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惠理基金(0806)(一) - 滯後的爆炸性盈利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2694

以下是惠理基金盈利模式的資料重點分享:
- 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比較有趣,不是市升就會賺很多錢。像惠理基金,從2009年至2010年九月,基金仍然出現淨贖回現象,表現費及管理費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其半年業績是無甚特別。
- 惠理基金的盈利表現,應該是比大市滯後。當牛市進行到一定的時間,人們信心恢復,因羊群效應,就會爭相購買股票或認購基金,惠理基金應會受惠。
- 這段牛市,惠理基金的投資成績,絕對跑贏大市,對於未入市的投資者,有一定的廣告效應。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有機會水漲船高。
- 集團的主打基金,已超越2007年底的高水位,基金可重新收取表現費用。只要牛市持續,投資者信心恢復,認購基金,惠理就有機會出現爆炸性增長。
- 要預算今年惠理基金的盈利表現,可先從集團的管理資產規模著手:
「惠理<00806.HK>至9月底止,未經審核管理資產總值約為69億美元,按月增8億美元。」
到了2010年底,惠理基金的管理資產總值,可能達到 80億美元。也有機會因「大牛市」、「通脹」、「保值」的新聞主題大行其道,刺激人們入市意欲,令集團每月的管理資產規模出現爆炸性上升:
月份(2010年)
管理資產規模(億)(美元)
變幅
一月底
51
nil
二月底
52
+2
三月底
57
+5
四月底
59
+2
五月底
55
-4
六月底
57
+2
七月底
60
+3
八月底
61
+1
九月底
69
 
+8
- 假設從 2011年1月開始,惠理基金的管理資產總值不變 (80億):
從林少陽先生的分析,得知以15%的表現費計算,假設年底惠理的管理資產總值,達到80億美元,即港幣620億元,每10%的投資收益,2011年終的表現費盈利,將達到9.3億元 (620 x 10% x 15%),而以年報的往績表示,集團每年大約派發20%的表現費作為員工獎金,以此推理,稅後純利,約為 6.9 - 7.4億港元,即 2011年約  18倍市盈率。(以 2010.11.12日的股價計算)
- 如假設惠理基金的 2011年投資收益,遠高於 10%,例如是 25%,那麼,2011年的盈利表現費, 將達到 620 x 25% x 15% = 23億港元,扣除員工獎金及稅後,純利可達到 18億港元,即 2011年約 6 - 7倍市盈率。(以 2010.11.12日的股價計算)
- 至於未來的的盈利,實在是難以量化計算,因為:
1. 每月的管理資產增幅 / 跌幅,完全取決牛市是否持續,又或是市場信心是否完份恢復,人們是否有意慾去買基金。
2. 集團的投資表現亦難以預算,從上面的例子得出,10%的收益跟 25%的投資收益,就有巨大的分別。一切取決於惠理的炒股能力及「一滴香」點石成金的能力。
3. 惠理的國內拓展業務是否進展理想,吸納更多的資金去博取表現費。
----
從以上資料得知,惠理的正面因素有:
1. 良好的品牌
2. 強勁的炒股能力
3. 國內業務的拓展,對集團的管理資產規模,應有正面作用
4. 牛市持續,集團的盈利極有機會出現爆炸式上升。
 
不確定的因素為:
1. 未知牛市何時玩完。
2. 如大市表現差勁,集團的管理資產規模肯定縮水,表現費一定會大幅削弱,股價一定大幅插水。
3. 集團的投資表現及管理資產規模變幅,很難較準確地預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89

惠理基金(0806)(二) - 市值 / 管理資產總值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2704

既然惠理基金的盈利是較難準確地預算,而其盈利波幅並很大,很具周期性,我們可以利用另一個較易監察的指標來衡量惠理的估值 - 市值 / 管理資產總值比率
首先,要了解惠理上市至今以來,市值 / 管理資產總值的比率,多是介乎 15 - 25%:牛市氣氛暢旺時,這比率的上限約是 25%;2008年股災時,比率約是 10%。其餘時間,比率多是介乎 15 - 20 %之間浮動。或許可以作出以下假設:
大市狀況
市值 / 管理資產總值的比率
極牛
30%
通常波幅 (上限)
25%
通常波幅 (中軸)
20%
通常波幅 (下限)
15%
極熊
10%
了解到,2007年牛三時,惠理的管理資產總值達到 73億美元 (~565億港元),而金融海潚發生後,其管理資產總值於2008年底,下跌到 32億美元 (~ 248億港元),跌幅達到56%,如再應用到以上比率的計算方法,惠理基金的估值,可以出現極大的差異:極牛時,其市值可能值 = 565 x 25% = 141億港元;股災時,其市值可能值 = 248 x 10% = 25億港元,跌幅達 ~80%,回顧過去,惠理的確出現過這般驚人的跌幅。
至於如何找出惠理的市值,相信網友可以於任何財經網頁,輕鬆找到。
另外,惠理每個月都有公布其管理資產總值,可輕易於 aastock / 其他途徑找到:
http://www.aastocks.com/tc/news/stocksnewsnotice/00806.html
---
假設2010年底管理資產總值 = 80億美元 (~620億港元),到時惠理市值約120億港元,「市值 / 管理資產總值」比率 = ~ 19 - 20%。
---
最後,你要做的功課,就是:
1. 將 市值 / 管理資產總值 (請將美元轉做港元),找出比率。  (牛市比率 / 熊市比率?)
2. 監測每月的管理資產總值變幅   (影響管理資產總值、表現費)
3. 判斷惠理近來的炒賣成績  (影響表現費)
4. 牛市是否完結 (避開向下大幅修定的「價值重估」)
---
附錄:
月份(2010年)
管理資產規模(億)(美元)
變幅
一月底
51
nil
二月底
52
+2
三月底
57
+5
四月底
59
+2
五月底
55
-4
六月底
57
+2
七月底
60
+3
八月底
61
+1
九月底
69
 
+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90

閑談價值重估 (2011.07 [week 1])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4960

近日很多網友談論動向(3818)盈警事宜。買入零售類股份,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就是你會否感興趣親身幫襯那些公司呢?

莫說動向、李寧,其實安踏的產品,自己一毫字也沒有興趣幫襯。買入零售類的公司,最少是身邊朋友或者是自己,會真金白銀幫襯他們,才算合格。當然,這樣衡量好像不太科學,但如果投資對象,連自己、身邊朋友也提不起興趣幫襯,心想這些公司,買起來感覺上已經是打了個折扣吧。

再說以財報數字做基礎,以估值便宜、物超所值的角度買入一隻股票,未尚不可,但需要以公司的盈利能見度、市值,以及所屬界別,作一個推敲,想一想出 現錯價的機會是高是低?假如一所屬熱門界別(或從前是熱門界別)的公司,市值又不小的話,那麼,市場出現對該股票估錯價的機會是低的。一來,界別夠熱門, 不少基金已經感興趣投入人去分析尋寶了,若果市值夠大,股票可容納的資金更多,基本上已經有很多具份量的強手去cover他們。

也不是說便宜、不斷尋底的股票就沒有一博投機的價值,重點是你要看到別人看不見的「轉捩點」,有新的催化劑出現。例如內銀,現在的問題是地方債透明 度不足,假如半年業績的時候,地方債的數目、質量明朗一些,便會有重估的價值;又例如中移動,市場現在不喜歡其市佔率不斷下降的跡象,但如果未來市佔率穩 定下來,又或是arpu改善,也有機會獲得市場重估。

價值重估是一門很有興的東西,若你先人一步發現未來的重估要素,潛在利潤可以很驚人 (例如今個牛市的消費、水泥股);而熊股誘人之處,就是有「重估」/「越尼越平」的概念。為防誤中價值陷阱,其實不妨給自己設定一些底線,來作為退出的根 據:例如是會否給自己多點時間去看下期業績?如果盈業額沒有改善便一股不留?又或是之前已經試過損手,還是留待 FA + TA一致地明朗後才買入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11

CAN SLIM 2012(三) goldone

http://goldone2011.blogspot.com/2012/03/can-slim-2012.html

CAN SLIM選股法則,"N"為「新」,可理解為股價上升(下跌)的新催化劑。

經數年操作,發覺推動股價上升的誘因,遠比書中複雜,嘗試歸類如下;

1) 新產品 - 例子如兩年前的Apple(iphone, ipad), Google, Amazon, 數年前的百度、騰訊等。要留意新產品需要是否強大,具競爭力,及最多人忽略的產品壽命等。

凡有革命性、需求大的產品推出,此類型的高增長公司,勢必昂貴,因股價在牛市反映極高增長預期,買入時要克服恐懼,只有限注投入,或是TA入TA出的方式操作。經驗所得,他們的升勢可能銳目,但實際對組合可能沒多大供獻,買入還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打亂操作節奏。

2) 新需求 - 公司提供的服務提升,又或是有新市場。服務提升的最佳例子為一年前的數碼通(0315)、和電(215);不少本港零售公司上年都有新市場的概念(自由行需求上升、公司往內地拓展等)。而內地同胞收入增加,多了過大海,也令近兩年的澳門股水漲船高。

跟「新產品」道理一樣,要推敲新需求的籌命,在數據反映真相前離場。從技術走勢、群眾狂熱程度、公司要員最近買賣紀錄等,有機會得出一點端倪。

4) 新概念 - 例如上年新浪(SINA)、優酷(YOKU),數據不堪入目,勝在有FB及微博無限概念,就能夠將股價不斷放大。當然,由概念變成實在,自然成為騰訊股王,但實際有多少概念不是虛幻泡沫呢?

此類公司不論大升大插都很驚人,買得多,要食驚風散;買得少,又是老問題 - 好睇唔好食。炒作概念股,可能用期權最好,正股... ...勸君留給高手吧。

3) 沈悶公司出現驚喜 - 一些令人失望,又或是增長從來沒給人期望的公司,突然出現增長亮點(或概念),又或是舊有瘕疵有解決跡象,都可能推動沈睡已久的股價。例如年多前的和黃 (013),3G失血改善,股價可由低位一口氣上升50%;中石化(0386)換CEO,有望提升營運效率,於大跌市至牛市初段表現頑強;甚至是廢到不堪 的中移動(0941),4G幻想可以抄完又抄等等;小型股 則想起兩年前的星島(1105),免費報令沈悶業務再現生氣 (當然今天則不行了)。

至於公用股重新出現增長動力,派息隨之增多,亦是股價上升催化劑之一。

不過用此準則買入股票,選大型股、往績四平八穩的公司操作較佳,反而從小型公司著手,中伏機會較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