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經記錄零售達人RonJohnson(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2tro.html),一年時間白馬過隙,這一輪Ron Johnson在JC潘尼的運作結果可謂慘不忍睹,收入2011年的172億美元下降到2012年129億美元,同期虧損額從1.5億美元擴大到9.8億美元。JC潘尼股價2012年初最高達到43美元,今年4月最低跌到13美元,最近也就16美元。更慘的是,虧損是經營性而非重組性虧損,而且高管已經承認,Ron Johnson主導經營策略存在問題,並將做出修改。換句話說,不論財務和經營,這一輪Ron Johnson在JC潘尼都輸了。
至於Ron Johnson的經營策略問題在何處,網上已經給出很多分析,簡單總結,拐彎過急用力過猛,一夜之間從價格導向折扣店,改為體驗導向精品店,顧客也一夜之間大幅流失。而且幅度過大,JC潘尼已經扛不住,有報導稱計劃融資10億美元。
這裡關於RonJohnson本人兩點值得尋思。第一個人與資產、團隊的適配問題,Ron Johnson的經驗值不必多說,但是放在什麼地方能起多大的作用,或許值得推敲。如同喬布斯評價JC潘尼為B-團隊經營的B-公司,潛台詞蘋果為A+團隊經營的A+公司,團隊的落差太大了。同時,蘋果的產品殺傷力不用敷言,而JC潘尼賣的是運動褲、無跟短襪……
第二個人的動機問題。最近一期《財富》披露Ron Johnson與JC潘尼故事的來龍去脈,中間的關鍵客串是對沖基金Pershing Square Capital
翻看Bill Ackman的操盤歷史,不難想像Ron Johnson過去2年工作狀態,暴風驟雨般在1000家JC潘尼門店開展經營調整。而在喬布斯手下,2001年~2010年開店總數不過300家,而且開蘋果店貌似多麼輕鬆,幾個桌子板凳,外加手指頭數得清的iPhone、iPad、iMac。
國內零售股看久,不免出現審美疲勞,聯營制吃遍天的盈利模式下,零售股更像商業地產股,有的還只是二房東。對於消費者的理解,對於銷售模式的理解,公認不能比肩歐美同行,如JC 潘尼的現任CEO Ron Johnson。
立業之前,Ron Johnson和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經歷些許類似。首先,在學校時都是校運動隊的精神領袖,並且在賽場上堅持卓絕。在高中足球聯賽中,Ron Johnson帶領前個賽季僅贏一場球的隊伍,創造了連勝17場的歷史記錄,成功打入全國聯賽,最終止步於聯賽半決賽。面對驕人成績,Ron Johnson反思,「我們幸運的是達到預定目標——打進全國聯賽,而我們不幸的是,這個目標僅僅是進入聯賽,而非聯賽冠軍。」其次,都是零售行業裡面的高學歷,Ron Johnson大學畢業於斯坦福,在會計公司簡短「磨刀」之後,便跑到哈佛大學讀MBA,1984年畢業拿到高盛、所羅門兄弟的Offer,但是卻跑到Dayton Hudson旗下的Mervyn's平價連鎖商店,從跪著清理地板做起,因為「想要經營公司,必須沉入其中。」
在遠離繁華、地處美國中西部Mervyn's待滿六年之後,於1990年轉到Target。彼時沃爾瑪依靠低價策略,在美國市場攻城拔寨,傳統零售商在經營模式上遭受衝擊,Ron Johnson參與設計差異化競爭路線,使Target率先實現突圍。話說Ron Johnson加入Target之後,關注重心開始由日常經營轉向整體策略,並周遊世界以把握變化趨勢,一次法蘭克福家居展的意大利陶瓷商展台上,陶具製作精良,看得出主人並非為錢製造產品,而是希望創作優秀作品,此外陶具如同藝術品一般優雅陳列,置身其中恍如博物館一般。Ron Johnson深受感動和啟發,推出獨立設計師的品牌服裝,並改進貨品的陳列形式,將Target從一家折扣店轉變為平價潮流店。結果消費者找到了逛店的樂趣,而Target通過佔領消費者Mind Share實現Market share。
1999年,重新掌舵蘋果的喬布斯找到了Ron Johnson,當時蘋果可不比如今,用生死未卜來形容並不過分,而被喬布斯「改變大眾生活」理念打動下,Ron Johnson跳入「火坑」,並開始打造蘋果的零售店。除了蘋果品位的經典外觀,Ron Johnson對其內涵的設計更為矚目:首先,改變了零售店的DNA,喬布斯希望零售店為電腦極客而設,而Ron Johnson力主滿足每個美國人的需要;在設計期間,Ron Johnson帶領設計團隊進入麗茲·卡爾頓深潛,學習頂級酒店的待客之道;此外,改變傳統銷售的業績提成激勵模式,轉而以「服務消費者」為激勵目標,為此Ron Johnson放慢了招聘速度,單個員工需要八輪面試,而對每個店長均親自面授機宜。雖然蘋果零售店6000美元平銷與iPhone等殺手產品密不可分,但是與蘇寧、百思買等傳統家電零售店相比,蘋果零售店的體驗感覺自不待言。當然,蘋果零售店也並非一帆風順,前三年都是慘淡經營,Ron Johnson深信「服務消費者,就會有前途」的常識,一路堅持下來。
蘋果零售店在全球大行其道之時,2011年Ron Johnson人隨心動回到鍾情的零售業,落腳JC潘尼,資本市場對Ron Johnson的到來歡欣鼓舞,當天JC潘尼上漲17.5%。但這次跳槽實際又是一招險棋,喬布斯聽聞也不看好,刻薄評論「JC潘尼是B-級別之流團隊經營的B-級別公司」,公司狀況也確實很糟糕,隨機走訪門店的記者發現,裡面地板不潔,貨品雜亂,JC潘尼的僅0.2%的產品全價銷售,72%的貨品都是對折推銷。
至今,JC潘尼按照Ron Johnson的思路還在繼續調整,對於調整能否成功眾說紛紜,也有待繼續觀察。確定的一點是,從其職業經理人的歷史觀察,其對門店、產品的全心投入與精緻要求,是之前成功的關鍵,也是未來變化的源泉。