,远远就能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一些滴水严重的地方,商场工作人员已放了几个水桶接水。

  位于商场一层的LV店铺,有店员正在店内清理货物。陈列橱窗里的货物已经收起来了,地板全部湿透,橱窗顶部仍在滴水。负一层的水位较浅,大约在3厘米,对里面店铺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几位过来处理的店长,打开店门清理了一下,便又锁门离开了。

  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负二层,水位则大概有七八厘米。多数店长都赶了过来,因为积水很难排出,他们多是用拖把把水推向门外,然后在店内坐等着商场的统一处理。小李的店铺是一家香港品牌的小饰品连锁店,平时不少货物都是摆放在地上,更为糟糕的是,他的店铺地面似乎比对面店铺要低,积水都流到了他的这一边。“店铺是今年7月中旬开张的,前三年每月租金都超过10万元,现在经营还是亏本状态。”小李笑着说,这次幸好浸的不是他们一家,否则老板肯定要找他麻烦了。

  高端超市O L E的地势很低,积水都流向了店内,十几位员工赶来救援,连消防胶管也被拿出来充满水放地上隔水。积水带来的污泥,全部沉淀在商场地面,纸盒、垃圾满地都是。

  昨日凌晨3时许,南都记者沿消防通道楼梯直下,楼梯上的流水依旧很大,走到最底层时,积水能没过脚踝位置。

  商场昨日上午闭门谢客

  昨日上午,南都记者在太古汇门前发现,太古汇商场部分几个门都上了锁,整个商场处于停业状态,而写字楼部分也已停工。在太古汇北门的地下停车场前,不少车辆从华文街通过想进入,均被保安拦下。门口保安称,太古汇包括地下停车场在内整体停业,不能进入。

  南都记者注意到,太古汇几个入口大门均上了锁,并竖着牌子称店内职员应从西门进入。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店内各商铺均亮着灯,有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卫生、清理商铺。不少市民想进店购物,却不得其门而入。

  西门处仅开了一扇门,两名保安挡在门前,进门需出示员工卡并进行登记。一位外国顾客称,自己在O L E超市预定了蛋糕,原定今天要去取,但该超市也停业了。后经保安与超市工作人员沟通,她才取到蛋糕。(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昨日中午,一些店员陆续外出。一位O L E超市的员工称,她并未听说店内有较大的财物损失。

  回应

  太古汇否认水浸与商场设计有关

  水浸及停业损失尚在估算中

  昨日,太古汇方面表示,积水主要由与商场负二层连接的消防通道涌入,故受影响的主要在负二层。出于对消费者及租户负责任的态度,商场决定于昨日上午暂停营业至17时,以进行保洁和全面检测工作。由于工作进度较快,昨日15时30分便恢复营业。

  太古汇表示,上午暂停营业,肯定将对商场营业额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暴雨造成的损失,商场和租户均购买了保险,具体的损失金额目前仍在了解核实中。

  很多消费者都很关注奢侈品是否会因水淹而降价处理。对此太古汇方面表示,奢侈品及国际一线品牌,都安排在地面一层及二层,而水浸严重的是负二层,因此影响较小。目前商场方面并未接到品牌降价促销的通知。

  新开业没多久的商场遇雨即淹,是否是设计上的缺陷?太古汇称,商场是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条例进行设计建设。出现水浸现象,主要是因为本次暴雨十分罕见,对街道排水系统造成很大压力,从而出现街道涌水倒灌现象。

  与太古汇正对面的万菱汇,由于地下入口比地下通道高出一层,反而没太大影响,昨天正常开门营业。天河城和正佳也都在正常营业。目前广州最大的地下商场“花城汇”,受下雨影响也不大,没发现水浸商品的情况。


http://gcontent.oeeee.com/b/df/b ... log/56b/7eb6a9.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994

鳳凰新媒體(related:2008)

1 : GS(14)@2011-04-24 21:59:15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49/a2201510zf-1.htm
招股書
2 : GS(14)@2011-04-24 21:59: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194434
鳳衞向美申拆多媒體
2011年04月24日

【本報訊】再有內地新媒體公司到美國上市。鳳凰衞視( 2008)旗下鳳凰新媒體日前已正式向美國證監會( SEC)遞交到紐約交易所上市的申請,計劃集資 2億美元(約 15.6億港元)。

集資 15.6億元

鳳凰新媒體向 SEC提交的資料顯示,該公司主要透過互聯網、手機和電視頻道的整合平台提供優質內容,當中包括多次率先預告內地經濟數據的鳳凰網,以及手機鳳凰網和鳳凰視頻三大平台,去年收入增長逾倍至 5.29億元(人民幣.下同),過去 3年的複合增長率為 54.1%。
該公司 08年虧損 2820萬元, 09及 10年盈利分別為 30萬元和 7410萬元。廣告收入及付費服務分別佔鳳凰新媒體去年 38.7%及 61.3%收入。除了鳳凰衞視及其員工,英特爾資本、晨興創投和貝塔斯曼亞洲合共持有鳳凰新媒體 26.34%權益。
據鳳凰衞視 2010年業績披露,其新媒體業務虧損 1.25億港元,與鳳凰新媒體所述的 7410萬元盈利有明顯出入。鳳凰衞視於 1月宣佈,已向港交所( 388)提交分拆建議,有意分拆新媒體業務包括提供入門網站、電訊增值、推廣及連帶服務等,在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作獨立上市。
3 : GS(14)@2011-05-15 13:12:17

http://news.imeigu.com/a/1305240172170.html
(i美股讯)北京时间5月13日,凤凰新媒体昨晚登陆纽交所,开盘前公布的发行价为11美元,低于此前发行价区间下限。

开盘价为11.1美元,略高于发行价,此后公司股价快速上扬,收盘大涨34.09%,报14.75美元。

以收盘价计算,凤凰新媒体市值达11.1亿美元,市盈率为81倍,市销率(总市值/总营收)为14倍。

凤凰新媒体本次IPO发行12,767,500 份ADS,资约1.4亿美元。主承销商为摩根斯坦利、Macquarie Capital和 德意志银行;Cowen and Company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 CICC)为副承销商。

凤凰新媒体旗下包括综合门户凤凰网(www.ifeng.com)、手机凤凰网(3g.ifeng.com)和凤凰视频(v.ifeng.com)三大平台。

2010年该公司营收从2009年的2.62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5.287亿元(约合8010万美元),净利润从2009年的28.8万元增长至7410万元(约合1120万美元)。

凤凰卫视64.84%控股凤凰新媒体。凤凰网CEO刘爽持有1516.8万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3.06%,凤凰网COO李亚持有1188万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2.4%。

(i美股 wind)
4 : GS(14)@2011-05-18 22:50:20

http://news.imeigu.com/a/1305714116222.html
【TechWeb報導】5月18日消息,鳳凰網在京召開視頻戰略發佈會。這是鳳凰網上週四在紐交所成功上市後舉行的首次大型發佈會。

會上,鳳凰網宣佈啟動「鳳鳴計劃」,鳳凰視頻將走「視頻媒體」路線,打造中國最大的視頻資訊觀看、聚合、分發平台。這是繼搜狐之後,第二家表示將把視頻業務作為戰略任務重點發展的門戶網站。

此前,鳳凰衛視中文台執行台長劉春離開鳳凰轉投搜狐。對此,鳳凰網CEO劉爽表示,搜狐為中國的視頻領域貢獻了很多人才,很多優秀的視頻網站的創始人都來自搜狐。視頻是搜狐近年最為重視的戰略之一,當張朝陽準備大做視頻的時候,他並沒有從互聯網界中尋找人才,而是從鳳凰引入了劉春,我認為這是對鳳凰這個品牌以及團隊人才的認可。

而對於搜狐視頻和鳳凰視頻未來是否存在競爭關係時,劉爽表示,就像我剛才在致辭中講的,搜狐視頻走的是娛樂路線,他們進入的entertainment領域,而鳳凰視頻走的是媒體路線,我們將聚焦在media領域,所以我認為並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陶痴)
5 : GS(14)@2011-06-19 13:43:05

http://www.iceo.com.cn/shangye/36/2011/0617/221026.shtml
【特别推荐】解密凤凰上市内幕
2011-06-17 15:29 作者:邹玲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评论(0)T|T
6 : GS(14)@2011-06-23 23:27:1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623482_C.pdf
鳳 凰 新 媒 體 匯 報 二 零 一 一 年 第 一 季 業 績
7 : greatsoup38(830)@2011-07-09 17:51:05

http://www.iceo.com.cn/shangye/36/2011/0623/221497.shtml
【一線】「鳳凰」下枝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10

海通證券新聞專區(related:0665)

1 : GS(14)@2011-04-28 22:42:4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427/News/ec_eca1.htm
內地第三大券商 海通擬港上市
集資料逾百億 市場揣測海通國際私有化
2 : GS(14)@2011-04-30 12:43:3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430/News/ec_ecb1.htm
母公司上市 海通稱不會私有化
2011年4月30日
3 : GS(14)@2011-05-29 12:00:4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94404

海通證券
委 5投行籌備上市
2011年05月29日
4 : idsdown(1658)@2011-08-02 23:32:41

十日內兩陷包銷門 海通證券無奈自掏12億
2011-08-02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2/wNMDcxXzM1NDMwNA.html
5 : onesee(1238)@2011-08-05 12:20:20

海通:最快第4季 薦首隻雙幣新股
2011年8月5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05/News/ec_ecj1.htm
6 : idsdown(1658)@2011-08-18 20:07:03

海通集合理財今年過半產品排名倒數
2011-08-1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2OMzE2XzM1ODI2OA.html
7 : cody9(14279)@2011-08-24 18:20:37

人做莊佢做莊同金利豊比差好多
8 : porteryau(2825)@2012-04-23 13:46:3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430/News/ec_ecb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45

泰昇地基新聞專區(related:0687)

1 : GS(14)@2011-04-30 12:41:0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430/News/ea_eaa5.htm
泰昇集團(0687)宣布考慮分拆地基業務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73

華能發電(0902)新聞專區(related:0958)

1 : GS(14)@2011-05-21 11:47: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272836
華電增發 A股 籌 21億
2011年05月21日
2 : onesee(1238)@2011-07-13 13:55:04

華能上半年發電增28%
2011年7月13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713/News/ww_ww6.htm
3 : onesee(1238)@2011-08-10 14:50:28

華能半年少賺41%
2011年8月10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10/News/ww_ww3.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4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